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最大化范例6篇

效益最大化

效益最大化范文1

回顾公司财务管理的历程,从集团到省分和市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基础管理在不断加强:集团公司初涉资本市场预,拓宽了融资渠道;初步建立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现总部、省分两级通信设备的集中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摸索二级资金管理平台,提高资金利用率。无论过去的六年还是未来的三年,公司始终坚持效益管理,坚持收入管理和成本管理同时并行。江西公司为了实现效益铁通,充分利用全面预算管理、集中采购等成本控制手段优化成本结构。并对市场开拓、公专网业务及工程施工分类管理方面进行了尝试,成立运维中心和工程公司,力求打造“市场、运维、工程”三支专业队伍。

提出问题

如何实现江西铁通效益最大化? 增收节支。一方面开拓市场,提高收入质理和结构,另一方面坚持“以收定支、优化结构、讲求利润”。结合江西铁通实际,我公司决定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改变公司内部中的“重营销而忽视网络建设、设备维护和客服管理质量”的现状,地市级分公司从原有的一体化职能中分离出来,轻装上阵、全力以赴组织营销。通过机构改革,成立运维中心和工程公司,市场、运维、工程三支队伍各负其责,资源共享,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但机构具体如何设置呢?省公司成立独立核算的工程公司和运维中心,按工作量向市公司清算。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在理论上给出解释的同时,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论证实施阶段

在力求提高利润或稳定利润的同时,成本降低应该是管理层最重要的工作。铁通江西分公司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成本降低能有效地提高公司的最终成果。成本降低措施要真正取得成功,不仅要制订有组织的综合的和连续不断的计划,而且还要使成本降低成为最优先的工作。不仅是管理者,而且从上到下每个员工,都要真正地理解和认识成本降低的重要性。

江西公司针对各地市分公司的管理现状,要求省市两级相关的管理人员根据以往经验和当前存在问题进行机构改革调查研究,并提出机构分设方案和影响营销因素,经过两级主要管理人员的充分论证,近80%的主要管理人员认为设置工程公司和运维中心,是铁通江西分公司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

增收方面 虽然大多数地市分公司有工程管理和设备维护人员,且经验丰富,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残酷的生存压力,工程管理和设备维护人才储备显然不够,一体化经营方式必然使地市分公司顾此失彼,影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效益的增长,设立专业化的工程管理和设备维护队伍为地市分公司解决了后顾之忧,可以轻装上阵、全力以赴组织营销,提高收入质量。

成本管理 省公司成立工程公司和运维中心便于工程物质和维护材料的集中采购和统一管理,降低采购和库存成本;也便于资金的集中管理,减少资金的在途和沉淀成本。运维中心的设立有利于解决有些地市分公司设备维护人员过剩而其他地市分公司设备维护人员又不足的问题,起到稳定员工队伍、压缩外聘人员成本的作用。

投资管理 工程公司的设立有利于解决各地市分公司无计划建设、超计划建设、虚假验工、延缓转固和不能及时形成生产能力等问题。由地市分公司管理工程建设,省分公司无法进行事前监督,各地市分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不计成本上项目,导致大量的无效投资,建设程序也极不规范,从而增加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上述从财务管理的各个角度进行了论证,以效益为最终目的,收入和成本管理两条主线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利用江西公司现有资源,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

机构设置的效果

利润=收入-费用,所以省钱等于挣钱,成本的降低就意味着利润的增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机构改革给江西公司带来生机。收入是公司的“活水”,优化了成本结构,收入 “活水”更活,公司效益得到良性发展。

江西公司成立工程和运维中心两支专业队伍,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围绕公司总体利润目标,积极参与献计献策。财务部经过自上而下的调研分析,从资金、成本控制手段、收入管理等方面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文件,增加可操作性。取得了成效。

资金管理:地市分公司采取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和设备维护等一体化的运作方式,在资金的控制上只能按照各地市分公司每月上报的资金需求量综合平衡,资金难以集中管理,因此产生大量的沉淀资金。设置工程公司和运维中心后,各地市分公司的收入资金通过网银全部及时上交省分公司,根据各单位资金上交金额,省分公司每月两次通过网银拨付各地市分公司工资款和业务费;工程物质采取集中购买方式拨付工程公司,同时根据工程进度拨付工程公司工程款;对运维中心的资金管理采取每月按维护电缆和终端数量进行拨付。通过上述资金的管理方式,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和效率性明显改观。

成本控制:工程公司按工程定额向省分公司清算,同时省分公司按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对工程公司进行考核,工程公司为了生存和效益制定了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果,杜绝了原地市分公司无计划建设、超计划建设、虚假验工等现象,工程投资成本节约16%左右;运维中心按设备维护工作量向省分公司清算,同时省分公司按设备维护质量和客服工作质量对运维中心进行考核。

收入管理:工程公司收入来源分内部工程和外部工程,各地市分公司的工程管理人员都集中到工程公司,增强了工程管理实力,对各地的外部工程均由工程公司一家洽谈,杜绝了多家竞争相互压价的现象,内部工程质量和新增生产能力的速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而有力地支撑了社会电信市场的发展;现有设备维护质量和客服质量的提高,增强了客户对铁通的可信度,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各地市分公司的市场开拓,使社会电信市场收入稳步增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营业利润逐步攀升。

