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陆游记范例6篇

五大陆游记

五大陆游记范文1

关键词:陆游学书师承;书学思想;狂放自负;豪放不羁;浪漫与现实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佃孙。以萌补登仕郎。绍兴二十四年(1154)应礼部试,名列前茅,因论恢复,为秦桧黜落。桧死,始赴宁德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通判镇江、隆兴二府,因主战免归。乾道六年(1170)起为夔州通判。范成大帅蜀, 辟为参议官。淳熙五年(1178)东还。七年,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因发粟赈灾,落职奉祠。十六年任礼部郎中,又遭劾罢。闲居十余年,嘉泰二年(1202)被召修孝、光二朝实录,次年书成,迁宝谟阁待制,致仕。工诗文,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陆游一生的整整八十五个春秋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怀和创作的艺术作品,无疑是整个南宋时代最引人注目和最富才华与成就的。

一、学书师承及书学思想

陆游出身于书香世家。他自称远祖是“凤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陆通,近祖是唐代丞相陆贽,陆游家族一支乃晋唐时期吴郡朱、张、顾、大姓的陆氏一脉。自唐亡后,陆氏一家恶五代之乱,遂徙居山阴,世代务农,直到北宋大中祥符年间,陆游的高祖陆轸才复“始以进士起家”,祖父陆佃(楚公)继之,“陆氏衣冠之盛,复如晋唐时”。父亲陆宰秉承家学,精于学术和诗文,同时又继承陆佃的富国强兵的王安石新学思想。陆氏家族虽然在当时算不上大名族,但其家藏书丰富,学术诗文气氛相当浓厚,这从宋室南渡后的绍兴十三年(1143)始建秘书省于临安(今杭州),诏求天下遗书时,首命绍兴府录直秘阁陆宰家藏书凡一万三千余卷来献的情形就可以看出。所以,陆游在青年时代曾在省试中选为第一和暮年再次进史馆修国史是不用奇怪的。陆游正是成长在这样的家庭中,从小受到家风、家学的深刻熏染,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在思想上爱国忧民。所以曾几在论及他的高足陆游的学术诗文时,就认为是“陆子家风有自来,胸中有患却多才”。

同样陆游在书法上的起步也应得力于家庭。远的如晋人陆机、陆云,唐人陆贽等等自然不必去牵强,虽然陆轸、陆佃、陆宰在书史上未见有名,但他们却为好学多才的陆游留下了大量的先贤笔札和丰富的造化权舆。而受此风熏染的陆游一方面在这些随身携行“故纸堆”中得到丰富养料,另一方面又继续着力搜集碑拓墨迹,以至能在嘉州“取家藏前辈笔札”刻石,在建宁集“中原及吴蜀真刻”成《汉隶》十四卷。可以这样说,陆游正是在学量家藏法书的基础上“得笔法之梗概”的。

二、传世作品

陆游的传世书迹,除少量的摩崖题名和碑记外,主要是笔札和自书诗卷。这些书卷足以向我们展示一位多才多情的书家形象:以《焦山题名》和《重修智者广福寺碑记》为代表的是他在楷书艺术上的成就。前者雄强厚而近颜体,后者遒逸强健而近欧(阳询)、楮(遂良)风神;以《玉京行》和《怀成都诗卷》为代表的自书诗卷是他在行书艺术上的成就。前者学杨凝式而肖似,后者综合所学而遒劲温润;以《纸阁帖》等为代表的自书诗迹是他在草书艺术上成就,纵逸而不失洒丽,有所取法而又不失自家风神;以《野处帖》《奏记帖》等为代表的书札,虽随意而不失精妙,一下笔便不同凡响,当是他“人品”、“意致”、“学问”的综合体现;而《自书诗卷》则可以看作是他的典范佳构,其中所展现的是他一生的取法和自我情怀之抒写。本文就陆游中晚年的几件传世书迹进行考略:

1.《秋清帖》纸本,行书,信札一则。凡十九行,计二百零二字。33.2×53.4厘米。现存博物院。陆游书于乾道六年(1170)七、八月间。此帖又称《与原伯帖》《致原简帖》,系陆游与曾逢书一则。故宫藏有《三希堂法帖》初拓本,每页30.7×17.5厘米,共三页零一行。释文:游惶恐再拜,上启原知府判院老兄台座:拜违言侍,遂四阅月,区区怀仰,未尝去心。即日秋清,共惟典藩雍容,神人相助,台候万福,游八月下旬方能到武昌。道中劳费百端,不自意达此。惟时时展诵送行妙语,用自开释耳。在当途见报,有禾兴之除。今窃计奉版舆西来,开府久矣。不得为使君樽前客,命也!郑推官佳士,当辱知遇。向经由时,府境颇苦僚。后来不至病岁否?伯共博士必已造朝久,舟中日听小儿辈诵《左氏博论》,殊叹仰也。未由参觐,惟万万珍护,即膺严近之拜,不宣。游惶恐再拜,上启原伯知府判院老兄台座。

