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范例6篇

新零售范文1

内容摘要:创新是推动零售业发展的关键,对于零售业持续快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零售业绝大多数创新可以看作是对产业特性带来问题的克服,这既成为零售业创新的原动力,也形成了零售业创新的方向。由于零售业创新并非在产业内孤立地进行,所以创新主体、创新网络、技术基础、知识体系、市场和制度都会从不同角度影响到零售业创新过程。

关键词:零售业 产业特性 创新

零售业是流通产业的一个环节,从市场经济一开始就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与消费相分离的特性为经济的循环流转提供了可能,也有利地促进了零售业的蓬勃兴起与发展。如今在世界范围内,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而且都从最初从属于制造业的地位,逐渐上升为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并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来临,零售业的增长速度还会加快,零售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还将上升。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我国政府和商业部门在不断的推动和完善流通体制改革;二是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商品的极大丰富和买方市场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为零售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本文认为,要推动和促进我国零售业持续快速发展,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零售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尤其是零售业创新的规律。为了提高我国零售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零售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必要进行零售业创新规律的研究。

零售业特性

零售业创新很多是围绕产业特性进行的,克服零售业产业特性带来的问题成为零售业创新的原动力,同时形成了零售业创新的方向。

(一)区域性

由于顾客生活和工作活动在地理上的分散性和区域性,零售业必须接近居民区或人流量较大的地方,从而为某一区域或某一类的顾客提供服务。正因为如此,每一个零售企业都有一定的服务范围或商圈,因而造成零售市场的区域性。

(二)低生产率

在零售生产中,顾客与一线员工和设施直接接触,这种顾客直接参与零售生产的活动决定了顾客感知到的零售服务的价值和零售生产的最终效率。一方面,这种面对面的直接接触活动会使零售服务的生产率很难提高。另一方面,零售服务质量也较难标准化,不太可能将零售服务绝对标准化。

(三)排队性

顾客需求具有波动性,在时间上并非均匀分布,有高峰和低谷之分。由于顾客直接参与零售生产过程,就使这种需求的波动性直接反映到零售生产系统中,从而使零售生产具有排队性。特别是在消费高峰期,排队几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对零售业来说,它的生产能力决定于顾客对其生产能力的利用,当顾客需求量超过零售业生产能力时,一些顾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因此损失部分潜在收益;当需求量低于零售业生产能力时,生产系统又出现闲置,同样会给零售业造成损失。

(四)系统性

零售业属于流通产业。从结构上看,整个流通产业是由运输商、仓储商、批发商与零售商组成的复杂网络。从过程来看,流通服务的实质是将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需要经过两个阶段:首先是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零售商手中;其次是商品从零售商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零售商其实正处于这两个环节的连接点,因而零售业创新主要涉及消费品流通的这两个过程的变革。由此可见,在零售业创新中还往往涉及流通产业链的其他产业,因此导致零售业创新很多是外部创新或产业创新。

零售业创新的方向

零售业创新激励来自两方面:一是外在激励,二是内在激励。其中克服零售业产业特性带来的问题是重要的内在激励因素。零售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会使注意力放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创新上,从而决定了零售业创新的方向。

(一)扩大零售市场区域的创新

每一个零售企业都有一定的服务范围或商圈,而一旦零售企业选定商圈设立店铺以后,企业的收益就决定于顾客是否购物,即决定于顾客对零售业生产服务系统的利用率。针对零售市场的区域性,创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首先是范围经济的创新。这类创新是对零售服务生产率取决于顾客对服务生产系统利用问题的克服。对零售业来说,顾客参与生产过程,但顾客是一种外部资源,不能直接以行政方式调动,只能用各种手段吸引,包括通过选址于繁华的闹市或客流量较大的地区、较低的商品价格、舒适的购物环境、提供一站式服务、吸引其他零售企业聚集等。这些创新成功吸引了更多顾客的光顾,扩大了零售业的商圈。其次是连锁创新。连锁技术是有店铺零售业扩大企业规模和商圈,摆脱地理因素制约的手段。最后是规模经济的创新。规模经济是指吸引顾客增加对零售业生产能力的利用,提高单位生产能力的销售额。如从超市到大型超市再到仓储会员店,是对“价格低—销售量大—采购和流通量大—运输、仓储、管理等成本节约—价格低”这一规模经济不断追求的结果。

(二)提高零售生产率的创新

由于顾客与一线员工直接参与生产服务过程,导致零售生产率低下同时服务质量较难控制,克服这一问题使零售业出现了硬技术化创新。简单地说,就是用机器设备替代原来需要人工完成的活动来提高效率,保证服务质量。如零售业中普遍应用的自动售货机。当硬技术可以解决零售业产业特性带来的这一问题时,零售业在应用硬技术上就会具有很高的积极性。

