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的诗集范例6篇

仓央嘉措的诗集

仓央嘉措的诗集范文1

关键词:仓央嘉措仓央嘉措情歌,政治内涵

 

仓央嘉措生于1683年,死于1706年,另有一种说法死于1746年,现在传唱的诗歌大都是他二十五岁之前所作,故究竟死于何年,不在本文讨论之内,他出生在西藏门隅一个贫苦的宁玛派僧人家庭,门巴族。

有关仓央嘉措的出身,争议颇多:《仓央嘉措密传》记载,仓央嘉措家族是宗教世家,母亲是王室;但也有学者认为他出生于贫穷的平民家庭,如于乃昌先生《门巴族民间情歌与仓央嘉措》一文认为身为红教的仓央嘉措到他父辈才贫穷了;庄晶先生《仓央嘉措初探》中关于仓央嘉措的家庭出身也提到了这两种观点,但因材料不足,未下定论。但是无论持哪种观点,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出生在一个宗教世家,从小受到这方面的深刻影响,在三岁被认定五世达赖转世的灵童后,便接受经学教育,一直到15岁迎至拉萨坐床,这期间他一直跟随多位高明的经师学习经学,直到24岁在进京途中至青海湖畔的遁然离去。这位藏族史上的至高活佛以其浪漫离奇的身世给人间留下了无数猜测的空间,他的《仓央嘉措情歌》也是留给后世巨大的精神财富。但是,这部巨著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精神财富的同时,如同其作者的身世一样,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其中有关该诗歌的内涵争议尤多,仅蓝国华先生《对近年来西藏文学体验式批评理论的反思——从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说开去》一文中就提到了:宗教说、政治说、核实说、民间说、杂糅合一说五种说法:班丹先生认为:“人们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他的道歌并不全是欢乐、喜庆、奔放、豪迈的,很多地方充满犹豫、悲悯、愤怒和执著,在爱情和宗教的外衣底下闪耀着深邃的思想光芒,对人生给予了人文关怀,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亦不乏对社会和人生的讽咏色彩。论文格式,仓央嘉措仓央嘉措情歌。”恰白先生、萧蒂岩先生也都支持政治说这一观点,萧蒂岩先生《歌诗百首,心事一桩——读<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札记》一文认为,“他的歌诗在表面上不失为爱情诗的上乘,而在实质上则是政治抒情诗的精品,既是那个时代的风云的记录,又是他个人内心矛盾、企望的剖白”当然,在对这一问题发表看法的学者中,认为其诗歌是爱情诗歌的仍然占多数,如降大任先生的《仓央嘉措情歌的思想性和艺术特色》一文即倾向于爱情说,认为“《情歌》现存数量不多,但几乎描写了人们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囊括了它的全过程。”此外,段宝林、毛继祖、王振华等学者也持此观点。纵观仓央嘉措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本人的思想状态,尤其是《仓央嘉措情歌》本身,笔者认为,这部歌集不仅仅是一部“情歌”,而是具有一定政治内涵的政治抒情诗。

首先,从仓央嘉措生活的时代背景看,仓央嘉措出生的年代,西藏历史上正酝酿着一场无声的政治斗争。仓央嘉措出生的前一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第巴·桑结嘉措和拉藏汗的斗争更加激烈,考虑到当时的政治局势,第巴·桑结嘉措为了手中的权利对此事“秘而不发”,自己又是摄政王,集藏区和和硕特蒙古的权力于一身,暗中选定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仓央嘉措,因此仓央嘉措从出生就注定了是桑结嘉措手中的一颗棋子,也可以说是傀儡。“当时,西藏地方的执政者第巴·桑结嘉措鉴于门隅地区易受外来势力的入侵,不好控制,为加强对门隅地区的实际管理,便决定安排达赖六世在门隅地区转世,于是便秘密选中仓央嘉措。”他从一出生便画上了沉重的政治符号,而桑结嘉措选他为转世灵童“其目的无非是将仓央嘉措作为他的政治筹码,继续掌权。”有学者认为选定转世灵童的原因有二“一是五世达赖死六世达赖选而不立,自己可以大权独揽;二是万一密谋败露,可以抬出一个人来应付,有一个下台的阶梯。”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仓央嘉措一开始就在上述政治斗争背景中被人推上了复杂的政治舞台。这时,他自己并未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仓央嘉措,其诗歌不可能丝毫不反映当时的政治情况及其本身的政治苦闷,而仅仅是表达所谓“爱情”的情歌。

