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测试题目范例6篇

智力测试题目

智力测试题目范文1

那么,到底有没有必要给孩子测智商?应该怎样看待孩子的智力水平呢?

智商是衡量人智力水平的指标,通常是与同龄人相比较而言的。智商测试就是采用问答或动手操作形式,测验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是否达到了其同龄人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把人的智力分为两部分:一是语言能力,二是操作能力。目前我国通常采用韦氏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验,分学龄前儿童(6岁以下)、学龄儿童(6~16岁)和成人(16岁以上)三种,主要测试语言和操作能力。其中儿童智商测验中语言能力的测试项目包括常识(要求回答日常生活中常识性的问题)、类同(要求指出两个事物相象的地方)、算术(加、减、乘、除的计算)、词汇(要求说出所给出的词的词义)、理解(测试儿童对社会知识和生活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背数(要求顺背和倒背数字);操作能力的测试项目包括填图(要求把不完整的图补画完整)、排列(考察儿童理解事物顺序能力)、积木(要求按图摆积木,考察儿童空间操作能力)、拼图(考察儿童空间排序能力)、译码(考察儿童的替代能力)和迷津(考察儿童空间知觉能力)。

经过测试,可以得出语言和操作两个智商分数,再把这两个分数合成一个总的智商分数,就可以知道儿童的智商了。一般而言,智商分数在70以下可以看作是智力落后,70~90则处于落后的边缘,90~110属正常范围,120以上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

心理和教育学家认为,没有必要为普通儿童测智商。因为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都很正常甚至出色的儿童,其智商一般都没有问题。给一个智力出众的儿童测智商反而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多数家长会在人前炫耀孩子智力出众,平时学习踏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这样的想法:我这么聪明,还有必要努力学习吗?

那么,什么样的儿童需要测智商呢?专家建议:有过或怀疑有脑损伤(比如母亲在孕期吃过有损胎儿大脑发育的药物,生产时新生儿发生过窒息、颅内出血,儿童受过脑外伤等)、孩子解决问题思路慢、反应迟钝,总之被怀疑大脑有问题的儿童需做智商测试,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采取必要措施。另外,学习成绩差,且不论怎样努力都很难考出好成绩的儿童可做智商测试,以排除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纯粹因智商落后导致学习成绩差的情况只占极少数,但这种检测还是有必要的。如果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智力只相当于三年级孩子的水平,那他无疑会出现学习困难。通过智商测试,可找出他在语言或操作的哪一方面落后,以便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改善或提高智力。

智力测试题目范文2

Digit span test performed with paper and pencil in groups

WANG JinLi, ZHANG YueJuan

1Department of Medical Psychology, Medical College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Tianjin 300162, China, 2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91, China

【Abstract】 AIM: To change digit span test in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rom inpidual test to group test. METHODS: The test form of digit span was changed from oral test to paperpencil tes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answer time, the action of uniform pencillifting with the emergence of digits was added into test program. The total of subjects was 884. RESULTS: The testretest coefficient was 0.658,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roup test and inpidual test was 0.58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roup test and other subtests of other intelligence scales such as number series, words test, calculation test, spatial ability test, tap speed test and drawing circle test. The scores of the 2 group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Keywords】 digit span; group test; memory, shortterm

【摘要】 目的: 改变测验方法,把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数字广度个别测验改变成团体纸笔测验. 方法: 把数字广度测验的口头答题方式改成书写方式,在答题时增加举笔动作程序,实现答题时间标准化. 以884人为样本施测. 结果: 重测信度0.658; 数字广度团体测验与个别测验的相容效度为0.581,与韦氏智力测验的文字测验、数字推理、计算测验、空间测验、注意测验、打点速度测验等分测验有低度显著相关(P

【关键词】 数字广度;团体测验; 记忆;短时

0引言

短时记忆为1.5 s到1 min的记忆[1],对人的工作有重要意义,是智力的组成部分. 对短时记忆的测量有文字广度测验[2]、数字广度测验和实物图片广度测验,其中最知名的是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数字广度测验[3]. 在个体纸笔测验形式中,记忆的成套测验和智力的成套测验里面都有短时记忆测验部分[4],但在团体测验形式中尚未查到短时记忆测验. 例如,团体用的“多维能力倾向成套测验(MAB)”,与上述的个体测验形式的韦氏智力测验结构相同,平行排列,惟独没有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数字广度测验,原因是在团体中难以控制间隔时间,这是团体能力测验的一个弱点. 在相关文献中,“多重水平成套测验”的研制者进行了团体记忆测验的尝试,但所能测量的是时距25 min的长时记忆[5]. 短时记忆的团体能力测验目前还是空白. 鉴于此,我们以韦氏智力测验的数字广度测验为蓝本,改变其测量操作方法,使之成为团体测验.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在武警某机动师抽取士兵825名,全部为男性,年龄19~29 (21.0±2.6)岁. 对其中2个中队56名被试相隔9 d后重测;对另外2个中队43名被试相隔3 d后用韦氏数字广度原量表做个体测验. 在武警医学院整群取样59名,做不同文化组别的对照研究.

1.2方法

题目采用韦氏智力测验的数字广度分测验[4],采用自编定式答题纸. 操作程序: 主试先指令被试将笔举在空中,等主试读出一组数字并发出“答题”口令时,被试统一落笔答题,答完题目后立即把笔继续举在空中,主试再读下一组题目. 将笔举在空中的目的是防止被试提前落笔从而影响时间间隔. 以每秒一个数字的速度呈现,主试读完题目后间隔1.5 s发“答题”指令. 每次测验30~40人,获得有效试卷812份. 本研究没有倒背数字部分. 第一题4个数字记4分,以后每题每增加一个数字加1分,最后得分是被试通过的最长题目数.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以x±s表示,用SPSS l0.0软件,以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转贴于

2结果

2.1信度检验对2个中队56名被试,初测得分7.11±1.10,相隔9 d后重测,重测得分7.53±1.42,两次测量的相关系数为0.66.

