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结构范例6篇

小说的结构

小说的结构范文1

关键词 金婚 小说式叙事结构 真实 陈述性 细节

中图分类号:I24 文献标识码:A

A Brief Analysis about Fictitious Narrative Structure

from the TV Play "Gold Marriage"

ZHANG Hao, YAN Feng

(College of Media Science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7)

AbstractThe TV play Gold Marriage is famous for its fascinating story, vivid performances and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owing to its fictitious narrative structur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Gold Marriage and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features and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and then give a conclusion about the success of Gold Marriage.

Key wordsGold Marriage; fictitious narrative structure; authenticity; statement; details.

2007年播放的50集电视连续剧《金婚》,在首轮播放时就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而每次重播依然是收视率颇高的热播电视剧。究其原因,除了真实生动的故事情节、演员精湛的表演、故事剪辑的流畅以外,它的成功最重要因素就是它采用的小说式叙事结构。

通常来讲,电视剧的叙事结构分为小说式叙事结构、史诗式叙事结构、戏剧式叙事结构、散文式叙事结构、纪实式叙事结构、童话式叙事结构六类,而金婚虽然用五十集的剧情讲述了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同时也仿佛是中国半个世纪的编年史,但笔者认为,按其叙事特点来看,将其划入小说式叙事结构的范畴较之他类,更加贴切。

当我们将电视剧的叙事结构与小说联系起来时,我们必须对这里的“小说”二字进行必要的界定,或者说,何种小说形式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小说式结构”。概括的说,就是世情小说,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电视剧,作为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当然与小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由此,小说式叙事结构有其独特的体裁特点及构成。

小说式叙事结构的电视剧的叙事节奏与它所蕴含的口味是一致的:不追求强节奏,不追求刺激画面,不追求惊奇效果,它很像生活本身――虽然生活远没有电视剧这样讲究内在的节奏感,也不可能像电视剧这样追求美学意义上的叙事结构。

《金婚》描叙一对平凡夫妻从上世纪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到新世纪,经历着新中国历史上变化最激烈、最巨大的五十年的爱情婚姻生活史。五十集的电视剧每集讲述了一年的故事,描述这个普通家庭的同时,也见证着这个国家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其中的故事情节模式与其它描述家庭生活的电视剧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从开始的热恋到结婚后的甜蜜,两人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随着生活的延续,冲突逐渐出现,两人性格的差异使他们产生很多矛盾,男主人公佟志感情越轨爱上了另外的女人,使得夫妻生活进一步恶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丽似乎懂得了什么,在丈夫越轨的情况下还是忍辱负重,照顾重病的婆婆,教育四个儿女,佟志最终还是选择了家庭,选择了亲情,接着相濡以沫牵手,走过了他们五十年的婚姻。

因为描绘的是生活本身,所以故事难免平淡,故事平淡,叙事却不能平淡,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本剧主要是将小说式叙事结构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首先,是真实,故事的真实或者人物的真实。这种真实性不仅是指艺术上的真实,同时暗含了对生活真实的需求。如《金婚》中的人物:佟子、文丽、大庄、庄嫂等等,他们都是我们的父母、邻居家的叔叔阿姨。而将人物的年龄与时代大背景相贴合,更增强了故事本身的真实效果。比如文丽穿布拉吉的那场戏,就会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穿过象征着时尚的布拉吉的女人会心一笑,由此,真实获得了认同。又如其中的婆媳关系、子女教育、婚外恋等多种关系,在丰满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同时,也体现了真实的价值。如果说观众看史诗式、戏剧式的叙事结构所表述的电视剧,是体现出“好奇心”的驱使的话,那么,观看如《金婚》这样的小说式叙事结构类的电视剧,则是体现“求真”的内在需求。正是求真心切,观众对真实性的要求显得从未有过的期望与苛刻,电视剧真实性的特性也就自然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其次,情节序列的陈述性。如果说情节的序列分为陈述性、条件性、强制性、祈愿性和预言性五类的话,小说式叙事结构选择的就是陈述性的。所谓情节序列的陈述性,指的是情节的紧迫性让位于情节的庸常性。婚姻题材的电视剧举不胜举,如《中国式离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等。与一些以窥视婚姻生活和人物在婚姻中的反常行为的电视剧不同,《金婚》中的情节没有大起大落,既无命运的强制性,也无时间上的紧迫感,用编年体的形式描绘了一对平凡夫妻五十年的生命历程,将普通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的生活细节娓娓道来。托尔斯泰在给斯特拉霍夫的信中提到了这样的美学原则:“质朴――这是巨大而难以达到的优美境界。”《金婚》中人物的朴素,不仅表现在人物性格上, 其实就叙事角度来说,更是表现在人物身上的情节的质朴上,有关人物的情节,处处流露出最为平凡同时也是最为真实的陈述。

再次,细节的前景化。细节即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动作。每部影视艺术作品,当其进入美学追求后,都会在细节上下功夫,细节的成败决定了作品的成败。而细节通过镜头来表现,无论一个突出的镜头表现具有什么基本的表现功能,只要它对表达电视剧的主题、对叙事结构的艺术建构做出了贡献,就是真正的前景化。电视剧中细节的前景化靠的是三个基本要素:无所不在的镜头,演员的表演,道具或场景的使用。《金婚》中佟志是四川人,文丽是北京人,我们都知道四川人口音比较重,普通话不甚标准,之前看了张国立的很多电视剧,大家都知道他的普通话是很标准的,但在《金婚》中一口一口就是“bei 父 bei 母”的,我们ko不ko以,(可不可以),适ho(适合),四副(师傅),结果文丽就一句:“你还是把舌头理直了再和我说!”至此佟志就发誓把普通话说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了佟志的普通话受环境还有自己的努力越说越标准了。佟志和文丽第一次约会的背景音乐是《我们的祖国》,那年是1956年,放的都是我们的祖国之类的歌曲,由此可见导演对于细节的把握和运用可谓费尽心思。

