考研心得体会范例

考研心得体会

考研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模式;类型定义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必修核心课程之一,数据结构与算法是编程的灵魂;数据结构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既需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及算法,又要求运用于实践解决具体问题。数据结构是考研必考科目,大型企业公司招聘计算机开发员工的笔试、上机测试及面试均会涉及数据结构算法内容考查,故对“数据结构”课程学习及教学方法的探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学习该课程学生需先修“C语言”,掌握基本数据类型、循环体、结构体、数组及指针的定义及使用方法,有助于理解与掌握算法核心代码及过程;该课程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出数据对象的逻辑结构后,选择合适的物理结构存储数据,根据解决问题思路设计出相应算法,最终写出可执行代码解决问题,分析出所写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以评价算法优劣。

一、目前“数据结构”课程授课现状及问题

由于数据结构课程基础理论与算法颇多,目前授课存在的问题:1.学生先修课程《C语言》基础薄弱;2.基础与算法理论性太强;3.理论与实践课时分配不合理;4.实践上机强度低;5.数据结构类型定义抽象性太强。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已讲授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提出一种学生学习数据结构类型定义的三步法,提出一种“问题启发法、任务驱动法、案例解析法、动画定位剖析法、网络教学法、实践上机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此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度、参与率和互动响应率,以有趣且透彻的方法剖析算法的过程与核心,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算法后上机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据结构类型定义的三步法

数据结构的数据类型定义比较抽象难懂,经研究提出三步法,提升了学生对类型定义的理解度和掌握度,以数据结构课程难点之一(无向图的类型定义)为实例分析。第一步:分析出该数据对象的逻辑结构为无向图结构,各顶点间关系是多对多,边无方向,如图1所示。第二步:为了合理存储顶点及边,选取邻接表存储结构,无向图各顶点采用顺序存储结构vertex数组(图2中左边为顶点位置序号即vertex数组的下标),各顶点分别建立一个单链表存储邻接关系,故与A顶点有邻接关系的顶点是序号1(B)、序号2的(C),顶点间有弧即互为邻接关系。第三步:写出无向图具体的数据类型及变量定义;无向图定义需针对表头结点、邻接结点、顶点数及边数,表头结点包含数据域data(顶点信息),firstarc指针域(第一条邻接边的地址信息),不同类型的变量融合应使用结构体;邻接结点包含adjvex(邻接顶点的序号)和next指针域(下一个邻接顶点的地址);顶点数和边数均为整数,为int数据类型;无向图所有顶点由表头结点构成,故一维数组类型与表头结点相同。

三、新教学模式介绍与分析

若采用新教学模式解析栈结构,以火车进站与出站的实例引入启发学生思考总结栈的特点及规则,后用动画定位法剖析栈的基本操作算法过程及核心,熟练掌握后剖析栈应用的经典案例--数制转换(十进制转二进制)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最后实践上机完整实现此案例。此教学模式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算法及其应用,经过具体的课堂实践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所采用教学方法的相关介绍:(1)问题启发法。在引入和讲解数据结构新知识时,教师要善于发问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解析栈和队列时,启发学生思考其与线性结构的联系与区别。以板书图示突出特点辅助解析,启发学生思考单链表、循环链表及双向链表的联系与区别。(2)任务驱动法。数据结构经典教材是严蔚敏主编的《数据结构》,但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情需求,采用了洪运国编著的《数据结构》,每章节由具体任务构成,章节前有实例引入,章节后有经典实训案例练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例如栈的递归,以汉诺塔的圆盘移动任务展开递归的讲解与剖析。(3)案例解析法。队列结构,以同学们在超市购物结账和银行存取款为例介绍队列的特点及基本原则,直观形象;例如解析冒泡排序算法,请几位同学上讲台随机站位配合教学,以学生身高数据模仿冒泡排序过程步骤,实际代入能够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冒泡排序算法的思想及核心。(4)动画定位剖析法。单链表的插入算法,一般教材均是图示解析,教师可通过代码标号或者板书画图解析,不够清晰具体,此动画资源融合了算法的总体功能解析、核心思想分析、每行代码功能解析、变量变化情况、内存分配情况图示、返回值等,是教学与自主学习参考的重要网络资源,教师可单步播放动画或动画定位,辅助板书标号画图解析,可清晰展示算法的思想和核心过程。(5)网络教学法。网络教学法运用于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中指的是,一是可利用视频、博客或动画等网络资源辅助课堂讲授;二是用蓝墨云班课创建数据结构的网络课堂,学生可看课件、看视频、做题赚取积分,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度、参与率和互动响应率;三是为课堂引入慕课或者微课,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数据结构算法的思想、过程及核心。(6)实践上机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所学算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是真正学会和掌握此算法的唯一标准,教材的应用实例及网络经典案例是实践上机的重要工作,实践上机法能够如实反映出学生们对算法掌握的情况,教师可根据上机反馈针对性地加强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算法过程及核心。

四、总结

基于数据结构课程理论性强、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度低的情况,类型定义三步法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类型定义;“问题启发法、任务驱动法、案例解析法、动画定位剖析法、网络教学法、实践上机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从根源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接纳数据结构的知识内容,能清晰地认识、理解和掌握算法的思想、过程及核心,经过课堂实践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同的知识点适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可选择教学模式里最适用的教学方法解析,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西芝,刘敏娟,郭淼.《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9):154-155.

