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网站设计范例6篇

普通网站设计

普通网站设计范文1

关键词:科普网站;交互性;科普传播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均离不开信息的传播与交流。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科技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还与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息息相关。科普作为以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其根本任务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互联网的发展为提高中国国民科学素质和科普传播提供了新契机和强大的推动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为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科学普及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对网络服务要求的提高,交互性网站成为网站发展的主流趋势,网站的交互性也成为进行网站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交互性也是网站区别于其他媒体的重要特征。网站交互性不仅能使网页效果得以增强,还实现了用户与网站之间的对话。因此,本文将就科普网站的交互性对其传播的影响进行研究。

一、网站交互性

(一)网站交互性的界定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其著作《社会学》(1980)中最早提出“交互”这个词,交互的实质是在两者之间(包括人或者机器)连续作用和反应的过程。在诸如传播学、营销学、广告、电子商务、以计算机为介质的交流、教育以及互联网网站的研究中,许多文献都涉及到了交互性。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不同,网站不仅是一个传播的渠道,更是一个具有交互性的平台,网站的交互性包含了双向性和控制性两个维度。交互性是网站和受众之间信息传递的双向互动,对网站来说,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网站,选择的信息,给用户传播普及相关讯息:对受众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网站交互的种类及层次

网站的交互可分为人机交互和人与人交互两种。在线咨询、在线预约、网上民意调查等均属于人机交互,它们均为用户与咨询内容之间的交互:而人与人的交互是指网站提供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使得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网站工作人员可以进行交流,例如在线论坛、聊天室等。

infoWorld的前任总编Stewart Alsop将网站的交互性分为四个层次:(1)观看层次;(2)浏览层次;(3)使用层次;(4)控制层次。观看层次是互联网站最初级的交互性,可谓毫无“交互性”可言。浏览层次是指网站上能够提品或服务的一般信息供用户进行访问、浏览相关信息这是信息擞据简单表示的层次,同时用户可通过主动输入域名、搜索点击链接看到其他网站并浏览其他的信息,一个顺畅的浏览体验使得用户更便捷地找到他们需要的内容与信息。使用层次指的是用户在与内容或媒介发生关系时,可以从中获取对其有用的信息,这一层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兴趣需求。控制层次被认为是交互性最强的,用户可以自己定义概念,赋予内容的含义,并控制整个交互过程。

二、科普网站交互性与科普传播

目前,国内不少科普网站存在缺少交互性的缺陷。若网站只是将科普信息进行书本搬家,简单罗列在页面中,无法达到激发公众探索科学求知欲的初衷。而交互性能够实现网站与公众之间信息传递的双向互动,良好的交互性设计能够在以下方面促进科普知识的传播。

(一)激发公众兴趣,提高公众参与度

我国的科普网站众多,根据Alexa排名查询,其综合排名、流量排名均处于底端,例如中国科普、上海科普网等等。原因之一为网站仅仅做了科普信息的展示,其内容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而且其缺少让受众参与到科普的一个或多个环节的设计,无法使受众自主参与到相关话题探讨中,因而公众的参与度较低。

良好的网站交互性设计能够从受众角度出发进行内容推送和活动设计。例如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提供了虚拟参观中国科技馆新馆四层的活动,使得公众可以足不出户,便可身临其境参观科技馆。此外,其网站还设置了科普小游戏板块,例如宇宙探索板块游戏让公众可以了解登月之旅,宇宙的形成,工程技术板块可让公众学习到潮汐发电的模拟过程,还有寓教于乐的汽车组装、可以动手操作的虚拟化学实验等,均使得公众在游戏的同时普及了相关科学知识。再如美国NASA网站于2009年推出的“Eyes n the Earth 3D”交互体验活动,通过一个虚拟地球模型,将全球气候、卫星的分布情况一起展现,公众可以直观地体验到地球与卫星的运动轨迹,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促进受众主动获取科普信息

网站科普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改变了传统科普传播的模式,例如通过报刊、电视等途径进行的计划传播。它颠覆了“我推,你受”的单向灌输模式,即受众是在被动地接受预先设置好的科普传播信息,他们只是信息的接受者,然而这些信息可能与受众的需求毫无关系,受众也对此类信息的获取持无所谓的态度。这意味着科普在公众之间的传播仅仅是单向的,受众与网站之间无法进行互动。

科普网站的交互性设计则意味着其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改变科普单向传播以及自上而下的局限,使得科普信息者的信息更适合受众的需求,从而促进受众对科普信息的主动求索。例如果壳网()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设计而广受大众的喜爱,其打造小组、问答、MOOC(Massive open onlineCource)等极具特色的板块,使得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相应的信息,而不是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三)增强科普传播速度

网站交互性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层次可使得用户在网站使用中逐步加入其感兴趣的话题,结识志同道合的其他用户,逐渐形成有关该网站的线上虚拟人际关系,使得每位用户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同时,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目前,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的转发分享功能也让信息快速传播成为可能。许多科普网站也开通了此类的社交功能,这有助于其借助社交媒体快速而广泛地传播科普信息。这主要归功于其突破了传统科普传播受众之间无法相互交流分享的限制。

