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范例6篇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范文1

[关键词] 呼吸机 原理 常见故障

呼吸机,是一种能代替、控制或改变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的装置。机械通气作为生命支持和呼吸治疗的有效手段,已成为ICU、急诊科、麻醉科、呼吸科的常用设备。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呼吸机的发展经历了从简易的机械控制到全电脑控制的智能化过程,所能控制和监测的项目越来越多,设备越来越复杂,故障也相应地越来越复杂。掌握呼吸机的基本运行原理有助于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对呼吸机的原理结构进行简要分析并介绍部分常见故障。

1 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和构成

1.1 呼吸机工作原理

肺的呼吸过程如下:呼吸肌收缩时,胸廓容积增大,肺泡膨胀形成负压,从外界吸入空气;呼气时,呼吸肌放松,肺泡因弹性收缩,使肺内压力增大,向外呼出气体。因此,呼吸气流是由肺泡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形成的。呼吸机就是利用机械的办法建立这一压力差,从而实现强制的人工呼吸过程。呼吸机通过模拟肺的呼吸机制,加上必要的监测与控制,实现用人工的方法对无法从大气中正常自然呼吸的病人肺部进行通气。其基本工作过程为:打开吸气阀、关闭呼气阀完成向患者的送气过程,再关闭吸气阀、打开呼气阀使患者完成呼气过程;同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性监测,如气道压力和漏气检测、气源监测和窒息报警等。工作原理见图1。

由图1可见,氧气和空气在空氧混合器(blender system)混合后输出,经过氧气传感器、压力安全阀、压力传感器的控制后,得到合适的浓度、恰当压力的空氧混合气体,再经过湿化器(humidifier)和温度传感器后随患者的呼吸同步送入肺内,并将患者的二氧化碳同步排向大气,完成血气交换。由于输出的是寒冷、干燥的气体,有必要进行加温和湿化,并进行温控以避免湿化器温度失控烫伤病人气道。

操作控制面板主要由显示器、按键、触摸屏和图像控制板组成,可设置和调节参数、显示测量值和报警等指示。电路部分的中央控制单元(主板)是整个电路的核心部分,通过总线对马达控制板、氧浓度监测板、操作面板、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磁阀、雾化及各种报警等实施通讯和控制。气路部分由两大支路组成:吸气支路和呼气支路。吸气支路主要部件有细菌过滤器、空氧混合器、氧传感器、吸气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安全阀、湿化器等;呼气支路主要部件有压力传感器、呼气阀和呼气流量传感器等。气路部分是呼吸机各种通气模式和功能的执行部件。

2 故障分析

维修技术人员只有在熟悉仪器组成和原理的基础上,对仪器出现的故障现象才能有清晰的判断,及时找到解决办法。现对呼吸机的常见故障简单举例分析如下:

2.1 供气压力低报警

气路部分分为吸气部分和呼气部分,若吸气部分或呼气部分有漏气,呼气阀处的检测流量低于设定值即发生报警。遇到低压报警,首先从气源端开始考虑。呼吸机的供气源,包括氧气瓶供气、中央供气和空气压缩机供气。由于提供给患者的必须是纯净、干燥的空气,在呼吸机的进气口或空压机内均置有过滤干燥滤芯,如果工作一段时间没有更换滤芯,杂质可能把空压机内的干燥泵堵塞,导致出气压力不够,引发报警。解决方法:去除滤芯上的灰尘或更换新的滤芯。其次考虑进气口,在呼吸机的空气输入口有水分离器,检查其是否有积水或者堵塞。解决方法:手动排水,如果堵塞则更换滤芯。再其次考虑是否回路漏气。一般潮气量检测是在呼气阀端进行,不论是在压控还是在容控模式,尽管有漏气的分流,呼吸机提供的通气要满足设定值才会停止送气。当漏气量较大时,气源气体无法及时供应则引发报警。此时仔细检查各个接水杯、湿化器和各管道结合处。常见的故障是呼吸管路漏气。进口的硅胶管道质量较好但价格高;国产的普通塑料管道弹性较差,在各结合处有可能产生隐性漏气。解决方法:仔细检查呼吸管路各结合处,或更换一套较好的管道。如果气路的故障排除后还不能解决,就要考虑报警值是否设定过低,或者是各压力传感器是否在设置上有问题还是因故障失效了。

