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例6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1

第一部电影,有让我想看第二遍的冲动。

影片以三人称的叙述开始,叙述了人们对美国的渴望。新奥尔良,美国的重要港口,他是大批移民的聚集地,看到他就看到了自由。而这样一个包容的城市却容不下1900。一个白人孩子,在1900年的第一天被遗弃在一条豪华轮船贵宾舱的钢琴上,却被轮船最底层的黑人添煤工人收养了。影片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黑人Danny是他的爸爸,而钢琴就是他的妈妈。

“什么是孤儿院?”“孤儿院像监狱,关没孩子的人。”;“什么是妈妈?”“妈妈就是马,妈妈是世界上最棒的马,你赌她绝对赢。”一开始爸爸Danny给1900的世界观念就是与普世价值相反的,早已经在1900的潜意识里刻下了“船是整个世界而陆地是不可登上的船”这样的观念。在爸爸出现意外死了之后1900开始展现了他过人的音乐天赋——钢琴演奏。准确的说,是钢琴和船一起组成了妈妈这个概念。1900把所有的能量都倾注再了钢琴和船的身上。

为什么他不下船?先前就有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可惜当时我还没看这部影片。

船在港口停靠过无数次,影片中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有4次。

第一次是故事的叙述者也就是1900之后的同事兼好友Max上船的时候,因为这次靠岸才有了这个故事和1900这个人,因为是Max向岸上的人讲述了1900的故事,让1900在世界上有了存在。

第二次是船靠岸后Max问1900“你为什么不下船?你应该去看看这个世界,哪怕一次也好。”,“why why why "1900也开始问自己,但他给出的回答是”岸上的人把时间都花在质疑上,有些事情无须强求。”他真的是这么想的么?他是不敢质疑。不敢质疑船上的世界,不敢质疑他的职业——海上钢琴师,也就是不敢质疑他妈妈。而在他心里有些观念一直在被动摇。和农夫的那场对白发生在经济舱的钢琴边,就1900和农夫两个人。农夫说:“几年前我只懂耕种,我的世界就是那一亩地,我从没见过大城市。”这句的潜台词其实是“1900只懂弹钢琴,他的世界就是这只轮船”。这是1900的自问。但是1900面对农夫说的话,回答却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我有个朋友和你一样。”这个“朋友”就是他自己。他实际上是不接受现在的自己的,但是他却离不开自己的妈妈。农夫为了自己的小女儿外出闯荡,说自己因此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并被海洋的声音所震撼。“我从来没有听到过海洋的声音”这是1900的回答。真的么?从小生活在海上的人却没听过海的声音?我想,这里的”海洋“是指外面的世界,指自由,指梦想。农夫告诉了1900,生命是可以改变的。

在第三次船靠岸的情景中画面呈现的是1900对一个女子的送别。别人为他的琴声录制唱片的时候他看到了那个女子,悠扬动听的琴声表达了1900对女孩的爱慕。他想要把录制的唱片送给她,却一直没有勇气开口。他半夜跑到船舱偷偷的吻她,在船上远远的望着她。他知道了女子就是那个农夫的女儿,在女子下船的时候他像女子求证了这个猜想,看得出女子对他也颇有好感,但手里拿着唱片却最终都没能把礼物送出去也没能下船追那个女子。他在船上遇到过无数的美女为什么偏偏喜欢上了这个女子?而这个女子为什么又恰好是农夫的女儿?因为这个女子象征着“自我”,农夫为了他女儿出来探索、闯荡去新奥尔良寻找自由,而1900也对她有无限的渴望,只是他没能克服自己的胆怯,他把唱片折断了,也断了自己的梦想。这次送别对1900来说是个巨大的挫折,他在第一次寻找自己的过程中失败了。然后就有了第四次靠岸。

在消沉了一阵子之后,1900终于决定下船了,去寻找新的世界。他和Max聊自己下船之后的美好生活,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船靠岸后,船上所有的员工都与他告别替他高兴。但是,他下船走到一半时突然停住了,影片进展到这里变得十分揪心,观众最不希望的事情发生了。他站了好久,注视着自己向往的城市,他犹豫了。他把自己的帽子向空中扔去,希望它能落到岸上,但是帽子却稳稳地落在了水里,然后他彻底绝望了,转身回到了船上。

影片以插叙的手法呈现故事,Max站在现在的时间里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而现在的故事仍旧在继续。那艘船经历了战争,已经破旧不堪,准备被爆破。过去和现在两个故事就在这个时间点上交汇了。Max去废弃的船上疯狂地寻找1900,他相信1900肯定还在船上。破旧的船舱里全是废铁和积水,Max用留声机在船舱里放着被1900折断的唱片,音乐放遍了每一个角落,然后他们相遇了。

他为什么不下船?“大城市,看不到尽头,尽头在哪里?当初我下定了决心下船,下船的时候心情很好……眼前的景色难不倒我,不是眼前的景物阻止我,而是我没看见的景物。”,“陆地是一艘太大的船,是太美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郁的香水,是我创造不出的旋律,我永远下不了船。”他从一出生就不被这个世界所承认,他是被遗弃的孩子,面对抛弃自己的那个世界他充满了渴望也充满的无力。真正想要的东西是最没有勇气去争取的。他对陆地的排斥实际上投射出的是他认为自己不被这个世界接纳,他没有勇气去拥抱这个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在离别时,在他对天堂的幻想中,自己也是不被天堂接纳的。他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的能量都固着在了恋母情结中,似的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面对这个世界。最终,在自由与死亡之间他选择了死亡,和船一起被爆破。下船就是一个情节,他在那个情节中一次又一次轮回,直到死去。

