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自己作文范例6篇

奖励自己作文

奖励自己作文范文1

奖励自己,难道就一定要有成就、有贡献、有欣慰么?不一定,事实上,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奖励着自己,让自己保持着心情的舒畅。

考完试,放下了繁重的学习包袱,向着天空哪怕是天花板狂吼一阵,再用100米冲刺般的速度跑下楼,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这件事情,只要是有点激情的男生,在每一次小考之后都会这么干的。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却不知,就在篮球场上奔跑之时,我们便在奖励着自己。不信?看看吧。

我们在篮球场上奔跑着,所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带有笑意,难道这个时候,我们还不开心吗?队友传球给我们,代表着队友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做出的一次成功防守,有着场边球员的喝彩。难道在此时,我们的心灵还无法感到一次欣慰么?当我们投出球清脆的坠入篮网之时,那清脆的声音,不正如一道清凉的雨丝渗透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带来难以形容的快乐么?把这些和于一体,心灵在考试的过度紧张过后迎来了一次愉悦的放松,这难道不是我们赐予心灵的奖励么?

奖励自己作文范文2

关键词: 不当奖励 幼儿 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131-02

一、幼儿园中不当奖励后的现象

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不可避免的会用到奖励手段。奖励这一教育手段本来是用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强化幼儿好的行为习惯和表现。可是在下面的几个实例中,我们发现在幼儿老师的奖励行为发生后,幼儿们并没有向幼儿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是背道而驰,有些幼儿会对教师的奖励感到心理不平衡,有些幼儿则会因为目标的高不可攀对自己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这些都会导致幼儿人格的偏态发展。

对于幼儿园中奖励后的一些怪像,笔者认为奖励的作用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奖励本身,奖励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方法无条件地发挥作用,它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奖励在幼儿园中的积极作用,就需要我们的幼儿老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学习。

我们认为的是通过奖励去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同时让幼儿在接受奖励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奖励的内容和目标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简单的为了奖励而奖励。

二、幼儿园中不当奖励后的现象分析

实例一分析中幼儿因为没有拿到小红花便嘀咕“又是王某拿了小红花”。对于这中现象笔者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幼儿老师奖励不公,但是重要的原因是这名幼儿应为没有拿到小红花便产生了嫉妒心理。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有着明显的主观性,他们只会从自己的利益点出发,任何事物只以自己的兴趣意向为标准。他们不会考虑别的幼儿的意愿,当他们发现别的幼儿比自己强、别的幼儿得到了老师的奖励而自己没有得到,甚至别的幼儿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就会应为外界发生的一切事物不能满足自己的意向而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舒服。这种嫉妒具有明鲜的主观意识。

如果幼儿老师偏爱部分幼儿,而不注意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就会使部分幼儿受到委屈,更容易使个别幼儿变得心胸狭窄,产生嫉妒心理。此外部分能力较弱的幼儿已经习惯了没有表扬和表现的机会,会很“安分守己”的守在课堂上,实际上整个课堂与他已经无关,是一种隐性的逃课行为;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又通常比较自信,当没有受到幼儿老师的奖励或表扬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没有被“重视”和“关注”或者感觉到自己有些地方确实不如别的幼儿,当存在竞争压力时就容易对别的幼儿产生嫉妒心理,尤其是一些经常受到幼儿老师奖励和表扬的幼儿更容易表现出类似的问题。

幼儿天生就喜欢受到表扬和奖励。正确的奖励方法可以巩固幼儿的优点,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奖励不当或过度奖励就会使幼儿自我感觉良好、目中无人、飞扬跋扈看不起同龄幼儿,当别的幼儿超越自己时就感觉难以接受。所以幼儿园老师要注意奖励方式,正确评价幼儿,不能因为宠爱和喜欢个别幼儿就随意提高或过分奖励幼儿。

案例一:某周星期五下午在某幼儿园的中某班教室内,吵吵嚷嚷乱哄哄的幼儿们突然安静下来,并迅速跑回座位上,一本正紧坐的端端正正,眼巴巴的看着老师,只见老师拿着小红花,准备发给幼儿们,毫无疑问的红花又戴在王某(本文所有幼儿名字均为化名)几个幼儿衣服上,李某小声嘀咕着“又是王某”小红花刚刚奖励完,后面的几个幼儿则是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又开始爬课桌、乱爬。教室里又开始了马蜂窝一般的混乱。

实例二分析幼儿们喜欢打小报告,而幼儿打小报告的动机之一就是,有的幼儿在打小报告之后可以得到幼儿老师的奖励,这种奖励直接导致了幼儿喜欢打小报告的行为。其实有的幼儿因为嫉妒受到幼儿老师奖励的幼儿,从而无中生有的中伤受到老师奖励的幼儿。

幼儿老师奖励打小报告的幼儿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行为是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的。

案例二:中午吃水果的时间到了,在老师的督促下,幼儿们坐在桌子旁休息,看到苹果被保育员老师端进来,全体幼儿立即正襟危坐,在等待中每个幼儿分到一块苹果,有的幼儿边吃苹果边嘀咕什么你的大,我的小啦立刻旁边有幼儿跑去向老师打小报告了,(为了防止幼儿呛着,幼儿园严禁幼儿在吃东西时说话)幼儿老师批评了说话的幼儿,并表扬了打小报告的幼儿,这时不断的有幼儿向幼儿老师打小报告了,小报告的主要目标就是平时表现好的、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几个幼儿。直到老师命令全部的幼儿坐回自己的座位,打小报告的行为才被暂时的停止。

实例三分析,在幼儿园中,幼儿老师奖励小贴纸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奖励小贴纸相对于奖励小红花来说,这种奖励方式容易发生,所以在幼儿园的奖励行为中,奖励幼儿小贴纸是奖励方式中幼儿老师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在一堂中班课堂中,奖励小贴纸的行为可以发生15—30次,而且幼儿老师在奖励小贴纸的时候,奖励行为也较为简单,不想做小红花一样作评价,而是看到那位幼儿表现比较乖,便把小贴纸奖励给谁。有时一节课结束时,有的幼儿脸上、手上贴有五、六个小贴纸。甚至有的幼儿把小贴纸当玩具、当交换物,以至于有幼儿抢夺别的幼儿的小贴纸。小贴纸这一奖励物,一方面由于奖励频率过高,一方面由于奖励方式简单。小贴纸的奖励作用已经大打折扣,幼儿们已经不会把小贴纸和奖励联合起来,小贴纸作为强化物已经不能起到强化幼儿好的行为习惯和表现的作用了。

