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评估范例6篇

效益评估

效益评估范文1

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评价

沧州东部地区供水工程年引水量为7070万m3,水库总库容6568万m3,其中死库容916万m3;每年蓄水一次,水库的年蒸发渗漏量1123万m3。该项目的分析依据为1994年水利部颁发的SL72-9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工程经济分析中,对其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等指标进行评价。

1主要参数确定和费用估算

1.1主要参数确定1)社会折现率。按有关《规范》要求,工程的社会折现率确定为12%。2)计算期和折算基准年。计算期包括:工程建设期为2年,正常运行期为40年,折算基准年定在正常运行期的第一年年初,各年费用和效益按年末发生折算。工程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年运行费。

1.2费用估算1)固定资产投资。根据《规范》规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达到设计效益所需的全部建设费用。主要依据工程估算投资,对个别项目进行调整后,固定资产投资为86380万元。2)年运行费。《规范》中规定,年运行费包括水源费、燃料动力费、维修费、管理费、补救赔偿费等。其中:a.工程水源费:该供水工程引水水源价为0.18元/m3,引水水量为7070万m3/年,年需费用1272.6万元。b.燃料动力费:工程引水需电动泵站,入杨埕水库经计算0.044元/m3,水量为7070万m3/年,向港口供水经计算0.071元/m3,水量为4529万m3/年,年总需费用632.64万元。c.维修费:依据《规范》规定取1%,每年863.8万元。管理费:工程核定行政、生产、管理等人员共80人,人均工资2.0万元/人,计160万元。d.办公费及观测、科研、试验等其他费用按1.0万元/人,计80万元。管理费合计240万元。因此,由以上a项~d项总计年运行费3009.04万元。

2国民经济评价分析[2]《规范》中推荐了四种城镇供水效益计算方法,经综合分析比较,采用效益分摊系数法较合理,即根据水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工业净产值乘分摊系数计算工业供水效益。根据水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以工业净产值乘分摊系数计算,根据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和向用水户实际调查资料,净产值约为总产值的20%~30%,因该工程规模大,其计算效益采用20%,供水效益分摊系数取8%,根据《21世纪初期南水北调中线河北省供水区缺水分析与对策》2010年万元产值耗水定额按27m3取值,综合单方水效益为5.92元/m3,由于水厂投资及运行费未计入本次经济评价,所以水厂的效益按0.9元/m3减去,则供水效益为5.02元/m3。全年供水量为4529万m3,则年供水总效益为22735.58万元。根据《规范》,采用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三项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对该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按《规范》有关评价计算办法和相应计算公式,计算出的该项目的各项指标值见表1。

3经济敏感性分析评价[3]为分析不确定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判定该供水工程方案在经济、财务上的可靠性,在影响工程项目评价成果的众多因素中,选固定资产投资和效益作为敏感性因素对各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根据《规范》按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5%、效益减少15%两项不确定性因素单独发生浮动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本工程在效益减少15%或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5%的情况下,该方案的内部收益率仍大于社会折现率、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0,由此表明该工程项目承担风险能力较强,回收率较大。

区域经济影响综合评价

1区域水环境和行业影响分析沧州东部地区处在渤海之滨,淡水资源匮乏。随着当地新区建设和人口的迅速增加,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多,需求质量越来越高,水资源供需矛盾逐年加剧。近乎疏干性的开采使地质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下漏斗不断扩展,地面沉降加剧。自2005年实施引大入港延长线和泵站、水厂工程等工程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但与新区工农业建设发展需求相差甚远,与当地和谐美丽的水环境要求的差距很大。而东部地区供水工程的任务是引黄河水,向沧州东部地区提供日常生活及生产工业用水,向海兴县原杨埕水库周边区域提供农业灌溉及群众生活用水,以缓解目前各用水户的水源紧缺状况以及大浪淀水库的供水压力,并对当地地下漏斗等恶化的水环境现状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东部地区供水工程主要向沧州渤海新区核心区供水,主要供水对象为港口、朔黄铁路、国华发电厂、台资企业四联钢铁厂、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及中钢集团滨海实业有限公司等。该工程建成后将向港口开发区内的工业和民用供水21万m3/d。保障这些大型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用水,从而提高社会生产效益,可加速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届时,国华集团海水淡化设备、引大入港延长线管网工程和东部地区供水工程共同为核心区供水,不仅满足了核心区的供水要求,而且提高了供水安全度,有利于市场竞争和水资源优化配置。