(三)解决零售生产排队性问题的创新

排队性的特点使零售业具有很强的平衡生产能力的愿望,克服这一问题使零售业出现了自服务创新倾向。在零售业,超市的自服务是这类创新的代表。在传统的服务流程下,零售业一线员工要完成导购、拣货、计价、结账、找零、包装、开发票等一系列工作,服务效率很低。自服务是对顾客购物流程的改变。首先,自服务创新让顾客承担更多的活动,让顾客用等待和少量的劳动如自选换来商品价格的降低和消费的乐趣,从而使顾客获得的总体价值增加。其次,降低对零售业一线员工的技能要求。在自服务流程下,许多工作分别由顾客和其他专业化员工完成,从而降低了对一线员工全面技能的要求并提高了每一岗位的效率和生产率。最后,为了使顾客能够自选商品,需要将原来大包装商品变成小包装,事先标价并在顾客到达之前摆放在货架上。这样,在自服务流程中,包装、标价和上架等工作就变成了后台的活动,可以在顾客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企业可以自主的安排并借此平衡生产能力。

(四)零售业无店铺销售创新

无店铺销售创新主要是将零售业门店承担的商品储存和展示功能分离。在有店铺零售中,门店中的货物同时具备展示和储存功能。其中,展示实际上只是一种信息传递活动。从顾客对零售业最基本的需求来说,展示活动并不一定需要与顾客直接接触。无店铺销售将门店储存和展示功能分离,通过邮购商品目录、电话介绍、电视画面和声音以及网页等方式,实现了有店铺销售中需要与顾客直接接触才能实现的信息传递活动。这类创新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零售业生产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零售业对地理位置的依赖。

零售业创新的影响因素

零售业创新是零售业在与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合作与相互影响以及外部环境交互中完成。一些因素会对零售业创新造成影响,这些因素包括:

(一)创新主体

零售企业是零售业创新的主体,其他主体包括顾客、员工、供应商以及研究所等非企业组织。值得一提的是,在零售业中顾客和一线员工是重要的创新主体,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这与制造业不同。在制造业,顾客不参与生产过程,企业与顾客接触机会少。而在零售业,顾客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为零售业获得创新思想提供了一个制造业所没有的途径,零售业可以通过一线员工观察和接触顾客,因此可以直接了解顾客的需求以及服务是否满足顾客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这成为零售业创新的一大优势。

(二)创新网络

零售业具有系统性,其创新更多依赖于流通产业链上其他主体的合作,因此,零售业的创新网络主要包括商品生产商、运输商、仓储商等。在这个创新网络中,尽管零售商不会去研发某一基础性的商品和技术,但零售业的创新却对这些商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有着重大影响。当零售商针对某一特定目标市场推出一种新业态后会要求整个产业链上其他主体做出与这一特定目标市场相适应的调整,从而间接带动其他主体的创新。如超市自选这种零售业态的出现,直接改变了生产商的商品包装,推动了货架、仓储、运输和冷藏设备产业的发展。

(三)技术基础

本文简单把技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两类。其中硬技术是相对制造业而言的,指自然科学和工程类技术,主要以机器设备为载体;软技术指组织、管理、行为等方面的技术,主要体现为人的经验等知识,如营销策划、渠道选择等。由于受产业特性的影响,零售业中软技术的重要性高于制造业。

(四)知识体系

与以软技术为主的技术基础相对应,零售业主要是一种实践的知识体系,即知识的创造主要是从生产服务活动中获得,较少采用实验室研发模式。在制造业的创新过程中,实验室研发模式常被采用。而在零售业,创新很少采用实验室研发这种正式的组织形式。因为零售生产本身是一个服务过程,由于顾客通过购买参与生产过程,所有的创新要在实际环境下进行才能实现,建设一个类似于实际环境的实验室对零售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零售业一般会通过开设样本店进行新服务的实验。如果实验成功,则通过复制进行扩张。如果实验不成功,则放弃或调整,而不会将样本店办成像制造业的实验室一样,继续下一个新服务的实验。

(五)市场

市场也是影响零售业创新的因素。首先,市场规定了竞争的“游戏规则”和检验标准并最终成为衡量零售业创新成败的标尺。其次,市场结构反映了提供同类服务的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它是零售业重要的选择环境。一般认为竞争程度越高,越会激励零售业创新。由于零售业主体较少受到流通产业链其他主体的直接限制,政府对零售业管制较少,零售业中技术和资金的壁垒较低,零售业基本可以看作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最后,从市场规模来看,零售业销售的几乎是消费品,销售对象是所有的消费者,因此整个零售市场容量巨大。巨大的市场规模加上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使任何零售企业都有机会通过创新占据某一细分市场。

(六)制度

在零售业,制度主要通过影响创新主体的行为进而影响到创新的过程。零售业创新具有系统性。当一些创新超出零售业的范围时,需要零售业与产业链其他主体密切合作才能完成。但合作是否成功,取决于双方合作的意愿,实力的对比等诸多方面。在某种情况下,政府通过各种制度手段进行适当的干预是必要的。如零售业使用条形码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商品信息传递的效率,但如果制造商生产的商品出厂时不加印条形码,零售业就需自己加印,这样往往会提高零售业的成本,并因此影响到此类创新扩散的速度。对于一些需要更大范围合作的创新,如商品信息编码标准,已经超出了企业间合作的范围,需要政府甚至国际组织才能协调。

