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著名的诗范例6篇

顾城著名的诗

顾城著名的诗范文1

顾永泉:巴蜀人也,号鸣沙山人,燕山蜀人,别号古泉,又名顾泉先生、永泉先生三号,正是其人生艺术追求三个境界的写照。顾泉先生自幼极喜翰墨书画文学,刻苦学习欧颜柳楷书、二王行书草以及篆书金文,临摹唐宋明清书画巨擘如吴道子、顾恺之、青藤、、黄宾虹、石涛、张大千、徐悲鸿、启功、王琦大师的作品和画风,为未来在书画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幼时即以其书画作品闻名家乡。灵秀巴山,壮丽蜀水,给生于兹长与兹的顾泉先生既带来了生活的艰辛,更给他带来了艺术创作的灵气和源泉。

中国书画艺术,历来讲究诗书画印四位一体。历朝历代如:王维、唐宋家、王铎、赵孟頫、坡、文征明、唐伯虎、郑板桥、启功等大师,他们在诗书画印综合艺术方面均有卓著的成就。一幅完美的书画作品,体现出书画家的开阔胸襟、豪放气魄与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风貌及人格形成自我,在历史长河有一席之地,这也是书画家终生梦寐以求的目标。

顾泉先生的书法,初习楷行、继而研习秦汉篆隶,学习石鼓、金文、铭文,吴昌硕、邓石如籀书为基,掺以汉隶之韵味,潇洒随性,龙飞墨海,不失规矩。无论行草、篆书、中堂、榜书八尺丈二巨幅大作、长卷等法书,观之有森森然金石之气,及浓郁的人文精神。

顾泉先生的山水画,七彩纷呈如:《千佛灵岩》、《黄山奇观》、《峨眉云峰》、六尺整巨幅《林泉高致》、八尺整巨幅大作《长城颂》深得芥子园画谱之精髓。又有石涛、张大千、刘海粟、徐悲鸿铁笔彩墨之气象。花鸟画《紫金花红》、《松鹤图》,花鸟彩竹,凤舞丹青,生机盎然,浩然之气,直冲干云。

顾泉先生的诗画创作源于神州名山大川自然之美,兴之所至其诗作:“先圣恺之立真言,师法天地绘自然,大千笔中腾蛟龙,浓墨重彩写河山。”可谓风云际会,吟颂成章。画意未尽,诗意盎然,信笔题于画面之上,相得益彰形成诗书画天人合一的佳作妙品,实属难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顾泉先生的印,以石鼓小篆为骨,以秦汉印为筋,吴昌硕、齐白石、邓石如等名家笔法刀法,方寸之地,红白相间,颇现精神。嵌于书画作品之上,画龙点睛,美妙和谐。借屈子橘颂言:“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顾泉先生在诗书画印诸领域有如此造诣,与其青少年时期至今年近花甲,却不断坚持研习古今文学书画名家名作。初求学工作于大西北的中外文化交汇佛教艺术圣地大漠敦煌、千古敦煌莫高窟文化,灿烂辉煌,其壁画、雕塑其诗词、其佛教经卷典籍,皆是旷世瑰宝!西北地处高原,丝绸之路长河落日,大漠孤烟、驼铃叮当、雄关万里。塞草穷秋,浩瀚苍凉,给顾泉先生的生命里注入了铁马金戈之豪迈气概。

近十几年来到皇城国都北京,以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遍览祖国壮美山河有极大关系。顾泉先生沉浸期间,如饥似渴,拜读临摹,古泉先生的艺术空间里凭添了古朴之意。登长城、攀香山、临泰山、览黄山、于北戴河观海听涛,泰国银色海滩畅游大海,游闽粤、深圳、港澳旷然四达,师法造化,中得心源,“神接古人,情出乎己”,因此顾泉先生的书画作品形成了酣畅淋漓、苍劲古朴、恢弘雄健之气势。

1999年,顾泉先生创作的行草10米长卷入选二十世纪中华民族书画长卷和中国书法全集。2001年,顾泉先生在敦煌成功举办个人画展,文化部艺术中心及国际美联多家电贺。近年在北京多次参加著名书画家大展,其巨幅山水画《泰山雄奇》,被诗家赞曰:“峰峦叠嶂影婆娑,玉屏萦绕锁烟罗。先生挥洒如椽笔,重彩浓墨绘山河。”二十多年来许多诗书画优秀作品应国际国内数十家文化社团参加庆香港回归、建国五十大庆、作品入选《中国二十世纪名人刻字大观》、《世界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文化部《中国艺术大家》、《海内外中国书画艺术当代名家集·二十杰出艺术家》、《辉煌六十年-百名将军部长名家书画展》、《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当代最具投资潜力的书画名家》等典籍。顾泉先生的书画作品已为海内外广泛收藏。其市场价值也已被社会所嘉许。同时,顾泉先生也被北京、上海、重庆等国内多所院校聘请为客座教授。顾泉先生还多次参加汶川、玉树地震的抗震救灾慈善公益的义卖义拍活动来捐助社会,体现了一位当代书画大家的人文情怀!

顾城著名的诗范文2

论文摘要:晚明女性诗坛崛兴,女诗人不仅振兴闺秀诗坛,而且争衡大家,以其卓绝的诗歌才华,创造了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本文考察晚明女诗人的群体分布与构成、时代文化心理、诗歌创作艺术,揭现了晚明女性诗坛的概貌和诗歌创作特征。

创作特征明万历朝以迄崇祯末涌现的女诗人达数百家之多,女性诗坛崛兴,令士林瞩目。晚明女性诗歌一直是明清文学研究较薄弱的领域之一。近人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论明代女诗人,仅摘录诗句,粗陈梗概。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关注一些明代女性曲家,未免轻视了女性诗歌的艺术和精神。20世纪90年代后,学界始较多地关注活跃在晚明文坛的一批女作家,有关研究呈现兴盛之势。本文择论晚明女诗人的群落分布和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意在初步显现这一时期女性诗坛的概貌和诗歌艺术特色。

