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半圆形范例6篇

有趣的半圆形

有趣的半圆形范文1

一、激发兴趣,授之以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产生学习欲望。刚入学的学生自制力差,学习兴趣往往受情绪支配,而情绪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二、精心设计教学,重视能力的培养

汉语拼音是符号文字,由一些固定的字母笔画组成,包括左半圆、右半圆、长竖、短竖等。在教授由这些笔画组成的b、p、d、q等字母时,可将这四个字母分成两组启发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这组形近字母在比较时,可以引导学生想:b-p都是右半圆,听广播(b)天线往上拉,泼水(p)水往下流;d-q都是左半圆,马蹄(d)向上带土,气球(q)下边拉绳。还可同时加上手势和口诀:右下半圆b,左下半圆d,右上半圆p,左上半圆q。学生在边看、边说、边比划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两组字母的记忆。两个相近字母一目了然,使学生模糊的形象得以清晰。

三、趣化课堂练习,促进能力的发展

1.拍手记忆法

每一个拼音字母都配上儿歌口诀,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再加上拍起小手伴奏,更容易记住。比如:

声母歌

正6(六)b,反6(六)d,双门m,单门n,伞把t,一根拐棍f f f;

反9(九)P,正9(九)q,一根小棒l l l;9(九)加弯g g g,蝌蚪咬草k k k,坐上小椅h h h;竖弯加点j j j,像个9(九)字q q q,一个小叉x x x;像个2(二)字z z z,半个圆圈c c c,半个8(八)字s s s;Z加h zh zh zh,c加h ch ch ch,s加h sh sh sh;

小苗发芽r r r,一根树杈y y y,两座倒山w w w。让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通过形象记忆,记住拼音字母的字形,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我说你猜法

有趣的半圆形范文2

1 预习激趣

教师应根据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用激励性的语言设计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预习。“提纲式”预习,不仅可以有的放矢的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之前,给学生出示如下预习提纲:

(1)用数格子的方法数出P70方格中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不足一格的按半格算)?它们的面积有什么特点?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篮球场的面积吗?为什么?

(3)你用什么方法能把P70方格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P70方格中的长方形?通过观察比较,你知道方格中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什么关系?

(4)由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总结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5)请同学们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加以准确区别。

(6)在家庭作业本上用竖式迅速、准确计算出P(72)例题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7)教师相信同学们有信心和能力完成好上面的作业。

2 导入激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要独具匠心,扣人心弦,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轻松愉快的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教学“7的认识”时,教师手执锄头作锄土状问学生:“小朋友们知到这是什么吗?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将锄头倒立于黑板边缘,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数字的形状与锄头倒立时的形状非常相似,小朋友们悄悄猜一猜是什么数?”。由此揭示并板书课题“7的认识”。这样直观、形象又极有趣味的导入新课,不仅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又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为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讲解激趣

新知讲授是一堂课的主旋律,在这段时间内能否让学生保持求知的新鲜感和浓厚的兴趣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在新知识讲授过程中根据讲解内容和教学语言适时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讲解内容激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将圆规带铁针的一只脚固定在黑板上,握住圆规的手柄用带粉笔的另一只脚在黑板上旋转一周,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圆圈后,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下列问题:

(1)这个圆圈叫什么?

(2)你能给圆规铁针所在的位置给出一个恰当的名称吗?

(3)经过圆心连接圆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请问同学们作一个圆,过圆心作直径,数一数可以作多少条?

(4)直径的一半叫什么?一个圆可以作多少条半径?

(5)直径是半径的多少倍?半径又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利用讲解内容提出问题,给学生造成渴望解开知识奥秘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展开充分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教学语言激趣。教学语言与课堂教学的成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教学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多指教师的口语(也含音响设备等);无声语言有手势语,目光,微笑,投影等。教师适时将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巧妙的融入教学中,同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源源不断的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输送动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如教学“射线的概念”时,教师可作如下形象的描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位同学手举电筒,发出一束强烈的亮兴冲破黑暗,奔向天空无限延长(辅以手势语):那位同学身后没有亮光,是因为手电筒的‘屁股’不发光。”经过这样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描述,学生对射线的概念就比较清楚了――射线一端无限延长,只有一个端点。又如学生在正确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微笑着申起大拇指投去赞许的目光予以鼓励,或是让全班同学鼓掌表扬,都能促使学生持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教学语言的综合运用,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 练习激趣

