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储蓄所工作总结范例6篇

农商银行储蓄所工作总结

农商银行储蓄所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邮政储蓄;股权多元化;社区金融

Abstract:Withtheendingofthefive-yeartransitionperiodafterChina''''sWTOentry,China''''sfinancialindustryisnowfullyopen,whichhasbiggerpressureonthesurvivalofthePostalSavingsBankwhichistobeestablishedsoon.ThemaindifficultiesfacedbyPostalSavingsBankinthedevelopmentaresmallercapital,facingserioushorizontalcompetition,andshortofearningability.Inordertogetridofthedifficulty,interactivesupportbetweeninsidebanksandoutsidebanksisneededtoattractstrategicinvestors,toenlargecapitaloperationchannelsanddevelopcommunityfinance.

Keywords:postalsavings;diversifiedequity;communityfinance

一、邮储银行面临的困境

(一)邮政储蓄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可能成为邮政集团公司的“提款机”

根据2005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组建国家邮政局,作为国家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过去邮政储蓄和普通邮政业务在账务、人员和办公设施上没有分开。自从1998年邮政与电信分开后,邮政业务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03年国家取消了对邮政部门的补贴,而邮政储蓄由于可以从人民银行获得远高于储户存款利率的转存款利率,因此利息差额成为邮政部门重要的盈利来源,并用来补贴普通邮政业务。因此这次邮政体制改革触动了很多邮政员工的基本利益,邮政内部缺乏改革的积极性,按照银监会制定的改革进程,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在2006年12月挂牌,可到2007年3月,邮政储蓄银行仍未正式成立。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仍然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安东出任邮储银行董事长,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原局长陶礼明出任邮储银行行长。邮政储蓄银行仍然与邮政集团公司保持着紧密联系,缺乏真正的独立性。若邮政集团公司的普通邮政业务继续亏损,国家又不对其进行财政补贴,邮政储蓄银行不可避免地将成为邮政集团公司的“提款机”,这对刚刚组建、缺少盈利方式的邮储银行更为不利。

(二)邮储银行资本金较少,资本充足率不足

由于邮政储蓄银行没有上市,并且由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缺少战略投资者,因此资本金较少,注册资本金为200亿元,为其母公司邮政集团公司的1/4,资本金数额仅相当于一家中等规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随着邮储银行的发展,面临的风险可能逐步扩大,资产规模的扩大也要求注入更多的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不仅能增强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能增加在金融市场上的信誉。资本金较少,资本充足率不足一直都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难题,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国内银行通过上市,发行次级金融债券,获得外汇储备注资等方式来增加资本金,而邮储银行在成立开始就面临着资本金的“先天不足”,没有引进战略投资者,也没有通过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薄弱

邮政储蓄部门只是邮政局的一个内设职能部门,而不是独立法人机构,因此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虽然银监会对邮政储蓄具有监管权利,但实际上操作起来比较难,这就造成了“外部监管者”的缺位。邮政储蓄风险不断积聚,工作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内部稽核力度不够,规章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因此邮政部门挤占、挪用邮储资金现象比较严重,资金案件也时有发生。成立邮政储蓄银行虽然有助于加强操作风险等风险的防范和银监会的监管,但因为上述历史原因风险防范机制需要时间去完善,在银行成立后短时间内仍会显得薄弱。

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按照银监会的要求,邮政储蓄银行的筹建须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公司治理原则,建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制度。然而邮政储蓄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邮政集团公司也就是邮政储蓄银行的唯一股东,存在着股权结构单一化的问题。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股权透明和股权多元化基础之上的,股权结构过于单一将会影响董事会、监事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履行自身职能,公司内部也缺乏利益制衡。

(四)缺乏专业性金融人才,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根据《中国金融年鉴2005》,2004年邮政储蓄人员为224843人,非正式职工占总人数的53.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67%。邮政储蓄隶属于邮政部门,邮政储蓄与其他邮政部门工作人员混岗作业,尤其是基层从业人员与邮政频繁换岗等问题严重,缺乏金融从业经验及专业化管理。邮政储蓄由于长期“只存不贷”,因此造成邮政储蓄工作人员缺乏信贷经验,对地区信贷需求不了解,不懂信贷正规程序。另外绝大部分邮政储蓄资金很长一段时期交存人民银行,没有任何风险,因此邮政储蓄相应缺乏风险管理人才。

(五)面临激烈的竞争

外资银行在资产规模、管理体制、金融创新能力,人才引进等方面均要领先于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相对于邮储银行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外资银行除可以开展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外,也可以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能进行混业经营,所以邮储银行在业务范围上要窄于外资银行。(2)在华的外资银行资本雄厚,并且受到母国银行的支持,金融服务水平很高。而邮储银行服务水平较低,一直都被客户所诟病,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要落后于外资银行。(3)外资银行具有良好的激励制度和较高的工资待遇。过去邮政储蓄由于是邮政局内设部门,人事调动都采取上级任免方式,“官本位”现象严重,另外工资水平也要远低于外资银行,不能吸引住优秀人才。(4)外资银行通常按照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注重成本—收益原则,而邮储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一样都是按照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中资银行长期与邮政储蓄在储蓄业务上存在着竞争,与邮政储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硬件设备、服务水平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存在优势。邮政储蓄银行由于与邮政集团公司共用办公地点,场所普遍小于其他商业银行,安全设施存在着隐患。邮政储蓄过去只能开展对私业务,不能开展对公业务,因此在客户争夺上不如其他商业银行。

农信社是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最大的对手。农信社虽然在资产质量、支付结算体系上不如邮储银行,但是农信社已经在农村开展业务50多年,具有丰富的信贷经验,目前正在加大改革力度,有些地方农信社已经重组为农村商业银行,并逐步实现省内和跨省的通存通兑。邮政储蓄在2006年才开始开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明显要差于农信社。

二、邮政储蓄银行的出路探讨

(一)修改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完善征信体系

由于有些经济法律法规立法较早,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某些法律条款已经显得过时。另外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比较苛刻,法律之间相互存在着冲突,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立法部门应该对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例如应该修改《担保法》,放宽对抵押物的限制,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修改《商业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混业经营。

