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范例6篇

国语范文1

《国语》全书分八国记事,依次为《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除了其中《周语》记载西周、春秋之事,其他各国,则基本都记春秋之事,总体来说,《国语》全书记载西周的事不多,所记主要还是春秋时期各国之事。所以,这使得《国语》和另外一本也记载春秋历史的史书《左传》在内容上便有一些重合的地方,但《左传》是编年体史书,把鲁国及各国历史纳入到鲁国十二公各年之下,按年代先后逐年、逐月记载,融各国为一体;《国语》则把全部所记内容分为240多个条目,分散到八国之中,而各条目前后彼此之间互不连属,在内容上也没有什么紧密必然的联系,若把此书看作一资料汇编,大概也不为过。此外,《左传》重在记事,往往详述史事的过程;而《国语》则重在记言(但不完全排除记事),往往通过言论来反映史事。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国语》和《左传》的编撰者为同一人,即左丘明。这个说法影响很大,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即认同此说:“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纂异同为《国语》。”意思是孔子在鲁国史书的基础上作了《春秋》,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编著了《左传》,同时他又把一些不同或相同的材料用来编著了《国语》。所以在汉代,《国语》和《左传》曾被看作记载春秋历史的姊妹篇,称《左传》为《春秋内传》,称《国语》为《春秋外传》。

但宋朝时就有人开始怀疑司马迁的这个说法,宋人陈振孙已发现《国语》与《左传》在内容上存在一些相异之处。例如,齐桓公举兵伐楚,在论述讨伐缘由时,在《左传》中是斥责楚国不向周王献贡包茅,而在《国语》中则是记载楚国向周王贡丝;鄢陵之战中,晋国大败楚军,连楚共王眼睛也中了箭,晋军能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晋军中有楚国人为其提供楚军的详细情报,这位楚国人,《左传》中记载是苗贲皇,《国语》则记载是雍子。齐桓公的那次征楚,以及晋楚之间的鄢陵之战,这两件事都是春秋时期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然而在《国语》《左传》二书中的记载却有如此差异。此外,二书的写作文体也不太一样。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对《左传》文法进行了详细考察,证明了《左传》与《国语》二书的语法存在很大的差异。可见二书绝非一人所作。

国语范文2

英文名称:Chinese Language in the World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

出版周期:半年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种:双语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1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国语范文3

关键词 美国英语 英国英语 差异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02-03

众所周知,英语分为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发音是不同的,美语比较“圆滑”,英语比较“尖刻”,一般大多数人都比较喜欢美国英语的发音,觉得美语更好听。虽然两种语言同属于英语,是一个语系的,但是却存在很多的差异。我们先来说说美国英语。

美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或U.S.English,又称美式英语)是在美国使用的一种英语形式。它在美国是最主要的语言,三分之二以上的英语母语者使用美式英语。

美国英语是英国英语的一种区域语言变体,它起源于17-18世纪的英国英语。从1607年英国人在美洲建立第一个殖民地――詹姆士城到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为止,英国在北美地区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同时英国殖民者也把莎士比亚(Shakespeare)和弥尔顿(Milton)的英语带到了美洲。此时,人们通常称之为“北美英语”(English in North America)或殖民地英语(Colonial English)这种古老的语言在新的环境中吸收了印第安人的土语和其他欧洲移民的语言,在新大陆继续发展最终形成了一种成熟的语言混合体――美语。

美国英语源于伊莉莎白时期的英语,其历史和美国的移民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美国移民史可以追述到300多年前 1607年,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等首批殖民者120人乘三艘大船横越大西洋,在弗吉尼亚州(Virginia)的詹姆斯河口建立了詹姆斯城(Jamestown)随后不久,在1620年,从英国东部诺福克郡和沙福克郡来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May Flower)船驶抵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的东南部普利茅斯(Plymouth),建立了殖民地,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莉莎白一世时期,从英语发展史来看,正处于现代英语的早期开始阶段,在最早移居新英格兰的清教徒中有一百多名还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将伊莉莎白时期的英语带到了北美新大陆,成为美国英语的起点。从这时起,两国都说伊莉莎白时代的英语,故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之间并没有什么显著不同。

