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幽默故事范例6篇

英文幽默故事

英文幽默故事范文1

(一)喜剧性幽默:单纯的欢笑最能体现狄更斯喜剧性幽默的作品无疑是《匹克威克外传》,匹克威克教会我们在冰冷的现实前如何保持幻想和快乐,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有意义的生活。这部小说充满着英国人久违的快乐和自由,在主人公眼里所谓的政治选举、法律诉讼等都要给“游戏”让路。小说中匹克威克的形象充满阳光和快乐:“他的表情无比欢畅,一直发出爽朗的笑声,眼睛里洋溢着笑意。”作品中欢乐的事情大多发生在喧嚣温馨的家庭聚餐中,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匹克威克被关进监狱后被打破,一个冰冷黑暗的世界扑面而来。一般来说,人在遭遇到这样的变故和认清周围世界后都会从快乐中醒来坠入痛苦的深渊,但是匹克威克告诉我们,即使现实世界很冷酷,我们仍然能够保持儿童般的快乐。小说中的匹克威克俱乐部是快乐安逸的场所,其实更像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人不可能一直生活在对现实的逃避中,作者意识到这一点并打破了这种逃避,作者认为要获得纯粹的快乐就要面对现实,明白现实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然后获得人格的完整并面对黑暗仍保持快乐。可见,《匹克威克外传》的幽默是纯粹的幽默,即使遭遇到了痛苦,也轻易地被快乐的心态和善良的天性所说服。[1]

(二)讽刺性幽默:有力的揭露最能体现狄更斯讽刺性幽默的首推《奥立弗•退斯特》,和《匹克威克外传》喜剧性的开篇不同,这部作品以对死亡的调侃开篇,一开篇就显现了幽默的讽刺性。在这部作品中,狄更斯没有为读者提供欢笑的乐园,相反用幽默作为武器向读者所处的社会发起了攻击。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狄更斯用玩世不恭、从容不迫的语调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读来却让人发笑,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例如文中对官场作风的嘲讽“:索厄伯里说‘:理事会出的钱太少了。‘’棺材不是也很小吗?’干事微笑着说道,他非常好地控制了这个微笑从而不失其官员身份。”打趣死亡的幽默,让人笑的同时感到巨大的悲哀。这个社会没有真正的欢乐,只有冷漠、残酷的公共制度。文中关于奥立弗喝粥的场景描写极其荒诞幽默,一个彪形大汉被小孩子多喝一碗粥的请求震惊得站立不住,幽默的场景和冷漠的人群形成强烈的对比,对人和社会的冷漠形成了深刻的讽刺和抨击“:不好意思,先生,再给我盛一碗。大师傅是个膀大腰圆的壮汉,听到这个请求他立刻震惊得面如土色。他看了造反的奥立弗很久,后来竟站立不住要靠锅灶支住身子。”此外,作者的讽刺对象还包括读者,他在关于哲学家的评论中用幽默的话语对读者的麻木态度进行了讽刺。

(三)悲剧性幽默:深沉的感伤最能体现狄更斯悲剧性幽默的作品当属《老古玩店》,这部小说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小耐儿的死亡上,贫穷、痛苦、死亡这些生存难题都由小耐儿一人承受,而它的幽默则集中体现在语言上。小说中狄克和侯爵夫人的胜利不能冲淡天使般的小耐儿死亡所带来的悲剧性,它只是为全篇幽默的语言找一个可怜的支点,读者也在这样一种悲剧性幽默中获得阴郁之中的些许安慰。阴暗的老古玩店被狄更斯幽默的文字装点得熠熠生辉,让痛苦的生命涂上一层薄薄的脂粉。

二、狄更斯幽默艺术的成因

(一)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文化背景对人的性格形成有着基础作用,狄更斯幽默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英国民族文化的熏陶。人们对英国人的印象长久以来都是严肃拘谨、注重礼仪,但事实上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欢笑。幽默不仅能带来愉悦,而且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智慧。英国人严肃拘谨的品性使得他们更需要幽默的调剂,因此英国人相对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民来说更加重视幽默艺术,文学中的幽默就成为他们的最爱。狄更斯的幽默艺术就产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可以说是英国的文化给狄更斯的幽默艺术提供了生长、成熟的土壤。

(二)文学创作传统的影响幽默艺术与英国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它的起源就是英国近代文学。英国近代作家乔叟就是一位幽默大师,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是经典的喜剧作品。莎士比亚有14部戏剧被列为喜剧,在这些喜剧中人文主义思想与幽默被融合在一起。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中,幽默滑稽的情节和语言非常贴近生活,人物的机智幽默展现了民族的智慧。正是从莎士比亚开始,英国文学被真正植入了幽默基因,从此幽默成为英国文学的一个传统。此后,康格里夫、谢里丹、斯特恩等一大批作家的作品都承袭了这种幽默风格,相关的作品也是层出不穷。狄更斯的幽默艺术正是在这样一片文学土壤中成长起来的,狄更斯在童年就接触了很多书籍,包括《鲁滨孙漂流记》《堂吉诃德》《威克菲牧师传》等。这些作品大多具有幽默的特质,无疑会对狄更斯以后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英国文学的幽默传统为狄更斯创作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家庭因素和自身性格的影响狄更斯的父亲约翰原是一个小职员,后因破产入狱。他自学速记技能,当上了一名记者。约翰擅长创作精彩的故事,他能把一个简单的生活片段编成一个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故事。热爱戏剧的他还经常带着孩子们演一些戏剧,小狄更斯自然也会参与其中,这些都激发了小狄更斯的艺术潜能。此外,狄更斯的幽默也与他的性格有关。反映狄更斯开朗、幽默个性的有趣故事流传下来很多,例如狄更斯在律师事务所打工时每天都把一路上遇到的人和事表演给同事们看,他的表演往往使同事们开怀大笑。有一次狄更斯正在垂钓,忽然一个人问道:“你在钓鱼?”狄更斯答:“是啊,今天钓到1条鱼,可昨天在这里钓了15条!”那个人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看管这里防止有人钓鱼的!”说完就要写罚单。狄更斯赶紧说:“我是一名作家,虚构是我的职业。”一直到晚年狄更斯依然幽默十足,他常与大家一起跳舞,充满幽默感的动作和表情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笑。

