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建设范例6篇

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范文1

关键词:高校;政风行风;行政管理;监督

教育是国家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才竞争也变得空前激烈,而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最后一环,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校政风行风建设的有效性,关系着教育的公平性和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党的十报告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六项任务之首。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加强高校政风行风建设。

一、高校政风行风建设内涵分析

“政风行风是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来自社会各界的群众代表,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行政执法、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部门和行业风气,在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公开评议,作出评价。”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策,政风行风是事关民生的大事。

“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先秦、西方的希腊与罗马,但现代大学之直接源头则是欧洲中古世纪的大学。”目前,世界各地的大学,大都是以欧洲模式进行建设的,大学的快速发展也是近几百年来的事情。大学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学府,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在传承文明和提高全人类的理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改革的关键期,大学之品格和大学之精神在我国尚未建立便遭遇巨大冲击。什么是大学之理念与大学之精神?金耀基教授认为:“大学不能遗世独立,但却应该有它的独立与自主;大学不能自外于人群,但却不能随外界政治风向或社会风尚而盲转、乱转。大学应该是‘时代之表征’,它应该反映一个时代之精神,但大学也应该是风向的定针,有所守,有所执著,以烛照社会之方向。”

那么,到底什么是高校的政风行风建设?“在高校,政风特指机关、教辅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整体精神风貌,行风是某一部门和行业形成的一种较普遍的做法和倾向,二者强调了人的精神状态或行为倾向,突出了人的影响。”其实,高校的政风行风建设与其他行业的政风行风建设并没有根本性的不同,只不过,高校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也承担了更多人们的期待和理想。

二、高校政风行风建设现状

为了了解高校政风行风的现状,必须进行调查研究,以下选取部分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

中山大学高校管理研究项目资助课题“高等学校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和民主评议工作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表明:高校的不正之风突出表现有以下几点:

1.学术不正之风

61%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学术不正之风“十分严重”和“比较严重”。在对多选题“您认为目前高校不正之风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的回答中,“论文抄袭与考试作弊不正之风”以59%的比例居于首位,“职称评定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为33%。

2.贪污腐化之风

45%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高校贪污腐化之风“十分严重”和“比较严重”。其中,“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领导干部不正之风”,“招生就业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基建维修工作中的不正之风”,“物资采购工作中的不正之风”,“教育收费工作中的不正之风”的关注率分别为47%,42%,37%,28%,25%和16%。

3.作风

50%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高校作风“十分严重”和“比较严重”。2009年,中央纪委委托地方纪委和统计部门对广东省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学校排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比较突出的部门”第3位(医院48.33%,国土资源管理31.92%,学校25.92%)。此次调查也说明了高校政风行风现状严峻,薄弱环节依然存在。

2009年,河南省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在50个参与评议的政府部门中,综合排名第18位。2008、2009年连续两年被省纠风领导小组评为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在2010-2011年的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中,省教育厅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采取有力的措施,保障了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三、优化高校政风行风建设的途径

大学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应该搞好高校的政风行风建设。

1.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1)健全高校教师评职称机制

“人的生命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和道德存在,社会存在为人的基本生存提供了保证,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首先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才能生存下去,而道德存在赋予了人的生命意义性和价值,过上有道德的生活,才能走出生活无意义的困境,才能使生命被赋予永恒的价值――“善”的价值。”目前,我国大学在招生、经费、人事等方面受到行政部门的制约,甚至在学术上也存在“泛政治主义”,与高校教师密切相关的、申请项目、取得成果等事务高度行政化,高校内部弥漫“重行政等级、重科研、重资源配置”的倾向。教师首先是作为一个人存在的,一个人需要有基本的尊重,个人的劳动成果应该得到公平的对待。而残酷的竞争导致了职称评定过程中的“变态”,高校教师需要不停地,参与项目,参编教材,这不仅给教师的生存增添了无形的压力,而且制造了大量的“学术垃圾”。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鸿沟,束缚住了教师的手脚,压抑了教师的精神。应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体制,还给大学作为学术机构的独立性,还给教师教育的自由和空间。

