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的资料范例6篇

化石的资料

化石的资料范文1

为依托燕山石化公司的产业优势,加快发展首都石化产业,2009年初,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的战略构想。从此,作为燕房合作的主要载体,石化新材料基地建设开始加速运作,并迅速上升到了北京市和中石化共同合作的战略高度。

截至目前,在成立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北京市推进燕房合作协调小组已先后召开七次会议,基地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陆续得以研究解决。这一承载着首都石化产业发展重任的产业集聚区,将在3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上,重拳出击石化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石化中下游产品,延伸石化工业产业链,成为做强首都第二产业,促进首都经济陕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投资北京:请简要介绍一下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成立的相关背景情况。

樊勇勇: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位于房山区燕房新城东部,初期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全国首批62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是北京市和中石化进行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房山区重点规划建设的五大产业基地之一。2009年,在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关键时刻,北京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抓住国务院调整振兴石化产业的重要机遇,做出了深化燕房合作、建设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石化新材料基地,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效益、低污染的石化新材料产业,是贯彻落实国务院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燕山石化与房山区紧密合作,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服务中央在京企业,有效扩大投资需求,做强首都第二产业,促进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内容。

投资北京:基地的产业定位是什么?空间布局如何分布?

樊勇勇: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坚持高端产业的发展方向,旨在有效整台北京市的资源优势和中国石化的产业优势,在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及其周边地区划出一定的区域,以石油化工产业为基础,以石化新材料为主导产业,按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低污染”的项目选择原则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原则,积极引导国内外新材料企业向基地聚集,重点生产国内外市场潜力广阔的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新材料产业,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培育和发展配套产业集群,形成以炼油、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基本有机原料等石化基础产业为支撑,发展涵盖橡塑深加工、特种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等具有纵深潜力的高科技产品集群,致力建设集新材料生产、加工、集散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国际一流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

基地主要由核心区和产业拓展区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核心区分为西区和东区,西区主要是指燕山石化核心板块,东区分为精细化工板块、石化新材料板块和重大项目预留板块;产业拓展区分为新材料深加工板块和保留板块。在产业发展空间之外,还根据需要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基地配套服务区。核心区东区是基地建设起步区,规划面积约5.68平方公里。

投资北京:石化新材料产业的市场前景如何?基地未来将怎样实现与北京及周边市场的有效衔接?

樊勇勇:石化新材料是一种战略性新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汽车、电子、建筑、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汽车、电子和建筑等产业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9年,北京汽车产量达到127.1万辆、轿车产量达到53.8万辆、彩色显像管产量达到154.3万支、显示器产量达到655.6万台、计算机微机设备产量达到842.7万台、程控交换机产量达到1508.8万线、手机产量达到2.136亿台,建筑行业钢材产量达到769.6万吨、混凝土产量达到2821.3立方米,仅北京金隅集团水泥产量就达到1627万吨,商品混凝土产量达到230万立方米。未来北京将依托高科技,大力推进支柱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为石化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北京汽车、电子和建筑等自主产业的发展,需要石化行业提供大量功能性的新型化工材料产品,石化新材料基地将依托燕山石化公司的资源优势,重点生产北京及周边地区市场潜力广阔的专用化学品及化工新材料产品,不仅能满足北京及周边市场对化工新材料消费的数量要求,而且还能满足功能性和环保性的高标准要求。未来几年,随着京津冀都市圈的加快建设和中国石化产业布局的加快调整,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将面临更大的市场机遇,成为京津冀都市圈乃至中国环渤海地区石化新材料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投资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将为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哪些强有力的支撑?

樊勇勇:燕山石化公司是基地产业发展的主要原料供应方。该公司现有生产装置63套,辅助装置68套,年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以上、乙烯80万吨以上,可生产欧Ⅳ标准的清洁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蜡、乙烯等94个品种431个牌号的石化产品,是我国最大的合成橡胶、合成树脂、苯酚丙酮、高品质成品油生产基地之一。丰富的石化产业资源,成为基地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托,能够为进驻基地的企业就地提供原材料,极大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今后3年,中国石化还将投资200多亿元,重点用于燕山石化公司的建设和发展,将进一步提高基地的原材料供应能力。

