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总结范例6篇

书画展总结

书画展总结范文1

美术馆个人总结

一年以来,在馆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帮助、支持下,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工作,勤奋学习,积极进取,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现将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2017年我参与陈列了:《闳约深美—菏泽邵化鹏·薛之祥艺术作品展》﹑《文心入韵—李志国中国画作品展》﹑《心织笔耕·画飘丹香—张福盈国画精品展》﹑《乔领·宁雪君作品展》﹑《岭南风·东莞可园博物馆藏书画精品展》﹑《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山东省中国画作品展山东巡回展》﹑《第十五届“牡丹杯”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康征花鸟画作品展》﹑《最葫芦—扈鲁·问墨伉俪写意葫芦葫芦书画作品巡展(菏泽站)》﹑《纯·境——田言华中国画作品展》﹑《雏鸣掇英—书法学子七人展》﹑《童言童语—今日儿童美术视觉作品展》﹑《花乡好少年·童绘中国梦红黄蓝美术学校建校20周年暑期作品汇报展》﹑《家风继世长·菏泽好家风好家训书法展》﹑《菏泽市党员干部廉政书画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市组织系统学习精神书画展》等二十次展览,圆满完成了馆领导及科长交给的各项展览任务。

总结一年的工作,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扬长避短,克服不足、认真学习、积极进取,把工作做的更好,为美术馆做出更大贡献。      

书画展总结范文2

大学生书画大赛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用艺术张扬个性 大学生书画大赛

二、活动目的:

新学期开学,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展现中国书画艺术魄力,继承和弘扬传统的国粹文化艺术,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为书画爱好者提供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促进书画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学生活动增添生气。

三、活动时间:

比赛分为初赛(时间待定)和决赛(时间待定)两部分。

四、比赛项目:

书法(毛笔),绘画(国画、油画、水彩画、漫画、素描)。

五、活动负责人:

宣传部各成员。

六、活动流程:

1.前期策划。宣传及准备工作

(1)策划书拟定和审批

时间:

待定

(2)活动前期宣传:

1.展板:时间(待定),由宣传部做一张展板展出,展板放置于工学院大厅,内容以书画大赛活动预告为主。

2.书面通知:大赛通知由我部通知系各班级,再通知各班宣传委员,某时间在宣传部办公室召开会议,并把通知内容转告给各班级宣传委员。

(3)活动准备:我们将申请书画大赛作品展出场地;联系大赛评委,组建评委团;部署我部各成员做好给方面细节工作。

2.作品征集:

(1)时间:待定

(2)要求:参赛作品长不超过1.2米,宽不超过1米(务必注明参赛者姓名。班级。联系方式)

(3)方式:由班级宣传委员将本班作品或作者本人将作品交于院学生会办公室,然后经评委团进行评选。

(4)为保证参赛作品的数量,本次活动将采取适当的强制性,规定每班级最少上交作品数量大一不少于6份,大二不少于3份。其余不作要求。

3.作品整理及保存

(1)为了便于作品的审评及保管,各系将征集的作品上交前按下列分类存放:书法组(毛笔),绘画组(国画、油画、水彩画、漫画、素描)。

(2)作品评审工作完成后将作品按各班整理并存放,以便归还。

4.作品评审

(1)时间:待定

(2)方式:将作品按不同类别分组,邀请专业评委对各组作品进行评审。

(3)所设类别:书法组(毛笔),绘画组(国画、油画、水彩画、漫画、素描 )。

(4)评奖名额:书法(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绘画(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5)活动后期宣传:

1.获奖名单:由宣传部负责做获奖名单展板放在待定地点公布。

2.作品展览:展板宣传,展三天,分别放在待定地点。

七、作品展览:

1、 时间:待定

2、 方式:以展板形式将获奖作品及部分优秀作品固定展出。

3、 地点:待定

4、 相关事宜:

(1)展出作品具体布置及固定工作由宣传部集体协商,力求美观与实用统一。

(2)作品展出期间由部长安排人员轮流值班负责。

(3)若展出期间发生意外,宣传部人员应集中以求尽快解决问题,或向其他部门寻求帮助。

八、获奖者颁奖:

各获奖者的获奖证书及奖品,由宣传部发给宣传委员,再由宣传委员颁发给获奖者。

九、结束工作

1.作品归还:时间待定,到学生会办公室领取。

方式:将作品按班级整理好后由各班级宣传委员亲自领取,然后再发给个人。

2.活动总结:由部长撰写工作总结备案,还要写一份活动概况。

3.活动后期宣传:将评审过程,获奖情况以及作品展览用照片拍摄记录,并以展板形式展出,呈现出书画大赛的全过程。

书画展总结范文3

一、以线为主体的中国画笔墨

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美术最可取的三部分:汉刻、唐画、宋画,线在其中都是主角。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了“六法”,“气韵生动”之后便是“骨法用笔”,第一次把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在理论上明确建立起来,指出用笔是表现对象的手段,在这里用笔应包括用线与皴法。纵观中国美术史,所有画面都是由线条来担负组织造型的复杂任务,以线造型是最基本的立足点。可以说,画不好线描的人是画不好中国画的。

