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实训总结范例

配送实训总结

配送实训总结范文1

文章从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结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做法与成效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对物流人才形成了巨大需求,但是现在我国物流人才不仅从数量上面临着非常大的缺口,而且从质量上来看,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即上岗,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物流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传统,无法适应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及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在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基础上,结合“工学交替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实践。

1教学方法的改革

1.1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应用得到完美结合

在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下,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本着“工学结合”的思想,真正做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重视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课程设在校内和物流企业,按照每一教学情境的设计需求,结合实际需要,设计并创新了“以学生(Student)为主体,以目标(Target)做指引,以情境(Situation)融内容,以任务(Task)当驱动”的“STST”课程教学模式。[1]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为例。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更谈不上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再加上长期以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以讲授空泛的技术知识为主,实践内容较少,不仅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而且导致很多学生由于较难理解这门课的知识而缺乏学习兴趣,甚至放弃了对这门课的学习,导致学生在真正上岗时实践能力极其薄弱。针对这些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在进行该门课程改革时增加设计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包括知识点和任务实现两大主要部分,一方面使得项目与理论知识保持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实现了从理论到应用的完美结合。[2]该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在教学模式设计上体现“工学结合”

物流管理专业根据对各类型企业的调研结果,按照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了4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以任务进行驱动,总共10个工作任务,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穿插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

1.1.2在教学内容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根据工作任务来设计学习情境,将教学内容整合、序化融入真实工作任务。在设计学习情境时,将教学总体目标分解,细化,做到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有目标做指导,引领本阶段本环节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对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学习,都能明确其学习目标,做到单项任务目标、多项情境目标、综合课程目标的“点—线—面”结合。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中的———任务1———学习情境一物流信息识别和采集的内容为例,说明如何结合企业真实案例,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和任务,将教学任务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将内容合理整合序化。“物流信息识别与管理”这项任务是整个物流信息管理工作的起点。该项任务要求物流管理人员能够在接触物流信息管理工作之初能够识别物流信息,掌握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并利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物流信息管理。以此项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完成物流信息识别与管理工作,并学会Excel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过程中,还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遵守相应的岗位职责,真正做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内容融于工作任务要求之中。

1.1.3在教学安排上体现教学做融通

在整个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结合各学习情境中各具体任务,做计划、做决策,去实施,锻炼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任务如何完成的过程中,主动思考需要什么知识做支撑,如何获得这些知识,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动手动脑,通过不同方法和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寻找相关资源,不仅完成了学习和工作任务,还主动地完成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工作融为一体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沟通、团队合作等综合职业素养,强化了职业技能。

1.1.4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过程

依据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态度、完成任务情况评定成绩,并按照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学时不同,按权重记入课程成绩。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强调每项任务的应用性。当学生完成项目以后,一是通过自我评价,看到自己在这项任务中的收获,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二是通过教师评价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1.2采用引导文教学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文教学法”是一种行动导向,即根据行动引导文完成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的要素主要包括引导文和引导问题。引导文是由教师总结的、在学习工作中所必需的信息,如文献、资料、总结等;引导问题是教师针对引导文而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从引导文中得到信息和提示来回答这些问题,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布置某项任务时需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时,教师可先根据知识点设计引导文,在引导文中提出问题即任务,并讲明任务要求和能力要求,然后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6个步骤引导学生自学,最后教师负责解答学生的疑问。仍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中的学习情境一“物流信息识别和采集”为例,按照引导文教学法的顺序如下所示:第一步,资讯。首先下达任务单,明确这次学习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强调这次任务的学习目标。即:能够识别物流信息,并能够利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物流信息管理;同时,下达资讯单,让学生利用网络及图书馆等资源查找资讯单中的相关问题(如:数据与信息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物流信息的内容及分类?等),进行自主学习。第二步,计划。下达计划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明确要完成这次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采用什么方法和途径获得这些知识、如何进行物流信息的识别与管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使用的资源有哪些等。由小组间进行交流沟通。第三步,决策。下达决策单。在对各种方案进行可行性、可操作性等对比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任务的实施方案,确定具体实施的内容和步骤,及其小组成员分工。第四步,实施。下达实施单。各小组开始行动,按照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第五步,检查。下达作业单。各小组根据本次任务完成两次作业:一是使用Excel办公软件制作物流单据,二是小组间分析物流信息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派出一名代表汇报说明本小组的任务完成的结论。最后进行小测,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由老师进行评分和作业评价。第六步,评价。下达评价单,包括学生自评和教师总结两部分。学生自评:即简单说明自己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自己都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等;小组互评,通过听取其他组汇报的结果,做出评价并打分;教师总结:由教师对汇报结果和测试结果做总结,给各小组打分;征求各小组组长的意见,对学生的成果做出评价,并打分。将各方面的分按一定比例加成汇总求平均数,得出最后每个人的得分。

2教学手段的运用

2.1以多媒体为基础教学平台,以网络为载体,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新颖性

采用多媒体作为基础教学平台,通过网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能够与物流行业最新动向和趋势保持一致。[3]物流管理专业通过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立了“长风模式”未来课堂。该课堂采用“长风物流人才互联网+”培养模式,即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该模式以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基于物流职业资历架构,打破传统物流学科体系,以未来课堂为支撑,以贯穿岗位序列能力单元的工作任务和知识点为学习内容,以新一代物流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展现形式,以多元化评价体系为质量保证,利用基于过程管理的云技术平台(长风网),开创综合性服务类职业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4]长风模式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采用BAG(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由课程的最小单元———学习任务组成。以Logis物流职业资历架构为基础支撑,从产业出发,还原企业真实操作环境,模拟工作过程,与实训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2将多种课程资源渗透于教学全过程

物流管理专业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对物流专业及专业群的课程资源进行了制定和开发,每门课程都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在内的教学资源。在每章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会将企业实际物流作业场景视频和动画等内容提供给学生进行观看和分析;在每章内容结束后,都会进行企业实际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讲都安排有技能实训题和配套试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复习并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以“配送作业管理”课程中“配送中心作业”相关知识为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资源库所提供的真实物流配送中心工作视频,让学生对配送中心的作业状况有一个初步了解。其次,利用教学动画资源,分别向学生演示配送中心进货、拣货、配货、送货、退货以及装卸搬运作业等一系列作业过程,使这些单调的知识点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另外,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配送中心的经营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使用资源库中的白箱化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即由学生经营这家配送中心,为多个配送点提供配送服务,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利润为目标。再次,教师会通过将资源库中所提供的《物流配送中心现场管理规范》等相关物流行业标准向学生进行介绍,并将物流配送中心运营的实际案例提供给学生,由其来对该配送中心的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最后,通过每一个情景的技能实训题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2.3校内实训室配套教学,充分提高学生实训能力