三、科普网站交互性建设措施

(一)细分科普受众

大部分科普网站并未对受众进行细分,这导致传播者面对不同知识背景、兴趣、年龄段、性别不同的受众,对科普内容的难易、深浅难以把握,其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受众也难以获取其需要的信息,无法达到科普传播的作用。

因此,明确目标人群是建设优秀科普网站的前提。科普网站可以根据受众的不同行业、知识背景、兴趣爱好进行划分,区分不同受众对科普知识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内容。例如针对家庭主妇,可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知识,破除没有科学依据的偏方:针对年龄较小的儿童,科普网站可以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卡通科普游戏,帮助其在娱乐的同时吸收相关知识:针对青少年学生,可以提供交流的平台,例如群组讨论,论坛发帖等,促使他们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

加拿大科学世界文化馆的网站(scienceworld.ca)针对教育接受者开设了不同年龄层儿童的科学培训计划,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计了相应科学主题的生日聚会。此外,其网站上的科学教育板块还按接受者划分为青少年、家长、儿童以及教育者,向这四类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内容和服务,加强了科普信息传播的针对性。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内容表现形式

国内大多数科普网站内容表现形式单一、呆板,过分强调了科学知识的系统和全面性,使得科普作品缺乏趣味性和感染力,缺乏与受众沟通的有效机制。相对传统媒体,新媒体技术拥有更优越的信息深度、广度与发散度等优势,它的出现使得科普传播的形式多样化得到了实现,其强大的跨媒体整合功能可以有效地传播内容丰富的科学知识。利用该技术,科普网站可打破传统以文字、图片的呈现形式,采用更现代化的科普视频、科普PPT、科普游戏、虚拟场景模拟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普知识传播。

(三)增强网站互动性

传播学者们早巳意识到传播过程本身是一种媒介与受众相互作用的流程。传统的传播模式忽略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受众对信息的筛选、接收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只有加快更新、增强互动性,消除传统科普传播的单向性、非互动性才能使公众及时获取新信息、新知识,增强科学普及的实际效果。

例如澳大利亚国家科技中心网站(questacon.edu.an)通过专家博客的形式与公众分享南极科考的经验:维基百科允许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Web的基础上参与条目的编辑、创建,为科普传播者和受众提供了互动的平台,既增强了网站的互动性,又丰富了科普资源库;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化石网”的化石网论坛()在知识推送的同时还成了化石爱好者的交流聚集地,加强了参与者之间的交互性。

普通网站设计范文2

[关键词]TD-SCDMA 高铁专网 多普勒频偏 切换

1 背景

未来两年我国铁路将形成10万公里的运营里程,其中时速200至350公里左右的高速铁路将达8000公里左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速铁路的里程还将不断增长,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铁路网络。高速铁路将是3G业务应用的一个重要场景,许多高端的3G用户经常由于商务旅行的原因,需要在高速铁路上使用各种移动通信业务。未来几年也正是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大规模商用的时期,而高速铁路密封性好、速度快的特点决定了TD网络建设需要充分利用TD-S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选择合理的无线网络覆盖方式来保证大幅度增长的高速铁路的通信需求。

2 TD-SCDMA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速移动状态下的通信相比静止状态或低速状态下的通信面临更多的问题,多普勒频偏和小区切换、重选带来的影响是高速移动环境下不得不解决的两大难题。TD-SCDMA网络要想在高速铁路场景实现较好的网络质量,就必须考虑这些关键的影响因素。

2.1 多普勒频偏及其带来的影响

终端随着列车运动而接收到的频率与基站实际发射的频率有偏差,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频偏(f)。假设基站发射频率为f,终端接收频率为(f+f),则基站接收频率变为(f+2f),具体见图1:

经科学研究,速度相同时,终端移动方向和电磁波传播的方向相同则多普勒频移最大,反之亦然。多普勒频偏会导致通信系统性能下降,由于3GPP标准协议定义TDD系统最高移动速度为120km/h,所以根据通信系统设计方式。在120km/h以下多普勒频偏对于TD-SCDMA系统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高速铁路时速远大于120km,此时若不进行有效校准,系统解调性能将严重恶化,不能保证正常通信。

下面分析一下多普勒频偏对TD-SCDMA系统具体的影响。

对基站的影响:TD-SCDMA采用中间码(midamble码)做信道估计,再采用估计出来的信道模型对中间码两端数据做联合检测。大幅度的多普勒频偏会导致数据码片与中间码片发生较大的相位变化,从而使时隙两端的符号无法被正确检测。

对终端的影响:为了对抗由多普勒效应产生的频率抖动。终端通过自动频率补偿技术来自动锁定最佳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频率,并将锁定的频率作为参考基准发送上行信号。但在终端高速移动情况下,由于前一次的锁定频率并不准确,这样的频偏累积最终导致终端发送频率与基准频率相差越来越大,影响通信性能。

