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小实验范例6篇

有趣的小实验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1

有趣的小实验

一天下午,我在家写作业。突然,弟弟屁颠屁颠的跑来了,他兴奋的对我说:“哥哥,今天老师教了我们一个科学小实验,你想不想知道?”我心想:正好老师让我们做个试验。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想到这里我不假思索:“好!”弟弟听了我的话,诺有所思的说:“但是做实验要一个钢笔笔盖,你有吗?”虽然我不知弟弟搞什么名堂,但我还是忍痛割爱的把钢笔笔盖给了弟弟。

只见弟弟接过笔盖。到水龙头下接了点水。令人惊奇的是,尽管水溢出笔盖面一点点,但是并没有溢出来。我吃惊的望着弟弟,希望他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弟弟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这谁没溢出来。接着又对我说:“为了防止你说我作弊,所以我决定剩下的步骤让你做。”我听了,一蹦三尺高,答道:“好!”弟弟郑重的将笔盖递给我。有模仿大人的语气,拖长声调的说:“首先将笔盖放到桌底下。”我照办了。大约过了十几秒钟弟弟说:“行了。”我拿出来。弟弟问我:“你说如果把这个笔盖倒过来会怎样?”我毫不犹豫的说:“溢出来。”弟弟听了,大声说:“错了。”我听了十分疑惑。于是把笔盖倒过来。正如弟弟所说睡没溢出来。我连忙问弟弟:“为什么?”弟弟故作神秘的说:“不告诉你。”

真是个有趣的小实验。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2

今天,我给同学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吹泡泡。这个实验特别简单,只需要一个小瓶子、一点儿水、几滴洗涤灵和一根较粗一点的吸管。

我把这几样物品摆在桌上,同学们好奇地看着我,这些东西到底能做什么实验呢?我首先把水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小瓶中,然后把洗涤灵倒进水中。接着,我把准备好的吸管放入水中,按顺时针方向搅了几下,再小心翼翼地把吸管拿出来。我看了大家一下,他们都在很专注地看着我。这时,我深吸了一口气,轻轻地向吸管里吹进。忽然,在吸管的另一端出现了一个小泡泡。同学们看着这个圆圆的、晶莹的小泡泡,一下子来了兴趣,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吸管发给大家,每个人都吹出了好多个泡泡,顿时,教室里飘起了五光十色的泡泡,变成了一个泡泡的世界。这时,不知道谁问了句:“为什么会吹出泡泡呢?”对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把求助的目光一齐投向老师。

老师看着大家不解的样子,微笑着说:“让我来告诉你们泡泡形成的原因吧。由于水和洗涤灵混合在一起时,水分子和洗涤灵分子表面有粘性,形成张力。水表面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大于水与空气之间的吸引力,就像被粘在一起一样。如果水分子之间过度粘合在一起,泡泡就不易形成了。而洗涤灵‘打破’了水的表面张力,把表面张力降低到只有通常状况下的1/3,这正是泡泡所需要的最佳张力,于是就形成了泡泡。”

同学们听后点点头,这个实验真是太有趣了!没想到一个简单的实验中还蕴含着这么深奥的科学道理呢!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3

我打开课本,翻到第二课《摩擦起电》,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不一会儿,教室里便有两三只手举了起来。于是,我加快了读书的速度。没过多久,我也把课文仔细地读了一遍。我立刻把手也举了起来。在举手的同时,我默默地思考着课文所讲的内容。又过了一会儿,老师看到大家举起了手,就说:“停,把书本合起来。”他又说:“什么叫摩擦起电?”许多学生举起了手。老师请了三位学生讲了。他们都讲对了。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老师又根据课文内容提了几个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也叫到了我,我立刻大声流利地回答起来。老师连连称赞我:“你回答得有创见,好,不错!请坐!”

然后,作为鼓励,在积极发言的学生中间挑选了四位发言有创见的学生到前面去做实验。我也被请到了。这时,我非常高兴,抬头挺胸走上前去。老师对我们说:“请你们各自选一个实验的项目做给大家看。”我们四个人便挑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项实验做了起来。

挑后,老师叫小明先做实验给同学们看。他拿起一块毛皮和一根硬,迅速擦了起来。不一会儿,他将硬橡胶棒放到一只装有锡铂纸的实验盒子的顶端上面。咦,奇迹果然出现了:下面的锡铂纸果然张开了。他自豪地对大家说:“这是因为硬橡胶棒上的负电通过顶端的金属把电传到了锡铂纸上,这两张纸带上同种负电,带同种电的物体相排斥,所以锡铂纸张开了。”“哗……”掌声、喝彩声顿时响了起来。连上课严肃的老师也笑了。

接着,我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同样到那个实验盒的顶端去碰了一下,锡铂纸也张开了。我说的跟小明的差不多,只是我说我的棒上面带的是正电。