有趣的半圆形范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兴趣 激发

大多数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没有食欲的时候,强把食物吞进胃里,那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恶心呕吐,或是影响消化。反之,就会感到味道可口,且很容易被身体吸收。”可想而知,当一个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厌恶的时候他就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所以,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功课的关键。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兴趣的前提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深入学生,想学之所想,忧学生之所忧,乐学生之所乐。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努力做到与学生同学习、同游戏、同生活。

二、表扬、赏识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独到的天分,这种天分能否很好的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能否发现并且去挖掘它,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素质和责任感。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后获得了表扬,老师在作业本上加上一句称赞性的评语等等,这些都能使学生直接获得欢乐,心理上得到满足,这种满足即可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批改作业时,我对不同层次学生给予不同的评语鼓励:“你的字真棒,老师相信你的学习会像你的字一样好!”“你的作业给老师带来一种美的享受,继续努力吧!”。这些评价会使学生获得犹如沐浴着雨滋润的小树渐渐茁壮成长。对于有困难的同学要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体验成功的欢乐,也让他们能够正视自己,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三、采用儿歌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往往是枯燥无味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一定要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儿歌说起来朗朗上口,也是学生较为喜欢的内容。因此,我们要依据学生特点,将教学内容编成儿歌。例如:学习“认识10以内的数”时,运用下面的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去买菜;6像哨子嘟嘟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藤上吊;9想勺子能舀饭;10像铅笔加鸡蛋。又如:在学习“凑十法”时编成了“凑十儿歌”:小朋友们拍拍手,大家一起把十凑,一九十,二八十,三七十来四六十,双五一凑就满十,九一十,八二十,七三十来十,凑十歌要记牢,做加减不可少。

四、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美好的情境是兴趣产生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或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创设得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陶醉在美好的教学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区分开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我设计了如下情境:“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共同建起了一个直径是20米的半圆形花坛,小白兔买了32米金色丝带,让心灵手巧的小灰兔给花坛系上一圈金色的腰带,可小灰兔绕来绕去总差一大段。小灰兔认为小白兔私藏了丝带,小白兔委屈的哭了。为此,他俩争吵地喋喋不休。这时我随即提出:“同学们,现在请你做个公正的调解员,为他们说句公道话,想想谁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你把原因告诉他俩,让小猴和小兔心服口服,好吗?”于是,同学们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用手比划,有的实物演示,都在积极努力地寻找最佳答案。”通过学生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地描述,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表现出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半圆形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五、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习兴趣

“好动”是小学生最为显著的特点。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小学生的一大爱好,同时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为学生创建动手操作平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等多种活动,让他们亲自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例如,我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让学生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及黄沙,充分发挥学生的协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将圆锥容器盛满黄沙倒进圆柱容器。同学们经过反复操作发现:用圆锥容器盛满黄沙三次正好将圆柱容器倒满。真正理解了圆锥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根据圆柱体积公式v=sh,很容易悟出圆锥体积公式v=1/3sh。这样的推导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再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巧设习题增强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是为了获取知识,强化知识,提高学习技能的主要方法。而练习题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好奇心和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非常强烈。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适当时机安排相应的练习。如:游戏型的练习、动手操作型的练习、合作型练习等等。另外,习题设计还要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课堂小结,延续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已浓”,而且还要“课结束,趣延续,使学生延续学习兴趣。

有趣的半圆形范文4

一.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比较活泼好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容易开小差,课堂效果比较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老是运用公式来计算面积学生感到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出示一道“智慧爷爷”出的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裁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裁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电脑演示,。演示过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解决了该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大量实践证明,学生感知得越好,学习和记忆的效果就越高,对数学概念的形成就更清晰明白。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充分感知。如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先显示红领巾图形,再把红领巾的角逐个闪动,最后把抽象出来的三个角同时闪动来说明这些图形都叫做角。这样,通过直观动态的画面优化了教学环境,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充分地知道了“角”这一概念,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提高认识技能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学中的重点应放在围绕教学重点,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在通过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还剩下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多媒体教学能寓教于乐实现互动

有趣的半圆形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081-01

一、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受事物、追求和探索新知、发展思维的强大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教学环境,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如教学“找规律”时,课伊始,我设计了动物排队参加运动会的情景,让猴子、狮子、大象、老虎伴随着《运动员进行曲》有秩序地进场。这个集图、声、像结合的情境把学生的耳、眼、脑等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学习上来,取得了良好的激趣效果。

