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范例6篇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范文1

关键词:财务管理;毕业生;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0.034

1引言

财务管理专业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一级学科工商下设置的一个专业。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是由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与原三峡学院人文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组建而成。自组建以来,在“双服务”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利水电行业)的引领下,财务管理专业发展迅速,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生规模日益壮大。财务管理专业的迅猛发展也吸引了不少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甚至工科专业的大一新生转专业到财务管理专业。如此多的学生进入到财务管理专业学习,其就业质量到底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教研项目为依托,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不仅有助于学院了解学生们当前的就业质量现状,也有助于学院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向社会和用人单位输送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2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问题分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以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反映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优劣程度,包括大学生就业地区流向、就业单位性质、就业的薪酬水平、就业满意程度、职业发展空间等。基于此,我们在借鉴国内外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和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的基础上,据学院每年上报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实际情况,选择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的薪酬水平、就业地区流向、就业单位性质、就业行业等五个指标来调查和分析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1毕业生就业率

毕业生就业率是量化分析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衡量就业质量的前提标准,它可以直观反映毕业生就业人数比例。一般来说,高的就业质量往往需要合理的就业率水平做支撑,但并不是就业率越高,就业质量就一定越好。三峡大学2015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89.39%,说明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

2.2毕业生就业的薪酬水平

薪酬是毕业生基本生活的保障,是高质量就业的基础。一般来说,毕业生薪酬水平越高,f明用人单位对其能力的认可度越强,就业质量也就越好。数据显示三峡大学2015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月收入主要集中在两个区间内。有63.40%的毕业生月收入集中在2000-3000元区间段,有18.17%的人月收入集中在3000-3500元区间段。总体来说,毕业生就业薪酬水平偏低。

2.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

由于不同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所蕴涵的机会收益也就不同,因此,谁能在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就业,其就业质量也就越高。数据显示三峡大学2015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地区流向仍为湖北省,占比达到42.7%,其次是广东,占比13.34%,其后依次是江苏、湖南、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总体来看,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比较低。

2.4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就业单位性质不同,其工作环境和待遇也有所差异,因此,也能部分反映就业质量的高低。数据显示三峡大学2015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占比38.93%,其次是事业单位,占比15.36%。

2.5毕业生就业行业

毕业生就业行业不同,其薪资待遇也有较大区别。一般来说,垄断行业和金融行业往往薪酬水平较高。数据显示三峡大学2015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最高的是水利水电企业,占比23.51%,其次是制造业,占比16.19%,金融行业占比不到3%。

通过对以上五个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分

析,可以发现,尽管近三年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率很高,但就业质量并不是很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毕业生就业薪酬总体水平偏低。

(2)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比例较低。

(3)毕业生在金融行业就业比率过低。

3提高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建议

3.1改变传统的以会计为主的培养模式

财务管理专业虽然是属于会计学领域的财务管理方向,但是,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一直是以会计为主导的,导致学生重视会计相关课程的学习,而忽视财务管理相关课程的学习。一般来说,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毕业生比较容易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但想进入银行、证还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单位从事会计工作是非常难的。而一般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薪资并不高,这就是导致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薪酬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要改变传统的以会计为主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2根据培养模式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具有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根据培养模式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有的财务管理专业是以会计为主的培养模式,所以培养方案中主要以会计相关课程为主。而要培养具有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培养方案也要适当调整,增加具有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知识的相关课程。

3.3实施小班教学,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一直实施大班教学,一个班上130人以上,这导致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参与度不高。改为小班教学后,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分组上讲台讲解,提高学生的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永贵.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122126.

[2]廖志成.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讨[J].教育评论,2005,(3):8587.

三峡教案范文2

诊所式法律教育不仅在美国法学院普遍开展,并且迅速传播到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拉丁美洲、非洲、日本、印度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经过40年左右的发展,诊所式法律教育在国外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从2000年9月开始,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我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7所高校法学院尝试开设诊所式法律教育选修课程,此后很多院校陆续开设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至今已有上100所高校成为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式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单位。开办的诊所式法律教育形式较为丰富,主要为诉讼类法律诊所,如农民工维权诊所、消费者维权诊所、公益诉讼法律诊所、老人维权诊所、妇女维权诊所、刑事法律诊所、民事法律诊所等,也有少数为立法诊所、综合性法律诊所等类型。诊所式法律教育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法律诊所的建立和相关的研究基础

重庆三峡学院诊所式法律教育是依托重庆市律师协会三峡库区农民工维权中心开展工作的。同时重庆三峡学院领导对诊所式教育也高度重视,在师资配备、经费资助和图书资料上均给予了较大支持。在校内还特别为诊所课程指定有专门的80平方米法律诊所专用房(作为接待室和教室),并配备有专门的办公与教学设备。在重庆三峡学院政治法律系挂牌的“重庆三峡学院青少年维权咨询服务中心”这一特殊机构也是引导学生参加校内诊所法律实习的一个重要机构。重庆三峡学院于2009年5月25日加入中国法学会诊所式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成为加入该会第100位单位委员。由重庆三峡学院申请的课题———《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可持续发展研究》(诊通字[2009]第4号)获得了2009年度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式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诊所式法律教育课题研究资助。2009年法律诊所课题组以《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实践探索》为题,获得重庆三峡学院校级教改项目立项。诊所式法律教育课题组还得到香港大学法学院内地项目的支持进行法律咨询援助服务以及社会调研活动。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重庆三峡学院诊所式法律教育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认可。

(二)法律诊所课程的开设

重庆三峡学院法律诊所于2008年5月正式启动。而《法律诊所》课程于2008年9月开始开课,每学期开设一次。开设对象是本科法学专业学生,其性质为选修课。于2010年3月开始调为必修课。学生完成既定教学计划,可以获得3个学分。同时,学校亦认可指导教师在诊所教学中的工作量。参照兄弟院校相关制度,重庆三峡学院法律诊所先后制定了《重庆三峡学院法律诊所管理制度汇编》和《重庆三峡学院法律诊所教学文件汇编》。