其次,从仓央嘉措自身的情况看,仓央嘉措出生在门巴族家庭,在民间长到15岁才被迎到布达拉宫。“门巴族人民把他们长期以来在社会实践中,对现实的观察、理解、感受和体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态度和处理原则,以及一切喜怒哀乐之情,通过情歌创作形象地反映了出来,不少情歌作品,已进行了思想的提炼和更高度的概括,反映了人生哲理,具有格言的性质。”年幼的仓央嘉措生活并不愉快,枯燥的学经生活更是让他极其痛苦,桑结嘉措对他的要求近乎苛刻,他稍有懈怠,他的经师就规劝道“您圣明!劳驾!请别这样。论文格式,仓央嘉措仓央嘉措情歌。请坐下来好好听。如果足下您不听的话,第思就该责骂我了。”即使在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之后,“尊者每当述及这段往事时,常常以拳击手,潸然泪下。”可见他当时内心的痛苦与无奈。第思手中的权力和严格的安排让仓央嘉措终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生活,虽然知道自己是徒有虚名的达赖,为了顾全大局,自己在达赖的位子上只能强迫自己学经,俯就桑杰嘉措,哪里还有心思放荡、猎艳这些行为。不管他愿不愿意,当时的政治背景和他的位子决定了他的生活圈子,他生活在政治的高压下,自身难保,不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寻芳猎艳、沾花惹草。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所写下的诗歌,也不可能是表现寻芳猎艳、沾花惹草的所谓“情歌”,而只能是作者本人的政治苦闷通过情歌的方式发泄出来,所谓“情歌”,只不过是政治抒情诗的假象而已。

第三,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从仓央嘉措情歌本身来看,它不像一般仅仅表现男女爱情的“情歌”那样简单。我们知道在不少地区,不少民歌从字面意义看是情歌,其实传达了更深的含义,更何况“门巴族民间情歌,虽以男女爱情为基本主题,但它所表现的思想意义不局限于爱情方面了。”上文已经提到,萧蒂岩先生即认为“他(仓央嘉措)的歌诗在表面上不失为爱情诗的上乘,而在实质上则是政治抒情诗的精品,既是那个时代的风云的记录,又是他个人内心矛盾、企望的剖白”从具体作品进行分析,确是如此:

如:“从那东方山顶,升起皎洁月亮。未嫁少女的面容,时时浮现我心上。”

在这首诗里,“未嫁少女”比喻成自己心中的政治理想,这首诗歌的意思是说当东方的黎明到来的时候,自己的政治抱负就有了希望,不再是第巴的一个傀儡,这是诗人的美好祈愿,也是对现实的间接逃避。当时的政治环境,让这位特殊的人物连正常人的生活都不上,更别提与自己至高无上的活佛地位相对应的权力了,只能等待政治的黎明,让自己获得新的生活。

“野鸭恋上沼地,心想稍事休息。谁料湖面封冻,理想只得放弃。”

在这首诗歌里,“野鸭”是自喻;“沼地”喻为政教合一的政治地位。自己登上了喇嘛的位子,一切该称心如意,普度众生的思想该实现了。然而,他和桑结嘉措以及拉藏汉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这里或隐或显的表现了出来。论文格式,仓央嘉措仓央嘉措情歌。他又没有能力争取到自己的权力。论文格式,仓央嘉措仓央嘉措情歌。论文格式,仓央嘉措仓央嘉措情歌。“谁料湖面封冻,理想只得放弃”两句中不难看出他的政治理想在现实中显得苍白无力,加上桑结嘉措的专权和拉藏汗的威胁形成了双重的压力,让他觉得很难实现自己的抱负,很明显地表现出作者的不满与无奈。

“达官贵人的千金,长着粉红的脸庞。就像熟透的桃子,高挂在大树顶上。”

特殊的身份,严峻的现实,让他只能把对人间生活的奢想转念成树上的桃子,可望而不可求。作为至高的达赖,像行尸走肉一般,自由于他而言只能像熟透的桃子一样,高高的挂在枝头,可望而不可及。只能把这种追求的渴望融入到诗歌里面。

“住在布达拉时,是瑞晋仓央嘉措。在拉萨下面住时,是浪子宕桑汪波。”

这首诗歌里,“宕桑汪波”有的学者和读者认为是仓央嘉措为了幽会情人,到民间的化名,笔者认为这是诗人在布达拉宫只能在虚有的位子上不能行使该有的权力,而对现实的一种托附,如果在民间,他虽然没有政教合一的权力,没有让人羡慕的荣华富贵,可是那是真实的他,能过自在的生活,不惜用“浪子”来形容想过的普通人的生活,由此可见诗人内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论文格式,仓央嘉措仓央嘉措情歌。要说这样的诗歌仅仅是表达“爱情”所谓情歌,而没有任何政治内涵,相信任何一位读者都不会同意。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仓央嘉措情歌》绝非简单表达“爱情”以及放荡、猎艳行为的所谓情歌,而是具有一定政治内涵的政治抒情诗,只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与作者的身份地位,这位政治的产儿注定了是悲剧的命运,他也只能用无言的歌声向人们诉说着心中的政治苦闷。正如萧蒂岩先生所说,“它在自述式的《密传》中,不宜扬自己业已流传的得意之作,是因为世人完全把它当成了‘情歌’在载歌载舞,基本上误解了他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所写的政治抒情诗,所以他自己就不屑一提,也无须解释,乐得它自由流传,以待后世的知音。”