(2)完善学术管理体制

学术自由的概念,在现代社会是被充分肯定的,在学术自由的背后,应遵循人类社会之道德规范。受整个社会急功近利氛围的影响,教师学术不端现象时有发生,对高校的声誉产生了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有人曾说过,大学是世上最美的一种机体,现在这个机体正在受到内部蛀虫的侵蚀。学术应遵循学术本身的规范,这便是学术伦理。学术伦理内涵相当广泛,而学术管理体制的完善,要研究学术伦理的内涵。只有如此,才能从源头上治理学术造假,根除学术不正之风。在我国高校内部,“管理者包揽‘行政权+学术权’,形成高度集权、重资源配置,而且正在演化为一种高校内部的价值取向。在高校教学与学术研究中,行政主导资源配置权,导致权利寻租问题普遍存在,在课题申请、、专利申请中,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缺失的问题时有发生”。在“泛政治主义”的社会,学校会受到各种有形无形力量的侵蚀。因此,大学拥有绝对的自治权或者大学独立是不太可能的。“美国的许多私立大学都在不太程度上受到宗教或商业团体的掣肘,而大多数的州立大学在州议会的监督与预算的控制下,也无法享受太高的自主性。”]学校不是独立于社会的象牙塔,现代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学术发展,都是相互影响的,而大学通过其培养出来的人,正在对社会进程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3)提高高校招生行为规范化程度

近年来,高校招生行为规范化程度有很大提高,招生公开透明的程度也在逐步提高。然而,过去遗留下来的不良影响依然在部分人群中存在。如部分家长仍然认为,有些高校或者高校教师手中“有名额”,“有关系”,可以为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的考生破格办理军队艺术院校、警校等入学手续。另外,也有部分高校受利益的驱动,为创收而与校外机构进行合作办学,而这种打着合作办学名义的背后,却是违规招生等损害家长和学生利益的行为,给学生和家长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伤害。

2.提高教师及管理人员个人素质

(1)加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建设

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问题,现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学术领域中,存在着盲目追求科研成果数量、忽视质量,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伪造数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等学术失范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跟学术评价机制不健全有关系,亦和社会上浮躁的风气有关系。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需要高校教师的自律,也需要健全学术评价机制。

(2)改进教师教育理念

“教育非它,乃是灵魂转向。”(柏拉图《国家篇》)柏拉图在几千年就提出教育的目的乃是灵魂转向,从用眼睛去看的感觉世界,进入到用灵魂之眼去看的理念世界。目前,教育作为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目的被放大,教育的功利性越发明显,教师作为人们对教育期待的直接承担者,在公众期待以及教育的有限性之间寻求平衡。而在高等教育中,有关教师方面的问题愈发突出,如教师知识陈旧、无心上课、搞副业,甚至有的研究生导师一个学期见学生的次数仅一两次,造成高等教育质量下滑,高等教育的信誉受到很大影响。这些现象与社会大环境有一定关系,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新的秩序尚未建立的表现,也部分受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影响。但高校教师作为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人,却有很大的自由度去做应该做的事。高校教师有责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改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增强一切为了学生的理想和信念。而学校和政府也应改善师资招聘、培训、社会地位和工作环境等,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自由的环境。

(3)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

领导班子的作风决定整个系统的作风,领导作风不正,就会严重影响到系统的行风。因此,要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水平,努力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营造公平、高效的管理队伍,推动作风建设新面貌的形成。

3.完善监督机制

(1)提高全民对高校政风行风建设的监督意识

当前,高校学术腐败、官僚化成为弱化高校形象的重要原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充分参与,是推进政风行风建设的根本动力。完善监督机制,就要提高各方面对高校政风行风建设的意识,学校教师、内部管理人员、主管部门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学生、社会、学生家长应培育自己的权利意识和责任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民主监督职能。

(2)提供对高校政风行风监督的渠道

“只有在广泛有效地监督之下,政府才不会懈怠,才能有效遏制滥用权力和。”人民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实现,需要政府提供对高校政风行风监督的渠道,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纪检部门、高校工会等部门应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自身管理能力。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监督已成为表达民意、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应建立新闻媒体、公权力机关、网民等多种主体参与的网络互动机制,进一步发挥网络监督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12).

