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技能范例6篇

it技能

it技能范文1

据IT招聘公司Robert Half Technology的部门主管Igor Abramovitch称,该公司发现近几年人们对软技能的兴趣明显浓厚起来。他说,光有扎实的技术性能力再也不吃香了。

他解释,许多企业尽量避免把IT部门看成只是成本中心。他说:“他们希望IT部门与业务部门密切相关,共同帮助企业增加利润。企业在物色拥有敏锐商业头脑和沟通技能的员工,以便与其他部门打交道,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确保满足业务目标。”

据信息技术研究集团公司的高级研究分析师Jennifer Perrier-Knox称,问题是,老资格的IT员工并不习惯于掌握软技能。她说,对完全是IT出身的人来说,他们所学的课程不可能包括软技能培养这块内容。

学习软技能未必很简单。Karico Performance Solutions为制造行业的员工提供激励性培训服务,该公司的员工绩效专家Karin Lindner表示,所有软技能都需要员工真心实意地去学。她说:“如果我真想努力提高倾听技能,就会变得更善于倾听。”

拒不承认软技能是大势所趋到头来只会害了你。IBM加拿大有限公司的沟通专家Jonathan Wray说:“要是你有这样的想法――自己根本不需要改善软技能,我认为那确实会影响你的职业生涯,并且降低你自身的水准。”他在2002年为多伦多地区的IBM公司组建了一个演讲俱乐部。

Wray表示,让你谋得工作的也许是技术性能力,但有助于提升职业生涯的却是软技能。他指出,步步高升的人是发表文章、在会上积极发言以及关注客户的那些员工。

Wray补充说,连那些埋头苦干、认为只需要技术性能力的开发人员最终也会发现,自己确实需要软技能。比方说,技术专家会被拉过去向客户作简要介绍。他说:“每个人终究是工作团队的一分子。”

IT人员必不可少的十大软技能如下:

1. 倾听

Lindner认为,倾听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软技能,但也是最难学会的一项软技能。

Wray表示,你很容易认为自己在倾听,但仅仅听某人说并不意味着你就明白对方的话所要传达的那层意思。他说:“如果你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就要集中注意力。”

2. 沟通

Wray认为,顺畅的沟通绝对是必不可少的,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技术太复杂了。他说:“我们很容易在沟通时讲只有少数人听得懂的一大堆缩略语、专业术语和行话。如果你面对的客户并不拥有与你一样扎实的技术知识,清楚地表达和书写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IBM等跨国公司,沟通尤为重要。他说:“英语不是每个人的母语,所以如果你与俄罗斯或中国员工组成的团队打交道,清楚地表达和书写就显得至关重要。”

沟通技能在Abramovitch看来应放在第一位。他指出,这不但包括口头沟通,还包括远程及网上沟通的能力。他说:“许多IT团队是分布式的,未必坐在同一间房子或办公室。”

Perrier-Knox声称,交际和客户服务技能与沟通密切关联。她说:“IT是提供给企业其他部门的一项服务,许多IT部门在围绕面向服务的交付模式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所以拥有沟通和客户服务技能以及外向型思维是一项很重要的软技能。”

3. 自信

Wray认为,自信和自我肯定非常宝贵。它们让你能够融入团体、与别人交流想法,并且敢作敢当。

4. 项目与时间管理

Perrier-Knox说:“大多数IT任务是根据项目来划分的。业务部门密切关注IT部门,以保证项目按时、按预算交付。”能够合理确认项目里程碑,并且提供表明在整个项目过程中何时完成里程碑的状况报告,这种能力成为了一项“很重要的技能”。

Abramovitch认为,时间管理以及确定优先项目的能力是关键的技能。许多企业如今在物色这样的IT人员:既能管理自己的时间,又能处理各办公室间的关系,确保项目按时完成,支持业务部门。他说:“如今IT部门在做更多的事。上头要求他们懂业务。”

5. 团队合作

Abramovitch解释,由于IT部门在同时处理多个项目,接手的工作多了许多,而专职员工比较少,所以团队合作技能增强了与公司忙不过来时从外面请来的临时合同工进行合作的能力。

6. 体谅他人

Lindner表示,体谅别人来自什么样的环境也很重要。

7. 表示感激

Lindner表示,学会感激和尊重是许多企业最缺乏的两项软技能,但它们在工作场所又非常需要。她指出,表示感激很容易做到。她说:“要是你在处理任务时有人帮了你一把,就向对方表示感谢,就这么简单。”

8. 领导能力

由于工作团队规模缩小,中层管理人员被削减,现在经理人手少了,要管理的员工却更多了。Perrier-Knox说:“领导人的责任变得非常大,所以这些领导人需要下放职权。”

9. 演说技巧

Wray认为,演说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软技能,但也往往是每个人最为害怕的。他指出,人们对演说的害怕甚至超过对死亡的害怕。

不过在他看来,演说也是最容易学会的软技能。他说:“许多人往往讲‘我不善于演说’,但让人意外的是,其实稍加努力和练习,演说能力就能大幅提高。”

10. 业务知识

it技能范文2

数据中心管理技能扩展

由于所需的技能不仅仅局限于IT技能,还扩大到了IT、设施和安全管理等技能,许多公司发现越来越难以找到合格的数据中心管理人员。

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的数据中心管理人员专业协会AFCOM的CEO Jill Eckhaus说: “在过去,数据中心的管理人员单单关注IT。而如今,他们要做的事情要多得多。由于公司数据中心的空间所剩无几,并且遇到了电力和冷却方面的问题,所以对数据中心的领导者而言,在设施等其他领域培养相应技能显得极为重要。”