2.2 高速移动对切换、重选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TD-SCDMA网络终端的切换时间在0.3~2秒左右,终端移动的速度越快穿越切换区的时间就越短,当终端移动速度足够快以致于穿越切换区的时间小于系统处理切换的最小时限时,切换流程将无法完成,导致掉话。

终端在刚开机时或掉话后将进行小区选择、重选流程,高速移动的终端在小区之间频繁地进行小区选择、重选,会导致不能正常通信。

3 解决方案

3.1 多普勒频偏的解决方案

频偏校准时为了使终端基本稳定在指定频点上,基站需采用频偏预校准方式,见图2。终端以某基站频率f发送信号,基站以频点f接收经过上行高速信道的信号,该信号频率为(f+f),基站可以估计出频偏f。基站在下行发送该用户的数据时,发送频率采用(f-f),这样发送信号经过下行高速信道后,终端接收信号的频率为f。在基站频偏校准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终端基本稳定在指定频点f上,几乎感受不到多普勒频偏存在。在切换前其工作频率一直稳定在基站频点f附近,切换后其工作频率将一直稳定在新的基站频点f',小区切换时不会产生大的多普勒频偏正负跳变,提高了终端的解调性能。

由于终端的改造条件有限,设计上需要提高基站侧做频偏和校准的精确程度。终端高速移动情况下,基站一次性做频偏估计、校准,难度极大,需要采用两次频偏估计、校准的方法,即第一次频偏估计范围大、估计精度差,能估计出2000Hz以上的频偏,而第二次频偏估计范围小、估计精度高,能估计的频偏范围为800Hz左右,经过两次频偏估计、校准后能控制在200Hz以内。

3.2 切换、重选问题的解决方案

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将覆盖高速铁路的小区设置成一个专网,所谓专网就是除了火车站及沿线极个别的特殊场景以外,与公网不做邻区关系;同时针对铁路线呈带状的特点,使用基带光纤拉远型基站来扩大单个小区覆盖范围。基带光纤拉远型基站,支持一个BBU连接多个串联的RRU,多个串联的RRU覆盖的区域设置为同一个小区,使其具有相同的频点、扰码,能有效扩大单个小区的覆盖范围,最大做到单小区40km的覆盖距离,见图3:

同时为了克服高速铁路车厢穿透损耗大(约为15dB~30dB)的问题,目前采用在高速列车上安装无线直放站和车内分布系统的方式,把车外信号馈入到车厢内以克服车体穿透损耗的影响,如图4所示。

通过以上两种解决方案,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TD-SCDMA无线覆盖专网,这个专网只有在火车站及沿线极个别的特殊场景与公网有切换关系,而在高速铁路区域是一个带状的连续小区。实现专网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专网信号的严格控制,避免对周围公网造成影响;如果条件不具备,则可以适当考虑建立专网保护带来保证专网的有效运行。专网保护带的思路是在专网不可避免地对周围城镇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在专网覆盖小区的两侧选择一些非专网小区作为专网与公网的隔离带小区,这些小区可以与专网小区进行重选和切换,以此避免周边城镇用户一进入专网就无法正常退出的问题,同时又可以避免专网小区切换关系过多所引起的麻烦。

4 专网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4.1 站址选择

高速铁路坡度比较平缓,除了隧道,轨道上空一般没有遮挡。考虑到高速移动下的快衰落问题,基于中间码的信道估计并不准确;而如果没有直射路径,功控无法跟上慢衰落的变化。所以站址选择应为朝向高速铁路的两个方向上无明显遮挡,方便采用直射路径覆盖铁路。

(1)线路穿越人口比较空旷的地方

站址应尽量选择距离高速铁路轨道100米左右,以适当增大天线主波束与列车的夹角,降低多普勒频偏的影响。

(2)线路穿越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

如城区、乡镇聚集区,站址应尽量靠近高速铁路轨道,尽量增大下倾角,避免过多干扰公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远离轨道50米左右。

(3)隧道

站址选择在隧道外,根据隧道长度选择高增益天线或泄 露电缆覆盖隧道内部。

(4)利旧原有公网站点

如果条件合适,可以将距离高速铁路较近的公网站点改造成专网站点,并且搬迁公网站点,重新优化公网的无线覆盖。

4.2 高铁专网站距的考虑因素

考虑到RRU设备串联极限、天线覆盖性能指标以及投资等问题,目前宜选择大约5km~10km一个基站,每个小区最大串联6个RRU。

4.3 天线挂高及选型考虑因素

高速铁路沿线的树木及楼宇一般在30米左右,挂高宜选择45~55米左右。

高速铁路的小区呈明显的带状分布,方向性强,且终端高速移动,上下行的相关性差,智能天线的优点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宜采用高增益、窄波束的定向天线。