由于线在画面上的是面积的“痕迹”,那么线的存在和探索也就创造和推动了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发展。中国的笔墨纸砚便是适应中国画线的物化结果而产生和发展的,在宣纸上以笔墨和水的调润,演化出神奇入胜、千变万化、形形的线,经历代画家对线的实践把握和认识中,将其置于创作的核心地位。在线的高超运用中,发挥线的符号系统作用,重力度、求韵律、造境界、重写意。线生存在艺术家的作品之中,成为艺术家的“特定符号”,线的面貌也就决定了艺术家的面貌。

二、山水画中笔法的书法性

历代书画理论中谈得最多的书画技巧是用笔,中国书、画相联系的真正关键也在“用笔”。山水画从书法艺术中吸收借鉴其笔墨的简劲和自由飞动而“以书入画”。重“写”不重“画”以书法技巧作画,追求画外远致,笔墨韵味。吴昌硕以书法入画,在艺术上别开蹊径。所以用笔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骨”,是“力”的样式的根本来源,而用笔关键在于“骨法用笔”。骨法者如“锥画沙”、“屋漏痕”,“力透纸背”等书写性的笔法形式。现代黄宾虹在前人基础上总结了“平、留、圆、重、变”五种笔法,如此一来,“以书入画”的美学规范绘画技法,经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已经是很清楚了。

三、 山水画中的墨法运用

墨在中国画中有着特别的意义,绘画中“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以笔纵线,妙在以形传神,用墨取象,妙在墨氲摄气。中国画中的水墨画,格外突出墨的审美韵味,水墨作画,以天趣胜,以墨为形,以水为气。

近现代画家中善于用墨成就最突出的首推黄宾虹,他囊括前人经验,对水墨山水的笔墨做出了全面的总结和阐释,开创了山水画“浑厚华滋”的审美理想境界,提出了“七种墨法”,以积墨为体,以泼墨、破墨为用,尤擅宿墨。黄宾虹的山水用墨层层叠加,又不显脏乱,墨色层次极为丰富,体现出宿墨特有的美感,把宿墨运用得比浓墨与焦墨还要沉厚,这是需要很强的笔墨感受力和技巧的。另外,林散之的书法之所以独具一格,自成面目,其关键因素是画法入书法,林散之为黄宾虹弟子,深谙黄宾虹“七墨法”、“五笔法”的内理,把书法里对用墨作了创造性的发挥。

四、山水画笔墨结构的探索

首先作为山水画在创造性地表现自然时,是凭借了作为语言的笔墨结构而立意为象的。对笔墨结构的探索和研究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内容。山水画笔墨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山水画的整体发展同步的,而且每一种笔墨结构的形成,都与特定历史文化的积累有关。

水墨画从唐朝王维时期起,随着画家身份从职业画家向文人画家的转换,绘画题材的转变,发展到五代到宋时已初步确定了中国水墨画笔墨语言体系的基本框架,从元到明晚期,水墨画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话语,集中体现在山水画领域山水画中的皴擦,既有笔墨的形式意义与价值,又有显现山水自然质貌形态的功能。

山水画创作中对构图、笔墨、颜色的精心设计和处理,还有构图的开合虚实、笔墨的浓淡干湿、颜色的冷暖薄厚等等变化多端的要求,如果不通过娴熟的笔墨技巧,如果不通过符合内容的语言形式就很难达到内容与形式上的谐调统一和完美。水墨为主是统一的基本条件,同时也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和阴阳契合,黑白幻化的精神把握。关于水墨黑白的运用,如荆浩《笔法记》中曰:“张员外树石,气韵俱盛,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旷古终今,未之有也。”在实际完成作品中,水墨呈现着理性无理性和无理有理性的创作过程,墨中有物、物中有意、意中有象,创作过程的激动、愉悦、刺激和。但也是有理无理、无理有理性的过程,这是构思,立意,成像,表现的全过程。

五、笔墨在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书画展总结范文4

关键词:书画名门;艺术教育;培养特点

1 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中的文化性。中国画讲究“意境”的营造,而意境相对而言又是比较虚无缥缈的存在,往往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表达到位的,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作品中的意境,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师者就会将书画中体现的韵味以诗词的形式表达。画论是教学中文化性的更深层次表现,作为一种文章形式,本身就需要有很高的文学素养才能写就,并且也只有具备高水准的知识水平才能将实际生活中的绘画技法上升到理论高度。赵孟作画贵有古意,他曾说“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在书画名门家庭中这些画论不只是自己艺术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传授给下一代书画技法的窍门。他的艺术理论一直影响了赵家五代人,形成了画史上少见的大家族。

