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翻译范例6篇

三峡翻译

三峡翻译范文1

1、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3、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4、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来源:文章屋网 )

三峡翻译范文2

一、学会补充

古代汉语中有些句子短小精悍,精练简洁,学习文言文就要学习一些有省略某些句子成分的句子。从省略的方式说,有承前省,蒙后省和对话省;从省略的内容来说,有时是主语、谓语和宾语,还有时是介词词根。我们阅读文言文时,遇到这种省略情况,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以便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二、学会调整

在古代文言文中,一些词序是有其特殊规律的,比如宾语前置、定语和状语后置、主语倒装等。翻译这样的文言文句子时,如果仍然按原来文言文的词序翻译,就不容易理解,易产生分歧,甚至能造成理解错误。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古今汉语词序变化的规律,对文言文学会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词序特点。文言文,尤其是在韵文中,常常有一种“倒文”的语言现象。倒文就是古代诗文中为求协韵或句法变化而倒置文字的现象。这种倒文或“语急而文倒”,或“倒文以协韵”。我们阅读古文时,遇到“倒文”这种语言现象,就必须根据内容,调整过来进行翻译。

三、学会保留

这里的“留”即保留原文不译。比如原来“文言文”中的一些“国名、地名、人名、官名、朝代名、帝号”,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的名称和度量衡标准等,都不用翻译。还有文中的一些基本词,如“人、手、山、水、牛”等反映自然界中常见的名词性事物,古今意义相同的一些内容,翻译时保留好,也不用翻译了。如果不是基本词,但今天仍沿用的一些词语,也不必翻译。另外,古人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常把诗句、民谣、格言、谚语等引入自己的作品中。例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中的“泪沾裳”,翻译时就应保留,如果把引用的内容也翻译过来就失去了引用的意义和韵味了。

四、学会替换

我们中国的汉语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许多文言文里的单音词不能在现代汉语中灵活运用,只能充当双音词的一个词素,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词义相同或相当的词语去替换文言文中的词语,这就是“替换”。例如:“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除了帝号“燕王”和方位词“上”不必要替换外,其余内容都要换成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相当的词,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曾经(跟你)在边境上会见燕王”。

三峡翻译范文3

口译较笔译而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首先,口译要求速度快。据研究,一般口译要比笔译快三十倍,因此,在瞬间做到语言各个层面对等几乎不可能。口译的现场性、及时性和时限性要求较高。其次,口译要求简明、易懂。口译的目的是让受话人当场完全理解所传达的信息,所以译语措词不应艰深费解,风格不应烦琐晦涩而应明晰畅达、通俗易懂。另外,口译要求适当的信道压力。由于受话人对难度和长度只有一定的承受力,口译应该照顾这种承受力,其难度和长度的选择应该适合受话人的信道接受力。

尽管口译有如此大的灵活性,根据口译场合及翻译内容的不同,对口译的灵活性也有不同的要求。在此笔者将口译的场合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

正式场合指双方领导人见面时的会谈、演讲、欢迎宴会、合作协议谈判等场合。因为正式场合所交谈的主题严肃,所谈内容具有一定政策性,所谈内容对双方来说都比较敏感,所面对的听众具有较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因此,从事外事口译的工作人员在事前应该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本单位的情况要比较熟悉。译者对本校行政结构、各院系的设置及专业情况,并对这些名称对应的英文要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各专业,院系的名称翻译前后要一致,并符合西方的表达习惯。例如:Iam,onbehalfofmystaffverypleasetowelcomeourdistin-guishedguststotheLawCollege.在这句话中,LawCollege的表达不符合西方对法律、商业等学院的表达习惯,人们一般说SchoolofLaw,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而对工程学院、艺术学院,人们可说CollegeofEngineering,CollegeofArtsandScience.对于大学学院的名称除了college外,还有institute,faculty等多种表达方式,实际运用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统一名称的使用,避免在口译中多词并用,使外宾不清楚究竟本学校的结构如何。

