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案范例6篇

长城教案

长城教案范文1

行为;

积极参加学习和慰问的活动。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对学生进行热爱的教育。全套教材仅这一课是关于热爱的教育。

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来自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的基本职能或者说主要任务是保卫祖国,他们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甚至鲜血和生命。因此,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应当崇敬他们,热爱他们,向他们学习。

本课的教学要点是:中国人民是祖国的坚强保卫者,是祖国的钢铁长城;爱人民,是人民的子弟兵;热爱,积极参加学习和慰问的活动。

教法建议

1、教学时,既要突出战士生活的艰苦,又要使学生感受到战士的以苦为乐,这正是的可爱之处。

2、教师在选择故事时要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全方面地反映的生活,使学生了解、热爱。

3、课上所讲的故事,反映的的生活要尽量真实、具体、感人。

4、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组织学生和见面或一起搞一些活动,以增进了解。

5、在利用课文方面,教学时应让学生知道,岛虽小,但它是祖国的前哨,驻守小岛就是保卫祖国,使祖国不受敌人侵犯,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宁。所以,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却以苦为乐,这正是战士高尚品德所在,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二课祖国的钢铁长城

教学目标

认知:

1、国人民是祖国的捍卫者,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2、知道保卫祖国、热爱人民的故事。

情感;

热爱中国人民。

行为;

积极参加学习和慰问的活动。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人民是祖国的保卫者,要热爱。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时;夏日,我们随父母在树荫下乘凉时;冬夜,我们全家人在温暖的屋中欣赏电视节目时,你知道是谁在保卫着我们?

是中国人民。

板书:中国人民

2、在战争年代,战士英勇杀敌,不怕牺牲,你知道他们的英勇事迹吗?

(出示、挂图,请知道的同学讲,老师适当补充。)

在战争年代,有成千上万个像、这样的战士,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为了打败侵略者,为了今天我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二、学习课文。

1、过渡语:战争年代,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杀敌;在和平时期,叔叔们又是怎样为保卫祖国奉献自己青春年华的呢?

2、看课文1~3段(投影课文插图1)。

(1)战士们在这个孤岛上担负着什么任务?

虽然我们进入了经济建设时期,但是世界上还有一些敌人总想侵略我们,某部三连战士,为了守卫祖国海上大门而驻守在这里。

(2)岛上生活条件是怎样的?

岛上没有淡水,战士们都得省着用,而且还有断水的危险。一年四季气温很高,晚上蚊叮虫咬。

(3)看课文第4段(投影课文插图2)。

战士们在岛上是怎样站岗放哨、苦练杀敌本领的?

头顶烈日苦练本领,汗水湿透衣服,肩背晒脱皮;晚上站岗蚊叮虫咬;出海巡逻有些战士晕船。

4、看课文第5~6段(投影课文插图1)。

(1)岛上生活条件这么艰苦,战士们为什么对小岛爱得很深?

(2)战士们想不想自己的亲人和自己的家?他们为什么以岛为家?

(3)“乐为祖国守孤岛”,表达了战士们的什么心情?

小结:为了祖国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让千千万万的人们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战士宁愿自己多吃苦,把对亲人的思念深深埋在心里,乐为祖国守孤岛。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板书:祖国的钢铁长城

三、巩固延伸。

1、看一看。

驻守在孤岛上的战士们乐为祖国守孤岛。在北疆、在海南、在高原、在雪岭,处处都有战士守卫着祖国的边疆,为祖国筑起了钢铁长城,是祖国坚强的保卫者。

板书:祖国坚强的保卫者

(看书中“看一看”栏目和录像。)

2、讲一讲。

(1)人民不仅是祖国坚强的保卫者,也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和人民群众心连心。

板书:人民的子弟兵

(出示挂图,看图讲爱人民的故事。)

(2)你们还记得1998年抗洪的情境吗?