(三)关于诊所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的选择

为了方便指导学生,重庆三峡学院诊所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负责课堂教学的模拟训练,还安排教师到法律援助中心定期值班,了解学生接待当事人或者提供法律咨询的情况。对于诊所学生的案件,诊所教师跟踪指导,并主持结案评析讨论。考虑到诊所教育的特点,我们把诊所法律教育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因为主要的法律课程都已经或正在学习,有利于法律诊所实践工作的开展。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诊所课程由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课堂教学的做法:全学期16周,安排课堂教学6周。在教学内容上,以学习律师实务和执业技巧、方法为主要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以角色扮演、实案练习、讨论交流、及课后作业、汇报晚会等训练方式。在实践教学设计上的做法:将教学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7人左右,指定1名协调能力较强的同学任组长。每周二安排一个小组轮流到农民工维权中心进行法律援助服务,其他小组在课堂学习,另外每周六安排1个小组轮流到法援站进行法律援助服务。由任课教师作为法律援助服务现场指导教师。保证每组每生可以轮流至少有2次参加实践活动。成绩考核方面参考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咨询接待记录的完整性,整理归档及时性、诊所法律教育宣传推广、学期总结报告,按时提交,内容充实、学生自评等方面内容加以评定。

三、关于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思考

由于诊所式法律教育在我国引进较晚,开展的学校比例较低,对于这一从国外移植来的新的法学教学模式,在本土化过程中难免水土不服,困难和问题在所难免。

(一)更新法律教育观念,积极开设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法学教育模式亦受到大陆法系的影响,大陆法系教育习惯采用讲座式的教学模式,强调法律的概念性、抽象性、逻辑性、理论性、科学性,而法典也为这种教育模式提供了现成的材料。诊所式法律教育作为一门法律实践教育课程,既是一种新的法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新的法学教育观念。我国高校应更新观念,统一认识,将诊所式法律教育纳入法学教育课程体系,明确诊所式法律教育作为法律实践教育课程是与其他部门法学教育同等重要。应根据其教学资源、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开设一门独立的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明确课程性质、开设对象、课时安排、课程学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建立教学评价体系,配备有实务经验的教师、专用的教室和设备等。

(二)多渠道解决经费问题诊所式法律教育需要比传统理论教育高得多的经费投入。法律诊所的建立和日常运转都需一定的资金支撑。应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进行筹措:一是学校的支持。各高校对诊所式法律教育不但在课时和学分安排上应高度重视,同时应该拿出专项资金来作支撑。二是与法律援助中心进行合作。法律诊所的学生通过法律援助中心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服务,既可以解决法律援助中心人力不够的问题,又满足了社会对政府法律援助的需求,同时使法律诊所有了稳定的案源,诊所式法律教育也得以开展。这一点在重庆三峡学院的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三是寻求政府和相关司法部门的支持,得到政策上的优惠和工作上的便利,允许诊所法律教育的学生在办理非援助案件时,可以收取一定费用。四是争取社会支持。积极宣传法律诊所的教育目的和公益性质,让社会认可法律诊所,争取接受社会捐赠。比如,重庆三峡学院诊所式法律教育得到香港大学的资助,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三)多途径解决案源不足诊所式教育要求学生参与真实的案件办理来提高其实践技能,而案源少也是实践中一个困扰我国诊所式法律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因为作为当事人很难放心地将自己的财产和前途命运托付给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即使其提供的是无偿服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与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单位合作的方式进行诊所式法律教育,让学生多参与办案。另外,可以多进行模拟训练,包括如何立案,接待和咨询、调查取证、谈判、法庭辩论等内容。还可以利用音像设备重复模拟训练,以扩大参与面和达到最好训练效果。

三峡教案范文3

增长速度一直慢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三峡库区工业开始发力――去年库区工业经济完成总产值3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1%,首次实现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且今年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重庆日报》3月17日消息 记者 郭晓静 实习生 方 瑶)

重庆打造“温泉之都”

我市已正式实施一项旅游产业规划,全力打造“温泉之都”。到2007年,重庆有望达到温泉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15%以上,初步形成“温泉之都”发展框架;到2010年,基本实现温泉产业化,把重庆建成“温泉之都”。

(《重庆日报》3月30日消息 记者 曾 立 方 科)

市级医院住院费人均要降400元

市民今年去医院看病可比去年少花钱,其中在市级医院住院平均费用至少可节约400元。在4月4日召开的全市医政工作会上,市卫生局明确向各医院一把手下达2006年硬指标――门诊费、住院费、药品收入必须降低。

(《重庆商报》4月5日消息 记者 陈 瑜)

一季度35名厅处级干部被查办

4月11日,市检察院今年一季度职务犯罪案件统计数据,35名处级以上(含处级)干部被查办。截至3月25日,全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159件、202人,办案总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5.8%,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637万余元。

(《重庆日报》4月12日消息 记者 张 勇)

全市农村年内实现户户通电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部署,市电力公司全面启动了“三新”(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计划投资19.1亿元,通过电网延伸方式解决15.37万农村无电户的用电难题,年底前实现农村户户通电。

(《重庆日报》4月12日消息 记者 杨永芹)

全市公共服务行业将全部推行办事公开制度

4月12日,记者从市政府办公厅了解到,4月起,我市公共服务行业将全部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学校、医院、水、电、气、公交等公用事业单位须通过该行业的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及媒体等,向市民公开其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等内容。

(《重庆商报》4月13日消息  记者 王 端 实习生 邵 强)

