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利范例6篇

三峡水利

三峡水利范文1

关键词:三峡 水利枢纽 参观 实习

水工认知实习是学习水工建筑物等水工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我们于2005年3月21日至2005年3月30日对葛洲坝、三峡等伟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进行了认知实习,收获很大。尤其对在建的中国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感触颇深。结合实习实际和本人认识对三峡工程发表不成熟的看法。

一.坝址及基本枢纽布置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坝址区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原有一小岛(中堡岛),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专用高速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二.重要水工建筑物

1 大坝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2309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总长483米,设有22个表孔和23个泄洪深孔,其中深孔进口高程90米,孔口尺寸为7×9米;表孔孔口宽8米,溢流堰顶高程158米,表孔和深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方式进行消能。

电站坝段位于泄洪坝段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08米。压力输水管道为背管式,内直径12.40米,采用钢筋混凝土受力结构。

校核洪水时坝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立方米/秒。

2 水电站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和地下厂房。共安装32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厂房14台,右岸厂房12台,地下厂房6台。水轮机为混流式,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3 通航建筑物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技术公关中,计划用螺旋杆技术取代原计划的钢缆绳提升技术),均位于左岸。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长×宽×坎上最小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设计,承船厢设计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的客货轮。承船厢设计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总提升力为6000牛顿。

三. 枢纽工程量及工期安排

工程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钢筋46.30万吨,水轮发电机组制安32台套。全部工程施工任务分三个阶段完成,全部工期为17年。

第一阶段(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施工需5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

第二阶段(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

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完建为标志。

一、二工程均已如期完成,三期工程也在计划内施工,升船机攻关在紧张进行中。

四.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1 防洪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经三峡水库调蓄,在上游形成库容为393亿立方米的河道型水库,可调节防洪库容达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地拦截宜昌以上来的洪水,大大削减洪峰流量,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2 发电

三峡工程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就是发电。平衡当代中国高速发展经济与严重能源短缺的矛盾,清洁的可以再生的水电资源无疑是最优的选择。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三峡工程所提供的电力资源,如果以火电来算,就意味着要多修建10座180万千瓦级的火电厂,平均每年多采掘原煤5000万吨。除废渣影响环境外,每年还将排放大量形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还会产生大量的飘尘、降尘等;火电厂和弃渣场大规模的占地将从华东、华中这本来就人多地少的地区夺去更多的土地。这不仅使中国今后将承受更大的环境所带来的压力,也对全球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3 航运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 五.兴建三峡工程中的问题

1 泥沙问题

长江宜昌段年输沙量5.3亿吨,将淤塞三峡水库。水库正常挡水位175m高程,总库容393亿m3,死水位145m高程,死库容172亿m3,防洪库容221亿m3,蓄水调节库容165亿m3。水库运行方案为:汛期限制水位145m高程,3年一遇洪水56700m3/s以下不调洪,经泄深孔和水电站畅泄,可减少水库沙淤积。来大洪水,水库调洪,仍下泄56700m3/s;汛后冲水库淤积。九月水库开始蓄水,约两个月到正常蓄水位175m高程。次年汛前库水位降至155m高程,利用蓄水发电。在155m水位,可保持川江航运。到汛期,水位又降至145m水位,由于当时流量大,仍可保持川江航运。这是创新的水库运行方案。

2 库区岸边边坡滑坡问题

经详细地质调查,三峡水库库岸有若干潜在滑坡,大的可达数百万m3。但是离坝址最近的潜在滑坡,也远于26km,如发生滑坡,激起的冲击波到坝前消减到2~3m高,不影响大坝安全。此外,库岸如发生滑波,由于水库宽深,不会影响航运。

3 枢纽工程技术问题

三峡枢纽185m高混凝土重力坝和1820万kW·h发电厂房,工程量大,但毕竟都是常规工程,我国有较多经验。局部地基稳定问题经过处理,能满足安全要求。70万kW水轮发电机组,首批从国外进口,后来由国内自制。较复杂的是两线五级船闸,在岩岸内深挖,最高边坡达170m,下部闸室垂直60m,高岩坡稳定性是担心的。但工程师和施工人员的精心研究设计、爆破和锚固、开挖,岩坡长期稳定。还有3000t客轮的升船机,是世界上最大的,正在设计研究中,并先修试验用升船机。

6 生态环境问题

修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有利方面为:防治下游土地和城镇淹没,减少火电空气污染,改善局部气候,水库可养鱼等。对生态不利方面为:淹没耕地30余万亩,果地20余万亩,移民到库边高地,将破坏生态环境,水库静水减弱污水自净能力,恶化水质,影响野生动物的繁殖等。所以有利有弊,不妨碍修建三峡工程。应该把不利减少到最低程度,主要是水库移民要植树种草,修建梯田,保护生态环境,不要求粮食自给。做到这些,要化大力气和资金。控制重庆、涪陵、万县等城市排污,进行污水处理,保护水库水质,保护野生动物,设立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虽有难度,但必须解决也可以解决。至于三峡风景,由于岩岸高近千米,而三峡坝只高出原来江面110m。风景基本依旧,高峡出平湖,更增加了秀丽。

六.库区移民问题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区居住的总人口为84.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5万人)。考虑到建设期间内的人口增长和二次搬迁等其它因素,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动态总人口将达到113万人。任务艰巨,但必须要安置好移民,使其生活有所改善,并帮助移民创造生产条件,经过20年艰苦奋斗,富裕起来。多数移民退至高地,一部分移民到外地。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含柑桔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区居住的总人口为84.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5万人)。考虑到建设期间内的人口增长和二次搬迁等其它因素,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动态总人口将达到113万人。