其实接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国英语就是英国人说的英语,而南部英国人所说的话则是英国的标准英语。

英语是源于英国的语言,它不只是英国本国的语言,也是各个英语系国家的语言。这些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西兰等。但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许多国家都成了英语系国家的殖民地,而英语也因此遍及了全世界,它的使用范围也不再只限于这些英语系国家。

如今,英语可说是已经变成一种世界性的语言。理所当然地,在国际间,它成为了各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共同通用的语言及沟通的工具。尤其在商业上,英语的积极性更是不容置疑的。虽然英语和美语两种语言的主体部分(语法、词汇、读音、拼写等)是相同的,美语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英语有显著不同。马克・吐温就曾说过:“English and American are separate languages, …When I speak my native tongue in its utmost purity an Englishman can’t understand me at all.”(The stolen White Elephant, 1882)。

当今的英语分为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英国英语为澳大利亚,新西兰,西印度群岛,爱尔兰,南非使用;美国英语为美国和加拿大使用。

英语和美语的主要差异表现在日期、数字表达,单词拼法,习惯用法等方面。

先来说说美语与英语在单词拼法上的差异。美语与英语在单词拼法上的差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词发生变化使得个别字母不相同,另一种是美语单词较为简化。前者如enquire(英)与inquire(美),这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但都是商品交易前,一方向对方洽询有关商品的价格、数量、交货时间及付款条件等的询价;“车胎”的英语单词在英国用tyre,在美国则是tire;“睡衣”的英式英语是pajamas,美语则是pyjamas;“执照”“特许证”的英式英语用licence,美语则用license。这类单词仅一个字母不同,发音上有的相同,有的则相似。美语的单词一般比英语单词要简单。近年来,美语越来越趋向简化,充分体现了美国人生活和工作高效快捷的现代化特性。这些较为简化的词大都源于英语,大量词汇在英语里仍然保持原貌。而进入美语后,这些单词就逐渐变得简单起来,从而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如较常见的单词colour(颜色),在美语里就拼写成color,少了一个“u”字母;refrigerator(电冰箱)美语是fridge,美语比原单词要简单得多。美语单词的简化现象是美语与英语在单词拼法上的差异的主要表现。

日期、数字表达方面差异很大。在日期方面,美英的表达方式是有差别的。以日为先,月份为后,此为英国式,美国式则与此相反。如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二日的写法:2ndDecember,2007(英);December 2,2007(美)。在美式的写法中,1st,2nd,3rd的st,nd,rd是不使用的。由于日期书面表达不同,读法也不一样。如1986年9月14日,英式的写法是14th September,1986,读成the fourteenth of September, nineteen eighty-six;美式的表达是September 14,1986,则读成September the fourteenth, nineteen eighty-six。同样,全部用数字表达日期时,英美也有差别。2007年12月25日按照英国式应写成25/12/07,而按照美国式应写成12/25/07;01.08.2007是英国式的2007年8月1日,按照美国的表达方式却是2007年1月8日,美国的2007年8月1日应写成08,01,2007。在数字口头表达方面,两国也存在着差别。(168美元)英语读成a(one)hundred and sixty eight dollars,美语读成one hundred sixty eight dollars,常省略and;表达连续同样数字的号码时,英语习惯用double或triple,美语一般不这样用,如电话号码850119,英语读成eight five zero, double one nine,美语则读成eight five zero one one nine.