三峡移民精神感动中国

4月中下旬,由、国务院三峡办、重庆市委共同主办的三峡移民精神大型宣传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活动包括三峡移民精神报告会、《三峡移民精神颂》展览、大型方言话剧《移民金大花》。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实施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库区广大干部群众和支援帮助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全国各省区市、中央各部委,在三峡百万移民的伟大实践中,不仅取得了移民搬迁安置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也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三峡移民精神。这次活动分为北京集中宣传、全国巡回宣传两个阶段。4月7日至16日为在京集中宣传时间,4月中旬至6月上旬将在全国9个省市巡回宣传。随着这些活动的推进,三峡移民精神正感动全中国。

(本刊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等媒体)

我市4高校挂牌

三峡教案范文4

一、实施“洗脑工程”,促进观念和行动的转变

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知识、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让全体教师积极地认识、接纳,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西峡县城区一小采取多种形式实施“洗脑工程”:一是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启动“读书富脑工程”。制订了教师业务学习方案,就教师的读书范围、读书方法、笔记、时间数量等做了具体要求,使教师在自学的过程中走进新课程、学习新理念、掌握新模式。二是借助课堂观摩,使教师亲眼目睹新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及新模式给教师、学生、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三是立足校情,充分挖掘校内资源,组织学校业务领导、骨干教师分专题办讲座,开展讲学活动,从不同侧面将新的教育理念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相结合,变抽象为具体,使广大教师找到学习实践的方法。

二、实施集体备课制度,促进共同进步

为了能让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揣摩、实验和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西峡县城区一小提出了淡化形式、注重过程,有形备课与无形备课相结合的三轮备课制:即个人自主备课———教研组集体备课———课前自我加减。通过三轮备课,让教师充分体验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精妙之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师的共同进步。

三、开展观摩研讨活动,在课例研究中共同成长

为了加快教学改革,推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发展,西峡县城区一小建立了精品课机制,开展了“多人同上一节课”和“一人一课上多班”的观摩研讨活动。

“多人同上一节课”,即在同级、同科里统一教学内容,同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设计教学,通过听评课,真切感受同事的教育智慧,以弥补自己在使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共同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实效。

“一人一课上多班”,即选定一位教师经历“独立备课———说课———修改教学设计———上研讨课———进行交流———写教后反思”这一研讨历程,使其掌握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学灵活地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这样以具体的课堂实例进行研讨,就人人有话说,有问题谈,教学中的问题容易被发现,个人的智慧也容易被激发,“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也自然地结合了起来。最终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打开课堂大门,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

四、在不断反思中逐步提高

经验+ 反思= 成长。通过反思,教师能更好地结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独立性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城区一小规定教师在教前、教中、教后都要进行及时反思。教学前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在集备教案中增设个性设计;教学中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及时作出调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实;课后要及时在教案上写下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同时,还鼓励教师写个案研究、教学心得和案例分析,使教师在分析解剖自己时,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愉悦。

五、在课题带动下促进发展

三峡教案范文5

三峡民间美术造型与审美的特征在辉煌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百花园里,一枝优美、绚丽的三峡民间美术之花正俏然绽放。多彩多姿的三峡民间美术在上承巴蜀文化,下启荆楚文化,饱含着自身的思想基础、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根源,伴随着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的三峡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向世人展示出古老的三峡艺术的真谛和现代艺术生命的延续。三峡民间美术以淳深宏富、神奇动人的造型与审美,表现出源远流长的独特三峡民俗文化的神韵,赋予三峡文化艺术一种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取向。她是三峡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在三峡艺术长廊中散发出浓郁的艺术芳香和显示出十分诱人的艺术魅力。