一、晚明女诗人的群落分布

晚明女诗人的群体分布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女诗人集中在江南一带,北方籍的作家较少。江南区域人文发达,经济兴盛,文学世家林立,由此构成女诗人的渊致,涌现吴江叶氏、嘉兴黄氏、绍兴祁氏、嘉定侯氏、桐城方氏等女诗人群体,南京青楼女诗人构成的秦淮诗群也格外引人注目。下面分别予以简述:

吴江叶氏女诗群。明末吴江叶、沈两大文化世家拥有沈憬、叶绍袁、沈自征、沈宜修、叶小莺、叶执执、叶小纵等数十位享誉文坛的作者,两家联姻,以沈宜修和叶氏三姐妹为中心形成叶氏女诗群,聚结着两大家族近20位女诗人,可谓群星璀灿。沈宜修,字宛君,适叶绍袁,率五女八子淡泊自守,诗词赓和,著有《鹏吹集》。宜修长女执执,字昭齐,工书法,有晋人风范,有《愁言集》一卷。次女小纵,字蕙绸,擅作杂剧、诗词,晚年自定诗集《存余草》。三女小驾,字琼章,十七而卒,有《返生香》一卷。以上四人外,叶氏女诗群还包括叶小繁、沈智瑶、沈静专、沈蕙端、张倩倩、李玉照、沈宪英、沈华贫、沈树荣、颜绣琴、红于等。崇祯九年(1636 ),叶绍袁编刻家集《午梦堂全集》。曹学侄读后惊叹不已,《午梦堂集序》中说:“余潜选明诗,如获拱璧。诅惟闺秀,足当大家。

嘉兴黄氏女诗群。黄居中增辑徐兴公《笔精》卷五《诗文评·宫间》:“先师携李黄学士,家富青箱,人标黄绢,不独子姓为然也。女有闺秀林风,妇有郝法钟礼,玄心夙悟禅机,彤管并标女史。”黄学士指嘉兴名士黄洪宪。黄氏诗群可分作两支:一是黄洪宪子媳沈纫兰为首,黄淑德、黄双蕙、项兰贞、周慧贞等人组成。沈纫兰,字闲靓,有《效擎集》。纫兰仲女双蕙,字柔嘉,髻年喜禅,年十六而逝,诗词才华可比叶小莺,有《禅悦剩稿》。纫兰从妹黄淑德,字柔卿,通文史、音律,早寡,礼佛隐居。项兰贞,字孟碗,嫁黄卯锡,与姑母黄淑德相倡和,有《裁云草》、《月露吟》、《咏雪斋遗稿》。周慧贞,字艳芬,适黄婷,有《剩玉篇》。二是黄洪宪族女黄媛介为首,由黄媛贞、黄德贞等组成。媛介,字皆令,为闺塾师,甘于清贫,娴于诗画,意境简远,著《湖上草》。钱谦益《士女黄皆令集序》:“今天下诗文衰婚,奎璧间光气黯然。草衣道人(王微)与吾家河东君(柳如是),清文丽句,秀出西怜六桥之间。马膛之西,鸳湖之畔,舒月波而绘烟雨,则有黄媛介皆令。吕和叔有言:不服丈夫胜妇人。岂其然哉?媛介字皆德,有《卧云斋诗集》。媛介从妹德贞,字德辉,曾与归素英共辑《名闺诗选》,诗有《冰玉》、《雪椒》、《避叶》、《蕉梦》等集,二女兰媛、蕙媛,亦工诗词。

绍兴祁氏女诗群。祁彪佳家族为绍兴文化世家,彪佳之妻商景兰,女德渊、德琼、德菌,子妇张德蕙、朱德蓉,率工诗词。黄运泰、毛奇龄《越郡诗选·凡例》:“闺秀则梅市一门,甲于海内。忠敏擅太傅之声,夫人孕京陵之德。闺中顾妇,博学高才,庭下谢家,寻章摘句。……闺阁风流,莫此为盛。”商景兰,字媚生,吏部尚书商周柞之女,著《香囊集》。在闺阁时与姊景徽倡和,及嫁祁彪佳,乡人目之金童玉女,《静志居诗话》:“祁公美风采,夫人商亦有令仪,闺门唱随,乡党有金童玉女之目。”1645年,清兵攻陷南京,彪佳投水殉国,景兰率祁氏妇孺“拈题分韵,推敲风雅,或尚溯古昔,衡论当世”。景兰长女德渊,字强英,著《静好集》。次女德琼,字修嫣,有《未焚集》。小女德茵及儿媳张德蕙、朱德蓉,亦工诗词。值得一提的是以祁氏家族为中心所聚结的一批越中女诗人:商景徽,字嗣音,有《咏雏堂集》;王静淑,字玉隐,有《清凉集》;王端淑,字玉映,辑《名媛诗纬》,著《吟红》、《留筐》、《恒心》等集。祁氏女性诗群的影响延至清初诗坛,严迪昌先生《谁翻旧事作新闻》冈一文已揭示一斑,此不赘述。

嘉定侯氏女诗群。侯炯曾家族为明末嘉定文化旺族,拥有夏淑吉、姚妨俞、章有渭、盛蕴真、侯蔡宜等女诗人。淑吉,字美南,华亭人,夏允彝之女,嫁侯玄询,年二十一而寡,入佛门,更名神一,著《神一龙隐遗稿》。有渭,字玉演,出身华亭闺门唱和之家,嫁侯掇,有《燕喜楼草》。妨俞,字灵修,长洲人,嫁侯玄演,明亡,礼佛,法名再生,有《再生遗稿》。蕴真,华亭人,适侯澈,自号笠道人,有《寄笠遗稿》。蔡宜,字俪南,炯曾之女,有《宜春阁集》。1645年,酮曾携子玄演、玄洁坚守嘉定抗清,城破遇害。侯氏女诗人在明亡后共筑岁寒亭以唱和,并守节三十余年,先后卒。

