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设计范例6篇

防护设计

防护设计范文1

【关键词】配电系统;等电位连接;雷电保护

雷电的破坏包括:直击雷破坏;闪电感应;闪电静电感应; 闪电电磁感应;闪电电涌侵入的破坏。

针对雷电的危害,我们认为防雷必须是全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控制雷击点(采用大保护范围的避雷针);安全引导雷电流入地网;完善的低阻地网;消除地面回路;电源的浪涌冲击防护;信号及数据线的瞬变保护。

1.雷电防护设计

1.1雷电防护设计方法

1.1.1外部防雷措施

建筑物本身的防雷,按照国家标准[1]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该业务技术大楼为第几类防雷建筑物,防护10/350μs直击雷首次雷电流为150KA。所以,必须建设防雷设施,设计由避雷网(带)、避雷针或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立柱基础的钢筋网与屋面板钢筋等应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稀疏的法拉第笼。天线的防雷,主要通过可靠接地、安装直击雷防护装置。

1.1.2内部防雷

(1)接地系统: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一般合用一个接地系统,与主筋相连,采用埋地铠装电缆,金属管接地。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为了避免产生干扰电流,信号电缆和1MHz及以下的低频电缆应按一点接地。对于1MHz以上的电缆,为了保证屏蔽层为地电位,应采用多点接地方式。

接地电阻值的确定,首先要考虑的是防雷防静电接地对接地冲击电阻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大楼内各种设备的稳定运行,避免接入接地系统的设备受外界干扰,防止对电气参数敏感的设备出现性能上的不稳定,综合各种因素决定接地电阻值≤1欧姆。

(2)等电位连接系统:就建筑物而言,这时可以以地梁或环型基础主钢筋作为总等电位连接带(设引出端子)。按照GB50057-2010的规定,当外来导电物在不同地点进入建筑物时,宜设若干等电位连接带,并应将其就近连到环型接地体、内部环型导体或此类钢筋上,对于埋地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实质上等同于以地梁或环型基础主钢筋作为总等电位连接带。

1.2综合布线系统[2]

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六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垂直主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为现代智能建筑它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集合体。为了不至于线路间的相互干扰而影响正常工作,各种线路应保持相应的距离,在不能保证距离时,必须有分别的屏蔽措施。同时要注意电源线路及其它的外引通信线路,会在雷击发生时由引入的雷电电磁脉冲说做成的干扰。

1.3供配电系统的防雷

由于供电系统复杂,线路四通八达,极易遭雷击。供电系统的内、外部浪涌会对一些敏感的电子设备造成损坏,即使是很窄的过电压冲击也会造成设备的电源部分或整个电子设备的破坏。现场的电源一般有监控中心的电源系统供给,因此供电线路较长,所以此段线路感应的雷电流可能会造成对前端设备监控中心的设备造成冲击,因此需要在监控中心的总供电输出端和现场设备的供电端安装电源SPD。

1.4弱电系统的防雷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雷保护包括机房、机房内电源、信号线。由交流电源供电线路入侵,相线与零线之间、相线与地线之间、相线与相线之间、零线与地线之间产生雷电过电压,在220/380伏电源线上出现的雷电过电压平均可达数万伏,对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可造成毁灭性(无可修复性)打击;由计算机其他线路入侵;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通信机房的防雷对象主要有网络设备、通信设备、自动化设备、相关的电源等附属设备及其相互传输各类信号的线缆。程控交换系统:天馈系统主要是指收发信天线和连接天线与收发信机的传输线,一般均应由天线、馈线、天线塔等几个要素构成。天馈系统的防雷主要使天线处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选用合适的SPD使得天馈系统安全工作。

2.防雷设计方案

2.1外部防雷

大楼屋面一般采用避雷带和避雷短针相结合保护,屋顶避雷带部分采用Ф10圆钢暗敷,部分采用Ф12镀锌圆钢暗敷,沿女儿墙及屋面不大于10×10m的网格敷设,女儿墙避雷带支架高出顶面0.1m,支架间距为1m,转角处间距为0.5m,网格支架间距为2m。自45m以上每层利用圈梁内两根主筋焊接成环状作为防雷电侧击避雷带。