过多的物质奖励对于幼儿来说是一座无穷欲望的山,我们幼儿老师不可能满足幼儿所有的物质欲望,而且过多的物质奖励更容易使幼儿产生这样的意识;即奖励变成一种功利性可将换的条件,让幼儿觉得奖励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为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等价交换的实实在在的物质东西。这样极容易导致幼儿的功利主义思想,极容易扭曲幼儿人生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案例三:某周星期三下午的课堂中,幼儿老师正在教儿歌《小兔儿乖乖》老师说:“哪位小朋友表现的好,唱的好。老师就给谁奖励小贴纸(一种小贴饰品)。”每唱过一段后,幼儿老师就会奖励小贴纸,把小贴纸贴在幼儿的脸上或者是手背上。有的幼儿已经拿到了小贴纸,又悄悄的把小贴纸扯下来。幼儿老师以为她没有,便又奖励给她。歌曲教到一般的时候,教室里已经混乱不堪,有些幼儿开始比谁的小贴纸多,有的幼儿因为小贴纸掉了被别的小朋友抢捡走而嚎啕大哭,也有幼儿为了拿到小贴纸扯开嗓子大声唱歌,希望老师能够奖励他小贴纸。无奈之下,幼儿老师只好把多媒体打开给幼儿们看动画片来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了。

实例四分析,在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中,绝大多数幼儿教师都认为儿童身上的优点比缺点更重要。如果某个幼儿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和进步,那教师也会做出积极的评价,尽管这种评价是比较简单的。如果某个幼儿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那么幼儿教师会尽量做出中性的评价,轻描淡写的指出幼儿在某些方面只是暂时落后罢了。而我们的幼儿老师不仅不会这样做,反而在奖励这个幼儿时,就会习惯性地拿另外一个幼儿做反面教材,这样会导致幼儿们在他们自己的生活范围内的幼儿们分为三六九等,从而使幼儿们自小产生优劣思想,此时在同一个幼儿班级里,大家已经有了优劣的观念,更可怕的是有些幼儿已经给自己贴上劣的标签。有的幼儿认为自己天生比别的幼儿聪明、高贵而产生骄傲自负的思想;有的幼儿则会觉得自己生来就比别的幼儿要笨拙,而产生自卑的思想。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利于幼儿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案例四:某星期五下午某某幼儿园某中班,幼儿园老师给李某幼儿奖励小红花,在给李某幼儿戴小红花时,幼儿老师对李某幼儿做了评价和奖励他小红花的理由;李某小朋友听老师的话,上课认真听讲,然后又说张某小朋友拿不到小红花,因为张某小朋友不听老师的话,上课乱跑,捣乱,说话,不守纪律,不好好做操,这时便不断有幼儿上前向幼儿老师告张某的状,好像要和张某清界限一般。课间游戏的时候,便没有幼儿和张某玩耍,张某也似乎不愿和大家在一起玩,上课的时候似乎也自甘落后,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也不听老师讲课,也不回答问题,也不再捣乱,只是趴在桌子上耷拉着脑袋,一动也不动,似乎和这个课堂没有任何关系,偶尔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什么也回答不出来,被同班幼儿嘲笑,又默默的回到座位上,似乎认定了自己学不会什么东西,似乎认定了自己就是不如别的幼儿。

三、幼儿园不当奖励的原因

纵观以上四个案例中,不难发现,这些案例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中频频出现,存在着普遍的现象,导致这些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不少幼儿教师对奖励幼儿有认识上的误区,幼儿教师认为奖励多对幼儿的发展有帮助作用,但是这些幼儿教师在应用奖励的过程中对于细节不能够把握好,如奖励的时间、手法、口气、表情等等。以至于事与愿违,在不当奖励过后便出现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由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据笔者调查的结果显示可知,在某某幼儿园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幼儿老师不到百分之三十,作为某市幼教机构的领头羊尚且如此,且不说条件更差的其他幼儿园。不少从中小学调来的幼儿老师,虽然入园后接受了不少的幼教专业技能培训,但是对于一些教育细节上还是不能够达到专业幼儿教师的要求和水平,尤其是一些幼儿教育的理念,更是非专业幼儿教师所不能够理解的。

还有幼儿园中的教育目标评估技术不到位,众所周知,学前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的教学目标来说,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更难于被评估。所以幼儿教师的压力不是很大。没有就没有动力,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尽心尽力或者有所懈怠。

四、幼儿园中不当奖励现象对策

针对以上四个案例的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避免奖励的不利影响。

很多幼儿老师对孩子奖励时,就用物质奖励打发幼儿,这种奖励是要适度的。幼儿老师对幼儿进行奖励时,不可多用物资方面的奖赏,固然物资奖赏和精力鼓励一样,都是奖励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但多用物资奖赏,则会对孩子发生一些不良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在课堂活动的奖励中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兼顾,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而且精神奖励多于物质奖励效果会更好。相比于物质上的奖励,精神上的奖励会给幼儿带来更为深远的积极影响,还可避免让奖励变成功利性可交换的条件。

幼儿园一方面可以逐步提高幼教专业人数在幼儿老师中的比例,例如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增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亦可加强幼儿园非幼教专业毕业老师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在园幼儿老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而且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幼儿能够一直处于主动状态,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

为了调动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强化管理,切实提高保教保育质量,幼儿园管理者应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套切合本园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评估制度,来促进本园幼儿老师的尽心尽责。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努力培养本园教师的责任感,幼儿教师的责任感应该是极其强烈的,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幼儿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留意幼儿的反应和变化从而避免出现不当奖励方式给幼儿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艳婷. 幼儿嫉妒心理的分析与指导[J], 教育导刊, 2010 (442).

