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怎么写三年级范例6篇

童话故事怎么写三年级

童话故事怎么写三年级范文1

    儿童写作文,处于马不停蹄的“奔波状态”:才写了“事”,又得写“人”;才写了“人”,又得写“景”;才写了“景”,又得“状物”;才“状”了“物”,又得写“建议”……

    你方唱罢我登场,教师教得力不从心,学生学得应接不暇。“教得力不从心”,老师要对付那么多种类的作文,真不是个简单的活儿;“学得应接不暇”,这个刚上手,还没焐出点热气,又塞来个新东西。“猫头上抓抓,狗头上挠挠”,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出个样,只好“猪头肉,三不精”。

    这怨不得教师。教材里,看图作文、编写童话、状物作文、写景作文、写人作文、记事作文、写日记、写新闻、写建议书、写请假条、写调查报告、搜集资料写作文、扩写改写、写信、写读后感……教材这么编,老师自然这么教呀。

    钢琴、手风琴、小提琴、大提琴、琵琶、吉他、笛子、箫……乐器种类繁多,学乐器,没人说要从“钢琴”到“箫”,所有乐器,通学一遍;篮球、排球、台球、乒乓球……球类很多,也没人说,学球要把所有的球通学一遍。

    一个人再有天赋,也禁不起瞎折腾。每个人只有找到自己的“点”,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一个人若浑身上下都是“点”,这些“点”还要同时“开花结果”,那就不是“人”了。人身上的“花”,大都一朵一朵地开;果,要一个一个地“结”。“全面发展”,不是一上手,什么都要学,“全面展开”地学。“全面展开”的“全面发展”,产出的往往是“全面平庸”,“全面平庸”又生出“全面憎恶”:人,处在平庸的位置上,要么憎恶“位置”,要么憎恶自己。

    作文这东西,放眼望去,哪个学生适合写童话,哪个学生适合写诗歌,哪个学生适合写新闻,谁也没那个眼力啊。

    那么只有挨个儿去试?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问题在于,你试出了这个孩子适合写新闻,那个孩子适合写童话,另一个孩子适合写报告,接下来,你怎么教?你若还跟着教材一个接一个地教,所有的“试”都是“白试”。

    儿童作文,要从“全面展开”的“全面平庸”里解放出来。

    抓住“故事”这个“牛鼻绳”

    其实,作文教学不必在外在形式上折腾;要在内在的“核”上做文章。

    找到儿童作文的“核”,也就找到了突围之路。我以为,儿童作文的“核”,名叫“故事力”——让儿童讲清、讲好自己的故事,那是一个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作文能力。

    “故事力”训练是作文的“童子功”,好比练武之人的桩功、掌功;而各种文体训练,便是各路拳术的一招一式。桩功、掌功没练好,招式再漂亮,一上阵,马脚尽露,花拳绣腿,禁不起人家结结实实的一巴掌。

    童子功,什么时候练最适宜?——当然是“儿童期”。

    小学三到五年级的作文教学,要让孩子老老实实地学写故事。咬定“故事”不放松,就能打好“写故事”的功底。六年级,再学写信、写新闻、写读后感,一点也不迟;桩功、掌功练好了,其他的都好办。

    盯住故事,写上两三年,每个孩子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一个会写故事的人,不用担心他不会描写、抒情,乃至议论;一个会写故事的人,也不用担心他不知道写外在的景、内在的情;一个会写故事的人,更不用担心他不会其他文体的写作……抓住故事这个“牛鼻绳”,儿童作文便能从千头万绪中解脱出来。

    儿童天生的“故事属性”

    “最简单的写作就是最好的写作”,因为“简单”到你不以为自己是在“写作”,那才是真正的写作。

    儿童作文,一旦指向儿童自己的故事,便有了写不完的事儿。儿童的生活本身就是由故事构成的,他们是天生制造故事的高手。只要他们讲起自己的故事,便会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只要他们写起自己的故事,很容易忘了作文这回事,只是一次重新经历,这是最好的作文状态。