2.2 监测潮气量比设定值低

首先检查呼吸管道、湿化器等是否有漏气现象。其次检查流量传感器,在呼气阀的流量传感器接口处因为经常拔插,有可能导致传感器接口处氧化,影响其阻值进而影响其测量精度;由于进气端流量作为呼吸机控制输入流量的依据,正常而言,输入量>输出量,如果输出值>设定值,那肯定就至少是有1个流量传感器坏了。解决方法:更换流量传感器。再其次就是检查呼气阀,因为是在患者的呼出端,容易受到雾化、患者的粘液等影响,导致堵塞或膜片损坏。解决方法:更换呼气阀,并告知护理人员有关流量传感器和呼气阀消毒注意事项和正确的保养方法。

2.3 氧浓度不准

首先考虑是否到了电池的有效期或者是氧电池的品牌问题,因为不论用与不用,氧电池过了有效期就无使用价值。如果呼吸机有两个氧电池,更换时两个要一起更换;因为不同的品牌可能对应同样的氧浓度有不同的电压值,使用中要注意比对;其次要对氧电池做定标,如果氧浓度设定值与显示值偏差在5%以内,说明基本没有问题;再次考虑是否气源有问题,有可能在空氧混合阶段也有可能是进气的氧气纯度不够;再有可能就是潮气量不准引起,解决办法可参照本文2.2点。

参考文献:

[1] 孙念军.呼吸机常见故障的排除[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0):104-105.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范文2

加尔西亚是第一个被世人公认的能以科学方法研究歌唱的人。他的“声门冲击”学说从生理学和物理学的角度证明古典意大利美声学派发声、起音的正确性。即使是声乐技术与理论日臻完善的今天,它的理论同样对我们的教学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故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加尔西亚“声门冲击”学说。

一、建立良好的呼吸机制是学好声乐的基础

加尔西亚在阐述“声门冲击”理论时,有一句话值得我们重视――“呼吸是基础,声门是关键”。他认为要取得良好的“声门冲击”,首先必须建立良好的呼吸机制,必须拥有良好的呼吸调控能力。不难看出,加尔西亚把呼吸的训练放在声音训练的首要位置。当然,这也成为了美声唱法所有学术流派的一个共识。由此可见,在现代声乐教学中,教会学生一套完整的、完善的呼吸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学生呼吸控制不好的现象,加尔西亚提倡学生进行专门的呼吸练习。他把这一练习分为四个不同的连续步骤:1.在几秒的时间内慢慢地吸入胸部所能容纳的空气:2.把充满肺部的空气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住;3.用和吸气时相同的速度慢慢地把空气呼出;4.把空的肺部也尽量保持到无力再保持为止。这样可以极有效地发展肺部的弹性和力量,对训练气息控制非常有效。

而根据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刚柔等特点,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呼吸练习。因此我在教学中把呼吸练结为四种模式: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这些模式具体的练习方法如下:

1、慢吸慢呼:加尔西亚所提倡的呼吸模式就是慢吸慢呼模式。慢吸惺呼的动作相对较平稳,易于掌握。可让学生先将它学会。在做慢吸动作时注意将呼吸道和鼻翼尽量充分打开,用鼻吸气,吸气过程可用上面提到的胸――横膈膜呼吸法进行。吸气要做到慢而均匀并吸饱满,吸完后仍要保持吸气状态并保持四到五秒,然后用横膈膜的力量将气息徐缓呼出,呼气动作同样要做到徐缓而均匀并尽可能延长呼气时间,呼气时呼吸道和胸依然要保持吸气时的打开状态。特别要注意的是呼完气后不要立即吸气,而应再保持四到五秒再做下一个吸气动作,这样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呼吸控制能力。

2、惺吸快呼,(1)在几秒内时间内慢慢吸入胸部所能容纳的空气。(2)尽可能地保持住胸腔的气息。(3)快呼时让躯体特别是腰围保持打开状态,然后利用小腹快速内收来推动横膈膜将气息迅速送出。(4)把空的肺部尽力保持到无力再保持为止。

3、快吸慢呼:快吸慢呼练习的重点应在快吸上。(1)让学生体会受惊吓的感觉,用口、鼻同时快速吸气,使胸、腹和腰围~圈迅速达到饱满状态。(2)把充满肺部的气息尽量长时间的保持住。(3)把体内气息尽可能慢而均匀地呼出。4,把空的腹部保持到无力保持为止。