三、狄更斯幽默艺术的价值

(一)对普通读者的吸引很多作品都是在作者死后由专业人士推荐才逐渐受到大众的欢迎,而狄更斯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生前就吸引了大量的普通读者,他的大部分小说在创作初期就牵动所有读者的心灵,长久以来,他的小说已经成为家家必备的经典。之所以受到如此多普通读者的青睐,一方面是因为狄更斯在创作时的目标读者就定位在普通读者上,而不是精英阶层和上流人士;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作品中的幽默艺术深受普通读者喜爱。欢笑是幸福生活的必需品,狄更斯运用高超的幽默艺术让他的作品产生极佳的喜剧效果,让人在艰难的生活中通过阅读获得愉悦和欢笑。狄更斯的幽默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扎根于日常生活,这种幽默是普通人就能够理解的幽默。如《远大前程》中的潘波趣先生,想要巴结发达后的匹普,每次和匹普见面总是谄媚至极,总是一边一个劲地握手,一边激动地说:“我能不能……”他是想问匹普自己能不能与他握手,但又说不出“握手”二字。小市民的势利嘴脸被刻画得惟妙惟肖,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就寻常百姓而言这种幽默是贴近自己生活的,是平民化的幽默,自然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二)对后世作家的影响狄更斯的幽默艺术不仅吸引了大量普通读者,而且影响了一大批后世的作家。首先是对英语国家作家的影响,比较著名的有乔治•吉辛和马克•吐温。乔治•吉辛在创作初期把狄更斯的作品当成学习的对象,后来逐渐形成自己的恐怖与幽默结合的风格。马克•吐温被称为“美国的狄更斯”,他的幽默艺术深受狄更斯的影响,二人的艺术风格比较相似。例如他的《镀金时代》中的塞勒斯和匹克威克非常相像。当然,作为一代幽默大师的马克•吐温并不只是一味地模仿,而是融入了以自由和冒险为主题的美国精神。其次是对非英语国家作家的影响,比较著名的有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中国作家老舍。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写作时经常模仿狄更斯作品中的人物,创造性地塑造了“俄国的匹克威克”以及“俄国的稗克史涅夫”等。从创作理念和风格上我们可以看出老舍受狄更斯的影响很大,例如老舍和狄更斯在塑造人物时都喜欢用滑稽的语言突出人物外表的喜剧性特征,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狄更斯描写人物的头发“竖在边缘,好像一排树挡住了风,使它不致吹到那秃头上来”。老舍描写人物的眉毛“两条粗眉连成一线,黑丛丛地遮着两只小猪眼睛”。

四、总结

英文幽默故事范文2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特点是比较枯燥乏味,英语教师应该善于调节课堂气氛,适当地运用幽默,可以瞬间改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幽默教学只要运用得恰如其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课堂幽默教学法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教学幽默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善师生关系,而且还能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幽默的气氛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使教学事半功倍。”

英语教师更应具备幽默感,因为相对其它学科来说,英语是比较乏味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倦感,平直呆板的说教丝毫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从教学调控艺术上说,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人在十余年的英语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现对常采用的幽默教学法总结如下。

一、即兴发挥法

就是把新鲜的、新颖的事例信手拈来,结合教学内容,临场发挥的一种方法。这是我在平时教学中运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

有一天下午,我在上课时,发现大家都没大有精神,有个叫Becky的女生又在打盹,我灵机一动,随口说一句:“Beckyisverysleepyeveryday.”(Becky天天都在打盹)全班学生哈哈大笑,Becky也觉得不好意思,马上坐直了,在欢笑声中,学生们都振奋了精神。

在给一个班讲单词beat时,我讲到“打”的意思,并与hit作比较,看到班长正在开小差,我随机走到他面前说,“班长不带头好好听讲,欠揍。只hit他一下是不够的,只好狠狠的beat了”。并做出连续击打的样子,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两个词的区别。

二、艺术幽默法

就是借用我们平时看到听到的笑话、小品、相声、广告、名言警句、影视作品等,顺手拈来,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

有一次上影视欣赏课《阿甘正传》,因为这部电影本身有太多的东西要讲,包括羽毛的寓意、阿甘的几次奔跑、文化政治背景、电脑特技、经典台词、演员表演等等,我特意把电影分两次播放,在播完一半时恰好下课,学生面带失望,我说:“下集同样精彩,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学生们爆笑着离开教室。