探索效益铁通

为实现效益铁通,江西铁通以集团公司三年规划为契机,落实财务管理基础管理的作用。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思考。

——坚持规模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突出效益经营,加强管理,增收节支,在开发新业务、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注重收入质量的提高、收入结构的改善,降低经营风险,确保公司价值最大化。效益发展固话业务、宽带业务坚持“增长优先,成本控制”发展原则。

——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调整内部组织结构

集团公司在探索省、市分公司新的管理模式。省公司定位为以资产经营为中心的模拟法人实体,机构设置;市分定位为成本控制和产品销售中心,按系统设置机构,重点充实营销一线。

领会集团公司体制差异化发展重点,江西分公司将总结分类管理取得的成绩,细化各项基础管理,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

——在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基础上,改革财务预算管理模式

预算管理是成本控制的手段之一。改革目前全省公司统一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江西公司根据所属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市公司和通信中心财务预算采取不同管理方式,市公司作为利润中心,通信中心作为成本中心。对市公司财务预算采取以利润为控制中心,在与市公司充分沟通对话的基础上,编制时细化每一项收入成本项目,使编制的财务预算更贴近实际,更具操作性。同时进一步加大月度预算利润完成情况的考核力度,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的管理作用。对通信中心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以成本为控制中心,对每一预算成本项目进行细化,夯实成本基础。

——加强资金管理,不断降低财务风险

效益最大化范文2

1、警令不统一,协调性差,严重的还会因管辖权而产生矛盾。

2、队伍壮大的同时也出现机关化倾向。内部分工过细,机构臃肿,不能有序地形成战斗序列。而且机关化倾向已日益向一线单位蔓延。

3、警务内容不规范,非警务活动仍占用一定的警力。公安机关的作息时间不同与一般行政机关,防范、打击、管理等各项工作几乎都是全天候、24小时连轴转的,实用警力往往只能是在编人员中的五分之三或二分之一。对公安基层单位,尤其是一线部门,有时的确感到人、财、物紧张,不够用。另外如大型商贸、文体活动,按其营利性质,其安全保卫工作理应主要由举办单位请保安人员来完成,但他们为节省投入,增加保险系数,往往通过政府,要求公安机关的民警来承担。这既偏离了市场经济规律,又浪费了警力。

5、按国家规定,公安机关应吃“皇粮”,公安经费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但在财政包干的体制下,又难免因地方经济实力制约使其难以兑现。对那些要花费大量资金的案件,因为经费问题而不能正常办案。

6、公安机关现行体制和现行的警务运作机制有诸多不适应现在治安状况的客观情况。如机构设置的交叉重叠,文山会海的机关作风,按部就班的行政管理,大兵团作战的破案方式,静态被动的防控体系等习惯做法,使各项工作落在基层,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基层实战部门忙于应付和对付,警力不能用在刀口上。

7、民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公安工作的客观要求仍有距离。

二、警务效益最大化:警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包括:心理开发、生理开发、伦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和环境开发等。警力资源开发以提高效率为核心,控掘潜力为宗旨,立体开发为特征。以充分调动警察的积极胜和创造性、激发警察的内在潜力为目的。

(一)、提高民警的素质

重视文化科技知识及工作技能的教育培训。要提高民警的管理能力,必须提供其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经验,提高技能。将民警的素质培训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在设计培训计划时,应做到既能提供民警个人发展机会,又能促进整体素质提高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根据当前的实际,培训可以分为适应培训和提高培训两个层次。适应培训就是旨在提高民警个体素质,使其自身素质尽可能接近于所担任职务的要求,提高个体的工作质量;提高培训就是在适应培训的基础上,对有能力担任更重要职务或复杂工作的民警作进一步培训,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为德才兼备有潜力的民警提供发展的机遇。两个层次的培训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适应培训可以培养民警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又使组织能辨识民警的发展潜力,为提高培训做准备;通过提高培训,上一台阶的民警又要接受相应培训。如此往复,使民警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以此推进整体管理效能的不断提高。总之,对民警的培训要着眼于提高素质,总体设计,统筹安排,分线负责,务求落实。

(二)、机制与管理水平

1、领导要增强效率意识。成本意识、法制意识和科技意识。讲求科学决策、果断决策,快速处警,讲求警力使用的质量和效果。

2、建立以聘任制取代委任制、以聘用制取代统分统配制的警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

3、将上级各业务线条下达的考核指标进行汇总归类,尽可能将组织的目标分解到个人,使不同岗位的民警都明确自己工作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考核。

三、警务资源投入的最小化

坚持科技强警,增大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一方面提高了民警的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也使民警从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警力,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效益最大化范文3

【关键词】苯分离 效益 最大化

1 前言

玉门油田分公司汽油调合组分主要为催化裂化汽油、催化重整汽油和少量MTBE。近年来重整汽油与催化汽油的生产比例约在1∶1。根据国Ⅲ汽油标准,苯含量要求在1%以下,而重整汽油苯含量一般在7%左右,调合后汽油中苯超标,所以,玉门炼化于2007年建成并运行一套8万吨/年苯分离装置,采用环丁砜液液抽提工艺,从重整稳定汽油中回收高纯度苯。

