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画范例6篇

关于春天的画

关于春天的画范文1

以观察春天为载体,运用创画途径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主题:

依据我校《动态课堂的生成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这一部级实验课题,确立了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是“低年级配画写话的有效指导促成动态课堂的生成”。

设计理念:

构建开放的课堂运行体系,把适合时节、适合学生写话兴趣放在首位,教师准备(课件)与学生自身实践体验、再创造相结合,感受春天景色的美,激发学生表达的意愿。

知识目标:

1.指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培养观察力。

2.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并画下与写下自己的发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乐于感受生活,再现生活的能力,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通过画画与写话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加强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题研究目标:

让学生在老师有效的指导下,在自己的观察与创画、说话、写话中表达对春天的感受,促成动态课堂的生成。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在周末观察春天的校园、小河、公园等并画一幅《春景图》。

2.教师实拍春景及搜集有关春天的歌曲与图片,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让兴趣成为写话的催化剂

1.播放动漫《春天在哪里》。

2.同桌交流:从歌曲中,你知道春天在哪里吗?并悄悄告诉同桌。

3.我是成语小富翁:师生共同说有关描写春天的成语。

4.试用一个词联想美丽的春景。

二、走进春天――让交流成为写话的前奏

1.出示课件:播放老师踏春的视频与图片。(老师配下水文)

2.学生展示自己画的《春景图》。

3.小组评画并选出有优秀的作品展示。[评画指标:整洁,色彩感强,有代表春天特征的事物(景、物、人),构思巧妙。]

4.说画。

(1)说自己画得最得意的一处。找一处画得最得意的新发现与大家分享,要求语言能打动别人。(示例:发现了什么样的景物+它想干什么,如:校园里迎春花张开了灿烂的笑脸,开心地看着做游戏的小朋友。)

(2)添画。允许你借别人的新发现来充实自己的画面。

(3)说自己整张的画。

三、我手写我心――以文绘春

师:最有能耐和最值得奖励的是把依照图画说的话记录下来。

四、评改为写话添彩

1.自读自评。用愉快的心情把自己的写话美美地读上两遍并修改。

2.小组交换,按“哪里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的思路评说。

3.推荐优秀代表作品宣读。师生合作评议。

板书设计:

配画写话――春景图

关于春天的画范文2

一、诵读猜主题,激趣导入

导入部分以猜主题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本期所学古诗《游园不值》以及春景图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方式――联想与想象,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多角度、多层次感悟春天―看、听、说、画、写结合

“《游园不值》写了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之时发现了美丽的春景,那你所见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春天,启发学生说出对春天总的感受并板书,再由师生一起探讨决定:用绿颜色粉笔写“春”字揭示作文的中心主题,表达春天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接着,欣赏图片,欣赏摄影师捕捉到的春天。以摄影师的视角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春天,比如:破土而出的嫩芽、含苞待放的花朵、淋雨后的枝丫、金黄的油菜花、姹紫嫣红的映山红、爬上栅栏的藤蔓;采蜜的蜂、吃草的马群;趴在草地上沐浴阳光的小男孩、散学归来放风筝的孩子们……在观赏图片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口头表达能力,又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接下来,在教学设计中,是学生“再说春天”的环节。首先,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见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再每组派一位学生在班上交流。这是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春天感悟的过程,尤其是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的形式可能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发现创新点。然后,听听自然界音乐家的声音:有布谷鸟、黄鹂鸟婉转动听的声音,有滴滴答答、淅淅沥沥的春雨声,还有儿童们欢快的歌曲声。最后,学生边听音乐边“画春天”,教师巡视指导,画完后生生、师生互评,最终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写春天”。

三、以思维导图的板书方式,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与一般作文课不同,这节课的教师板书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形式――思维导图。课前,教师自学了关于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尝试熟练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且预设了学生可能想到的相关词,绘制了一份以春天为中心主题的思维导图,并配上相对应的符号、图形、色彩。课上,教师在师生互动的环节中,把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到的词汇、图形、色彩等添入整个图中并加以分类、整理和归纳,为学生的绘图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了避免限制学生思维,教师提供了多个分类,如:看、听、闻、感,植物、动物这两种分类,并在巡视指导环节,肯定了学生们的其他分类方式。