据AFCOM估计,到2015年,数据中心方面合格的高层技术和管理专业人才缺口达45%。

Eckhaus特别指出,AFCOM去年完成的一项调查发现,该协会近40%的成员声称数据中心的职位仍空着; 15%声称“要花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找到高层技术和管理人才”。

英特尔公司俄勒冈州数据中心负责核心服务的数据中心管理人员Neal Smith说,出现这种结果不足为怪。他说: “数据中心集合了网络、设施、业务部门、安全和存储等各部分,管理者必须了解所有这些组成部分。”

Smith强调,除此之外,遵守监管法规、能源制约因素甚至找到扩建场地等任务,这些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如今常常落到数据中心管理人员的肩上。

在工作中提高

纽约的7×24 Exchange International是一个知识交换中心,面向设计、构建、使用及维护信息基础设施的人员。该中心负责项目的副总裁John Oyhagaray说: “高级管理人员不会容忍下属怪罪于设施或者系统的做法。孤立地看待问题再也行不通了。在数据中心,每个人都要对系统的正常运转负责。”

他补充说: “IT管理人员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在自己一无所知的领域学点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

譬如说,由于电力问题以及向环保型计算迈进的趋势,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就要了解电气系统和暖通空调等方面的一些知识。

“由于采用了刀片服务器等技术,计算机的部署密度大大提高。这对整个数据中心的电力和冷却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影响。”

英特尔的Smith表示,正是由于在15年里与专家们并肩工作的经历,自己因而获得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面的知识。他说: “我会与设施小组愉快地合作,因为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这方面的大部分知识。”

卡地纳健康公司的数据中心管理人员Tim Mills说,自己最近在数据中心的升级过程中学到了设施方面的技能。这次升级是从有多个单一故障点的一级(Tier 1)电气架构迁移到四级(Tier 4)双总线基础设施。他说: “虽然我不必了解细节问题,但确实要了解各个主要部件; 还要知道万一我们遇到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it技能范文3

关键词:多Agent;多Agent系统(MAS);“双师”技能;测评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4-3341-02

Research for IT Double-meaning Teachers' Skills Assessment System Based on Multi-Agent

QIN Feng-mei

(Chongqing Zhengda Software Polytechnic College, Chongqing 400056,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and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ng double-meaning teacher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he double-meaning teachers’ skills assessment in IT field,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network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Agent, the discussion on the function of each Agent and how to complete the assessment tasks cooperatively. Such system can automatically adjust the assessment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her or his profession and specialty, thus achieve the goal for more objective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double-meaning teachers' skills.

Key words: multi-agent; multi-agent system (MAS); double-meaning teachers'skills; assessment

“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在产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培养新型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对高等职业教育有着重大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高职院校关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众多职业院校开始探索“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育的多种模式,其中包括:院校培养模式、企业嫁接模式、校本培训模式、自我生成模式等。近年,又有研究提出“双元双优”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即校内专任教师通过培养成为优秀教师;从大量企业从业人员中遴选出优秀职业人,两者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大学生培养成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合格职业人。

目前对于“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无论是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待于改进和提高。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中,要求“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业教师的46.7%以上,且要求无论在理论基础上还是实践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都必须有扎实知识基础。据相关数据与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具备高技术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占比尚不足15%,而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强,导致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1)认识方面:目前,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普遍还存在对“双师”教师内涵认识不准确,对真正意义上的“双师”重视程度不够;2)机制方面:“双师”教师队伍的引进、培育、激励及评价方面的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与提高;3)模式方面:“双师”队伍的建设与培育模式方面还需大胆创新与改革,不能只是一所学校和一个企业简单之间点对点的互动,而应倡导整个人才培育系统和产业体系之间深层次融合;4)实施方面:对“双师”管理缺乏专业工具,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缺乏系统规划,对紧缺人才引进渠道单一等。尤其在实施层面,一所职业院校,教师结构比较复杂,如何选拔、评定出适合院校教学与发展的“双师”,同时确保各类师资队伍之间薪酬、福利、工作绩效等的公平性、合理性是一个不可小觑的话题。

本文主要探讨实施层面的校企结合过程中IT“双师”技能测评工具研究与设计。基于Multi-Agent system(以下简称MAS)的IT“双师”技能测评系统是由有多个自主的Agent 组成,系统要求每个Agent针对特定问题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要求多个Agent之间能够相互协作在短时间内处理较复杂的问题。系统设计目的就是让“双师”技能测评规范、科学,其测评结果能够客观被学校人事及相关部门采用,从而客观“选、用、育、留”优秀“双师”,充实学校教师队伍,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1 多Agent“双师”技能测评研究

1.1 多Agent技术及结构模型

1.1.1 多 Agent技术

一般认为,Agent是能够通过传感器感知其环境,并能使用执行器作用于环境的事物[1]。它可以是软件形式,也可以是硬件形式,或是两者的结合。每一个Agent又是一个自治计算实体,具有目标、知识和能力。多Agent技术研究源于人工智能中的分布式问题求解。在多Agent系统中,单个Agent是一个物理的或抽象的实体,能作用于自身和环境,操纵环境的部分表示,并与其他Agent通讯,具有感知、通讯、行动及控制和推理能力等基本功能。在多Agent中,各Agent之间通过协作来实现多Agent系统的功能[2]。其中“协作”是指多个Agent通过协调各自的行为,互相配合,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通过Agent间合作,MAS不仅改善了每个Agent 基本能力,而且从Agent的交互中进一步理解了社会行为,同时各Agent能够通过相互协调解决大规模的复杂问题,使系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自组织能力。