参考文献:

1.柳卸林.技术创新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2.Gallouj,F.Innovation in the service[M].Edward Elgar,2002

3.Barras,R.Towards a theory of innovation in services[J].Research Policy,1986(15)

新零售范文2

新零售的产生

新零售。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并由数据驱动的广泛零售形态,是从单一零售转向多元零售,并从“商品+服务”模式转向“商品+服务+内容+其他”模式发展的零售形式。同时,新零售具有以心为本、零售物种大爆发、零售二重性等三大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不再入驻京东、天猫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在线上进行商品浏览、购买,线下体验商品与服务,中间有物流及时配送,使消费者充分体验消费的乐趣。

新零售产生的原因。首先,从技术的角度讲,互联网时代的推动,像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商务、智慧物流等不断涌现。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的零售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市场需要,逐渐向新零售方向发展。其次,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消费者的知识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的方式和渠道不断发生改变,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向个性化、多元化发展,而传统的零售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最后,从零售行业来说,全球的实体零售发展不景气,同时中国的实体零售地区发展不平衡,流通效率低,更没有像沃尔玛等建立强大的品牌。新零售的产生无疑会推动零售行业的革新。促进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

新零售的方法论。新零售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经营模式的核心是人。前阿里巴巴总裁卫哲谈到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公式是E=MC2。指的是经济=商品×人2。通过公式分析,显然C(人)的二次方是让经济爆发的关键。那么,如果企业只会经营商品,而不会经营人,企业的发展就很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后退。我们可以理解为新零售是通过商品来经营人,商品是建立人与人关系的桥梁,经营人便是新零售运营模式的核心与关键。

新零售对各行业的冲击

传统零售业。目前,传统零售行业受到了电商或者互联网巨大的冲击,其实是他们只看到过去消费者的基本需求,而没有把充分握未来的新兴技术,没有看到未来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新零售的到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方式,原来的以实体店为主的零售行业必然会受到冲击。新零售的诞生,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对纯线上、线下都会带来冲击。有关报告显示全球实体零售业发展集体遭遇天花板。在2015财年,沃尔玛和乐购营收均为负增长。

制造业。随着工业4.0的发展。用于生产制造的机器趋向智能化,人工智能、智慧机器不断出现,这些控制机器运作的是数据和程序。所有的制造行业,由于零售行业发生变化,原来的B2C的制造模式将会彻底向C2B的模式转变,也就是按需生产。所以,新制造的诞生,将会对原先以规模化和标准化制造的一些行业产生巨大冲击。制造业所面临的巨大改革,就是通过改革经营模式来适应市场和消费者。

金融行业。对于以前的金融行业,一直以来都在支持工业经济的发展,大量资金用于投资大企业。但是未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将胜过大型企业,而大型企业很少需要外部投资,相反中小企业、个性化企业、创业者、消费者更需要金融行业的扶持。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后,着力解决的是更加公平的支持中小企业、创业者、消费者,所以今天新金融的诞生势必对以往金融机构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互联网金融的诞生,着力于创造出真正平等的信用体系,一种基于数据的信用体系能够让每一个人受益,只要你需要钱,基本都能得到满足。

新零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新零售时代的到来,首先带给传统零售行业巨大冲击和影响,同时促进零售行业由旧模式向新模式转变,只要传统零售行业把握这次变革,零售行业将迎来新的春天。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满足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新零售将很大程度提升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

随着新零售的发展。新制造也促使制造业的改变,制造向智能化、定制化发展。新制造必然依托新技术,原来的机器制造将会变成人工智能,而智能化的机器消耗新能源(数据)。未来层出不穷基于互联网、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诞生,这又为各行业提供更多新的发展动力。

新零售引领的“五新”将对各行各业发动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新与旧,改变的不是产品、技术或服务,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把握思维的转变。这次的变革将是一次机遇。

挑战。迎接新零售,各行业将面临众多挑战:

打通线上和线下,实现线上、线下和物流的融合,彻底颠覆纯线上和线下并非易事。纯线上的电子商务代表有阿里巴巴、京东等,纯线下的实体行业有格力、国美等,物流有顺丰、圆通等,要实现线上融合线下并形成统一需要各方面沟通和努力,还需要相关制度的制约与维护。同时,新零售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这对制造商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制造以标准化批量生产,需要向个性化、定制化生产转变,显然是一种很大挑战。

对技术有更高需求。新零售不再以淘宝、京东这样集中的大电商平台在线上存在,而是以分散在个人身上,必然在安全管理等技术方面有很高要求;对于制造业需要人工智能化的生产设备,以及为实现零库存所需要的仓储、物流管理技术。

新零售范文3

“在终端零售领域,过去的单店、零散的销售模式还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这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消费者对孕婴童装消费的新需求,一种集成式的、系统的、全面的童装零售解决方案需要被提出来。”辽宁萌动新天地商业百货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爱民说。

童装零售的终极形态是什么?

