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培训保险总结范例6篇

新人培训保险总结

新人培训保险总结范文1

2005年11月,保监会派员访问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澳大利亚保险集团公司、澳大利亚OAMPS保险经纪公司等机构,重点考察了保险市场发展状况以及保险职业教育培训情况。

一、澳大利亚保险市场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一)保险市场基本情况。截至2004年底,澳大利亚共有人口2020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043亿澳元(1澳元约合人民币5.8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近4万澳元。澳大利亚保险业比较发达。2004年,全国保费收入为558亿澳元,世界排名第12位;保险密度2762澳元,排名第14位;保险深度8.03%,排名第17位。

寿险市场。截至2004年12月31日,澳大利亚共有37家寿险公司,管理的资产约为2077亿澳元,保费收入为350亿澳元。养老金业务占寿险公司资产的87%,占寿险总保费的86%,其他份额为普通业务。约26%的养老金资产是以寿险保单形式持有的。趸交业务占寿险保费的80%,其中大部分为与养老金相关的产品。银行控股的寿险公司占寿险总资产的40%,新单业务保费的45%,总保费的43%。外资寿险公司占总保费的31%。

财产险市场。截至2005年6月30日,澳大利亚共有财产保险公司133家,净保费收入为211亿澳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财险市场净损失率为62%,比上年同期增长58%。净承保综合赔付率为86%。税后净利润为51亿澳元。财产险公司总资产为801亿澳元,总负债为560亿澳元,净资产为 241亿澳元。

(二)保险市场主要特点。

一是保险市场集中度高。少数保险公司通过购并和重组,实现集团化经营,占据保险市场大部分份额。截至2004年底,前3大保险集团占寿险保费收入的58%,前10大保险集团更是高达90%。截至2005年6月,澳大利亚前5大保险集团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70%,投资收入的67%,总资产的63%。

二是保险产品多样化,非传统型产品比重高。澳大利亚社会福利水平高,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压力较小,因此在保险需求上对传统产品需求较少,而对投资理财类产品需求广泛。截至2004年底,澳大利亚的寿险保费中,投资类产品占73.4%(其中投资连结产品为60%,投资型分配年金为7%,投资连结账户型产品占6.4%),风险型保费占12.7%,其他类型年金占11.4%,传统型产品约占2%,非投连型分配年金占0.5%。

三是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澳大利亚有保险经纪公司500多家。保险经纪公司不仅提供保险销售服务,而且具有开发保险产品、提供保费融资的功能。保险经纪公司积极开发产品、进行保费融资,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澳大利亚法律不禁止保险人投资保险经纪公司,但保险人向保险经纪公司的投资超过14.9%时,应向监管机关报告。不过目前在澳大利亚由保险人全资拥有的保险经纪公司很少,主要是因为此类保险经纪人的身份很难得到其他保险公司的认同。

四是监管部门重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澳大利亚保险监管部门除对强制性险种的手续费率有规定外,如雇员赔偿保险的手续费率为5%,汽车意外伤害保险的手续费率为10%,对其他险种的手续费率没有限制,完全由市场调节,税务部门允许手续费全部进成本。市场竞争使各家保险公司的手续费率大体相当,如车险手续费率总体水平为15%左右。同时,保险消费者有权了解保险公司支付的手续费高低,消费者的监督使保险交易保持了较高的透明度。

五是购并和重组是保险企业扩张的有效途径。IAG是目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财产险集团,旗下共有7个子公司,但70年前该公司只是一个向道路救援服务会员提供汽车保险的互助社。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一系列收购和重组,IAG发展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公司。

六是保险行业协会发挥了较大作用。澳大利亚最大的非寿险保险行业协会——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共有58家会员,会员业务占行业的90%以上。该理事会在维护会员利益和为政府分忧解难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在过去费率统一时,主要协调各家保险公司之间的利益。费率放开后,主要代表行业与政府监管部门协调有关政策。

二、澳大利亚保险职业教育与培训

澳大利亚的保险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是由保险协会或学会组织推动的。澳大利亚主要有四家保险行业组织,即: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投资和金融服务协会、全国保险中介人协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这里重点介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ANZIIIF,以下简称澳新学会)。

澳新学会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首屈一指的保险教育和培训机构,实施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学位授予培训计划和会员资格考试制度。该学会于2000年在澳大利亚保险学会和新西兰保险学会基础上合并而成,目前有合格会员11794名,在各州和领地的首府所在地(包括在新西兰)都设有分支机构办公室。

澳新学会授予学位的保险培训计划。包括非寿险、寿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财务规划。其毕业生可以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些大学申请修读本科、硕士和 MBA课程。此外,澳新学会还设计了“继续职业发展计划”,所有会员可以自愿选修。澳新学会各分支机构每年为会员进行职业培训和组织社会活动超过200次。此外,学会确立了保险业员工需要的核心能力标准,促使其他提供保险教育的机构据此重新规划教育和培训方案,并且设计了相应的评估方案以确定员工是否符合这些标准。