[2]朱博群.多视角下的高校政风行风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校风建设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风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工作举足轻重,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系着千家万户。党的十提出:“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高专院校的三大教育基本使命一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服务地方区域经济[1]。在学生短暂的三年学业生涯里,高职院校如何通过教学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等环节培育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值得探索。

学校象个大熔炉、大染缸,良好的校风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校风的形成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公式:校风=领导作风+教风+学风。良好校风是靠领导和教师的优良作风带出来的,领导带头,教师身教是建设良好校风的保证,团队打造是推进班风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校领导既是教师的教师,又是学生的榜样。良好校风的建设必须在学校党委集体领导下组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实现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在建设良好校风的过程中,领导带头,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上行下效,领导的好作风才能带出教师的好教风和学生的好学风,从而形成优良的校风。因此,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照好干部应具有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 的标准,选拔培养优秀干部,加强干部学习,不断充电、不断净化自身,提高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修养。领导干部要积极投身到当前的群众教育路线活动中,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地做好工作,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其身正不令而行”,避免“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情况发生。

二、凝集学校各方正能量形成合力。

校风建设也不只是领导的责任,更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只有学校各个部门,各集体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围绕校风建设献计献策,协同努力,才能加速校风建设的进程。只有集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种合力,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形成好校风。

建设良好校风,要依靠教职工集体的力量,包括学生处(校团委)、各系(党团支部)、各处室、基础部、各教研室等的力量。各部门团结一致、相互协调配合,根据共同的奋斗目标,在学校领导统一指挥下,一致行动,才能对学生产生更大的一致性影响力。

教职员工尤其是教师和辅导员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是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道德箴言,无论什么奖励和惩罚都是不可代替的。学生模仿力强、可塑性大,他们把身边的领导、教职员工作为自己模仿的榜样和行动的楷模。领导和教职员工的模范行动和表率作用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学风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要下功夫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全体教职员工要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待学生要以爱心换取爱心,以信任换取信任。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认真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努力钻研业务,教学上,“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自己肚子里有货,上了台才能有灵性”[3]。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治学的严谨;娴熟的专业技能,无时无刻教育感染着学生,为学生树立着榜样。教师对学校办学的目标明确,对培养高职高专类人才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并决心为之努力工作,形成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和对学生全面负责的好教风;学生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对学习的目的意义有深刻认识,形成勤奋好学、尊师爱校的好学风。

三、树立榜样的力量。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把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体化、形象化、人格化了,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它对形成良好师德师风、良好习惯和风气具有特殊的作用。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师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作风。良好风气的形成,开始由少数积极分子带头做起,经过宣传教育和精心培植,再扩大到一部人乃至大多数师生,才能蔚然成风。在校风建设中,要从不同层次的学生中、从不同专业的教师中、从辅导员和行管人员中、甚至从工勤人员中,评选优秀、宣传优秀,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的传播扩大的过程,就是建设良好校风的过程。充分发挥榜样、典型的影响教育作用,远学有典型、身边有榜样,形成人人学榜样,个个争先进的局面,良好校风就会逐步形成。

四、团队打造推进学风建设。

校风建设范文3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校风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31-01

经过几年的努力实践,我校的职业学校校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收获。我来谈谈我们是如何实施职业学校校风建设的。

1 认清形势

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学校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教师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职业教育还大面积存在,并且严重阻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实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尖子生的培养,不顾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2 转变观念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深深懂得应试教育还是根深蒂固,要想全面推进职业学校校风建设并非易事,一定要转变观念。