“学”中的文化性。学的文化性是与教相对应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对文化性知识的理解上,试想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水平的文化知识理解能力,那就算老师的诗词再怎么接近画作的意境、写出的画论再怎么精辟都无济于事。并且这种理解不是说看懂了就行还要可以转换成自己的东西,画史有很多画论就是学生对老师艺术的总结。如苏轼的《净因院画记》就是在看完文同画竹以后得出的艺术见解。王原祁在《雨窗漫笔》“论画十则”开篇就说“六法古人论之详矣,但恐后学拘局成见,未发心裁。疑义意揣,翻成邪僻。今将经营位置笔墨设色大意,就先奉常所传及愚见言之。以识甘苦。后有所得,当随笔录出。”说明他后面的这些绘画论点都是根据对家学传承中的思想加上自己所见所闻总结得出的。此外还有山水画论中影响深远的《林泉高致》就是郭思对其父郭熙全部艺术思想的整理。他在序言中说到小时候常与父亲外出观摩山水,郭熙每落笔必曰:“画山水有法,岂得草草。”而郭思每听闻父亲讲解画法就赶紧记下来,最后收集在一起竟多达数十百条,于是整理一番。如果没有郭熙对儿子绘画的教导,如果没有郭思深厚的文化功底,恐怕也不会有这么一本山水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家学传承中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特点也正是书画世家名门区别与一般手工艺人家学传承的关键所在。因为通过文字的记载会更加全面的展现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和需要注意的要点。比如前人在某一学术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时,一定的文化背景可以使其更好的总结经验,并有能力用文章的形式记载下来,一代代在此基础上传承,保证了第一代家学思想留传的完整性与直接性,同时也有利于后代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发扬光大。

2 不以书画艺术谋生

蜘蛛学习织网是为了能够捕捉蚊虫,老鹰学习飞翔是为了能够追赶猎物,人类学习钻木取火是为了能够取得熟食,这任何的技能都与谋生息息相关。历史和小说中也有很多记载是关于一些书生在落魄的时候是依靠买字画为生,但是这在书画名门中却不会发生,虽然说他们中很多人的书画作品不管是现在还是在当时社会都是价值千金,但是他们却并不以这些书画艺术作为谋生的手段。如“吴兴一家”的文征明,晚年时期画名大盛,向他求画着络绎不绝,曾有一位富豪向他求画,并以一个珍宝作为画得报酬,他却“不启封而还之”。他的这种行为不自觉的就会给下一代的继承者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从小形成书画艺术不是为了谋求更多的金钱而学习的印象,从而形成正确的书画价值观,为后代在书画艺术的品级发展埋下良好的伏笔。不以书画艺术作为谋生手段的特点与其具有的社会及经济地位有一定关系。首先,前文当中说过这写名门家庭大都有人曾经或现在身在朝野之上,在其当官的这段时间本身有一定的俸禄,就算是告老还乡也会有一定的资产足够使这些家庭在地方小有资产,他们并不需要用书画去赚钱。其次,书画艺术在文人的心目别是这些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门之中是一件大雅之事,一旦与金钱挂钩那将是对其书画艺术的一种蔑视,因此也绝不愿拿书画出去买卖。再者,他们在朝为官的经历也不允许他们自己轻易的降低身份去与一般画师为流。

3 亲师合一造就的倾囊相授

相对于师徒制的教育方式而言,亲师合一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老师的倾囊相授。因为在古代的坊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手工艺者身上更是如此。各种行会组织和画家工场作坊的建立与发展,促使画家和手工艺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绘画行帮、工艺行帮之势日趋显露,导致一些画家和师傅产生严重的保密思想。所以大部分师傅在教授徒弟的时候都会将绝活留下,绝不外传。一个画工学徒在学艺时一般要历经三年。开始阶段只负责最不重要的研磨调色等杂务,渐渐熟悉一点师傅的画法之后才能开始练习用笔(线条),等这有一定基础后就可以随师傅一起用界尺(划线直尺)慢慢作画,到此时才能见到画工学习最重要的底样(粉本),得师傅传授听画诀,暗记画诀。但是师傅往往不会将全部的粉本、口诀交出,虽说保持了师傅技艺的独一无二,同时也造成了很多高超工艺失传。

亲师合一的教育方式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有望子成龙者,没有嫉妒儿子成就的。所以在教自己亲人的时候都会将自己毕生的经验悉数提供,以期能够帮助其在艺术上走的更远。如宋代画家黄荃十分善于画花鸟,《写生珍禽图》就是他的花鸟传世名作。他画这张名品的初衷却不是为了自己出名,完全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儿子黄居宝。《珍禽图》左下角有黄荃自题的一行字“付子居宝习”,从这可以看出这幅作品是黄荃为了让儿子能够领悟画画技法而做的一个临摹教材。作品上的24只珍禽每一个都刻画的非常细致,栩栩如生,尽可能的展现出动物的神态,以期儿子在临摹的时候能够更好的领会到技法的精髓,可以看出里面充满了培养儿子的良苦用心。

4 重视全面发展

由于书画名门并不是以书画作为其存世的最主要目的,所以在他们进行教育的时候会同时提供多方面的知识供成员学习,纵观历史上从名门中走出的书画家往往都是集多种才能于一身,他们大多数都不只在一个领域都成就,这是与他们家庭培养时候注重全面发展密不可分的。