影片一开始就说这是个大家都不相信的故事。1900,真的有人叫这样的名字么?影片中时不时出现荒诞的情节,这让我感受到1900根本不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子人格,他是Max的子人格,是我们每个人的子人格,他包含着我们的欲望、无比渴望却不被自己承认的欲望,故事的结局就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困在了船上,永远都下不来,我们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永远都走不出去的世界。

影片一开始就感动了我,越往后情绪堆积的越多,终于忍不住在最后那段看似平静的场面中爆发了,影片结束之后都无法平息。影片叙述很紧凑,两个小时每个场景都很经典,钢琴演奏在作为影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表达情感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上起了很大作用。这是我长这么大写的第一个影评,我没办法把每个觉得精彩的地方写下来,因为真的太多了。我没敢看别人写的影评,我怕看了之后就不能最真实的表达自己最及时的看法了。可能再看几遍之后会有新的想法,那就是之后的事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2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里表达出的那份美丽的悲哀和永世的温存,值得大家珍藏一生。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1今天在家的时候看了一部电影《海上钢琴师》。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1900年,一艘豪华的游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最后这个孤儿被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并把他取名为1900。后来等他慢慢长大之后,人们本来想把他送到孤儿院去,但是她却忽然间消失了,等再一次找到的时候,他却无师自通地显示出非凡的钢琴天赋。从那以后他就成为了这艘豪华游轮的演奏家。他不仅在那些头等舱里面,给那些贵人弹奏钢琴,他也给那些穷人弹奏钢琴,他的音乐真的是绝无仅有的,每一个听过他演奏的人全部都被他深深地打动,但是他永远只在船上演奏,他从来都不曾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他仍旧是没有为了爱情而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他曾就在那艘船上演奏,就有他自己的音乐,最后船毁了的那一天,他也陪着船一起葬身海底了。

1900他从来都没有离开过那艘船,他在船上过完了他的一生。很多人都在说900肯定很孤独,但是我觉得他一点都不孤独。我认为孤独其实是一种主观的心态,并不是说有人陪伴,就一定不孤独。我很喜欢一句话,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群人的狂欢,所谓孤独是在于你的内心是不是拒绝于别人产生交集,如果你跟一群人在一块玩,但是你内心要更感觉不到任何社交的快乐,你不想跟大家一起嬉笑打闹,而是自顾自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那么就算不是一个人也是一种孤独。

1900在电影中说过一句话,他说钢琴有有限的88个键,而城市里有无数个间,但那是上帝的钢琴,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弹奏。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吧,我认为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非常的有限的。早晚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如果能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寻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就像1900一样弹钢琴,那么,这一生就是值得的。如果踏足陆地的话,1900可能会害怕自己会被这个花花世界所迷惑,有了这个东西就会想要另外一个东西去,到了这个城市又想要跑到那个城市,这样的话只有无穷无尽的欲望都在折磨着他,这样的话他还不如在船上这一方小天地做着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这就足够了。

1900他就好像把生死置之度外,它有着自己的想法,并按着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不被外面的世界所诱惑,勇敢地做他自己,勇敢的走他自己的路。就算他只是在这条船上,就算最后听众只剩下自己,但是他这样子就满足了。其实这样子的他才是不孤独的,只要他内心足够坚定足够丰富,那么他一点都不会感到孤独。反而是那些内心没有目标,毫无目的的人才是感到最迷茫,最惆怅,最孤独的人,因为他们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2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直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可以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可以在音乐里去旅行,可以寻觅到自己的爱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悲剧。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悲剧,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悲剧。“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助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可以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这里只有美好,只有存在的美好,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3我犹记得那年深夜,趴在茶几上,反复回放1900留给他朋友的最后话语,然后一字一句地用黑笔摘抄在白纸上。

多年之后,那张从路边摊上淘来的碟片早已在搬家的过程中遗失。而我也背上巨大的行囊远走他乡。但是一直不曾忘记,1900最后留下的话语,眼神,是那样坚毅,孤独,而温柔。始终会在心底出没,带来声息。

为什么不想离开大海呢。因为外面的世界是上帝的键盘,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太巨大了,是因为这样吗。

学习,工作,为人父母,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长。

因而在渐行渐远的曾经,心中有强烈的无处排解的情愫和孤独的那时,我也曾在高楼上凝视遥远的地面,想象自己纵身一跳,人生的乐章戛然而止。

然而终究不可能成为1900,因为我们的人生道路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不同。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养。他只有水手给予的名字,一个年代,1900。他面对钢琴,无师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他也开始爱,爱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

后来我渐渐明白,1900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这个尘世中的多数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会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我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传承”。就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获得的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赡养父母,繁衍后代,诸多必须背负的责任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然而我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时间或许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间才会越长,才有可能,“永不结束”。

这样一想会不会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奋斗的一生,其实不过一粒微尘,轻得仿佛随时都会消失。

然而在闭上眼的那一瞬还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带领他们的孩子在绿草地上放起风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拥有良人在侧,从此不再无枝可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更久远的从前,父母曾令你无忧无虑,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绪,或许唯有感慨地大笑出声,无奈地摇摇头,道一句,那时真小。

会不会想起那些温暖的片段,想起自己曾经的付出与所得,带着回望的沧桑,感怀,和崭新的希望。

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这样壮烈,却获得永生的自由?