综上,《金婚》作为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其长盛不衰,广受喜爱的成功之处在于真实的叙事、陈述的情节和精致的细节。而小说式叙事结构因其平实的表达和独特的魅力,必将使越来越多的电视作品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

[2]汪流.电影剧作结构样式.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小说的结构范文2

[关键词]《边城》;隐喻性;诗画;意象

小说《边城》给沈从文带来了“震动中外文坛”的盛誉,自问世以来,备受世人关注,其评论一直不断,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评论文章不胜枚举。沈从文《边城》小说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特色,即“隐喻性的结构”,它主要体现在四类象征本体的塑造中:田园牧歌式的诗意世界;理想化的健全人性;表层的爱情悲剧;心中的意象“白塔”。

沈从文说:“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也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至此,沈从文这部作品的隐喻主题几乎被说得明明白白――作品献给:“基于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和在那里很寂寞的从事民族复兴大业的人。”正是这个隐喻性主题决定了整部作品所具有的隐喻性结构。

一、田园牧歌的诗意世界到文明状态的湘西世界

《边城》构筑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诗意世界,酉水岸边的吊脚楼,茶峒的码头,小溪流上的绳渡,翠绿的竹篁,清澈的溪水,幽碧的远山,清澈透明的碧溪咀,溪边的白塔等等,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意的湘西风景图。而端午节赛龙舟,捉鸭子比赛以及男女中秋月下的对歌,元宵的爆竹烟火,走车路或马路的求婚方式,办丧事的绕棺等,又构成了湘西社会特有的民间风俗。还有像摆渡、教子、救人、助人、送葬这些边城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平凡小事,在作品中都得到了理想化的描述。

文中有一处茶峒的人居环境做了这样的描述: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自然的大胆处于精巧处,无一地无一时不使人神往倾心。

正如其题目“边城”一样,这里的人们是生活在一座与现实隔绝的桃园仙境中了。这样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在30年代的湘西茶峒人的心目中,只能成为一种梦想。

沈从文勾画了一座“空中田园”式的“边城”,但并非那些纳入“田园化”框架的作品。他的《边城》完全摆脱了“田园化”的框架,它并不是无力改变现实而逃避现实产物,其作品旨在对现实重造。作者笔下的境界表现得越完美,隐喻在这种境界中的思想也便愈深刻。我们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边城”那样完美的世界,但是我们可以从那人为的完美世界中,体味到更深一层的精神实质。

二、从“理想化的健全人性”到20世纪30年代湘西人“唯利庸俗的人生观”

20世纪30年代的湘西地区并非世外桃源。1934年沈从文曾从北平返回故乡一趟,他对湘西的印象是“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最明显的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20年来实际社会养成的一种唯实庸俗的人生观。”在《习作选集代序》中沈从文明确地点明了他写作《边城》的动机,他“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他把边城写得那么美好与纯洁,不是逃避现实,也不只是思古怀旧,而是痛感于当前现实的黑暗,企图将过去生活的美对照现实生活的丑,让人们来鉴别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启发人们弃恶向善、舍丑求美。

翠翠是沈从文作品中虚构的人物,在现实生活当中是无法找到她的,翠翠是沈从文梦幻一样的想象,是他追求的一种理想。

翠翠在沈从文的笔下是老船夫心目中的“一个太阳”,文章对这个老船夫写道:

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近在他身旁的女孩子。

那么对于一位老人有如此深重意义的翠翠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呢?沈从文写道: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如山头黄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见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由此可见,她是大自然孕育的一个“小兽物”,一头黄麂。她的整个生命的长养不是靠我们今天家庭的母爱、父爱,而是风日,是大自然。也就是说,她是没有沾染人世间的一切功利是非思想,是不含渣滓,纯净透明的,已达到了与自然融为―体的境界。

翠翠的爷爷是国家雇佣的,是有工资的。撑船摆渡几十年,风雨无阻,他把这视为本分,分文不收。他那粗犷豪放、爽直豁达的性情,轻利重义的品德,宽厚正直、助人为乐的精神,集中体现了茶峒人的美德。当地的民风民情非常淳朴、善良,人都好得不得了,可以看出作家在故意夸张。

在《边城》里也是很重感情的。她们虽然与商人在一起,心里却想的是水手。这里涉及另外一种民间淳朴的道德标准。一般情况下。民间是弱势,它总是被强势文化道德所覆盖,所以封建的一套道德标准仍然会在民间起作用。但在真正的民间底层,人的生存是第一性的。所以沈从文在文中说:“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加信任。”沈从文笔下的,她们都是“重义轻利”“守信自约”,比“知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这是有所针对的。

船总顺顺是个大方洒脱的人,他喜欢交朋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他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他的两个儿子,因在他的教养、磨炼下都结实如虎、不娇惰、不浮华、不倚势凌人。父子三人在茶峒边境上都是有口皆碑的。沈从文对船总顺顺的描写,不是以19世纪30年代流行的阶级分析眼光来写,没有写不同阶层的对立,反而写边城人整体的融合,没有那种等级的差别。沈从文正是从这种原始古朴的民风里找到了他渴望的人情人性的美。