北宋大书画家苏轼就是一个这样的全才,不仅在诗文方面独树一帜开豪放派之先河,在书、画、词、曲等多方面也多有成就。因为诗词的杰成为唐宋家之一,书法的成就称为宋四家之一,画作方面将文人画的思想发展到极致。可以说在这几个领域都做到了顶级的位置,给后人带来很大影响,是当之无愧的“大家”。因为知识往往是想通的,苏轼正式具备了道家的宇宙心灵,才能将诗词写出豪迈之感,才能对文同说的竹子之道一点即透。如果限制了他在道家思想的探索,肯定不会出现他画竹的天道神态。

元代画家赵孟更是一个多发面发展的全才,诗文,经济,书法,绘画,印刻,音律,鉴赏无一不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松雪斋集提要》评价他“然论其才艺,则风流文采冠绝当时,不但翰墨为元代第一,即文章亦揖让与虞、杨、范、揭之间,不出其后也。”这四人为“元诗四大家”,提要中将赵孟与他们相提并论,足以见得赵的诗文成就。《圭斋文集》中又说他“鉴定古器物、名书画,望而知之,百不失一。”可见其鉴赏功力非同一般。另外他也通晓音律,著有《琴原》《乐原》等关于音乐的文章,史称“得律吕不传之妙”。

5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对学习者资质与本性的清楚认识,而以家庭为单位的传承学习将更能够突显这方面的优势。

首先,家人是伴随着传承者成长的每一步走过来的,他们直接参与传承者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能够能加清楚的认清传承者的特质,再依据他们个人的不同特质在传承时有不同的侧重。这一点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够很好做到的,通常在一般家庭中可能会由于爱屋及乌或护犊的心态不能够正确评价继承者,只有那些真正有学识的人才能做到客观评价。因为他们用知识扩展了眼界,心中容纳的不只是小小的家庭,更多的是关乎社稷、论及历史。在前文中我们论述了书画名门具备的文化、政治背景,从他们具备的这些来看,正是一批具有真知灼见的学者。因此他们在培养传承者时更能够以大局为重去认识传承者,从而培养出的人才不只是书画家,更是一国栋梁。苏轼就是这么一位个性鲜明的书画大家,他的个性作为父亲苏洵认识得非常清楚。与弟弟苏辙相比苏轼的个性更加外露,并且直来直往,虽有才华但是锋芒毕露,苏洵就十分担心这样的个性会给苏轼的发展带来桎梏,教育他的时候多以劝诫人收敛丰华的文章提示他。这对苏轼以后的艺术喜好影响颇大,在后期仕途不顺的时期就常常画最平常的石头来抒发胸中郁结之气。根据苏辙的个性父亲则采取了与苏轼正好的教育策略,苏辙个性含蓄、沉稳,苏洵就以鼓励性的文章教育其多展示才华为国家做贡献。正是这样的因材施教才造就了苏家一门皆名闻天下、名垂青史。

其次,相对于官方或大范围的教学方式,家学传承的学习者更少,也便于教学时灵活的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完成传承过程。尤其是书画学习需要一定的艺术领悟能力,这个差异造成的不同在家庭内部传承中也更便于调整。

总之,中国古代有句名言叫:虎父无犬子。在书画名门中表现的更为集中,以他们的教育作为研究对象也是为了能够弄明白以家庭为单位的教育是怎样保持高水平技术继承的稳定性,怎样更好的促成下一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而为当代的美术教育提供借鉴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上卷[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2] 张彦远(唐).历代名画记[M].俞建华,注释.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书画展总结范文5

装修期间,不断有人来参观。妻子局里的王局长平时喜欢舞文弄墨,据说最近成了市美术协会会员。那天,这位局长大人来了,他死盯着厅里的一块大白墙发呆,最后终于说出了想法,“小李呀,你看这地方若挂一幅字该多好啊。”本来我没把这当回事,可过了几天,局长果然拿来一幅亲手书写的的《沁园春・雪》,装修还没结束,这面墙已是局长的了。

过了几天,我们刘总经理来了,他最近刚入了书画协会,业余时间忙着练国画。怕刘总看中那块大白墙,急忙向他介绍这面墙有某局长的字,总经理听罢,说拿出来欣赏欣赏,他看完后,说:“新房嘛,有字必须要有画,等我熬几夜,给你画一幅牡丹吧。”刘总没有食言,装修快完成时,他派人拿来一幅牡丹图。看来,这面墙是他的风水宝地了。

这以后,不断有哥们、朋友、亲戚拿来字画,他们说像我这样的文化人,家里的墙上不能没有字画,我只好跟妻一面布置新房,一面把所有的字画都挂到墙上去。

首先,王局长的字必须挂到厅里的最佳位置,这是他在装修期间已经订好了的,不能改变;再就是刘总的牡丹,跟局长的字打对面,这也是他看好的“地段”;再者,把其他人所赠的字画一一挂在墙上,谁也不能得罪。搬家前一天,这些字画全挂好了,远远看去,像一个书画展览,我用红纸条标上作者的姓名或职务。

