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范例6篇

英汉翻译

英汉翻译范文1

论文摘要: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着翻译症这一诟病。文章首先介绍了翻译症。然后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理解、表达、审校三个阶段翻译症的一些表现形式。总结出翻译症的根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什么是翻译症

英汉翻译把英语表达的意思用汉语表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的目的,译文的基本标准一般为“忠实而通顺”。所谓的忠实指的是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和并且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在忠实的基础上译文还应该修辞正确、逻辑合理、语言精简、文理通顺,即所谓的通顺。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一,行文结构与遣词造句的习惯也相去甚远,语际转换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这种矛盾不断妥协的过程。著名学者、翻译家余光中将其形象地概括为“比如英文译成中文,既不许西风压倒东风,变成洋腔洋调的中文,也不许东风压倒西风,变成油腔滑调的中文”。但在英汉翻译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英语的先入为主,矛盾对峙的结果往往一不小心西风就压倒了东风,译出来的文字便“不中不西,非驴非马,似通非通、诘屈聱牙”;让人看起来“看起来碍眼、听起来逆耳、说起来拗口”。尤今·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提到了这种现象,专门造了一个词——translationese。翻译症不但严重影响译文的质量,而且会影响汉语语言的纯洁性,不利于汉语语言的健康发展。

二、探寻翻译症的原因

英汉翻译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作,理解、表达、审校三个翻译阶段,任何一个阶段处理不好都可能导致翻译症的发生。

(一)理解阶段

理解的过程就是对原文进行语言分析(比如词汇、语法结构等)、语境分析(上下文含义、篇章语体结构等),并力求透彻领会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

例1:Galileo’s greatest glory was thatin 1609 he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turn thenewly invented telescope 0n the heavens toprove that the planet revolve around the sunratherthanaroundthe earth.

原译:伽利略最大的荣耀是他在1609年第一个把新发现的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以证实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寻转。

分析:翻译只理解了原文的表层意思,机械地将glory理解为“最大的荣耀”,导致最终的译文令人费解。翻译时如果只考虑原文的表层意思,简单地依照字面意思理解,结果往往言不达意。通过例1的上下文可以看出,它指的是伽利略借助科学手段第一次用试验的方法证实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转这一事迹。原文的正确译法为“伽利略最光耀的业绩在于,他在1609年第一个把新发明的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以证实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运转”。

例2:It doesn’t matter to me as longaS I get something between my rids and mybackbone.

原译:没有关系,只要有点东西放在我的肋骨和脊骨之间就行了。

改译:没有关系,吃点东西,填填肚子就行了。

分析:人的肋骨和脊骨之间是胃,getsomething between onffs rids and my back-bone等价于get something to eat。这是一种非常幽默的说法,英美人喜欢幽默,翻译时要学会理解他们的幽默感。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如果直接按照源语理解,往往语义不通,不合逻辑,不知所云,败坏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表达阶段

表达是翻译的重心,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正确理解原文这一前提外,还要依赖于对目的语的修养程度和对这两种语言的把握。

例1:The students in a cluster and lifttheirhandswhentheirnames are called.

译文:学生们站在一起,当他们的名字被叫到时,就举举手。

分析:译文显得不够流畅。英语属于形合语言,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需要功能词加以连接,而汉语属于意合语言,词语或者分句之间往往不需要词语来连接。所以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原文中诸如连词、代词、介词之类的功能词,往往需要略去不译。英汉翻译时,如果漠视这种差异,见when就译成“当……时候”,每遇修饰语就用“的”处理,将导致翻译僵化,翻译症严重。

例2: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the operations of the common mind Can beby no means com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acquiredby a sortof special training,

原译:它被许多人想象成这样子: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的思维过程相比,这个思维过程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分析:例2将“itisimagined”的被动结构机械照搬,译文“它被许多人想象成这样子”读起来别扭。译者忽略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汉语比英语更习惯于用主动语态。这种情况如果不采用一定的变通手段,化被动为主动,而是刻意忠实于原文的表层形式,译文就显得不地道。

例3:I have sought love,first,becauseit brings ecstasy-1 would have sacrificed allthe restoflife for afewhours of this joy,