在学生复习阶段,有时会碰到诸如学生问问题需要临时回办公室查询资料的情况,我一般叮嘱学生好好自习,然后故作严肃地说:“I’llbeback”(我会回来的—好莱坞明星施瓦辛格名句),从而在笑声中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提问问题?如遇学生沉闷时,我会说:“鲁迅先生说过:‘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等到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抓紧时间提问。

三、妙语开场法

就是指开始授课时,用妙言隽语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中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投其所好”,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集中学生注意力?。

有一个叫Collins的学生经常在上课铃响后进教室,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他进来后我就说,Shallwebeginourclass?BecauseCollinsisalreadyhere.(可以开始了吗?Collins已经来了)或者,有一次我说Collinsisalwayscominglatetoclass.恰好课本上刚学过这个句子,于是,在一片欢笑声中我开始了教学。

四、积极评价法

即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并做出积极性评价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我有一个班英语基础特别差,我在授课时注意难度降低,以免影响其听课积极性。比如在描述人的外貌特征时,我讲到常用的单词有handsome(潇洒,漂亮)和beautiful/pretty(漂亮)等,学生马上联系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个词,cool(酷,帅),就接近handsome,我说:Youaresmart(真聪明),我们满班尽是帅哥美女聪明蛋,都cool毙了。学生受到鼓励,立刻热情高涨,许多学生又主动说了一些其它描写人外貌的词汇,气氛非常热烈,达到了预期效果。

五、故作惊讶法

即装出一副吃惊的样子,产生出强烈的戏剧效果,使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原因而主动勘误。

在讲解大学英语第二单元《网络购物》时,我找一位同学翻译一段课文,他操着一口流利的胶东腔,声音洪亮的翻译完毕,我故意露出惊讶的神态,询问其他同学:“他说的是俄语吗?”全班同学笑倒一片。笑过之后,那位学生又主动用普通话翻译了一遍。

六、有意差错法

就是对术语、词组等表述书写时故意出差错,歪曲它的本来含义,从而起到以误辅正的作用。当学生在笑声中认识到这些词的真实意思,往往可以给他们留下深刻记忆。

在讲CEO这个词时,我说是首席门房(chiefentryofficer),学生马上反映说不对,是首席执政官,然后有同学就自己拼出了它的全写chiefexecutiveofficer。我鼓励学生tostudyhardandtoplayhard(拼命学才能拼命玩),这样,将来即使做不了CEO,还可以做一个CFO(chieffamilyofficer首席家政官)嘛。

“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列宁语)。幽默语言必须是高雅的。我在课堂幽默的同时,尽量注意做到:

1.以不伤害学生为前提

幽默是双方共同的享受。对有骄傲情绪的学生,善意、委婉的幽默可促使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对不守纪律的学生,满怀慈爱之心的幽默比别的批评形式更易感染学生。这样既维护了教师的威信,又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语言的幽默是最吸引人的,诙谐幽默的讲解会产生磁性,自始至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不滥用幽默

老舍说过:“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到了幽默论斤卖的时候,讨厌是必不可免的”。可见,教学幽默要服从教学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说,教学幽默应注意到对度的把握。其他如幽默对象的个性、性别、经历和文化程度等也应引起注意。

3.分清教学重点

英文幽默故事范文3

【关键词】 黄西 言语幽默 语用学分析

一、引言

幽默无处不在,从幽默的交流媒介看,幽默可分两种,非言语幽默和言语幽默(王,2002)。非言语幽默,是指不需借助语言工具传递幽默信息的幽默手段;言语幽默同幽默发出者、接受者、应用的语言形式,及相关语境密不可分。幽默是一种“诉诸理智的可笑性”。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解析黄西白宫脱口秀内容,以期对语言的幽默有新的认识和了解。

二、幽默的语用学解析

以下是黄西白宫脱口秀汉译文的摘选,分别从合作原则、会话含义、指代三个语用学理论角度予以分析解释。

2.1 幽默与合作原则

1967 年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此理论认为,人们在通过语言交际时,交际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下去,还取决于交谈双方是否都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何,2000)。合作原则(CP)包括以下四项准则:

A. 量的准则:尽量提供对方所需信息,不提供冗余信息。

B. 质的准则:只讲真实的话。

C. 关系准则:所讲的话要彼此相关。

D. 方式准则:讲话要简练,清楚,有条理。

大多情况,人们在交谈时恪守以上准则,不过有时人们也会有意识或有计划地违背上述某准则,以达到特殊目的,若产生幽默诙谐效果,便被称作幽默现象(吴,2005)。下文举例介绍由于违反 CP各项准则而产生的幽默。

2.1.1 量准则的违反

当话语故意没有充分提供对方所需信息或提供了多余信息时,幽默便会产生。如黄西在自我介绍时,只说了自己的名字,而接着说 who(同音“胡”)是他妈妈出嫁前的姓氏,也是他信用卡密码问题的答案。这里黄西提供的信息多于所需,违反了量的准则,产生了幽默。

2.1.2质准则的违反

质准则是指故意说不真实的话,从而让听话人推导出与话语相反的含义(李,2002)。如黄西所开二手车的保险杠上贴了好多贴纸,那些贴纸贴的很牢,很难撕下来。其中一张写着“如果你不会说英文,那就回家去”。他说他连着两年都没看懂。这是不现实的。他故意用违反质的准则的话,引发笑果。

