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教案范例6篇

女娲补天教案

女娲补天教案范文1

关键词:女娲;美学;缺失;补偿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143-03

丁往道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力主在中国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专业课程。丁先生生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为学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以此来弥补英语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不足,从而为这些学生在做翻译实践打下良好的双语基础。丁先生身体力行翻译了《中国神话及只怪小说一百篇》、《孔子语录一百则》和《瑞云》等诸多中国古代文化的著作。另外,丁先生还有英文著作《攀登》和《中国文化掠影》两部著作来向外国读者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纵览丁往道先生的译文,可以发现丁先生的译文确切,通俗易懂,且行文简洁。本文以《女娲补天》的翻译个案为例来探讨丁往道先生的翻译风格。

一、《女娲补天》翻译的意义

上古神话是先秦民众智慧的产物,寄托了他们对远古时代的追忆。同时,神话也体现先秦民众的对于世界的丰富想象。诸如《开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和《女娲补天》等都是先秦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表达了先秦民众对于世界丰富的想象,以及对追逐美好生活的向往。《女娲补天》作为上古神话的一个篇章,概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起源,它有别于《圣经》记载的“上帝造人”说。由此可见,东西方民族各有自己的历史起源的记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当下,《女娲补天》的翻译研究有助于传播有异于西方文化的声音,也有助于传播中华文化的正能量;也是对中国文化“外来说”的一种否定,更是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一个驳斥。

二、翻译策略的使用

“女娲”这个文化符号在中国文化世界里面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她“补天造人”、“止水救民”的“天地之德”与“万世之名”。本文分析的文本采用丁往道先生的《中国神话及只怪小说一百篇》中的译本。丁先生的译本综合运用了各种翻译策略,在遣词造句上也与中文相契合,译文读之通晓顺畅,节奏感很强,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从翻译策略上看,丁先生的翻译采用以下几种翻译策略:

(一)“异化”的翻译策略

所谓“异化”的翻译策略,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韦努蒂(Lawrence Venuit)在他著名的翻译学著作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中提出了“异化”(foreignizing translation)的翻译策略。根据韦努蒂的解释,鉴于双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异化”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译者不破坏原语作者的风格,努力保持原著的异域特色和原汁原味。丁往道先生在翻译《女娲补天》的标题时,把“女娲”这个文化意象直接翻译成Nuwa。首先这种翻译很简洁,但是这样翻译究竟能不能表达女娲这个文化意象的厚重内涵呢?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圈内,女娲是全人类的始祖,于中华民族又有很厚的文化意义。女娲作为上古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她的形象也很奇特:人首、蛇身,有补天造人之能。如果没有辅助的说明,这并不能说明“女娲”这一神话人物的形象。在《圣经》的《创世纪》篇章中,西方人认为是上帝造人,自己是亚当和夏娃的后人。这就等同于中华文化圈中的“女娲造人”,我们自己是炎黄子孙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女娲这个高超的人物形象就好像是《圣经》中的“上帝”一样。他(她)们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还创造了万事万物。关于“女娲”这个文化意象的处理,音译简洁明了,不拖冗长,但是笔者认为音译这种翻译策略无法穷尽其意。如果没有辅助说明,目的语文化语境中的人只会把Nuwa当成普通的人物进行关注。也只有了解中华文化背景的情况,才可以对“女娲”这一光辉高超的人物形象有所了解。

(二)“归化”的翻译策略

所谓“归化”的翻译策略,也是韦努蒂在他著名的翻译学著作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中提出的。“归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是指在翻译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目的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即“源语本土化”的表达方式,把译语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作为上古神话篇的《女娲补天》文字书写工整优美,句子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以第二段为例: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这四句话是很工整的排比修辞,可见女娲对于人类所做的丰功伟绩。当时的情形是“九州天崩地裂”、“大火燃烧”、“大水泛滥”、“猛禽食人”等等如此恶劣环境。女娲不忍人类遭此厄运,于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丁往道先生在翻译这句话的时候采用的就是意译的翻译策略。“济冀州”中的“济”字有帮助、周济之意,“冀州”作为地名,却是指代冀州的黎民百姓。丁先生的译文翻译成“save the people of Jizhou”。“冀州”是中国古代所说的九州之一,似乎又暗示了文中第一句“四极废,九州裂”当中的“九州”。

(三)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并非二元对立,非此即彼。往往在翻译的过程中,这两种翻译策略会同时存在并行不悖,即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同时,我们应坚持对语言形式采取归化的策略,而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这样,译文作品可兼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使两者有共同发展的空间。由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应该是相辅相成,并有互补的辩证统一关系,两种翻译策略的综合使用,能够达到具体动态的统一。

三、信息传播的缺失与补偿

由于中西方文化不同,句法、词语等在很多方面都不完全对称。因此,在翻译旅行的过程中,有些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会发生缺失,这样在翻译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补偿。丁先生的译本也不例外。“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应当说汉语的这四句排比相当的工整、简炼,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想使得译文也工整简炼绝非易事。丁先生的这四句译文是:

Then Nuwa melted rocks of five colours and used them to mend the cracks in the sky. She supported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sky with the legs she has cut off from a giant turtle. She killed the black dragon to save the people of Jizhou,and blocked the flood with the ashes of reeds。(丁往道 译)

丁往道先生把“炼”五色石中的“炼”字翻译成melt。这个“炼”字,不完全等同于工业上所用的字“炼”。工业上所用的“炼”字是指用火烧或者用加热灯方法是物质纯净、坚韧、浓缩。诸如:炼钢、炼铁、炼油等。Melt这个单词翻译成汉语有“融化、溶解;逐渐融合”之意,这里丁先生用melt来翻译“炼”字算是较为恰当的。“以补苍天”中的“补”字,丁先生翻译成“mend”。关于“补”字的翻译,有三个词可以选择:mend、repair和fix。“mend”作为vt表示“修理、修补;改正、纠正;加强;使恢复健康。作为vi有”康复、痊愈;修理、矫正的意思。Repair vt表示“修理;纠正;恢复;弥补;等意思。Fix vt固定;准备;修理;使牢固;vi固着;变硬;安定。“女娲补天”中的“补”表示女娲通过炼五彩石把天补好,不再“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使天恢复正常的秩序。就这三个词而言,mend要比repair和fix好一些。“断鳌足以立四极”这句话的翻译丁先生采用的英语中的一个详尽的句子来翻译这个简炼文言,虽然内涵逻辑联系,但是稍感冗长。笔者把这句话翻译成“She cut off a giant turtle to support the four corners”。这样为了和第一句的翻译保持句式结构的一致性,而且较为简炼,从修辞上来说,也较为平衡。“积芦灰以止”这句话中的“”指的是“地下涌出的洪水”。就这句话,笔者翻译成“she used the ashes to blocke the flood”。这是为了和前面三句话保持平行一致。就这四句话的翻译笔者的译文如下:

Then Nuwa melted rocks of five colors to mend the sky. She cut off a giant turtle to support the four corners. She killed the balck dragon to save the people of jizhou.she used the ashes to blocke the flood.(笔者 译)

四、译文之美

在中国翻译史上,关于翻译美学阐释自佛经翻译之时就已有之。彦综提出的:“八备”、玄奘提出译文“既要求真,又要喻俗”,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著名“信达雅”,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化境”乃至当下许渊冲提出的“三美三化”。由此可见,我国翻译史上这些著名的翻译大家都非常注重译文的美感,翻译不仅要简洁明白,忠实的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且还要注重译文的美感。可以坦言之,丁往道先生关于《中国神话及志怪小说一百篇的翻译》译文工整,表达贴切。就《女娲补天》中的译文为例进行分析。《女娲补天》中有以下几句:

“苍天补,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这几句汉语相当工整,极具美感,读之朗朗上口。女娲通过炼五色石把天补好,天下四极也被直立起来,洪水也退去,冀州也恢复了平静;猛兽和鸷鸟也死掉,无辜的人们得以解救,天地也恢复如初。

丁往道先生的翻译如下:

Thus the sky was mended,its four corners lifted,the flood tamed,Jizhou pacified,and harmful birds and beasts killed, and the innocent people were able to live on the square earth under the dome of the sky.(丁往道 译)

丁先生的译文中使用“mended”、”lifted”、”tamed”、”pacified”和“killed”。从句法上来说,丁先生对“苍天补”的翻译使用了被动语态的主谓结构,而对于“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的处理上并没有使用被动语态的主谓结构,而是直接的使用了主语加过去分词的形式,省略了谓语动词be的过去时态。读者不会因为省略了be动词而会对译文产生误解,这样倒使得译文简洁通晓,形式上也工整,读起来很有美感。而丁先生对于“背方州,抱圆天”的翻译处理上则采用了长句翻译:the square earth under the dome of the sky。在古代中国人们对于天地的观念是“天圆地方”,在这里,实际上是指经过女娲补天,天地恢复如初。

五、结语

丁先生对于《女娲补天》的翻译译文确切,通俗易懂,且行为简洁,丁先生的翻译语言不仅传递了文化的精髓,而且保留了译文的美感。在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如何向外传达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如何让世界人民共同享有中国先人创造的文化结晶,同时又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本真,丁先生的译了这样一个范例。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依然保留较高的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1〕Bassnet, Susan and Andre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Nida, Eugen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4〕邓薇.从英汉语对比角度看古典小说《瑞云》的两个译本[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78―181.

〔5〕丁往道.中国神话及只怪小说一百篇[M].香港:上午印书馆,1988.64-65.

〔6〕高嘉正.《孔子论语一百则》英译赏析[J].上海翻译,2005(3):76―80.

女娲补天教案范文2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64分)

1.

(10分)给形近字组词。

炼________  睁________ 隆________ 然________  冶________

练________  挣________ 窿________ 燃________  治________

2.

(6分)读拼音,写字词。

下课铃shēng

________一响,同学们来到操场上锻炼shēn

tǐ________。有的dǎ________篮球,有的pāi

________皮球,有的pǎo

________步,还有的踢zú________球……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3.

(7分)按意思写词语。

①洞,小孔。________

②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________

③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________

④停止燃烧。________

⑤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________

⑥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________

⑦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________

4.

(6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生活

________的响声

________的大窟窿、

________的泉水

________的液体

________的云霞

5.

(6分)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

________的生活

________的大火

________的泉水

________的云霞

________的窟窿

________的响声

6.

(10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她________去找雨神,________他下一场雨,把天火________。又造了________,好救出________在________中的人们。

②女娲在地上挖个________,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________进行冶炼。炼了________,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________。

7.

(10分)生字积累吧。

yùn

cánɡ

jìnɡ

tǎn

ɡuān

________

________界

地________

________彻

马________

xuán

lōnɡ

lūn

zhì

________

________河

轰________

________起

旗________

8.

(8分)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淹——________——________   娲——________——________

馅——________——________   假——________——________

9.

(8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燃烧(shāo

sāo)________

纯青石(chún

cún)________

盆子(pén

péng)________

创造(zào

zhào

)________

泼水(pō

bō)________

液体(yè

yuè)________

碎块(suì

shuì)________

震裂(liè

liě)________

10.

(5分)找一找,组成新字,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

(12分)补写词语并选词填空。

欢________笑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大火

________ ________星星

金________四________   女________ ________天

①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________,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②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________,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2.

(10分)辨一辨,组成词语。

乞________

淹________

旱________

冶________

挣________

汽________

掩________

早________

治________

睁________

13.

(5分)照样子写句子。

①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②她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14.

(4分)选择字词的意思。

名:①名字,名称。②名声,名誉。③著名的,出名的。④名义。⑤量词。

A我国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________

B我的爸爸是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________

C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________

D你不应该以读书为名,到处闲逛。________

15.

(6分)给多音字组词。

挣:zhēng________  zhèng________  省:shěng________  xǐng________ 少:shǎo________ shào________

16.

(4分)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相似—________

教诲—________

叮嘱—________

准确—________

17.

(3分)我会查字典。

聊的音节是________,可解释为:A.依赖;凭借。B.闲谈。请依据这两个意思分别组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

18.

(10分)选字填空。

________明

检________

________觉

调________

________票

视________

________阅

警________

________税

观________

19.

(8分)根据音节填空

shì

________卷

注________

地________

装________

鼓________

________害

________来

________外

20.

(12分)一字开花巧组词。

笑: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深: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霞: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1.

(10分)查字典填空。

(1)“喷”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缺”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2.

(4分)阅读课文《女娲补天》填空。

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联系上下文,给带横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天空塌下一大块。

A

.

倒,倒

B

.

下垂

C

.

安定,镇定

(2)“围困”的意思是(

)。

A

.

穷苦,艰难

B

.

陷在艰难痛苦里面

C

.

疲乏,困倦

二、阅读题

(共3题;共30分)

23.