根据高职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以仓储配送管理、运输作业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国际物流和快递运营为重点进行了实训室建设,满足了校内实训教学的需要。物流管理专业目前共建有包括运输模拟实训室、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和国际物流实训室在内的3个校内实训室,以及包括仓储配送实训中心和新建快递运营中心在内的2个校内实训基地,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物流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配套的实训条件。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室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教学配套:参观介绍和实际操作。对于初学者,第一次访问实训室时一般都需要任课教师或实验指导老师系统介绍本实训室的设备、功能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操作知识之后,再次进入实训室就可以尝试自己亲自操作。以“仓储作业管理”课程教学为例,通常任课教师都会利用1~2课时在开课之初带领学生参观实训中心,并把实训中心内的仓储配送设备向学生做一大致介绍。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若某一学习情景涉及某种具体设备(比如堆垛机、叉车等)的操作,则会先由任课教师为学生进行操作示范,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安全操作。每一次实训课结束后,任课教师都统一要求学生按照学校的统一格式要求撰写“实训报告”,并将实训报告的质量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

2.4校外实训基地加深理解,努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经与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和京东商城合作,共建校企实训基地。以京东商城物流培训基地为例:京东商城华北区开放“厂中校”岗位,每年接收90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院派专职教师,按计划以各岗位现场工作任务为典型教学项目,开展“任务驱动”实践教学,企业给每名学生指定师傅,按“师带徒”的模式在京东商城各“仓”中进行,师傅现场指导,加快了学生适应社会、胜任岗位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企业管理及技术等方面的认知能力,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操作能力和岗位管理能力。通过以上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拓展了校外实训基地的职能,提高了学生实训能力,让学生将在课堂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操练和强化,极大满足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需要。

总之,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并将改革成果辐射到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作者:何岩松 姜湄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冰,程述,曾波.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实践[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1):19-22.

配送实训总结范文2

新经济呼唤新的商业模式,连锁经营是其中的主流发展模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系统掌握连锁经营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国际型、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专门人才,连锁经营管理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它顺应了现代经营模式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行业发展,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就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课程设计进行探析。

关键词:

连锁经营管理;物流配送;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教育人才的方式已经从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向新教育模式转换,满足社会需求,加强技能教育。连锁经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物流配送》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际操作很强的一门课程,对《物流配送》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物流配送》课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连锁经营作为总部管理哲学的具体化管理方式,连锁总部必须应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对员工进行培训、工作安排、员工的职责、员工的服务标准、店面的陈列、广告宣传、市场营销、顾客关系,顾客抱怨处理程序、存货控制程序、会计程序、现金和信贷管理程序、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理等所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连锁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予以规范化。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有连锁企业商品采购管理、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商品学、物流配送等学科,其中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二、目前物流配送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的存在着问题

1.教学内容没有统一规范化的标准作为依据

首先《物流配送》曾经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在专科到博士生的升学体系方面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办学等级方案,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单一的专科办学,无法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全面发展,只有极少数的本科院校设置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的教师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教育上,在该课程的内容选取上太过度依赖于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课程,而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是和《物流概念》、《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等重点课程自动形成管理体系,而连锁经营管理是《物流管理》、《物流配送》、《门店营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为核心与培养该专业方面的人才方案所形成的体系,但绝大多数连锁经营专业的老师仍依照《配送管理》的课程教学来组织课程,甚至更有的院校老师将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与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的课程内容混为一谈,内容几乎是雷同的,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可以说是将两个不同专业的课程划等号。高职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倾向于宽泛的课程内容,内容的主次欠缺,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了学到的知识没有什么用处的想法。

2.教学层次顺序不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过程

现在的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安排大致是:案例引入、课本理论知识讲解、实际操作、布置作业等这么个教学流程。这样的教学层次顺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高职教育与学术性教育大不同,物流配送是一个车辆运输货物的过程,学生没有实际的观看过物流配送的整个流程,只靠想象是很难了解其中的细节,跟不上老师授课的思维,而老师只是对课本上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不让学生实训观察,即便学生非常努力,也无法了解物流配送的全部内容。因此这种教学层次顺序让学生们失去学习兴趣,在上课时选择逃课、玩手机等厌学行为。

3.老师的教学方法达不到统一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方法不符合课程教学的需要,就达不到想要的预期教学效果。现在的课堂教学还保留着一支粉笔、一个课本、一个老师和一群学生的理论教学授课方式,粗疏的教学状态,还有很多学校老师盲目跟从这种授课方式,后来发现很多环节都不能协调,导致最终别的教学方式被搁浅,比如学生在实训时,受到学校实训条件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的关系限制,只能接触到初步的知识层次,领悟不到其中的精髓,针对《物流配送》这门课程,高职老师就没有一个独立的系统化教学方式。4.教学资源比较短缺《物流配送》是实际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校想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如果只是依赖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讲解和课后的简单操作训练是很难达到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的。但是现在的物流配送专业课除了相关的精品课程符合教学资源的要求外,别的课程除了老师的讲解,学生想要继续扩展学习是难的,与课程相符合的教学资源比较少,所以要达到想要的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不太可能的。

三、改变《物流配送》课程的教学思路

1.建立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的课程标准

建立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的课程标准,主要是将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和组织起来,让物流配送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规范的教学体系,符合专业的标准与培养目标,怎样防止同一节课老师们的上课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让课程符合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满足社会需要的岗位条件,让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促进其在职场上的发展。改进《物流配送》课程的教学思路,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和课程技能要点,再根据院校、企业的需要,把课程内容分为选修和必修两部分,必修课是非常主要的,重点突出了企业的运行机制,所以,学生应该将与工作紧密联合的技能要点学习的扎实稳固,抓住主次。老师在教学资源准备上,应该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们得以学习。

2.教学层次顺序需要合理安排

老师在教学层次顺序的安排上,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将课本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实际,方便学生理解接受。老师需要先将教学内容和课堂时间做一个合理的安排,尽可能的将一堂课设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单元,让课堂保持独立连贯性,然后对教学层次顺序做一个合理安排。《物流配送》课程的实际操作性很强,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学习目标,再将课程进行梳理,然后在播放相关的物流配送视频,让学生们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与实训课相配合,让学生找到学习方式使学习渐入佳境,同时老师可根据视频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点或简单的说明,在做最后的知识总结,老师还要结合教材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告诉学生在工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些学校的条件比较好的话,可以同企业合作拍摄教学视频,以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做成合辑,完美的将工作过程还原,结合专业特色贴合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学生在上课时就像看电影一样,在看视频时就吸收了里面的知识要点,无需老师在进行讲解。上理论课,老师需将课堂上的内容做好总结,再将下次要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部署,找一些思考题给学生,学生也可根据老师的下次所授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上实训课,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做好实训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习兴趣,提高老师的课堂质量。