桐城方氏女诗群。明代桐城方以智家族,乃伐阅之家,一门清华,女性雅负诗文才能。方以智姑母方如耀,字孟式,工书画,嫁山东布政使张秉文,崇祯十二年(1639),清兵攻济南,张秉文率军抵抗,城陷,孟式投水而死。有《纫兰阁集》八卷、《纫兰阁诗集》十四卷。孟式之妹维仪,字仲贤,早寡,守志清芬阁,致力文史,有《清芬阁集》八卷、《楚江吟》一卷,编《宫闺文史》、《宫闺诗史》、《宫闺诗评》等。方以智早年丧母,由维仪抚教,其《合山栗庐占·慕述》云:“惟我二姑,一节一烈,《纫兰》、《清芬》,世传双绝,不负家学,伟哉闺阁!”孟氏从妹方维则,有《茂松阁集》,与孟式、维仪共称“方氏三节”。方以智生母吴令仪,字棣倩,琴棋书画,种种精妙,三十而卒,维仪搜其逸稿,刻传《献佩居遗稿》。方以智妻潘翟,字副华,桐城人,有《宜阁诗文集》四卷。此外,桐城方氏女诗群还包括吴令仪从兄吴道谦之女坤元,字璞玉,十岁能诗,与方维仪、章有湘齐名,有《愁添集》、《松声阁三集》。章有湘,华亭人,字玉筐,章有渭之姊,嫁桐城进士孙中麟,有《澄心堂集》、《望云集》等集。

钱塘女诗群。晚明钱塘女诗人辈出,其中田玉燕、梁孟昭、顾若璞称誉一时。田玉燕,字双飞,田艺蕃女,与妹田飞燕俱能诗,有《玉树楼遗草》。梁孟昭,字夷素,有《墨绣轩吟草》一卷、《山水吟》一卷。《名媛诗纬》评曰:“夷素一代作手,为女士中之表表者。其长短诗歌,皆清新幽异,大小墨妙,远过前人。”虞净芳,虞淳熙之女,有《镜园遗咏》。顾若璞与梁孟昭相齐名,字和知,嫁黄汝亨之子茂梧,茂梧病段,若璞自称未亡人,有《卧月轩集》六卷。在顾若璞周围,又聚集着数位黄氏家族的女诗人:若璞子黄璨之妻丁玉如,字连璧,不仅能诗,且慷慨好大略;若璞弟顾若群之妻黄鸿,字鸿耀.有《广寒》、《闺晚吟》集。除以上数人外,钱塘女诗群还包括翁桓、陆么凤、张琼如等人。

秦淮女诗群。万历朝以后,南京青楼女子喜耽诗词,参与文人唱和,构成秦淮诗群,其中以秦马湘兰、赵彩姬、朱无瑕、郑如英、董白、顾媚、卞玉京为著。马、赵、朱、郑四人号为“秦淮四美”。马守贞,字月娇,善绘兰,人称湘兰,性喜轻侠,与吴中名士王稚登相知,稚登评其诗“字字风云”、“闻者神飞”。有《湘兰子集》。朱无瑕,字泰玉,歌舞、文史、诗文、绘事无不兼擅,才华倾人,而性格沉静,有《绣佛斋集》一卷,诗意清新情至。赵彩姬,字今燕,有《青楼集》一卷,《笔精》卷二评其“五绝楚楚风流,音谐句适,亦平康之秀也”。郑妥,又名如英,字无美,丰姿冶丽,有《寒玉斋集》一卷、《红豆词》,小诗婉而多风,颇具匠心。

吴门二大家。长洲陆卿子和徐媛,出身名门,嫁与名士,并擅文辞,相互唱和,时称“吴门二大家”。《列朝诗集小传》载:“小淑多读书,好吟咏,与寒山陆卿子唱和。吴中士大夫望风附影,交口而誉之。流传海内,称吴门二大家。”陆卿子,名服常,陆师道女,嫁松江赵宦光,偕隐苏州寒山别业,著有《云卧阁集》、《考架集》四卷、《玄芝集》四卷。徐媛,字小淑,徐时泰女,嫁范允临,著《络纬吟》十二卷。董斯张(徐姊范夫人诗序)称:“相敬如宾,或回文唱和,扬论古今;或亮月半天,川岩在览;或名花照槛,节序关心。每拈一题,夫子辄书之。”

此外,晚明还有一些较值得注意的女诗人群体,包括三水文氏:文翔凤之妹工诗能文,有《君子堂集》、《九骚》;翔凤之妻武氏,三水人,能诗,卒于崇祯初;翔凤继室邓氏,敬慕翔凤才名,伉俪唱随。华亭张氏:王凤娴,字瑞卿,华亭人,嫁宜春知县张本嘉,有集《焚余草》、《续草》;凤娴长女引元,字文妹,又字蕙如,著《贯珠集》;引庆,字媚妹,与姊引元唱和,有《双燕遗音》一卷。上元卞氏:吴山,字文名,当涂人,嫁上元卞琳,以诗闻名四十徐年,有《西湖》、《虎丘》、《广陵》等集,汇编《青山集》,魏禧作序;吴山长女卞梦任,字玄文,号篆生,工诗词,母女唱和,有《绣阁遗草》、《西怜闺咏》;吴山次女卞德基,上元人,诗词之外,兼善绘事。

二、晚明女诗人的时代文化心理

在阳明心学、三教合一、市民思潮流行之下,晚明形成张扬个性的社会思潮,给女性解脱历史的束缚带来新的机遇。总体而言,晚明女诗人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相较明初、中叶,变化显著。 其一,女性自立意识高扬。晚明人文思潮催动下,女作者不甘寂寞,亲操文柄选政。沈宜修,不满旧闺阁诗选,欲扬当代女子之气,并担心一代才人湮没,而选《伊人思》,录诗46家,《伊人思自序》云:“世选名媛诗文多矣,大都习于沿古,未广罗今。太史公传管晏云:“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余窍仿斯意,既登碗淡者,弗更采撷。中郎帐秘,乃称美谭。然或有已行世矣,而日月湮焉,山川阻之,又可叹也。若夫片玉流闻,并及他书散见,俱为汇集,无敢弃云。容埃博搜,庶期灿备尔。”方维仪编《宫闺诗史》,评古论今,志在争衡文坛,《静志居诗话》称:“龙眠闺阁多才,方、吴二门称盛。夫人才尤杰出。其诗一洗铅华,归于质直,以文史当织妊,尚论古今女士之作,编为《宫闺诗史》,分正、邪二集,主于《昭明》、《彤管》,刊落淫哇,览者尚其志焉。”无疑,《伊人思》、《宫闺诗史》等集的出现昭示着晚明女诗人已不满足女性文学作为风雅的小点缀、小摆设地位,自立自为意识正逐步增强。