[2]王晓艳.关于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4):170.

考研心得体会范文2

1.1知识传授与能力输出为导向脱节

传统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主要注重传授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否为本学科的核心内容,对学生学术研究是否有作用等,对这些知识能形成什么样的能力,特别是否可形成工程实践能力,就不在重点考虑的范围内;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首要任务的高校,培养目标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类专业就是为了培养现场工程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这种以“知识输入导向为主,以能力输出导向为辅”的教学体系显然不适应该类专业学生的电子设计竞赛能力的形成。

1.2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脱节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与几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坚守“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而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更是速度惊人,今天最先进的东西,明天也许就落后了,目前,机电产品也几乎没有纯硬件实现了,绝大多数是“软硬结合”的产品;而“软硬结合”正是电子设计竞赛必备的能力,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明显与科技发展严重脱节。

1.3实验实践教学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脱节

电子信息类等工科专业是以实际动力操作能力而见长的,实验实践教学中本来就应以验证性实验为辅,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以培养学生对整个工程过程的熟悉与掌握;而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为了验证原来的理论而设计实验的,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操作就可以了,不需要多大的思考,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很少,学生独立思考、单独完成的实践项目很少、时间短,在项目、时间上实验实践教学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都严重不足。

1.4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脱节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显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仍然以课堂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输出能力培养为辅。

1.5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评价与能力培养脱节

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仅用学生考试成绩高低来衡量,学生有实践能力不再考核之内;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仅看学生笔试考试分数、考研人数为标准,与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四种能力无关,这一导向性错误导致:教师只要理论课程教得好,实践课程无所谓;学生只要学习好理论课程就可以了,不必为实践课程担忧。

2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经验与思考

2.1取得成绩的经验

(1)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引导与激励。学校出台支持学科竞赛方面的政策,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给予获奖学生计创新学分和丰厚的现金奖励、指导教师给予计教学工作量,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不仅给予计教学工作量还给予丰厚的现金奖励,参与的学生和教师在评优、评先中给予政策倾斜,激励广大师生参与到该竞赛中,为成绩取得奠定坚实的基础。

(2)配备先进的设备、丰富的硬件资源、开放的实践平台。学校建有300多平方米的实践基地,配备泰克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稳压源、万用表、防静电焊接台等相关先进的实验测试设备,建有电子元件库、电子设计训练方面的书籍库等,实行全天免费开放,随时可以进行电子设计及产品制作调试,使电子设计训练常态化。

(3)指导老师队伍稳定,推动信息与电子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指定1名老师负责平时训练、比赛的组织工作,多名老师分方向常态化地进行指导。这些老师来自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等方向,他们将指导电赛的心得体会融入到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仪器仪表维修等专业的教学方案修订中,促进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将指导电赛的心得体会融入到教改、科研课题中,形成了一批电子设计竞赛方面的省校级教改项目,进行了研究,取得实效。

(4)以赛促练,丰富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培育良好的专业氛围。通过举办每年一度的“电子设计作品展”,展现电子设计竞赛制作的获奖作品和经典作品,并编撰作品所用的知识点说明,现场实现了C语言编程、无线收发、点阵显示、识别等功能,扩大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效应,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的兴趣,吸纳大批学生加入科技社团,壮大电子设计队伍,培养学生专业热情,师生齐动手成为一种专业氛围、一种环境、一种文化。

2.2竞赛的不足与思考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电子设计竞赛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教师指导工程实践能力水平提出严峻的挑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外活动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建设;指导教师分工与协作,竞赛队员学生如何实现强强联合、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各种功能模块的设计、接口与引用问题;成本与功能、设计制作与调试、性能稳定性;参赛队员持续培养和学科竞赛的可持续性;竞赛期间特殊元器件的远程采购。

3构筑能力输出型教学体系,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教学体系的定位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用型本科人才就是具有较强“四种能力”的本科生,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坚实的实践能力是“四种能力”的基础,教学体系唯有围绕该目标定位进行设计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该目标的应用型人才。我校电子信息类工科等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按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3所高校,共同开发的“CDIO”[4]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构建,CDIO是英文单词“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缩写,将重要的专业课程安排综合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完成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课程实验外,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综合运用,设计出该课程的作品,如开出数字电子、模拟电子、单片机等课程设计,使学生多次经历“准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再构思”的综合训练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将教学过程放到工程领域的具体情境中,实践证明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构建,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的形成。

4培养训练指导教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

4.1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煅炼,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弱决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弱。通过选拔我校分批派出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煅炼,使青年教师在企业的项目研究、产品研发的工程实践中,真正体验“CDIO”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再构思”整个过程,使青年教师对客户需要、企业研发过程、企业项目管理等有深切的体验,培养他们的工程过程和实践能力提升。

4.2项目推进培养青年教师的电子设计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取得好成绩,自己首先要会做,并要会按时做,否则学生要在4天3夜中完成一个作品的所有工作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在竞赛前,组织参与指导的教师,也是3人一组,用周未2天时间,按照竞赛的规则与要求,真正亲自动手做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学生只当后勤和观摩,也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分工负责和工程实践能力,促使教师对电子设计竞赛小系统的实操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4.3推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工程能力的提升