原译:我追逐过爱,首先因为爱能带来狂喜——我宁愿牺牲我所有的余生来换取这片刻的幸福。

分析:可以改译为“我追逐过爱,首先因为爱能带来狂喜——我宁愿倾我一生来换取这片刻的幸福”。由于语言结构体系的不同,英语语言具有相当的清晰性、分析性和逻辑性,而汉语则模糊性、跳跃性和圆融性见长。如果忽视了这种特点,认为中文不够精确,不够科学,而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味地借助一些词加以规范,向英文考虑,译文往往不伦不类,适得其反。仔细分析一下,“我所有的余生”并不比“我的一生”精确多少,而且汉语中的余生常指老年人的晚年,或者大难后侥幸保全的性命,这和原文的意思想去甚远。

例4:It is as significant as a game ofcricket,

原译:这件事如同板球赛一样重要。

分析: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译文“息有”翻译症,其实不然。是不是患有翻译症,有时关键还要看翻译的目的和接受者是谁。如果接收者文化水平不高或对“板球赛”不甚了解,那么这种表达肯定很难理解。但在英国板球是人们最热衷的运动,板球赛是男女老少都关注的事,所以有时这样的异化翻译还能更好地传达异国风格。

(三)审校阶段

审校是初步译好原文后,进一步全面查实工作的一个后期阶段。译者细致地通读译文草稿不仅可以对内容的忠实性、问题的切实性、译语的可读性进行甄别、查证、修改、点定,还可以进一步解决理解、表达阶段尚无定论的问题。纽马克主张,译者应根据文本的难以程度,花费翻译所用时间的50-70%来审校自己的译文。

通过以上对翻译各阶段中翻译症的一些表现形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翻译症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还是上述三个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解阶段未透彻理解原文、表达时片面强调忠实,从形式上照搬原文而忽视汉语的遣词造句特征,审校工作不认真。

三、如何减少、避免翻译症

(一)篇中求句,句中求字

1、吃透原文。对原文的理解不能见字不见句,只见树木不见树林,需要结合其篇章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语境。此外,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体系、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译者一定要增强责任心,从开始阶段就要摈弃不求甚解、得过且过的作风。

2、用汉语的思维和表达再现原文。在透彻、准确表达原文的基础上,应摆脱英文的字面束缚,充分考虑英汉语言在表达形态上的种种差异,用汉语的思维和表达方式重构译文。

(二)要掌握合理的翻译技巧

科学合理的翻译技巧可短时间减少翻译症的发生。

首先要把握合理的翻译标准尺度。翻译症的发生就是翻译标准走了极端。忠实和通顺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一定要统筹兼顾,把握好尺寸。

其次要灵活运用转性、变态、增补、省略等多种翻译手法,以达到变中求信、变中求顺的目的。

(三)养成良好的审校习惯

审校是翻译的一个重要环节,译者一定要谨慎,切实把好这一关。建议译者最好放一段时间再来重新审查自己的译文,如果还不行,可以寻求他人帮助。

英汉翻译范文2

翻译不是生硬的“对号入座”,但也不是难得“高不可攀”。在翻译的过程中,理解是前提,表达是以理解为基础的。只有正确理解原文的语言结构,才有可能产生正确的译文。当然,翻译也不是无章可循的。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就初中生如何做好英译汉翻译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教学建议,试图通过分类讲解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几类翻译技巧。

一、语序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不同,在面对一个英语句子的时候我们要教会学生先分析语言结构,然后再判断翻译时是否需要对句子的个别词语进行适当调整。

1.顺序一致。大部分的主语从句和宾语从句,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一般不需要改变它在原句中的顺序。如,Whatever is worth doing should be done well. 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应该做好。I don′t know that he swam across the river.我不知道他游过了那条河。这一类翻译是最简单的,学生一般不会出现错误。

2.顺序需要调整。在英语中,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和条件等的状语(从句)位置比较灵活,既可放句首,又可放句尾,但在翻译成汉语时我们应作适当的调整。如,Miss Wang has been working in this hospital since she graduated from college.王女士自从毕业之后一直在这个学校工作。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比较灵活,放在句首和句末都是完全正确的,但在汉语中,我们是万万不能放在句末的。又如,Fish can′t live without water.这里without water提供的是一个条件,在汉语中我们习惯将条件放在句首,所以,这句话翻译成汉语应是:没有水鱼就活不了。在做这类句子翻译中,我们要先通过大量类似句子的呈现,让学生通过翻译发现规律,自己分析得出这个结论,以后再翻译这类句子应该不会成为难题。

