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翻译法范例6篇

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范文1

关键词:英语教学 英译汉 增词翻译法

有些汉语词类,比如语气词、量词等,英语是没有的,汉语译文如果不加这些词类,就不能很好地更准确地表达原作的意义和修辞色彩。

1.增加汉语语气助词

汉语有许多语气助词,如“啊”“的”“惟”等,语气助词本身无字无义,一般放在句中或句末,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气。不同语气助词在句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而英语没有语气助词,因此翻译时可根据汉语习惯恰当增加汉语特有的语气助词来很好地表达文章的修辞色彩和意义。

例如:How fine it is today!

今天天气多好啊! (感叹语气)

Don't make joke. I mean it

别开玩笑啦,我是认真的。(感彩)

Look out when crossing!

过马路时小心!(祈使句的警告语气)

Do you know Chinese history?你了解中国历史吗?(疑问句表示疑问的语气)

2.增加汉语量词

英语的数词可以和可数名词连用,数词和可数名词之间是没有量词,而汉语在这两者之间一般要用量词。英译汉时,根据不同的名词增加表示名词形状、特征,或数量的名量词,如“辆”“轮”“条”“头”等量词。

例如:a car.一辆汽车。

A red sun is rising slowly.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一轮)

He keep a dog.他养了一头狗。(一头)

3.增加汉语词尾词

英语的大多数可数名词表示复数时在词尾加s(es,ies),而汉语的名词复数是在名词后加译个尾词“们”,特别是表示性别、专业、职业的人称名词。

例如:Scientists have tried to come up with biological explanations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oys and girls.科学家们一直试图从生物学的角度方面来解释男孩女孩的着种差异。

Ladies and gentlemen.女士们,先生们。

4.英语中的有些动词或动作名词,译成汉语动词时需增加表示行为,动作量的动量词

例如:Once the two boys had a fight.有一次,两个男孩打了一架。(一架.)

I laid myself down to rest my wearied limbs.

我躺下来好让两条疲惫的腿子休息一下。(一下)

英语的句子中,有时会省略一个或更多的成分,这种句子称省略句,被省略的句子成分可能是主语、宾语、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虽无其词但有其意,在翻译这些句子时,为了更好地表达其内容,可以恰当补译省略的成分,

1.增补一般疑问句非特殊疑问句的回答句中的省略成分

例如:Do you live in Hk? Yes I do.

你住在香港吗?是的,我住在香港.

Where do you live?Hk.(主语,谓语)

你住在哪儿?我住在香港.

2.在并列句中,后一分句常省略与前一部分相同的部分,在英译汉时增补些句中省略的成分

例如:I learn English,and he Japanese.

我学英语而他学日语。(谓语learn)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ave.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谓语和宾语make men)

He has a big house. I have small.(宾语house.)

他有个大房子,我有个小房子。

Bowling is good for the stone and rein; shooting for the lungs and breast ;gentle walking for the stomach; riding for the head.

滚球利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谓语的一部分is good).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起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使,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子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子际。(定语Their chief use)

3.在英语的条件和让步状语中,带有“were”“had”“should”“would”“could”等助动词出现在主语前面,如果不是疑问句的时候,就一定是省略连词“if”“though”的条件和让步状语从句,翻译应加译表达构成条件和让步的假设语气的汉语词,比如,“如果……的话”

例如:Had you follow my advice,you would have made it.

如果你听我的话,你早已成功了.(连词如果)

Were I you,I would not follow his idea.

假如我是你,我不会听他的话。(连词假如)

4.原文含蓄条件句中的省略部分

例如:He would never have been successful without your help.

如果没有你的帮助,他是不会成功。(如果)

5.be有时引导一个让步状语从句

Be a man ever so successful,he should not be arrogant.

不论一个人多么成功,他不应该狂妄自大。(不论)

6.在复合句中,特别是以than或as引导的比较状语从句中,常省略与主语相同的部分,仅保留必将对象

例如:He is as ready to treat her as he is to his guests

他愿意招待她,就像他愿意招待他的客人一样.(愿意招待)

7.在原因、时间状语从句中,以“when、while、,as”引导的比较状语从句中,常省略与主语相同的部分及以“when、while、as”引导的比较状语从句的连词

例如:On hearing the knock on the door,he jumped off the bed and threw on his clothes.

听到敲门声时,他们就下床披上衣服。(时)

根据意义上的需要或修辞上的要求,可以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单词和词组,可使译文读起来通顺自然,意思明确,符合汉语习惯.

1.增加名词

例如:Digital watches have helped change the way of telling time.

数字手表已促使人们改变报时的方法。(人们)

Usually,a user computer is connected with a limited area network.通常,网络中的用户工作站要直接接到一个局域网。(工作站)2.增加动词

例如:They recommends four areas for development.

他们建议在四个领域进行开发。(进行)

people elect him president.

人民选他当总统.(当)

3.增加副词

It only seemed right and sensible that we should hav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great countries.

中美两个大国建交是完全正确和明智.(完全)

4.增加形容词:

New year's Eve is a display-case for pyrotechnics

新年前夜是放焰火的好时机.(好)

It was the only powerful tug in the area at that time.

那是当时该区域内唯一的大马力拖船。(大)

5.增加代词

The gathering of top chefs represented one of the greatest gatherings of cognoscente the food world had ever known.这些顶尖的厨师会聚一堂,代表了美食界一次空前规模的行家聚会。(这些)

6.增加慨栝词

例如:you and me

你我两人。(两人)

The report summed up the progress of science,and environment.

