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小报范例6篇

关于读书的小报

关于读书的小报范文1

关键词:选阅书目 有效指导 读书活动 自主阅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课堂教学效果再好,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吕叔湘和张志公都说过,他们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于永正老师则说,他的语文能力90%得益于课外,且是得益于出了校门后的“课外”。苏霍姆林斯基说,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越要多读课外书,因为书是启智的。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因此,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

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如下:

一、选阅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这么大的阅读量应怎样得到保证?学生应阅读、适合阅读哪些材料呢?国家课程标准虽在“附录”部分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但推荐的读物太少,太一般化,缺少层次性,为此,我们实验班的老师经过反复研究讨论认为,理想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诵读类。包括古诗词、中华经典语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像《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及里面的补充诗词240首、《三字经》、《小学生优秀作文》、《名人名言录》、《常见歇后语》等宜在晨读课、语文课及各种活动课中让学生吟诵、熟读,以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接受传流文化的熏陶。长期坚持,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名著类。课程标准提出了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要求,这一点我们很多学校和老师还认识不够,实践不足。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让学生阅读名著、和大师对话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进行精神提升的途径。

(3)浏览类。指时文、报刊、网络的阅读。学生毕竟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他们不仅应该接受传统的文化、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也应该感受身边的生活。老师应该把引导学生阅读报刊、网络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之一。如果能让学生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那么语文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主要报刊有《小学生学习报》、《少年儿童故事报》、《报刊文摘》、《少年报》、《读者》、《小学生时代》、《少年博览》等。

二、读书活动荟萃例析

(1)建立“读书积分卡”。为了促进孩子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阅读,对孩子的读书活动进行量化,每个实验班都成立了读书会,给每个会员建立了“读书积分卡”。以学校推荐书目为主进行阅读,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目阅读,学生读书积分成绩由实验老师认真核实。学生每阅读一万字的内容,可积10分。设立“读书星计划”,四至六年级学生积满50分,可获得一颗读书星,获得30颗读书星,将荣获“班级读书大王”称号;获得60颗读书星,将荣获“校级读书大王”称号,荣获“校级读书大王”称号的学生,可获得老师赠送的精美图书一套。

(2)举办读书成果展览会。①剪报本——每生用厚16开白纸自己装订成几个剪报本,可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把自己从报刊中看到的最喜欢的内容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这些本子上,每张报都要尽量做得精美别致,比如加上标题,在四周添上花边,或在适当处加插图、加一段读后感。②摘记本——每生准备一个厚硬皮本,专门摘记从课外书报中读到的重要信息,如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知识、写作知识、对联、8字成语、文学常识等等。同样,学生要精心制作每一页版面,做到图文并茂。

实验班的每位学生都做得非常棒,在每学期一次的读书成果展览会上,孩子们的剪报本、摘记本犹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故事报、新闻报、诗歌报、作文报、图案报、生活常识报、数学报等精彩纷呈,摘记内容丰富生动,值得积累,很有价值。通过评比“优秀剪报手”、“摘记小能手”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热情。

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人生吸收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形成什么样的读书习惯,可以说是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而且这是长大以后没有办法弥补的。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我们把人类文化的精品、把最优秀的文章精心选择之后推荐给孩子,引导他们阅读,这意味着学生从人生一起步就与最精粹的文本对话,与最杰出的人物、最高尚的灵魂对话。一个从小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定会是一个人文底蕴宽厚、基础牢固、素养全面的人。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这是每位小学语文老师的迫切任务,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杨兴平 呼唤本色语文教学,净化教学理念[R].2010。

[2]崔玉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发言[R].2011,3。

关于读书的小报范文2

一、读书形式

一年前,学校便号召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提出:坚持每日一诗,每日一悟,每周一反思,师生共读经典,共写随笔。于是,每个班级结合学生的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

