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信为话题的作文范例6篇

以自信为话题的作文

以自信为话题的作文范文1

为什么自去年二元关系型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在高考卷上露面以来,此类话题如此备受青睐呢?难道是—种巧合吗?我想未必,必有个中道理。大概至少有三个原因:

一是二元关系型话题富有思辨性,思维含量高。作为高考作文试题,应当有一定的难度,而这种难度不能是偏题、怪题,只能在审题上添加一两个砝码。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要求考生辩证地、立体地分析二者关系,找出二者的有机联系,提升了高考作文检测的思维含量,恰到好处地为审题添加了这一两个砝码,适应了作文试题加大区分度的需要。

二是二元关系型话题增强了话题作文的限制性。考场作文要发挥其选拔功能,必须有所限制,否则会给宿构抄袭者开方便之门,有失公允,一元话题是一个点,过一个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限制相对少一些,宿构抄袭者,一不留神就能得手;而二元关系型话题是两个点,过两个点只能作一条直线,限制相对多一些,宿构抄袭者往往弄巧成拙。

三是二元关系型话题增强了话题作文的逃逸性。平心而论,一元话题话题是比较容易猜中的,二元关系型话题就不容易猜中了。在各种悬赏押题高招迭出、猜题之风有增无减的情况下,增强试题的逃逸性,不让押题者占便宜,从源头刹住猜题押题之风,是至关重要的。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话题作文的开发,从形式上来说,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是其开发的方向。但从各地阅卷情况来看,相当多的考生对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是陌生的,问题不少,得分不高。怎样写好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五点:

一、处理好话料与话题的关系

首先是话料的使用离不开话题。一个话料的寓意常常是多方面的,只有选择话题范围内的某种寓意开掘,才切合题意。例如山东等省使用的全国卷的作文题,先给了四段语录作话料,再给出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四段语录与考生做过的—些作文有关,但有些寓意在话题的范围之外,若照搬就很容易离题。如但丁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可以理解为信念坚定,矢志不移,执著—念,百折不挠,但这些观点与话题中“听取别人的意见”无关,只有理解为坚信自己的选择,不受闲言碎语的干扰,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这才有对“别人意见”的态度,不至离题;又如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可以理解为互相信任,勤学好问,但以此立意,也越出话题,只有理解为不刚愎自用,不固执己见,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别人的意见才切中话题。再如达·芬奇的话“应耐心听取他人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固然可以理解为宽容大度,理解万岁,化干戈为玉帛,但若以此立意,也与话题失之交臂,因为个中没有对待别人意见的正确态度。

其次,话题的开掘也离不开话料。虽然现在的话题作文一般不要求考生一定要复述话料,但话料对话题的诠释、限制、暗示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例如青海等省使用的全国卷作文,话题是“看到自己与看到别料说得明白,一位富人发财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他向哲学家讨教,哲学家让他透过玻璃着,他看见了众人,再让他照镜子,他只看见了自己。哲学家说:“就是玻璃后面那一点点白银,让你看不见别人,只看见自己了。”由此可见,解读话题的关键在“白银”,在金钱物质利益。这道题要写的是在这方面如何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如何处理好金钱与良知、感情、责任心的关系的问题。如果离开了话料,面对话题,考生就会陷入五里云雾中了。

当然,话料离不开话题,话题离不开话料,并非仅对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的要求,一元话题作文也有此要求,只是二元型话题作文需要考虑的因素多了,很容易顾此失彼,因此审题时要高度警惕,以免陷入“旧辙”。

二、寻找二元关系的交汇点

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但这种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分析二元之间的关系,就是要找其联系存在的条件,找两条线的交汇点。二元之间的关系多种,有的是因果关系,如“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有的是并列关系,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的是选择关系,如“材与非材”;“明镜与昏镜”,无论何种关系都有一个隐含的交汇点(或称焦点)。把这隐含的交汇点找准了,文章就深刻,例如前面谈到的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其交汇点就是“善听”。抓住这一点“取舍别人的意见”,那么,“走路与问路”等问题都迎刃而解。又如湖北卷的话题“买镜”,它在话料中说的是制镜与售镜,制镜者考虑到世人多半喜欢昏镜,不喜欢明镜,因为明镜让脸上细小的瑕疵都现出来,不自在,因此十面铜镜中九面是昏镜,但话题却是买镜,强调买镜与用镜,也就是强调被批评者对批评意见的态度,这样,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成了文章的焦点。主张买明镜的,无疑是欢迎批评,越尖锐的批评越好,良药苦口利于病。主张买昏镜的,则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不必做谨小慎微的规矩小儒。再如辽宁卷的话题“平凡与自豪”,它在话料中说的是一位母亲既为当上名人的儿子而骄傲,又为正在地里挖土豆的儿子而自豪,因此话题中平凡与自豪的交汇点应当是“我们应有怎样的人才观”,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层面的,平凡而充实的生活同样有意义。转贴于