(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的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看到这些,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许多小船,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冒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于是,她跑到山上,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可是,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先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1)联系上下文,给划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________

A.倒,倒下

B.下垂

C.安定,镇定

②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________

A.穷苦,艰难

B.陷在艰难痛苦里面

C.疲乏,困倦

(2)照样子写词语。

零零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天几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塌了之后人间悲惨景象是怎样的?

(4)女娲寻找五彩石容易吗,从哪里看出来?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过程可以看出女娲怎样的精神?

24.

(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公鸡和鸭子比本领

公鸡和鸭子比谁的本领大。

它们比赛跑步。公鸡连飞带跑,把鸭子落了一大段路。鸭子一摇一摆,怎么也赶不上。公鸡得意地对鸭子说:“这下你可相信我的本领大了吧!”

它们又比赛游泳。鸭子游得又快又稳。公鸡浑身是水,差点被淹死。鸭子也得意地对公鸡说:“到底谁的本领大?”

(1)这段话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公鸡和鸭子先比赛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输了;它们又比赛________,这次是

________

输了。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

25.

(6分)读课文《女娲补天》句子,做习题。

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1)在空格处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

(2)照样子写词语。

零零星星 ________

几天几夜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6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1-2、

22-1、

22-2、

二、阅读题

(共3题;共30分)

23-1、

23-2、

23-3、

23-4、

24-1、

24-2、

24-3、

女娲补天教案范文3

【关键词】教学设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经常要面对一个困境,即中学的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在平时课堂教学之后他们要把主要的学习精力花在数学、语文、物理、化学、英语等课程上,因此要让学生有效的学习历史,就要在课堂上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使用让学生死记硬背历史概念和时间的方法,这种方法让学生学习历史非常被动,他们觉得这些知识又不重要又浪费时间,学习起来简直是种折磨,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太多的弊端,新课改的精神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历史,这种要求颠覆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历史教师必须用一种创新的角度看待历史教学任务,用全新的方法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新教学思路,让学生有不同的观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设定一个教学目标,由教师决定这节课要掌握什么知识,学生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只要学生记住教师教授的知识就算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在全新的教学理念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只是给学生一个学习方向,然后学生自己根据课本去领悟知识,通过自主的学习,学生要得出自己思考的结论。

比如在教授初中历史人教版初一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了解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原始公社、私有制等等概念,而学生牢记了这些概念只是因为教师要求记住,而这些名词构成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学生学得一知半解,也没有兴趣去深究。而用创新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历史任务,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学生就自主的学习。因此,教师不必让学生牢记概念,而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去思考。教师给学生讲述女娲补天的故事,女娲补天的传说就是远古的时代,女娲创造了人类,同时又补了天,这时,人们围绕着女娲生活,引导学生去思索这段最远古的传说有什么特色?然后又给学生讲炎、黄二帝的故事,讲述炎帝就是传说中的火德王,他继女娲之后成为天下的共主,那么这种神化的变迁与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过渡有什么关联?教师不需要给予学生结论,只需要给予学生一些很有趣的历史故事并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在对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后,自己会去查阅历史资料,然后通过对比课本的知识得出自己的历史观点。

二、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有包容的思维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中,历史课是一门一言堂,即对于历史的观点的掌握要按照课本上的知识来,课本说这个人物有功就是有功、课本说这个人物有过就是有过,学生不管有任何想法都得根据书上说的来,因为考试的时候只会按照课本上的标准答案给分,只要回答其余的答案都是错误,久而久之学生学得很灰心,觉得自己有任何疑问和想法都没有用,因为考试只接受一个答案,于是学生丧失了挖究历史真相的兴趣。而教师要用创新的方法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历史课本能给予的只是一些可能存在的历史事实,课本的观点只是历史观点的一种,学生要挖掘自己的真实并包容别人的思想。

比如在教学初中历史人教版初二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曾有学生提出来关于李鸿章这个人不同的书籍上对他有不同的评价,有些资料说他是个卖国贼,但是有些书籍又说他对洋务运动作出重要的贡献,那么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呢?这时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开展一场辩论赛。学生把李鸿章这个人的评价分为正方和反方,学生要在自己搜集资料决定自己要参加正方还是反方,然后正方、反方各有四名辩手,在经过课堂辩论后,全班学生进行一轮投票,票多的一方得到胜利。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寻找辩论的资料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而不是只从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同时在不断的辩论中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然后反思自己的观点。新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积极思维,学生也理解到自己的观点和课本的观点是可以并存的,从而愿意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创新教学情境,让学生有强烈的情感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记的是概念,需要背的是名词,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没有历史情感,学生对于历史的概念是:那都是过去发生的事,但是因为它是一门课程,所以我们不得不记住它。而学习历史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了解历史知识来塑造审美观点、增强文化内涵、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在创新的课堂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的情感。

比如在学习初中历史人教版初一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唐宋时期莫高窟的壁画,那些精湛的绘画技术直到今天还值得人们去观摩学习,但是,这些壁画在动荡的时代被毁损了一部分,而更多的壁画被国外的侵略者带走,它们现在存在国外的博物馆里。学生通过对我国文化遗迹了解一方面能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同时也反思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创新的情境教学能燃烧起学生强烈的情感,这份历史情感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的创新,就是教师首先要突破自己的陈旧思维,用全新的方法看待教学任务,教师创新了自己的思路,就会有更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冒国平.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有效教学[J].吉林教育.2010(02)

[2]艾留忠.以生为本: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12)

[3]谢春荣.努力提升历史课的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 2008(52)

[4]张建军.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3)

女娲补天教案范文4

【关键词】历史故事;创设;灵动课堂

新课改以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有了突破性的转变,创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集中体现。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创设灵动的历史课堂,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学发展的本质需要。

一、以历史故事为引,激发学生“想动”的学习欲望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其中不乏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的发生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为前提,承载着历史,传承着历史。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中,单纯的讲解历史知识,枯燥乏味,难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故而,课堂效果不尽人意。将历史故事巧妙的引用到课堂之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学案例1: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一课时中,单纯的讲解三个朝代的兴亡显然是索然无味的,距离现在的时间久远,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感。教师巧妙的将武王伐纣的故事引入其中:

师:同学们,现在有一部电视剧比较火热,《封神英雄榜》大家都看过吗?

生:看过。

师:那你们觉得这部电视剧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生:殷商的灭亡,周国的兴盛。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武王伐纣的故事吗?

生七嘴八舌:知道,就是周武王讨伐殷商大王的故事,在电视剧中我们都看过。

教师会心一笑,经过对武王伐纣故事的讲解,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课堂效果甚佳。

二、以历史故事为例,提供学生“能动”的课堂情境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知识是需要牢记的,故而,这也是令很多学生十分头疼的问题。死记硬背显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取。善用历史故事,将历史故事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能动”的课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

教学案例2: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华夏之祖》一课时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天、女娲补天的故事作为引子,进行课堂授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女娲补天的故事吗?