4、快吸快呼:快吸快呼融合了快吸慢呼中的快吸动作和慢吸快呼过程中的快呼动作。其目的是应付演唱中快速乐句或轻巧跳跃的词句。练习的四个步骤同上。

在这里,我重点要提出呼吸练习的四个步骤:慢(快)吸――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气息――慢(快)呼――尽可能长地保持到无力保持为止。而最要强调的呼吸练习中的两个保持动作。因为我们训练气息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增加肺活量,有效地发展肺部的弹性和力量,第二,学会控制气息。对于声乐学习来说,控制气息显得尤其重要。大家可以看到,体育运动员的肺活量相对来说要大些,但他(她)们可能在演唱时还唱不过一位训练有素而体态娇小的女生。其原因很明显,训练有素在这里更多是指对气息控制能力的高低。谁的气息控制能力强,谁就会在演唱上占有优势。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用提示性语言教学。如教学生用闻花香的感觉做深呼吸,用突然受惊吓的感觉做快吸气的练习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

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获得良好声音的必要条件

低喉位是美声唱法的特征之一。它能产生一种明亮、丰满、松弛、圆润,同时又具有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可见要获得良好的“声门冲击”,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十分关键的。获得稳定的喉头位置对发声有几大好处其一,它可以使声带肌松弛,而声带肌松弛可能使环甲肌对声带施加强纵向张力,使声带处于“轻机理”状态――即最佳的“声门冲击”状态:其二,可以避免气息上浮或滞重;其三,使喉咙处于打开状态,避免因声带过多摩擦而导致的声带小结、水肿、息肉等病变。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保持稳定的低喉位有难度。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体会用打哈欠的感觉打开喉咙,要求打开喉咙时喉头必须放下来。在打开喉咙时,可以用手感觉自己的喉头位置是否在最低位置。在这个练习巩固之后就在打开喉咙的基础上发一个短暂的音(一般以“o”或“u”为宜)。但在这项练习中,有时往往吸气正确了,可发声时喉头又控制不住往上跑了。此时要及时提醒学生,发音时应保持吸气的状态。下一步就是把短暂的音延长。这些由短到长的音都应在中声区的音域中练习。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再往上、下音域发展,从而获得正确的歌唱状态。对于非初学者,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在练习中应多提醒,使之改掉不正确的发声习惯。

三、形成良好的声音通道是唱好美声的关键

加尔西亚在其论著中强调喉咙的打开,它认为打开的喉咙可以使声带肌松弛,而声带肌松弛可能使环甲肌对声带施加纵向张力,使声带处于“轻机理”状态――即最佳的“声门冲击”状态。这种状态也正是声乐教学中所追求的最佳喉咙打开状态。

在声乐课堂中,许多教师往往运用提示性语言,让学生用闻花香的感觉打开鼻、咽腔,用打哈欠的状态打开喉咙,用喝凉开水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喉咙打开。显然,这些提示是积极而有效地。当学生打开喉咙,他们的声音就立刻变得通畅而富于共鸣。

加尔西亚认为要取得良好的“声门冲击”,首先必须建立良好的呼吸机制。加尔西亚呼吸训练的第二点要求学生把充满肺部的空气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住。可见,他要求学生在歌唱时胸是舒展开的。同时,他要求学生用横膈膜保持住呼吸。我们不难体会,当用横膈膜保持住呼吸的时候我们的腰处于积极的打开状态。

通过上述分析,加尔西亚的“声门冲击”理论是建立在全身腔体打开的基础之上,而这一系列腔体打开,完成了“美声唱法”良好歌唱通道的建立,良好的歌唱通道也促成了美声的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区统一和谐,音量可塑性大及气声一致的“完美歌唱”的美学品格。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范文3

[关键词] 胸部创伤;ARDS;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c)-101-02

严重胸部创伤后并发ARDS是一种严重的疾患,其晚期虽用呼气末正压呼吸法进行呼吸机加压通气治疗也难以挽救生命。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有许多伤病如严重创伤、大手术、休克、多发肋骨骨折等均可造成肺脏弥漫性损伤,表面活性物质缺失,加剧肺水肿形成ARDS[1]。我科2005~2009年共收治此类患者26例,死亡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6例患者中,女8例,男18例,年龄22~81岁。挤压伤7例,爆炸伤1例,车肇事外伤18例。26例中均有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合并有支气管段裂的3例,膈肌破裂的5例,心脏大血管破裂3例。

1.2治疗方法

对创伤患者首要的是注意抗休克、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过量输液,避免高浓度吸氧,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

1.3护理

1.3.1一般护理

1.3.1.1纠正低氧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PaO2。一般高浓度,使PaO2>60 mm Hg或SaO2>90%。轻症者可使用面罩给氧,但多数患者需使用机械通气。

