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伴奏音乐范例6篇

朗诵伴奏音乐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1

上世纪20年代,奥尔夫认为节奏感是一种本能,特别是在幼儿身上看的更为清楚。他希望通加强对节奏的训练,促进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培养学生敏锐的反应能力、自控能力和创造能力。基于这一对于传统的音乐学习过程而言的全新理念,奥尔夫课程体系诞生。它把音乐教学的重点从片面的和声、音高转移到节奏上来。对于初步学习音乐的人来说,节奏比音高更容易掌握,人对于节奏的认识是更为直接的。因为我们的身体上就存在着节奏,奥尔夫认为节奏的教学在音乐教育中至关重要,节奏教学能培养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增强音乐记忆力,发展乐感。

一、节奏教学的内容

奥尔夫认为,节奏教学主要包括通过朗诵、声势和使用节奏性乐器来进行节奏活动。

1.语言节奏练习 语言是人人具备的能力,语音的语调、语气与音乐中的音高、音色、音长以及音响的情绪都是相通的。奥尔夫从原始民族的音乐活动与儿童的音乐表现中受到启发,发现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奥尔夫的语言节奏练习节奏朗诵和嗓音的声响游戏。节奏朗诵内容丰富,既可以有节奏地朗诵短句,如单字、姓名、成语、交通工具等等,也可以朗诵儿歌、童谣等较长的作品。嗓音的声响游戏则是指运用人的天然嗓音发出的各种声音,并按照一定的节奏和规则组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嗓音打击乐。

2.声势 声势就是利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奥尔夫的基本声势包括拍手、捻指、拍腿、跺脚四种形式。

3.节奏性乐器 奥尔夫的节奏性乐器主要指无固定音高而起节奏作用的打击类乐器。打击乐器音色鲜明、悦耳,易奏出节奏,演奏方法又容易掌握,非常适合幼儿使用。打击乐器的运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来演奏熟悉的歌曲和为器乐曲伴奏,还可以与朗诵、声势等结合起来。

二、节奏教学的特征

1.将语言巧妙地引入了节奏教学 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幼儿感到非常熟悉,甚至是一种自然的条件反射。幼儿可以将字、词、姓名进行不同的组合,有节奏地朗诵出自己的姓名,还可以在朗诵的游戏中互相认识。

如:| × × × × | × × × × × |

我是胡可 你是高斯蒙

在这个简单的名字朗诵游戏中,孩子能够在这个过程里体会节奏的长短,更准确地说可以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并且感受到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以上的课例还可以做更多的延展,例如加入手和脚的配合等。

2.结合声势进行节奏教学 声势是以身体为乐器,通过动作挖掘人与生俱来的节奏感,体验和发展人更加敏锐的节奏感。结合声势的节奏教学包括节奏模仿、节奏接龙等活动。

三、节奏教学的应用

1.用语言朗诵表现节奏 教师在引导幼儿用语言表现节奏时要尽量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也可选择有本地区特色的事物、儿歌和童谣作为内容。教学中,教师要进行示范和启发引导,从易逐渐过渡到难。

例如《我喜欢的镇江美食》:

|XX X|X X|XX X|XX X|XX

我喜 欢淆 肉,我喜欢锅盖面,我喜 X|XX XX|

欢镇江 香醋。

教师首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吃过的镇江美食或小吃,然后选择其中的个别美食名称示范节奏朗诵,并引导幼儿进行跟诵,帮助幼儿体验和感受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节奏的结合;最后,再请幼儿挨个有节奏地介绍自己喜欢的“镇江美食”。在活动中,教师除了选择幼儿熟悉的美食外,还可以让幼儿节奏朗诵喜欢的玩具、卡通人物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2.用动作表现节奏 用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把身体当成一件打击乐器,通过拍击不同的身体部位发出声音来表现节奏,也就是奥尔夫教学中的“声势”。比如教师和幼儿玩《我的身体都会响》的游戏,教师边念儿歌边做声势动作:“我的小手|X X|(拍手两下);我的小脚|X X|(跺脚两下)。然后请幼儿找找自己身上有哪些部位可以发出声音,并按教师拍击的节奏型“XXXX|X X|”边做声势动作边往下编。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2

