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活动总结范例6篇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范文1

关键词:诗歌 教学 朗诵 音乐美 韵律美 情感美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批评朝政触怒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并序)》正是此时所作。《琵琶行(并序)》是一首叙事长诗,在当时就流传很广,后来又流传到日本。诗中叙述了一位琵琶女晚年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内心悲苦相映衬,势如江潮涌雪,奇境迭出,曲尽长篇歌行之妙。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视学生为客体,教育理念是知识重于探究过程,教学模式主要是注入、灌输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从而使语文课堂失去了活力,学生普遍地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教与学的矛盾及脱节显得愈来愈突出。以往我对这首长诗的课堂教学也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的方法,费尽心机的将以上内容讲完后发现诗歌本身的韵味被分解式的讲授破坏殆尽,因为生硬的课堂讲解,学生对诗歌的情韵之美和诗中描写的音乐之美难以形成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语文教学,如何谋求一种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环境,如何摆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创建一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新课堂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几经考虑后我进行了一次不同于以往的尝试,较为详尽的记录下来,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通过自学与合作,解决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 ,基本把握诗歌内容,即了解诗歌所叙之事

在布置提前预习的前提下,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通读全诗,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师生交流的方式解决诗歌中读音、字、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问题。白居易的诗向来以语言朴实、通俗晓畅而著称,因此把握诗歌内容不会成为学生自学的障碍。在把握诗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交代作者的情况,让学生了解诗中所言的“迁谪意”,然后较系统地总结诗歌所叙之事:送客偶闻琵琶声――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和《六幺》――琵琶女自叙昔盛今衰的沦落身世――作者自叙“迁谪”遭遇。同时初步了解诗眼“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传达的无尽悲苦和绵延意韵。

二、通过聆听名家朗诵和示范性朗诵,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进一步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传达的“迁谪”之悲苦,同时了解一些基本的朗诵技巧

在这一次教学尝试中,我准备了三位名家的朗诵录音和教师、学生的示范性朗诵。

名家朗诵方面分别准备了孙道临,瞿弦和和雅坤的朗诵录音。孙道临老师的朗诵沉郁顿挫,有一种识尽人间百味后的沧桑和内在的深沉感,音色本身的岁月感是技巧无法赋予的;瞿弦和老师的朗诵声情并貌,永远贯穿着“三情”,即热情、真情、激情,不禁令人随其吟诵;雅坤老师清脆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带给人一种空灵感,引导听者用情去关照诗歌中的人物。

听完名家朗诵之后由教师现场示范朗诵,尽管不能与名家相媲美,但力求读出诗歌的韵律之美、音乐之美和悲苦情感,为学生的朗诵起到示范作用。学生示范朗诵由我班曾经参加校园艺术节诗歌朗诵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的十位同学来完成。他们以齐声朗诵、男女声单独朗诵、二重朗诵等多种编排方式将诗歌中的音乐美、韵律美以及琵琶女和作者内心的沦落之悲表现的淋漓尽致,颇受大家好评。

听完名家朗诵和示范性朗诵后,让学生谈一谈各自的感受,在师生交流中了解一点关于朗诵的基本要求,调动起大家的朗诵热情。

三、安排课外作业,准备下一阶段的课堂诗歌朗诵比赛

在基本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基调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的排练。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以班级的自然小组为单位或让学生自由组合,可以让那些擅长朗诵和喜欢朗诵的学生作各小组的负责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我的班级中,我安排上面提到的那十位学生分别负责各小组的排练,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明确分工之后,也要明确排练的基本要求,比如:

1.按普通话的要求读准字词读音;

2.朗诵要传达出诗歌本身的韵律之美;

3.朗诵要体现出诗歌中的音乐之美和情感之美;

4.根据诗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

5.根据需要选择多彩而恰当的朗诵方式和小组内部的分工配合方式等。

四、全员参与课堂朗诵表演,全方位感受诗情之美

学生在一两天的准备后,可利用两节课的时间进行《琵琶行》诗歌朗诵比赛和评价活动。在班委的协调运作下,由各小组分别为全班同学朗诵诗歌,同时要求全体学生作好评价准备,作出详尽的朗诵感受和作为听众的欣赏感受记录。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范文2

主持人上场(男)春光明媚,莺飞草长,槐花飘香,柳絮纷飞,奏响一曲春天交响乐。(女)春天是诗歌的季节,春天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仿佛都写满诗意;

(男)这个季节总让人想起,一片片嫩绿的小草,一只只吟唱的鸟儿,一缕缕芳香的泥土,一群群奔跑的孩子。(女)而那些奋发我们前行的诗歌啊,在岁月的流逝中,它们犹如一股美妙的清泉,时时洗涤我们的心灵。(男)金山下,蒲江畔,曲水流觞,(女)阳光沐浴,柳丝含情,绿叶赋诗。(合)且让我们举杯,与春天痛饮,与诗歌畅游,相醉于马高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敬爱的诗人朋友,亲爱的观众朋友,(男女合)大家下午好!