2.1 转变领导观念

有人说外行可以领导内行,但至少在职业学校校风建设这个范围内,这是一句空谈。没有高素质的领导队伍,绝对带不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施人才的转变,教师评价观的转变。

2.2 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是站在职业学校校风建设最前线的战士,可以说教师观念的转变是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前些年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作用,教师们多是只注重智育不注重德育;只教学生知识不教学生做人;只重尖子生不重视中差生。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学生上也是一俊遮百丑,学习好了,就什么都好了,学习不好,有再多的优点也不受欢迎。这些观念是实施职业学校校风建设的大敌,通过学习、座谈、交流、实践,教师们这种陈旧的观念转变了。

2.3 提高素质

常言道,要给一杯水,要有一桶水。对于组织领导来说,要想提高教师的素质,领导同样要有一桶水,所以要提高素质,既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也要提高领导素质。

2.4 提高领导素质

一个好的学校应该是以领导的高素质,带出一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我们是采用以下方式提高领导素质的:(1)认真学习上级指示、文件精神,领会意图,掌握尺度,把握职业学校校风建设方向。(2)钻研职业学校校风建设理论,通过参加座谈、听课,交流学习本校和外地职业学校校风建设的先进经验。(3)根据领导自身的优势,要求主要领导至少选一门学科进行职业学校校风建设的长期研究。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校领导的素质大有提高。

3 提高教师素质

二十一世纪已经来临,科学知识飞速发展,相关学科互相渗透,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综合边缘学科。因此,必然要求新世纪的人才是综合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强调具备综合素质,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文理兼通,博文强记、挑起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为了提高教师素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求教师自学或函授高等文化知识。并为他们学习创造机会,提供方便。目前全校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提高,大专学历已占95%,本科学历的已达到80%。

(2)长期组织教师学习,钻研职业学校校风建设理论。定期召开职业学校校风建设座谈会,经验交流会,要求每一个教研组都要搞一个相关学科的职业学校校风建设的课题进行研究。

(3)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其中包括写规范美观的三笔字。能说标准的普通话,会画二般的简笔画,能制作本学科的教具,具备操作微机的基本能力等等。

4 狠抓德育

教会学生做人是职业学校校风建设的首要任务。职业学校校风建设要抱德育放在首要位置,重视做人的熏陶和指引,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我们的具体作法如下:

(1)注重养成教育,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树立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学生热爱祖国,树立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热爱集体,加强公民教育,使学生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

(2)既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政治课等主渠道作用,又要从其它学科教材中挖掘德育内容,渗透德育。

(3)结合重大庆典、节日、纪念丑,通过电影、电视、故事会、演讲赛等形式拓宽德育渠道,不失时机地开展活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我校曾和市剧团联系,进行了“法在我心中”文艺演出,对学生进行了知法守法教育。我们又邀请了司法助理进行法律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 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职业学校校风建设的阵地,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职业学校校风建设的主要环节。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制订课堂教学改革计划,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操作方法,实施步骤,学期未写出经验总结。(2)实行领导监督制,校长、书记、教导主任包年级,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检查,看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否落到实处。(3)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或参加兄弟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开阔教师视野,增强课堂教学改革意识。 (4)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根据职业学校校风建设和课堂改革的实际需要,花大资金,增加声、光、电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数量,提高现有教具的质量,从物质上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经过几年的努力实践,我校的职业学校校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收获。仅以此篇文章给同行们借鉴。

参考文献

[1] 方泽强,刘星.对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新思考,《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第10期.