2.《野廷帖》行书,信札一则。凡二十行,共二百二十字。31.7×54.5厘米。现藏博物院。陆游书于淳熙九年(1182)正月。此帖又名《仲躬侍郎》、拜违言侍帖。是为陆游写给曾逮书一则。此铁前下方有二印,上为“仪周鉴赏”白文印,下为“翰墨林书画章”朱文印,帖后下角有“无恙”鱼雁印一方。本札奉帖书法结体扁方,笔道宽厚,给人以敦厚理智之感。笔法遒丽,多东坡笔意。因帖中内容令陆游心中甚是不平,写至中部便觉郁勃雄豪之气跃然纸上,因而能够出形、出势、出神、达意,达到一种不预设“对象需是什么”的自在美的审美享受。朱熹云:“务观别纸,笔札精妙、寄意高远。”即是指陆游在这一时期笔札笔迹。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提出著名的“书如其人”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学指学识,才指才气,志兼指志向与性情。今观陆游书法,益信其言之不谬。

(1)取法对象:陆游一生的行为和思想,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杨凝式萧散简远、天真浪漫生活的向往。甚至可能还有受陆龟蒙、梅尧臣影响的地方。而陆游对张旭草书的倾情,一方面是狂草艺术最适合他狂放的性格和激越的情怀;另一方面还在于他受李白、岑参、张旭等盛唐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熏染甚深。除此之外,陆游还旗帜鲜明地表示出他在取法前人的基础上以“无法之法”书写个人情怀的创作心态。而这一点正是当年李白和苏轼的精神,他们三人最相通的地方正是“狂放”和“浪漫”的诗家个性。如果说苏轼吸引陆游的地方是他在书法理论上所倡导的“尚意”之声,那么李白吸引陆游的地方无疑应该是他在书法上的自由酣畅的“无法之法”与博大的盛唐气象。

(2)艺术品评: 对于陆游书法艺术的评述,历代论者几乎无一例外地使用了“遒劲”、“飘逸”〈36〉或类似的词语,这从前文以及元明题跋中已有所涉及,下面再引用几条具有代表性的评述:

陆游……才气超迈,尤长于诗,书迹飘逸。

――元・陶宗仪《书史会要》卷六

观陆放翁行草古诗一首……字极矫健。

五大陆游记范文2

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采访凭祥市黄云革市长前,记者了解到:他从崇左市财政局长到凭祥市履新后便对市所属单位和基层进行了密集的调研。“可以说: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进东盟是我们凭祥的形象概括。没有实际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上任后通过实地的走访了解到凭祥真实的发展情况,这有益于对今后的工作决策。”没有客套的寒喧,与记者一见面,黄云革就这样向记者说。近一个小时的采访,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记者感觉到:这位年青而富有活力的新市长如同凭祥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一样充满朝气。

黄云革向记者介绍:凭祥市是中国对东盟的第一大陆路口岸城市,具有加快发展的独特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凭祥最大的优势是区位优势,它地处中国―东盟自贸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中越“两廊一圈”等多个区域合作的交汇处,与广西首府南宁和越南首都河内的距离均为160公里,是中国通往越南乃至整个东盟国家最快、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枢纽。天然的区位优势使客商选择取道凭祥进出,凭祥口岸已发展成为广西第三大口岸,是中国对越贸易最大的陆路口岸。二是政策优势。凭祥是广西乃至中国直接连接东盟、中南半岛的节点城市,特殊的区位优势让凭祥同时享有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综合保税区等多种政策,特别是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是中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是中国在优惠性、开放性和便利性方面与自由港政策最为接近的区域。三是资源优势。东盟各国以盛产原材料闻名,越南及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拥有丰富的木材、橡胶、石油、天然气、锡、铁、镍、铁矿石、煤等资源,凭祥可以利用中国―东盟“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抓好资源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海内外影响力与日俱增