1 三峡移民的开发性和开放性

国家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由有关人民政府组织领导移民安置工作,统筹使用移民经费,合理开发资源,以农业为基础、农工商结合,通过多渠道、多产业、多形式、多方法妥善安置移民,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并为三峡库区长远的经济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开发性移民方针,是我国水库移民的一项重大改革。这一方针,是在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移民工作的经验教训和三峡库区八年移民试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峡水库移民一开始,就贯彻了开发性移民的方针政策,坚持国家扶持、政策优惠、各方支援、自力更生的原则,由政府出面,有计划地开发本地资源,拓展安置容量,并帮助提供配套服务,广辟生产生活门路,使之达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同时,国家批准三峡库区为“三峡经济开放区”,享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某些特殊政策,并号召发达省、市对口支援三峡移民,把移民企业和相关生产要素推向了更为广阔的大市场。三峡库区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开展对口支援、招商引资的优惠措施。库区移民呈现出了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安置的良性局面。

2 三峡移民的重组性和扩张性

三峡移民是一项涉及库区社会重构、资源重组的事业,重组性是三峡移民的显著特征之一,也是与传统的单纯补偿性移民、原样搬迁复制的根本区别。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必然要求结合移民搬迁,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形成新的生产力。所谓扩张,既是规模的拓展,更是结构的改善,功能的强化和质量的提高。用发展经济学的观点看,实施开发性移民的过程,就是库区经济扩张的过程。开发性移民从实施扩张开始,到实现扩张为止,整个移民搬迁和重建家园的过程贯穿着经济的扩张,充满着对未来扩张的向往。当然,在实际运作中,要注重一切从移民实际出发,坚持理性扩张。

七.投资和效益问题

三峡水利范文2

 一、前 言

牛栏江—滇池http://补水工程在厅党组、指挥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工程建设得到了有序稳步的推进,在如期完成一期度汛坝体填筑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高坝大库建设的成功经验,按时按质完成枢纽工程区的建设任务,由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处牵头,由枢纽工程部、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组成的考察组一行13人,于2010年8月对湖北省水布垭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和交流。

2010年是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建设的关键一年,是承上启下、巩固前期成果、加快后继施工的重要阶段。德泽水库大坝坝高142m,处于强地震带,为面板堆石坝,与水布垭水电站大坝具有相同的坝型,与三峡水利枢纽巨型工程同属大型工程,可以借鉴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避免失误、少走弯路。尤其是水布垭水电站233m高的面板堆石坝,为已建成的世界上最高的面板堆石坝,对德泽水库枢纽工程区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通过考察、学习交流,开阔了眼界,吸收了别人之长,加深了对高面板堆石坝和大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关键部位控制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了信心,取得了较好的学习交流成果。自我总结如下:

二、水布垭水电站

水布垭工程位于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是长江三峡下游支流清江梯级开发的控制性工程,主要任务是发电,兼有防洪、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

工程主要建筑物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引水式地下厂房、溢洪道和放空洞组成。水库正常蓄水位400m,最大坝高233m,总库容45.8亿m3,总装机容量160万kw,年发电量42.58亿kw.h。工程于2000年正式动工, 2009年全面竣工。

通过对水布垭水电站的考察交流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学习:

1.施工准备期充分。

2.大坝蓄水后防渗系统良好。

3.重视高边坡锚索支护。

4.大坝变形控制良好。

5.高度重视移民征地。

三、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由大坝、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等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2309.5m,最大坝高181m。电站共安装32台70万kw的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厂房装机14台,右岸厂房装机12台,地下电站装机6台。

三峡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自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以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重大节点目标均按照初步设计确定的计划如期或提前完成。

通过对三峡水利枢纽的考察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学习:

1.坚持深化改革,推动我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的创新。

2.坚持质量第一,建设国际一流的精品工程。

3.坚持科技创新,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与水平。

4.坚持风险管控,确保工程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 。

四、考察学习的启示和思考

1.建设体制和机制

水布垭工程是对清江实行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的龙头工程,湖北省成立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业主,实施清江流域全面开发,开创流域滚动开发,业主负责的模式。

三峡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按照工程特点和建设规律,不断完善了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建设管理体制值得借鉴。

(1)三峡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国务院成立了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负责三峡工程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有关各方协调、宏观资源配置和监督,把三峡工程建设的市场运作与政府宏观调控结合起来,保证三峡工程建设健康、规范地进行。

转贴于 http://

国家明确中国三峡总公司为三峡工程项目法人,按照国家赋予项目企业法人的职责,全面承担三峡工程项目的筹划、筹资、建设、经营、还贷、资产保值和增值。

(2)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三峡总公司采用“三个层次,两个结合”的项目管理方式,建立了符合三峡工程特点的建设管理组织体系,通过系列内控制度对http://管理过程进行制度和规范,逐层确立相应的职责,保证有效运行。

① 三个管理层次

决策层:决策层由中国三峡总公司领导班子组成,凡属重要事项均由决策层集体作出决定;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进度、安全等问题通过每周建设管理例会作出决定;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主要事项通过主管副总经理作出决定,并在认为合适时,授权“三总师”和有关部门作出某些决策;

管理层:为工程管理的综合部门,主要有计划、财务、工程建设管理、科技管理、物资、设备等部门。

执行层:为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是项目法人现场代表,授予其在工地现场的权限,行使建设单位和合同甲方的职责,负责施工总体策划、资源平衡,对各工程项目部之间进行全面协调和管理,统一调度物资、设备供应等。

② 两个结合

三峡总公司的工作重心以工程建设管理为重点,与建立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使工程建设既要达到质量、进度、安全控制目标,又要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综合部门归口管理与项目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相结合。综合部门为实施工程项目提供协调和服务,进行总体控制和监督;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按权限职责进行落实,及时反馈实施信息和问题,提请综合部门指导和协调。

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规模和组成,随三峡工程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技术复杂程度,适时调整,灵活挑选和调配各方面技术专家与管理人才来加强项目管理,以适应保证工程建设的需要。