三、辩证地认识二元间的关系

二元关系型话题中的二元之间的关系常常是辩证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时,对其关系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平面上,不能两者简单相加,而要立体分析,抓有机联系,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这道话题作文,若将这两个方面各写几段,最后说我们既要相信自己,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那就太肤浅了。有一位考生就写出了二者的辩证联系。他先从人生这个大背景中引出话题,“人生征途漫漫,任何一次取舍都关系重大,或因取之得当而终身受益,或因舍之轻率而抱恨终生。如何取舍才能彰显智慧呢?”由此,引出“那就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把“听”的问题提出来了。下面就是刘邦与项羽的对比,一个因广纳贤才而成功,一个因不听忠告而失败,又用中国俗语“—人不如二人智”,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来印证,用思维的“灯下黑”和“旁观者清”来分析,指出“没有涓涓细流的补充,哪有大海的浩瀚?没有滚滚尘石的堆垒,哪来泰山的壮观?不听他人意见,我们的智慧之花必定枯萎。”接着考生起笔陡转:“然而别人的意见不一定都是对的,别人指路也有指错的时候”,并列举宋高宗让秦桧指路,错杀忠良,留下千古骂名,商纣王让妲己指路,酒池肉林,失商朝天下来印证;又提出怎样取舍别人意见的问题。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要相信自己,解决一个“善听”的问题。文章最后说“人生如琴,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弹出铿锵的节奏;人生如棋,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把握转败为胜的棋局;人生如画,只有善听别人的意见,才能尽万物之妙;人生如书、只有善听别人的意见,才能兼百家之长。善于取舍别人的意见,人生的成功就会在繁花盛开的枝头向你微笑。”读这样的作文,考生思维的缜密、思辨,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又如广西等省使用的全国卷的话题是“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它首先通过网站聊天,讲述了一个老太太为天晴下雨发愁的故事,有人劝她换个想法,老太太一试,果然天天快乐。接着聊天者中有人质疑,甚至有人骂了一声:“阿Q”。这道题说明“忧乐人人有,惟在一念间”,人们的态度、思维方式是有其主观能动性的,乐观能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但另一方面,挫折本身也有其客观实在性,我们还应直面现实,努力改变现状。只有认真把握二者关系,文章才能有思辨性,议论才能克服片面性、绝对化,才能站稳脚跟,无懈可击。

四、揣摩研究二元关系的意义

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话料帮助考生开启思路,话引帮助考生拓展视野,话题给考生圈定范围,话框向考生提出行文要求。这些都是在试题中明示考生的,唯—不能明示考生的是命题意图,也就是研究二元关系的意义。这就要考生自己认真揣摩了。然而考场上多数考生不去揣摩命题意图,不思考研究二元关系的意义,看完话题之后就忙于找事例,印证二元关系(写议论文),或演绎二元关系(写记叙文),根本不去想想为什么要研究这种关系。这样文章只能在现象上浅层次地重复,不可能揭示二元关系的本质。因此,从阅卷情况来看:多数二元关系话题作文失之肤浅。怎样才能使文章立意深刻呢?就要靠问号开路——为什么要研究这二元关系呢?例如话题作文“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话料与话题中我们看到其中交织着自信与信人的矛盾、疑自与疑人的矛盾、信自与疑自的矛盾、信人与疑人的矛盾……为什么要解决这些矛盾,摆正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关系呢?那就是有些人不懂得个人进步、成功,离不开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不懂得来自别人的间接经验应当用自身实践去验证,从而使之得以补充和纠正;不懂得自己应与旁观者换位思考,互为不同意见的过滤器。考生的思维若能上升到这样的层面,其文章自然会入木三分了。又如话题作文“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如果仅仅列举一些遭遇挫折者因放大痛苦而祸不单行的例子,往往是拾人牙慧、缺乏深度的,只能给人依样画葫芦的感觉;如果深究一步,为什么要研究“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的关系呢?你就会发现,原来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人们要正视矛盾,正视挫折,并积极主动地去化解矛盾,扭转局面,创造条件使矛盾向有利的方面转化;若放大痛苦,一蹶不振,只能使矛盾向不利的方向转化。有这样的深入分析,文章就能切中肯綮了。

以自信为话题的作文范文2

    先从话题说起。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在口语交际中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临时性:话题总是谈话双方临时设定的;(2)共知性:话题是交谈双方已知的信息;(3)共许性:话题是双方共同认可的感兴趣的问题;(4)激活性:话题是被现场情景激活了的信息;(5)双向性:话题是谈话双方的信息交流和思想交流。

    什么是话题作文?就是按照命题者给定的话题进行写作。话题作文既有话题的某些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点:(1)限定性:作文话题由命题者预先设定,不具备临时性;(2)共知性:作文话题是所有写作者已知的信息,做到大家有话可说;(3)指定性:作文话题表现命题者的意向,写作者只有听命而无法选择,不存在共许性;(4)激活性:话题作文必须设置情景激活写作者的库存信息;(5)单向性:话题作文是供阅卷者评判的,其主要目的不在于交流信息。

    那么,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有哪些区别呢?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主要区别:(1)内容指向与中心指令:话题作文只是提供写作范围,题目用来提示内容指向,命题作文一般是限定写作的对象与中心意思,题目用以中心指令。(2)相关与紧扣:话题作文只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命题作文则要求紧扣题目构思行文。(3)写作范围: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远远大于命题作文。(4)拟题:话题作文可以自拟标题,命题作文则不允许另拟题目。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主要区别:(1)材料的作用: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导引,只起到辅助作用( ① 提出话题的“引子”, ② 提供话题的背景, ③ 提炼话题的事实),所写作文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即可;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写作者必须把材料的中心作为写作的主题。(2)材料的处理:话题作文不要求抠住材料写作,材料作文则要求紧扣材料构思行文。(3)文体的限制:话题作文不限文体,材料作文以限定议论文居多。(4)标题的编拟: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题目,材料作文或提供题目或要求自拟,由于话题作文有着广阔的思维空间,因此即使同是自拟题也要比材料作文自由得多。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最本质的区别:话题作文从形式到内容都把限制降到最低点,给写作者最大的发挥余地,因此比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有着更大的写作自由,有利于写作者表现自己的创造力。

    话题作文的思维特点是全方位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思维的能动性:话题作文不再把材料作为写作的制约,相反,把材料作为帮助考生理解话题的桥梁,激发考生写作冲动的导火线,引导考生立意构思的触媒。这样大大调动了考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从被动写作的状况中摆脱出来,消除了审题的担心和立意的忧虑,从而产生“我要写”的欲望,显然这是考场作文一大解放。