未来3~5年,我国母婴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同时亦是洗牌期。专业化服务、产业并购、渠道裂变、市场细分、创新商业模式等蜂拥而入,将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专业化母婴零售连锁经营模式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谢爱民说。

与其他服装品类现状一样,国内童装业态终端销售渠道交错复杂,最为常见的有百货专柜、品牌单店、传统百货式的童装城以及电子商务等。

多种销售渠道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一方面,品牌多渠道的发展时常忽视了品牌的定位,影响产品销售;另一方面,渠道过多容易造成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混乱。童装市场的渠道变革迫在眉睫。

“作为一个渠道商,我本身既接触生产企业,也接触消费者,可以说是上下游的一个交点。”谢爱民说。

谢爱民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现在最大的矛盾就是他们日益增长的对孕婴童装的需求与传统的销售渠道满足不了这种需求的矛盾。现在80后、90后的父母越来越多,他们对孕婴童装有着更高、更独特的需求。甚至除开产品本身,购物的环境、体验都是他们所看重的,萌动新天地的体验式商场就是着力在打造这么一种专业、综合的购物场所,给消费者更好的购物体验,更多的购物选择。

“而对于当前国内许多童装品牌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定位。现在萌动新天地做这样一个综合体验商场,就是要帮品牌找到定位。过去的商场是不管什么品牌,只要你来都能进,但是现在我们也在挑选品牌,目的就是打造一个众多品牌的集群效应。”谢爱民说。

据了解,当前童装领域也不乏新兴的“一站式”店铺、品牌集成店出现。谢爱民觉得这种形式还未成熟。

“品牌集成店已经有了体验式商场的雏形,但是大多数还处在粗放式经营的阶段,未对行业进行精耕细作。”谢爱民说。

目前,关于到底什么才是未来童装零售的方向,还未成定论。但是,越来越多的品牌已经将目光在大型连锁商场这一新型业态上。

就在今年,森马官方宣布:“体验式的购物中心是未来主流,线上线下渠道关系的合理布局和运用成为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据了解,森马目前已与万达等商业地产达成战略合作,拟在购物中心设立300~500平方米的大型童装体验店,提升自身童装品牌的形象和影响力。

体验式商场的几种形态

作为全国首家大型孕婴童体验商城――萌动新天地孕婴童体验式连锁商城,目前实体商城以辽宁省为标杆市场。

据谢爱民介绍,萌动新天地孕婴童体验式连锁商城的主要目标客户是准妈妈及0~14岁儿童,目的是为该群体提供一站式主题体验和增值服务,打造大型亲子游乐、职业体验、精英教育、孕婴童商品中心。除了销售孕婴童用品外,该商场还同时融入众多适合孕婴童群体的体验项目,包括早教、主题摄影、生日派对、亲子餐厅等业态。

据了解,萌动新天地孕婴童体验式连锁商城主营孕装、内衣、童装、婴装、童鞋、母婴用品、孕婴童食品及保健品、儿童车床、汽车座椅及家具、儿童玩具、教育及纪念品等几十个大类3万多品种的货品。

以萌动新天地为例,未来中国童装体验商场大致可以分为3种形态。

一是高端体验商场。这种商场将汇聚国际国内高端的孕婴童品牌,目标人群为国内中高端消费群体。以国内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中高端消费群体集中的区域为渠道布局重点,内部集销售体验为一体。

二是童装奥特莱斯。奥特莱斯大家已经耳熟能详,那什么是童装奥特莱斯呢?以萌动新奥莱为例,是以奥特莱斯名品折扣为定位的孕婴童体验式购物中心,以超附加价值的货品满足城市大众消费群体的需求。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的纯过季产品销售模式,在萌动新奥莱,与其他奥特莱斯有差异化定位,亦有20%品牌的最新款,30%当季款式,40%过季款式,10%的私人定制产品和全新的服务。

在这种童装奥特莱斯中,并非只是消化库存产品,同样会引进国际和国内线上一流品牌的线下O2O体验店,增加孕、婴、童体验区,互动区,亲子区,游乐区等。市场发展以国内二、三、四线城市消费人群集中区域为渠道布局重点。

第三,配合着线下大型体验式商场,还要建立自己的电商渠道作为辅助。建立线上服务平台,依托线上商城和微商城实现消费者的无缝连接,实现O2O线上线下同步。扩大孕婴童百货的销售外延,打造(B2B+C2B+O2O+OMO)的营销方式360度全方位增加消费者的黏性。

除此之外,配合这种体验式商场,还应有众多外延服务项目。

新零售范文4

[关键词]零售业;创新;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F71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6-0036-02

零售业作为流通产业最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售业的发展与一国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从宏观上来说,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零售业的完善与发展对于整体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零售业承接了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经济良性运转需要零售业的正常运作。从微观上来说,在买方市场的今天,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零售业产业链价值有着明显的提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伴随着经济的成长与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强,中国零售业获得飞跃性的发展。各种形态与所有制的零售企业相互竞争激烈,国内零售企业在外资零售企业大举进入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不得不及时调整策略,积极应对,寻找出路,而创新正是帮助国内零售企业走出困境的最有效的良方。