其次,要熟悉正式场合下的语句特点。一般情况下,正式场合的语言风格介于书面语和一般口语之间,是一种措词准确平易,语法简明严谨的口头用语。例如:IwishtoextendtotheAmericanUniversityDelegationourwarmwelcome.(我对美国高校的代表团表示热烈的欢迎)Reformandtheopenpolicyhavealsofurtherliberatedthenationideologically.(改革和开放也使民族精神获得了新的解放)以上例句也可以用其他方式翻译,但是总的原则是要尽量采用严谨的方法。

另外,外事工作人员平日要多阅读英文报刊,善于积累关于当前政治及形势的最新译法,这些在翻译实践中将起很大作用。例如:TheHongkongSpecialAdministrativeRegionwillretainthestatusofafreeportandaseparatecustomsterritory.(香港特别行政区将保持自由港和独立关税地区的地位)如果不注意收集有关译法习惯,此句很容易将“独立”对应为independent,这样容易使人理解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一个独立于中国的政治实体。又如:China’seconomyisanimportantquestion.(中国的经济是一个大问题)这句话,如果不加思考,将“问题”译成abigproblem,则让人觉得中国的经济真出了问题。日常工作中,还会在许多场合需要翻译中国典故和谚语,诸如,“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ThreecobblerswiththeirwitscombinedequalwithZHUGe-liang-themastermind),“百闻不如一见”(Seeingisbelieving),“班门弄斧”(Teachyourgrandmothertosuckeggs),“巧妇难为无米之炊”(Eventhecleveresthousewifecan’tcookamealwithoutrice),等等。总之,我们平常注意积累,多记忆一些固定用法。

非正式场合主要指与学校聘请的外国专家、招收的外国留学生在工作生活上的接触,另外,陪同外宾参观游览及购物也视为非正式场合。与正式场合的翻译内容相比,非正式场合翻译的语句多为长句,即以语篇为翻译单位。此种情况,需要口译员对原语段稍加分析,找出中心信息,对整个语篇进行逻辑调整,将句子和分句重新组合,适当增删,突出重要部分。整个译句不追求和原句在词、句层次的对应,而是把重心转移到整段话语意义的对应。例如:Ifouruniversityisturnedintoafirst-classuniversity,notonlyshoulditsacademiclevelliveuptothestandard,butalsoitscateringservices.Youcannotimagineabout20,000staffandstudentsarestillliningupinthequeueformealsincanteensbytheyear2011.There-foretheissueofhowtoimproveourcateringservicesshouldbeputonthetopoftheagenda.(一流大学,首先是教学、科研水平达到世界一流,但能否想象,到那时(2011年)我校两万多师生员工还敲着饭碗,拿着饭票,排着长队买饭呢?我看是不行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要建成一流大学,我们后勤怎么办?我们的饮食中心怎么办)

二、外事笔译

外事笔译同样要遵循一般笔译的要求,即达到传统的“信、达、雅”标准。此外,还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对重要的涉及到方针政策的词句,必须掌握好分寸。例如:TheChinesegovernmenthasresumedtheexerciseofsovereigntyoverHongkong.(中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行使)其中“行使”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否则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一直对香港拥有的历史事实。

第二,某些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很难在英文中找到对应的词或词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一些新的说法。例如:WecanencourageandpersuadeTaiwanfirsttohave”threeex-changes”withus,namely,theexchangeofmails,tradeandairandshippingservices.(可以鼓励、劝说台湾首先跟我们搞“三通”:通商、通航,通邮)“三通”是个概括的说法,严格来说trade本身就是双向的,译成exchangeoftrade不恰当。况且exchange的意思是交换、交流,“通”字的含义不明显。“三通”的新的译法是threelinks:linkoftrade,travelandpost,这样就把“通”字连在一起的味道译出来了。

第三,根据翻译的需要,有时对译文进行适当增减。例如:Definethedutiesincumbentoneachpersonorpost.(分清职责)分清职责的意思在中文十分清楚,但是英文如果仅只译definetheduties,则不清楚是什么样的duties,而加字之后的译文就十分明确了。