定语从句以及介宾短语做后置定语本身就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知识点,学生在理解句子结构的时候本身问题就多,翻译自然也就难上加难了。针对这一问题,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句子主干,理解句子的大体意思,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调整语序。如,The man who is standing by the window all the time is Mary′s father. 这个句子是个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先引导学生找出句子的主干是The man is Mary′s father. who引导的定语从句是用来修饰中心词the man的,所以在翻译成汉语时按照汉语思维修饰成分应放在中心词前面,正确的译文应是:一直站在窗边的那个人是Mary的父亲。

二、省略

翻译不是一个词对一个词的相互转换,把英语翻译成汉语一定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与英语相比较,汉语里代词(尤其是人称代词)和连接词(尤其是并列连接词“和”)用的不多,因此英译汉时,应避免过多地使用代词和连词,以免造成译文的生硬不自然。如,The average American changes his or her job nine or ten times during his or her working life.正确的译文应该是:普通美国人一生中换九到十次工作。两个his or her均不翻译。They have courage and do not give in easily. and在翻译时也省略不译,所以正确的译文应该是:他们有勇气,不轻易屈服。

此外,英语里有冠词,汉语没有,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不定冠词(a, an)除了表示“一”这个数量概念时需要译出之外,其他情况往往省略。定冠词the在英译汉时,如果名词前不加“这个、那个”就能清楚表达意思,那么the就可以省略不译。如,The use of English is sometimes a necessity.译文是:使用英语有时是必须的。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都不译。

英语中有大量的介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每个词都译,表示时间、地点和与名词搭配的介词都可以省略。这些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判断。

三、词性的转换

英语和汉语在词的分类上大体相同,词类的语法功能也相差无几,然而,翻译时句子却未必能英汉对应,词类转换是经常出现的。囿于大多数中学生的水平,他们在做这类翻译时往往考虑不到这点。所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传授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要多通过例句的呈现来达到学生理解的目的。常见的词类转换有动词、名词的转换和形容词、副词的相互转译。

1.英语中具有动作意义或动词变来的名词都可转译成汉语动词。如,They are waiting for a sight of the Queen passing by.我们将这句话翻译成汉语则是:他们在等候观看女王经过那儿。sight由英语句子中的名词转变成了汉语句中的动词。又如,We can house you if the hotels are full. house是动词,但在翻译中也可转换成名词,即:如果旅馆都客满了,我们可以给你提供住处。

2.由于英汉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有些形容词和副词之间也可转换,有时这种转换是随着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转换完成的。如我们已经将英语名词转译成汉语动词,这时与其相关的形容词应转译成汉语副词。同样道理,当把英语动词转译成汉语名词时,修饰该动词的副词应转译成形容词。如,The students may be happy to read the newspaper(形容词).学生们十分高兴地阅读报纸(副词)。

与英语句子只有一个谓语动词相比较,汉语里动词用的比较多,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英语的不少词类都有可能转译成汉语的动词,这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积累。

当然,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没有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捷径,技能的习得需要我们细心观察、不懈努力。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翻译技巧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记住翻译是英语学习技能之一,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不断反复地训练才能习得。在日常学习中应该多进行英汉对比,多背诵经典名篇、好词好句,并且尽可能多地了解英美文化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在教师的谆谆教导下和学生的孜孜努力下,英汉翻译不再会是一个让学生望而生畏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万彪等编著,《高级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英汉翻译范文3

关键词:翻译 汉译英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218-02

考试文章汉译英的翻译有章可循,但由于翻译涉猎内容广泛,考生译文颇为生硬,或捉襟见肘。该文为初学者对长句的切分、句子逻辑分析、词汇选用以及英语思维下翻译行文提供一些技巧。

1 准确把握长句的切分

翻译考试一般为时政类翻译。此类文章原文文体十分正式,逻辑非常清楚,找准逻辑是做题的第一步。一般采用三步走战略,具体是指,中文长句中第一步给出理念指导方针和原则;第二步具体阐述在这种方针原则的指导下都做了什么,或者要做什么;第三步给出结果或者要实现的目标。具体行文时,可以按照以上逻辑先分出三部分,再根据每一步信息的多少进行二次切句或者灵活整合,如果其中一部分过长,可以切分之后翻译,若某一部分信息量较少,则可以与前后两个部分整合进行翻译。

