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下雪范例6篇

北京下雪范文1

108天漫长的等待之后,2011年2月9日夜10点,初雪悄然而至。到第二天上午,京城银装素裹。这是60年来,北京最晚的初雪。

在过去的这个冬天,“北京不下雪”已不经意间成为了新闻。今年元旦前后,京城媒体《新京报》气象版,隔三差五谈到下雪。一则新闻甚至说“北京再次被降雪‘抛弃’了”――从2011年1月2日开始,北京以西的省区陆续开始降雪,但到了北京地区,就剩下阴到多云的天气。

兔年来临前的最后一天,北京已连续100天无有效降水。天干物燥,北京早已拉响警报,森林火险升级,空气中有害成分也开始增多,干旱也在蔓延。北京市农业局调查发现,截至2011年1月25日,北京麦田平均干土层厚度达3.8厘米,最厚达到了6.8厘米,麦田普遍青枯较重,个别地块麦苗茎部脱水,出现萎蔫现象。

专家们说,如果开春后仍长时间不下雪或雨,气象干旱有可能转变为农业干旱。“兔年前降雪几无希望”陆续成为各家媒体的大标题。好事者甚至翻出去年元旦降雪照片贴到了互联网上,皑皑雪景引来一片欷・8在快速传递信息的微博上,网友调侃说,北京不下雪原因有四:一、没有北京户口,下不来;二、北京房租太贵,下不起;三、遇到领导出行,交通管制,不敢下;四、没交够5年的税和5年的养老保险,摇不上号。

原本严重缺水的北京近10年年平均降雨量只有432毫米,而冬季降水量仅有9.5毫米,加上这个冬天尚未形成降水的2~-条件,所有信息似乎都表明,这个冬天不会下雪了。

尽管如此,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办公室(简称人影办)主任张蔷仍天天守在指挥中心,时刻监视天气系统变化。一旦有降水天气条件临近或形成,分布于密云、门头沟、延庆、海淀、平谷、昌平、石景山、房山和怀柔等北京9个区县的37个高山地基作业点将受命入待发状态,“每次作业都像是一场战役”。

变化发生在2月8日。

2月8日当班的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说,那天,从天气图上,他发现华北区域正在生成降雨(或雪)的天气系统,这意味着北京或将久早逢甘霖。北京市气象台的预报员难按激动心情,迅速将这一重要情况首先向市政府作了口头汇报。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丁德平说,天气预报的首要服务对象是市政府和公众。因为市政府要赶在天气变化尤其雨雪来临前部署有城市“生命线”之称的水电气路等部门提前做好预案,否则,一场没有预警的毛毛细雨也会让北京交通几小时内瘫痪。

在北京气象局向北京市政府汇报之时,中央气象台也监测到了这一天气变化,并在第一时间绘制出了降水天气图。

当日上午9时,北京市气象台会同中央气象台,十余名专家经过―个小时会商,得出结果:降雪天气条件已经形成,当晚后半夜至次日凌晨,华北将普降小雪,北京大部分地区地表积雪1厘米~2厘米。

北京下雪范文2

京城人难忘的“雪花”

如今要是提起雪花冰箱,别人不敢说,就咱居家过日子的老北京居民,保准给您来一大堆说不完又念念不忘的故事,那可真是扯开的话匣子收不住了。虽说如今冰箱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甭管是牌子还是款式,保准多得任你选个够。可在咱老北京人的眼里,至今仍忘不了的还是雪花冰箱。

“雪花”是在老百姓开始奔向富裕道路时走进北京人家的。2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不管是一个稍冒尖的家庭高高兴兴地买到一台“雪花”,还是姑娘小伙子结婚时显摆地把一台“雪花”搬进新房,都会立马引来街坊四邻好奇羡慕的眼光。这就是当年“雪花”在北京的人气儿,就像看见了谁家的“雪花”冰箱,谁家的身价儿也倍儿增一样。所以北京人至今忘不了当年老百姓看见“雪花”走进胡同里那份儿新奇、高兴的心气儿。

