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教学范例6篇

核医学教学

核医学教学范文1

(1)内分泌系统核医学。

(2)临床应用广泛的核医学技术,如: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等。

(3)在临床诊断治疗、疗效判断、预后评估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核医学技术,如:肿瘤核医学、心血管系统核医学、神经系统核医学。

(4)临床价值重大的核素治疗,如甲状腺疾病及肿瘤的核素治疗等。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从核素显像的原理,影像的分析要点、常见的异常类型、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核素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治疗后的防护,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给出实际病例,进行课堂讨论,积极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在考试命题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突出核医学的临床实用性。

2改进教学方法

进行多模式教学过去由于教学内容多,理论课时数少的矛盾,教师们更多进行了“填鸭式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进行教学,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提问、讨论等环节,使学生疲于接受教学内容,而难以及时消化吸收,导致学习兴趣低、学习效率低。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核医学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多媒体技术将图像、动画、视频及文字资料生动逼真的融于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教学内容予以模拟,给学生们更为直观、深刻的影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平台。教师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将大量的图片制作成多媒体幻灯,将核素示踪过程完全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结合实际病例进行提问并展开讨论,最大限度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教学互动,突出了教学中的重点,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同时增强了教学效果。

3将核医学影像与其它影像学进行比较

体现出核医学功能显像独特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们以放射学得理念学习核医学,特别强调解剖学的概念,例如在描述影像时,常用放射学概念,如“密度”、“信号”等,因此,授课时,我们特别将放射影像学与核医学进行对比,在总论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放射影像学与核医学成像原理的不同;在各论教学时再进行比较教学;例如心肌灌注显像是核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主要目的是评估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及程度;而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简称冠脉CTA)也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手段之一;我们将二者进行比较教学;冠脉CTA检查的是冠状动脉的解剖学改变,即冠脉有无狭窄、钙化及肌桥,并对病变进行精确定位。理论上冠状动脉狭窄可致心肌的血流灌注减少,但由于机体有着强大的代偿机制,并不是所有冠脉狭窄、斑块及肌桥都会出现心肌缺血或梗死,因此,冠脉CTA并不能显示冠脉疾病引发的心肌缺血的范围、程度;然而这恰好是心肌灌注显像的特长。心肌灌注显像观察的是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通过心肌放射性分布的多与少反映心肌血流灌注的多与少,而心肌细胞聚集放射性的多少取决于该部位冠状动脉灌注血流灌注量,即心肌灌注显像反映的是冠状动脉狭窄这个病因所导致的结果-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范围及程度,从而判断预后,并可评价冠脉支架的疗效。这好比是水渠与稻田,冠状动脉好比是水渠,心肌好比是稻田,水渠有问题不能代表稻田的灌溉不好,而我们更为关注的是稻田里的麦苗是否长的好,即心肌是否缺血。由此可见冠脉CTA所提供的是解剖学信息,心肌灌注显像提供的是功能学信息,二者分别反映了一个疾病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对疾病进行评估,各有所长,不可相互替代或混淆。

4紧随现代医学发展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核医学最新研究进展,培养学生及时跟进医学科技发展的新动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现代医学影像学已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发展为形态与功能成像并重,并着眼于分子影像学的研究,分子影像学代表了21世纪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随着现代核医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分子核医学取得了显著进展,带动了肿瘤核医学、核心脏病学及神经核医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核医学图像模糊、解剖结构欠清晰的难题;PET/CT、SPECT/CT图像融合一体机的使用,使核医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另外,随着现代临床医学及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有些传统的核医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逐渐减少,甚至被淘汰了;同时,随着核医学仪器及放射性药物的发展,核医学中新的内容层出不穷,我们需要及时跟进核医学的发展,将核医学的新技术、新进展及时补充到教学中,突出核医学先进性及实用性,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并重点讲解这些内容,例如:随着PEC/CT的广泛使用,正电子显像成为了核医学研究热点,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正电子显像的显像原理、临床应用价值就成为了新的重点内容;这样更贴近临床的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们及时跟进学科发展新动态,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能更合理自如的运用核医学知识为临床服务。