校风建设范文4

关键词: 高校 学风、校风建设 加强措施

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使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并接受正确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高校有优良的学风、校风,有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有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才能正确地接受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也才能学到真本领。我院是一所新组建的本科院校,是由几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作弊,法治观念淡薄,纪律松弛;有少部分学生酗酒、说脏话、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破坏公物、旷课、夜不归宿、泡网吧、不遵守作息时间、拉老乡搞小团伙等,甚至寻衅滋事,严重败坏了我院的校风。因此学风、校风建设就成为突出问题。

一、学风、校风的含义

学风,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精神面貌、学习成绩、课堂出勤、出操、考试风气等方面。简言之,是指学习方面的风气。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指其在一定人生观、学习动机、追求目标的支配下,在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精神、学习规律、学习方法、意识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既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又是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校风,即全体教师、职工、学生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经过长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种特有风尚。它包括学校领导和机关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等。它是一种学校集体的、稳定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

二、学风、校风的关系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明确指出:“校风是一个学校内的人物在各方面生活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趋向。所谓人物是校长、教职员、学生、校役等;所谓各方面的生活是学艺、健康、社交、服务等;所谓态度及趋向是:适合时代、环境及他种情形的要求等。由这种种要素融合成的‘空气’,就是所谓的校风。”目标的一致和角色、任务的不同,使学校人物具有方向及内涵一致而表现方式略异的相对独立的心理倾向,具体表现为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学作风、学生的学风和职工的工作作风。这是校风的基本构成。在高等院校这一人物集合体中,学生是占绝对多数的,他们的学习风气,品德言行,直接关系到校风的质量。因此,学风最容易体现为校风,是校风建设的归宿。校长,是教育家,是学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优良的校风要靠他们倡导,有什么样的校长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校风。以校长为首的领导集体的优良工作作风是形成优良校风的关键因素。教师则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他们对学生的接触是直接的、频繁的,教师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其思维方式、治学态度、行为准则无不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品德、言行和知识的积累、才能的增长,因而,教风之于学风,其影响是直接的、重要的、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校风建设中的主导因素。那么,领导对于学生呢?其接触是相对地间接的少量的,对于教师的接触才是直接的经常的。因而,领导作风对教风的影响是直接的,对于学风便是间接的。

三、加强学风、校风建设的措施

校风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可以振奋精神、激励斗志,迸发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革命精神,在这种环境中养成的行为习惯使人终生难忘,将成为这个学校里每一个成员自觉奋进的动力,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繁荣和发展。优良的校风对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起着积极的作用。优良的校风使高校能够造就出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者,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将使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生深刻变化。学风、校风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办学水平。要形成优良的学风、校风,就需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我们要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纪律教育,重点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八荣八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他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情婚姻家庭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和民主法制意识;进行奋斗成材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立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质。我们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广播、板报、讨论会、报告会、报栏橱窗、录像、写心得、征文比赛、调查研究等形式,促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学校、刻苦学习,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自觉调节自身行为,让学生懂学习、爱学习、抓学习、真学习。

2.严格管理。在加强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的同时,我们必须严格管理,只有两者相辅相成,学风校风建设才能收到成效。要把德育课放在首位,以严格的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生活条例,严格按照《学生行为准则》、《学生管理规定》及学校关于学生各方面的规章做。严格规范考试纪律、考勤和考试制度;严格评优制度和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发挥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引导和管理作用;加强对学生活动的管理,开展积极健康向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加强学生自治组织的管理,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3.高度重视体育,落实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首先,改变对体育教师上课观念的看法。其次,端正教风,教风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态度与师德的表现。教师不仅要创造和传播知识,而且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从科学知识、思想情感、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培育;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不仅是获取知识,而且包括传承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求真、求知的道德感和责任感,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1]。最后,加强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充分发挥体育课的功能。调查显示,优秀的班级,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成绩是优异的,同学关系融洽,集体荣誉感强。

4.开展文体活动。学生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爱国情感,体育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自强自立能力和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团队精神。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追求“真、善、美”,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团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培养人文精神。抓好学生社团建设,引导社团开展一系列体现学校特色、学生特色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磨炼意志、培养品质、陶冶情操,围绕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两大主题,突出抓好旨在提高素质的文艺、体育活动和旨在精神文明创建的文明行为养成、校园人文环境创建、社会实践等活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

