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教学设计范例6篇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范文1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女娲补天》。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奇米恰瓜造日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体会神话人物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回顾课文内容。

一天夜里( ),女娲见人们生活在( )之中,她急忙( ),又( )。后来决定( ),她先( )、然后( ),最后( )。从此,人们又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第一课时的知识掌握情况,落实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二、提出质疑,引导思路

提问:你想在这节课上解决哪些问题?(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是怎么补天的?女娲补天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揭示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三、学习第一段,感受天塌地裂的可怕,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

天地间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板书:天塌地裂)

读出可怕的场景。(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要读得入情入境,读出天塌地裂的可怕。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感受女娲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出示阅读导航:

读一读: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画一画:画出女娲寻找五彩石的句子。

说一说:说说自己的体会。

1.自主学习 。

2.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感悟词、句,从中感受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训练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艰辛

请一位同学读第四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找出描写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

小游戏:送动词宝宝回家(挖、找、炼、装、端、泼、放)

五彩石( )齐了,女娲在地上( )个圆坑,把五彩石( )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 )在一个大盆里,( )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 ),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学习细节描写。

五、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奇米恰瓜造日月》

1.出示《奇米恰瓜造日月》学案,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作品内容:

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因为( ),奇米恰瓜见人们生活在( )之中,召来( )变成( ),又召来( )变成( ),从此,不论( )、( )都有( )供给人类。

关注细节:画出描写两位酋长变日月的相关语句,谈谈你从中感受到人物的什么品质?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的形式学习课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更多神话故事的兴趣。

六、拓展延伸,写话训练

续编神话故事:

话说,孙悟空西天取经回到花果山, 与他的猴子猴孙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好不惬意。可是,一天凌晨,花果山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山上的石头不断地滚落下来,猴子们四散奔逃,许多小猴子都被石头砸死了。

看此情景,孙悟空凌空一跃,大喊一声:“孩儿们莫怕,老孙来也!”只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学习抓住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锻炼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

1.好书推荐:《感动小学生的128个神话故事》。

2.作业超市:

喜欢讲故事的我――把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说一说。

喜欢画画的我――把自己喜欢的神话人物画一画。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范文2

一、问于“题眼”,质疑激趣

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质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致志。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抵制力就越强,因此,这时接受信息的效率特别高,信息传输的效率也高,这时人对事物的观察最细致,理解最深刻,记忆最牢。所以在新课伊始时,老师可通过适当的方法与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对知识的学习上来。笔者认为,据课题质疑不失是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法子。如《花钟》一课,一上课,让学生明确今天的学习课题后,立即质疑“花钟不会响,它是如何报时的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这样的提问为课堂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引子。

二、问于“关键处”,一问品全文

何谓“关键”?顾名思义,即在同类事物中占有重要地位或主要起作用的部分。对于文本中的关键可以理解为知识的重点、难点或精彩处。我们常说:“问得多,不如问得精。”这个精,就是我们所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记忆的关键。

紧扣课文关键,设计问题,用问题为学生指明学习课文的主方向。教学《女娲补天》时,当学生读准读顺课文后,老师抛出问题“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出女娲的了不起?”这个问题,可谓是“教学的眼睛”。它充分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解放学生的头脑,留给了学生可以进行思维的空间。有的学生抓“女娲找雨神降雨把天火熄灭”体会出女娲的了不起;有的学生抓“女娲克服种种困难找齐五彩石把天补好”体会女娲的了不起;更有的学生抓住第一自然段的“太可怕了!”四个字读出了女娲在这么恐怖的环境下,不怕危险不怕牺牲想尽一切办法去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真了不起。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出女娲的了不起?”这个问题有效引导了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取知识,或处于一问一答的被动状态中,而是在问题的指引下主动去探究故事的各个情节,从故事的各个情节去感受女娲形象的伟大。抛出一个问题,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探究出文中的各个精彩点,这样的问题设计,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三、问于“矛盾冲突处”,激发思维火花