2区域经济影响分析沧州东部地区供水工程对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和农民的劳务收入、增加地方税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及推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将产生长远的、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当地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等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该供水工程的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将带动各路资本进入能源、矿产、运输、旅游等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华发电厂、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及集团滨海实业有限公司等大公司的入驻,对增加当地劳务收入、地方税收、带动当地建材、交通、(库区)航运、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及推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种资本的投入增加,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项目建设能够迅速提高当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直接刺激当地农副产品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贫困问题。

效益评估范文2

[关键词] 经费 使用效益 评估 体系

经费使用效益评估体系,是经费使用效益的组织管理、实施程序、方法步骤的统称,是评价经费使用效益高低的重要形式。构建经费使用评估体系,就是要使经费使用效益评估工作在有序的组织领导下,按照特定的组织方法和程序,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控,使评估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以得出较为准确的评估结果,为单位的经费保障水平、经费投向投量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一、构建经费使用效益评估体系的理论基础

1.效益原理为构建经费使用效益评估体系提供了必要性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一切管理工作,都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获取最大的效益,把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克服一切忽视效益的管理思想和方式,这就是现代管理的效益原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良性经费支出活动秩序外,还应把经费使用效益考评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考评,查找影响经费使用效益的因素,并加以改进,以最小的经费投入获取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确保单位质量建设。

2.方法选择多样化为构建经费使用效益评估体系提供了可行性

目前效益评估的模式主要有:经济学的效率假设模式、成本-收益分析模式、投入产出模式、客户满意度评价模式、责任-效果模式和目标-成果模式。与经费效益评估密切相关的方法有数十种,其中代表性的有统计分析法、目标管理法、价值分析法、计划评审法、效益分析法、ABC 法与直感预测法等。每种评估模式和方法代表了不同的做法和思路,其特点和适用性也不尽相同。多样的评估模式、方法为经费使用效益评估提供了较为广阔的选择和坚实的理论支撑,也使经费使用效益评估体系构建成为可能。

二、构建经费使用效益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

1.要处理好纵向评估与横向评估的关系

经费使用效益评估的方法可以分为纵向评估和横向评估两种。纵向评估是通过不同时期某一层次、范围或者项目的经费效益评估指标之间的比较来评价经费使用效益的高低。横向评估是通过相同或相近范围不同项目的经费效益指标之间的比较,来反映经费使用效益优劣。要全面反映经费使用效益,必须把纵向评估和横向评估结合起来,把相对效益指标和绝对效益指标综合考察,较真实地反映经费使用效益的整体状况。

2.要处理好重点指标与综合指标的关系

构建经费使用效益评估体系时,应尽可能选择全面完整的评估指标,以便从整体上反映经费使用状况。但不同的指标对经费使用效益的影响不尽相同,应区分重点,合理设置权重。应将预算执行率、经费收支平衡率、重大经费开支占总收入的比例等作为重点指标,提升评估比重,形成一套完整系统、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

3.要处理好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关系

进行效益评估时,要重视经费管理中可以量化的“硬指标”,如资金保障率、预算执行率、决策准确率等,做好定量分析。同时,由于经费使用范围广、内容杂,有些是无法直接量化的,这就需要通过定性的方式来反映,如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各项任务完成、建设项目成果、人员满意程度等。因此,在经费效益评估时,既要设计定量指标来反映水平高低,又要有定性指标反映情况好坏。

4.要处理好理论选优与实践可行的关系

对经费使用效益进行客观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调整经费使用方案,促使经费效益不断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理论上的最优方案和最佳组合往往存在于理想条件中,不一定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现实。因此,考评经费使用效益一般只能相对选优,选出次优方案、满意方案。如在评估单位消耗性经费使用效益时,只能从现有条件中,选择出消耗较低、保障效果较大的一种经费使用方案,这种方案不一定是理论上的最优,但一定要是实践中可行的,否则是纸上谈兵,没任何实际价值。

三、构建经费使用效益评估体系的基本设想

1.划分评估组织机构

经费使用效益评估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的原则,财务部门自行对本单位、系统内经费使用效益情况进行考评和汇总。各级审计部门作为外部监督部门,担负监督和审查职能,共同对经费使用效益评估工作负责。

2.设计效益评估模型

经费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工作,牵涉部门多、内容广、时间不确定。根据经费使用效益的特点和规律,从全面性、系统性和可行性考虑,可设想建立经费效益三级综合评估模型。基本思路是: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对经费使用效益的影响程度,合理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以体现该因素的重要程度,建立统计模型计算出经费使用效益,根据各单位的经费使用效益对该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确定指标及分值