一、造型特征艺术的造型是艺术表现的手段。任何艺术都需要用造型的手段来揭示艺术形象、精神、意境、美感……。不同地域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造型手段和方法,就中国的民间美术而言,有形象化造型、谐音化造型、意义化造型、情势化造型、功能化造型等民间美术共有的造型规律,三峡民间美术也包涵着这些造型方法。但是,独特的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宗教思想、感情气质等又形成了不同的造型特点,所以虽然我国众多的民间美术在材料工具的运用,取材内容、表现形式、造型手段等方面都十分相近或相同,但最后形成的艺术风格、艺术特点却各异奇趣,各具特色,这便是因为造型特点与审美追求不同的缘故罢了。从三峡民间美术来看,已形成了丰富的品类和多彩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地域广阔、民俗风情浓厚的艺术造型特点,特别是在以下三方面有独到的造型妙处。1.“寄善”写意的造型人中圣哲有许多倡导向善说。抑恶扬善是人们的理想,三峡民间美术家正是从“寄善”着想,用“仁善”心理,洞察自然物象,民情生活,风俗习惯,发现“善”美;用“善”美的心灵,托物喻理,晓喻人生,融慈化于艺术,造“善”美之形;用仁意“善”美之形寄情万类,衍生意象,陶冶人们心灵,舒豁人们的胸怀、思想、境界。“寄善”的心境使他们因物移情,缘情发思,开拓意境,畅意写神,塑造出善和、天真、妙解物趣的万物生灵的美好意境。三峡民间美术家在造型中,从平静、自由、随意、真切等中立意,去感受生活的脉搏,求索自然意趣的“善”形,从和顺、爱慕等构想中,去发掘具有生趣和神采的意象,透出浓浓的民俗情结;从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中,去追寻“善”与“意”的多样造型情致,达到内涵丰富、意趣盎然的境地。例如:闻名于世的丰都“鬼城文化”,以美妙离奇的传说与故事,塑造出千姿百态、精彩传神的众多鬼神雕像与神秘恐怖的场景,视感阴森恐怖,实际寄托着宣扬忠孝仁爱、扬善抑恶的文化内涵,那形神各异、惊恐万分的鬼神则透视出不同的“善”美。这些“善”形造型夸张、诙谐、有说唱艺术的滑稽夸张神气,加上鲜明艳丽的色彩和粗犷线条的表现,揭示出意境深邃的哲理兴味,富有生活的热情和生命的意义。又如:被誉为三峡奇葩的“白帝文化”,融诗词、书法、绘画、雕刻、装饰、园林建筑于一体,从外在看似展现夔州文化历史、山川风貌、民俗故事、峡江传说,其内在为思念、盼归、情爱、悲伤等“善”意之情的精妙揭示,很有发人遐想的意趣。这些充满“善”美的形象很少以仁慈宽厚、温顺虔诚,合掌微笑的佛像造像,大多是蹙眉怒目、刚健强横、气势逼人的非佛似佛、非僧似僧、意义深邃的小雕像、小工艺品等。雕绘手法概括、简单、象征,很少突兀的转折和生硬的棱角形状,主要以弧线造型为主。用色单纯,单涂为主,色不掩线,装饰性强。这种从“寄善”中写意,从写意中“寄善”的美术造型是三峡民间美术的一大特色。附图图〈1〉三峡石《孔子行吟图》2.寓意生灵的造型相传古代画龙,常常不画眼,因为一点,龙就飞跃起来,腾空而去,后谓“画龙点睛”。三峡民间美术造型继承了中国艺术对事物“活”的表现、“灵”的表现,在形和神上,以传神为主;在朴实和华丽上,以朴实为主。具有画外有意,形外有动,动中有“灵”,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精神的艺术内涵。三峡民间美术家把造型生动,灵捷、活泼、有趣的物象,经过巧妙构想,营造出体态爽朗,舒展夸张,姿态含蓄,喻意深邃的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美术形象,从而揭示出具有象征吉祥幸福,如意顺遂,欢乐吉庆,和谐美满的三峡民俗风情,达到寓情灵动的艺术境界。如:长江三峡石艺术,从自然中寻觅、遴选、构思、加工、塑造等都浸透着寓意生“灵”的造型观。首先,美术家要带着创意和丰富的形象思维去寻觅,经反复观察、审度,确定峡石的寓意内涵,或形似人物、动物、植物的峡石,或具有诗意文采的峡石,或富有绘画形式的峡石,或奇状怪形内涵深厚的峡石……。其次,有些峡石还需匠心描绘,加工处理,组合成造型美妙,寓意深刻,趣味无穷,比自然美更高的“灵美”。看吧!《孔子行吟图》(图〈1〉)一尊仅22厘米高的深蓝色峡石中,露出与峡石外轮廓十分吻合的一块乳黄色,一个鬼斧神工的深蓝色造像展示其间,看似一个婉雅俊逸,严谨持重,微微俯首圣哲的孔夫子在行吟、说教。这尊三峡石与底座的色彩、石质,造型都结合得相当和谐完美,酷似一个整体,表现出作者寓意生灵的艺术思想。又如:三峡根雕又与其它地方的根雕有所不同。长江三峡根艺蕴藏十分丰富、独特,是千百年三峡江水冲刷、浸泡、挤压、腐蚀所成,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千奇百怪、十分绝妙的造型树根。有的质面光滑、细腻,有的粗糙斑驳;有的姿态易妙,有的十分简括;有的大如磐石,有的细小如微;有的沉如铁石,有的轻若芦蒿;有的色泽光亮,有的暗洗晦涩;颜色或白、或黄、或紫、或黑……,有的气味芳香……。三峡美术家把这些天然造化树根作为一种情愫的载体,赋予丰富的想象与创造,神奇地构建了三峡根雕的美。《孔雀》(图〈2〉)是一件三峡根艺品,一只栩栩如生的孔雀,敞开美丽的翅尾,独脚直立,俯首凝视,象是一个开屏的孔雀,象是孔雀面对明镜的水面而映照,或者正在觅食……。使你能从造型中体会出更多的艺术精神。这无不表明三峡民间美术家运用这种造型的审美意义。附图图〈2〉根雕《孔雀》3.实用与美观的造型游过三峡的人,往往会被矗立在江岸的历史文化景观的天然的艺术造型美所吸引,赞叹不已。当身临其间,欣赏这些景色壮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时,琳琅满目的书画、雕刻、装饰与游乐的艺术空间相映成趣。这些古文化景观形态优美,形姿俊俏,自然和谐,显示出整体与丰富的美感。构成采用“上下呼应”、“前后@①护”、“左右对称”、“外张内顾”的布局,尤其是利用变化的直线、弧线与艳丽浓烈的民俗色彩描绘形体,求得鲜明强烈、和谐统一的艺术神韵,把功能与美同三峡地貌、风俗、情感互融,体现为适合于三峡自然环境的实用与美观完美结合的艺术精神。其它三峡民间美术:蓝印花布、挑花、刺绣、编织、皮灯影、年画、竹帘画、根雕、石刻等更是运用实用与美观造型的杰作,这些民间美术选材质美,造型生动,表现美妙,寓意深刻,直接为三峡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成为意趣鲜明的三峡民间艺术。如著名的梁平竹帘画,《辞海》记载:“竹帘画,在细竹丝编的帘子上加上书画的工艺品产于四川梁平。”历史悠久的梁平竹帘画,采用当地盛产的慈竹作为原料,经过精细加工制成纤细如丝的竹丝,运用纺织方法制成实用与观赏相结合的各种形式大小的挂帘、屏风、装饰画及实用工艺品,直接美化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梁平竹帘画,色泽素雅,质地锦薄,工艺精密,有“薄如蝉翼淡如烟,万缕千丝总相连,借得七仙灵巧手,换来天下第一帘”的美。浓厚的地方艺术特色成为国内外友人收藏和馈赠亲朋好友以及友好交往的艺术礼品,成为三峡民俗艺术的一绝。