因为,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那么亲爱的,我是不是忘了告诉你,

从心生这个梦想的这一刻开始,

你就已经成为了最好的钢琴手。

请一定要,继续加油。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4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现在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妈妈”,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可以“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爱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己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特别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我儿子说: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希望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朋友闲来看一看《海上钢琴师》,是为共享。

海上钢琴师观后心得5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到,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地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面对这一切,那个叫1900的钢琴师会淡淡地说:“我不羡慕。”

电影,讲了一个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意外死亡。过人的天赋使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让我们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弃那无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不是会有另一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就应该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往更开阔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弃生命,对世间绝望。1900本有那么难得的天赋,有那么美满的爱情,有那么光明的未来。那次,马克斯都已成功劝说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当他看着纽约这座城市时,感到非常陌生和恐惧,便又放弃下船了。他最终还是与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说:“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是啊,世界的尽头,人生的尽头,那里应有回忆,没有尽头,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活过。外面的世界,他连经历都没有经历过,却已绝望了。原本,他的过人天赋,他的美满爱情应该都是他面对世界的动力。他却抛弃这些,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来逃避这个他恐惧的世界。他认为“陆地”对于他来讲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他不会创作的音乐。他已丧失了生命的意识了。

他想结束生命来寻找自己的尽头,逃避世界的尽头。的确,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尽头在自己的心里,只要你经历过,活过,就一定能看到真正的尽头——你生命的价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间,找到自己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的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吗?他看到天赋对于他的意义了吗?他听到世界对他的召唤了吗?他感到爱情的真谛了吗?没有。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3

[关键词] 《海上钢琴师》;音乐魅力;爵士乐;人性美

一、电影配乐的创作背景

《海上钢琴师》叙述了一位诞生在海上的音乐奇才的传奇的一生,为该影片配乐的是世界电影界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Ennui Morrison(埃尼奥•莫里康内),从第一部影片《法西斯分子》到《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他参与的影片配乐创作已经超过400多部,被音乐界称为最多产的作曲家。在影片《海上钢琴师》中,他以钢琴为主,辅以管弦乐和室内音乐,为观众演奏出一幅音色醉人、旋律优美、风格独特的华美乐章。影片中的爵士乐随处可闻,精彩的配乐将这部影片超凡脱俗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还请到了著名钢琴独奏家Amedeo Tommasi和Gilda Butta,演奏Jelly RollMorton 和Scott Joplind等的代表作品。全影片最具吸引力的当属Lost Boys Calling,该曲由埃尼奥•莫里康内Ennui Morrison和Pink Floyd乐队的Rogers Waters及重摇滚乐队的吉他手Edward Van Helen共同创作,歌曲缥缈悠扬,给影片增添了很多传奇色彩。

电影《海上钢琴师》是20世界末最具观赏价值的电影原声带之一,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以悠扬深情的曲风给观众带来不同凡响的视听感受。这些原声带给听众的感觉有点类似于《四海兄弟》和《新天堂乐园》的结合,管弦乐沿袭了这两部影片的舒缓高贵典雅的音乐色彩,同时又含有令人神往的爵士风情。然而影片背景音乐的精彩又不止这些,除了以上特色外,埃尼奥•莫里康内Ennui Morrison还给观众带来很多新鲜的感觉。歌曲Trailer是一首很优美的主题旋律,其优雅细致的旋律透露出令人安逸的唯美风情。但是当钢琴在影片中出现的一瞬间,你会突然感觉到影片带来的冲击力。埃尼奥•莫里康内(Ennui Morrison)向观众展示了将多种音乐题材整合的高超手法,在管弦乐演奏的高潮,随即插入几段爵士钢琴乐曲,营造出了神奇精彩的效果,虽然只是即兴的爵士音乐处理,但却对影片的情节发展起到了精彩的推动作用,让观众心里产生一种特别的感觉。

二、钢琴在影片中表现的作用

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渲染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心理动态、强化影片主题等作用,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音乐使得电影“一致起来”,音乐使得一部电影具有整体感,这有助于把该片与其他影片区别开来。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优美、音量宏大、表现力丰富的特点,将钢琴伴奏融入电影中,不仅能够表现出一般音乐的功能,而且能够丰富电影的表现张力,为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提供广阔的艺术空间。钢琴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演奏者的艺术表现是不可分离的,其最大特征是以情动人,无论是哪个钢琴名家创作的曲目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钢琴音乐不仅有助于影片人物的情感表达,而且能够激发钢琴音乐欣赏者的艺术想象力。正是由于上述作用,钢琴才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影中,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一)钢琴音乐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部好的电影,除了演员精湛的演技外,还需要有较为深刻的内涵,或者强烈的五官冲击,或者两者兼有。钢琴对于电影氛围的营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这部影片中有一段精彩片段:主人公1900和爵士乐演奏大师的比赛,钢琴的美学意义在此时表现得淋漓尽致。1900的钢琴演奏忽而缓慢,忽而急促,忽而低沉,忽而高亢,观众在起伏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了主人公对钢琴演奏的投入和情感的集中,完全忘记了自己正在接受挑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观众感受到了他对钢琴音乐的捍卫,体会到了除了音乐没有其他依靠的内心的孤独感,只有钢琴才能排解内心的空洞,他与船和音乐已经融为一体,船的消亡也意味着他的音乐生涯的终结,这也是对电影名称《海上钢琴师》的很好印证。

