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开发玩具范例6篇

智力开发玩具

智力开发玩具范文1

关键词:交互设计 学龄前儿 童益智玩具

中国分类号:TS958.5+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011―02

近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愈来愈多现代家庭开始重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随之,学龄前儿童的消费市场购买力正日益加强,儿童益智玩具的设计也因其具有的巨大潜力而越发受到设计师的关注。一益智玩具的概述

益智玩具是指能够开发玩家智力的玩具,因对其概念中的“智力”的理解相对模糊,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方面理解益智玩具。从狭义面来讲,益智玩具是指能够开发玩家逻辑能力的玩具,如霍德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数理逻辑智能等。相对狭义面而言,广义面上的益智玩具是指能够开发玩家各方面智能的玩具。益智玩具可以从功能、形式、时间三个维度进行分类,从功能上分类,将益智玩具按照智能开发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以下七类:①数理逻辑类益智玩具;②空间智能类益智玩具;⑧语言智能类益智玩具;④音乐智能类益智玩具;⑤运动智能类益智玩具;⑥自然智能类益智玩具;⑦人际、内省智能类益智玩具;其中,数理逻辑类益智玩具因其涵盖度量衡、分类、集合、组序、排列分析、推理、因果关系及解决事情的思路与能力的智能,且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是整个益智玩具设计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从形式上分类,益智玩具又可分为积木类、迷宫类、可塑泥类、魔方类、拼图类、解套类、类、电子类、声光类等。同时伴随现代科技的进步,从时间轴上分类,益智玩具的发展可分为传统和现代两个阶段。在传统阶段,益智玩具作为玩具功能分类中的一支,主要以传统手工艺为技术基础,用简单的材料制作而成。其主要功能是用来开发人类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而较少开发人类的节奏智力、空间智力、视觉智力、语言能力等,如我国著名的华容道。玩家在力图把移动的步数减到最少的时候,推理、思维、创造、观察能力已经开始效力,但节奏、空间、视觉、语言等方面都是欠缺的。华容道只是我国传统的益智玩具的一种,常见的还有九连环、鲁班锁、七巧板等,这些玩具的历史都颇为悠久。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进步和发展,益智玩具也渐渐于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其发展也进入了现代阶段。在现代阶段,人们充分利用人类取得的科技成果,并不断地和新材料与新工艺相结合,设计出许多优秀的益智玩具,现在市面上主流益智玩具有声光学习机、积木玩具、智力拼装玩具、遥控玩具、拼图玩具、木制仿真玩具模型、DIY系列、孔明锁、九连环、七巧板、华容道、百变魔尺、魔方、单身贵族棋等,其中大部分已经突破仅仅只对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开发,对节奏智力、空间智力、视觉智力研发力度加大。而体验经济的到来,推动了益智玩具的发展,且一般性益智儿童玩具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儿童成长的需要,现代益智玩具的发展一部分是在我国传统益智玩具基础上进行改良,另一部分益智玩具已经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朝人性化、科技化、交互化方面发展。现代交互式益智玩具指玩具,可以和玩者进行交互,广义的来说几乎所有的玩具都是可以和玩家进行交互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龄前益智玩具也加入了科技元素,玩具的形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在的益智玩具大多都包含了声控、光控技术,使得玩具操作简单兼具趣味,而交互互动也随之丰富,目前交互式益智玩具主要分成四大类:语音发声类、早教机器、趣味游戏、智能机器人。交互式益智玩具的优点主要在于图文并茂地刺激了学龄前儿童视觉、听觉感官等,建立起不同方面的体验。结合交互设计理念的益智玩具设计从关注儿童体验的角度提升益智玩具的价值,使益智玩具更具功能性、易用性、舒适性、安全性和愉悦性。

二 掌龄前儿童益智玩具交互设计系统分析

通过对大量儿童教育和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相关文献和数据的研究,可将学龄前儿童智能玩具交互系统归纳为五个基本元素:①学龄前儿童成长阶段区分;②学龄前儿童游戏行为;③学龄前儿童玩具互动体验环境;④交互技术支持;⑤学龄前儿童交互式益智玩具价值。这五个元素相依相存,紧密联系,是一个不分割的整体。下面分析上述五个基本元素:

1 学龄前儿童成长阶段区分

学龄前期是指3周岁到6周岁这一被称为儿童发展黄金时期,也是儿童心智发展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又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学龄前初期(3~4岁)、学龄前中期(4~5岁)、学龄前后期(5~6岁)。初期是儿童形成基本感知觉的阶段,虽然儿童身体各方面发展迅速,但其兴奋和抑制神经核系统尚不平衡,认知水平处于较低层次。初入校园,社交范围扩展,不再局限于家庭成员之间,移情能力有了相应的发展,但尚不懂得如何去理解别人的感受。中期,儿童大脑的发育已经接近于成人,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校园为儿童提供了一种有原则、有秩序的社会生活环境,儿童也逐渐意识到他们应该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后期儿童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愈加丰富,但记忆力仍然不够集中。儿童与同伴的交往更加亲密,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形成主动性,谋求自我管理。但此阶段的儿童仍有从父母那里获得舒适和安全的需要,以此来保持对自己的控制和责任。