防雷接地引下线利用柱内二根以上主筋,,并预留接地电阻测试点,采用避雷针或网通过全部立柱基础的钢筋(单独的引下线)作为接地体,将强大的雷电流引入大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避雷针、引下线与接地级各连接处应可靠跨焊。

2.2内部防雷

2.2.1接地保护系统[3]

智能建筑采用TN-S系统供电[4]。变配电所、消防控制室、信息机房、电话总机房、闭路电视机房、广播机房、BA机房、电梯机房等均利用基础钢筋作为共用接地极,电器设备的工作接地及保护接地与建筑物防雷接地均利用大楼的桩基,承台内的钢筋及地梁内的主筋连通作为接地系统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

2.2.2供配电系统的防雷

采用多级保护的方式进行保护。从总配电房到各楼层,机房及重点设备场所均安装浪涌保护器。注意能量配合:第一级防护,总配电房:雷电通流量不低于60KA;第二级防护,楼层分配电箱:其雷电通流容量不低于40KA;第三级防护,机房、重要设备集中的场所。防雷插座:重要设备前端。

2.2.3弱电系统的防雷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雷保护:根据该大楼的具体情况,选择网络信号避雷器;网络机房:网络端口(服务器、交换机);终端设备网络端口(服务器、重要PC机)。通信机房的雷电防护350M集群通信(天线端(高频头)、天馈线在通讯机房的设备入户端),程控交换机(与电信为光缆,可以不考虑。如为电缆,则应在通信总线入户端安装SPD)(配线架安装SPD),在值班室等重要话机前端安装SPD。

3.结束语

建筑物其安全要求相对较高,而据统计雷电和过电压破坏的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5],对人、设备和网络的安全都要注重,否则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智能建筑与雷电防护的结合方面,在外部设施及其各个系统中,应用不同的防雷方案以起到对设备的相应保护,从评估到设计、施工再到应用,建筑物雷电防护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安全保障。各个系统设备的电器保护也极为重要,我们在做好防雷保护安装工作后,还要实时监控各设备的运行情况,尤其是雷雨季节前应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主要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接地引下线有无锈蚀、接地体附近地面有无异常,必要时应挖开地面抽查地下隐蔽部分锈蚀情况,测量其接地电阻的大小,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总之智能楼宇的防雷保护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11年版)[S].

[2]刘国林.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修订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防护设计范文2

关键词 智能建筑;防雷保护;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6-0071-02

0 引言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计算机和微电子设备。而这些设备功率小、工作电压低、绝缘程度不高,过电压承受能力差,抗干扰、抗电涌的能力弱,极易遭受雷电干扰,从而破坏整个智能系统,造成极大损失。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智能建筑防雷保护设计,显得非常必要。

1 智能建筑遭受雷击的主要途径

一般地,雷电对智能建筑的破坏性主要有直击雷、雷电感应和地电位抬升反击三种形式。

2.1直击雷

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并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当建筑物的防雷装置设计不科学时,直击雷对建筑物和其内的设备等破坏和损伤是严重,尤其是雷击电磁脉冲辐射对智能建筑内的通信网络和弱电设备的干扰和损伤更为严重。

2.2雷电感应

通常所说的感应雷是指云间放电或云与地(或物体)放电时产生的电磁脉冲感应在导线上的雷电波和耦合在网络、设备上的过电流、过电压。感应雷击一是以雷电波形式通过交流供电的电源线、金属网络线侵入电气设备和信息网络系统;二是通过瞬变的强大电磁场与建筑物相邻的导体间、设备间、设备接口间、网络线路等感应出过电流、过电压侵入电气设备和信息网络系统。感应雷干扰和损伤信息网络系统及设备的灾害是经常发生的。

2.3 地电位反击

智能建筑物的外部防雷系统(如避雷针、避雷网等)遭受雷击,在接地电阻的两端就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由设备的接地线、建筑物或附近的其他建筑物的外部防雷系统或其他自然接闪物(各种管道、电缆屏蔽管等)引入设备,造成设备的损坏。因此,要搞好智能建筑的防雷确需有较好的综合防雷设计系统来保障。

3 智能建筑防雷系统的建立

智能建筑防雷系统的设计,关键要根据雷击灾害的特点,层层设防,既要拦截、泄流,也要均衡电位、屏蔽隔离、过电压过电流保护,以达到综合防御雷电的目的。对智能建筑主体和交流供电系统的防雷要在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3.1 针对直击雷的防护设计

