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管理论文范例6篇

配送管理论文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1

随着O2O电商业务的不断发展,在城市内的“线上营销”与“线下统一配送”结合的新模式逐渐兴起,传统的单一形式的物流配送运作模式已不适应日益增多的此类订单业务需求,为了提高多订单处理效率与车载配送作业服务的速率与质量,本文提出一套以线上线下结合的统一配送为核心的物流管理监控平台,该平台以Java编码语言为核心,采用B/S架构基于J2EE研发,方便有效地管理和监控各项物流配送作业流程。

2方案概述

2.1系统输入输出

物流配送监控系统的输入输出方式是以订单为需求下发的配送作业流程。线上系统接受订单任务之后,通过管理层审核确认订单,分发到对应配送中心,然后配送中心选定配送车辆进行订单配送作业。

2.2系统功能概述

本系统包括的主要功能模块有:“客户管理模块”、“线路调度管理模块”、“配送作业监控模块”、“车辆运行统计模块”。各模块功能说明如下:(1)客户管理:对于物流配送的客户对象实施可视化地图数据及业务数据管理。其中包含客户与线上系统CRM模块数据的同步更新、报表打印和导出、地理信息导入数据库以及按路网推荐线路等功能。(2)线路调度管理:针对物流订单业务需求,管理订单配送线路。根据任务执行状态,对未提交的订单预测配送线路,对已提交的订单生成并下发车辆配送线路,而且对已配送完成的线路,可保留为经验线路,便于再次执行配送。另外还包含车辆管理、订单数据报表打印及输出、线路优化等功能。(3)配送作业监控:根据已下发的任务配送线路,管理车辆配送业务。该模块通过与GPS车载导航定位模块连接,实时获取在线车辆的地理数据,实现电子地图车辆定位功能,而且还与视频实时监控模块连接,实现车辆运行状态的真实监控查看。对已完成配送作业的车辆,可查看送货详情与其对应的车辆轨迹,如果发生其他事故,发引发系统车辆报警。另外,该模块还提供客户查询、当日配送任务汇总、影子线路查询等。(4)车辆运行统计:对于可配送任务的车辆实施基础信息管理。其中包括配送车辆的基础信息管理、配送线路设置、行驶里程管理以及车辆运行统计等。

3系统核心功能

3.1客户管理

3.1.1模块流程图

3.1.2客户数据同步接口此接口是与线上CRM系统户信息建立数据同步更新操作,通过页面脚本事件驱动后台存储过程与当前业务数据库进行异步数据同步,功能完成后,返回信息同步结果提示。

3.1.3客户信息管理对客户属性信息执行更新操作。系统中针对某一客户记录进行信息编辑,比如更改客户的配送中心、订货信息及提交状态等基础信息,用户还可以针对无坐标的客户点执行在电子地图取点,添加地理经纬信息。

3.1.4客户地图定位单一客户可根据记录所在的地理经纬信息,执行GIS地图服务查询功能,将图元定位在一定比例尺范围内,并且显示相关的属性信息。

3.2线路调度管理

3.2.1模块流程图

3.2.2订单数据同步接口待处理订单数据需要与线上系统订单任务数据保持数据同步,功能执行方式与客户数据同步实现机制一样,功能完成后,返回信息订单同步结果提示。

3.2.3线路信息条件加载查询线路信息按线上下发过来的订单数据匹配配送车辆和客户点加载更新。其条件约束有指定的配送中心与订单日期。

3.2.4配送线路优化线路优化功能是指在匹配相应配送车辆的同时把临近或同一配送范围内的客户点优化到推荐线路上,使得指定配送车辆到各个客户点达到最短最优距离,从而完成配送作业任务。根据最优线路调度,下发配送任务到送货员,并生成当日配送线路,以区域地图方式展示配送线路轨迹。

3.2.5线路区域定位线路区域定位是指把当前选定的配送线路按照此线路所经过的客户点在电子地图渲染显示,线路是一条不间断的客户点按照配送目标连续生成路径。

3.2.6客户点圈选调整线路地图工具栏提供配送线路上的客户点圈选调整功能,在执行地图选定客户点之后,选择其它配送线路,可实现线路调整。

3.2.7经验线路管理根据配送任务已完成的订单线路,建立经验线路存储管理,便于配送线路的重用。编辑的属性有配送中心名称和配送线路名称等,此外,针对某一经验线路系统提供线路分配车辆功能,按照“操作”执行移除或添加车辆到线路。

3.3配送作业监控

3.3.1实时监控系统根据GPS实时返回的数据,进行配送车辆实时定位及对应信息状态刷新显示,其中包含车辆的运行状态、形式速度和当前所在的经纬位置。同时,系统与车载终端视频像头模块连接,实时传输视频信号数据,实现在线配送车辆运行的实时视频监控。

3.3.2车辆轨迹回放针对已完成配送作业的车辆线路记载为轨迹,系统可根据车辆的停留时间和运送状态以地图动画形式回放轨迹。

3.3.3车辆警报相关的车辆的报警的设置和报警信息查询。例如未归班报警、违法使出、超长停车、越界、盗抢等。

3.3.4影子线路根据车辆调度任务下发和生成路径,则显示对应配送车辆的“影子线路”信息。其中包括行驶路线、服务客户、配送货量、应收现金等信息,并且与实际行驶线路进行比较。

4结束语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电力企业;物资配送;管理;智能化物流管理

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社会资源优化意识也不断增强,社会群体在生产生活中也更加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电力物资配送与输送相比,实现了功能上的延伸,简化手续,提高供应保证程度,促进低库存或综合零库存的实现,有助于提高末端物流经济效益。因此电力物资配送的合理化管理的实现,能够为社会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物流服务。

1 传统的物流管理和配送体质概述

传统物资管理以存储管理为主,所谓存储管理,就是对现有的生产物资进行统一的存放式的仓库式管理,这种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仓库为管理的主要环节,而忽视对于物资在运输和分配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所以这种管理是非常单一的,无法实现对物资使用情况的实时更新。

物资的存储量统计存在不属实的情况,所谓物资的存储量存在统计问题,就是指一些单位在进行物资统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每一项物资的实时进出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和统计,而是只对物资的总量进行统计,这样就导致了存在以物易物的情况,无法实现对现有物资的情况的真实反映。