2 学龄前儿童游戏行为

由于现代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学龄前儿童游戏行为与过去相比产生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①过去家庭孩子数量多,低龄儿童可以从年长儿童中得到游戏经验;相对而言,现代家庭多数儿童只与同龄儿童接触,缺少从年长儿童处吸取游戏经验的机会,必须独立探索玩具玩法是现在的主要现状。②在游戏方式上与过去户外身体运动类游戏相比,现代儿童对电子类游戏更加痴迷。特别是随着iPad的出现,儿童更钟情于有声、光、电等酷炫效果的玩具。另一方面,由于过度的炫酷效果对学龄前儿童的生理成长有影响,同时部分游戏内容娱乐性过强,家长对玩具的选择将更趋向于智力或教育方面。

3 学龄前儿童玩具互动体验环境

体验环境有效影响儿童的行为,学龄前儿童在玩益智玩具时与环境的互动组成了这一过程。这里所指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环绕儿童周围的物质世界,如日光、空气、树木、花草、房屋等。社会环境是指对儿童有直接、间接影响的人际关系以及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思想、信念、社会文化等。周围的环境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给学龄前儿童创造出不同的玩乐环境、玩乐情境,儿童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的、自发的认识环境。传统的儿童游戏环境包括场地、玩具和简单的空间布局,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环境往往是一成不变的。益智玩具可以通过创造环境的变化让儿童与周围环境互动,让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对环境的更多体验和认知,将儿童与环境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

4 交互技术支持

交互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增强学龄前儿童与益智玩具产品之间的互动行为,使得益智玩具和学龄前儿童得到更好的交流,提供更多的体验的可能性。交互技术支持学龄前儿童与玩具的互动交流,具体的技术可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其中语音识别、图像和文字识别、多媒体、信息可视化、虚拟现实、网络、移动通信、各种传感器、光控和声控等是最主要的交互技术。

5 学龄前儿童交互式益智玩具价值

将交互设计理论具体运用到玩具设计过程中,使得儿童与玩具之间,或儿童、同伴、玩具之间,又或是儿童、家长、玩具之间能够有效、更好的进行互动。交互式益智玩具从关注儿童体验、信息交流的角度提升益智玩具的价值,使益智玩具更具功能性、易用性、舒适性、安全性和愉悦性。儿童获得了相应的使用目的,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拓展了儿童的交流范围,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和同伴、家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上述五点是目前学龄前益智玩具开发的基本元素,充分发挥益智玩具在游戏过程与学龄前儿童产生最大程度的互动,帮助儿童获得体验并提高认知是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的关键。其中第三点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儿童的社会环境与以前相比有的巨大的变化,少年宫、文化宫、科技观、海底世界等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公共场所为孩子建立更多的学习、娱乐场所,形成互动性的游戏区、娱乐区,现代儿童益智玩具利用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变化,同时互动式玩具可以通过技术改变环境,创造一种氛围,结合环境的真实性和儿童的动作参与共同营造一个有助于儿童情感体验的情景。环境的丰富就等于刺激了儿童的各种体验,锻炼了儿童的各项技能,增加了儿童的知识技能。

三 基于交互设计理论的益智玩具设计要素总结

基于交互设计理论的益智玩具设计要素包括四个方面:①互动性;②娱乐性;③益智性;④情感化。

1 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的互动性

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他人: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环境。这三方面互动都包含三个层次动作互动、感官互动及情感互动。传统益智玩具以动作互动为主,现代益智玩具要求结合视听效果达到感官层次的互动,进而增加情感体验,互动式益智玩具重视儿童的经历、体验,让儿童在游戏中锻炼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感知能力和交流能力。

2 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的娱乐性

玩具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儿童创造欢乐,对于儿童来说,益智玩具可以用来学习和玩乐,尽管益智玩具是以启发儿童智力为目的,但在设计中必须保持他的娱乐性,如果玩具让儿童感到无趣,单纯变为辅助学习的工具,儿童很快就会舍弃它。互动设计下的益智玩具应创造更多的乐趣,从儿童的兴趣出发,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题上贴近流行趋势,玩法上包括想象、探索、学习、交际,为儿童创造更多变、新颖、独特的方式,让儿童百玩不厌,让儿童沉浸在快乐之中,潜移默化中锻炼各方面能力,达到益智作用。

3 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的益智性

益智玩具与普通玩具的区别主要在于可以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多动脑筋、锻炼和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提供给儿童良好的视、听、触觉体验。互动式益智玩具的益智性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符合儿童认识方面的要求,包括对语言、文字、音乐、数学、图形等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符合生长发育特点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儿童思维的独立性、逻辑性和创造性。

4 儿童益智玩具的情感化

互动式益智玩具应该让不同的儿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关怀,提供给儿童个性化的反馈,让儿童在玩的过程拥有独特的感受。对于儿童来说玩具已经超越了单纯玩具产品层面的意义,他们眼中的益智玩具可以作为自己的伙伴与他们形影不离。儿童可以从玩具里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达到更高层次的情感上的交流。

四 结语

智力开发玩具范文2

开发幼儿智力的娱乐良器。

培养宝宝的学习创造能力。

快乐学习,带给你无限欢乐。

人生起跑线从益智玩具来开发。

启迪聪明智慧,构筑美好生活。

给孩子一个色彩斑斓的童年。

开创思维,伴我成长。()

让孩子在玩的快乐中学习知识。

智力开发玩具范文3

关键词:安全性设计;早教玩具;婴幼儿

婴幼儿(0-3岁)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玩具的陪伴,婴幼儿玩具不仅仅局限于婴幼儿玩耍,对婴幼儿的早教和益智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玩具市场不断扩大,各界学者和企业开始重视婴幼儿玩具的研究和开发。目前,国内婴幼儿玩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性、教育性、实用性等方面,针对玩具的安全性设计方面的研究存在严重不足。本文介绍了早教玩具种类,并探究婴幼儿早教玩具的安全性设计,为婴幼儿早教玩具安全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 婴幼儿早教玩具种类