澳新学会的保险学会会员资格考试制度。澳新学会开办的会员资格考试是为保险、金融界人士开办的一种专业考试。该项资格考试分为财产保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和人寿保险四大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财产保险准会员考试课程包括服务消费者、保险法与监管、保险产品、核保引论、理赔。保险经纪准会员考试包括经纪环境、风险管理与经纪人、管理经纪业务、经纪程序与实务、管理客户服务。损失理算会员考试包括损失理算原理和实务、理算协调、准备损失理算报告、财产保险损失理算、意外险损失理算、组织管理6门必修课和其他2门选修课。人寿保险准会员考试包括人寿保险核保、应用人寿保险法、精算基础与报告、人寿保险营销原理与实务、营销组织、退休金保单与实务引论。

三、启示与建议

(一)集团化经营必须注重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建设。集团化要达到高效率,其前提条件是集团公司拥有强有力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目前,我国共有6家保险集团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的规模效应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尤其是在加强保险公司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今后,应将保险公司集团化综合经营与加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发挥集团化经营的优势,尽快形成一批公司治理富有效率、内部控制严密、竞争力强的保险企业集团。

(二)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培养保险人才、促进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澳新学会的发展历程显示了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还刚刚起步,尽管已经存在一些保险职业培训机构,但大都实力较弱,没有形成市场品牌。应借鉴国外保险职业教育和培训经验,立足于国内保险业发展实际,采取“监管部门推动、行业组织主办、保险公司参与”的模式,密切联系市场,积极引进和开发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议建立全国性的保险考试培训中心,负责对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知识的培训。

(三)保险经营应因地制宜,适时拓展业务领域。和澳大利亚相比,我国保险需求呈现多层次、差异大的特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部分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居民对理财类保险产品需求较大;而广大农村地区则对传统型的低保费、高保障的风险型保险产品需求较大。同时,随着社会养老、医疗制度的改革,城镇居民对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我国保险企业在开发保险产品和制定市场开拓战略时,应找准市场切入点,没有必要盲目跟风,丧失经营特色。

(四)大力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社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发展保险中介有利于提高保险资源的配置效率。建议推进保险公司专业化、社会化经营,支持和发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允许保险经纪公司开发和设计保险新产品,提供保费融资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保险和保险公估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引进资金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经营记录良好的外资保险和公估机构,促进保险中介市场的专业化水平;完善保险专业中介从业人员的持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尝试建立“保险经纪师”、“保险公估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新人培训保险总结范文2

关键词:保险培训;培训评估;评估目的;效果评估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278-011.保险业现状及保险培训在企业中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前基本上是外资垄断中国保险市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之后的几十年,整个保险业经历从萎缩到复苏,直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保险业将进入全球竞争时代。

激烈的竞争伴随着员工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更高追求和渴望,培训有益于员工潜能的激发,在企业发展中也变得尤为重要。

1.1现代社会职业的竞争性和流动性的增强使员工认识到,只有不断更新和补充知识,才能赢得一份满意的职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

1.2保险培训是员工对企业的一项基本要求,越来越多的员工在选择一家企业时,不仅仅考虑眼前的薪金报酬,还非常看重这家企业的员工培训制度和机会。

1.3员工的潜能需要企业通过培训来发掘,员工的隐性知识迅速转化成企业共享的知识,而培训是这一转化过程的有力手段。

因此,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其成败也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

2.专业保险培训机构培训评估体系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保险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保险培训机构培训评估体系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广泛研讨的重大课题。当前很多企业,存在只重视培训,忽视培训效果评估的现象,导致培训没有达到预期成效,因此在培训机制建立并实施之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保险培训评估,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满足员工个人需求的培训机制,提升员工的整体能力,促建企业的长期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从培训前期评估和培训后期评估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2.1培训前期评估。培训者必须对培训的目的和内容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培训规划一般需要在每项培训前3个月开始进行,并成立一个培训项目小组,协调培训中的各项工作安排,把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确保培训如期圆满地进行。

通常情况下,培训者创建一个培训班需要三个过程:

2.1.1培训班前期的需求调查,确定举办一个培训班的必要性;

2.1.2培训班的前期准备,比如说培训内容的确定,具体包括:培训参加人员、培训课程、培训讲师及场地等的确定;

2.1.3培训班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培训方式方法、教师、教材和参加人员、经费、时间等都须统筹计划运作。

2.2 培训后期评估。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活动进行全面评估,对培训结果进行衡量,是整个评估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需要提出的是,培训后期评估作为培训总结的一个方面往往会被忽略其重要性。这里也是笔者阐述的重点。

通常情况下,培训后期评估,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角色进行:

2.2.1从保险公司主办方进行评估。主办方评估又主要采取以下2种方式:

(1)培训结束以后对培训者的现场打分评价,对于一个周期比较长的培训班,打分者对于授课老师印象已经模糊甚至可能混淆。个人建议可以在授课前将老师的资料发放到每位参训人员手中,该堂课程结束及时对授课老师打分评价,及时反馈给授课老师,达到以评促进的效果。

