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航天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互联网+航天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工业4.0,我国应对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总体上都是为了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占领未来制造业制高点。近年来,以电商和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型业态正呈现出巨大的能量,也孕育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互联网精神,所以知识管理既要服务于有形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自身也必须作出应有的变革,以匹配时代的需要和担负的使命。

一、“互联网+”时代对知识管理发展的需求分析

1.互联网思维给予知识管理的启示

移动互联网给知识管理带来的首先是基于Web2.0技术的信息互动、无所不在的入口连接、以用户为核心的流量经济、端到端交互的便捷易用,带来了微信、微博、网络自媒体等信息与知识交流的新方法,而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则给予人们更多的思维方式与行动启示。互联网的开放精神不仅在于物理时空,更体现在思维空间上,不同行业和经历的人就某一话题展开交流讨论,思想火花的碰撞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人的知识视野;互联网的水平存在方式决定了网络是一个平等的世界,剥去了权力、身份、地位、容貌标签,使人们的知识世界更加透明和精彩;在互联网环境中,每个人既是知识的接收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实时互动和异步传输结构推进了按规则协作的高效运行;技术是发展推动力,而分享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加上简约、极致、迭代、大数据、跨界等新思维要素,结合不同社会业态完成高效全面分享,不断创造着属于互联网时代的传奇,推动知识社会进入创新2.0时代。

2.面向创新2.0的知识管理特性

为鼓励创新发展,航天企业设置了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管理创新奖等,对激励知识创造和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创新2.0是面向知识社会的新一代创新,科技创新模式从专业人员研发出科技创新成果后用户被动使用到用户直接,或通过共同创新平台参与创新研发和推广全过程;创新2.0是以复杂的科学视角对当代信息通信技术融合背景下科技创新的重新审视,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大众创新、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适应知识社会用户参与的创新形态。从宏观视角看,创新2.0是创新民主化展现,是互联网精神在知识社会条件下的正面向上形态。航天企业的新一代知识管理机制也应开拓思路,在领导重视、需求牵引的背景下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模式,让更多的员工与供应链条上的客户及人员主动参与到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面向知识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物理系统的融合,使知识管理融入项目及任务职能中。

3.“互联网+”对当代知识管理的需求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是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知识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是在“中国制造2025”之上的拓展升级,“互联网+”的“+”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以人为本推动知识管理及信息服务模式创新与创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处于“互联网+”时代的航天企业,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要面向市场推进技术和产品的转型升级,通过知识创造策划、设计、实现符合用户需求的联通性、自动化、智能化较高的新产品,尽快占领战略区域空白点和蓝海空间,取得重大领先优势和经济增量;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符合时代特征、融合科研生产与综合管理的知识管理新体系,赋予航天高科技企业匹配的强大管控能力。航天企业是专业面宽、知识密集的学习型创新组织,预先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和综合管理工作错综交叉,试验队、课题组、集成产品开发等特色团队建设对知识管理提出特定复杂需求。在企业“互联网+”发展模式中,知识是显性载体和创新目标,知识工作者(即人或团队)是行动主体和隐性知识容器,而所“+”的系统、职能、项目、设备、现场等是应用对象和联结情境,三维一体的立体格局构造出第三代知识管理的发展张力。

二、新一代知识表示方法和管理模式

基于“互联网+”时展对航天企业知识管理的需求分析,知识、人和应用对象构成了新时期知识管理重点管控的三驾马车,其中知识是采集、整理、转化和创造的主要操作对象,知识工作者和研制情境应用构成2个需要扩展延伸的空间,借鉴C++语言面向对象起源命名方法,把新一代知识智能管理模式叫做KI++。KI++基于“星云”架构。团队星系表达知识工作者的多维度分类关系,情境星系表达知识在企业应用的实体和虚拟环境,是实现知识自动推送和大数据采集挖掘的重点区域,采取星系内外的节点关联智能云连接实现智能分析推理和知识应用演绎。

1.全程知识表达

知识表示是知识管理学的基本研究课题,因为应用、推理和搜索都与表示方法密切相关。以往由于企业知识管理层面更多以文献类、文件型为主要载体对象,对面向人工智能(AI)领域的知识表达方法研究与应用严重不足,“互联网+”时代知识管理的智能需求要求我们尽快补齐,并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有谓词逻辑、产生式、语义网络、框架、基于本体、面向对象表示法等,随着WebService等技术方法的广泛应用,基于XML的知识表示方法开始得到充分研究和一定应用。这些表示方法对微观逻辑和结构表达有效,在构建局部预测计算应用中各有优势,但对于企业级的大量宏观知识单元,如文献块、管理体系、企业标准、办事流程等内容,存在难以兼顾陈述性与过程性知识类型、检索推理效率低、知识表达和应用逻辑分离等问题,更难以实现复杂对象的智能化专家。笔者认为,可使用“概念树”分层表达一个逻辑知识体的内部关系。树状结构反映出知识子块主题名、父子关联关系,同层节点的上下次序反映子块前后顺序,配置的“关系种类”属性有普通连接(默认)、外部源、赋值、循环、判断、函数体、过程参数等设定值选项,通过一棵“概念树”描绘陈述性知识块结构和过程性知识的内部逻辑关系,如“IF判断”类型的上下2个节点能反映产生式知识表达方法,“函数体”节点和其子树节点构成表达计算过程或工作流程的具体内容。具有相关关系的概念树结构组成集合形态,反映某一领域或维度的知识管理范围。