1、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组织发动学生自行带书,成立班级图书角。

班级图书角,这是多年来各校各班用来引导我们学生多读课外书的老办法,但总是有头无尾,收效甚微,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书的来源有限,不能及时更新,一年到头,翻来覆去就是那几本发了黄的破书,读得无味无趣。二是图书管理不得法,缺乏有效制度。三是缺乏激励机制,很少为我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例如,刚开始,我们每人从家里带一、二本课外书籍到班上交流看,可一个星期过去了,带书的人是寥寥无几,而且带来的书也是一些不着边际的书,为此老师就想了一个办法,组织我们的爸爸妈妈到学校开家长会,给他们讲多读书的好处,以我们班同学为例,他们听得到也看得到,很有说服力,家长们很是高兴,都同意老师的意见,很乐意给我们买课外书。从此,我们班的书就多起来了,而且时常都能得到更新。老师还动员我们班的同学把积攒的零用钱和压岁钱集中起来去买四大名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365夜童话》《十万个为什么》《脑筋急转弯》等等。书源不愁了,但如何发挥其效用呢,于是,老师根据书的内容多少,分组分人头,规定多少天完成(有的看得快的同学还可以看两遍),在看的过程中,老师要求我们要记住书的名称、主要内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记在本子上,并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好与同学们交流。

我觉得本学期老师制定的班级读书活动管理机制,我们很喜欢。

(1)每个班级成立读书活动管理小组,负责组织管理班级开展的各项读书活动。

(2)每学期能读书5本以上,并能精读其中5篇的学生,经班级读书活动管理小组考核申报,可评为读书活动积极分子。

(3)参加读书活动获奖班级和个人将按等级加分表彰。

2、做好读书登记簿

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登记簿,建立自己的阅读目录,记载好词佳句、心得体会等,高年级可适当作读书笔记。

3、开展“换一本书,交一个友”活动,学校鼓励我们好书要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不仅读到了好书,还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学校每个月末开展一次读书交流。

4、图书室管理员、阅览室制定出相关的借书、阅览制度、计划充分利用学校的读书阵地

5学校语文组和大队部每月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展示同学们的读书登记簿并做出相应评价。

6、出读书小报:

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每学期定期出版读书小小报。并组织读书小小报评比活动。

7、老师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每天做到和同学们一起读书。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记读书笔记,月末在班上讲故事、谈体会、相互交流。

8、学校要求我们大家记住班级读书口号“今天你读书了吗?”,让这句话成为同学见面的问候语,要求每个同学无论是早晨、课间还是中午,养成走进教室就看书的好习惯。

二、适时掌握读书技巧,提高读书的有效性。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书源(内容),有了读书的规章制度(形式),还应有好的读书方法和技巧。掌握了好的读书技巧,我们能终身受益。

首先,老师要求我们掌握几种阅读的技巧:一是精读法,包括比较阅读法、表达阅读法等,要求每分钟读200字以上,理解率在90%以上;二是略读法,包括浏览泛读法、提纲挈领法等,要求每分钟读200~400字之间,理解率在80%左右;三是快读法,包括无声视读法、一目十行法,要求每分钟读400字以上,理解率达到70%。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巧分别反映了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是现代阅读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是指导我们做好专题性读书笔记,做到“八个一”。

读一读与主题相关的书籍杂志”;“抄一抄与主题相关的好词、佳句、妙段”;“背一背与主题有关的好词、佳句、妙段”;“编一编与主题相关的童话故事、诗歌”;“想一想与主题相关的金点子”;“画一画与主题相关的图”;“写一写与主题相关的小实验”;“问一问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另外老师还适时布置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写作片段,我们会特别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给了自己作品一些响亮的名字,如“我的地盘我做主、创作风暴、我的灵感”等。

三、展示交流结硕果

我们有时以交流为主,有时以评论为主;采取故事、朗诵、表演、等方法交流。利用晨读、班会、课外活动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好书推荐”交流。利用作文课师生评论,生生结对子互评来以读,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现在我们的学习更主动了,我们会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读书,使我们成了生活的主人,我们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在多样的读书活动中日益彰显;读书,使我们成了善交流、会合作的人,我们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在逐步形成;读书,使我们成了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读书,更使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一年来,由于学校在读书活动方面狠抓落实,我们不仅阅读面广了,知识丰富了,在写作能力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去年我们参加全国冰心杯第八届青少年写作大赛,10人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参加全国小学生新课标最新分类作文大赛19人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并刊登在《新课标最新分类作文》一书上。有4位同学的读后感刊登在福建教育出版社的《读写天地》上。

此外司前中心小学还提供多种机会让我们及时运用知识拓展技能,通过班级墙报、手抄报让我们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奥运在我身边’故事会”学校掀起了奥运故事的热潮,我讲的《宽容的力量》被选送到司前中心小学比赛,并获得了二等奖;在中小举行的读书心得交流会,我又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学校还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