沈从文曾明确表示,他创作《边城》是为了表现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意在反衬目前的堕落。在《边城》题记上,曾提起一个问题,即拟将“过去”和“当前”对照,所谓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可能从什么方面着手。《边城》中人物的正直和热情,虽然已成为过去了,应当还保留些本质在年青人的血里、梦里,相宜环境中即可重新燃起年轻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由此可见,沈从文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皆美善的理想性描述只是躯壳而已,其灵魂之所在正是重造现实和民族的,尤其是年轻人的品德。

三、表层的爱情悲剧构筑的本体象征

从《边城》所构建的表层结构看,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爱情悲剧。这个爱情故事简单,没有其他言情小说那种大波大澜的曲折情节。但这个本来并不复杂的,应 顺其自然发展而能成就的爱情过程中却充满了阴差阳错的“误会”,致使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变得支离破碎,最终留下了令人忧伤的悲剧结果。

对于这出悲剧,沈从文有意回避或冲淡了人为的冲突。他在小说中设计许多误会。翠翠的爱情悲剧,表面看来像是发生在无冲突的和平之日,除了“误会”就是“不凑巧”,但细细品味,就可看出它原是深深地植根于现实的阶级对立的土壤之中。船总和老船夫之间虽说一向和好友善,但是一个是社会上的头面人物,一个是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因此在他们的意识深处仍然存在着地位高低不同的牢固观念。正是这种观念,使老船夫在船总面前总是言语纡曲、自卑不安,不能直言相告;而船总对待老船夫时,又总是漫不经心,甚至以粗略的语气中止谈话。这便从侧面表现出他们之间社会地位的悬殊以及由此造成的隔阂。船总顺顺对老船夫的乐善好施只不过是出于富人对穷人的一种怜悯、同情罢了。请吃几回酒就能够上是同一阶层的人吗?当然不!当真正谈到关系富人家族利益的婚姻大事时,他们选择的标准便是“门当户对”。

正因为沈从文从看似平静的社会环境中,看出了这种隐存着的阶级对立现实。所以才在《边城》题记中热切地希望把它奉献给那些“极关心整个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很寂寞地从事民族复兴大业”的人们,使他们“从作品接触到另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这里包含着沈从文对现代文明玷污的不合理的人生制度的忧郁与不平。

四、中心意象“白塔”的设置

作品结尾,一夜暴雨过后,矗立在碧溪咀边上的“白塔”倒塌了,这是与老船夫的死同时发生的。白塔不仅关系着小城的风水,作为某种不可知的,难以动摇的命运的象征,它寄寓了茶峒人的希望、祈祷和敬畏之情。它的消失将意味着一种恐怖的末日,每个茶峒人都将去守护这座心灵深处的“白塔”。于是故事的结尾出现了捐钱建塔运动。这里的白塔已具备“图腾”的威力,塔的坍塌与重建可能构建了整个茶峒的历史。沈从文在这里所运用的象征和意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易的隐喻手法,而是包含艰苦的虚构过程。“白塔”是与整个故事的虚构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与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这一隐喻主题的揭示,存在显而易见的艺术预设关系。

小说的结构范文3

1、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

2、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小说的结构范文4

    摘 要:勃朗特三姐妹小说叙事视角的主要形式是第一人称限制叙事。本人认为作家叙事视角的选择与代表一个时代共享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的“情感结构”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关注女作家小说中对维多利亚时代传统观念的反叛意识与超越意识,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由作家自身的文化身份所决定的对中产阶级价值观念的维护意识。

    英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认为:“某一文化的成员对其生活方式必然有一种独特的经验,这种经验是不可取代的。……这种为同一种文化中的人们所共同拥有的经验,称之为‘感觉结构’。”①赵国新在《情感结构》(structure of feelings,即“感觉结构”)中介绍雷蒙·威廉斯发明的这一术语时指出:“最初被用来描述某一特定时代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普遍感受。这种感受饱含着人们对共享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并能明显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因此,一个时期的情感结构,就是这个时期的文化。”②这里特别要提出威廉斯对19世纪中叶英国中产阶级价值观念的概括:人的社会地位由金钱、而不是门第决定;穷人受穷是因为奋斗不力;出色的人终将脱颖而出;忍受苦难使人的精神升华,让人懂得谦虚和勇气;节俭、节制和虔诚乃是主要美德;家庭是发扬这些美德的主要场所;婚姻具有绝对神圣性……并言明这种理想价值观在现实面前必然遭遇的尴尬,“情感结构”则起到“维护”这些价值观念的作用。{3}

    那么,在勃朗特三姐妹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选择及其观照中,我们会发现怎样的“情感结构”呢?