主要采取在楼板、楼体结构设计上与接地装置建立完整的闭合系统。首先,在接闪装置上,要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版)的要求设计避雷带、避雷网、避雷针。尽量不采用避雷针,却因建设单位业务需要(如有设备天线),要采用带、网、针混合组成接闪装置并达到电气连通,网格密度最好按一类防雷标准设计。引下线要利用现场浇制的或由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与其各柱内钢筋焊接成闭合回路并与接地装置连接。防雷接地以建筑物基础水泥地梁钢架、承台钢筋或桩基主筋作为接地体,若接地电阻不理想进行外延敷设时应采用环形接地网。建筑内的交流工作地、保护接地、直流工作地都要与防雷接地共网,实现电气连通共地共享,防止因地电位抬升产生反击现象来破坏设备。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往往将接地电阻要求在R≤1Ω,施工很难达到。在没有特殊要求下,共用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R≤4Ω就可以了。

3.2 针对感应雷击

在设计上应从以下方面着力,室内的所有金属管道都要接地并与圈梁的均压环保持相连的状态,同时,均压环与引下线也要保持相连状态。如果智能建筑高超过30m时,要将超过30m的部分的外体墙上的一些较大的金属物,比如金属门窗、栏杆等经由金属门窗的埋铁和防雷装置保持相连状态。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能防侧击雷,二是能把感应电荷迅速排泄入地,三是能够与建筑内的工作地、保护地、防雷地等组合形成等电位体,减少或降低因地电位抬升、金属管路间、设备间所产生的电位差,从而达到防范感应雷击现象的发生。

3.3 针对雷电波侵入

由电源侵入的雷电波,可以通过设立三重保护的方式进行防御。第一重保护就是在变压器的高压测应装设高压阀式避雷器或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要求越靠近变压器安装,保护效果越好,一般要求装设在跌落熔断器内侧。必须使避雷器的残压小于配电变压器的耐压,才能有效地对配电变压器起到保护作用。避雷器的接地端点应直接接在配电变压器的金属外壳上。不允许将避雷器经引下线自行独立接地;第二重保护就是在变压器的低压侧装设低压阀型避雷器或氧化锌避雷器;第三重保护就是在建筑物的总配电箱内安装电涌保护器。对智能建筑内进入各低压设备工作室的线路要采取二级防雷保护,安装符合设备耐压水平要求的电涌保护器。

4 智能建筑内信息网络系统的防雷保护

上述阐述的智能建筑防雷系统虽然对三种雷击方式都进行了防御,但对智能建筑而言,雷电波也可通过信息网络线路侵入网络设备系统,雷击电磁脉冲也可直接与网络线路耦合产生过电流和过电压来损伤设备。因此,对智能建筑信息网络系统、弱电设备的防雷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我们对综合布线六大主要系统建筑群、设备间、管理间、垂直干线、水平干线、工作区分别提出防雷措施。

建筑群子系统。由于建筑群子系统是由连接两个及以上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组成。所以,建筑物间网络连接线最好是采用光缆,光缆加强芯要与光电转换器外壳连接并可靠接地。若采用铜缆双绞线,则必须穿金属管埋地敷设,在进入智能建筑大楼的LPZ0与LPZ1区交界处安装符合通讯网络设备耐压水平要求的电涌保护器(SPD)。

设备间子系统。由进线设备,程控交换机,计算机服务器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配线设备组成。是整个布线系统的核心区域。连接进出智能建筑的通信线应采用光缆。若采用铜缆双绞线,则必须穿金属管埋地敷设并接地,同样,在进入智能建筑大楼的LPZ0与LPZ1区交界处安装通讯网络类SPD(电涌保护器)以防进出大楼的通信线路引入的感应雷。在设备间各设备前端要采取二级防雷措施,最好安装通信避雷柜设备。各设备之间要进行等电位连接。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各层配线间,由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管理子系统各设备的物理连接往往是采用双绞线,需要采取二级防雷措施,安装通讯网络类SPD。

垂直干线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主要是由各楼层间、同一层的插座、配线架组成的。对于较高层的智能建筑垂直干线子系统的布线最好采用光缆;无论是垂直干线子系统,还是水平干线子系,若采用铜缆双绞线,要做好屏蔽保护,走线都要穿金属管或电桥架中布设并接地。