报告总结科学、经济和环保三方面的进步。(三方面)

7.增加数词

例如:Haven't seen you for ages.

多年不见。(多)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captains prevented immediate action.

两位船长的分歧妨碍了救援行动马上进行。(两位)

根据原文中的形象特征,在译文中添加些词,使其内容形象生动。

例如:The statue of liberty.自由女神铜像。(女神)

The American flag.美国星条旗。(星条)

根据原文中的内容,在其标题添加些内容词。

例如:The Amoco Cadiz

美国石油公司“阿摩柯。卡迪兹”号油轮。(美国石油公司)

Volunteering on the EXPO

世博会志愿者话甘苦(话甘苦)

参考文献:

[1]林佩汀.中英对译技巧.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英汉翻译教程.

[3]钱歌川.翻译的技巧.商务印书馆.

[4]杨亚军.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教师手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8.

[5]杨亚军.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学生用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8.

语法翻译法范文2

关键词: 英语翻译 句法翻译 技巧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在翻译过程中,翻译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按照译文的语言规则来表达原文的思想。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在句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很多区别,为了使译文既能忠实于原文,又不能被原文的句式、风格所束缚,我们必须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本文就句法翻译中的不同的翻译方法进行了讨论。

一、换序译法

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有着很多差别。在翻译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更换原文词语的前后次序。翻译时根据译文的语言习惯,对原文的词序进行调整,使译文达到最大限度的通顺,这就是换序译法。请看下面的例子:

(1)Never before has our country been as united as it is today.

今天,我们国家空前团结。(倒装句换序)

(2)Formerly a worker himself, he was now an engineer.

他过去是工人,现在当了工程师了。(同位语换序)

上面两个例句主要是对较简单的句子的语法成分在词序上的调整,牵涉部分都在一两个。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较为复杂的换序译法:

He witnessed ①the sixth ②post-war ③economic crisis ④of serious consequence ⑤that prevailed in various fields ⑥in the USA.

他亲眼目睹了⑥美国②战后①第六次④后果严重的⑤波及各领域的③经济危机。

英语原文定语的词序:①次第定语,②时间定语,③本质性定语、中心词,④判断性定语,⑤陈述性定语,⑥国别定语。

汉语译文定语的词序:⑥国别定语,②时间定语,①次第定语,④判断性定语,⑤陈述性定语,③本质性定语,中心词。

上面这个例子是对中心词“crisis”的修饰语进行换序译法,在这句话里,它有六个修饰语,如何对这几个修饰语进行换序,我们应在不断的翻译实践中去掌握英汉词序规律,学好换序译法。

二、断句译法

在英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又长又复杂的句子。在多数情况下,原封不动地对原文中的长句进行翻译,往往会使读者感到费解。因此,把一些长句断开来翻译也是翻译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断句译法。请看下面断句译法的例子:

It is very easy to bring some books from the bookstores and libraries,but to learn the knowledge in the books and put the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is by no means an easy job.

从书店和图书馆带一些书回来是轻而易举的。//然而,从书中学得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就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拆开并列句)

长句难译,原因在于译者面对复杂的长句不知从何下手。为了有效地翻译好长句,我们可对其进行语法分析,先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找出修饰主语和宾语的定语和定语从句。理清句子的语法层次之后,恰如其分地断开长句进行翻译。

三、合句译法

一般来说,英语句子要比汉语句子要长,一个英语句子要比一个汉语句子具有更大的容量。因此,我们在汉译英时有必要、也有可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语句子翻译成一个英语句子。我们在英译汉时也经常要用合句译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英语句子翻译成一个汉语句子。请看下面的例句:

(1)The young man was very miserable.∥He had no money about him.∥All his livings had been stolen.

这个年轻人很惨,已落到了身无分文的地步,因为他所有的积蓄被窃。

(2)过了两年,他又换过学校,却遇见了一个值得感佩的同事。∥那同事是个诚朴的人,担任教师有六七年了。

Two years later he changed to yet another school,and there he met a colleague whom he was a sincere,plain-spoken fellow who had been a teacher for six or seven years.

采用合句译法时,都是根据原文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译文的句与句之间加上连接词语,如英语译文中的“and”,“while”,“when”,“so”,“but”等。

四、转态译法

所谓转态译法,就是在翻译过程中把原文中的被动语态转换成译文中的主动语态,或把原文中的主动语态转换成译文中的被动语态。一般来说,无论是书面语中,还是口头语中,英语比汉语用更多的被动语态。英语中那些用了被动语态的句子在翻译成英语时,可以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把被动语态转换成主动语态;汉语中用主动语态的一些句子在翻译成英语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主动语态转换成被动语态。请看下面的实例:

(1)Many voices have been raised demanding the setting up of an Arab common market.

许多人要求建立一个阿拉伯共同市场。

(2)马路两旁是整齐的梧桐树。

The avenue was lined with neatly-spaced plane trees.

关于转态译法,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英译汉时汉语译文可以采用主动语态,但并不一定要有主语,而英译汉时汉语原文中的无主句译成英语后必须添加主语。另一点要注意的是有些英语被动句在翻译成汉语时仍然以被动语态出现,但避开用“被”字,而根据具体的上下文用“受”、“为”、“由”、“获”等表示被动概念的词语代替。

五、缩句译法

所谓缩句译法,就是根据原文的逻辑关系和译文的语言习惯,把原文中的一个句子紧缩成译文中另一个句子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原文上下文中相对次要的句子紧缩成状语,也有一部分紧缩成定语或同位语乃至主语。请看下面的例句:

(1) She went back home to take care of her husband. He was seriously ill.