2.2效度

2.2.1相容效度为了考察数字广度团体测验与韦氏个别测验的相容效度,我们对另外2个中队的43名被试做团体测验,得分7.11±1.10, 相隔3 d后用韦氏数字广度量表做个体测验,得分7.81±1.20. 43名被试数字广度团体测验得分与韦氏数字广度个别测验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58. 为了考察数字广度团体测验与其它能力测验的相容效度,我们把数字广度测验分数与其它能力测验(n=825)分数做相关比较,结果显示: 数字广度测验分数与数字推理、文字测验、计算、空间、打点速度和画圆等能力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146, 0.168, 0.295, 0.130, 0.175, 0.104和0.028. 除了画圆测验外,数字广度与其它能力测验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

2.2.2区分效度为了考察数字广度团体测验对不同团体的区分效度,我们把军校学员的分数(n=59)与其他战士分数(n=800)做了比较,结果显示军校学员和战士的平均得分分别为8.73±1.33和7.16±1.50, 经t检验差异非常显著(P<0.001).

3讨论

3.1测验方法的改变改变数字广度测验口头答题为书写方式,并在施测程序中要求被试把手臂举在空中,按照统一的时间落笔答题,这种动作程序使主试能够很好地观察和控制每个被试的手臂动作,从而控制了答题时间,防止了被试提前答题. 从测试884人的实际情况来看完全行得通,可以做到团体测验的标准化. 信效度检验结果也支持这个结论.3.2信度原测验信度0.66~0.89[5],本测验信度达到原测验水平,在通常情况下,相同的测验团体施测信度应该低于个别施测,本测验能够达到原测验的下限也是合理的.

3.3效度数字广度团体测验与原测验相关0.58,证实了该测验测到了与原测验基本一致的记忆. 口头回答的方式与笔答方式也应该有所区别,写字慢的可能在写到后边的数字时有所遗忘,因此相关系数不是很高也是合理的. 从数字广度测验与其他智力分测验的相关看,除了画圆测验外,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但指数偏低,这与原测验在韦氏成人智力整套测验中的情况一致. 画圆测验属于动作能力测验,与记忆测验应该没有相关. 在对不同群体的考察中,本科学员得分明显高于普通战士,表明测验能够区分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群体,这与GarciaMorales等[6]采用个体方法的数字广度测验研究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 朱智贤. 心理学大词典[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30.

[2] Talland GA. Three estimates of the word span and thire stability over the adult years [J]. Quart J Exp Psychol, 1965,17:301-307.

[3] 龚耀先. 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手册[M]. 长沙: 湖南地图出版社,1992:49-50.

[4] Muriel Deutssch Lezak 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M]. 3st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360,148,335.

智力测试题目范文3

科研人员以男性居多,男性和女性的智力特征存在差异吗?

世上有不少能够解数学难题的人、开发新技术的人、博闻强记的人,这些人的智力有共同点吗?

关于智力的疑问很多,心理学家从100多年前就开始利用智力测验等工具,对人类智力展开调查。让我们站在智力研究的角度,逐个解答上述疑问。

Q是什么?

智力测验的结果体现为IQ(智商)数值。IQ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比内提出的“心理年龄”。心理年龄的定义是,最多能够解答智力测验中哪个年龄水平的题目。起初使用的是“比率智商”这个概念,定义是: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再乘以100。5岁儿童如果能够回答10岁的题目,那么生理年龄是5,心理年龄是10,比率智商就是200。不过因为所有题目的设计都针对儿童,所以最多只能测试到15~16岁的水平;另外,随着年龄增长,定义中的分母变大,导致IQ变低,所以无法适当地测算成人的IQ。

针对这个问题,为了计算成人IQ而改进了计算方式。目前使用的是“离差智商”,以判断“在整体中处于什么位置”。例如,IQ145是指在整体排名中处于前0.1%的位置,IQ130是处于前2%,IQ115是处于前16%,IQ100是处于前50%,也就是平均水平。这种算法类似于常见的标准化考试中说明难易程度的“离差值”。

顺便指出,有意义的离差智商范围在45~145之间。高于145或者低于45的IQ值的误差较大,所以不具有意义。电视上介绍的“IQ180的人物”, 恐怕是使用古老的比率智商的智力测验得到的结果。

智力测验不同于普通测验

目前的智力测验是如何设计制作的呢?在学校里,如果要测试对概率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就会设计使用概率知识解答的题目。可是,想要测定“智力本身”的时候,应该设计什么样的题目呢?

事实上,能够测定一般智力能力本身的题目并不存在。所以智力测验使用的方法是“暂且把聪明人能很好解决的题目都凑起来”。这时候,题目内容就不那么重要了。

我们来看看智力测验的设计方法。

首先,选择一个规模在几千人左右的群体,比如某个学校的已经参加过考试的全体学生。在这个群体里,把考试成绩排名靠前的人看做比较聪明的人。

要求群体中的人回答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题。然后,把题按照“什么样的人正确回答”的原则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为这几类:所有人都回答正确的题,所有人都回答错误的题,一部分人回答正确但与其考试成绩无关的题。然后,找出那些成绩好的人回答正确,而成绩不好的人回答错误的题。

最后,找到的这些题就能够很好地区分(识别)不同成绩的人。把这些题集中起来,智力测验就设计好了。

这种设计方法导致智力测验中都是一些乍一看跟智力无关的题。智力测验选择题的标准,是“成绩好的人回答正确,成绩不好的人回答错误”,并不关心题的内容。

比如“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在哪个大陆”这个题,就是乍一看与智力无关,但却是很好的智力测验的题目。

人类的智力正在持续不断地提高吗?