一、零售业创新的必要性

(一)创新是应对外资零售企业市场抢夺最有效的方法

面对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国外大型零售企业早已制定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希望能从发展强劲的中国经济这块大蛋糕中分得最大的一块。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欧尚、易初莲花等已经成为一二线城市百姓耳熟能详的零售品牌。这些国际零售巨头从最初的一线城市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渗透;他们在中国扩张的方式也从最初的直接开店转向并购其他零售企业来扩充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与这些外资零售企业相比中国零售企业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行业集中度指标相差甚远;零售企业生产效率存在很大差距;经营管理方式和人力资源储备还有待提升。

(二)创新是满足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内在要求

在买方市场大环境下,不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而盲目发展无法真正提高企业的绩效。在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具体分析当今消费者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单纯拼价格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1.消费需求的细化,给零售企业提供了创新的发展空间。

2.消费市场信息链更新,使消费者获取信息更完备更迅捷,要求零售企业在创新自身品牌形象的同时加强消费者之间的沟通。

3.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促使零售企业通过多元化与专业化创新。

(三)创新能为零售企业开拓更多的利润来源

目前,国内零售企业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5类:1.赚取差价的传统模式;2.出租店面场地,赚取租金;3.辅助资金链的模式,构建融资平台;4.辅助产业链的模式,实现产业链整体优势;5.构建综合型零售平台,实现规模效应。国内零售企业有必要跳出这五个盈利的固定模式。进行盈利方式的创新,实现更多渠道与更多方式盈利。

(四)创新是中国消费品市场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必然产物

200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为1986年以来最快增速。2011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从数据上看,中国零售业实现跨跃式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国内零售业只有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才能紧跟发展的时代大潮。

二、零售业创新的途径

零售业创新的途径,不同专家从不同角度作出自己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零售业创新可以从六个途径着手:管理模式创新、销售模式创新、供应链管理创新、信息技术创新、信息服务创新和人才创新。从零售业长期的创新实践来看,可以将零售业创新分为: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与人才创新。

(一)组织创新

组织是企业存在的形式与载体,任何企业无不是在组织的不断自我更新与调整中得到发展与进步的。组织创新是指企业组织在外部与内部环境冲击下进行自我调整与更新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促使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市场环境。零售企业的组织创新包括组织规模创新、组织形态创新与组织结构创新。

(二)技术创新

零售企业的技术创新,一般是指新技术在零售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运用。在科技发展不断推动下,技术变革和新技术的运用在零售企业创新过程中起到最为直接的作用。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利润,技术创新同时也提高了零售企业的交易成本。零售业技术创新包括:信息技术创新、物流供应链技术创新、零售操作技术创新(存储技术、防盗与防损技术等)。

(三)服务创新

零售业服务创新是指企业在零售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服务思想和服务技术,代以新的思想和技术,创新服务流程,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提高服务水准,扩大服务范围,为零售企业创造新的价值,构建零售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四)营销创新

零售业营销创新是指零售企业改变原有的营销策略,运用新的营销理念,将营销要素进行重组,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形成更为有力的市场竞争优势。

(五)人才创新

零售企业人才创新是指零售业人力资源的更新换代,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与水平的提升,并以更有效率的人员组织架构达成销售的完成。人才创新是比较容易让人忽视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提升零售企业人力资源总体水平,而且从内外两个方面改善组织的竞争环境,形成更有活力的零售组织。

朱金松:中国零售业创新研究三、中国零售业创新的策略

(一)将各不同环节的创新进行有机结合,不能孤立机械地对待零售企业的创新

将营销创新与人才创新、组织创新有机结合,在组织更新中,进行人才创新与营销创新。在服务创新过程中,积极地引入技术创新,利用技术优势提升服务质量。

(二)实现零售创新的本土化

以本土化为出发点,采取符合区域特色的创新形式与创新方法。创新要重视本土文化、生活习惯、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及区域行业发展现状。

(三)零售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结合,重视企业资源在创新过程中的运用,提高企业创新的效率

创新要切合企业内在资源条件,盲目模仿其他企业的创新形式将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四)零售创新充分利用外资零售企业的示范效应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给国内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但同时外资零售企业的外部经济也为国内零售企业带来了更多启发与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五)零售创新要重视企业品牌建设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采取最有效率的品牌建设方式。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将企业品牌影响力真正转化为绩效提升的推动力。

(六)零售创新在进行技术创新时,既要强调超前性更要量力而行

技术创新需要紧跟时展趋势,同时技术创新的“新”强调了超前性。创新的本质是创造价值,如果创新超出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创新更要量力而行。

[参考文献]

[1]鲍克,周卫民.技术创新与产业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2]池仁勇,邵小芬,吴宝.全球价值链治理、驱动力和创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28(3):24-30.