二、审美特征民俗艺术的审美凝聚着某一民族或地区人们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有强烈的民俗性和共同性。地域的文化积淀、习俗风情、地貌环境必然给这个地区的民众意识、情调、志趣、喜好等提供营养和土壤,并留下一定的烙印。这便是艺术上形成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相通”的艺术情致,这是人们主观情感与外界事物同形同构的关系所致,是外界事物情感化,意识化,即“自然人化”的结果。故民俗流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三峡人世代生活在这大山大江,风繁物茂,地理环境复杂,生活习俗丰富的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相融的渝东地区,这里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使三峡人逐步形成了合符于自身物质与精神需要的审美,三峡民间美术家用真诚的情感把时代,民族的精神融合,构建出符合三峡地域文化情致的审美,其审美特征如下:1.阳刚之气的刚健奔放美咆哮的峡江水,怒涛奔涌,一泻千里。使居住在峡江两岸的三峡人具有强劲的体魄、卓越的才能和惊人的意志与毅力,铸造了峡江人高亢、明朗、激进、坦荡、率直、雄壮有力的刚毅之气。三峡民间美术家的情感、品格、审美直接受长江自然条件与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经过长期劳动、生活、追求积淀所成,他们世代生长在三峡,依附三峡的美,深研自然物貌,吮乳长江水的精神,融入民众精神品质,讴歌时代生活,形成了合符于自然美而又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气度宏阔,气贯意连,浑厚大气的“力与美”的审美,构筑了博大、响亮、兴奋、活跃、奔放的艺术精神。从博大神秘的丰都鬼文化,到粗犷深厚的涪陵江边石刻,挺拔俊逸的忠县石宝寨,矫健雄奇的云阳张飞庙,沉雄博大的奉节夔州文化和壮观神奇的巫山悬棺、岩画等数千里宏大浩瀚的三峡文化,巧妙而深刻地展示着这种审美的内涵,是豪放俊逸的艺术美再现,是三峡人阳刚之气与壮丽神奇的三峡美相交融的绚丽文化。这样的审美在三峡文化中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产生着极大的物质和精神价值,形成了三峡文化的长廊。这些审美,气势宏大,表现力强,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如:长江三峡阴沉木雕(图〈3〉)以硕大、深沉、壮美著称,有的重如青铜,黝黑发亮,其重量甚至可达几千斤。这些阴沉木造型简括,向外张扬,充满力量,是三峡自然力的美与人的刚劲豪放精神的展现。附图图〈3〉阴沉木雕《八阵图》2.阴柔之气的飘逸细腻美在长江两岸苍翠连绵的山峦中,纵横交错的溪流、山地、田野、农庄形成三峡自然与人的和谐的佳景。生活在这里的三峡人被风光明媚的气候,郁郁葱葱的树木,奇形壮美的山石,较肥活的山地、农田等自然环境所提供的丰富自然美熏陶、养育,塑造了三峡人细腻、柔情、丰厚、温情的品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这里的三峡人喜欢抒情、柔美、安详、对称、精细、含蓄、温馨、和善的审美情趣,崇尚欢乐、幸福、喜庆、活泼、热烈的民俗美。三峡民间美术家把这样的审美注入在绘画、编织、装饰、雕刻等中,营建出自然、柔美、朴实、生动的艺术形象,采用色彩明度高,短对比与细柔流动的线条,表现出清明、柔和、丰满的美,使人陶醉,“一见如意”、“一见倾心”。开县蓝印花布门帘,构图十分精巧,富丽丰满,图案完美丰富,变化统一,生动活泼,喜气洋洋,印制精细准确,色彩和质料感都十分俊美。在三峡,梁平县和开县的蓝印花布流传民间而闻名,制作方法比较传统,常采用纸版、木版、皮版雕刻图案,印刷彩色一般自配,图案印制在较细的纯棉布上,图案常有林木花果、飞禽走兽、龙凤麒麟、鱼类昆虫、日月星辰、仙山琼阁,以及人物神话等,可印制出罩帘、床帘、床单、台布、枕巾、围腰、衣料等品种,甜甜细美的蓝印花布无不反应着这阴柔之气的飘逸细腻美。3.粗拙之气的古朴纯厚美在远离三峡的崇山峻岭,自然环境尚差,缺少与外界交流的广阔深远的大山里,居住着劳动、生活、服饰、情感、信仰、风俗习惯仍基本保持着古老民俗风情的三峡人。他们用简单、粗糙的生产与生活工具,用纯朴的思维方式,用坚毅而虔诚的性格与大自然抗争,经受着大自然的锤炼。他们言谈朴实,性情纯朴、持重,热情好客,讲究礼义,民俗传统深厚。这里的三峡民间美术家是广大农村妇女和少数工匠艺人,他们有广泛而深厚的生活基础,浓厚的宗教信念,用粗大勤劳的双手,和纯朴真诚的情感编织出古朴、纯厚、凝重、苍老的美。这里的民间美术如桃花刺绣、剪纸、雕刻等都展现了古朴纯厚的民俗美。这些作品取材传统,贴近自然;造型随意,简略概括,十分生动;色彩对比,纯洁,明快,直接用原色;构图对称均衡,随意自然;材料素美,富意象征。当你目睹这些民间作品时,那对生活的热爱,深情,把心灵、情感及整个生命注入作品而形成的浓郁的乡土气息的虔诚艺术精神,令人感动,并愿为之探寻,追求。挑花《围腰》(图〈4〉)是一件造型新颖别致,舒心醒目,构图既严谨又随意的巫溪桃花围腰,作者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妇,图案有龙、凤、锦、鸡、蝴蝶、石榴、花草等,除围腰上粉红色、绿色、金色、红边装饰处,所有图案均用纯白棉线,运用经纬法挑钩在蓝色棉布上,基本技法较为简单,但形象造型极为生动,天真纯厚,极富艺术情趣的艺术形象有儿童画造型特征之感,其形式构成也表现出极高的艺术特点,即:外形方圆直曲的形式美,运用阴阳线技法构成黑白对比,使图案组织变化统一,疏朗、匀称,给人以恬静、怡然之感。图形所传达出的寓意有象征爱情的龙凤,有象征多子多福的石榴,有象征美好生活的锦鸡、花草,生动地体现了三峡广大劳动群众、亲切、纯真、直朴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趣味。在三峡还有许许多多象这样直朴淳厚的民间艺术品。附图三峡民间美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绎出许多美好的造型与醇厚深挚的艺术精神,这里揭示出的三峡民间美术造型与审美特征还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有待我们继续探寻。