[2]李生兰. 对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家长会谈的介绍及思考 [J], 幼儿教育2010 (475).

[3]佳玲.赵宣. 奖励的学问学前教育 [J], 幼儿教育2010 (03).

[4]郑金洲.教育通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5]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奖励自己作文范文3

论文摘要:在赏识教育理念的感召下,奖励在幼儿园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获得奖励是人性深处的渴望,奖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必要性,但奖励并非“灵丹妙药”,运用不当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要恰当地运用奖励,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就需要我们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牢牢地把握好奖励运用过程中的四“性”:指向性、适切性、灵活性、回归性。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奖励是施予生命的一缕阳光,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催化剂”,但奖励并非万能。对奖励有一个客观、公正、全面的认识,灵活把握其运用艺术,是保证奖励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前提。

一、奖励在幼儿园中存在的必要性

奖励是一种激励机制,它遵循着人性快乐的原则,能够营造出一份放松的心情与和谐的氛围,是人性所需。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由一定的需要所驱使的。他把人类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七个层次,其中前四个层次为基本需要,后三个层次为成长需要。由此可见,尊重的需要是人类所共有的基本需要,尊重包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他尊这一基本需要驱使人类寻求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关注和奖励,因此获得奖励是人类的精神需要,是人性深处的渴望。

恰当的自我意识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我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化的人与人的交往与相互影响和评价中逐渐形成的。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水平都比较低,表现出“依从性和被动性;表面性和局部性;情绪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他人的评价和态度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幼儿极强的“向师”性,使得幼儿教师成为影响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他人”。幼儿会将教师的奖励或批评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认识自己的依据,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奖励,对幼儿的认识和行为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这对于自我情绪、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高度一致性的幼儿来说极为重要。同时这与提高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紧密相连。正如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人类天性的至深本质是渴求为人所重视”,且幼儿在自我表现欲方面又胜成人一筹,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从人性的角度还是从幼儿自身成长的角度,奖励对幼儿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幼儿园教师不要吝音对幼儿给予恰当的奖励,让他们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快乐中成长。这也是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使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这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的体现。

二、奖励的负面效应

奖励固然必要,但并非一劳永逸。“奖”而不“励”的奖励“疲软”现象在幼儿园中时有发生。奖励的运用要讲究原则和策略,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

(一)偏态效应

迫于家长和社会对幼儿的量化评价的压力,幼儿教师不知不觉中会将奖励的目标一维化。更多关注的是幼儿在认知方面的表现,而在对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幼儿的多种个性优势在追求统一的目标中被淹没,潜能未得到合理的发现。同时受一维目标的影响,幼儿教师惯用的奖励方式是横向比较,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抬高了一个,打倒了一大片”。有些幼儿会对教师的奖励感到心理不平衡,有些幼儿则会因为目标的高不可攀对自己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这些都会导致幼儿人格的偏态发展。

(二)贬值效应

凡事皆有度,过犹则不及,奖励亦如此。“批发”加“甩卖”的廉价的奖励不能引起幼儿的心灵震撼。同时也会因为奖励的司空见惯,垂手可得,使其在幼儿里达到饱和状态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正如心理学研究所证明:如果持续地长时间地接受一种刺激.人们就会因“活应”的缘故而变得不再敏感,奖励也会因其轻而易得而贬值。幼儿会对奖励变得漠然,无动于衷,甚至他们会认为这种奖励不是出自真心的,只不过是老师惯用的手段而已。这不仅使奖励自身的身价大跌,且会影响到教师话语的“含金量”,使教师在幼儿心中的人格魅力滑坡。

(三)依赖效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某一行为的连续性正强化,会使得行为者对这种强化产生心理依赖。同样,幼儿长期接受奖励会使其在心理上产生对奖励的依赖和贪求。甚至对丧失奖励产生恐慌心理,受这种恐慌心理的摆布,他们会变得格外的敏感,格外关注周围人对其观点和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表现出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进而丧失了独立的、自主的、富有创造性的开拓自己人生之旅的活力,人生变得很被动,为了博得他人的奖励,只能按照他人撰写的脚本上演自己的人生之剧。且经常受奖励累计的优越感,不利于幼儿耐挫力的培养,不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

(四)“失真”效应

盲目的、随意的奖励是庸俗的,苍白无力的。这种缺少针对性,言过其实的奖励对幼儿无论其认知强弱都会产生“失真”效应。自我认知能力强的幼儿,会对老师不切实际的奖励感到难为情,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本没有取得与老师高度奖励相一致的进步,进而觉得老师的奖励失真了,甚至觉得老师的奖励充满了欺骗,只不过是哄自己开心罢了;而自我认知能力差的幼儿,老师的小题大作却让他们对自己“失真”了,他们会因而变得“自我膨胀”起来,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不能正确地定位自己。有时老师的一句笼统的、朦胧的奖励会让幼儿感到非常茫然。

(五)明星效应

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往往扮演着奖励权力的独裁者的角色,“最终花落谁家”,谁是奖励的最终得主,全由教师说了算。久而久之,幼儿产生“惟师独尊”的心理,此时在教师身上就会发生明星效应。幼儿会盲目地放弃自己的想法,不假思索地照老师说的去办。甚至会染上表里不一,虚伪的恶习。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幼儿丧失自己的思维准则,对事物缺少独特的判断,思维僵化,缺少创造性。

三、奖励在幼儿园中的运用艺术

针对奖励的作用,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这两种截然相对立的观点,并且都给出了大量的支持性证据。笔者认为奖励的作用不能归结为奖励本身,奖励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变量无条件地发挥作用,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奖励在幼儿园中的积极作用,就需要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把握好奖励运用的艺术。注意奖励运用过程中的四个“性”。

(一)指向性

宏观上讲,奖励的最终目标指向的是幼儿未来的和谐、全面发展,奖励是一种激励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不宜单纯·为了奖励而去奖励,不要把奖励当成教育的点缀。相反,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今天的奖励是为了明天不再奖励。我们为的是通过奖励去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同时让幼儿在接受奖励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宏观目标的指引下,奖励的具体内容的指向应是多元的。