(2)从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对象的考试进行评估。个人认为这个方式有利有弊。应试教育在中国已持续多年,国家也是看到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所以在倡导素质教育。培训学员不是奔着学东西来参加培训而是抱着通过考试的心态在学习,学员上课不听讲,只看复习资料应付考试,这样根本达不到培训效果。对于保险技能型的培训,个人认为,训后通关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个只是针对讲师或者说销售一线的人员来说。训后通关属于实战模拟,对于市场上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攻克或者解答。学员的培训总结也有助于主办方对此次培训效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从而确定是否达到培训目的。

2.2.2从保险公司协办方进行评估。主要从培训教学服务,客房服务以及餐饮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培训教学服务包括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客房服务包括服务态度及质量,客房环境卫生;餐饮服务包括菜式、品种搭配是否合理,饭菜口味满意度,餐饮卫生情况等。这对提高协办方的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2.2.3从学员方面进行评估。对于保险培训评估分析,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效果"二字:培训理论知识转换效果、培训技能转换效果、培训后工作效率提高比率。首先,培训理论知识转换效果,保险培训属于成人培训,成人培训有时间短,专业性强,达到效果快三个特点。来我院进行保险理论知识学习的学员,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保险基层销售人员,这一类其实是最不容忽视理论知识培训的人员。最开始的保险销售对于销售人员没有任何的要求,从而导致保险市场混乱,销售误导严重等问题。通过保险理论知识的学习,塑造保险职业经理人的形象,更能体现出销售人员的职业性以及专业性,从而提升整个保险行业的形象和地位。二是保险管理人员,这一类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起到树立公司为学习型企业的形象,更准确的把握市场前进的方向,监管政策的导向。其次,培训技能转换效果,保险销售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销售过程中,正确把握客户心理,带给客户最大的保障这才是一个具有技能型的销售人才。最后是,培训后工作效率提高比率,也是我们举办培训班的最终目的。通过培训可塑造职业经理人的形象,体现销售人员的职业性以提升整个行业的形象更准确的把握市场前进的方向。

新人培训保险总结范文3

1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越来愈大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2009年11月将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项目由原来的五类扩展到十类。除了原来规定的职介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项目可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外,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包括用于创业培训、初次创业补贴、创业租金补贴、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创业型城市创建等)、创业见习(实训)生活补助、公共就业服务基层平台信息网络建设和公共实训基地的能力建设,也可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此外,为了促进更多的困难人员就业,江苏省将岗位补贴范围扩大到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各类用人单位,并加大对企业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稳岗补贴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的同时,支持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对开展职工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给予相应补贴。

2保险基金支出项目越来越细化以浙江省为例,2003年,浙江省颁布了《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2003浙人大第3号),根据该条例有关建立失业保险省级调剂金制度的法规,省政府颁布了《浙江省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管理暂行办法(》浙劳社就〔2003〕222号),对浙江省失业保险省级调剂金制度的具体运作做了明确的规定。其中,以杭州市的做法最具有代表性和规范性。杭州市的失业保险基金扩大支出主要用于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以下项目:职业培训补贴,包括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包括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企业稳定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社会保险补贴、用人单位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城镇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一次性社会保险补贴、城乡登记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创业社会保险补贴、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包括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补助和困难企业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具体在操作过程中,一是对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连续两年履行缴费义务,积极采取措施开展稳定就业工作、劳动关系稳定,上年度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人数(自然减员及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除外)少于单位上年度平均参保人数3%的、1000人以下的企业给予稳定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稳定就业社会保险补贴1年内只能享受1次,且不得与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同时享受。二是对符合条件的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在与家政服务员签订劳动合同期限内,可按企业当年实际缴纳的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给予全额补贴。三是对用人单位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四是经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批准后,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经费可适当用于补充小额贷款担保基金。

3就业服务内容和主体多样化如北京市的失业保险金用途,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巡视员任建新在记者采访中作了介绍,除了保障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给予本人失业保险待遇之外,还创新了一系列的促进就业政策。比如,对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即“40/50”人员(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的失业人员)、长期失业人员(失业一年以上)、残疾人、低保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可以申请享受岗位补贴。还有一种补贴是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可以享受三至五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政府还鼓励认定的培训机构为失业人员开展职业培训的给予培训补贴,平均每人每年550元(培训一次,下同)。如果失业人员有创业意向,可以免费参加创业培训,给予培训机构每人每年1329元的补贴。对于就业特困人员也有托底安置的办法,北京市在每个街道都成立了公益性的就业组织,对安置就业特困人员给予专项补贴。另外,为鼓励职介机构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也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4建立就业专项资金,注重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安徽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精神,经安徽省政府同意,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财政厅制定出台了《关于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使用管理的补充通知》,于2014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两项补贴资金的支付对象由单纯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扩大到可统筹用于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五类失业人员。二是提高两项补贴资金支付标准。三是提升两项补贴资金使用效益。失业保险基金中两项补贴资金与就业专项资金实行统筹安排,分项目支出。