如,同时我们也将反腐作为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方面,通过坚决反腐来有效遏制有贪污、收受贿赂、渎职等产生的“灰色收入”,切断权钱勾结的链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分析:该段选择刘晓明大使的演讲稿,遵循“三步走”的原则,对该段落进行逻辑整合,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属于“理念原则和指导方针”;第二部分属于“策略”;第三部分属于“实现的目标或达成的结果”。

再如,中国海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双赢、责任、诚信、创新、关爱的企业理念,实施协调发展、人才兴企、科技创新和低成本战略,坚持特色发展道路,推动公司的高效高速发展,努力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

分析:按照三步走原则,将段落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念或者原则;第二部分为措施;第三部分为目的。但是第二部分“措施”为四字结构,翻译时需要解释,造成英文句子较长。所以可以将第二部分“措施”再次进行切分断句,使句子长短适中。

2 句间逻辑

切分句子之后,我们本可以对句子逐个翻译,但需要考虑如何将散乱的句子串联起来。汉语重意合,句子之间常靠内部的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所谓“形散而神聚”;而英语重形合,句与句之间往往靠各种语言形式紧密结合。所以考生在进行汉译英翻译时,首先要确定汉语句子内部的逻辑,再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添加句间关联词或转化为从句,体现句间逻辑关系。

比如,我将时政类句子划分为指导思想或方针、行动和目标三部分。为了体现句间逻辑,应当在句子之间添加句间关联词。

下一步,还要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处理好市场与效率,发展与分配的关系。

Going forward, we will take full consideration into China’s realities. That will mean striking a balance between market and efficiency, and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分析:按照第一步的方法,可以将句子划分如上。第一部分是指导方针,第二部分是具体的行为。在翻译考试中,大部分考生的第二句话会翻译为“China will…”将句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割裂,没有注意句子逻辑的关系。而答案“That will mean…”运用的恰到好处。This指代上文,mean引出下文,连接了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充分体现了两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3 灵活恰当用词

词语的灵活正确选择取决于对原文词义的准确理解,在具体运用中,词义往往要随着语言情境千变万化,因此,必须熟悉词在运用中的灵活变化,才有可能给出地道的翻译。学生在翻译考试中的用词主要有两方面的缺点:第一,不善用副词;第二,不能灵活选用动词。

(1)副词的使用。考生经常将形容词对应翻译,不会为译文添加相应的副词。其实,副词在英语书面语中作用不可低估,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在英文行文中,添加适当的副词,会使文章立体感凸显。不能为了翻译而翻译,字字对应,而是站在写作的角度上行文。

例如,历史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价值的文化状态。考生经常会翻译为time-honored, well-kept and valuable cultural legacies.“历史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价值”并列的三个形容词并非有着同等地位,文中更强调“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价值”。如果翻译成“valuable cultural legacies”,并未将重要程度都体现出来,应当添加“highly”,翻译为“time-honored,well-kept and highly valuable cultural legacies”。

(2)动词的使用。在翻译考试中,如果中文反复出现同一个动词,英文需要采用不同动词,可以充分展现译者翻译功底,有效提高译文翻译质量。

例如,高度重视教育,可以翻译为: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highly value education/highly cherish education/put education high on the agenda 每一常见的动词有很多种表达方法,学会灵活运用动词,会使译文更加生动,但是动词的选用也应当结合上下文,选用最恰当的动词。

4 英语思维指导翻译行文

我们学习英语是从简单的英语表达开始,其中部分中英文是相互对应的,也使我们养成了翻译时一一对应的习惯: 找到中文的主谓宾,按照英语语法结构排列,这样就可能出现译文的表达不地道,甚至外国人看不懂的情况。因为中英表达很少一部分是可以对照翻译,但很大一部分并不相互对应。所以在翻译中应当坚持“得意忘形”的原则,用英语地道用法来表达中文意思。

如,“我要努力学习”在英语中对应的地道表达就是“I will work hard”。但是,“道路决定命运”不可以译为“Path decides destiny”,因为在英文中没有对应的表达。我们应当选取英文中地道表达“A right path leads to a bright future.”来表达“道路决定命运”。可见,养成运用英文表达的习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英文思维,才能不断提高英文翻译质量,最终达到准确地道的翻译。

总之,翻译是一门艺术,虽然说有技巧可循。但笔者认为考生最主要的还是要提高自己的双语水平,大量阅读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优秀的和正宗的英语原文,广泛吸收准确和地道的表达,在学习过程中还要长期坚持英汉互译的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才能量变引起质变,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完成高质量的译文。

参考文献

[1] 刘晓明.解析五热词:中国发展前景光明[J].名流, 2014(3).