4.4 电平覆盖设计考虑因素

密集市区主服务小区的电平覆盖应不低于-75dBm,普通市区及其他主服务小区的电平覆盖应不低于-85dBm,要做到始终有主覆盖小区覆盖高速铁路线路。

4.5 高速铁路内直放站的要求

直放站产品应具备自动增益控制功能。一般的传统直放站是固定放置的,施主信号的环境比较稳定,放大倍数在开通时设置好就可以稳定工作。但是高速铁路车厢内的直放站由于本身在高速运动中,而且施主天线信号也时刻变化着,无线环境比较特殊,需要有自动增益控制功能对增益进行小范围调整,使车厢内部信号增益基本稳定,提高无线覆盖质量。

4.6 频率规划考虑因素

高速铁路专网的频率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周边的网络情况,与周边网络协同频率规划。在频率资源、设备支持的条件下,高速铁路专网沿线与周围公网尽量采取异频组网;在频率资源紧张情况下,至少应保证在火车站等与周围公网系统有切换关系的小区主载频异频。其他与周围公网没有切换关系的小区,小区分布为链型,组成同一个小区的多个RRU覆盖区域采用相同的频点、扰码,建网初期业务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单频点组网,邻小区异频组网。图5中,每5个RRU形成的链状子小区集合为一个大小区采用同一频点。

4.7 LAC区及RNC设置考虑因素

高速铁路专网应统一规划LACN及RNC,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专门的LAC区及RNC,同时将LAC区及RNC更新设置在高速铁路列车低速移动的区域,如火车站附近,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在列车高速移动的情况下进行LAC区及RNC更新的次数。

4.8 切换、重选考虑因素

在高速移动场景下,如果在服务小区的边缘不能很快重选到目标小区的话,容易引起脱网或者起呼失败。因此,需要充分加快切换、重选的速度,提高成功率:

(1)保证信号质量的情况下尽量扩大单小区覆盖范围,减少切换次数;

(2)尽量保证在整个列车运行路线上都存在主覆盖直射路径;

(3)降低小区重选定时器取值并减少服务小区重选滞后量的取值,缩短测量周期,加速切换;

(4)相邻小区的重叠覆盖区域应不小于500米,保证切换、重选有足够时间进行;

(5)尽量使切换、重选在列车停靠点或低速路段进行;

(6)为了避免乒乓切换,需设置定向切换。

4.9 业务方面的要求

高速铁路车厢内作为高端客户集中的区域,TD-SCDMA系统除需考虑普通话音业务以外还要考虑上网及视频等数据业务的需求,需要开通HSDPA及MBMS业务。

5 与公网的融合

普通网站设计范文3

关键词:卫星通信;B/S;网桥

随着空间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开始受到TM门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卫星通信以其覆盖区域大、通信距离远、机动灵活、不受陆地灾害影响等众多优势,开始进入各个领域,并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额。在大量卫星终端的普及和应用的同时,终端的维护方式也必然开始成为卫星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传统的卫星地球站现场维护方式,通常是当客户的设备产生故障之后,通知设备厂家,此时设备厂家才会派出工程师到现场为客户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会引起客户的设备长时间无法使用,从而降低客户满意度,并且耗费大量的人员时间和出差费用。

本文通过对卫星链路转地面网络的方式和维护平台系统架构的分析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B/S架构的卫星地球站远程维护方案,该方案可大幅度降低维护成本,减少用户损失。

1.卫星链路转地面网络设计

在卫星地球站远程维护方案的设计中,需要将卫星链路转换为地面网络,在转换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改变收到的帧的内容和格式,也不能在帧的外部添加任何内容。每一个要传输的帧应该是简单地从卫星链路中复制出来,并原封不动地送给地面网络,反之亦然;(2)需要有足够的缓存空间以满足峰值的需要;(3)具有数据过滤功能,解决循环回路。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使用网桥模式是最优的选择。在卫星通信中,网桥的功能是将从地面网络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缓存,分析该帧的目的MAC地址,如果MAC地址属于另一端网络时,则通过卫星链路进行转发。如图1所示,同样当接收到卫星链路的数据帧时,将数据帧进行缓存,分析该帧的目的MAC地址,如果MAC地址属于本端网络,则转发到本地网络。

在对卫星通信中网桥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后,发现可以利用libnet和libpcap的编程接口以软件的方式来实现。libnet和libpcap都是Unix/Linux平台下用c语言实现的API library,它们都拥有很高的可移植性,可以移植到VxWorks,Windows等平台下使用。其中libnet提供了数据包的构造和发送功能,libpcap则提供了数据包捕获的功能。

实现网桥功能,libnet库需要调用以下函数:

(1)初始化。

libnet_t*libnet_init(int injection_type,char*device,char*err_buf);

(2)数据包发送。

mt hbnet wnte(hbnet_t*);

(3)Y源释放。

void libnet_destroy(libnet_t*);

libpcap库需要调用以下函数:

(4)初始化。

pcap_t*pcap_open_live(const char*device,intsnaplen,int promisc,int to_ms,char*errbuf);