为了发动广大学生参与到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中,学校发起组建了电子科技协会、机电创新协会,组织爱好者参与到机电产品设计知识的学习、研究中,学校派出精干的指导教师,专门指导协会开展工作。协会实行以“老带新”和项目管理制度,协会会员分级管理,推出级别标准与考评,一到三级和VIP级,新入会的会员为一级会员,由高一级会员培训相关基础知识,VIP级会员由指导教师培训,主要是进行各种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电子设计竞赛真题的设计与实现,深入学习机电系统的设计开发。

5结束语

考研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是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生物化学既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也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随着20世纪生命科学的突飞猛进,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都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创新。应用型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由于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较多,知识面广,耗时较长,课时较少,迫切需要对生物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1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1.1加强实验内容的整合和挖掘

按照从基本技能到应用创新的设计思路,对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两个层次,拉近课堂知识与生产应用的距离,逐级递进式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将验证型实验项目重新整合,缩短了学时数和项目数,使每个验证项目的内容均独立不重复,学生通过学习每个验证型项目,都掌握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学会新仪器的使用。同时,加强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的整合,挖掘出难度适中,能体现生物化学综合实验水平的新项目,将学生之前学过的化学知识和生物知识融合进实验项目,每个实验均让学生获得新的收获和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经过教学改革后,验证型实验每次由一个实验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配制试剂溶液,准备实验仪器设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对各实验小组亲手示范、全面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操作要领,明确注意事项,教会学生准确、完整地进行数据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在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时由教师提前3-4周给出项目题目、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达成的目标。学生分组,完成资料的查找、项目方案的设计和具体的实施步骤,提前2周于实验课后由每小组代表学生讲解小组的设计方案,学生相互讨论后,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针对实验设计中的不合理方法、无法提供仪器设备等问题进行修订。学生于实验前2-3天,在教师的带领下,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原材料、试剂等,在课堂教学时,由学生自主根据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几个项目的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充分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为学生的科研和进一步深层次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采用PPT教学方法

采用PPT教学,将实验的原理、背景介绍、方法、步骤均以图文形式展示,加上教学视频的播放,对于基础验证型实验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利用糖的呈色反应,学生通过PPT能直观的了解呈色后的颜色变化,比传统的文字描述更能体现实验应达到的效果。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能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基本实验技能操作水平。

1.4采用多元评价体系

以往期末考试主要以操作考试为主,操作考试通常是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常用仪器的使用,使部分学生平时不听、不学、不做,期末突击学习。我们将实验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将考试分为四部分:平时考核(10%)、自主课堂设计(30%)、实验报告(30%)、期末考核(30%),突出学生应用知识及实践能力考核。平时考核包括教师提问作业、学习态度、实验整理等。自主设计实验考核成绩,主要以综合设计实验课程为主,以实验设计、实施和总结综合评价。实验报告内容要求不仅写明实验结果,更要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个人的心得体会。期末考核采用学生自主选择题目,自主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内容的方式,涵盖了生物化学实验课程需掌握的内容,考试方式灵活,考查能力全面,全面的反应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1.5提高教师素质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的角度审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交流沟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除了加强个人专业能力学习外,还要以团队形式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更好的教学水平。

2对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学校采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脱节现象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也是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对教学体系的整合、教学模式的改革、考核方法的优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多名学生申报了校级创新创业训练以及科研立项,获得资金资助的同时,很多同学已,并顺利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并在考研时选择生物化学相关专业,为高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文,夏建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107-110.

考研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班级管理工作;班委会

在师范类本科院校中,全科型小学教育是一门常见的应用型专业。本专业主要为地方培养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带有全科性质的教育者,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2]。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班级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同时也具有一般本科学生班级的共性特点。笔者担任过该专业班级的辅导员,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略做如下探讨。

一、辅导员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处理好日常学习和生活事务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一方面对周围新环境充满了新鲜感,另一方面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过渡期又容易产生种种问题。辅导员应该引导新生尽快做好应对学习和生活中几项重要转变的准备。学生刚入学时很容易失去高中的奋斗目标,对学习和未来表现得很迷茫,辅导员要引导他们及时树立适合自己的新目标。由于大学学习方式与高中有很大差别,辅导员要及时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进度,转变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在大学阶段学习时要尽量开阔自己的知识面,不要拘泥于考试的狭窄范围。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辅导员则要督促他们不要松懈,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风貌,鼓励毕业班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通过召开上一届优秀考研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向他们手把手地传授珍贵的学习经验。积极收集一些优秀院校的招生信息,及时向学生传递重要的考研信息和资料。对于某些不愿意继续读研深造的学生,引导他们重视实习工作,使其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求职技能,与学校就业办密切联系,让择业学生积极关注就业信息,提高就业质量。

二、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性强的实践活动

小学教育专业与以往专业学科如数学、英语等师范专业有较大的差别,它是较为新兴的专业。目前在很多农村、集镇或城市郊区,中小学或学前教育阶段教师有较大的空缺,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能适应这些村镇的义务教育形势,能够以大视野、全学科的观点教育学生,避免了以往教师专业划分过细造成的弊病。小学教育专业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综合性和全科性等明显的特征[2]。针对本专业的特点,我们尽量组织一些实践实训形式的学习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到附近各类小学实地考察学习,让他们参与小学生的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外兴趣班活动[3]。这类学校既有教学质量较高的省市级示范学校,也有普通的城市或农村学校,甚至还包括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如聋哑幼儿学校。学校可以经常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中小学高级教师或管理者来学校给学生做专题性质报告,向他们介绍小学教育一线工作的珍贵经验。鼓励学生向这些教育专家请教问题,与他们深入交流,学习他们从业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经验。

