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范例6篇

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范文1

悲剧,总会催人泪下,确切的来说,它不止催人泪下,还有使人惋惜的,常常被称作喜剧的反义词。悲剧并不局限于戏剧中,现实中也有。不过,有的悲剧是伟大的。这里,我要讲的关于我们学的课文——《伟大的悲剧》。

稍微了解南极的人知道,南极洲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这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洲的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阿蒙森的队伍最先到达极点,然后凯旋而归。可斯科特的队伍慢了他们近5个星期,虽然也到达了极点但回归的途中,南极寒冷的天气提前来到,无情地袭击他们。在恶劣的条件下,他们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着,进行了2个月的搏斗。最后他们体力不支,长眠于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之中。

《伟大的悲剧》真是一场骇人听闻的悲剧。这些英雄,之所以称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拥有高尚的品德,视死如归的精神。首先是禁卫军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伙,在关键时刻保护同伙,而向死神飞奔。而最后,他们抱着绝望,骄傲地等待死亡。他们无怨无悔地爬进睡袋。尤其是斯科特,到生命最后关头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表达他无私的爱和真诚的情义。所以,当他们与世长辞后,连最高权威的国王也跪下来悼念他们,可知他们在人们眼中的地位——至高无上。

有句话说得好,“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升华。”这就像《伟大的悲剧》中的那句话: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这已经表现他们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是无比高尚的。

虽然他们去世多年,但我相信,他们的高尚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永远不会被人们放弃或遗忘。悲剧,是伟大的……

伟大的悲剧范文2

有人说,历史只对成功者微笑,成王败寇便是明证。并不尽然。因为在过去的岁月中,历史也不乏对失败者报以微笑的,比如项羽、谭嗣同等。他们虽然在与对手的较量中失败了,但他们败得大气,输得英雄,毁灭得壮丽。他们这种宁死不苟活的英雄气,这种杀身以成仁的悲壮,不是令人们记住了他们,令历史记住了他们么?――“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何等礼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何等豪气,璀璨了华夏历史的天空!

斯科特亦然。虽然风萧萧兮南极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们长眠在了南极的冰天雪地中。但他们那种为祖国荣誉而奋勇争先,为自己的梦想而矢志以之,甘洒热血写春秋的战士情怀;那种为人类的壮丽事业――探险而迸发出来的超人的力量和勇气以及坚毅、执着和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那种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诚实守信的绅士风度和高尚品格;那种在与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抗争中,在死神一步步逼近的森然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忍坚强,没有一个孬种的响当当的男子汉气概,无不令国人敬重,令世人敬佩。所以,1912年11月12日,在大不列颠英格兰――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主教堂里,哀乐响起,尊贵的国王双膝跪下,向斯科特等五位壮士肃然致哀,沉痛悼念。雪落南极静无声,壮士殒命征途里;肃穆教堂泣声饮,举国哀恸悲何极!这是英雄的悲壮,这是悲壮的英雄!人们在心中默默祈祷,在千声万声呼唤,在对着高山喊、对着大地喊、对着茫茫天宇喊:魂兮归来!盎格鲁――撒克逊的优秀儿子们,联合王国的英雄们!

哲人有言:有梦想的人生是美丽的。有梦想的人生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昔司马迁怀揣着“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梦想,虽身遭腐刑,“肠一日而九回”,但他矢志不移,忍辱含垢,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孙中山先生满怀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的革命梦想,并艰苦卓绝地奋斗之,于是便有了满清王朝的覆灭,辛亥革命的胜利,以及他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履任。他们都以伟大的梦想而成就了伟大的人生。

斯科特亦有梦想。虽然他与千千万万的英国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虽然他不是有着像李白那样的“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治国平天下的梦想,但他的“梦”却也同样是极具英雄豪气的:他要征服“千万年来人迹未至”的南极,他要第一个站在地球最南端的脊梁上放眼壮观天地间并向世人宣讲这无尚的光荣,这是何等的胆气啊!当然,这也是他的祖国乃至全人类的骄傲。由是,看似普通的斯科特也就不普通了,也就有了他的美丽人生,伟大的人生。