婴幼儿是人类智力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时期,早教玩具有助于婴幼儿智商、情商以及性格的塑造和培养,对婴幼儿智力的开发至关重要。婴幼儿主要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种途径来学习,针对这五种学习途径设计科学的玩具,对婴幼儿的早教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上述这五种学习途径来分,婴幼儿早教玩具的可大致分为听觉类玩具、视觉类玩具和触觉类玩具三种。

1.1 听觉类婴幼儿早教玩具

婴幼儿开始对事物的感知始源于听觉,听觉形成始于胎儿发育阶段,现代流行的胎教就是利用胎儿对声音的敏感度,而人类听觉发育的最关键时期就是婴幼儿这个阶段。婴幼儿听力发育阶段,需要对婴幼儿进行适当的听觉刺激,促进婴幼儿听力的健康发展。选择一款合适的听觉类玩具能够促进婴幼儿听力及智力的发育。听觉类婴幼儿早教玩具出现已久,传统的听觉类玩有摇摆铃、手摇鼓、铃铛、口哨等,以及会发声的电子小娃娃、电子读物等。

1.2 视觉类婴幼儿早教玩具

人类在胎儿时已经能够感觉到外界的光亮,出生一个月后就能看清20厘米左右的物体,1岁时的视力就能发展为成人的相当视力,也就是说1岁前是婴幼儿视觉发展和培养的最好时期。在婴幼儿阶段,适当地选择视觉类玩具对婴幼儿视力及智力的开发有着重要作用。视觉类婴幼儿玩具主要特征体现在玩具的形状、颜色和发光方面,类型主要有娃娃类、填充类和发光类玩具,娃娃类玩具是指外观上看上去像动物或卡通人物类的玩具,填充类的玩具是指通过在玩具内填充柔软的毛绒材料制成的玩具,发光类玩具是指电动能发光的玩具,以上玩具的共同点是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外观颜色。

1.3 触觉类婴幼儿早教玩具

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敏感期,譬如说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喜欢吃自己的手指,就是其对触觉的一种体验,触觉类的玩具主要是一些可操作性的玩具,旨在可以锻炼婴幼儿的皮肤敏感度和手指灵活度。触觉类的玩具较多,如一些积木玩具、触觉球、建筑玩具以及叠叠杯等。

2 婴幼儿早教玩具存在的安全隐患

婴幼儿的玩具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制造出缺乏安全性的婴幼儿玩具产品,致使婴幼儿因玩具发生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婴幼儿玩具的安全性是指婴幼儿在正常使用以及可以预见的合理滥用的情况下保证婴幼儿的安全。

2.1 婴幼儿早教玩具结构安全患

婴幼儿玩具的结构对安全性来说是至关重要,婴幼儿在使用玩具过程中,意识较弱,会对玩具进行摔、打、踩和踢等行为,玩具结构硬度不够,很容易使得玩具在婴幼儿使用过程中会摔碎。同时婴幼儿玩具周边存在倒圆角,有毛刺、尖角的存在,都会威胁到婴幼儿的安全。婴幼儿在使用玩具过程中,通常比较喜欢将东西送往嘴中,玩具周边存在有突出尖物和容易脱落的零部件,都对婴幼儿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2.2 婴幼儿早教玩具材料安全患

婴幼儿早教玩具需要选择环保安全的原材料,特别是表面的材料,婴幼儿的身体抵抗能力弱,安全环保的玩具材料才能保证婴幼儿在使用玩具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婴幼儿对事物认知较浅,有时会将玩具放置在嘴中舔或咬,如玩具材料有毒,那么婴幼儿在玩耍玩具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中毒事件。

2.3 婴幼儿早教玩具声音安全患

有国外的机构曾经研究过,婴幼儿的听觉往往灵敏过成年人,会发声的早教玩具也往往能够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因此市面上这类的早教玩具更受婴幼儿的喜欢。然而,玩具发出声音太大,则会对婴幼儿的听力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市面上现在流通会发声的早教玩具往往发声分贝太高,对于婴幼儿来说已经产生了噪声污染。

2.4 婴幼儿早教玩具磁力安全患

随着科技的进步,婴幼儿早教类玩具已经向多样化和高科技化发展,有些玩具为了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或是为了实现一些别样的功能,开始使用了磁性技术,如在钓鱼玩具中的吊杆以及鱼的嘴巴部位使用了磁铁,既能够提高婴幼儿的认知,又能够能够增强玩具的趣味性。但在日常生活中,因为玩具在设计过程中,磁力不够导致磁铁脱落,被婴幼儿误食的事故也有发生。

2.5婴幼儿早教玩具用电安全患

婴儿类早教玩具很多是发声玩具,发声玩具一般都会用到电,此类玩具在使用^程中,就必须要针对婴幼儿的特殊情况,考虑玩具的电压、电气性能、辐射性能的基本情况,保证婴幼儿在使用玩具过程中的用电安全。