此外,燕山石化公司拥有大批从事石化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专业团队,有241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内外专利权,中国科协和北京市科协在基地设立了北京第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北京市科委新材料中心及新材料测试联盟与基地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组成了基地发展战略和技术指导的强大智囊。今后3年,基地还将引进一大批石化新材料高端人才,为基地开发建设提供更加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投资北京:据了解,基地前不久走出国门赴日招商,并已有32家日本企业有意接洽合作,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樊勇勇:石化新材料基地刚刚成立不久,在国际国内的吸引力都需要进一步增强。为了让石化新材料基地从起步阶段就开始与国际高端石化新材料产业接轨,7月25日至30日,石化新材料基地联合市投资促进局、市经信委、中石化集团公司、燕山石化公司等多方负责人士,组成联合工作团,赴日进行了为期六天的招商推

介与访问洽谈。其间,赴日工作团在日本东京王子酒店举行了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专题投资说明会,日本石化新材料相关企业、投资机构、财团协会单位共计46家约70人参加了会议。此次投资说明会获得了日本企业的高度认可与热烈响应,会中及会后,约有32家企业、机构主动与工作团联系,表达了强烈兴趣,并希望与石化新材料基地进一步接触洽谈合作事宜。目前,三井化学公司、三菱化学控股集团及三菱树脂公司、日东电工株式会社等一批日本知名化工新材料企业已专程来基地参观访问,其中已有部分企业与基地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在石化新材料产业领域,日本在国际上排位靠前,属于第一梯队,是未来基地引进项目和先进技术的重点地区。此次推介会全面系统地推介和宣传了北京市和房山区的区位优势、产业特色与投资环境,特别是第一次完整地对日推出了石化新材料基地的发展理念及相关产业规划,获得了日方相关企业及机构的高度认可与良好印象,为进一步推动日方与我市,特别是与房山区、石化新材料基地的合资合作及项目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通过此次赴日与日本官方及企业人士的广泛接触,较为全面地了解与掌握了日方在华特别是在北京投资发展的规划思路、关注所在以及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等经济信息,有助于我方进一步调整优化对日招商的政策及措施,提高针对性及成功率。

投资北京: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发展的远景目标是什么?

樊勇勇:今明两年,基地将重点做好核心区土地一级开发,编制完成各项规划,做好土地储备开发工作,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抓好宣传招商和项目落地,为基地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做到产业空间拓展与项目引入同步进行,已成立22人专家咨询委员会,严格按照基地的产业发展方向审核入区项目,把好项目入驻关。

化石的资料范文2

关键词:石墨产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078-02

天然石墨属稀有的非金属矿物材料之一,它具有耐高温、导电、导热、自等特性,是国防、军工、现代工业及高、新材料研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石墨资源作为一次性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石墨的用途会越来越广泛。专家预言“20世纪是硅的世纪,21世纪将是碳的世纪”,这一预言是基于碳材料越来越广泛的用途。

一、石墨产业的发展现状

天然石墨分为晶质(鳞片)石墨和隐晶质(土状)石墨两种。据美国地调局(USGS)2003至2007年的调查资料和英国工业矿物杂志统计:世界石墨储量为8 600万吨,基础储量为28 686万吨,相对集中分布在中国、捷克、墨西哥、印度、美国、巴西和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和地区,中国石墨储量居世界首位(见图1)。据2009年我国国土资源部统计资料,中国晶质石墨储量为3 068万吨,基础储量为5 235万吨,资源量为17 702万吨,矿区91个;中国石墨矿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6%。中国石墨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其中40%出口,主要出口日本、美国、韩国、欧盟、独联体、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我国是石墨生产和出口大国,同时也是进口大国,大部分以中碳或高碳形式直接出口,而高、精、尖工艺需要的石墨产品大部分从国外进口。一些发达国家把石墨列入战略储备资源,严格限制其开采、加工与出口,并且对石墨研发技术做了严格的保密规定。我国虽然是石墨大国,但不是石墨强国。目前仅能加工初级产品,缺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石墨产品及制品,石墨高技术产品需要大量进口,进口价约为出口价格的24.6倍。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产业结构有了新的调整,以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海洋开发以及新材料和新能源为主的高技术和新材料产业逐渐发展壮大。石墨与微电子及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原子能、高温材料等均有密切的关系。当前化工、能源、轻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将不断引入新技术和使用材料,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许多都与石墨深加工产品密切相关。可以说石墨深加工和产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从石墨产业技术发展看,石墨将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到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核电及军工等高新技术领域,成为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新的科学发现和科技成果使我们完全相信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石墨将是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之一。