她回家去照料病重的丈夫。(缩为定语)

(2)Her father became the mayor of the city.He was a murderer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她的父亲,二次大战中的一个杀人凶手,竟当上了这个城市的市长。(缩为同位语)

(3)他在去年夏天把十九岁的女儿小福子卖给了一个军人。卖了二百块钱。

The summer before,he had sold his nineteen-year-old daughter Joy to an army officer for two hundred silver dollars.(缩为状语)

缩句译法更多地用于汉译英,一方面是因为汉语句子较短,而英语句子较长,另一方面是因为汉语句子相对简单,而英语句子相对复杂,结构形式比较丰富多彩。

六、正反译法

由于语言习惯不同,汉英两种语言在正说与反说方面也会不同。原文中正说的句子翻译时可能不得不处理成反说,也可能处理成正说反说均可,只是处理成反说更好一些。反之亦然。这种把正说处理成反说,把反说处理成正说的译法,就叫正反译法。试比较:

What they found will surprise no one who has a teen or is a teen or just remembers being a teen.

这一结果引起了那些青少年父母、青少年本人以及对青少年时期仍记忆犹新的人们的共鸣。

英语词句中含有never,no,not,non-,un-,im-,in-,ir-,-less等成分以及汉语词句中含有“不”、“没”、“无”、“未”、“甭”、“别”、“莫”、“勿”、“非”、“毋”等成分的为反说,不含这些成分的为正说。请看下面的实例:

英译汉正转反:I do think that it is beyond his power to fulfill the task.(我的确认为要完成这项任务是他力所不及的。)

英译汉反转正:He returned home with no hope on his face.(他满脸灰心绝望地回到了家。)

汉译英正转反:那个房间的门总是关着的。(The windows of that room were never open.)

汉译英反转正:他提前三天到达是我们没想到的。(His arrival three days in advance is beyond our expectation.)

在运用正反译法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正说与反说之间的语体变化。如“禁止张贴”翻译成正说“Posters Forbidden”较正规,而翻译成反说“No Posters, Please”就较口语化;同样,“Posters Forbidden”翻译成正说“禁止张贴”较正规,而翻译成“不准张贴”就比较口语化。一般来说,正说显得较正规,反说较口语化。

结语

无论是作为一名翻译初学者还是译者,在学习翻译或翻译之前,都必须全面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从而使翻译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语法翻译法范文3

关键词:法律英语 英语翻译 文化差异 法系差异 心理思维差异

法律英语,是以英语为基础,用以表述法律科学概念及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用的语种或某一语种的部分用语,它是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语言。法律英语特点鲜明,在词汇使用上庄重规范,书面语多,句法结构纷繁复杂,大量使用祈使句、被动语态、综合复杂句以及虚拟语气等。法律英语目前已经成为法律与英语中的一门交叉学科,在社会上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本文主要对法律英语翻译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能够对法律英语翻译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

一、法律英语的特征

法律英语就其文体来说属于职业专用英语,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语体,是应用语的一个分支,也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种语种。其行文庄重、结构严谨、表达准确。作为一种专用英语,法律英语在词汇的使用、句法的安排、文体的选择上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具体来说:

1.句法特征

句法特征是法律英语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包括惯用长句,分词短语使用普遍(为了清晰地表达句意,法律英语往往更多地使用分词短语来代替从句做定语、状语或宾语),介词和介词短语使用频率高,条件从句使用率高。法律英语句法的这些特征是我们研究和对其进行翻译时所必须深入考虑和分析的。

2.词汇特征

词汇特征是法律英语特征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分为使用法律专门术语(法律英语在长期的法律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法律语言);拉丁语频繁被使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拉丁语在英美法律实践中频繁被使用);相对词义的词语大量涌现;普通词语被赋予法律含义,如party在法律英语中被理解为“当事人”等。

3.文体特征

法律英语属于书面英语。在起草法律文件时,严密准确是法律英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只有严密准确的法律英语才能保障法律的权威性,才能更好地反映立法意图并体现立法原则,才能更好地维护法律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才能更好地便于对法律进行解读和执行,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制水平。

二、法律英语翻译

1.法律英语翻译的一般原则

法律英语是一种应用性比较强的语言类型,法律英语翻译一般来说要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①词语使用的庄严性。法律英语由于其直接鉴定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所以对用词的准确性要求相当高。这一点是在进行翻译时必须牢记的。②准确性原则。在对法律英语进行翻译时应当表达清楚具体,并尽量摆脱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注意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的差异,避免因使用错误的词语而使翻译失去准确性。③精炼性原则。翻译法律英语除了准确外,还应遵循精炼的原则,即用少量的词语传达大量的信息。精炼性原则要求应尽量做到舍繁求简,避免逐词翻译、行文拖沓。④术语一致性原则。为了维护同一概念、内涵或事物在法律上始终同一,以免引起歧义,即使同一词语多次重复,一经选定就必须前后统一等。法律英语的这些翻译原则是我们在进行法律英语翻译时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法律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法律英语翻译是国家间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法律英语翻译的目的就是克服客观物质世界存在的民族差异性的障碍,促进国家之间的法律交流。根据笔者多年的学习、观察,法律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选择内涵最接近的法律词汇进行翻译。在中西法律文化之间,有些词的含义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在这两种文化之间会存在内涵最为接近的词汇,这时可以采用而不会导致太大的误读。②创造新的法律词汇。很多的情况之下,译者们在面临一种文化中有而另一种文化中无的事物时,会采用音译的办法,翻译法律英语时也需要进行一种创造性的加工和想象,如罗马法系中的“legal person”最初被译成“法人”,“due procedure”译成“正当程序”等都是一种建设性的创新。③必要的解释。由于中西方诸多法律理念的基本差异,法律英语中有许多的词汇如果直接翻译,就会使它的意义非常不明确,此时,在忠实原文内涵的基础上做一些人为的增减就非常必要。法律英语以上的一些基本翻译方法是我们在进行法律英语翻译中可以采取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影响法律英语翻译的因素