生:从电视中看到一点,好像女娲是远古的神,当时天上破了一个大洞,女娲炼七彩石补了这个大洞,人们才有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师:说的很对。那么开天的故事有谁知道呢?

生:不知道。

师:在太古的时候,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非常象一个鸡蛋,在无际的黑暗云雾中运行,万赖无声。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天和地每日加高三尺,也越高大,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

生:哦,原来如此。但是这是神话故事,我们的祖先到底是谁呢?

师:这位同学问得好,我们的祖先到底是谁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华夏之祖》。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是炎黄子孙,为什么呢?

同学们兴趣盎然,两眼只盯着教师的嘴巴,期待着精彩的下文!此外,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又知晓了“大禹治水”与“禅让”的故事,教师可以适当给出几分钟让学生表演小故事,如此,课堂效果不仅极佳,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不但学习兴趣盎然,而且记忆深刻,从而创造出灵动的课堂效果。

三、以历史故事为力,激发学生课堂“敢动”性

不少历史小故事都具有激励人的作用,例如“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等等,都在不断给人们源源不断的精神激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积极不主动,显然,课堂效果就很难提高。面对这样的课堂现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入历史故事,激活学生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同时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

教学案例3: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中,面对学生的不积极,可以适当添加几个名人励志的故事,其教学效果就截然不同。

师:同学们,我为大家讲一个“毛遂自荐说楚王”的小故事。

生欣欣然,聚精会神。

师:“毛遂自荐说楚王”的主角是毛遂,据中国典籍《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毛遂自荐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勇敢,敢于推荐自己推荐担任某项工作。我们现在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如果课堂上不积极主动,怎么能学好知识,做有用人才呢?

生幡然醒悟,若有所思。

之后的课堂中,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们竞相发言,灵动的课堂让学生们在历史的世界中更加自由的畅游。

由以上可知,将历史小故事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创设灵动的历史课堂,大大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但是,将历史故事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不是轻而易举的,是有章可循的。在遵循课堂教学知识的前提下,本着科学高效的原则,适当引入历史故事,让历史故事为课堂教学所用,如此才能打造灵动的历史课堂。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希冀通过对此文的论述,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昆.论初中历史学科的故事化教学[D].苏州大学. 2011

女娲补天教案范文5

 

一、创世神话 

 

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中以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最为著名: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 

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自然界中卵生是一种很普遍的生命现象,先民们由此设想宇宙也是这样破壳而生,其间有擎天柱地的盘古,表现出非凡的联想力与想象力。 

盘古不仅分开了天和地,同时也是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缔造者。另一则神话说他死后,呼吸变为风云,声音变为雷霆,两眼变为日月,肢体变为山岳,血液 变为江河,发髭变为星辰,皮毛变为草木……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万物的神话还有多种表达形态,如帝舜的妻子羲和生育了十个太阳,帝俊的妻子常羲生育了十二个月亮等。 

宇宙的诞生,山川的形成,日月星辰的运行,创世神话都给我们提供了富有想象的答案。 

 

二、始祖神话 

 

“我们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曾经是人们不停追问的一个问题。关于人类自身的起源,神话同样给予了大胆的解答。在中国的神话中,关于人类的繁衍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先人类而生的女神女娲。据《大荒西经》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 

女娲不仅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有重整宇宙之功,更是人类的创造者。《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人也。” 

这一则神话意蕴丰富,它不但浪漫而生动地虚构了人类的产生,科学而经典地反映了华夏先民与滋养他们的黄土地的深刻关系,说明了华夏先民是黄色人种的原由,同时也试图阐释人类为什么会存在社会地位的差别。 

另一个版本是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的故事。 

《太平御览》卷78引《诗含神雾》所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明确指出伏羲的身世是由其母华胥在践踏了神的大脚印后怀孕生育的,是神与凡人结合后所生的神人,并能缘天梯建木以登天。《风俗通义》云:“女娲,伏希(羲)之妹。”清代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谱》也说:“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由此可见,在华夏先民的传说中伏羲和女娲是“同母”所生的兄妹。唐代李冗《独异志》卷下又云:“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自此,他们自相婚配、繁衍后代,成为人类始祖。汉代造像中屡见不鲜的伏羲女娲交尾图表明两者之间亲密的关系,并成为后世顶礼膜拜的婚姻神。 

这两个关于人类起源的版本,一个是由高高在上的神创造出人类,一个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有神力而非神界的人类自我的结合、繁衍。这两个版本皆流传甚广,实质上反映出人们在氏族社会不同发展时期对此问题的不同认知,以及远古时代氏族内部的确经历过兄妹互相婚配的社会发展阶段。 

 

三、洪水神话 

 

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西方的洪水神话,主题大多是表现天帝对人类堕落的失望,洪水是对人类的惩罚。而中国的洪水神话,则主要把洪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害,所揭示的是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在这些洪水神话中最杰出的人物是鲧禹父子。 

《山海经·海内经》载: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禹继承了鲧的遗志,改用疏导的方法来治理水患。在治水过程中,“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上),“股无?,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史记·李斯列传》),可谓历尽千辛万苦。除此之外,他还要和诸多恶神展开艰苦的斗争,如诛杀相柳(《山海经·大荒北经》,《山海经·海外北经》)、擒服水怪无支祁(《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等。他的精神也感动了诸多的神灵,传说河伯献出河图(《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下),伏羲帮助他丈量土地,还有一条神龙和一只灵龟帮助他从事劳动(《拾遗记》卷二,《楚辞·天问》)。最终,弥漫天下、祸害人间的洪水终于被大禹制服了。 

 

四、战争神话 

 

黄帝和炎帝是活跃在中原的两个大部族的首领,分别兴起于相距不远的姬水和姜水,他们在向东发展的过程之中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猿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阪泉之战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而正式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分。 

另一次著名的大战是发生在黄帝和蚩尤之间: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蚩尤铜头啖石,飞空走险。(黄帝)以牛皮为鼓,九击而止之,尤不能飞走,遂杀之。(《山海经·大荒北经》) 

这几则神话反映出古代部落间的争斗与融合,古代的祈雨、止雨巫术,黄帝由此确立其中国历史上五帝之首的形象。后世又把许多文化史上的发明创造,如车、陶器、井、鼎、音乐、铜镜、鼓等归功于黄帝,黄帝在神话中又成了一个善于发明创造的文化英雄。 

