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范例6篇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存在问题;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机电设备的不断革新,要求机电设备安装技术也必须不断改进完善,只有加强对机电设备的了解,全面掌握机电设备的构造、作用及运行情况,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出与时俱进并充分符合机电设备特点的安装技术,从而为机电设备安装后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1.机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1.1螺栓连接问题

机电设备基本安装操作中,主要就是将螺母、螺栓的拧扣进行连接,而同时机电设备安装中螺栓、拧扣出现的问题也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机电设备安装中如果拧扣不当,长期运转就极易导致螺母出现严重磨损情况,如螺母螺牙被磨平,失去作用,就将导致设备构件之间的连接出现松动情况,从而使机电设备在运行时极易出现事故。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的螺母、螺栓与拧扣,还会受到电磁效应影响,因此,在考虑其机械作用的同时还应对电磁效应造成的影响有充分考虑。螺栓连接问题主要表现在连接不牢固,存在空隙,致使电阻增大,释放出大量热能,导致部分构件融合,从而极易造成短路或其他事故的出现[1]。

1.2振动问题

机电设备是一个统称,主要包括泵、电机、联轴器等。而机电设备振动问题,主要表现泵、电机、联轴器上。泵:有滑块的转子没有正常旋转,致使滑块受到磨损,缺少相应的摩擦力作用,从而导致转子运转失衡,产生振动。电机:由于转子出现磨损导致扫膛,且极易造成绕组出现烧毁情况;或者是负载存在故障,致使转子被卡住。联轴器:机电设备的长期运行,容易导致联轴器齿面出现磨损,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断齿情况。齿圈发生幅度较大的横向位移,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啮合情况。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泵、电机、联轴器还经常发生超电流问题。

1.3机电设备精度问题

机电设备的安装精度是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关键,其对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机电设备安装精度与设备安装位置精度、设备形状精度紧密相关;机电设备精度检测主要是对机电设备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进行检测,这涉及到精密测量技术、误差分析、尺寸链原理等。

2.机电设备安装技术完善措施

加强提高机电设备安装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完善机电安装技术措施,对于促进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严格按照机电设备安装规范开展安装工作

对机电安装工作进行严格要求,要求机电设备安装人员必须遵循施工程序及组织计划进行施工作业。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程序及组织计划均是通过长时间的复返实践证明和制定的,均是科学、合理、可行的,因此,在机电设备安装中严禁随意更改安装施工程序,打乱施工组织计划,否则必将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所以在机电设备安装时必须严格遵循施工程序及组织计划进行施工作业,从而为机电设备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及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

2.2对安装工作进行统一、科学的筹划和安排

由于机电设备安装具有复杂性、特殊性等特点,因此,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应对安装工作进行统一筹划,指派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对进度设备安装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且管理人员应多与机电设备安装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多征求不同的意见,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个更为有效的捷径。在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前,管理人员应做好统一筹划工作,并制定详细、可行的安装计划,确保安装工作是有序进行,以此为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提供依据,从而确保机电设备工程安装质量。

2.3加强对安装的机电设备的检测并确保检测的及时性

在机电设备安装的同时,相关负责人应到场并与专业检测人员共同进行及时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检测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对安装工序和操作方法的检测,确保是正确有序的进行;二是对机电设备安装质量进行检测,若是发现机电设备部分零部件安装不合格,应及时指出并要求相关安装工作人员迅速进行返工,直至再次安装合格为止;而后进行其他方面的检测[3]。

2.4致力于机电设备安装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提升

机电设备安装工作人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机电设备安装质量,一个合格的机电设备安装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不仅应具备一定的有关机电设备安装的专业知识,还应对机电设备有足够了解,能熟练操作设备。因此,业主在选择机电安装工作人员时应坚持持证上岗,以此为机电设备安装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5及时做好安装调试工作

机电设备安装完成后,应将安装现场清理干净,在通过相关责任人和检测人员的检测后进行通电调试步骤。通电调试时必须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问题高于一切,且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人身安全和机电设备安全两种。千万不能因急于求成而对安全的重要性造成轻视,甚至是忽视。通电调试过程中的所有设备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规程进行操作。还应对通电调试时的调试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以此形成一份资料文件,在确保资料是真实、完整、准确后应提交给相关分责人。

2.6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对安装完毕的机电设备进行及时地验收

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方,应在安装工程竣工验收时,先进行自行验收、自行评价,在确保无问题之后将自行验收、评价的资料及竣工报告上交给工程相关负责人;工程相关负责人在受到资料和报告后应迅速组织专业的检测人员对工程竣工资料及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若是发现问题,必须要求施工方迅速进行整改,检测人员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合格后,向工程建设方提出评估报告[4]。

3.结语

总之,本文对机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完善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机电设备安装存在的不足,严格按照机电设备安装规范开展安装工作,对安装工作进行统一、科学的筹划和安排,加强对安装的机电设备的检测并确保检测的及时性,致力于机电设备安装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提升,并及时做好安装调试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对安装完毕的机电设备进行及时地验收,以促进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林辉.机电设备安装中常见问题与防治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2,06:171+173.