关键词:节奏; 节奏基石; 语音; 语调; 朗诵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02-001

节奏印象,作为音乐入门的先导,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可用的教学方式非常多样,其中,语言朗诵,是笔者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尤其偏爱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幼儿进行节奏感培养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

一、节奏的定义

一般的音乐心理学理论认为,节奏是通过声音的长短和有规律的轻重反复及其各种变化组合,而在听觉心理上形成的感觉,是音乐中时间移动的时值表现。节奏作为音乐时值的表现,可以由节拍、速度、律动等多种要素构成。

广义的节奏可以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规则以及各类变异形态的节奏。节奏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如:脉搏、呼吸、日出日落、潮汐、钟表、火车行驶、奔马等等形成的节奏。相同的节奏在不同的人那里,其心理感知是不同的,因此,节奏是音乐诸要素中与人心理、生理感知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

二、语言在节奏教学中的意义

音乐教育中节奏教学的目的,就是开发人的与生俱来的节奏潜能感,并且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将被动的本能变为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感知、反应和表现力,使之成为培养身心均衡发展、有较高素养与能力的适应现代生活的、有创造性的劳动者的重要教育手段。

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作为人声,他与歌唱在生理上和发声原理上有许多共通的东西,如呼吸,吐字,音色的变化。构成语言的语调、语音、语气等要素,在某种程度上,与音乐中音高、音长、音量、音色,甚至情绪的表现风格、特征都是相通的,甚至可以用语言的这些要素来创造音乐作品。

三、语言在节奏教学中的内容与方法

1.从字词、姓名开始的节奏朗诵教学

在世界三大音乐教学体系之一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有“节奏基石”一词,所谓“节奏基石”,指由语言中最短小的,具有一定音乐意味的字、词拼成的最小节奏单元,也就是一个最小形态的固定节奏型。拿姓名来说,中国汉族地区取名一般是用两个或三个字组成,少数是双姓的,用四个字拼成的姓名。5-6岁的孩子们可以有节奏地报出自己的姓名,以相互认识,如:豆豆――李成成――欧阳佩珊。用孩子们自己的姓名进行节奏朗诵训练,会让孩子们充满惊喜,对活动充满兴趣。

2.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练习

几乎每个孩子从生下来都会听到妈妈和祖辈们的儿歌、童谣,开始学语言后也都会学习念儿歌、童谣。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儿歌、童谣都会世世代代相传下去。从孩子们喜爱的儿歌开始,运用节奏朗诵进行入门教学,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而运用本土方言的儿歌、童谣进行教学将更加受到欢迎。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可将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以多声部的方式逐渐渗透,一方面让幼儿学习与别人合作,培养和锻炼对自己的控制与把握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朗诵活动的游戏性和趣味性,从而更好的为幼儿今后学习多声部合唱打下基础。多声部的节奏朗诵形式可以是固定节奏型的配称,副声部以一个小节或两拍子的词组,或一个句子的无限反复,形成不同节奏的声部叠置。也可以以论说(卡农)的形式进行,即有规律的先后说同一首儿歌的多声部练习。就像横向发展的复音音乐,它对专注力的训练,可以从一个词组、一个句子发展到一首儿歌,在这种合作中,随着一首儿歌节奏的变化,音乐性更加丰富。

3.语气的游戏

语言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其中语音(语调、语气)的音调、色彩、节奏等要素与音乐的许多要素是相通的。口语中这些要素的应用,甚至会因为文字概念的某些意义、内涵而带有更多的感彩。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较多注意了语音节奏的特点而加以应用,但是对语气方面却从未注意其训练价值,因此,若加入这方面的训练,通过对语言声调、语气的领会和理解,有助于对音乐情感意韵的领悟。