(启发学生回忆抗洪英雄,补充李向群、高建成事迹。)

四、总结。

1、学习这课书,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2、中国人民是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全国人民最可爱的人。我们少年儿童要热爱他们,学习他们,用他们乐为祖国守孤岛和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做一个像他们那样的人。

板书:最可爱的人

板书设计

十三祖国的钢铁长城

中国人民

祖国坚强的保卫者

长城教案范文2

说起这些“海归”的老照片,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2005年9月24日上午,德国波恩大学历史学博士、教授马维立先生在青岛市档案馆编研处处长于佐臣、青岛市中德友好联合会夏秘书长的陪同下,到即墨市档案馆参观访问。即墨市档案馆馆长李万林介绍了即墨的历史和发展变化情况,向马维立先生赠送了《Bp墨故城图画集》;马维立先生向即墨市档案馆提供了80多张70多年前的即墨古城、原信义中学等地的照片和1本英文版《崂山志》复印件。李万林还陪同马维立先生参观了即墨一中旧址(原信义中学)和即墨古县衙。马维立先生是德国专事中德关系史研究的著名学者、专家,此次专程来青岛参加“青岛与德国历史文化论坛”。他出生于青岛,在青岛生活16年,其中在即墨生活1年。

马维立先生在参观即墨古县衙时,遇到了同来青岛的德国汉堡大学语言学教授吴淑曼女士。马维立便向吴淑曼介绍了参观即墨档案馆的感受和收获。吴淑曼女士非常喜欢即墨档案馆赠送给马维立先生的《即墨故城图画集》。为此,吴淑曼女士回青岛后,便联系了青岛市档案局潘积仁副局长,表示愿意向即墨市档案馆捐赠从柏林档案馆得到的部分即墨古城老照片。于是,2006年1月10日,即墨市档案馆馆长李万林在青岛市档案局接收了青岛市档案局副局长潘积仁代替吴淑曼女士向即墨市档案馆捐赠的照片档案光盘1张,内存反映即墨的历史、古建筑、风土人情和居民生活等照片100多张。李万林馆长向吴淑曼女士递交了接收档案捐赠的证书,并赠送了《即墨故城图画集》。

吴淑曼女士捐赠的即墨古城照片档案,是她在柏林档案馆的地下室里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搜集整理出来的。这些照片拍摄于1890-1910年,记录了100年前即墨的古建筑、风景、居民生活、风土人情等。通过这些老照片,还可以看到1909年的台东、1903年的汇泉湾海水浴场等老青岛的风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据即墨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和《Bp墨县志》记载,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德国传教土卢威廉受德国信义会派遣,由青岛来即墨设会,初在县城西关(共济门里)租房传教,1905年在城南花园村设教堂,办书院,在胡家村南设医院,又陆续在王村、孙家白庙、灵山等地设10多处教堂传教。在即墨期间,卢威廉拍摄了大量关于即墨的古建筑、风景、居民生活等反映即墨风土人情和历史的照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这次征集到的即墨古城照片,就是卢威廉在即墨期间拍摄的反映即墨风土人情和历史的照片的一部分。

马维立先生和吴淑曼女士捐赠给即墨市档案馆的即墨古城照片档案,对丰富即墨馆藏、研究即墨的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长城教案范文3

为了顺应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转型与变革,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的专业特点[6],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构建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就成为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工作的关键。对此,各高校已在积极探索不同的培养方案和体系,例如:阳建强等[7]提出“以课程设计与相关理论为主线,技术、人文与认知、实践并行,微观―中观―宏观循序渐进,强调从基础教育(本科一、二年级)到专业教育(本科三~五年级)转型的两个重要培养阶段”的课程体系;杨俊宴等[8]探索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微教学模式,通过开放联动式、协作研讨式、师生交互式、情景再现式四种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激发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万艳华[9]提出以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为主体目标,以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为核心内容,工程、经济、社会、环境、建筑等多学科知识并重的专业教育模式;施德法[10]提出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等。

针对上述学科发展背景,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在2004版、2010版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导向的2015新版培养方案,这也是第一版真正意义上的“城乡规划学”本科生培养方案。本文通过重点梳理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2015新版培养方案制定的初衷、改革的重点与特色,旨在探索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天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10版本科培养方案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0版培养方案制定于《城乡规划法》颁布之初,目标是培养具备城市规划与设计及建筑设计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城乡规划师。方案注重从综合能力、设计技艺和创造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较为广博的知识面。从培养目标和计划可以看出,该方案重点在揭示城镇建设发展和人居环境整体优化途径及其基本规律,以塑造学生的物质空间环境规划理念为核心。当然,除此之外,该版培养方案还注重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综合学科的特点,将课程划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集中实践类、创新与研修类六大模块(如图1所示)。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25卷第3期