征信体系作为金融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其主要措施有:(1)培养公民以及企业的信用意识。人民银行、银监会可以联合教育部门开展诚信教育,树立“崇尚信用”的良好风气。(2)促进征信法律法规建设。国家应该制定一部《征信法》为征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3)建立齐备的信用资料数据库。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协同合作,及时采集公民和企业的信用资料,并实现信用资料全国共享,对所有人开放查询。

(二)国家应对普通邮政业务进行适当补贴

邮政业务由于资费偏低,一直低于成本,有些农村网点收不抵支。以前,邮政亏损主要靠电信盈利来弥补,1998年邮电分家后,国家向邮政提供财政补贴一直持续到2003年,这以后主要靠邮政储蓄盈利来弥补邮政亏损,2006年邮政资费有所上调仍不可彻底解决邮政业务亏损的问题。为了防止邮政集团公司挪用邮储银行资金,促进邮储银行的初期发展,国家应该对经营成本较大的邮政业务进行适当补贴。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超过了3.9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约8000亿元,这就为恢复对邮政的财政补贴提供了可能性。同时,邮储银行应该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形成股东相互制衡的局面,防止单一股东挪用邮储银行资金的现象。

(三)邮储银行应努力增加资本金

由于邮储银行的母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自身资本金较少,盈利较少,所以邮政储蓄银行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母公司增加资本金注入,必须依靠其他途径增加资本金。为了达到资本充足率规定目标,邮储银行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增加资本金:(1)邮储银行积极开展业务创造利润,通过自身积累将一部分利润转化为资本金。由于邮储银行缺少盈利模式,利润留成较少,这条途径将会遇到一定阻碍,影响资本金的增加。(2)引进战略投资者。目前存在着很多想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国外金融机构,它们具有资金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优点,邮储银行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吸收战略投资者。这不仅能为邮储银行增加资本金,实现股权多元化,还能利用国外金融机构先进的管理技术来促进邮储银行发展。(3)上市融资。邮储银行应该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争取上市。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都在多地进行了上市,股价较高。(4)争取外汇储备注资邮储银行。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国家在2007年内将成立外汇投资公司,先前成立的中央汇金公司已经向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450亿美元,邮政储蓄银行也应该向外汇储备管理部门申请注资。

(四)加强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机制的建设

邮政储蓄银行建立后,其面临的风险会增加,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风险将会影响到邮储银行的正常经营,所以为了保证邮储银行稳健运营,在其成立之初就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机制。邮储银行对于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1)在银行内部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培养银行全体职员的风险意识,把风险管理思想贯穿到银行运作经营中的每个环节中去,把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时时结合在一起,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拓展部门应及时交流沟通。(2)投入资金改善银行的硬件设备。目前许多邮政储蓄网点存在着安全隐患,特别是农村网点设施条件较差。邮储银行应该逐步投入资金,建立起安全保障和监控系统。(3)建立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总行、省行和分支行都应建立起风险管理部门,并且实现垂直领导,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4)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过去邮政储蓄对风险管理重视不够,尤其是对新增的信用风险控制不力,所以要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从社会招聘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补充风险管理队伍。

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机制联系紧密,内控是银行治理的关键,只有建立严密的内控机制才能真正地抵御金融风险的发生。邮储银行可通过以下途径入手建立内控机制:(1)建立新的规范可行的规章制度。邮储银行应该在过去建立的规章制度基础上,根据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重新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2)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对影响邮储银行经营的各种风险进行跟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运用一定的风险管理技术,收集业务资料,建立合适的风险计量模型用来测算风险,提供风险预警。(3)对银行各部门进行授权,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防止出现越权操作的行为,尤其是加强对银行高管的管理,杜绝银行高管的违法违规行为。(4)遵循真实性、规范化、谨慎性和监督性的原则建立严格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工作相互制约牵制,要经常对会计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检查。

(五)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邮政储蓄人员素质比较低,缺乏金融专业知识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因此培养专业素质高的人才,提高人员的学历水平迫在眉睫。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应该聘请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其他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邮政储蓄人员进行业务和法律法规培训,使其掌握金融业务程序、风险防范方法和市场营销知识;其次应该利用其他金融机构撤并的机会,提供良好待遇,吸收其他银行的工作人员,弥补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员的短缺;还可以公开招聘金融学专业大学毕业生,提高邮政储蓄银行员工的整体学历水平。

(六)发展社区金融,形成自身的特色

2006年3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称邮政储蓄将改造成为社区银行。“社区银行是由地方自主设立和运营的商业银行,它从其运营的社区吸收资金并运用于该社区,而且不隶属于某一家银行持股公司。社区银行的特征是以私营为主、特定区域经营、规模较小、以特定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注:徐鑫.关于我国社区银行定义的辨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1).)。按照这个定义,我国目前还没有社区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改造成为真正的社区银行首先面临法人结构的障碍,邮政储蓄银行是一家全国性质的银行,而改造成社区银行后,要把地区分行和支行一级变成独立的盈亏核算单位,邮政储蓄银行总行不再具有一级法人资格;其次,总行对地方分支行的控制力减弱后,地方分支行又缺乏风险控制能力,这样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因此,邮政储蓄银行不宜走社区银行之路。而社区金融是不同于社区银行的概念。“社区金融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一种模式,即以一定社区为中心,将银行零售业务向社区客户纵深拓展,进而辐射周边地区及人群。社区金融帮助银行细分市场,可以集中精力对某一细分市场中的客户进行了解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业务。”(注:徐鑫.关于我国社区银行定义的辨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1).)