3.教学方式的更新

《物流配送》课程的特征比较明显,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复原配送管理工作的情景,进行实训追踪、总结评价等一系列完整的教学系统,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实施的具体方案是:明确教学任务、做好教学前的准备、进行教学实施的讨论、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教育成果的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4.补充教学资源学生怎么才能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满足行业需求,仅靠课本上的知识是无法达成的,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立以物流配送课程为主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提高,满足行业需求。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物流配送》课程主要是为了体现教学的实践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物流配送》课程需与物流管理管业的课程区分开,改进教学思路,合理安排教学层次,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充实教学资源,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后便于熟悉自己的岗位,满足行业需求。

作者:邓攀 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丽娟.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中教学管理的探索[J].教育科学,2008.02.

配送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仓储与配送;课程改革;项目化

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在物流企业或其他企业从事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工作的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必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本文对“仓储与配送管理”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进行研究,在教学中我们大胆引入“职业能力本位”和“项目化课程改革”,以“工作工程为导向”等课程改革思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对“仓储与配送管理”这门课程改革进行调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课程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仓储与配送”在整个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贯通与引领作用,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1]。课程的教学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物流岗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定位教学目的,同时融入物流行业标准和技能大赛内容,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仓储配送一线的工作人员、作业班组负责人等一线物流人才。

2课程改革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2.1校企双方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改革之初,学校教师调研了上海地区包括校企合作企业在内一定数量且具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的仓储配送岗位业务运作,根据岗位运作业务流程设计工作项目,提炼工作任务,分析完成每一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此为依据,确定工作项目,细分工作任务,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本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确定课程实训项目、制订课程考核方案、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实施等。以实现产教一体、研用合一、双创推进,确保产业与专业的衔接。

2.2嵌入技能大赛内容

嵌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上海市“星光计划”竞赛、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行业大赛内容,将赛项规范引入实践教学中,通过竞赛引领,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养成、职业道德固化中的引领作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综合能力[2]。

2.3融入行业资格考证内容

物流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从事物流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的证明,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员工的参考条件之一,因此在组织课程内容教学时,融入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发的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和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证书物流内容,对证书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了梳理,嵌入到课程内容中去,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3教学内容改革设计

本课程的设计总体思路是以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和高职学生的就业发展为依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课程内容为主题,以仓储配送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构建以企业经济仓储管理业务流程为主线的任务引领型、项目主导型课程。

3.1课程内容的选取

课程内容的选取,以高职生为培养前提,对校企合作企业及上海地区典型的物流企业进行深度调研,运用深度访谈的方式,所得资料经过分析,归纳出与仓储配送相关的实际工作岗位。提炼出这些职业岗位(群)日常承担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应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以此作为本课程教学内容模块设计的依据。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以仓储配送作业活动为载体,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景区”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学校和企业教师共同授课,讲授、实践交互进行。

3.2实训环节设计

课程的实训教学结合全国和上海市的物流技能竞赛的要求进行,通过企业真实工作任务、融入技能竞赛的内容,小组内分角色完成实训任务,小组间相互观摩学习,实训教学时,凸显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重点难点,使得学生在学会基本操作的同时,掌握其要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保证本课程实训教学,开发了多种途径,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4]。校内实训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充分利用校内现有实训资源,学校和企业教师根据企业真实工作案例和技能大赛内容,共同编写实训指导书,结合学校实训软件和硬件设施,进行仿真实训。使得实训内容更贴合企业实际,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学校与校外公共实训基地合作以及冠名企业合作,如杨浦区公共实训基地、苏宁云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港中旅华贸物流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地的设立,方便现场教学,学校和企业老师现场指导教学,让学生提前感受熟悉企业文化,方便顶岗实习时快速上手工作,融入到企业中去。

4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企业和学校教师引进校企合作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结合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对教材原有内容进行了重构,把企业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个个学习项目,再把每一个项目细分为学习任务,展开教学。实训采用角色扮演法,分小组进行,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个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进行学习。实训内容分校内校外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中大部分可以在校内完成,有些项目如货物的物理化学检验,AR、VR等等要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冠名物流企业来开展。

5课程考核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结合考勤情况、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综合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操作能力、职业素养,结合期末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6改革实施效果反馈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课程改革成效凸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课程改革倡导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发挥竞赛引领的作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院学生2015年以来参加了全国大学生高职组物流技能大赛、上海市星光杯物流技能大赛、全国交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物流竞赛、上海交通职教集团物流竞赛、全国长风杯物流竞赛,均取得过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在上海高职院校中,基本保持第一。

7总结

物流管理专业努力探索建立的行动导向课程“仓储与配送”教学内容体系,努力将教和学的过程落实到企业全真的工作项目上,同时融入技能竞赛和物流师考证的内容,通过基于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发挥示范、引导的作用,指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工作环境,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项目的课程教学的实施,使得课程教学更贴近企业工作内容,促进了物流一线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和就业率均有明显提高,显示出了课程改革的实际成效。

参考文献

[1]付平德,涂明霞.“课证融合、竞赛引领”行动导向下“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J].物流科技,2015(1).

[2]褚阳.“理实结合、课证融通”的“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4(1).

[3]刘晓娜.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9).

配送实训总结范文4

1教学整体设计

1.1开发学习任务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通过对行业企业的深入调研明确了各细分领域的配送作业标准。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课程标准,根据电商企业配送作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配送作业组织的难度为依据,由浅入深对课程进行重构,基于C(构思)--D(设计)--I(实现)--O(运作)的模式,以配送作业流程为主线,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发了商超配送、电商配送、即时配送和个性化定制配送等学习模块,明确了各个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同时,依据各平台的数据结合调研结果,对学生的学情从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素质基础和个性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顺丰订单班的学生,对顺丰的操作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动手实践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较强,但自主创新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短期的企业项目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劳动意识和服务意识,但缺乏职业荣誉感。1.2确定学习目标按照课程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依据学情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三维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配送的基本知识,掌握配送各核心环节的作业方案设计方法和操作规范;能够结合虚拟仿真验证结果和实操现场验证结果优化调整方案,能通过团队分工协作在真岗实境中锤炼技能,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探中做、学中做、拓中做”的过程中锻炼品格、锤炼技能,强化精细之心、环保之思、统筹之谋、协作之能

