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案范例6篇

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范文1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法4说学法5说教学过程6说板书。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浓郁的传统文化”,民间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女娲和人》是中国有名的神话故事,课文共三个自然段,内容精炼,结构紧凑,语言简单生动,易于理解。本文重点讲述了女娲造人的原因和过程。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的特点并且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朗读能力。孩子们喜欢读神话故事,有着强烈的阅读欲望,所以本课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多音字“和”

3、 学习课文知道女娲造人原因和过程。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2、 通过多种形式认读掌握本课生字。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感受神话传说中所营造出的美好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神话故事的兴趣,感受神话故事所营造的美好情境。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洛塔格曾经说过“头脑不应该是被填满的容器,而应该是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通过多种有效方法,让学生不仅于而在于懂。具体方法如下

(1) 情景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点拨法—拓展学生思路

(3) 提问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四、说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2) 小组合作法—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3) 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实际,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五)拓展延伸,综合积累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这节课我采用的是动画导入,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你们想看吗?

播放《女娲造人》。

好的孩子们,看完动画谁来说一说动画里的人是谁,-女娲。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故事中的一位女神,传说是她创造的人。

她在做什么呢?-造人。好的那么今天来学习30课女娲和人。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中,我重视学生的读和认,让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30课,边读边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在读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地方用铅笔画下来。

盘古开天辟地鸟兽虫鱼生气勃勃掺和仿照

捏成生灵泥浆溅落死亡延续生儿育女繁衍

由于本课生字词较多,对于低年级学习有一定难度,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和多种形式认读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学们,老师把这些生字宝宝请过来了,看看你们认识他们吗?

(大屏幕出示词语)

由于本课生字较多,且之间没有关联,所以我采取了齐读、指名读、摘苹果和开火车的方式认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繁衍:繁殖衍生,使生物逐渐增加或增多。

同学们这个红色的字是一个多音字,你知道它的几种读音呢?

之后教师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概括课文,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会回答,本文讲了女娲造人的故事。

(3)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中。在精读课文中,我主张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读文。所以这一环节,我们扣问展开。

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她是怎么造人的?

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找到答案画下来,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女娲为什么造人?谁来回答?你们说的真好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大地上有了些生气。女娲想,应该再添点什么让这个世界更加生气勃勃。

那她是怎么造出第一个人的?

请用上句式“先…然后…最后…”

她先挖了些黄土然后掺和了水,最后仿照自己的样子捏成了一个人。

(。板书:捏一起来做一做捏的动作)

这样捏累不累啊?那她想了一个好办法?

她捏累了,就找来了一根绳子,蘸上泥浆向地面上挥舞,溅落的泥点居然也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对啦,文中的重点就是蘸、挥,大家一起读一读边读边做动作)

你们觉得神奇不神奇,那么带着这种感受体会再读一读。

那人总会死亡的,那怎么办呢?

女娲又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让她们结合在一起,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板书代代相传)

(4) 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能带着收获走出课堂比什么都重要。同学们读了这篇神话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她们会说神话真有意思,女娲真善良。女娲是一个聪明的女神等等。同学们说的真好。

我们感受了女娲造人的神奇和神话故事的魅力。那我们带着收获再把课文读一遍吧。

(5) 拓展延伸综合积累

本环节在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我国历史悠久,还有许多神话故事。比如“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愚公移山”

女娲造人教案范文2

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形态——伏羲文化

伏羲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周口市的淮阳县。

伏羲又叫太昊伏羲,据说,是华胥氏踩了雷神的足印生出的儿子。世界混沌初开,伏羲带着他统一了的东方夷族部落,为了繁衍生息,从干旱、荒芜的成纪(今甘肃天水)沿黄河东下,终于来到了一个水美土肥、树茂林密、水中有鱼、林有禽兽的地方——宛丘(古称陈州,今周口市的淮阳县)。这里的湖泊一万六千多亩,比杭州西湖还大一倍,她象一条盘旋的巨龙,紧紧地包围着陈州城。?

伏羲和他部落的子民缘湖居住下来,宛丘成为伏羲的都城,他以龙纪官建制,自号龙师,宛丘就成了龙都,他部落的子民也就是龙子龙孙,这些龙子龙孙繁衍生息,数千年之后演变成如今的中华民族。至今周口一带的群众仍称伏羲为“人祖爷”。

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伏羲有十大功绩:一发明了网,开创了中国的远古畜牧时代,结束了狩猎采集时代。二创画了八卦,八方有序,以卦治天下,结束了千古结绳记事,创立了天、地、人三才共构的宇宙大科学观。三通媒约,制嫁娶,开创了“一夫一妻”对偶婚,结束了野蛮的群婚、乱婚。四以龙纪官,统一了天下“部落万国”,创立了龙天下原始宗教崇拜。五始养六畜,创始熟食,结束了千古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方式。六正姓氏,自姓为风,命姓氏。七作甲历,定四时,纪年不乱,纪月不易。八造书契,中国方块字开始萌芽。九治屋庐,去巢穴。十斫桐为琴,丝桑为瑟,均土为埙,发明音乐。

特别是八卦作为伏羲氏的主要发明创造(淮阳县的画卦台至今游人如织),揭示了天地阴阳、世间万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伏羲认为,最原始的物质为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并发明了八种符号分别代表八卦。八卦代表八个方位,即四面八方,八卦的符号只分阳爻、阴爻,即古代哲学中的一对表示矛盾对立的概念。应当说,八卦是以二进制数理为基础的一门哲学。伏羲氏发明八卦之后,按照传统的说法,“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周易》成书。也就是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即所谓“三古”),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即所谓人更三圣)完成了《周易》,从此,一门伟大的科学诞生了。

中国和国外学者认为,做为一切学科的母源,易学确实是一种经得起历史考验并畅扬不衰的文化学术,对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中国,易学文化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等都从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数千年来,注释、阐发、评议《易经》的著作,就有三千多种,而且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参加研究,数千年不衰。清朝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上,对此种文化现象有过这样评论:“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今天,易学文化的研究领域更加拓宽,为经济界、艺术界、建筑文化界等各个社会领域,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易学文化是融象数与义理于一体的独特思想体系,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富有开拓未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国外,黑格尔自己就公开宣称,他所创立的辩证法,就来源于中国的易学文化。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里,特辟十二消息卦与纳甲、《周易参同契》、外丹说与丹术等章节进行详细论述。他在研究了莱布尼兹的二位进制数学与中国《易经》的相互关系后说:“关于代数语言或数学语言的概念也是受到中国的影响,正如同《易经》的排列系预示二进制一样”。这一点莱布尼兹本人也从来不否认。量子力学的创始人玻尔,曾经要求政府把授予他的爵士徽章设计成太极图样式,因为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定律”正是深受易学文化的影响产生的。对此,物理学家李政道是这样解释的:“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和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颇有符合之处,所以近代物理学有些看法,与中国太极和阴阳二元学说有相似的地方。”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学习《易经》以后,对奇偶性不灭定律也产生了怀疑。后来他和李政道从《易经》的阴阳消长的原理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原子能态二组的奇偶性虽是不灭的,但不是不变的,而且存在着盛衰消长的变化,这一重大发现使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伏羲创画八卦而衍生的易学文化,跨越历史,跨越时空,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辩方式和具体方法。?????

总之,在从原始社会向氏族社会的进化过程中,伏羲时代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基础,即使站在21世纪的今天看待伏羲文化,她仍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形态。

伏羲氏在宛丘完成了他的大业后,寿终正寝,享年196岁。后人在宛丘建陵寝以祭之,曰太昊陵,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朱熔基等人均在此题词,朱镕基的题词为“羲皇故都”。为弘扬伏羲主要功绩之一“定姓氏”,凝聚全球华人的寻根情,2004年在周口市的淮阳县举办了中华姓氏文化节;淮阳正在筹建国内最大的姓氏文化广场。

中华民族创世说的代表——女娲文化

周口市的西华县和“羲皇故都”淮阳县相邻,号称“娲城”。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她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被学者称为人文始母。她和伏羲与西方的亚当和夏娃,同为造人之神。?