(5)数据包捕获。

int pcap_loop(pcap_t*p,int cnt,pcap_handlercallback u_char*user);

(6)资源释放。

void pcap_close(pcap_t*p);

当卫星链路建立后,通过调用libnet和libpcap的编程接口函数将卫星链路转换为地面网路,以网桥的方式将两个使用相同MAC协议的局域网相连,最终达到维护平台远程登陆维护的目的。

2.维护平台系统架构选择

目前,主流体系架构为B/S和C/S两种。B/S架构的全称为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rowser指的是web浏览器,极少数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由Browser客户端,WebApp服务器端和DB端构成三层架构。C/S架构是一种典型的两层架构,其全称是Client/Server,即客户端/服务器端架构。其客户端包含一个或多个在用户的电脑上运行的程序,而服务器端建立数据库服务器或Socket服务器,允许客户端通过数据库连接访问服务器端的数据;或客户端通过与服务端的Socket通信获取数据。

在本远程维护方案中,选择B/S架构拥有以下几个优势:

(1)采用分布式系统设计,安全性更高。从程序运行安全角度考虑,在卫星地球站中,通信App和维护App是两个独立的程序,两个App的运行互不干扰,实现了运行的隔离。从数据调用角度考虑,通信hpp和维护App所使用的数据在不同的内存中,实现数据的隔离。运行的隔离和数据的隔离保证了卫星地球站的使用更加可靠和安全。

(2)操作灵活便利。B/S架构的特点决定了只需要一个卫星地球站和普通计算机,就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远程维护,无需为计算机安装任何客户端,也不需要考虑计算机的硬件配置。

(3)开发成本低。在B/S架构中只需要开发服务器端的WebApp,无需像C/S架构一样开发服务器端的App和客户端的App,这样节约了开发成本。

(4)共享性好。B/S架构允许多个Browser客户端同时登陆服务器端,可以对卫星地球站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会诊。

3.方案总体设计

卫星地球站远程维护方案模型由3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卫星:提供转发功能,实现两个地球站卫星链路建立的功能。

维护平台:由一台卫星地球站和一台普通计算机组成。卫星地球站用来与故障设备建立卫星链路,并提供卫星链路转网络链路的功能;普通计算机通过网络与卫星地球站相连,通过Web浏览器登录故障设备。

故障设备:故障设备与维护平台的连接支持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通过卫星链路建立连接,二是使用地面网络通过中继设备建立连接。

这种设计方案支持以下两种情况的远程维护。

(1)当故障设备卫星通信链路正常时,维护平台可以远程登陆设备进行维护。例如:当卫星地球站B需要进行远程维护并且卫星通信链路正常时,在卫星地球站A与卫星地球站B之间建立卫星通信维护链路,将卫星链路转换成地面网络,通过维护平台登陆卫星地球站B,对卫星地球站B进行设备运行监控、参数设置和版本升级等操作,以达到远程维护的目的。

(2)当故障设备出现卫星通信路故障时,可以将一台卫星通信链路正常的设备和故障设备组成网络,以卫星通信链路正常的设备作为为中继,让维护平台可以远程登陆故障设备进行维护。例如:卫星地球站C2星通信链路故障,卫星地球站B卫星通信链路正常。将卫星地球站C和卫星地球站B相连组成网络,卫星地球站A与卫星地球站B之间建立卫星通信维护链路,以卫星地球站B为中继,通过维护平台登陆卫星地球站C,对卫星地球站C进行远程维护。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本方案的设计拥有以下几个优点:

(1)实时监控:定期与客户建立卫星通信维护链路,实时掌握客户设备的使用情况,远程修改客户设备的不合适配置参数,保证客户设备可以得到最优的运行,降低故障出现的概率。

(2)软件版本控制:通^与客户建立卫星通信维护链路,掌握客户设备中的软件系统版本,可以远程对客户设备中的软件系统进行升级,避免了派专人去现场为用户升级的情况。

(3)中继功能:即使客户设备出现卫星通信链路故障,也可以通过使用一台正常的设备作为中继,完成远程维护功能。

普通网站设计范文4

备受关注的中国移动扩大的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网在运营商的积极推动和有效实施下,成功完成网络建设与开通。目前,已经进入试商用规模放号阶段。

中国普天坚守技术创新理念,致力于TD-SCDMA系统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为运营商建设高效、优质的TD-SCDMA绿色网络,为用户带来丰富、精彩的业务体验。

打造精品TD-SCDMA网络

在本次中国移动八个奥运城市的TD-SCDMA规模网络建设中,中国普天中标天津和秦皇岛两个城市。

2007年5月天津和秦皇岛的网络建设全面启动。根据合同要求,中国普天向天津移动、秦皇岛移动两地提供包括中频拉远基站、第二代BBU+RRU光纤拉远型基站、微蜂窝基站、RNC和OMC-R在内的整套无线系统设备。由于准备充分,且移动公司给予了大力支持,普天在两地均早于移动的要求提前完成供货。