次日一早,朋友大伟首先登门,他看到满屋字画,问:“老兄,你是装修新房呢,还是办书画展?”我赶忙捂住他的嘴,“领导们快来了,让他们听到了可不得了。”大伟笑了,“这不明显搞书画展览嘛?”说着,他指着王局的字道:“你看这字,还不如我写的好呢,等有空了,给你写一幅。”妻不高兴了,“大伟,这可是我们王局长的墨宝,能给我,就算给面子了。”大伟笑得前俯后仰:“噢,这是你们局长写的,我早听说过。别人的墨宝需要求,你们局长的‘墨宝’是送人还要再给人办事。”

书画展总结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类图画书;阅读;阅读指导方法;集体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7/08-0019-05

【作者简介】金晔(1974-),女,江苏无锡人,上海市浦东新区冰厂田幼儿园保教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一)概念界定

1.科学类图画书

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图画书,或称知识类图画书(information picture book),是以传达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有关知识为主要目的,说明性是其本质特性,没有虚构的成分。其内容包含自然和社会的真实信息,结构清晰,一般以知识和方法的罗列、比较居多,语言以平实的说明性文字为主,生词和专用词汇较多。

2.幼儿园科学类图画书

适合3岁~6岁年龄幼儿的科学类图画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科学类图画书在幼儿园早期阅读实践中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国际专家和学者的认可。国外一些教育专家呼吁在学校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中纳入更多的说明文体裁的文本。比如,Linda J, Caswell和 Nell k. duke在《非记叙性文体作为一种催化剂促进识字发展》 一文中,主张早期识字教育中要更加注重非叙事性文体,并指出有文献表明说明性文本给小学高年级儿童的识字发展提出了很多挑战,而他们在说明文方面一贯表现不好,可能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在关键的学校教育早期阶段缺乏体验这些文本。哈佛大学的Nell k. Duke和幼儿教师Jane Kays合作的幼儿科学知识类图书语言的发展研究,发现通过三个月在学校教育情景中为幼儿定期朗读科学知识类图书,幼儿阅读科学知识类图书的语言更能体现出说明文的一些特征。

但与此同时,国内的相关实践研究却几乎空白。鉴于此,研究总结科学类图画书的规律和特点,探讨科学类图画书在早期教育中的适宜性,梳理其运用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经验,以此推动幼儿阅读科学类图画书的兴趣和能力势在必行。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亲子阅读、幼儿集体阅读、幼儿自主阅读三个方面入手,梳理和总结有效的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指导方法。

2. 通过科学类图画书集体阅读课程的实施,探索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手段,积累科学类图画书集体教学案例。

(二)研究内容

1. 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选材方法。

2. 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指导方法。

3. 科学类图画书集体教学策略。

(三)研究方法

1. 经验总结法:对以往或现阶段获得的研究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

2. 案例分析法:以案例的形式记录集体教学的片段,记录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情况,并加以分析得出结果。

3. 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用具体的实践行动不断验证、充实、修正、完善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指导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选材方法研究

1.根据阅读形式的不同,进行不同的选材

幼儿园的阅读活动大致分为集体阅读和幼儿自主阅读两种基本形式。此外,幼儿园也应适当开展亲子阅读的相关指导,以帮助家长更有效地开展亲子阅读。在这三种不同的阅读形式中,由于成人与幼儿的人数比例不同,阅读目的不同,阅读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阅读内容也应有所区别。因此我们应根据不同的阅读形式,选择不同的科学类图画书,开展阅读活动。

2.集体阅读活动中,科学类图画书的选择依据

(1)依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书

幼儿天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科学类图画书的目的就是传递自然界和社会的信息。兴趣极大程度地影响幼儿的阅读热情,也支持幼儿阅读能力发展。因此在科学类图画书的选择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匹配、话题内容感兴趣的科学类图画书内容。如:小班可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好吃的水果》《好吃的草莓》。中班可结合孩子们开展的植物主题,选择《冲天小竹笋》《蔬菜花儿》,大班可结合孩子对动物特征的追踪研究和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选择《昆虫躲猫猫》《看一看,猜一猜》。

(2)依据幼儿语言能力,选择合适的图书

科学类图画书不仅具有集中含载科学性概念词汇的特点,还有比较明显的说明性语用特征。与此同时,科学类图画书往往采用非叙事性的结构,图画的画风清晰明了,这些构成了科学类图画书有别于叙事类图画书的鲜明特点。因此,根据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选择语句长度适合,知识类词汇量适当的科学类图画书内容。如:中班下(或大班上)可选择平均句长不超过30个字的《莲花》,其中提到植物的根、茎、叶、花等相关知识类词汇。

(3)依据幼儿注意集中时间,选择合适的图书

由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注意集中时间不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作了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上的规定:小班15分钟~20分钟,中班20分钟~25分钟,大班25分钟~30分钟。因此,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更适合选择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的科学类图画书进行阅读。如:《海豚》紧紧围绕海豚这种海洋生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展开。又如:《种子高飞》虽然提到了芒草、苍耳等不同植物,但讨论的主题紧紧围绕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3.自主阅读与亲子阅读中,科学类图画书的选择依据