《太平御览》:女娲在造人之前,正月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羊,初四造猪,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又用藤条和泥浆,造成了人,中华民族由此诞生了。?为了让人类永远繁衍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另一种传说是:女娲与伏羲为兄妹。当宇宙初开时,天地之间只有他们兄妹二人,经天作云和,他们成了夫妻,中华民族都是他们俩的子孙后代。

女娲补天的记录见于《淮南子》:在洪荒时代,不周山崩裂了,天倒下了半边,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堵塞洪流。经过女娲辛劳整治,天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

女娲的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奋斗不止,自强不息,与自然抗争的创造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中国的和平崛起,能起到不可替代的精神作用。同时也能对西方文化的创世说起到对应作用。

周口境内西华县是女娲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有女娲故城,是人们祭祀人文始母“女娲”的圣地。据宋《太平寰宇记·卷十》载:县西二十里,旧传女娲之都,本名娲城。《读史方舆记要·卷四十七》载:“娲城在西华县西,女娲之都也。村内有古刹名“龙泉寺”,寺今尚存。存清代大殿一座,殿前有明代碑刻二通,述“西华治北十五里有城遗址,半就湮没,传为女娲故墟也”。

据197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女娲故城,经采集标本,考古调查确认是一处春秋时期故城。1980年根据文献记载,到实地调查发现女娲坟、龙泉寺古建筑、古碑刻。1981年,周口地区文物考古队对女娲故城试掘,发现女娲故城遗址,位于县城北7.5公里西华县聂堆镇思都岗村西北,系春秋时期的古城。城址呈正方形,分内外两城,内城每边长400米,外城每边长1000米,面积100万平方米;城墙多分层夯筑而成,今残存城墙高约3米、宽8米,夯窝清晰可见,直径4厘米。夯层平均为10至15厘米,城墙外有护城壕沟。城内出土有釜、罐、鬲、瓮、瓦等器物残片以及春秋时期陶地下水管道、明代“娲”字城门额砖、春秋时期“蔡妇子”铭文瓮等。城址下还发现有仰韶、龙山及商文化遗迹。城址周围密布着春秋到明清时期的墓葬,距城外西南600米有女娲坟。

从考古发现看,女娲故城时代跨度大,从新石器延续到春秋时期。从城市布局和城市配套设施看,这是一处祭祀人祖女娲之场所,经历代修葺,到明清时期所筑之城已形成规模,后因朝代更替,历经兵燹战火,渐废弃,成废墟。1986年,女娲城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发现对研究历代祭祀人文始母“女娲”的盛况提供了资料,它文化底蕴深厚,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典籍,是华夏民族融合的会聚点,是一个民族文化沟通的融合点。

影响5000年人类社会发展的不朽学说——道家文化

周口市的鹿邑县是老子出生和讲学的地方。

根据史书记载,道家文化创始人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曲仁里(今周口市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汉王珏教授结合传世文献典籍、地下出土文物和实地田野调查三种资料考证了老子故里,指出:史书关于老子出生地的记载信而有证,历代均史不绝书。“楚”即楚国,“苦县”即今鹿邑县,“厉乡曲仁里”即今太清宫镇。古代“相县”亦即春秋以后的“苦县”,二说虽异、其地则一。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后仕周任守藏史,并被封为“柱下史”。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内乱,王子朝携带守藏史典籍逃奔楚国,老子因而被免职归居故里。随后他到了鲁国,在那里生活了多年,并第一次见到了年轻的孔子。公元前505年老子隐居沛泽,“孔子行年五十有一,南之沛,见老子。”老子晚年返回陈国故里居住,孔子曾亲赴曲仁里第三次见老子。公元前478年,楚灭陈,老子遭亡国之痛,弃家骑牛西去经函谷关。关令尹喜强留其著述,遂命笔写出了他对宇宙、社会、人生具有独特看法的五千言《道德经》。后出关赴秦隐居,死于扶风,葬于槐里。

东汉时期,黄老之学开始逐渐演变为道教,老子遂正式成了道教教祖。至唐代,老子的地位达到登峰造极境地。由于唐王室姓李,太宗自认为李耳之后,于是在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帝亲至老子出生地鹿邑老君庙祭拜,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在老君庙建紫极宫。天宝二年(公元743年),玄宗李隆基又亲躬紫极宫拜竭先祖李耳,易紫极宫为太清宫,追尊玄元皇帝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并立碑祭祀(现此碑仍立于太清宫,号为唐碑,被专家称为国宝)。天宝十三年(公元755年),玄宗再次拜竭太清宫,上玄元皇帝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宋、明两代也崇奉道教,宋徽宗和明太祖都亲注《道德经》。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真宗赵恒为李母立“先天太后赞”碑并序,御制御书并纂额(现在此碑仍屹立于太清宫,号为宋碑)。

老子终生著述只有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但其思想深邃,内容博大,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不仅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古代以来的思想文化、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至今不衰,近代以来,老子的影响遍布世界各地,老子思想已成为影响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思想流派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周桂钿教授指出,老子将“小国寡民”视为理想的社会制度,故其治天下、治乱世的理念主要导源于两个基本观念:

一、君民都要无为无欲;

二、圣人应以百姓心为心。这些见解对现代社会也是有一定价值的。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胡孚琛教授指出:道学文化是一种原生态文化,也必将成为人类最后的文化。新道学文化的创立是中国文化的第三次重构,也是世界上“第二轴心时代”普世文明的发现。现代人类社会有必要借鉴道家的自然生态文化,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诠释和创新,将现代西方文化的精华接纳进来,创立集古今中外文明精粹之大成,有时代精神的新道学文化,以解决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

吉林大学哲学系刘国梁教授指出:崇尚自然、遵循客观规律,是《老子》思维方式的基本特色。它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第

一、按规律办事,不造假作秀;第

二、把握复杂事物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第

三、谦逊待人,以常人之心处事,切不可傲气横溢;第

四、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不可劳民、愚民;第

女娲造人教案范文3

旁白:伏羲和女娲始终面对面坐在一口宽大的井中,这口井使观众看不到他们的下身,他们之间有一张小桌,供二人扶乩(ji 发音同机)今天的通俗形式是请笔仙。

伏羲:后世后世,我是你的前世,如果你想续缘,请在纸上画个圈。

女娲:后世后世,我是你的前世,如果你想续缘,请在纸上画个圈。

先生:(击掌)要有光!

旁白:(从怀中掏出《山海经》,一本正经地打开,朗声半吟半唱,摇头晃脑)

先生: 嗡嗡嗡嗡

哼哼哼哼

嘴上说着嗡嗡

心里想要哼哼

我说你看

要有光

光线下面乱哄哄

……

女娲:(惊呼)动了,笔动了!

伏羲:后世后世,我是你的前世,如果你想续缘,请在纸上画个圈。

女娲:它在画圈!——只可惜不太圆。

伏羲:后世后世,我是你的前世,请你告诉我,你是我哪一朝的后世?

旁白:笔走如飞,满纸乱点。

伏羲:(辨认纸上墨迹)言辞慌张,语无伦次。

女娲:看来是位性情中人,肆意儿郎。

伏羲:后世后世,我是你的前世,今天请你出来,实有一事相求。

旁白:笔直不动。

女娲:有话就直说呗。

伏羲:后世后世,请你直言相告,八卦是否传到了你的手上?

旁白:笔直不动

女娲:哥,好不容易把后世请了出来,你却问这么扫兴的问题。 我看是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八卦。

伏羲:不知道?——这怎么可能。自从我发明了八卦,整个乾坤已经为之颠倒。试看那后世的寰宇,必将是八卦推演的世界!

女娲:我再替你问一遍——后世后世,我是你的前世,请告诉我,你可否听说过八卦?