本来,斯科特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妻如玉,孩子如花;自己又在皇家海军供职,身为上校,待遇优厚,生活优裕。上帝是多么的眷顾他,他应该感谢上帝了。是的,他完全可以躺在这安乐窝里悠游岁月,悠哉以终。然而,斯科特不!他不愿被安逸“收买”,不愿庸庸碌碌地走完自己的一生。他要有所追求――“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有所追求――因为我总是喜欢懒散”。(斯科特给妻子绝笔书中的话)他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携梦想而前行。这就是英雄与凡夫的区别:凡夫安于现状,英雄则永不停步;凡夫只是“想”,英雄则既“想”且“行”。于是,他选择了探险――人类的这一不朽事业;他选择了远征――去征服远在万里之遥的亘古以来人类未曾踏访过的南极。于是,他积极行动了起来:变卖家产,多方举债――筹措资金;他找到了几个志同道合者,组成了一支探险队。一切都筹划好了,一切都准备停当:帆在张,浆在划,心潮在激荡。于是,他告别自己亲爱的祖国,也告别自己的“安德洛玛克”,向南极进发了,向心目中的圣地进发了,也向另一个人――挪威人阿蒙森发起了“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的挑战。扬帆击楫出英伦,雄心万里向南奔。为探千年处女地,何惧绝域雪纷纷。然而,尽管他们餐风露宿,紧赶慢赶,历尽千辛万苦,可结果还是迟到了一个月,成为了最不愿成为却又偏偏成为了南极的第二批到访者;尽管他们的一切努力成了徒劳,与伟大的荣誉失之交臂,但他无怨无悔,而是觉得很值――“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同上)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尽管死神在一步步地向他逼近,但他坚持把“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看看,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抗争不止――坦然面对死亡,从容走向死亡!

这就是斯科特:拒绝懒散,拒绝平庸,拒绝安逸;这就是完成了世界历史上最崇高的业绩之一的人留给尘世间的最后的告白:了无遗憾,无比自豪;这就是英雄本色:永远探索不止,永远追求不断,永远奋斗不息。因为他深知:只有永远追求的人生才是无悔的人生;只有永远探索的人生才是响亮的人生;只有永远进击的人生才是壮丽的人生!

记得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里有这样的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因此,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斯科特不正是这样的么?所以,他没有悔恨,没有羞愧,没有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憾。他感到的只是自豪,只是幸福,只是此生不虚。因为他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又推上了一层。

昔基督为担荷人类的全部罪责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无怨;普罗米修斯为盗火种给人类带来光明而被绑在岩石上,遭鸟啄食,无悔;刘胡兰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惨死在敌人的铡刀下,无惧。他们都是悲壮地死去,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因为他们都是为人类的幸福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用的话来说,都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都比泰山还要重。斯科特去南极探险,去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乃殒厥身,同样是献身于人类的幸福事业、壮丽事业,所以,他也同样是不朽的。

所以,当刘胡兰烈士牺牲的消息传到延安后,主席悲痛万分,当即为她挥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同样,当斯科特等人的尸体被找到后,英国的主教堂为他举哀致奠,国王跪了下来……魂断南极的斯科特受得了英雄般的礼葬。他虽死犹生,虽败犹荣。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是总理在弱冠之年负笈东瀛时而写的一首言志诗。说的是自己今日击楫东渡,去日本求学,决心精研各科知识,学成文武艺,回来报效祖国,强我中华;即使壮志未酬便蹈海而死,那也无愧为英雄。何等的壮哉豪哉!斯科特为远征(探险)南极而出师未捷身先死,不亦正是难酬蹈海亦英雄么?