从微观上讲,奖励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多指向过程。成人对儿童所实施的奖励基本上存在三种指向:“指向个人,指向过程,指向结果。指向个人的奖励即对幼儿给出一个整体性判断,如“你真聪明”;指向过程的奖励即对幼儿在行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策略的判断,如“你选择这种方法能节约出很多时间,不错!”;指向结果的奖励即是对具体的行为结果给出判断,如“你画的画很好看”。来自心理学的实验发现,在成功的情景中,无论哪种指向的奖励都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然而,在遭遇挫折之后,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接受个人指向奖励的幼儿表现出高度自责,放弃执行任务;接受过程指向的奖励的幼儿没有改变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仍然继续坚持执行任务;接受结果指向奖励的幼儿居于中间。之所以有如此明显的表现,是因为不同指向的奖励实际上教会了幼儿不同的归因方向。在认识到不同指向的奖励对幼儿的延续效应后,我们在运用奖励时要多运用指向过程的奖励,切忌把奖励随意与人格相联系。为了防止幼儿对奖励产生依赖心理,运用结果指向的奖励时也应慎重。

(二)适切性

奖励并非越多越好,亦非越夸张越好,而是要富有针对,有的放矢。奖其该奖之处,用于该奖之时,即奖励要适,适度,适时,进而收到实效。所谓适量即并非凡事均奖,性量.而是有所侧重,对于经历一番努力,几经周折最终才实现的良好表现,教师要毫不吝音地加以奖励;所谓适度即奖励要客观,实事求是,合情合理,根据具体的情形给予相应的奖励,力求准确,讲究分寸,注重实效,不随意拔高,任意夸大;所谓适时即奖励要该出手时才出手。心理学家德西的实验研究为我们明确了奖励出手的时间。他把学生随机分成两组解决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其中一组解答出一道难题奖励1美元,另一组没有任何奖励,结果发现,被奖励组在有奖时解题很努力,在自由活动时间很少有人继续自学解答,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无奖励组在自由活动时间仍然保持浓厚的兴趣,热衷于未解答出来的难题,这被称之为“德西效应”。从德西效应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幼儿缺乏内在动机时,是奖励该出手的有利时机,然而倘若幼儿已经对某项活动充满了兴,如再施予奖励,那么结果就会弄巧成拙,画蛇添足,削弱幼儿的内在动机。因此教师不要搞轮流式的普降小雨或找平衡的补偿奖励,而要诚恳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

(三)灵活性

所谓灵活性就是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全面深人地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对幼儿施予有所区别的奖励。

奖励要因人而异,一方面我们要把握幼儿的整体年龄特点,对于三岁以前的幼儿,由于他们的经验较少,对一些精神奖励的方式缺乏体验,可施予他们所熟悉的物质奖励,随着年龄的增长,可慢慢地过渡到精神奖励为主;另一方面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施予奖励,对于性格比较内向,胆小的幼儿要适当的多奖励,且奖励的方式也应含蓄一些,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信赖的眼神,一个轻柔的抚摸等这些无声的语言都会带给他们意想不到的动力,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而对平时娇气或有骄傲情绪,虚荣心较强的幼儿不宜过多奖励,且在恰如其分地进行奖励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指出其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助于他们进步。

奖励因事而异,即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受奖励内容。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不同,在相同的时期内每个幼儿心理发展的潜能不同,每个幼儿都有他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奖励幼儿时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把幼儿的差异视为一种教育资源,变横向比较为纵向分析,以幼儿自我为参照物,变奖励优点为奖励进步与提高,使幼儿从自身的进步中认识自己的能力。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专长和潜能,幼儿教师要善于为不同的幼儿创造最近发展区,使幼儿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得以充分发展。

奖励因时而异,即对自我效能感低的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即使细微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奖励,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对于自我效能感高的幼儿,如果在完成比较容易的任务时就给予奖励,会降低他们的积极性,他们认为这种奖励是对他们能力的低估,这时教师要延迟奖励,等到他们完成比较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再加以奖励,会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

奖励因地而异,即对于小进步、小闪光点,为了促使幼儿形成动力,可单独奖励;对于表现突出的,大家有目共睹的进步,可以作为典型在集体面前公开奖励,以发挥其榜样的作用,而对于具有偶然性的进步或良好表现,应及时就地表扬。

(四)回归性

奖励自己作文范文4

这天,家庭奖励政策出现一点问题――爸爸居然没有原因奖励了小子5块钱。小子好不得意,在我面前炫耀着。

前段时间,我帮小子收拾房间,发现丢了些玩具,生气间把小于的零用钱没收了。我对他说你要学着自己挣钱,做好事,一次给一颗星星,攒够十颗星星给一块钱。小子很开心,积极性也很高,毕竟是劳动所得嘛。

这次爸爸没来由的奖励搅乱了计划。可爸爸的话也有道理:“爸爸又不是经常给。”

大家讨论一下,给孩子金钱奖励政策到底好不好?让孩子自食其力的同时会不会又让孩子大看重金钱而忽略应尽的义务? (阿农)

凭栏听风(美国):

我一直主张对孩子金钱奖励,觉得对中国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更重要,因为中国家长的传统就是对孩子很舍得花钱。只是金钱奖励是将原来你会无条件给孩子的零钱和礼物转换成奖励的形式,让孩子体会到每一件东西的获得是需要他的努力的。同时,也让孩子学会如何支配金钱。学龄前的孩子可采取类似星星的方式,而学龄后的孩子则可用真实的钱.当然,也是要因人而异,若孩子太重金钱则要适当调整。要让孩子知道:有一些责任是应尽的义务,不能用金钱衡量。

我就是在金钱奖励下成长的,虽然钱全用来交学费,也不是为钱而学习等等。但我觉得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姐妹们只有用自己挣的钱(不是父母的,不是老公的,不是姐妹的)时才能放得开,很独立。到了美国,我就更认同这种教育方式。