评估指标是衡量、监测经费使用效益经济性、效率性的重要量化手段,是构建效益评估体系的基础。根据经费使用效益评估体系的模型,可设置三级评估指标集(图所示)。

第一级指标集为定性评估指标,是进行经费效益评估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反映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成效、工作质量、人员满意程序等因素,可用表示。第二级指标集为定量评估总指标,主要是直接反映经费使用过程中,可以进行量化的各项经济总指标,可用表示。第三级指标集为定量评估具体指标,可用Umn表示,主要反映各明细指标对经费使用效益的影响。如U1表示单位任务完成程度,U2表示某项工作任务完成程度等;U11表示在单位任务完成的前提下,资金保障率,U12表示在单位任务完成程度下,预算执行率等;Umn表示具体各项开支影响预算执行率的具体指标。

根据不同的计算公式得出不同的指标分值yi。如:

4.计算指标权重

各指标在经费使用效益评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应确定相应的权重。

(1)第一级指标权重确定。第一级主要是定性指标,应采用德尔菲法,即对一些比较复杂、涉及范围较广、评价结构影响重大的综合评估问题,借助专家经验来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种指标设计方法。具体工作中,应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在制定咨询表和准备必要的背景资料后提交专家经过咨询并修正后,采用统计方法综合得出权重。

(2)第二、三级指标权重确定。可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中的主成份法来设计定量指标权重,其核心是通过对各指标相对其他指标的重要性计算其因子得分中的累计贡献率来求权重。将指标进行标准化,如公式,其中表示具体指标的标准分值, ;。计算样本矩阵。计算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λi及特征向量Xi。令求得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特征贡献率=,累计贡献率=。选择s个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从而求出第i个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相对其他指标的权重。

5.进行综合评估

获得指标的分值和权重后,对上述指标体系进行综合,确定最终分值评估经费使用效益。依据指标的相关性和重要性程度,采用乘法合成来进行合成,y为经费使用效益最终评估值,yi为各指标分值,为指标权重,其基本公式为:。经综合评估后,y得分较高表示该单位经费使用效益较高,反之则较低,应采用怕累托原理加以改进,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四、构建经费使用效益评估体系的配套措施

1.依托信息手段,增强经费使用效益评估的时效

经费使用效益评估涉及的内容多、程序复杂,单纯靠人的力量较难完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在信息的采集、分析、归纳、计算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在信息的采集时,要按照会计规则要求,规范日常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办法,从源头上保证相关财务基础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对单位或部门的经费管理目标、重大决策过程、采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成果等都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形成统一的结果,利用信息技术加以分析,实时评估经费使用效益,及时调控经费投向投量,顺利实施经费供应保障。

2.依托法规制度,净化经费使用效益评估的环境

要加快经费效益评估的立法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法规制度和相关措施。并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的特点,积极引导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打牢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加强效益评估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官兵参与管理和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使职权、切实维持法纪的良好理财环境。

效益评估范文3

关键词:公益广告 效果评估 关系管理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88-02

简单概括来说,构成了该课题研究的初衷是因为三点:公益广告效果评估很重要、又具有特殊性、目前暂无针对性方法。全文重点在于针对公益广告探究提出一个评估方法,使其能够更为有效真实得评估出公益广告的效果,即计算出公益广告的行为转化率,并以此显示出公益广告存在问题,提升广告价值;难点在于方法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论证。因此,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第一手数据,融合了管理学和软件技术的优势,提出一条适合公益广告的效果评估方法。

1 公益广告的特殊价值

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非商业性的广告,公益这种信息表现形式,使其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价值。公益广告及其评估方法的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的特殊性。测量广告效果对广告活动有没有影响,评估的是广告的短期效应。而公益广告是一种长期战略,无法在短期内预收效果,此为其最大的特殊性所在。

(2)传播内容的特殊性。公益广告是通过广告传播来“有效影响公众”的态度、倾向,这使得效果评价中的中介量虚化模糊,很难量化统计分析。

(3)收效的特殊性。公益广告的收效,即其造成的心理效果和社会效果不会立刻或者说在短时间内有所体现,我们很难用各种数理分析进行全面统计。

(4)效果评估方法的特殊性。公益广告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果,其经济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使其最终不能确定真实变量,因此,评估公益广告效果必将是特殊的方法,最大化地降低各种外在因素对真实数据的影响,能够在数据统计分析中体现出测谎功能,区分出真假收效数据。

2 公益广告效果评估的意义和国内现状

公益广告的发展与社会、市场及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广告效果测评的有效方式方法具有很现实的价值:能为广告作品的设计修改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修改参考依据;可以帮助广告主及时掌握广告活动的变化,随时对广告策略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而对消费者来说,通过广告主及广告设计者的选择与改进,广告效果最终又回到消费者身上。同时,要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建立全民参与公益事业的基础,需要依靠这一工具去检验其效果到底有多少、影响有多深入。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来了解现状。2013年10月1日至7日,无锡地区共发放260份纸质及电子问卷,其中纸质问卷150份,以视觉专业志愿者小组为单位分别在万达商业圈、新区中心商业圈进行发放;电子问卷110份,以纸质问卷电子稿通过邮箱、信息平台等方式进行发放。最后共计回收有效问卷221份。