2.6 婴幼儿早教玩具颜色安全患

德国著名生理学家赫尔姆霍茨提出,人的视网膜具有红色、绿色、蓝色感受器,对红、绿、蓝3种颜色比较敏感,通过一些机构的研究,色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不同颜色可以通过视觉来影响婴幼儿的智商和性格。市面上现有一部分玩具为了迎合婴幼儿的喜好,设置了发光发亮,变换颜色的功能,婴幼儿在使用该类的玩具时,视网膜为了适应光亮明暗变化,会不断加速调节,很容易导致频繁眨眼、视力疲劳,长时间这样很有可能会导致婴幼儿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因此,在设计产品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颜色及光亮程度对婴幼儿视力及智力的影响。

3 婴幼儿早教玩具的安全性设计

婴幼儿对外界事物感到新奇,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婴幼儿很喜欢玩弄小巧的玩具,玩具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开发,让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更快、更好地学习到更多知识,而婴幼儿在使用玩具的安全性则是这一切的前提保证。

3.1 婴幼儿早教玩具的造型安全性设计

玩具的造型一般都会与婴幼儿身体部位直接接触,玩具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造型外表出现小零件、毛刺、未倒角的棱边以及露出来的小绳线等不利婴幼儿安全的东西。外形尽可能地做成整体,不要有小零部件或卡件出现,同时玩具内的零件不能暴露出来,避免婴幼儿在使用过程中,误食使用过程中脱落的玩具零部件。

3.2 婴幼儿早教玩具的材料安全性使用

玩具设计离不开材料,婴幼儿在使用玩具过程中,材料与婴幼儿的身体相接触,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婴幼儿的成长健康。婴幼儿早教玩具在设计过程中,材料需要选用无毒性材料,避免使用有发散毒性的气体材料或是含有重金属的材质的材料。除此之外,早教玩具外壳的材料要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防止婴幼儿在正常使用以及合理不正当使用过程中破碎产生碎片,不利于婴幼儿的安全。

3.3 婴幼儿早教玩具的用电安全性设计

用电玩具在市面上十分流行,用电玩具在设计过程中,电池必须使用合格电池,在结构上尽量使用不可拆卸电池,且电池安装在玩具隐蔽位置。充电变压器和充电器不内置于玩具,充电接口处设置防漏电装置,同时将充电接口内置,不易让婴幼儿在玩耍过程中触摸到充电接口。玩具如带有操作屏幕,屏幕电压的额定值不超过24V安全电压,外壳尽量使用绝缘材料。用电玩具如有散热功能,散热功能一定要设计达标,如有必要,需加装散热防护装置,避免婴幼儿在玩具充电时玩耍发生意外。

3.4 婴幼儿早教玩具的防噪声安全性设计

专家对婴幼儿的听力进行专门性的研究后发现,超过70分贝的噪音就会对婴幼儿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达到80分贝时,婴幼儿就会出现耳鸣、头晕、情绪紧张和记忆力减退等类似的症状。噪音长期存在,婴幼儿的性格就会容易暴躁、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出现睡眠不足的现象。因此,在设计会发声的婴幼儿早教玩具时,将发出的声音分贝控制在70分贝以下,同时避免长时间持续产生纯音。

3.5 婴幼儿早教玩具的颜色安全性设计

玩具的色彩会影响婴幼儿的视力和智力发育,不同时期的婴幼儿需要设计不同颜色的早教玩具。针对低龄的婴幼儿,在设计过程中需采用红色、绿色、蓝色等单纯和鲜艳色彩来刺激视觉的发育,与此同时,在针对个别种类材质,如木材质,在使用制造玩具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有的色调,方便婴幼儿后期对该材质的辨别。婴幼儿对变化光亮的适应能力差,设计发光发亮玩具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玩具发光光亮以及光亮变化频率。

3.6 婴幼儿早教玩具的防护措施设计

随着科技发展,婴幼儿早教玩具越发智能化,实现功能也越来越多,如智能婴幼儿玩具车、读书郎等,越是智能化的东西,更需要注意安全防护性能的设计。例如智能婴幼儿玩具车可设计婴幼儿安全带和减震功能,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振动太大影响婴幼儿安全;在车四周加上感应传感器,感应玩具四周的障碍物以及落空地形,防止车辆出现碰撞及翻车现象。

4 结语

玩具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科学的早教玩具能够促进开发婴幼儿的智力,塑造婴幼儿的性格和情商,这些优良效果的实现,都建立在玩具的安全性设计上。本文从造型设计、材料应用、功能设计以及外观设计等方面探究了婴幼儿早教玩具的安全性设计,明确了胗锥玩具设计过程中的安全要点,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婴幼儿玩具设计师应从各个角度构思在设计过程中会出现对婴幼儿身体构成安全隐患的情形,针对性地改良各种设计,各个安全细节都需要考虑到位,确保婴幼儿玩具设计安全环保。

参考文献:

智力开发玩具范文4

尼基丁教育模式是由前苏联尼基丁家族历经20多年研发而成的、以积木为主要材料的儿童教育方案。[1]在尼基丁夫妇看来,孩子应该从小学会自我管理,吃多少、睡多久、穿什么、玩多久,学数学还是字母,参加体操锻炼还是光脚在雪地走,玩汽车、木偶还是玩心智促进游戏,都要放手让孩子自主决定;作为成人或父母,不应该去束缚孩子,而应该了解他们并适时满足他们,成人要重在创设条件,唤起孩子的各种学习兴趣,提供符合特定孩子能力发展所需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尼基丁教育模式重在全面促进早期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重视对儿童智力的早期开发及其身体锻炼。尼基丁7个子女的成功成才证实了这一教育模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心智促进游戏是尼基丁教育模式的核心要义,也是尼基丁教育模式实施的重要路径。笔者认为,心智促进游戏具有双重价值,其一是作为游戏的一般价值,其二是作为心智促进游戏的特殊价值,因此笔者从这两个方面来阐释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心智促进游戏的价值,特别是对于儿童发展的特殊价值。