    俄国批评家乌斯宾斯基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的立足点,他指出叙事视角涵盖立场观点、措辞用语、时空安排和对事件的观察等诸方面。英国文体学家福勒在此基础上提出视角或眼光的三重涵义:1.心理眼光;2.意识形态眼光;3.时间与空间眼光。{4}尽管福勒以作者的眼光取代了叙述者的眼光,也混淆了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界限,但无疑他的区分维度还是非常有效的,便于我们从各个层面考察叙事立场、措辞和读者的接受。以此观照勃朗特三姐妹的小说创作,挖掘其叙事视角确立的内在心理机制、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特征以及时空叙事的“情感结构”,会获得一些令人欣喜的发现。

    一、叙事视角的确立:内在心理机制

    不同的叙事者构成对事件的不同的观照与表达方式。显然,是采用叙述者处于故事之外,可以任意转换叙述眼光的全知叙事呢,还是仅以单一或几个人物自身的眼光来观察事物,或者在使用了全知叙事后,又在文中不时换用限制叙事,以增强作品的悬念感和新奇感,的确与作家的表达习惯与理性调整密切相关。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勃朗特三姐妹的小说大多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其中又不乏自传体和日记体。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斯·格雷》、《怀尔德菲尔山庄的房客》(以下简称《房客》)、《维莱特》、《教师》等。三姐妹中只有夏洛蒂的作品《谢利》采用全知叙述视角。

    虽然使用的大都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第一人称主人公叙事的双重视角

    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中,包括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和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两种视角(point of view)。在第一人称主人公回顾往事的叙述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叙述眼光。一为叙述者“我”目前追忆往事的眼光,另一为被追忆的“我”过去正在经历事件的眼光,造成过去与现在的“幼稚”与“成熟”、蒙在鼓里或洞明一切的差异。{5}在《简·爱》中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叙述;在《艾格尼斯·格雷》里则是从情感的焦灼到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释然;而《教师》无疑以男主人公回忆视角虚拟了英国老师与英瑞混血女子弗兰西斯的恋情,也喻指了现实中的法国教师与英国女学生之间的跨国恋情——尽管这只是夏洛蒂的一厢情愿,却也热烈、持久,显示出心灵激情的强度和力度。

    由于回忆视角的运用,《简·爱》在叙述幼年的简·爱的思想、行为和宗教意识时,显示了幼年的简与成人的简的思想情感的合一,使得幼年叙述者的“我”成人化因素极为明显。虽然成年的带有作者强烈个性色彩的简才是这种心理眼光、意识形态眼光的聚焦人物,但是小主人公已经“是”接近定型的“叛逆者”了:自尊、倔强、奋发图强,反抗意识与意志强劲。自我与经验的抒写与凸现使得这一维多利亚时代的叛逆女性形象具有无法忽视的感染力和道德、伦理力量。

    另一方面,经历事件的叙事者眼光的投入,又使得人物的立场观点与情感态度具有明晰的真实感和陌生化的喜剧效果。小简·爱有关“换心”的幼稚思考和以“保持健康,不要死掉”来与地狱进行抗争的勇气让人忍俊不禁。

    作品中这两种叙述眼光交替出现,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眼光的交叉处理,使得叙述既避免平铺直叙,便于叙述者的思想意识的随时流露和表达,又贴近的事实层面,尽可能保持了客观性。正好将简的叛逆与刚毅的性格塑造得完整统一,不足之处就是“真相”的揭示往往带有诸多先入之见的印记。

    其二,第一人称主人公“复合式”双重视角

    《房客》的两个主人公的交叉叙事——马克希姆的书信及海伦的日记构成了对同一故事的互相补充和印证。叙述者聚焦的中心人物其实只有一个——马克希姆眼中的海伦和海伦眼中的自身。将充满神秘色彩的女主人公遭遇误解的“现在”与为了爱情迷失自我的女主人公的“过去”统一于新的美好爱情婚姻的大团圆结局。作者的视角定位一来便于女主人公从私密的角度抒写自己情感的投入、盲目、后悔、决绝的逻辑历程,展现一个热情任性、为爱情丧失理性判断力的女子如何在发现所托非人之后,痛苦地劝说、挣扎、挽救终至放弃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从男主人公的视角出发观察审视海伦的外在形象特质并感悟体察其内在精神品性,经历一个好奇、误解、发现、还原的形象认知过程,形成一个不可或缺的参照和互补,完成对女主人公立体的形象塑造。

    其三,第一人称见证人“交叠式”多重视角

    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交叠式”多重视角的《呼啸山庄》,情况则大不一样。艾米莉的叙事技巧早已开创了叙事方式的先河,应该是多角度多层面聚焦于中心人物的圆心聚焦模式了。这也正是艾米莉超越她的姐妹的地方。据夏洛蒂的《呼啸山庄》再版序中对妹妹的评价:“她的想象力原是比较沉郁而不大开朗,比较强烈而不大欢快,她从这些民俗传说中找到材料,用来塑造了像希思刺利夫、恩肖、凯瑟琳这样一些人物。”{6}而《勃朗特一家的故事》的作者玛格丽特·莱恩则断言:“艾米莉提供了一个特殊例证。当一个人赋有天才,并且具有像她那样的激情,心灵就必须在一种安全的、隐私的范围内,寻求自我满足。”{7}她们似乎都在试图阐释、求证艾米莉独特叙事方式背后的社会因素、个人性格及心理原因。

    以一个家庭的传奇闻名于世的“勃朗特三姐妹”较多地选择了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而同时期的奥斯丁、乔治·艾略特以及盖斯凯尔夫人则顺应时代的大潮,以全知叙事视角观照社会人生。个种缘由,在本人看来,与其各自的生活境遇关联甚深。就三姐妹而言,其一,如果从深度心的角度来考察,她们越是敏感于环境的压抑,就越是存在一个渴望自我倾诉的心理原动力。人生的困厄与不自由,荒原的广漠无情与内在心灵激情的冲突让三姐妹更得心应手于以“我”的视角看世界,表达内心孕育的难以排遣的情愫和诗性精神;其二,她们的生存境遇如此悲苦,饥饿、疾病、死亡的阴影一直如影随形,但她们良好的早期环境——作为剑桥大学毕业生的牧师父亲爱好文学又有一些藏书,使得孩子们幼年练笔时就显示了过人的艺术悟性与文学才华,以日记和诗歌的形式(多为第一人称)记载与贫苦生活成反比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其三,她们所从事的职业———家庭教师,对其心理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简·爱》、《艾格尼斯·格雷》、《教师》、《谢利》中都写到了家庭教师或寄宿学校的教师。可以说,小说中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的视角无疑最明显、最直接地呈现了这个自我表达的迫切欲望,所有的思想、情感都在文学文本中以直观、鲜明、强烈的姿态加以呈现。