物资囤货中积压了大量现金,所谓现金积压,就是指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实际的生产进度和数量,进行大量的材料的采购,从而使资金大量积压,无法实现正常有效的运转,这样不仅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浪费,还不利于企业调整生产结构。

2 现代物资理论以及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

所谓现代物资理论,就是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物资进行从生产到销售的优化管理,其与以往的物流管理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仅注重对物资的仓库管理,还注重对其在生产环节的各个领域的管理活动,目的在于优化现有的管理方式,实现对物资的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并通过物资管理实现对生产以及销售的促进。

所谓电子商务,就是指在现代的生产销售过程中,通过互联网而进行的所有的生产和销售的活动,不仅包括对产品的采购、宣传,还包括相关的理财产品的购买和收益。这种商务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商务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和快捷性,是未来商务发展的趋势。

3 现代物流理论在电力物资管理中的运用

3.1 现代物流理论在物资管理方面的应用

就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其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着稳定并逐步上升的态势。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若想要实现稳定发展,就应当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对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有效运用,基于电子商务的优势,积极采取高效的管理措施,促进电力物资配送合理化管理的顺利实现。电子商务的交易在难易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以此为依据对电子商务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信息流、商品流以及资金流三个部分,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以促进交易活动的顺利开展。现代物流理论在物资管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具体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现了电子化的信息管理。在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信息流通电子化的实现,为企业生产销售以及管理信息的传输等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效率明显提升,并且货物的信息编码管理得以衍生出来,有效的提高了企业出入库管理的准确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资源流失问题的出现几率。

二是实现了网络化的消息管理。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网络化的消息管理能够实现对所配送货物的实时物流检测,便于对运输部门的各项活动进行优化调整和有效监督。在这一过程中,消息管理的准确性与网点分布的密集程度之间存在密切的练习,合理的网点分布有助于提高货物追送的可靠性,从而切实提高电力物资配送合理化管理的效率。

三是实现了智能化的配送管理。在电力物流配送过程中,智能化的配送管理明确了货物运输的路线和顺序,通过路线组合的优化,建立了高效的货物运输管理系统,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便于电力物流配送过程中对时间进行合理利用,从而有效的提高电力物流配送的管理效率。

3.2 现代物流管理过程的物资管理与配送

3.2.1 现代物资配送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物资配送也更具创新性和独特性,与传统物资配送方式相比,其在配送链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现代物资配送更加注重围绕在供应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三者之间的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共享和利用,以确保一个完整的货物运输流程得以完成。现代物资配送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物资配送链的互补性更强,并且实现了信息的高度共享。在物资配送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各个环节物资的配送情况,以便及时对运输和存储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全面提高电力物资配送合理化管理的效果。与此同时,在电力物资的配送过程中,配送链互补性的增强,有助于实现货物配送过程中各环节的协调配合,提高运输链的稳固性和流程性,促进电力物资配送管理活动的高效开展。

3.2.2 现代物流对物资配送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是有助于推进企业价值链的更新。现代企业运行及发展过程中,现代电子商务技术及物理管理理论的有效应用,有助于促进传统物资管理过程中程序化问题的有效解决,有针对性的物资配送进行合理化管理,切实推动企业自身价值链的更新。在此基础上,现代物流模式有助于提高物资配送过程中运输的可靠性,积极优化运输线路,并结合客户及供应商的具体信息,完善企业物资配送信息管理体系,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及时优化物资配送管理方式,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物流服务。

二是提高交易流程的管理水平。在电力物流配送过程中,交易流程是关键性环节,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利益水平,交易流程的管理也能够反映出企业运行效率及综合管理能力。因此现代物流对于物资配送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优化企业的交易管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缩短交易时间,实现交易流程的简单化。尤其是网络货物跟踪系统的有效应用,便于客户准确把握货物的配送情况,了解货物的运达时间,有助于减少运输成本,实现电力物资配送的科学化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发展及电力商务交易的综合需求,这就要求企业积极转变物流管理模式,基于现代物流管理理论,采取切实可行的智能管理模式,全面提高电力物资配送的管理效果,推进物流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医疗设备;调配;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现今很多医院不惜筹措巨资,购进各种精密、贵重的医疗设备,以致医疗设备占院内固定资产的比重日益增大。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时,购买的医疗设备无论使用率如何,都在每月成本核算中在科室支出中扣除折旧费。设备闲置无形增加了科室经济负担。医疗设备得不到合理利用,导致医疗成本上升。同时,各科室医疗设备的重复购置,加大医疗成本支付,科室间互借仪器弊端也日益突出。抢救工作的诸多不便,仪器损坏,成本分摊不均,引发科室之间和医患的纠纷。临床迫切需要全新的设备管理模式。“设备配送中心”因此应运而生。

1 成立设备配送中心的作用

(1)我院自2010年起成立设备配送中心,共有临床科室上交心电监护仪9台,注射泵9台,输液泵2台。设备配送至科室开始按小时计费。当科室使用完后通知“配送中心”,并登记设备停用时间。由“配送中心”立即调配至其他科室使用。若设备使用不足时,由“配送中心”人员联系出借闲置仪器,按实际使用时间支付费用给原科室。

2 设备配送中心的管理和评价

在科室使用仪器出现故障,“中心”人员及时予维修或调换,确保医疗需要,仪器使用寿命也相应延长。

3 设备配送中心的临床收益和效果评价

从表2中可以看出,

4 结论

全院科室所需的设备向“配送中心”租借,常规科室不予配备,减少科室专需存放仪器的空间及耗材备存,节省专管设备人员配置。科室无需扣除仪器成本折旧费、保管消毒费、维修费、配件费等,减少科室设备投资风险,只需支付设备租赁费,从而保证科室的收入。