英汉翻译范文4

【关键词】英汉语翻译 语内翻译 语际翻译 必要 转换

一、引言

翻译工作中的基础是要以原文为支撑,并进行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其文化内涵的分析掌握,达到“信、雅、达”的翻译水平,这对于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都有一致的要求。因而,英汉语翻译工作不仅是将文字符号进行简单的转化,而不考虑其文化中所蕴涵的色彩。一般对于理工类的专业文章翻译基本上可以做到与原义的对等,能表达文章所要转述的意思,但针对文学色彩浓厚的小说、诗歌、谚语等文化交流方面的翻译,逐字逐句的机械化翻译将会造成遗失原文丰富内涵色彩的问题,有的甚至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南辕北辙,出入非常大。英汉语翻译中涉及到的典故、语境信息、历史背景等内容非常广泛,因而要在翻译中表达价值理念、文化内涵等重要信息,就不得不依靠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来实现。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经验,以下将简要介绍英汉语翻译的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转化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

二、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的定义

语内翻译着重于对原文词语本义的转化,对应性比较强,而语际翻译则注重于构建跨语言环境,提供相互交流的可能,其灵活性比较大,原文的翻译可以出现较大的跳动。如果说语内翻译着重的历史性解释语内翻译总是把经典的或非经典的历史文本当作转化的对象, 并且以译者所在场的文化语境为标尺试图把历史文本改造为现代文本,语内翻译往往被认为不具备跨文化的语言特征,其注重对历史性的关注;而语际翻译被认为对语内翻译有一定的依赖性,但翻译中有地域性的倾向,以意义为标尺,达到语义交流的目的。

三、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转换的必要

翻译受到语言文化的特征影响非常深,一般语言文化特征主要集中在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和生态学几大方面。而其中对翻译影响最为重要的当属语言文化,语言文化涉及到拥有该语言的民族风俗传统、生存环境、文化意识、心理习惯等内容,具有多元、多变、多维的特征。不同的民族语言由于以上几个要素的发展有很大的变动性,形成的语言文化差距非常大。

语内翻译针对语言内部的目的性翻译色彩比较浓厚,通过翻译双方的语言符号来相互解释;而语际翻译在于构建跨语言的意义交流,通过语言文字来解释语言符号,其对参与双方的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中的广阔交流性较强,更加关注语言之间的转换和一致性,凸出语言意义的交流作用。但由于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要通过翻译过程去理解原作者的“本义”,就要搭建与原作者相同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文化,来达到复制原文的文化含义,即要实现跨文化的转化交流,而如何实现将语言“内化”的信息进行“外化”,此中就要翻译者对原文的文化信息进行体会、吸收,继而转化为“外化”的语言,这即是所谓的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化。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关键是语言文化的传递,原作者类似于编码人,而翻译者类似于译码人,编码人创造原代码信息,译码人负责代码的转换,而编码人和译码人共同在一个环境中工作,彼此熟悉代码的含义,但二者共同的环境并不是某一方的语言环境,而是经过跨界交流所构建的,因而,二者之间的交流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吸收、内化、外化,再形成另一种语言文化。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转换的基础有两个:其一,两者文化语言之间的符号代码可以进行转换,能构成另外一种文化语言的框架,维持其结构性的完整,换言之,此翻译过程要忠实于原文信息,保证翻译的真实属性;其二,原文信息被替代的过程需要一次“语内”翻译,原文信息被再一次重建,但要符合原文的文化内涵,例如“china(瓷器)”一词如果直译就是“中国”的意思,很难与瓷器联系到一起,但构建跨文化的交流环境,瓷器发源于中国,而早期的西方人对中国的瓷器特别喜爱,瓷器有中国特有的色彩信息,因而就实现了语言文化的转换。

四、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业内研究有一个普遍的共识性见解,即文化包含表层、中层和深层的信息,表层文化多指可感有形的物质或精神产品;中层文化指社会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制度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而深层文化则涉及到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等内容。即使不同的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差异性很大的语言形式,但其文化一般不离以上三类的划分,虽然不同种族所创造的文化在深层意义上都反映着人类共同的能力,使得文化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但由于发展中的多元、多变、多维性的存在,文化差异必然存在,英汉语翻译要实现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文化的特质和通性研究必不可少。