关于读书的小报范文3

走进新世纪,我国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全社会也在积极提倡读书学习,我校跟随国家教育部正确指导,制定了“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的特色规则。何谓“书香氛围”,笔者认为,图书的香气能像花香一样充满我们整个校园、教室的角角落落,让书——人类进步的阶梯,引导全校学生和教师学习知识,丰富古今中外的文化常识,从书本中吸取阳光和水分,提高自身全方位的能力。为此我校各年级教师积极带领班级学生构建教室文化,给学生提供读书、学习的机会。也就是说,我校以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氛围,来全面执行教育改革,构建充满智慧和生机的学习环境。“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提倡师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

二、“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的重要意义

按照我国传统习惯,我们一般称爱读书的人家为“书香门第”,把爱读书的个人称作“书香子弟”。充分体现了我国长期以来对读书学习的重视。然而,当前形势下,经济发展迅猛,拜金主义热潮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时常读书学习的人数急剧下降。最近经常会在网络看到这样的消息,“大学生参加就业招聘面试时,面试考官询问学生都看过那些书,有什么心得体会?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却得到了惊人的答案,多数参加应聘的大学生没有看过很多书籍,自身文化积累少之又少。这不禁使笔者心生感慨:大学生不爱读书,十几年寒窗苦读,只是学习课本知识,不能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学校缺少书香气的营造是其主要原因,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不具备书香氛围对此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蓬勃兴起,信息通信更加便捷的背景下,读书既与提高我们个人的自身修养息息相关,同样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全体国民素质和与国家竞争力。不能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和力量,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极大地阻碍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而为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永葆青春和活力,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至关重要。

学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有浓郁书香气的学校是学生的希望。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小学教育时,必须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创新性的继承和发扬前人总结的经验和智慧。

三、“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的具体实践

(一)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优质书源

营造书香氛围,帮助学生学习书籍知识,书源问题尤为重要。优质的书源能够帮助在校师生便利的获取精神食粮,是“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的必要条件,我校主要在两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优质书源。

第一,完善学校图书收藏。首先,增加学校图书经费预算,定期购买小学生需要阅读的图书,以及国家的优秀期刊杂志,以新的优秀的适合儿童阅读的书为主构建学校图书室,及时整理新旧图书,为学生借书提供方便。其次,积极与其他学校或者是各地区市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利用其他地方的优秀书籍来满足学生和教师对书籍的需要,弥补我校经费紧张的问题。

第二,开展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学生数量众多,只是依靠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肯定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每一个班级可以建立安置一个图书柜,由班级内的所有同学自主捐助自己的书籍,与其他同学交换阅读,资源共享,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班级图书漂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读书需求得到满足,学习更多的书籍知识。

(二)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共同为读书而努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读书技巧,营造书香氛围。

第一,以课本知识为基础,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现阶段,我国小学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其中包括:记叙文、简单议论文、科学小品文、诗歌、散文等等。教材内容提供了丰富资源方便学生在课堂学习,教师必须利用教材资源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做好课内阅读,掌握基本知识。

第二,以小学生课本为立足点,以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漂流为平台,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尤其是在教师知道安排下的阅读是课内教材的延伸和补充,只要教师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针对不同图书做出相应的读书要求,对学习成绩不通的学生因人而异制定粗读与精读标准。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养成一个好的读书习惯。

(三)学生分组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班级学生合理分组,培养小学生的的阅读兴趣。

第一,以因材施教原则,按学生的不同阅读爱好,分组阅读。笔者教学过程中,详细观察每一位同学的阅读兴趣,把学生分为时若干个阅读小组,主要包括:军事与科技小组、文学艺术小组、图片与画报小组等。每组设小组长一名,定期召集组员在小组内部交流阅读体会,并总结每一次的交流情况以文字形式刊登在班级小报《文化轩》上,全班交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节省了学生阅读时间。

第二,开展 “我读我朗诵”活动。每一位学生在阅读中总会碰到一些非常好的精彩语句或者段落,甚至整篇文章都很优美。在每天早读时间结束前五分钟给学生轮流上讲台朗诵的机会,每次1~2人。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说是“奇文共欣赏”。

(四)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展示学生读书成果

读书汇报是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丰富班级文化及课外生活,展示学生读书成果的最佳途径。

第一,明确读书汇报会目标:促进学生读好书,读益书,在书香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开展读书汇报会活动中,积极提倡小学生读好书,读益书,读经典名著,读优秀古诗词。