[2]伦杰慧.浅析机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9:98.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范文2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明示的或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和期望)的能力。为了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质量满足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采取相关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监视检验检测过程并排除质量环中的所有阶段中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就如何做好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进行论述。

关键词:

检测检测机构;质量控制

检验检测结果是检验检测机构的产品,要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就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对整个检验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本文就如何做好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从如下六方面做简单阐述。

一、样品的控制

样品是检验检测工作的对象,检验检测机构接收的样品应确保其完整性和真实性,且具有代表性。

1.样品的接收

检验检测工作的第一步是样品接收,样品的接收由专人负责。接样员应熟悉本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通过的产品及其参数、标准规定的样品状态及其检验检测项目,以便在客户委托检验检测时,能迅速判断客户委托的样品及其检验检测项目是否在本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能力范围内;能认真指导客户填写正确、信息量齐全的委托单,并确认客户委托的样品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委托单是检验检测工作的原始凭证之一,也是检验检测结果溯源的依据。委托单的内容是否正确、信息量是否齐全,直接影响检验检测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接样员应认真核对委托单的信息,确保信息量齐全、准确。

2.样品的保管

接样员确认样品无误后,将样品及其资料及时传递到样品室。检验检测机构应设置专门的样品管理员,他们应熟悉样品的贮存条件,并将样品分类、编号贮存。样品管理员对已正式受理的样品按照本检验检测机构的编号原则编制唯一性标识,样品的唯一性标识应伴随样品从登记至留样、销毁全过程。样品在检验检测流程中均应加设状态标识,分别为预留样品、已检样品、待检样品,以利于附加审核的可追溯性与证据保全。

3.样品的检验检测

样品应由具备相应专业技术的人员检验检测,检验检测人员接收样品后首先核对委托单与样品中的品名、批号、生产厂家、检验检测依据、检验检测项目、检验检测目的、包装、数量及编号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按照相应的检验检测标准及其方法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并按要求记录。检验检测过程中,检验检测人员应按要求如实记录,严禁事先记录、事后补记或转抄,并逐项填写检验检测记录的有关项目。

二、仪器设备的控制

1.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

检验检测机构设置设备管理员,对国家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设备管理员应于每年年初制定详细的仪器设备检定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执行检定,经检定合格的仪器设备方可投入使用。对于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必须由供货方技术人员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书对仪器设备进行安装调试,供货方应保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检定要求,新进设备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仪器设备应放置于符合规定条件的环境中,并指定专人对仪器设备按使用说明书和有关规定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设备管理员要经常检查仪器性能和使用情况。

3.仪器设备的操作

重要的、关键的仪器设备、操作技术复杂的大型仪器设备,应由专门的操作人员操作,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操作者授权,操作者应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三、标准的控制

检验检测标准是指检验检测机构从事检验检测工作在实体和程序方面所遵循的尺度和准则,是评定检验检测对象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准则。检验检测机构应定期进行标准查新,避免使用作废的标准。无效或作废的标准要加盖状态标识,以免误用。

四、人员素质的控制

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所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的特点和工作量配备足够数量的人员,人员的技术和能力均应满足要求。

1.岗前培训

对于新调入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本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文件、规章制度及相应的标准规范,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岗位培训

为确保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的技术和能力持续满足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需要制定人员培训计划,按计划实施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五、检验检测过程的控制

1.检验检测前的准备

检验检测人员在检验检测前应核对委托单的信息与样品是否相符,如样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样品状态,样品数量是否足够等。确认检验检测用仪器设备是否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仪器设备的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检验检测机构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标准规定。