在调查中,最值得关注的数据是近九成的受访者认同“公益广告起到了一定的社会道德导向作用”,但是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表示看了公益广告之后即使“深有感触,也不一定会行动起来”,更有人表示看了国内的公益广告之后“没什么想法,认为自己做不做公益和这个广告无关。”有8%的受访者则坦言“没特别注意过,只是当普通广告一样一扫而过”。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的公益广告发展到了瓶颈,如此重要的一个手段如同鸡肋被国人放在一边,越是想重振旗鼓并有所作为一番,越是力不从心和迷茫。

3 公益广告效果的现有评估方法

现有广告效果评估大致分为两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主攻公众的态度倾向,定量研究则针对公众评价的影响范围。两者都大量运用到了数理统计的方法。

《“四大发明”新解》廉政公益平面广告(“扬正气,促和谐“全国优秀廉政公益广告展播作品作品编号:07号),我们以此为例,于2012年5月至7月,在无锡新区、锡山区、滨湖区及惠山区面对不同的受访对象,分别尝试了现有主要广告效果评估方法。(如图1)

融合各种评估方法的优势,确实能弥补各自的劣势,将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达到最大值。定量研究能让我们获取部分广告设计本身需要的数据,比如受众心理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影响程度等,但是广告的社会效果,其对社会道德、文化教育、伦理、环境的影响的真实性通通无法证实,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导致了受众会觉得看不看公益广告与自己做不做公益无关的结果。

由此整理归纳出四点现有广告效果评估方法对于公益广告的不适用性:(1)时效性的不适用;(2)效果检验标准的不适用;(3)有效性的不适用;(4)道德收效的不适用。

4 适用于公益广告的“关系管理评估方法”

面对那些仅仅停留在分析广告制作创意等本身,而忽略了广告效果的并不令人满意的数据结果,我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我们大胆假设有这样一种评估方法:它能在真实的市场环境或者说是社会环境中,在人为组织引导接受信息的情况下,用“活动”的形式具化体现出受众的道德行为,并通过感应、交互等技术真实记录受众行为理由。这一方法仅针对评估公益广告效果,不直接评估广告本身主题确定、广告创意、文本制作以及广告等方面。

“关系管理评估方法”诞生的理论基础有三方来源:客户关系管理概念、数据挖掘技术以及可能影响公益广告效果的广告特征的文献研究。客户关系管理这一概念从80年代初建立客服系统进行“接触管理”开始被运用,而数据挖掘技术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逐步成熟。因此,我们就能在建立可能影响公益广告效果的广告特征数据库后,采用量化方式,通过既定数学模式计算以检验公益广告效果。

建立可能影响公益广告效果的广告特征数据库,通过媒体点击率关键词等方式将需要评估的公益广告特征效标量化统计,将数据录入数据库中通过系数核算后对比,形成数据趋势,以此检验公益广告效果。我们暂且将这一方法命名为“关系管理评估方法”。“关系管理评估方法”评估步骤:首先,数据库的建立。确定了八个可能影响公益广告效果的广告特征和效标,将其作为数据库数据挖掘项目的属性定义信息。随后在每次数据库应用时即可根据具体对象在这八个特征下设定矛盾关键词,从而获取到动态数据以观察公益广告评价趋势。其次,数据量化。以各媒体为信息收集中介,通过交互设计,以收集在下一模式计算中需要的数据。之所以选择媒介量化数据,是希望能尽量避免内在人为因素对数据的误导,同时,也便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大量数据直接传输到数据库进行下一步计算,减少了人为收集录入在时间与人力上的大量损耗,使得数据更有时效性,也更具说服力。再次,AIRA模式系数计算。借鉴AIDA法则,AIRA模式可解释为: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Resonance共鸣;Action行动。之所以需要依靠数学模式进行系数计算,是因为通过媒介所得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地、完全地、真实地反应广告效果,其中掺杂了无效的、模糊的数据,一定的系数使其结论能最大化地接近真实。通过权重评价,得出最接近的系数值。通过对收集到的评论数据的解析,得出关键词频率的测绘。再将关键词分类代入广告效标分类中,根据系数相乘从而得出最终的评价数值。最后,呈现数据趋势。最终数据通过图表的方式展现结论,以“1”为参考标准线,给予一个较为直观的广告效果评价。