旁白: 笔仍然直而不动。。

伏羲:难道——我的八卦,竟然在后世失传啦?!可是根据我的八卦推演,这种可能性的数量值只能为零。

女娲:别把自己的小发明太当回事。我就觉得八卦毫无用处。如果什么事都在一个小小八卦的掌握之中、预测之内,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呢。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你发明的那盒胭脂,把漂亮装进了盒子里,什么时候想用,就借出来一点。对了,还有嗡嗡,那才是最好的发明,每天绕着我飞来飞去,给我解闷,比你强多了。

伏羲:(不耐烦)行了行了,那些都是雕虫小技,八卦才是我毕生的心血,大手笔。八卦包孕了世间的一切奥秘。为了称颂它,我又发明了一个新词,你认真听着,这个词是——(一字一顿)科、学!

女娲:拗口,不好听。八卦已经很拗口了。还是嗡嗡这样的名字琅琅上口。

伏羲:(讽刺)儿歌最琅琅上口。你知不知道,我通过八卦,为世间发明了一切规则。

女娲:知道知道,你每天早上都要唠叨个几百遍,好像得了强迫症。不过,哥,你可别弄错了,你并不是上帝,你连人都算不上,甚至有的家伙说你是条蛇。

伏羲:(面有愠色)我知道自己不是人,人只是我的发明计划之一。

女娲:哥,我没别的意思。我只是想你能开心一点,别瞎操那么多心,别总是皱着眉头,也别整天往实验室里钻。你最近照镜子了吗,知不知道自己的额头上有多少皱纹?而且自从你号称发明了八卦,你的做派就越来越像楼上那个自称上帝的家伙了。

伏羲:胡说,楼上从来就没人住过。

女娲:那个蒙着脸进进出出的怪老头不就住在楼上嘛。

伏羲:我怎么从来就没见到过那么一个人?

女娲:我常常在楼梯口碰到他,他跟我打招呼的时候总是粘粘乎乎的,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模仿上帝的腔调)这件事,你知我知,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就是上帝。

伏羲:怪哉,楼上居然一直住着上帝,我在怎么就不知道?

女娲:你整天忙着推演八卦,心里当然装不下邻居家的事。

伏羲:怪哉,怪哉。改天我得去拜访拜访上帝他老人家,好好求教求教。

女娲:没什么好拜访的,我看他是狂想症患者。你还记得以前住在隔壁的那个吗——有事没事地跑过来扯淡,硬说咱们是他的创造物——最后怎么样,还不是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伏羲:不能这么说,没准他就是一位世外高人。就算他真是精神有问题,至少也说明他是个绝顶聪明之人。我不也是受了的启发,才大胆设想,用请笔仙的形式来召唤未来嘛。

女娲:哥,别扯远了,咱们现在正请着笔仙呢。

伏羲:差点把他给忘了。还是把他送走吧,今天请来的这个后生见识太浅。

女娲:别,我还没问问题呢。

伏羲:换一位再问吧。

女娲:不嘛,我就要问他。

伏羲:(无可奈何)好,问吧问吧,我看你能问出什么来。

女娲:后世后世,我是你的前世,如果你愿意,请给我一份后世的菜谱。

伏羲:这算什么问题?——纯粹是拿我的发明开玩笑。

女娲:哥,咱们吃的东西太单调了,我早就想换换口味了。

旁白:笔走如飞。

女娲:(念)青椒土豆丝、小葱拌豆腐、辣椒萝卜柳、酸菜川粉条……

伏羲:后生小子吃的东西也没好到哪里去。

女娲:不念了,不念了,一点儿荤也见不着,没食欲。

伏羲:哪怕有一只红烧土拨鼠呢。

女娲:我早吃腻了,每天除了红烧土拨鼠就是糖醋田鼠,最多加一道生拌灰鼠。怪不得人家捕风捉影地说咱们是蛇。

伏羲:不许胡说!咱们怎么也算得上是人的先祖。

女娲:我可没胡说,发明人的事还八字没一撇呢。不信,问问后生小子,看看他说咱们是什么。

伏羲:(略有紧张)他连八卦都不知道。别去问他。

女娲:我问——后世后世,我是你的前世,请你告诉我,你知不知道伏羲和女娲?

旁白:笔动,状若点头。女娲得意地冲伏羲一笑。

女娲:他们——是——什么?

旁白:此时笔走龙蛇。

伏羲:(转怒为喜)神仙!他说咱们是神仙!我喜欢这个美好的词!

女娲:看来上帝没骗我。

伏羲:上帝?你刚才说的楼上的那个家伙?他也这么说?

女娲:昨天我碰到他,他神秘兮兮地把我堵在楼梯拐角,说是要告诉我一个秘密。 他说——(模仿上帝的声音)我早就看出来了,你和你的哥哥都是神仙。

伏羲:真是慧眼独具,我得尽早去拜访他老人家。

女娲:他还一本正经地告诫我——(模仿上帝的声音)你们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神仙,这很重要。

伏羲:什么意思?

女娲:不知道。

伏羲:别着急,让我用八卦来给你算上一算。

女娲:得了,回头再算吧,我才不相信你的那套小把戏呢,根本就没有请笔仙好玩。我还有个问题要问后生小子。

伏羲:难怪八卦要失传,连你都不给我机会。

女娲:后世后世,我是你的前世,如果你愿意,请你即刻现身!

伏羲:不!你不能提出这种要求。

女娲:如果可以现身,就在纸上画个圈。

旁白:笔在纸上画圈。

女娲:他同意啦!

伏羲:可是人类还没被我真正发明出来!

旁白:刑天从观众之间站了起来,手中拿着日记本。

刑天:(作揖)二位好!

伏羲:(顺口就说)你好——你好,(猛醒)你是谁呀?

刑天:二位千方百计请出来的人啊。

女娲:(对伏羲)他就是人?

伏羲:不会吧,跟我设想的出入也太大啦。

女娲:你设想的什么样?

伏羲:根本就不应该是这种质地——应该是全金属的,脸上有一个大屏幕,随时随地运行着八卦,每一举手一投足都严格按照八卦的推演,不说一句废话。

女娲:你真是越来越没有想象力啦。 对刑天)你是人吗?

伏羲:我看你不是人。

刑天:说句难听的,你们才不是人呢!

女娲:(对伏羲)听见了吧。他有人的自尊。

伏羲:你真的是人?

刑天:(不耐烦)神仙就是这个样子——婆婆妈妈,唠唠叨叨?比人还不如。我可是冲着你们是神仙才露面的,从小就听说“神仙放屁——不同凡响”,还以为你们的语言表达能有多么超凡脱俗,值得学习,没想到你们就会说车轱辘话,比语文课本还陈词滥调。你们要没什么正事我就回去了,我的日记还没写完呢!

女娲:(好奇)日记——那是什么东西?谁发明的,(调侃伏羲)是你吗?

刑天:别装糊涂!刚才在我正写着日记呢,突然钻出两个看不见的家伙,牵着我的笔在日记本上乱写乱划,那不就是你们俩嘛。要不是你们捣乱,我的日记早写完了,现在我的思路全乱了。

伏羲:(极感兴趣)日记是人的生活必需品吗?

刑天:日记又当不得饭吃,也就我把它当回事。

伏羲:能让我看看你的日记吗?

刑天:(把日记背到身后)你以为你是谁,谁也没这个特权,包括你们两个非人类。日记是我的隐私,受到法律保护神圣不可侵犯。你们懂吗?

伏羲:你手里的就是日记吗?

旁白:上层突然传来先生的声音,但看不到先生的人影。

先生的声音:(朗诵)2000年1月1日星期六天气晴。今天上午,我又一次出神了,那是我醒过来后的第七分钟。我努力想让自己的另一半回来,可是我做不到,我既害怕又兴奋。我的另一半已经陷入了一片虚幻的草丛。那些并不存在的草叶时而枯萎,时而生机盎然,仿佛在一分钟之内就能生生死死,数度枯荣。它们目光坚定、腰肢敏捷,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刺痛我,暗示我虚幻到尽头也可能就是现实。我知道这一切只是个骗局,或者说至少只有骗局才是对这一切最合理的解释。但这个骗局又是谁安排的呢?谁让我时时出神?为什么要煞费苦心,把我带到如此真实的虚幻状态之中呢?我的心里充满了恐惧,因为我已经暗暗迷恋上了这个骗局。我出神的时候,我的另一半越来越不愿意回到这个真实的世界。尽管那些虚幻的草叶、枝条、死水、瘴气不停地刺痛我、鞭打我、腐蚀我,使地底的阴郁之气在我身体中弥漫,但我的另一半却无比快活、乐不思返……

刑天:(异常惶恐)你们使了什么法术,为什么偷看我的日记,还要把朗诵出来?!