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社区金融,自身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邮政储蓄依靠借记卡“绿卡”为居民存取款、消费、转账结算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务,特别是农村地区很多农民出外务工,子女上学都优先选择“绿卡”,邮政储蓄已经在居民中取得了良好的形象。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利用邮政的良好形象与社区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提供灵活便利的金融产品,并不断开拓和培育新客户。二是拥有很多网点,农村网点比重较大,城市网点深入社区。因此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例如在居民小区设立ATM机。另外邮政储蓄银行应该重视社区中的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金融需求,为个体工商户、养殖户、下岗工人等提供短期融资服务。由于国有四大银行重点对象是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贷款较困难,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发挥它的区域优势,调查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对信用较好的企业应该满足其贷款需求,同时还可以利用发达的汇兑、结算业务为中小企业服务,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总之,邮政储蓄银行若要与工行、建行等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竞争,必须以异求存,具有清楚的市场定位才能够立足。

参考文献:

[1]吴瑞玲.浅谈加强农村邮政储蓄网点风险的防范[J].邮政研究,2006(5).

农商银行储蓄所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用卡;农村特色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一家定位于服务“三农”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这些年来一直明确市场定位,把发展普惠金融提升到银行未来发展的战略层面,逐步形成与其他商业银行错位发展的布局。[1]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信用卡作为商业银行中的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推广信用卡营销上的比拼成为了各大商业银行竞争方式之一。并且中国金融业市场在经济发展良好的中小型城市已经逐渐进入半饱和时期,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对于农村地区的一些惠民政策的实行,当今的农村金融环境正在不断的改善,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2]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农村地区将成为中国各大银行竞争开拓的新兴市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要在农村市场上推广信用卡的营销政策,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竞争压力:一方面是来自在市场品牌影响力和拥有成熟的营销队伍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的国企四大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农村市场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是来自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市场中拥有的群众基础、良好口碑等因素形成的较高市场份额。[3]因此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市场中推广信用卡的实行要面临一定的挑战。

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市场中的竞争力分析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要使得在农村推广信用卡的营销方案得以奏效,要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市场中的竞争力加以分析,才能做到扬长避短。

(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市场中竞争力的有力因素

有以下两点1.品牌优势:相对于中国的四大行来说,邮政储蓄在农村市场中的品牌优势更强。首先是传统的邮政业务使得邮政储蓄在农村市场中树立了一定的知名度,这使得农村居民办理金融业务时优先考虑邮政储蓄银行。[4]其次,邮政储蓄银行长期树立的绿色邮政的形象,使得农村市场的客户认为储蓄邮政银行更具有亲和力、可信度更高,从而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和认可度。2.营运优势: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市场中的运营模式是建立在传统的邮政业务的基础之上。通过该项业务,不仅实现了对农村地区网点的全覆盖,而且相较于单独兴建营业场所的经营模式来说可以降低成本。

(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市场中竞争力的不利因素

有以下几点1.推广模式创新不足: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市场中信用卡的推广模式还是停留在比较基本的终端营销模式,将信用卡的推广按照任务式分配给推广人员,造成了盲目增加推广数量,不注重推广质量,不但为后期信用卡被盗刷、欺诈等风险的爆发埋下隐患,而且会造成信用卡资源的浪费。[5]2.农村市场中信用卡产品的接受程度低:农村市场中的客户对于信用卡的认识程度不高:一方面是农村市场的客户对各种风险的承受力较低,而信用卡本身存在一定的被盗刷、欺诈风险;另一方面是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总体较低,对于信用卡的使用率不高。3.信用卡队伍建设不能满足信用卡业务发展的要求:邮政储蓄银行在信用卡队伍的建设上远远落后于中国四大行,首先是信用卡服务缺乏专业人才,使得在农村市场中的信用卡营销队伍整体学历不高,一些推广技巧无法得到有效运用;其次是信用卡风险控制人才的缺失,信用卡风险控制对于人才的要求程度较高,而大多数信用卡的推广人员并不具备风险控制能力。

二、营销策略

(一)设计具有农村特色的信用卡服务

为提高农村金融环境和实现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推广信用卡营销策略的成功实施,需要根据农村市场的具体情况来实行。

1.在信用卡功能上:邮政储蓄银行在针对农村市场信用卡功能的设计上要考虑到农村地区客户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农村居民对于信用卡的使用情况通常是以小额贷款为主,并且有特定的时期。[6]由于农村市场信用卡的消费能力较弱,可以将信用卡与农村医疗、保险等结合起来,形成一卡多用功能,增加农村市场中客户对于信用卡的使用率。

2.在信用卡使用上:在信用卡的具体使用过程中要考虑到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首先是因为农村经济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可以依据相关农产品的收获季节来制定不同的透支时间,为客户解决农村经济季节性的问题,这会增加客户对使用信用卡的吸引力;其次是还款利率上可以适当的降低,一方面是国家对于扶贫政策的要求,另一方面较高的还款利率是限制信用卡在农村市场中推广的重要因素;最后是在信用担保规范中,可以创新农村信用担保抵押机制,扩大抵押品的范围,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3.在信用卡的办理和管理上:首先,营销人员对客户进行信用卡业务办理时要注意办理流程不能复杂、时间不能过长。[7]繁杂的办理流程和较长的办理时间会引起客户对信用卡办理的抗拒,因此要尽量的缩减办理流程和时间,并且可以通过积分换礼品策略、取现免手续费、调整免息周期等优惠措施来吸引农村市场客户办理信用卡;其次,农村市场中客户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金融安全防范知识了解较少,因此银行在信用卡的管理中有一定义务对信用卡的风险进行控制,邮政储蓄银行可以通过以下的措施来保障农村市场中的信用卡安全,比如:取消信用卡签名即可消费制度,因为客户对于信用卡的保护可能因为缺乏保护意识或是缺少保护的设备而造成信用卡缺失和被盗窃,而犯罪分子可能会利用签名即可消费制度对信用卡进行盗刷,造成客户的资金损失,因此取消信用卡签名即可消费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客户避免资金损失。