2.试验过程及原始记录

检验检测人员按照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规定程序进行检验检测工作,正确操作设备。在检验检测过程中,将原始观察情况及数据记录下来,经过适当计算和数据处理得出检验检测结果。监督人员对样品的唯一性标识、检验检测委托单的正确性、样品的制备、检验检测环境条件、检验检测方法的正确性、人员操作仪器设备的正确性、检验检测原始记录的正确性、检验检测报告的正确性进行监督。检验检测结果可疑或有明显错误或客户要求复检,检验检测机构应安排复检。对需复检的项目由复检人员和检验检测室主任共同商定;如复检结果允差超出原检验检测结果,则需进行第二次复检,最终检验检测结果由技术负责人、检验检测室主任和授权签字人共同裁定。

六、检验检测结果的控制

检验检测机构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检验检测范围、人员状况等组织制订“年度质量监督计划”和“质量控制计划”,并合理安排检验检测领域和检验检测项目,确保检验检测领域和检验检测项目满足规定要求。质量监督应包含检验检测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委托单内容是否完整;检验检测方案是否完整;仪器设备状态是否合格;人员资格是否满足要求;样品状态、数量、唯一性标识、存放是否符合标准规定;检验检测方法是否正确;环境设施是否符合要求;原始数据记录是否正确;检验检测报告内容是否与原始记录一致等。质量控制的方法有: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对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参加检验检测机构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验检测;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验检测;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各科室按照计划进行监督和质控,重点监督在培人员和新检验检测项目。检验检测机构应对监督和质控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评价,必要时提出调整、补充、改进意见和建议,经审核批准后,重新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七、结语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工程质量 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公司的生命,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严格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本工程建成为一流的优质工程。本人就杭州西渠河景观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进行论述。

工程质量目标

本工程的施工质量按照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质量评定。本工程的质量目标: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为100%,确保优良工程,争创省优样板工程。

2、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要素,整个质量保证体系可分为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2.1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整个施工质量能加以控制的关键,而本工程质量的优劣是对项目班子质量管理能力的最直接的评价,同样质量管理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施工质量管理组织

施工质量的管理组织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其设置的合理、完善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质量保证体系能否顺利地运转及操作,为此项目部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2)质量管理职责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行其职。

(3)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设置及运转均要围绕质量管理职责、质量控制来进行的,只要当职责明确、控制严格的前提下,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落到实处。本工程在管理过程中,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

2.2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以质量为中心所制定的保证质量达到要求的循环系统,质量保证体系的设置可使施工过程中有法可依,但关键是在于运转正常,只有正常运转的质保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而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必须以质量控制体系来予以实现。

(1)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设置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按科学的程序运转,它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把经营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形成一个高效的体系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工程质量的保证。以我们提出的质量目标为依据,编制相应的分项工程质量 目标计划,这个分项目标计划应使在项目参与管理的全体人员 均熟悉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在目标计划制定后,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编制相应的工 作标准在施工班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方式、方法的调整,以使工作标准完善。

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施工员还是质检人员均要加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使所有质量问题解决于施工之中,并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以保证在今后或下次施工时不出现类似问题。

在实施完成后,对成型的建筑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追查原因,对不同问题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从人、物、方法、工艺、工序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产生改进意见,再根据这些改进意见而使施工工序进入下次循环。

(2)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运转的保证

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应充分重视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运转的正常,支持有关人员开展的围绕质保体系的各项活动。强有力的质量检查管理人,作为质保体系中的中坚力量。提供必要的资金,添置必要的的设备,以确保体系运转的物质基础。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制度,以保证质保体系的运转。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以使在质保体系运转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全面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使本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落实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主要是围绕“人、机、物、环、法”五大要素进行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则势必使施工的质量 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故在质量保证计划中,对这施工过程中的 五大要素的质量保证措施必须予以明确地落实。

材料是组成本工程的最基本的单位,亦是保证外观质量的最基本的单位,故材料采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本工程的内在及 外观质量。“物”的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为确保“物”的质 量,我们必须从施工用材、周转用材进行综合地落实。“环”是指施工工序流程,而“法”则是指施工的方法,在本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必须利用合理的施工流程,先进的施 工方法,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在施工过 程中能否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全面地落实才是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只有建立良好的实施体系、监督体系才能按既定设想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2.3 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是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落实,其主要是对施工各阶段及施工中的各控制要素进行质量上的控制,从而达到施工质量目标的要求。

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并通过这三阶段来对本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的阶段性 质量控制。

(1)事前控制阶段:

事前控制是在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进行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是先导。事前控制, 主要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保证计划》,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对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 检验计划。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工作,并根据本工程特点确定 施工流程、工艺及方法。对本工程将要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均要审核其技术审定书及运用范围。检查现场的测量标桩,建筑物的定位线及高程水准点等。