参考文献

[1] 王耀平,汤黎明,刘玉亭.医疗设备租赁式使用与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0.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物流配送在电子商务中的运作模式,指出了电子商务时代物流配送的问题,并从疏通配送渠道,完善配送系统,提高配送服务质量等方面对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构想。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B2B和B2C商务市场交易额大幅度攀升,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尝试打破传统的交易模式,开始实行网上交易业务。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水平。尤其是电子商务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网上购物的用户比较分散,难以形成集中的规模性商品配送流量,导致物流配送的难度增高。因此,物流配送逐渐演变成为了电子商务诸多环节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目前,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实践中,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物流配送模式:一是全程物流配送系统,即以国内互联网为基础,把全国各地区已有的物流系统通过协议联系起来,形成全方位的全程直投配送网;二是区域性单一业务系统改造模式,即以原有局部区域性单一业务的配送站点为基础,并加以集成,把单一业务改为同类业务服务,通过计算机联网,实现整个系统的网络化、自动化管理;三是专业化配送系统改造模式,如邮政通讯、铁运、空运、水运、汽运等部门利用已有的完善的全国性运输网络资源进行专业化配送。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已有的三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还不成熟,效率不高,因而致使电子商务为大多数企业带来的不是滚滚的利润,而是沉重的亏损。

疏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渠道,完善物流配送系统,提高物流配送服务质量,是目前企业的当务之急。而实现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大力发展物流配送作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1.完善适应电子商务需要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

建设和完善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关系到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必须努力推动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标准的接轨,包括物流术语标准化、物流条码标准化和物流设备标准化。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要在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同时,在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与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等方面,政府应当加强投入力度,并且加强指导和管理,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与引导使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得到落实。此外,公共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也只有依靠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的支持和引导才能建立起来。

2.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针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特点,迅速制定有针对性地法律、法规和政策,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增加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 转贴于

3.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电子化集成化管理水平

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是物流企业的命脉,必须通过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做到持续、简便、无差错的数据移动,实时、自动地更新数据,提高物流全过程的可见性,为此,需要建立最具有兼容性的数据库,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基础,不仅要与企业运行的任何系统完全兼容,还要具有可扩充性以满足业务增长需要。

4.完善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以配送为中心

配送是商品市场发展的产物,随着大批量、少批次的物流配送活动逐步被小批量、多批次所取代,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配送已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活动的中心环节和最终目的。因此,一系列物流活动必须围绕组织配送表现出活跃的市场机制。物流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和人员都应面向配送、面向市场、面向客户。此外,物流企业要改变单一送货的观念,协助电子商务公司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如跟踪产品订单、提供销售统计和报表等。只有这样,才能紧跟电子商务的步伐,不被市场所淘汰。

5.优化物流管理信息功能,提高信息化程度

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策略,应在我国的物流配送企业大力推广运用。信息化是一切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基础,只有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才能承担起电子商务时代赋予物流配送业的历史任务。

6.大力培养高层次的物流与配送方面人才

为了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物流配送行业的新要求,必须大力培养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懂得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既懂IT技术又懂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人、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关键是与实际相结合,着重于实际运作能力的培养和操作经验的积累,明确的方向引导、市场需求的拉动、培训途径的科学完善都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汪群,韩翔.企业商务电子化物流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崔介何.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3]范冰.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我国企业物流配送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方平.物流现代化-电子商务的街垒[J].上海,电子商务世界,2006.67-91.

[5]柳彦君.试伦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J].物流,2007,(5):72-73.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配送中心;库存管理;库存成本;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62-01

现今,随着物流业在我国发展的蓬勃发展,以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式而存在的专业性配送中心也越来越多。对于一个专业的配送中心而言,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成本而又不影响自身的正常运作,同时又能保障合作伙伴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与持续性,不仅直接关系到它的经营效益,更关系到它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库存管理概述

(一)涵义

库存管理是指对制造业或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以保证生产及服务的顺利进行为前提,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的一项活动,从而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物流效率,进而使企业赢利的目的。

(二)重要性

1、维持生产的稳定。采购物品需要一定的提前期,这个提前期存在一定风险,有可能因延迟交货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生产的不稳定。因此,为了降低这种风险,保证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就要求企业根据生产及市场情况制订合理的库存计划。

2、平衡企业物流。库存在企业在采购材料、生产用料、在制品及销售物品的物流环节中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

3、平衡流通资金的占用。库存的材料、在制品及成品是企业流通资金的主要占用部分。在企业资金一定量的情况下,库存这一部分资金占用过多,其它部门占用的资金就少,泛指,减少库存有利于资金流向其它更需要使用资金的部门。因此,库存控制是企业内部平衡流通资金一种方式。

(三)配送中心库存管理的内容

配送中心库存管理就是以管理库存为目的的方法、手段、技术以及操作过程的集合,是对配送中心的库存(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以及产品等)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的工作。配送中心库存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与配送中心的经营目标确定配送中心的库存量、订货时间、订货批量等参数。

二、我国配送中心库存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配送中心库存管理的软硬件基础较差

国内许多配送企业基础设备落后,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大多数企业仍然以传统手工作业为主,先进的机械设备和信息技术只作为其辅的作业工具和管理手段。例如配送中心内部基本是手工辅以叉车和托盘作业;到货分拣、商品配组、商品盘点等无专业电子扫描装置;计算机应用仅限于事务性管理;商业物流信息技术的采用仍然以互联网、仓库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为主,对于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缺乏对科学的库存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认识与利用

配送中心在运作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订货提前期、货物运输状况、订货产品的质量、运输时间、需求的变化等。要减少不确定性对配送中心的影响,首先应当了解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影响程度。而目前大多数配送中心的库存管理工作是以经验为主乃至主观臆想来设定安全库存、订货时间、订货批量等参数,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体系是一种旨在对运营业绩和效率进行事前指导、事中控制与事后评价的指标体系,用于判断是否完成预定的任务与目标。当前,大多数配送企业缺乏一套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有些企业即便有也比较粗糙,无法对库存管理工作起到较好的指导、控制与评价作用。

(四)物流理念落后,缺乏专业的高素质从业人员

许多人将配送中心理解为连锁企业的批发中心、集货中心或连锁超市的综合仓库,对配送中心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静态仓库”上。其实,配送中心发展至今,已不再只是普通仓库。此外,在我国连锁零售企业配送中心,普遍存在物流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普通的物流操作人员过剩,使得配送中心约60%左右的人员出现闲置和重复配置;另一方面,一些具有经济、管理、技术等知识的中高层次物流人才又很缺乏,从而影响了配送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配送中心库存管理优化办法

鉴于对我国配送中心库存管理现状的分析,对配送中心的库存管理活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库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一个高效的配送中心离不开科学的库存管理方法及技术的支持。配送企业应该更多地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录入产品识别条码(B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分拣系统(ASS),柔性物流系统(AGV)等,来提高库存管理工作的效率。各配送中心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和发展要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的信息化技术。此外,注重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并引进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

