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句容范例6篇

山水句容

山水句容范文1

形容风景优美的成语集锦一

1、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2、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3、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着名地方

4、秀水明山: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5、水秀山明: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6、春暖花开: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7、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8、风清月皎: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9、寻幽探胜:探:寻求。胜: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山水时寻找、搜索幽雅的胜地。亦作“寻幽探奇”、“寻奇探幽”、“探幽选胜”。

10、姚黄魏紫: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11、名山胜川:风景优美的着名河山。

12、诗中有画: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13、洞天福地: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14、目不给赏: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15、纷红骇绿: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16、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17、福地洞天: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18、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形容风景优美的成语集锦二

[鸾吟凤唱] 鸾凤鸣叫相和。比喻优美的乐曲。

[凤鸣鹤唳] 形容优美的声音。

[钧天广乐] 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锦心绣腹] 形容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辞藻。

[满腹珠玑] 玑:不圆的珠子;珠玑:比喻优美的文章。形容人很有文才。

[秀水明山]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水秀山明]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山明水秀]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山清水秀] 形容风景优美。

[鸾回凤翥] 形容舞姿优美。

[风清月皎] 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歌声绕梁] 绕: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形容歌声优美动听。

[目不给赏] 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福地洞天] 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洞天福地] 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目酣神醉] 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作金石声]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

[绣口锦心]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锦心绣口] 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锦心绣肠] 形容文思优美,聪明有才。

[月章星句] 形容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锦胸绣口] 犹言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掷地赋声] 形容辞章优美。同“掷地金声”。

[水明山秀] 形容风景优美。同“水秀山明”。

[余音绕梁]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咳珠唾玉] 比喻为文措辞优美。

[金声玉润] 比喻文章气韵优美。

[掷地金声] 金:钟罄之类的乐器。比喻文章词藻优美。

[掷地作金石声] 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声调铿锵。

[掷地有声]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珠圆玉润] 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玉润珠圆] 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握瑜怀瑾] 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沁人心脾] 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一倡三叹] 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丰度翩翩] 丰度:风采气度。翩翩:洒脱的样子。形容神态举止文雅优美,超逸洒脱。同“风度翩翩”。

[锵金鸣玉] 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一片宫商] 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锵金铿玉] 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同“锵金鸣玉”。

[雅俗共赏] 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山水句容范文2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为今后作文打基础的。对遣词造句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四点:

一、语言要准确

语言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首先要准确。准确是用词造句的基础。只有在准确的基础上,才能谈到语言精练、生动。语言准确,要求作者从词汇的海洋里,选取唯一的、完善的词语去叙述和描写事物。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是这样写泸定桥的:

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13根铁索做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版,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作者仅用三句话,就把泸定桥的“样子”准确无误地写了出来,包括桥的高度、13根铁索、桥栏、木版桥面、人过桥时的状态和感觉都说得很清楚。

二、语句要通顺

语句要通顺,指的是在一句话中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得合适,上边写的和下边写的能很好衔接起来,意思表达得有条理,让人看了明白。如果不注意先后顺序、上下衔接,那么,写出来的句子就往往不够通顺明白。请看下面的例句:

我们来到中山公园就看见,一进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微风一阵阵吹过,遍地的野花带来一股股清香。

这句话就是先后次序安排得不好,所以意思表达得不通顺。主要的毛病是:(1)应该是:“我们来到中山公园,一进门看见……”而不是“看见,一进门……”(.2)“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后面应该接着写“遍地的野花”,然后才能说“微风一阵阵吹过,带来一股股清香”,而不能说“野花带来一股股清香”。正确的句子应该是:

我们来到中山公园,一进门就看见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和遍地的野花,微风一阵阵吹过,带来一股股清香。

三、语言要简练

语言简练,就是要用最少的文字写最多的内容。例如《落花生》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第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这一段话就很简练:第一句点出“半亩空地”,这是种花生的前提,不能不写,也不宜多写;第二句写母亲的建议,是事情的起因,也为后边的照应作出必要的交代;第三句写姐第几个种花生的经过,因为不是文章的重点,就用“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八个字概括,言简意赅,语言精练。

四、语言要生动

在内容正确、感情健康的前提下,如果语言不但准确、简练,而且生动形象,有色彩,有音响,就能够在反映内容的同时,产生一种美感,激发一种情趣,吸引读者去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山水句容范文3

一、精心选题

不能随便找一套题就给学生做,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去选择,给学生印题前要看好题的内容和难度适合不适合,最好是自己先做了再确定用不用,有没有做和讲的必要。

二、有选择地讲

不能所有的选题都讲,没有重点,流于过程,既费时间又没有效果。较简单的题完全可以不讲,目的就是督促学生自学,巩固知识。有的套题中既有简单的又有难度大的,简单的不用管;复杂的要重点讲,既然讲就必须讲透彻,让学生完全搞懂、弄清;太难的也不必讲,讲了学生也不会。