张 赫,等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探索――解析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

1.课程内容相对滞后

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规划学科名称、工作内容等的变化,方案中与“乡村”规划相关的课程内容明显不足,特别是乡村规划、存量规划等新兴知识内容相对滞后。

2.学分分布不尽合理

2010版培养方案制定于城市规划专业还是建筑学(下)的二级学科时期,因此,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三方面的课程比例分配过于均质,受建筑学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大。尤其是城市规划专业作为一级学科后,专业学时比例不突出,难以体现自身专业的学分分布重点、特点和要求。

3.部分类型课程选择性较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2010版培养方案中创新与研修类和集中实践类课程(见图1)的数量和类型相对较少,且多分布在本科三年级以前,因此,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余地较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积极性。

二、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制定

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起点和关键阶段。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应及时跟踪现代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拓宽传统城市规划学科的视野,积极探寻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方向,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5版培养方案正是在城乡规划实践、理论和教育的新形势下,面对专业教育发展新要求和行业发展新趋势的一次教学改革成果。

具体而言,制定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5版培养方案的理念是:

(一)实现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天津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11],并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由培养专才到培养通才或通才有专长(即有某项或几项专长的通才)的转变[9]。由此,天津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制定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城乡规划专业正是在这样的总体目标下,提出了突出实践类课程,丰富课程体系,培养综合型、多口径的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策略。

(二)紧跟专业教育发展步伐,引领专业课程建设

针对《城乡规划法》中对“城乡”概念的修订、增补,以及《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1]对专业知识结构的相关要求,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新版培养方案修订中着重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补充和完善城乡规划领域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增充乡村规划、生态规划等方面的专项课程;二是,建立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城乡规划学升级为一级学科的教学变化和要求;三是,在遵循专业指导规范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天津大学自身特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三)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培育未来行业领军人才

面对未来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发展趋势,适应城乡建设步伐放缓、追求精品的行业发展趋势,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本科教学改革中,强调了存量规划、实践案例评析等实际课程建设,使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与调整后的专业名称相一致,满足了行业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和领军型未来行业人才。

三、新版本科培养方案

(一)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

在办学思想上,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秉承天津大学“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原则和“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办学方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综合培养,积极响应城乡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培养适应城乡建设发展,能够胜任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与开发、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新版本科培养方案通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规划设计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富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适应中国当代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厚基础、广视野、精技能、高素质,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二)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变革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总课时(含必修课和选修课)为3 088学时,实践教学环节为54周,占总学时比例的20%,创新研修类课时304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7%。课程延续原分类方式,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集中实践类和创新研究类等六大类别。相对于2010版培养方案总课时略有增加,创新研究类课时比例提高。修订后培养方案总学分为266分,其中选修课88分,学生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214.5分。相对于原培养方案,增加了选修课数量,提高了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兴趣的课程选择度(如图2所示)。

(三)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特色

1.协调课程关系,搭建课程体系,强化课时的合理分配

在原培养方案中,公共课主要集中于本科低年级,专业课则以三四年级为主,造成学生在不同年级的课业负担差距较大,且相关课程前后脱节。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秉持公共课逐步减少、专业课逐步增加的原则,并考虑课程的相关性,延长基础类课程分布周期,将基础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本科学习过程。并通过对现有专业课课程内容数量的删减调整,增加低年级的专业概论类初步课程,将原集中于三四年级的专业课合理分配到各个学年,从而形成了新的以低年级的初步入门到高年级专业领域前后相衔接的特色教学安排和课程体系,同时也保证了各个学年课时分配的均衡和选择余地(如图3所示)。