2.1.3关系准则的违反

关系准则指话语同话题有关,如果违反这项准则,会话便会被引入歧途甚至中断,幽默风趣也可由此而产生(毛,1993)。如黄西在杂志里看到奥巴马总统每周有两次心脏检查,四次举重锻炼。而他说他根本不需要锻炼,因为他有健康保险。实际上有无健康保险与奥巴马每周两次的检查并无关系,他故意违反关系原则,嘲讽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

2.2 幽默与会话含义

格赖斯指出在实际交际中,有时说话人出于某种需要,故意说些表面看来违反合作原则的话,但听话人能有所察觉并认为说话人仍然是合作的,于是就产生了会话寓意,幽默就可以从话语的含义中表现出来(毛,1993),如黄西说到他幻想以后自己当选总统后的各项政策。美国总统必须是出生在美国,黄西出生于中国吉林,所以他根本不具备选举资格。这是他第一次违反合作原则。接着他第二次违反合作原则,说自己过去对婚姻非常恐惧,他会想:“哇,50%的婚姻结局是大家要一辈子在一起。” 结婚本来就是希望两个人一辈子相守,这就嘲讽了美国的高离婚率。黄西降低失业率的方法是“必须让两个人做一个人能做的事”,“就好像总统与副总统,又或者是奥尔森姐妹”。奥尔森姐妹是双胞胎,“必须”在一起做“一个人能做”的工作,也许是因为姐妹情深,而总统的工作与副总统的工作不可能“一个人能做”。这是他第三次违反合作原则。

2.3幽默与指称模糊

语言中的指示词,只有在其产出的具体语境中才能确认它所指的事物,理解其意义。正确运用指代词能准确表达所指示的信息;不恰当运用指代就会影响听话人的理解,从而引发误会和笑话。如马萨诸塞州的州长斯科特反对现有的医疗制度。黄西想到了一部电影很适合他,就是《杀死比尔》。bill在英文里有议案的意思,这里讽刺州长否决议案。两个“bill”指示词指代的物体并不相同,即指代模糊,因而让人啼笑皆非。

三、结束语

通过对语料的语用分析,可看出幽默效果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对合作原则、会话含义、指代中某一准则的违反。从语用角度对幽默所作的分析和推理,可以帮助读者从更深的语言层面去理解和欣赏幽默的内涵。

[参 考 文 献]

[1]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蒋澄生,廖定中. 试析幽默的语用理据[J] . 外语教学, 2005(9).

英文幽默故事范文4

【关键词】英语教学;幽默;艺术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说:“幽默是风趣和智慧的展现。”从心理学上讲,人们大都喜欢幽默的故事,欣赏富有幽默感的人。因此,一位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心智,优化学生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教师的教学就有了个性魅力和智慧的光彩,就能把一些抽象的、复杂的教学内容,以一种生动而饶有兴味的形式表现出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难度,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幽默的内涵

现代汉语中的“幽默”来自林语堂最早从英语humor一词音译。①一般的英文词典对幽默的解释是“滑稽、可笑、有趣”。我们这里所谓的教学幽默艺术,乃指将幽默运用于教学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会心的微笑中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②教学幽默艺术的特点是既要有幽默的一般特点——机智性和娱乐性,又要有期特殊的规定性——即在教学中的教育性。很多名师提出教学要有序而且有趣。如我国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就主张“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则明确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

幽默的首要特征是诙谐滑稽,令人发笑,这是幽默存在的基础。幽默的另一特征是语言比较含蓄,它不是直截了当地发表看法或提出批评意见,而是通过双关、影射、比喻等修辞手法,委婉而又含蓄地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乖谬和不通情理之处,并给予善意的批评,使人在发笑的同时,领悟其中的哲理,得到某种启迪。幽默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视觉形象或语言文字来表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humor(幽默)是传授英美语言习俗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幽默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

二、英语教学中幽默艺术的类型

(一)语言幽默

教学语言幽默包括口头语言幽默和书面语言幽默两大种。作为英语教师,要在课堂上尽可能运用英语而且要幽默,那就必须了解英语语言的幽默并让学生能听得出其幽默之处。比如英语中有意地采用双关语、委婉、误会、曲解、急智、意外、正讽、反讽、 漫画等手段来制造幽默,而收到愉悦谐趣的艺术效果。

(二)书面语幽默

指教师在板书或作业评语中运用幽默手段来“幽而默之”,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体语幽默

指教师在教学中用幽默化的眼神、表情、体态、手势等动作形象来“幽一下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或沉思。体态语言(Body languages)的恰当使用不但可以增强知识的传授效果,而且通过情感的影响可以起到教育学生、启发学生、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四)辅助幽默

指教学辅助手段中的幽默因素如电教幽默,像用漫画幽默画制成幻灯片、用幽默语言灌制的录音带、带有喜剧色彩的录象等都可以成为“既幽且默”的好材料。

三、英语教学中幽默艺术策略

1.根据时代潮流,编制幽默笑话。英国幽默大师罗伯特.林德说:“笑话和服装一样具有流行性。50年前的服装,今天穿了会显得可笑,而50年前的笑话今天就可能不再有趣了。”一般来说幽默的老化很快,很多幽默话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从有趣变为乏味。创新是幽默力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在使用幽默时,例子要适合时代潮流,不要落伍过时。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并善于根据身边的事情编制幽默。学生由于熟悉这些素材,很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这样的幽默会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很受学生欢迎。