1.1.2 Agent 结构模型

根据功能模块,可以用一个三元组表示系统中Agent的组成:Agent=<表达模块,通信模块,应用模块>,其结构如图1所示[3-4]。

其中感知主要是感觉Agent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输入信息做出相应的处理;推理主要是利用知识库按照一定的思维状态对信息进行推理;决策主要是对推理结论进行评价和决策;执行模块按照决策结果进行事务处理,执行Agent 的任务。

1.2 多Agent“双师”技能测评系统结构设计及功能描述

基于多Multi-Agent技术的IT“双师”技能测评系统,主要基于智能技术,自动导入和组织测评相关信息,并自主独立完成组卷、测评、分数统计等工作。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命题系统、测评系统及测评管理系统三个部分,并将三部分在网络环境下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自动测评系统主要面向待测评“双师”,主要实现“双师”技能自动测评。辅助命题系统面向考官,在这个系统中,考官可以很方便地生成各种类型的测试题。测评管理系统用于在测试进行过程中进行全程监控,时时对“双师”的考试状态进行监视,并在考试结束后将考试成绩上报给上级考试机构或者直接显示出此次测试的详细分析结果。

该系统有4类基本数据库,即:试题库、答卷库、成绩库、各类用户信息库;3类基本用户,即:待测评“双师”、考官、管理员;9类Agent,即:待测评“双师”Agent,考官Agent,管理员Agent,资源管理Agent,自动测评Agent,辅助命题Agent,统计Agent,评分Agent,交互Agent。其系统结构模型如图2。

1)自动测评Agent:该Agent主要通过从辅助命题Agent调用已生成的试卷,并自动完成“双师”技能自动测评,包括对客观题的判断、选择,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技能考核等,主要功能如下:

① 根据考生专业技能方向不同,在资源管理Agent试卷库调用不同测评试卷进行测评。

② 真实环境实施测评,如在.NET环境下实施完成某个开发测评任务,如在图像处理环境下完成某个图像处理任务;如在网页设计环境下完成某个网页设计与制作任务等。其测评结果自动保存到资源管理Agent答卷库。通过自动测评,既能测评“双师”基本理论框架、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能测评IT“双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挥测评导向作用,达到IT行业“双师”测评主要目的。

③ 该Agent设计时充分考虑了IT考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故障,提供了重启、恢复试题以及换机、延时、重考授权等交互功能。若在考试过程中若因机器故障需重新启动机器,重启后原来的测评结果不会丢失,考生可继续操作;若个别考生由于特殊原因需换机、延时或重考,只需经考官同意并做授权设置后,考生可继续在原来操作基础上考试。

④ 在自动测评过程中,系统会进入倒计时,会主动向考生提供剩余考试时间、题目完成情况等交互信息,便于考生把握时间,最大化的发挥考试效果。考试时间到,如考生未完成试卷,统将对尚未交卷的考生强制交卷。

2)辅助命题Agent:该Agent主要负责命题以及根据“双师”专业方向及测评等级自动完成对应考生组卷。主要功能如下:

① 考点定义:定义考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制定试题标准答案的过程,一般是根据试题内容确定待测评技能点,将测评技能点融合在所测评题目中,然后对所测试题目设置考点,并按正确答题结果进行标记。此时系统会自动读取作对象的相关属性值作为标准答案保存起来。若试题中包含有多个技能点,则应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试题所有的技能点都被定义。完成考点定义的试题自动保存到资源管理Agent试题库中。

② 自动组卷:首先定义组卷策略,包括考生专业技能方向、试题类型、试题数量、难度系数、分值等并将策略保存到资源管理Agent策略库中;其次,考试开始时,该Agent根据考生专业技能方向,结合组卷策略从资源管理Agent试题库中自动抽取题目组成试卷,并上传到服务器,用于在线测试。

3)统计、评分Agent:评分Agent和资源管理Agent答卷库动态交互共同完成某个测评任务的测评和评分,并及时动态显示所完成任务得分;统计Agent及时完成评分统计,以及考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统计,并分析缺乏具体的某些技能,把答题结果、考试成绩和自动反馈信息等上传到服务器,确保测评结果公开性、公平性。

4)资源管理Agent:管理各种数据库、知识库、方法库和策略库等,负责各种资源的协调和调用。其中策略库存放的包括组卷策略、风险评估标准和测评安全保障策略等;数据库中主要存放辅助命题Agent完成的试题库,自动测评Agent测评完成的答卷库以及考生信息库等。

5)人机交互Agent:负责处理系统相关用户Agent通过Web浏览器传来的HTTP请求,处理结束后通过Web页面,以动态页面形式反馈给相关用户Agent,包括身份登录、验证、测评结果反馈等。

2.3系统协作与通信过程

Agent之间的协作是多Agent系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多个Agent共同工作的关键,也是多Agent系统与其它相关研究领域(如分布式计算、面向对象的系统、专家系统等)相区别的关键概念之一[5]。Agent协作的过程是对任务进行分解并由多个Agent分别完成的过程。多agent技能测评的协作模式主要是基于“对话”模式和“协同”模式的层次模式。其系统协作过程描述如下:

1)人机交互Agent接到待测“双师”Agent 测评请求,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使得该Agent无法独自完成该项任务,它请求系统中自动测评Agent协作完成该任务;

2)自动测评Agent接收到请求后,根据人机交互Agent提供信息判定待测评“双师”专业技能,同时向辅助命题Agent发出请求,让其协助完成组卷任务,自动测评Agent根据辅助命题Agent所组试卷完成测评;