(1)建立以设计课为核心的各类课程相衔接的特色课程组织架构。在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探索以城乡规划设计为核心,衔接城乡规划理论内涵和应用实践的课程群整体建设思路,形成了从本科三年级至五年级贯穿始终的教学组织框架,从而改变了过去单纯的绘图技能的培养,实现了综合学科的拓展学习。例如:在三年级课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学习阶段,结合设计课程内容,相应开设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存量更新规划、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场地设计、城市设计概论、环境设计概论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践环节。同样,就四年级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乡村规划等设计课程内容,开设GIS与数字化城市、城市生态规划概论、乡村规划原理、区域规划概论、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相关课程,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设计课相结合,并通过前置理论课程、伴讲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实践课程的衔接,帮助学生更快速更清晰地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图4所示)。

(2)增设实践调研和实践评析类课程,强化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为强化实践类课程,突出对本专业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规范对实践课程的考核和评析,克服该类课程评分过程的难点,天津大学新版培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完善。例如,在二年级暑假增设城乡规划建设实践调研与建筑遗产测绘实习,丰富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野外考察实践的选择余地,将历史文化名村、名街等纳入特色调研对象。在本科五年级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实习之后,增设城乡规划实践案例的分析与评价课程,要求学生公开讲述实习体会和成果,公开点评实践效果。

(3)鼓励师生创新,扫除学分认定障碍,在课程组织上激发教学改革动力。为鼓励师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设计的前沿理论和创新理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为解决传统教学中设计竞赛、workshop等非课程环节类设计难以量化工作的问题,在新版培养方案中,特别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开设学科竞赛和联合工作坊等任选课程,鼓励不同的师生团队,根据创新设计和合作交流的需要,灵活选择该创新类课程和学分,从而将分散的课外设计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激发师生教学改革的动力。

3.改革学时设置模式,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基于《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建立了三大模块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其包含对应指导规范中10大核心领域的专业必修课程的“核心模块”“相关课程模块”以及5个“推荐选修模块”。除了改进、增设乡村规划原理、GIS与数字化城市、城市生态规划概论、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城市社会学概论、城市存量更新规划理论与实践、国内外城市规划前沿导论等课程外,更鼓励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应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主题性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从思辩式教学向案例式(Case)教学转变,从教育过程管理向教育目标管理转变[12]。具体体现在每一门课程的学时配置中增设了实践调研、学生案例教授、课下实践训练等课外学时,并适当提高其比重,从而为新开课程探索课题讨论式案例讲授的教学方法预留了空间。

长城教案范文4

关键词:工学结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近些年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已经全面扩大,这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就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了解决长春轨道交通集团的用人需求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于2011年被批准开设,2012年开始面向全省正式招生。为了更好地建设和发展该专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按照“工学结合”的特点和要求,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了精心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

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通过进行广泛深入的企业调研,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要求,岗位的能力要求,按照“工学结合”的思路就如何进行专业定位、构建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和教学模式创新等问题,与企业专家进行了共同研讨,以制定出“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工学结合”特色应在教学模式上充分体现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顶岗实习的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上,重视教学的内容和工作任务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有机地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的形式,来完成教学计划,这是对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能够培养企业所需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

2 “工学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1 以轨道交通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科学地结合长春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来进行专业定位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长春经济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培养所需求的人才,其体现方式是科学地对专业进行合理定位。与此同时,合理地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科学的专业定位的前提条件,必须要进行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和行业市场调研。长春轨道交通3号线是吉林省长春市第一条轻轨线路,自2002年10月30日开通以来,长春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止到目前,仍然急需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人才,需求量非常之大。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地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企业的调查,并对本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我院完全针对长春市现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情况,成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本专业以长春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为依据,从培养具有本地区特点的人才入手,主动的寻求与长春轨道交通集团的合作途径,共同商讨专业的科学定位。同时,实时关注长春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动态,合理地调整专业的发展方向,形成了具有长春市特色的专业特点。