    你要知道,没有一个儿童想过“平静的生活”。孩子憧憬故事,迷恋故事,渴望故事。没有故事,儿童似乎就失去了“活泼”的气息:学习平平而在伙伴中有较高威信的孩子,往往都有制造故事的“领袖”才能。他们还把握不住“故事”和“事故”的差别,一不小心,“故事”成了“事故”,于是,一个个可爱的“调皮鬼”,都成了“可恶”的“捣蛋鬼”。对于作文而言,“事故性”故事,更曲折、更迷人、更吸引读者。

    “后进生”、“头疼生”,往往拥有丰富的故事。他们只是没有意识到,也从没有人告诉他们,他们经历的“事故”到了作文里,居然会是“宝藏”。作文很简单,无非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事儿。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很少真正让儿童写自己的故事。有老师说,我也让学生写自己的故事,他们没故事呀。——不是儿童没有故事,而是他们没有老师“要的”那种故事。

    儿童故事的价值观和大人“要的”故事的价值观,是如此的不同。小时候,裤兜有一回破了个洞,烟壳从洞里跑掉了,好一阵子,我都提不起神来。那烟壳,在大人眼里只是扔掉的垃圾而已。反过来,大人眼中重要、重大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可能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一个幼儿园孩子的眼中,脖子上的白金挂件,远不如伙伴们手里正玩着的“肥皂泡泡”。

    一位同学在作文里称吴凡为“狗凡”。我说,绰号是美好童年的一部分,不过,绰号不应伤害当事人,当事人若不接受,以后就不要叫了。我问吴凡:“你接受‘狗凡’吗?”我原以为,吴凡一定不会接受,我可以顺着“不接受”往下“教育”。没想到,吴凡说“我接受”。课后吴凡告诉我,狗,在他们眼里,是跑得很快的动物,叫他“狗凡”,是夸他跑步速度快。

    不充分认识儿童、儿童故事,不充分尊重儿童、儿童故事的价值取向。作文教学不可能指向儿童的心灵,不会有实质性突破的一天。有人说,一切教育的幸福,在于我们理解了儿童;一切教育的不幸,在于我们误解了儿童。作文教学亦然。当儿童写出了自己眼里、心中的故事,成人一棍子打过去:你那也叫故事,这些也能写成作文?——一切都完了。

    成人眼里毫无“价值”、“意义”的游戏,儿童可能制造出纯粹的故事。游戏的本质是故事。有游戏、有故事的儿童,才生活得精神抖擞;排除在游戏、故事之外的儿童,总显得萎靡不振。儿童与故事的关系,恰似人和影子的关系,只有阴暗的日子,影子才会消失。哪怕一丁点的星光,影子就回来了。然而,儿童自身并不清楚,自己一天到晚活在故事里。生活在故事中的人不知道真相,正如地球上的人时常忘了地球引力一样。没有感觉到在制造故事,这本身说明,儿童天生具有“故事属性”,儿童与故事浑然一体。

    有人说,“故事”是人的基因遗传的组成部分。这话不一定能从“遗传学”角度考证,不过,儿童真的离不开故事,有故事的童年才是充满生命质感的童年。儿童的作文指向自己的故事,那么,作文一定具有童真、童趣;儿童的作文指向自己的故事,那么,作文就成为儿童心灵的窗口,经由这个窗口,语文老师将步入儿童的心灵世界,作文将成为师生之间一座心灵的桥梁。

    进入作文训练的“核”时代

    儿童天然具备讲故事的冲动。当然,这不等于说,不用老师教,儿童便能写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指向“故事”的儿童作文,学生的学,有了向心力;教师的教,有了主心骨。这个主心骨,即“故事力”。

    孩子怕作文,第一怕“字数”不够。如果拿起笔来,能轻而易举写上五六百字,作文还有什么可怕的?大凡写不长的故事,故事里的“人”都是不开口的“哑巴”。如:

    有一天晚上,我有一道数学作业不会做,她就跟我仔细解题,但我怎么搞也搞不懂。妈妈就跟我一字一句地慢慢说,最终我们在11点前完成了。

    妈妈“跟我仔细解题”,说了多少话呀;“我怎么也搞不懂”,“我”又说了多少话呀。可小作者呢,偏不让妈妈和“我”说一句话。所以,只有让故事里的“人”“开口说话”,学生才能摆脱“字数”的困扰。

    “故事力”训练,从“对话”入手,最直接、便捷,因为听觉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基本上是听到什么,写下来便是了。

    “说话句”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能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全都“揉”进来。人物的对话,由“提示语”和“说的话”组成。提示语,往往要描写“人”说话时的种种表现、想法。

    作文中的“对话”练习,大致要有如下步骤:(1)认识作文中的“人”原来如此会“说话”。(2)“说话句”的五种形式。(3)表示“说”的字词有很多。(4)精彩藏在“提示语”中。(5)提示语位置的细微差异。(6)说的话要符合人的特点、身份。(7)各种说话句的综合使用。(8)“直接说话句”和“转述”的差异。(9)哪里写“对话”,哪里不写“对话”。(10)返璞归真的提示语。(限于篇幅不展开,下同。)

    绝大多数的故事,都伴随着一连串的“对话”,写好了“对话”,故事也就“有声有色”地写出来了。

    也有的故事,极少有人物“说话”。如:

    到了考试,我领到卷子一看,还好,这都是我做得来的题目,我认真地做考试卷,终于写完了,然后,我一丝不苟地检查,下课铃响了,我趁着最后的时间再次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问题后,才放心地交了试卷。

    考试,没有“人”说话,要写“考试故事”,怎么办?

    与“外部语言”相对的是“内部语言”,一个人会闭上说话的“嘴巴”,但内部的心理语言,则永远也断不了,哪怕你睡着了。因此,做考题、检查考卷,嘴巴不动,内在的心理语言却几乎可以把人“淹没”。

    有了内部语言的注入,看似无声无息的故事也能讲得绘声绘色。“下节是语文课,老师说要检查背诵情况”,“老师说”就那么几个字,注入内心的感受,文字便飞起来了:

    糟了、糟了,我以为明天老师才检查,昨天做完作业,还上了一小时的网。怎么办、怎么办,要是背不出来,传到妈妈的耳朵里,不骂死我才怪呢。

    我有两个地方不是很熟,老师都有火眼金睛的,专门抽你背不出的地方。要是抽到我不熟的段落,那就惨了。快,趁课间还有几分钟,临时“抱佛脚”,“抱”得熟一点……

    “故事力”训练的第二步,即关注内部语言,大致步骤有:(1)讲故事:认识到内部语言是相对外部语言的真实存在。(2)猜谜语:体察活跃的内部语言。(3)闭气60秒:感受并捕捉内在的心理感觉。(4)谁写的:有一种内部语言叫“推理”。(5)选哪个:内部无处不在的隐性选择。(6)突然袭击:有层次地写出内心体验。(7)一次特殊的听写:作文要忠实自己的内部语言。(8)经常性练习:和内部语言对话。

    好的故事,不需要构思。但世上完美的故事实在太少,故事也要“化妆”,好的构思,能补救故事的不完美。

    比如一只小鸟和一只驯鹿在森林里一起游玩。这故事初听没什么吸引人的。但某版教材的课文《会走路的树》这么写: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小鸟看见了,好奇地问:“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当然可以。来吧!”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这里,作者巧妙的构思,将故事救活了。