(二)在农村加强信用卡的宣传力度

对于信用卡了解程度的不足是限制农村地区信用卡广泛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宣传成为了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推广信用卡营销策略中的重要方面。1.加大广告的投放力度:首先是礼品广告,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在一些赠品上印刷广告,比如在购物袋、杯子、扇子等物品上印上邮政储蓄银行信用卡的一些情况发送给客户,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更为容易被客户所接受,并且广告的费用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说比较低廉,这些礼品又具有实用性,是一种比较好的宣传方式;其次是通过传统的媒体广告,比如报纸、杂志、期刊等对于邮政储蓄银行的信用卡进行报道;最后是多媒体性广告,现今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在中国的普及面积的不断扩大,许多农村地区也能够享受到电子信息和互联网带来的信息资源,因此借助电子化产品和网络平台进行广告的投放成为了现今比较流行的宣传方式。邮政储蓄银行可以通过加大在电视上、互联网上、通信设备上进行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种方式的宣传,来提高邮政储蓄银行的信用卡认知度。2.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首先,专门组织人员在农村地区开展邮政储蓄银行的信用卡宣讲会,以赠送礼品、红包等吸引客户来参加,在活动现场介绍邮政储蓄银行的信用卡的具体情况,并且在现场直接设立信用卡开办业务点,进行业务开办;其次,结合农村地区熟人社会的特性,招聘当地农村的一些人员成为邮政储蓄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推广员,进行一对一推广服务,增加推广的成功率;最后邮政储蓄银行可以选择赞助农村地区在农闲时期开展的娱乐活动,比如庙会、传统节日庆祝会等,作为赞助商身份开展信用卡的推广活动,一方面是支持了农村地区的娱乐活动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增加客户好感度,从而提高宣传的效率。

(三)推动营销方案的优化保障措施

邮政储蓄银行要在农村地区能够有效推行信用卡的营销方案,需要一些措施来进行保障。

1.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在营销方案实行的过程中,人力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到整个营销策略的施行效果,因此要加强人力资源的保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行:第一是完善培训机制,针对不同的营销人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第二是通过优化绩效考核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核中要包含晋升机制、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并且绩效的认定不能只是片面的根据销售数量,还要结合睡眠卡和无法偿还款项的坏账卡的解决情况。在近年来,银行信用卡产品发生坏账的数量不断上升,使得银行资产的不良率持续升高,因此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

2.完善风险管控机制。第一,通过在信用卡业务成交前,要对于客户的一些资产信用进行严格审核,评估客户信用卡的坏账发生率,从而在源头进行风险的管控;第二,对客户实行差异化管控,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质量水平的风险决策支持。并且利用风险防控工具,对不同的客户实行信用卡信誉和资产状况的追踪,一旦有坏账出现的征兆,要对客户进行提醒;第三,在风险发生时,要及时的加强清收保全不良资产的力度,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三、在农村推广信用卡营销策略的总结与未来前景分析

通过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推广信用卡营销策略的研究中可以发现:首先,要实行信用卡营销策略,需要对邮政储蓄银行的农村市场竞争力进行分析;其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地区的信用卡推广要结合农村市场中的实际情况和特色;最后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推广信用卡能够产生双赢的结果,不仅有利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而且对于我国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中的成果之一,现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凭借着分布点广、贴近百姓、全国通存通兑等的优势,成为了我国第五大银行,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未来随着政府给予农村地区的优惠政策扩大,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环境将会不断的得到提升,金融产品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程度将得到扩大,金融电子化和支付信息化将得到推广,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将得到深化。

参考文献:

[1]覃世利,彭倩.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市场竞争战略研究[J]财政论坛,2016.(07)116-117

[2]罗志安,戴国礼.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探讨——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为例[J]青海金融,2016(07)50-52

[3]倪亚飞.关于推广有农村特色信用卡的建议[J]海南金融,2009(06)84-86

[4]薛江,杜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J]经济工作,2010(09)92-93

[5]袁闽川.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开展交叉销售探讨,2012[J]财政论坛,(01)5-6

[6]王晓军.发展对公业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J]维普专栏,2008(03)27-28

农商银行储蓄所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存款;电子化建设;业务创新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为农村经济服务的舞台上走过了近五十年的历程,在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邮政储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农村后,相继出现了农村基金会,近年又推出了村镇银行。目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基层金融服务网点主要由农信社、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成三角之势遍及各乡镇。这些机构在分割乡镇金融服务这一业务板块中由于在业务种类上近与趋同,而服务功能上优于信用社,竞争性和功利性强而互补性较差,信用社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农业银行逐渐收缩了对农村基层的信贷投入,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扮演了‘支持农村建设的金融信贷主力军’的重要角色,然而信用社由于功能上的劣势,存款业务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成了制约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

一、影响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根据制约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一些主要情况,我们认为金融同业的竞争、城乡差别、政策体制和信用社内部建设是影响存款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1.金融网点竞争的影响。目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乡镇农业银行的机构网点开展的业务种类与信用社趋同,在网点硬件设施、人员素质的培训提高和服务功能方面都优于信用社,竞争性和功利性强而互补性较差,农村居民在储蓄观念上对传统的专业银行认可程度较高。传统金融机构,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仰仗几十年的经营和管理,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已经深入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在竞争储蓄市场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金融企业的综合优势,在农村居民的生活意识和文化领域得到了综合认可、接受,农村信用社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超越。

另外,近年来邮政储蓄业务迅猛发展,主要是由于人民银行付给邮政储蓄的转存款利率高于现行定期储蓄存款利率2个多百分点,在利益机制驱动下,邮政储蓄业务迅速向农村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渗透,甚至不惜采取非法竞争手段,争夺农村资金市场,从农村金融市场抽走了大量的资金,每年有近7000亿元的资金通过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流失。对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城乡货币供应量差别的现实格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办法》关于货币总量层次划分的标准以及各层次所包含的内容,我们知道M1和M2的构成。

Ml=M0+企业活期存款十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十农业存款十信用卡存款;M2=Ml+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十信托类存款+临时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