    二、意识形态的“社会特征”:中产阶级价值观

小说的结构范文5

论文摘要:在美国作家欧·亨利将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创作中,为大家所熟知的《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主要描写了犯罪性内容,这部分作品不仅以惊人的结尾和精巧的结构具有典型的欧 ·亨利风格,还以别致的内容表达了深沉的爱,从历史的背面投射出了那个年代美国的社会环境、美国民众的心理状态。他们大多运用双线结构,从现实与浪漫两种角度观察、反映人的内心,在双线的明暗交叉中最终得到汇总和升华,体现了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思想价值,十分值得我们去关注。

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现实主义批判作家。他创作的小说主要取材于美国社会基层,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世人对欧 ·亨利印象最深的是“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景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是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料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瑚而其中为人熟知的是一些著名篇目,比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常春藤叶》等等,都以其出人意料的结局和真挚的情感或者对美国社会辛辣的讽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本文所关注这一部分短篇小说,大部分也具有“欧氏风格”,加上具有拉丁美洲风情的描写与西部牛仔的粗犷,令读者别有一番感受。

一、 双线结构的延展

(一)理性的审视

在欧 ·亨利的这部分小说中,主人公大多是勇敢、坚毅、又富有人性的牛仔、大盗或。他们虽然有着为人不齿的盗窃、杀人行为,但行侠仗义,同情社会底层的弱者,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心灵。而且他们对于社会上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极为蔑视,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并了解他们“罪”的一面。 小利亚诺是《双料骗子》的主人公。在中,小利亚诺为口角开枪射死了一名青年。那名青年的追随者很多,为了躲避复仇者,小利亚诺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他乘船到了南美海岸,居住在一个不知名的国家。在那里他被美国大使馆的领事看中,参加了一场骗局,在左手上绣一只标志某富豪家族的鹰的刺青,冒充当地一位其失踪多年的儿子,以获得他保险箱里大笔的现金。当他们达成协议后,小利亚诺摇身变为贵族公子哥,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奢华生活和母爱的温暖,在领事提出分钱时,他毁约并威胁领事的生命,要求他保守秘密。正是所谓双料骗子。吉米 ·瓦伦汀是《重新做人》的主人公。他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又开始在不同的地区作案,而且金额一次比一次高,不得不使警方高度重视。他的盗窃手段高超,拥有全套精密的高尖端盗窃设备,并且手法独特,干净利落,如果他之后不决定金盆洗手,更多更豪华的保险箱也只是形同虚设。

詹姆斯医师是《提线木偶》的主人公。表面上他是著名的医师,但“业余”还会做一些盗窃的营生,并且手法同样高明。在朋友圈子里,他被称为“了不起的希腊人”,一半是因为“他冷静的绅士风度”,另一半“是在帮会黑话里指头儿和出谋划策的人。凭他的地址、职业的影响和威望,他能搞到信息,供哥制定计划,干非法勾当。”当一天凌晨-,他刚刚作案归家,还穿着大夫的衣服时,途中遇到一位黑人保姆向他求救,因为家中有病危的患者,当了解到那个家庭情况后,他企图从濒临死亡的病人口中得知他们家的钱藏在哪里,但在打开保险箱后却发现空无一物。而病人也在他的嘲讽中死去,等等。像詹姆斯医师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有着劣迹斑斑的过去,他们面临着最黑暗的现实并且融人了那样的黑暗,他们不仅仅代表了底层的生活,更代表了人类自我的膨胀,他们的需求是马斯洛理论中的最底层,他们的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但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欧·亨利用这样一副黑色的斗篷吸引着我们,在撒旦式的外表下,用理性的目光审视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将肮脏、鄙陋、血腥展示出来。但如果小说仅仅为了残忍的揭露,那欧 ·亨利也只能是一名现实主义的“战士”,但他优美的心灵令世人感到惊异,因为他在现实主义下仍然有着可贵的幽默和浪漫气质,这些小说因为他的匠心变得不同一般。描写出这类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罪与爱双线交织在这些人的身上,令人深思。

(二)人性的洋溢

在描写了种种罪恶之后,欧 ·亨利笔锋一转,带我们走进另一片完全不同的世界——被一种难以言说的爱与人性之暖所包围的世界。

小利亚诺,当他第一次进入那个贵族家庭,当第一天夜晚,那位善良的母亲为他掖好被角,并赞美天主将她的宝贝儿子送回来之时,他便下定决心不再伤害这位善良的母亲,不再让她有失子之痛。而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他一直隐藏的,就是那个被他杀死的年轻人的左手有着相同的鹰的家族标志。

