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祖国的作文范例6篇

关于祖国的作文

关于祖国的作文范文1

2020的新年,并不如往年一般。我们面临着一次大面积的疫情感染,但我们没有退缩,众志成城,各行各业用自己的行动去抗击疫情。“没有真正的美好生活,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医院里,医生们不停的穿梭在病患之间,不少医护人员因此患病,但她们没有一个人会退缩,勇敢奔走在疫情一线,不会因为病人的病情而远离他们,反而细心地照顾他们;在武汉医护人员不足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医院纷纷组织医护人员前来援助,没有一个人退缩,甚至是军区医院也全员出动,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关于祖国的作文范文2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妈祖文化圈发展路径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妈祖文化经过千百年的衍播,已形成“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内涵以及“平安、和谐、包容”的文化特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明的宝贵遗产。妈祖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爱国、爱民精神。从历代中国皇帝对妈祖的封号和妈祖的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妈祖精神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爱国爱民。在今天,妈祖成了海峡两岸同胞和许多海外华人华侨的心灵圣殿,中华情感的寄托之所。第二,大善、大爱精神。妈祖精神包含着真善美的价值和道德内涵,较好地体现了乐善好施、拯危救困、见义勇为、惩恶劝善、助人为乐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而获得了世世代代人们对她的信仰和崇拜。第三,不畏艰险、开拓进取。妈祖文化作为一种海洋文化,不仅表现出我国人民对于自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征服的愿望、智慧和力量,而且表现了沿海人民不断扩展生存空间、追求美好生活的开拓奋斗精神”。人们认为妈祖是一个追求平等、博爱、和平的东方海洋女神。

妈祖文化的南北省际远播以及后来出现的跨洲越洋的国际传播,最初应归因于福建移民的足迹。他们南下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北上浙江、江苏、山东、天津、辽宁,东渡台湾,远达日本、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乃至美国、加拿大、葡萄牙、法国等地,他们每到他乡异地,无依无靠,惟有依靠妈祖给予他们的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开拓进取,才能生活下去,所以他们常年供奉从家乡带去的庇佑他们漂洋过海的妈祖,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妈祖文化圈。本文所研究的妈祖文化圈指的是广泛意义上的文化圈,包括了妈祖文化传播所及的中国大陆诸多省份及台湾。妈祖文化圈的发展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妈祖文化的传承及资源整合

整合现存妈祖文化资源,构建妈祖文化圈,对于加强、提升妈祖文化研究,丰富、完善中华文化精髓,促进妈祖文化传播地区的经济区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妈祖文化蕴涵丰富的物质文化。妈祖庙内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民俗、海外交往及贸易等情况的物质载体,拥有研究历代经济史、海交史、民族学、民俗学的可靠原始资料。记载妈祖信仰的历史文献资料众多,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等领域的许多内容,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各地存有大量与妈祖信仰相关的宫庙”会馆”祠堂”祭祀场所”碑刻”壁画”石雕等实物,提供了研究古代的珍贵资料。更加难得的是,一些口传文化也保存至今。这些文化遗产为今后研究和弘扬妈祖文化,发展妈祖文化圈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妈祖文化的资源整合,就是要充分依托在地妈祖文化景观(物质与非物质),拓展现有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范围,深入提取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利用文化圈内的文化古迹、地域人文、民俗活动、自然景观等资源,完善信息、形成互动,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信众和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妈祖文化现在已成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精神纽带,妈祖信仰在台湾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超越族群意识、社会阶层的主流民间信仰。2006月1月12日,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精神生活当中,要运用这些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妈祖文化圈文化产业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有着直接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014年以来,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委了一系列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包括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加强对外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妈祖文化圈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节点地区和城市,有着丰富的妈祖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国际交流频繁,经贸基础扎实,合作空间广阔,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加强对这些地区历史文化名城及各级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开发,科学编制妈祖文化圈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打造妈祖文化旅游系列品牌,建设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布局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体验消费场所,打造差异化的旅游文化名街、名镇、名村,推进妈祖文化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的转化。

鼓励旅游资源与演艺娱乐、影视整合,通过文化创意改造提升现有的各类文化旅游基地,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依托妈祖文化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创作―批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国际化演艺精品。

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妈祖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创意设计能力,加强创意设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对接,推动创意设计成果转化,提升各类产品的附加值和文化内涵。

三、扩大妈祖文化圈的经贸合作

“信任”是妈祖文化圈内主要的文化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在今天市场经济运作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市场的交易就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在妈祖信仰文化共同体内,信任不是建立在明确的规章制度上,而是源自一整套已成为共同心理认可的伦理习俗和道德义务,这种信义比任何形式的社会契约更符合人的本性,更有稳定性。弘扬妈祖文化精神将激发海内外闽商回乡创业、报效桑梓的激情,使海外闽商更多地在福建寻找商机、投资兴业,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生力量。共同的文化是人际交流、经贸往来的融合剂。文化作为“软实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关于祖国的作文范文3

一、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合作历史及现状

(一)两岸文化产业合作

在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中,闽台合作是走在前列的。一是在旅游产业方面, 2005年闽台双方签订了武夷山与阿里山、大金湖与日月潭旅游合作协议。二在会展产业方面, 2007年海交会中初次设置了海峡两岸创意产业展区。2008年11月27日,为期四天的首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厦门登场,这是两岸首次共同举办惟一冠名“海峡两岸”的综合性文化产业盛会。①三是两岸在文化产业论坛方面。2009年7月举行了两岸经贸合作论坛,通过了“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其中涉及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相关建议“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②。2010年9月,文化部部长蔡武访台,台湾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认为:蔡武一行可以与台湾有关方面交换意见,大陆可再视状况开放文创产业项目。③两岸的文创产业交流与合作日渐热络。