三峡教案范文6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简短的回顾

有些人把三峡工程比做是中国工程师或中国人民的一个伟大的梦。最早做这个梦的是我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70年前,他的建设计划中就有开发长江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20世纪40年代,政府和美国垦务局合作,对三峡工程做过一些勘测、设计和研究工作。当然,那时研究的程度很浅,提出的建设方案衡诸当时的政治、经济、技术条件,也接近于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这个梦逐渐向现实接近,但仍然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路。建国伊始,国家为了治理长江水害、开发长江水利,成立了长江水利委员会(后改称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即“长办”),从事长江流域的规划工作。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损失惨重,加速了包括三峡工程在内的治理开发研究步伐。在地质、电力、交通等部门的协作下,开展了三峡工程的勘测设计和科研工作。

当时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曾设想过修建二百一十几米高的坝,迁移重庆,一举解决长江中下游的洪灾,同时装机3000万千瓦以上,还推荐尽快开工修建。这一构思是不符合当时的国情和现实条件的,理所当然地引起许多人士的怀疑和反对。

1958年3月,党中央成都会议决定,对三峡工程需采取既积极又慎重的方针,重庆不能受淹,水库蓄水位不能超过200米,而且要研究更低的方案。在此以后,研究的方案都倾向于蓄水位200米,装机2500万千瓦。

由于60年代初期的天灾人祸以及随之而来的十年浩劫,这样的方案也无法实现。只是在70年代中修起了三峡工程的组成部分,即其下游的反调节水库葛洲坝枢纽,并作为“三峡工程的实战准备”。葛洲坝工程也曾引起大量批评和非议,但它毕竟已屹立在长江干流上并发挥着巨大效益,至少证明了中国工程师有能力斩断万里长江,修坝发电通航!

“”的溃灭,葛洲坝的建成以及全国经济的发展,建设三峡枢纽的问题自然又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已是80年代了!水电部考虑到蓄水位200米方案的移民量过大,困难太多,指示“长办”研究提出各种较低的方案供国家决策。

“长办”于1983年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正常蓄水位150米的方案。此方案可装机1300万千瓦,有一定的防洪能力,也能改善数百公里川江航道。这个方案经计委组织350多位专家和领导审查,1984年4月国务院原则批准可行性报告,只将坝顶高程提高了10米,以便遇到特大洪水时超额拦蓄洪水,以减轻中下游洪灾,并着手筹建。三峡工程不再是一个梦,而似乎是即将实现的现实了。

1984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报告国务院、要求将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提高到180米,以便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交通部也持同样看法。因此,国家计委、科委受国务院委托,组织专家进一步论证三峡工程的水位问题。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反对修建三峡工程的意见。在主张修建三峡的人中,对水位和开发方式也有很大的意见分歧。1986年4月,中央领导和有关方面视察三峡后,中央和国务院下达了15号文件,责成水电部负责,重新组织对三峡工程的全面论证工作,并重编可行性报告供中央决策,

重新论证工作的组织和进行

水电部领导认为:要完成中央交下的任务,做好重新论证工作,一是要靠各界的监督指导,二是要依靠专家的研究分析。

为了接受各方面的指导监督,论证领导小组商请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全国政协经济建设组、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协、财政部、交通部、机械电子部、四川省、湖北省、国务院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等单位推荐人选,聘为特邀顾问,共计21位。他们都是德高望重、经历丰富、负责着或负责过重要部门或全国性科技组织的领导,并带有广泛的代表性。

具体的论证工作由专家组承担。为此,首先确定了论证专题,共计地质地震、枢纽建筑物、水文、泥沙、生态环境、施工、机电、投资估算、移民、防洪、发电、航运、综合规划与水位以及综合经济评价等14个,相应成立了14个专家组。我们在1984年国家计委、科委所组织的全体专家的基础上,聘请了各专家组的顾问、组长和专家。聘请专家时既考虑专业需要,又打破部门界限,尽量多聘请外部门专家。

中国科协也推荐了25位专家。具体专家组成员主要由顾问和组长们推荐、协商确定。例如,地质地震组的两位顾问聘自中国科学院和地矿部,五位组长来自地矿部、中科院、国家地震局和水电部,并由他们协商聘请来自各部门、各高等院校的地质专家组成专家组及工作组。参与三峡重新论证的14个专家组全体专家共412位,来自40个专业,其中学部委员15人,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251人。外部门专家213人,占51.7%。

各专家组独立开展工作,从拟定工作纲要,组织调查研究试验计算,举行各种形式会议讨论,直到起草、通过、修改和确定论证报告,全由专家组独立进行并对报告负责。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仅起确定专题、组织专家组传达学习中央文件精神、提出论证要求、审定工作大纲、协调各组工作和审议论证报告的作用。

论证工作分两步进行。由于各方面对三峡工程的要求各异,对蓄水位及开发方式看法不同,因此首先通过综合分析和讨论,初选出一个可以满足经济部门及地区最低要求而又在移民、泥沙和生态环境等制约因素容许范围内的方案,也就是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水位方案,作为三峡工程的代表性方案,以便深入论证比较。

1987年4月,领导小组第四次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最终正常蓄水位175米、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初选方案。第二步是围绕这个方案开展各专题的深入论证,并拟定各种替代(比较)方案,比较不建、早建或晚建三峡工程的利弊得失。在14个专家组完成论证报告后,再根据专家组的结论重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有的同志认为,中央不应将论证工作交由水电部负责,担心“水电部领导的错误思想”会影响专家得出客观的结论。我希望通过上述介绍可以消除一些误解。重要的一点是:专家组是独立进行工作并对他们的结论负责的。这400多位专家都是国内甚或国际上享有盛名的科学家,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他们只尊重事实和真理,不受人左右。结论是通过科学论证集体研究后得出的,怎么能设想一个部领导的“错误思想”能影响到他们呢?