1.语言文化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一,在行文结构、遣词习惯及句法层面上相去甚远。英语句子重分析,故造句多形合。而汉语句子则重意合,是靠逻辑事理的顺序来实现意合、流动、气韵三位一体的横向铺排的。由于两种语言特征各异,再加之法律语言的措辞要求严谨,故在翻译时往往不能正确遵循各自的语法要求,从而不利于表达。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已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2.包括法系在内的法律文化差异

王佐良先生认为:“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之词,面对的却是两大文化。”法律英语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对译,恰恰相反,由于法律英语涉猎范围甚广,包括各部门法以及诸多法律边缘学科,故从事法律英语翻译的人士须熟悉中英有关的法律知识,如果缺少相应的法律文化底蕴尤其是一些法制史方面知识的了解,稍有不慎就会谬以千里,造成不完全理解或理解错误。法律文化的差异目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3.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方由于语言文化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差异导致他们在逻辑思维方式上同样存在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一方面将影响到其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将影响到其理解、翻译语言的方式。因而,可以说,思维方式的差异同样是影响法律英语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

法律英语是法律与英语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应用非常强的学科。法律英语翻译之难就在于翻译的过程要实现法律与英语的双重要求。区别于其他的英语翻译,法律英语由于其准确性要求高,法律知识面要求广,因而法律英语对翻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这既对他们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希望本文对法律英语翻译的有关知识点的总结和梳理能够对我们认识和把握法律英语翻译,并进而提高法律英语的翻译质量和水平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邱贵溪.论法律文件翻译的若干原则.载.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5月.

[2]苏珊.法律英语及其语言特征.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3]陈水池,罗孝智.法律英语用词的准确性特征.载.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9月.

[4]谢燕鸿.法律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与模糊性.载.双语学习.2007年9月.

[5]李慧.文化差异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载.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1期.

语法翻译法范文4

关键词:法律术语;翻译原则;功能对应词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11-021.引言

法律术语翻译是法律翻译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法律术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篇法律文件翻译质量的高低。如果法律术语翻译错了,很可能会造成误解,甚至酿成纠纷。因此,对法律术语的翻译一定要慎之又慎。

2.法律术语的特点及其翻译中的困难

法律术语是具有法学专门涵义的词语,其作用在于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一项被普遍接受的复杂的法律概念、学说或法则,使法律工作者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它是法律语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法律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行业特色。若非法律专业人士,或者没有相关法律背景知识,我们对法律语言的理解很难做到完整、准确。法律术语作为一种更精练的法律用语,理解起来更是颇费周折。很多情况下,法律术语虽然用的是日常语言,但却往往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例如:"power of attorney",有人直译为“律师的权利”或“律师的力量”,这是错误的,应译为“授权委托书”。又如"necessity",在一般的日常英语中,人们将它翻译成“必要性,需要或必需品”,但作为法律术语,它则表示一种可以免除或减轻责任的违法阻却事由,即“紧急避险”。像这样的法律术语在法律语言中大量存在。这无疑给法律翻译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此外,法律术语还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比如:"negligence",它有两层含义,一种是表“疏忽”、“大意”,一种是指“过失侵权行为”。如何才能确定这些词的具体含义,的确又是法律翻译工作者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以上谈的是由法律术语自身的特点所导致的其理解上的一些困难。其实,在具体的法律翻译实践中,法律翻译工作者们即便是对法律术语的含义做到了准确理解,他们仍然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难题,那便是法律体系(或体制)间术语的不对应性。

我们国家的法律体系主要是借鉴和参照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而英美国家则是属于普通法系。大陆法和普通法之间的差异主要反映在两种法系所使用的术语和概念之间缺乏对应词上。我们知道,每个国家的法律规定都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息息相关,是其自身特殊国情下的产物。每一条法律术语都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与它自己特定法律体系和民族背景下的独特的法律概念相对应。有些术语在翻译中根本找不到对应词。比如法律汉语中的“差额选举”、“等额选举”等,它们在法律英语中就缺少对应的术语,因为它们在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中根本就不存在。法律英语中的许多术语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汉语术语,比如alibi、equity、solicitor等。有些术语即便在目的语中能够找到其功能对应词,即目的法中与之表达的内容大致相同的术语,但二者的主要含义却可能相去甚远,对应程度很低。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功能对应词到底能不能作为原术语的译文采用,这都是译者需要仔细衡量的问题。这就给法律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法律术语翻译的原则和对策

尽管有以上种种困难,法律翻译(法律术语翻译)的实践却从未中断过。只不过这种翻译对翻译工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并掌握了相应的技巧,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就一定能够逐步提高法律翻译水平。