仓央嘉措的诗集范文2

[关键词] 仓央嘉措情歌;女性形象;关注

《仓央嘉措情歌》是藏族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作品问世后近三百多年的历史间,在藏民族的不断传唱中其影响可谓深入人心。自1930年,于道泉先生注释并译为汉英版本以来,颇受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浓烈兴趣,使其在国内外声誉大振,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诗坛上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葩。近些年来,仓央嘉措及其情歌再一次成为国内外人们炙热的话题,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仓央嘉措情歌》作为一部主要以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诗集),作者在情歌中通过比喻、比兴等手法刻画和描写了众多风格迥异的女性形象,本文拟通过对情歌中的出现的各类女性形象进一步了解仓央嘉措及其对女性的关爱和尊重。

一、仓央嘉措生平简略

仓央嘉措,公元1683年生于南部门隅地区一个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家庭。公元1697年,十五岁的仓央嘉措以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师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位期间,正值多事之秋。各种政治势力在雪域净土展开角逐,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年轻的仓央嘉措最终沦为牺牲品,于公元1706年在被钦使迎往北京的途中逝世于青海湖滨,年仅25岁。

仓央嘉措在短暂而动荡的生命里,却根据自己的独立意志写下了情意缠绵的伟大作品《仓央嘉措情歌》,从而奠定了自己在藏族文学乃至全世界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成就了一段传奇,被后人喻为“世间最美的情郎”。

二、情歌中的各类女性形象

《仓央嘉措情歌》中,通过每一首意境优美的诗作,作者描绘了各类风格迥异、形象独特的女性形象。

(一)纯洁无瑕的女性形象。诗云:“从东边的山尖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未生娘’底脸儿,在心中已渐渐显现。”诗人把洁白的月亮喻为“未生娘”的脸庞,在诗境中给读者塑造了一个纯洁无暇、宛若圣女的女性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纯真无暇的思念。在《情歌》中,“月亮”意象的反复出现,是与女性形象是紧密相连的。又如诗作:“这月去了,下月来了。等到吉祥白月的月初,我们即可会面。”诗中作者虽未直接将会面的女子刻画出来,但通过交待的会面时间,读者即可明显感觉到诗人将之会面的女子即如吉祥白月般美丽无瑕,纯情动人。

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既是团圆、圆满的象征。古往今来月亮为意象的思乡之作可谓非常之多。同时,也是纯洁无暇的象征,更多用于描绘女子的清纯和美丽。另一方面,在独特的藏民族文化中,藏族人民崇尚“白色”,代表纯洁无暇,赋予其圣洁、洁净的意义。“白色”崇尚是与藏民族的生活是息息相关,从地理环境来讲雪域高原处处矗立的巍峨雪山;从饮食习惯来讲,如糌粑、牛奶;从信仰风俗来讲,如哈达、白塔等等,无不都是“白色”的化身。

从某种意义来讲,《情歌》中以“月亮”为意象的女子,是诗人心中对女子的完美化身,是一种理想化的女子形象,而并非世间真实存在。

(二)可爱美丽的女性形象。《仓央嘉措情歌》中,通过诗作也描绘了一些可爱美丽的女性形象。“大官人家的姑娘,长着红红的笑脸。就像熟透的桃子,高高挂在树尖。”诗人通过高挂树枝熟透的桃子比喻姑娘红扑扑的脸庞,传神地表现了这位大官人家姑娘的健康和美丽,同时表达了情窦初开的羞涩之情。“她抿着嘴而微笑,向满座望了一望。媚眼娇滴滴一转,停留在情郎脸上。”这首诗应是描绘一个家庭聚会或林卡聚会,大家都围坐一起,而抿嘴微笑的少女最后的眼光落在心爱情郎的脸上,有似宋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同样形象地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眉目传情的举动。“拉萨的人群当中,琼结的人最纯洁。来会我的姑娘,她家就住在琼结。”在山南民间流传这样的故事,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在拉萨结识了一个来自琼结地方的姑娘,名叫达娃卓玛,达娃卓玛容貌美丽,性情温柔,嗓音甜美,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像刚刚酿就的葡萄酒,看一眼就能把人醉倒。仓央嘉措和她特别相知相爱,好像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影子,白天他们在一起歌舞游玩,夜里常常幽会。仓央嘉措非常喜欢达娃卓玛,认为是神灵的赐于,前世的缘份,于是诗人就写就上首诗给这位美丽的琼结姑娘。不管这种传说和故事是否属实,诗人通过诗句描绘了一个纯洁的、美丽的,即与他相会的琼结姑娘。