[3]盛亚.零售创新 基于系统的思想与方法[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新零售范文5

2月17日,ISPO运动产业论坛在北京举行,众多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分享了自己对于包括服装在内的运动产品零售产业新格局的认识。

线上线下将模糊化

2012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现场颁奖对话中,王健林和马云有一个对赌: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50%,我给他一个亿,如果没到他给我一个亿。

如今10年之期将近过半,这个“赌约”谁赢谁输是否已经透露出端倪呢?零售数据分析研究专家黄成明却给出了让人意外的答案。

“这个赌局或许会成为一个不成立的赌局,因为在未来线上和线下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区分。”黄成明说。

回想几年前,当线上零售以强吞虎豹之势挤压着实体店的空间时,不少业界人士感慨“实体店要亡了”,甚至直批电商乃是摧毁中国经济的罪魁祸首。然而几年过去了,结果如何?

“线下零售近两年确实遇到了房租高、人工成本高、招人难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在这些问题存在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品零售总额突破33.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电商和实体零售并非一定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为蛋糕的总量也在扩大。”黄成明说。

他认为,“线上”和“线下”具有很多可以互补的优势。它们从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物流、服务、体验这几个角度正好呈反比。二者可以取长补短,将双方的优势进行融合,提升自身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最终实现线下零售的数据化管理。

就在不久前阿里宣布牵手百联股份,发展新零售模式,并且与另一零售业巨头“大润发”也传出绯闻。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布局日渐清晰,从私有化银泰,到入股苏宁云商、三江购物,再到如今牵手百联股份,阿里不断深化着线上和线下的业务整合。京东也没有止步,2016年先后入股永辉超市,收1号店,和沃尔玛达成合作等等。

至2016年,苏宁、银泰、TCL、优衣库、索菲亚、GAP、Bestseller、B&Q等国内外数千商家共100万家门店实现了线上线下打通。去年“双11”期间,优衣库就尝试了“线上下单、线下速提”的营销策略。电商出身的阿里巴巴,也试图在线下为消费者创造新的电子消费场景。它在杭州试运营了一家线下门店,消费者走进门店后,将从大屏幕上看到个性化的商品选购提示,同时进行高效的扫码购物。

现今,线上和线下融合趋势绝非学者专家坐而论道,而是已经在多家电商巨头的催动下渐成气候。黄成明认为,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是一个开创性的、前无古人的尝试。但是在探索新路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三点:一是勇于创新,创新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现有资源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趋势进行整合资源,优化迭代。二是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勇于试错,进行少数店铺或区域性尝试,如果行之有效,再进行大范围推广。三是平台化是趋势,包括自身平台化和进入别人的平台。把自己平台化就是要调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将公司当作平台发挥出自身最大的能量,让员工为公司代言。进入别人的平台可以利用别人的优势为自己服务,也可以抱团取暖,形成规模效应。

服装品牌零售转型须扩大合作领域

“在本世纪初,服装品牌的零售模式主要是加盟模式。这有助于品牌快速增加分店,占有市场份额。2010年后,随着大型购物中心的兴起,联营模式开始浮出水面,品牌进驻商场,两者联手上位。从2014年开始,品牌方开始避免某种模式独大,打造全渠道模式,尤其是利用电商技术的发展,O2O形式滥觞,线上线下开始携手发展。”灏天骏咨询创始人兼CEO梁闰仪总结了过去20年服饰零售业态的变化。

她认为,品牌商和经销商的关系,未来的方向将是趋于融合。品牌商关注的并不只是零售的管理和渠道的管理,他们更看重的是对品牌的打造和供应链的输出。零售商更加关注的是终端的营运、零售的管理以及渠道经营。在融合背景下,未来的分工机制将更加明确,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去做,而不仅仅是利益上的共享关系。

梁闰仪预测,未来服装品牌与零售店之间会形成一种“多点合作”的关系。“过去,品牌企业与零售商以单对单合作为主。但未来,双方可以在商品开发、物流、营销、财务等方面进行多点合作,品牌和零售商互为战略合作伙伴。在这种模式下,品牌集中化趋势将更加明显,拥有多个品牌的大规模零售商将逐步成形。”梁闰仪说。

实体店将更侧重服务

相对于看得见却摸不着的线上销售,越来越多的实体零售业者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如何将这种蒙昧状态下的体验经济推向成熟,也成了此次论坛关心的话题之一。

不久前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中提到,实体零售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础,是引导生产、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是繁荣市场、保障就业的重要渠道。

在肯定实体零售业地位的同时,这份文件更是为实体零售升级指明了方向。“在这份文件中,从词频分析中可以看到,‘实体’‘创新’‘零售’‘引导’‘转型’等关键词是出现最多的词汇,这说明了国家对线下实体零售进行引导转型创新的重视。而在文件提到的5个方面16个任务中,明确指出了创新中不可缺少服务体验。”黄成明说。