北京人还忘不了“雪花”,是对“雪花”有一股发自内心的特殊喜爱。这自然还是因为“雪花”使用起来那没得挑的质量。“雪花”很少出毛病,从来也没有搬来搬去维修的麻烦,用胡同人的话说就是用着特顺手。所以过日子的老百姓都喜欢。院里南屋退休的富师傅说:“我那台‘雪花’冰箱已经使了二十年了,从来没有坏过。”而北屋黄大爷家的一台“雪花”冰柜也已经使了快20年了,同样也是从未修理过。到现在仍然是性能良好,机器运转如初。黄大爷说:“当年因为单位老发鱼肉什么的,为了储存这些食品就买了这台雪花小冰柜。没想到使上以后,就再也没撒过手。除了冷冻鱼肉,还可以制作速冻食品。只要把包好的饺子、馄饨,还有鲜豆腐往小冰柜里一放,到时候拿出来保准是百分之百合格的速冻食品。”

20年来,黄师傅搬了两次家,无论是家具,还是洗衣机电视机什么的,或是因为款式,或是因为损坏,都经历了更新换代。唯独这台雪花冰柜,依然是“我自岿然不动”地摆放在家里。黄师傅说:“到现在,全家人也仍然是非常喜爱这台‘雪花’冰柜。因为它从不索要回报,忠心耿耿地为我们家服务”。

“雪花”的兴盛和“隐退”

“一张冰箱票都能卖500元”,雪花冰箱厂的退休老工人张师傅回忆当年雪花冰箱销售火爆的情景时不时感慨。而提起当年雪花冰箱厂的工人们连连加班,眼看着一台台“雪花”运出工厂,一笔笔奖金领到手时那份儿喜滋滋美不够的劲头儿,张师傅更是有说不完的话。

老北京人回忆当年的北京市场说,甭管是论质量,还是论大商场卖出的数量,“雪花”都是拔了头一份,这么说吧,当时的北京城整个让“雪花”来了个“一花怒放,独领天下”。想起来那可真是咱北京人的骄傲。所以也有人说,改革开放的80年代,就是当年“雪花”崛起的年代。

据在“雪花”工作多年的邢师傅介绍,雪花冰箱厂建于1952年,当时叫北京医疗器械厂。从1956年开始生产供各大医院和医疗单位使用的冰箱。1980年转为生产民用冰箱以后,雪花冰箱厂开始走“上坡”。生产量突飞猛进日渐火爆不说,单是全厂职工人数就达到了3000多人,并接连发展壮大。一连合并、收购了北京压缩机厂、大兴塑料厂、北京日历厂、拉锁厂等多家工厂,职工达到了6000人。原来的雪花冰箱厂也一跃称为“北京雪花冰箱集团公司”。当年“雪花”的名气可说是远扬全国。

1994年后,“雪花”在北京人的记忆中开始“隐退”。那一年,雪花集团将原厂房旧址卖给了“嘉里中心”。整个雪花集团迁到了北京郊区大兴。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工人选择了下岗,有些干部和工人选择了调离。迁到大兴的雪花集团公司的职工人数为1000余人。

“雪花”现在仍拥有十几个股东,主要经营塑料制品、喷灌设备、汽车修理等产品,另外还生产防渗工程的首选材料土工膜,这些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环保、水利、建筑市政、交通、水产养殖等各种工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京下雪范文3

2022冬奥会在张家口开几天

一共开16天。

第24届冬奥会(2022年冬奥会)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具体举办时间定于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届冬奥会。北京和张家口都是主办城市。这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和南京青奥会之后,中国举办的第三个奥运会项目。

张家口赛区共有8个场馆,其中5个赛场,分别是冬季两项中心、北欧中心跳台滑雪场、北欧中心越野滑雪场、云顶滑雪场A、云顶滑雪场B;张家口冬奥村、张家口山区媒体中心和张家口赛区颁奖广场三个非比赛场馆。届时,张家口将有2个大项(滑雪、冬季两项)、6个子项(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北欧冬季两项、冬季两项)和50个小项。