这一方法的优势十分明显:“关系管理评估办法”最大化地顾及到了内外变量因素对效果测评的影响,通过媒介为信息收集中介,最大化降低在效果评估数据收集过程中及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无限制地收纳受众的内心想法以辨别受众行为受广告影响的真实性。可作为一种洞察受众的方法。这一方法融合了管理学和软件技术的优势,对公益广告发展有一定价值。

效益评估范文4

关键词:中国 气象服务 效益评估

中图分类号:P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00-01

对于我国而言,气象事业是一种基础性以及科技型的公益事业。对于气象服务工作而言,是气象事业的出发点以及归宿点,是气象事业能够得到发展的基础。而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对于气象事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对于我国的气象服务工作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也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提高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速度,来帮助我国气象事业得到发展,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以及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做出贡献。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研究我国气象服务以及评估效益。

1 气象服务的概念

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通过相关的气象科学的相关理论,并且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生态的具体需要来为社会提供的各种工作。在气象服务的工作方面上,主要分为了公众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以及专项气象服务。在公众气象服务方面,是为了保证我国人民的生产以及生活而提供的相关气象服务。在决策气象服务放面,是为了让我国的各级政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而提供的相关气象服务。在专项气象服务方面,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我国的各类社会团体的活动而提供的气象服务。

2 气象服务的效益及效益评估的方法

2.1 气象服务的效益

在经济学方面而言,气象服务主要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以及产出的比较。在气象服务方面,主要是指在气象服务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以及在气象服务活动之后所得到的相关有效效益之间的比较。在气象服务的工作中,得到效益的主要方法主要是通过趋利以及避害来实现的。在趋利避害方面,主要是将利益方面分为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通过做定性分析并且将这些效益进行相关的量化,就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进行相关的计算。而从我国的气象事业能够得到健康发展的方面而言,对气象服务的效益进行评估的意义十分巨大。通过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就能够帮助其向管理部门来将本部门的作用,地位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做出了解,并且也能够得到必要的社会资源以及投资,对未来发展的目标也能够明确。

2.2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相关方法

对于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主要是将在气象服务中可以量化的各种效益进行评估,但是一般不涉及气象服务的社会以及生态效益。总而言之,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较难以度量,因此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较多的方法来进行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在我国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方法方面,主要是分为了通过实际调查和分析的进行测算的方法以及通过理论分析来进行效益推算的方法。

(1)自愿付费法。在自愿付费法方面,主要是让用户通过其支付意愿来进行一定金额的支付,来换取一定商品或是劳务的意愿。自愿付费法的模型为

(2)节省付费法。节省付费法与自愿付费法的方法较为类似,但是也有一定的不同点。在不同点方面,主要是自愿付费法是通过自愿付费的意愿来进行支付意愿的衡量,从而对最终的效益进行衡量。但是节省费用法主要是从消费者节省费用的角度来进行效益的最后考虑。在评估模型上节省付费法与自愿付费法相同。

(3)影子价格法。影子价格法主要是通过对于某种资源,产品或是服务投入的边际收益,并且通过线性拉格朗日函数来进行的一种评估方法。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影子价格主要是等于社会中的某种资源,产品以及服务供给。产品越丰富,服务方式和产品速度越多那么影子价格也就会越低。如果情况相反,那么影子价格也就会越高。影子价格的方法在对于公共气象服务以及行业气象的效益评估都有应用。在评估模型上,主要是使用了的模型来进行评估。

3 结语

我国的气象服务工作以及效益评估对于我国的经济效益以及人民生产生活水平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我国的气象服务以及其效益评估进行相关的讨论,从而找到一种效率较高并且也较为准确的评估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对我国气象服务以及效益进行评估,从而为我国的气象事业做出贡献,也能够提高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先华,赵飞,郭际,等.交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以沪宁高速公路为例[J].气象科学,2013,33(5):555-560.

[2] 张钛仁,宋善允,田翠英,等.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及其研究[J].气象科学,2011,31(2):194-199.

效益评估范文5

关键词:效益评估;旅行费用法;生态环境效益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093-03

Wetland benefit assessment

Wang Jian-li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Abstract:The wetland can produce enormous economic benefits,social benefi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is paper intends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tourist recreation of LongFeng wetland by means of Travel Cost Method (TCM).The paper analyzed social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by the research results. We draw a conclusion that we should make the best us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firstly.