童话故事怎么写三年级范文2

不要让课堂失去温度

杨:李老师,您好。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童话是一种举足轻重的教学文体,特别是在低段的教材中,占比例非常大,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读童话故事。可是,我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七颗钻石》,效果却不太好,课堂沉闷,学生参与度极低。我设置了两个主要训练点:一个是理解第一自然段“干涸”“干枯”两个词语的意思并体会作者的用词精准,另一个是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小女孩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这两个训练点一个注重工具性一个注重人文性,也符合年段训练重点,为什么教学效果不理想呢?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李:从年段目标来讲,你的教学设计没问题。但是,你忽略了一点:教学训练点要凸显文体特征。童话为儿童所喜爱,有很大的教学价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七颗钻石》这篇童话课文精妙地运用了童话贯常的夸张表达手法和反复式描写。“干涸”“干枯”两个词语夸大了这一次干旱的受灾程度,这样的夸张手法通过抓住儿童的同情心而吸引他们阅读;水罐的一次一次变化神奇而美丽,很好地彰显着童话的叙事魅力,带给儿童阅读的快乐。你一心实施年段训练目标,任由童话色彩在字里行间流失,童话不再是孩子喜爱的童话,被教成了“做练习”和单纯育德的冷漠机器,课堂失去了教学的温度。

在低段的童话课文中

如何达成文体特色与识字教学的平衡

杨:看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强化文体意识。可是,我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夏夜多美》一课时,关注了童话文体特征,又陷入一个新的困惑: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占据了过多的教学时间,识字教学被弱化了。那么,在低段的童话课文中,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来达成文体特色与识字教学的平衡呢?

李:接地气的实践胜于高大全的立论。我们来看一段我们区马春梅老师在全区教研活动中执教的一段教学实录,同样是《夏夜多美》,她是怎样让文体特色与识字教学辨证统一起来的。

(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夏夜多美》一课中,要求会写“她”“他”两个生字。这两个生字在前面已经认识过,本课文中再次出现。)

师:(课件出示带有“她”“他”的两个句子)请小朋友们思考:为什么写睡莲要用“她”?而写小蚂蚁要用“他”?

生:因为睡莲是女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从课文里知道的。课文里小蚂蚁叫睡莲为“姑姑”。

师:睡莲是一种植物,为什么小蚂蚁要叫她“姑姑”呀?

生:(学生们一阵搔头接耳)因为睡莲长得很漂亮,又很温柔,像一个阿姨。

师:(接过学生的话)――所以,写这篇童话故事的作者就把睡莲当做阿姨来写,让小蚂蚁叫她为“姑姑”,并且用女字旁的“她”来称呼。

(孩子们睁大新奇的眼睛,纷纷点头。)

教师顺势追问:在童话故事里,作者经常都把植物、动物当人来写,那为什么他写小蚂蚁又要用单人旁的“他”字来称呼呢?是因为他长得不漂亮,性格又像男子汉吗?

(孩子们有的点头,有的摇头,莫衷一是。于是,教师讲起了蚂蚁王国的奥秘,孩子听着渐渐明白,出来觅食的蚂蚁都是工蚁,性别是男孩子,所以作者要用单人旁的“他”。)

在这一段教学中,教师较好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自然巧妙地传递了汉字的文化。在后面的语用训练中,学生们都能准确地在各种语境中选用“他”“她”和“他们”“她们”。这一段设计充满着童话趣味,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顺势而导,把识字教学的语用训练落到了实处。

杨:真妙啊,汉字里也蕴藏着带有文体特征的教学价值!

李:在童话故事里,不光生字里彰显着童话趣味,还有不少生动活泼的词句,也彰显着童话魅力。比如,《酸的和甜的》中描写葡萄的“一串”和“一串串”,描写小猴子吃葡萄的“迫不及待”“大口大口”;《美丽的小路》中的第一自然段;《丑小鸭》里描写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句子……这些语言现象有的用词生动精准,有的语言流畅华美,很有学习和积累价值。教师解读教材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出有价值的教学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起点,引导学生们去朗读、抄写、理解、积累。时时习,处处积,孩子们的储备越来越丰富,审美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

着力想象力生成

把课堂还给“语用”训练

杨:童话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该怎样结合文体去培养呢?