(二)利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库存管理的科学性

改变目前配送中心以经验为主导的管理方式。在透彻理解库存系统的各要素组成、特点及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库存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例如存货ABC分类管理方法,经济订货量模型等来提高实际工作的科学性,提高管理效率。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库存评价指标体系对于配送中心进行库存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其关键在于对绩效评价指标的正确选择,应基于配送中心的运作特点和要求,主要可从库存控制成本、客户服务水平、库存控制质量以及仓库布置水平等方面去考虑。

(四)加快库存管理人才的培养,打造具有较高专业能力与素质的管理队伍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专业化的配送企业,应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库存管理观念,充分重视并加大精力与资金投入到对拥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库存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上,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库存管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张仁敏.现代物流及库房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6

随着我国生产和流通企业的结构调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强,物流配送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社会的 发展对物流和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建立更为先进、科学的物流体制。配送方式是现代物流的一个核心内容,可以说是现代市场体制、现代科学技术和系 统物流思想的重要产物,这与人们一般所熟悉的“送货”有本质的区别。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业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具 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兼具大机器工业生产和传统商业特点两方面的优势,要求商业企业在分散经营中,采取现代大工业生产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 经营过程的标准化、集中化、专业化和简单化。然而,这一切的实现需要有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来支持,物流配送正是高效益的连锁经营的供货枢纽和保证,它促进 生产、满足消费、降低成本,能够以最少环节、最短距离、最低费用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2002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正式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 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文件要求大致如下:发展连锁经营是促进大流通,带动大生产的重要措施,是改造传统商业、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推动流通现代化的有效途 径,所以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措施,促进连锁经营的发展。

在我国,连锁经营业主要是近一二十年快速发展起来的。由于发展时间比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明显较短,虽然也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然而现阶段我国连锁经营的总 体水平仍然较低,突出表现是企业的规模偏小,规范化程度不高等。特别强调的是,我国现阶段的配送体系仍相对落后,现行的配送方式也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配 送,这是我国连锁经业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选题的意义

近年来,国外连锁巨头已大批登陆中国,这无疑预示着我连锁经营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国外连锁业无论是经营方式还是运作理念都已相当成熟,它们在物流配送方式 建设上的经验更是值得我国连锁企业借鉴。沃尔玛、家乐福、麦当劳、7-11等知名企业,它们拥有超乎寻常的竞争优势,除了归功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品牌效 应之外,更是他们运用先进物流配送手段的结果。

《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重点提到统筹规划,加快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旨在促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适应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就是 先通过介绍连锁经营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物流的配送体系,进而认识我国连锁经营及其物流配送体系的总体现状,分析国际连锁经营配送体系的特点,说明良好的配送 体系在连锁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发展连锁经营的优势,合理地改善连锁经营配送方式的思路与对策,以响应当今连锁发展之大势,最后列举案例说明上述观点理 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及论文内容

一、论文写作的主要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连锁经营业在西方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在日本也有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这使得连锁经营业在这些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好得发展,并呈现了日趋成熟的发展态 势,其成功的发展经验、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以及配送模式值得我国的连锁经营业的借鉴。本文将对连锁经营业及其配送体系中外理论研究、实践以及发展现状等方 面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指出我国连锁业及配送情况在管理水平、经营理念、经营规模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配送现状的一些建议。

(二)文献综合归纳法

文献研究是论文写作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文献查阅过程中,了解到许多国内外连锁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现状,配送体系现状等有关文献,从而使本文写作是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避免了盲目性。

二、论文主要内容

本篇论文共分6章,各章主要思路和内容是:

第一章 引言,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选题的意义,论文写作的方法和论文框架。

第二章 连锁经营的基本理论,介绍连锁经营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实质,说明发展连锁经营的优越性。

第三章 现代物流的配送体系,介绍配送的概念、类型,配送模式及其选择,以及配送中心相关概念、功能等。

第四章 连锁经营网络配送体系现代化的思路与对策,主要介绍配送中心对连锁经营的作用、国际先进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状况及我国连锁经营配送体系发展现状和不足,提出我国连锁经营配送体系现代化的对策。

第五章 案例-奥康集团的连锁经营配送体系,说明上述观点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图1-1是论文的主要框架。

 

图1-1 论文的主要框架

 

第二章 连锁经营的基本理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流通体制改革是至关重要的领域,现代经济就需要现代的流通体制。半个对世纪以来,许多国家致力于发展集中配送和连锁经 营的现代化流通体制,不但使消费者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带动了规模生产和经济发展。现在,有些连锁企业已经发展到了空前的规模,如美国的沃尔玛就成 为全球500强的第二位,证明了这种流通经营方式的强大的生命力。连锁经营是现代化产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发展连锁经营是我国连锁经营业特别是国有商业的一 项重大改革。

第一节 连锁经营的内涵与特征

一、连锁经营的概念

(一)连锁经营的内涵

所谓“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是由同一经营总部领导下的若干分支企业或店铺构成的联合体所进行的商业经营活动。

国际连锁业协会以及西方各国政府规定,以单一资本直接经营11个以上商店的零售业或饮食业的组织为连锁店。我国连锁经营协会1997年在《连锁店经营管理 规范意见》中规定:连锁店指经营同类商品,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采购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实现规模效益的经营组织形式。 连锁店应由10个以上门店组成,实行规范化管理,必须做到统一采购配送商品,统一经营管理规范,采购必须同销售分离,部分商品可根据物流合理和保质保鲜原 则由供应商直接送货到门(二)连锁店的组成

连锁店由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组成。连锁店各组成部分职能介绍如表2-1:

表2-1连锁店各组成部分职能介绍

组成部门 重要性 职能

连锁店总部 连锁经营管理核心 采购配送、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经营指导、市场调研、商品开发、促进销售、教养培训

配送中心 连锁店的物流机构 各门店所需商品的进货、库存、分货、加工、集配、运输、送货等任务

门店 连锁店的基础 按照总部指示和服务规范要求、承担日常销售业务

连锁店形象图如图2-1所示:

 图2-1连锁店形象图

二、连锁经营的基本特征

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著作《市场营销管理》中指出 :“公司连锁店比起独立商店有很多优势。由于规模大,因此可以大量进货,以便充分利用数量折扣和运输费用低等优势。连锁店能够雇佣优秀的管理人员,在销售 预测、存货控制、定价以及促销等方面制定科学的管理程序。”与传统的商业形式相比,连锁经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组织形式的联合化和标准化