从身边的例子知道,从小在经济上越独立的人越能上进,从而过上更好的生活。

Djnewsight(济南)

我持赞同态度,给孩子制定合理奖惩制度可以让孩子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但是也要把握度。

首先,制定了这个计划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要遵守。上述文中所说的爸爸没有来由的奖励5无钱,这样做就不对。给孩子金钱奖励可以,但是要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就会让孩子想办法去得到这意外之财,而不是正当所得,反而会给孩子指错路。

其次,孩子劳动所得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孩子的品质高尚也要进行奖励而且是高额奖励这样有利于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第三,孩子支配自己的钱不要做太多干涉。但是家长要进行合理的指导。

第三,孩子不能光用奖,还有要惩罚机制。只要以上几点都做到,孩子就不会太重视金钱,但是也会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如果自己乱花钱也会有合理的损失,从而从小学会理财。当然这所有的过程家长一定要在合适的机会给以指导。

一诺千金(北京):

懒、馋、贪、占、变!

我问诺诺金钱奖励好不好,诺诺跟我说了上面五个字,这是诺诺外婆对她的教育,小孩子不能懒、馋,因为懒和馋以后会发展为贪和占,最后变得不可收拾。做家务是每一个家人的义务,不做就是懒了,做了也是应该的,当然不需要奖励了。

老人们很注重观念的教育,吃苦耐劳不求回报更好,所以我们家里是不用金钱奖励的,而且教给孩子不能贪财、占便宜。

不奖励金钱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谈钱。

家中肯定会给孩子涉及到金钱问题,但是不用作奖励,生活中的消费情况也是可以跟孩子谈的,包括父母能挣多少钱,给孩子一个钱的概念是必要的。

奖励都是有目的的,那么可以连物质奖励也不用了,至少可以不用奖励这个词,父母给予孩子的都是爱心。

亭亭玉立(安徽合肥):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仅用好或者不好来做决断似乎本身就有点偏激。我觉得还是看孩子的个性而定。我的女儿亭在学琴时我们就采用金钱奖励――认真主动练习就可以得到1元钱,尽管这个奖励很少但是她却兴致勃勃。没多久攒到100多时我还带着她一起把零钱换成了整钱,小人还正儿八经地用这笔钱请我们一家吃了顿肯德基。但是一味地只用金钱做奖励势必会让孩子变得比较惟利是图,会逐渐让他干什么都要和你谈条件。所以奖励之后还要让孩子明白其实这只是爸爸妈妈给你的一种鼓励的形式,并不是真正地你就挣钱了,而且当你觉得烦或累的时候,大人给你物质奖励你也可以拒绝,因为钱并不是万能的,它买不到快乐和休息。不过这对小一点的孩子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金钱奖励适用于5岁以上的孩子。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往事如风(烟台)

过早地给孩子金钱奖励,会造成孩子金钱至上的心理。但上了大班的孩子,有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后,不妨可以使用金钱奖励的方法,让她明白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我也是今年才对佳佳采用金钱奖励的方法,不过我的金钱奖励只是象征性的。比如说,吃饭、练功、练琴、算术、懂礼貌、大方得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妈妈做家务等,做得好的话,都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收集到十朵小红花,就可以换一元钱(佳爸说我太小气了,其实我是想让佳佳明白“挣”钱的辛苦)。换来的钱,佳佳可以自己支配,我只是提一些建议。我发觉用了这种方法之后,佳佳不会每天放学向我要雪糕吃了,她会算计一下自己的这些钱,哪些用来买雪糕,哪些用来买她喜欢的其它东西呢。

angel9874(四川成都):

在我家,没有金钱奖励。看到坐在我对面写作业的依人,得,干脆把问题抛给她。

妈妈:依人,你认为收拾了自己的房间,或者考试得了好成绩,应该得到奖励吗?

依人。不应该,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学习也是自己的事。

妈妈:如果你帮妈妈洗了碗或者衣服,帮妈妈收拾了家,想要奖励吗,

依人:不要,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做这些事情是应该的。

妈妈:如果你帮助了家人以外的人,需要奖励吗?依人。还是不要,因为,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是应该的,大家应该互相帮助。

俄人的回答也是我的回答,看来母女俩的心是相通的。周围的孩子们都会因为做事或者考试拿到金钱不等的奖励,依人不羡慕,她有自己的观念。

桑榆(江西):

比如说孩子适时地帮助家长做些家务或者学习上取得进步采用金钱来激励,很不可取。首先,家务对一个家庭里来说,应该是家庭成员共同承担的,如果用金钱来鼓励孩子,长此以往,她可能会陷入到一种算计中,比如钱给得满意才做,或者学会讨价还价。学习方面也一样,因为取得了好成绩而用金钱奖励,很容易误入歧途,误以为成绩好就有钱了,或者更有甚者认为学习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而忘了寻找学习本身的乐趣。

建立孩子的金钱观念并不一定要通过金钱奖励。小丫的文具盒里有一本名为“现金支票”的小册子。而这本学生支票支出的不一定是现金,可以是承诺或者决心。比如我承诺和你成为真诚的朋友,或者我认真完成作业等等,期限可以是一学期,可以是一天,如果开出,就要兑现。这种玩的方式其实就是对孩子责任心的一种锻炼和培养。当然,家长也可以借此和孩子玩一些与金钱概念有关的游戏,尤其是初入学的孩子,正在学习建立金钱方面的概念。如果能摒弃功利的鼓励,而投入爱心的点缀,会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月光凝雪(广东)

我认为对孩子实行金钱奖励不适宜。

首先,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暗示,使孩子对做好一件事的本身意义不明确,觉得“钱”是行事的终端目的。

奖励自己作文范文5

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指导下,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与学习、交往等方面的管理模式。

我注重的学生自主管理,是充分利用奖励卡的优势,在各个环节,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在处理日常事物中的态度、情感、意志与能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自觉遵守校规、校纪,主动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说起奖励卡之价值,还得从它的渊源说起。