(1)依据阅读活动的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图书

自主阅读是基于幼儿自主产生的阅读兴趣而开展的。因此,既可能是无目的的随意阅读,也可能是为满足集体阅读中的继续探究兴趣,还可能是对日常问题的资料查找搜寻。为满足幼儿自主阅读目的的多样性,教师应在图书角提供丰富的不同类型的科学类图画书,以充分满足孩子的阅读需要,保护幼儿的自主阅读兴趣。

亲子阅读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阅读形式。家长应根据对幼儿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了解,选择难度适中,幼儿喜爱的科学类图画书。在图书内容的选择上,可根据幼儿最近关心的热点话题、生活中的科学常识等进行挑选。

(2)依据师生(亲子)互动特点,选择合适的图书

在自主阅读中,幼儿主要通过自主探索来阅读,与成人的互动较少。因此一些图像突出、画面表达能力强的图书比较适合此类阅读活动。如:ISPY系列丛书。此外,为鼓励幼儿在园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可充分利用午餐、睡前准备等活动时间给幼儿朗读图书角中的科学类图画书,还可自制相关的图画书录音,方便幼儿边听边看,或听懂再看。有了简单的讲解,图文并茂、稍有难度的科学类图画书也能成为自主阅读中受幼儿欢迎的素材。

在亲子阅读活动中,由于成人与幼儿的人数接近,甚至是一对一,因此家长能有效地观察参与阅读的幼儿,对其提出的问题能及时进行解答,互动有效而积极。因此可以选择信息量较大的科学类图画书进行阅读。如:《第一次发现――工具箱》《地震自救》《拉鲁斯小百科》《简单的科学》等不同类型、题材的书籍都能成为不错的选择。

(3)依据阅读活动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图书

亲子阅读的时间取决于每个家庭的阅读习惯,自主阅读的时间则取决于幼儿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往往不固定。因此这两类阅读活动中对科学类图画书的选择,没有集体教学中那么严谨,篇幅、内容随意性较大。

(二)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指导方法研究

1.说明式阅读

科学类图画书中,往往会出现丰富的知识信息,或比较多的专用名词,当这些内容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或语言能力不完全对应时,就会形成一定的阅读困难。这时,成人可以采取说明式阅读,用深入浅出的解释性语言或简单的评论,对难点加以诠释,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更好地读懂图书。在运用这一指导方法时,成人应该观察幼儿的现场反应。既要鼓励幼儿通过读图来猜测知识信息或专用名词的实际意义,也不要过于为难幼儿,使其丧失继续阅读的兴趣。如《小燕子和它的朋友们》中,出现了专用名词“喙”。 教师先读出“喙”的发音,随之观察瑶瑶和佳颖的表情。两人一脸懵懂,似乎没有听清教师的发音。于是教师接着提问:“你们知道‘喙’是什么意思吗?”“不知道。”教师解释“喙就是小鸟的嘴”,再接着往下读。当图书读完后,教师再次发问:“小鸟的嘴,又叫什么?”“喙!”两个孩子齐声回答。可见,说明式阅读能帮助幼儿顺畅地理解图画书的难点,并以轻松的心情投入下一段阅读。而针对科学类图画书的说明式阅读,也是丰富专用名词的有效方式。当然,教师、家长的解释和说明,只是一种协助的手段。我们不能抛弃这一类图画书原有的文字特点,用过于夸张或叙事的语言矫饰其原有的语言面貌,科学类图画书特有的说明性文字和专业用语都是其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

2.平行式阅读

故事类图画书的展开,通常按照情节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文体结构是渐进有序的。因此故事类图画书(除了极少数的特例),一般也遵循从前至后的阅读指导方法。但科学类图画书中,有很多文体结构是并列形式的。如《忍者雨蛙》一书,并列介绍了雨蛙的多种功能。又如:《昆虫躲猫猫》,分别介绍了几种不同的昆虫,及其外形与特征。对于这类图画书,先看哪一页,都不影响幼儿对其他内容的理解。因此,在这种类型的图画书阅读中,成人可以运用平行式阅读,打破固定的阅读顺序。或者让幼儿自由选择哪页先看,哪页后看。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一些信息量庞大的百科图书。成人可以让幼儿根据兴趣,随机抽选今天想读的内容。一段时间后,厚重的小百科内容,就会在一次次的平行式阅读中化整为零,成为幼儿的百科经验。

3.检索式阅读

科学类图画书可以帮助幼儿解释身边发生的事,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加以说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索式阅读,让幼儿在发现问题后,到图画书中去搜寻答案。