新零售范文6

零售企业就是把合适的商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生产者和供应商必须准确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于是便有了市场调查和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但不同的消费者由于经济收入、年龄、性别、所受的教育、所居住的地区等不同,在消费行为上也会呈现许多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在零售企业信息化手段还不够发达的时期,要想依靠手工工具来收集和分析海量的消费者信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其次,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必须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真正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是把原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整合起来,优化人、财、物等诸多因素的配置,使商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

零售业信息化需求高于制造业

在零售企业实现信息化之前,一个商店经理往往很难说清关于进货的所有问题。比如,某个单项的商品前一天卖了几件,今天收入多少,上个星期卖了多少,上个月卖了多少,订单有多少,什么时候能够补货等。另外,商品库存、商品订货、商品退换货、促销情况,收银情况、供应商信息、结算核算信息等数百个报表,成千上万的信息,这些信息原来全是由人工来做的,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这使门店缺货比例达25%以上。

此外,由于一些大型跨国零售巨头的经营范围往往遍及上百个国家,拥有成千上万个门店,经销几十万种商品,又要满足各国、各地的不同需要,如果以目前多数企业实行的单品管理的品类管理模式,会涉及上千万个不断变化的数据,必须要有海量的数据库系统来处理这些信息,如沃尔玛公司的数据库的容量是仅次于美国国防部的。这一些都要求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远高于制造业。

如何实现零售创新

近年来,世界零售业信息化水平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态势。虽然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平均每年增长15%,但总投资占零售总额的比例还不到0.2%,而国际零售巨头这一比例一般要到2%以上。国际零售巨头一般每隔18个月就对门店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换代,而我国零售业升级换代信息系统的时间一般是两年以上。

信息技术为零售企业迅速与供应商沟通创造了条件,以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如某零售企业品类经理在商店的系统中了解到某种商品的销售不太令人满意,建议进行降价销售,品类经理在系统中进行确认,然后系统建议换上新引进的饭盒系列,品类经理同意,并向供应链经理和供应商提出申请,由他们核实准确性,供应商通过门户向品类经理通报新商品的促销资金,品类经理批准后,将产品配送到各大型零售店,并登记到网络目录,然后将它发送给相关部门,并附上启动日期和价格信息。

基于零售企业的特点,目前,零售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零售创新呈现出四方面的主流趋势。

建立向供应商开放的数据库

沃尔玛等世界零售业的巨头建立了物流和配送系统,通过单品管理,用条码和激光扫描收款使公司马上能够提取到每一个店面销售情况以及动态情况。同时,还将数据库向合作的供应商开放,供货商可以随时了解他们的产品在商店里的出售情况,以便进一步改进。在这方面与沃尔玛合作的宝洁公司,其产品在美国从生产线到顾客手中的时间为一个月,而与没有开放数据库的企业合作,这一过程为两个月,多出的一个月增加了大量成本。

麦肯锡的研究表明,运用开放的数据库平台,宝洁公司可降低成本10.8%,同时,这种合作使传统的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简单的以利润分配为核心的博奕,转变为整个供应链价值增值的过程。

物联网的建立与RFID技术的发展应用

由最新发展的定位技术、产品电子编码EPC、无线射频RFID电子标签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已孕育出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可以真正使物品具有可标识性、可追溯性和可继承性,使物流、信息流可同步、可协调,使产品的生产、仓储、采购、运输、销售及消费的全过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这场革命中,RFID技术功不可没。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其他硬件和软件的支持。邮票大小或者更小的电子标签可以附在产品包装上,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电子标签可以缝制在衣服的接缝中,贴在包装纸的夹缝中,浇铸在塑料和橡胶制品中,暗藏在专门设计的产品包装中,甚至可以印刷在相关的物品上,这意味着一颗小小的电子标签可以被印刷在一个字母中,如印在字母“i”上的电子标签是很难被人察觉的,但却能被用来追踪物品的流动过程和人们的行为。

在进行这方面实验的企业发现:一辆装满集装箱的卡车,一进入仓库阅读器就会告诉人们里面都有什么物件,而不必打开箱一一去数。以前消费者在离开的店铺时,要在收银口排长队等待结账,但现在安装了RFID设施后,通过对预装产品上的电子标签的扫描,RFID设施可以快速地了解有关产品的所有信息,并迅速完成结账。

由此,世界各国零售业专家们都认为RFID将引发零售业的一次革命。一些全球性的大型零售企业,如沃尔玛、塔基特、麦德龙、泰斯科等,制造商,如飞利浦、IBM、德州仪器、吉列、宝洁、联合利华等,以及政府机构,如美国国防部,都在密切关注RFID技术在改善供应链管理效益和提高投资回报率方面的显著成效。尽管物流、供应链是RFID的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但如果RFID技术能与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很有可能在几年以内取代条形码技术,并将给零售、物流等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阿肯色大学独立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沃尔玛进行RFID技术实验的结果是商品脱销率降低了16%。研究还表明,相同货物的补货,有RFID技术的货物补货的速度比用条形码的快3倍。研究表明,RFID技术有助于解决零售业两个最大的难题:物品脱销和损耗。而现在单是因盗窃造成的损耗一项,沃尔玛每年的损失就差不多有20亿美元。研究机构估计,RFID标签能够帮助零售企业把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25%。