采访中,黄云革欣喜地告诉记者:经过“十一五”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凭祥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五年来,凭祥市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翻番。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5.0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81元。二是深化合作,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凭祥市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及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加强与东盟各国以及港澳台地区沟通与合作,凭祥已经成为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被香港大公报评为2010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市(县、区)。三是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口岸经济实现新跨越。五年来,凭祥市各项外贸指标持续增长,一直保持排在广西前列,到2010年,实现口岸水果进出口和红木进口两项全国第一,实现企业外贸进出口及企业外贸出口、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及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对越进出口及对越出口、对东盟进出口及对东盟出口等八项全区第一。四是项目投资力度加大,开发建设掀起新热潮。“十一五”是凭祥历史上重大项目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完成投资最多的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的5.6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5.2亿元,累计完成96.98亿元,年均增长44.1%。五是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国门形象展现新面貌。凭祥市全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先后荣获2008年自治区第六届“南珠杯”特等奖、2010年自治区第七届“南珠杯”优秀奖,全国创新社会管理先进城市。六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凭祥市中越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顺利恢复开通,是广西唯一恢复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的城市,当地利用边境资源优势,大力扶持红木等加工业,发展红木文化产业园,壮大浦寨红木市场,已成为全国红木家具和工艺品的重要集散地。

五大陆游记范文3

一、政策的逐步开放

1987年10月14日,“中常会”通过了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方案,指出“基于传统伦理及人道立场的考虑,允许民众赴大陆探亲;除现役军人及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等亲以内之亲属者,均可申请到大陆探亲”。次日,台湾当局“内政部”宣布有关台胞赴大陆探亲的实施细则:从自1987年11月2日起凡符合规定条件者均可向红十字组织登记赴大陆探亲,探亲每年以一次为限,除有特殊原因外,每次停留不得超过3个月,须经由第三地转赴大陆探亲,迈出了台湾当局调整大陆政策的第一步。大陆有关方面负责人随即发表谈话表示,对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表示热情欢迎,并保证来去自由,尽力提供方便和照顾,同时希望台湾当局允许大陆同胞去台湾探亲,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

1988年2月1日,台湾“行政院大陆工作会议”决定,在大陆有直系亲属因患重病或死亡的台湾居民,可放宽每年赴大陆探亲一次的限制。此外,台湾当局处理两岸关系有关问题的态度也比以前积极、灵活。例如,允许其“驻外人员”可在“不回避、不退让”的原则下,参加有大陆人员参加的侨社集会;开放大陆与台湾间的信件往来,但不能直寄,必须由红十字组织通过香港代寄;有限度地开放部分大陆出版物入台,准许台湾学术机构进口大陆学术、文化著作;适当开放大陆风光、文物录像带入台等等。

1988年,台湾当局首次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探病、奔丧,突破了大陆民众不得入台的禁令,开始了两岸之间有限的双向人员交流;1989年,台湾又开放了“海外杰出人士”赴台,大陆赴台人员进一步增加;随后还陆续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探亲和科技人员及其他人员赴台。1993年初,台湾“陆委会”通过《大陆地区人民进入台湾地区许可办法》和《大陆地区人民在台湾地区定居或居留许可办法》及其数额表。新规定对大陆人员赴台除原有探病、奔丧和探亲外,还包括赴台参加国际性会议或活动及台湾有关主管当局举办的两岸交流会议、参观访问、采访、拍片、制作节目、文教交流,运回骸骨、人道主义探视以及诉讼等活动。

2000年后,台湾当局~2001年底通过《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观光活动许可办法》。但在这个办法中,台湾当局将大陆居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大陆生活工作的大陆居民;第二类是出访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大陆居民;第三类是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工作、学习、定居的大陆居民。并单方面推出了三阶段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计划。但是这个规定对于大陆赴台旅游者有诸多限制和严格规定。对此,台湾《民生报》表示, “这种监督和限制,几乎到了违反人权的地步,没有人会喜欢以这种方式来旅游,旅行社规划行程时也特别麻烦。所以真的希望当局以平常心对待大陆游客,别把人人都当成政治犯。”2004年4月底,台湾“陆委会”通过《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观光活动许可办法》修正案,取消目前“第二、三类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必须“团进团出”的规定,放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不得变更行程的限制等。而大陆方面也在2005年5月20日,宣布了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基本原则。2006年4月,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国台办联合《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