事实上在全世界范围内,智力测验得分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IQ大约每20年上升15。这一现象称作“弗林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弗林在1987年发现。

人类的智力不会在短短几十年内快速上升。产生弗林效应的原因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是年轻一代,接受了长期教育,适应了智力测验方式的人就越多。测验题目原本能够区分不同成绩的人,却变成了所有人都能正确回答的题目。

这样一来,与测验制作时参照的群体相比,得高分的人的比例提高了,罕见的“IQ145的天才”看上去就变多了。

与之相反,还出现了“反弗林效应”。这是由于教育内容的变化,智力测验中任何人都无法解答的题目逐渐增多,看上去出现了整体智力下降现象。

专家认为,从智力测验制作到使用的时间间隔越长,弗林效应越明显。为了防止出现弗林效应,定期修正智力测验题目十分必要。

你也许觉得,只要接受了智力测验,就能够判断自己的智力在整个人群中处于什么水平。然而现实中由于各国使用的智力测验题目不尽相同,所以只能说是“自己的智力在本国人群中处于什么水平”。

这种说法原因如下:比如A国的智力测验是以A国人整体作为参照对象来制作的,所以会包含“是否知道A国三大名山”之类关于本国文化的题目,在题目形式等方面也具有本国特征。所以生长在国外的人往往智力测验的IQ会比较低。一个在B国生长的人,在B国进行智力测验,IQ得分为115,在A国却只能得到100分。只有在其生长的B国测定的IQ,才是对这个人智力的合理适当的评价。

智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吗?

不同年龄群体接受智力测验的结果表明,除了语词理解智力之外,其他方面的智力从20岁起出现下降。

但是,由于弗林效应的影响,年轻一代由于长期接受教育,在智力测验中更容易得到高分。这种对不同年龄群体进行测验的方法,成绩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原因可能不在于智力,而在于教育经历的差异。理想的方法是对同一批人在间隔几年后再接受同样的测验,以排除弗林效应的影响。通过“人口同龄群分析”调查发现,“归纳推理”、“语言能力”、“语言记忆”、“空间知觉能力”等智力因子在50~60岁之前不断上升,而后缓慢下降。从20岁开始持续下降的只有“知觉速度”。不过需要注意,这个结果并不能说明“每个人的智力变化过程是相同的”。

智力存在男女差别吗?

数学好的人里面,男性比较多。事实上,智力测验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擅长的能力的确存在差异。男性擅长计算和空间掌握能力,而女性擅长语言相关的能力。

想想你身边的人们,是不是所有人都符合这一规律呢?恐怕并非如此。实际生活中数学很差的男性、外语很差的女性都不少。这是因为个人差异比男女群体平均差异更大。

在一般智力能力方面(词语理解、联想记忆、计算能力、空间知觉等方面)男女存在差异吗?从目前已经进行过的大规模调查来看,平均IQ男性确实略高。不过,男女在这一方面的差异极小。

由于男女擅长的能力不同,当智力测验的题目结构改变时,这一微小差异会轻易发生逆转。

另外,极高IQ的人里面,以男性居多。原因在于,男性群体的IQ差异更明显,这点已经证实。

工作成绩与智力之间是何关系?

有的时候,企业招聘也会使用智力测验。企业把智力测验看作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人才的方法。除了智力测验之外,还有其他能够预测工作业绩的因素。

1998年,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施密特与约翰·亨特使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过去85年间超过3万人的数据资料。结果表明,智力测验对工作业绩的预测能力(预测能力是表示测验成绩与工作业绩的相关性指标,取值范围从-1~1。预测能力为1的测验能够很好地说明工作业绩。预测能力为0的测验与工作业绩不相关。预测能力为-1的测验,成绩越差说明工作业绩越好。)为0.51,处于较高水平。另外,实际工作测验(0.54)、工作知识测试(0.48)、同事评价(0.49)等也是预测能力较高的因素。而工作经验年数(0.18)几乎没有预测能力。另外,拉文纳·海尔森等人在1999年的研究成功表明,那些“外向的、理智而情绪稳定的、不愿协作的人”更容易取得工作成功,这一结果稍稍有些出人意料。

智力测试题目范文4

关键词: 成功智力 中职 语文 教学设计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自2005、2006连续两年每年扩招100万,2007年招生人数突破800万,2009年更是实现招生人数突破860万,总体超过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可以说,中等职教已然撑起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职教育的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语文课程作为中等职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然而,现实情形却是不少一线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尚模糊,无论教学目标设计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摆脱不了普教的枷锁,“就课文讲课文”,教学内容与生活、专业脱节,没有职教特色,以至学生认为中职的语文课“还是老一套,学不学无所谓”、“考前突击、背背重点照样过关”。因此,在极力呼吁中职语文教改的当下,只有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策略、学习结果的评价等进行系统设计时突出对学生学习的关注,才能切实走出“教师讲得痛苦、学生学得无趣”的困局。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大量科学实验与教育实践基础之上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给我们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学依据。他认为“成功智力”由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方面整合而成,存在于每个个体,不同的只是比例和平衡状况。包括中职生在内,人人皆有成功的潜能,人人都能获得成功。而且“对学校适应不良,成绩中等或偏差,经常是教师眼里的一大麻烦”的学生往往创造和实践性智力偏长。

这一结论在我国教育部组织开展的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中得到印证。笔者利用“STAT”测试得到的结果也反映了:在“一考分高下”中被淘汰的中职语文教学所面对的学生或许分析性智力发展不够,但其实践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并不低于升入普通高中的同龄人。斯腾伯格还通过实验证明“成功智力”可以通过学校课程培养。基于以上认识,用“成功智力”理论指导语文教学设计不仅有其可行性也有其必要性。不过,当前国内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对“成功智力指导学科教学”和“新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研究还不充分。

以笔者手头搜集到的相关专著、论文来看,“成功智力”的研究从译介正走向应用。比较有代表性的:1999年国内第一本《成功智力》译著由吴国宏等人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后,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对“成功智力”进行本土化研究,编辑出版了《成功智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一书;刘永康在《西方方法论与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中单列一章介绍了《成功智力与语文教学》。可惜,“成功智力”这一来自实践指导实践的智力理论虽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有助于今天我国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但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关注度明显不够。

虽然语文教学设计不再是学界的陌生话题,以改革教材、教法、评价方式等来破解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困境的讨论亦不在少数,但作为教学设计这一系统研究还显得零散,且比普教相对滞后。

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明天的成功,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未来生活和事业中所需要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活、终身学习、个性发展夯实基础,应该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落实到语文课程的教学,笔者以为,不妨引进“成功智力”和“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及成果,通过契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设计来发展学生的“成功智力”。具体思路如下:

在“成功智力”理论观照下,借鉴教学设计的经典模型——“迪克—凯瑞”模型以及斯腾伯格“为成功智力而教”(TIA)的实践,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为参照,分别进行阅读欣赏教学设计、表达交流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研究,研究中注意突出职教语文课程的特点,在动态平衡中契合实际发展学生的分析、实践、创造能力,尤其面向生活、工作的具体情境加强实践、创造性智力的培养,为面向职业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服务,为追求学生未来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奠基,从而努力实践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全面提高素质为目标”的改革诉求。

希望藉此给广大一线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参考,并能够抛砖引玉,有更多语文教育研究者来共同关注中职领域的教学,为切实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出谋划策。

一、将“成功智力”引进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明天的成功。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未来生活和事业中所需要的能力,应该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传统智力理论将智力仅仅局限于学业智力,过于狭隘。因此,笔者以为,将“成功智力”引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尤其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很有必要。

二、将“成功智力”引进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STAT”结果分析

斯腾伯格三元能力测试(Sternberg Triarchic Abilities Test,以下简称STAT)是一个多维度的团体智力测验,它以“成功智力”理论为基础,主要采取选择题和短文题两种形式,分别测量学生的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针对STAT,斯腾伯格等人进行了实证检验,抽取不同国家被试、采用不同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它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较好的预测效度。

国内学者蒋京川在其博士论文《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第七章专门对斯腾伯格三元能力测试做实证研究,她翻译修订了《三元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又称《STAT中国修订本》),制作了《STAT中国修订本的测验指导手册》,并对325名普通高中的高二学生正式施测,收集他们的STAT测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斯腾伯格三元能力测试(Sternberg Triarchic Abilities Test,以下简称STAT)是一个多维度的团体智力测验,它以“成功智力”理论为基础,主要采取选择题和短文题两种形式,分别测量学生的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针对STAT,斯腾伯格等人进行了实证检验,抽取不同国家被试、采用不同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它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较好的预测效度。

国内学者蒋京川在其博士论文《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第七章专门对斯腾伯格三元能力测试做实证研究,她翻译修订了《三元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又称《STAT中国修订本》),制作了《STAT中国修订本的测验指导手册》,并对325名普通高中的高二学生正式施测,收集他们的STAT测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本节所有对照表及相关数据均来自该研究,不再逐一标注。

为验证将“成功智力”引进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可行性,笔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斯腾伯格《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一书修订了《STAT中职版》(详见附录《STAT中职版》),于2009年11月20日对60名中职二年级学生进行测量。

一、修订量表

《STAT中国修订本》包括36个选择题和3个短文题,完成时间控制在100分钟以内。正式测量时,限于时间只选取了STAT选择题部分。这样做完全有理论依据,并不影响测量结果。因为,根据斯腾伯格的指导,“STAT”可以单独测量选择题甚至只测量其中的一个部分,他本人在研究中就不止一次地灵活使用过。蒋博士的最新研究中也特别介绍了斯腾伯格等人为了避免被试的疲劳、厌倦效应,节约测验的时间和成本,采用“有意的不完全重叠设计,随机安排被试完成部分测验”。故笔者在《STAT中职版》设计了13个选择题和两个短文题,完成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

二、正式施测

蒋文中的测验被试由三个学校五个班级325名高中生组成,测试后回收有效量表302份,量表回收率为92.9%。被试学生的分布情况如下:男生126人,占41.7%,女生176人,占58.3%;文科学生111人,占36.8%,理科学生191,占63.2%。

限于条件,笔者进行的测量只在本校——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进行。作为抽样测验,在2000余名高二学生中按照四个专业大类(机电、计算机、服装、商贸)各随机抽取15个被测对象应该也算合理。因此,一共参加测验60人,回收有效量表59份,量表回收率98.3%。被试学生分布情况分别为:男生28人,占47.5%,女生31人,占52.5%;由于实际不存在文理分科,按照专业类别的倾向,机电、计算机类同理科,服装、商贸类同文科,则被试文科学生30人,占50.8%,理科学生29人,占49.1%。

三、数据比对

测验的信度效度问题关涉测验的质量,蒋京川博士借助SPSS11.5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笔者的测量只为与之比照,借以验证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相关论点,因而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测量数据时没有涉及统计学上过于专业的因素分析、回归分析,只列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统计结果。

1.使用SPSS软件计算全体样本的Alpha系数、Split-half系数,作为测验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标和分半信度指标。

以上表2.1是对照数据,表2.2是笔者分析得出。同蒋博士的分析,该信度指标不甚理想,在0.1的水平上,一些分量表的a系数没有达到.60的最低标准。不过斯腾伯格本人承认这个量表的统计信度“不是一致性地理想”,主要缘于测验涵盖的内容领域宽泛而分测验项目较少,长度不够充分。进而观察两份“STAT”的信度指标,在0.1的水平上各系数大体相当,表明此测验的确具有稳定性与可靠性。

2.对于效度的考察主要从维量分析入手,考量三个分量表彼此之间以及其各自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考察随机抽取检测项目与分量表之间的关系。

如对照矩阵(表2.3)显示的相关系数那样,在笔者统计出的矩阵(表2.4)中,分析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创造性智力三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

项目与各自所属分量表间的关系,笔者从三个分量表中各随机抽取了1个题目(表2.6中题3、题6、题9,分别对应表2.5中的题3、题14与题21),以检验它们和所有分量表的相关。从测量分析的数据(表2.6)显示的结果看,在0.01水平上,随机抽取的项目与自身所属分量表之间显著相关,而与其他分量表相关不显著或存在负相关。对照表2.5的相应参数,结果基本一致。就维量分析而言,修订后的《STAT中职版》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对59份样本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分别计算出被试学生的分析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智力的平均分为:7.73、6.05、7.42。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数据比照的客观合理,在这里笔者用SPSS软件统计的数据为《STAT中职版》中13个选择题的成绩。而蒋文中被试三项的平均分依次为:8.82、6.51、6.71。斯腾伯格2001年的研究报告中用STAT测得美国和西班牙的高中生分析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智力的平均分分别为7.90、8.09、8.75和4.70、5.61、5.15。