 2.施工准备期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包括德泽水库大坝、干河地下泵站及输水线路,为大ii型水利工程,几乎没有施工准备期,开工就伴随着征地、移民、施工营地、公路及供电等临时设施的建设和修筑,工程战线长,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干扰大,交叉作业多,协调难度大。综合管理协调能力要求高,需要统领全局,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确保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工程开工前“五通一平” 的完成,对后续工程的正常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否则,无论是在工程建设实施方面,还是进度推进、投资控制方面都将付出很大的代价。

3.场内施工道路

转贴于 http://

 水布垭水电站上坝公路为宽9m的混凝土路面,满足大坝填筑强度的需要,特别是在降雨较多的地区,在雨季施工,施工道路质量http://等级和畅通对工程进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德泽水库大坝主料场到大坝的上坝公路为泥结石路面,在抢2010年的1707m高程度汛坝时,为保证通行,路面施工没有完成,经过2010年“6·25”洪水后,部分道路被冲垮,无法通行,造成雨季施工受阻,建议枢纽工程区内主干道路面尽快完成或将路面提升改造,重视排水系统畅通完整,确保高强度填筑的要求。

4.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措施

通过对水布垭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的反思,很多值得借鉴和采用,具体如下:

① 重视大坝填筑密实度

② 重视挤压边墙砼、反滤料填筑

③ 增加防裂工程措施

5.高边坡锚索支护和坝下游防冲保护

水布垭水电站右岸高边坡采用锚索支护后,在运行中边坡稳定。德泽水库大坝泄洪洞出口采用预应力锚索支护,溢洪道左岸边坡设计部分也采用预应力锚索支护,提高了边坡的抗震稳定性,具有相似的工程经验可借鉴。

坝下游的河道整治防冲保护应与大坝填筑,特别是施工导流度汛同步安排实施。

6.库区移民征地

通过对水布垭、三峡两工程库区移民征地的考察、交流,发现移民征地中各种利益矛盾冲突较大,移民工程概算费用一再攀升,工作难度大,工程艰巨,说明移民征地工程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应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光靠项目业主绝对难以完成。无论水布垭还是三峡工程,涉及的州市都成立支持工程建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或协调办公室,全力协调与工程建设相关的移民、征占地、火工器材供应和工程区治安环境等,为工程建设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7.工程建设管理

三峡水利范文3

[关键词]区域气候;影响;三峡水利工程

一、前言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大型水利工程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的同时,也可能会对区域环境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内学者已经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区域气候模式法做了大量数值模拟进行探讨,然而不同学者对三峡工程区域气候效应的认识尚不一致。由于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水库全长660km,平均宽度约1.1km,宽度约为区域气候模式空间分辨率(10km)的1/10。因此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进行分析。

二、国内外大型水利工程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

世界上已经修建了大量的大型水利工程。根据相关研究文献,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典型水利工程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1.国外水利工程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

俄罗斯车尔尼雪夫斯基大坝建成后该地区年平均气温由-8.5℃上升到一7.0℃,冬季最低气温由-60℃上升到一50℃:夏季湿度提高33%。罗马尼亚伊兹伏卢尔,蒙特诺易水库建成后,最高与最低气温的温差缩小2℃,由于温度的影响,造成水库下游地区水蒸气凝固,结露比建库前增加了约30%,库区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了20%以上。

2.国内水利工程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

小浪底水库总库容126.5亿m3。小浪底水库正常高水位275m,对应水位淹没影响面积277.8km2。袁宝招等对小浪底库区气候要素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小浪底工程对气温、风速、降水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库在不同季节对温度的影响不同,一致表现为冬季升温,和年、季、日温差减小;全年库面降水减少,库周地区降水则有所增加。

湖南省东江水库总库容91.48亿m3,水体面积160km2。王琪、刘胡等对比分析了东江流域内19个测站资料,结果表明,水库区域范围内的气温值明显比周边站点的气温低:建库后年降水量稍有所增加。

三、三峡水利工程对气候影响的探讨

1.三峡水利工程对气候因子的影响

从以上相关研究可以看出,相关研究对水蒸汽不通过降雨,而通过凝结或者络合水等方式转移到地面或者水体的过程关注比较少。

水蒸气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空气进入地表水、转变为土壤水、植物用水的总水量是跟蒸发量相当的。是不容忽视的一种影响气候的因子。蒸发和凝结的速度与水汽压和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水分供应一定的条件下,主要受温度控制。白天温度高,蒸发快,进入大气的水汽多,水汽压就大:夜间情况相反,基本上由温度决定。在气温高于水温的时候,空气中水蒸气的凝结速度大于水面的蒸发速度。水汽压的年变化和气温的年变化相似。最高值出现在7-8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

因此在夏季,气温高于水库温度,空气中大量的水蒸气向水库中融入,为库区周边空气升温贡献部分热量。而冬天水库水温比气温高,库区水面的蒸发速度大于凝结速度,使得库区水体以水蒸气的形式补充到干冷的大气中。三峡大坝建设之前,长江水给四川盆地带走一部分盆地内的热量。而三峡水库建成蓄水至175m正常蓄水位后,淹没632km2的陆地,水面平均宽度由0.6km增大到1.6km。由于大面积陆地变为水体,比热增加,水库白天吸收的热量不会被水流带走,而被滞留在库区,对库区周边的气候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对大型水利工程响应较为敏感的气候要素是气温、风、蒸发和空气湿度。美国航天航天局(NASA)的研究人员撰写的研究报告指出,三峡大坝增加了大巴山和秦岭之间的降水,减少了大坝附近地区的降水。这项研究表明三峡大坝对气候的影响是地区性的,影响范围是100公里,而不是专家组给出的10公里。