(2)事中控制阶段:

事中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是关键。主要有: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范围。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严格工序间交换检查,作好各项隐蔽验收工作,加强交检制度的落实,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前道工序决不交给下道工序施工,直至质量符合要求为止。

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

(3)事后控制阶段:

事后控制是指对施工过的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是弥补。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整理所有的技术资料,并编目、建档。在保修阶段,对本工程进行维修。

2.4各施工要素的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计划的质量控制:在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阶段性进度计划、月施工进度计划等控制计划时,充分考虑人、财、物及任务量的平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计划,合理配备各施工段上的操作人员,合理调拨原材料及各周转材料、施工机械,合理安排各工序的轮流作息时间,在确保工程安全及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工期抓上去。

鉴于本工程工期紧,施工条件不利,故在施工中应树立起工程质量为本工程的最高宗旨。如果工期和质量两者发生矛盾,则应把质量放在首位,工期必须服从质量,没有质量的保证也就没有工期的保证。

综上所述,无论何时都必须在项目经理部树立起安全质量放首位的概念,但工期的紧迫,就要求项目部内的全体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熟悉施工工艺,了解施工流程,编制科学、简便、经济的作业指导书,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编制每周、每月直至整个总进度计划的各大小节点的施工计划,并确保其保质、保量地完成。

(2)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决定了施工质量的优劣。发放图纸后,专业技术人员会同施工员先对图纸进行深化、 熟悉、了解,提出施工图纸中的问题、难点、错误,并在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时予以解决。同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或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新的施工工艺才能达到保证质量目的的内容进行摘录,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从而在技术上对此类问题进行质量上的保证,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改进。

施工员在熟悉图纸、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劳动力,并向操作人员作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落实质量保证计划、质量目标计划,特别是对一些施工难点、特殊点,更应落实至班组每一个人,而且应让他们了解本次交底的施工流程、施工进度、图纸要求、质量控制标准,以便操作人员心里有数,从而保证操作中按要求施工,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将采用二级交底模式进行技术交底。第一级为技术负责人,根据经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对本工程的施工流程、进度安排、质量要求以及主要施工工艺等向项目全体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施工员、质检人员进行交底。第二级为施工员向班组进行分项的技术交底。在本工程中,将对以下的技术保证进行重点控制:各种试验分析报告;控制轴线、高程标高的控制;沉降观测。

(3)施工操作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施工操作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故从施工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对他们的管理均要有严格的要求,对操作人员加强质量意识的同时,加强管理,以确保操作过程中的质量要求。

首先,对每个进入本项目施工的人员,均要求达到一定的技术等级,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对每个进场的劳动力进行考核,同时,在施工中进行考察,对不合格的施工人员坚决退场,以保证操作者本身具有合格的技术素质。

其次,加强对每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自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质量控制上加强其自觉性。

再次,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施工员及质检人员,应随时对操作人员所施工的内容、过程进行检查,在现场为他们解决施工难点,进行质量标准的测试,随时指出达不到质量要求及标准的部位,要求操作者整改。

最后,在施工中各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专业检制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工前有交底,过程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式,以确保工程质量。

(4)施工中的计量管理的保证措施:计量工作在整个质量控制中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在计量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各种计量设备的检测工作,并在指定权威的计量工具检测机构(经业主及监理同意),按单位的计量管理文件进行周检管理。同时,按要求对各操作程序绘制相应的计量网络图,使整个计量工作符合国家的计量规定的要求,使整个计量工作完全受控,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方献:

【1】黄中祥.园林施工项目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范文4

20__年,我们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省级示范门诊常规进行了36次冷链运转、市级规范门诊和县级合格门诊常规进行了12次冷链运转,以及流脑、乙脑疫苗常规和加强免疫。15岁以下适龄儿童乙肝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和8个月-14岁适龄儿童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强化服苗工作20__/20__年度第二轮服苗和20__/20__年度第一轮服苗工作,"4.25"全国免疫宣传日强化服苗工作,适龄儿童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加强免疫接种工作,部分乡镇适龄儿童的甲肝疫苗的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全年共进行了十一次冷链后常规免疫后的工作督导,进行了二次全县范围的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建设综合性大检查和一次肠道门诊的开诊情况及02号病的工作检查。全年共发放新生儿乙肝---支,卡介苗----人份,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粒,无细胞百白破三联制剂----支,吸附百白破三联制剂----人份,白破二联制剂----人份,麻疹疫苗----人份,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疫苗---人份,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人份,普通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人份,A C流脑疫苗---人份,注射器---支,10ug乙肝疫苗---支,20ug乙肝---支,风疹----人份,麻腮二联疫苗---人份,麻腮风三联疫苗---份,甲肝疫苗支,圆满完成了全县所有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疫苗程序化接种,保证了各项疫苗的接种及时率,接种成功率,保证了疫苗的接种质量,保障了全县所有适龄儿童的身体健康。