二、石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石墨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低是制约我国石墨高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具体表现为: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差,深加工产业链条不完善,企业及研究单位缺乏系统性研发工作,连接产业链条的深加工技术存在较多短板。石墨初加工产品出口及以镁碳砖为代表的耐火材料所用石墨占我国全部石墨产量的80%以上,石墨深加工比例只占全部石墨产量的10%左右。我国石墨深加工产品主要是99.0%高纯石墨、高硫膨胀石墨及制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乳等,许多高端石墨产品如4N级高纯石墨、低硫高抗氧化性膨胀石墨、大直径高纯石墨坩埚、精细石墨制品、等静压石墨制品、石墨―金属复合材料等主要靠进口。

目前我国除锂离子负极材料等少数深加工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外,其他石墨深加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缺乏引领性的高新技术及高端产品。造成我国石墨产业链不完善、深加工技术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高新技术及高端产品研发工作系统性差。我国100多家石墨企业的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大部分企业长期经济效益较差,科研能力较弱,科研投入极其有限。行业中缺乏具有引领能力的诸如法国罗兰碳素、英国摩根坩埚、美国超级石墨公司等大型国际知名企业。尽管石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深加工技术水平亟须提高,但是我国科研机构对天然石墨的关注度差,研究力量分散,研究工作不系统,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严重不足,因此在大部分深加工关键技术节点上没有实现实质性突破。

我国是石墨大国,但不是石墨强国。目前尚处于原料生产阶段,仅能加工初级产品,缺少通过科技创新获得的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石墨产品及制品。石墨高技术产品需要大量进口,在尖端技术方面,美国和日本居世界领先地位。据资料显示,在中国天然石墨总消费量中,约有18万吨石墨用于镁碳砖制造,5万吨用于其他耐材添加剂,5万吨用于微细粉、膨胀石墨、柔性石墨和石墨毯等制品和深加工,2万吨用于锻造和军工行业,1万吨用于铅笔制造。2009年,中国晶质石墨出口量为15万吨,基本为90%的天然鳞片石墨初级产品,占市场总量的33%,平均出口价为350美元/吨;石墨进口约为1万吨,多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石墨产品,占我国消费总量的2%,平均进口价为8600美元,是出口价格的24.6倍。

二是石墨基础原料的采选业生产比较粗放,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缺位、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生产效率低、清洁生产技术应用不广泛,不符合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及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要求。采富弃贫现象严重,采1吨矿石将要浪费0.5-1吨矿石,露天矿主要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泛采用全境界开采,一开始就将台阶推进到最终境界,严重影响矿山寿命及长期经济效益。大部分石墨矿属松软矿体,极易产生泥石流及滑坡,但矿山企业普遍存在安全设计及安全工程缺位,安全监控措施缺乏,大部分矿山安全隐患严重。

我国石墨采选企业有一百多家,石墨选矿总体技术水平较低。如黑龙江鸡西地区石墨资源主要以价值最大的大鳞片石墨为主,但是+100目产品产率一般低于20%,石墨回收率一直徘徊在75%左右,高碳产品比例不足20%,固定碳含量低于95%。石墨矿中的铁、硫矿物一直没有有效回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选矿一般采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平的浮选机,能耗普遍高于35kwh/t原矿;筛分工艺落后、粉尘大,企业生产环境普遍较差。

三、石墨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在政策上加大对石墨资源的掌控力度

石墨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国家来说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当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对石墨资源的掌控。一是制定国家石墨行业和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的制定,强化对石墨行业和产业发展的总体指导。二是在资源开采总量规模上予以控制。有关部门应该认真执行矿山开采许可制度,从严审批,坚决取缔非法开采;认真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严格采剥比例,贫富兼采,杜绝滥采乱挖、采富弃贫等不良现象。对现有石墨矿山开采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坚决杜绝滥采滥挖现象,避免走过去先放开再整治的老路。三是在产品出口上予以控制。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能源尤其是战略性资源都采取了保护政策。在严格控制开采规模的同时,更是对出口产品的等级、价格等方面实施严格管控,甚至对一些稀缺资源禁止出口,对进口的资源采取技术手段予以长期封藏备用。相比之下,我国无论是对重要稀缺资源还是对出口产品的限制都要宽松得多。因此,建议国家制定出台限制初级产品出口政策,抬高出口门槛,鼓励产品深加工增值。引导行业企业组建全国性企业集团,联合起来应对国外市场变化,控制初级产品供应总量,不断提高市场价格,实现产品应有的价值,减少国外对我国技术和价值盘剥。

(二)走可持续的生态化发展道路

前期国内石墨国家矿产政策宽松,企业准入的门槛较低,一批石墨选矿企业年产能力较小,环保措施不科学,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近年来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国家组成联合调查组到萝北县进行调查,严厉要求进行整改。所谓的科学发展,就是要求企业健康地发展,可持续地发展,在环境保护、土地审批、安全生产等领域严格按章办事。通过企业技术创新,改造传统设备,引用科学、高效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将污染严重且污染物大致相同的企业集中布置,方便进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并要将尾矿综合利用项目、污染物集中处理项目及大型尾矿库项目提上建设日程,严格把关。对资源统筹规划,合理有序开发,决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获得短期的发展。