1.3.1.2室内的空气保持潮湿,湿度60%~70%,室温20~22℃。限制人员的流动,每日消毒病房空气及物品。

1.3.2加强基础护理,控制感染

1.3.2.1每天至少2次有效的口腔护理,以口泰溶液漱口,防止口腔溃疡及感染。

1.3.2.2每天至少2次有效的尿道口护理,观察尿液的颜色,澄清度,防止泌尿系感染。

1.3.2.3使用呼吸机患者活动受限制,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易发生压疮,常协助患者变换,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勤翻身、叩背,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1.3.2.4气管切开的护理。保持气管切开处皮肤干燥、清洁,如果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应及时更换切口处纱布。一般每天更换2~3次。各种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各环节的感染。每日切口处用碘伏消毒,室内每周空气消毒1次,紫外线消毒2次。在本组病例中,肺部感染5例,可能与呼吸道管理有关。

1.3.3呼吸道的护理

抢救ARDS 的重要措施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气道阻塞。尤其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于其正常呼吸功能的改变,外界空气直接进入气管,造成气道干燥,分泌物蓄积,因此定时有效的湿化气道和吸痰是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措施。

1.3.3.1湿化气道:①超声雾化,将沐舒坦8 mg,地塞米松5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进行雾化吸入20 min,稀释痰液及湿化气道。②药物滴入,将抗生素加入生理盐水中稀释,每1~2小时向气管内注入5~10 ml。③直接滴入湿化液,以抗生素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或以碳酸氢钠250 ml以输液泵气管内持续泵入,10~20滴/min,既可湿化痰液及气道,又可以控制感染。

1.3.3.2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正确掌握人工气道的吸痰操作。吸痰管一般选择10~12号为宜,长度为40~50 cm,不易过硬要软硬适度,吸痰时要严格掌握无均操作规程,每个患者的吸痰装置及物品应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吸痰前应给予100%纯氧3 min,吸痰一次更换一个吸痰管,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不要超过15 s ,每次吸痰间隔3 nin;分泌物黏稠时,可以向气道内注入5 ml生理盐水后进行吸痰。吸痰时应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的分泌物,然后再吸口、鼻腔的分泌物[2]。

1.4输液管理

为减轻肺水肿,应合理限制液体入量,以可允许的较低循环容量来维持有效循环,保持肺脏于相对“干”的状态。在血压稳定的前提下,液体出入量宜轻度平衡;可使用利尿药促进水肿的消退。护士要加强巡视,调控好输液速度,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发肺水肿。

1.5加强营养支持

因呼吸机支持时间、静脉给药时间长,绝对卧床时间明显增加,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故胃肠道功能较差,加之ARDS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故应给予强有力的营养支持[3]。本组26例患者常规留置胃管,使用呼吸机者,给予鼻饲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全流饮食,或给予瑞素进行肠内营养,注入的速度要慢,同时要注意营养液补充后的反应。

2 结果

26例患者中死亡5例,治愈21例。气管切开10例,气管插管11例。

3讨论

总之,创伤均为突发事件,因此,创伤性患者的成功救治,无论对伤者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4]。早期发现,及时救治,科学使用机械通气,规范无菌操作,保持气道通畅,加强营养支持,为更好地治疗创伤并发ARDS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孝迈,秦文翰.现代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314-317.

[2]刘敏,杨丽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6):614.

[3]吴静.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2):1287.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范文4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护理

作者单位:163316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

颅脑损伤是指脑组织于伤后充血、淤血、皮质及皮质下有小出血点,尚有软脑膜及脑组织的破裂,破裂处有出血、水肿、神经细胞坏死等器质性损害。一般病情危重,发展快,并有多变、易变、突变等特点,随时都有发生脑疝导致死亡的危险。其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预防重在做好呼吸道管理,防止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加强营养支持等,现就我科近2年来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10~74岁,放置气管套管时间为最短5 d,最长45 d,合并肋骨骨折、胸部外伤51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在气管切开前要对患者及家属讲明气管切开的必要性、安全性、重要性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如何采取应对措施,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配合。

2.2 气管切开术后取平卧位,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颈部不可过伸,也不可过屈,保持头颈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以免影响套管与气管角度,导致损伤气管黏膜或不利于通气,手术当日,不宜过多变换,以防套管脱出。

2.3 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湿润、新鲜、清洁:每日开窗通风30 min,通风时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为18~22℃,湿度为60%~70%。病床、床档、床头、桌面及地面每日3次用含氯消毒液擦试。每日两次打开空气洁净器,清洁病室空气。每日两次做口腔护理,抑制细菌生长。保持会阴及全身皮肤清洁,每日两次温水擦浴,使患者感到舒适,防止感染。夹闭尿管2 h1次,3 d后改为夹闭尿管4 h1次,训练膀胱功能。活动肢体,每2 h给予双上、下肢做屈、伸运动并按摩,每次15 min。