《重新做人》中的吉米 ·瓦伦汀,在他进人那个小镇后,遇到了一位好似天使般的小姐,他为之倾心 ,并从那之后洗手不干,一心经营自己的鞋店,做一位普通 、合法的公民。当他事业有成并与那位小姐订婚时,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这位小姐的父亲,一位银行家,新购置了先进的保险门,在向家人展示时,大女儿的孩子被锁了进去,所有人都心急如焚,于是,准备将那副工具送给别人的吉米决定不顾一切“重操旧业”,在短短的十分钟内,打开了门救出了孩子。很难想象在那尴尬的气氛下吉米是怎样的心情。赶来逮捕他的警察本 ·普赖斯在看到这一切后 ,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但一切可能有些晚了,准备重新做人的吉米,从那之后可能又要开始新的流浪生活。《提线木偶》中的詹姆斯医师,发现那位奄奄一息的病人是一位疯狂的赌徒,并经常对自己善良、温柔的妻子拳脚相加。之后他打开保险箱一无所获,那位病人嘲笑他在医师的外表下做的勾当,他则冷静地在病人断气前对他说:“到 目前为止,我可从来没有揍过女人。”当这位病人死去后,医师明白了,他的挥霍使这个家家徒四壁,女主人不仅赔上了自己的一切还倍受虐待。于是他在走时将自己刚刚盗来的钱全部给了女主人,并说那是病人给她的遗产。“凶手的假话像一颗小星星,在爱情的坟墓上空闪烁。”一个善意的谎言,让女主人激动不已,并体验到在多年冷酷无情后的“爱”的温暖。不得不说,这些小说中故事的结尾令人惊异,也令人感动。越是冷酷无情的人,动情之后才越感人。欧·亨利懂得这一点,他让这些身负罪责的冷面人物同时拥有流露真情的举动。小诺利亚为了赎罪,为了让这位善良的母亲不再受伤;吉米为了爱,放下了自己的尊严;詹姆斯为了一个受苦女人的生活,为了弥补那个没有人性的赌徒的罪过,这种行为甚至有“劫富济贫”的味道。在自我的本性“恶”的一面暴露后,超我“爱”的一面却得到了体现。文章用现实与浪漫两条线索将人事、世事展现出来,最后在人性的彰显中让两条线索交汇,构建出一个完整、多元的社会。l3 正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所言,龙所代表的意志是“你应该”,狮子却怒吼着“我想要”。理性与冲动无往不是一对矛盾,在哲学家的眼中和文学家的笔下,这两种元素让世界变得火药味浓重,也是这两种元素让人生变得更精彩、更具有挑战性。欧 ·亨利用 自己的方式揭露了这对矛盾,并且构建出一个多元的复杂的世界。

二、多元世界的构成

(一)具象世界柏拉图说,世界上有三种床:木匠的床、画匠的床、理念的床。他们一一对应着具体的床、幻想的床。床之所以为床,理念的床是真实的床,而木匠的创造只是描摹了其中的一些特点,不具有普遍性(床与床不同),画匠的床更是虚无的,是“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三层”。由此可以将世界划分为:具象的世界——现实生活,影像的世界——被投射的世界,幻象的世界——真正的世界。 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喜怒哀乐由此而生,作家们的创作也同样。文学创作中的“缺失性体验”,带给了欧·亨利更多的生活阅历,更多的人生感悟。所以,同样是反映美国社会状况,欧·亨利选择了各个方面的人物,包括了这样盗窃、杀人、诈骗等形形的人物。推究起来,是现实生活对欧亨利的影响。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在奥斯汀国民银行工作时,因为短缺了一笔现金而受到怀疑和逮捕,之后他开始了在中南美洲的逃亡生活。在他的妻子病危之时,他冒着风险回去探望她,也因此被捕 ,在俄亥俄州监狱坐了三年。这一段流亡与被捕的经历,不得不说是欧 ·亨利的一笔财富,这使他拥有了不同于其他作家的经历,体验到了更多不同的生活,乞丐、小偷、杀人犯、囚徒、死亡… … 他接触到更多有血有肉的人物,他感受到更多的人情世故,他明白了更多属于美国底层人民的生活道理而在他被怀疑为盗窃犯,流落在异乡,身无一物,备受欺凌时,或许他会真的幻想成为那种技术高超的大盗,可以过那种一夜暴富,快乐自由的生活,又能借此帮助弱小可怜的人,惩处那些谋取非法利益的所谓上层人士 ,可以在这种流浪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尽管现实是残酷的,总会给他以打击,但正像现在很多人崇拜赌神、神偷、盗帅一样,向往那种在惊险刺激之后珠光宝气、奢华雍容的生活,在无法达到时表现出来就是喜爱看那种题材的电影、书籍。而当年的欧·亨利,也许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正幻想着这样的生活,尤其是无法拥有那样的生活,甚至要流离失所,风餐露宿,反差大渴望应该会更大吧。

经常与那些社会下层的人接触,作家看惯了偷窃、诈骗等等各种犯罪,他深深地了解那些罪行背后的原因,所以他更多的不是指责那些人扰乱社会治安或其它站在政府角度的考虑,他明白那些人本性都是善良的,体现在小说中,便是我们所见到的充溢着爱与人性与反思的描写、叙述。

(二)影像世界

人类没有艺术可以生存,但无法生活。我们用各种方式来再现我们眼中的世界,并且蕴含了我们自己的观点、看法。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等,无不是影像化的生活,抽象后的生命。欧 ·亨利的短篇小说更是凝练 、精彩的影像,勾勒出了光怪陆离的世界。他以自己的笔触,描写了在他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的生活给予他的印象。作家自身的缺失性体验成就了他独到的视角与深刻的反省。亲身经历并且真实的表达出来给人看,这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宗旨。在“美国式幽默”的背后,蕴含着带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对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社会,对于被金钱 、欲望异化了的美国人,对于在原始状态和异化状态之间徘徊不定的人群,他都有着自己的分析和态度。在现实主义中蕴含浪漫主义,不得不说是处于转型社会阶段的作家的共性,也是体现在欧 ·亨利小说中的特色。