语气游戏的具体方法,是选择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个字或词,一人说一遍。如“好”、“妈妈”、“是”、“不是”、“是吗”等等,由于中国语言独特的字(词)意义可以因语气的不同而表现出完全相反或不同意韵,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节奏游戏,要求在固定节奏型中,用相同的字(词)表现不同的意义,不许重复,以小组为活动单位。这时的老师仅是观察者,不时帮助幼儿分析、提示、鼓励,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这种游戏能促进孩子进一步观察生活,培养其洞察力和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4.嗓音的游戏

每个人都有一个喉咙,它本身就是一件乐器。它不仅可以用来说话、唱歌,还可以发展为用嗓音发出个中声响的“作品”的乐器。如现在很多的无伴奏演唱的曲目中,人声的配唱伴奏。

起步教学时,可以让孩子们将听到的声音印象用嗓音模仿出来,具体方法:声音即兴。每人发出一种声响,开始由老师指挥声音的大小,快慢及组合变化。后发展到分小组让幼儿指挥,可即兴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合音”效果。

声响即兴也可根据动作即兴创作。由一个人动作,众人用声响把动作的意思表现出来,如走、跑、跳、转、激烈的、柔和的、向上、向下……相反,一个人用嗓音即兴发出声响,众人用动作表现等。这种游戏发声不可过快,做动作要依声而动。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3

诗词进校园活动方案一一、活动目的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营造书香校园,为了陶冶小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学生艺术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学校决定举办古诗文新唱比赛活动。

二、活动主题

唱古诗 颂经典

三、活动内容

1、内容:歌曲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小学生演唱。

2 、伴奏:各班自行准备音乐伴奏带。

3、 参赛人数:全班学生都参与。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安排

20XX年6月1日

五、比赛规则

比赛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实行现场评分制。

六、大赛评委

邀请校领导和音乐教师担任评委。

七、评分标准(满分10分)

1 、作品处理得当,表演完整。 2分

2、准确掌握音准,节奏。 2分

3、歌曲技术难度。 2分

4、指挥准确,伴奏配合默契。 2分

5、演员精神饱满,服装统一,台风良好。 2分

八、注意事项

1、为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排练时间不能占用教学时间。

2、各班级要认真组织、积极参与比赛。

3、学校各职能部门、人员要积极配合,确保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诗词进校园活动方案二一、活动主题

爱经典诗词,做文明少年,诵千古美文,扬传统文化。

三、活动时间、 地点

时间:20xx年3月29日下午

地点:一年级教室

四、参赛人员

一年级至五年级全体学生

五、比赛形式

个人背诵与集体背诵、班级推荐与随机抽点相结合。

六、比赛办法

1、背诵范围:

①个人抽背范围:指定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0首。

②集体抽背范围:指定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0首。

2、比赛环节:

①个人抽背。按先后顺序逐个上台抽签背诵。

②集体抽背(抽一首)。③班级推荐朗诵。

3、评分标准:

①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50分)

②背诵熟练,语调把握好。(30分)

③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10分)

④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姿态得体大方,服装整洁、得体。(10分)

七、比赛规则:

①各班主任组织学生按要求坐好,不得走动喧闹,保持会场秩序。

②全体同学要认真聆听,学习别人优点,其他同学背诵结束后要热情鼓掌,给与鼓励。

八、奖励

①此次比赛按各班评分总和排名设集体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个人奖20名。

②根据实际情况,此次比赛将设立班级最佳组织奖、最佳倾听奖各一名。

九、相关事宜

①评委名单:

XX、XXX、XX、XX、XXX

②王*** 、李*** 负责负责组织会场、音响及课件播放;冯负责主持会场;*** 、刘媛负责统计成绩。

③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按要求参加活动。

④特邀节目:低年级小合唱《送别》、中高年级配乐诗朗诵《沁园春 雪》、王校长配乐诗朗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校长配乐诗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进校园活动方案三一、活动主题:诵读千古美文,争做博学少年。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2、使广大的师生借经典诵读的平台,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基。