    思维的灵活性:一个话题,不但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问题,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还可以从相反的方向去发现问题,这就表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话题作文不限文体,提倡表达方式多样化,也促使考生灵活选择灵活处理,以求最佳发挥。这样从内容到形式都对思维的灵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思维的创造性:应该说每一种作文题型多多少少都能留给考生创造的余地,但话题作文给考生的创造空间特别大。创造空间的大小与作文限制的多少成反比,话题作文的限制比材料作文少得多,因此它给考生的创造空间也就比材料作文大得多。只要考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话题作文会以其他作文题型所没有的宽容来接纳这些作品。时代呼唤创新,话题作文应运而生,迎来了作文创新的春天。

    思维的广阔性:话题的宽泛性自然而然带来思维的广阔性,因此面对话题作文,我们不妨放飞思想:既可以横向拓展,也可以纵向挖掘;既可以谈天说地,也可以说古论今;既可以回顾过去,也可以预见未来;既可以立足现实,也可以展开想象……古诗云:“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话题作文的思维空间这么广阔,用这两句诗来形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以自信为话题的作文范文3

摘要: 两性话题选择的优先序列具有变异性,但相关研究往往关注日常言谈语境,没有针对网络虚拟语境下话题优先序列变化的研究。通过对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中心网络媒体监测语料库中两性各约50万篇博客进行文本分类处理。在大规模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考察了两性话题选择的优先序列及其组间差异。新媒体语境和日常言谈语境中的两性话题选择优先序列有明显区别。新媒体中的两性高频话题具有聚类相似性,但是话题组间序差明显,话题量的组间差异也存在显著性。女性在不同语境下均以“关系式”谈话为主,话题的优先序列稳定性较强。男性的话语方式由日常言谈的“报告式”向新媒体语境下的“关系式”转变,话题的优先序列波动幅度较大。

中图分类号: G20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35(2017)02022306

Key words: Gender Language;topic;corpus;text classification;priority sequence

Abstract:

The priority sequence of topic selection between genders is variable.The previous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the change of priority sequence in the daily conversation context,instead of the network virtual context.The thesis classifies 500,000 pieces of Chinese blog texts written by two genders respectively,which are gathered from the corpus of Network Media Language Branch in National Language Resources Monitoring Research Center(CNLR).Based on this largescale data,it investigates the priority sequence of topics and the intergroup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It finds out that the priority sequences of topic selection between genders in new media context and daily conversation context are distinctively different.Also,highfrequency topics between genders in the new media context have similarities,whil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sequences,as well as topic amount exist between groups.“Rapporttalk” always dominates females both in daily chats and new media contexts,consequently the priority sequence is relatively stable.However,the mode of discourse by men is transforming from “Reporttalk” to “Rapporttalk” in the new media context,thus the priority sequence is less stable.

性e语言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近年来,性别语言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交际中的话语模式。话语模式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话题选择、话语量、话轮控制和交际策略方面(Wardhaugh 2010)[1]。其中,话题选择的性别差异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Klein(1971)、Kramer(1974)、Aries(1976,1982)、Tannen(1991)、Myerhoff(2006)[17]等考察了工人阶级、中产阶级等不同社会阶层,以及美国犹太社区等不同社会族群的日常言谈话题,发现男性之间的话题焦点围绕政治、经济、体育、商业等,通常不涉及个人情感;女性之间的话题焦点倾向于感情、家庭、孩子、夫妻关系等。许力生(1997)、李经纬(1998)、赵蓉晖(2003)、崔艳英(2012)[811]等国内学者也对此进行过探讨,但以介绍和综述国外研究为主,缺少以汉语为语料的实证研究。

话题选择优先序列会因语境、地域、种族、文化等差异而产生变化,以往针对家庭和公共社交场合的调查研究,说话人在话题选择时容易受到交际对象、交际目的、交际场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虽然结论真实,但并不具有普遍性。而网络虚拟语境下,交际场合由现实的语言生活转变为虚拟的网络空间,交际对象由特定受话人转变为网络中的预设受话人,外界环境因素对作者话题选择的影响降低。尤其是新媒体中的博客,因其具有个性化、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等特征,文章更接近于单向独白式语体,不同于以往研究的双向会话式语体。文章更能体现的博主对话题喜好,能更真实地反映两性的话题选择倾向。同时,相比以往针对日常言谈语境的小样本调查,基于新媒体语料的大规模统计分析在数据处理上占有独特的优势,避免了因小样本和个案研究带来的偏差。再者,由于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国外的研究结论并不一定符合汉语的性别语言特征,而且重视汉语语料、加强本土化研究符合当代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的多元化、动态化、微观化和本土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基于大规模新媒体博客语料库,在文本分类处理的基础上对汉语博客中两性话题选择的优先序列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和探索,可以开拓汉语性别研究的新前景,拓展新媒体下语言研究的新视野,展现性别语言差异在时代变动中的新发展,对于新媒体语言研究和监测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启示作用。

一、两性话题的文本分类过程

(一)实验文本的甄别与筛选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的网络媒体监测分中心从2005年开始对网络新闻、网络论坛、网络文学,以及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动态监测,并建有网络媒体监测语料库。其中,博客语料来源于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搜狐博客(blogsohucom)、中国博客(wwwblogcncom)、博客网(bokeecom)、和讯博客(bloghexuncom)、博客大巴(wwwblogbuscom)等境内著名博客网站。本文选取其中的博客语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文章作者元信息的提取原因。博客、微博、论坛的作者在社交平台上注册时会提供包括性别在内的作者身份信息,因此可以在语料爬取过程中对作者身份信息进行元数据标注,进而便于提取出有性别信息的作者。其次,文本分类的技术原因。微博和微信都比较短小,计算机对其进行文本自动分类处理时效度不高,难度较大。而博客文本相对较长,分类效果较好。因此,博客文本比微博、微信等其他新媒体语料更能有效地进行话题分类研究。