。1.3多维教学策略

1.3.1“四库四材”,导练真知

以校企共建的物流教学资源库等“四库”为学生挚画专业知识版图,其中物流教学资源库的知识体系与物流管理专业国家标准对接,并结合职业技能等级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数字化云教材等“四材”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护航,教学过程以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为主要“教材”,以自编活页式工作手册和自编数字化“云教材”为主要“学材”,数字化辅以物流管理“1+X”中级培训教材和教师导学,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练习“精确制导”。

1.3.2“三师”护航,学练技能

任课教师100%为“双师”,其中75%为工科背景,一人为高级信息系统分析师,教师团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本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提供了保障。企业导师在顺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岗位上为学生提供随岗指导。特聘职业规划师加入“三师”团队,从学生的个体利益出发,结合专业知识和相关资源,为学生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职场问题,同时结合课程诊改平台采集的实习过程数据,为学生提供有关职业适应和发展方面的辅导、判断、建议和解决办法。“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规划师”的“三师”团队全面为学生学练技能“保驾护航”

1.3.3真岗实境,磨练品格

顺丰速运作为我校深度合作的智慧物流龙头企业,在我校设立了1000平米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将遇到的问题整理为改进意见反馈给企业导师,在锤炼技能的同时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建构教学资源

1.4.1“四库”促进“岗课证研”融通

专业双师、企业导师、职业规划师相互配合,开展市场需求及毕业生供给评估调研,基于CDIO理念协同开发教学资源。在长风网上建立了配送岗位教学资源库、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与“1+X”教学资源库和虚拟现实教学资源库等构成“四库”,促进岗课证研的深度融通。

1.4.2“四材”构建专业“百科全书”

自制《配送作业实务》云教材和《工作活页手册》,与《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构成“四材”,以专业百科全书的形式在“三层次六环节”的教学模式中发挥作用。

1.4.3“五平台”实现教学数字化

运用“3D虚拟仿真平台+‘云班课’课堂管理平台+云辩论互动直播平台+课程诊改平台+模拟操作平台”等“五平台”,实时采集过程性学习数据,掌握学生行为状态,根据智能化“人物画像”清晰掌握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菜单化”方式制定数字化、差异化学习方案,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效果的循环改进。

1.4.4“多场景”拓宽技能提升路径

企业真实项目辅助劳动教育、共建顺丰优选区域性配送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市、省、国”四级竞赛共学共长场景、博士创新站等“岗赛证研”多场景拓展,使得学生在“探中学、做中学、拓中学”的教学生态中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和技能的提升。

2教学实施过

2.1教学过程

教学实施过程秉承“教为不教、学为学会”的理念,采用CDIO教学模式,创新了“三层次六环节”教学策略,在立体式教学资源的辅助下,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规划师的三导师团队,充分发挥导学、助学、促学的作用,实现学生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课前探中做,通过自主探究和教师导学完成知识准备。学生利用“四库”按照教师的导学任务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通过“五平台”反馈的数据观测学生测验结果、系统仿真成绩和方案设计进度来调整教学设计并准备教学设备及教具。课中学中做,通过“六环节”教学策略和教师助学攻破重难点。通过“学新知、仿操作、化技能、优方案、思总结、展成果”等6个环节的策略设计,按照认知规律将任务设计为“初阶-中阶-高阶”的难度进阶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点到线再到面,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分角色承担任务去完成,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充分感受合理分工呈现的练习效果,互助成长。课后拓中做,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和教师促学完成教学成果转化。借助物流社团,为常态化开展技能大比武,梯队式培养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形成良好的以赛促学、以赛促研氛围。借助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据企业项目制定方案,由企业选取最佳方案并应用,达到真正的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的目的。借助“1+X”学习平台,对本项目所对应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中级证书》的项目三进行巩固提升,同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精进岗位操作,将“1+X”证书的实操考核点各个击破。

2.2教学策略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逐一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师关键技术示范与操作、虚拟仿真反复试炼、企业导师随岗指导、提炼口诀内化技能”突破“方案设计标准流程、基于实际任务的设计优化、技能操作规范步骤、实践岗位的安全规程”的教学重难点。

2.3综合评价

课程学习及评价建立在“岗-课-赛-证-研”五个维度逐层展开,采用:“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规划师”的三师团队,结合“见习同事+同学朋辈+校外专家”等的多主体全景伴随评价,在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下,构建了可评可测的全方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五平台”在课前探究、学习助力、课堂管理、仿真操作、课程诊改等方面实现全过程管理,多维度综合考评学生学习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达到团队成员共学共长的效果。采用:“过程性评价+成果评价”相结合,实时监测、为改进教与学提供数据。在“探中做”和“学中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拓中做”的渠道,使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修炼和素养养成实现螺旋式上升,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教学效果

3.1职业荣誉感显著提升

经过学习,学生掌握了行业新技术;能运用循环智能包装箱设计包装新工艺;能运用新方法完成配送路线优化任务,形成的路线优化小程序被企业采纳;能运用软件进行车辆配载方案设计并进行小组协作完成;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轮岗实训中掌握了企业的新规范。能够基于设计实践进行反思,精益求精改进设计方案,训练了良好的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通过三导师的增值评价结果看学生的职业素质显著增强。通过杭州高层次人才快递小哥李庆恒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快递小哥罗明等榜样的力量,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在设计方案汇报评审中,获得了企业导师的认可与好评,实现了能力目标的达成,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其中第四组同学开发的配送路线规划软件被企业采纳,为企业带来实际的降本增效,学生职业荣誉感显著提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行业亟需的数智化配送管理人才。

3.2技能内化深悟力行

本项目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主线,学生运用数字化技术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大幅增强了强国有我的使命感;教学内容与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和行指委技能大赛高度契合,充分调动了学生为校争光的集体荣誉感;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景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轮岗实训,让学生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感受职业自豪感。结合全过程性的考核和评价,学生在组内和班内的排名实时更新,形成了敢为人先、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学情优势心理,提升学生学情劣势技能,不断的丰富新鲜事物、科技感强的设施设备应用于实践,拓展技能应用场景,增加了任务多样性和综合性,实现了学习的跨越提升。

3.3“三力”显著提升,硕果累累成绩喜人

在“探中做、学中做、拓中做”的三层次六环节学习生态中“做”是核心,订单班的班级性质、工学交替的学习形式使得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来自于会做的能力培养。“四库四材五平台+三导师”的助力,培养了学生不惧问题、迎难而上的品质,在学习能力、学习耐力和学习毅力上得到了提升。在本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同步参加了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主办的线上技能大赛,学生充分发扬了刻苦勤奋的优秀品质及良好的知识和技能,总获奖率100%,其中一等奖获奖率50%,物流管理“1+X”证书,一次考证通过率9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