2.4 保持呼吸道湿润 雾化吸入, 6次/d,0.9%氯化钠100 ml,庆大霉素16 U,糜蛋白酶100 mg,地塞米松5 mg以稀释痰液,促进排痰;雾化吸入器应一人一用,每次要做消毒处理,雾量不应过大以免造成缺氧;同时可以气管内滴入药液,一般为2~5 ml,随即吸出,以免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5 吸痰的手法、时间、技巧 吸痰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吸痰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痰鸣音、血氧饱和度及心率。选用型号为14F的可控式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 s,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吸痰前应先给纯氧。在吸痰过程中如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过快,应暂停吸痰,缓解后再吸,以免引起缺氧。吸痰时先把套管内壁的痰液吸出,以免把痰液推入下呼吸道。如痰液在下呼吸道,应把吸痰管插入最深处,一边轻轻左右旋转,一边慢退出进行吸痰,遇到痰液粘多时应稍停片刻,切忌上下抽动,压力不应过大,以免损伤气道黏膜造成水肿出血[1]。

2.6 呼吸道指导 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痰液易积滞于咽喉部导致误吸,患者口咽部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是重要的感染源,所以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消毒处理,并定期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定时给患者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严格掌握无菌吸痰技术,并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颅脑损伤的早期处理原则是防止窒息、止血、抗休克、降低颅内压。患者入院后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凝血块,抽搐者及张口困难者应放置开口器,取出义齿,加压给氧,如以上处理仍不能改变通气状况或有合并症者无力排痰,即应马上行气管切开,以解除因呼吸道梗阻而导致的血PaO2降低和PaCO2升高而使脑血管扩张以致颅内压增高。吸痰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吸痰前给雾化吸入15 min后再吸痰效果较好,吸痰管选择直径小于气管内套管0.2~0.3 cm为宜,雾化后15 min给患者翻身叩背,曲折吸痰管尾端阻断负压,轻插吸管至所需深度,松开曲折部慢慢上提,边吸边退,左右旋转,吸至呼吸通畅,不伴痰鸣音为止。

2.7 给氧指导 重型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功能不全,采用小于套管口径2/3的硅塑管给氧,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来调整给氧流量的大小。

2.8 套管护理 ①固定套管的系带打死结,根据患者颈部肿胀及消退情况随时调整松紧度,避免过松或过紧,系带每日更换一次,发现被痰液渗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金属套管应每12 h取出清洁煮沸消毒1次,取放内套管之前均将气管内痰液吸净;保持气管切口纱布清洁干燥,每日更换2次,若有痰液污染,及时更换;气管套管口覆盖无菌生理盐水纱布2层,每2 h在纱布上缓慢均匀注射湿化液1次,起到湿润纱布及预防感染的作用。②拔气管套管前,先将一次性气管套管更换为金属套管(不带气囊),24 h后无不良反应者试堵管,堵管24 h患者无呼吸困难,无缺氧,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心率、血压均平稳,咳痰有力者可拔管。拔管前清洗并消毒切口周围皮肤,拔管后用无菌纱布严密固定,并嘱患者家属咳嗽时用手压住伤口,给予换药1次/d,直至伤口愈合。③气管导管引起阻塞的原因一是气管套管脱出,二是分泌物粘稠结痂阻塞,如发现患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烦躁不安,应立即将气管套管取出检查,为预防套管脱出,应每班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固,松紧是否合适,并及时清除分泌物防止结痂。

3 体会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极其危重,气管切开是解决其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在紧急情况下的重要抢救措施,行气管切开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但气管切开后可直接与外界相通,易使细菌直接侵入,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护理工作要点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损伤和防止呼吸道感染[2],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知识,加强工作责任心,把所学理论付诸行动,确实、有效地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工作,有计划、有重点保持气道通畅,做好无菌技术操作及空气消毒,进行全面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避免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范文5

关键词: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儿童的健康状况已成为全世界的社会问题,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是我们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以及其它感染性疾病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1]。儿童由于体质虚弱,导致其致病因素繁多,且无法逐一得到有效预防。近些年来,随着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诱因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空气污染已被广泛公认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气候因素、大气污染以及粉尘污染等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诱因,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诱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期,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度持续增高,大气污染物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的微粒PM10以及细颗粒PM2.5等也已被公认为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2],且可被人体吸入而直接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对儿童的作用尤为明显。