二、 借助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1.完整演示突破难点

常规的教学手段给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带来一定的困难,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或动画模拟,能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以前教师往往借助教具,把圆形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演示一遍就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很明显,只凭这一次拼的过程要让大多数小学生记住圆各部分与长方形的联系,我想是无法做到,而且整个展示过程又不够完整。如果再进行一次多媒体的演示,相信学生印象会更深,因为多媒体能将演示过程完整地重现出来。从开始将整个圆片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再平均分成两个半圆,然后再拼,接着通过不同颜色的线分别在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周围闪烁,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最后推导出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2.创新演示突破难点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发现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第一次: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作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通过观察发现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就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的结论。第二次:屏幕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圆,各滚动一周,得到三个圆的周长,再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再让学生任选一圆,在屏幕上加以验证。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大胆地突破了教材的框框,通过演示让学生首先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而这部分是我们绝大部分教师教学的空白,因为大部分教师都把力度放在如何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对于二者的关系只是简单的说教而已。这位教师用3个不同的圆分别进行两次的滚动,再用直径反过来度量周长,让学生真正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的做法让大家耳目一新,值得我们借鉴。可见,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为我们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三、 借助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

以有限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随着多媒体的进入,课堂时间安排较为紧凑,课堂密度增大,特别是练习题的数量,大大增加。

1.在练习课、计算课上

据调查,在低年级教学口算练习,教师在黑板上写一道题,学生回答一道题,每分钟只能练习5题左右,借助多媒体,一分钟可练习10至15题。同时,由于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都是在课前先把练习题编入课件中,由于练习题的形式新颖、变化较多,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题目,大大提高课堂40分钟的利用率,同时也使得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增强,可谓“一箭双雕”。

2.在整理复习课上

有趣的半圆形范文6

本节课是2013年市教育局评选教学能手时上的一节公开课。参加听课的学生优、中都有。所用教材为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例来归纳出圆的定义,虽然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圆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抽象出“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的概念,所以本节主要关注学生通过观察实例体会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归纳出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重难点)

3.通过实际问题情景中对圆的认识,了解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美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案例教法学法

教法:四步导学、启发点拨。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五、案例教学用具

1.教具:图片、飞镖盘、绳子

2.学具:圆规、三角板

六、案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设计意图】录用一幅游戏的画面,直击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图片通过圆形车轮和四边形、三角形车轮行走的对比后,很容易理解圆周上到定点的距离相等,所以行走时平稳的特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高涨热情。

(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90-91,独立完成学习目标一。)

完成学习目标一:

1.如图A、B表示车轮边缘两点,点O表示轴心。AO_____BO

2.点C表示车轮边缘上任意一点,要使车轮平稳滚动,则CO

_____AO,若换成D、E、F呢?

3.为了使投圈游戏公平,现在有一条3米长的绳子,你准备怎么办?

4.归纳小结

(1)圆的定义:平面上到__________

(2)定点是_____,确定圆的_____定长是_____,确定圆的_____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_____,读作_____

*教师强调:确定圆的要素是圆心和半径

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

所以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到点的集合(渗透集合思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目标一的学习,会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引出圆的定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就很容易得到确定圆的两个要素,这样设计更浅显易懂;第3题对教材稍作改动,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做投飞镖的游戏来完成学习目标二:

小明向0上投了5枚飞镖,它们分别落到了A、B、C、D、E点。

由图可看出,点A、C在__________,点B在__________,点D、E在__________,那么点O呢?

我们把点到圆心的距离记为d,半径记为r,通过观察发现:

点在圆外 ?圳 d>r

点在圆__ ?圳 d=r

点在圆内 ?圳 d__r

*教师点拨:圆的内部可以看做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集合

圆的外部可以看做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集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向圆形靶扔飞镖,直至出现有点出现在圆周上,圆内、圆外为止,然后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五个点A、B、C、D、E,来研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这里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兴趣后,主动去探索、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探索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应的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让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不同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发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老师)

【设计意图】经历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的学习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展示质疑(请小组选出代表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展示一定要大胆、大声、大方)

(五)积累与总结:本节课你有何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

(六)布置作业:课本习题P941―4

七、教学反思

1.本案例符合知识水平和发展特点的原则,在学生对圆的认识基础上时时关注学生的兴趣、体验、困惑、疑难等,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做,真正体现了新课改要求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