第四,有些固定习惯和专有名词,应沿用原特定的译文。例如:Principleofsovereignequality,而不是principleofstatesovereignequality.(国家平等原则)第五,对有些专有名称的翻译,如果存在多种译法,应该仔细推敲,全面考虑。例如:ThreeGorgesUniversity·(三峡大学)有人认为也可以译为SanXiaUniversity。究竟何种译法合适,应该首先考虑三峡在当地政府和大型企业里对外宣传使用情况。经过调查,当地政府和大型企业如“中国三峡开发总公司”在对外宣传中一直使用ThreeGorges译法,因此这一称呼对外国人来说已经比较熟悉,而且使用此译法,可以使学校无形中发挥了“中国三峡”的巨大效益。虽然“三峡”一词对中国人很熟悉,但是翻译的阅读对象不同,选择就不同。

综上所述,在外事翻译活动中,翻译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在吃透语句原意的深层含义的基础上,把握原文的思想内容,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适当的语言文字,达到传神入化。

参考文献:

[1]方梦之·汉译英实践与技巧[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2]任小平·外交口译的灵活性[J]·中国翻译,2000,(5)·

[3]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三峡翻译范文4

根据庞德诗学“三概念”,诗歌可以三类:声诗,形诗和理诗。

声诗强调诗歌的音乐特质,不同语言的读者即使不懂得诗的意思,但是也可以感受到音乐美。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概念很好的诠释了“诗即是歌”的说法。声诗几乎是没有办法翻译的,所以在庞德的译文里面有很多直接引用源语的例子。形诗从视觉角度出发,指诗歌能够带给读者视觉想象的特质,这个概念使得庞德在诗歌创作于翻译中格外看重意象的书写、创造与展现。好的形诗可以尽可能地翻译成目标语而又没有意象的流失。理诗意指诗歌的选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意图,描述的是诗人的借文字传达出的情感内涵。从这个角度来说,理诗是没有办法直接翻译的,而只能在目标语中寻找相似的结构表达相似的意义。

庞德翻译的大量中国古诗词都很好的体现了他的这些观念。本文将以诗仙李太白的《长干行》为例分析他的翻译。

《长干行》是一首爱情诗,描写的是一位居住的长干里的商妇自述。诗歌从男女主角小时候同嬉戏玩耍写起,至两人成婚,到最后丈夫出远门离去,妻子在家日日等候的故事。

从声诗角度来看,原文押了汉语拼音中的ai、ui、ao和a的音,这使得原诗读起来具有很和谐的音律美。而这些美感在译文中则几乎都流失了,因为译文并没有做到押韵。

从形诗层面来看,原诗中的一些比较典型的意象在译文中也得到了体现。在“十四为君妇”这句中,庞德把“君”译成了“My Lord you”。我们都知道My Lord来自希伯来文化,意指上帝。这一形象在希伯来文化中是全能的,是必须为人类所崇敬的。而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对妻子的要求就是以夫为天,人生存在的意义就是围绕着自己的丈夫。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把“君”和“My Lord you”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这一句的译文是“At sixteen you departed,You went into far Ku-to-en,by the river of swirling eddies”。瞿塘峡是三峡之一,滟堆是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这里将瞿塘音译之后还用“swirling eddies”做了补充解释,说明那里水流很湍急,能让目标语读者一读就明白。还有“八月蝴蝶来,双飞西草园”这一句的译文,“The paired butterflies are already yellow with August Over the grass in the West garden”,用“paired butterflies”翻译蝴蝶双飞的意象非常合适,既简洁明了又能让目标语读者很清楚地体会到原诗传达出来的意味儿。

但是译文中也有一些翻译不太准确的地方。如流传至今的“青梅竹马”这一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庞德译成了“You came by on bamboo stilts,playing horse,You walked about my seat,playing with blue plums.”“竹马”被译成了“bamboo stilts,playing horse”,可以看出译者理解了这一意象,并且尽量传达出原文本来的意味,但是stilts对应中文意思应该是类似高跷的东西,而“郎”到底是否是踩着高跷来的我们不得而知。这个译法我认为有待商榷。“床”在古语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坐具,另外一个是井栏。很明显译文采用的是第一种意思,我觉得在这里看做井栏可能会好一点。这两句承接前面的“折花门前剧”,说明俩人相见时在门前院子里的井旁边。还有“青梅”这个意象应译为“green plums”更为确切。“五月不可触”这一句译文是“And you have been gone five months”,这里的“五月”被译成了“five months”是理解错误的。上文提到瞿塘峡滟堆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容易触礁出事,按照这个理解应该译为“May”更为确切。