2.三峡库区气候变化特征

三峡水库蓄水后,陈鲜艳等利用1961-2006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三峡库区局地气候变化作了分析。张天宇等将资料扩展到2008年。库区近48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低于全国平均趋势。库区增温主要从1990年开始,且有加快趋势,年平均、秋季和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显著。从平均极值气温来看,秋季平均最高气温增温显著。近48年库区年高温日数整体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2001-2008年显著偏多,尤其是2006年为历年最多。

近48年三峡库区年降水量整体上表现为弱的减少趋势,秋季减少趋势显著。2001年后降水偏少主要原因是降水日数严重偏少。从雨日来看,库区降水日数、小雨日数和中雨日数整体上均为减少趋势。大雨日数和暴雨以上日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从季节降水的贡献来看,2001-2008年降水偏少主要是由于夏季和秋季降水偏少造成的,而20世纪60年代的降水略偏少主要表现在夏季降水偏少,90年代的降水略偏少主要表现在春季和秋季降水偏少。

近48年库区年日照时数整体上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中夏季和冬季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库区年平均相对湿度整体上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和冬季增加趋势显著。年和四季平均风速整体上都呈显著减小趋势。

通过对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降水及气温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尚未发现三峡水库蓄水后周边地区降水量的明显变化,近几年降水较常年偏少趋势与西南地区的降水变化基本一致。同时观测发现三峡水库蓄水后近库地区的气温在冬季有增温效应,夏季有降温效应。

此结论与陈鲜艳等的结论是一致的。三峡工程局地气候影响将是一个复杂、长期的气候调节过程,由于以上只是三峡峡水库蓄水至2008年共5年时间的观测分析结果。上述的观测结果是否只是大背景气候变暖下库区升温的时间差还是水库水域扩大影响造成的局地效应,还有待更长时间的观测分析及更多研究力一法及模式结果的验证。

参考文献:

[1]毛以伟,陈正洪,等,三峡水库坝区蓄水前水体对水库周边气温的影响[J],气象科技,2005,33f4):335-339.

[2]张洪涛,祝吕汉,张强,长江三峡水库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2):133-136.

[3]张强,万素琴,毛以伟,等,三峡库区复杂地形下的气温变化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4):164-167.

[4]陈正洪,万素琴,毛以伟,三峡库区复杂地形下的降雨时空分布特点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5):623-27.

三峡水利范文4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404001)

[摘要]上市公司是现代企业的典型形式,必然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上市公司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内部审计质量必然受到内部审计工作环境的影响,不断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尤为必要。

关键词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环境;问题 ;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144

内部审计环境是指与内部审计有关的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内部审计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等外部环境和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体制、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等内部环境。不同的内部审计环境,产生不同的审计理论和实践,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必然受到审计所处环境的制约。内部审计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因为内部审计质量就是内部审计的生命,是审计职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没有了内部审计质量,企业的经营目标将难以实现。

1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环境质量的现状

本部分我将以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三峡电力”)为例,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问题进行研究。

(1)三峡电力公司内部审计概况。三峡电力公司内部审计于1997年公司成功上市后依据《公司法》《证券法》的相关规定设立,由总经理直接领导,审计部共有审计人员3人,开展的审计项目由最初的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拓展到基建工程审计、预算结算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每年取得的经济成果由最初的几百万元到每年取得审计成果2千多万元。

(2)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范围广。三峡电力公司主营发电、供电,兼营12.5万千瓦以下火电机组安装,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温中压以下工业锅炉安装、大型水工金属构件及Ⅰ-Ⅱ类压力容器、制造、广告、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商贸业务等。是一家集电力开发、多种经营为一体的企业集团。作为以为公司组织价值增值为目标的内部审计,以上所有经济活动都会纳入审计范围,同时还要预测新形势下的兼并、联合,分拆以后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评价企业是否有效益,提出是否可行的意见书供领导决策参考,在内审人员只有5人的情况下,审计范围显得特别大。

2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

2.1领导层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领导认为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只是顺应制度设置,对内部审计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并没认识到内部审计是增加组织价值的巨大潜力,有的甚至从心理上排斥内部审计,认为内部审计是给自己挑毛病的机构。三峡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在公司总经理领导下开展工作,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公司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仍然不够,内部审计提出的建议、意见往往被束之高阁,仅仅作为摆设。

2.2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环境复杂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在复杂的内部环境下,面临审计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执法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内审人员往往难以应对纷繁的审计内容,难以全部掌握相应的法规规定,以至审计过程中得过且过,所用法律依据五花八门。

(1)经济环境。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70余年产业进步历史。1997年8月4日,A股上市,成为重庆市电力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全国水利系统首批上市公司,是重庆三峡库区重要的电力负荷支撑点。拥有总股本209,563,200.00元,其中国家持股33.27%,资产总值11.73亿元,下设3个全资子公司、4个控股公司和4个分公司,年售电量可达7亿千瓦时以上,最高年利润达7106万元,近几年每年上交税金3000多万元。

三峡电力公司以水力发电为主,在国家大力扶持水电企业的政策下,水电的竞争优势较大。随着万州工业强区、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战略的实施,作为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万州的三峡电力公司为公司的快速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但同时装机容量较小,供电网络脆弱,在规模效益上又为公司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三峡电力公司内部审计面临着审计对象范围广、内容多而杂、经营类型复杂的局面,内部审计能否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这也为内部审计部强化审计职能、提高审计质量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新的挑战。

(2)法律环境。内部审计一方面要受众多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普遍缺乏与自己企业相适应的内部审计质量标准和规范。以三峡电力公司来说,从2003年至今,内部审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共编发了包括资金管理、会计成本、财务监督等1500多个文件,其中有些规定是相互冲突的,由于公司内部审计人员有限,内部审计业务标准和操作规范还比较匮乏,以至于审计人员在执法时思想混乱,看不清问题,处理问题时所用依据五花八门。比如在审查出“小金库”的处理问题上,有的仅没收小金库剩余金额,既不罚款,也不追缴已经从小金库中支出的款项,有的则认为应以全部发生额为准,还有的干脆认为所属单位利益与公司利益在根本上一致,不必在审计报告中加以揭露,严重影响了审计权威性和效果性。相反,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和内部审计质量的标准方面却几乎没有,内审人员认为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标准和规范审计工作是自己给自己下套。

