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古诗范例6篇

励志古诗

励志古诗范文1

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4、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不须多。——王安石

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7、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8、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9、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10、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1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1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1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17、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18、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19、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2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2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2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2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2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2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3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3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3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3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3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7、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38、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39、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4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4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4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4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4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4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4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4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5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5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52、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53、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5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5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5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5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5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59、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6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6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6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63、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6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6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66、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67、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6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69、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7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7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7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7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7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7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7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7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7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7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80、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8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励志古诗范文2

"古人留给我们什么呢?古人留给我们的,有价值连城的古董,那是无可比拟的艺术品;古人留给我们的,还有枯燥乏味的文言文,那是同学们最恨的东西;古人留给我们的。更有无数谜题,引发科学家的探索。

古人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但是能表现出古人的智慧及高尚精神品质的,是诗!诗,古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诗中爱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被掳后的宁死不屈让人们赞叹不已。从这句诗中可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以及文天祥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表现出强烈爱国情感。诗中友谊""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使我们读出诗人与友人汪伦之间的友谊至深至纯,也可以读出诗人对游人的恋恋不舍之情。诗中哲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了新事物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哲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表达出作者远大的理想与志向。诗中勤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激励人们,让人们知道只有勤奋,能吃苦,才能有所成就。这句诗被一个个未来的栋梁之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诗,是人们寄托感情的阶梯,使人们写出自己所想,作出自己所感。诗,为当时的社会推出无尽的人才,也为今天的我们引出无尽的栋梁之才。"

励志古诗范文3

一.古典文学的重要性与古典文学的真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交流和创造文明的事物,民族的精神文化传播,都需要靠语言。有了语言,民族中每个个体才能互相交流,传承文化,生生不息。而我们中华民族至今能够互相流畅地交流,不仅因为我们有口耳相传的口头语言,更有祖先借助各种古代典籍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它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最高的代表。举个例子:我们汉语里有很多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四字熟语。有的是成语,有的就是四个字的短语。我们姑且将其称为四字语意场:例如一专多能,十面埋伏,百炼成钢,千秋功业,有的放矢等等。为什么这样?一方面我们中国人喜欢偶数,因为偶数代表遇合,有两全其美之意。另一方面,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几乎都是四字句构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而《诗经》相当于中国古人的百科辞典,春秋时期有“赋诗言志”的传统,还要求贵族子弟都要学《诗三百》,所谓“太师教六诗”,孔子也曾经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可见,当时诗经相当于现在权威教材,所有有能力的人必须学。就这样,人们的观念影响诗歌,诗歌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用语方式。中国的四字熟语就很多,不了解古代文学不了解古代文化,我们肯定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古代文学不仅对民族的语言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古代文学里所蕴藏、所反映的古代文化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影响更深远。去年媒体报道江西省一所省级重点初中一个初二重点班的尖子生,在《我的理想》作文中写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花花公子’,左边开着名车,右边抱着美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为什么现在我们处在物质高度发达的时代,很多青少年的信仰却缺失?老舍说失掉母亲的人就像插在花瓶中的花,有色有味,却已失去了根。古典文学是什么,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民族的母亲。为什么中国经历几千年的沧桑还能不断发展,是因为我们有几千年仁爱不屈的文化精神,这些精神在我们的血液中潜伏,每当遇到民族危机时,他就会被唤醒,就像圣斗士们唤醒体内的小宇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而爆发出强大的力量保证民族的复兴。那么这些小宇宙怎么进入我们的灵魂里的呢?是依靠古代圣人及其传承者流传下来的东西,中国文史哲(文学、历史、哲学)不分家,古代文学实际是古代文化。所以当我们阅读古代书籍时实际是吸纳古代文化、继承发扬民族优秀精神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就会对中华民族的本质、炎黄子孙的性格有更深的了解,就能更清晰地透视现在发生的事,就能保证我们中华民族度过漫长的道路,到达胜利的彼岸。

以上我们探讨了古典文学的重要性及其质的规定性即她的真,那么学习古典文学有什么用呢?这就涉及到本文第二个大方面:古典文学的实用性与古典文学的美。

二.古典文学的实用性与古典文学的美

(一)修身励志

古典文学的第一个实用性就是修身励志。在古代儒家经典《大学》里记载君子成圣贤的几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同学可能更多的是记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修身的基础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那么,怎么做好这前四项呢?很简单学生该从根本做起,《三字经》里有一段话“……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就是要孝悌,对父母孝,推而广之对师长尊,对兄弟姐妹友爱,对朋友讲信用,行有余力,然后再学知识。还有对父母要诚实,不仅要对朋友讲信用更要对父母讲信用。话又说回来,做父母的也应该对孩子讲信用。大家读多了古代典籍就会知道,我们祖先并不主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而是主张君敬臣忠,父慈子孝。所以父母要认真教育孩子,孩子更应尊重父母。