2 效益影响因素

对于玉门炼化苯分离装置而言,装置运行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取决于苯抽提装置三种产品(高辛烷值汽油、苯、抽余油)的可比价格、汽油调和后产品的价格和汽油收率等方面因素,在生产不同产品的种类、产量时会出现不同的价值收益。

另一方面在纯苯的销售上,不同质量等级的苯产品价格悬殊巨大,纯苯和普通工业苯的价格差可达2000元左右。玉门炼化总厂苯抽提装置2010年产纯苯5816吨,所生产的苯产品纯度达到99.82%,但由于化验分析数据不能全面进行,不能对所产的苯产品进行定质定价,因而销售价格不能严格按照所产苯产品的品质所达到的实际价格执行,而造成效益的流失。

根据装置标定数据显示,催化重整装置加工石脑油到全部加工完成,所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仅为50.62%,辛烷值可达99以上,其它液相组分见下表1所示:

由于当前市场形势变化剧烈,炼化企业效益波动大,装置生产经营过程优化、细化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可以看出,重整装置各液态产品中,除汽油组分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外,其它产品均不具备高效益、高产出的条件,所以,装置必须根据市场要求和变化进行产品调整。

3 效益最大化影响因素分析

3.1 通过调整加工流程,优化产品结构

催化重整装置通过技改项目的实施,将辛烷值较高的C5组分掺入汽油调和组分,并通过掺入量的大小来控制汽油调和组分辛烷值,如果辛烷值质量过剩,还可以进一步调进C6组分,保证装置有较高的汽油调和组分比例。通过这种补充式调整,2011年汽油调和组分比例达到60.09%,抽余油(C6非芳)和C5组分比例由19.42%下降到7.40%,装置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3.2 通过调整操作参数,调整产品产量

根据国Ⅲ汽油标准苯含量要求在1.0%以下,而玉门炼化出厂汽油由重整汽油和催化汽油调和而成,对半调节以后,要求重整汽油苯含量在2.0%以下,所以,根据汽油质量要求和石油苯产品价格灵活调整苯产品产出率。苯产品价格高时,增大苯产品产量,如2012年苯产量3.02%;价格低时,保证重整汽油苯含量在2.0%以下的前提下,尽量少出苯产品,如2011年苯产量2.47%,极大的减少了装置效益亏损。

3.3 通过精细操作,保证产品质量,减少加工费用

在调整流程与操作参数的前提下,对装置各塔器、再沸器、冷却器进行精细控制。尽量减少冷却介质用量;在抽提系统可以生产出合格苯的前提下,降低汽提塔及回收塔操作温度,减少装置热用量;改善装置凝结水利用流程,控制凝结水出装置温度较低,增加装置热能利用率。

3.4 通过准确的产品分析,确定产品价格

化验分析的准确性、全面性还需进一步提高,这也是2011年3月18日炼油与化工分公司“三苯”销售工作会议上所达成的共识。玉门炼化总厂现对苯产品及抽余油中硫含量的分析中,由于油中水的存在,其硫的检测存在较大误差。

由于分析误差的存在,苯产品虽然符合国标合格品标准,质量也基本稳定,但在苯产品销售后,买方提出甲苯及二甲苯含量偏大时我们无法进行有效回应,导致苯产品降低价格销售;二是苯产品中水含量无法检测,导致苯产品带水量无法进行监测控制,销售后出现退货等诸多不利影响。这样,变相的增加了装置产品次品率,扩大了装置运行成本,降低了装置经济效益。

4 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

(1)在加工方案的选择上,建议在选择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兼顾考虑装置长周期的平稳运行,根据催化剂运行状况、运行时间、装置原料状况、装置检修频率和市场供给需要间接进行97#汽油生产,以延长重整催化剂使用寿命,减少装置开停次数和安全隐患。

(2)对于苯产品产率来讲,一定要根据石油苯的市场运行价格灵活调整石油苯拔出率,减少因市场价格波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3)对于苯产品质量控制来讲,建议一是根据中石化企业标准Q/SHPRD118―2007建立健全分析方法,保证装置操作有据可依;二是外送苯产品样品至其他权威检测机构进行分析检测,确定产品质量,保证有销售依据。

效益最大化范文4

关键词:国培计划;效益;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051―04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该项目自2010年全面实施以来,其各方面效果日益显现出来。和以往的教师培训项目相比,“国培计划”项目无论在性质、级别、影响还是培训资源质地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国培计划”项目是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部级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项目,是迄今为止最高级别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其覆盖面涉及我国整个中西部地区,影响范围广、程度深,对于培训资源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对于“国培计划”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都非常之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这种巨大的投入获得足够的收益,最大限度地发挥该项目的培训效益,是很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

一、教师培训效益的总体分析

要获得培训的最大效益,就必须保证培训达到最佳质量。因此,对培训质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就成为我们考量培训效益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那么,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呢?根据相关研究,教师培训效果取主要决于以下七个方面:

(一)教育培训计划和方案

一项培训活动的成功与否,首要的是取决于培训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案的科学合理性是保证活动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