伟大的悲剧范文3

2、马林科夫斯基少校是一名职业军人,没有参加过任何战斗,但是带兵很有一套,并且思想和战法都十分新颖。就个人来说他长得十分英俊、高大,团里很多女通讯员都很喜欢她。但他一般都比较严肃,不苟言笑。

3、坐在旁边的里宾特洛甫惊恐地看了希特勒义演,看到他的小胡子在微微颤动,显然他的内心就像翻滚的沸水一样不平静。

4、一声巨响,一枚炸弹扔在了彼得洛夫中校的旁边,但他很幸运,弹片只是擦破了点皮,但是爆炸掀起的气浪却把彼得洛夫政委甩到了十米开外的地方,他头朝下落地,撞到了柔软的草原上。

5、扎伊采夫上校脸部的肌肉突然紧绷了一下,几滴血液溅到了他的脸上。他认为自己正在见马克思的路上。不一会他又突然发现不对劲,自己并没有死,于是他睁开眼睛,看到他面前正躺着一具尸体,是刚才那个德国人的,他的脑袋被子弹击穿,血浆四溅。扎伊采夫上校猛的一抬头,发现费得连科大尉正背对着他向村口跑去。

6、双方相互射击了很长时间,黑压压的一片德军冲了过来,红军战士就立即用圆盘冲锋枪射击,德军多次冲击未果,遂放弃了从一营正面通过,转而从四营防线通过。

7、山路上。到处不停地有松散的沙石从山坡滑落下来,有几块较大的石头甚至搅进了红军的队伍里,然而他们只是把他绕开。红军士兵脸上的表情都十分的沮丧、忧愁,好像家里死了人一样,或者不能说好像,应该是事实。

8、这时,他又发现这辆坦克四周还有数辆坦克环绕着它运动,于是他断定这是一辆德军指挥坦克,他向前打了一个滚,迅速地扔出了燃烧瓶,正准备跳开,可突然,三发子弹射了过来,有一发子弹直奔高察克上士,高察克上士躲闪不及,左手中了一弹,疼得要命,但看到德军坦克被燃烧瓶烧毁了油箱,里面的人连滚带爬地跳出坦克,心里还是非常的畅快。

9、周围的一切是那么的寂静,以至于寂静得让人奇怪。冰冷的风吹在白桦林中,发出尖利的呼啸。浓雾笼罩在白桦林中。

11、拽,无垠,癫狂,凛冽,吞噬,销蚀,羸弱,步履,告罄,遗孀,

12、双方展开了争执,最后朱可夫只好中止了发言。筑垒地域的工作是由副国防人民委员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具体领导的,一句是总军事委员会批准的计划。因此这个问题牵扯十分广泛,连伏罗希洛夫也很不高兴。像刚才一样,有人站起来岔开了话题,才避免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13、在悲壮的基辅保卫战中,苏军将士英勇无畏地抵挡着凶狠的法西斯侵略军。尽管苏军十分顽强拼搏,历时两个多月的基辅保卫战还是以苏联的失利结束了。但是苏军成功地延缓了德军向莫斯科方向的推进,为莫斯科保卫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基辅会战被认为是“德军战术上的胜利,苏军战略上的胜利。”

14、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疲惫不堪,畏缩不前。

16、我们爱和平,但是我们拿起了枪,我们要同敌人斗争!我们要同法西斯战斗!我们要同最最危险的危害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的纳粹战斗!我们要与邪恶的敌人战斗!