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因人因事具体教导

大学生年龄一般处于18~24岁之间,其心理有自身的特点[4]。一方面,他们的心理状态比高中生稳重;另一方面,作为成年人他们的心智并没有完全定型,仍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比较敏感,思想波动有时比较大。教师与他们日常交流谈话时,要多用正面鼓励的方式进行,避免一味地训斥批评。学生的年龄、知识基础、成长环境都有较大的差别,教师在和他们交流、对他们进行指导时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于学习成绩差、有多科补考的学生,既要教育他们正视问题,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同时在言语上又不能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差的贫困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自卑敏感,与之交流时更要照顾到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乐观向上,不要封闭自我,要以积极的心态融入集体生活。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一方面,要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进一步学好后续的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做好后续的实习实训工作,培养扎实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教育他们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他人和集体和睦相处,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榜样,为以后报效社会、服务地方做好准备。对于大学生中出现的有“网瘾”“游戏瘾”问题的学生,辅导员要热心地帮助他们,不能置之不理,应该帮助他们治标且治本,深入分析他们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积极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以往的学习状态尤其是高中时的状态,分析学生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通过班干部和同寝室同学,持续关注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和生活动向。通过长期的交流与鼓励,帮助学生一步步地摆脱网瘾、游戏,逐步恢复正常的学习状态。这个过程常常是漫长而复杂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教导学生时要充满耐心、爱心。

四、重视班委会的辅助管理功能

在大学生班级管理中,班委会的辅助管理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辅导员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5]。班委会是班级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介于授课教师、辅导员与普通学生之间的重要环节,它在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如果班委会组织运转良好,它就能有效地帮助辅导员管理班级,提高管理效率。通过班委会,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及时准确地把握班级的整体状况,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动向;另一方面,学校和学院也能快速地向学生下发传递各类通知文件。要想让班委会良好地运转工作,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必不可少。因此选拔学生干部时一定要做到公正、公平,挑选学习、品德优秀的学生作为班干部候选人,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主动投票选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候选人。辅导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志愿选择,认可他们的选举结果,非特殊情况下不要人为地调整选举结果名单。若由于特殊原因,如学生身体健康状况需要调整人选,也要向学生做充分的解释和说明。这样建立起来的班委会才能获得班级学生的广泛支持,在学生心目中有较高的威信。班委会组织带领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可以大大地促进班级的健康发展,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上也能发挥积极的力量。总之,全科型小学教育是师范类院校开设的一门较新兴的专业,对于农村城镇地区的教育有着尤其重要的应用价值。结合本专业的基础性、全科性等特点,我们积极组织各类实践实训活动,带领学生到各类小学实地学习,邀请各类教育专家给学生做专题报告。在日常的教育引导过程中,辅导员要充分注意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因人因事进行个性化教导。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忽视班委会的作用,要公平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让他们带领班级集体进步,优秀的班委会能大大地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申仁洪,黄甫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体系的建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9-15,24.

[2]赵冬臣,马云鹏,解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2010,3(2):57-62,84.

[3]杨小波,杨春菊.“游戏精神”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68-69.

[4]雷良燕,陈志远.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解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8(6):31-34.

考研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自媒体;三自教育;医学生;学风建设

学风是高校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学风建设是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医学生是医疗事业的未来,优秀的医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学风,才能掌握博大精深的医学知识,才能在医学事业中有所建树,因此在大学期间培养医学生的优良学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自媒体与“三自教育”的特点

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将自媒体定义为:“个人媒体”或“公民媒体”,是指普通公民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公民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1-2]。自媒体是区别于旧媒体的一种新媒体,其给医学院校的学风建设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它具有旧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自媒体具备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信息传播内容碎片化、信息传播时间迅速化、信息传播主体大众化等特点[2]。“三自教育”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其核心是突显学生个体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在自我教育、管理、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达到自身综合发展[3]。学风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主要体现是学生的求学、研学之风,是学生在学校培养教育下养成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性的态度和行为[4]。学风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建设主体是学生本人。因此在学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在学风建设中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因此在学风建设中依托“三自教育”来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2自媒体时代医学生的学风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其中大学生群体所占比例达到19.6%[5],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同时又是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6],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会引起学习成绩下滑[7]。在针对高校的深入调查中显示,高校大学生中有大约76%的人都在使用微信、微博,此比率与国外相比明显升高[8]。有调查表明98.4%的医学生通过自媒体关注医学类的新闻[9],以上数据表明,自媒体已深入医学生的生活并对其产生了影响。在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传播的内容有较高的灵活度,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了解和学习。但是自媒体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高速传播信息的特点,更迅速地关注到前沿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或者在网络上与他人交流学习中的问题和心得体会等;另一方面,学生利用自媒体进行群体游戏,以及访问一些不良的社交网站,论坛等,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自身学业发展。医学生即将担负救死扶伤的重任,因此医学生的学风对于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至关重要。医学生的学风主要体现在上课情况、考试情况和学术科研情况。根据某高校医学生的日常上课情况调查显示,学生能按时上下课的占86%,早退的占10.1%,偶尔迟到的占7.8%,有逃课经历的占65.67%,女生的逃课率42.3%,男生的逃课率为89%。还有些学生能按时出勤但是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玩手机等[10-11]。汪蕾等[12]调查研究表明某高校有76%的学生上课使用手机,40min每节课,有42%的学生花费5~10min的时间玩手机,并且上课使用手机玩游戏、看小说的人数最多,占22%;其次使用手机聊天,占l8%;当上课听不进去时,选择依旧认真听课的人数仅占l0%,手机的吸引力极大。从以上的数据来看,自媒体已经严重影响了医学生的课堂学习。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医学生的自我教育性差,纪律性差,不能约束自己;认识不到自媒体的利弊。医学生的课程比较繁重,如果他们不具备优良的学风,不能进行自主学习,将很难完成大学五年的学习课程,也将很难担任救死扶伤的重任。因此如何培养医学生优良的学风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自媒体环境下,加强医学生学风建设的路径