(三)延伸产业链获取高附加值

发展石墨循环经济,通过现代石墨加工技术把优势资源的石墨原矿转化成高纯石墨、石墨耐高温制品、大容量锂离子负极材料、储氢材料等,延伸石墨产业链条,解决目前的石墨制品大量进口的现状,实现石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战略意义。

石墨产业链条的延伸包括以下三方面:普通工业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功能材料。普通工业材料涉及的企业有石墨电极企业、石墨增碳剂企业、石墨涂料企业、石墨坩埚、石墨电工滑板、橡胶等企业;新能源材料涉及的企业包括锂离子电池企业、储氢电池企业等;新功能材料涉及的企业包括现代精密机械制造企业、军工企业、核企业、航空航天等企业。

延长石墨产业链条,就是实现集采矿、精选、深加工、尾矿处理一条龙现代化石墨产业。目前石墨尾矿处于丢弃搁置状态,它对土地的侵占和堆积过程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重,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石墨尾矿,变废为宝是石墨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因此,建立完整的石墨产业链条,不但会大大拉动区域经济,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猛.我省石墨深加工技术现状与展望[J].黑龙江国土资源,2009,(6).

化石的资料范文3

关键词:密闭电石炉 气烧石灰窑 尾气 电石渣

一、前言

电石生产属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行业,自身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而且排放出大量的尾气(CO)。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电石炉尾气超过150亿m3,目前很多企业仍然将电石炉尾气以点燃火炬的形式排放,对大气环境污染特别严重,同时,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到2008年底,我国将电石尾气的利用不到15亿m3,利用率仅10%。每年经济损失240万吨标准煤,同时排放约1200万吨CO2和90万吨粉尘。目前每年产生的电石渣(干渣)近500万吨,这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发展节能环保的电石工业已是当务之急,这也给电石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我公司电石生产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充分利用电石炉尾气,将电石炉尾气经过干法净化后用于气烧石灰窑,将干法乙炔工序中产生的电石渣制水泥,实现废气、废渣的综合利用,达到电石炉尾气零排放。如何进一步利用电石炉尾气、电石渣的利用、粉料的充分利用,减少废气排放和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已是当今社会企业迫不及待的课题。

二、大型密闭电石炉尾气综合利用基本途径

1.电石炉尾气

大型密闭电石生产中产生出高温炉气400~600℃,主要成分CO。其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 + 3C —> CaC2 + CO,其中CO约占气体总量的75~85%,炉气的成分取决于石灰的品质,石灰的煅烧程度至关重要。

而采用大型密闭式电石炉生产每吨电石一般副产炉气450Nm3左右,折合标煤约0.17吨,可满足生产1吨石灰所需的能源。

2.气烧石灰窑

电石炉尾气稳定后,其热值为2600Kcal/Nm3,热值比较高,利用价值极高。所以,在电石生产中,配有套筒石灰窑装置,将所产生的炉气CO经过除尘、净化、冷却后送往石灰窑作为燃料使用,变废为宝,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而且保护环境,实现了尾气的有效利用。

气烧石灰窑是以CO作为燃料煅烧石灰石,气体在窑内分布均匀,煅烧石灰活性高、反应性能好,产量高、能耗低。同时,保证了电石生产稳定的高质量石灰原料,炉况稳定,电极易操作,电耗低。

3.石灰窑尾气烘干碳材

大型密闭电石炉,对原料的水分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合格水分的炭材可以提高电石炉的稳定性,同时能防止发生电极事故。传统的兰碳干燥采用旋转式烘干机,用煤炭作燃料,工艺非常成熟。缺点就是在干燥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碳材停留时间短,烘干效果不佳,并且物料在回转过程中破损率非常高,会产生20%的粉末,原料利用率低,并且增加成本。

我公司采用箱式隧道窑烘干炭材,并利用石灰窑高温尾气(一般350~400℃)的余热干燥碳材,可将20%的炭材水分干燥到1%以内。由于在炭材干燥过程中采用箱式烘干机,碳材在箱体内为静态烘干,物料在箱内停留时间较长,烘干效果好,破损率小,大大提高了炭材的利用率。

将石灰窑燃烧的余热尾气,通过气体输送管道引至炭材烘干,作为烘干碳材的预热能量,可节省煤炭燃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三、电石渣制水泥