2.改编教学参考书的例句,用学生熟悉的本班同学和电影、体育明星等举例,使幽默形象化,更贴近学生生活。教学参考书为教师提供了许多例句,以方便教师的备课。但例句中的人物、地点、事件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如把它们改为学生所熟悉的地点、同学及明星的名字,使其仿佛有其事,会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3.以自己的动作产生视觉幽默,使幽默更加形象化。一种理论认为:幽默的最高形式是形象的,而非语言的,如卓别林的奇异举止常常令观众忍俊不禁。讲台即是教师的舞台,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滑稽的模仿动作,让学生领会到另一种幽默——形象幽默。学生在欣赏幽默时不仅听到了教师的声音,而且看到了教师的面部表情。这些动作、表情和姿态,都能不同程度地传播一定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确切地理解幽默。

4.利用幻灯片、漫画、多媒体等,向学生展示幽默故事。教师在运用幽默时,可以借助于幻灯片、漫画、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边听教师的讲解,边欣赏那幽默、夸张的图片。学生得到视觉、听觉双重感受后,记忆效果自然会增强。

5.即兴幽默。任何幽默在其合适的时间、地点方能产生最佳的幽默效果。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内所发生的事情,灵活改变原有设计,即兴发挥,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体验语言,学习语言。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景教学法的一种形式。

6.注意积累个人经验,留意个人生活中的趣闻、妙语。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积累个人素材,不断总结、提高、创新并逐渐形成个人独特的幽默风格。

7.把握教学幽默艺术的最佳时机。古人是很注意“笑候”的,因为他是引笑机制能否奏效的关键。只有铺垫和渲染得充分时,再抖出“包袱”,才能优化教学幽默艺术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萧飒等著.幽默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英文幽默故事范文5

关键词: 英语 幽默 合作原则 关联理论 语用学

引言

幽默是一种具有制笑功能的交际形式,发人深省,使交际双方在笑声中品味人生、增长见识,并为双方创造轻松和谐的交际环境。然而,对英语幽默的解读并非易事,因为它所关注的不是语言的形式而是隐藏在语言外表下的“弦外之音”。幽默的产生和理解与语用原则有着内在联系,因为语用学研究的正是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不同语言交际环境下运用和理解语言的规律。笔者拟根据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两个语用学基本原理,结合英语幽默实例,分析语用原则与幽默的关系,旨在更深刻地理解幽默这一语言现象,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1.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s)和幽默的产生

在交际过程中,为了保证谈话顺利进行,除了有相关的共同知识作为前提外,谈话双方还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特别是合作原则。H.P.Grice 把人们的交际行为系统地加以归纳,总结的合作原则包含四个准则: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和方式准则(Manner Maxim)。上述合作原则是使交际顺利和谐进行的首要前提条件,但在特定语境中,人们为了获得某种程度上的言语或某种特殊效果,总会有意无意地违反其中一条或几条准则,往往导致说话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之间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正是造成幽默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当人们违反合作原则时,并非是不合作,而是在另一个层次上体现着合作原则,并可能生产着“快乐”。

1.1量准则的违反与幽默的产生

量准则指话语提供充分而不冗余的信息。当发话者故意提供过多信息时,会导致幽默的产生。

例(1)Patient:What do you charge for pulling a tooth?

Dentist:Fifty dollars.

Patient: Fifty dollars for a couple of minutes’work?

Dentist:Well,I could do it slower,if you like.

例(1)中病人认为牙医仅花几分钟拔牙却收50美元,心里不平衡,但牙医并未正面回答病人问题,而是提供一些完全超出问话者所需的信息――“假如你愿意,我就拔慢点”。牙医“信息过量”的巧妙回答使其反占上风,幽默效果显现无遗。

1.2质准则的违反与幽默的产生

质准则指话语内容是真实的。当言语者故意说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话,如运用夸张、反语、隐喻等修辞手法时,幽默亦会油然而生。

例(2)Customer:Waiter,my lobster is without a claw.How is that?

Waiter:Well,sir,they are so fresh that they fight with each other in the kitchen.

Customer:Take this one away and bring me one of the winners.

例(2)中服务员急中生智,风趣地解释了龙虾缺鳌的原因。其回答明显违背了质准则,即说了自知是虚假的话。服务员本以为可以敷衍过去,没想到顾客棋高一招,将计就计(同样违反质准则)要他换一只决斗中取胜的虾。一段简短的对话便出现两次质准则的违反,不但打破僵局,而且让人拍案叫绝。

1.3关系准则的违反与幽默的产生

关系准则要求交际双方的话语必须切题,相互关联。如一方“说东”,另一方“道西”,或一方所答非另一方所问,前后脱节,交际势必难以进行,还往往产生滑稽可笑的结果。

例(3)Mother:Doctor,come at once!Our baby swallowed a fountain pen!

Doctor:I’ll be right over.What are you doing in the meantime?

Mother:Using a pencil.

例(3)中当医生问母亲正在对婴儿采取什么急救措施时,母亲却曲解医生问题,给出毫不相关的答复:在使用铅笔。这种违反常理的回答把交谈中心聚集在焦点之外的自来水笔和铅笔之上,而非出现在危险的孩子身上。正是这种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问答,使整则对话趣味盎然。

1.4方式准则的违反与幽默的产生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简洁明了,避免晦涩歧义。但在某些情况下,说话者特意利用语言的模糊性使其话语有一种以上的解释,而幽默也常常随之生成。

例(4)(Standing in the middle of a busy street)

Lady: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hospital?