3.1充分发挥自媒体的积极作用,调动医学生“三自教育”的主动性

目前部分医学生在初高中学时是在老师和父母的监督下学习的,过分依赖父母,进入大学后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计划性和目的性。现在的医学生渴望自我教育,对其进行“三自教育”的宣传和实施,正好满足学生的要求。在自媒体时代,如何更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三自教育”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自己是否具备丰富的网络知识、是否具备强烈的网络意识和高尚的网络道德以及文明的网络行为,同时督促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认知、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方式。基于自我评价和反思的结果,明晰自己的个性特征、能力特点、找准社会角色定位,并主动反思自己的劣势所在,为“三自教育”奠定基础。其次在“三自教育”中,转变传统灌输式教育,将学生摆在与教师一样平等、成熟的地位,给予学生以充分信任,遇事与其讨论、让其参与、由其决定。在学生内部,一切涉及到学生利益的事务均由学生民主商议、民主决策、民主执行、民主监督,充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激情与动力。因为“三自教育”的对象、主体以及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整个“三自教育”是学生“自行策划、自行开展、自行总结、自行测评”的过程[13]。自我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性、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自主、自觉行为。通过自行组织活动,通过角色变换,实现对医学生自主能力和自我教育的培养;再次,在自媒体时代,通过开设网络文化课程,让学生学会信息获取的方法,学会规避自媒体的弊端;举办各类讲座,提高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效率和水平,让网络真正地为学习服务[14]。学生依据自己的时间自由学习,依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运用微信群,美篇制作等方式宣传主题班会、小组座谈会、主题巡讲会等,宣传“三自教育”的思想、理念、内容和形式,帮助医学生领会“三自教育”的核心和内容,激起其参与“三自教育”的信心和兴趣,让学生领会“三自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挥“三自教育”的积极作用,让自媒体和“三自教育”相互促进。

3.2以自媒体为载体,监督医学生实施“三自教育”加强优良学风建设

“三自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以管理、服务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全面扩宽自身知识视野,锻炼管理、服务等多种能力,实现全面的人才发展[15]。在自媒体时代学生如何监督学生进行“三自教育”可采取如下策略:①利用QQ群、微信群、朋友圈等让学生每天签名,让学生养成自我监督和大家共同监督的意识,监督学生每天按时上课和学习,通过此方式让学生在纪律检查中树立自律意识;②鼓励学生在班级学风建设中设置“班级建设目标管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制定班级学风建设目标,小到自习人数、课堂出勤情况,大到期末考试成绩、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本学期参加活动获奖人次,考研率以及参与科研学术情况等,以上让学生独立讨论制定,发现问题辅导员协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及时解决;③班级学习管理实行“四制管理”即班委值班制、学生干部负责制、班主任随班制和学工办掌控制[16],让同学们自己制定奖惩措施,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辅导员还能随时监督,保证学生行为的正确方向,有利于改善班级学风。以上这种形式可以让“三自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教育中意识到纪律的重要性,很好地改善旷课、上课玩手机等不良的学风现象。

3.3依托自媒体,评价“三自教育”增强医学生良好学风建设的效果

首先开展“朋辈”管理活动,选拔优秀的学生担任“助理辅导员”代替辅导员管理班级学风建设,每个月评价学生学习和参加活动的表现,以及对学习课程进行定期考核;其次是通过教师测评,主要以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为主,辅导员可以通过自媒体统计学生上课的出勤率来评价学风现状,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节课出勤情况和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学风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在班级微信群或QQ群进行公布,监测学生践行“三自教育”的效果;最后是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分别学习态度、课堂出勤率、图书馆出勤率、参加学校学习活动的出勤率,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以及考研率等,评价通过实施“三自教育”医学生的学风是否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4总结

考研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材料专业;毕业设计;大学生;教学改革

目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地位已经确立,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重要目标[1-2]。应用型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培养该类型人才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具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和实践创新能力,并引导更好地践行所学知识。毕业设计是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在高校面向应用技术性大学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借鉴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已有成功经验,结合国内院校的改革实践,深入分析和探索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对做好材料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提高本科阶段毕业设计的实践质量、提升材料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作能力等具有实际意义[3-8]。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进而培养使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9]。本科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利用文献检索和数据整理,对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整合,学会利用化学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培养科学严谨性[10-12]。然而,目前毕业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做毕业论文的时间比较集中,与学生考研和实习时间相冲突、学生认识不足进而不重视、毕业设计的题目仍然局限在过去十年的标准等问题[13-16]。基于此,我们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提出以下改革思路和方法,为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和专业综合改革提供参考。