与所有的翻译一样,法律术语的翻译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准确理解原术语的含义,这也是法律术语翻译的总原则。要做到这一点,译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在加强语言学习的同时应加大对法律专业知识的掌握。有些人英语语言非常好,但翻译起法律文件来却错误百出,究其原因是对法律知识不熟悉,所以对一些句子和词汇没有深入的理解,再加之翻译者对专业术语不熟,所以往往就会闹出很多笑话,如将action翻译为行动,而其在法律语言中的含义是诉讼,demise(原义是死亡),然而在法律中的含义是遗赠,present(原义是礼物),然而在法律中的含义是此法律文件等等。如果译者不熟悉这些专业术语,而只是用一般的常用语去翻译,必定会发生误译,所以翻译人员既要精通英语语言知识,又必须掌握一定程度的法律知识。其次,由于词的内在意义往往比其外在形式复杂得多,所以在理解时切忌望文生义、仅从字面去猜测词义。对法律翻译工作者而言,手头备一本好的法律词典是非常必要的。遇到可疑之处就一定要勤查词典,找术语的词源,联系上下文,再结合背景知识对术语含义作出准确的理解。很多术语在不同的情况下意思差别很大,甚至在同一部门法中也有不同的含义。比如:"dominion"在民法中指完全所有权,在国际公法中则表示;"estoppel"在合同法中指不得反悔,在刑事诉讼法中则表示禁止翻供。又如"impeach"这个词,在宪法中它的含义是"弹劾"之意,在证据法中他指对证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提出反驳,而在国际私法中它又指当事人对申请在国内执行的外国判决和仲裁提出异议。所以,译员一定要十分谨慎、多下苦功,确保准确理解法律术语在上下文中的确切含义。

在准确理解了原术语的含义之后,接下来就涉及到具体的翻译了。笔者根据自己的法律翻译经验,将法律术语的翻译划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无法找对应词的情况;第二种是可以找对应词的情况:

对第一种情况而言,我们之前也已经提到过,由于法律渊源、法律体制、法律结构、法律概念等方面的差异,法律术语都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与它自己特定法律体系和民族背景下的独特的法律概念相对应。所以,有些术语在翻译中根本找不到对应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采用直译、释义或创造新词语的办法。比如:adversary system(对抗制)、strict liability(严格责任),国家法(Anti-Secession Law),这是一种直译的方法。但我们会发现,直译有时还是不太能让译入语读者明白原术语的意思,所以我们常常采用另一种方法--释义法。释义是指舍弃源语中的具体形象,直接用译入语将其意图内涵表达出来。在翻译一些具有鲜明国家或民族特色的法律术语时,如果直译不能使译入语读者明白,加注又使译文冗长繁琐时,就可采用释义法。它既可使法律译本简练,又不损害对源语信息的表达,是解决缺少确切对等词的一个有效方法。例如,在翻译"quiet possession"时,如果按字面理解译为"安静占有",就会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实际上,在法律文本中,该术语表示"不受干扰的占有使用"。又如"Power of Attorney"一词,看起来似乎意为“律师的权力”,其实指“授权委托书”。在采用释义法时,译者必须准确把握源语的实质含义,以免造成误译。同样,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带有明显时代烙印并颇具中国特色的术语,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2条中出现的"劳动教养"在英语中就无法找到有相同内涵的对等词,目前较通用的做法是译为"reform through labour"。在相关行政规章中频繁出现的"挂职干部"一词也只能采取释义的方法,即"cadre serving in a lower level unit for a period while retaining his position in the previous unit"。 又如,由于体制上的原因,采用双层管理制度的欧陆公司中的两个管理机构,即管理委员会(Vorstand /consiglio d 'amministrazione /uprava)和监督委员会(Aufsichtsrat/ col-legio sindacale /nadzornisvet)这两个术语在采用单层管理制度的英美法律语言中并不存在,就可以通过创造新词语(management board、supervisory board)来处理。

在谈论第二种情况时,我们的前提条件是在目的语中有与原文法律相对应的平行法。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往往需要同时进行比较法的实践。具体而言,译者需要先对原术语进行定位、分析,找准其在原语法律体系中的位置,结合相关法律知识准确理解原术语的含义,接着译者就需要读目标语言中与原文法律相关的法律,并从中找出与原法律术语相对应的术语,即其功能对应词。之前我们已经提到过,功能对应词就是指在目的法中与原法律术语表达的内容或所起的作用相同的术语/词语。然而,找到原术语的功能对应词其实还只是整个复杂过程中的第一步。虽然是功能对应词,但这个功能对应词能不能最终作为原术语的译文采用还需要译者认真比较、仔细衡量之后再做定夺。因为我们知道,法律术语表达的是法律概念,而法律概念是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是某种特定法律文化和历史积淀的产物。所以说,即便目的法中的某个词可以称为原术语的功能对应词,二者在其概念意义上有相似、相同、相通之处,但二者在概念上绝不是完全一致的,它们的不一致性是内在的,是必然的,是无法抹杀的。例如,英美法系国家财产法上关于共有财产的表达-"Joint tenancy"联权共有,是指双方共同拥有物业的全部,当其中一方逝世后,剩余的一方便独自拥有该物业。"tenancy in common"分权共有,是物业业权拥有的其中一种形式,有别于联权拥有的长命契形式,各人所拥有的均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会因其中一方逝世而令物业归于另一方。所以若找到买家,分权共有人可以随时卖出自己拥有物业的部份。初看起来联权共有与分权共有与我国的共同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对全部共有财产平等的,不分份额的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和按份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按照预先确定的财产份额,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概念相对应,但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联权共有规定当其中一方逝世后,剩余的一方便独自拥有该物业,即生存者对共有财产中死者权利部分享有全部所有权,而我国的共同共有却没有类似规定。在这个例子中,英美法系中的"Joint tenancy" 和"tenancy in common"应该可以说是我国法律中“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的功能对应词,