2.2 注重岗位的专业能力的培养,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我院始终坚持着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基准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的建设始终以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中心来进行,这样可以达到使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岗位的定位相结合的目的。具体的实施计划如下。首先,邀请长春轨道交通集团的运营部门的领导,专家及其一线的技术人员与在校教师,领导共同组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体系开发小组。其次,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的流程进行合理化的规范。在开发的流程上,大概可以分为4个流程。(1)专业的定位及分析。小组人员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有关的岗位进行定位,所谓定位,就是在学生毕业后具体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确认。一般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基本包括行车岗位和客运岗位两大岗位体系。行车岗位包括行车调度员,行车值班员等。客运岗位主要包括车站值班员,售票员等。(2)职业能力分析。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就业的岗位都是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当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岗位,所以要求学生要具备比较丰富的人文社会及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比较系统的工程领域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色知识;具备安全有效运营管理能力;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践综合分析能。(3)具体课程的设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需求增加,所以课程的设置并非是固定的,一定要切合实际地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来设置.一方面,要以市场的调研作为基础,加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建设.要实时观察企业的动态,并聘请企业核心员工作为外聘教师,参加专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另一方面,要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上综合分析,依据该专业职业能力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和开发步骤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将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归属到相应的课程,形成以学生工作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2.3 校与企深度合作,推动“工学结合”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长城教案范文5

1.创设模拟情境,进行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实施环节,每组最好保持在5到6个人为宜,通过情境的设置,给学生以仿真的身份与任务,保证每个小组成员能自始至终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组内互相启发、协助、支持和鼓励,解决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案。案例讨论占整个案例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教师是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案例讨论的主角是学生。

2.进行成果展示和课堂讨论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小组要筛选出最佳的一个解决方案,可由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同学做补充发言,然后进行课堂讨论。

3.教师进行总结,学生撰写案例报告

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并要求学生单独完成或小组完成案例报告。教师要对学生或小组上交的案例报告进行评阅并给予意见反馈,让学生弄清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之处,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结合具体课程,选择适宜案例

案例教学法适应的课程对象多为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科目。饭店管理概论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的特点。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传授势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饭店管理概论其中一章“饭店市场营销”,教师可依据课程内容与特点设计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针对饭店市场营销章节的知识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力争做到选材得当、描述真实、语言生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选用北京长城饭店在1984年把握美国总统里根将率团访华的机会,成功得到了接待美国新闻代表团的任务这一公关营销的成功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了解饭店市场营销理念,熟悉饭店市场机会分析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掌握饭店市场推广与沟通、强化服务、提升顾客满意度等策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行案例展示,突出相关知识点

所选案例中需要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知识点,教师应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让学生在阅读案例时,洞察相关知识重点,便于找出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证实理论的重要性,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学生针对这一案例的分析得出长城饭店抓住了美国总统里根率团访华的市场机会,并对市场机会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瞄准了500人的新闻代表团,进行了公关策划,找到了大使馆是总统访华所有活动的安排的重要因素,并在洽谈中提出北京长城饭店是中美合资饭店的一流饭店,那么理当接待美国一流的新闻代表团的理由,由此承接了接待美国新闻代表团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就长城饭店如何抓住市场机会进行分析,在饭店公关上使用了哪些技巧等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实际案例熟悉掌握饭店市场机会分析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当学生了解了长城饭店在接待美国新闻代表团的服务中表现出色,主动在楼顶上架起扇形天线,把高级套房布置成便利发稿的工作间,将饭店独特景致介绍给CBS、NBC、ABC公司作为播放新闻的背景,使长城饭店的精华让世界观众尽收眼底,同时,提出了只要在播映时说一句我是在北京长城饭店向观众讲话,对新闻代表团的收费一律优惠,为长城饭店面向世界作了广告等情况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饭店如何运用了服务战略满足了客户所需,同时在经营推广上运用了哪些技巧。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反复思考、推敲案例,洞悉到强化服务战略与提升顾客满意度方面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策略,并可以深刻理解饭店市场营销的新观念以及熟练掌握饭店市场推广的新手段,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制定出长城饭店的营销策略。

3.设定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讨论案例

讨论的核心任务是提供诸多方案解决案例中的疑难问题,并从中筛选出最佳的一个或多个问题解决方案。教师这时要充当主持人、评委、旁观者等多重角色,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教师要事先作好安排,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小组成员以5到6名为宜,并选择出一名组长。这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确定案例分析的角度,对事先准备好的案例脚本——“长城饭店把目标又瞄准了里根总统答谢宴会”展开讨论。讨论的重点问题有:如果你是饭店公关营销人员,如何顺利拿下宴会举办权;获得举办权之后,如果你是饭店经理,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工作使得宴会完满完成并有一定的公关宣传效果。通过设置的情境,给学生以拟真的身份与任务,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到学生小组中,一方面鼓励那些内向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另一方面,要随时注意学生的讨论不得偏离教学的中心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