其二,追求名士风度。叶小莺怀志高远,沈宜修《季女琼章传》载云:“性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自恃颖姿,尝言欲博尽古今。作诗不喜作艳语,集中或有艳句,是咏物之兴,填词之体,如秦少游、晏小山代闺人为之耳。……其爱清幽恬寂有过人者,又最不喜拘检,能饮酒,善言笑,潇洒多致,高情旷达,夷然不屑也。如此高情旷达,的青春少女诚是难为常人所理解,难怪其逸事广为流传,并衍生一些奇闻异谈,如袁枚《随园诗话》卷六载:“雨东顾鉴沙,读书伴梅草堂,梦一严妆女子来见,曰:‘妾月府侍书女,与生有缘。今奉救贵书南海,生当偕行。’顾惊醒,不解所谓。后作官广东,于市上买得叶小莺小照,宛如梦中人,为画《横影图》,索题,钱相人方伯有句云:怪他才解吟诗句,便是江城笛里声。

其三,性喜任侠。晚明士人喜任侠,女性亦不示弱。嘉兴妓薛素素,善绘兰竹,作小诗,飞弹走马,“以女侠自命”,人称“薛五”,每挟弹出游,观者如堵,陆弼《观素素挟弹歌》诗云:“侍儿拈丸著发端,回身中之丸并坠。”常熟人羽孺,本名翁孺安,字静和,追求名士风度,种兰啸歌,放舟吴越。《列朝诗集小传》载有其“风流放诞,卒以杀身”之事:“能书善画兰,明窗辈几,前兰种蒲,读书咏歌,故以素兰自号。明月在天,人定街寂,令女侍为胡奴装,跨骏骑,游行至夜分。春秋佳日,扁舟自放,吴越山川,游迹殆遍。天启七年九月中,夜漏三下,不知何人碟杀之。狱具,卒不得主名。”羽儒事迹在明末还被演为传奇。著有《素兰集》二卷,流传士林。《众香词》评其:“句效长吉,则牛鬼蛇神,穿天出月,雕戈谗鼎,不足为其色也;晚则形神俱瘁,荒烟野草,不足为其悲,雁断云迷,不足为其恨。”

其四,尚才艺。马湘兰、羽孺、薛素素皆善画兰,朱无瑕、傅灵修善唱戏曲,赵今燕精通诗词、歌舞。陆卿子、沈宜修精通诗词、书画。以叶小莺和小纵为例。小莺十岁能诗,年十三即作文赋,小楷精美秀逸,绘画别具风神。叶小纵嫁吴江派戏曲家沈嫌之孙永祯,既工诗、词,又能作杂剧,所作《鸳鸯梦》为明代戏曲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品,沈自征《鸳鸯梦小序》云:“若夫词曲一派,最盛于金元。未闻有擅能闺秀者。即国朝杨升庵,亦多诸剧,然其夫人第有《黄莺》数闽,未见染指北词。绸甥独出俊才,补从来闺秀所未有,其意欲于无佛处称尊耳。吾家词隐先生(沈景),未见染指北词。……今绸甥作,其俊语韵致,不让酸斋、梦符诸生,即其下者,尚犹是周宪王金梁桥下之声,实与语此道者。”其五,雅重节概。晚明女诗人崇尚节概,令后世瞩目。方孟式在清兵攻破济南后投池而死,堪称女中豪杰。清初,侯氏女诗人咀嚼国亡家破的悲惨人生,共筑岁寒亭,诗词唱和以终。祁氏女诗人与岁寒亭唱和遥相呼应,以凄霖苦雨之音咏唱人生、家国之悲,商景兰《悼亡》诗云:“公自成千古,吾犹恋一生。君臣原大义,儿女亦人情。折槛生前事,遗碑死后名。存亡虽异路,贞白总相成。”扬州妓王微,字修微,才情不俗,晚年嫁华亭许誉卿,遭遇国变,相依兵灾间,临逝,以剃刀械衣贻誉卿:“当此丧乱之中,得全身为上,幸毋自辱。女诗人的民族气节,令人荡气回肠。

三、晚明女性诗歌的创作特征

明末女诗人诗歌成就卓著,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够不囿于闺阁文学创作传统,感受时代思潮,自撼胸臆,自成一家言。如徐媛深受公安派诗论鼓动,诗任自然,不事雕琢,纯然“性灵”一派。范允临《输寥馆集》卷三《络纬吟小引》论其:“多师心独造,无所沿袭。”莆田周庚,字明瑛,受竟陵派沾薰,其《羹绣集》清新幽峭,有风雨悲鸣之意。晚明女性诗歌题材涉及闺思、亲情、世运等各个方面,其特征,概括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尚情贵真。“尚情”是晚明文学革新思潮的主流,女诗人推毅这一潮流,不遗徐力,以诗载写一代知识女性的情感心路历程和人生追求。如叶小莺《七夕后夜坐,红于促睡漫成》云:“池畔芙蓉映碧萝,岁星今又隔银河。侍儿未解悲秋意,明月高悬怯素罗。”不可否认,小莺的早逝与其多情善愁深有关联。黄媛介《读叶琼章遗集》叹云:“字字叙其真愁,章章烷其天趣。成风散雨,出口人心,虽唐宋名人亦当避席。但讶彼正桃李之年,何为言俱逼霜露?惜花太甚,遂成刻露飘零,咏鹊未期,竟兆惨离情事。清人沈钦韩为叶执纹《愁言集》跋云:“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钟情又怕伤心死,一卷愁言欲问天。”这不惟透见叶诗心,更是众多晚明女诗人尚情贵真、哀惋情韵的绝好写照,从中我们可以深刻体味晚明女性诗歌的可贵之处。