连锁企业是由一个总部和多个店铺构成的一个企业联合体系,这种联合是整体性、稳定性、全方位的联合。这一联合体系将向消费者提供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而标 准化也正是连锁企业成功经营的基础之一。例如,全世界的麦当劳餐厅都有一个明显的金黄色M型的标志,店内的布局也基本一致,柜台高度统一为92厘米。在色 彩心理学中,黄色有提醒人们注意的效果;壁柜全部要与地面有一定的距离,这样便于打扫,保持卫生,给人视觉上的美感;不论高矮,人们在92厘米高的柜台前是最方便掏钱出来的。

(二)经营方式的一体化和专业化

连锁企业实行一体化的主要利益来源于对企业重要原料和重要市场的控制,在这种控制中企业能够获得经营的确定性,减少经营风险,同时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企业效益。

专业化是指连锁店的营运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实行集中管理,以便使连锁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反应,领先于对手。在高度专业化基础上的运营使连锁店获得了速度上的优势。

(三)管理方法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连锁店必须实行集中规范化的管理,连锁店总部是决策中心,各职能部门是执行中心,而分店是作业现场,配送中心是协调上述各部门的纽带,只有集中规范管理才能实现连锁店的协调运行。

现代化是连锁店在运营、决策方面的速度与效率的保证,这得益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第二节 连锁经营的类型与实质

一、连锁经营的类型

发展连锁店的方法,各国不尽相同,但从资产关系、经营管理体制方面划分,连锁经营主要有直营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三种类型。

(一)直营连锁

直营连锁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连锁形式,也是连锁经营的基本形态,又称为正规连锁、公司连锁,特指单一资本统一经营的连锁类型。直营连锁的连锁店的店铺都由 总部全资或控股开设,在总部的直接领导下统一经营。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等。国际连锁商店协会规定:以单一资本直接经营11个以上商店的零售业或 饮食业组织为直营连锁。

直营连锁的本质特点可以归纳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集中,即所有成员由总部集中领导,各成员店经理是雇员而不是所有者。直营连锁具有以下优点:有较强的议 价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发功能和多店铺销售的效率;有明确的管理和长期计划;便于计算机统计分析;具有广告优势。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灵活性;限制了个人的独立 性;需要大量的投资支持。

(二)自由连锁

自由连锁又称自愿连锁,是由一个总部和多个加盟店结合而成的经济事业体。各加盟店是独立法人,只是在部分业务范围内合作经营。自由连锁保留了单个资本的所 以权,同时实现了联合经营。自由连锁在所有权和财务上是独立的,与总部没有隶属关系。只是在经营活动上与总部存在协商和服务的关系,统一订货和送货,统一 使用广告宣传,统一制定销售策略。自由连锁的特点是成员店所有权、经营权和财务核算都是独立的。其优点在于灵活性较强,各店自主性强,主动性高。但缺点是 统一性差,决策迟缓。

经营非常成功的自由连锁组织如果增强整个体系的统一化活动,并对新加入者征收加盟金,提供相应的特许权时,自由连锁就可以转化为特许连锁。

(三)特许连锁

特许连锁又称合同连锁,是总部和加盟店之间靠合同契约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如肯德鸡、麦当劳等。加盟店是独立的法人。在与总部签订合同的同时取得使用总部 的商标、商号、经营技术及销售总部开发的商品的特许权,而经营权集中在总部。总部确定商品、价格、销售方式、广告、管理等一系列经营方式,加盟店必须按照 总部确定的方法方式经营以获得预期收益。在吸收分店的过程中,总店对分店的经营技术的转让是有偿的,通常包括以下几项:加盟费、特许金、供货加价、指导管 理费用,有的还包括保证金。

特许经营的特点是投资少,扩展快,对于分店则是可以降低风险,减少投资失败率。在现代的“打不胜它就加入它”的观念下,许多独立商会选择加盟来分享利益。

二、连锁经营的实质——规模经济理论

提到连锁经营,往往会涉及到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经营活动存在“不可分割性”,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生产或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就是规模经济。否则,就不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连锁经营是规模经济原理在流通领域的运用。这种经营方式的规模经济特征体现在随企业的连锁扩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经营成本不断降低,以此确立企业的规模经营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一)规模经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连锁经营企业一般都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的经营形式。大批量进货使连锁经营企业提高了自身讨价还价的能力,可以得到供应商较大的折扣,降低了原材料或商 品的进货成本。仓储、配送中心的统一送货,节省了连锁门店的库存面积,减少了占压资金,从而降低了销售成本。连锁经营企业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高,劳动效 率高,节省了人力成本。由于店铺众多,连锁经营企业的广告宣传、促销手段效果明显,也节省了这方面的费用。(二)连锁经营实现网点布局

连锁经营企业一般拥有众多的门店,许多国家对连锁经营企业的界定通常在11家分店以上。一般来将,网点的多少能决定企业的实力、竞争力和辐射力,单体企业 很容易受到其他企业的冲击和影响,即使是大型百货公司也不例外。实行连锁经营,使企业既具有经营战略、网点布局的优势,又形成了目标一致,联合对外的竞争 优势,为此许多中小企业采取特许的方式加入连锁行列。

(三)规模经济赢得品牌效应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全世界,各国零售企业名列前茅的均为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英国的马狮,德国的腾格尔曼,荷兰的阿侯德,日本的大容, 法国的家乐福等。这些企业的社会知名度高,容易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品牌、名店的优势。另外,各国政府对连锁都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有助于企 业快速形成规模,通过资源共享,获得经济效益。

第三节 发展连锁经营的优越性

一、发展连锁经营的作用

连锁经营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关键在于它具有其他商业形式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连锁经营有利于促进社会化大生产。连锁店的大量进货,大量销售,缩短了流通时间,降低了生产费用,而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也会进一步下降。

其次,连锁经营有利于提高竞争力。连锁经营是通过零售职能和批发职能的统一创造规模效益。它把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实现商业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大批量的采购和专业化的销售,降低了进货价格,减少了资金的占用,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