另据笔者推测,琼结之地即在山南,而仓央嘉措的家乡也系山南境内,这首诗是否隐约地表达了对家乡人的爱和热情。

如上几首,诗人通过描绘和刻画大官人家的姑娘,聚会中的少女以及琼结地的恋人等现实生活中的女子,通过诗歌歌颂她们的纯洁、可爱和美丽,赞扬她们对爱的执着和追求。同样说明了诗人能够洞悉女性的情感世界,并能完美无缺地通过诗歌塑造和表达出来。据史料记载“仓央嘉措年至十五岁依然在民间,与母亲等一起田间劳作..”可推断,诗人被正式认为六世达赖,深居布达拉宫之前应对普通藏族女性有一定了解。同时,公元1702年,因不堪忍受当时地区乌烟瘴气的政治斗争,正值二十岁的仓央嘉措到日喀则拜见上师罗桑益西,望上师收回他的沙弥戒,从此身穿俗装。据恰白・次旦平措先生等所著的《通史-松石宝串》记载,“公元1702年自日喀则回来后,仓央嘉措便穿起俗人衣服,任意而为。白天在龙王潭箭、饮酒、唱歌,恣意嬉戏,还到拉萨近郊去游玩,与年轻女子寻欢作乐,放弃了戒行。”

综上记载,诗人自二十岁至逝世前,应与普通的年轻女子有过较为频繁的接触,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女性,洞悉她们的情感世界,为写作《仓央嘉措情歌》奠定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三)薄情寡义的女性形象。《仓央嘉措情歌》中,除了描写世间普通女子的可爱美丽,对爱情真挚追求和执着渴望之外,也塑造了一群薄情寡义女子形象,充分刻画了世俗女子见利忘义,背叛爱情,游戏情感和人生的行为。“渡船虽没有心,马头却向后看我。没有信义的爱人,已不回头看我。”诗人通过马头船和没有信义的爱人反差,刻画了一个薄情寡义的女子。“终身伴侣啊我一想到你,若没有信义和羞耻。头鬓上带的松石,是不会说话啊。”诗人通过情人头鬓上所带的松石镶嵌发簪无法开口言语投射爱人的背信弃义,刻画一个无信义羞耻的女子。“彼女不是母亲生的,是桃树上长的罢;伊对一人的爱情,比桃花凋谢得还快呢。”这首诗同样表达了情人的薄情,用调侃的口气表现彼女的爱情堪比桃花凋谢,一个朝三暮四的女子之形象跃然纸上。

(四)凶神恶煞的女性形象。情歌中,诗人同样塑造了一些凶神恶煞的女性形象,并以“狼”“母虎”等意象来塑造其可怕之形。“我自小相识的爱人,莫非是狼的同类。狼虽有成堆的肉和皮给它,还是预备往山上去。”诗人用狼来比喻从小相识的爱人,斥责其豺狼之心,不管如何待其好,终归不能换来真情,形象地用“狼”来刻画其可怕。又如“不论虎狗豹狗,用香美的食物喂它就熟了。家中多毛的母老虎,熟了以后却变的更要凶恶。”诗人用家中多毛母老虎来刻画一个凶神恶煞的女子形象,如中国老百姓常把生活中凶悍的泼妇比喻为“母老虎”同出一撤。同样,如上的比喻一定上也显现了诗人时代文化的局限性,特别是对女性的贬低和歧视。

《仓央嘉措情歌》作为一部藏文学中作家文学的典范,诗人用其精炼的遣词造句能力及诗歌意境创造能力,刻画了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不仅展示了世间女子的美与丑、爱与恨,更加烘托出诗人对女性的爱与关注,不愧后人把诗人赞誉为“世间最美的情郎”。

参考文献:

[1]于道泉.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北京:1930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单位甲种之五.