(二)钢琴音乐能够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

音乐本身就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又恰是对于情节跌宕起伏的最好表达,这也是大部分电影的特点,它能够表现出一种高潮、舒缓、再高潮、再舒缓,高潮和舒缓的相互交替表现电影的节奏,对于影片情节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钢琴在影片情节发展上有着特殊的作用:(1)钢琴本身能够称为电影的一部分,有时影片中不仅有钢琴音乐的参与,还有钢琴的加入,《海上钢琴师》中,1900在船上演奏,悠扬的音乐在船上飘扬开来,影片镜头时而对准主人公1900,时而对准其他景物,情节的发展都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延续。(2)钢琴音乐推动情节发展。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音乐表达上具有其他乐器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钢琴音乐能够提升电影的艺术品味

在多种音乐表达中,钢琴音乐具有优雅和高贵感,它的声音如天籁和自然之音,演奏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心愿演奏音乐的美妙,音乐演奏能够表现出演奏者内心的感受,流畅的音符能够使影片的情节更具有浪漫色彩,让观众享受完美的音乐盛宴。影片《海上钢琴师》中,主人公1900弹奏钢琴的场景,随着钢琴音乐的响起,仿佛周围所有的事物都在随着音乐的流动而变化着,人的感情随着音乐的演奏而真情流露。钢琴音乐表达的感情是具体而真切的,或对人,或对物,都是有所指的,这也要求它必须和电影融合起来。所以,以钢琴音乐作为电影的主题能够起到提升艺术品位的作用。

三、电影中配乐曲目的人性美体现

配乐Trailer是整部影片的主题,这一主题在乐曲Playing Love和Silent Goodbye中表现得惟妙惟肖,这两首乐曲的曲风和《新天堂乐园》的主题表现手法非常相近,Playing Love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清新自然明快的感觉,而Silent Goodbye的管弦乐则给人一种淡淡忧伤的情怀,配乐Playing Love是一首感情细腻的钢琴演奏,让观众感受到了动人的甜蜜柔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影片的主题变化,影片通过背景音乐将电影主题由对过去的深沉的怀念变化成轻快跳跃,高昂兴奋的感觉,这一变化不由得使人联想到力量的豪迈和奔放。电影《海上钢琴师》的主题旋律是优美动人的,它富含充沛的感情和传奇的故事情节,影片的片尾曲Ship And Snow使电影形成了一种前后呼应,电影以轻巧明快的感觉揭开了故事的序幕,配乐Ship And Snow则以深邃的感情为影片的情节发展画上一个句号,不过这个句号仿佛不是真正的结束,而是留给人们更多的遥远的联想和深刻的回忆,在这种感情下这个结局表现得更加唯美。影片在配乐Trailer的映衬下,将主人公1900不平凡的人生际遇描绘得丰富而多彩,在影片的结尾,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和其他音乐大师联手合作创作出了更加诗意感人的影片主题曲Lost Boys Calling,这一主题曲将影片的故事情节所要表达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这个没有任何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地就在世界上消失了,就像流逝的音符一样。

就像影片的名称一样,钢琴自然是电影表现的重点,更何况这部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弹奏爵士乐的钢琴演奏者,所以,在影片中自然不会少了钢琴的参与,而且是爵士乐的演奏了。配乐1900’s Madness N.1和1900’s Madness N.2表现的都是欢快愉悦的情绪,而Danny’s Blues表现的是一种慵懒闲散的带着淡淡忧伤的感觉,爵士乐曲The Crave和Peacherine Rag则和浓浓的时代感相契合,打造出了浓厚的时代特色。各种配乐的加入使主人公内心的感情表达得充分而具体。除了爵士乐风格的配乐表现外,非爵士乐的乐曲作品发挥的更是精湛,除了以钢琴演奏的主题Playing Love以外,A Morzart Reincranated是一段气质悠扬的恬静乐曲,Study For Three Hands是一段流畅反复的连弹,都具有古典音乐的色彩,The Crisis描绘的是沉静忧郁的音乐色彩,Nocturne With No Moon也带有一种幽静落寞的情绪,而Child表现的是一个独立的主题,是整部影片中甜蜜纯真的最真切的表达。《海上钢琴师》的配乐风格轻松地悠游于各种音乐风格之间,让古典的音乐变得亲切动人,通俗的音乐变得超凡脱俗,完美地表现了影片的感情流露,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感受。在影片的最后,1900即将和船共同毁灭的瞬间,1900将双手伸向天空真诚地弹奏,轻盈悠扬的乐曲在空中飘扬,此时,音乐和人物已经融为一体,产生了精彩绝伦、妙趣横生的共鸣。

四、结 语

音乐是由旋律的变化组成的声音,是在时间中形成的声音,通过多种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使得电影一致起来,使电影具有整体感,音乐围绕着叙事创造出一个精神世界,又把这一精神世界丰满起来,音乐通过其存在,给系列镜头以形式,给影片赋予了不可避免的开头和结尾。背景音乐构造了屏幕上的事件,又把事件一个一个地分开或连接。同时,音乐对于剧情内容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有时,音乐使事件愈演愈烈,强调叙事的紧张,有时,音乐创造出力度和劲头的印象,而电影中并无此事。伯纳赫说,音乐能够把叙事迅速向前推进,或者让叙事慢下来。影片《海上钢琴师》在背景配乐的陪衬下,人物表现得更加丰满,感情表现得更加细腻,背景音乐不仅对影片画面起到了辅助作用,而且对故事情节发展,情绪表达和人物内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前苏联著名电影导演E•甘吉说过:“与画面动作配合得适当的音乐,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有高度感染力和深刻思想含义的音乐视觉形象。”背景音乐和画面已经融为一体,缺少音乐的画面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使电影失去应有的色彩,展现不出原有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钟源.《海上钢琴师》音乐浅析[J].电影文学,2007(24).