美语与英语在习惯用法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英国英语在虚拟式中往往要加“should”,而美语大都不用。表示“有”或“没有”的概念,英语用“to have/haven't got”,美语则用“to have/don't have”;“不得不”“必须”做什么,英语用“to have got to do something”,美语只须说“to have to do something”; “假期临时工”英语用“holiday jobs”,美语用“summer/temporary jobs”;“租用计算机”英语的表达是“computer hire”,美语用“computer rental”;“从某某学校毕业”,英美表达习惯也不同,“graduate”一词,在美语里可以用于任何种类的学校,如“graduate from university/school”等,而在英语里,graduate仅限于大学毕业,中学毕业要用leave;当谈到某家公司待遇低的时候,英语通常的表达是“It was badly paid”,而美语的表达则是“It didn't pay very much”;“我与老板相处得很好”英语的表达是“I got on very well with my boss”,但美语则用“got along”代替句中的“got on”;“提高价格”英语用“put up prices”,美语用“raise prices”;“上计算机课”英语的表达是“go on a computer course”,美语则说“take a computer course”。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用语中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也有很多有趣的不同。比如说:邮政这个单词美语是mail,英语是post。美国人把邮件叫mail,邮箱叫mail box,邮递员叫mailman,但是邮局却不用mail这个词,而是说post office.英国人把邮件叫post,邮箱叫post或letter box,邮递员是postman。有的美国人也把邮箱叫letter box,邮递员叫postman。喜欢在美语中是like,英语中是fancy。英国人爱用fancy这个词来表示“喜欢”,例如“你喜欢吃什么?”美国人说“What do you like for dinner?”,而英国人则可能说“What do you fancy for dinner?”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还存在很多的差异,比如词汇方面、拼写方面、读音方面、语法方面等等,我们就不再一一细讲了。虽然两种语言差异,宏观的或微观的,但这却不会影响我们对两种语言的学习,更不会影响美语国家和英语国家之间的往来和交流。语言是人类通讯的符号和工具,是博大精深的,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不同也正体现了语言国之间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不同。

国语范文4

关键词: 高等学校 韩国语教学 口语教学

国内高等学校在第二语言的教学及学习当中,虽然受自身性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的课程编排和教材的选择有些不同,但从大的方面来看,都是由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力教学和口语教学等四部分组成的。学习一种语言,这四个方面固然都很重要,但最直接最常见的外语活用形式可以说是对这种语言的实际操作能力,即口语能力。沟通是人类发明语言的最终目的,而口语或者说以语言形式进行会话则是沟通的最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在第二语言韩国语教学的过程中,注重阅读写作能力的同时加强口语教学,塑造学以致用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国内韩国语口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1.在时间分配上。目前大部分韩国语课程教学的安排偏重于注重语法及词汇的讲解。在口语课程与精读课程时间安排对比上明显出现较大的差距。普通高校的精读(语法)课程几乎每天都安排2―4节,而口语课程一周只占到4节左右。而且在会话课程中,教师说话的时间往往是学生发言时间的几倍。

2.在教材及教学内容上。目前国内的教材多数采用延边大学、北京大学、延世大学的教材。延边大学的教材中有些朝鲜语的表达方式及内容与实际韩国人使用的韩国语有一定的差距;延世大学的教材从其出版的目的来看是针对外国人,并非中国人。同时,与培养一般对话的目的相比,四年制韩国语专业学生无论是就业还是读研,都需要与具备一定相关专业的教材相匹配。

3.在教学形式上。虽说目前电教化改革、网络教育平台等正在慢慢地被引用到大学教学当中,但黑板仍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同时,教学也多以课本、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取老师的授课,自主发言时间比较少。

4.在课堂主体――学生上。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往往被看做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学生本身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认识不够到位。在课堂上学生扮演的角色一直是“听众”或者是“学者”,自主提出问题的情况很少。外国语学习中“外向的人学得快,学得好”的观点已经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学生在口语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害怕出错、没有自信等原因而自动放弃语言表达的情况比较多。而且,目前评价韩国语水平的TOPIK考试对口语水平也没有进行测定的题型,学生很容易将口语的测试与语法测试相混淆,导致只是专心于语法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口语。

5.在考试形式上。目前针对口语的测试没有合适的书面测试,国内的考试形式多数为口头测试形式,而且大多数提前给学生多个考试主题,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以抽签的方式,以及临时两人对话形式的考试方式。考试时,学生只是单纯地背诵的情形较为多见,对学生来说只是单纯地考记忆力,对口语能力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

二、国内高等学校韩国语口语教学的新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口语教学时间的分配比重。在注重语法与词汇教学的同时,加大口语教学时间的分配比重。同时在课堂教学的展开过程中,充分给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练习的时间。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当以辅导为主,给予学生充分口语表达的机会。

2.编写适合中国学生、最大化接近韩国人的教材。各个国家的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特征,用适应全世界的教材来进行教学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同时,学生学习韩国语最终接触的对象为韩国人,将韩国语本土化,能够更准确地说出韩国语而并非朝鲜语,编写真正适合国内学生实际需要的教材是目前韩国语口语教学中的重点工作。