在参加竞选的时候,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其中一部分就是关于旅游方面的“观光政策”。这个政策中就有“增加陆客来台人数,扩大商机及就业机会”和“推动‘四进四出’,扩增旅游进出路径”的主张,这些政策主张都是针对大陆游客赴台旅游而制定的。竞选成功后,又屡次提到就任后将开放大陆游客赴台观光,并表示今年七月有望进行。而大陆方面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政策也早已制定。这样,开放两岸旅游,在政策方面两岸已经做好了准备,两岸旅游的开放尤其是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开放,指日可待。

二、两岸旅游业界的交流

两岸旅游开通在即,两岸的旅游行业准备如何呢?其实,两岸的旅游行业早就开始接触;并且对于这次即将到来的大好商机,早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不久,台湾旅行业大陆访问团就于1990年赴北京访问。此后双方的交流合作愈加密切。台湾许多民间组织纷纷赴大陆考察访问,并就一些旅游纠纷的调解问题达成协议。1996年底,大陆旅游协会成功地对台湾进行了访问,通过对台湾旅游、交通、航空、景区等业界同仁及相关人士的接触,加强了两岸旅游业界的沟通,深化了两岸旅游发展的共识,得到了台湾社会的广泛认同。从1997年起,大陆赴台旅游交流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起来,每年都有十多个省区市的旅游协会应邀前往台湾进行交流访问。两岸旅游业界通过开展以市场推介、产品营销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活动,加强了交流,增进了理解,促进了合作。特别是自1998年起,每年年初大陆旅游协会联合台湾六大行业协会,分别在大陆一些旅游城市共同主办“海峡两岸旅行同业联谊会”。联谊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规模和影响一次比一次大,作为两岸旅游业界规模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盛会,联谊会为两岸旅游同仁们提供了难得的交流机会,直接推动了双向业务合作。

2006年8月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会议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活精神,按照《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章程》,以进一步推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工作为重要议题,努力开创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合作的新局面。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体现了大陆方面为促进两岸旅游交流、增进人员往来的积极务实态度和诚意,是务实推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重要举措,也为今后妥善解决两岸旅游交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平台。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会议的召开,表明大陆方面为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2006年9月,“第二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在厦门举行,提出建立海峡两岸旅游区,建立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构想,得到两岸四地旅游业界的一致认同。

2006年10月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在台北正式挂牌运作,该协会由台湾“交通部观光局”、台湾观光协会、台湾旅行公会联合

会、台北市航空运输公会等共同捐助成立旨在就大陆人民赴台观光的有关事宜,与大陆对口单位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进行沟通联系及协商。台旅会计划与大陆海旅会协商有关大陆地区人民来台观光的相关业务,包括旅客身份查核、旅行社合作规范、旅游纠纷调处、违法滞留遣返,以及通报窗口建立等议题。

而成功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又好像催化剂一般加速了这一进程。台湾就有十多家旅行社向有关当局递件申请经营大陆旅行团业务。不仅如此,“为大陆游客入岛预热台商在周庄举办台湾风情展”,“厦门金门澎湖联合组团首次赴北京举办旅游推介会”,“台湾旅游踩线团考察武夷山”等活动的频繁出现,也可以看出台湾旅游业界对于此次商机的重视程度。

三、两岸人民的期盼

海峡两岸官方和民间都做好了两岸旅游开放的准备,而这一切的推动者就是两岸的人民。早在两岸交流还未开放之时,1987年3月26日台湾《民众日报》报道,“中央组织工作会”委托台湾政治大学研究中心进行民意调查结果表明:56%的民众赞成让大陆体育队到台湾参加比赛,43%民众赞成台湾派队到大陆参赛。由此可见,台湾民众是强烈要求海峡两岸加强交流往来的。

而从两岸交流开放以来,即自1987年到2005年的19年间,大陆共接待台胞40lO万人次,年均增长14%。

虽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遭到台湾当局的种种限制,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大陆居民到台湾旅游的意愿。据调查,“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的意愿是十分强烈的,表现为不同收入群体有赴台旅游意愿的人均超过半数,不同地域的居民有赴台旅游意愿的人达到60%以上。这也正与总体调查同价结果基本一致。统计显示,本次接受调查的人中有65%愿意赴台湾地区旅游,仅有35的人不愿选择去台湾旅游。”