工作区子系统。系统由工作区内的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线缆所组成。工作区一般有电话机、数据终端、微型计算机、电视机等设备。由于从源头上对智能建筑内信息网络系统的防雷保护进行了层层设防和屏蔽,感应雷通过信息网络线再侵入工作区子系统干扰和破坏终端设备的可能性是极小的。但为防雷击电磁脉冲辐射的影响,工作区里的设备要注意摆设位置,要远离金属管道、墙角、窗户等雷击电磁脉冲辐射强的地方。

5 结论

本文针对现代智能建筑遭遇最常见的三种雷击形式,一一予以对策性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一些设计设想和举措。但是,由于实际智能建筑物结构是千差万别的,这需要防雷设计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理的防雷设计举措,并在实际设计和操作过程加以不断改进、完善和创新,以使智能建筑的防雷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伟.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设计施工探析[J].技术与市场,2010(8).

[2]姚文华.对智能建筑设计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9).

防护设计范文3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防;防护通风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防积极向民防转轨 ,逐渐由单一的防空职能向防空防灾双重职能转变 ,人防建设在内地得到了大力发展和严格的要求,而不再只是在沿海城市和北、上等大城市开展,人防设计也成为越来越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加强人民防空建设,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大政策

城市中修建的大多是为供居民防空使用的人防工程(以下称民防工程),多数为附建式人防建筑。由于防护的需要,这些人防建筑一般都建在地面以下,除了少许的出入口与外界相通以外,就是一个无任何外窗的高度密闭性的空间,战时防护等级不高,使用人员多,密度大,出于平战结合的考虑,一般防护体内通风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战时防护通风系统;(2)平时地下室送排风系统;(3)地下室火灾时消防排烟和排烟补风系统。平时通风和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注意除满足高规等规范的要求外还要满足人防防火规范的要求。本文只谈战时防护通风系统的设计。

一、战时防护通风系统的设置:

战时通风的主要目的:保证地下室通风换气,保证地下室温湿度要求,保证人防地下室内人员集体防护和物资防护。

战时防护通风系统应具备和满足清洁式,滤毒式通风和隔绝式通风三种通风方式的要求。清洁式通风是当人防地下室外的空气未受到污染时进行的通风方式,当战争来临时,在人员进入防空地下室,出入口部的防护密闭门等关闭之后,为了保障人员在防护体内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外界空气遭到污染并带有毒剂时,将外界新风先通过除尘器滤除尘埃再经过过滤吸收器吸收毒剂,达到呼吸标准后向防护体内送风的过程称为滤毒式通风;而当敌方施放化学或生物武器后外界毒剂类型尚未判明之前或外界剂浓度过大时,以及更换过滤吸收设备之时或过滤吸收设备失效之后,在以上任一情史出现时都必须使整个防空地下室与外界空气隔绝,此时所进行的通风就是隔绝式通风。

1、战时送风系统设备的选型:

设备选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送风机,粗过滤器,过滤吸收器以及防爆波活门的选择计算。

(1)送风机

常用的电动脚踏两用风机有DJF-1型和SR-900型两种,由于滤毒式通风和清洁式通风风量一般相差较大,因此在送风机的选配上有两种方案可以考虑:一种是清洁式通风和滤毒式合用送风机;一种是分别配置送风机。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脚踏或手摇风机驱动力有限,其转速低,风量小,用它来满足清洁式通风的要求是有困难的,而若只为清洁式通风配置电动式风机时,则在战时长时间断电,缺电的情况下,仅靠过滤式通风则很不尽人意,为此采用在两台风机的进风管上并接旁通管和旁通阀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矛盾。当长时间缺电又需进行清洁式通风时,两台脚踏风机联合工作,可使系统风量增加,当转为滤毒通风时只开启一台脚踏风机工作。当采用清洁通风和滤毒通风合用风机的方案时,为避免对滤毒通风的影响应设置增压管。