4创新特色

4.1产教共育急需人才

顺丰速运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课程体系建立,从师资团队建设、到实训项目研发,从企业标准输出、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全方位与我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了合作育人体制机制,使得本项目贯穿的教学任务均为来自企业的真实任务。导师团队创建了学习过程循序渐进、重难点清晰易懂的电商配送业务工作情境,根据顺丰区域配送中心的工作内容与流程,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将工作项目分为一系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工作任务。多场景教学贯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实践“五变五融合”培养路径,提升“产教研学做”多平台聚合高度。“变”课堂为实战场景、教师为技术师傅、学生为企业学徒、教材为工作手册、教学内容为工作任务,融行业标准、岗位实践、企业文化、职业素养、课程思政、劳动教育于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知配送行业前沿动态、懂配送领域核心技术、会配送数智设备操作、精配送数智辅助决策”的“智慧+应用”高素质配送管理人才。

4.2立体式教学资源,保障“岗课赛证研”深度融通

职业规划师、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配合,开展市场需求及毕业生供给评估调研,联合智慧物流龙头企业顺丰、京东、百世等100余位企业导师,基于CDIO理念协同开发教学资源。在长风网上建立了配送岗位教学资源库、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与“1+X”教学资源库和虚拟现实教学资源库等构成“四库”,促进岗课证研的深度融通。自制《配送作业实务》云教材和《工作活页手册》与《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构成“四材”,以专业百科全书的形式在“三层次六环节”的教学模式中发挥作用。运用“3D虚拟仿真平台+‘云班课’课堂管理平台+云辩论互动直播平台+课程诊改平台+模拟操作平台”等“五平台”,实时采集过程性学习数据,掌握学生行为状态,根据智能化“人物画像”清晰掌握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菜单化”方式制定数字化、差异化学习方案,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效果的循环改进。

4.3全员全程全方位,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双轨并行

配送实训总结范文5

1教学整体设计

1.1开发学习任务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通过对行业企业的深入调研明确了各细分领域的配送作业标准。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课程标准,根据电商企业配送作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配送作业组织的难度为依据,由浅入深对课程进行重构,基于C(构思)--D(设计)--I(实现)--O(运作)的模式,以配送作业流程为主线,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发了商超配送、电商配送、即时配送和个性化定制配送等学习模块,明确了各个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同时,依据各平台的数据结合调研结果,对学生的学情从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素质基础和个性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顺丰订单班的学生,对顺丰的操作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动手实践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较强,但自主创新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短期的企业项目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劳动意识和服务意识,但缺乏职业荣誉感。

1.2确定学习目标

按照课程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依据学情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三维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配送的基本知识,掌握配送各核心环节的作业方案设计方法和操作规范;能够结合虚拟仿真验证结果和实操现场验证结果优化调整方案,能通过团队分工协作在真岗实境中锤炼技能,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探中做、学中做、拓中做”的过程中锻炼品格、锤炼技能,强化精细之心、环保之思、统筹之谋、协作之能。

1.3多维教学策略

1.3.1“四库四材”,导练真知

以校企共建的物流教学资源库等“四库”为学生挚画专业知识版图,其中物流教学资源库的知识体系与物流管理专业国家标准对接,并结合职业技能等级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数字化云教材等“四材”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护航,教学过程以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为主要“教材”,以自编活页式工作手册和自编数字化“云教材”为主要“学材”,数字化辅以物流管理“1+X”中级培训教材和教师导学,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练习“精确制导”。

1.3.2“三师”护航,学练技能

任课教师100%为“双师”,其中75%为工科背景,一人为高级信息系统分析师,教师团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本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提供了保障。企业导师在顺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岗位上为学生提供随岗指导。特聘职业规划师加入“三师”团队,从学生的个体利益出发,结合专业知识和相关资源,为学生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职场问题,同时结合课程诊改平台采集的实习过程数据,为学生提供有关职业适应和发展方面的辅导、判断、建议和解决办法。“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规划师”的“三师”团队全面为学生学练技能“保驾护航”

1.3.3真岗实境,磨练品格

顺丰速运作为我校深度合作的智慧物流龙头企业,在我校设立了1000平米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将遇到的问题整理为改进意见反馈给企业导师,在锤炼技能的同时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建构教学资源

1.4.1“四库”促进“岗课证研”融通

专业双师、企业导师、职业规划师相互配合,开展市场需求及毕业生供给评估调研,基于CDIO理念协同开发教学资源。在长风网上建立了配送岗位教学资源库、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与“1+X”教学资源库和虚拟现实教学资源库等构成“四库”,促进岗课证研的深度融通。

1.4.2“四材”构建专业“百科全书”

自制《配送作业实务》云教材和《工作活页手册》,与《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构成“四材”,以专业百科全书的形式在“三层次六环节”的教学模式中发挥作用。

1.4.3“五平台”实现教学数字化

运用“3D虚拟仿真平台+‘云班课’课堂管理平台+云辩论互动直播平台+课程诊改平台+模拟操作平台”等“五平台”,实时采集过程性学习数据,掌握学生行为状态,根据智能化“人物画像”清晰掌握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菜单化”方式制定数字化、差异化学习方案,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效果的循环改进。

1.4.4“多场景”拓宽技能提升路径

企业真实项目辅助劳动教育、共建顺丰优选区域性配送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市、省、国”四级竞赛共学共长场景、博士创新站等“岗赛证研”多场景拓展,使得学生在“探中学、做中学、拓中学”的教学生态中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和技能的提升。

2教学实施过程

2.1教学过程

教学实施过程秉承“教为不教、学为学会”的理念,采用CDIO教学模式,创新了“三层次六环节”教学策略,在立体式教学资源的辅助下,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规划师的三导师团队,充分发挥导学、助学、促学的作用,实现学生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课前探中做,通过自主探究和教师导学完成知识准备。学生利用“四库”按照教师的导学任务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通过“五平台”反馈的数据观测学生测验结果、系统仿真成绩和方案设计进度来调整教学设计并准备教学设备及教具。课中学中做,通过“六环节”教学策略和教师助学攻破重难点。通过“学新知、仿操作、化技能、优方案、思总结、展成果”等6个环节的策略设计,按照认知规律将任务设计为“初阶-中阶-高阶”的难度进阶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点到线再到面,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分角色承担任务去完成,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充分感受合理分工呈现的练习效果,互助成长。课后拓中做,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和教师促学完成教学成果转化。借助物流社团,为常态化开展技能大比武,梯队式培养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形成良好的以赛促学、以赛促研氛围。借助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据企业项目制定方案,由企业选取最佳方案并应用,达到真正的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的目的。借助“1+X”学习平台,对本项目所对应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中级证书》的项目三进行巩固提升,同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精进岗位操作,将“1+X”证书的实操考核点各个击破。