5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促进教师知识扩展首先,医学科学的发展,鞭策着教师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提高业务水准。尤其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迅速推进了分子核医学的发展,因此教师们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更快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核医学的新进展,培养学生及时跟踪的学科新动态。其次,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得核医学的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如何更好的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成为了教师们的新课题。这样的变化不仅要求教师精通核医学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还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微机应用知识、相关的操作软件、一定的网络知识及扫描仪、数码相机等电子仪器的应用技能。

核医学教学范文2

摘要

本文探讨了情景教学在核医学绪论中的应用,包括实施情景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利用多媒体开展情景教学的方法和效果等。并且重点描述了实践环节中设计的三种情景(问题情景、客观情景和任务情景),及其所收到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核医学 情景教学 多媒体应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discussed the scene teaching in the nuclear medicine introduction application, including the goal and the significance in implementation scene teaching, and the method and the effect by using the multimedia in scene teaching and so on. Moreover, it emphasized three kinds of scenes which designed in practice (question scene, objective scene and duty scene), and the received good effect.

Key word Nuclear medicine scene teaching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情景教学方法所创设的各种情景,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一般的东西形象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知识具体、形象和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在核医学教学中,教师创设的各种学习情境,会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愉快感觉[1]。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情景教学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核医学绪论实施情景教学目的和意义

核医学是应用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进行临床诊断、治疗疾病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在核能和平利用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核医学除医学外,它还涉及物理学、电子工程学、化学、 药物学、计算机技术、细胞杂交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多门学科,融入了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3]。同时它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这门融合多个学科于一体的课程非常困难,再加上传统教学方法的刻版、单调,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核医学绪论为整个核医学的概括,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各论的教学效果。为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系统开展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情景教学的研究,该研究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和故事情境来构建启发式课堂,设计难点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该方法可直接应用于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核医学绪论实时情景教学

核医学绪论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形形色色和丰富多彩,包括核医学定义、范围和内容、核医学的发展历程、核物理、核仪器学、核药物学、放射防护和体外分析技术等,如果只是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难免有些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情景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应用电影艺术手段,制作《核医学绪论》,其意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整体核医学的全面理解,而且是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诠释这门新兴学科。 参考其他学科的多媒体制作方法[4],课程讲授过程中增加影视情景、动画和旁白的演示,根据教材、课程进展的需要,调节图像、控制图像,使其能静止或连续滚动播放、分开或合并,前进或后退,再配上文字、色彩,进一步增强其展示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绪论的有关内容,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了解难点,带着问题听课,可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查阅课外资料,挖掘和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三、核医学绪论情景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一)设计问题情景。创造问题情景,训练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来开发思维,激发创造能力。在教学中设置适当的问题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在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前,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景,列举现象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对从中产生的疑惑进入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使其已有的经验与认识被强烈的疑问打破,此时教师顺势抓住时机对问题作扼要概括和说明,使学生知道现象之间矛盾的关键所在,这样一种积极意义的问题情景就形成了。如老师设问“核医学是如何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接着出现以下回顾性复习的概念:核素、同位素、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等。引出放射性药物的概念。在整个过程中,伴随着以上内容的动画演示、核暴的场景及医学应用的历史画面,让同学置身其中。接着以提问的方式让同学回答他们理解后的各种抽象概念的定义,让同学们设想他们诊治疾病的原理。问题情景激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能力得到了锻炼。此外将一些问题以作业的形式,让同学们广泛发挥,也作为一种问题情景,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设计客观情景。客观情景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领悟其中的道理,诱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在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主要利用包括声、像、图、文、三维立体电脑动画和即时电影等技术手段,以情节故事影片、现场报导、纪录片、媒体采访等灵活的方式以展现核医学的总论教学内容,师生交互来完成核医学相关内容的理解,以旁白来扩大医学生的知识面,以电影、动画和师生交流来阐述显像原理。此外创设案例情景教学,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概括核医学对疾病诊治的机理,在提高医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医患交往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系统地通过课堂资料、实验操作资料、生产现场和室外等记录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例如:在学习放射防护这一节,在教学中演示天然本底辐射,出现天空、大地、动植物、建筑和工具等存在的放射性。演示人工辐射中的军事、工农业和医学的应用资料剪辑片段等。然后引出放射防护的概念,留给同学们去自学,并请一位同学讲给大家讲解。