第三,连锁店在经营战略、产品营销、企业形象设计、信息处理等方面都有专业人员负责,不仅提高了各个分店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也促进了各店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第四,连锁经营有利于提高零售业组织化程度,有利于连锁商业的现代化。连锁经营把众多小规模、分散的零售企业组织起来,使之整体化、专业化,有利于采取和推广现代流通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提高流通效益。

二、发展连锁经营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发展连锁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首先,发展连锁经营有利于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

其次,发展连锁经营有利于加快国有商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第三,发展连锁经营有利于指导消费、指导生产,优胜劣汰,保护消费者利益。

第四,发展连锁经营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稳定社会秩序。

第五,发展连锁经营有利于参与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商业要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必须采取连锁化、集团化的方式,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章 现代物流的配送体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物流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配送是一项特殊、综合性的物流运动,其运行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背 景,传统的作坊式营销方式以及分散、低效、高耗的物流形式,必然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例如,我国2000年全社会流通费用为17780亿元,约占GDP 的20%,如果社会流通成本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以节约资金178.8亿元。如此诱人的发展前景,确实是企业的第三利润的源泉。当今世界没有哪家企业不关注 成本控制、经营效率、改善顾客服务。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高效率的物流配送系统基础之上的。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物流配送如同人的血管,把国民经济各个部 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第一节 配送的概念与类型

配送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物流思想的综合产物。它与人们所熟知的“送货”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企业界普遍认为,配送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给企业创造出更高的效益,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的重要手段。

一、配送的概念

配送的概念原本是从日语中直接引用的,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既配又送,即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结点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之货送交收货人。目前, 较为权威、科学、全面的定义为:配送是整个物流过程的一部分,包括输送、送达、验货等以进货上门为目的的商业活动,它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的一种综合的、 特殊的环节,同时也是物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所以,配送活动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配送不仅仅是送货,它是配货、分货、送货等活动的有机结合体;配送的概念描述了接近用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配送是一种专业化的分工方式,是大生产、专业化分工在流通领域的体现。

二、配送的类型

在长期的实践中,配送以不同的运作特点和方式满足不同顾客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配送类型。这些配送类型是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划分的,表3-1简要地说明了各配送类型及其特点。

 

表3-1配送的类型和特点

配送的分类标准 配送的类型 各类型的特点

配送机构 配送中心配送 专业性强,和顾客有固定的配送关系,一般实现计划配送

 商店配送 这种配送形式的组织者是商业或物资的门市网点,规模不大,但经营品种比较齐全

 仓库配送 一般以仓库为结点进行配送

 生产企业配送 组织者是生产企业,可直接从本企业进行配送

配送商品种类和数量 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配送量大,商品品种较少,配送较稳定

 多品种少批量配送 按照用户差异化的要求,配送作业水平要求高

 配套配送 将装配的各种零配件、部件、成套设备定时送达企业,易于企业组装生产

配送时间和数量 定时配送 配送方式时间固定,易于安排工作计划

 定量配送 按照规定的批量,在一个指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配送

 定时定量配送 适合生产和销售稳定、产品批量较大的生产制造企业或大型连锁商场商品配送

 定时定路线配送 一般由客户事先提出商品需求计划,适合消费者集中的地区

 即使配送 配送速度和时间要求严格,有望实现准时制生产和经营

配送组织的经济功能 销售配送 配送企业一般是销售型企业,供给配送 是用户或用户集团为自己的供应需求所采取的配送,在连锁业中较频繁

 销售-供给一体化配送 连锁经营中最重要配送形式,有利于保持流通渠道的畅通

 代存代供配送 经常发生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并与经营权是分离的

配送企业的专业化程度 综合配送 一般在性状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类产品进行配送

 专业配送 根据专业的共同要求优化配送设施,适应性强

第二节 配送模式及其选择

配送是物流过程的终端环节,从物流本身的运作规律来看,尽管各类配送服务作业的内容是一致的,但由于物流运作组织的主体和服务对象不同,也就是说,配送所 服务的企业性质、使命与目标不同,其配送运行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样。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配送运行模式。根据目前配送运行的情况,可将配送活动的组织与运行 分为企业自营、厂商共同配送、第三方配送三种基本模式。

一、自营配送模式

企业自营配送是工商企业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需要,独自出资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统,对本企业所生产或销售的产品进行配送活动。其配送活动根据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一般分两个方面。

(一)企业的分销配送

企业的分销配送根据其服务的对象又可分为企业对企业的分销配送和企业对消费者的配送两种形式。

1.企业对企业的分销配送

这种配送活动发生在完全独立的企业与企业主体之间,基本上是属于社会开放系统的企业之间的配送供给与配送需求。企业对企业的配送,配送量大,渠道稳定,物品标准化,在地方性较强的产品生产企业种应用较多。

2.企业对消费者的分销配送

企业对消费者的分销配送主要是指商业零售企业对消费者的配送。这种配送是在社会大的开放系统中运行,其运行难度比较大,另外消费者的需求数量小,地点分散,配送成本相对较高。一般超市配送有兼营配送形式和专营配送形式。

(二)企业内部供应配送

集团系统内部供应配送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生产或销售供给,所建立的企业内部配送机制,其实质是企业集团、大资本集团、零售商集团等的内部共同配送。3-1图就是企业集团的系统内部供应配送。

 

图3-1企业集团的系统内部供应配送

二、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企业追求配送合理化,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配送形式,也是现代社会中采用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配送模式。其定义概括如下:共同配 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配送业务的企业相互合作对多个用户共同开展配送活动的一种物流模式。一般采取由生产、批发或零售、连锁企业共建一家配送中心来承担 他们的配送业务,以获取物流集约化规模效益,从而解决个别配送的效率低下问题。

共同配送具体有四种模式,主要模式为系统优化型的共同配送。它有一个专业物流配送企业综合各家用户的要求,对各个用户统筹安排,在配送时间、数量、次数、 路线等方面做出系统最优的安排,在用户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全面规划、合理计划的进行配送。如3-2图所示。另外,共同配送模式还有车辆利用型共同配送、接 货场地共享型共同配送和配送中心、配送机械等设施利用型共同配送等,这里就不作详细的描述。

 