Policeman Officer:Just stand where you are,and you will find how to get to the hospital.

例(4)中警察并未正面回答女士的问题,其委婉地告诫违反了方式准则的“避免晦涩”词准则,有着言外之意,即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当中甚是危险,再不离开就可能因出事故而被送到医院。幽默效果不言而喻。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合作原则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解释了幽默是如何产生于因准则的违反而生成的会话含义之中的。交际双方在遵守合作原则的同时,一方违反某条准则,导致说话人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或听话人的理解不一致,亦或引起听话人最初的心理期待与面对出乎意料结果时的巨大情绪反差,都会使幽默若隐若现于会话当中。但这并不是说,合作原则是解释幽默的“万灵丹”,很多语境中的言语幽默通过准则的违反是无法很好理解的,因此,我们还需引进一种解析幽默的更有效工具――关联理论。

2.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和幽默的产生

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 & Wilson在Grice的关系准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在此交际中,人们总是根据关联性来处理话语,期待被理解的言语与我们对其所作的假设相互作用出一种语境效果。在相同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且“推理过程付出的努力越少,关联性越强”。因此,人们总是试图寻求一种能用最小努力获得最大认知效果的语境。英语幽默是一种关联性的话语,但它的关联不是听话人理解话语时付出最小努力获得最大语境效果的最大关联(greatest relevance),而是付出有效努力获得足够充分的语境效果的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幽默话语的制造和生成就是利用人们认知的最大关联本能,巧妙地释放认知迷雾,诱导人们先按照习惯性心理唤起最大关联的认知假设或期待,再出其不意地最大关联,造成思维错愕的停顿或和谐“期待”的失衡,进而要求听者进一步付出认知努力,启动新的语境假设(包括对说话人的明示刺激信息的再反应及对其交际意图的再识别),最后从失重“落空”达到新的和谐平衡,取得最佳关联。

因此,英语幽默通常由“铺垫”(常表现为导致最大关联生成的语境假设)和“妙句”(常表现为导致最佳关联形成的意义落差)两部分组成,而“制笑”的关键恰恰来自于“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意义反差”。这种从平稳期待的渴望到期望扑空的错愕再到走出迷雾的惊喜,正是英语幽默理解中跌宕起伏、柳暗花明的美感特质。

2.1从关联理论看听话人如何故意曲解发话人而产生幽默

按照关联理论,发话者总是期待听者与之有着共同的认知假设,并能通过其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推断发话人的意图。但是,在现实交际中,听者若故意曲解说话人,用荒唐、不切实际的思维有意误解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就会产生关联之间的意义反差,导致幽默生成。

例(5)Wife:Our neighbor Mr.White always kisses his wife when he goes out.Could you do that like him?

Husband:Of course,but I am not familiar with her yet!

例(5)中妻子是根据自己对丈夫的认知语境来假设生成话语的,即丈夫外出时不会吻别妻子,希望丈夫答应以后这么做,这是付出最小努力的最大关联。但妻子并未得到期待的回应,即没有证实自己的认知语境。丈夫明明知道妻子的真实言语意图,却以“让他吻邻居妻子”之令人捧腹的语境曲解回避问题。轻松调侃的回复避免了惹怒妻子,而这种话语表面的不相关却收到一种特殊的语境效果――幽默效果。妻子在付出有效努力(旧假设)后取得了并非最大却足够充分的语境效果,达到最佳关联(丈夫不正面回答,可能是不愿那样做)。

2.2从关联理论看幽默的发出与接受

在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中,发话者出于不同的交际意图,会能动地选用从最直接到最具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之间的任何等级的言语来传递最佳相关的假定和期待。有时发话者为创造某一特殊交际效果(如幽默),便会打破常规,选择独具创意的言语策略,故意在表达形式中引入不相关信息,使其交际行为在受话者看来间离了表达形式与当前语境的相关性,从而使听者在瞬间的突兀和不和谐中“接收”到发话者发出的幽默信息。而听者欲使这种“接收”转变为“接受”,必须首先意识到不相关性仅停留在话语的语义表征层面,发话者根本的话语意图仍在遵守着最佳关联原则。因此,受话者仍可以关联原则为认知导向,在可供选择的可及性强度不等的语境信息中逐步锁定与当前语境最佳相关的话语意图,继而顿悟出突兀感中蕴藏着的幽默信息,实现Minsky和Coulson 所说的“语义跃迁”(semantic leap),即从一种理解方式(最大关联)突然过渡到另一种理解方式(最佳关联),使交际双方最终完成幽默话语发出和接受的双向交流过程。如:

例(6)Three mothers were talking about their sons.One said her John would become an engineer because he disassembled all the toys she had bought to him. Another considered her son to be a future lawyer for he argued with other children all day long. “Then my Harold is destined to be a doctor,”concluded the third, “when I call him,he never comes.”