学生作品1:该生作品以“春”为画面中心,画了太阳、云朵、小河、草地、花朵、大树等景物,还有蝴蝶、蜜蜂、鱼这些小动物,画面清新,很有春天的特色。本作品的特色之一在于画面左下角的小河,“吐着泡泡”的鱼儿被小作者生动形象地画了出来,描述到了她后来的作文中。特色之二则在于小作者画的太阳。她在后来的文中写道:“天空上,太阳顽皮地向我们笑了笑,晒得我们心里暖暖的。”这其中,太阳是小作者实实在在看到的,而“顽皮地向我们笑了笑”则是小作者的想象,“暖暖”一词则是其由此而感受到的。

学生作品2:该生作品以绿为主色调,色彩明丽,充满生机。小作者把“春”写在图纸正中,并在“春”字上添上自己在春天看到的花儿、小草、蜜蜂这些景物来衬托“春”这一主题,表达了她对春天的整体感知。此外,小作者还画了两棵大树,树上有啄食的小鸟、盛开的花;花的形状、大小各异,这些都在其作文中有所描述。

四、学生根据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自由写作

关于春天的画范文3

黄公望(1269―1354),江苏常熟人,本姓陆名坚,家贫过继予人,遂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井西老人。他自幼聪敏勤学,博览群书,多才多艺,工书法,通音律,尤擅绘画,为“元四家”之一。他曾一度入幕,因长官贪污受连累而下狱。出狱后,他皈依全真道,卖卜为生,云游作画,往来于江南;晚年隐居西湖筲箕泉,也在富阳结庐山居。相传庙山坞就是他当年游憩之地。

沿着杭州到富阳之间的沿江公路,由白鹤村向前约500米即到庙山坞。穿越村间小道,两旁是菜地茶园,房前屋后是果树杂木,从坞内蜿蜒而出的山涧,潺潺流过。渐行渐深,渐深渐幽。

行到深幽处,四山围合,林涛阵阵。据说这里叫梅树湾,已经是庙山坞的坞底了。

这里先后开辟了黄公望森林公园和庙山坞自然保护区。

庙山坞不仅自然景观优越,而且人文景观丰富。庙山坞因庙而名,宋时这里有净因院,坡等不少文人骚客,都曾来此吟游。“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定山缅云雾,赤亭无淹薄”,这首南朝诗人谢灵运所作诗里的“赤亭”,指的就是这里的赤亭山。赤亭山又叫赤松山,相传东汉仙逸赤松子驾鹤栖憩于此,因此得名。庙山坞的村庄也就得名白鹤村。赤松山山形孤圆耸秀,形如华盖,故又名华盖山。这里途经大岭到县城东门,约为九里沿江山路,古称胡鼻山,山势峭峻,路狭险峻,南宋以降历任富阳县令都以修筑此路为己任。奇险的江山有“鹤岭晴云”之誉,列目富春八景。

关于春天的画范文4

关键词:说;晓;晚

无意中,笔者发现当学生时背诵得滚瓜烂熟的《惠崇》变成了《惠崇》,惊讶之余,开始查阅资料,想弄清到底是《惠崇》,还是《惠崇》。

有的教材里是这样的: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另有一些版本的教材又是这样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语文出版社第7页。)

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不同在于“晓景”与“晚景”,诗的内容是一样的。“晓景”与“晚景”虽只是一字之差,但表达的意思却大不相同。诗中“晓景”指初春时节的景色,而“晚景”则指晚春景色。经多方查阅,笔者了解到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资料: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惠崇、苏轼及关于这首诗的“画”和“诗”。

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福建建阳人,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尤其描绘荒漠虚旷更是一绝,世称“惠崇小景”。《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原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他的画名在他死后五十年左右,也就是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达到了鼎盛,沈括、王安石都写诗赞美它。王安石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虽然他的画现在还有些遗存,可惜这幅原画早已遗失。这不但是艺术界的损失,也是科学界的损失,否则,今人就不会为到底是“晓景”还是“晚景”而争论不休了。

我们知道,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的这首题画诗,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这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原诗共两首,第一首是题鸭戏图,还有一首应该是题飞雁图的,诗的内容分别为:

第一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第二首: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其次,笔者了解到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观点和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画叫《春江晓景》,诗叫晚景。

另一种说法认为:惠崇春江晓景和惠崇春江晚景是同义词,已合并。有人觉得两个都行,叫晚景好像多点。理由是:因为由于出版社的不同还有就是时代久远了在历史上会存在一些争论和理解的不同。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

“晚”改为“晓”,更加奥秘,显得独特,别有风范。认为应该是《惠崇春江晓景》,这是苏根据《春江晓景》的画作写的题画诗。虽然之前许多小学教材是《惠崇春江晚景》,但是分析全诗,我觉得应该是《惠崇春江晓景》。理由是:

1.“竹外桃花三两枝”一句,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桃花报春,春天来临,而桃花才三两枝又说明季节实为早春。这就应该用“晓”字才能文题相扣,画诗相符。“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这说明春天刚到,暗合了“晓”的意思。

2.教育部是不会随便擅改教材的,终归是有依据的。

3.不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原因弄错了,也便以讹传讹了——这倒应了王安石那句名言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哉?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与“黄沙远上白云间”。

4.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也认为是“晓景”,而不是“晚景”。

纵观以上几种观点,前两种观点虽各有理由,但理由不够充分,难以服人,本人认为第三种观点理由充分,有理有据,并与画和诗的内容比较符合。正确与否,还有待专家考证。

关于春天的画范文5

虽是由简单的笔画构成,但是千变万化的书体风格却美感十足,耐人寻味。书法艺术需要探索、创新。杨向阳先生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数十年潜心研究书法,孜孜以求,在扎实的传统基础上注入了新的元素,使自己的书法语言个性鲜明,时代气息浓厚。同r他的山水画,耐看,有书法之味。

《玄妙九九(春系列)》释义:

画家创作随笔:来自于春天的感悟100幅书画小品,采用现墨和传统诗书相结合的形式,打开了绘画的思维空间和语言体系,作品多数运用超时空的艺术语言形式,重新组合春天的元素,内容涉及:花语、春山、春水、春树、山野、农田、池塘,有远景,有特写,有意象,有具象,手法多变,题材广泛,且全部运用中国书画材质创作,是对自己多年来艺术探索的一次涅檠。

《玄妙九九(春系列)>释义:

书家创作随笔:根据画家来自于春天的感悟100幅书画小品,思考再三,采用中国草书笔译诠释其超时空的艺术语言形式,用线条关系重新组合关于形象化了的色彩之春的元素,把中国文化与西画元素熔为一炉,有机的展示了中国当代优秀书画艺术不仅是云南的,而且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大家引荐

李志铭推荐:这批画,具有中国水墨韵味和书法诗词的奇思巧构,融合了西方绘画的多种风格。中西艺术语言的共同、共融性,一览无遗的展现在我们眼前。相信他们的实践、探索,将逐渐为世人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开拓和学术高度。这次系列展不仅承载着天地自然的玄妙信息,而且将会打开观赏者艺术思想的新时空。

关于春天的画范文6

第二课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课前布置学生思考:至少用两种方法表达自己对某个季节的喜爱,并准备相关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师:一年四季多奇妙啊!她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美丽。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个季节?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表达对她的喜爱呢?

生:我喜欢春天。画了一张画。看,春天来了,柳树绿了,花儿开了,小燕子飞回来了,春天真美丽!

师:画得真棒!你是用画画的方法表达你对春天的喜爱的。(板书:画画。)

生:我也喜欢春天。我会唱《春天在哪里》。(生唱:“春天在哪里……”)

师:唱得真好!歌声传达了你对春天的喜爱。(板书:唱歌。)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也喜欢春天。我会背古诗《春晓》。(生背:“春眠不觉晓……”)

师:联想真丰富。(板书:背古诗。)

生:我喜欢秋天。在秋天里,有很多果子成熟了。我会背儿歌《秋天到》。(生背:“秋天到、秋天到,果园里真热闹……”)

师:好。用儿歌来表达喜爱之情也是不错的方法。(板书:儿歌。)

生:我最喜欢春天。我把课文改一下。(生读:柳树青青,它亲亲河水说:“我是春天。”)

师:太棒了!你都成了小诗人了。(板书:写诗。)

生:四个季节我都喜欢。我把课文读了几遍。我会背诵课文了。(生背:“草芽尖尖……”)

师:读得很有感情!我听出你对四季的喜爱了,这真是好办法。(板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根据板书小结)你们想到的办法真多。我相信一定还有很多同学能巧妙地表达自己对四季的喜爱之情的。(板书:……)现在,四人小组交流,把你们的好方法说出来和同学分享一下吧!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画家组:装点四季的色彩。

(1)学生绘画作品;(2)介绍收集图片。

2、小擂台:

(1)唱响四季的颂歌;(2)介绍收集的音乐作品。

3、小诗人组:紧跟四季的脚步。

(1)古诗(2)儿歌;(3)小散文。

4、小作家组:抒写美丽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