李:优秀的童话想象大胆新奇,同时,也有很多想象的留白处,给读者进一步想象的空间。教师要有意识地发现这些留白处,利用它们来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七颗钻石》一课,水罐的四次变化中,第一次写得比较详细,而另外三次写得比较简略。那么,后面三次就给我们留足了想象的空间,也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补白语用训练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像写第一次变化那样,想象描写后三次变化中,水罐的样子、小姑娘的心理活动等等。这里,有一个问题我要提醒你,我们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时,经常要求学生的想象要新奇大胆,但新奇大胆并不等于凭空捏造。先要引导学生仿写式想象,然后才独立想象,最后才追求新奇大胆。只有经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实质提升。

杨:这样的设计既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把课堂还给了“语用”训练,这正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啊!

童话故事怎么写三年级范文3

1 指导看图,图文结合

教科书上适合小学低年级阅读的童话故事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图是文的真实描绘和写照。在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这类童话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图的作用,指导学生如何看图,想象故事的内容。我在一年级指导学生阅读童话故事《新龟兔赛跑》时,学生一看到图片上小白兔穿着运动衣要和乌龟再次比赛时,我指导学生先看彩非常鲜艳,画面活泼有趣的图画,再让学生阅读故事文本,从而使学生更易读懂故事,记忆故事。在阅读的余热中我推荐了《新龟兔赛跑》几本不同版本的课外书,学生自然就把课堂的学习方法用来读他喜欢的书了,还很快把自己读的不同故事与同学交流,这样,学生不但能体会读故事的乐趣,而且能读懂故事,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 以读为主 ,教会方法

阅读有精读和略读之分。对于现在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经典的童话故事的阅读就要先略读后精读,一年级学生要细细品味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抓住文章的实质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把文章读熟读透。二年级学生要求在会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默读,不指读,不唱读。如:我在指导二年级学生阅读童话故事《丑小鸭》时教给学生“三读一写”的阅读方法,“三读一写”是指一读要读通,二读知内容,三读有感受,一写是指遇到好词句,读书卡上记。第一次读故事,要指导学生会通过拼音、查字典、问别人等方法解决生字的问题,从而大声读顺句子。第二次快阅读故事,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时会用各种符号标注描写主要内容的优美的句子、段落、名人名言等,从而了解故事基本内容。第三次默读要指导学生要尽量引导其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如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呀?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没明白呀?什么地方有趣?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不一定要有答案,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最后贵在积累,我会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来要求他填写读书卡。学生有了“三读一写”这种通俗易懂的阅读方法,就更有信心去读好《丑小鸭》及其他的童话故事。

3 推荐好书,教会选读

现如今市场上的童话故事种类多,版本让人眼花缭乱,但大多数篇幅较长、内容深奥。低年级学生受认识能力的限制,辨别挑选书籍的能力比较弱。平时,教师要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教师应有意识地推荐一些著名的中外童话故事书,如:《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集》《叶圣陶童话集》《郑渊洁童话集》。当然,在推荐优秀故事的过程中不能硬性规定,否则将会扼杀学生个人的阅读兴趣。

4 积极组织读书活动

读书要是有氛围,学校、老师和家长如果积极组织各种读书活动,学生也会积极回应。如我校开学就会要求各班建设“班级读书角”;老师通过班会动员大家“爱读书,读好书”;每周二下午第二节为全校性的读书时间;要求学生平时要到学校的图书室借书阅览,通过“家长学校”要求家长平时多带孩子去书店看书;每学期要求学生及学生家长写读书后感。期中举行全校性的“童话故事演讲比赛”看着孩子们天真的脸庞,我知道他们被经典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期末评比“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记得许多被评为“书香之家”的孩子写的读书体会都已经出书了,这就是读书活动的最大成果。