20__年度,通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检查和县卫生局、县防疫站组织自查和各级工作督导、突击检查,使我县均达到了疫苗冷链运转正常化,免疫接种程序规范化,使计划免疫、消灭脊灰、麻疹控制、预防工作的各项软件资料实现了封卷、装订、归档,使之系统化、完整化、科学化。各项报表的填写,卡证的建立、填写、汇总正确、上报及时,使用权全县的接种完成情况。以及各项软件数据资料统计无居全市首位,为全市的疫苗规划提供了科学、正确的依据。

20__年,卫生局和防疫站共组织了十一次计划疫和消灭脊灰、麻疹控制工作督导和一次计免工作、防疫工作大检查,每次检查均采用分层多次抽样办法,以严肃认真、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从而使之避免了人情分、面子工作,使每次检查达到了考核实际工作情况的预期目的,全年共参加考核人员达89人次,共抽查十五个乡镇、办事处卫生院(防保站)的386个自然村,总共调查了964名适龄儿童的四苗预防接种情况,结果为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达100,正确用卡、用证率达99.99,四苗接种全程率达99.51,卡疤率达99.39,圆满完成了"4.25"全国免疫宣传日活动,县各级单位领导人亲自到各幼儿园为适龄儿童喂服脊髓灰质炎糖丸339人次,并在各交通要道设立咨询台、宣传站,共发放宣传单4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800余人次,起到了宣传预防接种知识和增加社会知名度、社会信誉的作用。接照国家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要求,积极、认真开展了一次两轮的强化服苗工作,即20__/20__年度全国强化免疫活动和全省0-4岁儿童流脑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两轮共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4万余人次,流脑疫苗3896人次,年终省卫生厅、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检查和督导与快速评估中结果为全县服苗率达100,且各项软件资料整理齐全、完整,书写清楚,上报及时,归卷建档拉学合理,所抽查的90名适龄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达100,正确用卡、用证率达100;四苗接种全程率达99.89,卡疤率达100。流脑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各接种单位积极宣传、广泛动员,均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开展了查漏补种工作,使流脑接种率达到了99.76。受到了省领导和市检查组领导的好评,最终我县各项工作均列全市前茅,受到各级的表彰奖励。

二、消化道肿瘤综合防治项目

根据上消化道肿瘤综合防治研究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和计划,我们在第一阶段全死因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项目的第二阶段上消化道肿瘤危险因素调查,为了做好这阶段工作,我们在外出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县《上消化道肿瘤综合防治研究项目之危险因素调查实施方案》。为落实好方案中的各项工作和任务,我们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和时间安排,我们进行了逐级的培训,确保了各级都能按照要求开展调查,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按照方案要求对142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和142例对照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与健康情况调查,并且把已经采到的284例白细胞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进行基因片断监测。为了开展好下一步的调查工作我们根据《上消化道肿瘤综合防治研究项目之危险因素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召开了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会,安排布置了全县开展上消化道肿瘤病例的摸底调查工作。

三、艾滋病防治工作

我县是省级艾滋病监测工作哨点,根据监测哨点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在4—5月份在站性病门诊部开展了性病病人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共监测252人,艾滋病抗体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并保质保量、按时上报了数据。建立健全了初筛实验室(初筛实验室已通过了省卫生厅的验收),根据省公安厅、省

司法厅、省卫生厅的文件精神及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局的文件要求,以及省疾病预防控制治中心的工作要求,我们将对在押人员的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纳入了长效机制,并根据工作要求每季度对在押人员赵婷婷进行了抗体检测,20__年共监测581人,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我们并及时地反馈了监测信息,圆满的完成了工作任务。我们根据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的文件和市、县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的文件精神,在县卫生局、县公安局、县计划生育局、县民政局配合下及全县16处乡镇政府、办事处的积极努力下,对全县所有在规定时间之内的外来妇女进行了艾滋病抗体检测,全县共监测352人,监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我们根据要求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入录了微机,并上报了资料,圆满的完成了任务。12月1日世界预防艾滋病宣传日,站抽调了工作能力强、业务精的6名技术骨干,在县城最繁华的人民广场和县人民医院大门口进行了宣传咨询活动,共发放宣传单、宣传画8000余张,咨询服务1200余人,对提高群众对艾滋病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四、传染病防治工作