伏羲:(莫名其妙)跟我没有关系。

先生的声音:(朗诵)我知道,那一天已经近在眼前了:我必将被我出神时虚构的世界所淹没。我现在惟一能做的,不是逃跑,而是参与虚构,记录虚构……

刑天:卑鄙!你们假意用跨越时空之笔与我交谈,醉翁之意却全在我的日记!

先生的声音:(朗诵)我为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刑天!这个名字隐隐有杀气,我把这份杀气指向那个遗传来的,罪恶的真实世界。

刑天:(将日记紧紧抱在胸前)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得到我的日记?!此地不可久留。是个圈套!你们别想抢走我的日记!(夺路而逃)

女娲:你在这个人的身上看到谁的影子没有?

伏羲:?

女娲:没错!一样的狂想症。

伏羲:我倒真想看看他的日记,他越不让我看我越好奇。

女娲:楼上的家伙一开口,他就又蹦又跳,你觉不觉得……

伏羲:楼上的家伙念的真是他的日记?

先生:(正色,朗声吟颂)话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极长。

壮汉:(坐在观众中,拼命鼓掌)好!好!家传的段子俺最爱听。

先生:好?——好景不常!斗转星移,花开花落,不知不觉到了伏羲和女娲的时代。话说忽有一日,天地大冲撞,天柱折断,大地塌陷,天上齐生生地崩出了一个裂口!

壮汉:俺知道,俺知道,女娲补天显身手,黎民百姓乐陶陶。

先生:(对壮汉)你知道的只是个哄小孩的段子,我要说的却是你不知道的秘密。(恢复说书人的姿态,收起《山海经》,从文言过渡到口语)话说天漏了,有一样东西落到了人间……

壮汉:俺知道,俺知道,天外冰雹如卵石,黎民百姓怨声道。

先生:那是你奶奶的说法。其实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冰雹,而是一口井。

壮汉:井?!什么井?

先生:(一脸小道消息传播者的诡秘与自得)就是你奶奶后来投井自尽的那口井。

壮汉:你怎么知道俺奶奶……谁说俺奶奶投井自尽了!

先生:你奶奶的确没能自尽。她从这一头投井,又从那一头出去了——天上掉下来的那口井是个无底洞。话说当年那口井掉到地上,地就漏了,直通大地背面的另一个世界。有两条蛇从井里爬了上来,它们带来了——它们带来了苹果,它们带来了苹果……(语调由悲哀转为愤怒)它们居然带来了苹果!它们对路过井口的饥饿的人说—— 嗟,来食!饥饿的人吃了苹果,另一个世界的东西就在他们心里滋生。他们知道了一种可怕的东西——羞耻。

伏羲:吃了这个盒子的人,冲满了互相组合的冲动,他们互相之间,要么繁殖,要么分裂,要么复制……总而言之,他们将以各种方式生产出更多更多的人,而每一个被生产出来的人的心里都装着我的八卦。

女娲:太可怕了,越来越多的人带着越来越多的八卦来到这个世间,越来越多的推演着八卦的像你一样偏执的人!

伏羲:越来越多的能够通过运算、推演,避免痛苦的人。他们应该替代我们这些混沌中的生灵。

先生:羞耻改变了这个世界。

壮汉:大红苹果俺自小吃,从没听说是。

先生:苹果的文化原型就是,你想想白雪公主。

壮汉:说书不能乱批判。想一想,看一看,家传的段子谁给咱?咱们饮水要思源。

先生:家传的段子已经让咱们找不着水源了。——这些日子我一直在考证,我发现女娲补天的段子根本就是个骗局。

壮汉:骗局?——根据?

先生:你一定不知道——从那口井里爬上来的两条蛇中的一条就是女娲,另一条呢?正是伏羲。

先生:它们是两条蛇,它们带来了苹果。家传的段子里说它们是人类的先祖,纯属以讹传讹。它们是蛇,怎么造得出人呢?在它们钻出井口之前,这个世界上的人已经存在了。那为什么你奶奶会在家传的段子里告诉你是它们造出了人呢?那是因为它们带来了苹果。

先生:它们给人类带来了第一颗羞耻之心!(凑近壮汉)它们改变了人心的自由。后世的人变成了你我这样——拘谨、迟钝、懦弱、龌鹾,羞愧满怀而又喜欢窥视。所谓伏羲和女娲造人,只是造出了第一批人类的废物。

伏羲:(怒不可扼)你是何人,为何在此血口喷人?!

先生:(微微一笑,并未理会)天漏了,其实谁也没补过。那两条小蛇根本就没想过这回事。

女娲:哥,什么时候天漏了?

伏羲:信口雌黄你也信他。快快报上名来,你是我哪个朝代的后世!

女娲:哥,他好像不是咱们请出来的。

伏羲:凡是人模样的肯定是咱们的后世,管他是不是不请自到。快快报上名来!

先生:天上崩出的大裂口直到现在还破着;真正补得严严实实的,不过是咱们那些家传的段子,专门哄骗不动脑子的人。

壮汉:胡言乱语,当心抽筋剥皮;女娲补天谁不知,你的考证算老几?

先生:(含笑击掌)要有光

旁白:在一角落的刑天和嫦娥,他们面对面坐在一张桌子的两侧,与伏羲和女娲的姿势酷肖。嫦娥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黑暗中伏羲和女娲端坐的地方。刑天在日记本上匆匆记录。

嫦娥:如果你和一个人结了婚,但是你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那个人跟你不是一个姓,长得也一点都不像,但你就是觉得不对劲。

刑天:这种感觉是不是从认识他的那一天就有?

嫦娥:应该说,我一生下来就有这种感觉——我觉得有一个我非常熟悉的人一直在暗中盯着我,他想亲近我,但是我不能跟他亲近。这种感觉一直跟着我。后来,我不得不找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结婚——我第一天跟他认识,第二天就结婚了——因为我对所有熟悉的人都感到恐惧,我只能这样。从小到大,我始终躲避着那些我熟悉的人——其实,也没有几个——可是我还是要小心翼翼地避开他们,我害怕他们侵犯我,我要压住那种感觉,我要闷死它。可是那一天终于来了,结婚的那天晚上,对,第一次的时候,那种感觉突然跳了起来,它爆炸了。

刑天:你能不能说得清楚一点,“第一次”是什么意思?

嫦娥:你是什么意思?

刑天:人生中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到高处去、第一次不想下来……我只是想听得明白一点。

嫦娥:(羞涩)第一次……(转而自厌)那种感觉爆炸了,我被炸成了碎片,一切都毁了。

刑天:(记录)第一次不太顺利?

嫦娥:我早就说过,你不明白,谁都不明白,世上没人明白。

刑天:我也说过,也许我明白。

嫦娥:你?我为什么要相信你?不过我还是有点相信你。这就是我的感觉,没有原因。你明白吗?

刑天:明白。

嫦娥:我觉得他那张陌生的皮下面藏着一个熟悉的身体。我从来也没见过,但我知道是他,藏在那张陌生的皮下面,用那张皮做掩护,轻而易举地压在了我的身上。我知道是他,虽然那身体的气味、那舌头的滋味、那皮肤的触感都是陌生的,但我知道是他,他来了!

刑天:谁?

嫦娥:(出奇地镇静)我的哥哥。

刑天:(愤怒)你的哥哥!居然干出这种事!

嫦娥:可是我没有哥哥!

刑天:(迷惑)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嫦娥:跟我结婚的是个陌生人,可是我就是觉得他是我的哥哥。我常常盯着他看,他的脸上没有一点我熟悉的地方,我知道他不是我的哥哥,我根本就没有什么哥哥!可是我的心里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我就是觉得他是我的哥哥。你能容忍那种感觉吗,如果你天天跟我的哥哥上床!这就是我的感觉!你明白吗?!