如阅读《冲天小竹笋》时,妈妈先设置问题情境。翻到“第四天”,让天天观察小朋友和竹笋比高矮,“猜猜小朋友和竹笋谁长得更快?谁长得更高?”天天带着问题,通过自主阅读,很快找到答案,并发表读后感想:“不会吧,竹笋能长得这么高啊!”在难以置信的感慨下,妈妈给天天完整地读完了整本图书。读完后,天天仍然沉浸在图书内容中,独自反复翻看感兴趣的几页,进一步观察和比较。

此外,应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了问题,可以到书中检索阅读,寻找答案。如,大二班的几个男生捉到了一只昆虫,凯凯说这是天牛,阳阳说这是蟑螂。当幼儿到教师这里寻求答案时,教师笑着指了指图书角。于是,他们就兴致勃勃地找到了两本关于昆虫的百科图书翻了起来。由于有了以往的检索式阅读指导,幼儿很快就根据昆虫腿的数量、触角、头部的形态等线索,翻到了正确的答案。凯凯的想法被图画书证实了,洋洋得意地宣布,要把这个天牛做成标本,放在自然角,让不认识的小朋友都来认识一下。

4.操作式阅读

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的。动作(心理动作)不仅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也是儿童早期认识世界、适应环境、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因此操作性学习方式是幼儿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中,我们可以运用操作式阅读方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图书内容,更快地吸纳书中的知识信息。

比如,《蔬菜花儿》一书,我们可以设计蔬菜与花的图片配对,让幼儿在操作中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好吃的草莓》一书,可以截取草莓生长周期的不同图片,让幼儿在操作中排序。《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一书,可以提供幼儿一把手电,一个小玩偶,让孩子尝试变出书中的各种光影效果,将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与科学探索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将图画书中的科学知识,演变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5.拓展式阅读

书画作者在编撰科学类图画书时,往往根据一定的主题,按其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制作成套书或者系列丛书。如《大科学》丛书,分为《大植物》与《大动物》两个系列,并各有5本图画书。《拉鲁斯小百科》分为5个系列,共32册。《简单的科学》分2岁以上、4岁以上两个系列,各有8本~10本。因此,成人可以运用拓展阅读的方式,将孩子们感兴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既可以纵向接着读,也可以横向比较着读。如看了《蔬菜花儿》,可以接着看《种子高飞》。逐一了解植物的各个部位。也可以将《长颈鹿好长啊》,和《大嘴巴河马》放在一起翻阅,将两种动物的图片放在一起比较和讨论,感受其外形特征的差异。拓展式阅读既能进一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又能让幼儿在阅读中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科学类图画书的集体教学策略研究

1.运用“精简”策略,提高集体阅读时效

(1)合并画面数量,精简阅读内容

为让幼儿更好地看清图书内容,有机把握阅读理解的节奏,教师在集体阅读环节,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用PPT的形式,呈现图书画面。相同篇幅的科学类图画书与叙事类图画书比较,前者包含更多的知识信息及专业名词。科学类图画书还经常运用单页多幅的排版形式,用小插图进一步深入展开主题,或做类比比较。针对“图片数量多”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缩减画面,精简集体阅读内容。

如《好吃的草莓》一书中共有大大小小的草莓图片24张,从各个角度充分展现了草莓的不同特征。完整地读完这些图,幼儿视觉比较疲劳,往往在后续互动中,注意力分散,倾听和讨论效果差。因此,教师最终精选了14张图片制作成PPT进行播放,阅读效果大大提高。

(2)忽略个别信息,突出阅读重点

一本科学类图画书,往往描述某种事物的多个特征或属性。如果幼儿理解能力有限,在短短的集体教学时间内,难以完全消化。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依据幼儿阅读能力、已有知识经验,对内容进行一定的精简,有取又有舍。

比如《莲花》这本图书,既介绍了莲藕、莲花、莲叶、莲蓬、莲子是莲的不同部分,又介绍了莲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状态,以及莲各部分不同的作用。在教学设计时,就可挑选其中的一两点作为教学重点,适当忽略图书中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又如《好吃的水果》中既呈现了常见及不常见的多种水果,又分析水果的主要结构“果皮、果肉、种子”,还例举了不同水果的生长地点等等。尽管这些信息都很可贵,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应选择一部分内容进行探讨,这样话题才能有效深入,幼儿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内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只有这样,才能让阅读环节重点突出,让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2.运用“调料”策略,增加阅读兴趣

大部分的科学类图画书,语言比较平实,以说明性文字为主。没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没有诙谐幽默、滑稽风趣的语言。同时图书中还会出现比较难的生词或专用词汇。这些潜在因素往往会影响幼儿主动阅读的兴趣,或让一些阅读能力较弱的幼儿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调料”策略,用适宜的音乐或视频,为图书“增色增味”,增添图书的美感或趣味,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来参与,让阅读过程成为幼儿感受美、体验美的认知之旅。