1.电石渣

电石渣是制取乙炔气、PVC等产品时产出的废渣,其主要成分是为Ca(OH)2, CaO含量高达65%~70%,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镁、硫化物、磷化物等。据资料统计,国内每年产生的电石渣高达2.4×108t,电石渣广泛用在水泥、建筑、化工、冶金等行业。

电石渣呈强碱性,pH>13,含有少量硫化物、磷化物有害物质。传统的电石渣处理方法主要是择地堆放或填埋,不仅占土地资源,污染环境,而且容易被风吹起四处飞溅,形成粉尘产生二次污染。所以,如何合理利用废弃电石渣,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是当务之急。

某厂电石渣主要物质化学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1 电石渣主要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从上表可以看出,电石渣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我公司用电石废渣代替石灰石作为原料生产水泥,有效抑制电石渣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原料成本。

2.电石渣制水泥

乙炔工序是以电石为原料,在干法制取乙炔气体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电石渣副产物。将原料磨完后直接入旋风预热器,经预热水分达到12 ~15%后与其它原料一同配料,再采用烘干能力强的立窑尾气对这种高湿生料进行烘干粉磨,预热器出来后入回转窑烧成水泥熟料。而我项目以电石渣为原料,采用新型干法生产水泥,能耗低,生产规模大,电石配比高。利用电石渣替代石灰石生产水泥不仅很好地利用电石废渣,而且将少了传统制水泥对石灰石原料的消耗,使石灰石资源的利用价值进一步提高,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利用1吨电石渣可节省1.28吨石灰石,减少CO2气体排放0.56吨,也可以增加吸收窑尾废气SO2 气体减少其排放。

四、展望与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石生产过程中,将电石炉尾气净化后用于气烧石灰窑,而石灰窑产生的高温尾气用于烘干碳材。在制取乙炔气过程中产生的电石渣用于制造水泥,是比较经济且符合资源的有效利用,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节约了能源,大幅度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且附加值高,技术成熟可靠,大大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宁东工业园建设“热电—电石—煤化工”一体化煤基化工多联产项目,通过加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抗风险能力,这是能源生产和供应形势多样化必然发展趋势。

电石行业坚持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利润”的能源综合利用型的发展之路,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企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汪乐丰.密闭电石炉尾气利用新途径[J].中国环保产业,2009(10).

[2]石峻,毛志伟,王琦,彭毅.全密闭电石炉尾气治理及综合利用[J].中国环保产业,2007(2).

[3]牛云辉,封培然.电石渣的应用现状[J].中国氯碱,2010(11):35-37.

[4]高俊,王素娥,林明丽,智科端.电石渣循环利用途径[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11(3):255.

[5]熊谟元.电石生产及其深加工产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化石的资料范文4

1.原材料分析及配料方案

1.1原材料成分分析

盖层分钙质页岩和泥质灰岩两层其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优质矿石、砂岩、钙质页岩、泥质灰岩化学成分平均值

从表1可以看出,泥质灰岩可与优质矿石搭配使用,钙质页岩可作砂岩使用。

1.2配料方案

搭配比例:泥质灰岩:优质矿石=1:4,钙质页岩:砂岩=1:3。搭配前后的物料配比及生料化学成分如下表2、表3

表2生料配比(%)

表3生料化学成分(%)

1.3技术创新点

经过技术攻关,进厂石灰石质量控制指标修改为: CaO≥47%,MgO≤2.8%,R2O≤0.6%;硫碱比:0.7~1.2;KH:0.890±0.02,n:2.70 ±0.10,p:1.6±0.10;熟料液相量26.8~27.8%,熟料强度3天≥30MPa,28天≥58MPa,回转窑台时达到130吨/小时。废石掺加比例可高达到25%,年利用废石量60万吨,将一座几近废弃的矿山服务年限延长了三年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在同行业同规模的其它企业是无法做到的,开创了在新型干法窑上大比例使用废渣配料生产水泥的先河。

2.采取的工艺措施

2.1搭配废石前石灰石指标为:CaO≥48%,MgO≤2.5%,R2O≤0.3%,如何合理搭配废石及根据窑况确定合适的配料方案(熟料液相量、率值),才能使水泥熟料质量和产量不降低、生产工艺不受影响,是该项目主要攻关的关键技术问题。课题组制定了详细的攻关方案,通过筛选配料方案,在一条窑上试产,同时对进厂原材料、生料、熟料质量实时检测,通过近三个月的试验,将废石掺加量最大、产质量保持在正常水平、生产操作不受影响的配料方案确定为最佳方案。