 

五、发明创造神话 

 

黄帝之后,神话进入了一个英雄的时代,自然之神被人类历史发展中诞生的神所代替,这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类的形象,有着神异的经历或本领,他们的业绩在于创造和征服,如教人钻燧取火的燧人氏、教人造屋的有巢氏、遍尝百草的神农氏、创造文字的仓颉、教人稼穑的后稷等等。 

其中,后羿的故事广为流传,为百姓苍生所景仰。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同时也是一个神射手。后羿凭着自己发明的弓箭和神技,为民除害,造福人类。死于羿的弓箭之下的害人妖孽有凿齿、九婴、大风、??、修蛇、封?等。不过,羿最为辉煌的业绩,还是射落了九个太阳。据《山海经·大荒南经》和《大荒东经》载:“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十个太阳住在树上,轮流出现,“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楚辞·天问》王逸注引《淮南子》云:“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于是后羿弯弓搭箭,“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使人间的秩序得以恢复。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神话人物彰显了突出的个性和勇气,表现出不可动摇的信念。 

据《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又据《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另据《中次六经》:“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女娲补天教案范文6

关键词:母系社 会女阴崇拜 女神 女巫 王母娘娘

据史学考证,中国历史上的大部族都是由母系氏族发展来的,对女始祖的崇拜,女阴的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一大特色。那时人们对男性在繁殖后代中的作用缺乏认识,男性在部祖中所发挥的作用亦呈现弱势,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认为自己的部族是由女始祖感生而来。

晋王嘉《拾遗记》卷1讲伏羲氏之母华胥氏,感履苍帝灵威仰之迹,有虹绕之而生伏羲;《竹书纪年》云黄帝母附宝,见电光绕北斗,枢星光照野,感而孕生之;《绛书》卷4引《帝王世纪》说炎帝“神农氏之母任姒(女登、安登),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于常羊,而生神农。”《帝王世纪》曰庆都“感三河之赤龙负图而出,与之合,昏而生舜。”其他诸如少昊氏之母娥皇(女节)感太白之精而生少昊,颛顼氏之母女枢(高阳)见瑶光之星,如虹贯日,感己于幽房,而生颛顼于若水,禹之母女狄(女嬉、女志、修己)于水中得月精,神珠如薏苡,爱而吞含之,遂生夏禹。周始祖――弃(后稷)之母姜原践巨人足迹遂感而生之等,都是母系氏族女始祖崇拜的遗迹。或者说历史上的著名帝王的母亲都是感生女神,她们同其它女神一样,受到朝拜,享有香火供奉。

女娲是我国史前最伟大的女神之一。《淮南子·览冥》中说:上古时候,四根柱子废了,九州也裂开了。天不能全部覆盖,地也不能全部承载。到处都是大火,洪水长期泛滥,猛兽吃人,大鸟也攫取老年和孩子为食。在这时候,女娲就炼五色石来补天,折下鳌足做柱子,杀黑龙来救济翼州,积起芦灰来止住洪水。她的功劳,上可以达到九天,下可以到达地府。《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的注说:女娲是古代的神女,而又有“帝”的称号。《山海经》中记载的女娲是“人面蛇身”,就是说女娲的形象(图腾)是人面蛇身,一天中有七十种变化。《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七十化本于《淮南子·说林训》:“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此传说是说女娲造人之际,黄帝、上骈、桑林诸神咸来帮忙。

又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太平御览》卷78引《风俗通》: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传说天地刚从浑沦分开的时候,地上没有人,女娲认为有了人,地上的生机会更好,就用黄土捏人。工作量太大了,她实在忙不过来,就用绳子蘸泥巴,掉下来的泥点子也就成了人。造出来的人得通过婚姻繁衍后代,因而女娲不仅造人,而且还热心人民的婚姻。《绎史》引用的《风俗通》说:“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谋,因置昏姻”。女娲是祷祠神,祈求她做媒人,这才有了婚姻。《路史后记》中说:因为女娲做媒人,所以后世人建立国家就把她祀为媒神。《礼记》中记载:仲春二月,用太牢的礼节,在高媒庙祭祀。《周礼·媒氏》中说:仲春之月让男女相会交合。在这时候,对私奔的也不禁止。由上可以看出,女娲氏不但造了中国人,还是中国人的婚姻之神。

女娲有一女臣叫娥陵氏,《世本·帝系篇》(清张澍稡集补注本):“女娲氏命娥陵氏制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命圣氏为斑管,合日月星辰,名曰充乐。既成,天下无不得理。”

中国有关女仙的记载中,以西王母为最早。《归藏》、《三海经》、《穆天子传》、《竹书纪年》、《汉武帝内传》都有记载。在道教众多的女仙之中,地位最尊贵、显赫的便是王母娘娘(又称西王母,金母,西姥),这一传说源于先民的女人崇拜,秦汉之际方仙道以为女人成仙必定要觐谒“金母”,与东王公并称。杜光庭在《墉城集仙录》说:

西王母一号金母,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以主金灵之气,理于西方。

西华至妙之气,化而生金母焉。金母生于神州伊川,生而飞翔,以主阴灵之气,理于西方,亦号西王母。母养群品,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者,咸所隶焉。

仙人得道升天,当揖金母,而拜木公也。

金母尊于兑泽,男真女仙之位,所治昭然。

这就是说西王母为西华至妙之气幻化而成,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她是掌管女仙名籍的首长,管理男真女仙,方法得当,成就卓然,是女性在神仙世界的尊贵显赫代表。

《山海经·西次三山经》说:“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又《海内北经》说:“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由此可知,西王母作为神仙尊长,具有修道成仙者所不可比拟的自然神力。《淮南子·览冥训》说西王母已经掌握着不死之药:“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云笈七鉴》卷十八记载:“经曰:西王母者,太阴之元气也。姓自然,字君思。下治昆仑之山,金城九重,云气五色,万丈之巅;上治北斗,华盖紫房,北辰之下。人亦有之,在人右目之中,姓太阴,名玄光,字偃玉。人须得王父王母护之两目,乃能行步,瞻视聪明,别知好丑,下流诸神,如母念子,子亦念母也。精气相得,万世长存。夫人两乳者,万神之精气,阴气之津汋也。左乳下有日,右乳下有月,王父王母之宅也。上治目中,戏于头上,止于乳下,宿于绛宫紫房,此阴阳之气也。”