“矛盾”是思维的“催化剂”。有些课文从内容上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其实这正是内容的精妙所在。根据这些“矛盾点”设计问题,可形成一种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妈妈的账单》一文共出现二份账单。一份是母亲欠儿子彼得的,一份是儿子欠母亲的。比较两份账单,发现了最大区别:彼得给妈妈的账单上的总金额是60芬尼,而妈妈给彼得账单上的金额都写着0芬尼。可以以此作为“矛盾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彼得为妈妈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妈妈为彼得做的事都要花很多的心血,而且一做就是十年,为什么母亲欠儿子彼得的款项共计60芬尼,而彼得欠母亲的款项共计0芬尼?”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体会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是伟大的,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再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有这样一个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作者不厌其烦地写了4个表示时间延续的数量词,可以以此作为“矛盾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句话,作者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不显得嗦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思维不断的碰撞中,学生明白作者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让表示时间过程的4个词语逐一出现,作者是为了呈现父亲不断挖掘的艰难与漫长的过程,这样读者更能体会出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亲为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像这样,紧抓教材的“矛盾点”设置问题,往往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理解得更深,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问于“知识的生长点”,旧知引新知

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一般的分析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阅读教学中,从联想的角度入手设计问题,可以使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教学获得更多的精彩。

如,教学《新型玻璃》,学生认识了五种玻璃后,可设计问题“你想发明怎样的玻璃?”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有的想发明集课文五种玻璃的功能于一身的“超能玻璃”;有的想发明自动吸收空中飘浮灰尘的“吸尘玻璃”;有的想发明能转换新鲜空气的“气孔玻璃”;有的想发明能把所有辐射集中并将所吸收的辐射发电的“吸辐射发电玻璃”;还有的想发明“吸水玻璃”“净化空气玻璃”。这样的问题,开放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由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的知识来,在想象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随文练笔 语言 提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种教学理念的深入人心,我们在阅读课堂上总不难发现“小练笔”的身影。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在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练笔时机把握不准、过分强调练笔形式、练笔落点选择切入不准、缺乏练笔的评价指导等。现本人结合多年来的实际教学,谈谈如何提高随文练笔的实效。

一、抓准练笔落点,让学生有话可说

1.抓住“空白”,补一补。如《女娲补天》,课文讲女娲为了帮助人们向雨神求助时,“求雨”的情节只是一笔带过,未及细述。为此,笔者就抓住这个空白点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写写女娲为了子民的生命安危是如何向雨神求雨的。由于“点”选得好,学生写得很好。如有同学写道:“女娲立刻飞往雨宫,跪在雨神前,乞求雨神:‘尊敬的雨神啊,求求你降一场大雨,救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类吧!我宁愿削弱我的神力,求求你救救他们!’说着说着她忍不住流下了泪水。雨神被女娲的善良感动了,立刻命起雨剑,唤来了雷公和电母,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大雨把天火给熄灭了。”

2.抓住情感,练一练。我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普罗米修斯》一课,在引导学生体会“最严厉的惩罚”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随文练笔:面对宙斯毫无人性的惩罚,普罗米修斯始终没有屈服,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最终用正义战胜了邪恶。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着一种情感,能不能让我们用笔来表达一下呢?学生写得很精彩,如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写给宙斯的):我抗议,我抗议,你这种霸道的行径太让我失望了。你身为众神之首,本应该是最仁慈、最善良的,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你却如此没有人性,凶狠、残忍。你可知道,沉重的锁链只能锁住普罗米修斯的躯体,但不能锁住他那颗坦荡无私的心。你不配当众神的领袖。

3.在单薄处,添一添。《花潮》教学接近尾声,一位执教者紧抓“议论纷纷”一词,要求学生将“议论纷纷”用文字具体表达出来,呈现一幅热闹迷人的“赏春”图。有的学生写道:

老爷爷边捋胡子边笑吟吟地说:“这儿风景多好,赶明儿找个伴到这里来下下棋。”

小学生拉着手,蹦呀跳呀,对自己的伙伴说:“花儿在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呢。”

几个老外翘起拇指,用生硬的中国话对同伴说:“太美了,我爱这里的一切的一切。”

老教授拿着放大镜好像在研究什么,边观察边说:“真是一朵奇异的花!”