Keywords:Performance evaluation;Travel cost metho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对自然资源特别是环境资源作为一项资产进行评估,主要是避免以往对其不恰当估值导致的价值低估现象。比如湿地资源不仅能带来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还能带来美学上的愉悦,提供维持动植物生命的服务。对其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估是湿地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目前方法手段的局限,对其效益的评估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一、湿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效益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消耗一定的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而得到的产出。湿地开发的效益是指通过资源化洪水的投入所产生的收益,即对周边地区带来的正面效应。发展湿地旅游和湿地养殖是湿地开发利用的两种主要途径,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湿地的恢复和建立能改善局部小气候,对改善大庆地区水污染状况,缓解土地沙化、盐碱化及地下漏斗等环境污染状况有积极意义。

(一)经济效益

湿地的经济效益包括第一收益和第二收益。环境计划通常会同时引发第一和第二效应。改善湿地环境的第一效应是此湿地娱乐用途的增加,进而会吸引更多人进入湿地。由于该湿地使用者数目的增加,第一效应会进一步引发一个连锁效应,从而获得第二收益。具体而言,第一效益指的是:资源化洪水补给湿地使水面提高,可以发展鱼类养殖及芦苇养殖等水产养殖业;资源化洪水补给湿地,改善蓄滞洪区水环境,增加其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旅游等旅游业的发展。第二效益指的是湿地改善局部小气候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第三产业产值。本文中主要是指湿地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洪水经营在保障社会安定和促进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洪水资源化利用使水库等蓄滞洪区蓄积的大量洪水有了“去处”,从而避免了强行泄洪所带来的损失。以往汛期来临前,水库要强行排到限定水位,大量洪水流出可能淹没农田及家庭住房,造成经济损失。在综合利用洪水资源的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此类损失,同时减轻了农户心理负担,为提高居民福利水平及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一定贡献。

2.湿地的休闲娱乐价值。湿地以其独有的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及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及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3.湿地的教育与科研价值。湿地生态系统在科研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教育和科学研究的良好试验基地。特别是其动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杂交水稻的其中一个遗传系材料就采自海南省湿地的野生稻。

(三)生态环境效益

生态环境效益是指在洪水经营的过程中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1.湿地增加周围大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增加居民生存幸福感;2.湿地面积增大改善水质污染状况,为两栖类和爬行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水面提高使区域动植物种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3.湿地面积增大,使得昆虫、浮游生物及鱼类增多,给以昆虫或鱼类为食物的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4.地下水得到充分补给,地下漏斗得以填充,增加的地下水量可有效缓解土壤沙化及土壤盐碱化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二、湿地的效益评估

(一)经济效益评估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建立在西方新福利经济基础之上,是新福利经济学的实际应用,目的在于改善资源分配的经济效益。湿地开发的经济效益评估属于环境经济效益评估的子项目,本文使用旅行费用法来评估湿地旅游的经济效益。

旅行费用法使用旅行费用作为代替物来衡量人们对旅游景点或其他娱乐品的效益的评价,通常使用实地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使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估算需求函数,然后计算消费者剩余来衡量旅游景点的效益。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实地调查收集消费者的社会经济情报,包括其居住地,从居住地到湿地的距离及往返时间,旅行费用等。第二步,利用这些情报资料,依据从居住地到旅游景点的距离把游客来源分成若干个区域,并利用该调查结果求得反映人们公园的利用率(各地区人口每千人的利用人数)与旅行费用之间关系的需求曲线。通过该需求曲线可以推导出旅游景点接纳旅客的数量与门票价格的关系及对该旅游地的需求曲线。然后使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估算需求函数。第三步,计算出消费者剩余并衡量该景点的经济价值。

(二)社会效益评估

我们采用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科研价值来估算湿地的教育科研价值;采用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娱乐文化价值4910.9来估算湿地的休闲娱乐价值。

(三)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科学家预测评估,中国的湿地生态系统每公顷创造的生态环境效益约为两万元,我们据此来进行湿地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三、案例研究

以大庆地区龙凤湿地为例,求该湿地的需求曲线及湿地的经济价值。表1-1表示当湿地的票价P为0时,从各个区域的湿地利用费用E(因为门票P等于0,所以湿地利用费用E等于旅行费用EL)、湿地利用者总数N、每千人中湿地利用者人数NQ。

在分析时,我们将消费者的来源划分为5个区域,A地区是指龙凤湿地周边20公里的范围,辐射人口约60万;B地区是指龙凤湿地周边50公里的范围,辐射人口约110万;C地区是指龙凤湿地周边80公里的范围,辐射人口约160万;D地区是指龙凤湿地周边110公里的范围,辐射人口约220万;E地区是指龙凤湿地140公里的范围,辐射人口约280万。对实地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得到表1-1。