一、游戏性

游戏性是心智促进游戏的一般价值体现。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儿童不仅通过角色扮演、语言运用、材料使用等方式开展本体意义上的游戏活动,而且还以游戏的方式与社会发生联系。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生活、工作乃至童年意义显现的全部过程。幼儿需要游戏,这首先是因为游戏满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这里包括生理、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需要以及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等;其次,游戏是幼儿的权利,对幼儿游戏权的尊重是对幼儿发展权的保障。[2]所以,我们认为,如果想要促进儿童的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游戏中促进,在游戏中渗透教育。

游戏是一种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尼基丁教育模式高度重视儿童早期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创造力、逻辑思维、数学认知、前阅读和前书写、社会性以及良好学习品质等心智发育的促进工作。[3]通过心智促进游戏,幼儿能够获得知识经验、巩固技能技巧、推进思维发展、优化认知结构,并促进有效学习策略、良好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形成,从而部分地完成智育目的;其次,通过心智促进游戏,幼儿可以获得一些粗浅的交往技能,逐渐消除“自我中心”,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关心他人,认同有关的社会行为规范,发展道德责任感,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社会交际能力。此外,心智促进游戏还可以丰富和发展幼儿的审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等高级情感,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二、创造性

1.创造力及其来源

心智促进游戏最大的特点在于,让孩子从简单到复杂,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来促进心智的发展,并由此培养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是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能力,它与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与独创性以及创造性想象相联系。[4]可以说,思维和想象是儿童创造力的来源。幼儿思维由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并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幼儿主要以具体形象的事物为加工材料,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维活动,[5]玩具作为游戏的教科书,自然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凭借。

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玩具并非越逼真越好。逼真的玩具传递的通常是“它是什么”,它会限定玩具的玩法。低结构的玩具传递给儿童的信息是“它像什么”,这就给儿童的想象预留了很大的空间。当下玩具种类繁多,但游戏中如果给幼儿提供的都是成品玩具的话,孩子们将难以获得创造的乐趣,因为玩法比较固定,它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对于儿童来说,玩具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其达到许多目的的手段。因此,玩具用途越广,其价值自然也就越大。假如一种玩具既可当作船,又可当作消防车,还可当作房子,其价值自然比只能玩一种游戏的玩具价值要大。并非所有玩具都具有价值,某些电动玩具、自动玩具,以及某些按照真实模型缩小的玩具,尽管造型逼真、精美,但由于它不可改变的真实性,以及儿童的难以介入,缩窄了儿童游戏的天地,甚至剥夺了儿童发挥的机会,这些玩具自然价值并不大,它的精致也许只对大人有吸引力而已。

科学的玩具应该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设计的。心智促进游戏提供了十种加工精致的木质玩具,这些玩具作为体现心智促进游戏价值的重要载体,无论是模型方块、组合方块、正方形、木砖、几何方块,还是数字塔、拼音字母、逻辑顺序、创造力-沟通游戏和矩阵游戏,都是低结构玩具。通过心智促进游戏,儿童首先满足的是身体活动的需要,获得所谓的机能性:“动即快乐”。[6]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认识自我,而且能够逐渐认识到玩具的属性和特质,为后续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提供表征基础,这正是创造性能力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那么,这些低结构的积木类玩具能够有效促进儿童想象和创造力的发展吗?研究表明,结构简单的游戏材料,比如积木,比完全逼真的玩具更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因为这些简单的玩具可以有多重用途,给孩子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余地,不易使儿童感到厌倦。正如前文所述,尼基丁教育模式所提供的心智促进游戏玩具都是低结构的,能有效地、持续地激发幼儿探索的热情。举个例子来说,模型方块游戏提供了16块大小一致的方块,但每个方块的六面有四种颜色。运用这些方块可以变化出很多一色、二色、三色和四色的模型。这些模型可以模拟不同物体的轮廓,孩子既可以根据所提供的案例小手册里的模型案例进行拼搭,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来。这种创造可以是用16块以内的方块拼搭出来的案例小手册里没有的新模型,孩子还可以用空白方格纸把它描绘下来,它事实上就是促进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2.创造力的条件

创造力的发展需借助适宜的发展条件。因此,成人合理科学的引导是不可或缺的。为此,尼基丁夫妇提出了促进孩子创造力发展的五个条件:其一、尽早开始,从孩子出生之日就开始。其二,设计和创设各种适宜的游戏活动和教育情境。其三,最大限度地发展孩子的创造性能力,呈现这个创造性过程;其四,让孩子在行为选择、行为时间顺序、行为时间长度、工作方法选择等方面拥有充分的自由度;最后,成人提供有限度的、理智的和善意的帮助。[7]

此外,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心智促进游戏强调两个重要原则:从简单到复杂和根据能力自主选择。心智促进游戏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依靠不同难度的任务引导儿童心智发展,它并不强迫孩子完成任务,而是提倡为孩子的自由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正如尼基丁教育模式所强调的,游戏的形式必须与其他的教育风格以及家庭成员和孩子日常相处的氛围相适应。[8]对孩子而言,每一次任务的完成都是下一个新的创造任务的开始,因为他每接受一次挑战,都是对自己极限的突破。