但由于其概念意义上内在的不一致性,这组英文术语到底能不能作为译文采用仍然值得商榷。这可能也正是为什么国内对“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的英译会有几种不同版本的原因。有的直接采用"Joint tenancy" 和"tenancy in common"作为其译文,有的则译为"common co-ownership" 和" co-ownership by shares"。而这两种译法到底孰优孰劣,其实很难下定论。采用前一种译法的译者可能是考虑到了英美读者的期待,所以想尽可能地用他们熟知的术语来表达我国的法律概念,以期提高译文的可读性,但这样做又使得英美读者在理解我国的法律时可能会受到英美法系所赋予的这些术语的含义的影响,这似乎又掩盖了我国法律概念和英美国家法律概念的区别。后一种译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理解了术语含义之后的一种自创,这样做的确可以凸显出不同法律体系、法律概念在其表达上的差异,保留民族特色。但这样任意创造新词又会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呢,这也是译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但是我们知道,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翻译,要做到译文与原文的完全对等都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要达到翻译的目的,我们就得实事求是。笔者认为,在根本无法找对应词,也就是法律文化空缺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采用直译、释义和自创新词的方法;在目的语中有平行法的情况下,我们大可直接从中寻找与原法律术语最接近、最对等的术语作为其译文,再加上一些注释指出二者之间的一些细微差别,供译文读者自己比较,这样也算是很好地完成了翻译任务。

4.结束语

法律术语的翻译的确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笔者虽然从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角度给出了其翻译中的一些具体对策,但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比如,虽说我们可以从目的语中寻找与原术语最贴近、最对等的功能对应词作为其译文,但这种功能对应词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与原术语的概念意义相对应才能真正作为译文被接受,二者之间的对等度怎样衡量,由谁来衡量,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立法者与法律翻译工作者之间可否就这个问题达成一致见解,以更好地指导法律术语的翻译,这都是我们还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

[1]Susan Sarcevic. New Approach To Legal Translation[M].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何主宇. 最新法律专业英语[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语法翻译法范文5

关键词:隐喻;本体;喻体;喻底;类别;直译法;意译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39

一、英语隐喻的定义及构成

英语隐喻(metaphor)为英语辞格(figure of speech)用法之一。与明喻(simile)不同的是,隐喻不用诸如like或as之类的功能词,是一种广为使用、普遍存在的将一物比作另一物的一种表达方法。西方研究者对隐喻做了深入探讨,将其大致界定如下:

隐喻:希腊语的“转换”(meta意为“跨越”,phor意为“运送”),将某物转运过去。故隐喻将某物视为另一物。1

隐喻:一种蕴含的类比(an implied analogy),它以想象方式,将某物等同于另一物,并将前者的特性施加于后者或将后者的相关情感与想象因素赋予前者。2

英语隐喻的构成要素是:本体tenor、喻体vehicle和喻底ground。所谓本体the tenor,亦即被表述的概念或者被比较的主体,the idea being expressed or the subject of the comparison; 所谓喻体,亦即此概念传递的意象或者此主体传达的意象,the image of which this idea is conveyed or the subject communicated。3而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类似及/或类比之处则是喻底ground,亦即the similarities and/or analogies involved are the Grounds。4

1. 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Mr. Wangle has an angel of a wife. 王先生有位天使般的妻子。隐喻的本体是wife,喻体是 angel,同时出现。

2. 本体未现,喻体出现:He pitied the plumage and forgot the dying bird. 他哀怜鸟儿的翅膀,却忘记了濒死的鸟儿。隐喻的本体和喻体,各有两个。第一个本体是法国贵族,喻体是plumage;第二个本体是受苦受难的大众,喻体是the dying bird。两个本体都未现,两个喻体皆出现。

3. 本体出现,喻体未现: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有的书可以品尝,有的书可以吞食,个别的书则需咀嚼和消化。隐喻的本体是book,喻体是食物,本体出现,喻体food 未现。

4. 本体tenor、喻体vehicle和喻底ground同时出现:Life is a yo-yo. It’s a series of ups and downs. 人生是溜溜球,时上时下,沉浮多变。此句中life 是本体,yo-yo 是喻体,两者之间的类似点ups and downs 为喻底。

综上所述,英语隐喻具有如下要点:某种事物(本体)被比喻为另一种事物(喻体);两类事物属于不同范畴但却类似且可以比较(喻底);隐喻不同于明喻,不使用比喻词。本体和喻体两者同时出现;本体不出现而喻体出现;本体出现而喻体不出现;本体、喻体和喻底三者同时出现。

二、英语隐喻的类别

从构成上,英语隐喻至少可以划分为七个类别:

1. 名词喻,隐喻核心为名词或名词短语,例如: All the world’s a stage. 整个世界是个舞台。

2. 动词喻,隐喻核心为动词或者动词短语,例如: He wolfed down his supper. 他狼吞虎咽地吃完晚饭。

3. 形容词喻,隐喻核心为形容词或者形容词短语,例如:It’s a thorny problem. 这是个棘手的问题。

4. 副词喻,隐喻的核心为副词或者副词短语,例如:He clambered after her sheepishly. 他绵羊似在她身后攀缘而上。

5. 介词喻,隐喻核心为介词短语,例如:Their marriages may be on the rocks. 他们的婚姻也许触礁了。

6. 谚语喻,隐喻的核心为谚语,例如: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时。

7. 仿用喻,隐喻核心为对某个作品或言语的仿用,例如: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y don’t have to teach old cells new tricks. 科学家们发现,他们不必告诉老细胞怎样去执行新功能。句中 “teach old cells new tricks”仿用英语谚语“You can' t teach old dogs new tricks”老狗不学艺。