(3)社会环境。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常常“闭门造车”,忽视与外界的沟通协调,以至于内部审计“孤军奋战”,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公众的认可,被审单位的理解。内部审计也被当作了“挑刺”、“例行公事”,内审工作难以开展。从三峡电力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审计部除了每年例行接受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和对各分子公司、各部门的审计往来外,与外界很少接触、沟通。再加上,公司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考核主要以内部审计的数据为依据,并与奖惩挂钩,内部审计有时会抹不开情面,往往对单位故意隐瞒收入、跨年度转移利润等违规行为听之任之。公司内大多数人对内部审计知之甚少,甚至有的领导对审计工作也是一知半解。

3提高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环境质量的对策

(1)完善治理结构,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的任务和特点决定了内部审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是单靠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审计行业自身就能解决的,一个健全有效的组织内部治理结构能为内部审计提供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和制度基础。上市公司应充分保证内部审计在公司的独立性,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高于其他任何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受股东大会、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在行政上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避免将内部审计部门当成一个摆设。

(2)加强领导,强化审计职能。内部审计机构能否独立,内部审计人员能否到位,内部审计权威能否树立起来,关键取决于公司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和支持程度。领导重视程度越高,内部审计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

三峡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在面临审计范围广、责任重、难度大的情况下,公司领导更应彻底改变对内部审计仅仅是“挑刺”的认识,要从共同的公司目标——增加公司组织价值的高度去重新认识内部审计工作,要把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全面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促进公司提高经济效益的重大措施来抓。对内部审计的各项工作,公司领导要从高层次和综合管理上理解、关心、支持,使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内部审计应积极主动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思想,不断加强宣传并突出其建设性的一面,逐步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市公司应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度:设置合理的机构和人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保证得到有效实施,保障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最大限度地防患于未然,提高公司运营的效率及效果。

(4)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企业管理。上市公司应通过对公司文化的建立和发扬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公司“荣辱与共”,同时,内部审计机构也应加大对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宣传,取得广大职工的认同。

综上,上市公司应重视和加强内部审计环境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领导和内部审计自身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环境质量,促进上市公司组织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肖仲云.刍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环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0).

[2]尹顺达,曲世友.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2(2).

[3]廖蔚.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研究综述[J]. 中国市场, 2015(1).

[4]朱锁秋.信息化环境下社保审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 中国市场, 2014(14).

三峡水利范文5

众所周知,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建成后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巨大,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但历来宣传较少的是,三峡工程同时具有巨大的生态与环境效益,并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发电的进程逐步得以发挥。

巨大的防洪效益

防洪效益本身具有生态与环境效益的意义。洪水灾害,是长江对中、下游广大地区,特别是荆江地区最大的威胁,也是流域内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对长江上游洪水进行控制和调节,减免长江中、下游洪水威胁,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延缓洞庭湖的淤积,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工程建成后,除可以避免洪涝灾害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外(修建三峡工程与不修建三峡工程相比,多年平均可减少直接经济损失约9.7亿元(1986年价格)。如遇1870年特大洪水,可减少淹没农田1000万亩,减少农村、城镇和工矿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50亿元,还可避免因特大洪水造成荆江大堤和洞庭湖大量圩垸溃决所造成的大量人口死亡,避免京广、汉丹等铁路干线中断或不能正常运行),还可减少分洪区运用机率,减免因分、蓄洪对生态与环境引起的不利影响和损失;可有效地控制上游来水,减少分流入湖的水沙,减轻湖区的洪水威胁,延缓洞庭湖的淤积,改善湖泊生态;可对澧水洪水进行错峰补偿调节,减轻洪水灾害,并为松滋等四口建闸控制和洞庭湖的根本治理创造条件;减少分洪与防汛抢险的机遇,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钉螺的蔓延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巨大的减排效益

按工程设计建设方案,三峡电站共安装32台机组,总装机容量2240万kw(千瓦),年发电近900亿kwh(千瓦时)。每年可减少原煤消耗5000多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硫100多万吨,二氧化碳1亿多吨、一氧化碳约1万多吨、氮氧化物约40万吨,并减少大量的飘尘、降尘等。三峡工程的水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取得相同电能的同时,可以避免在经济发达而能源短缺的华东地区建设火电厂及其附设灰场大面积占用土地对生态与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煤矿开采、运输系统建设和营运等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耗费大量水资源及冷却水排放导致局部水体的热污染问题等。

自2003年三峡水电站左岸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以来,至2006年3月26日止,三峡水电站累计发电量为1540.25亿度,葛洲坝水电站累计发电量为3452亿度。仅以三峡水电站累计发电量计算,即相当于减少原煤消耗7300~9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80万吨,二氧化碳约1.8亿吨、一氧化碳约1.8万吨、氮氧化物68万吨。

生态调度效益

三峡水利枢纽与葛洲坝水利枢纽是不可分割的梯级枢纽,枢纽及其水库优先考虑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联合统一调度。在三峡工程建设之初,即考虑到相关生态调度问题。

根据《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三峡水利枢纽为满足泄洪、发电和排沙等需要,自高程175米至90米之间,有多层泄水口,存在着分层泄水的有利条件。遇有特殊情况,坝下提出泄水水温要求时,从总体要求出发,考虑从枢纽的不同高程泄水口泄水,实现水温调度以适应坝下鱼类产卵高峰期的水温要求。”建议“运用水库调度产生人造洪峰促使家鱼繁殖”,“在腾出防洪库容期间,通过调度,有节奏地在数天内逐步加大下泄流量,形成显著的涨水过程,应是可以实现的。”认为“如果水库调度考虑家鱼产卵的要求,在其繁殖期人工制造洪峰,则建库后对家鱼资源增殖有利。”同时要求“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在进行水库调度时,应重视和考虑中游平原湖区的排水要求,配合平原湖区的原有排水设施,使湖区农田的地表积水和地下水在冬枯季节能得以顺畅而适时的排降。”