(2)粗过滤器

粗过滤器不仅用以清洁通风时滤除空气中较大颗粒的灰尘,而且用以战时滤除粗颗粒爆炸残余物,毒物和放射性物质,较常采用的是LMP型油网除尘器,又分D型和X型两种,它们都是片式或称块式结构,必须控制通过每块除尘器的风量,应以800-1600m3/h 为。实际工程中常用管式(匣式),立式两种方式,根据具体情况由设计人员自行设计除尘器的框架再用支架托起固定在墙上,使建筑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设计时应注意在除尘器两端的管道上预留DN15的测压管,以供测定除尘器阻力用。

(3)过滤吸收器

过滤吸收器主要以过滤吸收空气中的毒雾,毒烟,放射性灰法,细菌气溶胶和毒剂蒸气等,是防护通风系统的关键设备,一般常采用RFP型的过滤吸收器,有额定风量为300m3/h,500m3/h,1000m3/h三种规格。

(4)悬板活门

悬板活门和扩散室或者扩散箱组成消波设施,是防护通风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按照计算风量和防护级别来选取型号。

2、战时排风系统设备的选型:

防空地下室的排风系统由消波设施,密闭阀门,风机,自动排气阀门或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等防护通风设备组成,实现清洁式,滤毒式,和隔绝式三种通风方式,并在滤毒式通风时,使防护体内形成30-50Pa的超压。清洁通风时排风系统按平时的通风系统一样设置,通过风口、风管、风机来实现排风,通过风管上的密闭阀门来保证人防地下室的防护密闭;滤毒通风时采用超压排风,除要满足室内超压要求外,还要满足主要出入口防毒的换气,《设计规范》规定:战时主要出入口最小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二等人员掩蔽所应保证每小时30-40次,有洗消间的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宜小于50次,而当设有两道防毒通道时,应保证靠证出入口的每一道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对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进行校核计算,假若满足不了要求,应通过增大过滤通风量或减少防毒通道的体积来提高换气次数,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排风系统相对防护送风系统来说,设备少,管道简单,设备的选型主要是防爆活门;自动排气阀门或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的选择计算,防爆波活门的确定同送风系统,但应注意,若平时通风与战时通风合用消波设施时,应选用门式防爆波活门;自动排气阀或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的数量按下计算:

n=LJ-LI/LP(个)

式中:LJ--过滤式通风的进风量m3/h;

LI--规定超压下的漏气量,按清洁区容积的7%计算m3/h;

P--自动排气阀在规定超压下的排气量m3/h。当P=40Pa时,YF-D150,YF-D200和PS-250型排气量分别为190m3/h;300m3/h;700m3/h。

3、风口井及管道井平时与战时的转换设计:

在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设计中,为了满足平时的使用要求,往往需要开设多个进排风井及管道井,它们都是整个人防工程防护的薄弱环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应有临战前的转换措施。

对风口井的转换设计,工程上常采取三种方法:(1)在风口井的防护工事的顶板位置临战加盖预制板并采用砂袋,泥土等加以密封;(2)在预留洞口四周预留预埋件,临战前拆除工事内平时风管,防护密闭风度板进行风度。(3)设置集气室,并在井壁位置安装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平时开启,战时关闭。

对管道井的转换设计,工程上常采取两种方法:(1)如条件允许,临战前拆除管道,后盖预置板再加密闭措施。(2)穿过防护顶板时加密闭套管,并在人防顶板下加装防护阀门。

防护设计范文4

关键词 计算机 桌面安全防护系统 设计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逐渐广泛,其信息安全的警钟已经敲响了。因此,我国很多单位都很关心对于电脑桌面安全防护系统研究,可见只有安全的网络传输环境才能满足用户对计算机的需求,计算机桌面系统就是保证我们的机密信息不再被泄露的强有力的武器。为此,针对计算机桌面系统中存在的隐患,我们设计了系统安全管理功能,用于对系统各角色进行管理。就是在公钥基础设施(PKI)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电子钥匙并且还设计了具备身份认证协议、加密法选择、用户权限分配和证书生成等安全防护功能的管理模块,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恶意破坏,用此来解决计算机桌面安全防护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下面本文就对计算机桌面的安全防护系统设计进行研究,同时对其管理功能设计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计算机桌面防护系统的设计方案