3.重要他人在儿童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

幼儿的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表现出无目的性、无稳定主题、内容凌乱无系统性并以想象过程满足为目的的特征。[9]例如,幼儿用积木搭了件模型,高兴地说“钢琴”可以弹了,便开始用手不停地弹;看见电视里正在播放“神舟十号飞船”,又说“钢琴”是“神舟十号飞船”了;看到别的小朋友搭了“城堡”,马上改说“飞船”是“城堡”了。可见,幼儿想象的事物之间可以没有任何联系,他们从想象中获得的是满足和快乐。此外,幼儿经验尚不足,往往不能区分现实与想象。因此作为教师和家长需要分清幼儿是在想象还是在撒谎,以免阻碍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总之,重要他人是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培养的重要条件。

心智促进游戏强调父母或其他成人也要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看待孩子的游戏。为儿童选择和提供合适的玩具,仅仅是玩具教育环境创设的开端。[10]要充分发挥玩具的教育作用,促进儿童的发展,还得依靠教育者必要的指导。

首先,要判断好介入时机,即要把握好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华爱华认为,在积木玩具的指导过程中,成人需要抓住两个时间节点,一是发现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或是发现幼儿在改变或完善原来的搭建方法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幼儿一时又难以自己解决问题而准备放弃时,成人需要赶在幼儿放弃之前介入;二是发现幼儿的建构行为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上,或有明显可改善与提高的空间,成人可以介入。[11]因此,当孩子成功完成任务时,成人要注意鼓励孩子接受新的挑战。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心智促进游戏中的每个游戏任务都提供了这个机会,即提供新任务拓展游戏。成人必须进行这样的思考,从而帮助孩子找到新的游戏变式,把孩子的兴趣再次激发出来。

此外,心智促进游戏强调对儿童游戏的指导需要把握准确的度,既要悉心指导又不能过分指导,这一切应源自对儿童足够耐心的观察和持久的注意。通过与孩子一起游戏,父母或者其他成人会不知不觉掌握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策略--保持克制,不干扰孩子自己的思考和决定,不包办、代替孩子做他必须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3][7][8]张虹,胡亿军.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儿童心智促进游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81,6,5.

[2][6]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9-259,184-185.

[4]黄人颂.幼儿游戏概述[C]//黄人颂文集.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66-88.

[5][9]秦金亮.早期儿童发展科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61-162.

智力开发玩具范文5

首先是动手装配型的智能玩具。动手装配型智能积木机器人是一种DIY式的科技玩具,需要玩家具备一些基础的电脑编程专业技能与电子装配的操作能力,是一种开发型的科技玩教具。可编程式智能积木机器人的同类产品,在国内市场较为罕见。无论给成人还是儿童设计的,所有机器人套装都应为用户提供制作机器人拼装模块以及组装方法。在装配机器人的过程中,向用户展示了有关机器人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机器人变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机器人组装完成后,有的机器人只能执行预先固化好的程序任务,而有的则能根据用户在斯基输入的程序完成不同的工作。

套装的出现拉近了一半玩具与尖端技术之间的距离。有的机器人套装很便宜,能让发烧友门尽情发挥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另一些机器人套装虽然较贵,但其技术含量更高,让使用者接触到了高级智能机器人的入门知识。所以要的智能玩具套装都具有教育功能,不过在制作和操作机器人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也是其中功能之一。

套装也有不同也分有不同的级别层次。简单的机器人制作套装,如市场上多见的很多的机器手套装,或一种名为CAM的不行机器人套装,他们仅能展示运动及其平衡的复杂性。但更高级的套装,如Dr.Robot的HR-6,则属于tongeijiqiren中的高端产品,他们能完成复杂的行走、谈话、下棋,甚至网上冲浪等任务。

乐高公司以前以制造传统拼装玩具为主,现在也进入了智能玩具领域。“头脑风暴”智能玩具套装就是最受欢迎之一。乐高生产的系列机器人套装主要针对儿童市场,他们采用了乐高玩具原有的拼装风格,可以组装成一个具有智能的机器人。乐高的“机器特工“(Spybotics)套装还为其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网上交流平台,通过该网络可以下载各种故事、、探险任务以及秘密使命,这种方式不仅有趣,还教会了使用者一些基本的网络知识。

然而,无论什么层次的机器人套装,他们都能带给制作者自己动手的乐趣。即使用最简单的套装拼装出的机器人也能模仿一些基本的生物行为,如机器猴子、机器老鼠、机器虫子,甚至能品装出一些建议的人形机器人。这些人形机器人利用一系列传感器就能相应声音和触摸,或者跟踪光线,或沿着房间的墙面行走。事实上,这些简单的机器人套装刚面世的时候,正是公众对机器人兴趣日渐浓厚的时期,而且当时还有很多业余团体在组织国际机器人比赛。

有些更复杂的机器人套装,还表现出一些初级的机器人智能。通过某些辅助配件,还能为这些机器人升级,增强他们的智能功能。

电子宠物是智能玩具的另一个重要分支。1939年在纽约的世博会上展出了一只名叫SPARKY的机器狗,从那时起人们开始对机器动物着迷起来。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使得电子宠物具有了一些真实动物的智能和个性。