5因地制宜稳定就业河南省的产能过剩和环境问题都是比较严重的,因此,河南省在对失业保险金的使用用途探索中,主要从解决以上问题的角度进行了尝试。为做好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和治理大气污染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暂时性困难,稳定就业岗位,省政府于2013年10月出台了《关于使用失业保险金援企稳岗的意见》。《意见》指出,对因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经营受到影响、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连续缴费一年以上且无欠缴并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岗位、无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稳定岗位补贴,具体包括转岗培训补助、岗位补助和社会保险补助。转岗培训补助指在本企业内对职工开展转岗培训,培训合格且在新岗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每人最高不超过2200元的转岗培训补助。岗位补助和社会保险补助指的是对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岗位的企业,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岗位补助或社会保险补助。岗位补助和社会保险补助人数按照最高不超过企业实际参加失业保险人数的50%计算,补助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社会保险补助最高以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缴费基数为标准计算。其他一些未列入试点的部分省市也开始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适度扩大了支出范围,有效缓解了基金结余虚高和参保人员待遇差的矛盾。如湖南省于2012年将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扩大到岗位补贴、转岗培训补贴、预防失业与失业人员服务费用支出,基金支出范围总额控制在上年度基金收入的20%以内;湖北、陕西等省份将对用人单位发放的稳岗补贴标准提高到该单位上年度失业保险缴费额的40%;甘肃省通过合理运用失业保险基金完善失业人员尽快就业政策、医疗保险政策、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政策等。

二、我国失业保险基金功能拓展的问题

12012年底,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已达2930亿元,而据相关统计年鉴数字显示,2001-2012年失业保险受益人数量曲线呈抛物线状,2004年领取失业金人数创下历史最高,之后连年走低,2012年数据显示,领取失业金的人数为207万。这些数据是否意味着我国失业率也在大幅下降呢?根据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显示,同期城镇登记失业率曲线呈上扬态势,两条曲线走势明显相反,形成一个“剪刀口”现象,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对于现收现支的失业保险基金,如果结余高速增长,则偏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也会让人们对失业保险基金作用的发挥产生质疑。

2政策实施的问题首先,基金支出范围虽然扩大了,但是具体操作时,由于设定了一些条条框框,如在实施促进就业的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时,符合条件的企业较少,很多需要补助的企业被各种限制条件挡在补助对象之外,政策上的优惠无法让真正需要的企业受益。其次,失业保险和就业服务没能有效衔接。如德国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时候,必须同时接受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就业服务。而我国却没能在法律上把失业保险基金与促进就业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第三,功能拓展的实施主体欠缺,失业基金援助对象的甄别以及就业服务质量的提高就会大打折扣。2010年,我国就业人数76105万人(约7.6亿),就业训练中心3192个,就业训练人数8179266人(约818万),民办职业培训机构20144个,培训人数115565951人(约1.16亿),职业技能鉴定机构9803个,全年完成鉴定考核人数16575457人(约1658万)。第四,资源整合效率低下,就业扶持资金与失业保险基金在支出项目上重合,项目资金重复利用情况也比较严重。

3失业保险基金的就业促进功能较弱我国用于促进就业的失业保险金比例较低,1996年以来,用于发放失业保险金的支出占失业保险金总支出的比例逐年递增,1996年为50.92%,1999年为65.68%,2000年为78.58%。2001年为78.98%。2001年,用于促进就业方面的投入只占失业保险金总支出的10%左右,2004年,上海、北京等地最高为16%左右,大部分地区不到10%,甚至不足5%。4试点省份的功能拓展绩效有待评估从2006年开始,东部7省(市)进行了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试点工作。从各地经验来看,也确实在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上有了很多创新,但至今却还没有看到绩效评估结果。而且,试点一直仅仅局限在7个省(市),其他省份也在积极探索一些好的做法,但由于不是试点省份和地区,步子不敢迈得太大,束缚了其他省份的手脚。所以,应及时对试点省份的试点状况进行绩效评估,弄清问题和成绩,为试点的全面铺开提供基础保证。

三、推动我国失业保险基金发挥更大效益的对策建议

1更新理念、创新制度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预防失业和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是失业保险的三大基本功能,基本保障被认为是消极保障,而预防失业和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被称为积极保障。现在许多国家认同把消极的失业保险理念变为积极的就业理念,把事后补救变为积极的事前预防,更加重视预防失业和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英国在1996年把失业保险制度变成求职者津贴制度,日本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以1947年《失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的。1974年《,雇用保险法》取代了原来的《失业保险法》,以“雇用保险”替代了“失业保险”,开始从消极的失业政策向积极的就业政策转变,1979年又经修改,制度结构与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雇用保险制度由保障基本生活与促进就业两部分构成,在对失业者进行生活安置的基础上,强化了调整雇用状态,扩大雇用机会,促进劳动能力的开发与提高,增进与改善劳动者福利等功能。我国也应把失业与就业的资源整合起来,合理衔接两个制度,从消极保障政策向积极保障政策转变。