第二,丰富的读书汇报会的形式和内容。以交流汇报为主,其他汇报形式为辅,采取多变的形式让学生汇报这一阶段的读书成果。读书汇报会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内知识学后感汇报会、专著式汇报会、诗歌诵读汇报会等等。例如:在学习《全神贯注》一文后,要求学生汇报自己在奥地利雕塑家身上学到了什么,自己应该怎样以之为榜样;在课外学生读过“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后要求学生分析其中人物刻画特点等等;在研读过唐宋诗词后,要去学生汇报诗词的优美是如何通过短短几句话展现而来,或萧瑟,或欢快的情景如何描绘产生等等。

关于读书的小报范文4

一、正在上升的阅读空间

中国曾经是一个爱好阅读的国度,因而拥有迄今世界图书史上最完整的历史经典传承。虽然,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当代城市居民注入了功利化的精神元素,但是,随着有识之士的不断呼吁和城市社区教育活动的全面展开,以读书为主题的大众文化生活又产生了新的活力。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率调查显示,2007年的图书阅读率是48.8%,虽然比1999年的60.9%还有明显上升空间,但已经止跌回升,并略高于最低谷―――2005年的48.7%。2008年是中国的体育之年,出版界收获了以奥林匹克为主题的上半年,但下半年以后,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到雇员收入、文化生活和大众心理等多个社会性层面,出版业也面临极大的挑战。

然而,大众的阅读兴趣却继续在扩张,读者们开始拥有相对完整的阅读时间,甚至出现了电子图书受宠这样的新迹象。而率先推出被读者称之为“口袋里的图书馆”的电子图书的,是近年来一直在挑战阅读危机的上海图书馆。目前上图提供的出借电子书约24万册,体验者可以享受上图的手持式阅读器外借服务,也可在家中直接从上图网站下载电子图书至阅读器,每次可借阅2本电子书,7天后电子书自动消失。

无疑,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文化现象,意味着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初步融合。然而,无论是阅读率上升的趋势,还是移动阅读模式的崭新问世,读者们依然需要选择,并且十分需要晚报阅读版这样的传统媒介加以引导。值得指出的是,《新闻晚报》以城市白领以及中等收入家庭为主要受众,而以服务业为职业首选的白领从业人员作为城市新兴的一个阶层,其文化趣味具有不稳定性、其阅读时空零散而琐碎,尤其需要引导。调查发现,白领以及中等收入家庭往往生活在快节奏状态,喜欢通过检索、百度来迅速进入消费或具体生活境界。文化生活也是如此,他们对于阅读指南类等读书工具的倚重,如同对就餐、采购等网上消费指南的信任。对此,《新闻晚报・阅读版》进行了很好的探索。

二、文学导读的品位追求

每周二刊行的《新闻晚报・阅读版》由专题书评、好书看台(新书简介)、上海书城排行榜(文艺类)等内容组成,每期可推介15本左右的优秀图书。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专题书评是该版的主打产品,以介绍知名作家新作和推出文坛新秀为宗旨,反映了当代文学在新时代的前进记录和当代社会的文化趣味。由于专题书评的稳定性,一些有名望的资深作家也向《新闻晚报・阅读版》积极供稿,直接介绍文坛最新的生命力。如2009年2月17日,该版就刊登了著名作家王晓玉的文章《以新锐的视角阐述传统的故事》,推荐了青年作家于东田的长篇小说《桐子树下》。这部以三个女知青命运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如果没有积极的推介,难免会让读者产生老生常谈的感觉。但是,王晓玉这样热情地介绍―――一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竟然将30年的恩恩怨怨,用短短的一场婚礼的时间和空间组合起来,没有一定的戏剧创作概念,或称“非小说概念”,那是很难做得到,或是做得好的。于东田做成了,也做好了,显示出了她的大胆、新锐,还有发展的潜力。这样的推介力度,既让年轻的作家感到了鼎力支持的温暖,也让读者们有了更加专业的参照。

除了文学古典传统象征的长篇小说,“阅读版”也十分关注现代文学的代表形式―――散文集。散文,作为自由表达内心情感和生活感悟的文学载体,其生命力相当旺盛,保持着极其丰富的文化美感。然而,书架上的散文集,如同大海边的贝壳,是需要有人赏识的。于是,《新闻晚报・阅读版》就成了当代散文的拾贝者。如2009年1月20日,该版以较大篇幅介绍了单子蔷的山水散文―――《中国景色》,题为《中国的山水有多美》。文章介绍说,单子蔷先生眼中的山峡,不仅是地理的,还是文化的,更带着他个人的激情。而激情的美学升华抵达的是诗的境界,果然他笔下的湿地渗透着诗意。文章还说,当看到单子蔷对青藏高原的沉迷,以及对高原之美的理解,就会让人期待一个答案―――他如何回答中国最美的景色在哪里?显然,用这样的文字来介绍一本散文集,本身也需要有散文式的功底;而这样的文章多了,副刊的品位也就上去了。