3.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配合多样化的副教材。学生在口语课程中多会出现不发言或者以固定的思维方式、固有的几个有限语法进行回答的情况。多数套用课本的模式,不能进行新的突破,导致真正面对韩国人,面临实战口语时出现大脑空白或者是反复用课本上的死知识的情形。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多准备,多向学生推荐多样化的副教材,引导学生摆脱只从课本获取知识的单一模式。比如说,向学生介绍韩国人常访问的网站,使其具备接触韩语环境的渠道;介绍常用的聊天工具,以及常用的聊天语言,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尽量缩短与韩国人的距离,了解日常韩语会话的内容,等等。

4.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可以采用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讨论的形式开展。学生如果具备正确性和流畅性的口语表达能力固然最好,但就口语教学而言,应偏重于流畅性,即使学生在表述过程中出现部分语法上的错误,也可以暂不纠正,给学生提供连续完整的表达空间。教学形式也可以采取多样化。针对学生水平的不同,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形式。就初级学生而言,可以进行简单的跟读、看图说话等;针对高级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有一定难度的主题讨论,等等;大四学生大多数面临就业,多进行一些面试辅导、模拟面试等活动,既可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可为学生口语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5.教师本身“再充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做好指导者。国内毕业的高校教师多数在自己学习期间学习较多的是专业知识,如国内为亚非语言专业,韩国大学则多开设韩国语教育专业,学习的内容侧重于如何教韩国语、如何教好韩国语,同时设置韩国语口语教学、韩国语写作教学、韩国语阅读教学及韩国语听力教学等专门课程。牢固的专业知识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在外国语学习当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如果能够适当地接触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把握新的教学改革动向,并将之应用于教学当中,不断充实自己,相信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6.在考试中学习。考试以测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目的,但是好的考试、好的考题会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更多。在进行口语考试评价时,应采取多种考试方式,避免学生单纯考前突击,从而提高对口语学习的重视程度。

7.让学生快乐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起自己是课堂主体的概念,让学生爱学习、快乐学习,自发提高对口语学习、练习的重视程度,积极把握与韩国人交流的机会,多接触韩国语大环境,积极配合老师提供的学习、联系的环境。

总之,在韩国语口语教学中,必须多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具体需要为出发点,注重教师、学生、教材等多方面的调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M].,2006.

[2]H.Douglas Brown, 译. [J].,2006.

[3],. [M].,2006.

国语范文5

一 中国英语负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容

中国英语的特点主要由操汉语的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所致。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洪堡特(Baron von Wilhelmvon Humboldt)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2],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语言和文化总是密切相关的,英语一旦和中国文化接轨,负载上中国文化的内容,身处该文化之外的人就很难理解。因此,英语和中国特有的社会与文化相结合,把中 国环境中特有的东西单纯通过语言让对这一环境一无所知的人了解,往往会颇费一番周折。

对方了解的只是语言表层的东西,对深层的社会文化内涵一无所知,这给理解中国英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对外交流和宣传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中国特有的文化; 使用英语的中国人不可避免地将这种文化渗透到英语中去,使英语带上明显的中国特色。要成功地进行交流, 就要想方设法地让外国人了解中国英语的文化内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强大,西方人非常渴望了解中国,我们要借此机会,将中国文化和中国英语介绍给西方人,进一步让他们接受China English。

二 中国英语对英语的影响

(一)中国英语有利于丰富英语词汇 英语不断地吸收对其有用的各种外来语, 因而大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词汇。古英语只有5、6万个单词, 而现代英语已增加到70万个左右的单词, 其中大约80%是来自其他语言, 如拉丁语、意大利语、希腊语、德语、法语等50多个语种。

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英语中出现汉语借词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 特别是20世纪以来进入英语的汉语词汇越来越多。据统计,牛津字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汇有1189个,居英语中借词第11位,根据我国学者的最新统计,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有1488个。

[3]实际上,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新闻报刊上出现的, 未被收录进词典的汉语借词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许多汉语借词已经在英语词汇中确立了牢固的地位,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英语丰富了英语原有单词的词义,使之意义扩大。