(三)设计任务情景。“任务情景”的设计是将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学生要完成一定的任务。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需要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参与情景教学的具体制作。例如:讲授绪论后,对每届同学都布置参照此次教学模式,分成五组分别制作讲过部分的情景教学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听课,同时也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这样一个任务既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激励性”情景,如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并制作成短片,对下一届的教学不仅有很大的帮助,更能从课程的开始就使同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核医学绪论应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对整体课程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通过情景教学法教学,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5]。采用情景教学时,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作全面的考虑,根据授课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情景来促进教学的开展,将情景教学应用到核医学的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赵蕾.生物学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生物学教学,2004;29(5):19-20

2.刘开元,廖建梅.核医学课堂教学的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249-1250

3.王蓓蒨,王京,张益成.提高医学院校核医学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尝试.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6)61-63

核医学教学范文3

【关键词】核心医疗制度;神经病学;研究生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76-02

核心医疗制度是临床诊疗过程中每个医务人员必须执行的医疗规章制度,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诊疗质量。我们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发现核心医疗制度对神经病学研究生教学工作也有促进作用。

1.核心医疗制度在新的医学教学形式下的作用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医学研究生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招生的扩大使研究生数量明显增加,教学资源也更加丰富,对教育的要求更加现代化和高精化[1]。但是我们在临床医学教育中也发现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许多学生为了考研,在本科学习阶段忽视临床实习,将主要精力放在外语学习和考研准备上,导致临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低下,并且对临床诊疗常规不熟悉。而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由于找工作、做科研,在临床上时间也大为缩短,易为毕业后的临床工作造成隐患。

医学研究生除了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完成一定的科研论文准备工作外,必须在病房进行临床“三基”能力的锻炼,以提高研究生的医学诊疗能力。以往的临床学习是研究生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参加科室日常诊疗活动,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学习。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带教老师的临床水平、工作和教学态度,以及研究生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随意性很大。很多研究生只是被动的参与临床工作,当医生危机感与责任感不强,到实际工作中明显能力不足。

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教育形势,越来越多新的教学模式被用于医学研究生的教学中,如案例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2-3]。而我们发现,作为临床医疗工作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核心医疗制度的教学功能也逐渐显现出来,而且对研究生临床能力的规范化培养非常关键。

2.不同的核心医疗制度对研究生教学的作用

不同的核心医疗制度对研究生教学有不同的作用,下面将分别阐述:

2.1 三级医生查房制度。在神经内科,科主任查房每周至少一次,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三次,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要求至少每两周教学查房一次,查房时要求相关下级医师参加。进入临床学习的神经病学研究生基本安排由高年资主治医师带教,分管4-6张病床,要求在上级医师查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查房过程中上级医师要查看研究生体格检查手法以及病历质量,对研究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甚至对研究生与病人沟通的技巧都要进行指导。在具体执行中尤其注意神经系统相关检查手段及量表的应用,如每周需要进行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易智能评定量表(MMSE)和焦虑、抑郁等心理评定量表。对常见疾病如脑血管疾病、癫痫、多发性硬化等还要重点检查有没有严格按照临床路径执行,诊疗措施是否按照目前相关指南规范化处理。

通过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让研究生明白必须把自己当作住院医师看待,而不再只是个学生而已;使研究生必须全面掌握自己负责床位病人的情况,对临床诊疗程序有了直接实践经验,也增加了研究生的责任感和相互协作的团队感。在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的实行中,上级医师讲述的国内外先进的循证医学理念和学科研究进展,以及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迫使研究生多看本专业和相关学科基础和临床知识,增加了临床学习的动力和竞争意识。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2.2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神经内科要求首次病程记录必须由本科医师完成,研究生则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通过自己采集病史并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来完成病历书写,在记录时严格注意时间、位点内的医疗行为。好的病程记录可以促使研究生加强对病人病情的细致观察,全面掌握病情变化,时刻提醒自己做医生应该对病人尽的义务,从而起到规范自己临床工作的作用。通过和上级医师的病历记录对比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和临床思维的局限;而反过来,由于上级医师有自己习惯的临床思维模式,研究生有时候通过规范的病史询问和对病人的密切观察,可以完善病人的资料,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实施,可以帮助研究生及时发现诊疗过程中的不足,增加独立思考的机会,提高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加强了研究生对医疗文书的法律意义的重视,反过来进一步自觉规范病历书写,促进临床医疗质量的提高。