[2] 吴h.感受电影音乐之美――《海上钢琴师》主题音乐赏析[J].青年科学,2009(05).

[3] 敖坤.美学视域下电影音乐的功能――兼评《钢琴师》的电影音乐[J].电影文学,2009(02).

[4] 罗亚辉.在音乐中感受《音乐之声》带来的无穷魅力――观电影《音乐之声》有感[J].文学与传播,2008(02).

[5] 宋子龙,周雪丰,陈蕾.中国钢琴音乐的声乐化成因分析[J].作家, 2010(24).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4

(一)钢琴音乐对影视剧情发展的推动作用

钢琴音乐可以推定影视情节的发展,尤其是在那些故事情节复杂的电影,只从画面上看,很难体会出其中的惊险和惊恐,但是只要通过音乐的引导,影视剧情就可以从高潮到低谷,再到高潮,或者是低谷向高潮的转换,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影视中不同情节的改变也需要影视音乐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让观众从视觉和听觉上来综合体会电影的发展,感悟影视的主题思想。钢琴是最早出现在电影中的乐器,对于影视剧情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表现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钢琴本身就是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只有背景音乐才给观众带来视听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钢琴和表演者;第二是钢琴音乐对影视剧情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主人公1900在空旷的轮船上弹奏钢琴,随着音乐的激情荡漾,摄影师的镜头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1900和其他人物之间进行着镜头的不断切换,电影的节奏随着钢琴音乐的不断起伏而发生变化。电影《钢琴课》是根据著名的澳大利亚钢琴家大卫•赫弗格的现实生活进行改编的,电影的主题曲被称为是钢琴协奏表演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曲目,电影主要讲述了钢琴师和德国军官之间进行钢琴比赛的故事,在一次又一次的钢琴比赛中,将电影情节的发展推向了高潮,电影也以男女主人公的完美结合而结束,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歌颂。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正是钢琴音乐的完美运用,这部电影获得了多项大奖,并且成为了描述爱情的经典影片。在电影中,女主人公罗斯在轮船撞到了冰山快要沉入大海的那一幕中,电影中运用了钢琴音乐,对杰克和罗斯之间的伟大爱情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在他们遇难以后,钢琴音乐的基调骤变,从原先的舒缓变得更加震撼,给观众的心灵上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因此,钢琴音乐有助于推动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钢琴音乐对影视主题的暗示作用

人们通过简单的音乐符号可以创作出无数动听的音符,再将这些音乐的精灵运用在电影艺术中,就可以让观众通过音乐来感受影视的主题思想。影视中的音乐就是电影主题思想进行表达的一种隐藏线索,是电影制片人精心策划和设计的艺术成果,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力。电影《钢琴家》中就是通过钢琴音乐来为观众进行电影主题暗示的。艾达是电影的女主人公,自幼就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但是上天却赋予了她超人的音乐天赋,她有着高超的钢琴表演天赋,因此,钢琴就成为了她和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唯一途径,钢琴成为艾达生命中的一切,艾达也将自己的灵魂交给了钢琴艺术。艾达遵照父亲的遗愿,远赴大洋彼岸嫁给了指定的丈夫,就在下船的时候,艾达的丈夫将她的钢琴无情地扔到了大海之中,从此依靠钢琴和外界进行交流的艾达失去了唯一的凭借,同时也失去了她的灵魂。贝恩斯是一个粗狂鄙陋的乡下人,在遇见艾达以后就变卖了自己的田地,给艾达买了一架钢琴送给了她,在以后的日子里,贝恩斯会经常聆听艾达的钢琴演奏,贝恩斯和艾达逐渐从原先的相互聆听变为彼此之间产生了灵魂和心灵上的交流,最后产生了爱情。作为农民的贝恩斯知道钢琴是艾达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只有钢琴才可以让艾达拥有灵魂。在电影《钢琴家》中,钢琴音乐贯穿了始终,在很大程度上和电影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刚开始的时候是艾达一个人的钢琴独奏,表达了艾达渴望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欲望。艾达在海边的演奏是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灵魂。在影片的结尾部分,艾达演奏的钢琴音乐十分平静,就像是在诉说自己的幸福情感一样。整部电影都是采用钢琴音乐的形式来对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进行描述的,对电影的主题有着深刻的暗示作用。