[2]尕玛措.论仓央嘉措情歌.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仓央嘉措的诗集范文3

侯川的文学创作体裁多样,独特,这给他的文学评论夯实了基础。进行文学评论,难,要博览群书,观察敏锐;评出特质和价值,难,要目光炯炯,纵横捭阖;评论集行之于世,亦难,要褒贬功过,阐明利害,分析得失,读者要看。当前文学创作的技巧过剩而思想贫乏,受其影响,文学评论也是技巧过剩而思想贫乏。所以进行文学评论,侯川选择了自己的方法:以解构理论为框架,兼容“格式塔”完形理论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从术语里解放出来,用阅读热情这种张力,把基本义项、“边缘”和“盲点”作为媒介或突破口,发现文本价值的多种可能性。他认识到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德威关于中国当代文学“需要把粗糙的东西变得光润,把热闹的喧哗的东西变得有审美意识一些”的体验的意义,新颖、严密而洒脱地解析文本。有时,他还往往以内心的审美体验去填补文本没有演绎的部分,去再造一个染上自我色彩的新形象。

我对侯川的初识是他的博客里有一幅王朔与北京一个大学教授的合影,感觉他很有思想的前瞻性。其随笔《我读王朔》,风趣幽默,文味盎然:“非党非团非乡愿,亦痴亦狂亦书生”,“王朔来访,还留言给我打气哩……我只想大喊一声:朔哥万岁!”侯川从“真实、率性、善良、美好、人道的,我们的朔哥就爱,就要力挺;老套、虚伪、卖傻、非人道的,我们的朔哥就恨,就要往死里贬。我们的朔哥,不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童心吗?”的句子里,表现出与王朔一样的坦言、直率、犀利:“大人——成年人,表面上爱装——浅深沉,爱摆——虚架子;心里免不了常常阴暗,背地里也免不了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不得不承认体制内这种文学圈的怪状。侯川欣赏王朔《新狂人日记》里对现实真相的再现,与莫言“我的小说里有丰富的政治”里的“讲故事”应该一致。

民族题材的作品,要融合多种元素,从文学思想的深度切入,借助一个传奇人物或一种重要意象,与现实紧密结合,完成丰富的主题,这不是寻常长篇小说能轻易胜任的。从侯川《雪域传奇,万世悲情——读高平先生长篇历史小说<仓央嘉措>》等评论中感悟了高平先生的这部大作:“以伟大诗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短暂、坎坷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为主线,围绕仓央嘉措,成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上层贵族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丑恶行径与广大农奴的悲惨生活及其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以拉萨为中心,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田园牧歌式的社会生活画卷,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时代风云,再现了十七世纪末波谲云诡、风云变幻的政治军事斗争。整部作品语言生动优美,情节起伏跌宕,感情强烈,意味隽永,思想深刻。尤其是诗意化的语言和极富地域特色的格言谚语,以及对于宏大场面的得心应手的描绘,使整部作品既具有了震撼人心的生活真实感,又产生了史诗般的深沉悲壮的艺术效果。仓央嘉措的生活、人生、思想情感和悲剧命运,使读者不得不深入思考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和谐、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的思想价值。”原作非凡大度,驾驭熟稔,评论周密系统,引人深思。要知道,在诗坛,诗人们热衷的大多是仓央嘉措的“情诗”,现实里,人们热衷的大多是仓央嘉措的“轶闻”。侯川对原作阅读数遍,大胆奇思,均衡持握,既挖掘出了作品的内涵和置于现实里的意义,也历练了评论视野的开阔、视角的多样和评论方法的融合能力。

论诗,先要有诗心。侯川认为“诗歌,不关物质,不关富贵,她只与生命有关,只与灵魂有关,只与世间的真善美有关……诗人啊,写诗吧!哪怕国人都变成官员,或者都变成资本家,还是写诗吧!哪怕‘天柱折,地维绝’,还是写诗吧!”其表述突出了两点:一、诗与真善美不可分离;二、莫管其他,好好写诗。此乃微言精义。现在网络和刊物上的一些人,交易,骂诗,骂战,“下半身写作”,己了无诗美。侯川对诗人离离的诗歌读得多,风格转为细腻柔和,往往从多个诗眼、复式结构、重叠意象上分析解构,让诗美油

然而发。有些诗句不经意问,就过去了,但一经提醒,才发觉诗味,如离离的一句诗:“多年后\我也会怀抱蔬菜,在他们的身边\平静地躺下。”评论认为用“归真、田园、彻悟、宗教”等评语已成多余,“乡情”与“未来”的真实丝缕来袭。在《读杨作栋先生诗集<散淡杨枝>》里,侯川的文笔先是性灵,恬淡隽永,适合传达原作韵味:“先生闲聊之问,出一诗册,乃复印装订而成。每诗皆为一笔一画书写,其间还有先生简笔画及书法作品若干。予细观之,感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先生一生从教,无一低俗之嗜好。退休后,博览群书,手不释卷;深钻音韵典故,精通平仄格律。先生于弄孙度日、读报交往、旅游观光之间,每有感兴;吟咏推敲,年长月久,乃成《散淡杨枝》一册。”随着原诗思想起伏和风格的变化,其评论也转换视角,呈凝练、跌宕、凛冽之势:“通观其作,或写景,或记事,或念亲,或赠别,或伤怀,或悼亡,或感叹时事,或关心民生,或怀古咏史,或托物言志……若其海外旅游诗者,览异域风物民俗,描绘逼真,诗情浓郁,令人读之大开眼界。若思亲念故诗者,心系家乡一草一木,情怀故土父老亲友,真情吟唱,师法自然,读来为之动容。若关心民生诗者,直击弊害,大胆揭露,悲愤交加”。若对古诗词浸润不到,对现实若即若离,非有此贴合严谨的评点。古诗词的创作,有些作者或指名道姓夸奖政治人物,或讴歌导弹火箭升天,或一晒大酒店里男女觥筹交错,这已经背离了诗词的本质。结合侯川评论“从灵魂出发”的题旨与杨光祖给他文学评论集写的序言《玩弄技巧者最终死于技巧》,再到他的许多随笔、杂谈和新诗评论,不故作高深,不媚合称颂,是比较激越的思想统一、基调统一、文学观统一。