(二)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合作

妈祖文化作为两岸共同共通的文化,其产业合作也在两岸悄然兴起。

一是以会展为平台的妈祖文化产业合作。2005年国家旅游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开幕当晚专场演出了大型舞蹈诗剧《妈祖》。第六届时妈祖发源地莆田参展项目20多个, 2011年第七届时就达到了32个。莆田从2005年开始举办海峡妈祖旅游工艺品展销会,首届就有55家海峡两岸的旅游区、旅游协会和工艺品生产厂家报名参展,其中确定参展的台湾旅游工艺品企业有10家,到第三届时,台湾的参展展位已经达到近100个。

二是两岸以妈祖文化为纽带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合作,如2006年妈祖文化旅游对接与合作意向书在湄洲岛签订。2007年11月1日在湄洲岛举行了海峡妈祖文化旅游合作联谊会,共同建议:打造环海峡妈祖文化旅游带;开辟朝圣旅游航线。

第三,两岸传媒产业的合作,如2007年台湾中华卡通公司与北京电影集团联合影视公司合作出品的《海之传说———妈祖》动画DVD,与电视台合作的《妈祖之光》大型综艺晚会。

第四,两岸举办的妈祖文化(产业)的相关论坛;组织学术平台,如举办“湄洲妈祖•海峡论坛”吸引各界人士积极参加。

但目前两岸妈祖文化产业的合作基本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合作项目少、领域小。根据201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莆田市旅游局的旅游工作情况的播报,“游客客源地以粤、浙、苏及莆田周边城市的传统客源地游客继续为我市最大客源”,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合作依然缓慢,还未形成妈祖文化产业链及产业群,还未有知名品牌产生。

二、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合作不畅之原因

(一)政治因素

一方面,两岸在文化产业方面工作方式存在差异。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完整性较好,大陆的文化产业刚刚兴起,近几年才加大发展力度。台湾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采取低度管理高度辅导的原则,大陆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原则。同时大陆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地域性较强,各地区的文化产业概念内涵和发展政策存在差异化现象。另一方面,两岸文创产业合作政策不明晰。在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政策方面,“目前两岸文化交流现况是,除了两岸电影交流频繁有其准则外,台湾出版业、媒体、广告等都还没能进入大陆市场。”①

(二)经济因素

一方面,两岸经济环境与产业结构存在诸多差异。台湾文创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前正走向“知识经济体”的转型期,台湾已从过去OEM (代工生产)主体的产业结构,转变以ODM (原始设计制造商)为主体的发展方向,科技化、信息化、创新化、产业化已经是主要特征。大陆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势必要面临产业对接的种种困难。另一方面,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市场方面的差异也是合作不畅之原因。台湾妈祖文创产业市场较成熟,如台湾举办的“大甲妈祖绕境进香活动”逐年扩大,并结合了媒体、企业、地方宫庙、地方政府等资源,同时搭配妈祖相关创意商品与市场的结合。大陆的妈祖文化产业市场体系不完善,如莆田在妈祖旅游与工艺美术两者的产业比例较重,在与台湾合作方面,市场体例与发展着力点不同,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在合作时也存在一定困难。

(三)社会因素

1•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化、规范化的差异

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密集型的新兴产业,两岸知识产权保护与规范化也存在着对接差异。台湾的知识产权体系较完善,同时将知识产权作为“财产”来经营等理念较成熟。引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的总结“总体上讲,所考察访问的台湾地区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产生、实施、保护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完整的保护措施。”②大陆方面,以莆田市为例,从《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意见任务分工的通知》中可以看出,对台资企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尚处于成立初期,产权工作机制也未实现组织流程制度化。

2•两岸对妈祖文化产业人才需求无法满足

妈祖文化产业是多学科和多文化的交叉融合,这种融合性强于其他产业。目前精通妈祖文化的人才普遍缺乏产业化意识和行动,而懂得产业化的人才对两岸妈祖文化的情况却缺乏了解和资源整合能力。目前妈祖文化产业主要依赖旅游产业是不够的,相比台湾已从过去代加工的主体产业结构,转变为原始设计制造商为主体的发展方向,两岸妈祖文化创意产业要进行对接,大陆地区的高新技术人才,具有产业发展能力的妈祖文化人才等将是发展妈祖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

三、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

(一)政策环境机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探讨了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议题。这些都为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奠定了有益的政策基础。台湾目前是一个文化产业已经发展成熟的地区。2009年5月14日,台湾行政主管机构核定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由“国发基金”以200亿元新台币投资成立文化创投基金,计划四年内投入300余亿元,让台湾成为亚太文化产业汇流中心。2006年1月12日至16日,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妈祖信仰等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些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随着ECFA的签订,台湾也将迎来“黄金十年”,大陆在ECFA第一波早收清单中,也已放宽台湾影片进口配额限制,未来在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方面将迎来更有利于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机遇。

(二)具体政策机遇分析

综合《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莆田市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莆田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的实施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四项文件中,对妈祖文化或是有助于妈祖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作出疏理,并与台湾2010年通过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交互了解后,就双边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疏理,作出莆田市与台湾妈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分析。

1•在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方面

莆田市以建设成为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基地为主轴;以海峡西岸滨海文化旅游度假胜地目标连结两岸;拓展湄洲岛部级旅游度假区范围,整合提升妈祖文化资源,以朝圣旅游和观光为主,积极推动双边旅游的市场规模,并深入开展两岸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方面交流互动,推动宗亲文化、宗教、民间信仰的交流。这对妈祖文化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将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进而以筹建妈祖城,推动妈祖文化成为一项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台湾妈祖文化产业发展大多是由地方政府、宫庙产业、创作者、企业间相互合作,通过节庆仪式、文化活动的串连,扩至全岛共同协力协办,形成台湾特有的妈祖文化。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的立定目标来看,是为建构具有丰富文化与创意内涵之社会环境,运用科技与创新研发,健全人才培育,并积极开发境内外市场,对妈祖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无特定的政策出台,而主要是由地方政府依当地妈祖宫庙产业在推动“宗教进香、政治操作、媒体行销、异业结盟”的模式重构,以宫庙产业的竞合来推动文化观光产业。