2均衡失业保险基金在失业保险和就业援助服务上的支出比重我国目前就业援助服务发展严重滞后失业保险发展,表现在失业保险基金总支出中用于积极保障的支出比例太低,用于消极保障的支出比例太大。大部分省份用于就业援助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在10%以下。在OECD的32个国家中,有17个国家消极保障措施的基金支出比例是在60%到78%之间;有9个国家在60%到50%之间;有6个国家用于消极保障的基金支出比例在50%以下,分别是智利、日本、墨西哥、波兰、瑞典和英国,主要比例集中在40%多。墨西哥比较特殊,墨西哥将所有的失业保险基金全部用于公共就业服务、培训、就业激励,在消极保障措施方面的支出为零。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有步骤地提高失业保险基金对就业援助的比重。

3大力拓展就业援助功能毋庸置疑,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向就业援助方面倾斜的趋势是整个世界的共识。这一政策价值取向可以通过政策的创新和财政预算的支持来实现,但是,要想让失业保险基金对就业援助的基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并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需要好的就业援助机制来支撑。我国各地出台了一系列功能拓展措施,但没有好的渠道和手段,并配套相关的实施措施和监督机制,好的制度也就无法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首先,丰富援助内容,细化援助方案。我国各地的援助内容已经很多样了,但是,还需要更加细化才能达到更好的援助效果。例如,美国就业援助内容细化到个人就业计划开发;英国把失业对象分类得非常细致,按照失业时间,细化到失业3个月劳动者的就业方案,失业6个月劳动者的就业方案。其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使就业援助主体多元化。美国就业援助主体有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民间非营利服务机构、政府与民间合作的服务机构以及社区就业服务中心;英国也是同时有政府、私人和志愿组织提供就业援助服务;德国政府更注重借助市场的力量来完成就业政策研究和就业培训、职业介绍、临时岗位提供等。我国政府就业援助机构比较多,但民间力量发挥得不足。可以参考国际经验,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让民间组织和市场发挥更大作用。第三,重视就业培训。德国的就业培训不仅采取企业内部技术培训,同时还与职业技术学校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如发放“培训券”,让失业者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我国就业培训内容比较模式化,也没能做到有的放矢,建议对不同对象采取差异化培训。另外,美国的“一站式就业服务”理念,英国的“一对一”就业顾问式服务模式也值得我国借鉴。我国社区就业服务还有很大潜力可挖,积极发挥社区的平台作用,让劳动力的需求资源和供给资源在这里无缝对接,让所有有就业愿望的人都能如愿以偿。

新人培训保险总结范文4

对话嘉宾

覃旭VS赵守兵

T=覃旭

Z=赵守兵

第一道坎

重视动力系统:发自口头还是内心?

T:现在保险公司对培训员工明显重视了,培训周期短,培训办得越来越多,培训中心也越来越气派。所以说看一个保险公司成长潜力从培训中心的状况也可以略知一二。实际上,培训中心就是促进保险公司业绩增长的加速器。

Z:对,这个加速器的作用不可以低估。出于市场竞争压力,现在保险公司对培训都是非常的重视,重视的程度与前几年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刚开始的时候,很有限的支持。现在是兵马未动,培训先行,

T:是一个有趣的过程,我们从一些具体公司的培训实践来看看这个变化吧。

Z:8年前,我在一个知名保险公司的山东二级机构工作。当时公司寿险个人业务培训中心,更多的就是一个壳,既无培训也无中心模样。现在稍微有点规模的保险公司哪家不是尽力完善自己的培训体系?哪家的培训中心的培训设施不全?就是新设立公司的管理层也是高度认同培训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培训学习是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提高人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升业绩的有效手段。

遗憾的是,现在还有一些新设立的公司因为股东求利心切,业绩压力大,管理者被逼只能一双眼睛只是盯着业绩,哪里看得到业绩倍增的动力系统的建设?何谈培训的环境和气氛呢?

T:其实最需要重视培训的还是新设立的公司,作为后起之秀,没有品牌知名度,薪金也不是诱人制胜妙计。培训既是保险公司吸引人才的亮点,也是公司提升业绩的助推器。如果不着力发掘自己的亮点,增员的这道坎,足以让新公司被动不已。

以前在保险业找高端人才,不易,所以就有了猎头之职,现在中层管理人员也是业内稀缺资源!这是不可回避的现状。因此加快培养人才、抓紧培训就成为保险公司的头等大事。

几年前,培训是整个行业的短板,问题至今依然存在,只不过有的公司培训渐成系统,有的还是初级阶段。在新设立的公司里,缺乏专业讲师,更缺乏培训教材,培训谈不上系统,当然也就没有什么体系。现在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Z:新公司要善于借,尤其要明白借水养鱼之道。“借!”是可行之道,哪怕是付点利息也可以!