2005年,中国三峡总公司完成了“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调研工作并启动“‘四大家鱼’产卵繁殖生态调度”项目。“‘四大家鱼’产卵繁殖生态调度相关的前期基础研究”,旨在通过调查明确长江“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水域、规模和鱼苗成色,定量描述“四大家鱼”繁殖所需水文/水力条件及三峡工程调度运行对生态水文/水力条件的影响,进而为深入开展三峡工程“人造洪峰”调度研究奠定基础。其他生态调度相关研究将按计划陆续开展。

《在三峡(初期运行期)――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调度规程》中,明确三峡工程排漂、水库环境保护及其调度相关规定。随着生态调度基础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取得,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调度中将更有效地开展生态调度。

三峡水库于2006年9月20日开始蓄水,10月27日成功实现蓄水至156米的目标。蓄水方案强调既考虑长江中下游防汛要求,也考虑沿江抗旱要求,同时考虑蓄水对库区地质灾害治理、电网调度、长江航运等的影响,以保障蓄水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峡水库从135米蓄水至156米后,新增库容达110.8亿立方米。由于现在三峡船闸正在完建,已完建的船闸一、二闸首的底坎在139米,为保证三峡船闸运行,水位需保持在144~156米之间,可调节库容为67亿立方米,而这些库容将在枯水状况更严重时为下游补水。

据长江水情统计资料,长江湖北宜昌站2006年实测来水量只有多年平均值的64%,据有实测资料以来倒数第一位。2006年11月长江进入枯水期后,中下游水位持续退落,中游宜昌、荆江河段达不到2.9米的通航水深,频频出现船舶搁浅险情,中下游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出现困难。中国三峡总公司经过慎重研究,决定适时启动补水调度机制,逐渐削落三峡水库水位,以改善下游航道的航深,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具体补水方案是:当三峡水库水位高于144米时,加大下泄流量控制,使葛洲坝下游庙嘴水位不低于38.5米;当三峡水库水位降至144米后,则按上游实际来水量下泄。

第一阶段补水调度从2006年12月15日开始实施,至2006年1月上旬止。主要是根据上游来水情况,不定期、间断性为下游补水,以满足下游航运、用水的基本需求。初始库水位为155.3米,补水结束时三峡水库水位下降为154.8米,下降绝对值为0.5米,补水总量约3亿立方米。

第二阶段补水调度从2007年2月2日开始实施,水位从155.3米降低,预计3月底降至约151米,补水总量为27.8亿方。至2006年3月26日,三峡水库库水位为151.3米,目前下降绝对值约4米,可动用库容为37.6亿方,补水调度仍在持续进行中。

目前三峡总公司已申请今年汛末将水位蓄至172米,使水位可在144~172米之间调节,届时可调节库容将达190亿立方米,是现在的近3倍,三峡增调长江水位的能力将会提高。

节水发电效益

三峡水利范文6

蔡其华说,长江委承担着长江流域的水行政管理职能,是三峡工程的设计总成单位,也是调度管理单位,有责任、有义务及时研究解决三峡工程的有关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回应社会关切。

由于2011年入汛以来,长江上游尚未发生较大洪水,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还没有机会发挥,但已为拦蓄上游洪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长江防总正严阵以待,长江上游一旦发生洪水,将通过科学调度,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巨大防洪作用。

《水与中国》: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严重干旱与局部洪涝是三峡水库“诱发”的吗?三峡工程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蔡其华:2010年10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持续严重偏少,造成江河湖库水位普遍偏低,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发生秋冬春夏四季连旱的特大干旱局面,干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抗灾之急,历史罕见。发生严重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受赤道东中部太平洋拉尼娜现象影响,2011年以来大气环流系统异常显著,南方热带系统偏弱,北方冷空气活动势力强大,流域水汽输送通道未能有效建立,造成长江流域降雨偏少4成,其中长江中下游偏少5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少。

进入6月份以来,特别是6月3~17日,长江流域发生了4次较强降雨过程,4次过程的共同特点是降雨都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干流附近及两湖水系,累计雨量超过100毫米,笼罩面积约66万平方公里。此时,长江流域正处于主汛期,冷暖气流交汇造成的多个地方发生的强降雨,致使流域内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四川、安徽、重庆等省市发生局部洪涝灾害,但长江干流及主要大支流汛情平稳。

2011年1~5月,三峡水库水位从175米持续消落,长江防总调度三峡水库共向下游补水约195亿立方米(平均补水约1500立方米每秒)。尤其是5月以来,为应对长江中下游持续干旱,支持中下游沿江地区抗旱引水,长江防总先后四次加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共向下游补水44亿立方米。据测算,因三峡水库补水,长江中下游干流各站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抬升,其中四五月抬高荆江河段水位0.9~1.2米,抬高长江中游干流水位0.7~1.0米,抬高长江下游干流水位0.6~0.9米。补水不仅解决了因水位下降而导致的湖北观音寺、颜家台闸移动泵站不能在固定基座上设置的困难,而且降低了沿江城镇应急取水泵站和电灌站的扬程,有效提高了取提水效率。同时,航运船舶装载率提高,中游河段航运运输成本下降约10%,并且初步遏制了水位下降对中下游河道、湖泊等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取得了较好的供水、灌溉、航运和环境等综合效益。

由于2011年入汛以来,长江上游尚未发生较大洪水,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还没有机会发挥,但已为拦蓄上游洪水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长江防总正严阵以待,长江上游一旦发生洪水,将通过科学调度,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巨大防洪作用。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2006年川渝出现罕见大旱,2007年重庆市遭遇特大暴雨,今年长江中下游大旱,均属极端天气事件。从天气成因来看,造成极端天气事件的主因是从地面到约5500米之间高空天气形势的变化。三峡大坝坝高仅185米,相对于5500米来说是一个微量,不至于对长江上游高空天气形势产生影响。部分地区大旱属降雨特枯年份发生的自然现象,与三峡水库无关。大型蓄水工程由于水面蒸发可能使得水库周边地区湿度有所增加,这对干旱而言属正面效应。

《水与中国》:国内一些地震活动与三峡蓄水有关吗?