从表1-1中可以看出:对湿地的利用经费E,随着居住地与湿地的距离增大而增加,居民的湿地利用率(每千人中利用者数NQ)随着利用经费E的上升而下降。

图1-2的实线部分是根据表1-1上的数据绘制成的,虚线部分是由实线趋势预测而来的,表示居民的湿地利用费E与公园利用率NQ之间的关系。图1-2中的实线加虚线就是需求曲线D0。

假设其他所有的因素都相同,各地区的人们对于价格的反映一致。在此情况下,求湿地的需求曲线。首先设定门票价格,然后调查不同票价时去湿地的人数变化。图1-2的假定需求曲线,可以推测出对湿地利用所需经费E(旅行费用EL+票价P)与千人利用率NQ的关系。例如在A地区,对湿地所需经费为25元,每千人中有50人利用公园。当湿地门票从0元提高到30元时,对湿地利用的总费用变为55元,每千人中利用湿地的人数变为41人,以此类推。

表1-2表示P=30元时,来自各地区的湿地利用者人数N。此时从各地区来湿地的湿地利用费用E也增加30元。根据假设需求曲线D0,可以求出各地区对应于各种湿地利用费用额E的千人利用率,并用各个利用率去乘各地区的人口数,从而预测出各地区的湿地利用者数N。

根据同样的方法,分别推测出门票为0元、30元、60元、90元、120元、150元时的湿地利用者人数,如表1-3所示。

用EViews6.0软件对两个变量P和NZ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表1-4所示。从该表中可以看出,R2为0.917,接近于1,拟合度较好,说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有很好的解释作用。F统计值为44.43,同时prob(F)统计值为0,说明方程NZ=-1.23P+166显著成立,该方程即为需求函数。

同时,得到关于变量P和NZ的趋势图,如图1-3所示。D曲线表示对湿地公园的需求曲线。当湿地公园门票价格等于零时,入园者的利用费用等于旅行费用,因此,D曲线下面的面积表示消费者剩余CS。

此求出不同门票价格下的消费者剩余,如表1-5所示。

从表1-5可以看出,随着票价的上涨消费者剩余逐渐降低,因此我们将票价定为0元。从现实角度,目前龙凤湿地实行票价免费制度,由表1-5可以看出票价为0元时的消费者剩余是最大的,因此维持现状是龙凤湿地发挥最大经济价值的选择。并且门票免费政策不会导致湿地环境的破坏,根据2015年1月国家旅游局下发的《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估算龙凤湿地每年可累计接待游客百万人次以上,目前的游客人数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

P=0时,CS=1613.4万元,因此湿地旅游的年经济效益BL为1613.4万元。

龙凤湿地占地5050hm2,故科研价值BK为165.64万元;娱乐文化价值BW为2480万元,得出龙凤湿地的社会效益B2为2645.4万元;生态环境效益B3为1亿元。

四、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湿地开发的效益B=B1+B2+B3=1.48(亿元),其中经济效益B1占14.9%,社会效益B2占17.8%,生态环境效益B3占67.3%。

效益测算结果表明: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远高于其经济效益,因此要首要发挥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

参考文献:

[1] 付 强,谢永刚,王立权.湿地水土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 刘 森,王建丽,栗端付.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的经济学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5).

效益评估范文6

关键词:并网光伏发电;低碳综合效益;碳减排;太阳能发电;绿色能源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3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4-008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4.043

并网光伏发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很大不同,其能够和常规电网连接,从而共同承担供电任务。随着光伏系统的发展以及材料研究的进步,现阶段的并网光伏发电的电压等级越来越高,其对于节能减排的效益也越来越大。我国是光伏产业大国,但是主要依赖外销,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重视,我国越来越重视光伏产品的本土消耗。因此在并网光伏发电的大背景下,分析其低碳综合效益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并网光伏发电低碳综合效益概述

低碳综合效益评估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从降低排放的角度来分析,并网光伏发电不完全是减少碳排放,例如并网光伏发电原材料的生产、集输、安装调试等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并不会降低碳排放,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为此我们将其影响划分为低碳正效应、负效应和综合效益,显然低碳效应代表碳减排,由消极因素导致的碳排放增加则为负效应,两者之和称之为并网光伏发电的综合低碳效应。以上是评估的基本思路,并分别按照低碳正负效应两个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最终获得并网光伏发电的低碳综合效益评估

结果。

2 并网光伏发电低碳综合效益模型构建

我们认为影响并网光伏发电低碳综合效益的因素主要有光伏发电成本、光伏发电收益、系统网损改善效益以及系统备用容量四个方面。发电效益节省了大量的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直接减少了碳排放,同时通过并网后售出还能取得经济效益;发电的能源是太阳能,能极大地减少发电成本,但是光伏产业的材料生产也会损耗大量的电能,增加碳排放;系统网损主要考虑并网和输电过程中的损耗以及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并网光伏发电会受到气候和天气的影响,所以需要系统有备用能量,补偿光伏发电的电能缺口,为此构建了低碳综合效益的模型。