一是借当地大学里的老师。大学教授虽不长于实战,讲讲公关和销售方面的理论还是在行的,讲授销售实战方面的课程,不及保险公司的实战高手。我们当时在保险公司就有过尝试。效果不错的。

二是借兄弟公司的力量,每个公司都有几个业绩、培训高手,关键要舍得投入,想法把这些人请来,为我所用,成功者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

三是借总部的力量。对于各地中支公司尤其如此,总部培训力量不弱,但是不容易为各地机构所用,要想办法。

四是借社会的专业培训力量。科学评估专业机构的水准及其课程,倘若对公司当时以及未来的业务有益,可力促合作。现在社会培训机构多,良莠不齐,所以还须评估鉴别。山东一个中支公司业务部经理对股票市场一直很有研究,他就把附近证券公司的一个不是很知名的分析师请来给他们上课,这个人并不是很有名气,但是的确很有实战经验,他的课程让很多人受益非浅。

五是借内部的培训力量。公司内部的管理员工、业务高手在实践中成长很快,就把舞台交给他们,让他们找到一种被重视的感觉,极大激发他们的激情,作为公司不但借外脑,而且还要借内脑。

这些招数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当年都实践过的,借梯上楼,借水养鱼,最终在培训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不但得到了总公司的嘉奖,而且声誉鹊起,系统内的兄弟公司也开始来“取经”了,包括遥远的贵州、云南、广西等地方的公司。

T:说道底,最管用的“经”是观念的开放,思维模式的求异,是我们不受框框束缚的标新立异。

第二道坎 培训课程:本土经验如何与国际接轨?

T:现在企业界在热谈国际化,在保险企业范畴里企业战略、管理流程基本实现了国际化了,大部分公司不惜重金力邀麦肯锡、波士顿世界名流打造自己的战略、流程。目前,在营销培训方面,有的与国际机构合作比较紧密,新公司还在关门办学,与外界包括国际机构合作处于初级阶段。

Z:我还是主张将视野放宽为好。还是十年前,我们就有过这样的尝试,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1998年春节过后,我在山东某公司任职,北京某公司发传真告知将于“五一”期间举办“突破性的人寿保险销售系统”课程,主讲是国际保险界名流马来西亚的吴学文先生。这次有机会能听到国际性讲师的课程,我们都很兴奋,尽管每张门票的价格高达980元,十年前980元这个价格还是很高的,公司领导还是决定去参加。

1998年5月初,首都到处洋溢着初夏的味道,天空高远而辽阔。我们40多名内外勤人员从山东赶到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聆听了2天的课程。与我同住的是时年已经56岁的老领导,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听完讲课兴奋得不行,直夸老吴不愧是国际级保险讲师,连续10年的马来西亚人寿保险全国销售冠军。

听国际名师的讲座是一种享受,大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和思路,获益良多。回山东后,有伙伴就说:这么好的课程,我们真希望有机会能去参加。

此时,“突破性的人寿保险销售系统”课程已经在山东业务员中间传播开来,大家渴望一睹大师风采的欲望也被调动起来了。

T:一个有益于营销的培训课程,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煽风点火”,在交流营销技巧之外描绘个人职业远景、调动业务员的工作热情。

Z:是的。我们发现国际名流讲课的魅力之后就开始想法创造给人培训的机会,还是十年前的1997年,我们是某杂志的订阅大户。但有条件:我们动员人购买杂志,价值不低于一个额度,杂志社需要给我们提供2天的免费课程。

T:这类合作是典型的多赢,保险公司、培训机构、媒体三方受益。

Z:当时我们已经达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没有了业绩的压力,正好需要为业务伙伴提供培训。另外,作为一家保险行业的专业媒体,它们带来的课程一定是全新的。其实我们也是算过成本了的,参加培训的学员有1000多人,即便是媒体不供图书,人均费用也不过30多元,这些最新版图书可以给我们的业务伙伴很多新鲜的资讯。

事实证明,我们的合作是成功的,台湾讲师提供的课程非常系统,深受业务伙伴的欢迎。杂志也拓展了业务伙伴的视野,成为了他们的资源宝库。

T:现在本土培训机构不说如雨后春笋也是蓬勃发展,许多课程也是很专业且到位。我观摩过保险人组训学校,那是一个专门培训保险公司组训的专业机构,实战型的讲师、科学的课程、系统的辅导深受保险公司欢迎。从这个角度讲他们的课程更受保险公司的专门岗位所爱。来自中国台湾

和新加坡的课程是否可以与本土如组训学校这样的机构互补?