“快速建网、深度优化,将性能优越的精品网络交付运营商”是普天人对TD网络建设的基本原则。在移动集团的统一部署,在省市移动公司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移动公司各相关单位与普天TD项目人员通力合作,奋力拼搏,克服了种种困难,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其中,秦皇岛移动承建的TD-SCDMA网络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网开通。在秦皇岛移动和普天的共同努力下,秦皇岛TD-SCDMA试验网达到了“精品网络”的各项指标要求,秦皇岛也因此成为全国TD-SCDMA网络建设的样板城市,并承担了如室内覆盖测试、海面覆盖测试、高速交通干线测试、各种复杂地形的覆盖测试等各项测试任务,为TD-SCDMA系统的成熟和完善,为推动TD-SCDMA产业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在本次TD网络建设实施过程中,普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管理方面,普天制定了清晰、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和风险保障措施,保证快速、经济建网和迅速及时的反馈,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突况。在网络建设过程中,普天针对不同地形地貌,如城区、郊区、农村、平原、山地、海面、高速干线等,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积累了快速建网、整体结合局部网络优化等丰富的经验。在优化措施方面,普天采取了整体结合局部的网络优化方式,大大提高了优化速度和网络质量。

环保基站技术创新与节能并行

节能减排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未来的通信业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中国普天作为四大TD-SCDMA系统厂商之一,将绿色环保的理念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原动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实现节能。

在已经完成的TD-SCDMA规模试验网中,中国普天采用了系列化的基站系统适应于不同的网络和覆盖环境,有效地解决了基站站址选择困难的问题。另外,在基站的电气规格和尺寸方面进一步降低要求,更好地适应了与其他设备共站的需求,有效节约了站址资源。同时,针对不同的场景,分别采用单通道RRU组网、多通道RRU组网以及混合组网等方式,满足绿色网络建设的需求。

另外,普天在TD网络建设中提供的BBU+RRU光纤拉远型基站,对缩减网络建设周期,节约人力成本,解决基站站址等问题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符合“绿色通信”要求。

目前,普天正在全力开发的“绿色环保基站”,采用创新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集约化运用,进一步降低功耗。同时,针对运营商对绿色网络的需求,在节省配套设施、工程安装复杂度等方面都做了重要提升,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与运营商共建绿色通信网络。

专注LTE推动TD后续技术标准

为进一步改进3G技术,提供更强大的数据业务能力,以便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3GPP启动了LTE TDD的研究及相关工作。LTE TDD帧结构与LCR相容的特性,使LTE TDD完全可以实现LCRTDD向LTE技术的平滑演进。

TD-LTE作为TD-SCDMA的长期演进技术,国内企业和相关的高校研究院所很早就开始针对该标准进行技术研究。目前TD-LTE标准还在最后的完善中。

普通网站设计范文5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多条城际快速铁路和高速客运专线开通运营,还有多条客运专线正在建设或列入今后的规划,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高速铁路将成为我国地面铁路客运的主流。随着3G移动网络的建成和日益普及,高速铁路旅客对旅行途中的话音和高速上网需求非常迫切,因此,改善高铁覆盖质量,对于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运营商品牌形象至关重要。

高铁移动通信具有终端移动速度快、车体密封性能好、地形地貌复杂等特点。因此,面临的技术难题远比普通场景复杂。事实上,高铁场景下的移动网络通信质量与普通场景相比,也的确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1 高铁覆盖面临的问题

高速列车车体密封性能好,运行速度快,车内网络质量较差,高速列车网络覆盖具有以下的特点:

1)列车高速运行中,多普勒频移影响明显。如图1所示,多普勒频移原理公式可写为:

式中:

:多普勒频移

V:列车速率

C:光速

C:载波频率

频移大小和运动速度及运动方向相关,速度越快频偏越大。因信号入射角度关系,频移具有时变特性,合成频率在中心频率上下偏移。当列出驶向基站时,频偏为正,当列出驶离基站时,频偏为负。另外,手机终端以下行频率为基准发送上行信号,因此基站接收机将承受2倍于终端的多普勒频移。

以350km/h的时速为例,在GSM 900Mhz频段,多普勒频移能够达到近300hz;在WCDMA 2000Mhz频段,多普勒频移最高能够达到650hz。

2)高速列车穿透损耗大,车体损耗最大达到24dB左右(各种高铁车型穿透损耗参考值如表1所示)。为了保证车内覆盖信号强度达到-95dBm,车体外信号至少需要达到-65~-70dBm左右。

注:以上数据供参考,实际值与入射角、多径等多种因素有关。 4)高铁线路上经过的桥梁隧道等特殊场景较多,沿线及周边的交叉覆盖导致组网复杂,特别是车站、市区等地方公网与专网交错覆盖导致接入困难。