2.2教学策略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逐一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师关键技术示范与操作、虚拟仿真反复试炼、企业导师随岗指导、提炼口诀内化技能”突破“方案设计标准流程、基于实际任务的设计优化、技能操作规范步骤、实践岗位的安全规程”的教学重难点。

2.3综合评价

课程学习及评价建立在“岗-课-赛-证-研”五个维度逐层展开,采用:“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规划师”的三师团队,结合“见习同事+同学朋辈+校外专家”等的多主体全景伴随评价,在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下,构建了可评可测的全方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五平台”在课前探究、学习助力、课堂管理、仿真操作、课程诊改等方面实现全过程管理,多维度综合考评学生学习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达到团队成员共学共长的效果。采用:“过程性评价+成果评价”相结合,实时监测、为改进教与学提供数据。在“探中做”和“学中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拓中做”的渠道,使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修炼和素养养成实现螺旋式上升,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教学效果

3.1职业荣誉感显著提升

经过学习,学生掌握了行业新技术;能运用循环智能包装箱设计包装新工艺;能运用新方法完成配送路线优化任务,形成的路线优化小程序被企业采纳;能运用软件进行车辆配载方案设计并进行小组协作完成;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轮岗实训中掌握了企业的新规范。能够基于设计实践进行反思,精益求精改进设计方案,训练了良好的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通过三导师的增值评价结果看学生的职业素质显著增强。通过杭州高层次人才快递小哥李庆恒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快递小哥罗明等榜样的力量,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在设计方案汇报评审中,获得了企业导师的认可与好评,实现了能力目标的达成,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其中第四组同学开发的配送路线规划软件被企业采纳,为企业带来实际的降本增效,学生职业荣誉感显著提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行业亟需的数智化配送管理人才。

3.2技能内化深悟力行

本项目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主线,学生运用数字化技术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大幅增强了强国有我的使命感;教学内容与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和行指委技能大赛高度契合,充分调动了学生为校争光的集体荣誉感;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景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轮岗实训,让学生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感受职业自豪感。结合全过程性的考核和评价,学生在组内和班内的排名实时更新,形成了敢为人先、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学情优势心理,提升学生学情劣势技能,不断的丰富新鲜事物、科技感强的设施设备应用于实践,拓展技能应用场景,增加了任务多样性和综合性,实现了学习的跨越提升。

3.3“三力”显著提升,硕果累累成绩喜人

在“探中做、学中做、拓中做”的三层次六环节学习生态中“做”是核心,订单班的班级性质、工学交替的学习形式使得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来自于会做的能力培养。“四库四材五平台+三导师”的助力,培养了学生不惧问题、迎难而上的品质,在学习能力、学习耐力和学习毅力上得到了提升。在本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同步参加了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主办的线上技能大赛,学生充分发扬了刻苦勤奋的优秀品质及良好的知识和技能,总获奖率100%,其中一等奖获奖率50%,物流管理“1+X”证书,一次考证通过率9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

4创新特色

4.1产教共育急需人才

顺丰速运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课程体系建立,从师资团队建设、到实训项目研发,从企业标准输出、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全方位与我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了合作育人体制机制,使得本项目贯穿的教学任务均为来自企业的真实任务。导师团队创建了学习过程循序渐进、重难点清晰易懂的电商配送业务工作情境,根据顺丰区域配送中心的工作内容与流程,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将工作项目分为一系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工作任务。多场景教学贯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实践“五变五融合”培养路径,提升“产教研学做”多平台聚合高度。“变”课堂为实战场景、教师为技术师傅、学生为企业学徒、教材为工作手册、教学内容为工作任务,融行业标准、岗位实践、企业文化、职业素养、课程思政、劳动教育于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知配送行业前沿动态、懂配送领域核心技术、会配送数智设备操作、精配送数智辅助决策”的“智慧+应用”高素质配送管理人才。

4.2立体式教学资源,保障“岗课赛证研”深度融通

职业规划师、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配合,开展市场需求及毕业生供给评估调研,联合智慧物流龙头企业顺丰、京东、百世等100余位企业导师,基于CDIO理念协同开发教学资源。在长风网上建立了配送岗位教学资源库、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与“1+X”教学资源库和虚拟现实教学资源库等构成“四库”,促进岗课证研的深度融通。自制《配送作业实务》云教材和《工作活页手册》与《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构成“四材”,以专业百科全书的形式在“三层次六环节”的教学模式中发挥作用。运用“3D虚拟仿真平台+‘云班课’课堂管理平台+云辩论互动直播平台+课程诊改平台+模拟操作平台”等“五平台”,实时采集过程性学习数据,掌握学生行为状态,根据智能化“人物画像”清晰掌握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菜单化”方式制定数字化、差异化学习方案,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效果的循环改进。

4.3全员全程全方位,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双轨并行

配送实训总结范文6

由于技工学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薄弱,教学侧重点在于技能学习,因此,结合本课程的要求与特点,笔者以教材为纲,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特性,确定了“仓储管理与配送”课程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1)对库场进行布局;(2)仓储合同的订立;(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仓储设施设备;(4)能进行仓储保管作业(入库、理货、堆码等);(5)仓库货物的管理(除湿、除锈、防火、温度控制等);(6)对库存进行控制;(7)配送服务合同的订立;(8)使用JIT、ABC库存管理法管理库存货物;(9)根据实际情况对配送模式与策略进行选择;(10)配送计划的制订;(11)配送作业的执行(拣货、分货等)。

二、课前准备

(一)分组

合理的分组是小组讨论法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分组时,应坚持学生自愿结合的原则,由教师进行最后的协调,以尽量满足每个同学的要求。每个组大致4—6人,设立组长一名、主讲人一名、秘书一名,有效的分工合作有利于小组合作的开展与目标的达成。组长一般由组内“核心人物”担任,主讲人由组内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秘书则由较细心、文字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分组确定后原则上不允许再有变动。

(二)任务下达

教师在小组讨论任务下达时,必须有明确的任务单,不仅使学生了解应该做什么,并且在其遇到较难的知识点等关键时候,还应提示学生该如何做。任务表述应合理,既不可太难让学生失去信心,也不可太容易而使学生兴趣索然。