三峡工程的作用和效益

为什么许多中国水利工程师如此迷恋三峡工程?难道是为了个人或部门树碑立传、好大喜功而不

顾国家利益,弄虚作假去贻害子孙吗?这当然绝非事实。

这是由于三峡工程确实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效益,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迫切地需要它。

三峡工程首先是为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问题提出的。数百年来长江流域洪灾不断。1860、1870年的特大洪水使人们至今谈虎色变。本世纪中,1931、1935以及解放后的1954年洪水,都损失惨重,余悸犹存。在没有找出较妥善的防御方案和完成必要的建设以前,中国的水利工程师是无法安枕,也无法向国家人民交代的。三峡工程就是长江防洪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现在有些同志对三峡的防洪作用不断责难,甚至提到害大于利的程度。

专家组的研究指出:像长江这样大的流域,上、中、下,干、支流的洪灾成因十分复杂,洪灾影响十分严重,不可能单靠某一类措施或某一项工程来解决所有问题,必须采用泄、蓄、分洪等多项措施综合解决。三峡工程是这些综合措施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它的位置和库容,可以有效地控制川江来水,直接保障荆江河堤安全,使遭遇百年(及以下)的洪水时不需动用荆江分洪区,遇千年大水可防止荆江两岸溃决,免遭毁灭性灾害。这个作用是其它措施替代不了的。同样,三峡水库也替代不了加固加高堤防和建设支流水库的作用。对长江的洪灾问题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且不说发生一次巨大洪灾将给人民带来空前灾难,打乱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布局,就是动用一次分洪区,其后果也难以想象。要知道,这里已成为商品粮基地,居住了百万人民!如果有条件,为什么要反对修三峡这个水库呢?

三峡枢纽又是世界最大的一座水电站。装机1768万千瓦,年发电840亿千瓦时,除供电川东外,主要电能将就近东送华中、华东。这些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而能源最短缺的地区,几十年来饱尝缺电缺煤之苦。开发三峡相当于建设一个年产4200万吨原煤或年产2100万吨原油的巨大煤矿、油田,而且是廉价、清洁、永远不必担心枯竭的能源。华中、华东地区目前的电力供应、煤炭运输和污染问题已经达到严峻程度,但今后10年暂时还只能继续大量增建火电来救急,瞻望以后,令人焦虑。有什么理由不考虑开发三峡来有力地缓解一些困难呢?反对修建三峡的同志也始终提不出一个更好的“替代方案”。

三峡工程还有一个明显改善川江航道的巨大作用。三峡枢纽建成后,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达重庆,可满足年货运量5000万吨的要求,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使长江这条贯穿中国东西的交通大动脉真正起到黄金水道的作用。当然,交通部门和重庆市对这个问题是十分慎重的,所以选派了最有经验的专家和领导参与并主持了航运专题的论证工作。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他们的意见和结论。

建设三峡工程存在哪些技术问题

开展论证以来,社会各界乃至国外人士提出过许多技术上的疑问或不安。最重要的,如:坝址区地壳是否稳定,有无未发现的隐伏大断裂,水库蓄水后是否会引起强烈地震,水库两岸是否会发生大崩坍堵塞江流,危及大坝?水文和泥沙资料是否可靠?水库的寿命有多长?泥沙淤积对航道、港口有什么影响等等。还有些同志担心水工建筑物是否过于巨大复杂,施工是否十分困难,王期很长,以及机电设备是否要大量进口等等。有关的专家组除充分分析引用已有的资料外,还补充了大量的勘探、调查、数学分析、模型试验和综合研究工作,全面地、科学地、明确地对这些问题作了答复。

要详细介绍各专家组的研究过程和结论,超出了本文的范围。但我们可以扼要提于:在地质条件上,专家组确认三峡坝址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区域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水库诱发地震引起的烈度最高也不超过5.5至6度。库岸主要由坚硬半坚硬的岩石组成,整体稳定条件是好的。某些河段存在崩坍体、但可能发生大规模失稳的是少数,且远离坝址。按最不利假定进行计算和试验,涌浪不会影响工程安全,而且因水库蓄水后河面加宽,水深加大,因滑坡入江而碍航的风险将大大减轻。

专家组鉴定了所有重要的水文成果,认为观测系列长、质量高,成果可信,可以作为可行性研究的依据。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确实加剧了上游的水土流失,但进入长江干流的历年沙量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这是由于上游侵蚀下来的物质较粗,多就地沉积,带进支流甚至干流的很少。

泥沙淤积问题是大家关心的焦点,几乎集中了全国所有最优秀的泥沙权威的专家组所下的最终结论是:由于三峡水库是河谷型水库而且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水库绝大部分有效库容可以长期保留。蓄水后,常年回水区的航道条件显著改善,变动回水区的滩险也不同程度地改善,基本上可以满足万吨级船队通航的要求。在特殊情况下,某些河段的航道和港区会出现航深不足或影响港区作业情况,但可从优化水库调度、综合港口改造、研究整治和疏浚措施加以解决。专家组还研究了具体的整治措施。

根据有关专家组的研究,三峡工程水工建筑物的规模虽然巨大,施工任务艰巨,主要的机电设备具有世界水平,但技术上并没有不能解决的困难。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承担设计、施工和设备制造任务。包括三年准备期在内,第一批机组可在12年后发电,18年完建,20年搞完移民任务。当然,其中通航建筑物的规模是空前的,需要特别认真细致的工作,少量机电设备和施工机械需进口,但所需外资极为有限,绝大部分设备都可立足国内生产。