1影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空气污染因素

1.1室外空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室外空气污染主要表现为空气中微粒物质增多和空气中其它有害气体含量超标,且以微粒悬浮物对人体的影响最为显著。室外空气中的微粒主要分为PM2.5和PM10,前者是指粒径小于或等于2.5?滋m的极细微粒,后者则指直径小于10?滋m的颗粒状物质。就人体的肺部和呼吸道结构和生理特征而言,粒径超过10?滋m后很难被吸入到呼吸道并进入肺中,多数能够被鼻毛、鼻腔粘膜或呼吸道粘膜捕捉[3]。但是,当微粒的直径小于10?滋m大于2.5?滋m时 ,颗粒则可随着呼吸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可诱发呼吸系统不适。但是随着人体粘膜的外排作用的不断加强,颗粒最终可随着人体的呼气、打喷嚏或者痰液排除体外,对人体的危害较为有限。但是,当空气中的微粒直径小于2.5?滋m时,不仅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系统,而且可以在呼吸道内大量蓄积并逐渐进入人体肺部,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其可在人体支气管或肺泡内发生致炎反应,诱发慢性阻塞性肺部、支气管炎甚至是尘肺病。儿童作为免疫功能较弱的特殊群体,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更易于收到PM2.5或更小粒径微粒的影响。魏复盛等对PM2.5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吸入PM2.5可大大增加哮喘、支气管炎的发病几率。Desqueyroux等[4]对空气污染致病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的发病与PM10、PM2.5以及臭氧在空气中比例的增加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国外一些临床研究还证实[5],NO2和臭氧是目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肺病患者住院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且一直处于恶化态势。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方面,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6],NO2和PM10的浓度是导致呼吸系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与患者的死亡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正相关性,进一步说明了空气微粒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王海荣等[7]对支气管炎、肺炎以及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PM2.5、SO2、NO2、PM10等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是导致儿童哮喘、肺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支气管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则为NO2和PM10,而导致儿童肺功能减弱的主要致病因素则为SO2,且女性儿童更易受到影响。关于SO2导致人体肺功能下降的原因,Sam等[8]进行的临床研究证实,当人体吸入大量SO2后,可导致患者出现呼气流量峰值(PEF)下降,使肺部无法获取足够的氧气而逐渐导致肺部功能受限、肺部功能下降。

1.2室内空气污染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致病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室内的装修质量,大量新型的装饰材料不断被广泛使用。甲醛、苯等在室内空气中的含量超标,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也已被社会广泛肯定为室内主要的污染源。室内装饰材料所释放出的甲苯、甲醛、苯等有害气体,人类长期接触不仅会出现神经过敏症状或免疫功能紊乱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白血病、肿瘤等恶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巨大。研究证实,当甲醛的在室内的含量超过0.25ppm/m3时,即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和体质虚弱的成年人最为明显[9]。儿童长期在室内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玩耍,可因室内污染源发生各种呼吸道疾病以及其它较为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因此,在新房装修时,应对房间及时通风、尽量购买释放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较少的装饰材料,以减少装饰材料对室内环境污染的程度。朱悦等[10]对室内环境在影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方面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以及室内环境中的螨虫、微粒等均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重要诱因,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极为重要,对于降低儿童因室内环境而诱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3煤炭燃烧后的一次、二次污染物对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 一直以来,煤炭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能源被广泛使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生存资料。虽然煤炭的燃烧可以为我们带来电、热等能源,但其所产生的粉尘或有害气体同样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煤炭燃烧后所产生的SO2、烟尘等一污染物在空气中可与其它污染物发生反应,并逐渐形成二次污染物,比如SO2、NOX和CO等。二次污染物可通过呼吸系统而进入人体,且不可经肝脏代谢而消除,NOX和CO可以逐渐进入人体血液而导致人体产生一些炎症性疾病或者全身不适症状。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煤炭燃烧后的二次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险情况更为明显,主要由于北方冬季因天寒采暖需燃烧大量煤炭,其空气中煤炭燃烧所致的污染物的释放量较大,可对儿童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近些年来,冬季燃煤取暖导致室内CO中毒的案例发生率逐渐升高,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赵宝新等[11]对冬季采暖燃煤所致空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采暖期时空气中的PM10、SO2水平大幅增加,所处该环境的儿童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呈降低趋势但呼气流量峰值(PEF)有所升高,即说明PM10、SO2可降低儿童的肺功能。此外,就季节而言,冬季时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肺炎、支气管炎等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除与冬季气温交替频繁有关以外,与冬季燃煤导致的空气内污染物含量增加也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2户外尘沙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有大量的研究证实[12],沙尘天气是导致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且具有季节性的特点。王振全等[13]指出,在一些沙尘天气高发的地区,尘肺病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大大高于无沙尘天气的地区。赵春霞等对沙尘暴对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以及呼吸系统症状的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表明,在沙尘天气发生的前一天,该地区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大幅上升,且主要集中于体制虚弱、免疫力低下爱的儿童。孟紫强等进行的关于沙尘天气影响儿童呼吸系统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处于沙尘天气地区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其它地区,且沙尘天气能够与其它户外污染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对儿童的心脑血管、呼吸系统产生影响而诱发相关的疾病[14]。