图3-2系统优化型的共同配送

三、第三方配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也叫物流服务提供者,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物流新概念,是指专门从事商品运输、库存保管、订单处理、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物流信息管 理等物流活动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它依据第一方(供应商)或第二方(需求者)签订的合同,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快速、安全、准确地为客户在特定的时间段,按 特定的价格提供个性化的物流系列服务。所以,第三方物流配送有以下几种运作模式。

(一)企业销售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这种模式是工商企业将其销售物流业务外包给独立核算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运作,企业采购供应物流配送业务仍由企业供应物流管理部门承担。其销售物流配送图如图3-3:

 图3-3企业销售物流配送第三方运作模式

(二)企业供应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这种配送组织管理方式,是由社会物流服务商对某一企业或者若干企业的供应需求实行统一订货、集中库存、准时配送或采用代存代供等其他配送服务的方式。可以 按照用户的要求实现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门到门供应配送,即由配送企业将用户供应需求配送到用户门口;第二种,门对库供应配送,由配送企业将用户供应需 求直接送到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仓库;第三种,门到线供应配送,将用户的供应需求直接送到生产线上。显然,这种配送可以实现企业的零库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 生产成本。

(三)供应销售物流一体化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在完成物流服务企业销售配送的同时,又承担用户物资商品内部供应的职能,也就是说,第三方物流既是用户企业产品销售的物流服务者,又是用户企业 的物资商品供应人。这种配送模式,不仅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物流供需关系,而且更有利于工商企业专注于生产销售等核心业务的发展。同时,长期稳定的物流供 需关系,有利于实现物流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化、配送作业的计划化和配送手段的现代化。从而保持物流渠道的畅通稳定和物流配送运作的高效率、高效益、低成 本。

第三节 配送中心概述

前面章节已提到,连锁店的三大组成部分:连锁店总部,配送中心,门店。配送中心是连锁店发展必须的物流中心,是专门从事货物配送活动的流通企业,经营规模较大,专业化、现代化程度高,设备和设施比较齐全,货物配送能力强。所以这节再详细论述一下。

一、配送中心的定义

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它是一种末端物流的结点设施,通过有效的组织配货和送货,使资源的最终端配置得以完成。

二、配送中心的功能

(一)存储功能

通常配送中心都建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存储一定量的商品,形成对配送的资源保证。

(二)分拣功能

配送中心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对组织来的货物进行分拣,然后按照配送计划组织配送和分装,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三)集散功能

配送中心可以把各个用户所需要的多种货物有效的组合或装配在一起,形成经济、合理的批量,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商品流通。

(四)衔接功能

通过储存和发散货物功能的发挥,体现出配送中心其衔接生产与消费、供应与需求的功能,使供需双方实现了无缝连接。

(五)流通加工功能

通过按照客户的要求,开展配送加工,可以使配送的效率和满意程度大大提高。

(六)信息处理功能

配送中心连接着物流干线和配送,直接连接产品的供需双方,因而不仅是实物的连接,更是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包括在配送中心的信息生成和交换。

三、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图3-4配送中心的一般作业流程图

四、配送中心的作用

现代物流活动中,配送中心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供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二)经济高效的组织储运。

(三)提供优质的保管、包装、加工、配送、信息服务。

(四)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五)是连锁店的经营活动所必需的。它可以帮助连锁店实现配送作业的经济规模,使流通费用降低;减少分店库存,加快商品周转,促进业务的发展和扩张。

  第四章 连锁经营网络配送体系现代化的思路与对策

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销售规模达到8552亿元,同比增长25%,大大高于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13.7%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69100个,同比增长57%,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店总数增长26%,与销售规模增幅基本 持平。营业总面积达51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员工人数达204万人,同比增长31%。继2005年“连锁100强” 总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突破10%(达到10.5%)后,2006年进一步提高到11.2%。看到我国连锁业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该看 到我们连锁业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看到制约我国连锁经营业发展的瓶颈。物流配送在多数连锁经营企业还很不成熟,配送中心的建设明显落后于连锁经营的发展, 这也影响了连锁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 配送中心对连锁经营的作用

配送中心在一般物流系统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对连锁经营企业而言,更是具有核心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配送中心有力地支持了市场营销体系

配送中心从事的是物流活动,是为经销服务的一种活动。配送中心的设置,强化了商品的生产与消费、进货与销售之间的协调能力;就配送中心来说,作为物流的一 个重要内容是生产营销系统的延伸。如在向门店供货时,可进行小批量的商品包装、装卸和发运,使得配送中心如同生产过程的延伸;同时,配送中心的多种活动都 以满足门店需求为目标,体现了物流活动的内涵,在某种意义上支持了市场营销活动。

配送中心不是以储存为目的的,然而,配送中心保持一定的库存,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特别是对国庆节、春节等销售量比平日成倍增加的销售高峰期间,配送中心 的库存对确保销售,起到了有力的支撑。配送中心以集中的库存形式取代以往一家一户的库存结构方式,这种集中库存比起传统的“前店后库”,大大降低了库存总 量,增加了供销的调控能力。

二、配送中心是连锁的信息中枢

配送中心接受连锁商店通过信息网发来的订货单,据此编制订购、拣选作业流程表,由自动拣货系统按单拣选配送;由计算机系统编制合理的配送计划,确保一定的 商品及时按量送达分店;同时,还可以将零售店的订货信息及配送中心的库存情况,及时反馈给生产厂。例如,深圳沃尔玛店为了保证与总部的联系,一次投入了 7 亿美元买下 2 个卫星频道,只要收银小姐一按电钮,信息便通过商用卫星送到配送中心,同时,还可以把该从哪里给深圳店补货,下次采用何种营销手段等信息,按总部要求下达 到商店,配送中心就成了连锁企业的信息中转站。

三、配送中心实现了物流的系统化和规模经济的有机结合

物流系统化是指把物流的各种环节视为一个大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的效率,实现整体的物流合理化。这一方面可以具体参照第三章第三节配送中心的功能这一具体章节。

四、配送中心因拥有大型专业设备而体现专营供货的经济性

配送中心配置了专用运输车,自动高速分拣设备、专业仓库、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其高效运作能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鲜度、温度、质量保持等多方要求,并使物流效率大幅度提高,人工成本大量节约,从而实现连锁经营中的物流规模经济。