如:龙蛇混杂,“snakes are mixed up with dragons”。英语中的“dragon”通常是指一种能喷火的动物,是一种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含有“凶恶”、“邪恶”之意。但随着交往的加深,外国读者开始理解中国龙的含义: “龙”在中国是神圣、 高贵、珍异、 吉祥、 民族精神的象征, 中国人常常把自己比喻为“龙的传人”,汉语也常讲“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等等。这里的“dragon”显然是原 有意义的扩大。

汉语影响英语的新动向及其说明的问题。 2003年杨利伟成为进入太空的首位中国航天员后, 在英文、德文等语言的新闻网站上, 对于中国航天员的称谓是taikonaut; 而在西班牙文、法文等拉丁民族语言的网站上, 对杨利伟的称谓则变体为taikonauta。无论是taikonaut还是taikonauta,新词的前半部分taiko来源于中文“太空”的拼音, 而后半部分naut或者nauta又与西方文字中航天员一词astronaut的后缀一样,意为航行家。所以从字面上看, taikonaut的意思是“太空航行家”。

一个刚诞生的词“taikonaut”, 随着杨利伟的太空之游而融入西方语言, 西方语言也随着中国的发展在“与时俱进”。

taikonaut一词改变了数百年来汉语大多只有生活、宗教、饮食等词汇进入英语的历史, 象征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猛增长, 中国科技实力的日新月异。今后,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将有更多的中国英语进入英语词汇。

(二)中国英语对英语语法的影响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者当中,语法往往是最稳定,最不容易发生变化的。中国英语无疑对英语语法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定语前置本是汉语的典型特点,而现代英语中亦有大为普及化的趋势。如许多单词通过连字符连接成为复合形容词,作前置定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down-to-the-earth manner; just-for-once discounted price。

汉民族注重整体性,信奉“天人合一”。

因而,汉民族重视整体抽象,注重心理时空,特别强调时间顺序原则,注重空间的移动,另一方面,汉语是孤立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外形变化,也没有显性的词形分别。汉民族的这种思维方式和汉语的这种属性对汉语造句联章成篇产生了显著影响。汉语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逻辑事理为顺序横向铺叙,形成一个由多到一的时间造型句法。换句话说,汉语造句不注意空间构架的完整,而是线性的流动的韵律节奏,不滞于形,以意统形,因此汉语基本上是一个形散意合的表意系统。英语从莎士比亚时代起,处于科学逻辑学规范的影响之下,其表现形式严密地受到逻辑规范的支配,因此句子组织结构严密,主从层次明显。英语的形合 句多于意合句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了。

现代英语也有从主要是综合性向分析性方面发展,向汉语这样的典型的分析性语言靠拢。

(三)中国英语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增进外面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Edward Tylor, Sapir, Wissler, Dawson 等人从不同的角度给文化下定义,其中人类学家Edward Tylor 认为:“所谓文化和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4]中华民族特有的地域、历史、传统、社会组织形式等因素使中国拥有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而且,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国文化与其它民族的文化常常融合和渗透。汉民族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不断吸收、融合其它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现了精深完美的中华文化元素,把丰富的中国文化从历史深处,通过科技展现在世人眼中,活字印刷的表演、孔子三千弟子的吟诵、木偶京剧的喜悦之声、《清明上河图》的恢宏大气、四大发明的灿烂文明、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艰辛之旅、簪花仕女的优雅、击缶而歌的朴拙、“春江花月夜”的轻盈动人等等,均体现了有朋自远方来、四海之内皆兄弟、海纳百川的气魄与宽广的胸怀,让世界观众为之动容。尤其是李宁的点火仪式,更全面阐释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的象征意义与精神内涵。活字印刷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带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太极”一段把中国人“天人合一”的价值观用很好的形式进行了诠释。

北京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

中国英语的出现为准确定义中国特有的文化和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中国英语将在翻译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中国英语将会让更多的外国人真正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对中国的国情有正确的理解,从而消除对中国的误解。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国际地位的提高, 对世界影响的不断扩大,必然会有更多的中国特有的“说法”被译成英语,从而使英语受汉语的影响而不断丰富。中国英语能较准确、较流畅地表达中国人特有的思想和文化,进而能有效地弘扬中国悠久的思想和文化。就像美国英语一样,中国英语给英语增添了新的血液,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

同时,中国英语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媒介,让中西思想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汉语文化的热衷程度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地位已经受到世界普遍的关注和尊重。相信若干年后,中国英语会与美国英语一样,会成为英语的一种变体。

参考文献

[1]於奇.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4).