蔡其华:三峡大坝按7度抗震设计建成。根据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的地震监测分析:蓄水初期诱发密集型微小震群,震级小于3级的占地震总数的99.4%,蓄水后记录到的最大地震为4.1级。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绝大多数分布在前期预测的水库诱发地震潜在危险区内及周缘,主要集中在库区两岸10公里以内。经实地调查,多数地震都是库水淹没废弃矿山和岩溶发育地区引发的矿山型和岩溶型地震。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龙门山地震带,三峡大坝所在的黄陵背斜属于扬子准地台中部的上扬子台褶带,它们相距700公里,其间隔着四川盆地, 两者区域构造条件截然不同。三峡库区有厚度大的隔水层环绕,不存在水库渗漏问题,与龙门山构造带不存在水力上的关系。汶川地震与三峡水库蓄水无关。

《水与中国》:三峡大坝人防安全如何保证?

蔡其华:大型水库提前预泄是在现代战争中行之有效的人防措施。在三峡工程枢纽建筑物设计中,已考虑战时与平时运用相结合。大坝有大泄量的底孔深孔和表孔,降低水库水位所需时间较短,由正常蓄水位175米降至135米,按最大下泄流量的40%控制下泄,最多只需7天。同时,三峡水库下游约38公里处的南津关宽度只有200~300米,其上段有20公里长的峡谷河段,对溃坝洪水将起到约束作用。溃坝模型试验表明,在大坝遭突袭时,由于狭长峡谷的约束作用,对下游荆江河段不会造成重大灾害。战时水库运用水位控制在145米,必要时短时降到135米甚至更低,是可以减少溃坝损失的。

《水与中国》:有一种说法,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缩水”了。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蔡其华:这是一种误解。2010年汛期,社会高度关注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戏说“缩水”或“折旧太快”。事实上,三峡工程防洪能力从没改变过。误解的原因在于是没有把三峡大坝自身的防洪能力与大坝下游保护区的防洪能力区分开来。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即设计标准是“防千年一遇的洪水”,并按照“防万年一遇的洪水,再加10%”进行校核。这是针对三峡工程本身安全的抵御洪水能力而言的。也就是说,当三峡以上长江流域发生千年一遇的洪水时,大坝的各种运行指标都不受影响;即使遭遇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大坝的主体结构也不会受影响,但其附属工程可能会受一些影响。“防百年一遇的洪水”,是针对三峡水库建成以后,通过三峡水库拦蓄洪水减少下泄,可使其下游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从三峡水库建成前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也就是说遇百年一遇洪水,通过三峡水库控制下泄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44.50米,不需启用荆江分洪区;遇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洪水,通过三峡水库控制下泄,配合荆江地区蓄滞洪区运用,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45.00米的保证水位,从而保证荆江河段的安全。

《水与中国》:“保武汉就要淹重庆”的说法有依据吗?

蔡其华:没有依据。2010年汛期,当三峡水库拦洪时,坝前水位虽有升高,但对重庆水位的影响不大,在重庆下游有一个铜锣峡十分狭窄,在大水时这个峡口可壅高水位20~30米。例如,2010年7月19日,当时三峡入库洪峰70000立方米每秒,汉江又发生了建库以来的第二大入库洪峰,武汉江段受两江洪水夹击,防汛形势紧张,所以用三峡水库拦洪削峰,控制下泄40000立方米每秒,减轻武汉江段的防洪压力。当时三峡水库拦洪水位148.08米,相应重庆寸滩水位185.06米,这说明三峡水库回水并没有到达重庆。当时重庆上有岷江及嘉陵江发生大洪水,下受铜锣峡“卡脖子”宣泄不畅,致使重庆水位居高不下。到7月23日三峡最高调洪水位158.86米,此时寸滩水位已退至173.26米了。可见, 造成重庆高水位的主要原因是金沙江、岷江、嘉陵江来水及铜锣峡峡口壅水共同作用所致。

《水与中国》:泥沙淤积会影响三峡水库的使用寿命吗?

蔡其华:这是因为黄河的三门峡水库曾经出现过泥沙淤积所带来的负面的影响,很多人也担心在长江的三峡水库会不会也发生同样的问题。大家都知道,黄河的特点是水少、沙多。相对黄河来讲,长江的特点是水多、沙少。长江的水量,通俗地讲相当于18条黄河,而长江的每方水的含沙量相当于1/30的黄河水。三峡水库和三门峡水库的排沙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三峡水库目前的排沙能力为30%~40%,根据三峡数学模型研究成果,不考虑三峡上游兴建水库的拦沙作用,约100年左右三峡水库达到泥沙冲淤平衡,即泥沙来多少走多少,届时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被淤积14%。而三峡水库的排沙能力将从目前的30%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会达到百分之百。

近年来,上游水利水电建设发展迅速,如考虑上游建库拦蓄泥沙后,三峡水库运行100年的淤积量,仅相当于上游不建库拦沙方案40年左右的淤积量,可见上游建库拦沙作用十分显著。近10年上游的来沙量已由论证阶段的年均5.3亿吨,减少到2亿吨左右。三峡库区的年均淤积量约1亿吨,仅为论证阶段预计值的1/3。可以预期,三峡水库的约90%的防洪库容将长期得到保留供人们使用,与上游干支流水库联合运用,三峡水库的调洪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水与中国》: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下游发生的崩岸等问题如何解决?