5.注重班级及宿舍建设。班级和宿舍是学生的基层单位,是各项工作落实的关键。它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学风、校风。班主任、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和生活问题,指导学生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抓好素质教育。要经常找班级任课老师了解学生学习和思想情况,提出教书育人的要求,着力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召开班会,建设良好的班风。要确立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组织动员全班学生参与制定目标,自觉为达到目标奋斗;建立健全班委会、团支部组织,形成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做好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入党积极分子模范带头作用;制定严格的班规并切实落实;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

6.教师、管理、后勤三方面育人形成合力。全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要牢固树立育人和服务意识,切实履行职责。教师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做好就业指导,培养良好的品质,帮助学生发展成才,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标;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言行随时都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正如李岚清同志在1997年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青少年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我院近年来师资队伍发展迅速,大多数教师能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提高教育质量尽努力。但也有少数教师,由于各种原因,责任心不很强,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治学不太严谨,对学风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我院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充分发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机制,规范教师教学工作,使每位教师都爱岗敬业,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以其自身高尚的品德和作风,以其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既教书育人,又促进教风、学风建设。管理人员和班主任要认真履行管理育人职责,有教育管理学生的计划和策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经常深入学生、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渗透作用;服务人员要切实履行服务育人的职责,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要切实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坚持疏导原则,灌输“人人皆可成材”的理念,营造“人人是教师,处处是课堂”的氛围,真正实现“三个一切”的承诺,为良好学风的形成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

学风、校风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众多方面,各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自觉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才能真正使学风、校风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校风建设范文5