2.1 光伏发电的收益

假设运行的第t年,并网光伏发电的发电量为Gt,则Gt为:

2.2 光伏发电的成本

光伏发电的成本投入(C2)主要表现在后期运行维护成本(Cm)和初始一次性投资成本(C0)两个方面,是两者之和。而初始阶段的一次性投入主要包含了原材料的成本、光伏制造成本和光伏设备运输成本,这其中低碳成本计算可以分两类计算。而原材料和光伏制造的电能消耗都可以估算,假设制造1个单位功率的光伏系统电能消耗为k,那么原材料和光制造造成的碳排放可以用kP0mc来表示。

而运输成本的计算为:计算光伏电站和光伏制造地之前的距离s,并估算其光伏系统的总重量W,运输过程的排放强度为g,则由于运输导致的碳排放可用Wgs表示,所以初始成本的表示为:

由于光伏发电在后期运行中有一定的维护费用,光伏板等材料的更换和维修也间接增加了碳排放,其计算方式类似于(4)式,结果为:

β表示光伏发电在实际投产后维修费用和初始投资之间的比例关系。

2.3 系统网损效益

系统网损改善可以采用对比法来进行,可以假设没有光伏发电系统网损为W1,有光伏并入后的网损设置为W2,通过W1和W2的差值可以得出系统网损的改善量,并将这个差值用W表示,即在某一个时段t内的网损改善,那么这个网损改善所带来的低碳效应C3为:

显然,当W>0时,表示这个时候网损改善表现出降低碳排放,反之则为增加碳排放。

2.4 系统备用容量成本

容量成本的评估可采用确定性评估的方法,假设这个电网系统能够为光伏发电所提供的备用容量系数为

,而P(t)表示在t时刻光伏发电所能够提供的光伏有功出力,则在这个特定时刻备用容量为P(t),而在这个特定时间系统所提供的备用容量带来的低碳效应自然是负的,其代表了系统备用容量等效的等效碳排放,设为C4可表示为:

3 光伏发电的低碳综合效益模型

上文分析了四个影响因素的评估,而低碳综合效益则为四个方面的低碳正负效应之和,即可以得到综合的低碳综合效益Cy结果为:

式中:表示光伏系统碳排放与运行年数的比值,表示每年光伏系统的碳排放;n为运行年限。

4 案例分析

4.1 案例简介

假设在某市建造10MW光伏电站,当地负荷为250MW,总投资1亿元,分5年完成,年运行维护费用比例为2%,回收期(计算用项目寿命期)取20年。采用并网多晶硅光伏系统,按照最佳倾斜角安装,每天平均峰值日照时间取4.074h,系统性能比取0.8。假设光伏设备总重量为863.21t,从光伏生产地到光伏电站距离为400km,运输碳排放强度g为0.1225kg/(t・km)。光伏上网电价取1元/(kW・h)。集中发电侧CO2排放指数取.0.9kg/(kW・h)。

4.2 低碳效益测算

光伏发电收益测算:结合式(1)~(3)可知,等效减少碳排放为10568.21MW・h;光伏发电成本测算:结合式(4)和式(5),算例系统在光伏制造阶段和运输过程中CO2排放量,则初始碳投资为19523.6t;取β=5%,则维护阶段低碳总成本为961.52t;得光伏发电低碳总成本为29841.12t。通过碳交易机制将光伏发电碳成本平均分配到光伏系统寿命周期内,相当于光伏发电每年产生CO2排放1010.21t;网损改善效益测算:从春夏秋冬季节中各选取3个典型日,利用MATPOWER软件确定每个典型日的网损改善情况,进而确定每个季节和一年的网损改善量。结合式(6)可知,其CO2等效减排为820.14t;备用容量成本测算:取备用容量系数为θ=0.25,结合式(7),可得出等效减少碳排放为2256.1t。

4.3 案例结果分析

从CO2减排效益来看,光伏发电替代传统火力发电能够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算例中光伏系统每发1kW・h相当于直接减少碳排放554g。随着科技的进步,光伏发电成本将大幅下降,其经济效益和低碳综合效益也将更加突出。

5 结语

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趋势下,分析光伏发电的低碳综合效益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分析了光伏发电的低碳综合效益影响因素,并对模型构建思路进行了分析,对其低碳综合效益评估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曹阳,,袁越,张新松,郭思琪,张程飞.基于时序仿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分析及其低碳效益评估

上一篇人才测评

下一篇三八节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