2•在两岸妈祖文化资源整合与利用方面

莆田市以湄洲妈祖祖庙为核心的妈祖庙超过百座,光湄洲岛本岛就有近20座宫庙。继两岸合作完成“妈祖信俗”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申报,现正积极对现存文物进行挖掘、保护修缮,并对两岸合作研究妈祖文化与推动妈祖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台湾妈祖庙数量几近千座,北、中、南、离岛区为四大区域,经由妈祖文化资源整合而形成宫庙产业,从文化产业化的发展造就了台湾妈祖文化产业的主要文化资源基础,通过妈祖文化节庆活动,以全台或是四大区域宫庙团体的结合,发展出台湾妈祖文化产业的普遍化与集中化。

3•在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发展方面

莆田市以湄洲岛为发展核心,推动“湄洲湾北岸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弘扬妈祖文化的基地平台,为闽台特色产业对接的集中区;发展“湄洲湾妈祖文化产业园”,包括湄洲岛和妈祖城及周边区域,以妈祖为主题,承接台湾及国内外先进的旅游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新兴服务业的转移。其中以拓展湄洲岛部级旅游度假区范围,整合提升妈祖文化资源,挖掘丰富旅游资源为主,进而建构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海西滨海文化旅游胜地。台湾发展妈祖文化产业一直存在市场规模过小的问题,但以妈祖文化节庆为主题发展文创产业却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如台中县政府1999年起开办至今的“大甲妈祖国际观光文化节”,以“大甲妈祖”为名推进到“进香文化产业链”的发展,形成全台各地以“妈祖文化节”为名的特殊文化产业模式,已获得世界三大宗教盛事的封号。台湾地方政府从过去“旁观、参与”的角色,转变为“主事者”。

四、推进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思考与建议

面对两岸更加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如何切实推进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发展,依据现阶段的问题及发展目标,提出如下政策措施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一)增加两岸文化交流频率,搭建公共信息平台

要完成两岸文化产业对接,需要两岸形成共同的文化需求,以形成共同的文化市场。首先需增加两岸文化交流的频率,形成多层级的民间文化交流:精英阶层交流———各大学、机构、组织交流———民间团体/旅行交流———民间个人交流。闽台文化产业要实现多层次的对接,在强化应用既有的会展平台、媒体平台和学术平台外,应增加技术平台或者网络平台的应用。

(二)落实细化有关政策意向

ECFA的签订将带来台湾发展的“黄金十年”,也将是两岸合作的机遇期。根据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詹火生在第六届两岸产业共同市场研讨会期间的介绍,根据ECFA,未来2年两岸将在20个服务领域实行相互开放,其中涉及文化与创意的就有12项之多,但是两岸在相关方面还未签署细化条款,下一步如何合作与发展有待政策导向。《莆田“十二五”建设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及妈祖文化产业园重点专项规划》虽然明确提出了“莆田世界妈祖文化中心的硬体部分建设固定资产累计投入达80亿元,软体部分建设累计投入10亿元”,但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应继续落实后续相关细则,包括土地、税收、金融、人才等方面。

(三)引导文化产业与第一、二产业融合,承载妈祖文化产业发展

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文件中对福建的发展提到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等规划。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文化化、文化社会化、社会当代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以个体或集体的创意为先导条件和核心价值,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精神属性的产业形态,它既包括提供纯粹的精神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也包含系统化的文化创意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广泛交叉、结合而产生的新的产业形态。因此,妈祖文化产业不仅仅是狭义的文化产业概念,还应与与第一、二产业全面对接。

(四)重视妈祖文化产业、知识产权及高科技等方面人才建设

莆田市于2010年出台了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建设产业人才高地、实施海西创业英才培养等三个政策性文件。2011年市政府又安排1000万元作为引进人才专项经费。除人才专项经费(基金)外,面对妈祖文化产业发展的现时及未来需求,文化产业、知识产权及高科技人才将是重要的引进、培训方向。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两岸妈祖文化产业的各项平台,如博览会、交流会、洽谈会等,发掘人才,面向全国、全世界,建立妈祖文化产业优秀人才资源库,以培养带发展,以引进带创新。

(五)镜鉴粤港澳文化产业合作政策

2009年1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颁布,粤港澳三地抓住此政策机遇,于2009年2月共同签订了《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规划2009-2013》,扩大了三地合作。2011年4月,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进一步深化了三地在文化领域的交流,提升了三地的合作层次。其中很多合作举措值得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合作镜鉴,包括设立相关专门机构负责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合作整体统筹和规划、共同创作演艺项目、培育对外文化经营机构、完善资讯网建设等等。

关于祖国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海南;妈祖;海洋文化

妈祖,作为中国东南沿海最为重要的海神信仰,至宋元时期扎根海南,迄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朴素的民间信仰,妈祖能够历经岁月沉浮而持续拥有蓬勃的生命力,这与海南岛独特的海洋环境密不可分。作为中国国土面积第一大省,海域面积辽阔,约200万平方公里,可以说,在海南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着海洋的气息。“海南的社会因‘海’而起,海南的文化因‘海’而生。涉海性是海南文化的首要也是本质的特征”。[1]9妈祖信仰之所以能够在海南兴起、扎根、发展以致对外传播与海洋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而以海南妈祖信仰为切入点,考察其中的海洋文化因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海南文化中的海洋属性。