3展望与结论

从上文中可见,室内外的空气污染、环境污染等均是导致儿童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诱因。儿童作为免疫力和身体机能均较弱的特殊群体,对于一些致病诱因的抵御能力较弱,探明导致儿童出现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因素很有必要。就上述的内容而言,空气污染导致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① 室外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所致的空气中PM2.5、PM10等微粒的含量大幅增加,儿童吸入体内后在免疫力低时可诱发呼吸系统相关疾病。②室内装饰材料或其它污染源所释放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可刺激儿童的呼吸系统并进行其肺部,诱发相关呼吸系统疾病。③煤炭燃烧、秸秆燃烧等导致大气中烟尘、SO2、CO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增加,增加了儿童患病几率。④沙尘暴、尘沙天气或者高发区域空气中粉尘和尘沙的含量较高,容易导致儿童出现慢性阻塞性肺部样症状或者相关呼吸系统疾病。因此,改善大气环境和周边生活环境对于降低上述因素所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实质性意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共同难题,欲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任重而道远。但从世界范围内的儿童以及全世界人类的健康出发碳、节能、环保洁净的生活模式是我们所面临的共同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宁,张本延,彭晓武.大气污染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504-1505.

[2]魏复盛,胡伟,滕恩江,吴国平等.空气污染与儿童呼吸系统患病率的相关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3):220-224.

[3]胡伟,魏复盛.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肺功能的交互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6:361-363.

[4]Desqueyroux H,Pujet J C,Prosper M,et al.Short-term effects of low-level air pollution on respiratory health of adults suffering from moderate to severe asthma[J].Environ Res,2002,89(1):29-37.

[5]查日胜.空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病症影响的纵向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21(18):445-446.

[6]李宁,张本延,彭晓武.大气污染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504-1505.

[7]王海荣,翟秋敏,沈娟.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以河南省A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3):54-57.

[8]Sam Pattenden,Temenuga Antova,Manfred Neuberger,et al.Parental smoking and children's respiratory health:independent effects of prenatal and postnatal exposure[J].Tob Control,2006,15:294-301.

[9]潘小川.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中国科学基金,2005,(4):205-208.

[10]朱悦,杨小南,李宇斌.沈阳市某地区大气污染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次的关系[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7):575-578.

[11]王少利,郭新彪,张金良.北京市大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健康杂志,2004,01:713-715.

[12]霍焱,董芹,雷正翠,等.常州空气污染特征分析及对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27(14):501-503.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范文6

关键词:呼吸机;消毒;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TH78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55-02

由于传染科传染病种类繁多,传播途径多样,呼吸道传播疾病中结核病的感染率较高,下呼吸道的感染已超过泌尿系统的感染,成为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尤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的患病率为6%~52%不等,且已有很多资料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和费用。只有对呼吸机正确操作,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才能有效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规范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程序是保障病人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1无创和有创呼吸机的护理常规

无创通气首要的关键问题还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要向其做好解释工作,教会病人如何与呼吸机同步呼吸,最重要的是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T、R、BP、SPO2及神志变化,缺氧症状有否改善等,同时注意不良反应,要加强呼吸机的加温湿化工作,做好相应的管路护理,加强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一定要保持气道的通畅。根据病人情况调节呼吸机参数做对症处理。

气管切开病人,将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察。

2使用呼吸机中注意事项

2.1巡查:使用呼吸机病人应由专人看护,随时观察及记录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半小时巡查一次,巡查时应注意:呼吸机螺纹管是否有积水、外换管是否有漏气脱落、病人是否有积痰,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关处理。如果出现螺纹管积水,应给予清倒;管道脱落的,应立即更换及连接;有积痰要给立即吸出湿化器水应与水位线齐平,如在水位线下应加入无菌蒸馏水至水位线(不可高于水位线)这样才能保证湿化功能的发挥;低气道压报警时,应该检查呼吸机管道的连接。