三、参赛对象:城西滩小学全体学生

四、比赛要求:

1、所选诗词内容脱稿朗诵,时间为三分钟左右。

2、学生参赛的诗词是学生认识的或感兴趣的。从诗词内容、语言表达和服装动作等多方面综合评分。

3、各班可在朗诵的形式上要有所创新,可播放背景音乐,获取良好的艺术效果。

4、朗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仪表得体大方具有感染力。

五、比赛时间:

9月27日下午,,以班级为单位,按抽签的先后顺序进行比赛。

六、奖项设置:

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获奖的班级均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七、评选方法及评委:

评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去掉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为该班级的最终得分。

评委:薛卫军 佟建国 赵学东 李君剑 冯建秀 张涌

张锁霞

八、其他人员分配:

1.摄影: 段丽娜

2 .统分:王治平 官占昭

3. 音响播放:呼雨杰 李美娟

4 .奖状书写:赵永象

九、有关注意事项: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4

那么怎样让幼儿轻松愉快地阅读呢?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幼儿基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呢?根据幼儿特点,结合每个教师的特长,我联想到了音乐,音乐能带给我很多快乐和丰富的体验,音乐能激发思考和创造灵感的源泉。音乐元素的渗透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创设美好的语境,让幼儿“乐中读”、“乐中阅”。

一、“说唱念打”――欢乐节奏,欢乐阅读。

“节奏”是音乐灵魂语言的支架。幼儿读本中的文句特点是简短、重复句式多、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阅读时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节奏感,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那么,怎样将音乐节奏要素渗透于语言教学活动中,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呢,我们通过“说唱念打”节奏的方法将声势伴奏与读本文句一起奏和音:

首先是“说念节奏”――我们可以将一句话变换多种节奏进行朗诵,如将“一只蚂蚁来搬米”这句话变成各种不同的节奏朗诵,提高幼儿朗诵的兴趣。

(“xx xx xx x”“xx0 xx0 x xx ”“x x xx x xx”……)

(“一只/蚂蚁/来搬/米”“一只0/蚂蚁0/来/搬米”“一/只/蚂蚁/来搬米”……)

虽然他们好像只是学会了简单的节奏变化,但进行创编,体验成功感,会对他们的自我接纳和自信心的发展带来巨大益处。其次是“唱曲调”――在阅读活动中巧妙引导幼儿唱起来,用歌声表达内心情感,不但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而且能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潜力。如《大大和小小》读本中的文字内容为“小小的老鼠大大的象”,我将内容稍做改编配上《两只老虎》的歌曲旋律进行演唱:

1 2 3 1 1 2 3 1 / 3 4 5 3 4 5 / 5654 3 1 5654 3 1 / 2 5 1 2 5 1 /

(小小的老鼠,小小的老鼠 ,大大的象 大大的象,他们一小一大 ,他们一小一大,真可爱,真可爱。)

再熟悉不过的旋律添上简单的歌词,让幼儿一下子就理解读本的内容。

“说唱念打”中的打指的是“打声势”――在朗诵文句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开发自己的肢体语言,如拍手、拍腿或跺脚等,用不同的声势动作表现不同的节奏,或者加上打击乐器的演奏,打击乐器技术简易且伴奏的各个声部大多数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因此极易于年幼的幼儿演奏。将节奏乐渗透语言教学,我们也是初次尝试,教师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导幼儿选择乐器作自由即兴性演奏。例如欣赏《丑小鸭》的故事时,在教师的启发下,让每个幼儿人手一个乐器,即兴用乐器伴奏。每当丑小鸭遇到危险便可击鼓、摇沙球,教师在旁配上低音和弦,营造阴暗的气氛;当丑小鸭变成天鹅,展开美丽翅膀飞向幸福的远方时,则可以让幼儿摇动碰铃和铃鼓或敲小木琴发出清脆声音,教师再伴上高音部的大三和弦,这样,幼儿们便身临其境,深化对故事的理解。幼儿在故事中体验了另一种乐趣。根据故事即兴演奏对培养幼儿奏乐的灵活性、创造性及合作能力都极其有益,而且可以让儿童直接参与故事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听看联想”――美好旋律,美好语境