刑天:可事实是你并没有哥哥。

嫦娥:对!但是我受不了了,我不能天天跟哥哥上床!我要离开!离开!

刑天:(放下笔,冷静地)离开?你去哪儿呢?除非你离开地球。 哪儿方便去哪儿。太阳太热,火星上不去,听说月亮上倒是开始受理民航业务,就是太贵。

嫦娥:登月?

刑天:不,不是登月,而是——奔月。多有诗意举动!只有我们的老祖宗才有这样的想象力。

嫦娥:(受惊)奔月!(掩饰地)那,那,那一定很贵吧?

刑天:好像也就是50万美圆。这价钱对我来说贵了点,对有的人来说也不算贵,至少是物有所值。

嫦娥:值什么?

刑天:第一次。

嫦娥:(被咬了一口似的跳了起来)第一次!

刑天:(胸有成竹地一笑)别紧张,我可是个陌生人,你不该紧张。

嫦娥:你是警察!

刑天:我只是个医生。

嫦娥:医生?

刑天:医生。一个正在实习的心理医生。

嫦娥:你能治好我的病,驱赶走那个陌生人身上的哥哥,把我那种该死的感觉掐死吗?要是那样,我就用不着去奔月了。

刑天:不,你还是去奔月吧。我治不好你的病。我已经会见过无数个有你这种感觉的病人。我无能为力,这好像是一种遗传病。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你的案例写进我的私人日记。

嫦娥:写进你的私人日记?那有什么用?

刑天:没有用,但我只能做这些,我知道我记下的每一个案例都是现实,但我强迫自己把它们当成虚构。我不仅接触过无数个你这样的病人,而且我自己也体验过你的这种感觉,那是在我出神的时候,我会陷入另外一种境地。我的另一半仿佛改变了性别,你的这种感觉笼罩在我的另一半身上,深深地刺痛着她。我的另一半居然觉得我的这一半是她的哥哥,随时随地的亲近给她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羞辱。我的另一半千方百计地逃跑,出神就是她的逃跑!我在日记里记下了这种难堪的感觉。但我无能为力。后来我发现这种病的根源不在我们身上,而是在人类的源头,我们只是遗传的受害者。

嫦娥:没救了吗?

刑天:(摇头)所以,对你来说,奔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没什么做不到的。(朗诵)“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千万别后悔,奔月的旅程足以消耗掉你的余生,换个环境,那将胜过任何灵药。

嫦娥:可你是医生,你应该帮助我!如果你能让我忘记那个并不存在的哥哥,我就没有必要离开这儿了。

刑天:我说过了,没有用!我无法在人类遗传的河流中逆流而上。我能做的只是把你的故事记下来,使我的日记看上去充满虚构的力量。扔掉你的幻想吧,快去奔月,时不我待。

嫦娥:(惊恐地尖叫)哥哥!哥哥!(夺路而逃)

先生:看清楚了吗,——前面一幕,两条蛇开始密谋用苹果引诱人类;后面一幕,羞耻已经流淌在了人类的血液中,人类无法自拔。这些证据全都记录在了那个人的日记里。

人 物:旁白1人

伏羲:人首蛇身的英俊少年;

女娲:人首蛇身的可人少女;

先生:一袭长衫的文弱中年男子;

壮汉:一身短打的中年男子,满嘴顺口溜,状似弱智。

刑天:在记录中生活的青年。

女娲造人教案范文4

一、创世神话

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中以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最为著名: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

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自然界中卵生是一种很普遍的生命现象,先民们由此设想宇宙也是这样破壳而生,其间有擎天柱地的盘古,表现出非凡的联想力与想象力。

盘古不仅分开了天和地,同时也是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缔造者。另一则神话说他死后,呼吸变为风云,声音变为雷霆,两眼变为日月,肢体变为山岳,血液 变为江河,发髭变为星辰,皮毛变为草木……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万物的神话还有多种表达形态,如帝舜的妻子羲和生育了十个太阳,帝俊的妻子常羲生育了十二个月亮等。

宇宙的诞生,山川的形成,日月星辰的运行,创世神话都给我们提供了富有想象的答案。

二、始祖神话

“我们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曾经是人们不停追问的一个问题。关于人类自身的起源,神话同样给予了大胆的解答。在中国的神话中,关于人类的繁衍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先人类而生的女神女娲。据《大荒西经》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

女娲不仅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有重整宇宙之功,更是人类的创造者。《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这一则神话意蕴丰富,它不但浪漫而生动地虚构了人类的产生,科学而经典地反映了华夏先民与滋养他们的黄土地的深刻关系,说明了华夏先民是黄色人种的原由,同时也试图阐释人类为什么会存在社会地位的差别。

另一个版本是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的故事。

《太平御览》卷78引《诗含神雾》所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明确指出伏羲的身世是由其母华胥在践踏了神的大脚印后怀孕生育的,是神与凡人结合后所生的神人,并能缘天梯建木以登天。《风俗通义》云:“女娲,伏希(羲)之妹。”清代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谱》也说:“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由此可见,在华夏先民的传说中伏羲和女娲是“同母”所生的兄妹。唐代李冗《独异志》卷下又云:“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自此,他们自相婚配、繁衍后代,成为人类始祖。汉代造像中屡见不鲜的伏羲女娲交尾图表明两者之间亲密的关系,并成为后世顶礼膜拜的婚姻神。

这两个关于人类起源的版本,一个是由高高在上的神创造出人类,一个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有神力而非神界的人类自我的结合、繁衍。这两个版本皆流传甚广,实质上反映出人们在氏族社会不同发展时期对此问题的不同认知,以及远古时代氏族内部的确经历过兄妹互相婚配的社会发展阶段。

三、洪水神话

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西方的洪水神话,主题大多是表现天帝对人类堕落的失望,洪水是对人类的惩罚。而中国的洪水神话,则主要把洪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害,所揭示的是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在这些洪水神话中最杰出的人物是鲧禹父子。

《山海经·海内经》载: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禹继承了鲧的遗志,改用疏导的方法来治理水患。在治水过程中,“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上),“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史记·李斯列传》),可谓历尽千辛万苦。除此之外,他还要和诸多恶神展开艰苦的斗争,如诛杀相柳(《山海经·大荒北经》,《山海经·海外北经》)、擒服水怪无支祁(《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等。他的精神也感动了诸多的神灵,传说河伯献出河图(《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下),伏羲帮助他丈量土地,还有一条神龙和一只灵龟帮助他从事劳动(《拾遗记》卷二,《楚辞·天问》)。最终,弥漫天下、祸害人间的洪水终于被大禹制服了。

四、战争神话

黄帝和炎帝是活跃在中原的两个大部族的首领,分别兴起于相距不远的姬水和姜水,他们在向东发展的过程之中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猿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阪泉之战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而正式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分。

另一次著名的大战是发生在黄帝和蚩尤之间: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蚩尤铜头啖石,飞空走险。(黄帝)以牛皮为鼓,九击而止之,尤不能飞走,遂杀之。(《山海经·大荒北经》)

这几则神话反映出古代部落间的争斗与融合,古代的祈雨、止雨巫术,黄帝由此确立其中国历史上五帝之首的形象。后世又把许多文化史上的发明创造,如车、陶器、井、鼎、音乐、铜镜、鼓等归功于黄帝,黄帝在神话中又成了一个善于发明创造的文化英雄。

五、发明创造神话

黄帝之后,神话进入了一个英雄的时代,自然之神被人类历史发展中诞生的神所代替,这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类的形象,有着神异的经历或本领,他们的业绩在于创造和征服,如教人钻燧取火的燧人氏、教人造屋的有巢氏、遍尝百草的神农氏、创造文字的仓颉、教人稼穑的后稷等等。