3)自动测评Agent同时将评分、统计Agent分派评分、统计任务,完成测评的评分、统计及结果分析;

4)资源管理Agent在所有Agent执行任务过程中,始终保持协同关系,确保测评过程中相关资源的协调与调用,确保测评任务达成。由于该系统的各Agent充分协作,使得该系统不但能够完成客观、静态的技能测评,还能在真实环境下灵活实现IT技能测评,以及根据测评结果对参评“双师”的测评结果以及所测评技能现状在线分析,给出相关建议。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多Agent的“双师”技能测评研究与设计,给出了测评系统设计思路及各Agent协作模式与通信过程。人力资源评价工具的创新使得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选、用、育、留“双师”队伍方面能够从传统的感性判断中解放出来,其测评结果得到及时反馈,确保测评结果的规范性、科学性。该系统一直应用于我院多年产学结合模式,集团各子公司派遣到学院各系部的网页美工、游戏美工、JAVA开发、.NET开发、PHP开发等岗位的“双师”技能测评,其测评结果不仅应用于平时从公司或其它渠道对“双师”的选拔,同时还应用到已评“双师”教师阶段职称晋升、薪酬回顾等过程管理中。当然此系统还需逐步完善的是如何针对不同类别、级别的“双师”,结合“双师”综合技能复杂度,更加灵活、科学设计测评题库、测评标准、测评策略和知识库等,确保测评效果更加具备智能性、自主性。

参考文献:

[1] Russell S,Peter Norvig P.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 李军,张卓.多Agent 系统中Agent的协作机理与模式,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5,20(3).

[3] 范玉顺,曹军威.多系统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 Kraus S. Negoti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Multi-agent Environment[J].Artificial Intelligence,1997(94):79-97.

it技能范文4

论文关键词:IT能力,竞争优势,基础设施,管理技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IT)开始渗入到商业领域的各个角落。IT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工具,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企业对IT投资的增加和信息技术运用的普及化,人们发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一定随之显著提升,管理学界将这一现象称之为“IT黑洞”。企业如何有效利用IT并使其对竞争优势的取得发挥作用,这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实际上,IT对现代企业发展的使能作用使得将IT仅仅作为一般性资源进行理解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竞争优势,必须从资源和能力的角度进行探究。

1.IT能力理论综述

IT能力的概念最早由Ross etal.提出,他们定义IT能力为“控制与IT相关的成本以及通过实施来影响组织目标方面的能力”,并指出IT本身的先进性并不能为一个企业带来成功,企业的成功源于其IT能力,即企业形成了一种运用IT去捕获稍纵即逝的商业机会的能力[1]。IT能力综合体现为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关系资源三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之后又有学者从不同侧面对IT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例如,Bharadwa定义IT能力是组织通过运用和配置自身的IT资源以整合组织其它资源的能力[2]; Kettinger认为IT能力是硬件、软件、共享的服务、管理实践以及技术和管理技能的集合。他指出,IT能力“软”的方面同“硬”的方面同样重要,企业管理人员在对新的软、硬件进行投资的同时应当仔细考虑在IT规划以及开发等方面的投资,并强调IT能力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业务流程实现的[3]; Mu11igan则以金融服务产业为研究对象,将IT能力区分为三个层次,即信息管理、网络协调和企业管理,这三个层次与IT的4种属性(集成、系统范围、系统定位、可访问性)的不同等级相对应,其研究目的主要通过识别IT能力的关键属性而对不同的系统进行分类,寻找企业目标和IT之间的适配性。

国内也有学者对IT能力进行了界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例如,张篙和黄立平以资源观为基础来定义IT能力,认为IT能力是一种调用和部署IT资源从而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社会复杂惯例[4]。马艳峰和王雅林理解IT能力是对IT资源管理和控制,并与组织其它资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IT效果和组织目标,从而获得的长期竞争优势[5]。由此可见竞争优势,学者们主要从技术、战略、成本、业务流程和经营目标等角度对IT能力进行界定,但是对IT能力的构成还是注重于资源观,本文综合诸多观点,认为IT能力是企业借助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综合运用IT人才和IT技术的能力。

2.IT资源和 IT能力

IT资源和 IT能力对企业经营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二者在建立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过,IT资源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并没有显著作用,这是因为,对相互竞争的企业而言,IT资源都相对容易获取,竞争一方一旦引入新的信息系统,其竞争对手会随之仿效,从而会消除前者最初取得的竞争优势。例如,美国航空公司和联邦快递公司分别首先引入SABRE系统和跟踪及分拣系统等,率先占据了各自的行业并取得了竞争优势,然而,其竞争对手采用了类似的信息系统-联合航空公司采用APPOLLO系统、联合包裹服务公司采用不过夜包裹投递系统等,最终的结果是使得作为战略性的IT应用演变成为企业生存的必需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IT资源往往是竞争对手最容易模仿的资源,因此IT资源本身不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而要取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构建优越的IT能力。IT资源是IT能力的基础,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取得往往依赖于公司部署IT资源的能力以及IT资源结合其它互补性企业资源或能力的能力。IT必须和企业的策略、组织、人员和管理等要素相结合,并嵌入到组织流程中才会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

3.企业IT能力的影响因素

企业的IT能力是一种特有的、稀缺的、不可复制的、有价值的组织资源,同时它也能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整合、建立与重构组织资源,从而帮助企业维持持续竞争优势[6]。企业IT能力受到IT基础设施和IT管理技能的影响。