2.多面知识团队

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知识管理就等同于信息技术或信息资源管理。知识型组织是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思想的灵魂,他倡导知识型组织结构“扁平化”,员工拥有更多的知识技能去解决专业而复杂的问题,而优秀的管理者作为导航员应帮助员工获得知识来源,并加强相互之间交流与沟通。因此,每一个人都是知识工作者,自带知识作为生产工具,并通过各种实践经验建立完善专业技能,成长为专业人士,这一论断和创新2.0时代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转型方向高度吻合。当前,航天企业建立了全覆盖多集群的任职资格体系,形成了预研、产品、专业、工艺技能和管理等系列岗位模型。基于军民项目和研制型号,技术负责人和行政指挥团队各负其责,员工所属的各种任职维度纵横交错,并随着时间推移和企业发展不断发生动态变化。使用“工作者树”分层表达一个逻辑团队维度体的内部关系,树状结构反映出组织名称、团队纬度名(如主任设计师)、员工姓名等以及从属管理关联关系,同层节点的上下次序反映排列顺序,配置的“关系种类”属性有普通下级(默认)、外部组织、基层员工、隐性知识点等。具有相关关系的“工作者树”结构可组成集合形态,反映某一范围的人员构成,如研究室和车间组成事业部。行政管理结构下的员工实体和逻辑团队树节点间建立关联,反映员工的多种角色。为每位员工设置“隐性知识空间”,实际为授权操作的子树,管理自己的隐性知识外化成果,成熟度满足要求时可转移到知识星系。

3.应用知识情境

情境化知识管理解决了工作中知识不足和过载现象,提高了知识服务的正确度和利用效率,将成为“互联网+”时代知识管理的核心模式。笔者使用“情境树”分层表达一个应用目标体(如数控机床、传感组件装配工位等)的内部关系,树状结构反映具体对象的名称、子类名等以及分层管理或网络链接关系,配置的“关系种类”属性有普通子类(默认)、基层实体、智能、信息采集端、控制接口等,具有相关关系的情境树结构可组成集合形态,如设备、生产线等。通过“情境树”内外部节点关联,可构建反映复杂信息交换控制关系的物联网逻辑表达空间,为实现知识和物理2个空间的系统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4.智能知识关联

应用已有知识技能完成预定工作任务是传统工业时代直至信息时代的主要知识管理模式,以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例,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军标及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操作文件,结合型号生产过程制定的工艺文件和进度安排下发给一线数控加工工位,操作者依据要求完成加工或装配调试,经过检验员提交的数据多级汇总整合形成产品质量档案,从中可分析研究出工艺性更好的设计思路、产生新的研制知识。每一步都与企业知识的应用和创造过程相关,而手工管理效率低下,如果通过知识星系内外节点有机关联,可实现知识到应用对象间的智能采集和下发利用,实现面向各种管理空间的定期检查、按规控制和绩效考核。

三、特殊问题的处理

1.系统工程思维

根据钱学森创立的系统工程思想,基于各门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区别只在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提出应建立知识系统工程学科,重点放在信息管理、人的管理和知识资产研究等几条主线上并进行集成,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知识学科的建立和创新。“互联网+”时代的航天企业知识管理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继承历史成果,突破发展瓶颈,既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软件资源,既要关注系统运行,也要关注人的管理,逐步发展形成钱学森所描绘的“大成智慧工程”,以此来保障复杂环境下的科学发展。

2.知识平台定位

随着“数字航天”的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AVPLAN、AVPDM、MES等系统上线运行,CAX数字化工具软件得到全面应用。鉴于“互联网+”时代对知识管理的高端定位和复杂需求,建议提升现有知识管理系统为KI++核心平台,统筹谋划各类应用系统和平台的对接端口,重点加强知识智能化管控,研究知识成熟度评价管理模型,构建覆盖全过程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一体化闭环运行新体系。

3.信息安全达标

为达到信息安全的目标,航天企业将内部局域网和互联网物理隔离、工业控制设备和系统装备网与内部局域网相对隔离,通过中间机摆渡和网络隔离设备进行信息交换与知识传递,但这些都不应成为阻止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开展新一代知识管理的羁绊。通过系统谋划、自主研制各种隔离状态下的知识传播技术手段,可以把互联网、内部局域网、工控设备网(物联网)有机凝聚在知识管理这一目标上,从而建成具有航天特色的自主可控的知识门户。

作者:刘俊庆 朱成林 牛四东 郑继贵 孙羽 单位: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