1.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转化。英汉语翻译中文化价值的差异对文章的解释有很大的影响,如英文中的“individualism”是一个中性词,指个人主义,强调个性化的生活行为方式,但中文对个人主义则含有贬义词的色彩,指牺牲团体利益而满足个人需要的观点。这与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有很大关系,西方崇尚“个性化”的发展,对人本、人文的理解和中国有不同,而中国首先是在满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其次再是个人利益的诉求。再如英语中的“sexy”在西方意味着对男女美好体态的赞美,具有完美的吸引力,但中国人比较含蓄,受儒家忌谈“性”的思想影响,“sexy”在汉语中有引起色情的欲望的意味,但如果体会西方人对性情的追求直白开放,就能感受到其中的赞美意味,翻译成“性感的、迷人的”,实现语言文化观念的交流。

2.文化背景区别的换位思考。文化背景直接关系到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如中国的“一贫如洗”对于“如洗”一词的把握就很难做到精确,用简单的“washing”失去了中文“如洗”文化意蕴,但经过文化意义的跨界体会之后,翻译成“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其中的“church mouse”z指教堂中的老鼠,没有一点油水可以沾到,则形象的将“如洗”一词的含义传达出来了。

3.语言文化内涵的转换。语言文化内涵和语境中的事物关联性很大,但语言文化内涵的区别翻译中有很大的差异,如西方将“dog”视作忠诚可靠的象征,在朋友间的打趣时常用到这一词,但由于语言文化内涵的不同,中国有“狗眼看人低”、“痛打落水狗”等词语。因而如果在交流时使用狗一词会被当作对对方的冒犯,但如果翻译成“伙计、小子”则传达了其中友好、诙谐的内涵;如英语中的“yellow book”在汉语中易被当作“色情书籍”,但其英文本义为“法国等政府发表的报告书”,如“yellow press”易被当作“扫黄”,但英文中是“哗众取宠的报刊”之意,因而语言文化内涵的差异导致翻译的结果南辕北辙,这就需要体会原文所处的文化内涵,构建跨文化交流的语境,实现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五、结束语

英汉语翻译中不仅要做到忠实于原文的直观信息,还要做到翻译的信、雅、达,传递不同文化信息中的深层次内涵,语内翻译和以及翻译既相互独立,又有相互依赖的成分,而做到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对于传递翻译原文的文化意义,构建跨文化交流的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值得深入。

参考文献:

[1]鲍时祥(今译).老安(英译).论语[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2.

[2]方梦之.中国译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3]洪青皎.论语精译[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

英汉翻译范文5

关键词:英汉翻译 原文理解 语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27-01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外语教学中,英汉翻译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译者或教师熟练掌握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从而能传达原文的意思。翻译过程大体可概括为理解、表达和校对这三个阶段。而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也是翻译权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在英汉翻译实践中,正确的理解英语原文有助于运用汉语正确的表达,而要正确的理解英语原文,深入细致的语法分析则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理解的前提。在英汉翻译中,语法分析不是进行纯语法分析,而是从语法的角度去剖析英语原文里句子的语法结构,弄清原文句子所传递的意义。因此,本论文将从单词和句子两个层面阐述英汉翻译中的语法分析的重要性。

1 单词的语法分析

单词是语言符号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语言大厦的一块块砖石。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想正确理解和传递句子或篇章的意义,单词是不可忽略的分析对象。

首先从词类来看,英语和汉语有着大致相同的词类,所不同的是英语中有冠词,而汉语中有量词和语气词。不同的词类在句中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或起不同的语法作用。在英汉翻译时,两种语言的词类常会发生转换,即词类转换法。以下是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I’m afraid I can’t teach you swimming. I think my little brother is a better teacher than I.

误译:我未必会教你游泳。我想我的小弟比我是个更好的老师。

在译文中,第二句的意思表达不清。名词teacher 虽是“老师”的意思,但根据前一句的意思,我们知道teacher 在这里并不指其身份和职业,而是具有较强的动作意味。在汉语中并没有恰当的对应名词时,这时就要使用词类转换法,将其翻译成动词“教”。该句应译为“我未必会教你游泳。我想我的小弟比我教得好。”

又如:What kind of sailor are you?

误译:你是什么样的水手?