三、讨论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中,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弄懂”、“学会”知识和技能的欲望。因此,笔者创设了十一个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并设计了不同的技能学习实现方法。

(一)小组工作报告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掌握任务点中所涉及的知识。学生通过组内分工收集资料,经充分讨论后得出一致结论,形成小组工作报告并进行汇报。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培养了其团队合作精神,但局限性在于,依据学生的现有水平难以做到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点。因此,小组工作报告法适用于一些知识难度相对较低、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常见事例的典型工作任务,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仓储设施,使用JIT、ABC库存管理法管理库存货物,配送计划的制订等。小组工作报告法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实现了互换,学生小组通过陈述讲解知识,教师以学生的心态聆听,最后评选出最佳工作小组。具体过程为:(1)布置小组报告的任务,并公开几个关键问题作为学生小组报告的线索与参考;(2)制定小组报告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易懂、表达的连贯性、创新性),合理分配各标准的比值;(3)由各小组派代表按照评分参考标准进行实际评分,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汇总平均分作为最终的分数评定;(4)小组报告后有组间问答环节,其他组可自由提问,组内成员可进行补充;(5)教师点评每组报告,进行最终的总结点拨,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并进行巩固拓展。

(二)小组实操作业

实操性是技校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够用、重在实操”的理念,着重教会学生各种应用的方式与方法。“仓储管理与配送”课程中,主要技能点在于仓储作业、配送作业,因此,笔者将其中所涉及的技能进一步细化,重点定位到仓库布局设计实操、理货实操、堆码实操、配送拣货实操、配送分货实操、仓储合同订立实操、配送合同订立实操等环节。在实操课程设计时采用任务推动方式,进行以下“实操小组作业六部曲”。

1.任务布置。

此阶段为课前完成。通过设计将实操内容具体为可操作的任务明确布置给学生,此任务必须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可完成性的特点。如:在仓储保管作业的学习内容中,定位实操点为入库接受、理货、堆码,因此,可选择在实训室完成。若实训条件限制,则可将教室布置成仓库,讲台设置成理货区,课桌定位为仓储区,每个大组作为一个仓库分区,每个课桌作为一个货位,要求学生对笔、书本、方便面、矿泉水等物品进行收货、理货、堆码的作业。

2.自学找疑。

自学是小组讨论法实施的重要标志与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通过实操任务的下达,小组成员必须对新课进行事前预习,对实操任务进行思考与资料收集,并对教学内容的难点、疑点做好记录,以便与组内同学进行探讨。

3.小组探讨。

这是小组讨论法的核心环节与小组成果的实现方式。组内成员自主学习发现疑点,经过小组讨论解除疑点,共同商讨完成实操任务。

4.小组实操。

通过之前的环节,小组对于完成实操任务都形成了自己的方法,此环节主要依靠组内成员的精诚合作达成目标。

5.教师点评。

不同的小组其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可能不同,究竟谁的方法更好,谁的效果更好?学生争议的问题往往就是难点所在。因此,对于小组在实操环节表现的点评尤为重要,点评的方式主要为纠正错误、进一步提炼、引申拓展、解决问题等。

6.自主总结。

教师讲解后,学生对于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这时,若给他们几分钟的总结时间,使他们能对知识点进行整理、感悟,将更有助于其掌握知识。

(三)小组案例分析

对于一些技能性不是很强,但是在日常仓库作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知识点,如仓储合同的订立、仓库货物的管理、配送模式与策略的选择、配送服务合同的订立等,适用于小组案例分析方法来解决。在小组案例分析法中,一般先由教师讲授,对新课知识进行梳理与详细的讲解;然后给出案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彼此的灵感,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最佳答案。如:在学习配送方式这个知识点时,将当当网、卓越、中国邮政、广州购书中心等书店的配送方式依次列出,让学生找出它们分别运用了哪种配送方式,并比较不同配送方式的特点。

(四)小组观察

教学内容中涉及很多实际操作性的环节,需要对一些流程、方式、工具进行观察、认识、辨别。因此,图片与视频的引入必不可少。在课程一些知识点的学习中(如对库场进行布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仓储设施、仓库货物的管理),笔者引入大量的图片与视频,包括:仓库实景、仓库设施设备等图片,以及各种货架的操作、门座起重机作业、AGV小车搬运、生鲜物品的流通加工、自动化立体仓库运作、配送中心运作等视频。在使用图片与视频辅助教学时,应给学生布置问题,使他们带着问题去看,通过观察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实践证明,此种方式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还涉及到小组的理解、小组的设计等辅助实现方式。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选择的关键在于知识点的特点。而在讨论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对课堂的引导和掌控,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尤其要规定恰当的讨论时间,以诱发学生的紧迫感,逼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效率,深化讨论。

四、教学效果检测与反馈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应该有一个检测的方式,以利于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提高,同时,也便于学生总结、回顾、记忆课堂知识点。因此,教师应在每堂课设置大约五分钟的教学反馈与成果检测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小组间互评;也可以设置测验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教师再进行讲解。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相长。此外,还应设计课后作业,作业的完成时间以15分钟到20分钟为宜,内容应反映出课堂的重点。

五、课堂总结

配送实训总结范文7

团队合作对以物流行业而言至关重要,合作紧密程度与否关系到物流行业的效率高低,对于物流行业专业人员而言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作为物流专业教学人员,在学校教学环节就应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具体操作过程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施:一是通过完成课内实习实训任务来实施。二是通过课程的技能比赛来实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下任务,同学自愿组合(4-6人为宜)为学习小组(或比赛小组)并选出小组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实习实训任务(比赛项目)进行讨论,统一认识。小组长根据实习实训任务(比赛项目)和小组成员特点进行任务分解、角色分工。(2)分角色,完成自己承担部分的实习实训任务(比赛项目)设计,小组汇总讨论后,形成实施方案(参赛方案)。(3)具体实施,在小组长带领下,到仓储实训中心按实施方案(参赛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小组成员按角色(如收货员、拣货员、发货员等)完成实施方案(参赛方案)。操作(比赛)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配合非常重要,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充分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学生的安全意识得以培养

安全性是从事任何行业均需要重点强调的要素之一,作为物流行业更应注意安全性问题。在基础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向学生灌输安全性意识,不仅仅是自身的安全问题,还要注意各个操作环节以及货物的安全问题。无论是在装卸、运输过程中,还是对于货物的防火防潮防盗,甚至是货物的病虫害也应提到安全性的高度来加以重视。对于易形成风险的环节进行保险是一种降低物流企业风险的方式之一,但是更重要的则是加强对于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学生的学习意识得以培养