(二)教育培训目标

明确可行的教师培训目标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培训目标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一是教师自身的发展期望(也就是教师自身的目标);二是受训教师自身的素质;三是受训教师所在学校对培训提出的目标要求;四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要求;五是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学生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三)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教师培训的内容应与培训的目标高度一致,通常,教师培训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丰富教师知识水平的培训;二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三是与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相关的培训。

(四)教育培训的模式

针对培训的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群体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是建立有效培训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外研究者提出了“缺陷弥补法”、“成长法”、“变革模式”和“问题解决模式”等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是研究者根据教师培训实际总结出的典型类型,它们各有适用范围,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建立适宜的培训模式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

(五)受训者

研究表明,参训教师的动机是影响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还表明,受训教师的性格、知识和经历、与同事的关系、工作态度以及责任感等因素都对培训活动的性质、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考虑到受训者的差异,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六)培训者

影响培训质量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师资。要根据培训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师是确保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长期教师培训实际经验表明,那种有长期的中小学教学经历,在大学获得深而广的专业学习,并能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的人是最合适的师资人选。但因为教学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教师需求的多样性,并不是所有的培训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

(七)教育培训政策

国内外的现实情况是,如果不是强行要求,教师很难自觉地参加培训,尤其是国内,由于编制及升学率压力等现实问题,学校也未必情愿牺牲正常工作时间让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这就涉及政策支持问题。

总之,提高教师培训效益,保障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机构、教师工作单位和教师等所有相关要素的全力配合。相对于一个具体的培训项目来说,必须全面考虑以上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诸因素,彼此之间科学统筹,相互协调、促进。

二、“国培计划”项目培训效益分析

“国培计划”项目作为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起的一项部级培训项目,在可能影响培训效果的各个环节上,教育部以及各省教育厅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特别是培训目标和宗旨、政策支持等方面都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在培训计划与方案、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模式、受训者及培训者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可操作性的空间。以下将从影响培训质量的上述诸要素人手对“国培计划”项目对各培训相关方可能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以期找出使这种效益达到最大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员自身培训效益

不论哪一类的培训项目,在所有培训效益相关方中,受训者都是实现项目目标的直接承担者,因此,受训者自身的培训效益是所有培训项目效益的基础和核心,“国培计划”项目当然概莫能外。那么,如何使学员在培训过程中达到最佳研修效果,从而使“国培计划”项目在学员身上实现效益最大化,也就成为项目实现最终目标和达成项目最大效益的首要问题。结合上述分析,要实现学员自身培训效益最大化,至少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1.做好训前需求调研。“国培计划”项目是一项大型的政策性教师培训项目,在这个意义上,其培训需求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性需求,这种需求来自于我国中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落后现状及国家对改变这种现状的愿望。虽然这种需求产生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对于参训学员来说仍然是一种政策性要求,是一种外在的压力。如果这种外在的要求不能转化为内在的需要,也就不能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和培训效益也就很难保证。因此,做好训前需求调研,弄清楚教师们最缺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据此制订出既符合国培计划宗旨和目标要求又契合学员实际需求的培训方案,从而才能把社会的需求、国家的愿望最终转化为国培学员自身的培训愿望和需求,把外在的政策性压力转化为学员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力,为学员获取最大培训效益提供心理基础和行动基础。

2.严格选拔参训学员。按照“国培计划”项目的相关文件精神,“国培计划”项目的参训者必须是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这一点规定得很清楚。但地方在实际选拔参训教师过程中,情况却不那么简单。主要困难在于,中西部农村地区学校本来师资力量就很薄弱,骨干教师数量更是非常有限,因此,骨干教师的离岗培训势必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尤其是经过几年“国培计划”的实施,绝大部分骨干教师都已经参与了“国培计划”项目的培训,按有关文件要求,已经参加过“国培计划”项目的教师三年内不能重复参加,这样,在选拔骨干教师参训问题上就遇到了问题。为完成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派训任务,很多学校只能滥竽充数,派出的参训教师难以符合“国培计划”项目的要求,从而造成培训质量的严重下降。我们通过对已经完成的“国培计划”项目的分析统计表明,在参训率、出勤率、学员学习态度、学员完成培训任务质量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必须解决学员在选拔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保障学员具有基本的受训素质,才能使培训效益在学员身上实现最大化。

3.遴选优秀培训教师。培训教师作为培训内容的直接输出者,其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直接关系到受训者对培训内容的接受效果。教育部明确规定“国培计划”项目培训师资构成比例,即省域外专家不低于35%、一线优秀教师不低于50%、本校教师不高于15%。正如前述研究所揭示,我们对已结束的“国培计划”项目所做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员对于培训教师的评价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最受学员赞赏和欢迎的是深刻了解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实际的高校专家,其次是优秀的一线教师,最后是对基础教育实际不甚了解的高校教师。由此可见,培训师是否深刻了解和掌握基础教育的实际,决定了其被学员接受和认可的程度,当然也直接影响到学员对其讲授内容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选聘“国培计划”项目培训教师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对于省域外专家的选择,要尽可能选聘具有基础教育教学经验或熟悉基础教育的专家学者;二是对于参与“国培计划”项目教学的本校教师,应根据教师情况进行训前集中学习和备课,主要是学习有关“国培计划”和基础教育等方面的文件精神,了解和掌握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实状况,确保培训过程中讲授内容和方式与学员的现实需求之间能够有效结合。