三、书评的社会责任担当

书评是否能体现社会责任,答案是肯定的,这是鲁迅时代的上海就已经具备的文化传统。《新闻晚报・阅读版》对自己的社会责任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排行榜就是其中的一个特色。排行榜每期都列出上周排名前10位图书的作者、出版社和定价,目前已成为上海图书市场和读者品位的一个晴雨表。

关于读书的小报范文5

一、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

“授人以鱼,只食一餐;授人以渔,却终身受用。”掌握知识是成才的基础,而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才是关键,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还要教会他们读书方法,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

4.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教师应该注意,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习惯、目的去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做到灵活使用。科学的阅读方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开展生动有趣的读书活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本人开展的读书活动概况为“三型二式”:

1.实践型

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将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摘录到读书笔记之中,让学生自己办手抄小报、剪报、墙报,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可根据节日开展“为母亲节献爱心”“劳动最光荣”“教师节快乐”“中国,你好!”“新年报”活动;可根据季节所办“春娃报”“夏荷报”“金秋报”“雪花报”,等等。

2.赛跑型

中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积极向上的特点,在读书活动中展开竞赛就如注射了一针“强心剂”,能激起他们积极的阅读意识。首先,我们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读书竞赛,如“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评选“故事家”“课本剧比赛”“说说领袖人物”等,然后设立奖励机制,为学生颁发“特制奖章”、在“班级状元榜”上签名等。其次,将活动开展到校外,进行“我为老奶奶讲故事”“教小妹妹写作文”“给爸爸的建议”等。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活跃学生多方面思维,增强学生对阅读的运用意识,使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创造型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把学生看作具有巨大潜能和创造力的人才,让“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发展”达到高度统一,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积极动脑,独立思考,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把创造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里。

首先,我开展了争当“小诗人”活动。针对学生学习古诗后具有一种模仿诗人写诗词的欲望,让学生以诗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范围很广,有“植物篇”“动物篇”“场面篇”“自然景观篇”,等等。其次,我还让学生为文章配插图,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为文章配出了一幅幅精美有趣的插图,读书的兴趣更加浓厚,创造型读书活动发挥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人才。

4.“自助餐”式

学校图书馆是巨大的知识宝库,班级图书角则是一个小型知识库,我班级内的图书角,图书种类繁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随时挑选图书。学生阅读范围广,培养了读书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在班级内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看图书的风气。

5.“风味小吃”式

关于读书的小报范文6

    关键词:中专图书馆 读者工作

    一、图书馆馆藏透明空间的意义

    1.文献的藏用观

    现代图书馆是具有开放意识的多元性的图书馆,都要把藏书和读者放在首要的位置,并把“用”贯穿于图书馆工作的始终。因此要处理好“藏”与“用”的矛盾。以“藏以致用,以用促藏”的原则将“藏”与“用”辩证地统一起来,逐步建立各具特色的专业藏书体系,避免中专图书馆办成小而全的综合性图书馆。

    2.文献的价值实现观

    藏书的发展不应单纯表现为数量的增加膨胀,更重要的是要追求藏书的内在质量和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从一个图书馆的效用原则来说,并不以藏量而是以流量多寡为其具体量化的价值尺度的,即以最少的经费获取最大的使用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V=F/C,其中,F表示文献的流量,V表示图书馆的价值实现,C表示购置文献所需的费用。如果C的数值不变,则流量越大,价值实现就越高,两者成正比关系。可见,图书馆的流通率就是量化图书馆的价值实现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如何拓展图书馆透明空间的设想