2.3 值班、交接班制度。日常值班、交接班是医疗行为中最基本、最固定的方式,参加人员多,连续性强,因此可以作为研究生临床学习很好的载体。

为了充分利用日常值班、交接班制度的教学优势,神经内科对研究生做了明确的要求:①严格遵守医院工作纪律,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整体转变。②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程序。要求研究生不得单独交接班,必须先向带班本科医师汇报;遇到患者有病情变化,必须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不得自行处理。跟随老师会诊,扩大交叉学科的知识面。在此过程中逐渐训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③医德医风培养。通过师生间传、帮、带,使研究生注意学习在临床工作中同事间相互协作的和谐关系,遇到问题用积极的方式处理,以保证临床工作秩序及医疗行为正常开展,减少医疗隐患,避免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通过日常值班、交接班制度的执行,加强了研究生对医疗规章制度的切身体会,使研究生全面了解到科室所有患者的情况,扩大了对疾病病种的掌握程度;也增加了其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参与感和责任心,对毕业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病例讨论制度。包括疑难病历讨论和死亡病历讨论。神经内科规定凡遇到疑难病历、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的病人,均应组织会诊讨论,尽早明确诊治方案,避免不规范治疗。死亡病例则在病人死后一周之内进行,重点是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神经内科要求研究生轮流进入监护病房,跟随上级医师一起学习神经科危重症的管理。神经内科急重症病人较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龄病人越来越多,其中以脑血管疾病多见。这部分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而在住院过程中常易并发感染、多器官衰竭的合并症,由此导致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4]。神经科监护病房病人住院时间长,用药复杂,会诊科室涉及广泛,要求研究生具备更强责任心,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变化;这也要求研究生必须熟练掌握穿刺等有创操作,熟悉各种监护设施的观察和使用。通过对危重症病人的管理,系统学习急重症诊疗措施和抢救技能,锻炼自己的应急能力和反应速度。

在监护病房期间,疑难病历讨论和死亡病历讨论较多,这要求研究生先对诊疗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遇到交叉学科的问题,多查阅文献资料,形成自己的临床思维;而通过讨论,验证自身的观点,吸收讨论精华,扩大临床视野。在每一次讨论中研究生都可以获得一些经验和教训,促进他们加快掌握对各种危重症情况的处理,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临床诊疗各种的兴趣和参与感,对提高临床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5 医患沟通制度。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和我国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想要得到的医疗信息越来越多。而医疗保险改革的不成功,政府对医疗投入严重不足,以及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宣传,都导致了现在我国医患关系过度紧张,相互不信任。临床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走上医生的岗位,因此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加强医患沟通意识和技巧的训练尤为重要。

神经内科严格规定研究生不得单独接诊病人,必须跟随值班老师进行诊疗活动,可以在老师指导下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简单的初步沟通。在病人住院期间重点学习上级医师与病人及家属就病情变化、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后、贵重药品使用、发生欠费、急危重疾病转归等项目的沟通方式。在实践中让研究生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如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或遭遇、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则进行。同时还要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发现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不要自己处理。

通过加强研究生对医患沟通制度的认识,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而通过对研究生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增强了他们以后当医师的信心;也促使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以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质量,尽可能避免以后工作中出现医患矛盾。

总之,医疗核心制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临床诊疗中,在医学研究生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使其成为一种有力而且必需的教学工具,对帮助医学研究生在神经病学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宜辉,王雷,柏建鹰,等.新世纪的临床医学教育[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268.

[2] 彭斌,倪俊,徐蔚海,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卒中杂志,2010,5:782-784.

核医学教学范文4

实验教学在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贯穿于本科教学的全?^程[1]。随着我国中医药科学和制药工业的飞速发展,高等中医药学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国内医药行业的人才培养状况仍然难以符合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国内医药行业飞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2]。而中医药传统的实验教学教育观念过于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验教学只是作为学生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实验教学应不仅仅培养的是大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更需要培养的是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综合能力。因此,中医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亟须进行全方位的革新。本文将着手从中医药实验考核新体系进行探究,围绕着培养创新性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目标,创新设计实验教学课程模式,全新地构建中医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中医药实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坚持“双思维并重”原则,即指中医药思维与科学思维培养并重的原则[3]。传统的中医药实验教学理念是以辅佐中医药理论知识为主,多为验证性实验内容,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中医药专业创新性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中医药学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中医药学实验是培养现代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故需切实提升全体师生对中医药实验教学的主创性。根据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科学设计实验课程体系;根据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内涵结构调整实验课程培养目标;合理构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融合,中医学与中药学及药学相统一,品德、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推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强化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理念的落实与实施;致力于中医药教学模式和体系的不断优化,积极培养现代中医药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深化中医药实验教学改革。