4.灵活开设培训课程。关于“国培计划”项目的培训课程,教育部在2012年制定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明确规定了不同学段学科的课程目标,并对各学段学科应开设的具体课程给出指导性意见。应该说,该课程标准基本解决了“国培计划”项目的培训课程设置问题。但应该注意的是,该课程标准主要着眼于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的解决。事实上,各地的情况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体现在不同地域、甚至同一地域不同学校对于培训课程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各培训机构在实际开设培训课程时,就不能完全照搬《标准》,而应该针对各地不同情况和参训教师的具体需求灵活设置培训课程。这样,既解决了参训教师所面临的带有全局性、共性的问题,又解决了他们带有地方性的、个性的问题,从而在培训课程上达到最佳组合,使学员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达到培训内容的最大收益。

5.采取有效培训模式。如前所述,研究者提出的四种教育培训模式各有其侧重点和不同的适用范围。因此,培训机构应结合“国培计划”项目的目标和宗旨,根据各子项目的不同特点,并联系本地区基础教育实际,选择运用适当的培训模式,最大限度地增进培训效率,从而使学员对研修内容实现最大限度地内化吸收。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思路人手。

(1)对于置换脱产项目,由于其培训时间较长,可以对学科和专业知识进行较大程度的弥补和提升,对学科教学的最新发展进行较为全面的跟进学习,因此,在培训模式上就可以以“弥补缺陷模式”为主导,同时结合“成长模式”和“问题解决模式”的特点,综合运用有效培训手段,使学员在相对较长的培训周期内较为全面地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

(2)对于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其项目宗旨和培训时间决定了不可能采用全面提升的培训模式,因此,“问题解决模式”应该是这类项目的主导模式。通过培训导师指导下的问题诊断,发现和解决参训学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复杂问题,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针对性地提升相应的教学技能,就可以实现短期培训的目标。

当然,短期培训项目中有很多种类别,针对这些不同类别的项目,还应该灵活运用培训模式。如转岗教师培训项目,由于学员转岗前后的教育对象的差异,学员面临的是新岗位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因此,“弥补缺陷模式”又可以成为此类项目的重要培训模式,只是这种“弥补缺陷”并非前述的拔高提升,而只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弥补。再如校长培训、幼儿园园长培训等类项目,由于其培训直接关系到整个学员所在学校(幼儿园)的发展,因此,重在制度建设的“变革模式”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该类培训的主导模式。该种模式强调教育制度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重要性,主张培训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根据社会文化、经济和技术的变化而适时变革教育方针上。

除了根据项目恰当选择培训模式,在具体培训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也是有效运用培训模式的重要内容。根据相关研究,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从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等方面进行类别划分。从学习对象来看,教师学习可以分为自我学习与向他人学习,与之对应的教师培训形式就是引导教师反思的叙事式培训与以开展对话、交流活动为内容的课堂式培训、咨询式培训、合作式培训等。在自我反思与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培训者可以综合运用探究学习、切块拼接阅读法、体验学习、任务驱动、圆桌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学习、反思交流等方式,将培训主题融人其中。从学习内容来看,教师学习可以分为经验学习与理论学习,与之对应的是以参与教育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师徒式培训和以教育理论输入为主要形式的研修式培训等。从学习形式来看,教师学习可以分为主学习与伴随学习,前者以专门学习活动为主,后者则是以教育实践为载体、与实践相伴的一种学习形式,与之对应的教师培训形式有专题式培训、参与式研讨、对话与交流、专家讲座与解疑、现场学习与课例观摩等。事实上,教师认为最有收获的三类培训方式分别是听专家做报告或讲座、教学反思以及与同事研讨,这些方式正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获得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即专业引领、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因此,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类别项目的特点和不同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从而使培训内容以最有效的方式为学员所接受,实现培训效率最大化的目标。

6.做好培训过程管理。培训管理是培训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培训活动的方方面面,其基本功能是保障培训项目的正常运行和项目目标的实现。尽管培训管理应以培训方案为依据,但这绝不仅仅是僵化地执行方案的过程,培训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培训对象是有着丰富个性和思想的人,所以在培训过程中,参训者会随着培训进程的发展而在思想、心理等方面发生一些变化,至于如何变化,这在培训方案中是无法预设的。这就需要培训管理者根据这种动态变化及时进行调整,随时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培训朝着有利于实现培训目标的方向发展,阻止不利于培训目标实现的状况出现。因此,培训管理应至少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保障培训方案的落实;二是灵活调节培训过程,确保培训秩序和培训方向。要满足这两个要求,具体的措施很多。满足第一个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细化培训管理环节,如采取培训活动流程表等方式,明确每天要完成的培训工作事项及所涉及的责任人等;二是对培训过程实行严格监督和考评,监督和考评可以有很多方式,如日常考勤、专员督导、问卷评测等。要满足第二个要求,就必须及时掌握培训动态,尤其是参训者动态。这方面可以采取班会、参训学员代表座谈会等形式,不记名发言,让学员真实反映和表达他们对培训的看法以及各种需求和想法。