摘要]学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开展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中学风状况的分析,提出了创建优良学风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学风教风目前,高职院校的学风状况不尽如人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缺课、上课迟到早退、考试舞弊、通宵上网玩电游等现象,不良的学风状况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要获得较大地发展,关键就是要狠抓学风建设。一、学风的涵义从狭义来说,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尤其指学生对待课内课外学习的态度。它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上。从广义来说,学风则包括与学生的学习和成才相关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学生学习的态度,还包括教风、学校的文化氛围、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等,同时,还包括学校的学术风气和教师的治学态度,等等。学风的内涵是学校领导在树立治校理念、教师教学与治学和学生求学过程中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学习和工作作风、精神面貌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和反映,它包括明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取的学习精神、刻苦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优秀的学习方法、严明的学习纪律等,还应该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二、学风建设的意义1.学风建设是高职教育走内涵式、质量型发展道路的需要。学风是校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所高职院校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树立和塑造学院良好形象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改变单纯的外延扩张(规模扩张)的模式,狠练内功,狠抓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走内涵式、质量型的发展路子。2.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状态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着学院精神风貌和全体学生求学态度,也是社会衡量一所高校教学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准。优良的学风能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办学的品位,展示师生的学习风貌。在高职院校处于竞争的条件下,其评价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3.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养成良好的学风是毕业生走上社会后成才和发展必备的素质和条件。学生跨进高职院校,不仅要学到文化知识,掌握职业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在迈入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也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三、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学风总体比较薄弱,学生的价值取向、学习热情以及考风考纪等都存在着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职院校的主要精力尚未放在抓学风建设上。很多高职院校是由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升格或合并升格而成的,高职院校的主要精力重点放在学院定位发展、人员配备、专业调整与建设、招生与就业、上规模、上基建与增设备等方面,对学风建设在学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尚没有把学风建设作为学院建设的重中之重,对学风建设问题不够重视。2.学风建设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即使一些高职院校已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学风建设怎样抓、如何抓等方面,还缺乏必要的、系统的、有效的措施。即使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很多也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执行。3.学生的学风状况不尽如人意。目前,高职院校中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心理不平衡、自身基础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以及学习纪律松懈等各种原因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消极、懈怠甚至否定的厌学情绪,因而,形成了不良的学风现状。4.不良的教风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如高职院校原有基础差、教育模式陈旧以及相对落后的专业建设与改造等等都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5.高职院校自身的育人环境不尽如人意。育人环境包括学院物质环境的育人功能和校园的文化氛围,这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外部条件,它会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不断进取。高职院校建立的时间较短,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和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一个过程。6.不良的外部环境影响良好学风的建设。社会舆论、社会评价趋向、社区文化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厌学的催化剂。当前,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拜金主义现象普遍存在,社会上流行的“一切向钱看”的思潮同样冲击着校园。金钱的诱惑使部分学生失去了平静的心境,学习兴趣下降,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可以说,学院周边环境和社会亡的享乐主义思潮助长了学生的厌学之风。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目前,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远不如普通高校抓得紧、抓得好,其状况令人堪忧,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常抓不懈。1.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研究和制定学院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高职院校领导在考虑学院发展的过程中,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学风建设当作关系学院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应该结合当前的新形势,积极开展学风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分析新时期、新环境、新条件下学风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制定学风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及各个时期学风建设的具体目标、内容和措施,把各项学风建设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做到齐抓共管,人人有责,不走过场,形成学生爱学习、讲学习的优良学风。2.开展轰轰烈烈的宣传活动,积极营造整顿学风和加强学风建设的社会氛围。要利用院报、宣传橱窗、条幅、展板、墙报、广播等舆论工具在全院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学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表彰学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全院或各系召开全体师生员工参加的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各班级召开学风建设的主题班会和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展“学风、诚信”主题讨论,各团支部配合开展共青团主题活动日,举行“正学风,从我做起”的大型师生签名活动和学生征文竞赛。同时,各系部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风建设的有关文件和教学工作规范、学生学籍管理条例等,在教师中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大讨论,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另外,高职院校应积极与当地政府、执法部门与社区加强联系与沟通,共同努力,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取缔一些不良的娱乐设施和违规经营的网吧,尽量避免社会上消极因素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3.层层落实学风建设责任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学风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是学风建设的侧重点。学校要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从新生入学教育着手,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当然,学风建设不只是教务处和学生处的事情,需要教学、管理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全院各系、各部处室都应把学风建设当作自己责任的一部分,层层落实学风建设责任制,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自觉对大学生进行学风教育与管理。尤其是教务处处长、学生处处长和各系主管教学副主任、学生工作副主任副书记、专职辅导员、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把学风建设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来,做到上课有点名、自习有人抓、早读有规章、晚修有监督、违纪及时管、学业严要求、宿舍经常去、领导亲自查。辅导员是在第一线从事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通过完善辅导员的量化考核办法、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指导和督促等,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以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4.端正教风,树立良好的考风,为学风建设提供重要条件。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风是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是教师德与才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及文化水准的集中表现。学校要通过开展评选和表彰师德优秀群体和师德标兵、学习和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等活动,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氛围。考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学风的具体体现。认真组织好各类考试,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制定更为科学的考试制度,规范全院考试制度,实行教考分离;二是在每次期末大考之前,各系部要召开考前端正考风动员大会,向学生和教师反复宣讲考试规定和纪律;三是严肃执行考试纪律,精心组织考试,加强考场巡查,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考试和教师监考情况,对违纪舞弊的学生和违纪的监考教师及时处理。5.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在教学管理制度上,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时间的选择权。在抓学风建设的同时,各系部、学生处、团委、图书馆要以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积极开展学术讲座、素质教育讲座和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征文比赛、英语知识竞赛、专业设计比赛、演讲赛、辩论赛等,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在学院内制造一种好学的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

校风建设范文6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学风建设 保障措施

引言

学风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民办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其学生素质和培养质量也越来越成为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决定学生的素质与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学风问题。因此,针对民办高校的特点,把学风建设做为学生教育管理的着力点, 探索适合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对民办高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学风建设现状