仓央嘉措的诗集范文4

爱情密码

真的爱情从来讲心不讲金,从来没有必赢的爱情方程式。本来就是个充满神话的浪漫之城,以下的爱情密码,也许能为你指点迷津,打开一条爱情之路。

最长的花嫁路

3,000余公里,3年时间

公元640年,李世民下旨,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从此打通了唐蕃古道。想想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公元641年出发,643年到达,即平均每天行2.7公里。如果1公里大约是2个公交车站的距离,那么一天走2.7公里真不算远!可是,身娇肉贵的大唐公主由平原大唐长安到高原吐蕃拉萨,途经甘肃、青海,下湖泊、上高原、翻雪山,虽不至餐风饮露,但总算披星戴月,路程艰辛可想而知。

有说文成公主因与吐蕃使者禄东赞私通,并中途诞下了小孩,才拖长了3年的花嫁路。但想想在交通不发达,还有1,000人陪嫁的漫漫长路上,要发生这样离经叛道的出轨事真不太可能。更何况,文成公主一生笃信佛教。也许是这位公主想边走边看风光,再加上热情的藏民多番挽留公主才延迟了行程。

最高的爱情宫殿

3,750米

藏民是虔敬的佛教徒,毕生的夙愿都是为了到拉萨朝圣。我曾经见过一位藏民,把只是一张巴掌般大的布达拉宫新闻照,贴在头,每天毕恭毕敬。也看过太多太多的藏民,在布达拉宫前痛哭流泪。不过,除了宗教意义外,有说红宫是松赞干布当年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的。但大规模的营建是在17世纪。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决定扩建布达拉宫。1648年,基本完成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并将行政办公地由哲蚌寺移至布达拉宫。从此,布达拉宫才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居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

最有分量的爱情祝福

6字真言

据说藏族有一种占卜,手中拿佛珠,由任何一个位置每3粒一次算起,能数得尽,你要问的事情便能成真。其实,藏人更多的,是拿佛珠念六字真言,那有一份殊胜的力量在其中,不得不信。

藏区婚后的生活跟汉族不一样,很多夫妻结婚以后,丈夫便出外谋生,留下妻子照顾家中老人、小孩。有的夫妻甚至要过年过节才能重聚。两地分隔最容易胡思乱想,我问过藏区许多这样的家庭的妻子,他们总是没有一丝疑惑,甜丝丝的说,心烦便到佛堂念念经,念六字真言,保佑丈夫,也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念诵六字真言本来是藏民毕生的事,藉此净化业障。如果说用来保佑自己的婚姻,算不算也是爱情的祝福呢!

帕邦喀

天上宫阙,人间爱情

拉萨北郊的帕邦喀,曾经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宫殿。

相传文成公主初到拉萨的时候,用五行推算,指出拉萨北为玄武,玄武就是神龟。藏王松赞干布亲自到拉萨北郊观看,果然发现娘热山沟有一巨石如伏龟,高出地面有四五层楼的样子。于是在这座龟形巨石上修筑一座宫堡,名帕邦喀,意为巨石堡。

我在娘热山山脚下问了好几家饭馆,也许是我跟藏民的普通话也不相伯仲,问了好几回,都没人回答我要走的方向。时值农历十五的关系,我看到了不少藏民朝北上山焚香。跟走终于找到前往帕邦喀的摩托车,去前听说车费大约十元,司机笑笑口起一只手指说:100元。路边听到的藏妇立即摇头说:“不,十元。”我笑了。生性豁达的藏族司机其实只是和我开玩笑,但藏人就是这样老实可爱,骗人伤人的事尽量少做,因果循环,果报等来。