(三)钢琴音乐对影视情景和人物思想情感的渲染作用

任何一部电影都有着自己特定的故事情景和主题思想的情感表达,这也就是所谓的影视情绪,钢琴音乐在电影中的合理运用可以为电影情绪的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让电影的主题和主人公的思想情绪都得到最好的表达。音乐对电影的情感表达和烘托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在很多电影中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在国产电影《十七岁的单车》中,在小坚送萧萧放学回家的镜头中,导演使用了钢琴音乐和多种其他乐器相结合的办法演奏了欢快的乐曲,表现了男主人公快乐的心理特点。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导演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让1900把钢琴当成自己的妻子,1900对钢琴的钟爱达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境界。钢琴音乐是1900感情的宣泄方式,1900对钢琴上的每一个音符都了如指掌,1900因为时刻为感动而进行着钢琴演奏,将自己的灵魂和钢琴艺术融为一体,是用心在演奏一首生命的赞歌,因此当观众在欣赏电影的时候也可以从其中的钢琴音乐中领悟到生命的美好和脆弱。电影《砂器》(日本)讲述了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艰苦奋斗历程,但最后却落了个凄惨的人生结局的故事。钢琴音乐一直贯穿电影的始末,主人公奋斗中的钢琴音乐是激进高昂的,最后他落得人生的凄惨结局时,钢琴音乐是低沉哀伤的,正是钢琴音乐的不同基调的表达,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艺术家不寻常的人生历程。在电影《砂器》中,观众可以听到电影主人公对主题乐曲《宿命》的演奏,在这钢琴音乐中我们感受到了主人公为了自己的艺术梦想进行的艰苦奋斗和人生坚持,观众可以通过钢琴音乐节奏的变化来感受主人公心理情感的前后巨大变化,正是钢琴音乐的有效运用,电影的氛围和主人公的思想情感才具有了如此强大的张力。在美国拍摄的反映波兰革命的电影《一曲难忘》中,整个电影剧情发展的高超就是在肖邦的钢琴演奏会上,在肖邦进行钢琴曲《革命》的演奏时,影视观众的思想情感也自然而然地被带动起来了,电影和观众的情感实现交融了。钢琴曲中的任何一个音符都可以给观众带来极大的心理震撼,观众在享受钢琴音乐带来的听觉享受的同时,影视的主题表现和人物的思想情感表达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结语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5

[关键词] 电影《海上钢琴师》;音乐作用;漫谈

电影音乐顾名思义就是存在于电影中的音乐,它是依靠电影而存活的,在电影中起到烘托、渲染和补充画面等效果,电影音乐通常包含音乐演奏、电影对白和音响效果三大要素,在电影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电影音乐不仅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内心,另外它还有抒情和深化主题的作用。《海上钢琴师》是出于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之手,其配乐是由莫里克奈制作,他凭借深情飘逸的典雅曲风,又一次虏获观众与乐迷的心,迷醉的音乐配上优美的旋律,使得《海上钢琴师》成为1999年最不容错过的电影原声带之一,而该影片的配乐也获得了“全球奖”的最佳配乐奖。

一、深化主题——电影音乐的本质

在电影中配乐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部影片都会有特定的配乐,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电影因为有了配乐更加精彩,而配乐因为有了影片更加饱满。音乐比影片流传的途径更多,流传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电影音乐可以加深我们对影片的了解,引发我们观看影片的兴趣。一般情况下,电影音乐都是具有内涵的,因为它本身就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因此歌词或者气氛都是与情节发展相符的,配乐就是画面的补充说明者,所以人们了解电影音乐的含义可以通过歌曲的歌词。根据电影音乐的功能,它在不同时间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例如电影中的背景音乐,它需要将电影的拍摄年代、故事情节、场景等元素表现出来,配乐和画面要起到相互映衬的效果;其次电影配乐的另一功能是刻画人物形象,因此配乐的出现要符合人物形象、体现人物特点、渲染人物情绪、刻画人物心理;大部分电影中的配乐都具有指向性,它就像某个人物的特定音乐,它会伴随着人物的出场或退场,不同风格的音乐会代表不同的人物形象。

在影片拍摄中,导演为了刻画人物内心,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通常会借助各种方法,例如人物语言,使用固定的方言或口头禅;人物行为,使用特殊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人物形象,特殊的穿着风格或嗜好,其实电影配乐也具有这些功能。电影配乐和影片是相互交融的,它作为电影的一部分是以画面为基础,将情节具体化、定义化,其次它还可以深化电影主题、丰富电影内容。当出场人物比较特殊或者需要重点突出时,可采用特别的拍摄手段,例如《海上钢琴师》中的形象,大海应该是沉默的,1900是孤寂的,而钢琴应该是无言的。在拍摄主人公1900时要抓住他孤独的特点,因为1900是一个被弃的孤儿,一生都生活在游轮上,很少与人交流的他应该是少言寡语不善言辞的,而语言作为电影表现手法中常用的一种,在1900的身上却不能使用,所以音乐就成了他最好的语言,钢琴声就反映着他的心声,因此对音乐的描绘就是对他内心世界的刻画,用音乐代替语言,我们应该将它独一无二的作用发挥出来。影片中1900经常是望着大海,弹着钢琴,看着船上的旅客他开始了幻想,不同旋律的音乐自他指尖流出,向大海倾诉着他内心的猜测,因为影片人们对电影音乐有了更深的了解,而音乐也使得电影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二、刻画人物形象——电影音乐的个性

环境造就人物,对1900来说,他一生都生活在船上,直至死去他都与大海钢琴为伴,对他来说这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在《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中,1900是一位无师自通天赋极高的天才钢琴家,而他刚好出生在爵士乐盛行的年代,在爵士乐的影响下,他的钢琴音乐带有爵士风格的味道;1900从小无拘无束,整天与大海为伴的他生性自由,他的音乐也正是他自我生活的写照,独特自由的音乐作品到处都体现着1900的个人风格。当1900八岁的时候,收养他的丹尼·博德曼因为一场意外事故永远离开了他,从那之后1900就被人们发现具有极高的钢琴天赋,无师自通的他可以演奏出优美的琴声,动人的旋律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当他被船长斥责不合规矩时,他用稚嫩的声音说,去他的规矩!这是1900自由的体现,他的音乐也是如此,没有任何限制和规则,也没有什么标准和定义,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音乐、创作音乐、弹奏音乐。音乐对他而言是抒发内心情感的渠道,声音音乐的创作和弹奏都应该跟着心走,心是自由的,音乐也是自由的。