一妈祖信仰在海南的兴起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圣母”。相传确有其人,姓林名默,福建莆田人。因而福建莆田也成为妈祖文化的最初发源地。宋元时期妈祖信仰传入海南。据《海南岛史》的记载:“海南岛最初的天后庙,是元朝时代建在白沙津和海口的”。[2]56《道光琼州府志》中亦有记载:“天后庙,一在白沙门,一在海口所。元建”。[3]377可见元朝时,妈祖信仰在海南就已颇具规模。而妈祖信仰在海南的兴起和发展,两个因素起到关键性作用,一是移民;二是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先看移民。海南是典型的移民社会,有着数千年的移民历史。移民在海南区域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移民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力与文化,促进了海南的发展,对海南社会影响深远。根据海南各主要姓氏族谱资料显示,海南的先祖大多来自福建莆田。以妈祖凡人时期的姓氏“林”为例,目前已成为海南七大姓氏之一,当今海南林氏多为林裕和林暹后裔,其中林暹即福建莆田人,宋朝时迁入海南。可以说,闽人入琼在海南移民史中居于显著位置。宋朝时,恰逢中国北方社会向南方大举移民的高峰时期,很多福建人,包括落籍福建的中原人,开始沿陆路及水路向广东、海南一带迁徙。这也是当今的海南方言为何以闽南方言为基础的原因。正是由于大批闽南籍移民的涌入,妈祖信仰落户海南。而无论是移民,还是妈祖信仰与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海南远离中原,孤悬海外,自古就是贬官流放之地。宋元时期,中原战乱,海南又成为南迁避难之所。同时,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的管辖范围广阔,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可谓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加之海南岛内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较多,农业生产落后。在这种情况之下,海上经济往来对海南岛至关重要。不得不漂洋过海的无奈与航海过程中不可预知的风险,进一步促成了妈祖信仰的传播。正如《重修海口天后庙记》中所云:“环琼皆海也。当南北之冲,一大都会为往来舟楫所必经者,则莫如海口,……形家谓海口之得地者,则莫如大庙,庙祀天妃,灵爽迭著,舟行者必请命于神,许而后济,事亦如之。”[4]1052

二妈祖信仰在海南的发展

海南妈祖信仰兴起于宋元,发展于明清。据统计,海南岛上共有妈祖庙47座,其中4座始建于元朝,其余43座均建于明清,遍布于琼州府13州县境内,且重修复建现象尤为多见,仅康熙年间就有13次之多。如海口天后庙,“明洪武年间屡葺,商人谭海清等建后寝三间及观音堂,并塑诸神像。国朝雍正七年(1729年),监生陈国定、生员杨凤翔等募建大门三间……乾隆十一年(1746年),陈国安复募建庙铺屋十间”。[3]377此外,重塑妈祖像,或增添拜祭用品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如:“在定安县中街的天后庙,乾隆四年(1739年)就有广府商人铸铁鼎1个,重千斤,高5尺,周围8尺,周身龙蛇花鸟山水人物。”[5]381-386从以上调查数据及地方史志记载中均可知,明清时期妈祖信仰在海南已拥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地民众对妈祖的崇敬程度是相当高的。妈祖信仰之所以能在海南岛于明清之际迅速发展,这与海南的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存在着重要联系。明清时期,海南的远洋渔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据民国时期《禹贡》杂志记载:琼东、文昌渔民,“因生活所迫,于清道光初年(1821年)到其地(指南沙)从事渔业……”[6]15同时,上世纪70年代,根据有关学者对海南沿海渔港的走访调查,认定流传于海南渔民中,指引世代渔民的航海图即《更路簿》的成形时间应该在清康熙末年(即18世纪初期)。《更路簿》主要以手抄本或口传的形式流传于海南渔民间中,“它记载了海南渔民从海南岛东部文昌清澜港和琼海潭门港航行至西沙、南沙群岛及东南亚等地的航海针位和更数”。[7]78由此可见,明清时期,海南渔民已经开始了闯远海的生涯。茫茫烟海,巨浪滔天,轻舟薄板,命悬一线。在这种情况下,妈祖作为海洋守护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因为海上航行极大的危险性,从而使渔民对神灵的祭拜显得十分虔诚,祭祀活动也伴随着整个航程。当然,妈祖能够在明清时期从众多海神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多海南民众的主要海神信仰,与当时当地政府的支持及妈祖自身的海洋属性也是分不开的。自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七下西洋。1661年郑成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外加明清之际的倭寇入侵之患,一系列事件均与海洋有关,而妈祖也在这些事件中屡建奇功,如郑和在《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中曾写道:“直有险阻,一称神号,感应如响,即有神灯烛于帆樯。灵光一临,则变险为夷,舟师恬然,咸保无虞。此神功之大概也。”[8]16-24正是由于妈祖信仰迎合了统治阶级发展海洋贸易、安定民心、抵御外辱的政治需要,从而不断获得朝廷赐封。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永乐七年(1409年)朝廷先后两次加封。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妈祖由原来的“天妃”上升为“天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更是封妈祖为“天上圣母”。此外,每年各地还要举行祭祀大典,并树碑赐额以示尊崇,于是在当时当地政府的大力倡导之下,妈祖从一个地方神上升为遍及东南沿海的海神,影响力大为提升。而海南作为妈祖信仰的传入地,本身已有较好的民众基础,在各种条件的综合作用下,终于在明清时期迎来了兴盛发展的大好局面。