(二)学员单位培训效益

培养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是“国培计划”的重要宗旨和目标。学员并非只是为了自己在培训,他身上肩负着带头人的角色。而学员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的直接受益者理所当然地是其所在单位。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学员这种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实现“培训一个,带动一批”,进而实现其所在单位的最大培训收益呢?结合我们的培训经验及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第一,培训机构要以多种方式展开训后跟踪指导,而且这种指导的目标指向不能仅仅局限于学员个人,它应以学员所在学校的同学科教师为对象展开,具体的方式可结合实际进行。比如采用课题带动的方式,以课题研修为纽带,以国培学员为核心,本学科全体教师为成员组建研修团队,培训机构在课题研修过程中给予整个研修团队进行指导,从而使得学员所在单位所有相关学科教师能够和学员共同成长。第二,学员单位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再培训活动。即以学员作为培训指导者,组织全校相关学科教师进行自我培训和研修。具体可以采取学员上指导课、集体观看学员培训期间的教学活动录像、课件以及评课、说课等教研活动。

(三)辐射性培训效益

辐射性培训效益在这里是指“国培计划”项目对于没有参与到项目中来的教师及单位可能产生的效益。“国培计划”项目是较高规格的部级教师培训项目,它对培训师资水平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优质培训资源的作用,使之在服务于学员的同时,让没能参与到项目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甚至本校的学生也能受益,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加大项目的辐射效应也是“国培计划”项目宗旨和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于具体途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请进来”;二是“走出去”。“请进来”是指在国培专家和名师为学员上课时,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邀请地方学校教师和教研人员参加听课;“走出去”是指我们也可以把国培课堂搬到地方学校,采取公开课、观摩课及其他多种教研活动,使学员和地方学校教师在互相交流中共同成长。就利用国培优质资源给予地方教师的影响效能上来看,在这两个方面中,“请进来”应是关键性的,因为基于现实条件的考虑,国培专家和名师主要还是在培训机构里完成培训教学。

辐射性培训效益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含义,这主要是指“国培计划”本身对于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来说,就像一盏警灯,警示着每一位教师应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以及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技能保持足够的清醒,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适应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和跟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开创我国基础教育的新局面。

(四)培训机构培训效益

对于培训机构来说,“国培计划”项目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这项任务完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培计划”项目宗旨和目标的实现程度,关系到国家提高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水平决心的实现程度。因此,在教育部的严格要求下,各培训机构对待“国培计划”的态度都无一例外地表示出足够的重视。这也使得各培训机构能够以空前的投入来实施“国培计划”项目,从而对培训机构各方面水平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是硬件,二是软件。从硬件方面来说,为更好地适应“国培计划”的要求,培训机构在现有硬件水平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对陈旧的、不能适应新要求的硬件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使“国培计划”有一个较为先进的、高效率的培训硬件环境,这自然也惠及培训机构的其他教育教学及培训活动。从软件方面来说,面对“国培计划”的高要求,培训机构必须加强各方面的服务水平以及本单位参与培训教学的教师的相关水平,这样才能与“国培计划”项目要求接轨,确保培训质量。这样,“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就为培训机构各方面业务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三、结语

通常,任何培训项目都有明确的培训对象,培训目标的设定往往也主要关注于受训者的培训效果,“国培计划”项目也概莫能外。但是,“国培计划”项目作为部级教师培训项目,又有其独特性。其最大的特征就在于项目宗旨和目标所具有的宏大及深远性。这就决定了“国培计划”项目在培训资源和培训管理方面必然体现出高规格、高要求的特点。在优质培训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如果能利用国家实施“国培计划”的契机,使“国培计划”项目中的优质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对于培训各相关方来说,都是极具意义的。为此,研究和探索实现“国培计划”项目效益最大化的路径和措施,使“国培计划”在实现其自身宗旨和目标的同时,也带来更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和作用,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胡艳.影响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因素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4(6):18―22.

[2]龚斐.浅谈培训效果影响因素[J].湘潮,2009(7):36―37.

[3]张二庆,王秀红.我国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以“国培计划”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4):36―39.

[4]龚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内容、模式(方法)及评价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2(16):27―29.

[5]李方.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6):3―8.

[7]赵素文,黄家骅.基础教育发展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效益最大化范文5

主题词:设备 管理 高效 创新

一、引言

注汽的日常管理中,设备的管理是日常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设备管理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达到设备的安全优质运行及效益最大化。

二、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现行的设备保养制度存在弊端

现行的设备维修制度属于保养修理制度,采取的是以保养为主,修理为辅的方针。即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推行三级保养加大修,实行定时定范围的强制保养。这种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为油田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解体小而全,实行专业化管理的深化改革中,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无功维修与维修不足现象。总体上看,无功维修现象为主流,即按事先规定的修理周期进行强制保养,很少考虑设备的现状,从而做了很多无用功,造成维修成本增加。设备运行过程中突然出现异常不及时进行检修,降低使用寿命,增加成本支出。

2、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过于注重形式

在日常的设备维护保养中,岗位工人过于注重设备卫生方面的表面文章,每次保养就是刷刷漆,既使对设备的、紧固方面也比较注意,但往往不加分析,对不需要的地方也一样,对一些要求比较细致的地方却做的比较粗。比如说对设备上的呼吸阀、安全阀、液位计等附件的日常维护做的还较少,对设备安装运行过程中的找正做的还很不够。