2 高铁覆盖难题的解决方案

1)多普勒频移。根据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要求,移动终端应具有从静止环境到500km/h移动环境的适应能力。移动通信信道通常为多径时变衰落信道,也就是说,接收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会随时间发生随机变化。一般情况下,接收机都是通过接收导频(pilot)信号,估计出多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信息,并最终实现所需的相干接收。多普勒频移的估计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信道相关特性的估计、基于电平通过率(LCR)的估计和基于开关分集的估计等。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方法的估计误差受信噪比和车速影响较大,因此可以利用信噪比估计技术进行修正,进而大大扩展这些估计方法的应用范围。

2)重叠覆盖距离。移动台在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衰落到一定程度,会触发小区重选(idle模式)或者切换(Active模式)过程。为确保重选或者切换顺利完成,我们必须保证在手机顺利进入新小区之前,当前小区的信号不会衰落到门限值以下,否则空闲的手机可能脱网(No Service Mode)、或者通话中的

手机掉话(切换失败)。因此,相邻小区间重叠覆盖区域的大小的设计就非常重要。

系统在判断是否要进行越区切换时,可以遵循不同的准则,一般包括:接收信号强度、载干比、业务负载和移动台距离等。实际应用中,测量信号载干比有一定的困难,网络负载做为判决依据时其适用范围有限,计算移动台距离也难以保证精度,因此,多数移动通信系统都以接收信号强度做为切换判决的依据。 WCDMA系统中,有两种状态的切换:通话和起呼。通话状态的切换所需时间大约为0.7秒,起呼状态的切换大约为2.4秒。考虑到切换的可靠性,各厂家设备参数的异同性,及基站设置周边的传播环境,重叠覆盖距离和切换参数的设置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

3)多径快衰落及高铁车厢穿透损耗大。快衰落变化速度与UE行进速度、工作频率有关(衰落平均速度2v/λ),对于2.1GHz,350km/h的高铁列车,快衰落变化速度约为1360Hz,变化幅度高达几十dB。当UE速度大于150km/h时,WCDMA/GSM功控失效,快衰落影响系统性能。对此,通常可采取的办法有:基站天线接收分集;提高覆盖设计指标,使高铁沿线保持较高的主服务小区覆盖电平,留一定余量抵抗快衰落;选用可以有效克服多普勒频移的基站设备,对下行发信频率置相同的偏移量,保证同手机的正常通信。

对于高铁车厢穿透损耗大的问题,可以采取技术手段,增强上下行信号,穿透车体,扩大基站覆盖范围;同时在高铁沿线的基站选址时,要考虑掠射角不能过小(覆盖边缘≥10度),保证基站与铁轨有一定距离;另外,也可采用车载直放站方式,在高铁列车顶部设置天线集中接收,通过分布系统覆盖车厢内部。

3 组网及参数优化原则

3.1 基站站址及参数设置

基于上述对高铁沿线覆盖难题解决方案的分析,要较好地解决高铁环境下的通信问题,在高铁沿线基站建设及参数的设置和优化中应满足“三快、两慢、两大、一准”的原则,即:接入快、重选快、切换快;链路删除慢、压缩模式启动慢;LAC区范围大、RAC区范围大;邻区配置要准,不可过多,也不可缺失。相关参数的调整还应结合各厂家之间的差异性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如站间距)等因素综合考虑。

3.2 组网方式的选择

针对高铁沿线的移动网络覆盖,目前有两种典型的组网方式:公网方式和专网方式。公网方式是把高铁沿线的覆盖融入周边大网统一规划和考虑,专网方式与公网方式有明显不同,它采取的是高铁沿线单独组网的模式,因此高铁专网和周边的大网相对独立,除高铁车站区域外,高铁专网基站和周边大网基站不设邻区关系,或者说高铁沿线的专网与周边大网不会发生切换。表3列出了公网方式和专网方式的比较。

工程实际中,应该考虑高铁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貌、容量需求、现网站址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取组网方式。一般来说,在高铁沿线用户较多、且列车运行速度小于200km/h的市区范围内,可采用公网方式。而在列车运行时速较高的郊区和农村,以专网方式组网为宜。 3.3 覆盖策略

高速铁路呈狭长带状分布,区域跨度大,沿途经过车站、地面、高架桥、地堑、隧道和桥梁等多种地形、地貌。在明确具体的覆盖方案之前,需要结合地形场景、覆盖质量指标、列车速度、基站与轨道距离,进行链路预算,确定站距要求。