三妈祖信仰与当代海南的民俗生活

妈祖信仰在当代海南社会依然有其广泛的影响力。在今天的海港渔村或渔船上,依然处处可以看见其身影。三亚的旅游胜地蜈支洲岛上,就供奉着一座临海而建的天妃庙,虽然年代久远,但香火不断。附近的渔民经常会去祭拜,祈求天妃娘娘的保佑。临高调楼镇的天后宫是目前海南规模最大的天后宫,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过多次重修,规模大大超出昔日。庙分三进,占地亩余,庙内雕梁画栋,栩栩如生。每次出海捕鱼前,船老大们都要到天后宫上香祈福,祈求航行顺利,满载而归。而在文昌市中心孔庙附近的林氏大祠堂,一楼供奉的就是妈祖。妈祖在海南信众较多,民俗文化活动丰富。每逢妈祖诞辰和忌日,海南各地都要举行祭典活动。2011年4月24日,纪念妈祖诞辰活动在海口秀英区西委镇新海村天后宫隆重举行,人们载歌载舞,舞龙舞狮,海上渔船列队整齐,红旗飘飘。2013年,首届琼州妈祖文化节于4月30日在海口市新大洲大道响水桥海南比干妈祖文化园举行。2014年4月20日,海南各宫庙纪念妈祖诞辰1054周年祭典仪式在海口中山路骑楼老街隆重举行,千余名妈祖信民盛装巡游。刚刚分灵到海南的一尊来自台湾鹿港天后宫的黑面妈祖神像亦参加了此次活动。2016年10月2日,千人祭祀妈祖(吉礼)大典祈福活动在海南澄迈举行,共同祈福国泰民安。2017年8月5日,海南琼海潭门镇举行赶海节,祭拜天妃娘娘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仪式。祭祀庆祝活动之所以多在上半年三、四月、下半年八、九、十月举行,与出海捕鱼时间也有着一定的关系。海南渔民赴西沙和南沙生产,一般“于每年冬季(农历11-12月)乘东北风南下,先至西沙群岛,其中到西沙作业的船只留下,其余船只则停一二日,再赴南沙群岛。经过冬春两季约半年时间的捕捞作业,至第二年清明谷雨期间顺西南季风北返。”[9]61而妈祖诞辰日(三月二十三日)恰好是季候风转换的时间,古代郑开极等撰的《福建通志》卷五十六所附的风信条中就有:“三月二十三日为妈祖咫”[10]的说法。而“《台湾县志》卷三却把‘咫’称为‘暴’。郁永河在《裨海纪游》中就说道:‘三月二十三日妈祖暴后,便应南风’。”[10]261-264而无论是出航还是归航,渔民都会祭祀妈祖,感谢妈祖的庇护。除了海南岛内的祭祀妈祖信仰仪式活动,还积极参与各种民俗文化交流。2013年,以台湾彰化鹿港天后宫为代表的22家台湾妈祖宫庙的信众尊请22尊妈祖神明像,与大陆沿海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妈祖神明,于同年7月30日至8月2日汇聚海南省琼海市潭门国家中心渔港,举行妈祖巡游及祈福祭典仪式,共同为南海渔民祈愿祝福。2016年11月,海口白沙门中村天后宫、澄迈东水港天后庙的两座妈祖金身赴台参加道行天下——祖天师巡台祈福文化庆典,这也是海南妈祖首次受邀赴台参与巡境祈福活动。2017年7月,海南澄迈县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及海南各宫庙到厦门朝宗宫参访。180多人海南宾客千里寻根,14尊妈祖像拜访朝宗宫。妈祖在当今海南社会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妈祖的作用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琼海嘉积万泉河畔的大溪头村码头右边有座“南天圣娘庙”,庙里供奉的正是妈祖。“庙最早是由从大陆渡海来做买卖的船老大修建的,后来专事码头搬运的大溪头人也到庙里朝拜”。[11]到了现代,“南天圣娘庙”成为村民求子、求财、求平安以及求姻缘的去处。”可见,妈祖的形象已不单纯是海上航行的保护神,而是成为海南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万能之神。而妈祖形象的这种变化恰恰体现了海南社会的适应性、包容性,这与海洋文化的属性不谋而合。

四海南妈祖信仰的对外传播

妈祖信仰在海南岛生根发芽,并通过海南岛进一步传播到东南亚一带。作为我国著名侨乡,“海南华侨早在宋代就有出现,经明代,来自南洋各国的贡船,有一部分也经过琼州而转赴广州等地。在国内各地人进入海南的同时,中国人以海南为基地开始了向所谓南洋,即今日的东南亚地区移民的历史。”[12]255-256据统计,东南亚各国海南籍华人众多,仅泰国一地,就有100余万人。海南渔民在走出国门的同时,也将妈祖信仰带到了世界各地。以马来西亚为例,“奉祀天后圣母最多的是福建人,其次是海南人,后者对这个海上女神更加虔诚。”[13]4-13在全马各地的天后宫中,最负盛名者当属雪隆海南会馆所属的吉隆坡乐圣岭天后宫。雪隆海南会馆天后宫最初创建于1889年,1960年与1989年分别重建,因其文化悠久,建筑精致,而成为吉隆坡著名的旅游景点。而在登嘉楼州瓜拉登嘉楼,同样有一座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的天后宫,亦属当地海南会馆。而“在新加坡,琼州天后宫在1854年创建,是当地最古老的神庙之一”[14]92-101。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当地民众都会举行庆祝妈祖诞辰活动,包括巡游、酬神戏、文化表演等。妈祖信仰的海外传播与海洋有着直接关系。在大型客轮没有使用的1890年以前,海南渔民出洋多借助木帆船,从海南启程向西,沿北部湾南下,到越南后,或南下到暹罗,或转程到马来半岛的新加坡、槟城、马六甲以及苏门答腊等地,少则半月,多则更久。在海上风急浪大,舟沉人亡时有发生,因此每艘船上都供有妈祖,以保佑航行平安。而在历经艰险,九死一生之后,琼籍华人们因其下南洋时间较国内其他地区稍晚,在早期南洋华侨社会多以籍贯、帮派分野之时,面临着人地生疏且备受歧视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妈祖又一次发挥其巨大的精神支撑作用,成为琼籍华人祈求事业兴旺的一种希望与寄托。加之,海南民众向来宗族意识强烈,重视族谱的修订,特别是在浪迹天涯、流亡海外之际,祭拜妈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琼籍华人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因此,在今天的东南亚等地随处可以看到妈祖庙多建立在姓氏宗祠或同乡会所在地。而当一代代的琼籍华人们通过不断奋斗,终于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之时,妈祖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信仰,又连接着琼籍华人们的思乡之情,祭拜妈祖的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的一种认同。纵观所述,海南妈祖信仰,从宋朝发展到今天,历经千年而不衰。从一个地方性女神上升为东南沿海到跨国性的航海保护神,在这个过程中,海南岛的作用不容忽视。海南四面环海,因海而生,独特的地理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使其既是妈祖信仰的传入地,同时也因海洋文化的熏染成为妈祖文化的重要输出口岸,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全球传播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8.