此例中第三位母亲的推断似乎不及前两位母亲合乎逻辑,缺乏关联性。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话语的关联性在于将工程师、律师和医生的职业特点相比对:医生的不尽职守就像工程师善于摆弄机器及律师能言善辩一样。听者只要将新信息“母亲叫Harold时,他从不搭理她”和已知信息“病人需要医生时,医生从不即时行诊”建立起最佳关联,就能推出幽默发出者“抱怨医生不称职”的语境含义。比起直接批评,这种独具创新的间接表达使话语更耐人寻味,趣味十足,更能增强话语的语势,从而在听者身上产生更为强烈的影响。幽默发出者和欣赏者会觉得他们在产生或欣赏幽默时额外付出的努力以意外的语境效果――轻松愉悦,得到了报偿。

结语

幽默言语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体现,作为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与语用学密切关联。合作原则的违背会导致英语幽默的产生,而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也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英语幽默的含蓄和不和谐淡化了信息表面的关联性,增加了听者的处理负担。然而,正是这“寻”出来的味道才会带来恍然大悟的和智趣,才有一种从心理期待的突然扑空到情感郁积的骤然释放的独特体验。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和欣赏英语幽默,只要根据语境正确意会发话人的交际意图,就都可殊途同归,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而这也正是英语幽默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Attardo,S.Linguistic Theories of Humor[M].New York:Mouton de Grnyter,1994.

[2]Nash,W.P.Language of Humor[M].London:Longman,1985.

[3]Sperber&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4]杜塞.笑话与幽默[C].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1993.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义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8,(3).

[7]苗兴伟.关联理论与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1997(4).

[8]南佐民.会话幽默的语义作用过程解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1).

[9]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英文幽默故事范文6

关键词:言语幽默;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208-02

一、引言

如今,幽默渗透到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既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下,语言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影响是内在而本质的。作为语言表达与交际的一个特定类别,幽默无论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中国文化中,都彰显出独特的文化特征。为了能够充分欣赏和理解幽默,不仅应该掌握分析幽默言语的技巧,还要对文化中暗含的幽默进行深入了解,否则就不能够真正领略到幽默中隐含的智慧。

所谓“言语幽默”(verbal humors),即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笑话。李军华把幽默分为四种,认为幽默语主要借助语言的手段表达幽默,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殊的语境运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通过影射、讽刺、夸张、双关等手法,批评和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乖谬和不通情理的现象,暗示作者自己的思想,启发人们思考,产生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要理解幽默首先要了解幽默背后的文化因素。从积淀着厚重文化的幽默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共性、独特内涵以及变化趋势。

二、英汉言语幽默之不同

(一)话题不同

中西方由于文化差异,幽默中出现的话题都不尽相同。比如:在西方,最普遍的话题是性和双关语。西方人并不避讳谈论性,在交流中不会绕开性的话题。所以在英语幽默中会有一个特殊的类别,笑话。而在中国,由于历史悠久的谦卑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不善于在公共场合谈论有关情爱的话题。下表是对于中西方幽默话题差异的对比。

对比英汉言语幽默话题的不同

(对比数据来自《家庭战争I》中01,03,04,07,11,20集和《家有儿女I》中11,15,21,69,87,91集)

从这两部有对比性的情景喜剧的数据来看,汉语言语幽默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儿童的天真想法和行为与人的缺点和错误两个方面;而英语言语幽默的话题主要集中在性方面,其他方面亦有所涉及。

(二)目标不同

这里所说的目标即为幽默中嘲讽的对象。白人是西方社会的主流,所以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的愚蠢,犹太民族的贪婪,还有黑人的低等,就成为了白人嘲笑的对象。比如一则笑话:

一个没有工作的黑人在结束了一天的求职之后,坐在车上,试图和上帝对话:

“告诉我,上帝,为什么我这么黑?”

“你黑是因为那样你可以承受非洲强烈的日照。”

“告诉我,上帝,为什么我的头发是卷的?”

“你的头发卷是因为那样在非洲强烈的日照下不会出汗。”

“告诉我,上帝,为什么我的腿那么长?”

“你的腿长是因为那样你在非洲可以逃脱野兽的追赶。”

“那么告诉我,上帝,我为什么他妈的在芝加哥?”

很明显这则幽默揭示了非裔美国人早期被迫离开非洲被贩卖到美洲做奴隶的历史事实,黑人的不满与仇视白人的情绪通过这则幽默也得到了舒缓。中国尽管有五十六个民族,但是不存在上述这样的种族歧视问题,也就没有滋生此类幽默的土壤。

在英语文化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幽默,比如金发女郎的笑话,律师的笑话,酒吧笑话等。金发女郎被认为是无知的,或者是性关系混乱的,或者两者都具有。关于律师,医生,富人的笑话通常集中在嘲笑他们的贪得无厌,爱财如命。而汉语笑话中没有这样特别的分类。

(三)表达方式不同

在英语文化中,特别是美国文化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开放的思想,积极和自由的交流方式。于是,人们通常把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拿来编成笑话。在汉语文化里,我们注重在人际沟通中注重和谐,避免明显的矛盾。人们很少直接地批评他人,甚至把率直和直白看成是未开化的特征。于是在汉语幽默中,一般会编造一个名字或者情节。比如以下两则幽默,分别来自英语幽默和汉语幽默。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访问莫斯科,做电视演讲时,提出将从1994年至1995年给与俄罗斯经济援助。在回答听众问题环节,当他被一个13岁的男孩问及关于他16岁时去华盛顿与肯尼迪总统见面并握手的事情时,他毫不犹豫地让男孩走过来与其握手,并笑着对男孩说:“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你将会成为俄罗斯总统。”