(男)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参加马站高中2008年'春天送你一首诗'诗歌朗诵会,在此,我们感谢您的到来,愿您在这里度过美好温馨的时光。(女)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今天莅临诗歌朗诵会现场的嘉宾,他们是:

(男)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最衷心感谢

(女)同时,我们也要感谢现场的所有观众朋友们,欢迎你们的到来。

(男女合)马站高级中学2008年'春天送你一首诗'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一(男)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女)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合)春花春水春光春风,春思春寂春归春梦(女)这就是中国的春天,请欣赏《中国的春天》

朗诵者:高一(2)、(3)班同学

二(女)人生是美丽的奇迹,我们应该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灿烂(男)我们向往着美好的未来,我们拥有着美丽的梦想!(合)那就让我们展翅高翔,让我们撑起生命的长篙,让我们启程远航,把命运交给未来,奔向为了,因为我们相信未来(男)请聆听《相信未来》

朗诵者:高一(5)班

三(男)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幅北国风光图令人魂牵梦萦,一代领袖毛泽东引领着我们走入了如此多娇的江山画面,请听诗歌朗诵《沁园春.雪》

朗诵者:高二(9)班

四(女)日月轮回,潮涨潮落,万事万物都有开始和结局。但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加注重自身生命的过程,下面请欣赏诗歌朗诵《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

朗诵者:高一(1)班

五(男)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让我们把对春天的憧憬编织成一曲曲美妙的歌曲,唱响马高的校园。下面请欣赏《春天组诗》

朗诵者:高二(1)班

六(女)走进雨中,就走进了生命中最真的路!倾听雨中,才能结识丁香一样的姑娘!

请欣赏:诗歌《雨的印象》

朗诵者:七年(5)班

七(男)面对着清风,请把自己的诗情,留给春天的黄昏。面对着自己,请把心中的畅想,飞越渺茫的梦海。请欣赏:《清风吹断春朝梦》

朗诵者:八年(6)班

八(女)运动场上有你们地飒爽英姿运动场上有你们地拼搏身影你象一只雄鹰,翱翔在晴空之中你象一匹骏马,驰骋在战场之中(合)我们为你欢呼跳跃我们为你骄傲同学们,在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2008北京奥运之际,让我们心怀奥运,献上最诚挚的祝福吧(男)下面请欣赏由高二(7)班范青青、洪星星同学给我们带来《奥运之心》诗歌朗诵

朗诵者:高二(7)班

九(女)爱你,有时并不需要言语,文明的行为,是最好的诠释;爱你,有时并不需要表达,回响的歌声,是最好的慰藉。请聆听《英雄赞歌.枝》

朗诵者:高二(2)班

十(男)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请欣赏:现代歌曲版《再别康桥》

十一(女)春天的阳光是多情的,它用叶的浓清,花的娇艳和风的缠绵为我们编织着迷人的梦境。让我们用喜悦去寻找春天的阳光,用欣慰去感受春天的温暖。下面请欣赏诗歌朗诵《一树春天》

朗诵者:高一(4)班

十二(男)'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新的开始,春天是新世纪的希望。在这美丽的季节里,我的祖国,我要用太阳金色的语言,用心海浩瀚的蔚蓝为您写一首诗;请欣赏祖国诗歌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朗诵者:高二(3)班

十三(女)春天里,我们每天的感受都是新鲜的--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春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也是一种心情;更是来自心灵的一支歌。请聆听由高一(7)班李晓静同学给我们带来诗歌朗诵《像是一支歌》

十四(男)苍翠的高山,沉默不语,那是您的光辉形象,比它伟岸。(女)挺立的松柏,聆听您的英雄事迹,在您面前,才显得那么渺小。(合)让我们深怀一颗崇敬和感激的心,来缅怀先烈,告诉他们,我们永远记着你们!(男)下面由叶莹秀、黄慧彬同学给我们献上《阵亡将士纪念日》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范文3