三、英语隐喻的翻译方法

英语隐喻的翻译方法,宏观而言,就是两个:直译法和意译法。

诗人、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北京外国语学院王佐良教授指出:实践中“要根据原作语言的不同情况,来决定其中该直译的就直译,该意译的就意译。一个出色的译者总是能全局在胸而又紧扣局部,既忠实于原作的灵魂,又便利于读者的理解与接受的。一部好的译作总是既有直译又有意译的:凡能直译处坚持直译,必须意译处则放手意译。”5

就翻译实践而言,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许渊冲许渊冲指出:译文和原文相同的形式能表达和原文相同的内容时,可以直译,不能表达时就意译;原文的表达形式比译文精确、有力时,可以直译,译文的表达形式比原文精确、有力时,可以意译。6

1. 直译法

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许渊冲认为“直译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7华东师范大学翻译家周熙良教授将直译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译音而不译意。如democracy译为‘德谟克拉西’,而不译为‘民主’。第二类是照字面译。如crocodile tears译作‘鳄鱼的眼泪’,而不译作‘虚伪的眼泪’。第三类是不按照中国语言习惯和词序而按照原文的结构或词序的翻译。如‘你来了,’她说。”8以下是若干英语隐喻的直译例子:

All the world is a stage, and all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Shakespeare) 全世界是一个大舞台, 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 也都有上场的时候。A word and a stone let go cannot be recalled. 说出去的话,丢出去的石头,收不回来了。Love and cough cannot be hid. 爱情像咳嗽一样是掩盖不了的。invest time投资时间,earn time赚时间,forbidden fruit 禁果,castles in the air 空中楼阁。

“有些隐喻直译出来,很难完全理解其意,如果意译,又丢失了原有的形象和风格,采取直译加解释或联想的方法,不仅能使读者见到原有的意义、形象和风格,还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潜在意义。”9

例如: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运煤到纽卡索,多此一举。The die is cast.骰子出手,大局已定。Let sleeping dogs lie.让睡狗睡吧,莫惹麻烦。A little pot is soon hot.小壶快热,量小易怒。The angel child and the dragon mother, Hagan thought. 汉根想:天使般的孩子,恶龙般的母亲。

2. 意译法

“意译是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10请看如下英语隐喻意译的例子:

the salt of the earth 社会中坚,a snake in the bosom 恩将仇报的人,clean hand 两袖清风,When shepherds quarreled, the wolf has a winning game.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 小事聪明, 大事糊涂。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 .人生有苦有乐。Love lives in cottages as well as in courts. 爱情不分贵贱。

四、结束语

英语隐喻大量且频繁地运用在英语口语及书面语中。尽管汉语修辞学中也有所谓的“比喻”,而“比喻”也有所谓“隐喻”之说,但是由于英汉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隐喻的构成及类别不尽相同,中国学者在理解与翻译英语隐喻时,依然困难重重。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加强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学习和积累,从英语隐喻的定义入手,了解其构成、类别,并结合实例摸索和掌握英语隐喻的直译法和意译法。

参考文献:

[1] Northrop Frye(et al.)The Harper Handbook to Literature[M].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1985.

[2] Holman Hugh. A Handbook to Literature(rev.)[M].New York: The Odyssey Press, Inc., 1960.

[3] I. A. Richards.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

[4] Goatly, A. 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M]. London: Routledge,1998.

[5] 王佐良. 词义・文体・翻译[C].罗新璋.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 许渊冲. 翻译中的几对矛盾[C].罗新璋.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7] 许渊冲. 翻译中的几对矛盾[C].罗新璋.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8] 周熙良. 翻译三论[C].罗新璋.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9] 晏 胜.浅析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J].内江科技,2010(3).

语法翻译法范文6

关键词:旅游英语;翻译策略;翻译方法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广袤国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据统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业的迅猛健康发展需要加大旅游文化的宣传和旅游景点的推介。旅游资料的翻译就是向外国友人宣传和推介旅游景点,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旅游业的发展。然而,旅游英语翻译是极具民族特色的翻译,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导致了旅游资料风格迥异,这与各自不同的语言文化传统、社会历史背景、审美思维习惯等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汉语的写作美学追求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高度和谐、融为一体的浑然之美。对景物的描写多是文笔优美,用词凝练含蓄,意境音韵美。对景物的刻画不求明细,讲究的是一种情景交融的朦胧美。而西方传统哲学在主观与客观的物象关系上,主张“客主分离”,更多的强调摹仿与再现,在描绘外界自然美时,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欣赏自然之美。因此汉语语言表达常常人文色彩浓郁,物我一体,一景一物,皆有灵性,主观色彩浓厚。相反,英语在描写景物时客观具体,重写实,重形象而不是意象的直观感受。最忌讳的是华而不实,追求一种流畅自然之美,突出传递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由此可见,语言文化的差异给旅游资料的翻译带来了许多的问题,要提高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使游客能够产生共鸣,翻译工作者就要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1. 翻译策略