从上面的构成分析:由于我国的乡镇大部分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不能满足企业和机关职能单位设置对配套功能的要求。现实的企业布局和机关部队的驻地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城市的中心或城市边缘地带,他们所掌握的大规模货币总量M1、M2中的企业存款和机关部队存款又以货币存款的形式集散在他们的布局地和驻地。因而他们的货币存款大多集中在城市的银行。加之在农村信用社服务功能的相对落后,国有银行的服务优势已经得到扎根,农村信用社在这块业务上明显失去了先机。截止2007年9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为382981.2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财政存款和机关存款为533937.94亿元,占44.98%;农业存款8680.98亿元,仅占22.66%。

3.财政资金分配的制约因素。在政策方面,我国许多现行制度不利于银行间公平竞争。如国家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财政预算外资金、事业单位、保险公司的有关款项不允许存在农村信用社。再如在近年地方政府推行的地方财政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的政策,要求地方所有单位的预算资金统一由地方财政核算中心核算,资金帐户统一在指定银行开设,更加加速了区域存款货币总量的集中。为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的发展又增加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4.电子化建设的影响。在电子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子信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普及,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基本完成了银行业务电子化处理的推广,紧随其后邮政储蓄也完成了电子化建设。快捷的服务、方便的通存通兑结算,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而农村信用社在管理改革的探索中,业务核算电子化已远落后于他人了,电子化进程滞后,结算渠道不畅,成了阻挡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最不和谐的因素。

5.业务创新的影响。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各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应对我国国内金融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和国外银行业进入的冲击,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客户需求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业务类型,例如银行卡业务、信息咨询顾问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个人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有一部分已经通过其他金融企业进入到了农村金融市场,影响到了农村信用社存款资金的组织。

6.农村农民理财意识的提高。随着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农民个人素质的提高,农民对金融理财产品的认知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目前在农村地区却没有一家金融机构能着眼于农村市场,从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出发,开发出有利于农民生活的理财产品,致使农民朋友参与基金买卖、期货交易、股票投资等相关产品的几率不断攀升。全国股票交易统计数据显示,受我国股市行情连续上涨的影响,2007年1至9月沪、深二市股票交易累计成交金额就达371168.32亿元,比2006年全年增长了280699.41亿元,增幅为310.27%。从某种程度上也分流了农村地区的一部分储蓄存款。

二、做好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对策

怎样突破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制约瓶颈,是解决我国农村信用社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要达到这一目的,要从职工思想作风的提高、涉农管理体制的理顺、信用社竞争手段和工具的完善入手来得到破解。

1.提高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意识,改进支农作风。认真领会和宣传信用社的服务宗旨为“三农”服务的方针,在员工的思想上树立“存款立社”的经营理念,改变工作作风,做好柜台服务,同时鼓励员工跨出大门到家庭院户,田间地头宣传,与农民促膝谈心交朋友,动员群众把有限的钱存到农民“自己的银行”来。发扬背包银行的优良传统,推出流动储蓄、汽车储蓄、电话预约存款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吸储手段,把聚财生财的工作做到农民的心坎上,把储蓄业务办到农民兄弟的身边。改变坐等送钱的看门生意及“死”储和靠制度措施的“硬”储,将主动上门精心“揽储”、上门热心“劝”储和尽心开源“活”储同电子信息化相结合,解决农民异地存取款难的问题。推行客户经理制和联络员制度,培养信用社的“黄金客户”,使之成为信用社的生息基地。注重优质企业的扶持力度,利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空间。从而达到存贷两旺的良好境界。

2.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城乡差别对农村资金的分流效应日渐明显,企业、机关和财政在资金的再分配过程中有形或无形的引导着大量农村资金的分流。首先,政府应抓住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乡镇城镇化的建设步伐,着力解决乡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问题,为企业的落地扎根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部分企业能扎根资源地;其次,政府还应减少对财政预算资金的直接干预,应当建立以宏观调控为主要手段的资金管理办法,允许农村信用社办理财政性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等的存款业务,而不是简单的上收、下拨,让农村资金能够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以适当的形式返回农村金融市场。借此,增加农村企业、农村机关团体和农村预算资金形成的存款货币总量在M1、M2中的占比,促进资金回流农村。

3.加快发展电子化建设。目前同业竞争日益激烈,电子化建设日新月异地发展,而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与同业相比已明显滞后,因而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既是适应同业竞争的需要,也是金融业自身行业升级换代的需要。从现实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上看,更要彻底解决结算渠道和通兑问题,以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紧迫性和使命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主管机构来组织领导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应充分借鉴商业银行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体制特征,引进科技专业人才和培养自己原有的人员相结合,统一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在引进设备方面,既要讲究先进性又要兼顾实用性和效益性。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统一各地主机型号、软件版本、网络平台,尽量避免软件开发管理及费用的重复投资所造成的巨大浪费,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目的。

4.加快业务创新步伐。要引进创新意识的高素质金融复合型人才,加强业务创新型人才的培训,消除业务发展的技术约束,健全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管理机制。针对农村企业和农户,开发适应农村各类市场主体需要的、具有差异性、多样化的系列金融产品,要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企业银行和网上银行,推出高品位、多功能的金融工具和先进的支付手段,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全方位服务,来稳定和扩展客户群体;迎合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推出全新的业务种类,如开办预约存款、基金存款、养老金存款、学生储蓄、住宅储蓄和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在农民理财方面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来吸引客户;开发培育真正适合农民工的银行卡产品,扩大农村地区银行卡服务的覆盖面。以达到增加信用社存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克华.货币银行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姚小军.农信社应对农村储蓄变局的思考.财经界,2006,5.