四、交通的畅通

海峡两岸,一水之隔,但两岸人民的交往,必须要经由第三地,不能够直航,这大大限制了两岸人民的交流,同时这也给两岸旅游的发展制造了障碍,使得民众旅游成本大大增加。

2001年实现的“厦门-金门”、“马尾-马祖”海上客运试点直航,已成为金门、马祖居民前来大陆旅游的便捷通道。据统计,2006年取道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海上客运直航航线的台湾同胞达66.9万人次,比上年度增长11.4万人次,船舶航次达6832次。截至2006年底,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直接往来旅客累计超过190万人次,船舶航次达17146次,自2001年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海上客运直航开通以来,目前已有厦门-金门、马尾-马祖、泉州-金门3条航线开通。2004年12月,福建省居民赴金门地区旅游正式启动;2005年6月,福建省居民赴马祖游正式成行,“两门”“两马”航线使福建居民得以率先游金、马,也为两岸旅游业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在马、萧的观光政策中,也提出了“直航”的议题:“马萧执政后,将与大陆协商两岸直航议题,拟将节日包机先转型为周末包机,再逐步将周末包机改为平日包机,最终开放定期航班,借此两岸运输量将逐步放大,为大陆观光客来台奠定基础。”

五、带动经济

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对于台湾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陆旅游市场不仅庞大,而且蕴涵着巨大的经济收益。以2005年为例:入境旅游人数达12029万人次,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达4680.90万人次,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约10.3%和12.1%;大陆出游人数达到12.12亿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10%;出境旅游者人数达3103万人次,与上年相比增长7.5%;全年境内旅游收入达5286亿元人民币,国际旅游收入达到292.96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2.2%和13%;全年旅游总收入达7686亿元人民币,与上年相比增长12.4%。按照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将达到688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17.8亿人次,为“十五”末的1.5倍;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2300亿元人民币,为“十五”末的1.6倍。这么庞大的旅游市场,已经给香港、澳门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而近年来台湾旅游观光产业每况愈下,每年来台旅游的人数一直未超过300万人次,一般约在250万人次左右。

马、萧在其观光政策中就认为,增加大陆游客赴台人数,可扩大商机及就业机会:“大陆观光客来台,预计初期每天3000人,每年将近110万人次,第四年每天开放1万名大陆观光客,将可达到四年内增至每年360万人次的目标。预计开放第一年创造至少600亿元(新台币)的收益,第四年跃升至2000亿元(新台币)。大陆观光客来台也将创造庞大商机,有助于台湾就业。预估开放后第一年将增加4万个就业机会,以后三年增加10万个,使台湾失业率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

五大陆游记范文4

漫步沈园的石径,带者放翁的诗意,吟哦神思间,我踱进了典雅秀逸的孤鹤轩,萧挺撰写的一幅楹联才气横溢,夺人眼目:“宫墙柳、一片柔情付于东风飞白絮;六凸阑、几多绮思频抛细雨送黄昏”。这使我想起了戏剧《钗头凤》和电影《风流千古》,想起了周密的《斋东野语》、陈鹄《蓍旧续闻》等古籍的记载:原来陆游结缡的发妻是他的表妹唐琬,婚后琴瑟甚和,情深意笃,但他母亲不喜欢这个媳妇。后来陆游另娶,唐琬也改嫁赵士程。

绍兴乙亥(1155)年,三十岁的陆游春日踏青,与唐琬在沈园巧遇,赵氏夫妇设酒肴殷勤款待,陆游非常伤感,醉酒后在沈园的残壁上题写了一阕《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首词少时背诵过,尚能记得。据闻唐琬读罢情动肝肠,依韵和了一首,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陈鹄在《蓍旧续闻》中说“惜不得全阕,未几,怏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此园后更许氏(后又为汪之道宅。一笔者注)。淳熙间其壁犹存,好事者以竹木护之,今不复有矣”。

我想,既来沈园,应去看个究底,记得《历代诗余卷118引夸娥斋主人说》中是有明晰记载的,如今我已淡忘,于是便去寻那块残壁。行至园中南隅,见一块青砖墙壁上果有两块黑底白字的勒刻,唐琬的和词与陆游的《钗头凤》比肩并列,历历在目:“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壁上陆词笔势飘逸,唐词娟丽纤秀,虽为后世补壁修葺,倒不失风雅。伫立壁前,细一琢磨,绍兴原是古代越国的都城,宋高宗时一度以此为行都,故有“宫墙”之称。陆游以柳喻琬,乃因此时她已嫁作他人妇,有如宫禁里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即,而“东风恶”句,正是对破坏美满姻缘的封建礼教表示的强烈抗议。唐琬的“雨送黄昏”、“咽泪妆欢”,亦是对棒打鸳鸯、夫妻离散之后旧情缱绻、伤心欲绝的泣诉,读来令人肝肠寸断。若说两阕《钗头凤》是沈园之魂,孤鹤轩的那幅楹联当是沈园的一双凤目了。