同样,上面的译文没有充分理解原文,从而造成误解。这里名词sailor字面意思是“水手”,但在原句中具有动作意味,所以译时也要译成动词“晕”。该句应译为“你晕不晕船?”

其次从名词复数来看,有些抽象名词变为复数形式后往往会有不同的意思。例如:

She had got securities from her father.

误译:她从父亲那获得了安全感。

名词security 变成复数形式后,意思发生了改变,变成了“证券”。那么该句应译为“她从父亲那得到了证券”。

又如:He had not got any damages.

误译:他没有收到任何伤害。

在该句中,名词damage 变成复数形式后,含义发生了改变,变成了“赔偿金”。那么该句应译为“他没有得到任何赔偿金”。

2 句子的语法分析

句子是比单词更高一级的语法层次,是能够单独存在并能表达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因此句子在英译汉翻译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英汉句子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在英汉翻译中我们主要注意它们的不同之处,特别是语序安排方面。同时还要进行句法分析,挑出英语原句的主干部分,再看其它的次要成分,从而充分理解原文所表达的含义,再用通顺、流利的汉语将其展现出来。因此,此时英语的语法知识要牢记在心里,并能熟练运用。下面我们举例来看一下,例如:

Prominent among the most prominent upon the most prominent shelf were series of splendidly bound volumes entitled “Skinner’s Works”.

乍看此句时感觉很复杂,但仔细研究后发现该句为一个倒装句,其正常语序应为Series of splendidly bound volumes entitled“Skinner’s Works” were Prominent among the most prominent upon the most prominent shelf. 这样该句的主干部分显而易见:Series were prominent. 而of splendidly bound volumes entitled “Skinner’s Works”是定语,修饰series。而among the most prominent upon the most prominent shelf 是地点状语,是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而在汉语句子中,状语则是由大到小排列的。这样该句的结构就很清楚了。接下来就是运用汉语进行表述。该句应译为“在那个最显眼的书架上最显眼的书籍中显眼的几卷就是精装的名叫《史金纳全集》的一套书”。

又如:… there was in the old library at Queen’s Crawley a considerable provision of works of light literature of the last century, both in the French and English languages …

本句主干部分为:there was a considerable provision of works,地点状语为in the old library at Queen’s Crawley,修饰works的定语为of light literature of the last century, both in the French and English languages。本句句法结构分析后,理解重点则应放在light literature的理解上。在该句中,light literature应译为“轻松的读物”。全句应译为“… 在英国女王的克劳莱大厦的书房里,有不少上世纪的文学作品,有英文的,也有法文的,都是些轻松的读物”。该句采用了分译法,因为在汉语中找不到light literature对等的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英汉翻译中要想充分理解原文,传递信息,首先就要进行细致入微的语法分析,这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进行深透的理解和忠实表达,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著章.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英汉翻译范文6

Abstract:Idioms as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mankin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s a strong local flavor idiom, meaning meaningful, it is widely used in people's daily communicatio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nd some of them literary works.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Sino-British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cultures brought about the deviation of idioms,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finition of idioms and learn the meaning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tarting to provide some skill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s.

关键词: 习语 对比 因素 技巧

Key words: idiom contrast factors skills

一、习语的定义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给习语下了如下定义:①a group of words whose mean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 of the individual words; ②the kind of language and grammar used by particular people at a particular time or place. 作为自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对习语也有自己的定义: An idiom is a phrase whose meaning can not be determined by the literal definition of the phrase itself, but refers instead to a figurative meaning that is known only through common use. 林承章教授对习语的独到见解是: English idiom is a fixed group of words or a single word, or even a sentence,with a special meaning that can not be guessed from its structure(林承章,1997:122). 上述三个定义虽然表述不同,但都抓住习语的本质特征,那就是:习语融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基于这种文化,研究者不能逐字逐句地去理解习语,而是字斟句酌,从语体上去把握。

二、学习英汉习语翻译的意义

英汉习语翻译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一个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读或者写下习语,但没有一个人可以自信地说英汉习语翻译时不会犯错,在没有英汉习语翻译的相关知识的情况下。下面是英汉习语翻译初学者常犯的一些错误情况:

A: 翻译英语习语到汉语时没意识到有习语

eg: Her little brother was down in the mouth.

原意: 她的小弟弟垂头丧气。

误译: 她的小弟弟嘴歪眼斜。

B: 从个人经验出发进行英汉习语翻译

eg:Xiao Li eggs Xiao Wang on to gamble.