如《莲花》一书,介绍了莲的生长过程。虽然选用了精美而真实的照片作为图书主体,但由于其文字平实,朗读起来显得过于平淡,幼儿看和听的兴趣不大。再次试教时,教师配上了一段抒情优美的旋律,同样平实的文字有了音乐的衬托,马上充满了荷塘的意境,在看完一遍图书后,大家不禁轻呼“好美啊,还想再听一遍”。而描述海豚生活习性的《海豚》一书。教师在环节一开始增加了声光同步的一小段视频,蓝蓝的海水,跃动的海豚,低低的鸣叫,幼儿如同置身于大海的情境,与海豚共同嬉戏,充分激发了他们参与阅读、了解海豚的兴趣。

3.运用“重组”策略,改变阅读序列

科学类图画书常常运用并列的结构展开不同的知识点,先看哪一页,都不影响幼儿对其他内容的理解。对于这类图画书,教师可以运用“重组”策略,改变阅读的序列。

如《好吃的草莓》中,教师把小班幼儿熟悉的、已有的认知经验――“草莓果实的颜色、味道、是否成熟”放在了活动的第一部分,把比较陌生的部分――“草莓的生长过程”放在中间,把幼儿最茫然的部分――“草莓种子”留在活动最后。从熟悉的话题开始,引发讨论,唤醒幼儿的探究兴趣,从而激发幼儿尝试了解陌生的植物世界。再如《我们身体里的洞洞》,教师可用PPT的图片形式,将身体各个部位的“洞洞”做成超链接,幼儿想先了解哪个洞,就点开这一页阅读。由幼儿来决定阅读的先后顺序,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4.运用“拼图”策略,分解阅读难点

科学类图画书的知识信息量比较大,阅读难点也较多。教师可以采取“拼图”策略,将难点分化成几个小的阅读任务,让幼儿在一定时间内分头阅读完成。如“忍者雨蛙”中共描述了雨蛙的7个特征。教师先通过集体阅读环节,解读其中的三个,同时使幼儿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再将后4个特征“变色功”“蛙跳功”“吸盘功”“游泳功”分别做成了4本小图书。幼儿根据兴趣和经验,自选其中的一本进行阅读。在小组阅读后,教师再通过集体分享环节,以“拼图”方式,将小组阅读中的零星经验组合成完整的雨蛙形象。再如:《影子是我的好朋友》中,例举了多种光影的效果。教师可以将几种效果的目标图变成实验小任务,分成几组,分别提供手电和小玩偶,让幼儿在合作游戏中,分别玩一玩试一试,再通过最后的“拼图”,将各自的实验结果和推测分享给大家,全面理解图书内容。

5.运用“鹰架”策略,加深阅读理解

“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经验”是科学类图画书教学设计中的主要目标。因此,当幼儿的原有认知经验与图书中的知识仍有差距,或图书作为一种平面读物,无法最大化地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时,我们不妨借鉴鹰架理论(Scaffolding Instruction),在活动设计中增加感知、操作的支架式环节,有效缩短幼儿现有认知水平与教学目标中存在的差距,并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如:《看一看,猜一猜》一书,展现了身边若干事物被多倍放大后奇妙现象。教学中,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放大的现象和规律,可以在阅读活动中,增设体验环节,让幼儿玩一玩放大镜,亲身体验物体经多倍放大后的视觉效果。《小燕子和它的朋友》谈论的是燕子等多种鸟类的喙。教师可在教学中,增设操作环节,提供漏勺、夹子、镊子、钩子、布袋等小工具,让幼儿运用小工具捞取不同大小的物品,亲身体验并联想鸟喙的奇妙功能。《莲花》一书用真实的照片,再现了莲的各个部位,但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阅读后他们仍然不明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教师添加了教具“莲的一体图”,将莲花、莲叶、莲藕、莲蓬等展示在同一幅画上,帮助孩子们理解,解决了图画书中局部画面所无法呈现的知识难点。

6.运用“支持”策略,体现阅读自主

科学类图画书的集体教学,既不同于以“读”为主的亲子阅读,也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师要灵活把握“教”与“学”的尺度,为幼儿保证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与空间。通过情境的创设,有效支持幼儿主动阅读的兴趣。通过经验的提炼和梳理,唤醒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与之共鸣,支持幼儿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如《纸真好玩》是一本玩纸的工具书。教师可以先呈现书中的几个纸玩作品,让大家通过看一看、玩一玩,发现这些作品的来历,“照着书上的方法制作,就可以得到这些好玩的纸玩具”,不久,幼儿得出了这个结论,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随后,教师选取一幅图进行阅读剖析:材料如何取用、图示中符号如何解读。在简单的讲解后,幼儿自选感兴趣的书页积极动手尝试起来。为支持幼儿的积极探索,教师不仅在材料架上提供了丰富的各种材料和工具,方便幼儿取用,还将画页用小书架立体呈现起来,让幼儿能一边看一边做。“选取合适的工具和材料……按图索骥折或剪……分清山线和谷线……”在教师的支持鼓励下,幼儿有的独自完成,有的两两合作,最后都获得了成功。

四、讨论与思考(详细可联系作者)

【参考文献】

[1] Duck K N,Kay J.Can I say once upon a time:Kindergarten children dveloping knowledge of information book language[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998,13(02):295-381.

上一篇班干部竞选

下一篇十八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