(1)计算机桌面防护系统的设计原则

为了达到上面提到的计算机桌面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目的,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原则进行设计:计算机的系统功能应便于扩展和完善,以此来适应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和用户对功能的需求。在安全透明模块中,计算机桌面防护系统在运行的时候会对用户身份你进行识别认证等,对于不需要用户干预的事件都由计算机系统直接完成,增加安全模块对用户的透明性。另外,计算机桌面安全防护系统要简单易用、方便用户操作才行。系统界面清晰一点、提示信息多一些,这样用户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并操作计算机的桌面安全防护系统了。

(2)计算机桌面防护系统的组成(图1)。

要想使计算机桌面防护系统实现对计算机安全防护的功能,就要做好设计阶段需求分析的工作,下面我们就对此次设计计算机桌面安全防护系统的组成还有功能进行介绍。

(3)计算机桌面防护系统的功能

安全就是我们在进行电脑网络活动的最重要保障,为此我们的计算机桌面安全防护系统由单机安全防护系统(就是不联网的情况下的安全防护,其中就有桌面安全锁定、桌面操作监视和安全日志设计等多项功能。)、针对网络安全的防护系统(就是对于联网的情况下计算机桌面安全防护系统的防护,包括事件的操作伪装、传输加密等功能)、安全管理系统三个部分组成。计算机桌面安全防护系统就是维护用户的信息不被泄密,保证用户之间的信息得到安全的传输。根据计算机桌面防护系统对各角色进行管理,通过用户身份验证、加密算法等,用来解决计算机桌面安全防护系统的信息网络传输安全问题。

二、桌面安全防护系统的管理功能

安全防护系统的密钥协议如下:

对于一般用户的身份我们做出如下协议:签名算法是E,D是E的逆算法,Idi是用户名,Data是证书的有效期限,Si是私钥,Pi是公钥,Ni是模数,超级管理员SuperM用So为二级管理员Mi签发证书。设A为发送端,Ma就是做为A的超级管理员,B就是做为接收端口,其中Mb是B的二级管理员,认证协议如下:

A:Cert(M,P,N,ID,Date),Certi(U,P,N,ID,Date),随机数Ra->B;

B使用P计算得到了A的二级管理员的公钥、还有模数和用户名、公钥证书的有效期等信息,然后再对证书的有效性进行辨识判断,如果这个证书已经过期就退出连接,若还在有效期内就继续执行;B使用P计算得到A的公钥、模数、用户名、公钥证书有效期等信息,由B再对证书的有效性进行判断,钥匙证书已经过期就退出连接,若还在有效期内就继续执行,计算X=E(Ra)

B:Cert(M,P,N,ID,Date),Certi(U,P,N,ID,Date),X,随机数Rb->A;A使用P计算就可以得到了A的二级管理员的公钥、用户名、模数公钥证书的有效期,我们由A再对证书的有效性进行判断,若证书已经过期就退出连接,若还在有效期内就继续执行;A使用P计算得到B的公钥、模数、用户名还有公钥证书的有效期等信息,A再判断证书的有效性,如果证明证书已经过期就退出连接,如果还在有效期内就继续执行,在经过计算Rb1=Dpa(Y),再比较Rb是否等于Rb1,如果Rb等于Rb1,那么此次的认证就是成功的,否则就是认证失败了。

在计算机桌面安全防护系统中,对于本地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和网络传输上的加密保护,还有就是在文件进行传输时都会采用加密算法,对于网络传输加密文件我们采用序列密码,就是采用RSA和RC4相结合的序列密码算法,计算速度快,传输更省时间。在我们的文件传输模块中,采用RC4序列的加密密钥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用这种双向身份认证的加密算法,再用动态数组存放每次的会话密钥跟客户端Socket包,通信时再使用相应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加解密操作,这样更能满足用户最计算机桌面系统的安全性需求[3]。

三、结论

总之,计算机桌面系统的安全可是关系着计算机整体系统的安全,因此对于计算机桌面的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对人们的隐私保护可是起到不小的作用,不仅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还促进了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和经济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新生.构建集中式的桌面计算机安全防护体系[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 (4):628-629.

[2]胡卫,张昌宏,廖巍.计算机桌面安全防护系统安全管理功能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 31(19):452-453.