1900的音乐风格就和他的人一样无拘无束,他的演奏大多数都是即兴作品,就如马克思和1900相识相知的那一场。狂风卷起着波涛,让船一直处于颠簸之中,颠簸的船让小号手马克思从房间一路滚到了大厅,颠簸和动荡丝毫没有影响到1900的弹奏,他依然坐在钢琴面前忘我地弹奏着。波浪是大海的韵律,它随着风在大海中跳动起伏就像美丽的音乐,伴随着轮船的摇晃,一首具有强烈节奏感的爵士乐喷薄而出。轮船的摇晃更加剧烈了,连钢琴也在移动,但1900并没有停止跳动的手指,他的手指依然在黑白琴键上欢快跳动着,旋律时而急促、时而明亮,源源不断。随着颠簸的加剧以及旋律的加快,镜头开始不断旋转,旋转的镜头几乎将钢琴变成了游乐场中的旋转木马,人们的视线也在不断旋转,钢琴在1900的手中仿佛变成了一个表演的玩具,高超的技艺让人们迷失在音乐的海洋,优美的旋律、夸张的情节、电影特技的运用将1900的琴技烘托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将1900的形象刻画得深刻动人。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音乐是表达情感的手段,比起语言,音乐更加深入人心。《海上钢琴师》是利用音乐来表现1900的情感变化的,用音乐来宣泄情绪、用音乐来追求自由,为了刻画一个自由勇敢的1900,他随性自由的个性、崇尚内心情感的行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推动剧情发展——电影音乐的目标

电影的时间是有限的、篇幅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及时间内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及情节浓缩完整地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通常的方法是在电影中加入音乐元素,因为电影音乐具有补充说明画面的效果,它的出现可以代替长篇大论的语言介绍。对于故事情节较长、人物关系较复杂的对话或场景,可使用电影音乐来代替,音乐和画面的结合可以将情节浓缩起来,因此,电影音乐又具有“音乐蒙太奇”的功能。尽管电影音乐是作为配乐出现,但它在影片中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它会引导观众情绪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符合人物的情绪变化,因此电影音乐可以诱导观众与人物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在《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中,只要有钢琴存在的地方就会有1900 的出现。在轮船的仓库里挤满了逃难的难民,他们衣衫褴褛,可当他们听到1900弹奏的音乐时,他们脸上都露出了陶醉的神情;当一位客人向1900表达他想听家乡音乐的想法时,1900只是稍微思考了一下就即兴弹出了一首带有客家特色的乐曲,灵动的音乐让客人们情不自禁起舞,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表情。尽管在相同的场景下,导演使用了不同风格的音乐演奏渲染出了不同的气氛,表现了不一样的剧情。

写人电影应该包含两个要素,生活和情感,情感无非就是亲情、友情和爱情,爱情作为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一直都受到人们的歌颂和赞扬。《海上钢琴师》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作为一个弃儿他失去了亲情,作为一个常年生活在游轮上的人他失去了友情,至于爱情也是一片空白。在导演的精心安排下,1900碰到了一位令他心动的女孩,他终于有了情感的波动。心虽乱,琴键上的手指依然稳健,温柔悸动的旋律透露着他的心事,时间仿佛被定格了,他希望时光永远停留在这一刻。即兴的旋律简单而明媚,它记录着1900纯洁的情感,它是一首爱的乐曲。旋律一声声响起,激起了少年内心悸动的涟漪,心动的感觉感染着观众,音乐作为1900的语言,把他内心的情感全方位地展现出来了。

四、渲染氛围——电影音乐的气质

配乐的抒情性在电影中的作用最为突出,另外它对人物情绪的表达、影片气氛的渲染、人物性格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人物内心的描写都有很大的影响。情节不同拍摄场景就不同,同时人物在情节中的情绪也完全不一样,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和思想转变,我们无法使用对白来表现,此时音乐就是最好的语言,它可以将语言和动作都无法表达的内容细腻地表现出来,由此可见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性。对于《海上钢琴师》的拍摄方法,导演使用了倒叙的方式,借助主人公的知己马克思的回忆来引入剧情。马克思在一个静谧的晚上,孤单而伤感地吹着小号,低沉、优美的旋律勾起了马克思对过去的回忆,悲凉的背景音乐为影片蒙上了一片淡淡的忧伤,哀怨的情绪在人们心里蒙上了一层灰色的影子。随着马克思回忆的深入,旋律伴随着钢琴的演奏慢慢进入了观众的内心,电影音乐的造势气氛让观众与人物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电影音乐的应用补充了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在抒感的同时也让影片内容变得丰富。在马克思的劝说下,1900终于鼓起勇气准备下船去追求自己的爱情,随着他一步步靠近陆地,他开始觉得茫然无措,终于他停下来,将礼帽扔向了大海,礼帽在镜头下不停地旋转着,随着波浪直至消失,消失的礼帽就像1900的决定,他决心永远留在海上。此时背景音乐是缓慢低沉的,将主人公内心踌躇、犹豫不决的情感表现了出来,而当1900做完决定,踏上轮船后,背景音乐又有了新的切换。托纳托雷导演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他会注重电影的细节方面,他用简洁的叙述方式渲染了电影氛围,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色彩。

五、结 语

短短两个小时的电影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音乐与画面的融合将电影情节推向了高潮,演员的精湛技巧将我们带回了那个久远的时代,让我们感受别样的生活。电影音乐贯穿了整部影片,让《海上钢琴师》成为一部音乐艺术片,导演发挥了音乐的不同作用将1900的随性自由的个性由不同风格的旋律呈现出来。随性的爵士音符随处可见,出彩的配乐细致优雅,特别是表达爱情的那首即兴曲,温婉细腻如喁喁私语,让人不得不承认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崔芸.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音乐漫谈[J].飞天,2010(22).