顾城著名的诗范文3

从前,成都湖广街有一家餐馆,门前的对联是:

“叹老夫无命做官,才租这大花园承包酒席;

替客人下厨弄菜,好像那小媳妇侍候公婆。”

此联于调侃之中,形象地宣传了餐饮的经营之道,以及服务特色,回头客自然也就多了。

据传,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在京城偏僻小巷里见到一家叫“天然居”的饭店,当即诗兴大发,挥笔 一副回文联的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他正为下联伤脑时,随行文人纪晓岚(大学士纪昀)已经对出下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此事很快传遍京城,成为轰动一时的佳语。“天然居”餐馆也因此而门庭若市,文人墨客来往不绝,生意火红。

传说广州城郊有一兼营饮食、早茶的小店,请人写了一副对联刻于门旁柱上: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正邪;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

此联工整,明白如画,引起不少人的兴趣。不远而来,品酒品茶品联。

从前,嘉兴有家“东兴酒店”,因经营不善,难以生存,此时,恰巧有一位颇有名气的秀才前来就餐,问明缘由,便劝老板继续开下去,并当即挥毫赠联一副: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说来也怪,此联挂出,居然使该店起死回生,春风再度。

上个世纪初,成都有一家兼营酒菜的茶馆,生意一直很清淡。有一学士进店小酌,得悉店主郁闷的原因,便假笔墨撰写一联,贴于门上: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此联虽较浅俗,但讽喻封建时代的社会人生却入木三分,含蓄谐趣,遂使该店生意渐旺。

古时,并州城郊外乡下,有一酒店有联: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生动传神,活脱脱一个醉意盎然的酒客形象。另一小酒店张联云:

“座上不乏豪客饮;

门前常扶醉人归。”

矜夸之意,溢于言表。

云南大理,从前有一个叫“旷怡村”的酒家,主人是当地名流。那时经常有文人雅士聚集于此,谈论诗文,欣赏书画。酒家主人也酷爱此道,于是常招待大家而分文不取,所以就有人为这家酒店撰写了一副对联:“爱诗爱画爱人,赔烟赔酒赔茶。”此联文字浅显,对仗工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店主与顾客在共同志趣上建立起来的和谐亲密关系,被人们传为佳话。“旷怡村”酒家经营独具特色,名声远播,来往客人不绝。

过去,开封有一家酒楼办得有特色,鼓吹饮酒有“一饮解千愁”的作用,这对于一些陷入人生苦闷的一些人来说不无吸引力,挂出一副最生动易懂的集句联:

“劝君更进一杯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上联取自唐朝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名句,下联摘自诗仙李白的《将进酒》。果真是妙手拈来,浑若天成。这两首诗都与酒有关,如果深究,顾客会读到这千古佳作并从中得到启迪。

壶中有美酒,席畔有妙联,意在撩人酒兴。长沙学院街上有一酒楼,其联云:“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迎言此处香。”此取巧借醉鬼、酒仙两位之问答,巧妙地招徕顾客。

过去的潮州城,有家“韩江酒楼”,题写的对联很是别致新颖: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顾城著名的诗范文4

即便如此,这也不意味着耿津被历史的洪流所湮没,更不会在人们的记忆中被删除,他的诗文给支离破碎的陆羽生平留下了些许线索。二人之间有过一次“面对面”的联唱,你来我往,诗赋闲情,诗淳情笃,不带星点杂质,犹如严冬里一杯暖暖的香茗,温润心怀,亦如酷夏里一道徐徐的清风,沁凉心脾。诗香何须花,茶醉何必酒。

耿津在宝应二年(公元763年)中了进士。但是,登第的耿津似乎不太给力,朝廷只授了个九品芝麻官盩屋(今陕西周至)县尉给他做。的确,他的官运不怎么样,即便是做了京官(左拾遗),也就八品。

也可能正因为仕途不得力,他才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和工夫花在交友写诗上,像刘长卿、钱起、卢纶、戴叔伦、陆羽、皎然、颜真卿等和他都有诗歌互答往来。特别是像和颜真卿、皎然、陆士修等这一批湖州文人雅集时,常常作联句形式的诗,即后世之谓的“柏梁体”。这种两人或多人同作一首诗的形式,自汉以降,并不鲜见,至唐则彬彬称盛,像颜真卿、皎然等人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堪称咏茶联句的隋珠和璧。这首耿津与陆羽同作的联句,亦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因为它是全唐诗中唯一一首关于陆羽生平针对性很强的联句,而且其中有好几句都是对茶圣的传奇人生最精辟的概括。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耿漳)

喜是攀阑者,惭非负鼎贤。(陆羽)

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耿漳)

拜井孤城里,携笼万壑前。(陆羽)

闲喧悲异趣,语默取同年。(耿漳)

历落惊相偶,衰赢猥见怜。(陆羽)

诗书闻讲诵,文雅接兰荃。(耿漳)

未敢重芳席,焉能弄彩笺。(陆羽)

黑池流研水,径石涩苔钱。(耿漳)

何事亲香案,无端狎钓船。(陆羽)

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耿漳)

莫发搜歌意,予心或不然。(陆羽)

——《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

耿滓一开口,就马上给陆羽戴了一顶高帽,把他捧得很高: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这句可谓是对陆羽事文事茶一生的经典概括。后世在论及陆羽的事迹时以及当代很多茶店和茶庄的门首、背景墙也都常用到这一联,影响深远。陆羽听了以后,很平静,把这句话当作了“浮云”,很谦恭地回应:“我只喜欢做个山林野夫,惭愧没能成为辅佐君王的贤才。”