音乐是诗性化的,而诗性化的音乐只有配以诗性化的语言教育才能使音乐得到升华,一个富有情感或有着美丽意境的文学作品,通过优美旋律的烘托,不仅让我们在讲述作品时能受到感染,更富有激情,而且帮助幼儿感受作品,体验作品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和表达的强烈情感。因此,我们经常将曲调以“听看联想”的方式渗透阅读活动,让幼儿听、说感觉的联合参与,为他们创造想象的空间和说话的语境。

如欣赏抒情的散文《春雨的色彩》,配以班德瑞《雪之梦》,在流淌的音乐旋律中,听着教师用抒情的语言诵读,我们会看到幼儿正以愉悦轻松的情绪尽情领略作品蕴涵的美。在音乐的衬托下散文画面更清晰,情节更生动,气氛也就更真切了。

又如欣赏滑稽诙谐的《小丑》故事时,选择《诙谐曲》配上录制的小丑表演音像,使幼儿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身临其境地感受小丑的角色形象,从而体会《小丑》故事的滑稽与诙谐,真可谓珠联璧合。

再如欣赏节日读本《端午节》,我收集有关“赛龙舟”的影视资料,把原音消去,换上《金蛇狂舞》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幼儿们完全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住,边欣赏边喊加油,还随节奏拍打起了桌子、椅子……这样一来,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让幼儿们眼中能“看”,耳中能“听”,手中能“舞”,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使他们亲身感受了喜庆团圆的节日氛围。

在阅读活动的语境创设中,音乐成为有效提高幼儿感受能力的通道,开启幼儿心灵的窗户,引领幼儿走进作品感悟文学的内涵,。

三、 “音游语游”――趣味游戏,趣味阅读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用游戏的方法能让幼儿的阅读更行之有效,事半功倍。我们尝试根据读本目标要求设计组织音乐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例如小班阅读活动《淘气的小猫》,这是一本大人小孩都很喜欢很喜欢的读本,是趣味又温馨的读本,在活动中我们巧妙地通过音乐游戏“捉迷藏”,在愉快的游戏和游戏音乐的烘托下,教师扮演奶奶,幼儿们扮演淘气的小猫藏东,阅读活动氛围活跃,激发幼儿联想和表达的欲望,教师更易于与幼儿情感交流,形成亲密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音乐游戏让幼儿获知既轻松又快乐,教学也是轻松又愉快的。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5

【关键词】朗诵;古诗词;配乐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073-01

一、古诗词配乐朗诵对于发扬古诗词文化所起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赋”、“咏”、“吟”、“诵”既包含创作的意思,又代表“朗诵”,可以看出古代诗歌的创作都是伴随着朗诵进行的。配乐诗朗诵形式将古诗词、音乐、人声结合起来,通过表达让观众体会到其中优美的意境,可以把诗歌朗诵变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变成一扇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2007年3月9日,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举办了“日中友好阳春音乐会”,会上我国艺术家朗诵了《春晓》、《送元二使安西》、《早发白帝城》等经典作品,中日艺术家选择了琵琶、萧、古琴等我国特有的民族乐器做配乐,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让不懂汉语的日本观众从朗诵的氛围中体会到了诗歌的神韵。

二、使用不同乐器衬托诗歌内在的艺术意蕴

由于不同乐器的音色、音高不同,在做朗诵配乐时,选择合适的乐器和乐曲显得很有必要。下面以一些乐器为例作简要分析:

琵琶,音域宽广,富有表现力,被誉为“中国民乐之王”。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其声音为“大珠小珠落玉盘”,而孟浩然在《凉州词》中则写到“浑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借琵琶抒发惜别之情,表达对战争的憎恶。从《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曾听过琵琶女演奏的琵琶,情感真挚,旋律优美,采用琵琶做朗诵配乐,赋予了诗歌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琵琶不仅可以表现文曲的柔美,更可以表现武曲的刚毅和霸气;不仅可以表现古代的战争场面,还可以表现闭月羞花的柔美和哀伤忧郁的情怀。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重要代表之一。李白的《将进酒》采用古琴配乐朗诵,以情传声,形象地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通过古琴的独特音色,表示了作者对富贵、圣贤的藐视。

钢琴是“乐器之王”,发源于欧洲,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每一时期我国都有与之风格相配的诗歌。比如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崇尚主观感情,而抒情诗歌正好与之相对。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适合用带有抒情意味的钢琴伴奏,而中国钢琴曲《平湖秋月》,音色干净、旋律流畅、音调婉转,可让人体会到诗歌中思乡怀人之感。

三、古诗词配乐朗诵的艺术处理

(一)准确把握创作背景并与情感认知相统一。面对诗歌作品,我们不仅要探究其本身,而且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准确的把握。对作品创作背景的把握可分别从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时内心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情绪来分析,只有把握好创作背景,才能给诗歌的朗诵定好情感基调。

(二)在把握诗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配乐。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意蕴和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合理正确地选择朗诵诗的配乐,通过音乐的对比、烘托,更有利于对古诗词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的体会。如张继笔下的《枫桥夜泊》,选择音色柔美接近人生的二胡,恰当地表现出幽暗、清冷的气氛,及作者孤孑清寥的感受。

(三)将运用语气技巧与内心情感体验相统一。朗诵时要做到用心吐字,用情归音。古代诗词是汉语言的精华,讲究声、韵、调三要素的融合,要求发音准确、咬字清晰、字声结合,力求“以字行腔、字声相谐”。在朗诵时,要准确把握诗歌风格,将诗词的的内涵和思想感情恰当地表现出来;其次要做到神情兼备,不仅要有恰当的面部表情、眼神及肢体动作,更要能通过音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流露出来符合诗歌内涵的的气韵神态。

(四)联想与想象并用,用感受诗歌形象突出诗歌意境美。联想和想象是体会诗歌意境的绝妙工具。在朗诵中,我们要形成形象的感受,才能表现出诗歌的意境之美,同听者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王福生.诗歌朗诵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8.

[2]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3]朱导荣.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刘金龙,安全勇.叩问翻译之门,探寻内部规律――龚光明《翻译思维学》评价[J].中国翻译,2006(1).

作者简介:

庞韵叶(1988-),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视类传媒专业播音创作;

纪 军(1986-),男,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视类传媒专业播音创作;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6

一,声乐二度创作的前期准备

1, 歌词朗诵

歌者拿到一首歌曲,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熟悉作品,除了在“视听”中学习外,还需要读谱的练习,熟悉歌词和音乐旋律,以及谱面上的力度记号、表情记号等。

朗诵和歌唱分属于语言艺术和声乐艺术, 但归根结底, 二者都是属于声音的艺术, 而且更具体地说, 二者都是以人声为载体的声音艺术。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兰皮尔蒂曾说过:“歌唱的嗓音是从讲话发展出来的,讲话和歌唱在一定意义上有一致的地方。”

朗诵是一种必要而有效的练声方法,它使用歌唱时的状态,充分灵活的利用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咬字器官,使之在自然和正确的条件下受到一定的功能性锻炼。这样会使歌唱者的声音从音质、音色和控制力上得到有效提高,同时通过对歌词的朗诵,能理解作品的涵义,把握作品的情感。