其中,后羿的故事广为流传,为百姓苍生所景仰。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同时也是一个神射手。后羿凭着自己发明的弓箭和神技,为民除害,造福人类。死于羿的弓箭之下的害人妖孽有凿齿、九婴、大风、猰貐、修蛇、封豨等。不过,羿最为辉煌的业绩,还是射落了九个太阳。据《山海经·大荒南经》和《大荒东经》载:“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十个太阳住在树上,轮流出现,“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楚辞·天问》王逸注引《淮南子》云:“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于是后羿弯弓搭箭,“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使人间的秩序得以恢复。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神话人物彰显了突出的个性和勇气,表现出不可动摇的信念。

据《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又据《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另据《中次六经》:“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女娲造人教案范文5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北朝洞窟;神话题材

中图分类号:G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3-0047-04

Learning for the Purpose of Application

——on the Property of “Mythological and Taoist Themes”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Caves at the Mogao Grottoes

LI Zhengyu

(Dunhuang Academy, Lanzhou, Gansu 730030)

Abstract: Some images in Mogao caves 249, 285, and 297, including King Father of the East, Queen Mother of the West, Fuxi, Nüwa, god of thunder, Kaiming, Feilian, Blue Dragon, White Tiger, Scarlet Bird, Black Tortoise, Fangshi (alchemist), and feathered human beings, are Taoist creation or mixtures of both Taoism and Buddhism. All these opinions are not pertinent. Actually, they reflected Buddhist absorption of mythological and Taoist themes. Buddhism strengthened itself by absorbing non-Buddhist themes and then overshadowed Taoism. This also means that Dunhuang Buddhism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had broken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stepped toward secularization.

Keywords: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Northern Dynasties caves; Mythological themes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莫高窟第249、285窟(皆西魏窟)及297窟(北周窟)出现诸如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雷神、开明、飞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方士、羽人等形象,段文杰先生在《早期的莫高窟艺术》①,《敦煌石窟艺术的内容及其特点简述》[1],《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敦煌石窟艺术》②,《略论莫高窟第249窟壁画内容和艺术》[2]等几篇文章中均有所讨论,最后以《道教题材是如何进入佛教石窟的——莫高窟249窟窟顶壁画内容探讨》③一文作了归纳。段先生的基本观点是,这类传统神话及道教题材的出现,“正是佛道结合思想的具体反映,也是早期佛教艺术中国化的特殊形式”④。段先生的观点,似乎可以概括为“佛道结合”或“佛道杂糅”说。近来,颜廷亮先生在《敦煌文化》—书中,支持段先生的观点,认为这些都是“属于道教神仙系统的人物壁画”,而道教神仙系统人物壁画之进入莫高窟,表明莫高窟洞窟从此“不再是单纯取材于佛教经典的洞窟”[3]。

1981年,史苇湘先生发表《敦煌佛教艺术产生的历史依据》[4],与段文杰先生的“佛道结合说”颇有不同。史先生提出了“佛教假借移植说”。他说:“我认为249窟画的应该是《观佛三昧海经》上所载的曾和阿修罗有过一场战争纠葛的‘帝释天’与‘帝释天妃’。”认为“‘东王公’、‘西王母’的艺术形象,是佛教艺术对汉族固有神话形象的‘假借’与‘嫁接’,也就是说,佛教借‘东王公’、‘西王母’之形,表达帝释天和帝释天妃之实”。此文还对该窟窟顶其他佛教神灵如毗摩质多、日天、月天、坏散、身光、难毁、流炎、定明等也都依据佛经作了对应的阐释。

1983年,贺世哲先生发表《敦煌莫高窟第249窟窟顶西坡壁画内容考释》[5],赞同史苇湘先生“假借、嫁接说”的基本观点,只在画面人物及故事的辨识考证方面,有同有异,不尽一致。

1990年,宁强先生发表《上士登仙图与维摩诘经变——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壁画再探》[6],对该窟顶南、北、东三披全部及西披大部分人物、仙、怪图像一一进行溯源考证,做出了全属道教壁画的阐释,既不同于段先生的“佛道结合说”,更不同于史苇湘先生的“佛教假借移植说”。他对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壁画中国题材的各种形象进行考证后认为,该窟顶所绘,乃是一铺道教的《上士登仙图》。指出此图“反映的正是南朝流行的神仙道教思想。画中登仙飞升天宫的男女上士,正是南朝道士们梦寐以求的最后归宿”。他的评价是:“敦煌249窟窟顶的《上士登仙图》,是我国现存的内容最为丰富,结构最为谨严,保存最为完好的早期道教绘画作品。”

同一事物,而认识颇有分歧,迄今未能达成共识,成为莫高窟壁画内容研究的一桩公案。笔者看来,这个问题还不仅仅是莫高窟壁画内容研究的一桩公案,它还关系到莫高窟艺术的宗教属性判断,进而关系到敦煌佛教发展趋向的判断,并且牵涉到佛道关系的认识及所谓“佛道融合”现象的重新评价。其学术意义不可小觑,值得深入思考。

立场不同,则视角有异;视角有异,则所见不一。从佛教立场看,认为第249窟窟顶所画为《观佛三昧海经》所载的“帝释天”、“帝释天妃”、“日天”、“月天”、“人非人”、“毗摩质多”、“身光”、“难毁”、“流炎”、“定明”等佛教神灵;从道教立场看,认为莫高窟第249窟窟顶所画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雷神、开明、飞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方士、羽人等为道教形象,认为是道教的《上士登仙图》;从“佛道结合”或“佛道杂糅”的立场看,则认为第249、285、297等窟窟顶所绘某些图像,“正是佛道结合思想的具体反映,也是早期佛教艺术中国化的特殊形式”。

贺世哲先生曾明确指出:“北朝的石窟是佛教‘唯我独尊’的天下,佛教像其他宗教一样,一般也有排他性,它可以吸收外教的神灵为它的主神的侍从,可决不容许外教的神灵凌驾于它的主神之上,或不改变外教诸神的性质与它的诸神同居于一室。”[5]28

诚然,任何宗教无不标榜自己最为神圣,最堪信从,而认为其他宗教皆不可取。可见“排他性”是任何宗教无不皆具的禀性。我在《所谓“三教融合——以佛教为中心的考察》文中说:佛儒道三教各有追求,目标迥异:佛教的最高追求是来世成佛(涅槃);道教则追求长生不死,现世成仙;儒家志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教各行其是,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只是在三教争胜的过程中,各自逐渐发现自身的某些不足,也发现了对手的某些长处。为了增强同对手较量的砝码,一方面不得不吸收对方某些有益于己的成分,从而弥补自身的某些缺陷,使自身充实完善,另一方面也让对方抓不到自己的把柄,失去攻击的目标和口实,使自己免被击败。这样一来,各自也就包含了对方的某些成分,形成了“我中有你”的格局,从而使彼此间的局部矛盾得到某种程度的调和。但局部的调和,绝非整体的融合。况且调和的结果仍旧是调而不和。于是又有人突发奇想,试图进行三教拼合,如善慧大士傅翕之戴道冠、穿僧衣、着草鞋,表明一身而兼佛儒道{1}。这种四不像的杂拌拼合,哪里是真正的“三教融合”,不过落得后人嘲曰:“袈裟新补片云寒,足蹑儒鞋戴道冠,欲把三家归一辙,捻沙终是不成团。”[7]“宗教研究家忽视了三教间的根本矛盾,片面强调了三教间某些局部矛盾的缓解,并对三教间某些局部矛盾得到缓解的现象加以放大演绎,于是形成了‘三教融合’或‘三教合流’的幻想和错觉。实际上‘三教’的发展并非朝向‘合流’的方向前进,也不可能最终合流。‘三教合流说’之所以只是一种‘幻想’和‘错觉’,是由于忽视了‘三教’根本宗旨的矛盾。‘道不同,不相为谋’,而‘融合’、‘合流’也者,譬如酒、醋,合而为一即非酒非醋。三教果真‘融合’,则三教俱亡而化生为别一新教矣。试观千余年来的所谓‘融合’,至今佛自佛,道自道,儒自儒,虽历经千载而各自依旧分门立户,何‘融合’之有?何‘合流’之有?”[8]