以RFID技术为基础的购物路径技术研究

对零售企业而言,顾客进入店铺后在哪里购买了哪一件商品,顾客在哪儿停留,顾客按什么顺序查看不同的商品类别等,这些数据对于了解顾客、调整商店布局、商品陈列、增加商店利润都非常重要。

传统的条码技术可以采集被购商品的详细资料,包括商品价格、是否使用赠券等信息,但无法采集店内购物者行为数据。由美国索伦森公司(Sorensen Associates) 研发的新技术――路径跟踪者(Path Tracker)技术,是由安装在购物手推车底部“路径跟踪者”RFID标签和接收器组成。这些标签被遍布在商店内的接收器产生的电磁场激发,每5秒发出1次信号,一旦信号被采集到,就被用于绘制有关购物手推车的位置图,由此可记录手推车在整个商店内的移动路径,并可利用手提式跟踪设备,使研究人员能以实时的方式跟踪购物者的行为模式。

“路径跟踪者”最终把购物者在店内的移动路径与购买行为联系起来,将为购物者提供商店布局、商品陈列、货架陈列以及通道布置之间的关系,从而让零售商与供应商对这些行为模式做出响应。这样,当顾客以后再进入商店,由于零售商已经知道先前顾客已经来过多少次,都曾买了什么、浏览了什么、放弃了什么,就可以提供顾客正在查看物品的相关建议,以非常个性化、有效的方式与消费者互动,并对其他正在寻找类似产品的消费者提供有用的提示。依靠以RFID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来和顾客沟通,使购物更加容易、快捷、方便和有趣。

顾客可以利用个人购物助理(PSA)、信息终端、智能称、电子货架标签、智能货架和电子广告显示器,并且可以快速结账。顾客在他们进入商店时拿取他们的个人购物助理,一名商店员工刷一下顾客的会员卡来启动电脑,并把它私人化,PSA可以显示顾客在离家购物前在家下载的购物清单,并将顾客指引到可以找到每件商品的走廊和位置。顾客可以在把商品放进购物车时自行扫描一下货品,获得更多的商品和价格信息。购物车上的液晶显示屏会显示卖场的地图,以及顾客现在所处的位置,很容易能在最短的路线内找到所需要的商品。

另外,通过个人购物助理,顾客可以查看物品的详细信息,如当顾客拿起一块牛排后,可以选择卖场里的各种信息终端扫描,RFID标签会告知这块牛排的全部信息,曾经属于哪只牛、在哪里饲养和屠宰、生前注射过哪些疫苗等。

基于GIS技术的零售商业门店分析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写为GIS)是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处于快速成长期的零售企业,经过几年的跑马圈地和并购重组,企业门店数量日益庞大。但门店业态单一重复,商品结构难以满足周边消费者的动态需求,相邻位置的门店竞争性超过互补性等问题日趋严重,门店网络结构迫切需要加以调整和优化。

门店作为零售企业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提供服务的主要渠道,其经营状况的优劣直接决定企业的经营业绩好坏。如何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预测目标消费群的分布,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门店业态,提供差异化和更具竞争力的商品组合及价格,不断提升门店的销售业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而GIS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具体而言,GIS可以帮助企业回答:目标消费群分布在哪里?目标消费群和商品结构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何?每个门店的商品组合、规模和业态选择如何规划?哪些区域应该重点投资或者迅速撤资?如何评估现有门店的销售业绩等?

在GIS界面上,零售企业可以方便地看到各类消费群在城市地图上的分布情况,如年轻的职业女性主要在哪里,中高档收入人群密集区域在哪里等。根据消费群和商品的关联模型,零售商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到不同商品类的需求分布。例如,根据不同客户群对食品类的消费需求预测,GIS可以直观显示各区位对食品类的总需求,从而为门店转型和业态优化提供科学的决策基础。

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群,需要设置大卖场、超市和便利店等不同的业态类型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在每个区域,应该设置什么样的业态,是单一业态还是混合经营,商品结构和价格组合如何确定,对目标消费群分布及商品需求量的预测等,使用GIS可以方便回答。在GIS环境下,零售商可以轻松模拟和灵活配置不同的业态组合,例如建一个大卖场,或建一个超市及两家便利店。分析工具能迅捷输出不同场景下的各类预计商品销售量、投资预算、门店位置及商圈范围等重要内容。

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管理层普遍意识到必须用信息技术去管理零售企业,多数企业管理者都把“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信条,但在认识普遍提高的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对信息技术运用处于初级阶段

信息技术的运用最多的是POS和MIS系统,但目前我国零售企业对信息技术需求最为迫切的正是供应链管理(SCM)技术。

在RFID技术运用上存在巨大差距

目前,世界零售巨头已开始全球电子标签的革命,而中国的零售企业大多在静观其变,不能也不敢向生产商有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