两性博客语料的筛选步骤如下:第一步,甄别身份信息真实的作者,以筛选出有效的两性博客文本。博客文本在抓取的过程中对作者身份等元数据信息进行了采集和标注,根据元数据信息筛选出标注了性别的作者及其博文。由于少数作者虽然在博客平台登记了性别等身份信息,但信息并不一定真实,如果这些不确定的文本被用于统计分析,将会影响统计结果的可靠性与可信度,因此必须抽取作者身份相对真实的博文用于统计分析。为筛选身份可信度高的文本,本文依据博客作者的“博客等级”和“博客积分”高低、“博客访问量”和“博客关注量”大小,以及是否为“加V博客认证”等标准进行甄别,筛选出博客等级和积分较高,访问量和关注量较大,同时为加V认证的作者。这类作者的博客活跃度较高,作者身份信息较为真实可信。第二步,将筛选出的作者所有博客建立语料库,编写小型程序随机抽取了博客文本共计1 008 755篇,其中男性500 889篇,女性507 866篇为了有效的进行文本分类,本文在随机抽取博客文本时,剔除了文本词汇量小于100词的文本。〖ZW)〗。第三步,将筛选出来的语料建设成两性博客语料库,用于下一步的文本分类处理。

(二)文本分类步骤与统计结果

本文针对博客文本所特有的话题类别,进行了计算机文本分类处理,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对所有博客文本进行繁简转化,剔除表情符号、图片等非文字符号;第二步,采用中科院自动化所的自动分词工具对文本进行自动分词和词性标注;第三步,用正则表达式和停用词表过滤已分好词的博客;第四步,参考新浪博客、中国博客网(博尚网)、网易博客、赵蓉晖(2003)[10]的主题类别,同时在文本抽样的基础上,确定了博客文本分类的27个话题类别。第五步,从语料库中人工筛选出用于机器学习的训练语料和测试语料。在这一过程中,人工筛选和机器学习两个方法交替进行,最后一共收集了26个话题(不包括杂谈)的文本训练语料各约500篇,测试语料各约500篇,将52组话题的约26 000篇文本用于机器学习,统计得到26个话题类别的词频表;第六步,对26个话题的词频表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筛选出各话题的高频独用词,以及词频、频序组间差异较大的词。由于这类词与话题内容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利用专家的领域知识,通过人工干预加强这类词汇的权重;第七步,按照朴素贝叶斯算法判断每篇博客的后验概率,取后验概率最大的类别作为分类结果。第八步,检验文本识别的效度,并调整识别方法,优化统计结果。表1为文本分类后各话题的文本数量及其差值。

二、两性话题选择的优先序列

两性话题选择的优先序列是建立在文本分类和数据统计基础上的定量分析,是指将不同的话题类别按照其使用频率的高低进行分级或有序的排位,并对形成的优先序列做出合理的解释说明。下面将分别考察两性话题选择的优先序列,并剖析两性高序位话题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一)男性话题的优先序列

在博客本文分类时,某些博客文本由于主题不明确而无法根据其后验效率将其有效归类,这些无法有效归类的文本,本文统一将其另列为“杂谈类”。“杂谈类”文章的平均文本长度最短,仅为561个字符,但其文本数量最大,约占男性文本总量的3025%,其位序居27类话题之首。其次是“家庭生活”话题,它是计算机自动识别所得到的文本数量最多的话题,约占男性博客文本总量的2528%,平均文本长度为793个字符,话语量高于“杂谈类”。位序居前列的“杂谈、家庭生活、感情婚姻、电子数码,体育运动,电视电影”等6类话题占据总文本数的8615%,而其他21类话题的文本量仅占文本总量的1385%,位序最低的“两性生理”的文本仅占文本总数的0025%。

各话题文本量的分布特征与Zipf定律中的词汇分布特征相似,呈现出典型的幂律分布特征,即只有少数的话题被经常使用,而大多数话题很少被使用。将各话题按照文本数量大小排列,得到男性博客话题的优先序列,见图1。

将男性博客话题的优先序列与日常言谈时的话题选择倾向比较后发现,两者的高位序话题存在较大差异。赵蓉晖(2003)[10]曾用双向横坐标描绘了两性的话题选择倾向,男性话题的优先序列依次是“政治、军事、性、金钱、体育、科技、自然”,本文与之对应的话题分别为“政治体制、军事战争、两性生理、经济金融、w育运动、科学技术”。从文本量上看,这6类话题所占比例非常小,仅占全部话题总量的745%,除“体育运动”比例达到573%以外,其他话题均未达到百分之一;从话题的位序上看,除“体育运动”的位序相对靠前以外,其他话题位序都较为靠后,其中政治体制第23位、军事战争第21位、两性生理第27位、经济金融第14位、科学技术第19位。可见,男性博客语境下的话题优先序列明显异于日常言谈时的话题倾向,日常言谈时的高频话题在网络博客虚拟环境下并非为优先话题。

(二)女性话题的优先序列

女性博客话题中,文本量最多的是“家庭生活”,占女性文本总数的4114%,然后依次为“杂谈、感情婚姻、娱乐追星”,所占比例分别为2283%、156%、355%,这四类位序居前的话题占女性文本总数的8312%,其他23个话题所占比例仅为1688%,位序最后的话题和男性相同,均为“两性生理”。从女性各类话题的文本量分布情况看,女性话题的文本量分布也呈幂律分布特征,但高频话题比男性更集中。将各话题按照文本数量大小排列,得到女性博客话题的优先序列,见图2。