冬奥会在张家口的哪个地方举办

张家口崇礼。

崇礼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北邻内蒙古草原,隶属于张家口市,总面积23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73万亩,总人口12.56万。县城距张家口50公里,距北京220公里,距天津340公里。县人民政府驻西湾子镇。

崇礼天然雪的滑雪期可达120天,蓄雪期140天以上(一般为11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山坡坡度多为5度至35度,坡度适中,平缓。可用于旅游滑雪和竞技滑雪,面积300平方公里。被誉为华北地区最理想的滑雪场。值得一提的是,崇礼交通十分便利,距北京仅220公里。是北京张家口高速、丹拉高速、北京成高高速的交通命脉。

如今,崇礼拥有以万龙、云顶、泰乌、多乐米迪为首的四大滑雪场。规划的滑雪场总面积130多平方公里。崇礼滑雪旅游产业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中国雪都”崇礼有望打造东方“达沃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冬奥会为什么在张家口举办

首先,张家口的选择是考虑到了这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它符合旅游滑雪和竞技滑雪的标准。其次,张家口北京冬奥会冬奥村选址可以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如旅游业、冰雪行业和酒店业。最后,张家口生态环境优良,适合长期居住和就业。

众所周知,张家口的天气和气候比北京要冷,所以可以长期积雪;下了很久的雪。张家口崇礼区滑雪时间可达120天;雪最多可以储存 140 天。崇礼区旅游滑雪和竞技滑雪面积300平方公里。被誉为华北地区最理想的滑雪胜地。

张家口可以利用冬奥会的契机,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把它打造成冰雪产业主导的城市。特别是在崇礼区,更是一项创新的冰雪基础工程。引进大量滑雪设施和运动器材。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崇礼区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地方以冰雪产业而闻名。张家口的空气清新宜人。

北京下雪范文4

北京冬奥会将在2022年2月初举行,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形象早已在两年前公布了,但很多人对此还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编整理了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介绍供大家参考,共同阅读吧!

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介绍1、冰敦敦

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2、雪容融

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并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雪块既有“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

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

北京冬奥会会徽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她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的新形象、新梦想。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圆体育强国之梦,正不懈努力。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是中国一贯的目标和美好追求。“BEIJING 2022”印鉴在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设计秉承展现举办地文化、体现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会徽展现了运动员不断飞跃,超越自我,奋力拼搏,激励世界的冬残奥精神。会徽图形整体充满了昂扬向上之激情,奋进飞跃之动感,色彩丰富,构图完美,象征并激发运动员以坚强的意志作为精神的翅膀,在冬残奥赛场上放飞青春梦想!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把中国文化底蕴、现代国际风格、冬奥运动特征融为一体,生动彰显了当代中国的时代风貌和文化魅力,形象展示了冰雪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传递出运动员超越自我、奋力拼搏的精神,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美好憧憬。

2022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2022年北京冬奥会7个大项

滑雪滑冰冰球冬季两项 (越野滑雪射击比赛)雪车雪橇冰壶

新增小项

2018年7月18日,国际奥委会宣布,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增7个比赛小项,届时总共将产生109枚金牌。同时女性运动员的参赛比例进一步提高,参赛运动员的男女比例更趋于平衡。

新增的7个小项为女子单人雪车、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跳台滑雪混合团体、自由式滑雪大跳台(男子、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和单板滑雪障碍追逐混合团体。

竞赛日程

北京下雪范文5

立体预警

首次红色警报

这场暴雪是 “7.21”特大自然灾害以来对北京市灾害应急处理最大的一次考验,北京市各项抢险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全市运行整体平稳。这一切首先得益于预警及时,而且是利用广播电视、电话短信、网络微博等所有现代媒介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预警。同时相关部门和人员周密部署,严阵以待,为处理突发事件做好各方面准备。