3.1 IT基础设施

IT基础设施是一系列IT资源的集合,包括硬件、软件、通信技术、数据和核心应用等,它能够使企业实现广泛、可靠的信息技术服务及灵活的IT应用,从而有效地支持针对企业具体业务的、特定的IT应用[7] 。IT基础设施可以为企业带来以下四种能力或成效,即迅速识别并开发出关键应用软件的能力;突破产品和地域限制的共享信息;在组织机构间实现共同经营以及供应链管理;在不同组织机构之间发掘协同机会。IT基础设施是IT能力的根基,构建企业IT能力的焦点不应只放在IT基础设施上,更应该专注于将IT基础设施与其它互补性企业资源或能力例如人力资源、组织、战略决策以及管理理念进行协同整合以发挥其作用。 例如,Wal-Mart的战略信息系统SIS的成功并不完全归功于其导入了最先进的IT技术,还归功于公司管理层对现有的组织和IT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并与其它资源或能力例如物流能力进行有效连结以发挥出IT的最大功效,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3.2 IT管理技能

企业IT投资不仅可以转化为有形资产,而且可以转化为IT人力资本积累。IT人力资本包含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两个关键维度。技术技能是对特定任务的业绩及其效能的理解,包括方法、技巧的掌握以及拥有与工程、制造或财务等相关的设备,此外,技术技能还包括专业化的知识、分析能力和对用来解决某一特定科学领域中的问题的工具和技巧的熟练运用竞争优势,在企业内部,技术技能往往表现为软件编程、系统设计和新技术开发等内容。管理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管理任务的能力,涉及到管理者行使有效的管理职能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积极性论文参考文献格式。IT管理技能是管理者在对IT相关资源进行配置时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积极性。随着IT技术逐步通用化和商品化,IT管理技能将是IT人力资源的重要指标。IT管理技能是企业IT能力的核心构成维度之一,主要体现在IT项目的管理能力、信息系统的运营管理能力和IT员工的业务知识三个方面。IT管理技能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者行为方面,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重合的。把某项IT管理技能从其他技能中完全分离出来是不可能的。有效的IT管理者必须依靠多种技能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IT能力提升的目的。

4.结论

IT能力是企业借助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综合运用IT人才和IT技术的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源自其IT能力而不是作为基础的IT资源,企业投资IT后,必须对IT资源进行合理部署并结合诸如企业的战略策略、组织、人员和管理等其它互补性企业资源,并使其嵌入到组织流程中才会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企业的IT能力受到IT基础设施和IT管理技能的影响,而IT基础设施是一系列IT资源的集合。企业IT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复杂过程,涉及到组织特有的惯例和独特的资源以及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IT投资只有形成了IT能力,IT对企业绩效的能动作用才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Ross J. W., Beath C. M., Goodhue D. L. Develop Long- term Competitivenessthrough IT Assets [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6, 38 (1):31- 42.

[2]Bharadwa A S.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n informationtechnology capa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MIS Quarterly, 2000,24(1):169- 196.

[3]Kettinger, W., Gover, V., Guha, S., et al. StrategicInformation Systems Revisited: a Study in Sustainability and Performance [J].MIS Quarterly, 1994, 18(1):31-58.

[4]张嵩,黄立平.基于资源观的企业信息技术能力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 (4):53- 56.

[5]马艳峰,王雅林.基于IT能力的企业信息化非技术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 2006, (13).

[6]况志军.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IT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10):115- 117.

[7]齐险峰,蓝伯雄.IT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基于企业资源观的述评[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46(S1):930- 935.

it技能范文5

经历了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后,当前,IT规划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从技术规划向业务规划转变。唯有从业务发展战略出发,在明晰业务变化方向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IT规划才能发挥出内在的价值。

信息化建设的热潮带动了IT规划的兴起,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IT规划、要不要做IT规划,很多人仍然有不同的理解。与企业人员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些有趣的抱怨: 他们做的那个IT规划根本就看不懂、没法用,只好先放着再说; 领导不理解IT规划,我们IT部门倒是想做这个东西,但是也没办法啊; 到底要不要做IT规划我也搞不清楚,因为软件公司的人说那玩意没多大价值,咨询公司的人又说IT规划必不可少。

那么,到底什么是IT规划?要不要做IT规划?上面的这些抱怨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什么是IT规划

到底什么是IT规划?IT规划需要做些什么?企业内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而在企业外部,软硬件厂商、咨询公司等人士也会有不同的说法。

1.企业外部的定义

通俗派的说法:

“IT规划(ITplanning)”是“信息化规划”的简称,是指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和评估企业IT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技术派的说法:

IT规划很简单,就是要建立先进的、企业级的IT架构,选择一系列先进的软件来实现规划的IT架构。

软件公司的说法:

以前都没有IT规划,我们的软件都很先进,很多企业都在使用我们的软件,已经经受了实践的考验。即便没有IT规划,这种软件也完全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2.企业内部的定义

领导的说法:

IT规划到底是什么、怎么定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这个规划能够支持我们业务的发展,能够得到落地执行。

业务等应用部门的说法:

IT规划是IT部门的事情,与我们没有多大关系。IT规划应该是IT部门考虑怎样为我们建立一套信息系统,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最好还能够帮我们降低运营成本。

IT部门的说法:

IT规划不仅仅是IT部门的事情,我们现在整天都被那些业务、财务、行政等应用部门吆喝来、使唤去,忙得不可开交。领导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没有底,我们得规划出一个信息化建设的计划,然后到领导那儿申请预算,才能把那些服务器、路由器以及软件系统买回来。