耿津又进一步点出陆羽的超脱之处:天刚朦朦亮,你就踏着还未敛迹的星光,入顾渚山中探幽采茶,身影慢慢消失在晨烟雾霭中。

轮到陆羽了,他引用了东汉名将耿恭拜井出泉的典故:汉明帝永平18年(公元75年),耿恭因与匈奴鏖战失利,将防御据点转移到水源相对充足且有险可据的疏勒城(今新疆疏勒县)。七月,匈奴再度来袭,并狡猾地切断城边山涧水源,疏勒成了座孤城。炎炎夏日,将士们饱受缺水之苦,耿恭便率众在城中掘井取水,然而挖了十五丈都没水,以至于渴乏的士兵们竟然榨马粪汁来解渴。无奈,耿恭只好正衣拜井祈祷,并率士负笼以示虔诚。过了一会儿,奇迹发生了,飞泉喷涌,众人惊喜万分,山呼万岁。匈奴以为神助汉军,乃罢兵而去。陆羽引耿恭的典故,盖因二人同姓,此其一也;又以耿恭的将才以喻为官的耿津。

相互“吹捧”了一阵子,耿津转移话题了。他说:“安静和喧闹,取向都各不相同;不论善谈,还是沉默,都是同科中榜的人。”这话听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什么意思呢?其实,他是将自己和陆羽作比较,“闲”暗指陆羽,不争名逐利,清闲自在;“喧”暗指自己,皓首穷经,考取功名。因而,二人的志趣是不尽相同的。同时,他也联系自身的遭遇,同样是金榜题名,有的人声名大噪,即“语”,有的却名不经传,即“默”。陆羽对答道:“参差不齐的事物总会有出乎意料地成双成对的时候,衰老瘦弱也总会有被同情的一天。”联系前后语义,这应该是陆羽安慰耿津的话,就是说:你也不要郁郁寡欢,很多事在时机成熟时,自然就水到渠成了。不过,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你我走的虽是不同的路,你求功名我归隐,但是却能成为无所不谈的好朋友,这就是缘分啊。

耿津一听,很是感动,又来夸陆羽了:“你的诗书闻名于讲授诵读,你的文雅接近于兰花香草。”陆羽也谦虚了一把,说:“我都还不敢参加文友集会,哪谈得上会舞文弄墨呢?”这两个人用诗聊天,跟打太极似的,你推过来,我推过去,蛮有趣的。

大概两个人觉得这样捧来捧去也没什么意思。接下来,耿津再次把话题引开,说:“池子里因为流着研墨时留下的水而变黑,小径上因为长满了青苔而变得不通畅。”这两句无疑又是讲陆羽的。“黑池研水”指陆羽笔耕不辍,著作颇丰,这是事实。据考证,陆羽除了著述《茶经》,还有《茶记》、《茶论》等茶学著作,《吴兴志》、《吴兴图经》、《顾渚山记》、《杼山记》等方志以及诗歌、传记等艺文著作,要不也不会称为“陆文学”了;“径石苔钱”指陆羽隐逸避世。按常理,如果路常常有人行走,就不至于苔钱多得把路都给遮蔽了,这说明他的隐居地是人迹罕至的,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陆羽作为隐者的超然。陆羽心领神会,也不多说什么,因而说道:“我也没做什么,有事没事,就是喜欢燃燃香,钓钓鱼。”他回答得多淡定呐!

耿津似乎还穷追不合,重点还是回到陆羽身上,说的是陆羽走遍大江南北,穷山水之胜,搜求失传的礼仪,调查遗漏的篇什。这话虽有恭维的味道,但一点儿也不假,前文说过他不光在茶学方面很有建树,在诗词、方志学方面的造诣也颇深,颜真卿还邀他加人大型韵书《韵海镜源》的编委会。其实,这一联更适合耿津,他自己不就是充括图书使,干的活不就是“求逸礼”、“访遗篇”?不过,他不会这样自吹自擂。陆羽最后总结道:“就此打住吧,你就别在搜肠刮肚地找诗句了,你所说的这些,也许我心里并不这么认为哩。”此是陆羽自谦之语。

顾城著名的诗范文5

在成书于明代嘉靖三十九年(1560)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这条胡同曾被称做“曲子胡同”。然而在明末某些文士的笔记中,已改为“邱字胡同”。明清易代之际,浙江海宁籍史学家谈迁在其笔记体著作《金陵对泣录》中也记载了这条胡同。当年崇祯帝殉国之后,兵部主事刘养贞等为他草草发丧。当时,大顺军先头部队由李友等人率领,他把包括刘养贞、高弘商在内的前明官员掳掠到自己家,他则霸占了邱字胡同内一个姓许的锦衣卫的家。李友年逾50,性格凶悍,允许官员的家人送饭,但是必须在脸上烙印才行。同为海宁人的查慎行,在《人海记》中也有相同记载。该书号称全录自《金陵对泣录》。

到了清代前期,这条胡同可能称作“秋子胡同”。在一幅据传是乾隆时期的老地图中,将邱祖(秋子)胡同标为南北向街道,且位置偏西;而在绘制于乾隆十五年(1750)的《乾隆京城全图》中也明确绘出了邱祖胡同的街道走向并标注了名称,这可能是该胡同首次见于地图资料。

但清代关于这条胡同的记载并不多。曹雪芹的好朋友敦诚在其《山月对酒有怀子明先生》中,注记说其兄敦敏家于“槐园太平湖侧”。据学者冯其利考证,距离敦诚家不远的邱祖胡同西部,建有敦诚居住的“西园”。此外,也有学者将西园园址考证为明清华嘉寺,即今华嘉小区一带。但华嘉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道光十三年(1833)在颓圮的旧址上重修,今有重修碑留存。还有学者认为西园应该在原西城区松鹤胡同。笔者倾向于冯先生的观点。因为敦诚在自传中说:“傍城有荒园数亩,半为菜畦。”园中还有叫控鹤岭的土山以及薰风谷等景观。曹雪芹等人诗文中常将敦敏的槐园称作“南园”,所以,将西园定在槐园略偏北,应大致不误。而且,从《乾隆京城全图》上看,“秋子胡同”西端有一大片空白,或许和敦诚的西园有关。这片空白应为原复兴门内大街156号、158号一带。石继昌先生曾说,奋斗小学本校和这些院落合为清末福州将军、宗室崇善的住所。这几个院落距离当时的北京城西城墙仅百余米,符合“傍城”的特点。再者,敦敏、敦诚是亲兄弟,想来他们的住所之间应不会相隔太远。