2006那年9月,我任教三年级的语文,我的侄儿也正好在我教的班级就读,他可是学校出了名的“猴王”,教过他的老师没有一个不感觉头疼的。为了一开始就能镇住他,我便找他聊了起来。我说:“到了我的班,还调皮不?”他说:“让我想想,要我不皮可以,要么你让我当组长,我也想当组长……”好家伙,跟我谈条件来了。总算当个组长也不是难办的事,但这个“官衔”我能轻易地给他吗?他够资格吗?可我又怎能轻易泯灭他的这种好胜心呢?于是我说:“好啊,别说是组长,就是课代表也没问题呀!不过,你当官,也得有人服呀。这样,我教你一招……”接下来,我便俯下身子,一阵耳语。

新学期伊始,我告诉学生:谁能在语文方面得到老师的表扬,谁就是最了不起的学生。凭老师发的“语文优胜卡”,每组中表现最好的当语文组长,全班最好的当课代表。机会属于每一个人,不过,优胜卡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每一次做好语文作业,每一次发完一次言,每一次快速背掉一课书,学生就特别兴奋,因为他们又有机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老师亲署的“语文优胜卡”啦!

此后,班内呈现出好学上进的景象:原本学习较认真的学生上课更认真了;学习一般,甚至成绩偏差的学生上课不但注意力集中了,而且课后也能自觉、认真地读书写字呢!因为他们盼望得到“语文优胜卡”,盼望能当“官”,盼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我看到灿烂的笑容时常在他们小脸上荡漾。我那“猴王”侄儿更是起劲得不得了,再加上我课后给他开开“小灶”,他手中的卡是越积越多。

课间十分钟里,我经常看到学生们手里拿着我发给他们的“语文优胜卡”乐滋滋地数着:“一张,两张……我有十张啦!”“我有20张呢!”“我马上就可以当组长……”

小组中最先积满50张卡的,如愿当上了语文组长,行使着当组长的特权。全班最先积满100张卡的,终于当上了语文课代表,行使着当课代表的特权!我那调皮猴侄儿既当组长,又当课代表,不知有多神气。

语文是大家都能学好的,组长、课代表,也是大家都有机会当上的。当组长和课代表带给学生的是:学习的自信、成功的喜悦、无上的荣耀以及在“优胜卡”光环照耀下的阶梯式的成长。

我庆幸,我从学生希望得到肯定这一“坎”上,摸到了一个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门道。

一次尝试,让我意外地找到了让学生积极向上的诀窍。于是我想,我何不乘胜追击,用此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自主化管理呢?于是我和一些老师们一起开始尝试利用奖励卡的优势,在各自的班内对学生展开了自我完善的管理活动。然而,一路走来,大家觉得是一路收获一路困惑。

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是个很窄的研究范畴,理论工作者多在解决基本问题时,堆砌了一些想当然的理论模型,并没有考虑到一线实践到底需要怎样的理论形态,因此,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并没有满足实践者的需要。现在能搜索到的关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文字,绝大多数是一线教师形成的一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经验总结,既没有理论品味,内容阐释也不系统,尤其是运用奖励这种肯定教育的模式来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理论文字就少之又少了,于是,一线实践者因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有失偏颇,更多关注了自己已经理解的、能操作的内容。

有的老师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理论,并开始尝试在实践中用肯定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阻碍重重,效果也不容乐观,原因在于:1. 学生已习惯于“被管理”;2. 教师不放心学生自主管理;3. 学生缺少自我管理的舞台; 4. 教师缺乏系统的激励措施;5. 班级文化不能引领内在诉求;6. 学校缺乏相应氛围和体制。

综合当前班级管理中“奖励机制”的偏差现象,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做一番审视。但是通过班级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渴望能有自我调控,进行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从而希望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因此,我们乐此不疲地实践、追求着“自我管理”与“奖励机制”相融无痕的境界。

心理学研究表明,奖励是儿童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评选方法,适当奖励儿童对塑造儿童行为和培养良好的品德是十分有利的,它能起到控制儿童品德发展方向的作用。

小学生都争强好胜,喜欢表现,巧妙地利用这一心理适时地奖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和实践,笔者找到了一种奖励机制和评价方法――奖励卡法,该法既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 巧借奖励卡,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自我约束,现代班级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只有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充当合适的角色,他们才感觉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班集体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所以在工作中,我积极地给他们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我管理,施展才干的舞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作为班主任,我本着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指导思想,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在我们班里,除了十个班干部外,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工作,如,检查长(天天检查红领巾、胸卡的佩戴情况)、保管员、体操教练,视力官、灯长、门长、窗户长、餐桌长、黑板长、图书馆长、小交警(管同学安全的)、卫生管理员等,先有一个月的试用期,然后接受师生的考核,合格的话,就开展岗位的授奖仪式,即给他们分别授予写有各种岗位的奖励卡,佩戴起来,继续行使权利。

这样一来,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了自己的地位、任务,他们不仅有了自我表现的好机会,更增强了集体观念和主人意识。如魏春福原先脾气倔强,谁管都不理睬,事事都认为自己有理,感觉是别人委屈了他。本学期选举他当体操教练,他可高兴了,听他家长反映,他回家那个高兴劲儿是甭提了。每天做广播操时,他管得可起劲了。为了使大家能听他的,他回家到网上寻找了关于如何准确做操的资料,并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做得很到位,检查时,如发现有人做得不到位时,他会很热心地去指点。由于他管别人时,别人都很听他的,有人还会谢谢他。所以,当别人在某方面管他时,他表现得也不再那么倔强了,也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帮助了,各方面也变得积极多了。

另外,我利用晨会、班队会活动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竞赛激趣强化独立性意识。我还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例如,我实行每天的“夺彩旗卡”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升华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我还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我首先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设立各种奖项,如劳动能手、小画家、小歌手、舞蹈明星、小作家、优秀小主持、故事大王、守纪标兵等,我只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

二、 巧借奖励卡,构建管理评价体系

班级管理的“治”是为了不“治”,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纪班规,使学生们有所约束,达到以“法”治人的目的。班级奋斗目标可以凝聚学生的思想,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向心力。