《汉武帝内传》将王母娘娘形容为仪态婀娜、艳压群芳、伺仙如云、威仪天地的女神:“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别有五十天仙,侧近鸾舆。”王母娘娘不仅掌管瘟疫、刑法,还是长生不死的象征。王母娘娘的三月三蟠桃会象征着和祥长寿、团结友爱、礼尚往来,是戏剧、小说的常有题材。魏晋时期,玉皇大帝的形象正处于酝酿阶段,尚无配,明清时期,民间便将王母娘娘由东王公的妻子改嫁许配给玉皇大帝作妻子,因为此时玉皇大帝成为最大的天神,王母娘娘这一最大的女神与他配在一块才相称,王母娘娘更成为母爱的象征,其母亲的慈祥和蔼、温柔端庄,生养、呵护天下生灵的慈肠善心,以及雍容华贵,都是民间所尊崇、敬爱的。《汉武帝内传》中有汉武帝刘彻向西王母及众女仙叩头求教的故事,这至少说明在道教仙话世界里皇权是不及威仪天地的女神的,皇帝老子也不过是匍匐在女仙脚下的庸人而已。也说明在汉朝以及汉朝前后一段时间,人们对天地之神的崇拜、敬畏是发自内心的。后来王母娘娘的皇权逐渐减弱,玉皇大帝权威直线上升,大概与儒教取得国家正统地位其“男尊女卑”思想的强力推行有关。

王母娘娘的母亲太元圣母(亦称“太元玉女”、“玄妙玉女”)也是个拥有至高权利、母仪天下的女神,传说她出于天地构成之后,一出生便会说话。《元始上真众仙记》:

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涧积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具足,天资绝妙,常游厚地之间,仰吸天元,号曰太元圣母。……太元圣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又生九光玄女,好曰太真王母。

九光玄女也叫九光云女,又称太真西王母,是否即上面所说的王母娘娘?因为一般认为王母娘娘的母亲是太元圣母,自然太元圣母所生的九光玄女即是王母娘娘了。可是在这里九光玄女似乎还不是王母娘娘。这是由于道教神仙谱系并无完全一致的构造说法,因而这里的传说是九光玄女为扶桑大帝东王公的妹妹,生了地皇。也有传说九光云女是天皇扶桑大帝东王公的女儿。

也有称圣母元君为老子之母,是洞阴玄和之炁,凝化成人。据称太上老君历劫行化,应接隐显,不可称论。故散形分神,寄胎于元君,托孕八十一年而生,诞于左肋。因指李树为姓,成为老子,号元君为李母。后来老子得元君传授“五符九丹”而在世行化。元君乃乘八景之舆,白日升天。

或说老子之母为“先天元后”,即是“太元玉女”、“玄妙玉女”,也即“圣母元君”。天师道奉老子为教主,故将老子以及老子之到加以神化,传说玄妙玉女是经元气之气的相因变化而生出来的,即玄妙玉女是气,其变化又生出老子。天师道遂将玄妙玉女尊为先天元后。天师道经书《道法会元》卷二:

先天元后乃老子之母玄妙玉女,犹太宗以轩辕黄帝为始祖,故尊事黄帝为圣祖,先天太后即黄帝母也。

圣母元君还有一个名叫“玄女”(也叫“元女”、“九天玄女”、“九天娘娘”)的女神弟子,相传她受王母之命为黄帝的老师,帮助过黄帝打败蚩尤,还教授黄帝房中术。《太平御览》卷十五《黄帝元女战法》中说:黄帝与蚩尤打了很长时间仗,都不能取胜。黄帝回到泰山,突然起了大雾。大雾之中,有一个妇人,“人首鸟形”。黄帝一再向她瞌头,趴在地上不敢起来。这妇人对黄帝说:“我是元女,你有什么要求?”黄帝说:“我想万战万胜。”元女就传授给他六壬、遁甲之术,以及兵符、图策、印剑等物,并为之制夔牛鼓八十面。结果黄帝大败蚩尤。《墉城集仙录叙》“西王母传”云:“昔黄帝讨蚩尤之暴,威所未禁,而蚩尤幻化多方,徵风招雨,吹烟喷雾,师众大迷。帝归,息太山之阿,昏然忧寐。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太一在前,天一在后,得之者胜,战则剋矣。符广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丈。佩符既毕,王母乃命一妇人,人首鸟形,谓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蚩尤于中翼,剪神农之后,诛榆冈于阪泉,而天下大定,都于上谷之涿鹿。”既然西王母的弟子能为黄帝这一伟大帝王作老师,那么,西王母自然也为帝王师了,《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拜见西王母一事可资证明。《穆天子传》卷三:“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白圭、玄璧乃世间罕物,通常只有帝王拥有,而周穆王将此宝贝奉献于西王母,可见,周穆王自认为西王母比自己高。也许道教关于周穆王拜见西王母有过多的神话色彩。非道教界的一些学者认为晋朝出土的《穆天子传》中所记述的周穆王所见的“西王母”可能为君主,但究竟为何国君主则争论颇多。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西王母不是中原一带的人,而是远在西垂边域甚至中东,燕京大学齐思和教授认为“西王母即示巴女王的说法,比较可信。示巴(sheba)是阿拉伯南部的古国,以富庶著名。”[1]不过中国百姓一般喜欢西王母待在高高的“天”上,作为特别独立的女天神,她不是因为婚配给东王公、玉皇大帝才有了神的威力,才有了人们所想像的荣华富贵、权势显赫,而是由于她本身就是有独立神格的至上神,不存在任何依附和仰赖,她是她自己的,她与东王公、玉皇大帝的婚姻匹配,是平等的,不存在上下关系,更无从谈起依附、臣服关系,故而人间将所能想像的美丽、娇好、荣光都附加在她身上。