1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提高做事效率。每个导师下有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大一阶段,让学生打好基础,学好无机化学和实验等基础课程,同时对学生介绍导师的研究方向,让学生对各个学科有一定的了解,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导师。在每个导师名下同个年级的学生可组成1~2个学习小组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从大二即开始学习课题的整个流程,即从选题、文献调研、课题展开、数据处理、到论文写作和排版,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起引导作用,课题的推进由学习小组完成。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利用学到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建立本科阶段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继续深造打基础。

2研究型课题一人一题,真题真做

目前,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是在第六学期就确定了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是继续深造,经过第六和第七学期的努力复习,通过研究生考试,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这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可正常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可选科学研究性课题,毕业论文所做的课题是导师的科研型课题。进入导师制后,导师公布名下所做的项目、所进行的课题,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课题研究一人一题,真题真做,即学生本人负责研究课题,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文献查阅和整理的能力,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研究型课题的毕业论文在完成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1)学生是毕业设计的实施者和推进者。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学生去查阅和整理文献资料,然后撰写开题报告。通过查阅文献去拟定、检验、最后确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所需装置仪器和药品,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实验每日进行,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及时修正实验方案,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应主动与指导老师汇报和交流实验进度。在实验进行中遇到问题,学生首先应去自行查阅资料和文献,自己动脑去思考和分析,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整个实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亦可增强自觉性,提高承担能力和加强责任感,使学生毕业后更容易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2)指导教师是毕业论文的辅助者和指导者。指导教师要端正指导思想,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要善于因材施教,启发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施实验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与学生直接见面与指导,定期检查学生进度,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应在关键问题上指导、把关,防止其由于走弯路而造成资金和时间浪费,并在具体细节上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作用和团队作用。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应积极交流,并定期(如每周)召开小组会,每名学生汇报实验进度和心得体会,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法,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小组讨论阶段,指导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力争在毕业论文过程中达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双重目的。

3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另一去向是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针对这部分学生,其毕业论文可安排于第七和第八学期放在实习和就业单位进行。学生在化工企业实习,顶岗实践,有助于提高动手能力和增加社会实践经验,而加强校企合作正是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与生产工作实践相结合,因此这种毕业设计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学校在选择学生实习基地时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具有行业先进性,二是便于对实习学生管理。在学生管理方面,校方以材料教研室为主参与管理和指导,由一名专职教师驻守实习单位具体负责,教研室定期(每周一次)去管理和指导,学院领导不定期到实习单位进行检查和评估。毕业论文的内容来源于学生在就业单位的生产实践。毕业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出具实习证明和鉴定。学生的论文形式为实习报告,字数要达到学校对毕业论文的规定。这种方案需要学校制定包括职责分工、师资结构、课题来源、过程监督控制、实践效果评估、论文答辩等完整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使这种毕业设计模式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1)根据企业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由学院教研室和实习单位协商,说明企业需要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范围和具体内容,确定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实习单位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比较广泛,题目难度不一,有些可能会超出本科阶段学科范围,学院应首先考量实习单位的课题与学生专业是否对口,学生是否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进行解决,其次确定选派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对选派的学生,学校安排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2)重视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协调,学生发挥主动性。在单位进行毕业论文的学生,实行双导师制,一名学校教师和一名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学校教师偏重于毕业论文的成稿,对毕业论文进度要进行定期沟通和交流,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偏重于生产实践的实施。学校指导教师保证毕业设计的深度、广度达到学校的要求。教师要与实习单位协调、让实习单位技术人员了解本校毕业设计的特点和基本情况,以便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学校老师要求学生主动去考察、勤动手、多了解、多思考、多总结,积极参与生产工作,当好企业技术人员的助手,真正成为课题的主导者,完成毕业设计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在毕业设计期间,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定期见面,了解学生做设计的内容和进度情况,给予指导。

4严格执行高标准答辩,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考研心得体会范文7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地方高校

一、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性

(一)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毕业论文质量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仅能让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系统训练,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拓展专业知识面,进而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不难看出,毕业论文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有效的途径,毕业论文质量是学生加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载体。[2]毕业论文设计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

(二)毕业论文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依据

毕业论文质量是检验本科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作为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毕业论文是对本科教学全过程教学质量的综合性检验,是本科教学整体效果的重要指标,是教育部评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3]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还是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高效科研能力的重要维度。总之,毕业论文质量是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在教学育人环节的重要呈现,是学生科研素养的综合体现。

(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梧州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作为地方性院校,梧州学院明确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梧州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基于其自身的办学实力、竞争优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进行科学研判后的比较优势选择。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应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4]这意味着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而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撰写到答辩,正好构成了一个系统性综合的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提高并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梧州学院践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的生动体现与必然要求。

二、梧州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统计分析

本研究选取2016-2019年404篇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为样本,采用方差、中位数等统计指标分析其论文质量状况。