[2]小叶田淳.海南岛史[M].张迅齐译.台北:学海出版社,1979.

[3]张岳崧.道光琼州府志[M].明谊,修.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4]朱为潮,李熙,王国宪.民国琼山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5]王元林,邓敏锐.明清时期海南岛的妈祖信仰[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6]张震东,杨金森.中国海洋渔业简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3.

[7]林金枝,吴凤斌.祖国的南疆——南海诸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8]朱天顺.元明时期促进妈祖信仰传播的主要社会因素[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4).

[9]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海南省志•渔业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

[10]李金明.论述闽南妈祖信仰中的海洋文化因素[C]//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厦门市委员会.守望与传承——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福建:鹭江出版社,2007.

[11]陈耿.盛行海南700年的妈祖文化[N].海南日报,2007-03-19(15).

[12]张兴吉.鸦片战争后海南华侨出国潮研究——兼论宋耀如出现的海南历史背景[C]//海南省宋耀如研究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宋耀如及其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9.

[13]林水檺,骆静山.马来西亚华人史[M].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1984.

关于祖国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本真性;妈祖文化;和谐;“以人为本”

21世纪初,党中央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观念——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思想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妈祖文化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环境下的一定人类族群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承载着妈祖信仰者的历史记忆和情感追求,虽然在文化领域里它属于非物质的下层文化,但它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历史传承价值和社会和谐价值,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发展妈祖文化旅游,弘扬妈祖精神,传承妈祖文化,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可以通过对科学知识、道德修养、民族精神和人文关怀等文化因素来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上半年,仅来湄洲岛进香拜谒的台湾客人累计就达150多万人次。天津、澳门、台湾、广东、福建等地每年都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在同一文化认同的光环下通过旅游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支持,悄悄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这几年伴随着妈祖信仰热,妈祖文化旅游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妈祖文化的内核即是妈祖本身的精神力量,而妈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所以基于科学的发展观,从“以人为本”的视觉来看待妈祖文化旅游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人为本”是旅游发展和科学旅游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关注的是多数人的利益,讲究的是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因此要坚持科学的旅游发展观。

一、妈祖文化景观开发与保护的和谐

妈祖文化景观有祭典、服饰、饮食等民俗景观,也有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景观,还有丰富的妈祖碑文、题刻、诗辞、楹联、文学作品、祭祀法器、刺绣工艺、各种雕塑、书画古籍等其他人文景观。从发展旅游的本初动机即经济动机而言,旅游只有最大限度和最广泛地利用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资源,将经济与文化有机结合,才能形成越来越强大的产业优势。然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世代代共同拥有的财产,在旅游开发中应一分为二,那些传承于历史的传统而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可以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如妈祖面源于民间,寄予平安的美好祝愿,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设计符合现代旅游者口味的旅游产品,甚至可以发挥品牌优势,生产一系列的妈祖面旅游商品,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相反,那些承载异质特性的景观,作为妈祖文化旅游的符号标志,应采取政府主导的保护性的运作模式。如妈祖服饰、妈祖祭祀民俗、妈祖禁忌民俗等,作为异质文化的载体,是发展妈祖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的主打要素。这部分的文化载体“越是本土的,也就越是国际的”,越有旅游价值和生命力。本土人应当善待本土的文化景观,保持它的原汁原味,避免景观在旅游开发中的商品化和俗化。规划、设计和投放这部分旅游产品时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宏观、全局和持续性问题上把握开发的层面和开发的力度。只有在开发和保护两者之间取得和谐,妈祖文化景观才有可能本真地代代相传。

二、协调利益群体,共承妈祖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发展旅游又可以使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既包括旅游者、旅游地居民也包括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开发商,他们对文化表述的和谐统一将直接影响到文化传承的本真性。妈祖文化作为意识形态色彩较浓的一种民间文化,协调并处理好以上各利益相关体的关系是保证妈祖文化旅游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首先,旅游者对妈祖文化应有正确的认识。妈祖曾经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不是虚幻或群众无端捏造出的一个神灵。妈祖本身凝聚着的妈祖精神——博爱、和平、扶危济困等是妈祖文化的精髓,这应该成为众多旅游者旅游的动机,而不是一味地宣传并神化妈祖的力量和灵验。通过旅游活动,通过对妈祖的瞻仰和亲身体验,受众者能够沐浴妈祖精神的感召,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而要使旅游者对妈祖文化有个正确的认识,就必须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导游作为旅游活动的主要媒介,应了解妈祖文化资源的价值、意义和基本保护方式与思路,能成为妈祖“文化自觉”的先行者,自觉地成为旅游活动中保护工作的第一宣传员。除此之外,还必须规范旅游线路推介商的行为,在促销旅游产品时多一些文化内涵的元素少一些迷信的成分。