真的宠物需要人非常精心地照顾,而机器宠物仅仅需要一块可以维持他们行动的电池,因此他们成为了人们新一代的伙伴。20世纪90年代中期,会鸣叫的电子娃娃Furbies首先问世,随后又出现了多款类似的玩具,但直到世纪之交,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了一款名叫“爱宝”(AIBO)的机器狗,人们才相信电子宠物不仅仅是一些逗小孩子玩的小把戏,它也能成为吸引普通大众的智能型伙伴。如今市场上有多种机器狗产品,而且还有大量的机器猫和它们为伴。索尼公司的机器狗是一款针对成年人的高级设备,但今天有相当一部分电子宠物宠物仍然延续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众玩具路线,成为普通人买得起的玩具,不同之处在于这些最新的玩具里面包含了日益进步的人工智能技术。

对于机器人运动结构的研究可追溯到14世纪,而且还产生了很多的自动动物装置。这些装置中既有从简单的时钟机构演变而来,供人娱乐的玩偶,也有靠陀螺仪实现平衡的机器。1971年计算机微处理器面世,他极大地促进了机器动物玩具业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快速发展,而传感器、电机和其他电子器件的小型化也起到了同样的促进作用。个人电脑的出现又导致了用户可编程机器人的发展。现在,高级机器人已经可以独立的行走和跑步,而其中的部分技术已经应用到价廉物美的电子宠物上。电子宠物及低价个人机器人的市场爆发,其中主要动力是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如索尼电子公司和本田汽车公司,他们参与了一系列家用机器人的研究开发。这些公司在人力物力上的大量投资叶韵试着个人机器人以及机器宠物将会有个美好的未来。

Thomas Edison早在1886年就设计了会说话的洋娃娃,然而直到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电子宠物才可以同他们的主人进行真实的交流,而不是简单的播放录音。实际上,电子宠物能成功的关键在于它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能力。现在,大多数的电子宠物都可以借助能检测运动、光和声的传感器与他们的主人进行交流,其中一些还可以根据主人对的训练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虽然电子宠物可能还不如真的宠物那样惹人疼爱,但他们完全能模仿真是动物的动作,甚至模仿他们的叫声,再加上他们所具有的可爱外表,电子宠物正在成为爱心人士的忠诚伙伴。图2-3为日本东京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展示外形为狗、猫、小熊和熊猫的微型电子宠物玩具。这些玩具装备了光学和触觉感应器,能够跟随目标,躲避障碍而且相互之间能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沟通,并进行合唱。

个人陪伴型智能玩具是另一个发展的新方向。以个人陪伴为设计诉求的智能玩具有很多种,适合不同的使用者的年龄。其中市场上常见技术含量较低的智能玩具大都是为儿童设计益智智能玩具的,价格不高,大都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这个层次的陪伴型玩具主要以补充儿童的早期认知教育为设计目标,外形大都以传统的娃娃,流行的卡通角色为主。功能上除了基本的录音、讲故事和闹钟外,高级一些的产品还可以与电信网络实现数据互动,包括语音内容下载、操作指令更新、时间同步等,使玩具更具个性化。

除了孩子需要启蒙和陪伴,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乐于在生活中拥有一位智能伙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目前多种类机器人的智能玩具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虽然这一部分的产品因为技术成本较高,售价多在一千到数千元不等。但由于此类玩具的高灵敏反应和情绪表现的合理设计,还是受到高收入阶层的欢迎和争相购买。比如日本NEC公司生产的智能玩具机器人PaPeRo。它长着一副天真小巧的面容,但却拥有非常高的智商,能识别650条短于以及3000个词汇,他还会遥控电视和其他家用电器;另外,人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它实施远程操作。然而PaPeRo最初的设计目的还是为了使人心情放轻松,它的传感器能区分出人是再抚爱它还是打它,而且能感受到自己是否被人抱起来。

一些高级的陪伴型智能玩具机器人可以承担一些照顾人的任务,比如提供远程医疗保健指导,或者仅仅充当人们消愁解闷的伙伴。而像“牛若丸”(Wakamaru)、“机器人博士”(Dr.Robot)、“纳沃”(Nuvo)、“库里奥”(QRIO)这些更高级的智能玩具机器人,他们不仅能担任娱乐伙伴和居室保安,还能根据主人的语音指令上网冲浪,并将视频图像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主人的移动电话上。另一些智能玩具则能像真人一样唱歌、跳舞、走路、跑步。而有的机器人,如川田公司的HRP-2,甚至还能摔倒后自己从地上爬起来。现在,能像人一样行走和说话的新一代智能玩具已经问世了。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智能玩具将会来到家里以及公共场所里为我们服务,而且每个智能玩具都会凭借网络的速度从他们前辈那里学到大量知识和经验。

我国的玩具业近年来无论在产值,还是在出口创汇的增长方面都已有了不俗的表现,已经成为世界玩具生产和出口大国。智能玩具的产量也在增加,但大都属于针对儿童生产的益智认知类的陪伴型玩具,其交互技术含量较低,外形也接近传统的布娃娃和卡通绒毛玩具,缺乏新意。其主要表现是玩具业还未走出儿童天地,绝大多数玩具生产企业的产品开发面狭窄,智能玩具市场上针对成人设计的玩具寥寥无几。

据业内人士分析,和儿童消费群体相比,成年消费群体更具购买高档玩具的经济实力。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收入较高的白领阶层。白领阶层也是各种个人电子产品的热门消费群体,对智能玩具的欣赏和接受能力也会很高。