如果我们再找财务部、行政管理部门的人来说说他们对IT规划的理解,还可以得到其他各式各样的说法。总结一下就能发现,可以把这些说法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解读IT规划: 设计一个架构,选择软件与硬件; 另外一类是从应用和业务的角度来解读IT规划: IT规划到底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IT规划能够建立起有效的信息系统,规划能够得到实施,最终能够支持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当然,关注技术的也会或多或少地关注业务和应用; 同样,关注业务的也会关注一些技术问题。

再次回到本文开头的抱怨: “他们做的那个IT规划根本就看不懂,没法用,只好先放着再说。”这句话其实是某企业领导对他下属做的IT规划的评价。领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抱怨?原因在于领导与IT规划制定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本质上说,领导关注的是业务运作、管理执行,落到IT规划上就需要把IT的技术语言换成企业业务运作和管理的语言。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上看,IT规划只是管理信息化的十步闭环中的一个环节(如图1所示)。IT规划要想获得领导和业务部门的认可,必须最终能够被落地执行,从业务出发是必然的选择。

为什么要做IT规划?

IT规划一定要做吗?目前对于这一问题,基本争议不大,大部分人还是认为IT规划有必要。因为企业在购买软、硬件时,在正式把钱花出去之前,总得论证、分析一番。而且,从某种程度上看,其实很多企业的IT经理都或多或少地考虑了IT规划的工作。

IT规划到底是自己做?还是请外部的专业公司来做?这一问题就会引发不少的争议。几年前,很多企业在上财务管理软件时,都没有请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做IT规划,系统依然可以成功上线。这就让人觉得请咨询公司做IT规划没有多大必要。因为财务模块的通用性较强,具有高度的可复制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上线一个软件来代替手工记账是比较容易操作的,自然也确实不一定非得请咨询公司来做规划。

但是,往长远看,企业一旦开始信息化建设后,研发、生产、销售、行政等业务都会陆陆续续地提出对信息系统的需求,企业就得不断增加新系统,刚开始肯定没什么问题,后面就越来越难受了,光是那些系统间的接口问题就头痛得不得了,接踵而来的就是领导不满意、业务部门抱怨。

领导不满: “老是让我审批服务器购买、电脑购买、路由器购买……乱七八糟的每个月都有,又说不清楚; 花钱还不说,花了钱销售人员的抱怨反而多了,真不知道信息化建设何时是个头。”

业务部门抱怨: “工具好是好,就是太繁琐,还三天两头出问题,营销总监想看个业务数据硬是加班加点搞了大半天才弄出来。让人恼火的是居然从不同的地方得到了不一样的数据,谁都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IT人员抱怨: “销售人员一年换掉了三分之一,销售的组织架构一年至少调整两次,小的调整就无数了,我们光满足这些变化就忙得不可开交了。”

还有些企业的情况是: 做了IT规划,架构也很好,技术很先进,但是IT部门和业务部门仍然抱怨。

从上面这些抱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IT系统能否有效解决问题; 从IT规划的过程来看,关键要看它是否实现了从技术规划到业务规划的转变,IT规划的方案能否落地。

IT规划怎样向业务规划转变

显然,IT规划最终能否落地最为重要。那么,IT规划到底怎样才能实现从技术规划到业务规划的转变呢?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IT规划价值的转变: IT规划的价值体现在信息化建设中

IT规划本身是没有价值的,IT规划的价值体现在后面的信息化建设当中; 信息化建设得到的信息系统本身也是不能创造价值的,ERP要是能够创造价值,那大家买套ERP系统回家当印钞机好了。信息系统的价值一定是通过业务运作来体现的,业务创造、实现了价值,信息系统才能实现价值,这时候IT规划才会体现最终的价值。

换句话说,IT规划的价值只能通过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支持才能体现出来,因此IT规划围绕的核心就是“IT建设如何响应业务需求,如何提升业务运作管理能力”。IT规划的所有过程和产出都应当围绕业务来开展,IT规划的目标也来源于此。

2.IT规划目标的转变: 以服务业务为目标

在对IT规划的价值重新认识后会发现,IT规划的目标也需要转变。

IT规划能否实现向业务规划的转变,首先取决于企业最初对于IT规划的理解以及设定的目标是什么。有些企业对于这一点认识不足,对于咨询公司的做法也不是很理解,IT规划要么是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要么就是弄了一堆目标。

在很多企业看来,IT规划的目标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和路径,也就是IT规划的蓝图。IT规划的蓝图仅仅是IT规划的结果之一,企业要这个蓝图干什么呢?答案是指导信息化建设。那么信息化建设又是为了什么?表面上看是为了上一堆系统,因此IT规划就是解决如何上一堆系统的问题,花多少钱,做哪些事。但是,从领导的角度、从业务需求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建设当然不是为了上一堆系统。这些系统都必须支持业务的运作,必须支持企业的管理,要保证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会导致管理的混乱,或者能够降低一些运营成本。

IT规划必须把业务策略和业务流程跟IT策略和信息系统的建设自始至终联系起来,从制定业务策略、建立或改良组织结构、建立或改良业务流程开始,制定能够更好地为企业业务策略和目标服务的IT规划目标。

3.IT规划流程的转变: IT的事后支持变成事先参与

企业的决策者在规划企业的发展时通常遵循下面的顺序: 首先,制定业务的远景目标和策略; 其次,根据现有的业务单位决定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最后,在确定这些业务需求后,才轮到IT部门的工作,选择相应的IT技术根据业务需求实施或开发系统。