农商银行储蓄所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存款;电子化建设;业务创新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为农村经济服务的舞台上走过了近五十年的历程,在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邮政储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农村后,相继出现了农村基金会,近年又推出了村镇银行。目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基层金融服务网点主要由农信社、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成三角之势遍及各乡镇。这些机构在分割乡镇金融服务这一业务板块中由于在业务种类上近与趋同,而服务功能上优于信用社,竞争性和功利性强而互补性较差,信用社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农业银行逐渐收缩了对农村基层的信贷投入,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扮演了‘支持农村建设的金融信贷主力军’的重要角色,然而信用社由于功能上的劣势,存款业务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成了制约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 

 

一、影响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根据制约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一些主要情况,我们认为金融同业的竞争、城乡差别、政策体制和信用社内部建设是影响存款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1.金融网点竞争的影响。目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乡镇农业银行的机构网点开展的业务种类与信用社趋同,在网点硬件设施、人员素质的培训提高和服务功能方面都优于信用社,竞争性和功利性强而互补性较差,农村居民在储蓄观念上对传统的专业银行认可程度较高。传统金融机构,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仰仗几十年的经营和管理,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已经深入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在竞争储蓄市场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金融企业的综合优势,在农村居民的生活意识和文化领域得到了综合认可、接受,农村信用社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超越。 

另外,近年来邮政储蓄业务迅猛发展,主要是由于人民银行付给邮政储蓄的转存款利率高于现行定期储蓄存款利率2个多百分点,在利益机制驱动下,邮政储蓄业务迅速向农村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渗透,甚至不惜采取非法竞争手段,争夺农村资金市场,从农村金融市场抽走了大量的资金,每年有近7000亿元的资金通过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流失。对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城乡货币供应量差别的现实格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办法》关于货币总量层次划分的标准以及各层次所包含的内容,我们知道M1和M2的构成。 

Ml=M0+企业活期存款十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十农业存款十信用卡存款; M2=Ml+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十信托类存款+临时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 

从上面的构成分析:由于我国的乡镇大部分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不能满足企业和机关职能单位设置对配套功能的要求。现实的企业布局和机关部队的驻地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城市的中心或城市边缘地带,他们所掌握的大规模货币总量M1、M2中的企业存款和机关部队存款又以货币存款的形式集散在他们的布局地和驻地。因而他们的货币存款大多集中在城市的银行。加之在农村信用社服务功能的相对落后,国有银行的服务优势已经得到扎根,农村信用社在这块业务上明显失去了先机。截止2007年9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为382981.2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财政存款和机关存款为533937.94亿元,占44.98%;农业存款8680.98亿元,仅占22.66%。 

3.财政资金分配的制约因素。在政策方面,我国许多现行制度不利于银行间公平竞争。如国家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财政预算外资金、事业单位、保险公司的有关款项不允许存在农村信用社。再如在近年地方政府推行的地方财政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的政策,要求地方所有单位的预算资金统一由地方财政核算中心核算,资金帐户统一在指定银行开设,更加加速了区域存款货币总量的集中。为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的发展又增加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4.电子化建设的影响。在电子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子信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普及,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基本完成了银行业务电子化处理的推广,紧随其后邮政储蓄也完成了电子化建设。快捷的服务、方便的通存通兑结算,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而农村信用社在管理改革的探索中,业务核算电子化已远落后于他人了,电子化进程滞后,结算渠道不畅,成了阻挡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最不和谐的因素。 

5.业务创新的影响。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各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应对我国国内金融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和国外银行业进入的冲击,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客户需求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业务类型,例如银行卡业务、信息咨询顾问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个人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有一部分已经通过其他金融企业进入到了农村金融市场,影响到了农村信用社存款资金的组织。 

6.农村农民理财意识的提高。随着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农民个人素质的提高,农民对金融理财产品的认知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目前在农村地区却没有一家金融机构能着眼于农村市场,从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出发,开发出有利于农民生活的理财产品,致使农民朋友参与基金买卖、期货交易、股票投资等相关产品的几率不断攀升。全国股票交易统计数据显示,受我国股市行情连续上涨的影响,2007年1至9月沪、深二市股票交易累计成交金额就达371168.32亿元,比2006年全年增长了280699.41亿元,增幅为310.27%。从某种程度上也分流了农村地区的一部分储蓄存款。

二、做好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对策 

 

农商银行储蓄所工作总结范文5

对政策性银行应实行分业监管

政策性银行于1994年先后成立,当时是根据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将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融业务进行分离,由政策性银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粮油棉政策、区域政策等的要求,在各自特定的业务领域为国家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随着我国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方针、市场定位、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作为银行监管部门,我们必须敏锐地洞察和熟知这些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监管思路。因此,对政策性银行监管的关键就在于分业监管,即根据其业务政策性强度的不同实行不同的监管。例如,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运用分政策性和商业性两块,两块的政策性强度和风险程度都不同,对其监管就不能按同一标准进行。其中,政策性贷款又可以细分为指令性贷款和指导性贷款,两者在政策性上也是有所区别的。指令性贷款如果出现了风险、形成了损失,属于政策性风险,对其监管主要是合规监管,即监管的重点是银行的业务合规性,有无违规操作等。指导性的贷款如果出现了风险、形成了损失,则属于经营性风险,对其监管主要是风险监管,即监管的重点是看银行是否做到了审慎经营、有无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

对国有商业银行应实行尽职监管

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机制方面突出的,究其根本就在于“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问题的根源又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委托关系扭曲。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委托关系中,一是与政府的委托关系,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委托关系,层层委托、层层的关系,形成了超长的委托链。委托人对人的约束和控制力逐级弱化,很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不良贷款二次剥离就是委托关系扭曲的典型例证。

因此,对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关键就在于尽职监管,即把国有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高管人员尽职情况作为我们监管的重点。这里所说的尽职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的高级管理层向董事会、投资者尽职的情况;第二个层次是国有商业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高管人员向其上级行尽职的情况;第三个层次是国有商业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工作人员向高管人员尽职的情况。银监会已经制定了《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尽职指引》,还将制定《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工作尽职指引》和旨在加强对高管人员尽职监管的《商业银行高管人员履职情况评价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今后,我们对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重点,就是要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逐一进行对照,检查其高管人员和工作人员是否都按要求尽职。

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实行超速监管

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以及内控机制方面相对要好,但在其粗放式的快速扩张过程中,因各种主、客观因素而造成风险管理力度的减弱,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并使得这种快速发展呈现出波动性较大、跳跃式增长的特点,同时金融资源的有限性也决定了这种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是不可能长久的。