女性博客话题优先序列中的高序话题与其日常言谈时的话题选择倾向比较相似。赵蓉晖(2003)[10]认为女性最感兴趣的话题依次为“时尚、感情、家务、家庭、儿童”等,本文与之对应的话题依次为“时尚消费、娱乐追星、情感婚姻、家庭生活”,这些话题位序都较为靠前,分别为第16、第4、第3、第1位。可见,日常言谈时的高频话题在网络博客虚拟环境同样是优先话题,主要围绕家庭生活与感情婚姻展开。

(三)高位序话题的稳定与变化

通过以上考察发现,虽然学界一致认为现实语言生活中的两性高频话题存在明显差异,“家庭、感情、婚姻、时尚”等为典型的女性话题,“政治、体育、经济、军事”等则为典型的男性话题,但是这一规律并不适用于虚拟网络环境下的新媒体语言生活。网络博客中的两性高频话题已经变得趋同,两性话题优先序列中的高位序话题都是“家庭生活”和“感情婚姻”。

通过比较现实语言生活的两性高频话题和网络新媒体语言生活的高位序话题后发现,女性的话题选择倾向具有稳定性,高位序话题没有明显变化,最热衷的话题始终以家庭婚姻与情感生活展开;男性的话题选择倾向具有较大变动性,男性在日常言谈语境下“政治”“经济”等高频话题成为博客文本中的低位序话题,这两类话题总数仅占男性博客文本总数的097%,而“家庭”“情感”等话题却成为高位序话题,这两类话题总数占男性博客文本总数的39%。男性的高位序话题会因语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化。

(四)稳定的机制及变化的动因

Tannen(1991)[7]将谈话分为关系式谈话(rapporttalk)和报告式谈话(reporttalk)两大类。前者以感情交流为主,其目的是通过交谈建立关系、维系感情;后者则是以信息交流为主,其目的是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和意见,提出某一问题的解决办法等。在日常言谈中,女性谈话以关系式为主,倾向于通过谈论涉及个人生活的内容,以交流情感的方式来建立社交关系;男性通常以报告式为主,信息交流量较大、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在日常言谈和网络博客中,女性的话语方式始终以“关系式谈话”为主,因此高频话题比较稳定;男性在网络虚拟环境下“报告式”动力相对减弱,“关系式”动力增强,话语方式的转变导致高频话题产生变化。

在公共社交场合,由于男性比女性更注重掌控话语权,以说教、演讲等报告式的话语姿态展现自身能力,通过较为正式的话语风貌获得社会认同和大众赏识,这种动力驱使男性在言谈时会优先选择擅长的优势领域,如政治、军事、经济、体育等。但是在非正式场合,尤其是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两性的话语交际目的都是以建立和维系社交关系为主,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_抒感、记录生活。因此,博客中的两性话语方式都以“关系式”为主。在网络虚拟语境下,由于作者身份信息相对隐匿,话语身份构建和凸显的动力减弱,因而男性倾向于选择轻松的生活话题。

男性“报告式”动力减弱是多种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交际场合由公共社交场合转变为自媒体环境下的非正式场合;其次,交际场景由现实语言生活转变为虚拟网络语言生活;第三,交际媒介变为网络自媒体平台;第四,交际“对象”由现实语言生活的特定受话人转变为网络语境中的预设受话人,虽然博客文本的受众具有不确定性,但是作者在撰写博文时会带着认知关联假设信息,以吸引读者、构建虚拟关系为目的。Yus(2011)[12]也认为作者对文章的受众和交际对象存在一种预设或假定。第五,交际目的由自我展示型向社交关系型转变;第六,交际身份由公共突显型向虚拟隐匿型转变,男性在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下对性别话语身份凸显程度的改变对话题选择产生影响。以上因素促使社交媒体的话语方式以关系式为主,因此,女性的高位序话题保持不变,男性则发生改变。“家庭生活”“感情婚姻”等男性日常聊天较少谈及的话题,成为男性博客文本中的高位序话题。

三、两性话题选择的组间差异

虽然两性的高位序话题相似,但是话题优先序列的组间差异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话题位序的组间序差和话题量分布的组间差异两个方面。

(一)话题序差比较

由于同一话题在男性话题中的位序与其在女性话题中的位序存在一定差距,其组间序差反映了该话题在两性话题序列中的地位差别,计算其组间序差可以用于比较两性对该话题的偏好程度。序差越大,偏好差距越大,反之则小。例如“家庭生活”在男性话题序列中的位序为2,在女性话题序列中的位序为1,其组间序差为1,说明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优先选择“家庭生活”,但差距较小;“游戏网游”在男性话题序列中位序为8,在女性话题序列中的位序为19,其组间序差为11,说明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优先选择“游戏网游”,且差距较大。将全部话题的组间序差有序排列,构成话题“序差序列”。“序差序列”能将话题的“地位差别”集中并有序地表现出来。为较为直观反映两性对不同话题的选择偏好,将升序排列的序差序列绘制散点图,得到序差分布图,见图3。

从分布图可以看出,除了“情感婚姻”“两性生理”为零以外,其他话题均存在组间序差。男性比女性更优先选择的话题依次为:游戏网游、法律法规、体育运动、历史文化、经济金融、、军事国防、科学技术等;女性较男性更优选选择的话题依次为:美容护肤、时尚消费、星座占卜、美食佳肴、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汽车房产、工作求职、娱乐明星等。