除此之外,译文还有意象流失的地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这一句中的“抱柱信”和“望夫台”,分别采用了《庄子・盗跖篇》尾生抱柱而亡以及孙尚香登高望远日日盼刘备归来这两个典故,旨在传达诗中的思妇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观念,理应是非常出彩的地方,而在译文中却流失了,这是译文的一大损失。“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这一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女子日日以泪洗面愁眉不展郁郁寡欢甚至逐渐衰老的红颜,而译文仅仅是简单的“They hurt me.I grow older.”并不能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因为忧伤而日渐衰老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

从理诗的层面来说,译文总体上还是传达出了原诗的思想情感。本文认为译得比较出彩的一句是:

I desired my dust to be mingled with yours

Forever and forever and forever.

Why should I climb the look out?

三峡翻译范文5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研究;特点;原则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和理解浅易的文言文。但是,由于文言文距离当今社会时代久远,语义、句法等语言现象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文言文的翻译在语文教学中是个难点。学生则是更怕学文言文,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

一、首先了解一下文言文文段的特点

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从选文内容上说,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越的才能。从考试内容看,命题的指导思想一直定位在“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文言文测试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理解、翻译时古今异义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如筛选主人公品行的句子。

二、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原则:

1.直译为主D对应性。对文句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2.意译为辅D灵活性。文言文中带修辞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都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三、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

1.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一是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二是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2.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例如:“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3.调。在古代文言文中,一些词序是有其特殊规律的,比如宾语前置、定语和状语后置、主语倒装等。翻译这样的文言文句子时,如果仍然按原来文言文的词序翻译,就不容易理解,易产生分歧,甚至能造成理解错误。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古今汉语词序变化的规律,对文言文学会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词序特点。文言文,尤其是在韵文中,常常有一种“倒文”的语言现象。倒文就是古代诗文中为求协韵或句法变化而倒置文字的现象。这种倒文或“语急而文倒”,或“倒文以协韵”。我们阅读古文时,遇到“倒文”这种语言现象,就必须根据内容,调整过来进行翻译。4.留。这里的“留”即保留原文不译。比如原来“文言文”中的一些“国名、地名、人名、官名、朝代名、帝号”,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的名称和度量衡标准等,都不用翻译。还有文中的一些基本词,如“人、手、山、水、牛”等反映自然界中常的名词性事物,古今意义相同的一些内容,翻译时保留好,也不用翻译了。如果不是基本词,但今天仍沿用的一些词语,也不必翻译。另外,古人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常把诗句、民谣、格言、谚语等引入自己的作品中。例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中的“泪沾裳”,翻译时就应保留,如果把引用的内容也翻译过来就失去了引用的意义和韵味了。5.扩。就是扩展。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二是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6.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7.替。就是替换, 一是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例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又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二是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总之,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时候,应教会学生一些高效实用的翻译技法,在实践中愉快地接受知识,并能迁移运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我们文言文教学更实用、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编.古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1012页.

[2]原编者王力,岑麒祥,林焘;增订者蒋绍愚,唐作藩,张万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49页

三峡翻译范文6

论文摘要:该文从语篇角度探索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指出翻译中的‘晤篇观’的重要性。“等效原则”,的指导意义,使其更好的指导语际间文化信息的传播与交际这一实践活动。

1.理论背景

1.1“等效原则”

翻译的过程,归根结底,就是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对等的过程。翻译理论中的所有问题,都与翻译对等有关。对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等效”,即译文对目的语接受者的效果应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的效果基本相同。这是由翻译的根本性质决定的。在实践中,翻译应尽可能达到“等效”。这一原则被称作“等效原则”。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A, Nida)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概念基础便是“等效原则”。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自然的对等再现原文的信息”。