其实中国文化有两股最重要的力量:一个是孝道,一个是师道。古代典籍中不仅有对孝道的要求,还有对师道的要求。怎样践行师道呢?还是相互的,“教不严,师之过。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现在很多学生总埋怨老师严格,却不知《礼记·学记》中说过“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当然老师的严格并不是对学生施行体罚,而是从点滴细处督导学生,促进学生的提高。而学生对老师最大的尊敬,就是能够将老师所教真心学会并用于实践。试想,父母养育得好,孩子成长得好;老师教育得好,学生学习得好。国家、民族的每一个个体必然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国家的未来能不好吗?肯定好。

以上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说古典文学的修身作用,从现实功利角度来看,古典文学教育对提高个人素质也很有用处。现在很多家长使劲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特长班:乐器的,美术的,舞蹈的,书法的。殊不知中国古代讲究琴、棋、书、画多元交融。多读诗书就如同练过音乐、美术一样,会从内自外,自然流露出一种气质。苏轼说过:“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坚持了古典文学阅读,文学作品的美的特质,会如阳光雨露一样,静静地、细细地渗入你的灵魂和血液,使你在不知不觉间获得许多生命与创造的能量。而且了解领会得越深,骨子里就越有一种绰约飘逸的风采,这不是外在的打扮所能比拟的。

当然建设祖国不仅要修身还要励志。在古代诗书里就有很多励志故事、励志格言。如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骨的故事,岳飞的精忠报国;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这些故事和格言对于我们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实际上,我们国家的领导人都是善于运用古代典籍励志的楷模,在我们百万雄师过长江时就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写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表达人间大势不可阻挡的历史规律。朱镕基总理就职演说时,用诸葛亮《出师表》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达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君子一诺。总理在访欧时则用北宋大儒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诉说自身的经国抱负。包括我们现在都在强调的和谐社会,和谐是什么?就可以用总结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而这些语言都凝聚着民族的灵魂。相信,随着国学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更多的学子会从古代典籍里汲取营养,取得更大的成功。

(二)表情达意

古典文学不仅能修身励志,而且还能恰当地表达我们的感情。我们大家都知道,文学是用来反映人生的,由于人生的天地很大,所以文学的天地也很大,徜徉在文学的天地中,我们会受益良多。有时候,一首诗只有二、三十个字,读之却如醍醐灌顶,甘露入心;其开启心智和引发联想之功,简直可以说有无限大;它甚至可以穿越时间隧道,几百年后仍令人荡气回肠、动心移性。到长城玩,看到如蜿蜒巨龙般的长城,我们不觉会吟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到西湖,当沿着苏堤、白堤信步而行,坐船漫游于西子湖上时,脑海飘来东坡居士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又如毕业时,不少同学希望借助短短的几句话表达自己最复杂的心情,这时含蓄蕴籍的古典诗歌就可以大派用场。对同学、朋友可以将安慰激励可能化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又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对于老师的感激可能就融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等一类言简意赅、语短情长的话语中。

励志古诗范文4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方法

古诗词教学是重点,更是难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我们需要对古诗词的常识、鉴赏的方法、规律熟知,并且渗透于学生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还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还是“凄凄惨惨戚戚”的婉约。[1]

2.了解诗歌内容情感,归类如下:

2.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②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山河沦丧的痛苦,文天祥“山河破碎风飘絮……”⑥壮志难酬的悲叹,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

2.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矿天低树,江清月近人。)②思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4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②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恬淡,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②借古讽今的情怀,如:杜牧《赤壁》。④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李白《行路难》、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3.分析诗歌意象

古诗词中借以传情达意的载体,我们称之为“意象”。鉴赏诗词作品时,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4.辨析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运用典故,以小见大,虚实结合,象征 、想象,赋、比、兴,重章叠唱,对比、衬托,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写动,以乐景衬哀景。

二、几点建议

1.反复吟咏,激励探究问题的热情

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悟,咀嚼体会,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2.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奔腾,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 “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钩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我们只有走进那个狂放不羁、心高气傲、藐视权贵的李太白,才会理解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3.加强合作探究,在开放式探究学习中整体发展

学生的个体经验认知必定带有差异的色彩,从自己的基础经验认知出发,对同一诗句的理解,选取的理解角度、理解的广度、深度会不尽相同。这些来自不同个性的不同角度的不同理解,又补充了个体经验的局限,把个体经验推向合理与完善,而且,学生对合作探索有着天然的要求和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诗歌教学最聪明、最省事、最有效的方法当属合作探究。把难题推给学生,不要小瞧学生的水平。有时学生的回答真让我们大开眼界。

雅斯尔说:“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求教师集中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对话的进程中来,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一起分享,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那么“这些融合在古诗词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将内化为学生人生信念的永恒资源”。