17、奥里特少将继续表演,唾沫星子横飞。旅长们越听越兴奋,好像莫斯科就已经在他们手中,只有第四突击旅旅长欧文威上校闷闷不乐地看着墙上挂着的巨幅英国地图,那是用来迷惑苏联统帅部的。()

18、扎伊采夫上校又陷入了沉思。一种感觉很强烈,就像海底的飓风一样,将扎伊采夫上校卷到小路那边,但是军事常识告诉他走山路肯定是对的,他在两种选择中徘徊,抉择。

19、远处的白桦林仍然在沙沙作响。忽然,有一种像是两个物体在摩擦的声音,是风声吗?不,由于人工制造的声音根本无法与自然的语言相媲美,所以他很快分辨出有人在国境线上活动。

20、顿时,四周同时传来了死沉、呆滞的脚步声。亚历山大中尉屏住呼吸,尽管他不怕死,尽管身体被地面凸起的小土块和碎石硌得很不舒服,但是他还是不敢动,也不敢用手枪射击,因为心中的人。他握枪的手顿时像抹了猪油一样又烫又滑。冰冷的月光穿透树叶洒在他的脸上,被他躲开了。

21、坚持不懈,千辛万苦,风餐露宿,夜不成眠,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

22、他恋恋不舍地从门前跨过,脚上向有千斤的石头压着一样。但他又十分坚定地迈出了这一步,头不会地缓缓想前走去,伊里奇倚在门旁申请地望着即将出征的丈夫,她知道他是为了祖国的事业而去的,她并不生气,她只是十分不舍。

23、亚历山大中尉快速向前走了几步,随后原地打了个滚,翻到旁边茂密的草丛中,透过草之间的空隙他回头一看,德国人依然在排着队前进,于是他匍匐向前爬了很长一段后,立即冲了起来,由于身体的重心控制不好,他栽倒在地上,早已湿透了的沉重的军衣一下就使他瘫倒在地,他顿时觉得身体像散架了一样,四肢不受自己支配。然而一想到他心中的人,他竟然又有了力气。他爬了起来,然后迅速向团部方向跑去……

24、那个德国卫兵正站在大树底下,正是大热天,他肯定在抱怨希特勒为什么进攻这样一个夏天热的要命,冬天又冷得要死的国家。他的眼光很快就停留在了远处摇曳的草地上。忽然,他感觉到后面好像有动静,正当他准备回头看时,一双冰冷地手中的一把冰冷的刀已经横在了他的脖子上,他顿时感到极其恐惧,但是他还没来得及叫,那把刀就已经从脖子上划过……

25、一个军官正在拿着望远镜向村口张望。他的个子和刚才的那个老人一样高。但是他的衣服却和一般红军战士的军衣很不一样,可以明显地看出他衣服上的黑鹰标记——德国人!

伟大的悲剧范文4

《伟大的悲剧》通过描写斯科特一行人勇敢探索南极点,到达目的地之后却发现由阿蒙森为首的挪威探险队已经先于他们到达此地了,这让他们丧失了信心和来时的雄心壮志,最终因缺水,缺食物又缺热能而冻死在雪地里的事,赞扬了斯科特一行人为了祖国荣誉的不惜献身的精神和批判了发现他们自己已不再成功时的悲观。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伟大的悲剧范文5

课文里,我知道了斯科特一行人在痛苦的打击下,继续向南极冲锋。但由于南极的寒冷、绝望的心情、贫乏的资源和无力的身体使他们长眠于白雪之下……我心里产生了震撼,但我读了斯科特写的信后,这震撼就愈加强烈。

信里描写的重重困难震动人心;克服困难的勇气令人敬畏;克服后的欢喜令文字都活跃起来;失败后的挫败仿佛令书面都抹上一层灰尘,却将他们的大无畏的精神反衬的烁烁发光!

我突然发现这种精神无法用文字来表达,所以,我只能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我很遗憾,也很无奈。为什么这样忠诚、勇敢、坚强的人不能活久点,让他们继续贡献国家?为什么上天这么嫉妒这些有才能的人?而我的疑问显得那么无力,我无法知道答案。我也为不能对这些英雄表