民国九年(1920),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兄长、著名书画家、诗人陈衡恪曾搬到邱祖胡同西端的库资胡同3号短暂居住。陈衡恪,江西义宁人,又名陈师曾。陈家乔迁之时,陈衡恪作《移居》诗一首。其中有“西极西城过客稀”“静院但闻禽语细,终朝不见马尘飞”“随意翻书新睡足,晚凉吹雨对霏微”等诗句。我们从中可领略到诗人在胡同小院独居时的惬意。

1924年下半年,革命家曾在邱祖胡同短暂居住,具体门牌号不详。当时,在京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因受到反动势力迫害,不断搬家迁徙。从邱祖胡同搬出后,他又搬到府右街西侧的朝阳里暂居。

民国著名清官,曾任广东梅州平远县县长的朱浩怀,1926年婚后曾居住在邱祖胡同5号的岳父母家中。朱浩怀早年毕业于民国大学经济系,学识渊博,他离任时不带走任何公家财物,为百姓称颂。1949年以后,朱随国军渡海赴台。

著名古典文献专家、语言学家刘盼遂,曾于20世纪30年代在邱祖胡同太和里居住。顾颉刚曾在1931年11月12日中的日记中提到自己到那里串门。刘盼遂的《颜氏家训校笺》及补正、《论衡集解》等学术成果即在邱祖胡同太和里寓所内完成,两书的序言落款中注明了写作地点。民国时期的邱祖胡同不单有居民区,还有一些企业。比如日伪时期,邱祖胡同47号为三山煤厂。

新中国成立后,邱祖胡同西端的嘉祥里、库资胡同一带曾居住过开国上将郭天民以及傅崇碧、刘福、吕展等老将军,东侧则基本为普通百姓的住宅。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于1955年秋至1958年秋,居住在嘉祥里,地质部副部长何长工居住于东嘉祥里7号,二人可能离得不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丁广泉小时候大概就住在邱祖胡同47号。丁先生在《往事应该回首》一文中,回忆自己13岁时在邱祖胡同家门口玩耍,忽然看到侯宝林大师从东往西走,便跟在其后,快到复兴门城墙时被侯宝林发现,从此丁广泉便与相声结缘。

邱祖胡同拆迁的肇端并非始于20世纪90年代。而是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6-1957年间,由于展阔西长安街的需要,邱祖胡同北侧便已拆迁。“”后期,邱祖胡同在居民户籍簿上的地址名称已被“复兴门内大街”所取代,邱祖胡同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张爵.京师五城坊巷kh集[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2]谈迁.枣林杂俎[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爱新觉罗・敦敏.懋斋诗抄四松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北京古代建筑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加摹乾隆京城全图[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5]龚产兴.陈师曾年表[Z].朵云,第六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

[6]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北京文史资料精选(西城卷)[Z],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7]冯怀德.朱浩怀传[M].香港: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9.

[8]顾颉刚.顾颉刚日记(第二卷)[M].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7.

[9]许晚成.战后上海暨全国各大工S调查录[Z].1940.

顾城著名的诗范文6

与『茶圣陆羽相关的古道,很长时间都鲜为人知,而其对于茶叶文化传播的意义同样十分深远。 古道串起千年茶时光

有一类古道,主要用以串联历史主题事件或记录名人行踪,前者如美国的“自由之路”,后者如徐霞客古道、陆羽古道等。

陆羽(约733―804年),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创造出一套完整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并写下了划时代的著述《茶经》,影响世界的中国茶文化由此形成。

追溯其生平,发现陆羽不仅是伟大的茶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谱牒学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他曾用二十余年时间实地考察唐代的三十二个州,调研茶叶的产地和品质,后来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研究著述,增补修订《茶经》。

在陆羽之前,茶仅仅是作为一种功能性饮料,人们更注重其提神醒脑的药用价值。陆羽发掘出茶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发扬光大,从此,饮茶品茗成为历代文人最为喜爱的生活方式,茶文化由此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陆羽开启的一代风气,不仅影响了后世,还传播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陆羽提倡的茶道东渡日本,日本的许多爱茶之人至今仍奉陆羽为祖师。

陆羽一生东奔西走,到各地的茶叶产区进行考察,对各地茗茶的品种、地理环境、口味特色进行详细的记载和品评,发现了许多优良品种,其中很多成为贡品。他还亲自种植茶叶,发明饮茶、制茶的器具,研制茶叶的加工方法,改进茶叶的冲泡技术,从种植、生产、泡制的过程中加以改良,让茶的风味更加适合人们的需求,并且寄托了一种情怀和哲思。

陆羽虽然一生未仕,但他在当时的文坛十分活跃。除了擅长诗歌,他还写了不少地理志、游记等作品,并协助颜真卿编纂过《韵海镜源》(一部集文字与音韵之大成的巨著)。除了《茶经》,陆羽留下的作品并不是很多,但H有的几篇都是佳作。他与当时众多的文坛名人进行交游唱和,从他的友人皎然、颜真卿、皇甫冉等人的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陆羽在当时的声名和威望。

从南到北,全国的茶叶产区陆羽几乎都曾涉足,在许多地方留下了遗迹和传说。他二十多岁离开家乡南渡,一生中多数时间都在江浙一带活动,尤其是湖州的妙西一带,是陆羽选择完成最重要论述《茶经》的地方,是他与众多好友尤其是皎然交游的地方,也是他的终老之地,当地有陆羽墓、三癸亭等遗迹留存。

多年来,我们研究中国古道中与陆羽相关的部分,从湖州妙西地区开始,逐步整理出一个清晰的网状脉络,将其命名为“陆羽古道”。狭义的陆羽古道,指与陆羽在世时生活、游历相关的线性遗存;广义的陆羽古道,则指陆羽茶文化孕育、诞生、发展、传播、交流过程中所留下的线性文化遗产。