Z:在10年前,我们本土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适应快速扩张,就需要借助培训机会给庞大的队伍传递一个坚定的从业信念,借助国际化的讲师,让他们了解保险业的国际化动态,开阔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国际化视野的培训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国际化的讲师带来的是一股清新的风气,可以帮助队伍学习到最先进的销售理念和知识。

现在我们本土经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量了,本土经验也是值得重视的,互补是很好的一种方式。作为企业来说,肯定希望以低廉的价格购买高品质的培训课程啊。

T:这就涉及到课程含金量及价格的问题。中国本土培训公司的收费相对而言要低廉,保险人组训学校这样的机构的培训可能是物超所值,但是也有许多本土培训机构还是师资不强。对保险公司而言,有实力的公司不会在意这点培训费,只要有效果有价值,付出相应的成本大家都是能够接受的。我们也希望组训学校这样的优秀本土培训机构大量涌现。在目前这样市场结构及竞争态势下,优秀的本土培训机构与国际培训机构还是可以互补的,保险公司可以各取所需。

第三道坎 挖角大潮里谁支付培训费?

T:现在中国经济一个热点就是在教育培训领域,培训市场规模巨大,仅算我们保险业的中低端培训市场规模就大得惊人。但是因圈子里一个挖角的怪现象,意味着对人培训的投入于保险公司而言就要面对一个成本风险管控的问题:动辄10万甚至几十万的培训费用,培训结束了,人也跑了,怎么办?

Z:十年前培训价格当然要低廉一些,但是也不少。我们当时与某顾问公司合作,为期两天的培训课收费高达10多万,倘若是包括场地租赁费用等加在一起,听起来很可怕。但是,我们还是决定办培训班。

费用来源有四:公司承担一些,营销部自行解决一点,业务人员掏一下自己的腰包,对兄弟单位来学的收费高一些。我们把开班地点设在了济南市人民大会堂,1800个坐席,我们有1000多位业务伙伴参加了,平均下来,花在每个人身上的费用不过100多元。“三合一”的策略,公司和个人各出一点的办法,引导队伍朝自我经营的方向发展,公司给予机会,提升益于个人。通过公司引导,解决了费用不足的问题。

对于这个“第一次”,我们对参加培训的员工也提出了要求,期望大家珍惜机会,树立公司形象、团队形象、个人形象。因此,培训执行过程中,外勤队伍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会场秩序异常安静。当时主持分公司工作的常务副总说,上千人的员工参加一个培训,比我们召开内勤工作会议时的秩序都要好!

T:高质量的培训课程极大地提升保险公司的形象,鼓舞了队伍的士气,提高了队伍的技能,应该说三合一的解决培训费用还是切实可行的策略。

Z:是的,更关键的是要把所学化为生产力,要产出。学了就用,活学活用。培训一结束。我们趁热打铁,就把吴先生提供的一份以服务为拜访借口的调研问卷印发使用,年底业绩再掀狂潮。

这也是我们在当地市场上第一次使用这份问卷的公司,自然在客户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当对手醒悟过来,也照猫画虎使用时,有的客户说:我们以前好象见过,填写过。

总公司的领导闻之,更是目瞪口呆,因为那时候,总公司举办个培训班,预算费用也不过几千元而已。

第四道坎 如何打造特色讲师团

T:既要善假于物,大胆借用社会培训力量和国际培训机构的讲师,作为志在百年的保险公司更要打造自己的培训体系,现在各保险公司重视培训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精选并栽培自己的培训讲师,但是地方机构的培训还是需要解决一个自己的师资问题。

Z:需要分支机构从自己的精英里挑选栽培。尤其地方机构这个问题是需要创新解决的。十年前,我在山东一个分支机构工作,作为一家地市级的分支机构,当时培训部有5个员工,与现在的多数机构比较,编制是够多的了,但是相对于3000人左右的营销团队,这个规模又显得太少了。

单靠规范化的课程,按部就班地培训,不但速度慢,而且业务伙伴也缺乏实战性。领袖说过:一切都要依靠群众。所以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营销团队里,团队中卧虎藏龙,业务高手各有各的独门利器。如果能依靠他们,不但能加快培训的步伐,还能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使团队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很快就组建富有实战特色的讲师队伍,有不会讲标准普通话的长者,也有不会制作幻灯片的妇女,还有缺失理论的中年人。但他们个个身手不凡,展业各有千秋,如《水浒》里的一百单八将:有少儿单大王,有3个月达成240多件保单的“战神”,还有紧盯企业家口袋的“大单高手”……

他们的现身说法却立竿见影,有着独特的效果。

培训就是要看结果,耍把式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是浪费钱财和时间而己。

由于我们举办的培训次数多、质量高,一直走在系统的前列,于是许多兄弟公司就提出要派人来参加学习。我们是热情欢迎。同时我们采取了适当收费的措施,他们也乐意。

就这样,我们一直引领并主导着全省兄弟公司乃至全系统的培训,几乎成为了全省的培训中心和基地了。

T:眼下一些公司选讲师的标准中有一个共同点:除了业绩、表达能力外,强调学历。

Z:关于培训师的培养,还是要选实战性的种子,纸上谈兵的培训不会有好的效果。

1998年3月,我们开始着手组建培训部门,打造自己的讲师队伍。本着起点高、有实战经验的原则,公司在当地报纸上刊发了招聘广告,要求是大专以上学历,35岁以下,当时,应聘者多达上百人。

我们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要成为讲师,前提是在3个月的试用期内,业绩必须完成规定保费。