4.在插图处,描一描。如《巨人的花园》一课中,有一幅巨人与孩子们在花园中嬉戏玩耍的插图,执教者让孩子们借助插图,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写一写巨人和孩子们尽情玩耍的情景。请听一位孩子写下的片断:巨人的身体成了一个特别的游乐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站在巨人宽宽的大腿上跳起了欢快的踢踏舞,乐得巨人眉开眼笑,伸出食指为男孩打起了节拍。几个坐“滑梯”的男孩玩累了,索性趴在巨人的腿上,缠着他讲旅行时的见闻。突然,巨人感觉到肚子上像被虫子叮了一下。低头一看,才发现一些孩子吊着他藤条似的胡子荡起了秋千。一个小女孩荡得太猛,一不小心就摔到他的大肚子上。她一点也没摔疼,一骨碌爬起来,又“嘭嘭嘭”地在巨人的大肚子上跳起了蹦床……

二、重视练笔赏评,让学生说得精彩

我们要把批改与讲评的权利还给学生,在自改和互改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以便于学生“我手写我心,我语表我情”,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展示语言、表达感受的机会,从中体验到乐趣。

1.自己欣赏:写好后,让自己的耳朵当小老师,轻轻地读一读自己的小练笔,读出自己的感觉,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给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做上记号。我常常跟学生讲:我们要做自己文章的第一个读者,不仅要学会欣赏别人,首先还要学会欣赏自己。

2.互赏互评:有的同学写话的速度比较快,这时可能会出现空坐在位置上的现象。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写好的同学可以悄悄地走到教室后面互读练笔,互相欣赏,取长补短。

通过互动平台,我们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点滴进步,也可以与孩子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激励孩子写出更多的好片断。

“大河不拒涓流”,作为随文练笔,是学生对文本领悟后的豁然开朗,不管是只言片语,一点体会,一丝灵光,都是一次积累的过程。因为“随笔”,让学生有了自我的主张;因为“随笔”,让心声有了呐喊的出口;因为“随笔”,让文字有了徜徉的舞台。精心设计的随文练笔,是学生展示习作生活的百花园、袒露纯真心灵的芳草地、练就写作能力的大舞台。

参考文献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阅读;备课;突破;学生;文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备课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教学行为,它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效率的高低。综观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教师按课文情节和语言顺序“串讲”的程式化现象。这种程式化的阅读教学,与教师程式化、形式化的备课是分不开的。审视目前的备课现状,教师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自身的思考价值,盲目地上网复制精品教案,进行程式化、形式化备课的大有人在。究其原因,教师日常事务繁杂,疲于应付是主要原因。如果我们能将应运而生的突破性教学思想运用于备课中,在突破中求效率,在突破中求质量,在突破中求发展,相信这对增进语文教学的活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由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实施“突破性备课”的方法。所谓“突破性备课”,指的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出发,根据文本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特点,直接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简约高效的一种备课方法。这种备课方法的运作需要有正确的策略。以下是笔者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突破性备课的运作策略所做的简要阐述。

一、以生为本,确定突破点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从事阅读活动的本体,处于主体的位置上。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以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效率为中心。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这是阅读教学唯一的必然的目标。正如张化万说:“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研究课文的思路、教的思路,更应该站在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时的兴趣感受以及可能会有的兴奋点、疲劳处,预设出现差错或问题时可选择的办法和动态生成的可能支点与机会。”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换个位置,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情,以生为本,努力寻求和选择语文教学的最佳突破点,以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关注起点,迁移运用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在着手备课时,作为教师,我们要不停地思考:现在,我们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我们的学生处于怎样的水平?学生的真实状态是课堂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布鲁纳在《关于学习的学习》中就指出:“世上不存在唯一的最优化的教学程序,只能从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出发,设计与之相称的理想化程序。”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适应学生语言发展水平,能以类化迁移、举一反三的语言现象为突破点,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反之,要求过高或过低都将因不合实际而适得其反或收效甚微。