五大陆游记范文5

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挫折

广东省东江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发源地,1922年,中国共产党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在这里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1925年10月,共产党人古大存奉命回到广东五华县搞农民运动,担任五华县农民代表大会副会长兼军事部长。国民革命军东征后,共产党人建立了以为主任的东江行政委员会,派出一批黄埔军校毕业的共产党员到东江各县担任农军教官,培养农军骨干,东江地区农民运动发展迅猛。

1927年5月起,共产党人率先在东江海丰、陆丰、惠阳、紫金等地建立中华大地上第一批红色政权,形成了数县红色政权连成一片的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11月9日,彭湃同志返回东江担任红色政权的东江特委书记,宣布取消债务、土地归农、妇女解放、改善人民生活和镇压反革命等政策,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1928年1月,在海丰召开了东江农民代表大会,有海丰、陆丰、五华、揭阳、紫金、惠来、惠阳七县的代表84人参加。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团结东江农民力量实行年关大暴动,实行土地革命。会上有东委领导人作了《海陆丰斗争经验及前途》、《土地问题》、《工农联合问题》等报告,对东江红色政权的斗争产生了积极影响。

革命形势的发展,让反动派惊恐万分,1928年1月,广东军阀陈济棠、黄旭韧两师在五华、紫金、揭阳等县大肆屠杀。2月,加上黄旭韧、钱大钧等部,白军分四路包围海陆丰,红军英勇抗击敌人的“围剿”。激战数日,因敌我悬殊太大,海陆丰县城及汕尾等重镇失陷。红军与根据地人民抱着与敌血战到底的决心,又在赤山约、龟山、南岭等地与敌展开激烈战斗,至3月18日,受陈济棠、黄旭初两师围攻,东委和政府机关驻地中炯失陷,革命进入低谷。

反动派在整个东江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共产党县委以上干部被杀害者达200多人,其他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者数不胜数,仅五华一县被杀害者就达2000多人,所剩20多人在古大存率领下,奔赴八乡山,创建了八乡山革命根据地。

八乡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八乡山是横跨广东五(华)、丰(顺)、揭(阳)的大山。“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敌人天天搜捕、许多同志被敌人杀害,同志们推古大存为书记,核心领导有李斌、古宜权、古公鲁、廖厚岳、古清海、李英、陈庆孙等同志。1928年4月,古清海等9位同志留在八乡山活动,古大存带几个同志到揭阳观音山一带的采石场活动,古大存亲赴五房山,与揭阳县委的卢笃茂同志联系上。5月,古大存、李斌等几个同志到潮安的田东塘、枫树湾一带,会同白水区委的负责同志张廉一起发动群众,经过两三个月的努力,整个八乡山地区都有了贫农自救会。

6月,古大存在丰顺的栋下建立了稳固的据点。7月,原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10团的团长郑天保,带着第10团的10多位同志,活动在丰(顺)梅(县)交界的大山九龙埠,郑天保从九龙埠到栋下联系上古大存,古大存到了九龙埠后,陆续来的有兴宁的刘光夏、丰顺的黎风翔、大埔的张家记。1928年秋天,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五、丰、兴、梅、埔五县暴动委员会成立,古大存担任暴委主席,郑天保、刘光夏、黎风翔、张家记四人为委员,暴动委员会决定在坑暴动。

暴委从八乡山调了李斌、古宜权等20多人,带了一些武器,加上九龙埠的共有30多支枪。暴委以“没收土豪劣绅财产分给穷苦农民”为号召组织没收队,有几千贫苦农民参加,声势浩大。

坑暴动后,卢笃茂等潜伏在各地的党员纷纷赶来报到,暴委也和在香港的广东省委重新取得了联系,成立共产党兴、梅、五、丰、揭、潮、埔七县联合委员会,古大存担任书记。

1929年2月间,五华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八乡山的小溪召开,到会代表100多人,东委代表陈魁亚、卢笃茂、卢伟良参会,大会决定全面开展苏维埃运动,重建五华县革命委员会机关和赤卫队,古大存兼任县委书记和革委会主席,后由古清海接任县委书记。

八乡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给东江革命运动带来了希望。1929年3月间,东委机关在八乡山栋下村重建,林道文任东委书记,古大存也开始参加东委工作,筹备东江第一次党代会,负责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和军委的工作。随着东委的转移重建,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也由海陆惠紫转至潮(阳)普(宁)惠(来),转到八乡山来。