帕邦喀是白色巨塔

终于到了帕邦喀,我感觉它根本就是一座肥胖版的“白色巨塔”,不过不是在大海上的导航,而是孤零零地伫立在接近天边的龟背上。就像许多藏地上的奇迹一样,不知怎的发生了,传传,便成了神话一般的故事。巨石上的大殿巍峨矗立,人们总是惊叹当年是如何在一座巨石上修建如此的宫殿。帕邦喀内有幅壁绘画以前是高九层的建筑,以砖块砌筑,用铜汁灌缝,建筑四周安装了四根铁链固定。后来,九层宫堡被毁。11世纪时,又在废墟上修建了两层楼的寺庙。

藏王的房间与公主隔窗对望

出了帕邦喀十日殿,遥望北侧果然有一处黄色的房子,说是文成公主住过的地方,现在里面供奉的是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莲花生大师等佛像,俨然已经成了一间佛堂。我走进黄房子,看到的佛像名字都是藏语写的,但是一眼还是能认出八字须的藏王,与长一副贤慧圆脸相的文成公主。

帕邦喀住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在黄房子,两人的房间能隔窗相望。凝望帕邦喀,遥想当年才不过花样年华的女孩,突然有点伤悲,在年轻的番邦公主心坎里,这场跨地域的汉藏婚姻,到底背负怎样的意义呢?

玛吉阿米脸庞 黄房子

在,只有寺庙或高僧大德居住的建筑物,才能被涂上黄色。拉萨最出名的黄房子,依然是八廓街东南角,那所名叫玛吉阿米的藏餐厅。

在老板藏东人泽郎王清接手前,这里是三位美国女孩开的西餐厅,名叫黄房子。后来知道十世德木活佛的妻子,即旺久多吉的母亲臣莱德钦也出生在这里,当时被称为冲康色波(黄颜色商店),时为1919年。臣莱德钦在当时是出了名的美人,冥冥中黄房子总是跟漂亮的少女有解不开的缘份。

泽郎王清后来知道这是传说中仓央嘉措晚上去过的房子,百姓是靠六世达赖身上自然散发的香气认出他来,王清便用诗句中的“玛吉阿米”为自己的餐厅命名,玛吉阿米亦开始见证拉萨本地人和路过拉萨人的爱情。

在藏文里,“玛吉”为未生或未染,纯真;“阿米”原意为母亲。在藏族“玛吉阿米”可解读为:圣洁的母亲、纯洁的少女、未嫁的姑娘。因有与仓央嘉措一段古老浪漫的传说,玛吉阿米餐厅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仓央嘉措的诗集范文5

能称得上人生和故事都“美一点”的,在我心中,大概只有两个人了。一个是纳兰容若,另一个是仓央嘉措。

纳兰容若,第一眼看到这名字,我就深深爱上了这几个字。然后循着这几个字的轨迹,沿着他文字铺成的路,慢慢走近了拥有这么一个美好名字的人的情感世界。

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

也许你没听过他的名字,也许你也没看过他的故事,但凡有些诗词知识的人一定听过或看过这些经典的词句:“人生若之如初识,何事秋风悲画扇……”“人道情多情转薄……”“谁念西风独自凉……当时只道是寻常……”

是的,这些经典词句就是出自他不凡之手。几百年来,有多少人曾引用过他这些词句来抒发自己对生活对情感的深深感受!

他的人生犹如他的文字一样精美,精彩,婉转,哀愁。有什么样的人生,就会书写什么样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心情就会演绎怎样的文字。能把文字运用得如呼吸一般的自然,那么生动,那么直指人心,那么拨弄心弦,非才华横溢之人是不可的。

感觉他的文字是和他的心弦一起跳动的。如若不然,为何他的文字会如此充满灵性?

正所谓“文如其人”从一个人的作品能看出一个人的才情,性情,品行。文字与一个人的生命基调是相合的,怎么都勉强不来。

世间最美,美不过人间词话。最深的情,需要最真的词来表达。诗寓志,词是情。相对于诗来说,我更偏爱词。之所以偏爱,是因为词更能表达心声。它没有诗句那么直白,它犹如含苞待放的花蕾,羞怯之中散发淡淡的香气。细细品味,入心入肺,回味绵长,从肌肤慢慢浸入肌骨。

而纳兰词就具有这样的魅力,它让我欲罢不能。尽管有些词句理解起来要费一番思量,但我心甘如饴。

纳兰容若,从一出世几乎集万般宠爱一身。他出身高贵,有最好的家世,最好的家教,最好的老师,还有最知心的朋友,还有在他心中最美最柔情的妻子……仿佛世间最好的东西他都拥有了,几近完美。