达我的敬仰之情而感到遗憾。

伟大的悲剧范文6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李尔王;悲剧性

中图分类号:I561.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众所周知,西方以悲剧为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次将悲剧定义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们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人们认为悲剧所蕴含的悲剧意识所产生的情感效应的强度与广度是其它戏剧类型所无法超越的。这也正说明了莎式悲剧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关注与推崇的原因。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称为“我们最伟大的诗人的最伟大的创作”。该剧让读者感受到的是一个残酷的世界,到处充斥着虚伪、阴谋、混乱、残杀和忘恩负义。剧中强者走向毁灭的悲剧性所带来的震惊和恐惧,强烈地冲击着读者的心灵,使其产生共鸣,达到伟大悲剧震撼人心的效果。本文将借助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中的“卡塔西斯说”、“悲剧情节”和“过失说”对《李尔王》的悲剧性进行分析,旨在力图帮助读者对其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一、从“卡塔西斯说”分析其悲剧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可怕和可怜必须合理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出现严肃的剧情效果,而不单单是对观众产生威慑警示作用,这就是他提出的“怜悯与恐惧”悲剧情愫,即“卡塔西斯说”。悲剧的效用在于引起这种“怜悯与恐惧”的快慰感,并以此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帮助观众养成习惯,使过强或弱的感情变得适度,通过充满的审美获得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修养。

在人类社会中,杀戮是最大的危机,相互间没有亲缘的人们的杀戮,是可怕的,但不可怜,存在血缘关系的人们的苦难可怜却不见得可怕。因此一切事件中最可怕和最可怜的莫过于亲属之间的仇杀了。具体到《李尔王》这部悲剧,我们可以从贯穿其中的两条主线进行解读。首先,为了金钱与权力,李尔被两个女儿弄得无家可归,只得失魂落魄地在暴风雨肆虐的荒野上呼喊,最终辨知真伪,却在痛失小女儿的情况下无力而死,两姐妹也在争风吃醋中相互残杀而死;其次,爱德蒙不顾手足之情欺骗并加害自己的哥哥爱德加,葛罗斯特听信其爱德蒙谗言,放逐无辜的爱德加,使其沦为乞丐,后来被挖出双眼,得知真相的葛罗斯特抱憾而终。种种的亲情的沦丧,道德的缺失都使读者产生一种“怜悯与恐惧”之情,同时也洗刷去人们感性认识中一切丑恶不堪的东西,使读者心灵高尚起来。

二、从“悲剧情节”分析其悲剧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发现”和“突转”应当是情节进展的自然结果。“突转”是指主人公在戏剧情节中的命运发生急剧变化,但这种转变应由顺境转入逆境,而非相反方向。“发现”是指转入逆境中的人物最终认识到对方原来是自己的亲人或仇敌。最好的悲剧里面“突转”和“发现”总是同时发生的。

当李尔位高权重时,他看不到谁对他的爱才是真的,当他一无所有、疯疯癫癫、历尽磨难时,心却明亮了起来,看清了小女儿对他的爱,深切体会到群众的疾苦。也正是这种性格的逆转使得李尔的形象鲜明丰满、真实感人,从而赢得人们的同情之泪。

如果说李尔主要遭受的是精神上的苦难,那么葛罗斯特则主要遭受的是肉体上的苦难,葛罗斯特为他的盲目轻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被挖去双眼,双目失明。以前他眼睛正常却无法看清真相,双目失明后反而认清了事情的本质与自己的愚蠢。

这种“突转”和“发现”出乎读者的预想,因而能够产生强烈的悲剧效果,使悲剧情节更富有冲突性与集中性。李尔和葛罗斯特所经受的痛苦使读者的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此外主次两个情节相互穿插对比,大大加强了情节生动的同时也增加了戏剧悲剧的色彩。

三、从“过失说”分析其悲剧性

关于悲剧的人物,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过失说”。有学者也曾指出“一个人所以遭受毁灭或者痛苦是因为他犯了罪,或者犯了错误,最后,或者仅仅暴露了他的坚强而深刻的天性中的弱点,这样就和主宰着人类命运的律令发生矛盾,这种律令总是逞着自己的威力压迫着他,不管他怎样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