对于欧 ·亨利,除了阮温凌教授所著《走进迷宫—— 欧 ·亨利的艺术世界》之外,其他的细致研究相对较少。这有 自然有很多原因,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的欧 ·亨利,正是因为短篇小说而为世人关注,但也是因为短篇小说的本身局限,而难以达到更高的成就。欧 ·亨利短篇小说短小、精炼的优点自不必说,于简洁的文字中蕴含大故事、蕴含深意味,往往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是短篇小说也受到篇幅限制,无法展现历时更长、人物更复杂、情节更曲折的内容。正如亭阁虽玲珑,犹可一眼望穿富丽堂皇的深宫大院迂回纵深,才往往引人人胜欧·亨利的小说,也因此受到限制,当大家都在关注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长篇小说时,短篇小说往往只是用来调剂的“花生米”,欧 ·亨利所创作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又难以达到他短篇小说的水平,用炒花生米的手法来做海鲜,可想结果有些差强人意。再次,欧 ·亨利本人的创作,因为有分层所以只有一部分被文学评论家推崇的作品为世人所知,而其中的名篇便屈指可数了,其实他的另一部分小说,也就是本文所关注的这一部分小说,虽然传诵度不高,但个人认为不仅在立意上取自西部草原,在生活上富有美国牛仔的特色,在抨击人性丑陋、赞美人性善良的方面也都是很有力度的。又正是因为这种来自西部草原的清风,让欧·亨利的现实主义小说带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其中的流浪、冒险,与决斗,美女与美景,都含有对绝对自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虽然有些不合时代的背景,但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写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原始状态下的西部生活、西部文化的冲击,与现实主义的直接描写相比,另辟蹊径,殊途同归。

回到这部分“犯罪性小说”,阮温凌教授也根据题材和主题将其分为“西部牛仔小说”“失业者流浪者小说”“骗子小说”“强盗小说”等等九类,但在这里,我将其统称为“犯罪性小说”,不是因为其中都有犯罪情节,虽然部分确实是描写了偷盗、决斗镜头,但更因为这是人性原初的.本能爆发,蕴含一种“犯罪”的冲动,体现在牛仔、流浪者、强盗甚至、医生、商人身上,他们的真正动机,在于对于金钱、地位的攫取,以及在攫取过程中的体验,或者说“超越性体验”,体会到自身价值的超越和“博弈”中的刺激。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这种冲动总会在人体内存在,不论是有外部压力的刺激或者只是内部能量的驱动,所以这也成为现代社会的商业卖点。

欧·亨利在自身经历的基础上,带着文学家的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点腥味,带着烟草、酒精和血的刺鼻,成为最、最诱人的人性的写照。这也是现代青年对于这种犯罪性的作品,譬如《史密斯夫妇》《霹雳娇娃》一类的影视作品十分热衷的原因。

(三)幻象世界

这一部分小说大多具有“现实性”与“浪漫性”两条线索,欲扬先抑,揭露了现实的残酷之后对人性的光辉进行升华,并且努力使道德、理性对人的约束与人性本原的冲动结合在一起。精神化的文学作品虽然是镜中的倒影,但其背后的思索与认知却是最真实的生活。欧·亨利告诉我们:对与错难有定论,标准在于人的立场和心志;一个人做了错误的事情,并不代表这个人是错误的;一个人在顺从自己本我意志的同时 ,也可以达到超我的境界。一个人必然会犯一些错误,但你怎样去面对和解决,决定了你能否获得内心的宁静。如果一个人真的希望过新的生活,那么周围的人应该给他这样的机会等等。我们不难想象作者是经过多大的努力才将自己眼见的那些恐怖、血腥地现实,转化为仅仅无情的描写现实的文字,是怎样将自己的困惑和绝望、忧伤转化为向大众、读者发出的对真、善、美的号召。柏拉图在讲述他那精妙的比喻后说过,文学艺术与现实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不能否认,文学是对现实的本体化后的再演绎、再诠释,其中,作家也是创作者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将丑恶的描绘的更不堪,将美好的描绘的更诱人,或者将丑恶与美好的对比进一步扩大,让坠落的感觉冲击读者的心灵。从这个角度看,欧 ·亨利是一位美化者,虽然他也描写了冒险、刺激的场景,但他最终还是没有把令人痛苦和无奈的结局展示给人们,他的浪漫性大于现实性,这也是他的作品可能有并不十分深刻之嫌的原因。悲剧的力量就在于“将美好的的事物毁灭给人看”,但欧·亨利没有敢毁灭自己的希望和生存的勇气,他的坚强和天真来自内心的本性,也来自梦想和理想。欧·亨利在描写不同的犯罪行为背后,隐含了深深的人性的爱与美,是淳朴的美国人民所拥有的,是不同于上层贵族的伪装、粉饰的情感。在原始冲动与文明外套的撕扯中,欧·亨利选择了卸掉外衣,套上一层绅士的马甲,在“欲遮还羞”的状态下,让我们隐约窥到了当时的真正社会。表达这样的主题,是欧 ·亨利见到、听到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之后的向往与冲动,但能够在这样的主题下有所升华,又是他的思想、内涵所决定的。或许,这也是他眼中真实的世界,应该真实存在的那个世界。在缺失性体验的基础上,在对人本欲望和人格控制这对矛盾的思考后,在现实的拷打和理想的召唤中,欧·亨利以既不颓废也不激进的笔触从三个维度构建了当时的美国。双线结构交织出的多元世界,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永恒的人性。

参考文献:

[1]徐峙,曾双余,马跃.世界文学史:下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2]赖干坚.欧·亨利研究的一部开拓性著作——评《走进迷宫——欧·亨利的艺术世界》[j].外国文学,1999(2).