但有谁的人生最终以完美收场?结婚不过三年,他的妻子就因难产而死了。也许是天妒英才吧!从小就体弱多病的他,在三十一岁那年也因病一缕幽魂散尽了。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的纳兰词共有三百四十多首。其中被称为不朽经典之作的不乏其数。在这些经典的词句中,一定会有一阕词,一句话深入你心的。不信?只要你愿意跌入纳兰词的怀抱,一定会有我同样的感受。

在感叹遗憾的同时,不能不惊叹他的盖世才华。

他像一颗流星,在天际间划过一道最耀眼最灿烂的光辉。虽短,却光芒四色。

觉得,若世间还能有谁能与之堪称媲美的,那就是仓央嘉措了。他们都是世间至情至性的的男子。虽然他们生在不同的年代,文风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是直白式的,一个是含蓄的内敛的。但他们的文字都是用“血”心血挥毫而就的。

最真的文字,需要最真的心才能读懂。读罢他们的词句,诗句,仿佛畅饮了人间极品雨露。满口余香,心之摇曳,幻想若能成为他们笔下的她,一定是“虽九死其犹未悔”啊!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身世更为他的情诗增添了浪漫而神秘的色彩。。

他的的诗,不仅充满睿智却又不缺乏万般柔情。念起来,看似淡淡的一片云,实则是很有分量的沉甸甸的一块玉石。

只可惜,同样是天妒英才,才二十五岁,就成为了政治争斗的牺牲品。

很喜欢他的那首《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也喜欢他的《见与不见》还有很多,很多……

仓央嘉措的诗集范文6

开学的前一天,我被老师叫去出黑板报。8月末的阳光依旧猛烈。我静静地站在教室门口,等待老师的到来,直到葵子出现。她微笑着问我:“你也是被老师叫来的吗?”那一刻,她的笑容灿烂,在明媚的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微微是在开学那一天认识的。因为迟到,比我和葵子都要矮的她坐在了我们后边。我们三个曾很多次探讨过,如果微微不迟到,我们仨是不是还和现在一样要好。答案是,一切都在冥冥之中注定。

很久很久以后,我们三个都已经分开的时候,我收到过一封葵子的信。她写道:“真怀念那个时候啊!一起打水,一起吃饭,一起看同一本小说,一起分吃一包零食,相互吵闹却又彼此依赖……每一个温热的黄昏,微微便会以45°角仰望天空。她告诉我,这样最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而我和你,便会头靠着头,在夕阳的余晖里看同一本书……你和微微是初中给我最多温暖与鼓励的朋友。青春真的是一部太仓促的书,但我的青春,因有了你们而无悔。”

我捧着那封信,潸然泪下,其实我和微微想说的,又何尝不是这些呢?

45°青春。这是微微说的。

她也曾经告诉我,用45°角看天空,最能感受阳光的温暖了。“45°青春,嗯,大概是最温暖人心的青春吧。”微微告诉我。

说这话的时候她正在奋笔疾书,汗水濡湿了她额边的头发。她的桌边有一叠厚厚的复习资料――当然中间还夹着一本仓央嘉措的诗集。她扔下笔,托着下巴,以45°角抬头看天花板,准备回答我关于45°青春的含义。“45°青春,我觉得这个说法最贴切了,这个问题――”“微微!”是老班的声音。我连忙低下头,装作好好学习的样子。于是,这场关于45°青春的对话,便在老班“微微,你作为一个好学生,临近中考不好好复习却在那里发呆!你这样太令我失望了”的絮絮叨叨中结束了。

可我知道,微微的45°青春里,最恋一座名为拉萨的城,最爱一个名叫仓央嘉措的人,最爱听孙燕姿的歌,最喜欢抬头45°角望向天空。我也记得,葵子最爱喝麦香味的奶茶,最爱纳兰性德的诗,最喜欢与我和微微吃同一包薯片。在每一个天气晴好的午后,我们三个绕着操场散步,唱同一首歌。这些,是属于我们三个的45°青春!

当我们做完了那叠厚厚的复习资料时,便到中考了。没有意外,我们仨上了同一所重点中学。只是微微在提前班,而我和葵子在普通班。

新的学校很大,每天穿过大大的中心广场去食堂吃饭,早早地吃完晚饭奔回寝室洗澡,偶尔会停下匆匆的脚步,看看路两旁的大树与花草。有时,会怀念读初中的学校围墙上的蔷薇花,还有过去的我们。

莎士比亚说,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美精致,会让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头。它会吞噬稀世珍宝、天生丽质,没有什么能逃过它横扫的镰刀。我想他说得很对,但有一样不会被时间的镰刀收割,那就是我们的友谊。友谊可以敌过时间,可以超越生死,可以让那一年我们一起爱着的45°青春永恒存在。我毫不怀疑。

上一篇朝花夕拾鲁迅

下一篇英汉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