蔡其华:三峡工程运用后,出库泥沙含量降低,发生清水下泄,水流挟沙能力增大,影响了护岸工程。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以来,大坝下游河道冲刷主要发生在宜昌至城陵矶河段,全程冲刷已发展到湖口以下,冲刷的速度和范围大于论证阶段的预计,但河势总体上尚未发生巨大变化。由于近岸河床明显冲深,“崩岸”现象较蓄水前有所增多,但大部分仍发生在蓄水前的原崩岸段和险工段。1998年大洪水以后,护岸工程不断加固,故三峡蓄水以来,长江的中下游堤防未发生重大险情。今后通过加强河道监测,实施荆江等河段崩岸治理等河势控制工程,同时严格制止非法采砂,是可以保证堤防安全的。

《水与中国》:三峡水库运用后,是否加剧了长江口盐水入侵问题?

蔡其华:三峡水库的调节库容只占坝址断面年径流量的3.7%,为季节性调节水库,其调蓄作用不影响长江口的入海水量,但年内分配有所改变。在每年汛后的9月中旬至10月期间蓄水,其间水库下泄流量将较天然情况有所减少,但长江口的盐水入侵多发生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其间三峡水库的下泄流量较天然情况增加,会减轻盐水入侵。比如,今年1到5月,三峡水库向下游补水195亿立方米,最大增加下游大通站流量每秒2500立方米,有效缓解了盐水入侵。近几年来,盐水入侵的频度和强度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长江口北支因淤积萎缩导致盐水倒灌南支,也与长江上游来水偏枯、大通以下江段抽引水量增加,以及海平面上升等因素有关。

《水与中国》:三峡水库运用是否破坏了天然景观?

蔡其华:三峡水库水位抬高到145~175米高程,必然淹没一些景点,但总体来说,对三峡风光的影响是有限的。每年四五月至10月,由于要防洪,坝前水位将降至145米,几乎不影响三峡风光。三峡的两岸山峰高程多在1000~1500米,即使水位升高30米至80米,峡谷感不会被减弱多少。由于水位的升高,还产生许多极具吸引力的人工景观。高峡依旧,新增平湖,景色更为壮美。

《水与中国》:三峡工程的建设是否对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影响?

蔡其华:兴建三峡工程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兴建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主要有利影响在长江中下游,主要不利影响在库区,大部分不利影响采取恰当的对策和措施可以大为减轻。

工程兴建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三峡水库可以有效地减轻洪水灾害对中下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平原湖区生态与环境的严重破坏,对人民生命财产及生产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保护和改善作用,并可减轻洪灾对人们心理造成的威胁。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缓洞庭湖淤积、延长湖泊寿命,以及改善中下游枯水期水质、水量等。此外,水电与火电相比,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工程兴建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根据不利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可分以下几类。

不可逆转的影响:水库蓄水后,部分土地、耕地等被淹没。

影响较大,采取措施可减轻的影响:移民安置和城镇迁建过程中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库区泥沙淤积和坝下河道冲刷;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等。

影响较小,采取措施可减小或避免的影响;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对水质和水温的影响;对区域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系统的长远影响等。

《水与中国》:该如何评价三峡工程建设的利与弊?对弊端是否进行过评估,制定过相应的解决方案?

蔡其华:三峡工程的建设利大于弊。三峡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

防洪方面:三峡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有效控制上游洪水,使中游各地区防洪能力将有较大提高,特别是荆江地区防洪形势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可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即使发生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配合荆江地区蓄滞洪区的使用,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45米的保证水位,从而保证荆江两岸的防洪安全。2010年,三峡水库进行多次防洪运用,累计拦蓄洪水260多亿立方米。其中,将三峡最大入库洪峰70000立方米/秒削减为40000立方米/秒,削峰30000立方米/秒,降低荆江河段沙市站水位最大2.5米左右,避免了沙市水位接近保证水位,降低洞庭湖口城陵矶(莲花塘站)水位1米左右,为下游防洪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初步测算,2010年汛期,三峡工程防洪经济效益达到266亿元。

发电方面:水电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900亿千瓦时,对缓和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电力紧张状况有重要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减少大气污染起到重要作用。截至2010年底,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累计发电8608亿千瓦时。2010年梯级电站发电量为1006亿千瓦时,其中三峡电站发电量为843.7亿千瓦时。

航运方面:可显著改善长江特别是川江渝宜段(重庆――宜昌)的航道条件,可使万吨级船队直达重庆,并较大改善中下游枯水季节航运条件,使长江真正成为黄金水道,对促进西南与华中、华东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发展长江航运事业具有积极作用。

三峡水库在枯水期下泄流量较天然情况增大,有利改善下游水环境状况和供水条件;此外,还具有巨大的旅游效益。可以说三峡工程是一个条件优越、效益显著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

对三峡工程有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包括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问题,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水环境保护问题等,在三峡论证阶段都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在设计阶段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在工程建设期间,按设计完成了相应的工程建设。

三峡工程建成投运后,根据工程运行情况,对水库进行了优化调度,全面地发挥了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对上下游带来的问题我们一直在认真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理,使工程多利少弊,长治久安,全面发挥综合效益,成为千秋万代造福人民的工程。

《水与中国》:三峡工程如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筹兼顾?

蔡其华:三峡工程的社会效益主要是指防洪、航运、供水与生态等方面的效益,而经济效益主要是发电效益。

汛期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兼顾发电、航运、生态、地质灾害防治和泥沙冲淤;枯水季节统筹考虑供水、发电、航运、生态和冲沙减淤等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