虽然平均数的统计效力不是很高,但就四组平均分看来,我国中职学生的智力水平并不是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尤其将普职两组得分放在一起比对,除了分析性智力比普高学生的得分略低外,中职学生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的得分与他们普高的同龄人不相上下甚至还略胜一筹。

4.短文写作测试的参考价值。限于时间关系,蒋博士正式测量时放弃了短文题,因而在《STAT中国修订本》中没有提供短文题。根据其新作《彩虹测验:美国大学招考新动向》提供的信息以及斯腾伯格本人的论著,笔者设计了两道短文题(详见附录《STAT中职版》),并按照《三元智力量表的评分指导》赋予分值(5分合格)。

短文1主要测量了分析-创新的言语表达能力,短文2则主要测量了实践-分析的言语表达能力。据左图显示,被试实践能力要优于其分析性和创造性能力。不过评分时多少会受到教师的主观因素影响,具体某一能力上附着的分值并没有很好的区分度,因而,短文写作得分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数值与之前对三项能力平均分的分析相互印验。

四、结论

通过以上SPSS软件分析的数据与前人已有的研究对比,笔者认为,《STAT中职版》的测量结果是客观有效的,其反映出来的中职学生智力水平状况亦较为可信。

这也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启示我们:中职语文教学所面对的学生虽然被中考“绊了一脚”,但他们的“成功智力”水平与进入普通高中的同龄人不仅差别不大甚至某些地方还有优势。正如斯腾伯格宣称的那样,“学业上的成功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全部,也不能决定未来生活的成功与否”。真正在现实的生存中获得成功需要每个个体充分发展自身的“成功智力”,使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能力处于协调互动、平衡组合的最佳状态。

至此,在一方面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一方面要突出职教特色的中职语文教学阶段,我们提出将“成功智力”引进教学设计,用“成功智力”理论观照设计,进而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成功智力”有了一个较为可信的实证基础。

参考文献:

[1][美]R.J.斯腾伯格等著.张庆林等译.成功智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美]W.迪克著.庞维国译.系统化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皮连生等.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邓泽民等.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智力测试题目范文5

现在,是到了拿一种清醒、客观、一分为二的眼光来看待儿童测评结果的时候了。

目前常见的儿童测评系统

教育程度测试系统

例如,贝莉婴儿发育量表,主要用以测试2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的发育状况,包括精神、运动和行为三部分的测试题。可测试婴幼儿的感觉、知觉、记忆、发音、语言能力以及控制自己身体程度、肌肉协调能力、手指的精细动作等。在测验的同时,由测验人员观察孩子的情绪、注意力、目的性等性格特点,然后根据量表算出受试者得分。

词汇及感性思维测试系统

又叫画图词汇试验,是通过皮博进图画词汇试验修订出来的一套量表,有30组图画,每组4张,测试者说出一个词汇后,要求孩子从4幅画中挑选出最合适词汇语境的一幅图画,适用于两岁半到三岁半之间的宝宝。

智力测试系统

国内已将韦克丝勒智力量表根据中国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修订和标准化,测试内容包括词语类和操作类两部分。词语类包括常识、算术、词汇、理解及背数,操作类包括填图、排列、积木、迷宫等,适合4岁以上儿童。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旧)”,就是用以下公式计算而得IQ=MA/CA×100,如一个7岁的孩子,经测验达到7岁儿童应完成的项目,其智力年龄MA与实际年龄CA都是7,智商为7÷7×100=100;如果完成了9岁儿童应完成的项目,其智商为9÷7×100=129;如果只完成了6岁儿童应完成的项目,其智商为6÷7×100=85.7。

气质评估系统

大部分测试题目与儿童的情绪、心理相关,测试结果分难养型、易养型、行动迟缓型及介于难养与易养之间、或介于易养与迟缓型之间的过度类型。此套气质评估系统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

能动性评估系统

大部分测试题改造自西方的测评表格,主要评估儿童生活与学习习惯的养成速度、对新环境新老师的适应力、人际交往的主动性以及遭遇打击时的自我安抚力,测试结果将儿童分为主动型、被动型和外力带动兴奋型,主要用来评估孩子适应变化,调整自我的能力,适用于4岁以上儿童。

父母为何热衷各种测评

寻找“我的孩子强于他人”的理论依据和心理支持

我们发现,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不遗余力投入过多财力与精力的父母,早早将宝宝送入金牌早教机构或实验双语幼儿园,进行面面俱到的培养,或者双休日安排孩子上很多兴趣班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值很高,又可能对孩子的现状有所怀疑和不满的父母,最有可能成为各种测试评估的预约客户。可怜天下父母心,一般只有不到50%的人会如愿。而我们也发现,依赖于测评结果来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变化,其正向的心理支持度,往往并不长久。

希望发现孩子的天赋,及早为孩子设计出最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大部分针对婴幼儿的测评系统偏向于测主评儿的感觉和运动能力,而人所具有的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在7岁以后再萌发出来。测评表格与生活的关键度不是最强,题目的表述也很难触及孩子发育发展的细节,也就是说,测评量表具象性的缺乏将很难一针见血地指出孩子的天赋,寻找孩子的天赋能力,父母还是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悉心观察,来全面了解孩子现阶段的发展状况,而不是单单依据一张测评表格来判断。

为孩子的运动感觉能力滞后于常人时,希望通过测试发现孩子是正常的

很不幸,大部分抱有此种目的的父母都会失望。70%~80%的测试结果表明,在生活中已经表现出运动感觉滞后的儿童,其活动能力落后,反射、肌张力和姿势异常的可能性高于常人。因此发育测试倒是越早越好,在孩子的滞后状态未形成或症状之前,对其进行功能训练,及时介入干预,可以减少病症的发生。对这一点,家长反而不要持侥幸心理。