低年级孩子阅读方法的指导切不可简单的理解为单纯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要随时了解儿童在阅读过程的每一阶段所遇到的障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提高阅读的水平,保持阅读的热情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变得轻松,变得愉快。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DCA110195)”之子课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子课题批准号DCA110195-19403)

参考文献

童话故事怎么写三年级范文4

一、聆听故事,写话在兴趣中起步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精彩的故事。课堂里如果孩子精神分散,只要一说“讲故事咯!”保证每个孩子都眼神灵动、注意力集中。所以,本人在教学中把学生对故事感兴趣的特点作为低年级写话教学的切入点。

如一年级的孩子,在把拼音学完后,本人就开始写话教学。外国的经典名篇孩子看得多了,已不能调动孩子的兴趣。于是从一些中国的优秀童话故事切入。

例如:《年兽来了》《宋定伯卖鬼》《灯猴》《老鼠嫁女儿》等等。这些传统故事由于种种原因,孩子听过的很少,于是孩子就有了兴趣。每周孩子们都期盼着那“故事时间”。如讲《宋定伯卖鬼》的故事时,刚开讲,胆小的孩子就提前进入故事状态了,满脸紧张、害怕,但又好奇宋定伯究竟是怎样把鬼卖掉的。随着故事的发展,所有孩子都兴奋起来,原来鬼怕活人的口水,宋定伯就是在危急中,运用自己的智慧,镇定地把鬼定为一只肥羊,然后卖掉。故事结束了,但孩子们的兴趣高亢,一堆的好奇问题:“鬼怎么变成羊了?”“晚上,宋定伯怎么就没抓住那只鬼?”“为什么他会遇到鬼?”……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我有目的地将一些优美的文字放入其中,让孩子在听故事中感受到文字的美。就这样,孩子写话的兴趣在听故事中起步了。

二、悦说故事,写话在猜测中前行

小孩子听完故事,心中有一箩筐的话想说,这时,本人就顺势而行,训练孩子的叙事能力,放飞孩子脑海里的想象,让孩子说故事。现在的孩子因受次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课堂上什么都可能说出来,不管是正面的、负面的、甚至价值取向歪曲的。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认真思索,以“正向好奇”的引导模式,将孩子一些负面陈述转移到正向的目标。这个说,那个说,这样说,那样说……只要孩子乐意说就可以了,于是孩子在说的过程中就锻炼了叙事和想象能力了。

例如:讲《老鼠嫁女儿》的故事时,我在精彩处就打住,并提问:“老鼠爸爸在找了太阳做女婿,被太阳拒绝后,他会去找谁做女婿呢?”孩子们讲出几十种他们认为厉害的事物,如台风、大山、雷电、太空飞船、总统等等来做老鼠的女婿。有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更是说:“我觉得我很厉害,让小老鼠嫁到我家来。”自信满满的童言,逗翻了教室里大部分的小朋友。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往往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我在让孩子说故事时贴着孩子的叙事,多来几个问答,深化他们的叙事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

这样,孩子每节写话课都有一个故事可以听,都可以深入故事当中,课堂中除了故事与讨论,其余的什么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孩子一听就头痛的东西都没有了,孩子当然不会觉得话课枯燥乏味。当他们对故事结果的猜测有兴趣,其实就已经进入创造故事的思维中。

三、记录故事,写话在欢乐中跨越

故事让孩子听得陶醉,说得尽兴。在孩子兴高采烈时,鼓励他们把刚刚说的或听的故事记下来。这样,以记故事为过渡,让孩子无意中快乐地接受了“写”这个事实,也就不存在孩子在写话中的畏难情绪和抗拒心理了。我一般都是在孩子们讲得意犹未尽的时候,告诉他们:“你们的故事好精彩,可是小朋友太多,你们的故事我不能一一记住,你帮我把故事记下来,好不好?课后我还要看看,谁的故事想像得最有意思。”一位一年级的小文同学在听了《年兽来了》之后,写下了一段很有趣的话:“年兽是一只怪兽,它怕红色、怕鞭炮,它被一位老爷爷赶跑了。可是,我都还没见过年兽,今年过年时,不知道年兽会不会出来让我看看它到底是长什么样的。”(故事的原文多数都是拼音)文中好奇心满满,我想,也只有这些低年级的孩子才会想看看年兽长什么样吧。