20__年度,通过全县所有防保人员的辛勤劳动与不懈努力,使用全县的预防接种率不断提高,使之逐步达到了卫生部提出的"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达90"的目标,使全县的相应疫苗的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全年发现15例麻疹疑似病例发生,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试验室检验,检测结果阳性的--人。全县共上报脊髓灰质炎病例共--例(包括县医院、中医院上报和上级医院的反馈),通过我们科的专管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样、样品送检、病例随防等工作,并达到了四及时,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反馈结果为全部为非脊灰病例,科内同时根据要求及时进行了AFP的主动监测,并保证了AFP监测系统的完整、准确、灵敏、有效,有力保证了我县消灭脊灰工作成果,全年共主动监测到百日咳病例3例,比上一年发病率下降了--;并通过各项应急措施和手段进行了有效补救,保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0__年,我们圆满完成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交派的麻疹、脊髓灰质炎糖丸的免疫水平、免疫成功率的免疫监测工作。完成不同年龄组160余人的免疫前和免疫后静脉血的采集任务,并将分离到的血清及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五、死因监测工作

根据省卫生厅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文件精神,我们按照《死亡原因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死亡原因的监测工作。根据要求,我们逐级进行了死亡原因的监测要求和《死亡证明书》的填写要求的业务培训。并进行了死因编码的逐级培训,使全县所有参与死亡原因的人员都能掌握表格的填写和提高了死因编码的正确率,保证了监测效果。截止20__年12月份,全县共搜集死亡病例的个案资料2065人,并全部进行了核对、编码、输入微机、上报,在全省死因监测工作检查中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为了提高全县所有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我们进行了半年死亡原因漏报检查,大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得积极性和责任心。

六、碘缺乏病调查

根据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文件要求和会议精神,按照省的调查统计所公布的县缺碘的两个乡镇:张寨乡和十里铺乡。为了进一步了解全省的缺碘状况,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制定了调查的实施方案,安排对全省所有缺碘乡镇的部分8—10岁的儿童进行了尿碘、甲状腺的物理检查和甲状腺的B超检查方案。根据要求我们对十里铺乡中心小学、张寨乡小学的200名8—10岁的男同学和200名8—10岁的女同学进行了检查,物理检查发现甲状腺Ⅰ度肿大12人,Ⅱ度肿大5人,尿碘和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正在检测和统计过程中,结果未反馈。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范文5

修井企业生产能力是由各种设备形成的,是企业生产重要的技术基础,为使企业创造安全稳产的良好环境,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必须加强企业设备管理现代化。设备管理是一门科学,在设备运转的的一生中,大体分为设备运行的初级阶段,正常投产中期运行阶段和后期连续运转三个阶段,设备在每次进行大修和中修后,也同样存在以上三个阶段的过程,经多年的实践和管理经验,每个阶段故障发生和预防又具有其规律性和特点。

二、修井设备故障发生规律分析

(一)投运初期故障的产生。设备经安装,最初投入运行后,虽已经过技术鉴定和验收,但初期故障总是不同程度的反应出来,少则一个月,多则几个月,甚至一年,其表现为:

设备内在质量方面:如设备的设计结构和性能、零部件加工、材料的选用缺陷,操作人员对设备结构、性能、特点的认识掌握和认知程度,以及现场操作人员误操作导致设备故障。

安装质量方面:设备安装质量是企业内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综合效能、计量检测手段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最重要设备安装人员的素质和实践经验,这是预防初期设备故障的重要环节。

工艺布置上的缺陷:由于布局不合理,他可能导致设备有形磨损的加快发展而造成设备的故障:有些时候因工艺上的问题使设备的工作性能和环境发生变化,也可导致设备严重损坏,这样的实例发生过多次。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现场操作设备基本的“四懂三会”没掌握,甚至不安规程操作,也是导致设备投产初期易出现故障的原因之一。产生这类故障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误操作或违章的行为造成。

(二)设备正常运转中期的故障因素。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零部件经过一定磨合期后初期故障已基本排除,现场操作人员水平也逐步升高,并且基本掌握了每台设备的特性、原理和性能,故障率明显降低,即便如此,设备的运行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例如:

故障容易发生在易损件或该换却为及时更换的零部件上,因每台设备所有静、动零部件密封,轴承和磨损件都具有使用周期和寿命,运行中的中期设备已逐步接近此项指标。经过停车检修而更换的零部件之后,有些不配套,不吻合,尚处在磨合期,或发生装配错误,也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带病运行,这类故障也多处发生。日常维护保养不及时或工作质量差,设置异物不慎掉入设备内,造成突发性事故,缩短设备检修周期。一味追求高产,长时间超负荷、超温、超压临界状态下工作,也是导致设备出故障的原因之一,有时还酿成设备事故,设备运行初期,不易暴漏的设备缺陷,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有可能在运行中期暴漏出来,诸如非易损件的疲劳、复合应力的消耗、材料磨损、先天性缺陷的故障等等。

以上故障现象中,值得注意的是,故障发生除自身原因以外,人为因素占有较大的因素,建立必须的运行档案和维修台账,将各类故障原因消除在萌芽状态,保证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系统。

(三)设备运转后期常发生的故障。修井生产设备的运转后期进入了故障多发期,一方面设备经多年的运行和多频次大、中修的过程,零配件换件较多,如果检修水平跟不上或检修手段缺乏,加之主体周期性的运行磨损,设备已不能达到设计出力的水平,另一方面,长期处于运行状态下的设备,各部位间隙和损耗,即使是不常维修的零件,也因老化和疲劳而降低运行效率,这期间综合效能的降低,除磨损、老化现象凸显以外,机器各方面不确定的故障现象也多处发生,维修频率、耗材成本不断增加,甚至将考虑大修、更新或报废。

三、故障预防及维修控制措施分析

(一)故障预防及维修的技术基础。预防及维修的技术基础是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即在设备运行时对各个部件进行状态监测,掌握机器的状态,根据生产需要制定维修计划。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诸如机械状态量(力、位移、震动、噪声、温度、压力和流量等)的检测,状态特征参数变化的辨识,机器发生震动和机械损伤时的原因分析、震源判断、故障防治,机械零部件使用期间的可靠性分析和剩余寿命的估计等,都属于机械故障诊断的范畴。

近年来,随着相关领域理论,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现代设备技术诊断学已经逐步完善起来,特别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为设备技术诊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设备诊断技术划分了很多的分支,诸如震动诊断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热温诊断技术,铁谱诊断技术,估算预测技术,综合诊断技术,诊断决策技术等。他们的实施包括几个主要环节,机械设备状态参数的检测,进行信号处理,提取故障特征信息,确定故障类型和发生部位,对确定的故障做防治处理和控制。

(二)应分步骤逐步实施。故障预防及维修的实施首先要求设备管理人员掌握尽量多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使用技术,成为掌握现代检测技术、诊断决策技术等。他们的实施包括几个主要环节;机械设备状态参数的检测;进行信号处理,提取故障特征信息,确定故障类型和发生部位;对确定的故障做防治处理和控制。

(三)应按装置和设备的作用和影响要求,划分级别,做好实施规划。一句企业的生产特点设备重要程度和检测代价对设备确定恰当的检测方式、检测部位、检测周期。对不同设备实行不同等级和内容的预防维护措施。一般情况下,按设备和对生产量、产品质量、产品成本、维修工作计划、相邻工序、安全与环保、维修费用的影响程度确定其重点。再按重点划分不同的管理等级,按等级制定不同的标准。

(四)故障预防及维修技术实施控制。在技术实施方面,涉及到各类机电设备的原理、结构、运行条件、性能、各类测试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检测诊断技术、信息的组织管理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技术,因此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要根据各种信息作出决策,进行总体平衡,从而达到从计划、实施、检测信息反馈、分析到总结归档的全过程管理。这样一个技术实施要有全国人才的管理做基础,通过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做保障,对于一个大型企业,面对成千台设备可以实现维修科学化、费用经济化。同时设备诊断技术必须在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如果仅仅实在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时间,或只抓住某一个特定的故障和异常,就想作出对症的诊断是困难的,或者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因此,要依据设备的综合管理理论,把设备的全过程作为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

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范文6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无纸化办公、信息数字化都说明了计算机在现在的工作环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的出现让工作变得更加快捷,同时各种各样的软件也让工作效率得以提高,质检工作管理系统就是为质检工作者量身定做的一套业务工作软件。