第三次,由其他两位学生一起做。一个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另一个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然后各自靠近一个悬挂着的灯草球。啊,那小球立刻被吸引了过去。然后,他们同时把两个小球往中间靠拢。奇迹又出现了这时,两个小球好象两位亲密的小伙伴一样紧紧地靠在一起。然后,他们用相同的毛皮和橡胶棒摩擦,也去靠拢小球,小球也被吸引过去。他们也把两个小球往中间靠拢,可是,这一次两个小球好象是冤家一样死活不愿意靠拢,各自后退,离开了一定距离。后来,他们又换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这一次那两个小球和第二次的一样,死活不愿意靠拢。接着,一个同学说明了情况和理由,另一个同学作了补充。 “哗……”掌声、喝彩声又一次响了起来。老师严肃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高兴地说:“你们学得不错,实验做得又好,解释得又非常正确,很好!现在打开实验盒每人做一个以上的实验。其他的学生看后要评价,发现错误要及时指出让他改正。”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同学们纷纷从盒子里拿起用具做起了实验来了。有的还从自己的铅笔盒里拿出塑料尺在自己的毛衣上面摩擦起来。接着,他拿起塑料尺靠近一些小碎纸。那一些小碎纸立刻跳起来跑到了尺子上面。

下课的铃声响起来了,同学们还继续做着手中的实验,大家都埋怨这铃声响得太快了,要是再迟十分钟、二十分钟那才好!

经过这次学习,做实验,我知道了摩擦起电的道理和相关的知识,真是受益非浅啊!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4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盛米的杯子提起来。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5

星期二的下午有一节自然课,上课铃一打,闹哄哄的教室立刻变得鸦雀无声,随之响起的是一阵阵优美的歌声。自然老师姚老师一走进教室,喊了起立,便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大气压力。”我们听了姚老师的话,疑惑不解地问老师:“姚老师,什么是大气压力啊?”姚老师兜了个圈子,说:“看了就知道了!”我们立刻不作声,目不转睛地盯着讲台。

只见姚老师拿出一个装满水的水槽,一个透明的杯子和一张硬纸板。姚老师拿杯子在水槽里舀了满满的一杯水,然后用教室里擦窗的干毛巾擦干杯子四壁的水。接着姚老师把硬纸板慢慢的从杯子的边沿盖过去,一会儿就把杯子口封得严严实实得了。姚老师在这时停下了动作,问起我们来:“同学们,如果我把杯子倒过来,让杯口朝下,你们说这水会不会流出来?”我们听了,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水肯定会流出来!”而有的却说:“才不呢!才不呢!这水一定不会流出来。”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姚老师不慌不忙地说:“安静下来,同学们,看了便见分晓了!”听了老师的话,我们地目光又转移到讲台上,注视着杯子,心里猜测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姚老师把杯子倒过来了,我们个个咬紧了牙齿,生怕水会破口而出,可是,这水就是不流出来。这一现象,让说水会流出来的同学原本神气十足地变成了垂头丧气;让说水不会流出来的同学原本寄有一丝希望地变得扬眉吐气地了。

实验过后,姚老师问我们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的道理,可是没有一个同学知道。姚老师看见我们‘一问三不知’的样子,笑着讲解:“其实这个实验叫做大气压力,是空间的大气层在‘作祟’。”姚老师继续说着:“我们把杯子装满水,让原本空气充足的杯子里没有了空气,然后用硬纸板盖住杯口,阻挡空气进入杯中,于是,大气层的强大力量抵住了硬纸板,因此,水就不会流出来了。”我们听了姚老师的讲解,每个人都像如梦初醒一般。

下课铃打了,姚老师走出了教室。这时,我们又议论起来,原来空气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啊,这是每个同学都始料未及的事情!这节自然课的实验可真是有趣!

有趣的小实验范文6

关键词: 趣味实验 科学 兴趣 活跃 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愉快的情绪,是最现实、最有效的学习动力,学生只有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才能把它学好。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很容易被兴趣所左右,而充分利用科学实验的魅力,灵活运用趣味小实验,既可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做到“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和动手欲望,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使科学知识很好地回归生活。

一、趣味小实验在新课中的妙用

1.运用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

在引入有些新概念时,如能用趣味性实验开头,利用科学实验的魅力,则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大气压强概念的引入,可用以下小实验来激趣。

(1)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两个力气大的学生来拉。

(2)用一张纸,能否把一杯水托住?先设疑,学生肯定很好奇,然后让一位学生上来演示如图实验。

通过上述两个实验的演示,教师可自然地引入新概念――大气压强。

又如讲杠杆平衡原理时,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这样的实验:用细线系住一根粗细均匀的铁丝中点,铁丝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如果将铁丝一端弯折,看看悬挂的铁丝是否还能保持平衡?为什么?铁丝粗细均匀,尽管一端被弯折,但重量并没有改变,为什么不能继续保持平衡?学生通过用手做,动脑想,激起了他们对“杠杆平衡条件”课题的学习兴趣。