其次,旅游开发商要摒弃短视行为,从长远利益做好妈祖文化旅游产品。利润是旅游开发商投资和经营的第一目的,而纯粹一味地追求短期回报,或者以妈祖文化作为幌子达到融资的目的,不仅不适合发展文化旅游,也会远远背离发展文化旅游的真正意义。这就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尤其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幼年期,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法律法规引导并规范旅游开发商的投资行为。妈祖文化旅游产品不能仅仅局限于朝觐旅游,而应放眼于修学旅游以影响后代妈祖信仰的受众者,应放眼于商务旅游以彰显妈祖诚信的品格,应放眼于休闲旅游以加强全世界妈祖精神受众者的联谊,在此基础上提高人的素养,促进人群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

再次,要尊重社区权利,与社区分享旅游利益。妈祖是众人的妈祖,妈祖文化旅游地是当地居民的旅游地,旅游开发商在设计旅游产品、规划旅游项目时应关注当地居民的感受,旅游开发要符合当地人民的意愿,切实照顾社区的根本利益,把旅游开发与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结合起来,如集体所有土地和水体,应尊重所有者受益的原则,可以按不同所有者的份额共享资源获得的收益,如门票、资源补偿费、土地设施出租费、允许旅游就业等补偿方式,使当地居民从旅游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做到兴地富民,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帮助社区经济发展。此外旅游决策层应有当地居民代表的参与,还要加强社区组织能力建设,通过社区组织做好与社区的交流和沟通工作,缓解旅游发展过程出

现的误解和冲突,这些都是尊重社区权利较好的措施。只有这样,妈祖地居民才会自觉地参与发展旅游,参与表述妈祖文化,参与展示妈祖文化符号,这是妈祖文化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体现人文关怀,重视生命意义

发展妈祖文化旅游最高境界的目标是“承传妈祖护国庇民文化,发扬妈祖慈悲济世精神”,因此设计旅游产品时尤其要注意旅游氛围的营造和旅游环境的保护。

如针对妈祖文化修学旅游者的旅游动机,选取的对联应以“教化”为主,题词不仅能荟萃世界名书法,还可以将全世界典型妈祖宫庙制作成微缩模型再配以电子自动解说;针对妈祖文化休闲旅游者,可以设计婚庆(如金婚、银婚等)或蜜月旅游,可以在妈祖正殿布置喜堂,让妈祖或见证他们执手携老一起走过的日子或见证彼此的忠诚。这一点马来西亚天后宫就做得很好,该宫设有婚姻注册处,享有政府授权领取结婚证的特权,每年有5000-6000对新人在妈祖见证下完成人生最有意义的一个仪式。

我们信仰妈祖,信仰的是她精神的力量,所以发展妈祖文化旅游,营造旅游氛围要体现人文关怀,重视生命意义。我们要一改以往“营造宗教旅游氛围就应该制造神秘气氛”的过时观念,废除行符录、焚烧金银纸的活动。当然同时我们也要考虑信众们的心理感受,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技术,将录制好的鞭炮声、各种不同国家不同面值的虚拟货币输入微机中,旅游者可以以现实货币购买点击时间或次数,给妈祖汇去功德钱以完成心中的意愿。香枝本来是信徒们召唤神灵诉说自己所求的一种媒介,但我们经常看到信徒们大把大把地焚烧香枝,似乎有“烧得越多越能优先得到服务”之嫌,而周边的人则噙着泪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我们可以控制旅游者上香枝的数量(如可以控制一枝代表一心一意)或者以燃着状态的艺术香枝代替原先的香枝。如此等等,我们才可以还妈祖文化旅游一个环保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也只有这样,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区域联动,共生共存

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进行区域合作,是实现旅游业快速持续增长的一种有效方式,对推进合作各方的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区域联动,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与分割,就可以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整合旅游产业资源要素,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跨区域妈祖文化旅游集团,建立以旅游产品为纽带的跨区域产业链,然后通过政策来引导旅游收入在区域间再分配的相对公平合理,从而形成无障碍旅游的和谐局面,实现妈祖文化旅游在空间上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联动开发的模式很多,可以是连片开发也可以是专项产品开发,还可以进行线状开发。福建、天津、澳门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妈祖文化旅游节,其实举办此节的目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色彩要比发[:请记住我站域名/]展旅游的色彩浓厚得多。其实可以建立以资本作为轴心,或由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共同或由中华妈祖交流协会牵头组建的妈祖文化旅游集团,再由妈祖文化旅游集团举办由各地轮流做庄的妈祖文化艺术节,这样可以广泛挖掘妈祖文化的内涵,使之升华为独特的文化艺术体系。

妈祖文化遗产很多,但在“”期间惨遭破坏,到目前为止妈祖文物尚未得到普查更不用说有效保护了,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各地主要妈祖宫庙的力量,发掘妈祖文物,开展妈祖文物古迹专项考察游,通过旅游活动使妈祖文化获取有效的保护。

此外,妈祖不仅仅是中国的妈祖,同时也是世界的妈祖,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和海外华人华侨共同的文化。发展旅游坚持区域联动除了国内省际合作外还要考虑国际协作,应充分利用海外妈祖信众们的海外资源,充分调动他们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为发展妈祖文化旅游补充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许雪毅.妈祖新闻[EB/OL]./,2007-08-31.

2、曹诗图等.对科学的旅游发展观的哲学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3、黄秀琳,彭文宇.解读莆田妈祖民俗文化表述的商品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7).