如我根据班级情况引导学生从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确立班级管理目标。再把这个目标交给学生讨论,修改通过并每人签字。同样让班干部照着执行进行量化,然后张贴,要求学生按目标去做,并制定自已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由于目标是自己订的,所以当出现远离目标的情况时,只要提醒一下,他们就能意识到自已的错误。

“班级实行量化管理,学生实行自我评价”,是一种目标具体化的管理方法。量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竞争机制,评价科学,有利于班与班之间公平竞争;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班级荣誉感,增强学生爱班级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锻炼、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总之,这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思想。为了让学生会自我管理,我将班级的各项工作细化到人,交叉管理,让学生明白他们每天要做些什么,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也都是被管理者,让每一名学生都参加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目标,这样就能有效地对班级的各项工作进行调控。

一个目标若达成了,可以到老师那儿领回一枚雏鹰奖卡,留作纪念。这个目标达成了,再实行下一个既定目标,这样螺旋上升,使每个学生都有责任感,班级工作也能上一个台阶,同时也让每人名学生都有成就感,他们也会对班级工作献计献策,每天的常规工作就能做到位了,班主任的工作也就轻松了。

学期结束时,可以凭获得的雏鹰奖卡参评三好学生和优秀队员,以调动同学们工作的积极性。

三、 巧借奖励卡,掌握管理方法

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在自主管理中对学生要扶放有度,放手让学生管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

学生在工作中总会表现出稚嫩的一面,需要班主任去指导,去组织,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如新干部班子组建前,必须由申请人填老师奖励的意向卡,上面有老师的友情提醒:竞选的设计、操作过程,让学生有一定准备,并作好动员工作;在班干部上岗前,奖培训卡,上面有一些岗前培训的小知识,如表册如何记载,怎样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等。同时,通过每周的班会和其他途径,对班级现状了如指掌,随时掌握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有放有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而有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下一步工作。

四、 巧借奖励卡,形成管理合力

教育好学生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而且班主任一人是难以实现的,所以要经常与科任教师联系了解学生情况,科任教师手头也有各种奖励卡,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管教管导。

另外,从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还必须充当好家长的“知音”,细心观察、仔细了解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法,注意掌握家长与学生的融洽点,架起老师、学生、家长三者共同提高的桥梁,达到知已知彼、互相了解、相互信任的目的。可以说,天下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每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取得一点进步时,家长的脸上总会洋溢灿烂、幸福的笑容。所以我常常发奖励卡,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保证学校、家庭 、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学校对学生的在校“行规”和学习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展示,给家长发喜报,并利用广播、电视、展牌等形式进行宣传。各班设学生展牌,没有评上优秀的学生采取重点帮教,实行“二帮一”,评比结果记入学生档案和素质报告单发到家长手中。只要谁学习一有进步,我不光会把这消息写在家校联系本上告知其家长,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并让其在对照、检查、提醒中找差距,找原因,发现进步,体验成功,激发信心,进而在日常的行为中养成习惯。让家长协同学校一起正确引导、督促、教育学生在家做到自觉、自律,自己管理好自己,不要过于溺爱或放纵孩子。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作用下,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事半功倍。

五、 巧借奖励卡,巩固自我管理能力

能力的形成需要时间,需要不断强化巩固。制定目标、设置任务、及时总结、定期表彰,这样会使学生重视每一次自我管理上的点滴进步,消除畏难情绪,产生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感;让学生从被迫的自我管理到自觉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遇事就会产生自我管理的兴趣和内在动力。

例如,我要求班干部根据各自分工,每天早晨利用晨会时间把昨天各自分管的情况,在班级公布,包括好人好事,违纪情况,及时记载在班级公报上。我呢,只需在星期一班会时,根据一周内观察、记录的情况作一总结,评出本周优秀学生。班里还设立了一些奖,例如“智慧星奖”,我把上课积极动脑筋回答问题的学生记下来,每周评一到二次,优胜者评为智慧星,并在“智慧之翼”的表扬栏中奖上小红花。对于一些后进生,我们更不可以置之不理,于是我设立了“学习进步奖”,并设计了一份表格,贴在“我的进步最大”栏目中,还会在进步栏中贴上小红花。获得智慧星奖和学习进步奖的同学还可以领到一张“免写作业绿卡”,在自己没工夫完成家庭作业时拿来代替。我还设立了“文明小组奖”,我先设计好表格,然后每周把小组的纪律分、卫生分、学习分记录到表格中,每月评一次,优胜组评为“文明小组”。文明小组可以享受额外的奖励:可以集体帮老师处理学校事务。(他们认为帮老师做事是无上光荣的事)。

这些奖项的设立,为全班同学创造了成功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看到了进步,看到了成绩,以此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然后各小组总结,每个学生在小组内认真反思一周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订出下周目标。这样以表扬为主,多激励少批评,多给学生以成就感受,对一周来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去反思,给他们以机会,巩固已有的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的评比考核办法遵循易操作、好把握、有实效的原则,由值周班干部平时检查记载,班级对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有考核细则、评分办法,学生随时可以对照自查,扬长避短。 科学化的评比使班级潜在的竞争意识更加明朗化、公开化,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没有一个学生和小组愿意落后。杜绝了安全事故,违纪事件,学生轮流当干部治理班级,做到干部自己选,班级自己管,班规自己订,班会自己开,优生自己评。学生不仅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改变了“只为自己,不管别人,只要自己过得好,不管班级糟不糟”的自私心理,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向上的良好风气。

奖励自己作文范文6

一、奖励旅游市场的特点

作为一种高品位、高消费、深寓文化内涵的享受型特殊旅游活动,企业可以通过奖励旅游来达到加强企业团队建设、激励员工、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增进企业与经销商还有客户的关系、维护企业已有的销售网络和扩大销售渠道、树立企业形象等目标。奖励旅游主要有以下特点:

1、针对性奖励旅游主要是针对那些有能力并且愿意采取旅游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的公司及企事业单位。在广东,奖励旅游的目标市场主要是有实力的外资企业还有一些大规模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奖励对象大多是对公司做出较大贡献的员工、产品经销商以及企业品牌的VIP客户。