低年级孩子处于6到7岁之间,他们的童言童语充满想象力,但是逻辑能力还未完全发展,因此孩子的写话总会出现各种状况,想象力是天马行空的,书写也常常是跳跃的、逻辑不通的现象。在回忆、记录他自己想象到的故事的过程中,让孩子的想象力再次展翅起飞,二度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收上来的故事本,有比课堂讲得更精彩的,也有因为对文字使用不熟悉,写得七零八落的。但不管记录下来的故事是否完整、合理、精彩,孩子是在欢乐中跨越了“写”的“泥泞之路”。

四、创作故事,写话在真实与遐想中走得更远

写话教学,我坚持从故事中来,到故事中去。从聆听――悦说――记录――到创作。

六七岁的孩子,生活阅历少之又少,如果写话教学坚持写实、写真,孩子是真的无话可说,这会扼杀孩子写的欲望。

在孩子们可以较轻松地记录下自己说过的故事后,我开始鼓励孩子创作故事:“课堂中听了如此多的精彩故事,这些故事可都是老百姓或作家创作出来的,你们能畅想又会记录,试试看你可不可以也创作一些小故事,让老师拿给以后的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听。”为后面的小学弟、小学妹创作故事!多自豪啊!孩子们当然是很乐意去做的。

童话故事怎么写三年级范文5

一、在口语交际中,以说促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嘴里说的是一串包含着种种意思的声音,笔下写的是一串串包含种种意思的文字,那些文字就代表说话时时候的那些声音。

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利用这一凭借的优势,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一句或几句完整的话。因为有了对话的基础,学生比较容易下笔,写出来的内容自然比较丰富,句子比较完整、通顺。

二、在句式训练中,练习写句

低年级学生习作以写句和写话为主。写话,不仅要求学能写流利、通顺、正确,还要求学生能使用一些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理解。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在一二年级学生写话的起步阶段,认真在教学中挖掘典型的句式,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句式运用水平,学会用一些不同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理解。主要用两种情况,一是句型模拟训练。比如学习到疑问句、感叹句、因为――所以句式、连词成句等,让学生练说仿写。二是词语仿写运用。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好词、好句为学生积累语言提供了方便条件。

三、寓教于乐,趣味写话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游戏中的儿童情绪愉悦、思维敏捷、语言流畅。游戏过后,让学生把游戏过程写下来,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贴图添画的游戏,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如: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印有三只不同姿态的仙鹤和三个不同动作的男孩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小男孩和仙鹤因为什么事联系在一起,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然后让学生按“发现仙鹤――救护仙鹤――放飞仙鹤”的顺序,将男孩和仙鹤剪下来,贴成三幅图,并涂上颜色。学生在剪贴和涂色的过程中,可以自由讨论。教师不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图上添画,充实故事内容。比如发问:小军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现仙鹤的?学生就会在第一副图上添太阳、小树、小河等。又让学生讨论:小军发现仙鹤受伤了,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许多救护仙鹤的办法。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在第二副图上添上一些细节。接着鼓励人家大胆想象故事的结局。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四、走进自然,放飞童言