原意: 小李怂恿小王。

误译: 小李与小王赌鸡蛋。

C: 逐字逐句进行英汉习语翻译

eg: In the tide of 2008 economic crisis, you cannot get a job without experience,but you cannot obtain experience getting a job ――it is a Catch-22 situation.

原意: 在2008经济危机的浪潮下, 你没有经验,就找不到工作,而有工作,就不可能获得经验,那真是个没法解决的难题。

误译: 在2008经济危机的浪潮下,你没有经验,就找不到工作,而没有工作,就不可能获得经验,这真是个抓不住22的情况。

上述错误源于译者对英汉习语的翻译的相关知识没有全面的了解。第一个例子中误译的原因是译者没有从整体上对习语进行把握;第二个误译的原因是译者只知道egg有名词的意思,不知道egg还有动词的意思;第三个误译的原因是译者缺乏Catch-22 来源的相关知识。 学习英汉习语翻译的意义在于掌握一定的英汉习语翻译技巧,尽量少出错,甚至不出错。

三、英汉习语翻译的技巧

(一)直接翻译

所谓直接翻译是指英语习语中的成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逐字逐句翻译到汉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文的结构、风格和韵味。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例子:

eg1: Hitler was armed to the teeth when he launched the Second World War, but in a few years, he was completely defeated.

A: 希特勒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武装到牙齿的,可是不过几年,就被彻底打败了.

B: 希特勒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全副武装, 可是不过几年,就被彻底打败了.

eg2: Say one word more,and I will bury a white bladem in you and pull it red.

A: 再说别的,我让你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B: 再说别的,我宰了你。(吴艳玉,2006:85)

上述第一个例子中,英语习语armed to the teeth用的非常形象生动,它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张牙舞爪的图景,汉译中的全副武装不及 武装到牙齿能够再现原文图景。 同样,第二个例子中,译例A用的比较传神。

(二) 转换翻译

转换翻译可以说是直接翻译的补充。有些情况下,直接翻译是行不通的,这需要译者进行辨别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头脑中加工再现,以期达到最佳效果。下面我们看一个例子:

eg: “It’s easy to pass laws thant are tough on sex offenders.It makes big political points.”he says,“But we are really starting to see some Draconian measures being taken” .

他说:“通过一些对犯比较强硬的法令是容易的,在政治上也很必要。但我们真正看到的却是一些过分眼里的法规正在被加以实施。”(李运兴,2007:62)

这个例子中,Draco是古典的立法者,他编制的雅典第一步成文法以严酷著称。如果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直接翻译的办法,则读者将不知所云。李运兴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搞清楚了这个习语的来源,然后进行加工处理,更好地被读者接受。

(三)架构翻译

在没有探讨这个翻译技巧之前,笔者首先从冯庆华先生所编写的《实用翻译教程》一书中抽取相关例子以供研究之用。

Turn a deaf ear to充耳不闻

Be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 others出人头地

Pick a hole in sb’coat 吹毛求疵

Burn one’s boat破釜沉舟

Look for a needle in a bundle of hay大海捞针

Talk black into white 颠倒黑白

读者在读完上述例子后,会惊喜地发现:译文语言中找到同原文中某个单词、词组或成语意义上的对等表达。我们所讲的架构翻译是指目标语言中的框架在不违背原语言意义的情况下可以和原语言的结构达到和谐搭配。上述例子便是很好例证。

(四)扩词翻译

扩词翻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翻译现象。所谓扩词翻译是指在原语言的基础上扩充必要的单词、分句甚至背景知识,使得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且看下面的例子:

Those were the words that were to make the world blossom for me, like Aaron’ s rod with flowers.

后来就是这些词把一个美好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像《圣经》上所说的“亚伦的杖开了花”一样”(冯庆华,2001:59)

很明显,冯庆华在翻译的过程中增加了定语,从而提供了背景知识,方便了读者理解。

四、结束语

习语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英汉习语翻译的要义在于可以帮助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人更好地了解,更好地交际沟通。由于影响英汉习语翻译的原因错综复杂,对英汉习语翻译的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译者要有敢于开拓,善于发现的精神。我们相信,只要译者诚恳地去学习,认真地去实践,不断积累经验,那么,更多的英汉习语翻译技巧便会跃然纸上。

参考文献:

[1]Sally Wehmeier,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Dictionary.Beijing[G]: Commercial Press,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