参考文献

励志古诗范文5

关键词:创新意识;四步教学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96-02

创新,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动力。新课标指出:"发展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过去任何时期都尤为凸显。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执教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在这里,笔者把它归纳为"四步教学法"。着力探索"四步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成效,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专家批评指正。

1.创新意识的唤醒――兴趣的激发

兴趣的激发,是唤醒学生创新意识的钥匙,是决定创新意识培养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步骤。因此,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在具体的课文教学过程中,要师生共同讨论文章,从中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有关的试验等,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展示试验等各种情况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为寻求真理而标新立异的浓厚兴趣。

2.创新意识的培育――质疑的鼓励

质疑,历来都是创新意识培育的灵魂。正所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末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敢于提出自已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3.创新意识的开启――想象的启发

想像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如对有些充满活力诗情画意的正诗文,就可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象,需要思维的加工。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自已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鉴于学生的能力水平问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已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为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针对选进教材中的部分古诗,这类古诗都有一定的故事内容,可表演性强。让学生把古诗编演成一个故事,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诗意,充实内容。根据不同的古诗词,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不同的学生对作者当时的神态、动作的设计都有所不同,这也是求新、求异,就是创新精神的所在。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及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这样的启发,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当然,我们建议不强求学生的诗作理解的情况,只要这样的学习过程,实现他们一个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就好。只要有这样的土壤,孩子们创新之花才会灿烂绽放。

4.创新意识的激励――评判的准确

评判,是师生在相互交流和沟通中,学生最为在意的结果。往往,教师的评判决定着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度。因此,教师应采取激励的评判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以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了,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教师应更多多地关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做到不只是评判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判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评判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评判方式 上,要注意多种评判方式的结合。学生作业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完善他们的创新精神。可以在班上开辟学习园地,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利用评讲课让学生优秀起来,及时在班中鼓励、表扬汇编个人、班级的学习练习等等。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再度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彭华生.《语文教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 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励志古诗范文6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教学探究活动中,想方设法通过导语引入、背景介绍、播放乐曲、表情诵读、动情讲解、质疑提问等环节或手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或氛围,使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境界”中,与文本中的人物“见面”。让文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使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如《过零丁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杰作。教学时,我先从诗人不幸被俘而坚贞不屈的背景介绍导入,接着播放配乐朗读录音和一段古筝乐曲,并请学生随着所播放的乐曲进行个人朗读、分组朗读和集体朗读。那哀婉、感伤的古筝乐曲,那忧伤而又慷慨的诗歌吟诵,一下子便吸引、感染了学生。然后进行讲读分析,提问思考,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深切感悟诗人的情怀和气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理解和感悟,逐渐进入诗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这样,学生仿佛看见诗人正头戴盔帽,身披战袍,挺胸站立在敌军的船头,面对零丁洋的滚滚波涛,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种情境,怎么能不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诗人所表现的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怎能不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心灵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华?这时,再一次组织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诗,他们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诗句吟诵中,胸中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涌起一股浩然正气。

二 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思想和美德的内涵以外,适当穿插补充一些与教材相关或相联系的材料及活动,使教育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学生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教育的效果更为有效显著。

如教学《背影》一文时,我先请学生诵读领会《游子吟》这首千古传唱、感人至深的古诗,让学生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吟诵中,初步领悟做儿女的应心存孝心。

然后导入新课,讲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理解,深切感悟文章所表达的那种父子挚爱情深的浓浓亲情。使学生透过“父亲”那“蹒跚地穿过铁道”、艰难地“爬上月台”去给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深切感知父亲为儿子甘愿付出一切的那份高尚博大的舐犊之情;让学生从“儿子”那“晶莹的泪光”中,深刻领会儿子对父亲的那颗愧疚、感激、思念的心。在学生读其文、明其理之后,又补充讲读了二十四孝中《黄香扇枕温衾》这则传扬子女侍奉父母之道的故事,并请学生齐唱了一首曾经唱响大江南北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这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能让学生耳濡目染,口唱心悟,激发对父母的眷恋、感激、思念之情。

三 利用图片,激励志向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精美的插图。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图片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比如,在教学有关介绍和描绘祖国山水、名胜古迹、园林建筑、工艺作品等方面的课文时,可通过文中的插图、教学挂图的展示、多媒体的播放或让学生去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来配合教学。这样,不但能使文中所描绘的景象更为生动、直观、形象,而且更能让学生深切感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深刻感悟祖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从而使他们不断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和立志报国、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

在教学名人名篇时,也可以利用文中的人物插图或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孔子、陶渊明、文天祥、岳飞、鲁迅等名人和伟大人物的画像,并让学生通过进行旁批、查阅资料等,注明其主要的作品或成就。让学生通过这一收集活动,深切感知他们高尚的品质、崇高的气节、伟大的志向、不屈的精神,使之不断地受到激励和感染,从而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确立自己的志向和奋斗目标,并学会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