二、中医药实验考核新体系

中医药实验课程考核是评价中医药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其不仅是衡量中医药老师们实验教学水平、判断中医药实验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环节,亦是调动中医药大学生积极性和展现自我的主要手段[4-5]。传统的中医药实验考核方式多以中医药学生的实验报告为依据,忽略了对中医药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那么,中医药实验新的考核方式应重点对中医药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考评,而不单看实验结果[6]。为适应中医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建立多元化的中医药实验考核新体系,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综合效果的评价。我们考虑到中医药院校实验课程的特殊性,中医药学生的实验考核应从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等多方面入手,并增加对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的评价[7],把实验成绩分成平时成绩(70%)和末考成绩(30%)两部分。

1.平时成绩。中医药院校学生实验的平时成绩(70%)包括中医药学生的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小组自评与互评及实验动手操作考试三个部分,三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中医药实验预习报告(5%)能够反映中医药大学生对实验内容的预习和基本掌握情况。中医药专业实验报告(10%)能正面地反映中医药大学生的实验记录是否完整,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是否准确全面以及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讨论是否深刻有理,侧面地反映出中医药学生的实际实验操作情况。因此,对于中医药实验的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的考核应予以保留。在此基础之上,还应有中医药专业实验小组自评与互评(15%),其是中医药学生每个实验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是中医药实验具体操作情况和学生自我展现的真实反映。中医药专业实验操作考试(40%)是对中医药学生所掌握的实验操作知识的综合考评,应采取“一对一”的考试形式,由中医药学生随机抽取实验考试题并独立完成一项实验操作,教师会根据学生实际的实验操作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

2.末考成绩。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实验末考成绩(30%)主要包括中医药实验知识的理论考试(15%)和开放性实验设计(15%)两部分。正如理论课重视实验操作一样,中医药实验课程也应重视中医药实验理论知识的讲授。在每学期的期末给中医药学生安排一次以中医药实验理论和操作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理论考试,有利于中医药学生加深对其所学专业实验知识的理解和相应操作技能的掌握。开放性实验设计则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中医药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查阅文献资料,合理地进行实验设计并成功地开展试验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三、实践效果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该实验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专业的中医药学生,也提升了中医药教师队伍。中医药实验教学新模式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中医药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参与者,积极主动参与实验,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激发;中医药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学生也接触到很多教科书以外的、较前沿的实验方法,中医药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拓展。与传统中医药实验相比,中医药设计性实验对老师有更高的要求。中医药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会遇到些许问题,老师要随时对此进行解答;同时,中医药老师也应以身作责,提前对实验方案认真研究,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就要求中医药带教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帮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多元化的中医药实验考核新体系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教与学的情况,也较为合理全面地评价了中医药学生的实际水平。

核医学教学范文5

中图分类号: G642.42;R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6-1129-02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被应用在很多领域。在医学教育中,使用计算机 多媒体教学技术,制造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生动、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 ,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样不但促使传统教学思想和观念发生了重 大的变化,也使得以往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肿瘤核医学教 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1,2]。

1 肿瘤核医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优势

1.1 多媒体教学突出肿瘤核医学教学重点、难点,优化教学效果

肿瘤核医学是核医学和肿瘤学的组合,又是各自的一个重要分支;肿瘤影像核医学有别于以 显示解剖结构为主的其他影像技术,它是以反映脏器或病变的功能、代谢、血流的动态变化 为主的影像;肿瘤核医学涉及内容多且非常广泛,抽象而不具体,教学内容除核物理和放射 化学基础外,影像诊断涉及很多器官系统,需要讲授的内容很多,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同 时,随着核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核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肿瘤的方法日新月异,其原理并 不完全一致。例如在肿瘤显像方面,非特异性肿瘤阳性显像、放射免疫显像、受体显像、代 谢显像等其显像原理就有较大差别;显像方法亦有多种不同:SPECT显像、PET显像及PET/CT 显像等。在以往的肿瘤核医学教学中采用的教学媒体如挂图、投影仪及幻灯片等,难以表达 复杂动态的变化过程,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表述肿瘤核医学教学中抽象的理论和多种动态变 化过程,通过动态图像、动画示意图、三维立体的电影等多种方式进行图像讲解,容易将多 学科的相关知识、图像串联在一起,可以解决肿瘤核医学内容繁杂和图像抽象的教学难题,为核医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平台[3]。如在讲述PET/CT 诊断肿瘤及其代谢特征时,应用三维动画,把PET/CT诊断肿瘤的原理和肿瘤的代谢过程展示 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可能利用多种感知手段来获得表象,展开思维;加深学生对PET/CT诊 断显像原理的掌握及对于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的监测、预后的评估等临床应用的理解,突出了教学中的重点,增强了教学效果。