关于祖国的作文范文6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妈祖文化肇始于对一位真实历史人物的纪念。据宋代文献记载,妈祖,原名林默,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人。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她自幼聪颖灵悟。成人后,识天文、懂医理,急公好义、见义勇为。因救助海难而逝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年仅28岁。后来,传说她经常显灵护佑船只,拯救海难,这其实是在与她助人为乐的品质分不开的。妈祖的故事,最初是在民间口头相传。后历经宋、元、明、清朝廷30多次祭封褒奖,妈祖的地位不断提高,逐渐被神化,成为民间神祗,被尊翌要烹季当篓海黧:霉霎凳吾十九年,妈祖被尊为“春秋谕祭”之神,列入国家祀典。

在妈祖生活的时代,正是封建道学提倡所谓男尊女卑,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时代。但在那个道学肆虐的时代,妈祖仍然受到极高的肯定。妈祖提倡的理念与道学伦理有了相当距离。正是对妈祖的纪念中,人们按照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作为古代海上先民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寄托,妈祖信仰和宋代以来的中国航海、海上贸易及沿海港口的开发密不可分。无论是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还是郑成功跨海,都把妈祖供奉为保护神。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丰富性、多样性,特别是包容性。

妈祖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她的信仰,寄托了中华民族对崇高与善良的追求。这一信仰,一方面,包含了妈祖生前的正直、善良、仁慈,表现出来的助人为乐、扶危济世等感人事迹;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妈祖被神化后和人们一起战胜自然灾害的神话传说。历代文献都指出,奉祀妈祖目的是“崇德报功”。妈祖信仰和其他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不强调等级观念。妈祖只是为躲避战乱,从中原南迁到莆田的普通老百姓后裔中的一名普通女子。她自己是普通人,求助的也多是普通人。在妈祖文化的原始记述里,没有对其他人的过多训导,没有对别人的压迫与控制。她的追求简单而直接,就是帮助别人,求助别人,而且不惜牺牲自己,以人为本,人类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妈祖精神的源泉就在这里。从这个意义上说,都不能忽视来自人民群众的英雄。很多学者也指出,妈祖信仰,已逐渐演化成为一种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内容广泛极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妈祖文化实际上就是和谐文化,而“妈祖文化”这个概念,是1987年在福建省莆田市召开的第三次妈祖学术讨论会上提出的。2004年,国家批准成立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清朝以来,由政府正式确认妈祖文化的地位,这还是第一次。2006年,湄洲岛妈祖祖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湄洲妈祖祭典被列入我国第一

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祭典、山东省曲阜市的祭孔大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作者认为,妈祖文化是基于妈祖的感人事迹而形成的,以天后宫、妈祖庙等为物质载体,以有关祭祀、传说、书籍、民歌、舞蹈等为传播途径,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妈祖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热爱人民、见义勇为的高尚情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仅直接记载的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就超过100万字,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等领域,内容丰富,史学价值很高。目前,一方面组织有关专家,对妈祖文化开展多专题研究,争取在近一个时期内,以丛书方式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一方面致力于妈祖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今天,妈祖文化具有生命力与现实意义。

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时代精神的提炼,应该会具有时代性。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都很重视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妈祖精神成为促进祖国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这一精神内涵,归结起来,就是伸张正义、广施仁爱、不畏艰险、舍身救难、造福他人。在当代,这当然具有生命力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妈祖形象的亲和力,海内外华人对妈祖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更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另一方面,发挥妈祖文化对海内外多民族华侨华人的团结凝聚、和谐共处的协调作用,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外环境。据有关方面统计,世界上共有妈祖分灵庙5000多座、信众近2亿人。可以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的信众。妈祖是中华民族的,妈祖文化是具有世界性的。特别是近代以来,妈祖文化随着华侨华人、海员、外交使节等移居、贸易、出访等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是华人走向海洋的象征。一代又一代的华侨华人,既是妈祖文化的信奉者,也是重要传播者、弘扬者。妈祖是根,妈祖是源,妈祖是桥梁,妈祖文化是凝聚全球华人的精神与感情纽带。华侨华人信奉妈祖,除在异国他乡祈求祥和平安之外,还包含着对祖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向往和继承。世界妈祖同一人,天下信众共一家。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妈祖已经从福建莆田的湄洲岛走向世界,具有广播的国际影响。除我国外,妈祖庙宇还广泛分布于近到韩国、日本等,远到南非、冰岛等2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各国人民文化交流,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方面所作出的历史贡献,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妈祖文化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现象,是属于各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从中国到世界,再从世界到中国,研究传播妈祖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增进世界华侨华人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促进世界和谐必将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是其精神价值。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多样的深厚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的主要内容是其精神价值。巴尔扎克说过,王者的力量可能会影响一代人、几代人,但思想的力量却能够持续久远。妈祖文化具备了这种力量,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人们多认为,中华文明主要是大陆文明。妈祖文化告诉我们,中华文明也包含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紧密相联,与人类生存状态紧密相联。应该发挥我们这方面的文化优势。

可以这样说,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海洋文化的代表,和中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等一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妈祖文化,是基于海洋文化的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环境的概念,首先是对于人类而说的,是相对于社会生活而说的,是相对于社会生活而说的。没有人,有生态也没有意义。妈祖,是我国古代先人在海洋中或从事与海洋有关的活动中,形成的光辉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是自然之子的代表。海洋也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妈祖代表了这个家园的美好与和谐。对于依靠海洋生活的人民来说,她是宽厚慈祥的母亲,象征着海洋的保护神;对于面临海难的人来说,她是救苦救难的英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她又是扬善去恶的榜样。可以这样说,妈祖是海洋生态和谐的象征。妈祖文化中天然地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生态道德、保护海洋生态的思想,体现着海洋和谐文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