[2] 喻晓兰.试析《海上钢琴师》的音乐运用对影片所反映主题的思考[J].电影文学,2011(16).

[3] 张阳.钢琴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灵性呈现——以《海上钢琴师》《钢琴课》等为例[J].小说评论,2011(Z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6

时间追溯至1998年《海上钢琴师》面世,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关于主角1900的传奇故事,这名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从未踏足陆地一步,自始至终一直生活在一艘豪华游轮上。电影以钢琴音乐为主线,将观众带入主角的内心世界,去感受钢琴、大海、陆地、爱情、友情以及孤独相伴的天才交织成缕。

这部极为震撼人心的电影,曾被定义为音乐片以及荒诞片。主角1900曾是一名被抛弃在“维珍尼亚”号这艘往返于英国与美国之间的大型客轮的弃婴,被好心的船工乔尼从“维珍尼亚”号客轮头等舱的钢琴上发现,并独自抚养。由于当时发现的时候正是1900年,所以这名弃婴就唤作“1900”了。后来好心的船工乔尼意外身亡,1900就终生生活在了船上。一个偶然的机会,1900发现了自己有惊人的钢琴天赋,并从此成为“维珍尼亚”号客轮上的钢琴演奏师。他高超的演技以及即兴演奏的风格深深吸引了船上的游客,更让人咋舌的是这位少年并没有经过任何人的指导,完全靠天生异禀从开始接触钢琴其演奏技巧就是炉火纯青。

其实主角1900一生当中有很多机会离开客轮,去陆地上生活。但是即使是有人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听到他的声音而为1900录制唱片的时候,主角1900却因为不想和音乐分离而放弃了这个大好机会,抢回了母带。当遇到有黑人音乐师向他挑战的时候,1900以惊人的技巧和乐感赢得了比赛,震撼了所以船上的游客。当遇见了让自己心动的女孩的时候,他愿意以自己唯一的母带作为礼物依此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但是却阴差阳错地错失了机遇,1900也曾经独自想过为了爱情而放弃船上的生活,但终究因怕迷失在无穷无尽的城市生活当中而放弃了下船的机会,即使在最后一刻“维珍尼亚”号被炸毁的时候,1900依然坚持在船上,并葬身于此结束了传奇的鲜为人知的一生。

《海上钢琴师》跟大多数欧美片也类似,整部电影充满了暗示。 《海上钢琴师》最主要的暗示就是主角1900这名孤儿,他出生在船上,因而能够在别人晕船而东倒西歪的时候,他却可以在“维珍尼亚”号客轮上闲庭信步,他一生未下过船,但却是天生的钢琴大师。虽然主角的身世凄凉但是1900却用他的钢琴征服了客轮上所有的人。即使是为了深爱的女人,也没有踏足陆地而选择与客轮共存亡。导演就是要通过对于1900一次次的选择而向观众暗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的一生当中要经历无数次选择,每一个微小的选择都有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海上钢琴师》中永远地选择留在船上,而不离开他的“世界”,虽然遇见了人生当中唯一的一次恋爱,但是1900仍无法放下他的心结,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所有的人都恨不得将他推下船去,而他却认为,陆地没有尽头,让他产生恐惧感,而钢琴在他眼里却是有尽头的,让他能感觉安逸。这就是导演的高明之处,通过对主人公1900的选择刻画,向观众表达出了导演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也正是导演表达旋律美与艺术美的特殊方式。

众所周知,《海上钢琴师》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这部影片的艺术美,无论是演员的精彩演绎,还是导演的巧妙拍摄,亦或是音乐的丰富经典,无不体现出该电影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在电影当中还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导演通过对客轮上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刻画,巧妙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再通过精心的场景和道具的布置来表达电影的主题,将电影中的这种艺术美不断物质化,以便于观众们去理解和感受。而当艺术创作的时候,一些强烈的主观因素往往会被隐藏起来,正如这部电影中的主题就是通过主人公1900的纯洁晶莹剔透的性格来表达出来的,这也正是导演的理想性格,导演通过“维珍尼亚”号这一特别的环境来创造一个适合主人公生存的环境,而最终当“维珍尼亚”号客轮毁灭以及主人公死去的时候,也无情地揭示了这个残酷的社会以及导演对这样的社会的憎恶。

艺术就是来源于生活,每部电影都通过它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导演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当我们欣赏《海上钢琴师》的时候,我们也不难联想到这个现实社会的真善美以及假恶丑,而与此同时整个影片当中的美和丑并不能像现实当中,同一个人可以体现美和丑,而一般电影当中的人物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所以的丑恶都是用来衬托善美的。电影当中表现出来与主人公1900完全不同价值观的人物形象都可以说是丑恶的,但也恰恰是这些假恶丑才更衬托出主人公的纯洁,这样也更好地展现出了整个《海上钢琴师》的艺术美。虽然主人公的死亡以及他并未踏足陆地这些事情都是不怎么完美的,但是这也正好揭示出现实当中并没有完美的事情。主人公的传奇一生始于“维珍尼亚”号又终于“维珍尼亚”号,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了艺术的纯粹性和永久性,而导演通过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传达了其价值观,手法传神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