三、注重方法

讲题过程中要注意:切忌只讲内容,不讲方法。只讲题的内容,题有千千万万,永远也讲不完,学生见了陌生的题仍然不会做。所以应该通过一部分典型的题,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让他们知道如何审题,如何切入,设题和答题有什么规律可循,然后再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

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连贯的语句是()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诗句作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山坡上树木茂密,山边石草杂置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洒在碧水上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做这道题时,先要整体关注上下文的内容以及各选项句的内容,明确语段的中心意思。我们发现紧挨着第一个空的前面说到“水”,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排列写“水”的句子,确定第一个空应该选择①或②。再看①②两句的句式风格不同,①句句式简洁,语言朴实,与上下文的句式一致;而②句句式较复杂,意境优美,与下文的“寒塘”“冷月”不相符,因此,应该选择①。用同样的判断方法就可以选定其他语句。最后,就能轻松作出答案:A。学生根据教师教给的方法,做起题来就更容易些。

还要注意点拨和引导,不要给学生现成的答案,继续不下去时,可适当点拨,帮助他完成,不要求快,要有效果,哪怕一节课只讲一道题。

山水句容范文4

一、扩句

1、花儿散发着清香。

2、同学参加文艺晚会。

3、我看《小学生日报》。

4、邮票寄托着感情。

5、大熊猫团团和圆圆咀嚼竹叶。

6、达尔文搜集昆虫。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A、改成“把”字句

1、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

2、武松用尽了力气按住那只大虫。

3、清洁工人清理掉一堆堆的垃圾。

4、森林爷爷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妖魔。

B、改成“被”字句

1、水珠四射把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

2、突然而至的大雨淋湿了同学们的衣服。

3、我国人民全力抗击“非典”,“非典”疫情得到有效制止。

4、一夜东风,吹开了满树繁花。

C、改成反问句

1、我看秦王没有诚意,就得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

2、这三克镭体现了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

3、坡度这么大,火车爬不上去。

4、我们不会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D、改成陈述句

1、听到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我们怎能不高兴呢?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3、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4、这么重要的事情,我怎么会忘记呢?

E、用比喻的方式表达

1、长城真长啊!

2、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一片片桃树林,远远望去,就像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古诗词知识复习题

1、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 )歌舞几时休?

(2)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 )。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 )一日还。

(4)(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但使(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无故人。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天际流。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

(10)晓看红湿处,花重( )。

(11)(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

(13)( )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3、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日暮( )山远,天寒( )屋贫。

(2)( )蓑笠,( )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月( )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杨柳( )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5)( )雀桥边野草花,( )衣巷口夕阳斜。

(6)遥望洞庭山水( ),( )银盘里一( )螺。

(7)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

(8)千里莺啼( )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9)( )云翻墨未遮山,( )雨跳珠乱入船。

(10)接天莲叶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 )。

山水句容范文5

一、考点解说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分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加以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例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又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这一“闹”字把春意盎然写得形象生动,读者的心中似乎想到了蜂来蝶往,雀跃枝头的情景。

“诗眼”分“句中眼”和“篇中眼”。所谓“句中眼”,是指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性的字,“一字之响,能使全句皆奇”。所谓“篇中眼”,往往就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篇中眼”有的是词、短语,有的则是一个句子。

二、典题分析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2014年湖北卷)

分析:本题考查“篇中眼”,诗题“早发”,即“早晨出发”的意思。回答此题,首先要考虑有哪些事物可以表现出发时间之早。由此结合全诗,找出能够体现“早”的关键词语,如“灯残”“酒醒”“闻鸡唱”“独向长空”“微有路”等,然后条理清晰地描述出来。

答案: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2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2014年四川卷)

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考查“句中眼”。山是四时、朝暮都存在的,晦明朝夕,仪态万方,决非“常带”斜阳之色。诗人这样说,无非表明,他只是在这暮色苍茫之际才远眺寒山,这时的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诗人面对这“寒山”“斜阳”不免生迟暮之感。更何况山高秋晚,望之一派森森寒意。下句“新月”,是上弦的如钩的月亮,很快就会西沉,而现在却偏偏照临在落叶的疏林之上,诗人看了那些落叶,已不胜摇落之悲,更何况又敷上新月的凄迷昏黄之色?一个“偏”字,正和苏轼中秋词“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的“偏”字同一意蕴,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怨悱惆怅。

答案:“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2014年全国卷)

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考查“句中眼”。在诗中,“过雨”暗示刚刚遇雨。诗人仅仅用一个“过”字表示雨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凸显出来。“随”字则极为简洁地表现出诗人随山转折、山道迂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的情境。回答此题,要重点体会“过”字与“随”字有何表达效果,放到具体的诗句中加以品味。