(二)话题量的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考察两性话题倾向的组间差异,下面以话题文本量为依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由于27个话题分类为非定距数据,因此采用非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是不依赖总体分布的统计分析方法,指在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且分布情况不明时,用来检验数据资料是否来自同一个总体假设的一类检验方法。本文采用卡方验证中的独立性验证,借助统计软件SPSS(220)得到卡方验证的结果,见表2。

通过表2中“Pearson ChiSquare”一栏对应的Value值和AsympSig值可以查到,x2值为86702647,P值为0000。当P值小于005,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假若P值大于005,说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由于独立性验证中的自由度df=(r1)*(K1),即行的数目减1乘以列的数目减1,df=(271)*(31)=52。查卡方分布表,对应的自由度df=52,a=005的x2的临界值为6750,检验统计值x2为86702647,远远大于临界值,同时P值为0000,小于005。因此通过检验统计值X2和P值的所在范围可以判定:在博客文本中,两性话题量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两性在言语交际中的话题优先序列组间差异客观存在,不同语境下的两性话题差异不尽相同。日常言谈等现实语言生活中的两性高位序话题完全不同,男性话题以政治、军事、体育、经济等男性擅长的优势领域为主,女性话题则以情感、家庭、婚姻、生活等方面为主。但是在博客等虚拟网络空间中,两性的高位序话题变得趋同,话题优先序列中的前三位话题都是家庭生活、感情婚姻、杂谈。虽然高位序话题相同,但是优先序列中话题的组间序差明显,且话题量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造成两性话题差异的原因有很多,诸如两性固有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受教育程度、身份角色以及社会交往方式等,但根本原因源于传统社会文化下逐渐形成的性别文化、性别心理和性别角色的差异。男性由于更多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表现在话题上更多地涉及政治、经济等方面内容,而负责执掌家庭内务的女性们则更多地关注家庭生活等方面的话题,话题差异是两性社会分工不同的必然结果。但是两性的话题优先序列不是绝对的,往往会因场合、交际对象、个人文化程度、年龄等因素而变化,并随着社会、环境、文化的发展而相应发展。

参考文献:

[1]Wardhaugh,Ronald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 6th Editio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10

[2]Klein,J The family in “traditional” workingclass England[C] In M Anderson(ed) Sociology of the Family,Baltimore,Penguin 1971

[3]Kramer,CWishywashy mommy talk [J] Psychology Today,1974(8): 8285

[4]Aries,E 1976 Interaction patterns and themes of male,female,and mixed groups[J]Small Group Behaviour 7(1):718

[5]Aries,E 1982 Verbal and nonverbal behavior in singlesex and mixsex groups[J] Psychological Reports 51,12734

[6]Tannen,D You just don't understand:Women and men in conversations[M]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1991

[7]Meyerhoff,Miriam Introducing Sociolinguistics[M] New York,NY: Routledge,2006

[8]S力生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J]外国语,1997(1):4348

[9]李经伟语言性别差异及其原因解释[J]山东外语教学,1998(3):1216

[10]赵蓉晖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以自信为话题的作文范文4

高考作文要求是“题目自拟”,如何让作文题目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起到先声夺人,让人“心动思凝一瞬间”的效果,就大有学问。为此,笔者就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谈谈话题作文拟题的一些技法。

一、增补。考生可以在话题前或后适当地增补,对写作的范围加以限制,能够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也是最常见的快速拟题手法。如以“幸福”为话题,题目可以是《妈妈幸福的一天》、《老张的幸福》、《幸福伴我成长》等,再如2001年高考作文题《美丽的诚信》、《诚信的内涵》等,2002年高考作文题《凭心灵选择》、《东坡的选择》、《无悔的选择》等

二、并比。这类题目往往是两项或多项并列对举,各项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或并列、顺承、或转折,但目的是多元归一。如2002年高考作文题:《因为热爱,所以选择》、《走好了,不回头!》、《选择追求,选择无悔人生》,2003年高考作文题:《爸眼中的我,我眼中的爸》、《红花与绿叶》、《“敝帚自珍”和“大义灭亲”》等

三、标点。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用之拟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留给人广阔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如2001年高考作文题:《不,绝不!》、《诚信!诚信?》,2003年高考作文题:《听谁的?》、《“真我”何在?》等

四、数字。用代数式的形式作标题,来显示所要表达的宗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的特点,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比如2000年的高考作文题《1+1=?》、《10减1等于……》,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7-1=?》。

五、求异。在拟题时,若能求异,采用逆向思维,发散思考的方法,就可以拟一个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题目。比如2001年高考作文题《丢得好》、《谎言有时更可爱》、《不诚不信不为过》,2000年高考作文题《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吗?》,2003年高考作文题《做一天“差生”》等。

六、改装。对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影视剧名进行机智改装,旧瓶装新酒,别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2001年高考作文题《阿Q新传》、《朱贵开店》、《西游记后传》,2002年高考作文题《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红与黑》、《孔雀东南飞》,2003年高考作文题《大雪无痕》、《傲慢与偏见》、《刺秦》等。

七、嫁接。把各行业、各学科、各领域的专用术语巧妙地引入标题,兼收并蓄,别开生面,妙趣横生。如1999年高考作文题:《一个移植记忆的广告》,2000年高考作文题《征稿启示》、《实话实说--一张百元外汇》,2001年高考作文题《心灵的审判》、《寻物启事》、《听课记录》、《诚信专访》、《实话实说--诚信·人生》,2002年高考作文题《一伤心灵的答卷》、《伟大心灵的实验报告》、《热线电话》、《内心世界测试题及详解》,2003年高考作文题《留言条》、《备课笔记》、《独眼龙的求职信》等。