歌词朗诵要避免“矫揉造作”,歌词的感情虽然比其他文体来得强烈,但仍然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要朗诵好一首歌,首先要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朗诵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听众听起来才会觉得“自然”。在自然说话的基础上,有意识、有目的地打开喉咙,加大音量,使得每句歌词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歌唱艺术的语言是在人类生活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有共同特征又有特殊性的一种语言。歌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它通过音调的抑扬顿挫把语言的含义表达出来。朗诵相比于自然语言较为夸张,又韵味十足,朗诵用演唱中的节奏来训练。

如:歌唱教学《阿拉木汗》:

阿拉木汗怎么样 身段不肥也不瘦

阿拉木汗怎么样 身段不肥也不瘦

她的眉毛像月亮 她的身腰像眠柳

她的小嘴很多情 眼睛能使你发抖

阿拉木汗怎么样 身段不肥也不瘦

阿拉木汗怎么样 身段不肥也不瘦

在歌词朗诵中:

①用歌唱的速度来朗诵歌词,如《阿拉木杆》的4/4拍,边拍节奏,边,掌握4/4拍的节奏型和新疆舞曲特有的切分节奏。

②音调的控制,保持舞曲特有的跳跃的节奏,朗诵中不拖沓,保持每一个音饱满和流畅。

③一字一句的体会“字头正确,字腹过韵,字尾归音”的结构和音调,体会朗诵时歌词中的语调,停顿,强弱等。

由于朗诵过程不受旋律影响,可以使得练习变难为易,化繁为减,能较快地建立起正确的歌唱基本状态。学生通过朗诵,能够尽快找到歌唱中字母在口腔中发音的位置,在歌唱时自然地放松口腔里的肌肉群,有效地帮助打开喉咙,稳定喉头,再配合气息的支持,达到好的共鸣状态。

2, 记谱

理解歌词涵义,正是朗诵歌词的重要一步。学生在学唱过程中需要反复朗诵,在朗诵中对歌词字斟句酌,也要仔细推敲,背诵歌词,才能把握歌词的内涵,领悟它的情感,体味它的意境,同时建立自然的语感,这样才能深刻的表达作品内容,准确的表现作品风格。

3,朗诵基础上的歌唱

歌曲作品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音乐性,既存在言语特征,又充满情感色彩;有了语言,音乐的形象才变得更加具体了,有了音乐,语言才变得更加生动了。在歌唱中语言是基础,因此学生在练习歌唱时就应该注重咬字吐字的重要性,让说与唱完美结合。

莱曼说:“歌曲是音调和歌词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所以在歌唱时应该保持象在朗读时一样,说出每一个要唱的字。”所以,学生首先要对歌曲进行单字的朗读,把歌词每个字的声母韵母拆开来加以分别练习,再重新整合,这样的训练会使发音比较圆润均匀,然后都能帮助歌唱者结合旋律表现特点培养流畅的语感。在朗诵的过程中要有激情,要情感投人,充分发挥表现性。在朗诵中体会了“字正腔圆”的要领后,再应用到歌唱中,根据朗诵的发声位置来调节歌唱的发声位置,使朗诵的发音能有机地成为歌唱发音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智慧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歌唱技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歌唱和朗诵都是通过声音所形成的词语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朗诵是自然地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练习,对歌唱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学生通过朗诵歌词,会不知不觉中掌握声乐的发声技巧,激发学习声乐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声乐二度创作中的艺术创作

1, 速度与节奏

在声乐演唱中,节奏与速度是属于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技术要素。

歌唱者由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形成的、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显示的快与慢、抑与扬、轻与重、虚与实等各种循环交替的声音形式, 就是节奏。节奏通常分为六种类型: 紧张型、舒缓型、高亢型、低沉型、凝重型、轻快型等。演唱时应根据作品的基调( 整体感) 来选取相应的节奏,同样的声乐作品,根据每个演唱者的理解不同而展现演绎的不同,这基于演唱者对作品的分析,体验不同而呈现在歌曲演唱时气息状态和声音处理效果也不同。如: 歌唱作品《船工号子》:

乘风破浪(嘛)奔大海呀(嘛),

行船哪怕(嘛),路途难哪(嘛),

幺哦咳!幺哦咳!幺哦咳!幺哦咳!