因此,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的关键就在于超速监管,即将发展速度超出正常速度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监管的重点。超速监管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而是为了防止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盲目超常规的扩张中积聚风险,从而保证其稳健、可持续的发展。对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等监管要求的超速发展,不仅不加以限制,还要为其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对不符合监管要求的超速,则不仅要限制其发展,而且要对超速发展造成风险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严格追究其超速责任。

对城市商业银行应实行法人监管

城市商业银行是在整合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成立的。经过多年的实践,城市商业银行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公司治理机制和由此而带来的“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最突出的几个表现:一是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的不作为;二是高级管理层的“内部人控制”;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因此,对城市商业银行监管的关键就在于法人监管。这里所说的法人监管,并不意味着我们只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法人进行监管,而是要通过我们的监管,帮助和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真正建立起“三会一层”的制度,完善城市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法人监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按照《公司法》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的要求,完善其公司治理机制;二是由银行监管部门制定考核办法,对城市商业银行的高管人员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三是坚持城市商业银行总行、支行的两级管理体制,强化总行对支行的扁平化管理,以减少机构层次和管理成本、减少信息失真和衰减、提高决策的效率。

对信用社应实行大户监管

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就在于资产质量差、经营效益低、包袱重、内部控制弱、案件多发、操作风险严重。但在这些问题当中,当前最需引起关注的还是“垒大户”问题。所谓“垒大户”就是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投放主要集中在个别或少数大户身上,“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违反了风险分散的基本,造成的后果也十分严重。

因此,对农村信用社监管的关键就在于大户监管,即把监管重点放在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大户、投资大户、融资大户上。大户监管的主要内容:一是要严格执行单户贷款比例管理,县级法人社组建以后,每个社都要根据资本金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单户贷款的限额,并确保不得突破,对购买国债、资金拆借业务也要确定一定合理的比例;二是大户监管的侧重点不同,在农村信用社的资产业务中,侧重对其资金运用的大户进行监管;在贷款大户、投资大户、融资大户中,侧重对贷款大户进行监管;在贷款大户中,侧重对投向非农业生产的贷款进行监管;在贷款业务风险管理中,侧重对大户贷款的合规情况和授信尽职情况进行监管;三是在做好大户监管的同时,要提倡农村信用社资金不离土、不离乡,树立“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提高信贷支农意识,适当放宽小额农贷条件,大力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改善服务,为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支持。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贷意义十分重大,既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分散信贷风险、扩大收入来源、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农民通过贷款不断扩大生产提高收入、增强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取得良好的效益。

对信托投资公司应实行产品监管

近年来,相对于信托公司的其他业务,资金信托产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自从2004年在上海发生了“金新信托”偿付危机的事件后,资金信托产品的风险性也一直受到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投资人对于信托产品不甚了解,而在已发行的信托产品中绝大多数是通过银行进行销售,投资人之所以购买是因为把信托产品当成了银行或信托公司发行的债券,对信托产品的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二是信托投资公司因监管法制建设以及内部管理的欠缺,进行了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在发行信托产品时刻意减少信息披露、有意识地模糊风险和违规承诺收益保底等。

因此,对信托投资公司监管的关键就在于产品监管,即重点加强对信托投资公司发行的资金信托产品进行监管。产品监管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信托产品资金使用方向上的监管,严格控制信托产品将资金运用在房地产等盲目投资和过热行业,严格控制发行异地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严格控制信托投资公司突破产品计划、扩大资金规模,严格控制信托投资公司的关联交易,防止信托投资公司将信托产品资金通过关联交易进行挪用;二是规范资金信托产品的营销宣传和风险提示,根据有关规定,信托产品不得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和其他公开媒体进行营销宣传,不得承诺收益保底等,在严格遵守规定的基础上,监管部门应要求信托投资公司在其产品介绍中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三是加强监管方和被监管方的“透明度建设”,通过信息披露和宣传讲解,逐步普及信托业和信托产品知识,强化投资者的风险,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

对资产管理公司应实行程序监管

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是在收购和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违规问题。在不良资产收购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是审查把关不严,致使一些不符合剥离条件的贷款被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债权难以落实;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是存在违反程序、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的现象,致使部分资产被低价处置,造成国有资产不同程度的流失。

因此,对资产管理公司监管的关键就在于程序监管,即监管的重点是看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和处置不良资产的程序是否规范。程序监管的:首先,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公司从收购、评估到处置等各环节的法规,为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管提供法制保障,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健全资产管理公司相关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公司业务流程,做到有章可循和程序化操作;第三,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强化不良资产处置中资产评估工作,严格执行先评估后处置的程序,不得逆程序操作;第四,规范不良资产处置程序,在完善竞标、拍卖等处置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良资产处置的新;第五,加强对资产管理公司高管人员和工作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管,切实防范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道德风险”,确保把国有资产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对邮政储蓄机构应实行分账监管

农商银行储蓄所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邮储银行;小额贷款;发展现状;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2

一、引言

就目前而言,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推行小额贷款业务上尚不稳定,主要表现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上,同时又受到来自各个市场的压力,如来自其他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的竞争冲击信贷市场的压力,来自流动性过剩过大拓展信贷市场的压力等。自我国邮政局恢复办理储蓄业务以来,邮政储蓄渐渐挤进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农村金融市场。但是由于长期遵循着只存不贷的制度安排,以至于邮储机构只能吸纳而不能有效地回流“三农”,成为农村经济的“抽血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开展了小额贷款业务,并在邮政储蓄银行中广泛推行。小额信贷业务保证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

二、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

中国邮政储蓄恢复开办时间为1986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已在我国金融领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小额贷款业务试办于1993年,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从刚开始的国际捐助,再到政府补贴支持,最后逐步走向商业化运作[1]。近几年来,我国的小额贷款业务已有起步,当前的小额贷款业务主要由民间组织主导着。目前,我国由三种类型的小额贷款,分别是:(1)助学贷款、扶贫贷款以及下岗失业担保贷款,这些由大银行进行提供。(2)针对农户开展的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3)非政府小额贷款组织,目前已有100多个。