八乡山上招展的红旗,成了敌人心腹之患。1929年4月,反动派集结了五华、丰顺、揭阳三县的驻军和民团1000多人,分五路“围剿”八乡山。我赤卫队在古大存指挥之下,各个击破敌人,并发起丰顺暴动,造成反包围的战局。当时丰顺县委给广东省委的报告中,生动的纪录了这次战斗的一个侧面:“汤坑逆军和警卫队200余人,由汤坑反动首领黄夺标和县长方乃斌统率,分二路进攻八乡山,我游击队奉三区农会的命令,在逆之后面跟着前进……到了小溪(八乡赤卫队埋伏处),群众由山上冲下,三区游击队便在河西袭击。敌军不得已冲开一路退汤坑,沿途的群众约1000多人,自动起来袭击,迟20余里。是役生擒反动首领黄夺标,缴获长枪20余支,杀死敌兵20余名。”

这是一个经典战例。八乡山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突破了白色恐怖的铁网,提高了东江群众的斗争勇气,自此之后,在五华、丰顺、兴宁、梅县、惠来、普宁、潮阳,到处是正义的枪声,到处是红色的暴动。

1929年6月,东江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八乡山根据地召开,11县的代表23人参加。大会改选了东江特委,选举了新东委的领导成员,省委派来的香港工人卢济担任书记,杜式哲任副书记,古大存任军委书记,李莎蒂任组织部长,贺答道任宣传部长兼妇委书记,何佛文任职委书记,林国英任农委书记。卢、杜、古、李、贸为常委,卢济任职几个月后调回省委,林道文出任书记。东委坚持中国共产党“六大”的正确路线,结合东江实际制定了正确的策略,随着八乡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东江地区革命运动又蓬勃发展起来。

到了秋收前后,东江的工农革命军已是一支规模较大,装备较好,身经百战的坚强队伍了。1929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来到八乡山革命根据地,与古大存等取得了联系。10月下旬,、率领红四军1万多人,由闽入东江,经平远、蕉岭,一举攻占梅县县城。古大存在丰顺马图会见同志,随后建立了东江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7人:、、古大存、刘光夏、朱子干、陈魁亚、陈海云。东江革命委员会了《土地政纲》,东江特委号召坚决实行《土地政纲》,建立苏维埃政权,完成赤色区域乡村的割据。

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同志代表党中央向东江特委提出:要尽快把现有的农民革命军改编扩建为红军建制。朱总司令从随行的部队中拨出一个连约120多名武装人员给东江特委,作为建立红军的骨干。古大存将他在八乡山将所率部队改编为红军第46团,以朱总司令所拨一个连为骨干成立一个教导团。之后不久,大南山一带的工农武装改编为红47团;海、陆、惠、紫边区工农武装,改编为红49团;饶、潮、大埔一带的工农武装改编为红48团;梅南兴宁县的工农武装改编为红50团,共改编为6个团3000多人。

1930年5月,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八乡山的滩下召开,代表共300多人。大会经过选举,建立了东江苏维埃政府,陈魁亚为主席,古大存为副主席,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隶属东江特委直接领导,军长古大存,政委颜汉章(未到职,由古大存代兼),参谋长龚楷,政治部主任罗欣然。各团直属军部指挥,全军共计3000人左右。

东江革命根据地的红旗不倒

1930年夏,东江革命根据地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但在这时,东委受党内“左”倾盲动主义影响,对当时的形式也做了不切实际的估计。6月15日,广东省委向东委传达了中央决定:“目前策略是集中攻坚”,“向重要城市进攻,实现几省首先胜利的前途”;“湖北、江西、广东三省更有早日成熟的可能”;“已决定十一、十二军……向惠州发展,以广州为目标”。因此省委指示:“红十一军军部应立即移往惠来,指挥十一军向惠州遣进”。

这个决定的严重恶果是三打潮安不下,伤了红军元气;东委迁往大南山,导致八乡山革命根据地的丧失。红十一军三打潮安后,陈济棠派出两个新编师2万余人,第二次“围剿”八乡山。八乡山革命根据地丧失了。这期间,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到了东江。东委大反“”,使我党我军遭到更严重的损失。