3、经济运行的观念有待加强

随着节能降耗、经营管理理念的不断加强,在设备运行管理中不仅要考虑安全问题,而且也应该越来越注重设备的经济高效运行。但目前这种意识还没有被大多数设备管理者和操作者所认识,在设备运行时我们更强调的是安全,安全固然重要,但忽略经济高效也是不可取的。如果设备本身质量没有问题,那么设备的高效运行区一定处于其安全运行区内。

传统设备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持设备的正常生产能力,延长设备的寿命,其工作内容绝大部分是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现代设备管理更强调获得较高的综合效率和降低设备的综合维修费用,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效益,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三、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1、采用灵活的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现行的强制保养制度与目前的形势已经非常不适应,随着专业化改制的实施,石油开发企业已逐步在设备使用单位与维修单位之间建立一种协作关系,这种关系的内容可以包括双方在设备管理过程中相互应该履行的义务、权利、对设备运行状况的合理的评价、维护保养的主要内容、有关检测手段等,通过实践和摸索,双方还可以逐步增加有关设备经济运行等方面的条款。

2、从技术、经济和组织等方面对设备综合管理

把技术、经济和组织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对设备进行全面管理,是管好、用好、修好、经营好现代化设备的客观需要。因此,在技术上必须掌握多种科学技术,成为一专多能;在经济上注意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效果,分析设备管理每一个环节中存在的经济问题,包括设备选择的经济分析,合理使用的经济标准,检查次数的经济问题,修理的经济界限等;在组织管理上,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必须研究组织人员和管理体制,以及制定工业经营、统筹法、质量控制和价值分析等一整套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综合的研究和管理,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追求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为目标,从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3、加强与设计部门的沟通协调,杜绝设计能力过剩的问题。

设计部门定期到设备使用及维护单位运行调研,加强沟通,可以从根本上避免设计能力过剩的问题,在设备选型时还应考虑设备结构是否简单,零部件组合是否合理,维护保养是否方便等因素。设备的选型应选用当前该油田应用最广泛的类型的设备,通用化和标准化水平、互换性等也与设备将来的利用率密切相关,都应在设计阶段予以考虑。设备的设计部门、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都应有专业人员负责协调,以保证设备的安装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满足现场工艺要求和操作维修方便。

4、从细微处入手,突出精细管理。

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中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对设备的关键部位及各类安全附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同时在维护中还要以各类标准为依据,不得只凭经验办事。

5、确定设备合理的运行工况及使用寿命

加强经济运行观念的培养,将效益观念与设备安全运行相结合,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设备经济运行实施办法,加大考核监督力度,在评比长寿设备时也应考虑其经济运行情况,突出经济运行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位置。在设备运行参数的控制方面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上下限,二是设备运行的高效区,两个区域的重叠部分就是设备的合理运行区域。

效益最大化范文6

关键词:三旧改造;新产业;土地;大规模

Abstract: three old transformation is as transform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way to "three old" transformation to a higher level, more wide range, better effect on promoting, realize from the "old town, old factory building, former house" to "new city, new industries, new community" transformation. To make this city to eve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enrich the masses.

Keywords: three old modification; The new industry; The land; large-scale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自2009年省政府颁布《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后,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的配套、细化政策,一场以实现从"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向"新城市,新产业,新社区"的转变,旨在释放土地潜力的"大拆大建"在广东高调推进,其最大目标是"挪地"。对广东而言,大规模的"三旧"改造行动,在"拆旧引新"之外,还被寄予产业升级转型的厚望,有专家认为,这或是解决资源瓶颈的最后一次机会。但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再造运动"如何才能扎实、有序地推进?这是摆在当政者面前的棘手难题。

1要解决好“三旧”改造的三个方面

要解决好“三旧”改造,就一定要让利,不但要让利,还要让大利。这个让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二是政府把利益最大限度地让给区镇一级;三是政府最大限度地让利给原居民。

第一方面,现行的政策优惠力度是较大的。经过3年的不断实践,“三旧”改造的系列政策已基本完善,相关配套操作细则也相对成熟,在实际工作已明确了工作的目标、职责、范围、计划、手续、政策和管理等内容,尤其是多方面、多途径的优惠政策,如适当提高土地开发容积率,拆迁单位前期投入的拆迁补偿成本可在地价款及区(镇街)财政对该项目所收取规费中按一定比例抵减等。这些政策措施,如能真正落实到位,将对引导和规范“三旧”改造工作起到非常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第二方面,“三旧”改造这样庞大的工程,由政府来单干肯定不行,还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新开发创新运营。为了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资,市级财政必须把全部的收益下放到区镇,使得区镇的社会力量有利可图,才能激励他们与政府一起,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第三方面,就是让利于原居民。在市场经济中,城市再开发是基于解决旧区的人口密度过高,建筑物老化,公共设施不足或土地利用率过低,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而城市再开发的动力来源于利益动机,因此,在“三旧”改造过程中,平衡好政府、开发商和原居民的利益,尤为重要。