(一)从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三个指标分析论文质量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指导分、评阅分、格式分和答辩分四个部分成绩的方差值都在逐年波动变小,尤其是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的方差数值均大幅下降,分别从2016年的103.31分、125.16分下降到38.81分、60.25分;指导分的方差值由42.01分下降到38.58分;总分的方差值也由45.29分下降到20.97分。该专业毕业论文成绩总分平均值和中位数都保持在78~79分之间。格式分中位数指标四年始终保持为90分;评阅分、答辩分的中位数数指标始终在70~80之间。近四年来,论文质量波动比较平稳,指导分、评阅分、格式分和答辩分四部分成绩分布不均衡,格式分成绩最好,答辩平均分连续四年没有上升反而下滑。由此可以推断,梧州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学生过度重视格式,忽视写作中缜密思考和答辩过程。

(二)从不及格率、及格率、中等率分析

为了解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整体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笔者用不及格率与及格率来分析此状态。截至2019年,不及格率连续三年为零,及格率从5.26%下降到3.7%;总分平均值均在40%~50%之间;中等率由42.98%上升到56.79%,增长了13.81个百分点。不难看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出于中等水平。

(三)从优秀率、良好率分析

优秀率逐年下降,由2016年的5.26%下降到2019年的2.47%,共下降了2.79个百分点;良好率由45.61%下降至38.27%,下降了7.34个百分点,但2018年的良好率达到51.85%。优秀率的多少是论文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优秀率不足3%,且处于逐年下降状态,这更加说明了提升该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迫在眉睫,应该从各方面加强教学,扭转这一状态。

三、梧州学院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并且优秀率极低,良好率和优秀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撰写论文态度不够端正

一方面,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难度、意义认识不足,绝大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撰写持恐惧心理,抱着能过就行的态度,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也是随便找找,觉得差不多符合自己的论文内容就行。另一方面,毕业论文成绩并不与影响毕业生息息相关的求职、考研和公务员考试等密切相关,与此同时,求职、实习和考研等活动项目与毕业论文撰写时间重叠,导致学生在时间分配不均,很难静心、专注进行写作。此外,部分学生不主动与导师联系,对导师的督促置之不理,能写出像样的毕业论文都不容易,更不用说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二)师生科研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学校在本科教育上的最大“短板”是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师生主体上,参与科研创新工作的教师队伍参差不齐,仍有部分教师授课内容及方式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标准,将科研和教学分离,忽视了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思考、独立掌握科研方法、敢于质疑的能力思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从事科研工作认识不足,科研目的不明确,除此之外,学生自身专业能力有限,缺乏积极主动、敢于挑战的勇气。客观环境上,一方面,高校科研活动经费紧张,在科研场所、实验设备等要素上配套不齐全,难以形成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阻碍了师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师生的科研创新评价机制不完善,未彻底落实科研教育活动,降低了教学与科研的融合程度。

(三)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写作能力低

凡事都遵循“熟能生巧”的客观规律,毕业论文写作也不例外。[5]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离不开扎实专业知识积累与长期的写作训练,仅仅依靠大四半年的写作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只写过一篇学年论文,平时缺乏相关的学术写作训练,大部分学生都不清楚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基本结构,加上学生对专业知识不求甚解,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弱,导致论文出现的问题多之又多。为了能在所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论文的写作任务,部分学生就选择在文献中找到类似的去复制粘贴,论文重复率高、语义不明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论文撰写流程细节缺位,监管难度大

尽管相关文件对论文写作流程各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了部署,但仍然存在教学主体的工作内容要求、主要责任等不够具体,考核细则量化程度不高、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与此同时,论文撰写环节信息反馈和监管不到位。这样既不便于教学双方主体的责任履行,也容易产生模糊责任的界限,一方面导致导师指导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学生对毕业论文产生能过的侥幸心理,论文质量不被重视和论文水平整体不高就不难理解了。

四、提升梧州学院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撰写态度

首先,在新生开学进行专业教育时,通过专业介绍让学生明白毕业论文写作在整个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其次,通过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等形式让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目的有充分的理解认识,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树立毕业论文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清楚毕业论文质量不合格的严重后果;最后,搭建应用写作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在平台上积极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交流撰写心得体会,营造积极的应用写作氛围。

(二)因地制宜开展科研驱动式教学

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变革性改变。在教学方式上,采用问题导向型和研讨互动型为主导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即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推动教学方式向问题导向型和研讨互动型为主导,项目驱动教学为辅变革,利用研讨式、启发式等方法,推进项目执行和完成驱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科研,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在考核方式上,采用论文写作为主要的考核手段,实现“教、研、创”一体化,即以科研驱动式教学为核心,构建前沿性引领——研讨式教学——论文式考核。具体而言,以大作业的方式引领学生完成课程内容拓展、以论文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前沿专题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并进行展示、分享和研讨;以课程论文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科研写作的系统训练。

(三)通过交流培训提升师生的科研素养

高质量毕业论文离不开师生的科研能力。[6]一方面,需要增强导师的指导水平,首先,通过邀请校外专家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课题申报、学术论文写作、计量经济学等科学研究方法等;其次,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与交流,通过交流学习提升教师的科研指导能力;最后,大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增加导师数量、提高导师质量,根据教师的职称、科研教学经验、科研成果等学术素养,科学严格遴选、合理配置导师,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写作的系统训练,提升其科研能力,第一,将科研论文写作作为必修课纳入培养计划中,系统教授学生文献收集与整理、论文的写作思路与框架的构建、研究方法的选择等;第二,多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可以考虑在大四上学期开设专题讲座,每位任课教师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并结合自身的研究特长以专题的形式给学生讲授;第三,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每学期开展学术讲座,并且把学术讲座纳入考核指标系统中。