在任何岗位均需要不断的学习,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应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仅是物流行业内的知识,还应进行扩展式学习,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做到学以致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仓储管理人员的学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商品养护方面的知识,二是到其他仓储企业学习,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由于物流行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国家在相关政策法规上也不断进行更新,这都给物流行业的工作人员提出新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也需要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及时进行学习。

四、学生的组织协调意识得以培养

组织协调意识及实践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关键技能,一个完整的仓储与配送过程,需要不同部门与环节之间共同协作才能顺利完成。职业院校学生在教学的学习环节以及实践的实训环节均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仓储与配送过程中,需要注重与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等等之间的良好协作配合,只有协调到位才能做到物流的顺畅进行。作为物流相关专业的教学人员,我们更应该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业务素质,提高自身实践水平,以更加有说服力的教学来提高学生整体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如果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进入物流行业从事仓储管理人员,一定要有组织协调意识,而不是仅仅把眼光只放在自己的岗位上。

五、总结

配送实训总结范文8

《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明确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即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虽然我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多年实践总结的基本经验和办学模式,但多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都停留在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上,使得校企合作成为“一头热、一头冷”的尴尬局面,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两张皮”,也造成学生理论与技能的培养相互割裂和比重失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国家高职“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作为切入点,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尤其是2012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各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物流管理专业与大道物流等8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进行了深度合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交替分段式教学为特点,即课堂学习和生产岗位实习交替进行,在此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成为熟练员工。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主线,交错安排课堂教学和学生上岗实习,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上采取分段式教学。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落实骨干校建设方案“校企交替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改革,自2012年以来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验和成绩。

2物流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1内容设计:

校企合作重构课程体系与内容,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物流专业教师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未来主要就业岗位分析、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分析,与大道物流、中百集团等知名企业的物流骨干专家一起共同商讨,构建了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和人文素质拓展学习领域等构成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工学结合、与职业能力要求相一致的特色。同时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及内容,确定课程培养目标,研究制定相关课程标准。

2.2改革措施:

工学交替分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首先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物流专业的教学阶段和形式,把物流专业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学年以校内理论课程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一周的企业认识实习;第二学年在完成运输、仓储、配送等专业课程学习后,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1~2月的实习,利用企业真实经营环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第三学年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选择顶岗实习企业,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其次,校企合作确定工学交替“递进式”人才培养过程。第一学年在理论学习中插入认识实习,让学生对物流企业性质、相关岗位职责有基本的了解。第二学年通过“工学交替”学习,将所学理论和企业实习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第三学年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习惯;最后要注意实行“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模式,近3年合作企业共有50多人担任过相关指导任务,物流专业也为每家合作企业指派2名专业教师协助指导,效果良好。

2.3保障措施:构建工学交替分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2.3.1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物流专业“工学交替”模式实施的保证

目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物流专业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9人为“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都来自物流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学术骨干为核心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梯队。物流专业还建立了教师挂职锻炼制度,每学期均有专任教师到企业进行岗位锻炼,同时每位老师都参加过由国培单位组织的“双师”培训,“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和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为“工学交替”模式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2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

企业是实行工学交替分段模式的重要保障校内实训基地是实行工学交替分段式教学的重要保障。目前我院建立了“物流实训室”,学生首先在物流实训室完成仓储、配送、ERP沙盘模拟等课程的实训任务,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物流专业学生通过这些实训项目的训练,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物流沙盘大赛省赛一等奖、国赛二三等奖的好成绩,物流专业的老师还对大道物流等合作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了相关项目的培训。精选合作企业也是实行工学交替分段式教学的重要保障。物流专业近三年与8家大型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进行工学交替分段式教学,企业负责提供实习岗位并安排相关工作,企业教师负责实践教学、教学指导和对学生实践的考核。合作企业的性质、实力及合作意愿是保证工学交替分段式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物流专业在选择合作企业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在选择合作物流企业时,注意根据企业的实力、行业的代表性及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等指标进行筛选。在工学交替合作企业中,大道物流公司和武汉京昌物流有限公司是武汉市有名的公路物流企业,其中大道物流公司一直是物流专业深度合作企业,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湖北省内知名物流企业,主营华中、华东及华南地区的仓储、运输、包装及市内配送等业务,2014年2月被中国道路运输协会授予“中国道路运输领袖品牌”。中百集团、苏宁云商和武商量贩都是全国知名的大型流通企业,其中苏宁是中国商业企业的领先者,线下实体门店1600多家,线上业务位居国内B2C前三,而中百集团在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的同时,着力开发建设购物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金致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现代化物流金融企业,积极拓展汽车物流、物流金融等业务,开展了动产质押的库外监管业务。九州通是国内领先的医药商业流通企业,拥有丰富的经营品种资源和上下游客户资源,建立了全国性的营销网络。上述校企合作企业,代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和武汉市的物流发展水平,与之合作有助于学生对物流专业和物流行业的全面理解,也有助于提升工学交替分段式的教学效果。

2.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

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工学交替分段式教学效果良好。一是实习实训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学生按计划参加培养方案内的各类学习活动,采用动手与参观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等形式,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通过校内外专业课程学习和实习结合及相互补充,物流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断巩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如物流专业学生在京昌物流公司实习期间认真考察了该公司各部门的运作管理,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各家实习单位对物流专业工学交替分段式的教学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从学校对部分用人单位进行的的问卷调查表明,通过工学交替分段式教学活动,物流专业学生在工作态度、适应能力、职业素质等10个方面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认可。

3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启示

物流管理专业多年来与地方知名物流企业深度合作,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立了“校企融通、课岗对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经营需要,实施“校企交替的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工学交替实现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

3.1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并向“厂中校”、“店中校”升级转变

在三年的骨干校建设期内,物流专业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分别与它们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保证了物流专业工学交替分段式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也为专业教师在实习基地挂职锻炼及学校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建立了良好的“平台”,从而建立了互利互惠的长效合作机制。物流管理专业与大道物流公司及中百集团两家企业深度合作,分别建立了“厂中校”和“店中校”,把教室建在企业,承担分段式工学交替教学任务。学生在企业进行理论学习和多岗位轮训,共同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实现了“企业经营与学校教学”一体化。

3.2加强管理,建立全方位实习合作和评价机制

物流专业与大道物流及中百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同编制了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方案,为开展工学交替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由学校教师、企业指导师傅双方共同协商,编制实践课程教学方案。建立合作管理机制,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负责学生校外实践性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学校教师侧重考核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企业师傅侧重考核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