“4.23”是世界读书日,这一天,请捧起心爱的书,在温馨的环境里享受阅读的快乐,请互赠一本最喜爱的书,传递美好感受,请一起诵读美文,体会心与心的交融。世界读书日,让我们用书籍构建文化长城,用知识激发智慧泉涌。为庆祝世界读书日,**镇小学语文组、少先队大队部、教导处将联合举办“世界读书日**镇小学诗语诗歌朗诵会”。

二、主办:**镇小学语文组。

三、活动内容:

(一)比赛时间:4月22日上午8:30-12:00

(二)活动面向:全校学生。

(三)比赛方式:要求每班以班为单位选送一个节目(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出场顺序)

(四)地点:**镇小学的大操场。

(五)诗朗诵具体要求:

1、朗诵体裁不限,既可朗诵原创作品(可加分),也可自定诗篇。

2、参赛以组合或集体形式均可。

3、选手参赛时表现时间为7分钟以内,朗诵诗篇不能过于简短,可以从长篇诗或散文中节选、段选。

4、评分标准:

本次朗诵会对选手的评分主要分为基础分和提高分两部分,共8项内容。现将细则公布如下:

A.基础分(共9分)

(1)作品形式自由创新,符合本次大会要求,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1分

(2)参赛者衣着得体,与诗歌内容相协调0.5分

(3)参赛者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1分

(4)参赛者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诗歌的内涵1.5分

(5)参赛者朗诵熟练,声音洪亮,能够脱稿1分

(6)参赛者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2分

(7)参赛者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2分

B.提高分(共1分)

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朗诵1分

评委评分要求:

1.评委打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最后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比赛打分满分10分,评委打分以9.00分为基础分

3.评委根据评分表打出总分,将总分写入评分单。

(六)、奖项设置:

活动结束将在低、中、高段各评选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同时,对获得一等奖的辅导老师将给予奖励。

(七)大赛组织委员会成员名单:

总指挥:**

活动策划:**

摄影:**

美术设计:**

音响:**

舞台布置:**

场地布置:**

评委:待定

统计:**

主持人:**

活动致辞:**

学生代表发言:**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范文4

关键词:诗歌; 诵读; 范读; 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08-001

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求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许多优秀的语文教改专家总结了如“三主”“六步”等成功的教改经验。然而,从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高中二年级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的课程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喧宾夺主的现象,自觉和不自觉间体现着主角身份,使学生失去了“读”的权利,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在诵读中去体验诗歌的意境之美。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诵读”是诗歌教学之根本。本者,根也,用以吸收养分长成躯干枝叶。“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它是一切收获之源。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学生读、听、说、写的能力。文章写得好的人,一定都有相当浓厚的“读”的基础。可见,高中语文诗歌教学首要的是要培好“读”这个根。

通过阅读激发起来的思维,犹如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如果学生连课文也不愿“接触”,却“陶醉”于老师那津津乐道的讲演,那结果只能是老师说的天花乱坠,学生晕晕然不知所以,真正的意境,根本没有体验,更不要说运用所学来遣辞造句了。

所谓诵读,我的理解就是背诵与朗读,通过朗读达到背诵的目标。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个配乐诗朗诵,也可以搞一个小型朗诵比赛,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强化理解。我在教《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时,找了首《春江花月夜》的古琴曲,再配上MV,学生兴致勃勃,一堂课下来,就已能背诵。

朗读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一个常用的重要策略。“朗,明也。”(《说文》)朗的本义是明亮的意思。后又引申为指声音清晰响亮,如李白《劳劳亭歌》中的“朗咏清川飞夜霜”,所谓朗咏,即发声响亮的吟咏、吟诵的意思。“读,诵书也。”(《说文》)即通过诵,而抽释理解书的意义。所谓朗读,就是清清楚楚地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一般包括教师范读、学生单读、和师生合读,其心理过程特点是:视觉中心语言中心说话中心听觉中心阅读中心。这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多种感官通道被利用起来了,它能充分发挥感知的积极功能,调动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诵读并不是一味的读,从上课读到下课就结束。我认为,在诗歌的诵读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要重视范读。曾聆听过一位前辈公开课《赤壁赋》,上课伊始,在简单的介绍苏轼及“乌台诗案”背景后,播放鲍国安诵读的《赤壁赋》。学生听着那淋漓尽致的诵读,体会着苏轼那超然物外、旷达淡然的情怀,顿生一种跃跃欲试的萌动,还没听完,很多学生已经不自觉地小声跟读起来。听完诵读之后,教师乘势而上,布置学生高声自由诵读,充分体悟作者的情感。通过这遍诵读,调动情绪把握情感的目的就这样悄然达成。