长久以来,课堂似乎是语文教学唯一的场所,语文教学不知小觉被学校的围墙圈住,与大自然、与社会生活隔割裂开来,却忘记了大自然是本好书。当儿童走出几十平方米的小教室来到开阔天地里时,他们会自由地呼吸新鲜的空气,看到广袤的大千世界,极大地愉悦了身心,在充分感受自然美的同时,获得了对周围世界的许多新鲜美好的印象。例如:当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带领学生到郊外找春天。一路上,同学们兴奋得如同小鸟从笼子里飞回了林间。大自然的美丽多姿,触发了孩子们的灵感。他们情不自禁地吟起了学过的诗歌:《春晓》、《鹅》、《咏柳》……一首接一首,真是行一路,诗一路。那情那景,那种童真的流露是在课堂上所无法达到的。来到郊外后,我让他们看看春天有哪些花开了,是什么颜色的,香味怎样。动植物在春天了有什么变化,人们在怎样劳动。同学们边观察边交流,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有同感,有争议,有补充,一切都那么自然有趣。虽是童言稚语,却看到孩子们的智慧在闪烁。接着,我又让他们画春天,把自己看到的最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回来后,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并介绍“我们眼里的春天”,练习说话写话。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泼热烈。这时我趁热打铁,要求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孩子们非常投入。

五、积极评价,体味成功

童话故事怎么写三年级范文6

关键词:童话;低年级学生;心理;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0-0039-02

童话是根据儿童心理需要编写的幻想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童话故事不仅合乎低年级学生爱幻想的心理特征,而且能活跃情绪,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创造性思维。

根据童话的特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幻想和现实生活的结合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手段。它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童话通过幻想把动植物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化,赋以人的思想,会说话,会思想,会行动。

如教学《风娃娃》“做好事”这一环节。我采用“导学”的方法,风娃娃为什么要帮人们做好事?它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选择重点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同时播放有趣的课件动画,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这样,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让学生悟出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

童话语言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含蓄性和音乐性等特征。童话的语言通过动物或人物之口来表达,这些语言来自生活发乎内心,与儿童自身语言比较接近。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很容易进入童话故事创设的情境,同文本进行对话,与童话作者和作品人物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我在教学《麻雀》一课时,引导学生抓住麻雀三次说话的内容及产生的结果进行感悟,即“齐下手”―雀鹰心里有些发怵,打算飞走。“各顾各”――雀鹰高兴,不费劲地叼走一只麻雀。“查查少谁”――麻雀失去了一个伙伴。这样,学生能清晰地感受到麻雀的不同做法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从而悟出文中蕴含的道理。本文重点是体会角色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可通过朗读时的角色体验来进行,把朗读和感悟结合起来。麻雀三次说话的内容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麻雀三次不同表现的结果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出:“齐下手”应读得语气坚决,因为麻雀们“早有约定”“一齐下手跟它干”。把麻雀的每次表现与结果结合起来,会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麻雀准备反抗、雀鹰望而生畏、集体的力量吓住了雀鹰。“各顾各”要读出畏惧、惶恐的语气。麻雀们“惊慌失措”“有的……有的……有的……”,这种“各顾各”的做法只能使它们失去伙伴。当学生读到“查查少谁”时可能有各自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去读。

学生读读说说、想想议议,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增加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量,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三、读演结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童话语言优美,让学生反复朗读,能够激发联想和热情,进入奇异的幻想世界。童话中一般都有较好的对话,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便更深、更准确地体会和探索人物的性格。如果能够配上头饰和面具等,让学生表演,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特定动作的表演,会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下面是运用读演结合方法进行《蜗牛搬家》一课的教学步骤。

(一)先让学生体验了解蜗牛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自读,让学生进入情境,扮演蜻蜓和螳螂,弄清蜗牛搬家的原因。并让学生进行上下文对比理解,蜻蜓和螳螂住的小山丘上有什么?而蜗牛住的水池边怎样?让学生对文中省略号补白,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在说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4至6小节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依靠情境体验法,让学生扮演蜗牛、喜鹊、燕子、蛤蟆,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理清蜗牛三次搬家的经过及蜗牛三次没搬家的原因。第一次,怕太阳晒,有些犹豫;第二次,怕满天风沙,有些犹豫;第三次,怕蒙蒙细雨,又有些犹豫,总是找理由来推托。

(三)结束课文,拓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