(四)加强监控力度,完善激励制度

第一,根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该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标准,并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使质量监控有章可循;第二,完善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将毕业论文指导的数量、指导成果质量等指标纳入到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科研绩效、薪酬奖励的考核中,并将其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关乎教师职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关联;第三,将毕业论文成绩作为推选优秀毕业生、考研加分等项目的重要评价指标;最后,建立导师间的监督机制,例如在开题和论文答辩环节,对没有达到开题和论文答辩要求的学生,答辩小组的老师有权决定是否给予学生开题和答辩的机会。总的来说,梧州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需要导师以严格指导为切入点,严把格式为结合点,严控评阅为受力点,严抓答辩为关键点,从这四方面实现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凤霞,谭佳黎,史元.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3):101-104.

[2]姚世斌,彭宇霞,潘艳,周佩,章道云.基于学术规范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建设[J].高教探索,2016(S1):98-99.

[3]邓俊英,刘家彬.提高本科毕业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09):288-290.

[4]金璐,覃冠文,张堂云.教育生态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特色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梧州学院经管学科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9,29(04):107-112.

[5]王洁,周宽久,侯刚.本科毕业论文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和工具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02):160-162+213.

[6]张欣.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03):99-101+1129

考研心得体会范文8

1.多媒体课件质量偏低

许多动物生物化学专业课教师只是懂得计算机的基础操作,不熟悉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原理及其制作过程,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教学手段给教学变革带来的重要性,因此,专业课教师很难制作出动画、音频等多种视听效果集中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相当一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仅仅停留在用电脑屏幕替代黑板进行文字板书的初级阶段,也是当前高校存在的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的普遍现象。对已经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动物科学专业或动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种低质量的动物生物化学课件已经不能满他们的基本需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还有一些多媒体课件忽视了视觉障碍对教学的影响,如选择的字号过小,文字排列的间距较密,界面色彩搭配不当等,以致距离讲台较远的学生很难看清屏幕所展示的内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部分青年教师错误地认为将多媒体课件制作越复杂,效果就会越好,而忽视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使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展示技巧上,而忽视了真正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内容。

2.教师个性化教学水平的发挥受到影响

利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时,尽管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着高低差别,每位教师授课时的语言表达方式、肢体动作、声调的高低以及与学生相互交流时的眼神等都有其自身特点。而多媒体课件通常是同一教研室内多位教师共同参与制作的,凝聚多位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每位教师都使用相似的课件,在课堂上只注重了内容的复述,忽视个人特点的发挥,失去了自身的教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3.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任何多媒体课件都不可能替代的。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一味追求信息量大,把主导地位让给了“大屏幕”,教学课件成了教师的电子替代物,教师变成了计算机操作员,造成了“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瞪着眼睛看”的现象。极个别教师课前不充分备课,课上将多媒体当成“电子黑板”,完全“照屏”宣科,自己充当“播音员”角色,学生则几乎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整个课堂氛围显得陈闷乏味,无法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搞不清学生在通过学习后有何反应,师生不再互动,这种呆板的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原来的主动式教学变成了由电脑控制的被动式教学,形成了实际上的教、学分离。与其他课程相比,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更加抽象难懂,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交流的时间减少,这使得学生更难以理解和掌握,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烦和排斥心理,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1.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到许多与动物生物化学相关的图片、动画以及视频等资料,结合动物医学专业和动物科学专业的差异及教师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为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的素材库。此外,教师还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所需的软件,目前最常用的是powerpoint软件,具有易学易用且视听效果较好的特点。在积累了大量的多媒体资料并掌握了课件制作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依据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来制作课件。

2.加强师生间的课堂互动交流

在授课时教师应该尽可能走到学生中间去,边讲边用激光笔遥控屏幕显示内容,随时观察学生的听课反应,根据其理解状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节奏与进度。这样既可近距离接触到学生,同时也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教学。如讲解糖酵解途径时,可以先提出“体育课中l000米体能测试后为什么浑身肌肉感到酸痛”的问题,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就会明白肌肉酸痛是由于产生乳酸而引起的,进而掌握了糖酵解途径知识。在学习糖异生途径和三羧酸循环时,可以先提出“肌肉酸痛的感觉为什么经过几天后消失”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因而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根据课程进行的阶段和内容不失时机地展开课堂讨论,提出一些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性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相应知识点全面剖析。如讲授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时,结合前面讲过的糖、脂、蛋白质及核酸代谢等内容。通过让学生先开展课堂讨论,然后逐步诱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逐步呈现课件内容,这种组织教学方式不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应用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加强师生间的课堂交流与互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3.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实施因材施教

目前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一般都是合班上课,人数较多,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间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每个学生与教师交流时间明显缩短,所以尽管教师认真授课,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和层次及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实施因材施教。对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如笔者所在院校招收的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以传统教学为主,有意识将讲课速度与节奏放缓慢,让学生重点掌握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主要内容;而对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强以及有意向考研究生的学生,则应该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在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基础上,加强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注重扩充知识,开启思维。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