一、业务软件系统验证要求

(一)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确认

1.系统开发要根据gb/t 27025的规定,采用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理论去设计开发。2.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详细设计文档,且严格实现了其中定义的各数据项和数据集的类型、精度、必须性、取值范围、长度等。3.系统能够在输入数据被使用前、产生数据被存储后以及数据传输过程结束后对数据的完整性进行自动检测,并在发现完整性错误时发出警告,中断出错的进程,同时将相关信息写入系统日志。

(二)系统安全性验证

1.系统安全系那个应当符合《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7859)二级以上的要求。2.系统设计文档包含详尽的安全性保障措施,并且系统严格实现了这些安全性保持措施的功能和要求。3.系统具有自动和强制性数据备份机制且软硬件环境均能保证备份功能的正常运作。

二、检验业务功能划分及数据库表的设计

质检系统检验业务划分为六个功能模块:检验样品信息的录入及检验任务的下达;样品检验信息的录入及检验报告的编制;检验设备的管理;检验标准的管理;检验人员的管理;客户投诉管理及检验报告的管理。

根据以上定义的六个功能模块,数据库建立六个表对应相应的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都相互有关联,即每个功能模块会调用其余五个数据库表的内容。

三、功能需求和设计

(一)检测工作流程管理

1.合同评审:合同评审主要用于检验机构对某些检验业务的自身检验资质、检验项目、仪器设备、人员、成本等进行评审。2.计划管理:每一个任务都有一个计划或者行政性指令。计划管理包括的内容有:计划编号、检验类别、年度、检验次数、主管部门、样品名称、受检验单位、执行标准、检验项目、备注等。3.样品登记:输入委托/抽样单的有关信息。样品登记包括的内容有:委托/抽样单内容、流转记录、检验项目、合同评审内容、任务列表、要求出报告的日期、检测费用等。4.项目分派:各科室管理人员经过分派才能流转到主、副检验人员手中,各科室人员只能查看自己科室的检验任务,任务可以向前流转,也可以向后退回,任务回收对于未经过批准的任务可以收回重新分派。5.报告编制:根据检验情况填写检测信息、检测结果、设备信息等内容调用检验报告模板生成检验报告,如不符合条件的检验报告可以流转回任意环节。6.报告审核、批准:审核人或批准人对检验报告进行确认并使用电子签名审核、批准报告并流转到下一环节。如不符合条件的检验报告可以流转回任意环节;报告批准以后锁定报告不能修改。7.报告修改:在报告未批准时如需修改报告由流程中各环节人员选择退回并且记录退回信息及原因;在报告已批准未发出时由报告发放人解锁。如果报告发出后还需修改则需启动报告申请修改流程。8.报告打印:检验报告通过批准后流转到打印。打印报告可以完成单一打印及批量打印。检验报告打印者只能打印报告,不能对报告做任何操作。9.报告发放:详细记录报告的发放情况、发放人及取报告人,核实收费情况,报告解锁。10.报告档案登记:分纸质报告存档和电子报告存档。电子报告存档是在服务器保存电子报告备份,内容与纸质报告内容完全一致。11.样品管理:对样品的管理,如样品的存放地点、存放地点、有效日期、环境条件、数量、保管人等;详细记录样品的出、入库情况;样品处置、封样管理、样品说明、所属企业、联系人等。12.抱怨管理:记录客户对检验报告的投诉及投诉的详细信息,处理意见等信息。

(二)统计查询

1.检验信息查询:可按照登记单中的任务信息进行查询,如检验编号、客户名称、接样人、接样日期等;2.方法标准查询:可根据方法标准号、方法标准名称、方法名称、检测项目等;3.工作任务查询:可查询任意时间里的工作任务及进度情况。4.统计:年做样情况统计、收入情况统计;客户检测情况统计、按任务来源进行统计等;工作日志统计、做样人员工作量情况统计、做样人员工作及时完成情况统计、标准录入情况统计、收样员收样情况统计;设备统计;报告打印情况统计;报告合格率统计;按样品类别统计、年检验量情况、月检测量情况统计、不合格样品汇总统计、业务台帐统计。

(三)资源管理

1.仪器管理:基本信息包括仪器型号、仪器名称、出厂日期、生产单位、购买价格、使用状态,检定状态、检定周期、负责人、检定人、维修记录等信息。2.人员管理:人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所学专业、毕业时间、所属科室、登陆密码、操作权限、技术职称等。3.客户管理:客户信息、所检产品、投诉记录等。4.产品和方法标准管理: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所内受控号、作废日期、标准来源、发放记录、借阅记录等信息。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