2、创造性奖励旅游是一种创造性的旅游活动,它必须创造与众不同的体验才能给奖励旅游者留下难忘的经历。同时奖励旅游并非一种简单的提高接待标准的豪华旅游,而是要融入企业管理目标的具有创意的旅游形式。

3、高端性一方面,奖励旅游的企业绝不允许把奖励旅游者当作普通旅游者来接待。所以,奖励旅游无论在餐饮、住宿、交通、接待、游览、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均体现出高档次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奖励旅游需求的档次高,加上奖励旅游团队规模大、回头客多,使得奖励旅游服务公司可以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

4、文化性奖励旅游要求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专业化产品,而且要将企业文化与理念尽可能的融入到整个活动的计划与内容中,并随着奖励旅游活动的开展,企业文化能逐步体现出来。同时一些具体活动的安排也要和公司的文化相符合,奖励旅游是富有浓厚人情味和深寓文化气息的活动项目,处处体现鲜明的企业文化。

二、广东省奖励旅游市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选取广东信誉较高的40家奖励旅游服务公司进行调查,问卷通过电话访问、直接发放、委托奖励旅游服务公司实习的同学代为发放三种形式发放,问卷的平均回收率为80%,经严格审核回收的32份问卷都有效,有效率为100%,然后通过数据统计方法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广东奖励旅游市场的开发现状。

1、政府支持不够和缺乏市场调节机制近年来广东省的奖励旅游市场在不断发展,但政府政策支持还是不够,重视也不足,没有意识到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拥有数量最多的企业资源,加上受港澳文化的影响,自然而然形成了中国奖励旅游市场发展的中心,一年两次的广交会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客商,给广东注入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但是政府没有把奖励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朝阳行业和特色行业来重点对待。此外,广东省目前对提供奖励旅游服务的企业没有规范的标准,也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模式,以致经常会出现恶性竞争等一系列的问题。

2、提供奖励旅游的产品形式单一虽然广东近年来不断在强调要发展建设旅游强省,推动企事业单位开展奖励旅游、福利旅游。但据调查可知提供奖励旅游服务的时间并不长,大部分不超过十年,很多提供服务的企业都是近几年才逐渐涌现出来的。而且奖励旅游服务公司设计奖励旅游产品一般是举行会议和游览观光,虽然业务考察和主题培训也有涉及,但比重比较小(图1),所以形式单一。加上奖励旅游行程都是由奖励旅游服务公司推荐给企业,企业本身参与较少,更加难以提供多样化的适合企业的产品。

3、缺乏明确定位和企业品牌优势广东奖励旅游市场定位不明确,加上企业也缺乏独特的优势,难以完全瞄准自己的目标市场。在奖励旅游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驱动下,近年来广东省各大中小型旅行社还有一些酒店等都竞相提供奖励旅游服务,提供的产品缺乏明确的主题形式,缺乏独特性,进而提供同质化的产品必然会引发价格战,以争夺有限的客源,同时也难以满足顾客追求独特性奖励旅游服务的需求,市场必然难以持续发展。

4、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由于奖励旅游是会展(MICE)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奖励旅游专业的人才通常是由会展专业培养出来的,奖励旅游目前还没有一套独立的教育、培训体系。同北京、上海这些会展及奖励旅游教育相对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广东省会展相关专业教育有待提高,专业人才难以满足奖励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奖励旅游教育没有引起高校和教育行政部的充分重视,设置相关课程的高校虽然逐年有递增的趋势,但还是比较少,加上社会上没有相应的培训机构。专业人才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奖励旅游的发展。

5、营销方式有待创新如图2所示,在提供的各种营销方式中,媒体广告所占比重比较大。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在广东最普遍的是利用专业报刊杂志进行宣传,,还有一种很常用的方式就是熟人关系介绍。广东省很多奖励旅游服务公司也有通过介绍成功经验,介绍奖励旅游会给企业带来的好处等直接上门推介的营销方法,但效果都不突出,而且只有很少的奖励旅游服务公司通过参加旅游展会来宣传自己。另外,根据访谈资料得出,各奖励旅游服务公司的营销费用都很少。广东的奖励旅游服务公司针对企业的奖励旅游宣传频率也较小,很多奖励旅游服务公司特别是一些小企业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宣传计划。

三、广东省奖励旅游开发及营销策略

1、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和加强对行业的重视作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广东省有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优势,加上很多跨国企业落户广东,为奖励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我们应该把奖励旅游市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兴产品和特色产品来重点抓、大力办。此外,还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来制定统一的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推广方案,提高公众对奖励旅游的意识。同时,作为拥有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的广东,可以适度的调节税收政策,以此来拉动奖励旅游的发展。

2、提升奖励旅游企业实力,打造强势品牌奖励旅游产品不仅要有“独”、“特”意识,而且应该“惟我独优”、“惟我独有”,融高端性、独特性、创造性、文化性、趣味性与纪念性于一体。应该在行业资源优化整合的基础上,成立一批专门经营奖励旅游业务的专业奖励旅游公司,并打造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企业品牌。奖励旅游企业还要具有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能力,从而打造企业独特的品牌优势。品牌的影响意义深远,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强势品牌的产品市场份额远远高于其他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一个企业是否拥有强势品牌决定该企业在奖励旅游市场的地位。奖励旅游本质上是一项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作为经营“文化”经济的旅游企业,自身要注重文化内涵的建设,才能创建出名牌奖励旅游产品和名牌奖励旅游企业。

3、培养奖励旅游人才,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在奖励旅游行业中,奖励旅游人才的专业能力对奖励旅游顺利实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培养适应广东奖励旅游业发展的人才。学校根据企业需要的人才要求进行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使学生术业有专攻,可以适应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能吻合学校培养人才的宗旨:就是学生能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例如深圳大学的高尔夫学院和高尔夫企业保持着长期的合作的模式。同时,奖励旅游服务企业也可以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使奖励旅游人才更加专业化、国际化,从而在整体上来提高服务的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