[2]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国语范文6

关键词:委婉语 对外汉语教学 韩国釜山 教学实践兰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75-01

一、釜山外国语高中汉语委婉语教学现状

釜山外国语高中位于韩国釜山广域市,在正常的韩国高中课程教学之外,学生可以选择汉语、日语、德语、法语进行学习,是为进入大学外语专业进行预备培养的外国语学校。该校汉语系的学生共有218人,这些W生普遍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有个别学生由于爱好或者经历原因汉语水平突出。

通过笔者的观察,釜山外国语高中的本土教师在委婉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误区和问题。例如,釜山外国语高中在汉语教学中使用的课本是《汉语会话301句》系列丛书以及韩国本土教师为了弥补教材上的不足修订的《天天汉语》。笔者通过详细研究这几本教材,发现每一课中出现的委婉语数量少、重复率高,经常出现的委婉语有“祝您一路顺风”“给您添麻烦”“请多指教”等等礼貌用语,而真正的委婉语却寥寥无几,甚至在应该使用委婉语的场合没有使用或错误使用。

二、釜山外国语高中汉语委婉语教学实践

为了了解釜山外国语高中的学生在日常交际中是否能理解并恰当使用委婉语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笔者在接下来的课堂实践过程中加强了委婉语在课堂中的应用。

(一)活动教学:在过程中加强理解

教与学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应忽视学习者在语言教学和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汉语教师应该尽量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笔者采用的教学理论是多元智能理论,首先将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活动分类,并将它们归类到多元智能理论的八个方面中。这些活动都是为了激发学习者学习汉语委婉语的热情,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理解社会文化的能力。

(二)会话教学:在沟通中互相学习

在活动教学的同时,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口语练习时间,即通过增加会话练习来学习汉语委婉语。在会话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将学生的课前报告作为热身,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跟大家分享,之后学生互相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正面的评价,建立学生的信心。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故事或笑话,介绍一些语言知识,讨论熟悉的话题,甚至玩游戏,有时也可以通过听力练习或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三)鼓励教学:在鼓励中建立信心

委婉语涉及人类的情感,它有助于维持学生的自尊,减少他们的语言焦虑,并创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笔者使用的鼓励教学法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式:

(1)课堂用语中尽量使用委婉语。用委婉的方式提出问题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自愿回答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我,建立学习的信心。

(2)使用委婉语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考虑根据不同语境调整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措辞,所谓“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3)使用委婉语来发表评论。笔者在评论学生时尽量使用温和的、积极的话语来替代苛刻的、消极的词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三、韩国汉语教学中委婉语教学的建议

根据上述两部分的调查和实践,笔者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韩国汉语委婉语教学的建议。

(一)改良委婉语教学方法

在对一些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研究后,笔者认为汉语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委婉语的动力。在众多教学理论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汉语委婉语教学是适用并有帮助的。这个理论的目的是激发学习者对于汉语学习的热情,增强其对于汉语学习的动机,并强调语言和社会文化能力。基于这一理论,可以创造许多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智力,唤起学生学习汉语语言和文化的动机。

(二)注重跨文化交际中委婉语文化背景的教学

委婉语来源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为了让别人更好接受,为完成交际目的而使用的一种委婉含蓄的表达形式。不过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的委婉语用法。某些词语在中华文化的语境下使用是很恰当的,但是在其他民族文化的语境下使用却有可能是鲁莽的甚至是无礼的。这就要求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不能割裂委婉语和其文化背景的联系,使汉语学习者深刻了解汉语委婉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进而可以在与中国人的交流中自如地使用委婉语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陆俭明.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 陈原. 社会语言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0.

[3] 束定芳. 委婉语新探[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9(3).

[4] 朴缮希. 浅谈汉语委婉语与对外汉语教学--兼谈汉韩委婉语的对比[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