2.2根据矿区地质条件和地貌划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了整体科学规划,合理细化,克服困难,制定切合实际的剥离、采准、开采及搭配方案。

2.3采用爆破抛落的办法进行开采解决了悬崖边矿体开采不安全、不好作业的难题。

2.4合理细化、规划,将零散矿及以前需要剥离的废渣予以搭配利用,使一公司矿山矿石可采储量增加525万余吨,其中利用废渣180万吨。

2.5为保证石灰石的质量稳定性,强化了石灰石出破碎机粒度控制考核和预均化堆场管理,石灰石粒度 30mm通过率由75%提高到85%以上。

2.6改变过去石灰石配料库上料、停料频繁,出库石灰石随配料库仓位离析严重、质量变化频繁的问题,放慢入库皮带速度,延长入库时间,石灰石质量明显稳定,出磨生料合格率提高了8%。

3.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

以前矿山剥离的废渣由于无法利用被废弃,这次攻关的成功,不仅变废为宝,改善了环境,达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而且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开拓了思路,对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起到了示范作用。目前,硫酸渣代替铁矿石配料、电厂脱硫石膏代替天然石膏制造水泥已在我公司成功实施,钢渣配料降低煤耗项目也已列入技术规划中。我公司对工业废渣综合利用取得成功,推动了当地其他水泥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迅速展开,对改善当地环境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4.经济效益

通过对一公司矿山的技术攻关,把一座资源即将枯竭,就要废弃的矿山起死回生,最大限度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大量减少了石灰石的外购量,避免了矿产资源的不足对生产造成的制约和不利影响。而且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从06年下半年到2007年5月外购石灰石的成本价1吨最贵时高达21元,综合采购成本价为16.0元。1吨石灰石的生产成本为10元,二者相差6元。而利用1吨废渣的综合成本为7元,二者相差9元。经公司科技攻关后,增加矿石可采储量525万余吨,其中利用废渣130万吨,将产生经济效益(节约成本)525×6+180×9=4770万元。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1590万元。

5.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

一分公司矿山本来就是零时将几家采石厂迁走之后仓促投产的,不仅矿体及地貌破坏严重,且场地上到处都是采石场开采时的废渣。仓促投产后虽进行了规模开采,但只是对品位及开采条件较好部分进行了开采。因而造成了整个矿区废渣乱堆,矿体被压、剥离滞后,采准无法进行的局面,使整座矿山几乎将要废弃。通过以上技术攻关后,不尽经济效益可观,还将取得较好的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

5.1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开发应用。不仅开拓原本就要废弃掉的525万吨的优质矿产资源,而且综合利用了180万吨废渣。

5.2以前矿山剥离的废渣由于无法利用被废弃,这次攻关的成功,不仅变废为宝,改善了环境,达到综合利用有限矿产资源的目的,而且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开拓了思路,对综合利用起到了示范作用,延长有限矿产资源的使用年限。

化石的资料范文5

【关键词】唐钢 整合 石灰业务 实践

石灰是钢铁冶炼的重要辅料,优质稳定的石灰供应对保障钢铁冶炼工序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做精主业,做大非钢,适度多元,持续创新”的战略方针,围绕做精主业和做大非钢两条战略主线,唐钢对内部石灰业务进行了整合,实现了石灰生产供应的统一管控,一方面确保了钢铁主业优质稳定石灰供应,另一方面壮大了非钢产业,为公司增加了新的创效点。

一、石灰业务整合的背景

(一)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受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和2011年欧债危机的影响,国内钢铁行业总体盈利水平不断下降,2011年上半年,纳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会员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3.14%,10月份这一统计数据下滑至0.37%,企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中国的钢铁企业已进入微利或无利时代。

(二)唐钢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

唐钢提出“做精主业,做大非钢,适度多元,持续创新”的十二五发展方针,决定大力发展非钢产业,再造一个新唐钢。

(三)项目实施前唐钢石灰业务情况

在项目实施前,唐钢内部存在两家生产经营石灰业务的单位,分别是冶金炉料厂和唐山钢源冶金炉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钢源炉料公司”)。存在业务的同一性,但由于各自经营,不能形成合力,难以获得更大发展,通过对石灰业务进行整合,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效益,有利于实现石灰生产供应的统一管控。