某火车站的月台上,车窗内外,一位绅士和一位妇女在告别。发车铃响了,两个人泪流满面。车开之后,坐在绅士身边的一位老妇人目睹了刚才的场景,便对流泪不止的绅士说:“这我都懂。和最心爱的妻子分别,就是只一秒钟,那心情也是……”“是啊,我这就是回妻子身边去。”

在对比以上两则幽默中我们发现,英语幽默中直白的指出总统克林顿和去莫斯科访问的事件,而汉语幽默则是以“一个绅士”,“一位妇女”和“一位老妇人”代替真实的人物,以“某火车站的月台”代替真实事件的发生地点。

三、英汉言语幽默不同之根源

(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英语同汉语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个方面。

在一个集体文化里,整体存在高于成员。集体主义的特征是“我们”意识,永远以组织为最基本单位。这要求自我牺牲,个人利益从属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

在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以来都是主流价值观。中国孩子从小就被教育,不论在家庭事务,教育,还是工作中,都要把集体放在个人之上。圣贤孔子的话语中散发出浓重的集体主义,“枪打出头鸟”,“单筷易断,群筷难折”。

而在西方世界,人们倾向于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强调,在社会中,个人永远高于集体,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实现全面的发展。在这样的文化中,鼓励竞争而不是合作;强调个人成就;看重个人决定;注重隐私。因此,英语文化中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隐私的重要性。在英语文化中,谈话中询问他人的年龄、体重、薪资,都是触犯隐私的行为。

(二)不同的社会结构

中国历来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存在许多业已建立的规范和准则,每一个社会成员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遵守相应的规则。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与传统标准保持一致(这被称为“礼”)。在中国历史上,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一直存在着,说话行为都讲求“礼”,故而还有等级之分,尊卑之分。这就是为什么汉语言语幽默中很少出现针对上级或长辈的玩笑。

县官拜见上司。谈完公事,上司问道:“听说贵县出产猴子,不知它们个头有多大?”县官急忙回答道:“大猴子有大人那么大。”忽然觉得这话失礼,又怕又悔,赶忙弯下腰继续说:“小猴子有卑职这么大。”

相反,在英语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因此在英语文化中,每一个社会成员之间都是平等的,不管是上下级,长幼还是男女,师生,都没有差别。在生活中,孩子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老师的名字,工作中可以和上级称兄道弟。所以英语幽默中经常出现下级对上级甚至是国家元首的玩笑。

(三)不同的思维模式

文化和语言与思维模式密切相关。一方面,思维模式与文化紧密相连;另一方面,思维模式影响并且促进着语言的发展,反之,语言也影响着思维模式的演变。语言是思维模式的途径,是形成思维模式的重要条件。

因此,理解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对开展跨文化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英语国家的人们擅长于线性思维,然而汉语国家以及亚洲国家的人们习惯于回转思维模式。在汉语考试和英语考试的对比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以阅读理解为例,汉语考试中,问题相对抽象,回答时需要思前想后,理解上下文,总结归纳;而英语考试中,问题相对具体,细节题居多,只要找到问题在原文中的出处,仔细对比,就会得出答案。

在言语幽默中也是一样,汉语幽默经常拐弯抹角的开玩笑,以至于理解能力较低的人可能会反应很久才体会到幽默之处;而英语幽默直来直去,表面意思明确,以至于汉语国家的人会觉得英语幽默笑点太低,没有意思。

四、在跨文化交流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1.表达个人观点

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角。“是”时不说“是”,却说“不是”。“不是”时不说“不是”,却总说“是”。一个中国人如果像那老外那样直来直去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的话,则会被认为“没有城府”,属于“直肠子”,是要吃亏的。

2.准时

西方人的时间观念十分强。而汉语里关于时间方面的词句,最发达的就是:差不多,还行,基本上那时间吧,等等。“不准时”以及“没有时间观念”,几乎可以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了。

3.人际关系

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关系”,也就是“人脉”。而西方人由于18岁之后的完全独立生活,连亲情关系都比较淡化,其他人脉关系也不是特别讲究。

中国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已成为中国人特有基因,成为“遗传微粒”。也就是说,还没出生,中国人就不由自主地成为特定意义上的“中国人”,并使之一辈子不可有丝毫改变。而英语国家的人们继承了祖先的基因之后,也不会有本质性的改变。所以想要沟通交流,必须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

(二)考虑语言情境

任何来自不同国家或者不同民族的人都不能忽视语言环境。只有考虑了语言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才能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语言的幽默。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类型的幽默和幽默技巧。比如在婚礼和葬礼上,就要使用切合气氛的幽默技巧。又如在非正式场合下的闲聊,幽默就会明显轻松许多,这样有利于形成轻松的气氛;而在正式的会议等场合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需要选择严肃的,严谨的幽默才符合语言情境。

五、结语

英汉言语幽默在各自文化土壤的滋养下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在清除了语言障碍之后,若没有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文化内涵,是很难理解其幽默的。幽默的产生离不开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壤,文化的多样性增加了理解幽默的难度,给人际交往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各国独特的民族性、宗教差异以及价值观,就成为理解幽默、加强交流的突破口。交流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理解问题,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Boskin,J.,1977.Rebellious Laughter:People’sHumor in Ame-

rican Cultur[M].Syracuse,New York: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2]东方笑.幽默的艺术:随心所欲展示你的魅力[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蒋岳良.中美笑话故事精选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6]Kramsch,C.,Language and Culture[M].Shanghai:Shanghai F-

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7]吕光旦.英语幽默一理解与欣赏[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