翻译的“功能理论”是指专注于文本与翻译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研究。功能翻译理论学派,除了翻译的目的论这一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派以外,还包括一批认同功能翻译理论以及受德国目的论所启发的学者。功能翻译学派先驱者赖斯认为翻译应该有具体的翻译要求,有时候因为特殊需要,要求译文与原文具有不同功能,而译者也应当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在这一原则下,原文文本在翻译中只是起到了提供信息的作用,为了适应新的交际环境和译文读者的需要,更加有效地实现译文的功能,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该是对等理论所注重的原文,而应该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期待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纽马克也将语言功能与翻译结合起来,他在赖斯的“信息型”、“表达型”、和“祈使型”三类文本基础上,将各类文本体裁重新划分。纽马克将通告、说明书、公共宣传品、通俗作品等一类体裁归于“呼唤型文本”。对于呼唤型文本,由于其文本的“核心”是“读者层”,因而文本作者的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的传递效果和读者的情感呼应,即读者效应,以唤起他们去行动,去思考,去感受。

译者必须顺从译文读者的欣赏习惯和心理感受,尽量使用他们所熟悉的语言表达形式,去获取译文预期的效果。旅游文本属“呼唤型”文本。旅游文体的翻译,不但要传达源语信息,而且要注意它自身的特殊性。旅游资料的功能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宣传,扩展人们的知识,激发人们旅游、参观的兴趣。因此,旅游文体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旅游者。翻译这类资料,译者要考虑到译语的可读性及读者的接受效果,所以,译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运用适当的手法,如常用的有音译、增补、删减、改写、类比、等对译文进行调整。

2. 翻译方法

2.1音译和意译

完全音译的方法适用于行政区划分名称如城市,乡镇,县城,村庄等的翻译。音意双译一般都采用专名音译,同名意译的方法,牵涉到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或山河湖海的名字尤其如此。完全音译对保留原文形象及文化,历史内涵至关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意译,外国人就缺少一个与中国读法之间连接的途径,所以这时比较恰当的译法是音译与意译相结合。如天涯海角(海南岛著名的旅游景点)译为:Tianya-Haijiao (the end of the earth and the edge of the sea)上述意译可引起读者生动有趣的联想与美的享受。又如:卦台山周围有龙马洞、分心石、洗脚石等景点。译文:Around the Guatai Mountain are the Longma (Dragon-and-Horse) Cave,Fenxin (Distracting Attention) Rock,Xijiao (Washing Feet) Stone and other scenes.

2.2增补

增补是为了易于读者的理解而添加的相关知识和背景资料。旅游资料除了本身的自然景观,还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翻译时需要增添原文内容所必须的背景知识,如: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名胜的具置等等,有助于外国游客的理解。例如对西域的翻译the Western Regions-a Han Dynasty term for the area west of Yumenguan Pass, including what is now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parts of central Asia。又如 坡Su Dongpo (1037―1101),the most versatile poet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960 ― 1127)。译文增加了对西域所包括的地域的说明让游客对其位置有更清晰的认识,而对坡的说明,则更好地帮助游客理解历史人物所具备的文化价值。

2.3删减

在旅游英语的翻译中,有时候需要删减多余的对译文没有多大帮助的内容,比如中国人在写事状物时喜欢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诗词加以验证,中国读者读了会加深印象,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但是这些信息对外国游客而言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干脆删减掉,这样既不会破坏他们的兴致也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如:烟水苍茫月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人依栏杆水拍堤。这是古人赞美青岛海滨的诗句。青岛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西起胶州湾入海处的团岛,东至崂山风景区的下清宫,绵延80多华里的海滨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长轴画卷!Qingdao is a charming coastal city, whose beauty often appears in poetry. It is not hot in summer or cold in winter. The 40-kilometer-long scenic line begins from Tuan Island at the west end to Xiaqing Temple of Mount Lao at the east end.译者将古诗全部删除,这样做并没有影响到游客对原文其他部分的理解,而译文中的第一句正是对前面情况的简要说明。

2.4改写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之间思维差异的状况,为了便于游客的理解,避免歧义,或者是为了使句子简练明了,在翻译的时候可以适当对旅游资料进行改写,比如中国人是螺旋式思维,而西方人是直线思维,为了能让游客们更好的接受翻译的信息,译者不妨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来改写旅游资料。如,境内西湖如明镜,千层凝翠,洞壑幽深,风光迤逦。West Lake is like a mirror, embellished all around with green hills and deep caves of enchanting beauty.改写的翻译更易于游客的理解,并且避免了歧义。

2.5类比

为使旅游信息在外国游客中产生反响,用“以此比彼”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拉近游客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亲近感,激发他们的游兴。而在找不到文化对应词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西方文化中的同类典故,成语,婉转语等,使游客在自己文化基础上理解异国文化情调,加强文化交流与理解。如:月下老人 Chinese Cupid 西施 Chinese Cleopatra 济公 Chinese Robin Hood 孔子 Chinese Aristotle 苏州 Chinese Venice。

不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旅游活动是枯燥无味的,不注重中西方民族文化以及语言表达差异的旅游英语翻译是没有意义的。旅游英语的翻译就是要迎合外国游客的口味,唤起他们的美感共鸣。翻译工作者应该责无旁贷地以热诚的态度,认真的学术精神,把我国的风景名胜,历史古迹,尽可能准确、有趣地,用外国游客所乐于接受的方式介绍给他们,让中国文化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障碍,传向世界其他地方,吸引更多的人来中国旅游观光。

参考文献

1. 陈刚,跨文化意识―导游词译者之必备[J],中国翻译,2002,(2)

2. 陈刚,旅游文化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 陈尽能. 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贾文波. 应用翻译功能论 [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5. 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探讨 [J]. 上海翻译,2007,(1)

6. 张林 旅游资料翻译反映出的文化因素 [J]. 中国翻译,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