当时,有人怀疑选拔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如果不能在市场上真刀真枪的干一段时间,体验体验“死亡”的滋味,这样的讲师肯定是个纸上谈兵的秀才,华而不实。

新人培训保险总结范文5

增强企业吸引力。主要是采取两条措施,扶持小微企业吸纳大学毕业生。一是社保补贴政策。对小微企业新招用2015年度高校毕业生,在2015年底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小微企业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包括企业为年度高校毕业生缴交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不包含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以及单位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用。以一家小微企业招用年度高校毕业生1人、年工资3万元计算,企业应缴纳三项社会保险费相当于员工工资总额的28%,可享受约8400元社保补贴。二是小企业贴息贷款政策。对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符合小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含高校毕业生在内五类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可申请总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贴息标准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如职工人数达不到上述规定条件的,按人均2万元的额度等。该政策贷款贴息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以一个小微企业申请200万元贴息贷款计算,贷款基准利率6.0%;该企业可享受200万元×6%×50%×2=12万元的财政贷款贴息。

调动毕业生积极性。主要是免征高校毕业生在小微企业就业的档案保管费,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其档案可由当地市、县一级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保管,并提供包括档案传递、查(借)阅、出具证明、政审(考察)、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等免费服务。

提升岗位适应性。主要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保障企业用工质量,促进增强大学生岗位适应性,促进大学生人才与岗位有效结合,提高用工质量。一是岗前培训。对企业新录用高校毕业生等相关人员,并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由企业培训机构或委托定点培训机构实施技能培训的,可申请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培训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培训费用的50%,人均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300元。各地还可根据当地物价水平适当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技能培训。二是岗位提升培训。小微企业制订培训计划,依法提取职工培训经费,组织本企业职工(含大学生)参加规定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可按规定享受培训经费直补企业政策。标准为:初级工(五级)按每人400元补贴;中级工(四级)按每人700元补贴;高级工(三级)按每人1000元补贴;技师(二级)按每人1600元补贴。高级技师(一级)按每人2000元补贴。从当前看,这一举措有利于引导企业建立职工技能提升上升通道,推动大学生将通识性的素质教育向针对性的岗位技能转换,适应企业加快发展需要;从长远看,这是实施人力资源素质提升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打造福建现代产业工人队伍,适应加快发展的新常态。

新人培训保险总结范文6

(一) 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

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及内部具体环境的情况,进行XX年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编制了总部组织架构图、定岗定编、薪酬方案。初审各项目公司组织架构、定岗定编、薪酬方案。

(二) 招聘与录用工作

1. XX年采用的网络招聘渠道收集人员信息、发掘人才、建立人力资源库。2. 严格遵照公司“招聘与配置管理制度”,根据各部门人员需求计划,每月初填报“人员招聘计划表”,经执行总厂批准后开展招聘工作。

(三) 培训管理

为做好公司的培训工作,促进公司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满足公司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公司下发了《培训与开发管理办法》。对培训规划与要求,以及培训体系的建立相应的安排。但是,各部门未提交培训需求计划,以至于公司未出台明确的XX年培训计划。

XX年开展的培训有:财务部参加成都市财政部组织的“会计从业继续教育”培训。此次培训按培训管理办法先提交外派培训申请,领导批示同意后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员工提交培训小结。

(四) 薪酬福利

薪酬、福利、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工作是人力资源的一项日常性工作。认真完成了以下工作任务:

1. 准确、及时的拟制每月工资表;

2. 每月在规定的时间内为员工申报社会保险、公积金等相关手续,共为21名员工办理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的新增、转移、续接等手续;

3. 每季度按时填写、汇总、上报《人力资源统计报表》;

(五) 劳动关系

1. 认真做好员工档案管理工作,做到员工档案一人一档,人事档案一事一档,并及时更新;

2. 做好公司员工入职、转正、晋升、调薪、调动、离职等相关手续的办理;

3. 做好公司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相关手续的办理。

二、在XX年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需改进:

(一)在新员工招聘选拔方面,还需加强学习相关面试技巧,以提高面试效率,降低用人风险。

(二)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使新员工更快融入公司氛围,熟悉公司工作流程,认同公司企业文化。

(三)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与储备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后续我们应多渠道、多方面发掘人才,既要有专业型、综合型人才储备,还要有管理型人才储备。根据企业人力需求,及时将合适的人才补入合适的岗位,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四)开拓创新能力不够强。在以后的工作当中,争取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将思维放的再开阔一些,积极进取、开阔创新。

三、XX年工作目标:

(一) 完善各岗位考核绩效指标,建立绩效二级考核体系。完善绩效结果使用,绩效改进机制。

(二) 对公司各职能岗位、职位进行职能分析,及时完善岗位说明书。

(三) 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及执行力的培训,管理人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培训,加大内部人才开发力度。

(四) 确保社保、公积金申报、停办的及时性、准确性。

(五) 确保人员进、出、调动等人事基础资料的及时更新,保持资料及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