1932年春,广东军阀以徐景棠为“东路剿共司令”,调集3万兵马,“围剿”东江革命根据地,企图一举消灭东江红军。张瑞贵师进攻大南山,张达师进攻海陆紫,黄任寰师防堵闽赣红军的南下。在潮普惠的大南山,“围剿”从3月12日开始。起初,敌集中兵力,从南山的东南部至西北部进行大搜索,由于红军与苏区人民灵活机动地抗击敌人,使敌人损失不小。3月25日,敌在西好召开潮普惠“三县绥靖会议”改变策略。此后敌兵在南山周围严密封锁,把南山群众驱逐到平原各大乡村,使红军失去群众的帮助。从4月4 日开始,敌军逢山放火,逢人开枪,大部村庄被烧成一片焦土,原有5万人口的南山,至1933年1月仅存700多人,被杀害者约1万,其余被迫逃出南山。

就在这刀山火海之中,红军指战员向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搏斗,但由于力量悬殊,损失惨重。1932年六七月间,东委重新任命古大存担任东江红军游击队第一路总指挥。他带领12名红军战士,突出南山重围至丰梅边境,到处张贴布告,号召广大群众为保卫苏维埃而战斗。当时,古大存在丰顺带领8个红军战士伏击了县长林挺。林挺是陈济棠最得力的团长,派来丰顺兼县长。他为了便于“围剿”苏区,修建了汤坑至丰良的公路,当他率领了两个连的兵力在公路上巡视时,古大存一声号令,8支枪齐向林挺开火,林挺当即毙命。

五大陆游记范文6

1.临门一脚――经过第一轮、第二轮系统复习以后,第三轮已到了5月中旬,时间紧迫,就更要求选准临门一脚的突破口。各个知识板块中,诗歌鉴赏往往是难点,从山西省近五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来看就可见一斑。

2.学生现状――诗歌鉴赏题是最难以琢磨,最难以把握的题,读了没边际,答了没感觉。因此,能在考前作一次比较贴近高考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不提倡“猜题”,但是考前引导显然有着这样的导向性。

考前引导,诗歌鉴赏题确定哪个朝代,哪位诗人呢?

二、确定陆游

1.中国历代著名诗人、词人一千五百余人。

在群星璀璨的历代著名诗人中,根据考纲不成文的规矩“名家非名篇,非名家名篇”,我选定了名家非名篇,从唐代、宋代各选几位有代表性的诗人的作品引领复习。尽管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考了宋词,而临门一脚之际,我确定了宋代,选定了诗人陆游。

2.陆游――宋诗流派纷呈,风格迥异,一般说来,最称大家的是苏轼、黄庭坚和陆游。

我这样看陆游,他的定位是伟大的爱国诗人。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陆游一生,从读书学诗、科举失意、初仕罢归、复试被黜,到因支持主战将领张浚北伐,在张浚北伐失败后先被贬至镇江,接着又被罢职,再到后来在家闲居三年。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1170年―1189年,为入蜀从军、东归宦游、再遭免职时期。陆游生于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在这近二十年时间中,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经常身着戎装,骑着战马,驰骋在当时的西北边防前线。却屡屡被贬,回到故乡山阴闲居,然后又被起用,又被贬。这正像朱熹所说的:“恐不合作此好诗,罚令不得作好官也。”我认为,陆游这一阶段的思想极为广阔深刻,感情极为复杂深沉。(2)1190年―1210年为退居山阴时期,除一度入朝主持修史外,一直闲居在家。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光宗即位后,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被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

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陆游诗的成就最为显著。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一类的为主;(下转2―7版中缝)(上接2版《临门一脚话陆游》)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陆游诗作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同样贯串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其词一百三十首,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我认为,陆游诗作、词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深受学者关注,而他第一阶段抒发抗战复国壮志一直得不到伸展的复杂感情的诗词可能被忽略,这些诗词恐怕恰恰被高考命题者锁定。

三、确定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南宋)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乾道8年(公元1172年),陆游由南郑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山写了此诗。他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都市,是去安就危,去劳就逸。这样的“远游”而“入剑门”时,又一次“黯然销魂”!

一步一步确定了思路之后,我于6月初,用一课时引导理10班学生欣赏了陆游的这一首诗,熟悉诗人的思想情怀、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四、对比鉴定

高考结束了,细细研读新课标语文试卷,一看到诗歌鉴赏题,我恍如做梦!命中了一道11分的高考试题?起码学生觉得“脸儿熟”,心理贴近了试题,顺利进入状态了!

2013年新课标卷高考诗歌鉴赏题:

《鹊桥仙》陆游(南宋)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镜湖元自数属闲人,又何必皇恩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