八、点化。对歌曲、诗词名句以及成语俗语等适当点化,进行借用、套装、份造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如2000年高考作文题《瞧这一家子》、《冷香飞上语文》,2003年高考作文题《成也情兮败也情》、《一只果子理的呐喊》等。

九、修辞。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能让标题新颖含蓄、精炼生动。具体的说:1、引用,如2000年高考作文题《问世间情为何物》,2002年高考作文题《让我轻轻地告诉你》、《所欲有甚于生者》,2003年高考作文题《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清泉石上流》、《不畏浮云遮望眼》等。2、比喻,如2001年高考作文题《诚信是桨》、《诚信如水》,3、比拟,如2001年高考作文题《百元假钞的自述》、《“诚信”漂流记》、《是你带我飞》,4、反问、设问,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听谁的?》、《“真我”何在》、《手心手背都是肉吗?》,5、双关,比如2001年高考作文题《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

当然,题目拟得好,拟得巧,自然会取悦于人,而一旦拟“糟”了,就会影响全文的。因此,在“自拟题目”时也有些忌讳。

一忌题不对文。2001年高考,有位考生的作文题为《诚信,得到你比失去你还容易》,尽管题目中有“诚信”二字,但如此命题,明显背离了命题的意图,曲解了寓言材料的寓意。再比如2002年一考生以《青草的娇艳》为题写“心灵的选择”,文章通篇写的是自己上高中,考大学,还是上中专,早点谋职挣钱呢?进行艰难的选择。读完全文,回头看看题目,就让人一头雾水了。不知青草在哪儿?何为娇艳?

二忌不合文体。文章的标题应切合文体特征,如果我们拟出的题目与文体不合,明显是记叙文,却冠以议论文的题目,那就有点不伦不类。比如2002年,一考生的题为《论心灵的选择》,很明显,题目中的关键词“论”,决定了文章应是议论文。可这位考生却在娓娓地讲述一个故事,故事非常吸收人,曲折生动,但看看题目,就有点驴唇不对马嘴了。

以自信为话题的作文范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60-02

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广泛应用,不断为人际交往开辟新的便捷途径,上QQ聊天、发手机短信、发电子邮件等已成时尚。与之相反,人们的书信往来日趋减少,书信只得逐渐“隐退江湖”,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是好是坏,见仁见智。笔者认为青少年学生重拾书信交流很有必要,尤其是那些讨厌作文、害怕作文的学生,更应从书信交流开始,练习写书信体作文,培养自己的作文兴趣。

一、书信交流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途径

1.书信交流可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让学生进行书信交流,真实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每个学生都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通过开展书信交流,学生会逐步认识到:作文正如说话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需要,更是生活中必备的基本技能;写作并不神秘,它只不过是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经验和思想情感的文字表述而已。这有利于学生树立“作文即生活”的写作观,对于作文的畏惧心理和畏难情绪便会逐渐消除。

2.书信交流容易诱导学生进入写作之门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人为中心”,把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提到了教育的首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弘扬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主张只有尊重人的主动性和独特性,给予人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的机会,人才能够获得发展。郭思乐老师的“生本教育”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更凸显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书信交流是写信人与收信人的直接对话和心理倾诉。它能让写信人自由倾吐胸中的积蓄,想写给谁就写给谁,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此,平时让学生自由写作书信,自主选择话题,与亲人、师友沟通交流,开展“对话”“合作”与“探究”,让学生感觉到作文就是“吾手写吾口”,自己就是作文的主宰,其自由感、畅便会油然而生。这样,学生便会非常乐意写作,自然而然地步入写作之门。

3.书信交流最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出题练习之外,可以由学生自己命题,自己命题就是自由发表”。学生写信就是“自由发表”,是在符合个人心理需要的状态下进行的写作训练,能较好地克服惧怕心理和厌烦心理,符合作文教学的“主体发表律”。“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语)作文是为了实用,不为实用的作文等于干没有意义的事。试想,徒劳无功的事,有谁愿意干呢?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书信交流最能体现这一原则,让学生与亲人、师友等进行书信交流,双方互致问候、沟通情况、交流思想、增进情谊、共同进步……这样,大家都能从中获益,学生又何乐而不为呢?学生写作的目标明确,“成果”立竿见影,写作的冲动必然会被激发起来。

二、运用书信交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探索

1.让学生练写一般的书信进行相互交流

一般的书信内容不拘,结构自由,表达灵活,不需复杂的过渡承接,其基本格式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作为初中生,写作一般书信是不成问题的。现在的农村初中生大多在校寄宿,他们与往日的师友离别,与亲人暂时分开,心里总有很多话想向亲友们诉说。虽然可以通过电话交流,但有些心里话往往不好意思当“面”直说,个人隐私也不便在公共场所说,此时,写封书信寄给亲友是最好不过的了。由学生自主确定写作对象和内容进行书信交流,让他们通过写作一般的书信,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2.指导学生练写书信体作文

经过一段时间的一般书信交流后,教师可适时指导学生按两个基本要求练写书信体作文:一是选定写作对象。先让学生自由选择,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为学生“牵线搭桥”,作适当的配对――在本班同学中,让学优生与学困生“结对”,男生与女生“结对”,班干与一般同学“结对”,或是学生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学校领导“结对”,让大家互致书信,进行对话交流。二是确定一个中心。一般书信往往没有明确的中心,这是不符合作文要求的。书信体作文必须有明确的中心。在学生乐于写作一般书信之后,教师应适时指导他们学写书信体作文。根据学生实际,教师为他们确定作文主题提供必要的参考,如互叙友情亲情以加深理解、相互劝勉共同促进、叙谈学习得失并提出改进意见等,然后让学生围绕主题选材,布局谋篇,练写书信体作文。