曾在我们镇的公开课上,听过一节课《掌声》,印象很深。现在,结合当时这节课的一个环节,谈谈笔者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让学生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后出示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然后,请学生将这一句与下一句作比较:“教师里骤然间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教师提问:这两个句子能否交换?为什么?当时,学生听了老师的提问后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听课时,我一直在想:阅读的问题哪里来?应该是从学生的阅读中来。教师的这一设计虽说是为了突出掌声的作用,但是在学生没有深入学习第2、3段课文时,怎么能体会到这一点呢?由此看来,不符合学情,空中楼阁式的提问设计是行不通的。建议这一提问可以在学生充分感受了掌声的重要性后进行的。《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第2条和第3条,也明确提出了这样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要明确具体,要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起点,这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教学新理念。

(二)着眼发展,彰显个性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维果茨基教育论》中提出了关于学生“最近发展水平”的理论,指的是在教师指导或启发性问题诱导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水平。因此在备课时,我们可以以接近学生最近发展水平的语言现象为突破点。这种语言现象往往是学生在阅读时最容易激发思维火花的爆点、最感兴趣的疑点或最容易忽略的盲点。教师选择这些点作为突破点,能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再来看看笔者学校一位老师设计的《掌声》,有一个教学环节令人记忆犹新。在学生品读了文章的第一段后:“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师提问:“是的,因为英子得过小儿麻痹症,所以她不愿意____________,不愿意___________。”这一设计中,教师把接近学生最近发展水平的语言现象作为突破点,让学生把学过的这段话的信息通过内化,转变为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思考。但是经过思考后,学生是能回答的。而且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学生还要进行换位思考,去想象一个患过小儿麻痹症的孩子最担心什么?最害怕什么?这也就为激起同学对英子的同情奠定了情感基础,也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可谓一箭双雕。此外,在学完了第4段后,教师又设计句式:从那以后,她愿意_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这一设计与刚才的设计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为学生领悟到掌声的作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结合兴趣,形成动力

作为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在备课时,教师要以学生最感兴趣的语言现象为突破点进行设计,这样会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的确,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因为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

二、以文为体,巧用突破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材(课文)作为阅读文本,始终是学生从事阅读活动的载体。从语言形式看,阅读文本,字词句篇无所不包;从思想内容看,天文地理、风物人情无所不容。如果,在备课时,老师一味地求面面俱到,并过多地纠缠于课文情节中,其结果只会是面面不到,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在备课时,作为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有效的突破方法,用心提炼简明的突破主线,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腾出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自由地、个性化地阅读、赏析、训练和感悟。

(一)结合题目,提纲挈领

课文的题目,是全文的“旗帜”和“窗口”。尤其是题目中能统摄全题的题眼,往往能揭示课文要义,成为统领全文的契机。因此,备课时,抓住内涵丰富的“题眼”,从解题入手,常常能理出文脉,串起全文的教学。

例如,《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就可以以课题为切入口组织教学。教学流程设计如下:揭示课题―读题质疑(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结果怎么样呢?)―扣题释疑(抓住文中的“可怕”说说女娲为什么要补天?抓住文中的“找石”“炼石”说说女娲补天的过程等)―回题达意(讲讲女娲补天的故事,此时,你最想对女娲说什么?)