分析上面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三个问题。

其一,企业在做业务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对其发展的支持,快速发展的IT技术无法在业务模式建立前期就对业务发挥作用; 同时,很少会有人衡量新技术的出现对竞争环境改变的影响,更不会有相应的措施。

其二,这种自顶向下的决策过程使得IT部门不得不扮演被动支持的角色,在后续IT规划阶段甚至实施阶段才介入,使IT部门无法完全发挥技术对业务的促进作用。企业里面经常容易看到的一个现象是IT追着业务跑,一旦IT部门感觉业务跑得太快,不自然地就会更多地从技术的角度去进行IT规划。从这个角度来看: IT规划很多时候被做成一个技术规划,责任不仅仅在IT部门的身上,公司的领导和业务部门都应反思一下。

其三,IT系统的实施过程可能周期较长,而业务需求经常变化,如果IT部门和业务部门缺乏经常性的沟通,新系统交付给业务部门使用时很可能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业务需要了。

所以,IT规划的流程必须改变,IT部门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转变中,自始至终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只有在进行业务规划的同时让IT部门参与进来,让IT规划成为业务规划的一部分,使IT 能够尽可能预先认识到业务需求和业务目标的转变,保证IT系统能满足动态变化的业务需求,最终才能实现IT规划从技术规划向业务规划的转变。

IT规划实现从技术规划到业务规划的转变,IT规划围绕业务来开展,并不是说企业业务运作是没有问题的,更加不是说做IT规划时一定要完全按照现有的业务运作来展开。从企业的业务战略是否明确、业务流程是否有效和完备可以看出业务是否需要进行调整。业务规划并不是说要对企业的业务模式进行调整,要修订业务发展战略,而是对业务的运作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

所以,IT规划需要从企业的业务战略出发,明确业务变化的方向,制定相应的IT策略。同时,很多企业在做IT规划之前或者制定了IT规划后要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会选择做一个流程梳理和流程优化的项目。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明确业务运作与企业管理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为后面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大型软件的实施做好准备。

综合分析,我们得到IT规划从技术规划到业务规划转移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it技能范文6

只有不到10%的工科毕业生能够胜任在国际化企业工作,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和英语口语水平差的状况使中国难以发展以服务为基础的产业。

如果中国软件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英语水平不高的话,这些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举动可能会毫无意义。

《国际先驱论坛报》评论:

如果麦肯锡的报告结论属实,那么中国将有可能因为人才问题而无法发展最新的产业以及应对迅速扩张的外资,中国和印度多年来的“龙象之争”,竟然会输在英语教育上!

上面的报告和评论客观地指出了我国教育体系的英语教育部分存在的问题,更因为IT行业是我国各行业中和国际最接轨的一个,使得该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如何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大学基础阶段的公共外语教学的改革问题,还涉及到IT类专业学生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外语教学问题。需要一个体系弥补从公共外语阶段到实际的IT企业工作之间的差距。这个体系应该更注重在国际化IT企业可能会使用到的商务英语内容和技术英语内容,甚至还应该包含学生写英文简历和用英文面试的内容。本文把这样的一个涵盖商务、技术和求职英语内容,注重听说读写综合技能培养的,为IT从业人士和准从业人士定制的英语教学与认证体

系称作IT职业英语。

经过仔细分析,我们认为,为了系统提高我国IT类专业学生和IT从业人士的实际英语综合技能,从而提高我国IT行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下面的十一类人应该学习相应级别的IT职业英语课程。

三类学生

准备在知名IT企业工作的在校IT类专业学生

2005年麦肯锡的研究报告得出,中国目前工科毕业生中只有不到10%的毕业生具备在国际环境下工作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我们观察到的情况可能更糟糕,因为即便这百分之十中的学生在谈到技术交流的时候,也是普遍缺乏信心的。知名IT企业的面试官表示,英语四、六级证书早已经无法证实应聘者在工作中的实际英语应用水平,需要一个IT行业英语特有的英语技能证书来证明你在IT工作环境下具备相当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IT职业英语水平证书和IT职业英语技能分析报告能够在瞬间向企业展示应聘者所具备的IT职业英语技能水平。

具备“外语+IT”两项工具的复合人才是当前我国IT业的顶级人才,但目前往往需要企业买单来培训员工英语。以Sun公司为例,其中国研发中心大致要花两年左右时间培训已经经过高等教育的新员工英语。像Sun这样的国际IT公司当然十分渴望具备良好外语水平的IT人才。51job有关软件人员年薪与外语水平成正相关的报道用数字告诉人们英语水平一般和精通者的年薪相差近一倍,起点如此未来的差距就更大,而更大的差距还不是物质上的,精神上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上产生的影响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图1为51job 的薪情分析报告。

准备出国留学的IT类专业学生

留学不等于逃避了未来工作对语言的要求,要在英语国家学IT类专业,实际上需要提前满足这些语言要求,因为实际情况是在留学学习过程中,与IT相关的综合英语技能是课堂发言、小组讨论、报告写作都必须具备的。而如果在留学过程中希望实习或半工半读,则更需要超凡的英语沟通技能才有可能找到工作,哪怕是临时的,其难度要比在国内的国际IT公司应聘更难,因为和你竞争的将会是母语为英语的竞争者。这就意味着,在留学前,不仅需要把留学考试考好,还需要学习IT职业英语的实际技能,以便未来有比较成功的留学体验。