目前,民办高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办学文化积淀较薄,学风问题还比较突出。由于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同度不高,学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还无法取得和公办高校同等的地位。受此影响,民办高校的学生往往有比较严重的自卑情绪,他们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对环境抱怨,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不能正视,缺乏自我调适的能力,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是学风建设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1.1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我规划意识,学习、生活目的性不强,表现为包括学习、恋爱、消费以及择业方面的“跟风”、“从众”现象。一些学生思想上不要求进步,生活迷茫,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缺乏拼搏精神和自我规划意识。针对此种现象,民办高校的学风建设往往无从下手,过于宽松会导致学生放任自流,过于严厉学生往往有逆反心理。

1.2学习过程部分学生不能持久

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不足,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较大。这种心态集中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好高骛远,存在着持续动力不足,急于求成,即使有目标也缺乏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他们对学校课程有排斥心理,对成功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大一还能埋头苦读,大二相对松懈,大三应付了事,大四后悔莫及。这种浮躁心态使他们对个人成功的长期性、艰苦性认识不足,这也是学风建设的一大阻力。

1.3学习习惯影响学习效率

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发现,一部分学生经常流连于学校周边网吧、台球厅、电子游戏馆、私人出租房等,造成晚归、夜不归宿等现象屡禁不止。有的学生生活缺少规律,上课迟到、早退、缺勤严重,甚至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等。学生作息无固定规律,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上课质量。平时不学习,考前搞突击,养成极坏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对班级、系部整体学风造成不良影响,也加大了学校管理难度。

1.4学习效果本科生好于专科生

民办高校学生层次差异大,尤其就本专科同校,多层次办学的民办高校而言,本科生素质高于大专生,其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学习自觉性及能动性都要好于专科生。而专科生在学习方面效果相对较差,成教、一年制大中专、五年一贯制则更不容乐观。

2. 学风建设保障措施

学风建设的教育引导,不能单靠辅导员或班主任,需要专业教师、学生党员和干部等多支队伍积极参与、通力配合。同时重视综合素质测评,开展各项课内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是学风建设的核心保障。

2.1建立标准化的师资队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各科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全面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能力,规范教学秩序,保证授课质量;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规范成绩录入,保证学生成绩的真实性;主动关心指导学生成长,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负责的教学态度、较高的学识修养和严谨的治学方法来影响学生,以教风带动学风。

2.2辅导员的“双肩挑工程”

高校辅导员应在积极配合教学工作的同时,适当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辅工作,与任课教师形成合力;亦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课堂,弥补辅导员几乎成为学生“办事员”、“勤杂工”的不足;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等,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完善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促进其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因此,应鼓励辅导员走上讲台,积极尝试辅导员“双肩挑工程”。

2.3加强学生干部、党员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学习、工作以及日常行为在学生中影响广泛,应在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系部对其在学风建设中应有必要的约束机制:一是将学习成绩作为发展的先决条件,认真审查申请入党的学生是否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认真的学习态度;二是将学习状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学习成绩和表现不突出的不能评为优秀党员;三是学风不正的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党内纪律处分;四是学风不正的预备党员相应延长考察期。

2.4落实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亚里士多德认为,体育是为了身体和生理;德育是为了人的非理性灵魂;智育是为了入的理性灵魂。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和谐发展。教育应当注意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顺序,促进其和谐发展。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多元化,学生道德滑坡现象日益凸显。为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应将综合素质测评纳入考核体系,将综合素质测评和评先评优、推优入党、奖、助学金评定、及助学贷款的申请挂钩,将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期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大学生,从而推动学风建设。

2.5开展特色课外活动

积极开展多样化课外活动以促学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就业知识竞赛、中、英文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等,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积极性,提高集体荣誉感、主人翁责任意识和系部凝聚力,深化第一课堂的学习效果,构建整体优良学风。

结语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树立和塑造学校良好形象的重要方面。民办高校应将学风建设放到以教学为中心的重要位置,坚持将学风建设的内容贯穿到学校的各项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把学风建设与校风校纪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利用一切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载体来开展学风建设的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学风建设体系,把人才培养方案真正落实到学校日常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 李英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67-68.

[2] 王丽君.“90后”大学生价值观状况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2):95-98.

[3] 申文青.加强新时期民办高校的学风建设[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