五、配送中心对各分店实现“零库存”起到关键的作用

由于各连锁分店的主要任务是现场销售,在场地安排上,营业场所面积要占70%,用于储存的场次不会太大,而建立在大量采购、快速分拣、加工、配货、快捷运 输基础上的连锁配送系统,辅以信息系统对各分店销售库存信息的准确及时反馈,能够解决什么时候送,送多少最好的问题,从而能够使各分店不需自设仓库,实现 “零库存”。这样,整个集团就可以大量节约库存成本,通过分店的专业化销售而提高效率。

六、配送中心完善了连锁经营体系

由于配送中心为门店的销售活动创造了种种优势,从而使整个连锁经营体系的成本大大下降,成为零售业中的一种有竞争力的零售经营形式。配送中心对于整个连锁 经营体系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统一进货,有利于严把质量关;第二,加速商品周转、减少商品损耗、降低流通费用;第三,扩大配送中心的拆零、分拣能力,改善 门店的存货水平,有利于实现零星商品无库存、少库存经营;第四,保证门店管理逐步向“只管销售”方向发展。“企业经营决策权向总部集中,物流活动向配送中 心转移”,这是连锁超市成功的关键之一。例如,流通加工可减轻门店的工作量;拆零作业有利于商场增加销售商品的品种数。

所以,配送中心在连锁集团内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它以自身的合成效应去支持实现连锁的规模效应,因此,要实现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配送中心是不可少的。

第二节 国外发达国家配送体系的发展思路

配送最早出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加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这种先进的物流方式逐步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推行起来。在发达国家,配送发展良好、迅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也是对我们的提示。一、配送的规模日趋扩大,配送中心的数量明显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品产量及消费量的急剧增长,在发达国家,配送的规模及其范围也在同步扩大。据统计,在许多产品的供货总量中,通过配送方式到达经营者的 比例高达50-90%,与此同时,配送的品种也不断的增加。从配送的活动范围来看,随着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一些发达国家的配送服务已经延伸到 了省际和国际。如荷兰的国际物流中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货物送到欧盟成员国的用户手中,使得配送活动超越了城市和地区的界限。发达国家配送规模日益扩 大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配送中心的数量明显增多。据统计,到1999年,日本在各大城市建立的配送中心以近30个,仅在东京,就有五个配送中心。美国的配送 中心数量达到数万家,仅共用型配送中心就有250家。

二、配送技术和设备更加先进

由于发达国家物流设备的更新周期比较短,因此,其配送技术和设备非常先进。目前,在发达国家配送业务中主要采用的新技术有:条行码标识技术、自动存货和补 货技术、自动分拣技术等,其设备的选用尽可能考虑到建设自动仓库的要求,具有蓄电池叉车,机械化或半自动设备,高架仓库增加堆垛高度,扩大发展站台等。同 时,发达国家的很多配送中心建立了自动化的配送系统,包括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处理系统和数控分拣系统等,大大提高了配送的效率。

三、配送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向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才能立足。因此,发达国家的一些配送中心都把提高配送服务质量视为发展配送业务的重要手段, 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商品配送作业准确有序的进行,真正体现了优质服务。具体来将,要做到拣选配货准确无误;发货不出现错装;发货时间不能超过规定的期 限;发送的目的地准确无误;运输货物要保持货物的完整性,不得污损货物。

第三节 我国连锁经营配送体系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外连锁巨头已大批登陆中国,这无疑预示着我国连锁企业发展不容乐观。与连锁企业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极不相称的是,我国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体系建 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现行的配送方式也相对落后,这已成为了我国连锁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总体说来,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发展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物流行业人才的缺乏和物流配送观念的落后

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连锁经营企业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巨大障碍。国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培训系统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 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部分商业院校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各国在物流行业协会的领导和倡导下,全面 开展了物流和配送的职业教育。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很落后,虽然有一些高等院校设置了物流专业和课程,但为数较少;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是缺乏。

二、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规模较小,统一配送率不高

配送中心只有形成规模,才能获得效益。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普遍规模较小,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对于鲜活易腐商品、冷冻商品,分店不愿意统一配送, 多数采用直接送货上门的办法,不统一配送说明没有统一进货,而不统一进货则也就丧失了连锁经营的根基。绝大多数配送中心没有达到经济配送的规模,60%的 人员、大部分设施处于闲置状态,配送成本偏高。在电子商务普及的今天,大部分配送中心还不能满足顾客各种需求,同时配送成本高,造成送的越多损失越大。这 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设施薄弱,功能不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

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国外配送中心普遍采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装卸搬运由吊车、电动叉车和传送带完成;设有高层货架的立体仓库,使储存向空间延伸。美国 的立体仓库大部分都建有专业通讯网,货物的存取搬运都利用托盘、货架铲车和吊车;日本已呈现采用尖端物流技术的趋势,如电脑控制的机器人和搬运特殊物品的 机械手,高速分拣装置和特殊运货车辆等。而我国的大部分连锁商业目前尚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运输、通讯等手段都很落后,技术和设备都比较缺乏,经营效率 低、效益差,无法完成配送功能。

四、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管理手段落后

物流作业不规范,各种编码缺乏标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致使计算机的应用仅限于配送中心内部业务的管理。同时没有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不能对诸如货物 组配、运输车辆的送货路径等活动进行有效的决策管理。例如:在库房管理中,不仅出库、入库都依靠手工操作,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由于库存商品种类较多,没有 实施统一的条码管理,导致商品和货物的准确位置不能确定,因此无法进行有效的库区和库位管理。配送计划调度方面,由于没有良好的配送调度控制,作业执行得 不到有效地监控和跟踪,而且由于缺乏对运输车辆的管理,无法准确计算配送成本。

五、连锁经营企业对配送中心的认识不足

大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建立的配送中心与传统的零售店或仓库在功能、布局、作业流程方式,管理办法上无明显差别。配送中心只充当仓库和运输中转站的角色,甚至某些连锁经营企业将配送中心功能理解为“送货上门”。配送中心的各功能并未发挥出来。

第四节 连锁经营配送体系现代化的对策

目前,中国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一般都以原来的商品仓库、物流仓库、运输公司及批发站为基础,功能仅限于储存、保管、运输。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除政策 和传统观念的沉淀外,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来对企业及其供应链的资源按照供应链的战略进行统一分配,造成统一企业和供应链在物 流管理上的地区差别,无法在事实上对网络内的资源,按照供应链的战略目标统一规划和配置。所以建立科学的物流配送系统已成为连锁企业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