防护设计范文5

关键词: 高边坡防护;工程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06017901

高边坡设计是在外业调查结合勘探的基础上,以保障坡体总体稳定与安全为原则,对高边坡防护加固工程进行预设计,实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目标。

1 坡形坡率设计原则

坡形坡率设计的总体原则为:在设计坡体路段的斜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风化破碎程度、坡体结构特征、以及坡体地下水与其场区地质构造的作用和影响等环境背景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坡形坡率设计维持路堑边坡的稳定与安全,受到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而不能维持路堑边坡的稳定时,设计采用必要的支挡或加固工程措施达到设计目的和工程要求。遇到滑坡等不良地质路段设计采用滑坡治理等工程要求进行综合的路堑边坡工程防护加固设计。

(1)台阶高及平台宽:边坡一般为台阶式,台阶间高度一般不超过10米 ,地质条件较好且经过验算安全的可延长至12m 左右;台阶间的平台宽度通常为2m,根据地形及地质情况经过设计验算安全系数达不到要求的采用5-10米的宽平台,且最终验算安全系数满足要求。

(2)边坡坡率:微风化岩石一般采用1∶0.25或者1∶0.3的边坡率,中风化岩石大致采用1∶0.50的边坡率,碎块状强风化岩石多采用1∶0.75的边坡率,砂土状强风化多采用1∶1的边坡率,粘土及其它残积土采用不陡于1:1的边坡率。其中,对于软质岩层采用相对较缓的坡率,对于硬质岩层采用相对较陡的坡率,对于极软岩或易滑岩组可以结合自然边坡形态和土石方平衡原则进一步放缓边坡坡率或加设宽平台,对于自然斜坡地形较陡的 “扒山皮”刷方可以在保障单级边坡安全的前提下放陡坡率结合锚索锚杆等进行强加固设计。

2 边坡防护设计原则

为防止边坡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发生坡体变形破坏,对边坡主要采用如下防护方案。

2.1 坡面变形防护

微风化及以上边坡:以近于0.25的坡率设计,适宜绿色防护;

中~微风化边坡:以0.25~0.5的坡率设计,挂网喷砼防护、砌石防护或不防护;

碎块状强~中风化岩体:坡率0.5~0.75,护面墙防护;

全风化~砂土状强风化边坡:0.75~1的边坡率,骨架防护或TBS镀锌网植草灌防护;

坡残积层:坡率1.0~1.25,拱型骨架防护、CF网植草灌防护或喷播植草灌防护;

松散土层:坡率1.25~1.5,网格骨架或喷播植草灌防护。

防护措施均采用绿色防护,尽量采用本土化草种,并做到草灌结合。

2.2 浅层变形防护

对中~微风化岩体采用系统锚杆防护;

对土层及强风化岩体采用锚杆框架梁防护。

2.3 块体变形防护

采用锚杆预应力为250-350kN的预应力锚杆框架梁防护。

2.4 深部变形防护

采用450-750kN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及墩垫防护为主。

2.5 坡脚应力集中防护

在坡脚设抗滑桩及抗滑墙等支挡结构防护或锚固工程措施为主。

防护设计范文6

关键词 数控机床;外防护;结构设计;人机工程;制造工艺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4-0062-02

0引言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发展迅速。在数控机床的制造方面,我国的机床制造水平无论在机床的性能还是质量上都在世界机床制造业显示出较高的技术水平。但是同其它机床生产大国相比我国的机床价格并没有较好的优势,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数控机床的外观造型还有待提高。机床的外防护结构设计不够科学,美观,是我国数控机床的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不够一致,制约了数控机床的整体质量。如何实现国产机床的内外质量的一致,达到使外观能够很好的体现机床本身的质量,成为了当前机床制造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1数控机床外防护结构设计标准的制定

1.1 从美学角度制定数控机床外防护结构设计的标准

对于数控机床的外观设计标准首先建立在机械美学的基础之上,形成美好的动态视觉感受。无论从色彩方面还是从整体舒适度方面都给人一种美好的审美形态。现代数控机床制造不仅在性能上要求高科技行,更要在外防护的品质上有优美的造型设计。性能和外形的实现审美的统一,对产品在同行业中的脱颖而出具有很大作用。机床的外防护的造型要注重细节,给人一种高档,先进的感觉,各个模块部件在衔接上做到贯通,衔接缝隙做到高密度的精确处理,产生一种精密、贯通的审美特点。达到现在数控机床在性能、技术和美观上的和谐统一,增加外观上的艺术效果。这样有利于提高数控机床产品本身的附加值,提升客户的认可度,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1.2 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提高机床外防护结构设计的人性化