传说王母娘娘有二十多个女儿,个个美艳绝伦,情意深长,乐于救助死伤,忠于职守,为人指点迷津,劝善引导,点化众生,是非常好的神仙。她们与男仙的不同,在于她们以真挚的情感动人,她们的温婉、美丽的感情故事,着实让人情迷神往,其中尤以“七仙女”的故事感人至深。其他为道徒所津津乐道的,如第四女“紫元夫人”(南极王夫人)、第十三女“云林宫右英夫人”、第二十女“紫微王夫人”、第二十二女“太真王夫人”、第二十三女“云华夫人”,等,她们的聪明美丽、多情挚爱、善良、才干、勇敢,实在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陶弘景称赞紫微王夫人:“才丰情綺,动言富逸,牵引始末,恒超理外”。[2]《历世真仙通鉴》说太真王夫人:“衣服奇丽,姿容绝世。尝降主东岳夫人,来往于岱宗山石室。四海仙人马明生,为贼所伤殆死,曾遇夫人救之,后令马明生师安期生,受金液丹,修炼升天。“杜光庭说云华夫人尝授予大禹“策召百神之书”,“忽化而为石,散为青云,继而聚为夕雨。或化游龙,或为翔鹤,千态万状,不可亲也。……非寓胎禀化之形,是西华少阴之气也。在人为人,在物为物,岂止于云雨龙鹤,飞鸿腾凤哉!”[3]《历世真仙通鉴》说瑶姬:“云华夫人者,金母之女也。夏禹治水,随山峻川。老君遣云华夫人,往阴助之。时驻巫山之下,大风卒至,崖谷振损!力不可制。忽遇云华夫人,禹拜而求助!夫人即褫授禹,策召鬼神之书,助禹诛害,为人力所不能制者,禹治水乃成功。”王母娘娘的女儿有那么大的本事也要遭遇不幸,其生活也充满悲戚、哀凉,怎能不令人深深感动呢?!

王母娘娘还是个精通音韵的女神,传说她为茅山三君的茅盈作乐。她身边的伺女也是个个才华横溢,音乐舞蹈莫不精通,如王子登(王上华)“著青衣,美丽非常”,会“弹八琅之璈”;许飞琼善“鼓震(镇)灵之簧”;素女善“鼓琴瑟”;琬凌华(琬绝青)“拊五(吾)灵之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石公子擅长“击昆庭之金”;范成君“拍洞阴之罄”;段安香能“作缠便之韵”;于善宝、李龙孙擅长歌玄云曲,等等。

可见,西王母对中国人来讲,是完美的无所不能的神,而且是“善良”、“祥和”、“慈爱”、“宽厚”的“至善”女神。这一诠释定位是非常具有“普世”效应的:试想“母仪天下”的天神西王母以“善良”、“祥和”、“博爱”、“宽厚”、“慈爱”的形象牵引人们的念头、渴慕、信心,对动辄遭遇涂炭的天下生灵来说无疑意味着福音。而王母统领的各路神仙,主要是女仙,不像男神仙那样具有两面性,即可作善,亦可作恶。女仙作为单向度的“至善” 神,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即女的不管是天上的神仙也好,还是人间的凡人也罢,总是柔弱的,善良的,她们与男的就是有根本不同,女人终归是人类美好想像的开始和结束。

 王母娘娘其地位、权利自从明清起,便被另一位女性最高神——“无生老母”所威胁,甚至有可能取而代之。无生老母被明代中叶的罗祖教教主罗梦鸿创造为“无极圣祖”,依据“祖就是母,母即是祖”的思路,无生老母被尊崇为人类的真正始祖,大地众生都是她的儿女。她是一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的女神,又是一位亲切慈祥、博爱谦和的老婆婆,她常常派遣神明下凡,有时亲自幻化成可爱可亲的老婆婆或者某某女神下临凡尘,救苦救难,点化众生。不过,懒得细究原委的信众最后终将无生老母当成西王母。毕竟,西王母的传说源远流长。

一般道教宫观里建有斗姆殿,供奉一位三目、四首、左右各出四臂共八臂的斗姆元君(也称“园明道姥”、“先天都姥天尊”)神像。道经以斗姆居大梵天宫,综日月星辰,为北斗众星之母,焚炁妙文,敷成九章,而应北斗九星,以御璇玑,为道教之法主。其乃先天元始之阴神,主宰生命,治病救灾,安全胎育,《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

斗姆降以大药垂医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炁,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屙,职重天医。生诸天众月之明,为北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

也有传说斗姆元君原为龙汉年间周御王的妃子,名叫“紫光夫人”,明哲慈慧,“誓尘劫中已发至愿,愿生圣子,辅佐乾坤,以裨造化。”[4]神话传说她在春天百花荣茂的某个时候,在后院游戏,到了金莲花温玉池边,进去洗澡,“忽有所感,莲花九包应时开发,化生九子。其二长子是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其七幼子是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之星。或善或恶,化导群情。”(同上)既然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北斗七星均为其所生,可见,斗姆元君应该享有多么崇高的地位和权力。由此也派生出与九子有说不清道不白关系的“九夫人”一说,按《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8记载,九夫人亦称作九皇夫人,乃居于中天北斗九星中,有“变化之威神”的美称,她们不知为何有着不可捉摸的晦涩拗口的名称:天枢星元斗宫中魁精玄上真皇夫人;天璇星玄魁宫中灵精上玄皇夫人;天玑星上清宫中灵妃元皇夫人;天权星纲极宫中上灵神妃华皇夫人;玉衡星灵关宫中安上北上金盖中皇夫人;闿阳星紫极宫中安上晨华元皇夫人;瑶光星运天宫中玉华灵皇夫人;洞名星空真宫中帝大明常皇夫人;隐元星常宝宫中空玄变灵上皇夫人。大概这种名字能增添其神秘感,从而有某种神秘力量吧。

在道教女神信仰谱系里不能不提到“骊山老姥”,也有的称作“骊山老母”,传说她是一位医药养生方面的女神。宋朝陈元靓《岁时广记》卷28引《集仙录》:说是有个名叫李筌的人,自幼非常喜爱神仙之道,稍大便四处巡游访仙问道。他行至嵩山得到黄帝《 阴符经》,抄读数千遍,仍然不得其中之义。后来他来到骊山脚下,碰到一位老太太,状貌神异。当时路旁正好有火烧树,老太太自言自语到:“火生于木,祸发必克。”李筌一听大吃一惊,说这是黄帝《阴符经》里面的话,您老人家怎么知道的?老太太说:“《 阴符》者,上清所秘,岂人间常典?日已晡矣。观子若有饥色,吾有麦饭,相与为食。”说完从袖子里取出一个瓢来,让李筌拿着去山谷中取水。李筌取水时瓢沉入水中。他沮丧回来,发现老太太已不见踪影。只见石头上有好几升麦饭。李筌吃了以后,从此不再饥渴。以后不知所终。

也有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说法,认为骊山老母乃是由戎骨轩发展而来,据说此女子非常有才艺,为诸侯推服,传曾为天子。

申侯言于孝王曰:昔我先,骊山之女,为戎骨轩妻。[5]

骊山老母是到唐宋以后被当作神仙崇拜的。现在道教养生学里有“骊山老母绝谷麦饭术”,还有“骊山老母胎息诀”,教授如何保全真气精神,不动不静,常守本源,近乎仙道。

这种原始崇拜女人风气,使得女人在道教各个仙境均有一席之位。如主春夏万物生长的神便是一位女神,名叫女夷,《淮南子·天文训》:“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兽草木。”