3.逐步提高书信体作文的写作要求

如让学生自定写作对象,自拟文题,自主立意;学会选取一件或几件事进行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作文字数逐步增多……这样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可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书信往来,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写作之门,从中获益而乐此不疲。此时,要逐步提高书信体作文的写作要求。教师可把学生写作的书信体作文进行总结分类,以供学生参考(见下表)。

必须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书信交流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畅通书信渠道,真正发挥书信的功能,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教师必须扮演好以下角色:一是“保密员”,教师主动融入学生之中,与学生“打成一片”,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涉及学生隐私的书信内容,教师必须为学生保密。二是“调解员”,帮助学生协调好与学校领导、老师及家长的关系,求得师长的支持与配合。三是“通讯员”,校内的书信往来,教师一定要确保及时寄发到位。书信须寄发校外的,则设立学生书信投递QQ邮箱,把学生的书信拍成相片输入电脑,然后通过QQ邮箱发给校外的收信人,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上QQ或通过家校联系电话与收信人对话交流。如果遇到开家长会,教师则可直接把学生写给家长的书信交给家长,让家长与子女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以自信为话题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平等对话 解读文本 有效对话 互动对话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对话,其主体有三:教师、学生、文本(隐含的是作者)。阅读对话同其他一切对话一样,也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倾听,一是言说。倾听,在阅读对话中,首先是倾听文本。要能真正让学生倾听文本,就要让学生接触文本,体验文本,就是用自己的生活和艺术经验去与文本相互作用,共同建构起文本的意义。其次,是倾听他人(学生或教师)对于文本的认识,倾听他人心目中的“林黛玉”与自己心目中的“林黛玉”有何不同,并从中受到启发。言说,是学生、教师将“倾听”文本的结果进行交流,以达到思想碰撞、智慧共享的目的。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使师生在相互依存、相互对话与接纳中激活知识、内化情感、引发体验、碰撞思想、生成语言、分享收获,就能改变现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给予充裕时间,潜心解读文本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此审视阅读教学,最首要的就是要让教师、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搜集处理信息,建构意义。惟有如此,课堂对话才能有效地进行。

首先,要保证充裕的读书时间。读书,即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前奏。教师既要与文本的对话,把握“写什么”,更要重视“为什么写”(即创作缘由)以及“怎么写”(即言语形式)的把握。还要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品味到语言精妙,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才能拥有文本解读的深入浅出,才能有效引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课前要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读课文并收集有关信息资料;课中要保证充裕的读书时间:在师生、生生交流与对话之前让学生通读课文,在师生、生生交流与对话之中让学生品读课文,在师生、生生交流与对话之后让学生悟读课文。引导学生反复地读、深入地读;课后还要布置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积累。

其次,要给予充裕的思考时间。课堂对话不仅仅是让学生说,还要引导学生深入地说,更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因此,在对话时要有充裕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形成个人独特的见解。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像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

第三,要提供充裕的对话时间。课堂对话信息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二是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认知、情感和态度等。三是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中获得的新知、重新建构的意义。对话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呈现或再现已获得了知识,而是通过对话信息的交流互动,生成和建构新的意义,使知识增殖、价值提升。因此,对话信息交流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只有在充裕的时间里,师生、生生通过充分地对话,才能产生互动效应,使对话不断深入,对话的内容不断“增殖”,更加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在互动中使师生的认知、思想、情感得到螺旋式的渐进与提升。

二、创设和谐氛围,激发有效对话

阅读对话,是生本、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进行的多向交流、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可见,对话教学的前提是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离开了生命体的平等,离开民主的教学氛围,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学,对话教学就会被异化为一种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因此,实现有效阅读对话的策略之一是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充满爱心的课堂氛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人格平等、心灵平等、价值平等,让师生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之扉,畅所欲言,彼此接纳,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充满人性、富有个性的对话平台。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把自己当作孩子,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学习伙伴,只有当教师把学生看作和自己相同的一个生命体时,才会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与他人对话,才能够细心聆听学生的发言,并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学生也只有把教师作为一个地位平等的交流伙伴时,才可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思维潜能。基于这种平等民主前提下的对话教学,教师已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圣人,而是一个与学生具有平等人格地位和平等学术思想的伙伴;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下固定结论的过程,而是在师生对话中探求新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学生既重视自己的语言表达,又倾听教师的点拨以及其他同学的发言,在多维互动过程中,碰撞思想、相互启迪、绽放思维的火花,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对话。

三、构建互动话题,尊重多元对话

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互动话题,大家围绕着这个中心各抒己见,参与到“对话”的活动中来,并从相互的谈话中获得启示,从而使思维不断深化。教师用以引导学生对话的,应是一个或几个大的话题,而不是一个个细小琐碎的问题。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总是以自己的生活阅历和艺术经验作为基础的,我们的话题要力求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来参与新文本的阅读对话。课堂有效对话的话题应该是“简约而不简单”。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溶入文本,教师要开掘文本的内涵,抓住提纲挈领的重点句、中心句、文中最本质的信息,作为文本的“切入点”。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话题感召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体悟文本的蕴蓄,让他们在亲历中充分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求索、发现与创造,借以形成独特的体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使“对话”纵横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个性化阅读结果实质上是作为阅读主体的个人对阅读材料的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内容更为鲜活,空间更为广阔,情态更为开放,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和结论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对此,教师不要用惟一的标准来禁锢学生思维,应当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就应得到尊重和鼓励。当然,教师需要分清有些多元的对话是丰富和创造了文本意义,有些则分明是在扼杀文本的生命,特别是对文学作品作出个性解读的时候,应牢牢把握该有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