莫高窟第249、285、297窟龛内塑像全属佛菩萨像,四壁所画尽属佛教经变、佛教圣众、佛教禅僧,供养人无不是佛教信士、信女,此数窟毫无疑义确属佛窟。佛教信士、信女花钱出力建造佛窟,为什么却在佛窟中绘制“道教绘画”,宣扬“道教思想”?看来以为第249窟窟顶所绘为道教《上士登仙图》的说法让人难以接受。根据宗教“排他性”的观点,足以否定佛教信徒会在佛窟中宣扬“道教思想”、绘制“道教绘画作品”的可能。

但是,如前所论,佛教尽管排斥道教,却可以吸纳道教中某些对佛教有用的成分,加以改造、转化,将它化入佛教机体,成为佛教因子。正如《清净法行经》说:“儒童菩萨,彼称孔丘;光净菩萨,彼称颜渊;摩诃迦叶,彼称老子。”《须弥四域经》所说“宝应声菩萨名曰伏羲,宝吉祥菩萨名曰女娲。”{2}《空寂所问经》说:“迦叶为老子,儒童为孔子,光净为颜回。”{3}伏羲、女娲、老子、孔子、颜回等道教祖师、儒家先贤、传说神圣都被改造成佛教的菩萨,纳入佛教体系。如此,伏羲、女娲、老子、孔子、颜回等即不再被视为伏羲、女娲、老子、孔子、颜回其人,而被佛教视为宝应声菩萨、宝吉祥菩萨、摩诃迦叶、儒童菩萨、光净菩萨了。

当然,佛教所吸纳的道、儒及神话传说人物远远不止伏羲、女娲、老子、孔子、颜回,还有范围更广、数量更多的神仙鬼怪,如敦煌出土S.2734《妙法莲华经·马明(鸣)菩萨品》所载:社、稷、风伯、雨师、雷公、礔砺、日、月、五星、二十八宿、鬼神将军等,都成了“帝释官僚”;S.3427《结坛散食廻向发愿文》云:“右弟子厶甲自结坛散食、诵呪转经、焚香燃灯三日三夜者,遂请下方窈冥神理(“理”余校作“灵”。敦煌方音“灵”读作“理”)、阴道官寮、阎摩罗王、察命司录、太山府主(君)、五道大神、左膊右肩、善恶童子、鉴(监)斋巡使、行道大王、吸气收魂、判命主吏、六司都长、行病鬼王、内外通申、诸方狱卒,又请四神八将、十二部官、太岁将军、黄幡豹尾、日逰月建、黑赤星神、八卦九宫、阴阳之主、井电碓磑、门户妖精、街坊巷神、仓库执捉、山河灵异、水陆神仙、宫殿非人、楼台魉魍等并诸眷属,并愿舍于所乐,离于所居,来就道场,领斯福分。”与此文同类者,还可以举出P.3135《四分戒》末题:“乙卯年(955)四月十五日,弟子索清儿为己身忽染热疾,非常困重,遂发愿写此《四分戒一卷》。上为一切诸佛、诸大菩萨摩诃萨及太山府君、平等大王、五道大神、天曹地府、司命司录、土府水官、行病鬼王、疫使、知文籍官院长、押门官、专使可■官[判]并一切幽冥官典等,伏愿慈悲救护,愿疾苦早得痊平,增益寿命。所造前件功德,唯愿过去、未来、现在数生已来所有冤家债主、负财负命者,各领受功德,速得生天。”又可以举出S.980《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二》卷末题记:“辛未年(971)二月四日,弟子皇太子[李暅(geng)]为男弘忽染痢疾,非常困重,遂发愿写此《金光明最胜王经》,上告一切诸佛、诸大菩萨摩诃萨及太山府君、平等大王、五道大神、天曹地府、司命司录、土府水官、行病鬼王、疫使、知文籍官院长、押门官、专使可■官并一切幽冥官典等,伏愿慈悲救护。愿弘疾苦早得痊平,增益寿命。所造前件功德,唯愿过去、未来、现在数生已来,所有冤家债主、负财负命者,各愿领受功德,速得生天。”(P.3668《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九》卷末题记及日本龙谷大学藏敦煌写经《妙法莲华经卷六》卷末题记与此文全同){1}

上举诸例,一再表明敦煌佛教除了佛教固有的“阎摩罗王”、“察命司录”之外,又吸收了道教的“八卦九宫”、“阴阳之主”以及不少非佛非道的神灵鬼怪如“井电碓磑”、“门户妖精”、“街坊巷神”、“仓库执捉”、“山河灵异”、“宫殿非人”、“楼台魉魍”等,这些并非佛教“真经”所载的神灵鬼怪,已被吸纳为佛教神鬼序列,受到敦煌佛教信徒的敬畏、事奉,表明佛教神鬼范畴之扩展,阵容之庞杂,远远突破了佛经所限。这样的敦煌佛教虽不合佛典的规范,但其性质毕竟仍属佛教,只不过是佛教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多种佛教形态中的一种。笔者根据它的性质特点加以概括,把它称为“敦煌世俗佛教”。

女娲造人教案范文6

[论文内容提要]“泥泥狗”是河南淮阳农村的传统民间泥玩具,它是基于原始生殖崇拜观念下产生和发展下来的民间泥塑形式。因其古朴的造型,特殊的装饰风格被称做民间美术的“活化石”。通过对“泥泥狗”题材、造型、装饰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民间美术形式中蕴涵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审美观念进行深刻的解读。

“泥泥狗”是河南淮阳农村的传统民间泥玩具,由于它造型古朴,色彩厚重神秘,被称为原始文化的“活化石”。“泥泥狗”是淮阳泥玩具的统称,在淮阳民间的泥玩具的造型种类非常丰富,绝大多数是以奇禽异兽为题材的,但却不是生活中的动物,而是传说中的神怪形象。这可能是原始崇拜的神物造型所延续下来的产物,而难能可贵的是“泥泥狗”至今保持着这种传统的造型方式,为我们研究民间美术的造型和审美方面提供了生动实物资源。

一、“泥泥狗”的来源传说

“泥泥狗”过去也称“泥狗子”、“泥娃娃”、“陵狗子”、“泥人”等。河南淮阳附近的群众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都要在淮阳太昊陵举办纪念太昊伏羲(当地人称“人祖爷”)的朝祖进香庙会,赶会期间人山人海,盛况宏大,热闹非凡。庙会上虽然出售的商品很多,但是最有地方特色、最能符合人们赶会心理的就是当地的民间玩具“泥泥狗”了。

泥泥狗是民间百姓根据节令礼俗和自身娱乐需要而创造的美术形式,而民间艺人也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关于泥泥狗的产生来源,大致有几种说法:

1.伏羲与泥泥狗

“伏”字与“陵狗”

“泥泥狗”只有在太昊陵庙会期间才有售卖,而“泥泥狗”又叫“灵狗”或“陵狗”,这是对狗的尊称,从这些称呼中可以看出“泥泥狗”是与伏羲陵是有一定关系的。另外伏羲的“伏”字,是半人半犬,而“泥泥狗”中有一种“猴骑狗”的造型则暗合了这种含义,猴在泥泥狗中称“人面猴”和“人祖猴”,因此这中造型我们可以理解为猴骑狗即人骑狗,也就是伏字的组合。出土的汉代陶塑中有许多狗的造型,这说明狗与远古时代的生活也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而,“泥泥狗”也可以看作是后人对伏羲纪念的一种精神的化身。

2.女娲与泥泥狗

抟土造人与“人面猴”

女娲是上古传说中与人类产生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传说的“三皇”即伏羲、神农、女娲。女娲炼石补天、止,拯救万物生灵,使世界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是开天辟地的先祖。《风俗通义》说:“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造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万物生于土,人类以土地得以繁衍生息,传说中伏羲与女娲是夫妻,有人把“泥泥狗”的“泥泥”的意思解释为:一是动词“制造”,二为材料“黄土”,以泥土为原料的“泥泥狗”,自然与女娲造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了。

二、“泥泥狗”的造型特征

1.象征性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与思维方式中、象征性是最重要的特点,特别是民间美术作品中,象征意义可以说是这种形式存在的最根本基础,如中国的年画和剪纸题材多是蕴涵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升官发财、富贵连绵等吉祥含义的。