(二)关注文眼,抓大放小

课文中,某一个词语(或句子、段落)足以提挈全文、沟通文脉、点明中心、统摄全文,我们便将这样的词语或句子、段落称为“文眼”。如果在备课时,教师能抓住“文眼”上挂下连,双向扩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进行读、思、说、练,就能获得“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可重点突破:“桑娜在帮助西蒙收养两个孤儿时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文中哪个成语最能概括地体现出来?”从而提出文眼“忐忑不安”。然后紧扣文眼,让学生列举并具体写出“忐忑不安”的句子,归纳出4个供学生研读的问题情境:①他会说什么?②自己的五个孩子为什么已够他受的了?③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④如今怎么跟他说?教师相机进行读写训练。设计思路如下:

再如,许多课文中有语言凝练、统领全文的句子。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句子进行教学,就能直达教学目标。比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句话,可以说统领了全文。教师便可以牵住这句话设计教学思路:初读课文后可提问:漫步德国的街头,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情景?――出示这句话。教师提问:“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那么自己在屋里看到的花是怎么样的呢?――顺势教学第二段――“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那么,走在街上看到的别人的花又是怎么样的呢?――顺势教学第三段――再读这句话,谈谈体会,深化主题。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简明清晰,令人一目了然。

(三)着眼附件,以点击面

附于课文之外的课后习题、课文插图等,集中体现了课文的基点、重点、难点、特点,往往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在备课时,教师如果能够抓住集中体现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分量适当、要求合理、形式多样的课后习题、课文插图等文本附件进行教学设计,就能突出重点,达成预定教学目标。

如在设计《西门豹》一课时,就可以以课后的习题为突破口进行教学。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有三个:(1)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2)我们来讨论:西门豹用了什么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他的办法妙在哪里?(3)我想和同学一起演演这个故事。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抓住第(2)题中的“妙”字展开教学。教师:同学们,西门豹用了什么办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他的办法妙在哪里?这样,结合课后习题单刀直入地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教学重点更突出,精力更集中。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学情顺学而导,相机进行字词教学以及朗读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的,备课是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教师上好课的保障,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是促进学生科学发展的基石。备课的追求在于美的提炼,备课的理想只为学生的欢乐留下空间……让“突破性备课”――以生为本、以文为体的简约高效的备课方法助我们的老师从容地走好教学生涯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1]肖川.名师备课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

[2]汪潮.语文教学专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

[3]张化万.我的语文人生[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2).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范文5

2.读懂《红楼梦》开篇神话传说的象征性,了解《红楼梦》别名的由来。

3.明确《红楼梦》主要人物的谱系关系。

学习重点:结合作者的家庭背景了解《红楼梦》开篇故事的象征意义。

学习难点:重点梳理并记忆《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谱。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由喜欢读的书提问,引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常识,最后总结点题:我们今天从艺术价值最高的《红楼梦》开始讲起。(展示课件第一页并板书《红楼梦》)

二、知人论世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和高鹗。(课件展示)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曾祖母是康熙帝玄烨的保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帝的伴读之一。雍正初年,由于受到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了一系列的打击。后来,曹雪芹随家人迁到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

高鹗: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

高鹗去世之后,学生对他的评价:兰墅夫子,铁岭汉军人也。由乙卯进士,历官给谏誊满京华。而家贫官冷,两袖清风。故著如林,未遑问世,竟赍志以终……

三、学习讲解第一回合(板书标题)

女娲补天舍弃顽石(课件展示)

凡心大动敷衍红楼

1.有关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来源有:《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f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2.作者假托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给这块石头一个显赫的身世: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三万六千五百另一块。

注意这些数字,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对照关系: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正册12个,副册又副册相加刚好24个。而相对整齐的三万六千五百又多出来的一块,可见是无用至极呀!

3.动了凡心的石头,听见一僧一道说那人世间的繁华,再三央求两人带它去历练,于是这僧道把它变成宝物的模样,几经轮回,最终到了那:昌盛明德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之地,富贵温柔乡。当它再回到天上的时候,石头上已经写满了故事,石头后还附诗一首:

【石上偈】(课件展示)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说明】

作者虚构空空道人见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它被携入红尘后的经历见闻,后面又有一偈,就是这首七言绝句。偈(ji记),佛经中的唱词,也泛指佛家的诗歌。本是音译佛教梵语“偈陀”的略称,意译是“颂”。

这就是《石头记》的由来。

4.这《石头记》后来传到了曹雪芹手里,他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红楼梦》,为此曹雪芹还题写了一首绝句:

【自题一绝】(课件展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说明】

在小说的缘起中,作者假托这部份的底稿是空空道人从石头上抄来的后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名为《金陵十二钗》,并题了这首绝句。所以这首诗是小说中作者以自己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

5.下面我们开始读石头上的故事了,也就是石^兄历经的前世今生,引出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神话传说。

一天,神瑛侍者无意看见了快被枯死的绛珠仙草,于心不忍,便用仙水精心灌溉它,终于让它重又存活,后来绛珠仙草得了仙水的灵气,投胎转世为一女子,就是林黛玉。而这神瑛侍者降临到金陵贾家(因他出生时便口含宝玉而得名贾宝玉,而这块宝玉就是那位石头兄)。

6.贾家在金陵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富贵之地了,下面我们来梳理贾家的关系谱。(课件展示)

小结: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一环扣一环,语速随着故事情节快慢而张弛有度,成功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本节课旨在拨开《红楼梦》开篇的层层迷雾,为学生更好的往下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板书设计: 《红楼梦》

曹雪芹名沾 高鹗字兰墅

第一回合:女娲补天舍弃顽石 凡心大动敷衍红楼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范文6

矿业旅游是在以开采矿产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城市,在寻求多样化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旅游模式,主要是通过参观废弃的矿洞、现行的生产场地、大型机器设备、工人宿舍及工业景观,模拟彼时的工作场景,让游客感受工业氛围,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互动体验活动,寓教于乐,使游客在了解历史,体验文化,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得到身心的放松,并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再次促进当地工业经济的振兴。

一、矿业城市旅游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早前以英国为代表的在欧洲兴起的传统工业逐渐走向衰落,很多通过开采矿产而兴起的工业城市都亟待转型,经济增长过缓、自然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失业率显著上升等问题的凸显,寻找替代产业势在必行。而旅游业的综合带动性极强,涉及餐饮、住宿、交通等各个方面,是符合新性市场需求的朝阳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上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对旅游资源理解面的拓展,人们便开始尝试赋予工业城市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的旅游新形象,矿业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在国内外迅速兴起。

二、竹山县旅游开发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竹山县位于十堰市西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节点,是中国“绿松石之乡”“肚倍之乡”和“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县内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以盛产绿松石而闻名,有着悠久的绿松石开采历史。

(一)竹山县区位条件

1.交通区位。竹山县是十堰市“三区三线”旅游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既是联结神农架、巫溪、竹溪十八里长峡、房县野人谷等旅游景区的中枢,也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陕西、重庆周边景区实现对接的重要通道。一级旅游市场以十堰及其周边城市为主,二级旅游市场形成以武汉、重庆、西安、成都等中心城市的旅游辐射圈。同时,它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这一工程决定了竹山县的经济结构向旅游业转型。

2.丰富的生态资源。竹山是全省的生态资源大县,县内水能、矿产和生物等资源十分丰富。它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江汉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县内动、植物品种繁多,堪称植物王国和动物乐园。境内有植物2 327种,动物2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6种。

3.独具特色的绿松石与女娲文化。竹山作为“中国绿松石之乡”,因盛产绿松石而闻名。绿松石,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女娲炼石补天的圣石,是女娲文化的象征,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圣石之一被遗传下来。在现今的竹山县内,屹立着一座被云雾环绕的女娲山。女娲山与《康熙字典》等历史典籍记载的女娲炼石补天圣地―竹山县的说法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与女娲文化为载体,以绿松石、女娲山为依托的特色旅游资源。

4.桃花源记的原型――武陵峡。竹山武陵峡被学者认为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原型。竹山县地处秦巴腹地,历史上曾设武陵县,南山有村名桃源,以及武陵源独具魅力的隐逸文化等,这都为武陵源作了进一步佐证,其展现给世人的是优美、原生、古朴、悠远的人间佳境。