2.2护理:对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应随时注意是否有痰液淤积,如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应给予吸痰:病人咳嗽出现呼吸窘迫征;听诊胸部有痰鸣音;呼吸机高气道压报警时;当氧饱和度氧分压突然降低时。准备吸痰前5min应给100%氧浓度吸入,待血氧饱和度达到97%以上后,在呼吸机接头处断开接于模肺上,用适当的吸痰管由内向外快速抽吸。吸痰用物每日更换,吸痰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一次性吸痰管每次更换,以预防肺部感染。

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每日要雾化2~3次。按医嘱配制雾化液,倒入呼吸机雾化槽内,把呼吸模式改为(A/C)模式,按雾化键,看见白色气雾进入呼吸机管道后开始计时,15~20分钟后关闭,呼吸模式调至雾化前模式。雾化后如有积痰或痰液咳出,应及时给予抽吸。

3呼吸机各部位的清洗和消毒

(1)呼吸机的外表面(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用酒精擦拭消毒1次/天,屏幕清水擦拭1次/天。有血迹、污物随时消毒。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75%医用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应用湿润的纱布擦拭即可(每日一次),切勿使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也可用紫外线整机消毒,照射消毒时间为1小时。

(2)呼吸机外置回路:包括呼吸机呼吸管路、螺纹管、湿化器、集水杯、雾化器、氧气面罩、麻醉口罩等可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30分钟后,无菌蒸馏水冲净,晾干,干燥密闭保存备用。如遇分枝杆菌、炭疽菌、气性坏疽杆菌、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的病人污染的器具应先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2000mg/L浸泡30~45分钟后,无菌蒸馏水冲净,擦干,耐高温的管道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件可用环氧乙烷进行灭菌。

(3)清洗、消毒前应尽可能将连接部分彻底拆卸,拆卸后应立即送清洗、消毒;清洗前管路中如有痰痂、血清等赃物,需在专用水槽中用酶洗剂浸泡2分钟后使用专用刷清洗干净然后进行消毒。

(4)使用中的呼吸机湿化器内的湿化液应每天更换,装有过滤纸的湿化器,应每周更换内衬过滤纸并及时更换湿化液,以减少细菌繁殖。为避免病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呼吸机被腐蚀损坏,每次使用后应及时倒掉湿化瓶的液体,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5)呼吸机主机或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过滤网:需每日清洗以防灰尘堆积造成细菌繁殖。

(6)采用消毒液浸泡方法消毒后的管路和配件,应用无菌水彻底冲洗,晾干或烘干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

(7)传染病人及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呼吸机管路应单独清洗消毒。

(8)可拆卸的流量传感器:各种呼吸机的流量传感器应根据厂家的要求进行更换、清洗消毒;

(9)呼吸机入端或呼出端的细菌过滤器、供气模块滤网、冷却风扇过滤器、防尘网等部件可根据厂家要求或按需进行清洗更换。

4呼吸机使用中的感染控制

(1)应建立呼吸机消毒制度并登记。

(2)各类呼吸机应严格根据厂商提供的说明进行应用。

(3)呼吸机湿化罐内应加入湿化液为无菌蒸馏水,使用过程中应适时添加保持一定水位,每24小时彻底更换以减少细菌繁殖,呼吸机外管路(如有污染随时更换)、湿化器及过滤纸应每周更换。

(4)呼吸机的使用过程中,保持呼吸机管道水平面低于患者呼吸道,接水碗应垂直向下,集水杯在管路最低位,防止冷凝水倒流至气管插管或呼吸机内,及时倾倒冷凝水,并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严禁随手乱倒。

(5)感染及传染病患者应使用专用呼吸机管路或一次性管路,必要时使用专用过滤器。

(6)建议使用一次性温湿交换器(人工鼻)替代加温湿化器。

(7)根据产品说明定期清洗防尘网垫。

(8)对呼吸机管路的消毒效果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

(9)使用后的湿化器为避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湿化器被腐蚀,应及时倾倒湿化液,湿化器进行浸泡消毒或送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10)医护人员在调整呼吸机管道、更换湿化液、雾化操作、吸痰、倾倒冷凝水等操作前后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5讨论

呼吸机是风险度非常高的医疗仪器设备,清洗消毒工作是否到位,对院内交叉感染的控制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普及提升也是极为重要,呼吸机清洗消毒工作一旦失控,将给医院感染控制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因此确保呼吸机的清洗消毒质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1]董慰慈,张桢先主编.护理学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

上一篇羊羊运动会

下一篇陆游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