邮储银行小额贷款自开办以来,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近几年来,邮储银行在逐渐完善信贷组织架构,设立了小额贷款业务部门,由专门人员进行负责贷款审批以及贷后管理工作,并配备了多种岗位,比如审查岗、贷后管理岗、综合岗等。初步形成了完善的信贷管理模式,使得前中后台各司其职[2]。信贷人员也随着信贷组织的不断壮大而壮大,邮政储蓄银行通过对信贷人员进行培训和实践锻炼,培养全面发展的邮政储蓄人员,使得邮政储蓄人员不在局限于只会进行办理负债业务,为进一步发展小额贷款业务培养了人才。信贷产品上也越来越丰富,从简单的小额保证贷款,发展为更细分的再就业贷款、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贷款、烟农联保贷款等等。邮储银行总行信贷产品不局限于本行推出的,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际以及客户的需求,对产品进行创新。

2.邮储银行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

(1)制度实施不完善

尽管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主要采用担保作为风险缓释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在实施过程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在对担保人进行简单调查后,太过轻率地为其贷款作担保;在发放贷款时,没能很好的和担保人当面协商有关事宜,致使担保人不清楚自身应承担的责任,严重影响偿还债务工作;信贷人员,在知晓担保人没有担保的经济能力下,一意孤行,坚持让其为贷款担保[3]。当借款人在规定还贷的时间内,仍然不还时, 又不及时通知担保人,导致还贷事宜一拖再拖, 最终导致不良贷款沉淀,某些担保人为了逃避自身应付起的责任, 不惜将存款进行转移,使得原放款银行无从查起。担保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

(2)风险管理能力弱

当前,邮政储蓄银行才刚刚建设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尚且不足,风险预警不成体系,相关制度不完善,比如审贷未有效分离,风险控制不严谨。另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并不高,导致不能全面的审计所有业务。稽查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需要,其业务技能更是远远不足。邮政储蓄银行全体职员不清楚自己的风险管理职责,没有明确的解决风险的战略政策。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以及业务经营部门的“三道防线”关系未能建立,也就是说,审贷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不能发挥其基本作用,不能对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监控并集中管理[4]。全行的基础管理能力不强,制度不完善,日常管理松懈等问题,直接导致风险增大,严重影响小额贷款业务的开展工作。

三、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路径选择

小额贷款业务作为邮政储蓄银行开展的一项基础业务,富有其独有的特色和优势性,银行为进一步发展该业务,还应在多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比如在产品的开发推广上,在人才培养上等。以下我们对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路径选择进行有关归纳。

1.根据客户的需求对产品进行创新

邮储银行总行信贷产品不局限于本行推出的,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际以及客户的需求,对产品进行创新。我们从四个方面对借贷产品进行创新。第一,通过强化基层机构对产品创新能力,摆脱小额贷款产品的局限性,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产品。第二,对已有产品进行深度改进。随着当地收入水平的提高,借款人有了一定的偿债能力,银行可借机对已有产品进行改进,以调增信贷额度[5]。第三,改进定价机制,根据贷款人的个人经济情况确定产品定价。第四,细分客户群体,实行优先服务制度,对VIP及老客户实行简化手续,为客户带来更多便捷。

2.完善培养人才的有关机制解决人力资源不足问题

人力不足问题是邮政储蓄银行的当务之急。对内培养人才,首先对全行内部人员进行内部挖潜,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对员工进行多方面培训,以发掘员工潜能,培养邮政储蓄银行栋梁之才。对外做好引进人才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招录、引进制度[6]。每年通过定向招录会计专业的本科或大专毕业生,也可通过用高薪引进经验丰富的银行业务骨干,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3.创建核心营销队伍

根据市场营销的内在需求,核心营销队伍的组建工作势在必行。邮政储蓄银行可通过与邮政局开展团队合作活动,利用邮政投递人员和邮政网点熟悉市场,合力开拓金融市场。基于大学生村官更了解当地农户的贷款需求的缘故,可聘请大学生村官作为信息联络员,进行信息收集、客户受理以及宣传营销等工作。

4.对小额贷款业务进行大力推广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开展历史尚不深,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大力推广。首先可通过增设小额贷款受理网点,与农村邮政网点开展合作活动,增设小额贷款业务受理窗口,为农户和小微企业的贷款提供便利[7]。对个别偏远村镇,可开展上门服务活动。其次,可培育“种子”客户。倡导这批客户带动周边人群办理办理小额贷款业务。最后可推广多种贷款方式,贷款到期后,资金能有效回流于农民。

5.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参照成熟商业银行多年的贷款管理经验,完善自身银行贷款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控制管理制度,将贷款流程牢记于心,各岗位应相互监督[8]。加强贷款申请发放管理工作。通过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6.针对小额贷款风险做出针对性战略

针对小额贷款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银行可通过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研发与该风险相配套的保险产品,为农户、小微企业提供低多方位的保险服务,保障农户人身财产安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现状分析,并针对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可行性措施,从而促进小额贷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在邮政储蓄银行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银行可着重推广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工作,对小额贷款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指导,全面提高工作人员发展业务的能力,为小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额贷款业务的开办,是邮政企业服务于“三农”的重要举措,符合新中国经济市场需求,为邮政储蓄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

参考文献:

[1]王继东,冯秀合.邮储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今日财富(金融版),2012,10(11):12.

[2]黎江毅,白军库.小额信贷由邮政储蓄银行提供更为合适[J].新金融,2013,8(05):54.

[3]邱兆祥,张爱武.发展小额信贷,应从全面创新入手[J].西部论丛,2013,10(03):12.

[4]焦瑾璞,喻桂华.探索发展小额信贷的有效模式[J].中国金融,2011,7(02):14-16.

[5]金颖,王晨波.小额信贷的中国攻略[J].新闻周刊,2012,6(39):64.

[6]徐春培,张辉.初征的捷报--邮储银行进军小额信贷业务纪实报道[J].中国农村金融,2013,9(09):16.

[7]李强,杨蕊.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问题探讨[J].南方农业,2011,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