再如在上酸碱指示剂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演示时,把无色酚酞倒在瓶子里,在纸上事先用碱画好一只简笔画小猫,并收入一只小化妆品空瓶子里,由于无色酚酞的作用,一只红色小猫很快出现在一张纸上时,每个学生的脸上都出现了迷惑的神色,他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他们的表情是那么的惊奇。很多学生都兴奋甚至赞叹,继而出现了了解“这是怎么回事”的心理要求,于是猜想、思索……学生的心理活动处在“观察兴趣疑问思维”的积极状态,心中充满了探求知识的欲望。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在这之中感受到了化学变化过程的美,得到了美的享受,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运用趣味性实验理解深化知识

有些物理概念在学生头脑中虽已初步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甚至出现片面理解的现象,这时可设计趣味性实验来诱导启迪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要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将教材中的课堂演示实验改为“气球沉浮”实验,冠之以“谁主沉浮”的实验名称,更吸引学生,更容易诱发学生思考。方法是让充空气的气球在盛空气的大烧杯中下沉,然后逐渐往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此时学生可以观察到气球逐渐上浮。实验现象会给学生带来无限乐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气球为什么会浮起呢?这些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思考,而解决此问题又用到空气浮力、浮沉条件等知识,也体现了新课程合科教学的特色。

在教不良导体时可穿插一些趣味小实验:

(1)水是热的不良导体的实验演示,可改试管为大烧瓶,在烧瓶中放入颜色鲜艳的活金鱼,在烧瓶处加热,当烧瓶的水沸腾时,金鱼依然游来游去,生动有趣,也使学生在惊奇之后去思索为什么。

(2)烧不断的棉线。让一段棉线紧密地绕在一根细铜棒上,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儿,取下棉线后,学生看见棉线安然无恙,依然未断,惊讶万分,而会引发思考:棉线怎么不断呢?铜是什么性质的导体?等等。

二、趣味小实验在复习课中的妙用

“温故而知新”,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需要几次反复的过程,螺旋上升,学到的知识才会巩固。但是复习课时,学生往往觉得已经“知道了”,兴趣不大,复习效果不好。如果能用趣味性实验来组织复习,则会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更好地巩固知识。

1.趣味小实验在小节复习中的妙用

在复习“沸腾”时,演示“用纸盒烧开水”;在复习“摩擦”时,演示“筷子提米”;在复习“光的折射”时,演示“分币升高了”……这些有趣的、魔术般的小实验,将学生带进一个个变幻的知识的天地,使学过的知识在这些实验的帮助下得到巩固和提高。

2.趣味小实验在专题复习中妙用

如我县优秀教师的一堂课:《鸡蛋的学问》就运用了很多的趣味小实验,效果真不错,记忆最深的是“瓶吞鸡蛋”和“瓶吐鸡蛋”。

将鸡蛋浸在10%的醋酸中,待鸡蛋壳变软后(或剥了壳的熟鸡蛋),将蛋取出,找一个瓶口略比鸡蛋小的广口瓶,往广口瓶中投入燃着的酒精棉球,火焰熄灭后,迅速将鸡蛋的小头对准瓶口,鸡蛋很快被吸入瓶中。这是因为瓶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的缘故。又演示了如何把鸡蛋完好无损地倒出来,不得破环瓶子。如图:

三、趣味小实验在练习课中的妙用

做习题也是检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但学生对做习题,分析习题时经常感到枯燥乏味。若在有些习题

中。运用趣味性实验来开动思维的机器,学生就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如在分析探究实验题――烧不坏的手帕时,可以截取部分有效的实验做一做,效果会比直接讲解好。

实验:棉手帕在体积分数为5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然后轻挤,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时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

原理:燃烧时,酒精的火焰在水层外,吸附在纤维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烧热而蒸发,手帕上的温度达不到纤维的着火点,因而手帕烧不坏。

还有些习题实验,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就鼓励他们课外去完成。由朴实的实验来组织习题教学,可使知识感性与理性结合,更好地巩固概念,同时可以减少练习课的枯燥,为课堂添一点“剂”。

四、趣味小实验在生活中的妙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回归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去分析,使学生边学边揭开生活中一个个谜,从而产生极大喜悦,转化为强大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氮的氧化物性质时,先提出谚语:“一天一个暴,田埂都长稻。”这里面隐含什么道理?学生学习后,讨论热烈,情绪高涨,解释准确。在讲氢氧化铝性质之后,提出课外思考题:做油条时添加纯碱、明矾的作用是什么?

如学习了鸡蛋壳的成分后,可让学生回家做个“鸡蛋壳PK威猛先生”实验。把鸡蛋壳收集一些放在布袋里,用来洗碗、油烟机等,把知识很好地应用在生活中。这类事例,不胜枚举。这些身边现象的分析解释,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使科学知识真正成为生活中的知识。

科学课之所以能吸引学生,受学生欢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可以利用很多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实验。因此科学教师应重视课堂演示实验,开动脑筋,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巧妙地运用、设计趣味小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添活力增魅力。

参考文献:

[1]朱永利.创设乐学情境促进知识迁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