当遭遇“难养型”或“迟缓性”儿童时,希望通过测试评证实其教育方针没有错,错的是孩子的天生气质

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说法。孩子的天生气质无所谓好坏,都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因素,如“难养型”儿童好动、顽固、不听话,教育得不好,性格是会趋向被动、违拗和倔犟,但若教育引导得好,也容易表现出退缩行为,但大部分行动迟缓型儿童内心的情感其实相当丰富,智商也不低,只是不擅长在第一时间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已,经过有效的教育引导,也能培养出机敏、坚持、乐观的儿童。因为测评结果证实了自动的担忧,就失去培养孩子的信心和动力,如此测评,反而造成了教育动力的不足或教育环境的软弱无力,对孩子的成长,反而成为负面因素。

左右测评结果的各种“偏差因素”

在部分测评量表引进自国外,不一定

符合中国儿童的生活经验

尽管各类测评都有相当的科学性,但显然不宜把测验结果绝对化。因为量表中的题目难免受到儿童生活经验的影响,就是说一个孩子没有通过某个题目,可能仅仅是由于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现在我们能接触到的各类儿童测评系统,大部分引进自国外,不一定符合中国儿童的生活经验,因此与国外同等发展程度的儿童相比,中国孩子的得分可能偏低。

测评结果可能受到小儿当时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婴幼儿的心理极不稳定,常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常常前一分钟还“很配合”、“有耐心”,后一分钟就“无耐心”、“烦躁不安”起来,如果父母还坚持要他做完测评表,他可能捣乱不配合,甚至故意乱指答案。测试时的环境是否安静、光线是否柔和、室温是否适中以及孩子的睡眠是否充足,心情是否舒畅注意力是否集中等,都直接影响了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常常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时间做同一套测评系统的试卷,每次结果都会有很大的波动。

测评师的规范与经验很重要。儿科医生或亲子园教师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测评师。

测评结果要大体上反映真实状况,减少偏差,测评师的资格和经验很重要。测评师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医教复合人才”,他要拥有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中国儿童发展专业委员会等权威机构领发的专业测评资格证书;要有关于婴幼儿生理学、心理学、早教学的系统专业知识,有丰富的早教经验和临床干预经验,测评不只是在量化表上打勾,要得到一个有指导意义的测评结果,关键在于测评师能在婴幼儿测评时,对其个体能动性做出敏锐、客观的判断,然后对家长的早期教育做出正确指导。从这个意义上采说,测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有赖观察的,测评的结果准确与否,依赖于测评师的规范和经验。而儿科医生、亲子园教师甚至家长亲自上马做测评,都增加了测评结果的偏差。

测评实例分析

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商业运作的测评方法,如:某老师通过测评量表指标来给孩子打分,然后把分数E-mail给“专家”,最后“专家”再把结果E-mail给老师,老师才能把测评结果给家长,并做指导。这种不全面的教育知道肯定是存在偏差的,因为它刚好缺少了测评过程中孩子能动性的个体实质表现。比如:某某3岁幼儿,要测评语言能力,测评量表中的指标内容:能“指物说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测评过程中的个体能动的表现记录:说话声音小、发音不准确、口形变化小、不会卷舌、说话时会掉口水。按以上情况,若单从测评量指标打分来看,结果是该孩子语言发展:优;但我们再通过测评过程中记录下的能动表现情况来看,综合结果是,该孩子的内部语言发展良好,有较好的认知基础,但外部语言发展滞后,建议:去医院排除口腔生理问题(如:舌、唇等的功能问题)的同时,解决教育问题(如:马上进行“榜样性”训练、口腔灵活度训练、送气训练等)。

既不必“大喜过望”也不必“大失所望”

拿到测试结果的刹那,父母的心态跌宕可能是从“天堂到沼泽”,也可能是从“尘世到天堂”。大部分人的心态是,如果测评结果令其大失所望,他可能会抗拒接受这一结果,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陷于沮丧与懊悔之中――有些父母懊悔去做测试,认为结果之残酷会让自己过早丧失对孩子的信心;而如果测评结果令父母大喜过望,父母又会飘飘然,认定孩子未来的成功,未来的出人头地已经得到了认证与保障。这两种“以测试为悲,以测试为喜”的态度,部是将测试结果夸大为“金科玉律”的一种体现,父母们没有意识到:

无论怎样标榜“客观反映”的量表,都无法测出孩子在某一方面发展的全部状况。

前面我们已经列出了左右测评结果的各种“偏差因素”,来反映任何一张测评量表,也不可能在孩子发育的某一方面反映得十分客观与全面。我们已经列出的是影响测评的“表格以外因素”,而其实,一张量表上的题目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它会带有制表者的个体经验和主观认识,不足以反映出儿童在发育发展、智力、气质、能动性方面的全部状况。

儿童各方面的可塑性强,测评的各项结果都可能承着教育与环境因素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早期的测评只能视为参考。

以智力发育测评为例,每个孩子的智力发育的早晚和发育的快慢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发育早,并不见得未来一直保持领先优势;有的发育晚,也不见得到了定一年龄的时候,不会“茅塞顿开”,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过人天赋。7岁以前的智商测试,对今后智力发展的预见性并不强,因此哪怕孩子智力一般或偏低,如果得到了良好的后天教育,处于一种良好的培养环境中,通过努力也可能“大器晚成”,而若因为早期测试结果优异,父母沾沾自喜,放松了必要的教育,孩子早期表现的潜力也可能很快用尽。

智力测试题目范文6

摘要

根据网电科院《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目前数字化变电站问题现状为:

1. 数字化变电站仅实现二大应用

电子式互感器 IEC61850

2. 数字化变电站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缺乏相关的建设标准和规范

过程层/间隔层设备与一次设备接口不规范

没解决IEC61850/61970接口

主要局限在自动化系统本身,无整个变电站的建设体系(计量)

变电站没有信息体系,没有形成更多的智能应用

缺乏检验、试验评估体系

3. 总体上处于试验阶段

有关数字化变电站设备调试与验收要求如下:

1调试

应提供面向各项功能要求的方便、可靠的调试工具与手段,满足调试简便、

分析准确、结果清晰的要求。

调试工具通过连接智能组件导入模型配置文件,自动产生智能组件所需要

的信息文件。自动检测智能组件的输出信息流。调试工具具备电力系统动态过

程的仿真功能,可输出信息流,实现对智能组件的自动化调试。

合并单元调试专用工具,可向电子式互感器输入信号,检测合并单元输出,

测试合并单元的同步、测量误差等性能指标。

智能组件或各功能的调试工具,可向合并单元提供输入信号,监测智能组

件或各功能的输出,测试测智能组件或各功能的数字采样的正确性、同步、测

量误差等性能指标。

2验收

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应参照DL/T 782 ,DL/T 995及相关调试验收规范。

工程启动调试组织应在实施启动前编织启动调试方案,相关调度部们负责编写

调度方案。

电力设备的现场交接试验和预防性试验,应满足GB50150以及Q/ GDW157,

Q/ GDW168等标准的要求。智能设备的特殊验收办法由相关部门共同制定。

工厂验收流程应Q/GDW213开展:现场验收流程应按Q/GDW214开展。

工厂验收时对于不易搬动的设备,因具备现场模拟功能,以便完成完整功能验收.

具备状态监测功能组的设备验收应包括,对自检功能逐一进行检验,要求测量值正确,单一测量评价结论合理;故障模式及几率预报功能正常,预报结果合理.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设备调试与验收IEC61850

引言

由于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明显有别于常规变电站,它首先表现为技术形态的变化,它不仅使设备形态、系统形态发生改变,也使设计模式、调试模式、运行模式、维护模式都发生了变化. 但电网的设计、调试、运行、维护的目的没变。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技术形态下,探讨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模式、调试模式、运行模式、维护模式的形式、内容、模式,这也是我们自动化系统整体方案提供商的目的和责任。

在近年来数字化变电站的试点实践工作中,国内外研究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技术标准、技术方案、设备研发、信息共享、互操作等,而对检验技术方面的研究不多,同时也由于缺乏相应的检验技术支撑, 现场调试既缺少相应的检验规范,也无成熟的方案可借鉴。致使数字化变电站效能无法得到可靠保证。

1.数字化变电站的特征:

它把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基础数据完备化, 信息交换标准化,运行控制自动化,信息展示可视化, 分析决策在线化,设备检修状态化,保护决策协同化,设备安装就地化,系统设计统一化,二次系统一体化。

也就是数字化变电站是以变电站一、二次系统为数字化对象,对数字化信息进行统一建模,将物理设备虚拟化,采用标准化的网络通信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操作.同时变电站二次回路中可编程序代替了常规的继电器及其逻辑回路,光电数字和光纤代替了常规的强电模拟信号和控制电缆。

由于变电站内常规的二次设备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二次设备不再出现常规功能装置重复的I/O现场接口,通过网络真正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常规的功能装置在这里变成了逻辑的功能模块。

2.实现变电站设备由定期检修到设备的状态检修转变

数字化变电站它将使电力生产运行数据、状态记录统计无纸化;数据信息分层、分流交换自动化;在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及时能提供故障分析报告,指出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处理意见;能自动发出变电站设备检修报告,实现常规的变电站设备“定期检修”改变为“状态检修”的愿望。将极大地提高电网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实现变电站由有人值班到真正具备了无人值班转变

以交、直接采样为基础的高集成化的微机保护和远动装置,由于DSP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大规模的推广应用,PLC技术的广泛采用,其软件设计采用了模块化,增强了软件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将保护、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等各种自动装置的测量和控制集成在一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计算出各相电流、电压、电流方向、故障电流,精度可达0.2%。既解决了测量和计量问题,也同时对有关计算值的分析计算,构成各种保护功能。为综合自动化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使变电站真正具备了无人值班的条件。并提供了成功的解决方案。

在无人值班变电站里:保护的工况可由SCADA(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监视,保护的投切和定值的选择,可在调度中心由调度员来遥控。保护定值的修改、故障录波和故障测距数据的收集,可通过计算机通信,在管理信息系统(MIS)上由保护人员来操作。

需要指出的是面向现场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消了大控制室,需要相应的工程设计相配合;与可控保护单元及SCADA系统的结合,需要运行管理体制相配合。

基于IEC61850的统一的建模和通信的数字化变电站,提高了保护和自动化通信的性能,得到更多的共享信息。使现场的保护、自动化调试的工作量减少,工期大大缩短。所有产品均通过互操作试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减少改造过程中的调试维护时间。

采用面向间隔对象点对点模式的测控保护一体化IED,可以适应现有的运行及管理模式。 “就地智能操作单元、就地MU、构建过程层控制网”模式的采用,实现了以太网方式下的过程层控制,依据IEC61850通过以太网实现遥信/遥控功能。实现了间隔层以上光纤化,形成基于网络的IEC61850系统。数字化变电站的光纤化,结构简化了,电缆数量减少了,既减轻了维护量,又降低了二次电缆故障概率,同时降低了土建工程量及工程造价。利国利民。

4. 数字化变电站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近年来数字化变电站的试点实践工作中,在数字化变电站三个层次中,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正在自下而上逐步发展。国内外研究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过程层方面的技术标准、技术方案、设备研发、信息共享、互操作等, 诸如智能化开关设备、光电互感器、状态检测等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 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而对检验技术方面的研究不多,同时也由于缺乏相应的检验试验设备和技术支撑, 特别是EMC(电磁干扰与兼容)控制与试验还是薄弱环节。现场调试既缺少相应的检验规范、测试方法、检验标准,也无成熟的方案可借鉴。致使数字化变电站效能无法得到可靠保证。

5.调试方法的变化

相对传统站而言,由于规约的改变,网络不同的变化,采用电子互感器和合并单元等都使调试方法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一次设备智能化、保护测控装置结构的变化功及能的自由分布等等,也都使调试方法发生变化。因此调试、检验、测试、验收的方法也应随之而发生变化。

6 数字化变电站的工厂调试流程

常规变电站是生产厂家单柜或单装置调试完成后,直接发货到现场安装、调试、投运.