关于陆羽生平的研究,已经有大量著述面世,但对陆羽古道这一线性文化遗产的研究才刚刚开始。陆羽古道上能看到众多古迹,山间小路也依稀是当年模样。在古道上走一走,看看山水、树木,在陆羽墓前坐一坐,品品当地产的佳茗,千年时光流转,而美好的事物一如往昔。 湖州“茶圣”的第二故乡

《茶经・八之出》中记载:“浙西,以湖州上,(湖州,生长城县顾渚山谷,与峡州、光州同;生山桑、儒师二寺,白茅山悬脚岭,与襄州、荆南、义阳郡同;生凤亭山伏翼阁,飞云、曲水二寺,啄木岭,与寿州、常州同;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与金州、梁州同。)”这里所提到的地点,都是陆羽当时去考察过的茶区,很多地方今天仍是重要的茶叶产地。

湖州是陆羽的第二故乡,除了他曾长期定居于妙西的妙喜寺,以及后来建造的青塘别业,湖州还有许多地方留下了他的足迹。

吴兴区

岘山

陆羽素与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颜真卿交好。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颜真卿官拜湖州刺史,颜真卿邀请当地知名文人墨客数十名,笔削旧章,核搜群籍,编纂《韵海镜源》,陆羽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唐代宗大历九年(774年)春,三百六十卷的鸿篇巨著完稿,为表庆祝,颜真卿邀请陆羽等29人携酒登临岘山,面对良辰美景,联句赋诗,这就是《登岘山观李左相石樽联句》,刊载于《全唐诗》。

岘山位于湖州市城南1公里,侧峰有一座革命先烈纪念碑,往东,就是当年颜真卿、陆羽等人登临赋诗的遗迹――洼樽。所谓“洼樽”,是一块不规则的长方形巨石,中间凹陷,形如古代的酒器“樽”。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李适之在任湖州别驾时,常携幕僚和友人登岘山,让侍者把酒注满浑然天成的石樽中,众人欢饮。后来这里逐渐成为文人墨客雅集之地,石樽之上筑起一座四角攒尖顶亭,清初,浙西道李之粹手书“洼樽亭”三字石碑,今洼樽尚在,亭已毁,残存的“洼樽亭”碑半截埋入土中。

金盖山

金盖山位于湖州城南7公里,陆羽晚年归隐湖州,曾经在金盖山采茶,并品尝了位于金盖山北麓的白云泉,后来将此水作为天下名水载入《水品》一书。

金盖山林木幽深,山南有下菰城遗址,山腰有古梅花道观,山巅有湖州电视转播塔。山中有古道留存,从古梅花观纯阳宫山门向东南延伸至吴沈门,长约1700米,由花岗石铺成,沿途有一口古井、两座石梁桥和两座亭子。

西塞山

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期间,各方名流、贤士、隐者、诗人汇聚于此,张志和就是其中之一。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他拜谒颜真卿,于席间作《渔父》,成为千古佳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植被保存良好,山势连绵,林木葱茏,山麓的樊漾湖与苕溪相连,盛产鱼虾,引来鹬鹭栖息。

弁山

弁山位于湖州西北,陆羽曾为考察茶事到过弁山,并在著作《吴兴图经》中有相关记载。温山是弁山的一座山峰,陆羽《茶经》引南北朝山谦之《吴兴记》云:“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F。”如今温山中仍有茶园,传承着古老的采摘与加工手法,培育着口感独特的佳茗。

长兴县

长兴与妙西毗邻,也是重要的茶叶产地,尤其以顾渚山最为知名。陆羽曾经在顾渚山设置茶园,培育紫笋茶,精研茶艺,还写下《顾渚山记》,他与当时的诗人朱放等人论茶,以顾渚为第一。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紫笋茶被列为贡茶。顾渚山下有金沙泉,当年与紫笋茶齐名。

唐贞元十七年(801年),刺史李词在顾渚山下修建贡茶院,旁边有清风楼、木瓜堂、枕流亭、息躬亭、金沙亭、忘归亭等建筑。此后,诸多名人来此品茶赏景,赋诗题咏,比如颜真卿、张文规、杨汉公、袁高、于E、杜牧、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皎然、苏轼、王十朋等。

顾渚山西北有凤亭山,连接西咽山,中有悬脚岭,啄木岭与悬脚岭相接,清顾炎武《日知录》中记载:“长兴啄木岭,县西北四十里,在金山后,每岁吴兴、毗陵二郡太原守采茶宴会于此,有境会亭。”顾渚山南侧还有山桑、A狮二坞,即今天的方坞艉退奈簦至今还保存着唐代的古茶山。

L兴县2015年推出“长兴十大徒步古道”,包括碧岩古道、城山古道、飞云古道、贡茶古道、回龙古道、六八古道、三洲古道、乌龙古道、乌石古道和霞幕古道。其中飞云古道、贡茶古道等多条道路都经过顾渚山、啄木岭等古茶山,这些古道上都曾留下陆羽的足迹,还有许多遗迹留存。

德清县

《茶经》中记载:“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与金州、梁州同。”武康历史悠久,早在4100多年前便是防风古国所在地,三国时开始建县,晋代定名为武康县,1958年并入德清县,称武康镇。

武康小山寺又名翠峰寺,建于晋太康三年(282年),因为陆羽曾经造访并在《茶经》中有记载,这座寺庙名动一时,后来毁于元朝,至明清湮没无闻。寺庙原址仅存古井一口,坐落在今德清县洛舍镇龙胜村,已经淤陷污染,无法饮用。

莫干山坐落在德清县西部,原属武康县,这里自古就出产名茶,称为“莫干黄芽”。莫干山是一座文化名山,以竹、云、泉“三胜”和清、静、绿、凉“四优”驰名,被列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众多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诗句和遗迹,山中还留有19世纪末兴建的两百多幢式样各异的别墅。

安吉县

陆羽在《茶经》中明确记载了安吉是湖州重要的茶叶产区,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簿,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

安吉地处天目山北麓,这里群山起伏,树竹交荫,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中含有较多的钾、镁等微量元素,为安吉白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安吉还是“中国竹乡”, 这也给安吉白茶带来了独特的风味,大凡四周为竹林或邻近竹林的茶园,采制的茶叶一般都含有板栗香或蕙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