4.学生展示成果,开展课堂讨论

待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意见基本达成共识,可派小组组长或代表向全班同学进行成果展示。然后开展课堂讨论。如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答谢宴会的举办权的争夺,应该从其决策因素入手。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以往答谢宴会或在美国大使馆或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移至长城饭店,需要说服的是中美两国礼宾司的首脑及有关执行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运用饭店市场营销策略与沟通方面的知识,分析出饭店可以把重点放在真诚邀请各方首脑及负责人到饭店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饭店的一流的设施、顶级的店容、丰富的菜点酒水和优质的饭店服务等优越条件。在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后,其他小组成员若有补充也可以进行发言,开展讨论。如获得宴会举办权之后,饭店经理可与中外各大新闻单位取得联系,真诚邀请他们到饭店租用场地,实况转播美国总统的答谢宴会。为了取得广告营销效果,可以提出对租用场地收费上的优惠,以此换来转播时一定要提到长城饭店的名字的承诺。这样,就可以使饭店获得了免费的全球性新闻广告,提升饭店知名度。课堂讨论中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只是在黑板上罗列出每个小组代表的发言要点,营造一个自由的课堂气氛。既使得讨论结果更加完善,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5.教师进行总结,学生撰写案例报告

长城教案范文6

论文关键词 新型城市 转型升级 法律监督

一、新型城市化的定义

根据广州市委宣传部、政策研究室和广州市政府研究室主编的《新型城市化理论观点选编》一书的解释,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总的来说,城市化反映了乡村变为城镇的一种复杂的过程。其至少包含了乡村到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1)人口结构的转型;(2)经济结构的转型;(3)地域空间的转型;(4)生活方式的转型。而新型城市化是科学的城市化,是体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城市化,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城市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化;更为重要的,也是我们法律工作者最关心的是,新型城市化是发展民主法治的城市化,要以民主法治的方式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来提升民主法治水平,使城市化与民主化相互促进,城市建设与法治建设交相辉映。

二、番禺检察院服务新型城市化的实践探索

(一)坚持思路创新,着力在促进绿色生态、城乡协调发展上下功夫

1.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维护绿色生态环境。2009年至今,在我区加大河涌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的大背景下,我院抓住发展机遇,锐意创新,拓展职能,环境公益诉讼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走在全市基层检察院前列。

2.实行与政府维稳窗口的无缝对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去年我院与区综治办联系,正式签订《使用信息网络查询系统意见》,使我院能够直接采用区综治办的信息网络查询系统查询人民群众到各镇街信访维稳中心进行申诉的情况,从而多渠道地发掘城乡案源。同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引导人民群众到正当、有序、可控的司法程序解决申诉问题。为促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法治保障。

(二)坚持机制创新,着力在促进空间优化、法治文明上下功夫

1.探索审前非羁押措施适用。一是建立审前调查机制。通过建立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品格证据的捕前审查制度,在审查逮捕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个性特点、社会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形成品格证据,为办案人员判断其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提供依据。二是建立刑事和解机制。制定了《刑事和解实施细则》,对部分轻微刑事案件综合考虑案情等因素开展刑事和解,促使加害方与被害方重归和谐。如去年在办理谢某某、陈某、孟某某三宗交通肇事案,嫌疑人均系在倒车期间未充分注意安全,将自己的亲生儿女碾压致死,我院秉持人性执法的理念,充分体谅嫌疑人身为人父的悲痛心情,同时考虑到案件办理对三个家庭的影响,根据三嫌疑人的悔罪表现,依法作出了不起诉处理。三是建立帮教对接机制。通过外部加强与团委社工组织、司法行政矫正机构联系,内部加强公诉、监所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完善对犯罪嫌疑人不捕后的跟踪、考察、帮教工作,在保证监管到位的前提下,力求发挥教育、感化、改造功能,促进犯罪嫌疑人早日回归社会,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四是探索流动人口取保机制。实行品格证据调查,走访犯罪嫌疑人案发前所在单位,了解平时表现,由单位对其品格出具书面证明;约见犯罪嫌疑人家属,考察家属人品,确保是否具备监管条件。