在校外语类专业学生

早在1998年8月的一份《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就已指出了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不适应的问题,通过对国家部委、国有企业、外经贸公司、部队和教育部门的问卷调查表明,对于单一外语类毕业生的需求量已降至零,而期望外语专业本科生具有宽泛知识的则占66%。能够在外语基础上增加对IT行业的了解,将是复合型人才中最受欢迎的。目前国际IT企业中的研发中的翻译和协调工作,行政、市场、售前、售后等工作都需要外语功底深厚又懂IT知识的外语人才。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中文理分科教育机制的限制,此类人才实属凤毛麟角,其价值自然非凡。纯外语类专业高年级学生,如果希望投入一个不断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更应该学一些和IT专业结合的英语课程。

三类教师或培训师

IT类院校专业外语教师

多年来,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外语一直是计算机英语阅读课程。随着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外语教师必须寻找符合时展的新型实用教程。多年来,专业外语教师一直希望能够教授学生包括口语、写作等在内的实用英语技能,但一直缺乏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系统而科学的教程。由来自信息产业部、清华大学、北外、新东方和国际IT企业技术与人力资源多方面专家打造的IT职业英语教学与认证体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不过,采用这个体系对您的英语口语能力有一点挑战,当然您可以依赖IT职业英语配套的美国IT专家的配音来要求学生模仿,借助标准课件来控制课堂,在IT职业英语课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更多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和评论者,教师使用30%~40%的时间讲授,60%~70%的时间要学生来演练。

IT类院校公共外语教师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一直习惯于外语系老师只担任公共外语教学任务的分工方式,而由计算机或软件学院的专业外语老师教授专业外语,而专业外语教师往往英语功底不是很好,教材也只注重阅读和词汇,习惯了就成了自然。现在我们知道,寄希望于学生在有了普通英语的功底后又学了专业外语就能够适应工作中的需要是没有道理的。英语听力、口语和写作这些实用技能必须是在教授的时候就与IT技术交流结合到一起的,专业词汇的听说应用没有一定的学习过程是不可能的。对大量的IT类专业学生讲述能听能说能写的IT专业外语,需要由原来只教授公共外语的教师来完成,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挑战。我们不会希望我们教的学生未来一工作就说不出来什么吧!这个责任感对于那些在名字冠以XX信息大学、XX信息职业学院任职的外语系公外教师更大一些。

社会培训机构外语培训讲师

有调查表明,在参加实用英语技能培训的人群中,40%左右的生源来自IT行业,这多半是因为全球IT行业的行业语言是英语所致。能够为IT从业人员和准从业人员提供针对IT行业的英语培训具有相当高的市场价值,而实现这一价值的前提是存在这些懂英语教学又懂IT的培训师,系统学习IT职业英语教学方法和理念,成为IT职业英语授权讲师是提升讲师个人独特价值的一个最佳途径,毕竟中国的IT行业是各行业中最与国际接轨的一个。

五类IT业从业人员

已经在国际IT企业的技术工程师

能够进入国际IT企业本身已经证实了有一定的英语技能,但进入其中并不等于从此一帆风顺。IT技术人才在工作两三年后就会面临这样的职业发展路线问题,“您是走技术路线还是走管理路线?”不管是走哪一条路,能够用流利英语进行商务和技术交流都是必须的,提升IT职业英语技能是获得升迁、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由之路。在这里不再需要任何证书,会开口说、能动笔写的本身就是最佳的证明。试看各大IT企业在华的高层哪有在英语沟通上有障碍的呢?

IT职业英语课程提供了一个简捷、高效的教学模式,需要的就是课上的互动式参与和不断完成新任务,这门课程告诉您:“外语不是被教会的而是练会的!”

对外软件外包企业的研发人员

这其实和在外企里工作没什么不同,由于近些年国际IT企业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很多工作最后都要由外包企业来完成,很多情况下软件外包企业的工程师需要驻扎在发包单位里一段时间,英语不好还是没有办法沟通的,而碍于面子、不懂装懂最后得到的惩罚更大。由于能够完成相同难度的IT任务的工程师其实并不少,多数软件外包企业最终发现是开发人员的英语技能决定了项目的成败。另外很多外包企业的优秀人才(主要标志是英语沟通能力强)通过外包项目最终被外企雇佣。

项目协调人或IT类企业外语翻译

协调人也好,翻译也罢,总之,在IT企业中由于很多员工英语存在问题,所以他们寄希望于专职的沟通者或翻译能够存在。这些人英语要非常好,技术上有背景就可以。这些人的薪酬待遇并不亚于研发人员,在有了一定经验后,往往会被提升为项目经理,或者转为培训经理等职,他们在同一岗位工作的时间一般不会太久,因为他们太抢手了。

国际化IT企业的市场人员、售前咨询、售后服务、技术支持、行政人员

所有上述人员都需要一定程度的IT职业英语技能,否则无法适应在国际IT公司内部的英语需求。市场人员尤其是精通英语的市场人员毫无疑问是紧缺人才,而做售前咨询、售后服务的人员如果具备外语特长,工作业绩就更好了。用英语做技术支持和用汉语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绝对的高薪阶层。做行政也要学习基本的IT职业英语,总不能等经理要帮忙取一个router(路由器),而您给带来一只rooster(公鸡)吧。

外向型国营或民营IT企业项目经理、市场经理、商务发展经理、驻外人员

我国的IT行业在向国际化发展,几乎所有有些名气的IT公司都希望他们的员工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因为这是企业走向国际化必须的人才。联想集团并购IBM的PC 和笔记本电脑部之后掀起的英语学习浪潮至今未息;各大电信公司急聘外派人员的广告也从未间断;候选人要求必备的当然是英语技能,再清晰些就是那些能够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有关IT行业的商务谈判和技术谈判的人才。

上一篇电化教育

下一篇三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