二、石灰业务整合方案

在经济运行理念指导下,以钢源炉料公司为平台,对现有石灰业务和资源进行整合,具体方式是唐钢以冶金炉料厂与生产石灰业务相关的固定资产对钢源炉料公司进行增资,杨俊来以通源灰料厂与生产石灰业务相关的固定资产、土地和部分现金对钢源炉料公司进行增资,增资后钢源炉料公司股权比例保持唐钢51%、杨俊来49%。整合完成后,钢源炉料公司成为唐钢唯一经营石灰业务的单位,对唐钢石灰业务进行统一管控。

三、石灰业务整合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组织保障体系,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唐钢公司领导对该项目非常重视,成立了由常务副总经理任组长,董事会办公室、财务经营部、法律事务部、人力资源部、审计处、设备机动部、纪委等相关专业部门参加的石灰业务整合项目组,为石灰业务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明确目标,科学制定工作计划

围绕“十二五”非钢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该项工作总体目标是:以钢源炉料公司为平台对公司石灰业务实施整合,建立公司石灰业务统一管控平台,提高公司石灰业务的生产经营效率,并加大力度拓展石灰业务产业链,将公司石灰业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围绕上述整合工作目标,项目组研究制定了周密细致的工作计划,并制定了关键时间节点,保证了项目的总体进度。

(三)深入调研科学论证,设计整合方案

首先,项目组对唐钢石灰业务经营状况和产品供求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掌握了第一手可靠资料;其次,项目组根据调研情况,单位认真剖析唐钢石灰业务存在的问题;最后,项目组从整合现有资源业务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通过优化现有资源配置,最终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取了最适合的方案。

(四)利用社会资源,增强自身实力

唐钢内部两个石灰生产单位钢源炉料公司和冶金炉料厂的生产能力加起来也不能满足唐钢自身的石灰需求,为此唐钢需要扩大石灰生产能力。唐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扩大石灰生产能力,一是新建项目增加产能,第二是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新建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而利用现有社会产能则更为直接有效。

钢源炉料公司是唐钢与自然人杨俊来合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唐钢作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占51%。杨俊来拥有的通源灰料厂具有32万吨/年的石灰生产能力,其全部产品主要供应唐钢。唐钢在此次进行石灰业务整合时,以钢源炉料公司为平台,将合资方杨俊来拥有的通源灰料厂与石灰相关的资产业务以增资方式纳入了钢源炉料公司,并吸引合资方向钢源炉料公司注入数千万元现金,大大增强了钢源炉料公司整体实力。

(五)严格资产评估,保障国有资产权益

唐钢作为河北省国资委监管的国有大型企业,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唐钢严格按照《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和《河北省省属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规范意见》等文件的规定,聘请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独立开展审计和评估工作,对冶金炉料厂增资资产和通源灰料厂进行了专项审计和资产评估,并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审计报告和评估报告,以资产评估值作为增资的定价依据。

(六)严格审核,加强法律风险防范

在本次石灰业务整合工作中,从整合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从与合资方的谈判到增资协议的起草与签署、从公司章程的修订到决策程序的旅行,公司法律事务处抽调精干力量指派专人全程参与,从律师的专业角度对整合工作各环节中可能发生或易发生的法律风险进行提示,提出化解风险的办法,努力将风险保持在可控或可接受的范围。法律事务处根据对外投资管理的要求,对石灰业务整合方案及增资协议章程等法律文件进行审核并出具了正式的法律意见书,为公司领导层进行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

(七)公司纪委参与,防范投资风险

2010年12月,省国资委纪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肃经济工作纪律,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在投资、合作和重大项目建设中,要对合作方的资质、信誉、经营情况和企业背景进行考察核实,在与民营、私营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的,都要由企业纪委参与并严格把关。此次石灰业务整合涉及到与民营企业共同增资,因此唐钢在整合工作启动之初,在基础调研和方案设计阶段,即要求公司纪委介入,对有关事项进行严格把关。纪委的参与和积极履行企业内部监督职能,为整合工作加上了一道“防火墙”,保障了企业国有资产权益。

(八)优化人力资源,妥善安置职工

在整合工作中,如何保障被重组单位职工的利益是一个关系到整合成败的关键问题,从众多的国企整合重组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如果职工安置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将给企业和社会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项目组与合作方杨俊来进行了多轮协商,最终对方同意冶金炉料厂职工整体由钢源炉料公司接收,通源灰料厂原有职工由杨俊来通过其他途径自行安置。利用通源灰料厂提供的工作岗位,解决了冶金炉料厂人员富余问题,减轻了唐钢人力成本的压力,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了人均劳效。

三、石灰业务整合的效果

(一)搭建了公司石灰业务管控平台

通过本次石灰业务整合,唐钢搭建起了石灰业务统一管控平台,结束了公司石灰业务分散局面,大大提高了公司石灰业务的综合竞争能力,为公司石灰业务的发展壮大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了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