2.探索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为贯彻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精神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试行附条件不起诉的部署要求,我院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创新行使检察裁量权,探索推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至今共对4件个案启动了附条件不起诉程序,目前已对其中2件做出了不起诉决定,另外2件正处于考察期间。在姜某某盗窃一案中,姜某某由于一时贪慕同学的摩托车而实施了盗窃,该案事实虽然简单,但情况特殊,姜某某在案发时即将面临高考,我院公诉科受理该案后,经过多次考察走访发现姜某某是一名非常懂事、孝顺的大男孩,其对自己的一时糊涂悔恨不已。本着教育、挽救的原则,公诉科对其启动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考察期间,姜某某表现良好,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本省一所高校。案件办理期间检察官多次认真、细致的走访家庭、学校,对嫌疑人进行耐心的教育、鼓励,使姜某某的亲属深受感动,其父亲专程前来我院赠送感谢信以及锦旗。

通过办案实践及理论研讨,我院制定了《番禺区检察院附条件不起诉操作细则》,明确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案件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操作规程。在附条件不起诉程序中,配套设立公开听证制度、社会调查机制以及不起诉案件回访机制,即启动附条件不起诉程序后,根据拟不起诉人的自身情况,设定三个月至六个月不等考察期,制定具体考察方案,形成社会调查报告,而后召开听证会,对拟不起诉人的个人表现、考察情况予以公开听证,并视情况做出起诉或不起诉的决定。不起诉决定做出后,对不起诉人继续跟踪回访,以确认其人身危险性、再犯可能性的消除,保障不起诉决定的效果。

(三)坚持方式创新,着力在促进社会和谐、公平诚信上下功夫

1.依托全市首个刑释解教帮教基地,延伸基层检察监督新触角。在刑释解教帮教基地设置专门社区矫正检察室,延伸基层检察室社会触角,对社区矫正活动进行全面法律监督。落实社区矫正检察官制度,制定因人而异的帮教方案,提高个案矫正水平。协助有关部门将心理医生引进社区矫正工作,用专业心理辅导减少社会维稳隐患。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GPS卫星定位”系统,对重点监控的社区矫正对象实时定位,确保不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建立与社区矫正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动态监督,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督工作成效。

2.依托检务大厅,进一步加强检察长接访、案件查询、控告申诉举报受理、律师阅卷等综合性功能,努力为群众提供高效、快捷、舒心的服务。率先在全市基层检察院中开通刑事、控申、民行案件实时查询、网上提交电子资料等功能,增设律师网上预约查询公开信息渠道,拓宽服务群众窗口。

(四)提升“四个指数”,助力新型城市化建设

第一,提升民生指数。认真贯彻全省“三打两建”部署,促进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建立专项行动打击案件识别卡、绿色通道、提前介入重特大案件等机制,为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护,满足人民群众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日益增长的司法需要。突出打击制假售假犯罪、欺行霸市等破坏市场秩序的犯罪,以及通过网络实施诈骗、传播淫秽物品等犯罪,保护知识产权和创业环境,努力营建规范有序的市场监管体系。如依法、高效办理公安部交办的“贝斯特国际电玩集团”开设案、雇佣打手垄断沙县小吃涉黑专案等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新型、典型案件。

第二,提升和谐指数。率先与政府信访维稳窗口建立直接衔接机制,实现全区涉检民行信访维稳案件地毯式大排查,矛盾化解力度渗透到基层一线。针对涉检信访案件的息诉工作通常都有周期长、易反弹和难度大等特点,番禺区院控申科抓住“首尾”两个点进行谋篇布局,形成“源头主动预防、案后综合治理”的首尾息诉工作机制,用由刚到柔的法言法语,由上到下的跟踪回访,努力实现由戾到祥的办案效果。涉检信访案件息诉率达98%,真正使信访人在案后能够回归平和的生活。延伸驻广州大学城检察室社会触角,落实社区矫正检察官制度,制定因人而异的帮教方案,将心理医生引进全区社区矫正工作,提高个案矫正水平,目前成功帮教两名大学生。

上一篇小鱼教案

下一篇大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