风神叫“孟婆”或说司风之神叫“女姨”、“十八姨”。

东海女神叫圣姑。

司电之神叫电母。

掌管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的,也是女神,叫“后土皇地祉”。俗称“后土娘娘”、“后土夫人”。她的地位也比较高,居于四御之末位。

据《云笈七鉴》载,主宰东西南北中五方的是五位女神,东方之女神名叫青腰玉女,南方之女神名叫赤圭玉女,中央之女神名叫黄素玉女,西方之女神名叫白素玉女,北方之女神名叫玄光玉女。

《云笈七鉴》同样为日中青帝、日中赤帝、日中白帝、日中黑帝、日中黄帝相配了五位夫人,“头并颓云三角髻,发垂之至腰。”用“太上结璘”的名义“讳字服色”:

月中青帝夫人,讳隐娥珠,字芬艳婴。衣青华琼锦帔,翠龙凤文飞羽裙。

月中赤帝夫人,讳逸廖无,字婉筳灵。衣丹蕊玉锦帔,朱华凤落飞羽裙。

月中白帝夫人,讳灵素兰,字郁连华。衣白珠四出龙,锦帔素羽鸾章飞华裙。

月中黑帝夫人,讳结连翘,字淳厉金。衣玄琅九道云,锦帔黑羽龙文飞华裙。

月中黄帝夫人,讳清营襟,字灵定容。衣黄云山文锦,帔绿羽风华绣裙。

由此可以得知,道教中的女神衣饰服装,确实是美伦美涣的,人间无法企及,就是名字也起的不同一般。

女宿星君为二十八宿星君之一。她的权利是:

上应上明七曜摩夷天,照临吴国分野,掌海外竖发国、女国、狗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裁缝衣物,嫁娶娉偶、阴凝大风之司。[6]

“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相传是东岳大帝的女儿,神通广大,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治病救人,还能使不育妇女生子,护佑儿童无恙,助老人长寿。道教东岳庙均供奉碧霞元君。《东方九炁青天真文》云:“碧霞郁垒,中有老人,总校图箓,摄炁举仙。”也有传说碧霞本为周武王的爱妃,黄飞虎的妹妹。姜子牙封功臣时,飞虎与妹碧霞均欲封泰山,两人争执不下。于是姜子牙让她们兄妹比赛登泰山。碧霞自然不如兄长有气力,灵机一动将绣花鞋率先抛上泰山顶,姜子牙判她获胜,受封于泰山之顶,号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碧霞行满十方,功周亿劫,位证天仙之号,统岳府之神兵,掌人间之善恶,寻声赴感,护国安民。宋真宗封禅泰山,拜谒碧霞元君”。一般在北方的道观里都供有碧霞元君,香火很旺。尤其泰山的碧霞殿,香客如云。

 《玉皇经》里说,元始天尊升光明座,宣说灵宝清净真一不二法门的时候,玉皇率领诸真圣、飞天大圣、无极神王、灵童玉女等恭迎。玉女身上散发出“微妙解脱自然之香:是香芬馥,周遍诸天极妙乐土,及诸大地,一切福处。六道一切众生,闻是香者,普蒙开度。所谓天道、人道、魔道、地域道、饿鬼道、畜生道。若诸天道,一切天人,或有能闻是此香者,五衰四相,永得除灭,转增天福;若诸人道,王臣兆庶,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即得人天长寿之乐。身或灭度,乃得脱壳尸解之道。若诸魔道,一切诸魔,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安处天宫,斗战之苦,各得休息。若诸地域道,一切众生,或有能闻是此香者,离地域苦,得净土乐。若诸饿鬼道,一切饿鬼等,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即得饱满,无饥渴恼。若诸畜生道,一切畜生,或有能闻是此香者,脱畜生苦,得智慧乐。”不知这是一种什么香?但功用确实令人着迷。故而,道教仙话中的女仙个个具备体态芳香的特点。

其余诸如玉清神母元君(道教最高天神元始天尊之后、玉清元始天尊为其子)、九天圣母(“即至阴之主,喜于成生,卫其房屋,拔除不祥也”[7])、六丁玉女(即六丁阴神)、太素元君(为修三元道存思召召神的主要神灵)、三素元君(太素元君的三个女儿)、白衣素女、太阳女朱翼,等等仙女的故事,都为原始母系女性崇拜增添了许多迷人的色彩。而“女仙崇拜是女性特殊生命力在观念形态上的一种反映和在礼仪上的一种表现。”[8]

尚需提及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女巫”的特殊性。《国语·楚语下》中称巫觋为“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巫觋承担着占卜命运、祈雨祈晴、预言吉凶、解梦圆梦、驱疫医病、祭祖祀神、占星等一系列神职之事,并具有相应的辅治国家、维持社会秩序的能力。实质上在原始氏族母系社会,女巫就是社会的领导者,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女巫是天神的代言人或化身。甚至可以初步断言“女巫本身即是神”。[9]

案:女神崇拜的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的女神崇拜至少在社会学上揭示一个道理:即古代原始母系社会的首领是女的,而不是像动物世界那样由一头青壮年的健壮的雄性动物来统领,她们不光担负组织氏族部落成员的饮食起居重任,还担负教化启蒙的艰巨工程。

女神崇拜不光对土生的道教影响巨大,对整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构造均有极大影响。女娲造人的故事说明女人是造就这个世界的生命之源头。王母娘娘掌握人的生死,还把持刑法、瘟疫,精通音律歌舞,试问,还有哪位神能与之媲美?

在当今社会,研究女神崇拜对识别人种群、民族起源有重大意义。它标示着该民族对种群文化基因的亲和认同和凝聚。

[1] 《上古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见《释中国》第一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2] 《真灵位业图》

[3] 《墉城集仙录》

[4]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

[5] 《史记·秦本纪》

[6] 《洞渊集》

[7]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

[8] 《道教与女性》詹石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

[9] 《女巫与巫术》王鬼元 河北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

参考书:

1《云笈七鉴》[m] 〔宋〕张君房纂辑  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

2《中国道教史》[m]任继愈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3《道教与养生》[m] 陈撄宁  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4《道教概说》[m]李养正中华书局 1989年版

5《道教与中国社会》[m]李养正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1989年版

6《天师道史略》[m]张继禺华夏出版社 1989年版

7《道教与女性》[m]詹石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上一篇劳动保护

下一篇匪徒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