扎实推进“三旧”改造,一要针对重点、热点地区,迎难而上,努力实现个体效应向规模效应转变,保证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和城市产业升级功能的实现;二要抓示范、抓试点,通过示范区带动和推进其他城区“三旧”改造;三要实施分类指导,对历史文化街区、城中村、片区危旧房和企业旧厂房等进行分类改造;四要加强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一方面要形成好的“三旧”改造氛围,另一个方面为旧改工作找到更好的方法,步子要更大、办法要更多、效果要更好。

2如何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应注意整体环境协调和功能完善,对那些有文物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旧建筑应予以保留;同时,在改造的基础上还可加入文化创意设计,使其实现功能转换和价值提升。

众所周知,“三旧”改造基本上是一次推倒重建的工作。其中,文化心理失衡,社区结构衰落,原有社区秩序的稳定和历史文化都会受到威胁。因为,“三旧”改造不单是物理上的房屋推倒重建,而且是旧社区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如何协调好历史文化保护问题应会是“三旧”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

如何利用这三旧资源实现价值的提升和效益的最大化,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当下我省建设文化强省,我市建设文化名城的背景下,如何在“三旧”改造中实现整体保护、功能转换,价值提升、形象塑造,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旧城区改造中,应注意整体环境协调和功能完善,对那些有文物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旧建筑应予以保留。因为,有些区域是城市的命脉、文脉,是反映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地方,如果“三旧”改造涉及这些区域,特别需要平衡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规划、城建部门需加强与文化、旅游等单位的沟通联系,这样才不至于“一推了之,悔之晚矣”。此外,我们的文化部门也应该将最近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结果进行广泛公布,让广大市民、开发商知道哪些是有历史价值的、需要保护的、不能乱动的建筑。总之,城市现代化不是单靠高楼大厦来体现,更应该留住那些祖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让城市有灵魂,让市民有回忆,有思考。

同时,在改造的基础上可以加入文化创意设计,使其功能转换和价值提升,可以将旧城区民居建筑修缮美化后变成文化旅游街区和休闲度假区,文化创意产业区。而对旧厂房改造,可以先评估,再进行功能定位和整体策划,使其变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基地。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够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增强文化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优化资源配置和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

3“联合实际,以人为本”思想在旧城区“三旧”改造中的应用

3.1政府制订相关法规、政策,增强宏观调控

政府要制订与旧城区“三旧”改造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技术标准来办理和约束“三旧”改造行为,减少开发活动中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并且还要加大对旧城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改造好旧城区的基础设施环境。

3.2增强规划带领,表现规划透明度和公众参与性

规划单位要求做到对旧城区“三旧”改造难题进行全面透彻细致的分析,充实考虑现状情况,制订系统的改造规划,协调处理空间布局、用地调整、交通、绿化、景观、市政、文物保护等难题;编制“三旧”改造规划要引入城市经营理念,按经济规律办事,进行详细的本钱效果与利益研究,使规划创建在可实现的基础上;在改造整个过程中,应依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办理的“五统一”原则,有筹划、有步调地进行旧城区“三旧”改造建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与乡镇规划法》颁发实施(实际的行为)后,城市与乡镇规划报批前应向社会公告,组织编制机关应充实考虑专家和公众意见;在城市与乡镇规划答应前,应向社会进行批前公示,征求公众意见,答应后应向社会进行批后公示。这不但表现了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性,也加大了公众的参与意识,保护了公众的切身好处,并且还可以以前“政府+开发商+专家”模式转化为“政府+公众+开发商+专家”模式,增强了意识和参与责任感,这是“联合实际,以人为本”思想的又一突出表现。

3.3开发建设要科学合理,避免大拆大建

旧城区“三旧”改造要统一规划、分期拆迁、分期开发、统一配置,先改造、开发条件较为成熟的片区,严格控制条件不成熟的片区,以避免增加后续改造的难度和本钱,并且还需应用“联合实际、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合理的分期拆迁安顿筹划,对开发的启动区进行科学的选择,方便于规划实施(实际的行为)。

并且,将大规模开发建设变化为从较小规模开发入手的“循序渐进”模式,方便于维持社会空间结构和随时调整开发力度,使开发地段保持灵活性,一旦发生难题可准时处理,在整体上使城市空间的开发建设具有人性化标准,保持了城市的可以进行持续发展。

3.4培育商业气氛,做到宜商则商、宜住则住,表现区域特色

在旧城区“三旧”改造中,应联合实际,相比旧城区的中心区,适合开发商业等经营性物业,在发展居住区的并且,应做到宜商则商、宜住则住,使旧城区保持新的活力;并且在“三旧”改造整个过程中应以人为本,减少疏散人口的做法,保持旧城区以往的繁荣和活力。

4结语

“三旧”改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关到人口疏散、设施更新、环境改善、建筑形体空间的再创造等。旧城区“三旧”改造是城市发展整个过程中必然的产物,既反映城市的发展整个过程,和城市空间规划组织、建筑和社会福利设施的完善整个过程,又表现物质成果,反映当时的建筑和福利设施情形;既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可以进行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梁学斌;三旧改造 激活广州新动力[J];房地产导刊;2010年04期

2 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调研组;惠民多赢的助推器——广东省佛山市“三旧”改造调研报告[J];国土资源通讯;2011年04期

上一篇表白套路

下一篇农业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