1.2 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肿瘤核医学涉及内容多且非常广泛,影像诊断涉及很多器官系统,需要讲授的内容很多,学 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但肿瘤核医学的讲授和实习的时间只有6个学时,如何在如此有限的时 间内教授学生如此复杂的知识完成教学,难度很大。多媒体教学较好地解决目前教学内容多 和授课时数少的矛盾,许多语言难以描述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就能通俗易懂地说清楚,明显 提高教学效率。在肿瘤核医学检查过程中,通过图像重建即可得到脏器或病变的彩色断层、 三维立体以及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影像,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再现这些动态图像,能够实时 地反映出放射性随血流流经某一脏器或被某一脏器不断摄取和排出的动态过程。如18 F-FDG肿瘤代谢显像、肝胆动态显像等内容应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达到良好的讲解效果,使 抽象内容形象化,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多 媒体教学节省了教师板书时间,腾出课时来进行提问、讨论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1.3 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及时更新肿瘤核医学教学内容

随着影像医学的快速发展,核医学影像已由形态学显像转为通过形态学显像来表达 人体脏器的血流灌注、生理功能、细胞代谢等信息,并向更深层次(如基因显像等)发展;并 在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及治疗疾病等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通过多媒体教学将对现有的教材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选择更多典型的病例图像,制作 成多媒体教材,使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扩展。这样有助于学生能够在有限 的教学时间内,不但掌握核医学的基本原理、显像方法、临床应用,还能了解核医学的发展 现状,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肿瘤PET显像、受体显像、基因显像 等新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及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核医学的新进展,为培养学 生及时跟踪医学科技发展的新动态提供了条件;也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

2 肿瘤核医学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1 肿瘤核医学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2.1.1 教学内容多与课 时少的矛盾 肿瘤核医学涉及内容多且非常广泛,抽象而不具体,教学内容除核物理和放化学基础外,影 像诊断涉及很多器官系统,需要讲授的内容很多,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但肿瘤核医学的讲 授和实习的时间只有6个学时,如何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教授学生如此复杂的知识,其难度 可想而知。

2.1.2 肿瘤核医学多媒体教材建设的矛盾 肿瘤核医学 是随着近年来医学科学的发展,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涉及内容广泛 ,学科发展迅速,可选用参考教材非常有限,目前编写和选用的教材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多媒体制作仍以Powerpoint制作为主,许多教师制作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有些就是把胶片 幻灯直接拷贝到Powerpoint中去,没有充分发挥Powerpoint的交互,无任何特效和声 音,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以图像为主,并且图像主要是功 能动态图像或三维功能影像,图像解剖结构不够清晰,图像相对较抽象。然而,肿瘤核医学 教学中图像病例较多,需要以动态图像和三维断层图像才能更好地演示核医学影像内容。目 前肿瘤核医学多媒体教学中,使用三维立体图像和动态、动画图像不多,还是以静态单帧图 像为主,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不能充分发挥核医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2 肿瘤核医学多媒体教学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2.2.1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媒体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精通肿瘤核医学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还要求教师掌握多媒体制作的 应用技能。这样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2.2.2充分发挥肿瘤核医学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核医学教学中的作用,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端正教学思想,更新 教学观念,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从传统教学思维中转变过来,要根据教学需要对 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而有效地组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 贯彻直观性、科学性、启发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积极引导学生,使教学更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教学 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加强学习和提高多媒体教案的制作技术,充分利用图像、声音、框 图、动画示意图等多媒体手段,这样教学才更生动,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核 医学教学中要使多媒体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要求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 方法和手段,并能够熟悉和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把肿瘤核医学教学的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 ,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璐,刘扬,王宇,等. 多媒体教学促进核医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2):92-94.