    1.展示馆藏

    为了拓展图书馆的透明空间,最为实际而有效的方法就是让读者直接接触藏书,即展示馆藏。但如何科学地展示馆藏,这就需要对藏书进行合理的布局。从理论上讲,它必须:(1)要为每一本书确定一个最佳位置,让它的存放地点靠近最需要它的读者;(2)要能增强藏书在馆内的动态功能,使经常性的调拨近便、迅速,劳动强度不大;(3)要能充分利用书库的容积。对于小型的图书馆来说,一般是水平布局,其中三线制布局,是一种突破传统布局而逐渐形成起来的一种比较科学的布局方法。它的依据就是利用率。方法是将利用率最高的藏书集中在一起,组成一线书库,一般是开架借阅;将利用率较高的藏书组成二线书库,一般是半开架形式;将利用率不高的藏书组成三线书库,采用闭架形式。尽管这样,这三线的布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经常分析读者的阅读倾向,不断地进行调整。

    2.揭示馆藏

    为了使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图书馆,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必须做大量的揭示内部馆藏的工作。其中搞好图书馆读者目录是最有用的途径之一。目录要根据读者检索习惯和要求、馆藏文献的特征和目录编制方法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读者是目录的使用者,文献是着录对象,而读者检索的主观意念与文献特征的客观实际,必须通过目录的编制方法及其系统形式才能联系起来。虽然目录是揭示馆藏的最有用的工具,但它还不是唯一的有效的手段,因为它常常不为读者所理解,读者所需要的只是简便的查找工具,通过一种完善的目录反而将拉大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3.用户教育

    用户教育即读者利用图书馆能力的教育。那么,如何开展中专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呢?首先在用户教育过程中要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图书馆员、教师、学生。三者间的关系如下图:

    上图表明图书馆用户教育是三者相互传授和反馈的过程,不仅仅是图书馆员个人的事情。而图书馆员和学生之间的传授和反馈应成为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次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教育,全面提高中专生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提高独立获取文献信息能力。可采用选修课、必修课等形式开展此项教育;再次通过现场辅导或专题讲座的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本校图书馆的藏书特色和布局以及各种目录编排的特点,使学生可有的放矢地通过各种检索点获取所需文献。

    4.情报服务

    这是体现图书馆工作学术性特点的重要方面。由于读者需求的日益复杂多样化,迫使图书馆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过去图书馆的主动服务仅仅表现为开展参考工作,为读者解答咨询问题,而今已发展到情报服务。这是中专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情报是高于图书、资料的一种知识信息,正如钱学森同志所说:情报是激活的知识。它的服务领域比图书资料更加宽广,内容更加深化,形式更加多样。如对原始文献处理而成的目录、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都可以看作情报。特别是在科技领域中,仅有图书馆目录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研究的需要。虽然目录对于获得某一课题的基础性图书资料是用的,但是在获取关于新近研究工作的情报方面,则用处较小。中专图书馆可以在情报提供方面做一些情报报道服务工作,因为从期刊中的文献到成书需要一段时间。为了及时了解某学科的水平动态,一般可采用两种服务方式:(1)定向服务即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主动进行定期情报的编辑工作。如编辑出版文摘、索引、快报、译丛等;(2)定期服务即按照用户指定的专题所进行的各种报道服务工作。

    5.宣传介绍

    同情报服务相比,它是一种低水平的服务方式,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沟通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广泛宣传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平面的角度介绍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具体的方法一般可采用(1)设立读者咨询信箱。使读者与馆员之间得到沟通,取得双向互动,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2)利用校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为读者答疑;(3)主动编排新书目录,按分类或主题的方法排出新书目录通报,让读者能及时利用最新图书;(4)书库管理员根据读者借阅情况分析把一些优秀的图书介绍推荐给读者;(5)根据政治形式教育的需要,如国庆节、香港和澳门回归日、伟人、名人的诞辰和逝世日等,组织一些专题性内容的图书进行图书展览,以配合学校教育;(6)组织学生进行书刊评价,以读后感的形式进行互探互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6.馆际互借

    图书馆之间的藏书馆际协作,指的是若干个图书馆之间,以互通有无,互利互惠为前提,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实行分工协作,有目的地各自承担某一方面的藏书补充任务,并为各自的读者,提高协调体系内的全部藏书,以充分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中专图书馆虽然条件尚不成熟,但从它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专业藏书体系来看,也有可试之处。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各级学会牵头,搞一些地区性的或系统性的协调工作,既可互通有无,又可节省不必要的图书经费,避免中专图书馆向小而全的方向发展。如果能实现馆际互借,那图书馆的馆际空间的拓展是不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1]张钦恩.动态观念、动态原理、动态管理与现代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学通讯,1989,(4).

    [2]沈家模.科技情报工作讲座.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1982.

    [3]胡为萍.试论文献情报工作与高校创新教育.现代情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