后来,奈达在一本书中提出了“功能对等”概念。在这一等效理论中,他把社会符号学原理引入翻译研究,把语言与文化看成两个密切相关的符号系统。语篇不能脱离语境而独立存在。对任何一个符号的解释都必须联系与之相关的其它符号,无论是在词汇语法还是修辞层面上,符号都具有意义。在翻译中,译者要考虑符号在所有这些层面上的意义,用一系列功能对等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意义。

1.2“语篇观”

“大语篇观”是指:译者在翻译任何语篇时,必须对有关语篇的文化历史等现状要有较好或至少是粗浅的了解;理解正着手翻译的原文的片断局部甚至全部时,译者要运用这一知识,密切注意该语篇涉及的有关背景知识,因为所需翻译的原文涉及的有时不只是该语篇文字字面上所涉及的点滴知识,而会波及使用该文字的国家的上下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以及当前的社会情况。

“语篇观”是指:译者在做语篇翻译时,要从语篇特征“衔接”“连贯”角度出发,充分分析其中的连接手段:照应替代省略时与体的形式排比结构与逻辑衔接等在表达整体意义上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原文。

汉译英翻译,理解汉语原文是前提。这里的理解包括对我国语言文化等的过去和现在的理解。

2汉英语篇翻译实践

半个世纪以前的美国,出了一个根本不懂译出语而取得巨大成功的翻译家,那就是诗人庞德。他翻译的中国诗集《华夏集》在1915年发表后深受西方读者的欢迎;他译的《长千行》曾被评论家赞为20世纪美国最美的诗篇。然而,他在翻译唐诗“瞿塘堰预堆,五月不可触”时却出现了多处错误?他是这样翻译的:

You went into Ku-to-en, by the river of swirling eddies

And you have been gong five months

第一,他不知道“瞿塘”为三峡之一,“堰预堆”是其中礁石险滩的名称。译文删去二字,而成了“瞿塘峡”的地名。

第二,他不知道“五月‘’是指阴历五月,相当于阳历六月。译文译成“五个月”。

第三,他更不知道“不可触”是描绘阴历五月间江水上涨时堰预堆的危险可怕,还以为是夫妻分离不能见面。

在此不难看出:尽管庞德译作取得了诗的效果,这一点可与原诗相比,但除此之外,全面对比两诗很难找到其它对等的效果了。所以,只有对译入语拥有深厚的感性知识,与读者灵犀相通,知道如何唤起读者共鸣的译者才能取得等效。

又如:

“但单四嫂子待她的宝儿,实在已经尽了心,在没有什么缺陷。昨夭烧过一串纸钱,上午又烧了四十九卷《大悲咒》;收硷的时候,给他穿上顶新的衣裳,平日喜欢的玩意儿—一个泥人,两个小木碗,两个玻璃瓶—都放在枕头旁边。后来王九妈掐着指头仔细推敲,也终于想不出一些什么缺陷。”

我国翻译家杨宪益夫妇是这样翻译的:

Fourth Shan’ s wife had really done all could for her Bao’ er-nothing had been forgotten. The previous day she had burned a string ofpaper coins, thismorning she had bu ed the forty-nine books of the Incantation of Great Mer-cy, and before putting him in the coffin she had dressed him in his newest clothes and set by his pillow all the toys she liked best-a little clay figure, two small wooden bowls, two glass bottles. Though Ninth Aunt Wang reckoned carefully on her figures, even tnen she could not think of anything they had forgotten

等效原则在要求传达原文的精神实质的同时,也要求译文具有与此相适应的风格韵味,在文学翻译中尤其如此。在这篇原文中,单四嫂子那种无私的纯真的母爱,和她那一颗受了损伤的心灵的跳动,在这自然朴素的叙述中,得到了生动又传神的表现。

可以说,这段译文基本上满足了朴素自然又生动传神原文的两个特点。这种“满足”至少是通过一种途经实现的,即风格的一致与结构的一致是相符相成的:原文中对刻画人物起重要作用的一系列动作:“尽了心”、“又烧了”、“穿上”、“放在”等,在译文中也以一系列的语言结构再现出来:"had done" , "had burned" , "had dressed" , "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