智力开发玩具范文6

关键词:儿童智能玩具;人机交互设计;以儿童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TP311.5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子类产品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儿童玩具的应用能够促进儿童的想象力以及思维的发展,并且能够在很多方面唤起儿童对于运用、知觉、想象以及好奇心等。儿童智能玩具的设计指的是以语言信息的识别、肢体的碰触、图像以及文字等信息的交互为手段,发挥智能玩具在儿童阶段成长中发挥的作用,实现对儿童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实现机器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良好的交互界面设计能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良好的交互界面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用户的产品体验,对于提升产品的整体客户影响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儿童智能玩具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从用户的角度入手,采用较为简便的界面交互方式取代传统的机械式操作方式,带给用户以全新的产品使用体验,能够充分的发挥智能产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1 人机交互与儿童智能玩具设计

1.1 人机交互设计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和生存过程中,人们不断的对所需要的工具进行着不同的改造,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工具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这也正是当今人机工程学的来源。人机交互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通过实现一种人与机器相互交流的机制,通过改善用户产品体验效果,让用户更加快捷、方便的体验到产品中所蕴含的技术。人机交互设计起源于美国,并且随着以后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通过设计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方式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产品体验。人机交互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大程度的增强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以及通信过程中的方式。并且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人机交互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人机交互的设计以及用户体验的考虑。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对象识别、对象理解、对象把握以及信息反馈四个阶段。交互技术的应用是目前产品设计中能够大幅度的改善用户的体验,其根本的出发点就是扩展和增强用户在生活、工作以及通信的方式,并且更加注重用户的交互方面以及用户体验的考虑。

1.2 “以儿童为中心”的交互式儿童玩具

人机交互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自然人机交互技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交互方式。由于儿童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征的发展,设计符合儿童使用的交互式玩具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对面向儿童的人机交互技术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开发了许多儿童交互式的益智游戏。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心理理论,儿童的生理和认方面的能力随着身体的发育而不断的提高,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十分的敏感,“以儿童为中心”的益智玩具能够促进儿童的生长发展。将儿童玩具与自然人机交互技术相结合不但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认知发展,还能提高语言发展、身体发展和情感发展。

2 儿童智能玩具中交互设计的应用

目前在儿童玩具设计中应用的人机交互设计方式主要包括肢体碰触、语音控制以及图像交互等,其具体的应用需要根据儿童玩具设计需要进行选择,可以采取多种人机交互方式并存的方式,以更好的改善儿童智能玩具中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2.1 肢体碰触在儿童智能玩具人机交互设计中的应用。肢体碰触的方式是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它成功的扩展了人机交互的设计范围。采用肢体碰触的交互方式可以不需要语音控制就可以实现人机交互,而且通过在玩具上的触摸屏幕,一旦儿童碰触到屏幕就会发出声音或者产生机械震动。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加大了儿童对于玩具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儿童学习到一定的日常交际用户和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人机交互的效果。在交互式设计的益智类玩具中,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通常在玩具的内部会有若干个传感器。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在接触到使用者的碰触以后就会给出反应。

2.2 语音控制在儿童智能玩具人机交互设计中的应用。由于性别以及年龄阶段等存在的差异,使得儿童玩具的设计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因此在儿童智能玩具的设计过程中要更多的考虑到设计的安全性以及适龄性。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包括连续性的词汇语音识别,即通过借助计算机平台实现对于听写功能的识别,同时还包括将语音查询系统运用于小型化的机器中进行应用,其主要通过一些特殊的硬件载体来实现,包括智能玩具、智能家居以及汽车电子设备等。在儿童智能玩具的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改善儿童智能玩具的教育和娱乐功能,大量的应用了语音控制以及肢体碰触等创新型交互方式,受到了儿童和家长的青睐。儿童阶段对于玩具有着巨大的需求,也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在儿童智能玩具的设计过程中就需要更加注重对儿童本身特点的考虑,既要充分发挥儿童智能玩具娱乐的功能,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的影响,因此儿童玩具中的人机交互设计是极其关键的。首先儿童玩具的设计要更加明确其设计的性质以及玩具的特点,在对玩具本身的形象刻画方面要起到增加儿童眼界、促进儿童智力提高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智能玩具的设计帮助儿童获得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培养儿童的性格,而且智能玩具交互界面的设计对于提升儿童的社会交际能力也有着很大程度的帮助。儿童智能玩具的设计具有十分严格的限制,这主要是由于儿童对于事物具有较高的模仿能力,却缺少足够的长时间情趣,因此对于儿童智能玩具的设计需要具有更高的人机交互设计考虑。传统的玩具在进行设计时只是简单的从外观上进行设计,缺少必要的人机交互,而采用全新人机交互功能设计的智能玩具具有较高的交互功能,能够实现语言对话控制,这些新型的人机交互功能对于提升儿童的兴趣有着较大的影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儿童对于玩具兴趣持续时间短的特点,而且还可以在儿童与智能玩具的交互过程中学到一些基本的常识,对于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2.3 图像交互在儿童智能玩具人机交互设计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普通玩具不同,儿童智能玩具主要用于对处于儿童阶段的使用者进行智力、记忆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拼图游戏等吸引着越来越多儿童的兴趣,并且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玩具的兴趣。通常情况下,在儿童智能玩具的开发过程中选择的是多种交互方式相互结合的方式,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智能玩具的体验效果。因此,基于图像交互的儿童智能玩具更加满足提升儿童智力和思维能力的需求,提升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相关的眼手协调能力。同时图像交互还能够培养儿童对于事物和色彩的辨别能力,提升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震亚,刘和山.谈人机交互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9,2.

[2]吴国荣,王微.儿童智能玩具中人机交互设计的研究[J].包装工程,2012,18.

[3]姚力宁.儿童智能玩具的设计策略模型[J].包装工程,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