幺哦!幺哦!幺哦!幺哦!幺哦咳!……”

歌唱者可以先从朗诵入手来理解歌词,这一段朗诵时的气息状态为: 急促、紧张、气急、音短——属于紧张型的节奏。在歌唱时使用朗诵的这种紧张型节奏的气息状态来把握声音效果,也可创作歌唱表演的情景,节奏由慢渐快展现:出航(慢)-遇风浪(渐快)-对抗风浪(快),在歌唱表演上将更加丰富有趣。

2, 力度变化

声音的强弱力度变化,是歌唱者表达情感和乐感表现的重要手段。在演唱中如果用一成不变的音量完成一首作品,歌唱者和听众的听觉将变得迟钝,感情变得麻木。歌唱中力度的变化,强化歌曲中的情绪线条的变化,情绪的波澜起伏带动声音的强弱变化来描写歌曲中的意境,带动听众心中心潮起伏的情怀。声音力度变化声音力度变化的演唱技巧,有以下几种发声要领:⑴弱音控制(mp、p、pp、ppp)歌唱发声时,对弱音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对气息的控制;⑵强音控制(mf、f、ff、fff)具有一定响亮度能引起空间共振的声音就是强音。强音分为中强(mf)、强(f) ,很强(ff), 最强(fff);还有渐强和渐弱的演唱变化。无论是独唱或合唱,在塑造音乐形象时都是离不开声音的力度控制和处理的。歌唱者根据歌曲的意境以及自身的理解体验不同,同样的歌曲也会出现不用的力度处理,歌者这种“二度创作”带给听众不一样的听觉享受和刺激。如:歌曲《踏雪寻梅》中雪霁天睛朗,腊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歌曲开始用中弱的力度以叙述性的口吻来演唱,表现轻松、悠闲的骑驴赏花的情趣,在“响叮当”处逐渐加快表现画面随着骑驴的孩童的出现逐渐鲜活起来,高潮在“花采得供瓶养”,力度是强,感叹地抒感,在“好”字上稍作延长,表示孩童停下闻花香,最后歌曲恢复中速,表现孩童欢快骑驴渐行渐远。

3, 带角色演唱

将音乐剧角色训练引入歌唱活动中,在歌唱教学法中融入情景表演是近几年歌唱教学中较为新颖的模式。歌唱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歌曲演唱,歌曲以情节为背景,结合演唱、表演、台词等形式,针对演唱者心理及生理特点,进行音准、节奏的训练,分角色演绎歌曲,使演唱者身临其境,全身心投入到整个音乐表演中,变单一的演唱为全方位能力的展现有情节、有人物角色的边唱边演,有简单的布景道具,这也给歌者的演唱的“二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如艺术歌曲《鳟鱼》该歌曲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讲述了小鳟鱼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其对光辉生命的美好祝福及不幸死亡的无限哀悼,歌者们通过角色演唱中扮演渔夫,旁观者,鳟鱼的三种形象。在脑子里刻画出情节,通过演唱中的力度和音色变化体现角色的处境和遭遇。这对演唱者和教学者是一种二度创作上的挑战。

歌唱表演中的二度创作,一方面体现为演唱者对于作品的原本演绎基础上,在前期准备中完成对作品的分析,在艺术创作中加入个人对作品风格的理解以及凭借个人对生活的体验的不同而呈现演绎作品的不同。近年来,歌唱的艺术创作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百花齐放,如边唱边跳的形式,舞蹈和歌唱相结合,歌唱与更加夸张化的动作设计也将是歌唱表演者在歌曲二度创作中值得关注和尝试的热点。

参考文献

[1]邹本初著.歌唱学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

上一篇结婚二十年

下一篇加拿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