“泥泥狗”的造型形式很多,有单体的如“草帽老虎”、“人面猴”、“雁”、“龙”等,也有连体的如“双头虎”、“双头鸟”“猫拉猴”等,还有共生体的如“九头雁”、“多头虎”“多头马”等。淮阳泥玩具的多是以生殖崇拜为主体的象征方式。例如“猫拉猴”、“猴骑兽”等是以动物或交媾为基础的造型,主要反映交合、生育、繁衍的主体;“人面猴”则使对母性生殖崇拜的直接表现;“多头鸟”、“多头羊”、“多头虎”等多头系列则是表现人丁兴旺、生育哺育的主题。在这些造型的创造中,它们既表现的是动物的,但又不是生活中的动物形象,而是带有创造性的、意念化、主观化的怪兽的形象,这一方面反映出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能力和想像力,同时又反映出劳动大众对生活追求的愿望,应该说是一种意匠之美。

2.实用性特征

“泥泥狗”既是祭祀之物同时也是民间泥玩具,它兼有二者功能。从“陵狗”,这样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具有祭祀的功用,以前还有人相信用它冲水喝可以治病,可以作为消灾解难的器物。每个“泥泥狗”的上面都有可以吹的笛孔能发出声音,又可以作为儿童的娱乐玩具。

民间美术的实用性是其又一重要特征,虽然它具有象征意味和审美意味,但是又要具有实用性,这是它能够长久发展和广为流传的动力,民间艺人在祖祖辈辈的传承中可能没有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对造型的结构和功能总能够很好的把握,使它能够深深的扎根在深厚民间的土壤,即使历史的变迁也经久不衰。

3.原始性特征

“泥泥狗”的造型基础是《山海经》中的故事为起源的,以古朴著称,历经千年延承不变。这也是泥泥狗被称做“活文物”、“活化石”的主要原因。“泥泥狗”的艺人主要在县城北面的白楼乡的几个村庄,当我曾经问到老艺人许述章先生“泥泥狗”的历史时他说:“我只是跟前辈们样子学着作的,也没有更多的理论,世世代代就是这个样子”。可能正是这种简单的传承方式使得淮阳的泥玩具古朴的造型得以完整的保留下来而没有过多的变化而显得弥足珍贵。

三、泥泥狗的装饰特征

1.独特的黑色基调

无论是山西凤翔的老虎挂面、无锡的惠山泥人还是天津的泥人张,这些民间泥塑基本都是以白色为基调再辅助其它色彩的着色方式。而淮阳的泥玩具造型有将近500余种则全部使用黑色作为底色,在上面再绘出其它色彩,这是它的重要特色之一。

以黑为底色的装饰方法是具有传统历史的。距今2500年前后,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晋南地区的龙山文化的黑陶,就是以黑色为底色的。汉代的漆器也是在黑色底纹上进行装饰的。在传统文化中,四神(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的玄武为龟蛇合体,颜色为黑,居于北方,北为正,所以“真龙天子”要正座北位。

2.绚丽的彩绘线条处理

“泥泥狗”在色彩装饰处理上,基本采用红、白、黄、绿、粉红五色,近来也有增加湖兰色的。由于黑色最为基色处理,所以上层采用各种鲜艳的色彩装饰,整体图案安排的很饱满,既有强烈的对比又能使整体感觉协调一致。中国民间美术作品中总是喜欢用鲜艳的色彩,不论是年画、刺绣、还是泥塑等。这是农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观念,正好与宫廷士大夫追求的闲适典雅相反。民间美术的欣赏者主要是生活在下层的劳动人民,他们接触购买这些艺术品多是在节日喜庆的日子,需要通过这些色彩明快艳丽的装饰来提高愉悦的心情,表达质朴豪爽的情感,因此他们通常喜欢以满的形式装饰的作品。

3.粗犷的手绘风格

“泥泥狗”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民间玩具,价格十分低廉,这也与它本身的特点相适应。农民在赶会的时候购买商品的能力有限,如果价格太高势必会影响销售数量。因此艺人们在制作的时候也都速度很快,自然形成了粗犷的装饰风格。作为劳动者来说,购买这些泥玩具主要是出于它的象征意义,把它当作是满足特定功能的一种象征符号,而本身的制作质量并不十分看重,这是形成“泥泥狗”粗犷风格的一个原因。制作工具的限制:“泥泥狗”的颜色多是用高粱杆削尖之后,蘸着颜色画上去的。一是过去的艺人一般都很穷,买不起毛笔,1934出版的《陈州太昊陵庙会概况》曾记载:“余经北关十字街直趋正北,至无人家处,转至西,此处有造泥娃娃者九家,衣类乞丐,全家男女老幼均从事制作,在此停立甚久,谈亦甚详。此区余命名曰‘太昊陵庙会之艺术区’。中国真正民间艺术,大概都寄托在最贫穷之一般人身上,因富裕者不肯操此业,贫穷得以此糊口之资。训至今日,高尚艺术业绩贵族化,民众莫能得睹,真正流于民间者,仍此乞丐作品也”。二是自己泡制的颜料都很黏稠,用毛笔画不开,所以都用这种自制的画笔来上色,因此效果比较粗糙,这也是一个原因。

4.女性符号的大量应用

“泥泥狗”最常见的装饰花纹是腹部枣核形状的花纹,一圈套一圈,用红、白、黄、绿画在黑底色上,绘有毛状的线条,很容易让人想到女人的。身体主要的装饰就是突出这个图案。这种直接表现的装饰图案是淮阳泥玩具的重要特点。人类原始艺术的实用性是先于审美性的,装饰艺术所体现出来的纹饰与色彩,是在人类造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复合体,是与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相统一的。伏羲观天地、类万物,一画开天,创造了八卦,开拓了中华文明的天地,将人们从混沌的世界中分离出来,使人类始知道天地、方位、阴阳,“制嫁娶以修人道”,是华夏民族启蒙的祖先。在民间形成了独特的生殖崇拜文化,尤其是以“求子”为目的的习俗特别盛行,因此“泥泥狗”成了这种习俗的物化表现。

四、“泥泥狗”透射出的民间艺术的审美心理

1.借物移情观念

“泥泥狗”造型众多,虽然表达的是人类的渴望交合、繁衍的主题,但几乎全部都是动物的形象,这种以物寄情的表现方式是民间美术中最常见的方式。我们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可以看出这种移情手段的大量使用。比如祁福的主题运用“蝙蝠”和“鹿”来体现“福”“禄”;“莲花”和“桂花”意喻“连生贵子”;其它的还有“三阳开泰”、“连升三级”等等。民间美术常见的这些图形,虽然在造型上与指代的事物本身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些形象在民间美术中实际上已经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在民间文化的传承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认识与契约,成为一种约定成俗的符号,在民间形成了喜闻乐见通俗概念。

2.娱乐教化功能

传统民间文化是立足于广大劳动者的生活与劳动过程中传承下来的,民间美术在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并通过娱乐的功能达到传承文化了解历史的作用。例如在朱仙镇年画中有很多的历史故事和戏曲故事如“罗拿四虎”、“哪吒闹海”、“三娘教子”等等。民间美术作品主要在春节等一些重要的节日里使用和流传,能给节日带来欢庆的气氛,、得到娱乐与满足的心理体验的双重功能。同时在对作品把玩欣赏的过程中,对其中的历史知识,民间传说,审美观念等有着传承与教化的作用,逐步形成了人们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价值标准等行为模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读书识字的机会很少,因此民间美术形式则成了人们接受教育、了解文化知识的“课本”,口头相传与实物寄情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特征,这也是民间美术形式能得到大众欢迎的深层次原因。

五、结语

民间美术是在劳动人民长期的劳动与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继承下来的,它与民间的风俗习惯,审美意识,生活环境都有着密不可分关系。“泥泥狗”简单的造型,粗犷的装饰下蕴涵着强烈的审美因素与巨大的精神内涵,它不仅是民俗文化的符号和载体,也是我们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