数字化变电站引入新模式:增加了FAT(工厂验收测试)和SAT(现场验收测试)

增加FAT和SAT的目的:明确设计联络会没确定的事情,消除各厂家对61850认知上的差异性导致设备互操作性上的缺失.

在工厂调试主要工作有:根据虚端子图配置SCD,由SCD生成CID文件给各装置,把SCD导入后台、远动、子站、PCS装置等;61850测试的模型测试和关联测试;GOOSE测试的报文测试和装置GOOSE 处理能力测试;智能终端的动作时间测试;SV的建模测试和SV发送、接收测试及采样同步测试;合并单元的同步性能测试、数据连续性测试、同步守时测试、同步守时恢复同步测试、同步稳定性测试、数据发送抖动测试、MU上、掉电发送数据测试;PT并列测试;电压切换测试;保护测控等装置测试等等。

设备厂家在设计、调试和现场站内系统联调过程中,智能变电站中的核心文件SCD是整个变电站的唯一数据源,为保证数据的同源性,所有信号描述修改都是在SCD中进行的.一般后台,远动,子站,PCS装置的配置必须从同一个SCD文件中统一导出生成,这样才能保证站内信息的统一性。

当站内系统联调时,如果出现问题,可能是SCD配置的问题,也可能是ICD的问题,不同的问题需要从不同起始步骤做起。目前SCD基本上都是集成商做,但是以后的趋势是设计院做。

传统的保护装置规程中对于回路正确性的检验非常重视,而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仪由于输出为电流电压的模拟量,因此无法适用于数字化保护回路的检验。而目前可用的测试设备,也只能对部分智能IED装置的部分功能进行检验,同时也不能连同合并单元和智能操作箱一起进行回路整体检验,更无法对像主变、母差等具有复杂二次回路的数字化保护进行有效检验,无法满足现场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的调试、验收、系统的维护和管理需要。

7 数字化变电站的现场调试流程

现场调试的主要内容:

站内网络系统调试;计算机进口系统调试;继电变化系统调试;远动通讯系统调试;电工能量信息管理系统调试;全站同步对时系统调试;不间断电源系统调试;网络状态监控系统调试;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调试;采样系统调试。等等

现场调试测试的几个关注点:

对其信号采集、逻辑运算与判别、执行输出在一个装置中完成的传统微机保护装置,使用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中的模拟故障类型,在屏柜二次回路电流电压输入端输入故障量进行整组联动试验,即可确保完整的二次直流回路和部分二次交流回路的正确性。对于现场的二次交流回路接线的整体正确性,则可通过一次通大电流来完成验证。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回路中,采样回路和执行回路均下放到过程层,各类智能IED只不过是整个系统的一个逻辑运算部分。而过程层、间隔层相对距离很远,如主变回路,牵涉高低压部分,二次设备等。

由于缺少相应的检验规范,对使用电子互感器、GOOSE等技术的全数字化变电站, 目前检验的重点不仅仅是关注核心设备, 更还要关心注重系统性能检验、系统出厂验收及新安装验收、运行中的检验。由于无成熟的方案可借鉴,目前各阶段的检验策略、检验周期、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标准等,都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

过程层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实时性、稳定性、安全性等对于数字化变电站是至关重要的. 常规变电站中站控层网络的各项要求同样适用于数字化变电站。

在数字化变电站,即便是使用点对点的报文跳合闸方式,设备间的启动、闭锁等信息需都要利用网络传送。过程层网络测试及检测技术则是数字化变电站特有的。

在常规变电站调试时,可以利用查线、传动等方法来检查二次回路的正确性。在数字化变电站中, 二次回路的功能由光纤、交换机构成的过程层网络承担了。

在过程层网络检验中,交换机是重点设备,网络性能是重点项目,整组试验是保证项目。

交换机的性能要求和实际应用功能由过程层网络组网方式决定, 检验标准项目应根据数字化变电站的实际要求结合工业交换机检验标准进行。如满负荷情况下不同桢长的吞吐量、传输时间、丢包率、数据处理能力等等。

在现场调试测试,需对在出厂试验无法进行检验的网络光纤和网络实际性能重点测试.如GOOSE网络流量、传输延时和桢丢包率等等。

数字化变电站中,智能电子设备与电子互感器配合的交流采样系统的检验.与其它智能电子设备在使用网络方式和GOOSE报文配合时检验.智能电子设备的动作、告警等信息网络化传输共享后性能测试等等,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合理安排.

在现场调试测试,合并单元无需对零漂精度进行常规检测,采样检测是必须的,也是重点项目.与常规保护的检验类似. 各智能电子设备之间配合检验包括间隔内配合检验和跨隔内配合检验,并需要进行GOOSE报文检验和整组试验测试. 在出厂验收的重点就是GOOSE报文检查,包括文件检查和传输机制检查.在网络测试完成后,进行全变电站的整组试验.包括单间隔试验传动和跨间隔试验传动. 整组试验动作时间不同于传统测试方法,只需订阅相应GOOSE报文即可,不需额外接线.非常方便.

在出厂验收和在现场调试测试,应重点进行网络各种异常状态下,智能电子设备的性能检测,确定各类的典型故障的特征状态量.为以后的运行维护处理故障事故提供基础数据.

传统的二次电缆被数字化变电站的网络通讯取代, 通讯内容由智能电子设备的配置文件决定.如全站的SCD文件, 各智能电子设备的CID文件和 ICD文件,交换机的配置文件等,配置文件的正确与否决定各功能正确与否.它是全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检验的重点内容

结束语

随着科技进步,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和发展,继电保护系统检验、测试、调试的方法和手段也发生变化,新的检测技术必须安全、可靠、标准化。

参考文献:

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方法南瑞继保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服务手册国电南自

3.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现场检验方法

作者 黄奇芸 陈冠 陆昱 《华东电力》2011年第11期

4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关键检验技术分析

作者 常风然 萧彦 孙利强 齐少娟《河北电力技术》2010年第05期

5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技术探讨作者 王云茂 张春欣 电力与电工 2010 30 (2)

6数字化变电站调试与验收白春涛农村电气化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