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

三、方法指要

1明确类型。分清诗眼是“句中眼”还是“篇中眼”。

山水句容范文6

关键词:杜甫;山水诗;思想内容;艺术特点

杜甫的诗歌流传下来的共有一千四百余首,这些作品广泛深入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诗史”的盛誉,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具有突出的现实主义特色。

一、杜甫山水诗的思想内容

杜甫的山水诗,早期作品很少,描绘了祖国名山洋溢着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描绘蜀中壮丽山水景色和风土人情,抒发其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情怀的山水诗,主要是在他寓居成都草堂时期。乾元二年底,杜甫携家人抵达成都,当时成都尚未遭战乱,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稳定局面。第二年春天靠亲友的周济,诗人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他算是暂时安居下来。虽然诗人当时全家生活很贫困,但今非昔比,生活环境变迁,比较安定,使他有可能细致地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创作出不少于以山水田园、自然景物为吟咏对象的清新隽永、恬静淡远的山水诗篇。如《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这是一首很成功的题画诗。(《南史・萧子良传》)附:“贲于扇上画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而读来不像用事,至于结尾语完全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看画时的豪兴,对着王宰的山水图,回想自己年轻时游赏过的吴淞江水,竟想将画剪下,突出地表现了他对山水图的喜爱。又如《水槛遣心二首》其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这首诗写诗人离开尘嚣的闲适心情。首联写草堂环境。此处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极目远眺。中间四句写眺望所见景色。“澄江平少岸”,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与江岸齐平了。这是写远景。“幽树晚多花”,草堂四周郁郁葱葱的树,在春日的傍晚,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这是写近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为历代传颂的名句。鱼儿在蒙蒙细雨中不时出没于水面,燕子在微风吹拂下,在天空差池飞翻。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水泡),鱼常上浮而(按欢欣跳跃)。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惟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诗人细致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欢欣的动态,借以表达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尾联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得这儿非常闲适幽静。

除寓居草堂以外,杜甫在流寓东川梓州、阆州时也写下不少清新可爱的山水诗。如《泛江送客》、《上牛头诗》、《登牛头山亭子》、《野望》、《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等都是。

二、杜甫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第一,细致具体的描摹,注重写实和现实美

杜甫的山水诗,注意于精细逼真的描摹与刻画,以再现蜀中山水千姿百态的自然形象。如写铁堂峡的阴森奇绝:“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径摩穹苍蟠,石与厚地裂。”(《铁堂峡》)积草岭的高峻奇险:“连峰积长阴,白日递隐见。飕飕林响交,惨惨石状变。”(《积草岭》)龙门阁的凌空惊险:“危途中萦盘,仰望垂线缕。滑石欹谁凿,浮梁袅相柱。“(《龙门阁》)石柜阁的清幽秀丽:蜀道多早花,江间饶奇石。石柜层波上,临虚荡高壁。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石柜阁》)白沙渡的清旷:“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山清石,沙白滩漫漫。”(《白沙渡》)水会渡的宏肆:“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这一幅幅的图画,摄取的都是蜀地山川实景,描绘又如此穷形尽相,峭刻生新。

第二,选取山水中最鲜明、最富有地域色彩的部分概括描绘,于形象的画面中寄寓家国之思

杜甫晚年寓居夔州时的山水诗,意象与意境独具一格,最能体现其沉郁悲凉的总体基调。这时杜甫是“弟妹萧条各何在,干弋衰谢两相催”(《九日》)。安史之乱、崔旰叛乱、回纥入侵又使国家濒于崩溃,国难家愁,百忧交集。所以此时的山水诗笼罩着沉重悲凉的气氛。如“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积。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江上》)“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这些山水诗的意象多选择夔州特色的高山峡谷、长江大河、以抒发悲秋情怀。在富于地域色彩的自然风光中寄寓时世和人身之悲。在这些诗句中,诗人为我们描绘的是波浪滔天、风云匝地、秋意萧森的开阔画面,意象如急管繁弦,奔涌而来;诗句跌宕错落,跳动着急遽不宁的气韵;色调错暗苍茫,蕴涵着令人窒息的氛围。

杜甫山水诗的时间顺序倒置、相距万里的空间同时出现的奇异现象,在艺术时空关系的新结构中竟然成为极合理的事实。宋人吴沆说:“杜诗句意,大抵皆远,一句在天,一句在地。如‘三分割据行筹策’,即一句在地,‘万古云霄一羽毛’,即一句在天……”如‘关塞极天惟鸟道’,即一句在天,‘江湖满地一渔翁’,即一句在地。”(《环溪诗话》)所谓“一句在天,一句在地”,正是这种艺术结构的最主要特征。

参考文献:

[1]袁行霈、罗宗强著,《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萧涤非等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3]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版。[4]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