以上就是地质地震、水文、泥沙、枢纽、施工和机电专家组所作的结论。

三峡工程的移民和生态环境影响

移民和生态环境问题比技术问题更多地引起人们的疑虑与不安。

三峡工程的淹没损失和移民数量确实很大。600公里长的水库,淹没两岸耕地和果园42万亩。目前住在淹没线以下的人口共72.5万人(175米水位),考虑人口的自然和机械增长以及随迁因素,按动迁113万人规划,淹没补偿及移民投资达110.6亿元。

能不能妥善解决好移民问题取决于三个因素:

首先要问的是,实物指标是否可靠?这些数据是有关单位会同各级地方政府逐户调查、反复核实确认的,因此是完全可信的。

第二,库区有无足够的环境容量可以安置?移民专家组经反复调查分析,认为可以解决。因为(1)移民分散在数百公里范围的县、市中,淹没耕地和动迁人数占全县的比例很小;(2)农业人口不到移民总人数的一半,大部分均可不出乡安置;(3)通过多种调查手段核实,可利用的荒地和低产地(改造为耕地、柑桔园和高产田)为数很大,至少可安排百万农民,还可以通过渔业和二三产业安置数十万人;(4)以地方政府为主,已作了具体周密的规划,所考虑的二三产业都切实可行。

第三,取决于组织和政策。三峡水库移民根据中央精神采取开

发性移民方针,把移民安置与库区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解决,在库区进行的移民试点证实这是一条正确的路。移民专家组还提出了重要的政策建议。所以结论是移民任务艰巨,有解决的途径和办法。我们深信,按照这个规划进行,不仅移民能安居乐业,生活提高,城镇换上新貌,而且整个库区经济将有巨大发展。这是几十位移民专家和400多位有关部门参加工作的同志得出的结论,这也是为什么广大库区人民、干部积极拥护开发三峡的原因。

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5位生态环境专家调查分析了各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地分析了建库对环境的有利及不利影响,专家组指出: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缓洞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珍稀物种、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并认为尤以移民环境容量是个制约因素。专家组还对如何维护改善生态环境、减轻不利影响提出了具体建议。如果兴建三峡工程,这些建议无疑要认真地执行。

还有同志担心战争对大坝的破坏将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我们姑且不讨论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和平因素的增长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等问题,就三峡水库本身来讲,其库容与长江在一个大洪水过程中的总水量相比,只占很小比例。而长江具有极其巨大的行洪能力,三峡枢纽又拥有极大的泄水容量,水库可在极短时间内放低水位。在极端不利的设想下,大坝瞬时全溃也只造成地区性灾害,不会使江大堤溃决,更不会出现“半个中国被淹”、“三江两湖人民尽为鱼鳖”的情况。这和拥有千万人口的中心城市、重要军事、工业基地遭受核弹袭击的影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

建三峡究竟需要多少投资?建好还是不建好?早建有利还是晚建有利?

根据专家组的估算,按1986年底价格水平,三峡工程静态总投资为361.1亿元,其中枢纽本身187.67亿元,移民工程110.61亿元,高压输电62.82亿元。在这个基础上,考虑价格调整因素和计算施工期利息、可以估算从不同开工期到完工为止各年度所需筹措的资金。

361.1亿元这个基数是可靠的。因为三峡工程的前期工作已做到惊人的深入细微,不可能再有大的遗漏,毋宁说,估算中留的余地是较大的。

怎么样进行建或不建三峡工程的比较呢?我们知道,国家为了满足一定期限内长江防洪、通航和华中华东地区用电的需求,必须投入资金进行一定规模的基本建设,三峡工程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环,为了满足相同的国民经济需求,不建或晚建三峡工程,就要改用其它组合方案。有关专家组在综合研究大量的可能组合方案并作了试算后,拟定了几个比较合理、现实的比较方案、其中有排除三峡工程的、早建三峡工程的,以及推迟建设三峡工程的。然后详细计算每种组合下,逐年需投入的资金和以后的产出,并将每年的费用都折算到“现值”。计算时期算到工程的综合折旧期上。这样就可比较哪个方案的“费用总现值”最小,也就是最佳选择。

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我们知道,选用任何比较方案,总有其利弊得失。早建三峡工程的弊,就是投资集中、移民多、产出期长,在开工后12年内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对2000年前的国民经济不能见效。利呢?就是在投产后将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强大后劲,产出巨大效益,年年上缴巨额利税,将对国家做出很大贡献。在比较方案中,如采用火电替代,初期投资分散,见效快,但愈到后期费用愈高,困难愈大(这里还不去考虑煤的生产、运输和环境污染中难以解决的问题);采用其它水电替代,则真正能起替代作用的是金沙江上的巨型电站。它的投入期更远,输电线投资更大。所以,从国家稍长一些时期的经济战略目标和最大综合利益来衡量,早建三峡工程就必然成为一个最优选择。

上述仅是经济评价中的部分工作内容,专家组还进行了其它论证,包括具体的财务可行性研究。从财务分析看,三峡工程需国内投入的资金集中在前十多年,其中在第一批机组投产前所需的静态总投资为169.19亿元(1986年底不变价格)。第一批机组投产后产出就急剧增长,以稍较合理的上网电价9.3分/千瓦时计算,工程建成后的第二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还清全部本息。我国还没有一个水利工程具有如此强大的还贷能力。

许多同志原则上并不反对国家最终应修建三峡工程,但是认为当前国家资金短缺,经济形势紧张,十三届三中全会决定明后两年的重点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控制通货膨胀,要大力压缩基建规模。在这个气候下提出建三峡工程是不合适的,并担心会加剧通货膨胀,影响物价甚至社会安定。

我们愿意诚恳地说明,所谓“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是在一定基础上通过科学论证计算所得到的客观结论,只是说明情况,比较利弊得失,不等于决策。国家究竟对三峡工程怎么考虑,那还要统览全局作出最佳和可行的安排。另外,我们始终认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总不能像小企业主一样只搞短期行为,总得有个中、长期的宏观规划和布局。

上一篇班会教案

下一篇拼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