言传身教,教师的范读永不过时。范读是教师从诗歌中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情思,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方式。教师充满情感的朗读往往很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在细心聆听时如同身临其境,爱其所爱,恨其所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往事依依》中,回忆了她中学时代的古文老师。“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有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由此可见,教师激情洋溢的范读能够深深地感染学生。

其次,要调动学生想象能力。通过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而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联想与记忆,充分发挥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深刻的内涵,没有联想与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巴尔扎克说:“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让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走近诗人,品味诗意。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范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37-02

诗歌字精词粹、音韵和谐、意境优美,诵诗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更是具有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诵读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明确要求中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且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便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实践证明,长期的诵读能增强学生阅读诗文的能力,起到陶冶心灵,开阔心胸,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的作用。朱自清先生也说过:“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基于这样的原因,近年来初中语文教材强化了诗词的阅读教学,增设了背诵默写的篇目,我们玉林地区2012年中考的“背诵默写”部分也由原来的8分增加到10分。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诗歌朗读的兴趣呢?我在实践中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诵读兴趣进行了探究。

一、用教师的诗情点燃学生的热情

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你可以不漂亮、不潇洒,但你必须充满激情。语文本是作者生活的再现,感情的流露,是生动的、形象的、充满诗情画意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教学更是一种情感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只有充满激情,情动于衷而表于外,才能做到以情传情,才能引领学生们与文本交流碰撞,融会贯通,产生共鸣。

如上《我爱这土地》一课,我先让学生读课文,读到“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这句时,有不少学生笑了起来,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极不谐调。面对这个情景,我重申了写作背景后以悲怆、深沉、饱含深情的语调范读了一遍课文,刚一结束,学生便报以热烈的掌声,然后纷纷模仿,在诵读中真正体会了诗人对侵略者的仇恨,对土地的眷恋和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师的激情不应只体现在课堂上,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自内而外的感情流露。有一次,我带学生登东山,快到山顶的时候,天突然阴了下来,刮起了一阵阵凉爽的大风。眼看着就要下雨了,我赶紧领学生躲到一个小亭子中,想起“山雨欲来风满楼”,很适合此情此景,不禁脱口而出,一学生听了后挥舞着双手叫“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俩这么一喊,学生们便热闹起来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一时间,整座山好像沉浸在一片诗情的大海之中,大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气势,山中不时传来愉悦的笑声。

教师的激情可以说是他精神和品德的反映,也可以说是一种魅力,它能像磁铁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他们喜欢、仰慕、效仿。教师适时而发,声情并茂的激情,带起学生的热情,然后形成热烈的诵读氛围,这样就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中,让学生感悟诗词的韵味,体验到诵读的乐趣。

二、多种形式诵读,激发学生主动性

乌鸦喝水,不光是往瓶子里放石子,还可以有打破瓶子,瓶子等方法。在开展诗歌诵读的过程中,我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较为枯燥的诵读显得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

(1)创设情境法

诗歌诵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丰富、逼真的气氛中,从而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可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声像结合,运用它可更好地刺激、帮助学生完成诵读,培养语感。如教《观沧海》时,我截取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在高山之巅,面向大海,目光深邃高声吟诵《观沧海》的片段,那慷慨激昂的诵读、色彩鲜明的画面、惊涛拍岸的壮丽场面、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强烈的视听效果下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内容,体会了诗的意蕴,感受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最后诵读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自然完成。

(2)竞赛法

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好胜心比较强、不甘落后,所以我们不妨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来激发和提高他们诵读的兴趣。如在进行语文口语交际活动“古诗文朗诵”高潮结束之余,我又来了个“诗词串串烧”的自由接力赛。这个比赛类似于成语接龙,由一个学生开头说出一句诗,后面的学生接着说下去,可尽情发挥想象,念得顺口就行。举办这样的竞赛,不到20分钟,学生就能把学过的诗词几乎都背下来,不但增加了课堂气氛,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热情。

2011年五月份,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全校师生文化素养和朗诵水平,我校举行了一场较大规模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的活动。决赛人员从班级、年级竞赛中层层过关选。为了参加决赛,许多学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比赛时采用个人朗诵、师生朗诵、集体朗诵等方法。比赛时选手精神饱满,全心投入,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委婉深沉,那一首首动人的诗歌,动情的朗诵,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次比赛中,学生李煜个人朗诵《将进酒》,七年级(7)班的集体诵唱《花木兰》获得了特等奖。此后这两个节目还代表陆川县参加了2011年玉林地区举办的“国文经典诗文诵读大赛”获得二等奖。通过各种竞赛,大大激发了本校学生学习诵读诗文的兴趣。