由于天线入射角更多的影响车体穿透损耗,车体穿透损耗与入射角的大小有关,垂直入射时损耗最小,因此尽量使基站与铁路保持一定距离,具有一定的入射角。一般来说,掠射角应大于10度,建议基站与铁路距离在50米以上,最佳间距100-500米。天线挂高设置应考虑铁轨高度,宜高出轨面15米以上,保证天线与轨面视通。 在高铁车站,由于人流量较大,应该确保车站内部和站台的良好覆盖,大中型车站原则上要考虑建设室内分布系统进行覆盖,小型车站则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选择室外宏基站覆盖。在高铁途经的城区和站台区域,车速较慢,一般都低于200公里/小时,按常规方式进行覆盖即可。在郊区和野外开阔地带,车速较高,在确保同一物理站址的情况下,可采用双RRU小区合并或单RRU功分方式,扩展单小区覆盖能力,减少切换。在直线轨道路段,相邻站点宜交错分布于轨道的两侧,呈“之”字状分布;在铁路弯道路段,站点宜设置在弯道的内侧,提高入射角,保证覆盖的均衡性。在隧道场景中,主要采用BBU+RRU或光纤直放站方式进行覆盖,尽量避免切换区处于隧道口位置。短隧道可通过隧道口的天线向隧道内定向辐射进行覆盖;长隧道可采用泄漏电缆进行隧道内覆盖,其高度一般应保持和高铁列车中部窗口平齐,隧道外可以采用窄波束、高增益天线应用隧道内信号对隧道外进行延伸覆盖。桥梁场景的覆盖原则等同于开阔地带,如果桥梁长度较长,可通过RRU拉远方式覆盖,另外就是要根据桥梁的高度合理设置天线的挂高。

普通网站设计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网站建设;网页;网页美术设计

一、教学思考

思考一: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正推动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

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注重本国的信息化建设。1993年我国政府根据国家建设对信息加工、处理、传输、交流的迫切要求,逐年开始实施一系列的建网工程,于1995年建成中国国际互联网骨

干网(Chinanet),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连接,接受并提供互联网服务。制定颁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决心要让信息化惠及全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上信息传输、网上交流、网上交易、远程医疗等一系列网络服务,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丰富。

以互联网发展为标志的信息产业,其软件、硬件的建设有着庞大的产业集群,有着庞大的从业人员群体。网站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网页设计作为一种职业,伴随着网络网站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快速兴起,网页美术设计是网页设计的细化分工和升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的增多,随着人们越来越高的视觉审美要求,随着电子商务竞争的日趋激烈,以艺术审美为生命力的网页美术设计这一职业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重点建设网页美术设计专业,符合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有着广阔的就业需求和发展前景。

思考二:建设网站、设计精美的网页是网页美术设计专业的岗位所在

经过对本地企事业有需求的单位及一些信息业负责人的调查,通过对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专业网络招聘站点的调研,统计出与网页美术设计课程相关的岗位需求有: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美工、界面设计、网页编辑、网站运营与管理、搜索引擎优化等。可以看出,从网站的搭建到网页的设计到网站的运营和管理,都需要大量设计人员,特别是有深厚美术功底的人才。我校的网页美术设计专业含网页美术设计制作和网页动画设计制作两个专业方向,非常符合社会的岗位需求。网站作为新媒体的媒介主体,具有更多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特征和特性。这些特征决定了网页设计的形式和使命。信息产业链的延伸,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网站的竞争非常激烈。那些色彩搭配新颖、视觉效果出色、信息量丰富、使用起来便捷的网页,直接吸引浏览用户(网民)眼睛,网民有条件去挑选他们喜爱和认可的网站,并决定作为这些网站的回头客。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中,一个可用性强的、独特定位的网站及其网页设计成为网站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互联网中的同类网站非常多,同类中也不乏大量的设计优秀的网站网页。不论是从设计到内容,都非常有特色。但是根据对网站建设现状及问题的调研分析,发现当前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网站前期策划不足、网页视觉效果一般、忽视网站可用度、网站内容更新过慢、网站推广不力、页面形象差或与企业理念不符、华而不实等。究其原因是不少在职的网页设计师(网页美工),是用教条的、形式化的方式设计网页,作品也给人一种像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感觉。市场需要高素质、高设计水平的网页美术设计人员才能得以解决。随着互联网建设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网站的建设也会越来越多,网页美术设计人员的岗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扩大。无论是报刊招聘广告或是打开一些招聘的网站。招聘网页美术设计人员的广告比比皆是,显示出网页美术设计人员岗位需求的旺盛和紧迫。

思考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互融性和应用普遍性

这就为网页美术设计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较为广泛的机会。电子商务的兴起和飞速发展,更是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我创业天地。该方式突破传统商务在时间、地域上的限制,成为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新兴电子化商务活动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将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原来面对面谈判、纸上交流的管理与商务活动方式逐步变成了由计算机远距离操作完成的数字化活动方式。没有了时间、空间和人为条件上的限制,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将变得方便、灵活和自如。任何合法组织和公司甚至个人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站点都可成为全球化的信息者。网上订货、网上交易、网上营销。信息的获取具有广泛的内容和选择性。由于没有太多的前期资金投入,网上创业、电子商务成为许多各类毕业生自我就业创业的首选。网页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信息社会化的今天,他们的专业知识会为他们的自我就业和创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提供不绝的

动力。

二、教学建议

各开设有网页美术设计专业的中职学校,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重点建设网页美术专业。要立足当地,服务全国。要开发适用社会实际的校本教材,重视学生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处理好美术课程和电脑操作课程的关系,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加强实习实训,让学生自主熟练地设计出适合大众审美又独具特色的网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