[3]李艳云,欧阳友珍.欧·亨利小说中的人性意识[j].江西社会科学,2003(6).

[4]阮温凌.从保险库走出来的新人——《重新做人》的两个“感化”与生活原型[j].名作欣赏,1999(2).

小说的结构范文6

关键词:《聊斋志异》 复线结构 分析

情节是传统小说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代作家王蒙曾指出,绝对没有情节的小说是不可能存在的。线性结构是小说创作中最常见、基本的情节结构。以小说的线索数目为标准,线性结构可分为单线结构和复线结构。复线结构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论述的一种基本情节结构,它主要由四个层面组成:A、主线,围绕主人公发生的,并在故事中起支配作用的故事线。B、副线,贯穿整个作品的次要人物的一系列事件。C、作为背景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可以出现在作品的若干片段中。D、非动作因素,即作品中出现关于哲学、社会、历史、道德的思考和论述,如一些富有哲理的对话和议论。[1]复线结构将故事情节的渲染与传递都融合于其文体内部的结构变化中,能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情节层层递进、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美学感受,使其不至于因情节的演变而削弱其原有的内涵意义。具体说来,复线结构又可以分为主副式、交叉式、平行式三种。

蒲松龄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收有四百余篇作品,作者对颇多篇什巧妙地运用“复线结构”来结撰,对其展开分析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探究蒲松龄小说的结构奥妙。

一.主副式结构

对于主副式结构,这类作品往往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明显可见的线索,但其中必定有一条是主线,另外的线索则往往是围绕着主线延伸、发展的副线。这一主一副在小说结构布局和情节发展中是相伴相生的,在对人物塑造、冲突设置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把握,为实现对作品的分析领悟提供了基础平台。《聊斋志异》主要有《促织》、《张鸿渐》、《王桂庵》、《阿宝》、《马介甫》、《仇大娘》、《香玉》等篇目运用主副式结构来结撰。

以《促织》[2]为例分析,全篇以“促织”作为主要线索来描写,促织就同成名一家的生死存亡的命运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时时处处牵动着主人公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促织的得失变化在这里就成了贯穿小说的主要线索,全篇所有的情节设置都是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的。与此同时,成名一家的命运变化及情感变化就成为与主要线索“促织”相紧密结合的副线,且促织与成名一家的种种变化并不是绝对的主副之分,在小说的整体布局中也存在着重合变化。

小说开头便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由此开始了情节的演变分化。成名被县令里胥强行报充里正差役。他一上任,“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情节立即被转入矛盾之中,由于官府“严限追比”,使他身心交病,陷入绝境。这是求促织的背景,可以明显的看出因促织给成名一家造就的痛苦与烦忧。故事至此略显曲折,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让成妻问神卜,成名终于按图在村东大佛阁得到一只“状极俊健”的促织,于是“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但情节却突然由喜转悲,谁料他的幼子竟无意间将捉到的促织给弄死,妻子对孩子进行痛骂,当成名知道后“如被冰雪”,怒寻其子时,却发现儿子投井自杀,“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于此成名一家又重新陷入困境之中,情节又增添曲折。正当成名夫妻痛不欲生之时,料不到儿子半夜复苏,又听到门外虫鸣,终于又捉到一只新的促织,但其外形不好看,成名起先也不怎么看重。故事在这里又发生新的转机,成名将之献到公堂去,又恐不合要求而惴惴不安,试斗时,促织“蠢若木鸡”,后来斗胜,“成大喜”。又与鸡相斗“虫集冠上,叮咛不释”,使得“成益惊喜”。继而,这只促织一步步经由县宰、抚军、皇帝来戏玩观斗,且使得成名、县令、巡抚因此都得到了奖赏。

这样,由平凡事情构成的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就具有了步步惊心、峰回路转的艺术特色,真正令读者激动、感叹的并非是促织“得失、生死、优劣、胜败”的曲折过程,而是故事人物的命运变化和情感流露及由此引发的种种思考。促织虽是作为主要线索,但其仅是用来构成其情节表现的外在形式。通过故事人物因促织而造成的悲惨遭遇,来表达对古代官僚阶级压迫剥削的暗讽之意,指出“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的警示意义。从故事人物前后的贫富变化来说明“天将以酬长厚者”,反映了古时“因果循环”的宿命思想。针对故事结尾处的“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提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戏弄说法,表现出作者对社会黑暗的极大讽刺,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这样的结构下的小说才是深入的,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境界的;这样的结构,对已有的所有材料和情节是一种弥补、一种增光添彩的分量。[3]

二.交叉式结构

交叉式结构不同于主副式结构,这类作品中存在有两条很难分清主、副的情节线索,交叉并进,就好像相互缠绕一样,呈现出立体交织的状态。这种结构使得作品置于形散神不散的境界,有助于达到一种蕴意自然而生和结构和谐统一的感觉。《聊斋志异》中采取交叉式结构来设置小说结构的篇目,主要有《红玉》、《长清僧》、《娇娜》、《青凤》、《宦娘》、《梅女》、《莲香》、《青梅》、《阿英》等。

上一篇贾诩

下一篇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