5.悠久的绿松石开采历史。早在4 000年以前,就开采绿松石的足迹,主要有二个鼎盛时期,其一,清朝时期,其开采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在当时是以想象的,如喇叭山九层楼一逞,所有老窿都是该时期开挖的,上下有九个采空区,故而得名;其二,解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绿松石开采迎来了又一个高峰期,鼎盛期有数百家,从业人员数千人,近年来,开采中心由喇叭山矿区逐渐向秦古高桥、大堰一带转移。

(二)竹山县旅游资源开发所存在的问题

1.旅游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竹山县作为重点扶贫县,旅游产业起步晚,旅游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

2.旅游景点比较分散,难以形成符合大众需求的经典旅游线路。并且,竹山县多山,各个景点之间的交通设施都不太完善,可达性较差。

3.竹山县虽然有独特的绿松石女娲文化以及桃源文资源,但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旅游景点、旅游文化甚至不为本地人所知。

4.竹山县经济落后,人才资源匮乏,旅游规划缺乏前瞻性,产业发展缺乏长远的动力。

5.开发矿业旅游的意识不强。竹山县目前的旅游开发仍然是以传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产品类型单一,旅游竞争力不强。对于其独特的矿产资源,旨在开发矿产,忽视了矿产资源的不可持续性以及对矿业资源的旅游开发。

三、竹山县矿业旅游开发的模式及选择

(一)获得政府保障与支持,对工业资源进行普查和认定

竹山县作为绿松石的主要产地,矿业开发曾一度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和支柱性经济产业。虽然由于国家政策导向,竹山县面临着重要的经济转型,但在其工业化过程中,也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产资源,它们的价值认定、记录和研究首要在于发现,而普查正是发现的基础和保证。通过普查准确及时的掌握其类型、现状、特点、价值等第一手资料,同时普查的过程也是宣传唤起企业和公众的兴趣及其价值认同的重要过程。

(二)科学的选择旅游开发模式,优化产品、丰富内涵

竹山县的旅游开发要紧紧围绕本市的产业特色与资源特色,对旅游产品进行组合开发,即矿产工业景观与自然、人文资源进行组合开发。对一些单调的旅游线路重新设计,与工业旅游生态旅游产品串联在一起,给游客带来多方面的旅游体验与感受。

第一,建设基础设施,营造文化氛围。工业遗产旅游虽然是对一些陈旧、废弃的设施的展示,但仍然可以将这些工业产品设计改造成为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旅游产品,并将这些厚重的历史感转化为浓厚的工业氛围,是游客能在现代文明之中充分感受“古”的魅力。如对于废弃的绿松石矿坑,开采设施设备的处理等。

第二,强化旅游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建设完善的食宿及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全面细心的服务,充分考虑客人需求。在建设完善配套设施的同时,也可以安排以前厂里的技术人员担任导游员,陪同参观讲解,注重实践参与,设计一些游客可以亲自参与体验、富有趣味性项目,以丰富工业旅游产品的内容,让游客真正感受工业文化内涵。

第三,展示工业遗产的文化意义。旅游的核心应该是对整个环境的享受和对其内在文化品位的体验,这都是旅游产品高附加值的依托和根据,因此要突出其主题。利用经济性原则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生活场所的保存与人文环境的提升才是真正目标所在。

(三)科研促进措施―与旅游、保护一体化

促进旅游开发与科研合作,也是TCR行动计划得以实现的坚实后盾和动力。工业旅游的开发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涉及了像旅游规划、历史文化、建筑及工业技术等多学科领域,需要背后有科研力量的大力支持。湖北省作为全国知名的教育大省,随着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创建,全国最多大学生集聚地的武汉无疑是科研团队的中坚力量。同时,推动产学研结合,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也是现今党中央的要求。所以,突出地区知识资源密集的优势,积极与院校开展合作,重视相关专业,充分发挥区域内的科研优势,促进“旅游―保护―科研一体化在旅游景点规划、科研考察、管理及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协同努力,促进旅游的遗产保护功能,以促进工业遗产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矿区旅游资源与其他产业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