整合后冶金炉料厂246名职工全部进入钢源炉料公司,通源公司原有职工由杨俊来负责安置,我公司每年可减少人工费用支出2460万元;整合前钢源炉料公司和冶金炉料厂流动资金占用合计在5000万元以上。整合后原燃料和备品备件资金占用可控制在3000万元以内,并减少财务费用;整合后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设备检修和维护水平,每年设备维修费用可降低150万元;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消耗,年可增加效益200万元。

化石的资料范文6

关键词:石油;机械设备;现状;质量控制

对于石油工作开展的条件,最重要的无异于石油机械O备,而钻井工作质量的好坏深受钻井设备和钻井工艺的影响。我们知道,油井的质量是投资之所以能取得高回报的关键所在。因此,提高石油设备工作质量和效率,并对其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障石油钻井工作的有序进行,使石油企业能够通过长久的运转而提高经济效益,能够是企业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一、现代石油机械设备的发展现状

(一)定义、基本概念

石油机械对于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对社会的进步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是进行石油开采工作和石油生产工作的关键设备和重要手段。石油设备行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等行业的进步而发展起来,因此用于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等初级能源的开采的一系列石油设备的不断进步对社会有着极大的意义。石油开采过程如图1所示:

(二)国内外相比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的石油钻井设备相比,我国的石油机械设备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尽管如今石油钻井设备在我国发展得很快。从设备先进性来看,推广速度缓慢,普及度不高,主要体现在老式带式刹车系统的钻机还在使用,反而盘式刹车技术推广不全面。我国的钻机需要通过肉眼进行观测钻井液的实际工作情况的时候,国外钻机已能够实现直接通过视频软件去进行观测,并且清晰可见。钻井设备的可靠低,配件可靠性差等问题影响了我国石油的产量并增加钻井周期,增加额外工作量,使我国在石油产业上加大了无谓的投资。

落后的散热系统设备、寿命短的钻机、使用功率低的钻井等问题,都是现在需要面临的实际问题,相比于外国先进设备的差距,需要我们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去根本解决,才能使我国石油产量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现代石油机械设备的管理现状

一直以来,对机械设备管理的工作没有全面的的了解和较多的关注,因而在设备管理技术方面的发展得不到进步。下面总结几点石油机械设备管理的问题:1、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3、缺少对石油机械设备管理的认识。

二、现代石油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分析

(一)我国石油钻井设备发展的建议

首先,必须使用更科学的技术方法,要重视设备技术含量的提高。对交流变频,液压驱动,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使用,以提高整体科技水平。要加快现代化设备和配套仪表的研究进程,加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和整体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其次是针对地理环境之特点,只有适应于海陆不同环境对钻井设备的需要,才能更好的适应石油钻井的多样化需求,促进石油设备的多样性,以专业设备驾驭不同环境特点。最后就是要尽快提高钻井装备的科技含量,使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数据可信度和工作高效率方面的目标得以实现。我国与国外的设备关键技术差距较大,大多依靠进口,因此需要加大研究投入提高钻井设备的人性化设计和自动化水平。

(二)对钻井设备的资料进行质量控制

资料的质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料内容的质量,其标准在于资料的齐全性、档案的相关性和信息的真实性,二是资料形式的质量,即印刷,装帧、光盘、纸张等资料载体的质量。

真实性要求资料信息与相应的设备生产过程、检测结果和出厂时要符合实际情况,要确保资料图物相一致以及数据相一致。钻井设备的资料要有齐全性,覆盖其各个方面的信息,要有档案性,资料要分类整理并存好档案,使以后的查阅能够方便快捷,资料质量的提高也使钻井设备自身的质量得到有效监控。

(三)做好石油机械设备管理的几点对策

石油企业可以通过培养设备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健全石油机械设备管理体制、更新管理理念等方面做好石油机械管理工作。企业要明确石油设备管理工作的意义,设立的管理部门要与实际情况相适应,并配备上必要的管理人员。

为提高石油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的需要,做好石油机械设备管理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使企业管理体制得到完善2、加强管理人员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3、做好设备购置把关工作4、加强管理手段的科学性

三、结语

我们认识到石油钻井设备的质量管理和监控的必要性,本文对石油设备现状提出一些发展建议,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希望对我国石油企业应不断提高自动化水平并完善监控质量做个参考。在石油钻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由此可见,如果采取得当的措施和方法,便能有效保障钻井设备的质量,促进石油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