使数控机床的外防护结构设计更加人性化,也是进行外观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考虑,不仅要起到外观的防护性作用,也要实现设计的人性化。在注意安全的同时还要注意舒适性的人性化特点。在防护措施上要注意质量和全方面的防护,保证设备正常顺利的运转的同时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要求在安全性方面采用指示灯等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避免碰撞的发生。在造型上设计坚固稳定的形态,使用优质耐用的材料进行制造。色彩和照明的运用要求柔和舒适。在操作的重要部位要充分利用警示色和提示符合来进行标示。维修窗口进行合理的分布以方便日常工作中的维修和保养。对操作台的设计要实现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高度和角度的调整。总之,在整个外防护结构的设计上全面考虑,注意各个细节的人性化设计,以建立一个安全舒适的操作环境,从而促进生产的高效性进行。

1.3 符合流行趋势,提高外观的创新性标准

对国内外的数控机床机型及产品外观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在造型上打破传统思维,提高造型的整体感觉,呈现稳固坚实新颖的视觉效果。注意外观的每个细节的设计,使整体造型显示柔和、高档的艺术效果。符合国家上机床造型的流行趋势,加以创新,无论在整体造型,还是色彩运用上都要注意提高产品的视觉效果(如图所示)。

新颖造型数控机床示例

2结合制造工艺进行数控机床外防护结构设计

2.1 外防护结构设计功能性要求

对数控机床的整体设计,除了机床内部的功能技术性设计之外,外防护结构设计也是重要的设计部分。在追求数控机床制造的高质量的现代制造行业中,数控机床设计要达到安全高效的性能要求,外防护设计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一个优秀的数控机床设计不仅要满足此机床产品的各个功能的要求,还要达到造型美观,防护有效的全面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产品本身的价值。所以在数控机床的外防护设计上一定要以主机的设计为基础,对其的设计意图和思想进行充分的正确的理解。对产品的功能更要仔细研究掌握,了然于胸,这样以确保外防护的设计能够与主机进行更好的配合,以更好的对主机设计进行服务。而且外防护的设计不仅对整体上进行考虑,还要对部件间的关系的设计进行考虑,以达到个各部件之间的流畅顺利的配合。在外防护的各个配件的基准选择和装配的先后顺序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确定,这样能够使各个部件在装配过程中实现准确和高效的进行。

2.2 外防护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的要求

外防护结构的设计,其制造工艺是产品具体制造过程中重要的部分。好的产品离不开好的制造工艺。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不同的加工工艺能够使同样的构件产生不同的质量和效果,无论从产品的性能和准确度,包括外观造型的美感方面,都会有所差异。

对于数控机床的外防护设计除了对部件的定型定位加以考虑,对部件之间的装配方面也有所要求。在部件的制造工艺性方面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合格率。在数控机床的外防护结构设计方面要以结构设计的要求为基础,对部件的制造工艺进行准确具体的分析,不仅有利于成本的控制,对生产加工的具体实施的工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外防护结构的设计时,要对自身的现有的加工设备,加工能力有所了解,对部件的可加工性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使产品结构的设计能够满足所具有制造工艺。

2.3数控机床外防护结构设计绿色性要求

现在数控机床的外防护结构设计要符合简洁、绿色的设计流行趋势。不仅要满足机床产品本身功能性的刚性需求,还要在此基础上尽量在结构设计上实现简洁。外防护结构设计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加工过程以及后续装配的速度和质量,因此,要注意提高加工和装配方面的方便性。因为外防护结构使用的材料多为2mm的钢板进行一系列过程的加工,构建太过复杂,对分子件的焊接密度就会相应的增加,这样焊接变形的几率就会加大。在产品材料和加工制造上尽量实现绿色设计,注意其可拆卸,可回收性设计,这样可以很好的做到控制生产成本,节约能源。

3结论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制造业,注重提高数控机床的外防护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美观性,可以大大提高我国机床制造的整体形象,提升机床产品的竞争价值。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深入的研究机床外防护结构的设计及加工制造工艺,探讨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机床制造业的专业水平,增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戴起勋.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300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