[2] 程木华,张峰,许杰华.临床核医学多媒体教学的探讨[J] .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1(2):117-119.

[3] 饶国辉,李 洁明,李纬明,等.浅谈多媒体在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8 :17-18.

核医学教学范文6

医用化学是面向医学类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涉及到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两方面[1]。其中,医用化学实验是医用化学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验论证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创新理论,这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因此,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需要重视实验教学的改革工作,通过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其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对学生后续学科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考核,可以评价实验教学质量,并以此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评价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还可以以此合理地评定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学科内容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医用化学实验的教学形式、实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这种背景下,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考核上。传统的实验成绩的评定方式是以实验报告和期末试卷考核为依据的,多年来这种考核方式证明会导致学生只重视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实验素质的提高,也不能有效的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基本操作进行规范性的考察。如何选择有效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的评价,还能够对其动手操作仪器和思维创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考察,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因此,我们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胆创新和探索,分别通过对医用化学的考核方式、内容进行改革,加强了对仪器的基本操作考核,强化对能力的培养,期望以此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考核现状分析

医用化学实验是可以用来培养医学院校学生实践、创新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然而,目前对医用化学实验的改革进程明显滞后于理论教学。长期以来,人们将实验教学定位于理论的辅助教学,在高等学校,尤其是医学类院校,化学实验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重视,所形成的不足的实验教学考核模式自然严重制约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3,4]。目前,医用化学实验考核模式的现状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单一化。主要包括有:(1)考核形式主要为书面形式,考核内容为实验报告书写(实验原理、实验结果)和期末考试,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和实验原理,而忽视了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考核缺乏公平客观性,丧失其原有目的,不利于学生良好实验素质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与形成。(2)实验考核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未能作为单独考核,造成学生形成对实验课不重视、不积极和不主动的学习态度。(3)考核内容局限性大,缺乏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考核内容,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体系的建立。

2.缺少合理、科学的实验教学考核标准。有些实验结果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统一、科学的评分标准,导致不同的教师会采用不同的评分方式,随意性较大;加之考核结果往往不是现场公布,学生会对考核结果感到疑惑,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及错误,学生的实验水平得不到提高,失去了考核的意义。

二、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初探

1.考核内容多样化。改变单一的实验报告书写和期末相关理论知识考察的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考核内容除了原有的实验报告及期末笔试外,还应增设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纪律考勤、卫生、课堂回答问题等也应在整个考核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具体如下:(1)考勤和卫生情况则可以在课前和课后安排专人负责,反馈后打分。(2)课前预习。学生的课前预习可以通过预习报告和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考察和打分,这是提高实验效率、加深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并提升学生对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方式。预习报告涉及到实验内容、实验原理、与以前实验的比较等,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考察需要教师在开课前和实验过程中通过适当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打分。此外,指导教师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全程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通过观察学生实验了解其课前资料查找情况,及时对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进行纠正,并就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随时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根据回答问题情况进行打分。(3)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实验操作技能主要指在实验过程中对仪器使用情况的考察。考察过程中应循序渐进,从学习到模仿到能够熟练操作仪器,准确进行实验,记录明确的实验现象。

2.注重综合性实验考核。大学实验课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能够在教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机械地完成课本上要求的实验,而应该具有自主动脑设计、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就是说,应具备一定的自主科研能力。大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升素质教育。因此,对于化学实验基本教学的内容,除了对基本仪器的教学指导外,还应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设计思路整合进来。包括有: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技巧,科研事实的概括与总结方法,数据处理,科研成果的写作发表与交流方法,等等。将这些知识与传统化学实验教学融合起来,可以提升大学生化学实验的效果和质量,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质。因此,有必要开设综合设计实验,学生进行分组,指导教师给出实验题目与要求,请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术,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上课前,指导教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审阅,根据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条件确定可行性,并帮助学生改正和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在课堂上,学生根据小组设计的方案,相互协作进行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际的实验过程撰写实验论文。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的熟练性,以及论文完成后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的情况进行打分。此外,还应根据小组中各个成员在设计实验、完成实验过程中的工作量,进行分别打分。实验完成后,仪器清洗收纳和卫生的打扫,也应在分值的安排范围内。相信这种开设综合实验的考核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