(3)拓展迁移法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范文6

一、学习目标

1.能诵读诗词,大体把握诗意,想想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通过搜集和阅读诗词,增强对诗词的兴趣,感受诗词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词分类。

3.通过朗诵诗词、欣赏诗词、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词的魅力。

二、课时分配

1.用1课时进行制定和交流活动计划;

2.用1课时介绍诗词的起源、发展、分类;

3.用2~4课时以“诗海拾贝”板块为例引导学生认知诗词内容、赏析诗词意境、品味诗词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4.用2~4课时以“与诗同行”板块为例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关于诗词的历史故事、学习赏析诗词的方法;布置课外按专题搜集整理诗词并写鉴赏笔记,制作演示文稿、网页等材料,而后进行赏析小组交流;

5.用1~2课时进行小组间赏析诗词交流收获;

6.用1~2课时鼓励学生尝试写作诗词,并进行自我赏析和同学间的评价交流,制作演示文稿、网页、收集成册等材料;

7.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

三、教学要求

1.背

背,就是背诵。在学习之前要求学生把准备阅读的诗词背下来。让学生在阅读本上写下这一步骤,并找同学背诵,让听背的同学在该步骤后签字。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背诵意识,并培养学生对同学负责的德育目标。

2.译

译,就是翻译。根据自己的理解,借助工具书对古诗词进行意译。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借助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以及查阅获取资料、甄别选择资料、归纳总结资料的能力。

3.想

想,就是联想。因为诗人在创作诗歌时,不仅有着强烈的感情,而且还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所以,我们要欣赏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也要发挥想象和联想。而诗人在创造意境时,或侧重于写景、或侧重于抒情、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但都要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因此,只有把握景与情的联系,才能人境。在想之前首先要了解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动机。而后结合前两步学习中对诗歌的认知,展开丰富的想象,对诗词所描绘的场景、或者由此延伸的场景进行合理想象,讲—个故事、或描绘—个场景、或描绘人物心理……写—段话。要求不少于300字。在动脑想象、动笔描述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对诗词探究,并进行个性化阐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

4.析

析,就是赏析。古代诗词的语言具有凝炼、含蓄、富于表现力等特点。在理解诗词字面意思、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对诗歌的写作亮点进行探究赏析。或诗眼、或意象,或修辞、或情感……找出两处并进行不少于40字的品评赏析。学生可以在这步中体会吸收诗歌写作的精华,并尝试积累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5.默

默,就是默写。由背到默的过程,就是由感知到认知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理解了诗词、理解了作者。学生自主完成了这个“拿来”并“吸收的”过程。而且,古诗词中的名家名句也是作文的良好素材,有助于学生的积累。

6.作者

古诗词中的作者不容忽略。在这个部分中:除了要求学生对名家的名、字、号、时代、评价、作品进行熟记外,还要结合自己读其作品的感受,多体会作者的性格、写作风格进行评论。这样做一方面积累了文学常识,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四、拓展活动

1.分专题收集诗歌

分别搜集以“春”“夏”“秋”“花”“雪”“月”为主题的诗词,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专题,组内每人搜集一首本组所选专题的诗词并作阅读笔记。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而后完成对本专题诗词的小结以及本次活动的总结。

以活动课的形式,按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同学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成长。

2.仿写、创作、交流

同学们在收集、赏析、交流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感受,也想小试牛刀,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在这个活动中,能力中等的同学可以模仿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诗歌,写一首本专题的小诗;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结合对生活的观察,创作一首本专题的小诗。组内交流评价推出几首佳作编成班级诗集。

3.诗歌朗诵会

这是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的收尾活动。学生以朗诵比赛的形式交流展示自己欣赏的作品,也可以朗诵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

朗诵他人作品的要求:首先介绍一下这首诗词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动机,然后介绍一下这位诗人的风格。朗诵之后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朗诵自己作品的要求:首先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创作的动机。朗诵后再自评作品的闪光点和不足。听的同学要为用于展示的同学提出评价意见。

通过课堂上对课本诗歌的系统学习,学生不但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掌握了学习诗歌的方法。在拓展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多种形式或扩展了自己的诗歌积累,或加深了对诗歌内涵的感性认识,大大提高了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