11月4日3时北京气象台的西部北部暴雪红色预警是北京市有史以来第一次暴雪红色预警,是向全市发出的最高级别警示信号,起到了及时有效的预警作用。

救援得力

受困群众转危为安

北京市委、市政府针对灾害救援提出要加强突发事件应对,重点做好居民用电和高速公路车辆、人员滞留疏导。各专业队伍要迅速开展工作,全力抢险救灾。全市要确保城市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党的十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应急到位

掌握抗雪救灾主动权

3日、4日北京市连续召开应对强降雪天气紧急视频会议,对抗雪救灾作出具体部署。会议要求加强气象会商、启动扫雪铲冰应急响应、积极疏散滞留旅客、加强提前供暖保障。北京市各级党政部门和职能部门指挥得力,行动迅速,处置得当,掌握了抗雪救灾的主动权,为下一步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舆情引导

雪灾面前没有恐慌

为了将灾情及时准确的送达群众面前,避免由于消息滞后和错听错判引发恐慌,《北京青年报》、《新京报》、《法制晚报》等新闻媒体从11月3日起,连续开辟专版详细报道暴雪灾情、应对、救援、恢复等情况,用大量详实信息和数据使群众第一时间了解灾情,明辨真相。

决策高效

提前供应“及时暖”

暴雪灾害发生后,北京市气象、交管、市政、公交、铁路、电力、通讯等部门严格落实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布置的工作方案,安排工作人员奋战在暴雪灾害的最前沿,使雪灾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应对这场暴雪袭击,从11月3日24时起,北京市向居民正式供暖,提前12天。此次提前供热,居民不需另缴费用,为此,北京财政补贴额达到7.2亿元。

郭金龙、王安顺针对暴雪灾害作出重要部署

北京下雪范文6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最近网站关于北京的一系列报道。

2005年12月3日,新华网以“小雪初探京城”为题报道了去年入冬后北京的第一场小雪,报道由6张新华社记者拍的照片组成,图片表现的主要是通州一个广场被小雪覆盖的情景和孩子们在雪地上玩耍的情景。

2006年6月18日,新华网以“北京迎来38摄氏度高温”为题报道了北京市气象台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事情,报道由4张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照片组成,分别表现了高温下人们的穿着、行为以及动物园中麻雀戏水的情景。

笔者不禁要问,6月30日盛夏中的北京,连日打雷下雨,能算得上新闻吗?更进一步,新华网是一个全国性的网站,北京盛夏的雷雨、高温,冬天的小雪,能算得上全国新闻吗?要知道,北京打雷下雨,给交通造成不便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遭遇台风洪水的侵害;“北京迎来38摄氏度高温”的时候,很多城市温度已经超过42摄氏度;“小雪初探京城”的时候,大雪纷飞的乡村田野也不少……

什么才算新闻?记者的镜头和笔头,应该对准哪里?

新闻价值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如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等。一条信息,如果它具备的新闻价值因素越多,其新闻价值无疑就越大。如今通讯发达,时效性一般媒体都较容易做到,大家比拼的往往是后面几项。

上述新华网的所谓“新闻”,如果说具备“重要性”的话,只能因为北京是首都,所以重要了。

那么显著性呢?盛夏的北京打雷下雨,“显著”吗?大冬天打雷下雨才“显著”;12月份北京下了小雪,显著吗?六月飞雪才“显著”;同样,6月中旬“北京迎来38摄氏度高温”显著吗?……

这几条都是来自北京的信息,与广大生活在北京的市民比较“接近”,而新华网是一个全国性的网站,不是“首都之窗”。它的受众是全国人民,这样的信息不能说与受众“接近”。

趣味性呢?新闻教材中列举的趣味性、幽默性、反常性等因素,这些信息似乎都不具备。

那么,究竟是谁让这种“新闻”登在了新华网的显著位置呢?

首先,不少记者不愿下基层,怕吃苦,不愿“三贴近”。就这么大一个北京,那么多记者跑来跑去,有那么多新闻吗?

这种状况的存在,值得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管理工作者深思。

上一篇安全出行

下一篇农业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